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时间:2022-05-19 19:43: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实验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实验报告

第1篇

我们做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答案(一)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答案(二)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答案(三)

看了“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答案”的人还看了:

1.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2.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3.初中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4.七年级生物实验目录

5.初一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第2篇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种类也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也各有差异,但一般的配制过程大致相同。

四、实验步骤

1、取100mL蒸馏水倒入锥形瓶;

2、称取牛肉膏0.5g,蛋白胨1g,NaCl0.5g,琼脂20g;3、用100g/LNaOH调节pH至7.2~7.4;4、盖上棉塞,121℃下灭菌15~20min。

五、思考题

1、固体培养基加琼脂后加热溶化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加热器功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容易沸腾和把培养基烧

焦;太低,培养基容易凝固。

(2)受热要均匀,可以垫上石棉网,要用玻璃棒不停缓慢搅拌。

(3)加热完毕后,要在合适的温度(60℃左右)倒平板,防止凝固。2、培养基中加琼脂的作用是什么?答:琼脂的作用就是让培养基凝固。3、如何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答: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标号,置25至30

摄氏度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若培养基无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较好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的涂片及染色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学会细菌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从而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染色原理

微生物细胞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组成。所以,微生物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两性电解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出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经测定,细菌等电点(pI)在2~5之间时,大多以两性离子存在,当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偏酸性溶液中时,细菌带负电荷,所以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染料染色的为多。

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三、实验器皿、试剂、材料

(1)器皿:显微镜、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

(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质量浓度为5g/L的沙黄染色液等。

(3)材料: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四、实验步骤

(1)涂片:载玻片滴一滴蒸馏水蘸菌染匀(2)初染:用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1~2min后水洗(3)媒染:用革兰氏碘液染色1~2min后水洗

(4)脱色: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约45s后水洗(5)复染:滴加番红染色2~3min后水洗并干燥(6)镜检:用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

五、思考题

第3篇

1.1对象与分组

从2010级中西结合专业随机抽取4个班,每班各随机抽取50人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其中一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实验报告的批改,称为对照组,共100人;另一组在学生做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后,老师当面批改实验报告并就实验内容随机提问,称为实验组,共100人。

1.2成绩评定方法

给每个班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授课的老师、内容与方式都相同。期末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操作与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占50分,实验理论考试占50分,学生实验总成绩分为6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4个等级,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总成绩,分析随机提问式批改实验报告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实验对象成绩的差异。

2结果

所有实验完成后,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各50分进行考核,统计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Z=-2.999,P=0.003,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

3讨论

第4篇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 动手能力 教学改革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动手能力是学生考研、就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考查指标,其能力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较差[1],某些毕业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和研究室的毕业实习就反映出许多问题。虽然微生物学的大多数实验操作都在瓶瓶罐罐内进行,有人戏称微生物学实验为“小儿科”或“过家家”,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将给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临床微生物学检查误诊。本文从兽医微生物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提高动手能力的几种措施。

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欠缺。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原因多种多样,现就往年我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1.学生课余时间少,实验课安排紧张。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在第五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由于课程多,学生的实验课安排往往很紧张,有时不得不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疲劳战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逃课,或为了应付了事而照抄实验报告的现象非常突出。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准备了实验,学生的反映却并不积极,这种现象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方法。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上许多实验的考核需要经过二十四小时培养后才可以检查操作效果,实验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开展过几次实验课考核外,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出勤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办法,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明显不认真。

3.学生片面追求英语过关,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的学期,学生正好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片面追求英语高分,相对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许多学生经常不上实验课。

4.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缺乏力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员准备好实验试剂、器械、材料、培养基等,教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讲解清楚,学生只需要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即可[2]。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很少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袖手旁观者居多,动手能力提高缓慢。许多高校的《微生物学》实验课也暴露出类似的问题[3]。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组进行了《兽医微生物学》A类课程的建设,同时承担了校级教改课题“兽医微生物学师生互动式教学改革”。在教改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先后进行了如下改革。

1.新学期开始就制订本学期实验课安排计划。

根据学生的课程表,开学第一周就对全学期的实验课进行了统筹安排,每个班级的实验时间均固定,同时在学时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的要求。实验计划性更强,避免了往年与学生联系实验课时与临时增加的某些课程和活动发生冲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2.制定切实有效的实验监督检查方法。

课程小组教师和实验员经共同商定,对每个实验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检查方法。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练习了无菌操作倒平板后,为了节省时间,后续实验用的平板大多由实验员或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用的平板倒好,再分发下去。由于缺乏锻炼,学生的无菌观念较差,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实验草草了事。改革后,实验用的平板由学生在实验课上轮流到讲台进行无菌灌制,并同时对学生的操作打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认真锻炼实践技能,上了讲台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不是让酒精灯火焰烧了手,就是把培养基撒满桌子。通过检查刺激,大多数学生端正了实验态度,在实验课堂中经常可见学生以组为单位认真讨论实验问题的现象。

3.调动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的认真态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检查不严,有的学生点完名后就溜号。改革后课程组教师统一认识,每次实验课至少两次检查学生的出勤率。课程组规定,实验平时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5%,其中实验出勤占10%,实验报告占5%;缺课一次扣1分,缺课两次扣2分,缺课三次扣10分,同时实验报告计0分。由于制度严格,学生再没有了缺课的情况,保证了学生有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

4.开设综合性实验和大型设计实验。

将实验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中需要的实验技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都以孤立实验的形式开设,新的教学模式下将几个实验内容进行融合,而且可在不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中反复练习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例如我们开设了综合性实验“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改革前该内容分两个独立的实验:“细菌的生化试验”及“肠杆菌科”,按照教师准备、学生操作的方法,学生往往对实验印象不深。改革后该实验的开设方法为:以临床症状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大肠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从实验准备到具体操作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这种实验需要应用细菌的抹片制备及染色、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反应、肠杆菌科及药敏实验等多个方面的实验知识,学生从培养基的配制着手,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制订出实验计划并逐步作出诊断。通过“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等四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基本上对分离鉴定建立了清晰的思路,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实验手段的能力,也密切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综合性实验中,我们尽可能要求学生到教学基地采样,熟悉采样原则、临床疾病的类型和特征等,学生对自己采集的病料有较强的责任心,更愿意亲自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对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5.改变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针对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实验课教师经过交流,统一了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以往的实验报告内容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思考题等内容,由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给学生抄袭报告提供了便利。改革后,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如下规范:对开设的四个基础实验(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细菌的移植及分离培养、自然界微生物的分布等),实验报告按原格式书写,对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格式书写,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实验报告增加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内容,并规定如有抄袭现象,不论抄与被抄,实验报告一律计0分。改革后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科研论文的锻炼机会,为学生的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兽医微生物学课程已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组教师的一致努力下,兽医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教师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实验设计更加合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治,孙晔,俞岑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86-389.

[2]柯野,黄晓敏,方白玉等.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生物学杂志,2008,25,(3):73-74.

[3]刘建玲,陈文强,邓百万.建设高质量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探析.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88-90.

第5篇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热点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报告。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第6篇

生物是卫生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中等卫生实用型技术人才中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中等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2、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学校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技术人员.生物实验人员是兼职的.业务不够精通,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技术和能力。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教育者应以“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操型人才。重视实验教学,还应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使人人都有实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生物实验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验人员提供出外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3、改良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及药品实验方法和步骤,甚至将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全都告诉了学生,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个人认为,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应采用启发诱导教授学生的实验方法。例如,在蛋白质电泳实验中,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注意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仔细观察电泳缓冲液的配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步骤,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实验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加以强调和解释,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这样学生对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就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即可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加强动脑、动手,掌握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4、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这是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1O%)、课堂表现(2O%)和实验报告(2O%)组成。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与方法,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以课堂随机提问方式进行;课堂表现只是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实验报告中重点考查学生的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实验操作考试主要选取基本操作与能力验证两方面的小实验进行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总之,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创建适用于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时展的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第7篇

关键词: 普通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体系构建

《普通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1],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均已开设这门综合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总目标。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围绕这些问题,我在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办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精选内容,构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学》实验项目体系

精选实验内容,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完善修改,构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学实验》项目体系。精选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内容的经典性和基础性。

在精选实验内容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实验项目取舍。有些经典的实验内容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锤炼,对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加基本技能的锻炼有很好的帮助,像这样的经典实验内容一定要保留。在保留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实验内容的创新。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是一个很基础、很经典的实验,并为后续课程的实验提供一定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实验中可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比较、组织器官的制片和观察等内容[2]。

(二)注重内容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为了改变目前实验项目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少的情况,在内容层次化结构中,要注意根据各自的教学目标,反映从认知层面到应用层面再到创新层面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样符合学知识、用知识,发展创造能力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在认知层面上的实验如“常见动植物基本组织结构的制片观察”、“生物绘图”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层次实验,如“鱼的系列实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等。在基础和综合实验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实验。在完成必做实验以后,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可学生自选题目,也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究,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意内容的可行性和实际性。

在确定实验内容时,不仅要根据课程的需要,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包括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情况,以及结合当地实验材料采集、培养的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内容。如“水螅、涡虫、蛔虫”等实验材料,如今越来越难找到,但又有其典型性,于是,将其列为选做实验,或者换作其他易于获得的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

二、修订大纲,构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3]。依据我院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普通生物学》课程的要求,本实验课程共有20个课时,在编制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明确实验类型(必修、选修)、实验属性(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细胞、生化、微生物、遗传等工厂化操作领域。生物技术专业则侧重于在动植物个体生物学方面内容,因此,在编写实验教学大纲时,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内容取舍。生物工程专业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动物学、植物学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实验基本技能,生物技术专业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动物学、植物学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实验基本技能。

三、规范教学,构建多元化的《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指导体系

为了规范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并从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指导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编写适用的实验指导书。

随着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材的编写也在发展中。目前,仍然很难找到一本适合我院实际的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不便。因此,根据本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我国高校生物科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思路,在近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努力编写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书,希望能力求做到完整、系统、实用、可操作,满足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需要。目前只有部分手稿,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

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要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在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后,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对不符合要求及不认真撰写的实验报告,坚决要求返工改正。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让学生展开多维度的思考。

四、注重以人为本,改革《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意识,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从实验的准备到完成,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验的准备和整理工作,在学生预习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所用物品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实验全部过程有系统的认识,独立地完成实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技能、使学生在严格、系统的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为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创造条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验课常规由教师演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操作步骤及结论等按要求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只重视最后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实验指导教师每次上课,都要自始至终认真指导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在课堂中的现场指导,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于综合性实验,除了课内知识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感兴趣的课外实验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学野外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知识,会对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习中融入实训的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4]。

五、规范实验考核模式,建立完善的《普通生物学》实验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成绩来评定,这样做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在《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采取考勤、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多项考核定成绩的方法,并坚持实验操作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平时的实验态度与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的书写与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占30%;随机抽取题目并独立完成的实验考试占40%。三种方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避免了教师只看平时表现打分的过分主观性,以及不同教师不同的评定标准;更正了学生只注重操作,忽视对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的错误观念;真正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普通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涉及面广,环节多,比较复杂。我们只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培养,真正实现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改革与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倪秀珍.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136-137.

[2]马丽霞.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3):121-124.

第8篇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44-02

植物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药用植物学、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包含了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与植物学课程相比,内容比较广泛。而植物生物学课程必须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环节进行巩固。植物生物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现象、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2]。下面就笔者多年来在植物生物学及实验教学上的经验谈谈植物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一、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不足。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而且开设的时间较短,设备相对不足,有时仪器套数不能满足学生数,必须将学生进行分组,否则不能满足每一名学生一台仪器。另外,实验室内缺乏多媒体设备,不能采用进行PPT进行讲解,视频也不能播放给学生看,只能在理论课上弥补。

2.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较少。以前的植物生物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如植物细胞结构、植物各组织、器官的观察,而研究性、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较少。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巩固所学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教学考核和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考核一般是: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但是考核实验操作比较少,而是比较注重实验报告。有时实验报告是将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图片画在实验报告上,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去临摹课本上的图,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反而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般是先准备好各种材料,让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养成了依赖教师和教材的习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二、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途径

1.将植物生物学实验单独设课。将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之下,存在一定的不足[3],因此将实验课改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也顺应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增加实践课程。把植物生物学实验列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既增加了实验课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2.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首先,根据植物学学科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将有关实验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并对相关的实验项目加以优化整合,将原来的实验项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做了适当合并、整合,分成必做、选做和自主实验三类,并根据认知原理,将实验项目划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其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增加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根据中学生物的教学特点,增加了种子萌发动态过程的观察,根据植物学科的发展,增加了被子植物茎、叶生长动态的观察,植物生态、群落多样性的观察等。再次,将教师科研课题整合进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

3.加大资金投入。学校应加大对新建专业的投入力度,在仪器购买及师资上应适当倾斜,以建设好新设置的专业。仪器设备充足后,可以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而不需要分组,这样可以减少教学次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实验室不必建设多媒体,其实实验室也必须像一般教室那样建设多媒体,将实验中相关的理论、技术给学生进行讲解,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

4.采用直观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技术,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直观了解植物的自然形态和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大量的实物切片的显微照片真实再现特定季节、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下的植物解剖结构,使学生有条件了解和研究植物微观世界的奥秘[4]。教学模式挂图、动画仿真模拟与录像再现等多种教学手段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紧密结合,以其形象、生动、真实的信息输入,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将实验材料的切片直接投影于大屏幕,由指导教师结合实验内容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正确地判断和准确定位,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使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培养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采用动画模拟形式将连贯的细胞分裂各个时期中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把学生观察到的静止的画面与动态的细胞分裂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完整过程有了充分理解。

5.增加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验证性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5],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的实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开展实验。根据课程性质可将实验划分为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两个教学体系[6],根据学生的潜质分为基本型和提高型两个层次,如培养洋葱根尖,利用压片法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及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和分布位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和观察不同成熟组织的细胞特点和分布位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比较单双子叶植物根的构造;测定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让学生开展水培实验等。

6.开设第二课堂。带领学生游览校园,初步认识一些植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采集校园植物标本,对校园植物进行检索、分类,参与校园植物命名挂牌,牌上写明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地方,方便学生认识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别植物的效率和鉴定植物的能力。此外,在校外选择了几处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地区来充实教学实习资源。如带领学生到澄碧湖水库附近的山地开展现场式教学,让学生采集和鉴定标本,加强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的巩固。

7.设置植物野外实习。每年暑假,生物技术专业都要进行一年一次为期2周的植物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这个实践教学环节,巩固了所学的植物学分类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

8.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和吸纳学生参与老师学术研究,如学生参加教师的“全国第四次中草药资源调查”的项目,让学生掌握一些学科前沿知识。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科学研究,统计、分析科研数据,撰写论文或综述,并组织交流讨论等。再次,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等。

9.改革考核办法。过去实验考核方式是以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实验态度,占实验总成绩的30%。对于实验的考核的改革,首先在所占的比例上进行改革,由原来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形式改为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考核方法,如实验操作可占总成绩的60%~70%,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状况、熟练程度,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7]。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实验准备、预习报告、课堂纪律,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验报告成绩等,占总成绩的40%~30%。由以上两项所构成实验总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指导教师通过口试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出其余70%的成绩。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发现并纠正问题。在课堂上可就有关的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可避免学生不认真预习。另外,可让学生参与一部分实验准备工作,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实验报告,均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要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采用直观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完善考核方法。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然而实验教学改革没有止步,我们要不断摸索,使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满意。

参考文献:

[1]龚红梅,于洪飞.理工科院校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0,(3):90-92.

[2]龚红梅,于洪飞.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67-170.

[3]韩多红,张勇,张芬琴,等.浅谈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2005,21(9):192-193.

[4]陈模舜,吕贤,毛晓翠,等.虚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教学实践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3):43-45.

[5]陈林姣.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63-965.

[6]梁晓华,李璐,李国树.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48-49.

第9篇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15级新生实行大类招生,使用新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中实习实践部分除了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学实验之外基本使用都是综合实验,加上教育部一直以来都要求高校加强实习实践育人,作为我校生物工程基础专业必修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一、明确实验课程地位

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后将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工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但是还是没有将实验课列为单独的实验技术课程,因此微生物实验在整个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也被忽略了,所以应该将实验课列为单独的实验技术课程,使得教研室全体教师都明确考试大纲,进行独立的课程建设,网站建设等等。同时使教师对实验教学更加引起重视,使得教师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拓展思路和进行实验指导。也是学生对实验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平衡和提升,以至于能够很好的完成后面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验证微生物学讲授的理论内容,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生实验兴趣低下、验证实验过多等,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低,缺乏规范,受到忽视。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也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参与实验是被动的应付,对实验缺少主动思考,对遇到的问题缺少分析或仅进行简单的分析。而随着单独设课的实施,我们还引入多媒体技术,加上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甚至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一个以微生物实验为平台微信群直接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的讨论,这样就能解决了以上问题且从而还能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成效。

三、实验项目改革

从事微生物的研究工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包括经典的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显微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染色技术、各种微生物培养特征及形态特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计数等。其次,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按大类招生后实习实践课基本都是综合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综合实验能力。因此,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后,结合我校实际条件和教师研究方向开展小型综合性实验,教师给出数个10个学时左右可完成的题目,学生自己设计,经和教师讨论确定可行后作为实验题目,题目要求要用到前面的基本实验技术,如八角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转化茴脑的初探等,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5人。由小组写出实验方案,所需试剂仪器等等等。小组独立完成,教师跟进指导。这实验期间要求学生节省耗材,爱护仪器,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

四、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微生物实验课成绩仅反映平时上课考勤和实验报告情况,而实验的过程没有体现,且实验是每个小组4个,部分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或应付式的完成了实验。因此,我们要求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并要求每一次实验的原始数据要老师检查并签名;实验结束后分析整理结果、上交实验报告。而且还要引入实验考试:包括口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均以抽签取题的形式,口试内容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等内容;实验操作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个实验部分操作考试,如大肠杆菌的简单染色等若干操作。我们对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按这个方式进行了两年的试验,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这样实验实验成绩就是: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平时操作等内容,占30%;实验报告占30%;考试成绩包括口试、规定操作等内容,占40%。以上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改善学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森林.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J],2005,32(4).

[2]谭海刚,李静.基于大类招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

第10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84-02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medicine university

ZHANG Wen-li,XU Yue-fei,DONG Xu,MA Yu-fang

(The Biochemist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44,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y laboratory cour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for the undergraduate i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it has the same importa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During teach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biochemisty laboratory course, followings were observed: ①The most important is fre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lab teacher.②Mos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active in the lab class. ③Mos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id the lab report carefully and scientifically, to some extent, even better than national students.Therein the observ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biochemistry lab course was gathered to discuss with the fellow member of a profession, so that a further improvement in biochemisty lab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ould be achieved.

[Key words] Biochemistry;Laboratory course;International students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一门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1,2]。

1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特点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内容是三大技术(分光光度法、电泳法、色谱法)和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其应用。其中这三大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贯穿了本科实验课,充分展现了现代对核酸和蛋白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与前沿技术,是医学本科学生的重点实验内容。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理论课的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常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所以实验课内容安排尽量和理论课内容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验证,强化记忆和理解。我校重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力增加生物化学实验室设备与耗材的投入,为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创造实验操作的机会;更新旧的实验讲义,以便每一个学生所学到的是真正能用于实践的、并和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技术知识。总之,我校已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2留学生教育现状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来华学习医学的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对这些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具有特殊性。作为学生,他们与在校的大学生一样,必须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遵守我国的有关法律及所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教师。但是,留学生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均与我国不同,这使得其个体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他们跨国、跨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留学生教学不同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3,4]。

我校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为五年制本科生,大部分来源于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还有小部分来自于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周边国家。绝大多数留学生汉语基础很差,尽管学院也为他们开设了汉语课,但其水平仅限于日常的对话和交流,很难满足对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我校采用全英文的授课方式。

3留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教育中的点滴

在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带教过程中,我们对发现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以期与其他的参与此类课程的同行们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3.1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

自参与留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来,笔者发现学生与老师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及相互之间的沟通,因此要求授课的老师要有一定的英文语言水平,包括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对各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等。而生物化学实验课又具有特殊性,它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因此留学生们和教师之间能够沟通显得更加重要。而留学生们也渴望能和教师之间能够自如地交流。如果老师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们,并且辅之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们也喜欢参加相应课程的学习。

在我校就读的留学生们,尽管他们的国家有的长期受英国的殖民统治,以及他们在接受教育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讲非常出色的英语,例如在印度有些不发达的地区,一些教育程度低的人也听不懂英语。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够来到我国留学的这些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好的,但也存在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若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话,其他的同学会用他们当地的语言翻译出来,这样可能会更容易使他理解。此外,这些留学生在讲英语时有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这要求授课的老师要能适应不同国家人讲英语时所带有的本国特色的口音。作为中国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而且汉语与英语语系相差太远,在用英语授课过程中,最大不足之处不在于单词量的不足,而在于语法、语调多数时候都是滥用的,这很容易使人产生迷惑。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阐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很自然用到的不是过去时态。因此,在全英文授课过程中,就对中国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适应留学生们的口音,能很好地理解他们;又要尽量克服自己语言上的不足,使自己的授课内容能被学生们听懂。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是能否上好生化实验课的基础,它也决定了课程中能否激起留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使留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否顺利完成。

3.2实验操作过程的表现

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开始操作之前,尽可能地解释清楚相关的原理以及操作的详细步骤。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要求每一位代课老师认真备课,并纠正自己可能的错误发音;如果每次在授课时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讲解整个实验内容,则会事半功倍。但无论通过何种手段,都要使学生们理解每一课的操作内容,使得整个实验流程在学生的头脑中比较清晰,操作时能做到有条不紊。在讲实验准备时要介绍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试剂;对于一些适合示教的内容,尽量给学生演示一下实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对于不适合演示的内容,要尽量详细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对于课堂上的表现,多数的留学生都能和国内的同学一样,积极踊跃地参与实验的操作,并试图多掌握些实验的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多数中也有个别,有些同学懒得动手,课堂上自己不动手,或者看别的同学操作,或者只自顾自地做些自己喜欢的工作,实际上这种情况也见于国内的学生,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要求教师在代课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们,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实际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也是实验课的一个中心环节,而且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课也为每一个留学生都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3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课学生操作完毕后,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要求学生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可以使学生熟悉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学会应用有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文献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动脑的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对实验报告批改的过程,也是清楚学生对该实验理解程度的过程。在实验报告的书写上,对于中外学生的要求是没有差别的,但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实验报告,多数同学实验报告完成的非常漂亮,他们会用不同颜色对不同部分进行标注,重要部分一目了然,并且对结果的分析合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还是值得国内学生借鉴的。

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接收与培养外国留学生是维护和提升国家政治地位的一项外交策略,是拉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提升国内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3~4]。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已经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在此对我校留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观察、总结和探讨,希望我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能与其他学科及同行进行交流,以共同提高我国的留学生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成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会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 398-399.

[2]李有杰,孙允霄,王桂兰,等.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5(9):121-122.

[3]李华戎.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 航海教育研究, 2006, 3: 107-108.

第11篇

【关键词】生化实验 ;教学创新;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27-01前言: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体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强化理论知识。并且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许多高校当中,生化实验的课程仍然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重形式的倾向仍然非常的严重。并且在生化实验中存在着大量的限制性的问题及其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教育体制之下,必须对生化实验的教学进行改革,从而能够适应时展的潮流。

1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生化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1教学手段的单一化:现行的生化实验教学模式仍然照搬传统的方式,即由实验人员在实验之前做好实验的准备,实验时老师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其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交代,之后学生再按着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进行实验。

1.2实验内容比较的陈旧:实验的内容主要是对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做一个巩固,并没有一些发散性思维的东西在里面,因而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实验的内容大都受到了理论课得约束,实验内容显得比较的僵化,没有什么联系性,实验的仪器也比较的落后,实验方法简单。

1.3实验考试的模式不合理:学生的期末成绩构成还是以平时成绩为主,实验的成绩所占的分值比重比较的小,而且实验成绩主要是以实验报告为主。而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数据之间的抄袭现象比较的严重,因此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不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1.4大家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所有的课程当中,基本上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生物化学也是如此。有的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就是一种观望的态度。这种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培养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生物化学实验的改革措施

2.1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应该善于总结过去生化实验的教学经验,并且在这基础之上对兄弟院校的优秀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吸收整合,并且对这些成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实验教学的内容。比如说某学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就是以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为基础,在内容上包含了糖类、蛋白质、核酸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尽可能的选择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实验,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另一方面,实验的安排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并且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其次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在简单的基础之上适当的增加一些复杂的内容。

2.2 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在新的教育体制之下,实验教学手段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教学模式肯定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动手的能力。应该为生化实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且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在善于利用书本上的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再次进行深度的挖掘。

实验案例:在影响酶促反应速度因素的实验当中,在实验指导书中用NaCl 和 CuS04作比较,这种比较方式只能够反映出钠离子或者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促进剂,铜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但是却不能更进一步的加以区分。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研究,决定通过加入Na2S的方法进行对照。这样就能使结果显得更加的明确,即氯离子是促进剂,而铜离子是抑制剂。通过这种实验方案的简单修改,使得实验结构显得更加的合理,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加强。

2.3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内容应该改为由学生来讲解,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显著的促进学生进行认真的实验复习。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及其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这一步骤能够使学生在实验之前对实验的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激发求知的欲望。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仔细的观察,对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及时的纠正,并且对错误进行分析。

最后,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报告内容进行整合,摆脱以往的那种报告形式。实验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可以对实验进行综合的概述,主要是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的叙述,这部分的内容不能够从实验指导书上进行照搬,而是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第二部分的报告内容主要是包括实验现象及其相关实验数据的记录,这部分的实验数据要求科学严谨,而且不同组的学生的实验数据应该是不一样的。第三部分就是分析和讨论部分了,第三部分是整个报告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的分析、实验的改进及其讨论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还应该有着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3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的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如何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总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多方面的,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及其学校条件的实际情况考虑,综合选择一条或者多条最佳的实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孙玉军,周正义,王松华,张晓龙.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7)

第12篇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为医学院各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可以自成体系,有其丰富的理论、技术内容的课程,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以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加深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与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我们以前进行的生物化学实验,其实验内容和考核方法都有弊端。

1.实验内容弊端。我们以前给学生开设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一般是理论课讲述了相关知识,接着安排这个知识点的实验课。例如,理论课讲述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次实验课的内容就为“蛋白质的沉淀凝固”。课本上的理论都是前人的实验结果,对于这样的实验学生认为缺乏挑战性,实验操作中也不主动思考。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太多,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法的弊端。我们以前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成绩主要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忽略了学生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有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很差,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也可得高分。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构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实验项目进行改革。我们以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蛋白质的沉淀和凝固、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纸层析、尿淀粉酶活性的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的测定、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DNA的提取与鉴定、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等。改革后的实验内为: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氨基酸纸层析、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组织DNA的提取与鉴定、碱性磷酸酶提取与鉴定等。经过对实验项目的改革,去掉部分淘汰实验和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比例,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提出实验的总体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先进行分组,实验小组的各成员经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所用试剂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预实验、制作幻灯片、小组课堂汇报这样的程序完成整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成功了,学生会有极大的成就感;如果有些实验不成功,带教老师进行引导,分析失败原因,再重复实验。这样,每位学生在整个实验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避免了个别学生不动手操作、抄袭实验报告等不良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2.自编生化实验指导教材。我们以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有的内容目前已淘汰,有的内容不适合医学生,因此,我们参考了周爱儒主编的《生物化学》,药立波主编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赵亚华主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刘吉民主编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实验讲义。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保留经典的实验内容如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纸层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外,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如组织DNA的提取与鉴定、碱性磷酸酶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等的比例。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分光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等基本实验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知识传递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实验时,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结果,准备好试剂,调试好实验仪器,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即可,完全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实验的各个准备阶段,例如试剂的配制、试剂的分装、仪器的调试等,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要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4.先做后讲。我们以前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是老师讲完后学生再做,有时为了得到明确的实验结果教师参与过多,学生对实验印象不深。为此,我们决定采用先做后讲的归纳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讨论,整个实验做完后,让学生总结规律,老师只做归纳性、提高式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获得真知的喜悦。

5.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课教学。医学生物化学这门课的知识很抽象,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传递信息。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传递较多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师生共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前上实验课时都采用黑板板书,操作也只做一些简单的示范。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有一些学生看不到操作示范。现在我们把多媒体技术也运用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把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仪器、操作步骤等做成幻灯片,比板书看起来更清晰,把实验操作也录成视频,做实验前先看一段实验操作步骤的录像,然后再操作,避免了学生看不到操作示范,这样可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6.开放实验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们决定进行实验室开放,便于学生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预实验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实验。(1)带教老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电子天平、台式低速离心机、超低温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水浴箱、电泳仪、烤箱、手提式不锈钢消毒器、分光光度计、PCR仪等。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护实验室及其仪器。(2)实验室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从18∶00~22∶00,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带教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轮流值班,随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