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检验自我总结

医学检验自我总结

时间:2022-02-08 08:3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检验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检验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44-01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具有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责任[1]。其中寄生虫学检验就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重点课程之一。现如今,部分高校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常以考查课的形式界定,将课时大量缩减。尤其在教学中,学校缺乏强硬的师资力量,同时学生也未能产生重视,导致教学成果不是很乐观。在教学中更加忽略本学科的实践性原则,致使学生实践操作性较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一、加强学习寄生虫学检验的目的及必要性

教育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对其改革要注意两点,一方面为适应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遵循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2]。从课程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是尽快完善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但也是改革中的难点、重点。而要想培养专业的优秀医学检验人才,最根本的任务是将从事基层检验人员组织完善。依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如季节、地域性,结合不断发展的检验技术,注重实践、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有侧重点的课程改革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优势,同时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

二、在教学中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对该学科缺乏了解,新教师不能担当教学重任,导致该学科的授课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有些院校让免疫学及生物学的教师教授此课程,不能更深入的探索本学科的精髓和奥秘,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结构失调

有些院校将此学科设定为选修课或为考查课,致使学生对此学科不受重视,存在轻视心理。有些学生认为寄生虫病已不存在无需用心学习,而这错误观念在日后面对该病症的临床治疗工作时较为吃力。该学科在变为考查课后,将每学期的课时大大缩减,导致实验教学的时间更短。而教师面对紧凑的课时,不得将授课内容增加,导致一课时中会出现不同章节和多种寄生虫,讲解内容变得复杂化,而学生极容易产生混淆,无法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与考核方式存在漏洞

一些院校将理论知识作为学科考核的重点,实验成绩只占有极少的分值。此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也降低学生主动参与性。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对课本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面对巨大的知识量,学生无法每时每刻将状态保持到最好。更容易导致大脑疲劳的产生,还在课堂中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或相互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破坏学习氛围。

三、改善教学现状的弊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学校方面要注重在教师上的选择,利用多种渠道引进专业性较高的人才。可对本专业的教师进行进修学习,促进自身知识的积累,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召开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提出对该课程在教学方面的建议[3]。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教师只起到指点迷津和引导的作用,面对日后工作仍需学生自行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知识的能力,才能不断吸收社会中的其他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和提高整体素质。寄生虫可导致人体产生多种疾病,如蛔虫可夺取人体内的营养;钩虫可诱发贫血等疾病。教师可给出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寄生虫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这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量,也让学生意识到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从而更加重视此学科。

(二)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要想让学习氛围更加的活跃,轻松有趣的授课方式必不可少。教师可将书本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产生认知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当讲解到重点难点时,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更加深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学校安排适当增加课时,更要加大实验课时。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才能将检验工作中鉴别诊断的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点[4]。

(三)制定考核及教学机制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可将理论、实验的成绩相平,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将有代表性的案例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也可在学校学习网上建立本学科的学习平台,将课件、数据库等进行上传,有利于学生时刻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每周的就诊,面对由寄生虫引起疾病的患者,学生在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后,翻阅资料,制定检测项目和该做哪些治疗。通过与患者多接触的机会,增加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优质的基础。

总而言之,寄生虫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加强自学、实际操作、归纳总结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才能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准确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参考文献

[1]费,岑叶平,周锡芳.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寄生虫学检验》实验考核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08):154-155.

[2]胡静,石晶,曹德明.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 中等医学教育,2012,19(01):36-37.

第2篇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呼吸科实习生自我总结,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查字典。

来xx中心医院实习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第一次接触了临床,第一次穿梭于病房,第一次与病人有了正面的接触,虽然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但却让我获益良多。

呼吸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站,在这里什么都是从头学起,很多时候都让我有点手足无措。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其他实习同学的悉心帮助下,我学会了开化验单和其它项目的申请单。慢慢地也开始会刊老师开的医嘱了,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会对某些疾病的要点进行讲解。有新病人时,老师会认真修正我所写的病历,第二天查房时还会讲解一下他们的诊断思路,这让我从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呼吸科碰到的病种较多,有气胸、胸腔积液、copd、哮喘、肺炎等,通过书写病历和体格检查,对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我在呼吸科感到比较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提出来去肺功能实验室观看肺功能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从呼吸科出来后去了血液科。在这个科室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做了一次骨穿。虽然在血液科只待了一个礼拜,但通过前几天的观摩,终于在出科前一天亲身实践了一次。看到自己成功完成了,真要谢谢老师对我的信任以及支持。骨穿对血液科来说是一项常规检查,所有张慧英主任在我们进科室第一天就给噩梦详细讲解了整个过程。血液科是我感觉与我们检验专业最有联系的一个科室,看到骨髓报告单让我很有亲切感,它不像b超、ct那样,我们一点都不懂。骨髓报告单上的每一项我们都很熟悉,我们以前的实验课都有练习过。通过在血液科的一周,我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个月内最后去的科室是心内科。由于在校期间没有怎么学心电图,所以跟着老师查房比较累。当老师们对着心电图讨论p波、u波、st段时,刚开始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几天下来渐渐进入状态了,一些简单的还能看得明白。在心内科的时候,还去导管室看了一次冠脉造影和一次pci,当看着导丝从桡动脉穿刺进入到心脏时,不得不惊叹医学发展之快。

对于冠脉狭窄的病人,成功实行pci术,可以感觉到作为医生的自豪。有时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听老师们的讨论,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在心内科碰到最多的病人就是冠心病,通过老师与病人的交谈,了解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知道冠脉造影是冠心病的确诊依据,对冠心病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为我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个月,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我喜欢现在这种状况,喜欢每到一个科室给我带来的新鲜感。我会好好利用在内科剩下的一个月,努力学习,相信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成长。

第3篇

目的探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新方法,在本科医学生实习阶段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2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本科医学生38名,分为实验组(20名)和对照组(18名),分别接受临床教学新方法和传统授课式方法,实习结束后,通过教学模式认可度、学生满意度调查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加强语言表达及沟通、提高文献检索和翻译能力等方面,教学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病史及查体熟练度、病例分析、语言表达、文献检索和提炼、临床思维、理论知识测试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在医学幻灯片制作方面的成绩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新方法,能够培养本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临床实习;临床思维;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本科实习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科为中心的带教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育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理论与实践脱节,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应试型学生,无法成为临床技能型专业人才。临床实习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枢纽和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阶段[1]。我们在医学生实习阶段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让学生切身融入,主动参与到临床实践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实习生3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均由同一组老师带教。实验组20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9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4±1.36)岁,入组前平均成绩(72.53±6.58)分。对照组18名,其中男生10名,女生8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13±1.45)岁,入组前平均成绩(72.26±5.34)分。两组在性别比、平均年龄、入组前学习平均成绩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即先教师理论授课,再由教师带领进行临床实践。具体: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借助教科书、幻灯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老师在病房挑选典型病例,进行规范神经系统问病史、查体示范,并就疾病的诊疗过程等提问。查完房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并要求学生完成医学幻灯片的作业。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

1.2.2实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按4~5人一小组,随机分组。具体:(1)专业英语教学。①英文文献检索:给出一个神经系统典型疾病的议题,由每组学生共同完成该疾病最新进展的英文文献检索、幻灯片制作,每组选出一位学生分别进行汇报,时间10~15分钟。教师最后对各组的表现给予总结,指出每组的优缺点,以及在英文文献检索中的注意要点。②英语晨读:每周固定一天早上,在正式授课之前提前10分钟进行英语晨读。以国外神经病学经典教科书为教案,逐句讲解并翻译。在下一次晨读之前,让每组各派一位代表在台前自己讲解前一天内容,根据现场水平,教师对各组打分。③英文病例翻译:选取临床典型的英文病例,让每组学生翻译。每组中先选出较好的译文,再进行各组间的评比,选出优秀译文。教师对优秀译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同时让译者讲解自己的学习心得。(2)临床病例讨论。提前1周告知讨论的神经内科典型临床病例题,要求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及结构,提前复习相关内容,查阅最新中外文献,了解最新进展。讨论当天,每组每位学生均需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畅所欲言,甚至展开辩论。讨论意见统一后,由每组其中一人对病例进行总结性发言。该环节始终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或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才给予指正。最后,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3)临床查房演练。将实验组分为患者组和医生组,均由学生来模拟扮演。医生组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并分析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患者组按照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的病史汇报自己的不适。两组可以互换角色,互相讨论和提问。最后由教师指出其中的错误,示范准确的询问方法及查体手法,总结科学的诊治过程。(4)临床技能比赛。将临床病例分析题,以幻灯片形式,模拟成临床就诊全过程。教师对各组提出问题,分为抢答题、小组必答题、学生必答题等多种形式。将题目按不同分值,对各组进行计分。为了激励学生的兴趣,最后按各组分数高低,给每组学生派发不同级别纪念品。赛后,由每位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同学之间相互指正,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总结分析,启发大家学以致用。

1.3评价方法

1.3.1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参照张玉梅等[2]文献资料设计《神经内科学生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加强语言表达及沟通、提高文献检索和翻译能力等。采用“是”“否”选项。调查表设计统一指导语,交由经过培训的学生完成。

1.3.2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包括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差五项。满意度为很满意和满意所占总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

1.3.3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由教师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包括:病史询问及查体手法的熟练程度、病例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献检索和归纳提炼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测验、医学幻灯片制作等方面,各单项满分为100分,记录并比较两组各项的考核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在对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加强语言表达及沟通、提高文献检索和翻译能力等方面,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生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学生很满意7名,满意11名,总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实验组在询问病史及查体熟练程度、病例分析、语言表达、文献检索和归纳、临床思维、理论知识测试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在医学幻灯片制作的成绩比较中,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医学生实习阶段,都是以带教老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学生只会机械性地记忆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将它灵活运用到临床中去。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3]。“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就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当主角,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展开讨论,在辩论中得出正确结论,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它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高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4]。没有良好的英文文献检索、阅读及翻译能力,就无法掌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临床中缺少更为有效的诊治手段,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各自打分和评比中,激发学习热情,使得枯燥的英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此外,让优秀者讲解学习经验,不但能让讲者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更能使听者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促进良性循环。通过临床典型病例题,使用提问—思考—讨论—总结的方法,以及通过临床技能比赛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至实际病例的诊治中,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探寻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在本研究中,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实验组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国外也有类似报道[5]。此外,新方法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建立。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众多的临床症状中抓住重点,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学生独立询问典型神经疾病的病史,掌握问诊技巧及要点,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的病因分析。在查体阶段,通过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结合神经解剖学知识,考虑责任病灶部位并做出初步诊断。通过化验检查、影像学片子、甚至包括查询到的文献资料,经过讨论及总结,进一步验证之前作出的诊断,并分析可能有的鉴别诊断。最后综合上述信息对患者提出相应的诊疗计划。整个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发作性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为例,通过问诊,让学生了解到其起病急,刻板样发作、短时间可完全恢复的临床特点,多数学生考虑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部分学生提出了癫痫的不同意见。查体正常,头颅核磁、脑电图正常,进一步验证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但对病因分析学生有不同意见,通过讨论分析,有的学生提出栓子脱落机制,个别学生提出可能有颈部血管狭窄后一过性低血压的病因,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在鉴别诊断方面,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观点,如癫痫发作、脑膜瘤、脑转移瘤、低血糖等。最后通过颈部血管超声、颈部计算机断层摄影动脉造影术(computedtomographicarteriography,CTA)及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颈部不稳定斑块脱落所致。通过这样的模拟演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一步一步深入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神经内科疾病发生的多重机制,掌握最新治疗动态,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本研究显示,“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在讨论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疾病的诊疗过程,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更新医学理论知识并掌握最新的临床技能,同时还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为以后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局限性在于入组学生较少,缺乏不同层次学生的对照分析,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开展研究。

作者:陈竹林 黄光 杜 乔晓会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

参考文献

[1]高书珍,赵国清.“以学生为中心”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7):1907.

[2]张玉梅,王春雪,张宁,等.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9):811-813.

第4篇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探索与实践;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7-02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增强学生科学实验成效[1]。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应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设施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必须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基层和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动员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充实到基层和基础工作,促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明显加强。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设立或者经批准,从事食品检验活动并向社会出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机构应进行资质认定评审。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门强调实验技能的专业课程。卫生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面向食品检验相关岗位,因此掌握实验室资质认定相关内容,对于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工作要求非常重要。目前限于时间及仪器设备的限制,医学院校本科生开设的实验教学大多仍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参与整个实验的一小部分,缺乏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不能体现创新性[2]。虽然也有一些基础课实验作了一些改革试点[3],但也只是就一两个实验进行改革,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仍不具备独立实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出现敷衍了事,甚至是袖手旁观的现象,我们对实验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了大的革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综合性实验的开展

1.实验内容安排: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食品营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食品企业为了宣传其产品的优势,在其商品标签上标示营养成分。为了规范标示,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国家出台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同时,随着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双汇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陆续出现,食品安全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食品检验监督尤其重要。为了学生能够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同时结合教学计划,从实际出发,我们选定两类食品,从营养成分和化学污染物两方面的指标进行考虑,结合本实验室所具备的分析仪器等硬件条件,选择蛋白质、粗脂肪、蔗糖、铁、镁、总抗坏血酸、总砷、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已烯雌酚、铅、亚硝酸盐等十二个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分析。

2.实验时间安排:由于实验内容涵盖了整个《食品理化检验》全部课程,同时为适应食品样品组成复杂、样品前处理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将实验课时间安排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统一集中连续几天进行。

3.实验过程安排:

①实验方法的确定: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我们在理论课中段就将实验目的和要求告之同学,同时为了培养同学养成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根据分析指标的难易程度,将分析指标随机分配给每个小组负责。两个小组结合,相互辅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质量标准、卫生标准以及检测方法,并根据本学院实验中心现有条件,确定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上交。方法应满足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针对具体的检测指标,实验方法、实验原理、采样方法、所需试剂和仪器、试剂的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结果报告、质量控制等应具体详细。在实验开始时利用半天时间,各组同学分别汇报准备的实验计划,全班在一起进行讨论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必要时进行重新检索。②样品采集: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结合实验目的,由同学根据食品理化检验的不同样品采集的原则,自行按要求采集合适的样品。③样品前处理:各组同学根据其负责的检测指标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分类组合,要求相同的小组可共同进行前处理,要求不同的则分别进行前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④检测过程:各组同学根据指标分析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器皿的处理、洗涤、干燥,实验溶液的配制、储存及溶液标签的合理填写,实验测定液的配制,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⑤质量控制:了解质量控制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质控方法,如平行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等。⑥数据处理:根据相关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要求,将仪器测定数据处理到相应结果,同时对样品进行评价。先对单一指标评价,再综合全班结果对相应样品的质量及卫生进行评价。⑦报告撰写:按检测实验室资质评定中对原始记录和结果报告的要求进行报告撰写。内容包括: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检测目的、主要的试剂和仪器、检测步骤、检测结果、讨论、检测人员签字等;报告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⑧课堂讨论:因为整个实验完全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是提供实验所需及发现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错误并进行指正的角色。同时,因为每个同学在实验中主要负责其中的少数指标分析,而更多的指标测定并未亲自参与,所以最后的结果汇报尤其重要。在实验期间利用最后的半天时间,每组同学就其负责的指标测定当堂作全面的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方法如何选定,实验过程如何安排,结果如何分析和评价,也包括同学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以及自我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期间,其他同学可随时提问。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指出其中不足和如何改进。

4.考核办法:实验课程结束后,每个同学要求提交一份结果报告和一份心得体会,其中心得体会全面真实地反映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对实验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

二、实施效果

全面的《食品理化检验》综合性实验的初步建立和实施、课堂的观察及学生的信息反馈,证明改革探索是成功的。同学都反映这门实验课是他们所上实验课中最有意义的一门,其中学到了许多非常基础但以前从未重视的基本实验技能。虽然在实验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学生因此对分析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三人一组的分配也锻炼了同学的团队合作精神。自行确定分析方法、自行准备仪器和试剂,使得同学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大部分同学不约而同的总结的一句话是:整个实验过程是痛并快乐着。九成以上的同学都建议学校多多开设同类的实验。

三、问题与思考

经过二学年的实践,根据我们自己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食品理化检验所分析的很多指标需要大型分析仪器。而学院实验中心此类仪器数量有限,大多只有1台。同时食品样品存在组成复杂,待测成分含量低的特点,前处理所需时间长。而学校安排时间有限。因此只能通过分组负责的方法进行,无法保证同学能亲手参与所有指标分析。

2.学生实验基础技能比较薄弱。由于以前缺乏同类实践,学生习惯了所有实验材料都已准备好,上课只需简单配制测定即可的实验方式。因此实验一开始,学生不知如何着手开始,显得手忙脚乱,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效率不高。这些都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来提高其统筹安排能力。

3.指标选择和分组也不尽合理。有个别组工作量非常大,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数量样品的分析,而有些组则相对简单。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进行适当调整。

4.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检测工作有着非常具体和全面的要求。而目前的教学安排无法全面落实其中的要求,只能对其中的几个方面对照实施。如此,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这就需要另行安排解决。

5.综合性实验对带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所有的分析方法及相关仪器非常熟悉,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最后的总结汇报时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报告。这也促使所有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综合性实验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0-11-22].

http:///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2]陈道俊,操基玉.高校《环境卫生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建立与思考[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3):254-255.

[3]陈文军,张海燕,郭智勇.卫生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人类工效学,2003,9(2):63-64.

第5篇

[关键词] 免疫学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学科交叉 合作性学习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生命科学三大前沿学科的免疫学,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大大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目前,免疫学研究已经深人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使过去许多悬而未决的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问题得以阐明,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免疫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理论抽象,对学生而言,难学、难懂、难记。此外,其各章节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学起来更是枯燥乏味、困难重重。为此,如何使其内容由难变易、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是免疫学教师在教学上进行不断探求,不断改革的宗旨。如何适应当代免疫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的关键。笔者将免疫学教学改革设想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备课、授课及实践。

一、备课方式改革――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久已通行,对全国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是教学活动的常规。而大学中集体备课活动经验较少。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便是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教学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扰。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使教师向备课的“互补创新型”转换,形成“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能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二、授课方式改革

现代教育理念是把发掘人的潜力,开发人的聪明才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必须积极探索,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措施。

1.“温故知新”,注重引导学生

针对免疫学理论抽象性强的特点,还要在每次讲新内容之前.采用回顾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温习上次授课内容,俗话说“温故知新”。在温故的同时,将当天要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甚至是串联多个内容。如学习抗体时,要与抗原联系在一起;学习免疫分子时可以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联系起来。抓住重点内容,重点阐述,甚至是多次重复、重现所学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2.以人为本,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正常与疾病状态下免疫现象与机制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完全表达清楚。以影音、图片、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技术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通过声、光、电技术将医学免疫学中的大量的信息具体化,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如:

⑴图解法。通过一个图解启示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加容易掌握。例如,我们在讲解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概念以及区别时,如果只是讲解内源性抗原由自身细胞合成,而外源性抗原则是外界物质入侵,就会显得有些抽象。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1来讲解,这样就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⑵箭头示意法。很多免疫学术语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抽象深奥,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将难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转化成易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我们采用了箭头示意法来对其进行讲解。如,我们举例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我们就采用了如图2的箭头示意法。

在讲课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多次介绍本系统的框架,从整体去阐述部分,再从各部分又回归到整体。这样,每一次上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路沿着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同学反映容易理解、易于接受。

⑶临床思维法。免疫学理论知识繁多,如果不能与临床相联系,就会导致教师教之枯燥,学之乏味。为消除这种弊端,我们在进行免疫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础免疫联系临床免疫,密切结合临床讲解免疫学知识,这样就会更加凝聚学生的好奇感。例如,讲到淋巴细胞中的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m alignantlymphomas)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中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性增生引起。根据病理学特点的不同,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HD又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耗竭型(此型预后最差)等4种类型。而NHL尚无统一的分型,多按形态学、免疫学标志和恶性程度相结合分为低、中、高恶性3组,每组又分若干型。临床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4期,一般说Ⅰ~Ⅱ期低度恶性者疗效和预后较好。本病在中国并不少见,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1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以NHL居多,HD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与日本相似。发热、盗汗、消瘦和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表现,确诊要靠淋巴结病理检查,胸片、B超和CT等检查可判明深部淋巴结肿大,有助于临床分期,诊断时有全身症状者为B,否则为A。一般治疗原则是:HD的Ⅰ、Ⅱ期和部分Ⅲ期A及NHL的Ⅰ、Ⅱ期病人以放射治疗为主,适当加联合化疗;HD的Ⅲ期B和Ⅳ期及NHL的Ⅲ、Ⅳ期病人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有条件者可做自体骨髓移植加强烈化疗,可望治愈。

总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的内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3.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消化免疫学理论

生物学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如果将任何一门学科孤立看待,学生在理解上就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免疫学课同样如此,它的许多理论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同样其他学科肯定也要用到免疫学知识。比如,在讲解MHC分子这一章时,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理解。我们分析了症结所在,就是这一章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但学生大约是在一年前学的这两门课,对知识的记忆已比较模糊,上课时对一些概念反应不过来,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前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在讲解这一与基因密切相关的难点课程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一章与临床医学有密切的关系,而临床知识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器官移植是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医学话题,而MHC与器官移植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重点讲解MHC与器官移植的关系,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与时俱进,加强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免疫学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各章节内容相互交叉和渗透较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前半部分主要是免疫学基础理论,它是后面临床免疫的根基。我们在教学中了解到学生爱好听临床方面的实例,在教学中讲述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时可以举相关病。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后面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5.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根据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宰地位,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这样的教学形式死板,学生思考空间狭窄,结合各章节内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现今流行的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合作互动中通过质疑、实验、讨论、想象,产生顿悟,进而有所发现。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进行探素,主要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得到未知的结果,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6.对应素质教学目标,丰富考核及评价标准

考核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有序教学的有力“杠杆”。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考核方式积极利用考试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考核,进而弥补单一考试评价的缺陷。我们免疫学考核方案为:平时成绩(20%),期未成绩(70%),实验成绩(10%)。这样的比例在过去看来足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看来存在局限性.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相应的考核分数比例应提高至少占到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等比例至少为20%,期未成绩为30%。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手动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在学校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适应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深人研究,争取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可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我们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实验,并注重实验内容的整体安排,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识,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必须先从实验入手。为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功底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不断努力。比如: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思想与策略根据医学免疫学学科特点,对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不同成分参与免疫应答的复杂过程,采用合作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最后以“话剧”表演方式汇报学习成果。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团队精神,使其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选择由教室商议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合作主题,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就向学生推荐需要阅读和了解的资料,如相关教材、期刊、网站等。其次,教师来确定学术目标和合作目标。通过分组方式,组员角色的分配,给学生提供课后交流的主题和机会,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不至于使很多学生在课后觉得孤单,无所事事,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目标。再次,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师介入与监督下,随时给予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这其实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体现。最后,进行信息反馈。以话剧方式分组汇报学习成果,并可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然后由评委点评并做自我总结。

综上所述,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以其广度上的多交叉、深度上的多层次、发展上的高速度成为沟通生物学和临床医学重要的桥梁学科。当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和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生、发展等诸多环节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希望能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免疫学教学方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良中,马爱新.免疫学教学法初探[J].工作初探,2008,5(20):140-143.

[2]靳静.医学免疫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3):655-656.

[3]宋春霞.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原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5-58.

[4]刘雪兰等.抓住动物免疫学知识特点,探讨其教学模式[J].畜牧与饲养科学,2009,30(3):102-103.

[5]余慧倩.多样化培养目标下的教育考核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28):44-45.

[6]黄茵.《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0(5):340-342.

[7]孙凤娥,于春涛.初探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6):335.

[8]杨惠军,张冉.合作性学习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9(1):107-108.

[9]李玉红.合作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6-118.

第6篇

一、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多汉姆(W.B.Doham)推广。因具有教学相长、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易于调动学生积极等优点,哈佛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全球教学模式的典范[1]。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教育界逐渐推广,主要应用于公共管理、法学、医学等学科,但在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课程教学中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尤其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空白。按照学生对案例的使用方式,笔者把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分为倾听型、体验型、调研型、探讨型四种(表1)。调研型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要求学生运用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原理或方法对案例进行实地踏勘、系统分析和集中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水平和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学习金字塔理论”①认为(图1):学习形式主要包括听讲、阅读、声音或图片、示范或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或做中学、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前四种的学习效果在30%以下,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后三种学习效果在50%以上,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调研型案例教学对应于“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小组讨论”和“实际演练或做中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二)作用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调研型案例教学安排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起着过渡的功能。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否定、代替前期的讲授型原理教学,而是建立在学生对原理作用熟悉基础之上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对后期设计教学起着铺垫作用。调研型案例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2)检验学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为后续课程设计做好准备;(3)全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应用水平;(4)加强团队协作、访谈、观察、图文表达、汇报等城乡规划专业技能锻炼。

二、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训练课程。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2]。从教学实施的动态过程出发,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分为准备、踏勘、分析、讨论、评价和巩固六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充分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否则整个案例教学将流于形式。在准备阶段,案例的选择是师生工作的重心。案例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提出关于案例的一些附加要求,如:位于中心城区、建成时间较早、常住人口较多。学生选择案例的过程也是理解基本概念的过程。教师同时围绕教学目的制定案例调研任务书,内容涉及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等。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四节课)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需制定周密的课堂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堂组织、时间分配、提问顺序、问题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学生需认真解读案例调研任务书,按照3~5人自由组队,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搜集案例背景资料。在对案例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按照案例调研任务书的要求,结合组内成员分工情况制定踏勘计划。

(二)踏勘阶段

实地踏勘分为两阶段,先是获取案例整体感知的集中踏勘,后是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专项踏勘。踏勘内容不局限于案例调研报告的内容,除了基本涵盖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知识点外,还应针对往届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常规错误着重要求。调查方式以测量和访谈为重点,照片为补充,主要通过测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原理和规范,让学生了解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真实感受,避免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为监督学生实地踏勘,可采取教师随时到场督导、踏勘初始和结束阶段拍小组工作照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指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讨论、表达踏勘结果,它强调分析、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分为小组讨论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两部分。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汇报踏勘成果,阐述观点,展开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案例调研报告是对实地踏勘和小组讨论结果的一种表达,也是教师对学生分析过程的评判依据。因此,教师在案例调研任务书中需对案例调研报告的排版、成果内容、深度、表达方式等作明确、详细的规定。

(四)讨论阶段

组织案例讨论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调研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3],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讨论阶段师生应该充分互动、有序展开,避免走形式、功亏一篑。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除了汇报案例调研报告外,还要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是课堂讨论的引导者,旨在营造一种开放的互动氛围,具体任务是组织汇报流程、提出问题和看法、点评总结成果。

(五)评价阶段

评价是指准确测评本次教学的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一方面是指自我评价,以课堂笔记的形式体现。课堂笔记是在全班讨论结束之后,小组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案例,并参考师生的观点,总结出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整个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以教学反馈表的形式体现。教学反馈表是反映学生对教学实施的安排和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有助于帮助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教师评价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自我总结,即教学活动实践与预想教学目的、效果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案例调研报告和汇报讨论的评判,即案例调研报告成绩和汇报讨论成绩。其中,汇报讨论成绩是学生课堂汇报、参与讨论的体现,旨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比例为40%。

(六)巩固阶段

“温故而知新”,巩固阶段是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师生对之前教学活动的提高和升华。教师可以在课后集中交流讨论教学心得,找出教学活动中的得失,逐步深化教学改革。学生也可根据存在的问题课后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提问、抢答、测验等方式巩固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

三、案例调研报告的要求

案例调研报告既是前期踏勘和讨论的总结,也是后期课堂讨论的平台。案例调研报告在调研型案例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居住区原理的理解,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图2)。

(一)难度要求

鉴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案例调研报告难度应适中,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太小则会形成文字堆砌。案例调研报告的难度要适中,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原理分析、总结出案例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求学生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评价案例的得失。

(二)内容要求

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要求学生运用全部的原理和知识点分析案例,有些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学生课后学习获得。在案例调研报告中,学生应立足于结构层面,主要对规划结构、用地规划与设计、空间与景观、指标进行分析。

(三)量化要求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在案例调研报告常常使用“大概、差不多、几乎”等概词,反映出对原理和规范的理解还有差距。因此,调研报告量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可以避免调研成果的随意性,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量化包括分工量化、成果量化和图例量化。分工量化要求每位成员在实地踏勘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中的任务必须明确。成果量化指的是案例调研报告中多运用规划图、表格、数据、饼图等表达方式,照片只作为补充。图例量化则是针对规划图而言,意味着每张规划图必需表达的具体内容,以引导学生去调研和思考。

(四)写作方式的要求

当前学生普遍注重图形绘制,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亟需锻炼。案例调研报告一般有“开门见山”、“夹叙夹议”和“水落石出”三种写作方式[4]。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调研报告要求从“选、解、提、评”四个方面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写作,学生在叙述具体内容的同时把自己的结论慢慢阐述清晰。

(五)表达方式的要求

大一、大二集中在线条、色彩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大三开始,规划图越来越多成为交流讨论的媒介。因此,在案例调研报告中有意识地加强规划图的训练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学生绘制规划图应符合规范性和简洁性。规范性要求学生遵循规划图的一般表达方式(色彩、线型、粗细等),而简洁性指的是每张规划图表达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四、课堂组织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独白”式教学,师生间的对话、合作缺失,而案例教学则把课堂定位为师生交往、对话和合作的一个公共话语平台[5]。本着集中突破、强化提高的原则,笔者一般把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框架中需要讨论、评价和巩固的内容放在课堂组织实施(表3),其中,强化环节可以结合教学安排自行调整。

(一)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②,能够让学生明确此次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学。教师应对汇报思路、汇报内容、汇报方式、汇报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小组汇报顺序按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随机指定两种方式确定。汇报人则根据教师提出的汇报流程和要求做好准备。

(二)汇报环节

汇报一般按照“第一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一组记录问题),第二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二组记录问题),第一组回答—第三组汇报……教师点评”的顺序进行。学生汇报案例调研报告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按照“选、解、提、评”,先宏观后微观的思路进行汇报;二是汇报不等于复述案例调研报告,汇报应是总结性的语言而不是说明这张图是什么?哪张图是什么?三是汇报的内容应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四是汇报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图3)。

(三)提问环节

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问题应简短明了,数量不少于两个,不得雷同。同时,汇报小组应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环节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的绝佳时机,也是课堂学习气氛最热烈的时候。当遭遇冷场、陷入僵局、无人发言时,教师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引导、调控,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偏离主题、内容空洞是易犯的两种现象,教师应紧紧追随学生的思路,支持学生自行纠正,回到讨论主题。如果达不到效果,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图4)。

(五)点评环节

点评是一门艺术,好的点评能给案例教学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得到升华。但总结并不是下结论,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存在的只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往往通过回顾讨论过程、归纳主要观点、提示思维盲区、进一步延伸问题等方法结束案例讨论[6](图5)。

(六)强化环节

测验形式为试卷,内容为20道不定项选择题,内容、难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先用10分钟做题,然后公布答案、互相调换试卷批改,并利用课余时间对错误之处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修订直至完全理解。

五、结语

第7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自卑不良认知理性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34-02

一 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韩某,男,18岁,汉族,无。高校大一学生,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成员中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家有父母和姐姐,父母皆为个体户,在县城做服装生意,父亲初中文化水平,母亲小学文化水平。

个人成长史:来访者出生在北方一个县城,从小父母忙于生意,总是会给来访者买很多的食品和玩具。父亲总会对来访者姐弟俩说,自己的服装生意没有做得更好、更大,就是因为自己只是初中毕业,希望他们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因此,来访者从小学习特别认真,业余时间也是忙于看书,接触同龄人较少。但到了高中以后,来访者学习成绩明显不如以前那么突出,为此受到父亲的多次指责,自尊心很受打击。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关注自己的吃穿打扮,很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但表现的同时又感到紧张和不好意思。在高三下学期,一直担心高考考得不好怎么办,最终在高考的前一晚失眠,结果考取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在大学里,来访者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焦虑紧张,心烦意乱,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精神状态: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意识清醒,言语清楚。

身体状态:食欲不佳,睡眠不好。

社会功能:担心说错话做错事,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述: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学习成绩下滑的时候总是受到批评。考上大学以后,竞选班级、社团干部均没有成功,自己提出的意见也不被宿舍成员采纳,觉得在大学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总是待在宿舍玩网络游戏,期末考试四门课程不及格。自己希望能把上述的这些问题解决掉,像其他同学那样生活和学习。

个人陈述:“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这不行,那也不行”,“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自己总是不如别人”,“总是感到自己处在紧张之中”,“觉得自己好失败”。

三 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体态偏瘦、衣着整齐、面带倦容。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两只手在一起撮来撮去,显出焦虑的神情。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他人反映:据来访者父母说,韩某从小脾气温顺,性格文静、内向,从不惹事,但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少。周末回家也不愿意在家里待着,常常跑到他爷爷奶奶那里去玩。刚刚考上大学时,经常给家里通电话,现在打电话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少了;据班级同学说,韩某现在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宿舍同学说,以前他下课后喜欢到周围寝室去转转,但现在一下课,他就自己打开电脑上网,很少和他人来往。

四 评估与诊断

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来访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紧张、焦虑,心情压抑;人际关系不好;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食欲不佳;病程为2个月左右。

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升入大学以后)发生的,存在现实性刺激,能找到相应的原因,反应强度不太强烈,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将该来访者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来访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

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病因分析:(1)生物学因素:来访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无器质性病变。(2)社会性因素:家庭教育严格,父母要求较高。存在竞选失败等负性生活事件,情绪有些低落。(3)心理因素:关键是认知方面,存在自己不如别人的不良认知。自尊心较强,自信心较弱。(4)个性因素: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改变该来访者认为“自己就是不如别人”的看法,纠正其错误认知。(2)近期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大学生活。(3)最终目标: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咨询目标符合如下7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性。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我就是不如别人”的错误认知模式,理性情绪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其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来访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来访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七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咨询基本情况;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韩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向韩某的父母了解韩某的成长过程。

分析韩某问题的成因分析:自幼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长大,不习惯和周围的人交往,形成了人际交往不适的行为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其和周围环境的脱节,认知方式出现偏离。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的偏离相互影响,另外韩某父亲对韩某的严格要求,养成了韩某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这些因素促成了韩某自卑、人际交往不适。

心理帮助阶段:第二次、第三次咨询。

第二次咨询,情况如下: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定具体问题;增强自信心,降低自卑感。

过程:原理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韩某介绍认知疗法原理和操作方法,某些不易理解的地方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解释。

讨论认知作业: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引导韩某确定咨询问题。鼓励韩某谈谈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以自卑和学习成绩下降事件为线索去探寻韩某的不合理观念有:“我很笨,不懂得怎么交往,没有知心朋友;别人不喜欢和我交往;我是一个没趣的人;我这个样子怎么会快乐”等不合理观念,作为咨询中解决的问题。咨询师引导韩某分析不合理观念。通过与咨询师共同努力,韩某学会分析不合理观念。随着分析的深入,韩某开始意识到自身个性及认知观念导致了问题的产生,逐渐认识到自卑原因及危害,产生强烈的改变意愿。

第三次咨询,情况如下:

目的:增加合理信念和适应性的行为。提高自控力,提高社交技能。增强社会支持,增强自信,降低自卑感。

过程:行为指导:通过行为模仿,让韩某扮演不同的角色,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检验以往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方式“我很笨,所以现在什么都做不好”,使其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韩某发现“我的性格可以改变”,“有些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不断的实践,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会处理很多事情了”。对韩某在交往和自我分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和强化,肯定其在咨询过程中获得的进步,引导韩某对事件合理评价。

结束与巩固阶段: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新观念,巩固咨询效果;准备结束咨询。阶段性评估咨询效果。

过程:反馈作业:韩某记录了大量的快乐事情和感受,总结了已取得的成功,培养了合理的信念和行为,自信心不断地提高。明确知道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面对生活。充分调动了韩某的内在潜能进行自我调节。

准备结束咨询:告知韩某将要结束咨询,让其有心理准备。

八 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师评估: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抑郁、烦恼、焦躁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求助者自我评估:自述心情好转很多,与同学关系明显改善,与同学打交道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再觉得尴尬。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49~323

[2]许又新.神经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14~129

[4]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2~253

第8篇

[关键词]排球 协作探究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18-02

一、“协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协作探究式”教学法是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将协作式和探究式有机结合,主张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协作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小组协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分配和布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沟通,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协作学习。

一般情况下,“协作探究式”教学主要包括设计任务、分配小组、主体自学、协作探究和归纳总结五个阶段。其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协作性。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每个小组成员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彼此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第二,探究性。探究性学习遵循形成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交流成果的基本程序。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并能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第三,整合性。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查询相关资料和数据,并将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在排球主项课中的应用实效

当前,在大多数体育院校中,体育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和质量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体育生的理论基础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设计者和实施者,同时又是管理者和控制者。这样一来,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样学,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应用“协作探究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兴趣和敏感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对教师来说,“协作探究式”教学对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对学生的前期认知结构和水平进行诊断性评价,以制订适合的研究计划,保证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对学生来说,“协作探究式”教学法赋予个体更大的时间和主动权,个体可以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同时也可以得到其他成员的配合,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笔者曾经在几届排球主项提高课中多次使用该方法,效果显著。实施“协作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改变以往随遇而安的态度,树立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对每一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有认真的前期思考和充分准备。如在垫球技术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传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认真分析垫球技术的动作原理。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以往的知识及技术水平,并征求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出质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感触其中的奥妙,发现垫球技术中易出现的错误及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游戏、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该项技术,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信息反馈,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及时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对于一些高难度、不易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课外补充留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访谈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再加工。

实践证明,在排球主项提高课中应用“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排球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自学、合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师生对此方法评价较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能力增强,师生关系融洽。在“协作探究式”教学的影响下,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十分必要,其在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和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方法在实践中也难免存在认识不足、操作不当的问题,影响了效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任务内容的科学论证,使得小组讨论的中心议题没有启发性和探究性,没有小组协作研究的必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分工不明确,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在成果评价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适时有效的总结和归纳,评价方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再次参与的热情,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促动性不大。

对上述存在的各种偏离现象,作为教育实践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努力避免,并及时调整纠正。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如较强的创造力,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合理分配小组,科学布置任务,并且适度放权;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设置趣味性强、知识性强且具备讨论性的问题,并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合作学习进行事前分析、事中指导和事后总结。再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和鼓励学生。“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强调学生的合作与探究,但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和启发性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是起着主导性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例如,开展竞赛式、讨论式、对话式、实践式、理论式等多种方式,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便捷的信息途径,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切磋。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协作和探究的优势。“协作探究式”模式是小组协作和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时发展学生协作探究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不同观点、意见和建议的交锋和修改,达到集体共享的目的,进而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够在赞同共性的基础上认可个性的存在,能够利用小组协作的优势进行探究性学习。

终上所述,“协作探究式”法有着其他传统教学法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它不仅适用于高校理论课教学,在体育术科教学中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效用。“协作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团队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

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

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

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

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二、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

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

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

(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

(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

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

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

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

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自查报告网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