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时间:2022-02-08 23:5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法可以帮助初中物理教师解决班内教学效率与质量低下的困境,并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水平,为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实现各类学生的

规划性与针对性学习,保障了物理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具有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与智慧,能够综合根据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资质、成绩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层级划分,层级划分关系到学生公平合理受教育的权利,对学生群体进行准确的层级划分是实现物理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

2.针对每一层级学生的物理学习特点制订科学适用的教学

方式

对分层后的各个层级进行具体考察,具体分析每一层级学生

的基本教学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计划方案制订时必须综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注意教学方式的科学适用性,认真处理所有层级学生的教学计划交集处,在保证分类别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应照顾到公共学习部分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措施

1.对班级内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层次划分

物理教师在进行班级内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考查时首先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即制订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情况评定表,评定表内包括学生的各项基本信息、物理学习成绩、物理学习兴趣与天赋资质等。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后将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基本分层,甲组为优等生、乙组为中等生、丙组为差等生。确立好名单后,物理教师不在班级内公布名单,而是私下里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讲明分层教学的目的,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2.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每一个层级的学生进行分类要求

物理教师在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制订相应教学目标时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向全班学生,综合研究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以及物理知识掌握的能力和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对每一层级学生学习目标的制订要从思维方式、知识能力与教学情感三个方面出发,在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尽量将教学活动大致分为三个层

面,照顾到每一个层级的学生的学习。在课上实验操作时也可将同一层级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促进合作学习。

3.采用分层教学措施,确保学生共同进步

在课堂上实行分层教学时,物理教师应牢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学生的姓名以及基本特点。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差别教学的措施,但总的目的是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对于优等组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与大胆质疑与实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中等组的学生应当重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逐渐提升科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差等组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努力掌握教材知识,不懂就问,不断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

4.采用相同的课内作业,对课外作业进行详细分类

虽然实行了分层级学习的策略,但在课堂教学中仍需保留共同教学的部分,主要应当在课内作业的布置上保持一致,并实行一样的作业成果评判标准,保持物理教学的适当共性。为了区分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学的不同策略,可在课外作业及课外拓展方面做出差别对待。对优等组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外作业,对差等组的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作业安排,对于具有特殊物理天赋的学生物理教师应该重点培养,给予适当的物理知识课外拓展。

5.辅导分类,分别提高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

物理学习的辅导工作可作为一种补充性质的教学,在保证学生完成每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物理知识运用能力。在辅导方面也需要进行层级间差别对待,鼓励优等组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索,激发中等组学生的钻研能力,提高差等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6.分层级考核物理学习成绩,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

不同形式的物理教学措施需要由不同的物理学习考核制度进行考评,旨在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优等组学生重点考察实践创新能力,中等组学生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开放性运用,差等组的学生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初步发散理解。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既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又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及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教学对策。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措施,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提升物理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韩晓华.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学生;有效性学习

初中物理实行新课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初中物理是一门全新教程,富有趣味,学生对之甚有兴趣,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所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伴随社会经济突飞猛进,中学教育进行了广泛又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中学课改频繁,在对其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具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交给了学校。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体就是广大的教师群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直接与学生对其讲授程度掌握的牢固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对于学生来说,初中物理是他们刚要接触的一门全新学科,并且物理学科所包含的知识比较的抽象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征。因此为了使其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更好的掌握所讲授的内容,对此在新课标的形势之下,初中物理老师非常有责任对其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内容多、课时少

一般情况下,学校课时需要根据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来制定,而省教育厅颁布的物理课时标准普遍存在课时偏少的问题。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并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但是很多学校盲目执行也是造成物理课时过少的原因之一。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不同,这样也就造成教学课时的不同,对于很多生源比较差但学校来说,物理课时可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很多学校反映,初中物理教学三年级至少有70个课时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此外,物理每周的课时少,但是,人均教学班数数量却增大,因此,造成物理老是在每个班进行辅导的时间短,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工作了加大,导致了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的减少,这样也就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外辅导的机会减少。初中物理可是过少,加上学科众多,尤其是对语文、英语和数学三科的高度重视而忽视了物理的学习,导致学生物理课外学习时间少,知识遗忘率高,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低下。

2.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滞后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是加强对物理现象理解,提高创新能力和物理实践能力的关键。物理新课改中非常注重物理过程与方法探究,理论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这实验教学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教学观念不足,忽视实验教学。有些老师由于安全性、纪律性或者怕麻烦等原因,对于应该走进实验室的内容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滞后是由于实验设备不全,不完善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初中最为明显。很多学校使用相对于老版的教材,缺少新教材中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栏目。

3.忽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学科边缘化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而物理占中考总分数比重较小,很多学校片面重视语文、英语和数学这三个主要科目,却忽视初中物理的教学,没有足够重视物理教学导致了物理学科的边缘化。正式由于学校的重此轻彼,导致教师对物理教学的不够重视,从而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忽视。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低迷,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低下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初中物理执行竞赛和应用竞赛无人自愿参加的情况。物理学科的边缘化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低下。

三、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综合各种措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破课时少的局限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课时数量和内容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物理课时,不能盲目的执行上级对课时的规定。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课时少问题的关键。为此加强物理学科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物理教研工作的研究,从而提高全体物理教师处理教材和教案设计的能力,通过集体物理老师的智慧探讨出高效的物理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老师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分享。师生交流主要是老是加强对学生课后的指导和辅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与主动性和积极性。生生交流也就是形成互帮互助小组,优化配置和整合学生资源,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方式。此外,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初中学生认识到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物理规律,从而形成适应学生自己的不同物理学习方法,养成物理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物理之后的物理学生打下见识的基础。

2.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问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增强实验设备的配置要求,提高实验设施的配置标准,完善实验设施。第二,采用新课程教材,建设和改进实验室,增加实验课程,切实完成“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第三,加强对实验经验的总结归纳,提高实验创新能力,组织物理方面的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改进实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验方案。第三,加强教师实验观念培养和实验技能的培训。才能贯彻落实实验教学,从而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

3.以等级学科模式加强对物理教学的重视

针对忽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学科边缘化的问题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对中考实行等级学科模式。严格按照等级学科的要求进行录取学生,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总分达标甚至超出入取分数线,而物理、化学等其他等级学科不达标的,也不允许录取。须知,初中物理直接关系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等级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有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加强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采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防止物理学科被边缘化。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激发兴趣

初三物理教学虽说面临着中考的“重压”,但物理老师并不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问题,也要注意学生的思想问题,依然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本文从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两方面来探究初三物理教学。

一、探究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1.关注中考,提升成绩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好的高中,每个学生也都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学校,作为初三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走好这一步,所以对于初三物理教师来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2.关注思想,引导价值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育人”不可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解惑者,更是学生做“人”的导师。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作为初三物理教师并不是仅仅教授学生纯粹的物理知识,而要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而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学科就是要通过物理实验来证明物理理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初三物理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初三物理教学策略

1.备好课,上好课,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初三学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时间很重要。所以,不管教师上课还是学生学习都要讲究效率。教师一定要提前认真备好课,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能够做到预习功课,这样上课时就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听讲,及时提出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物理“关于转动机转动的猜想”之前,教师一定要先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实验器材,做好课件等等。学生也要做好预习,了解什么是电动机,能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电动机。自己可以先简单学习一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直流电动机。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三基”训练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要想盖好高楼大厦,就要先打好地基。”学习也是一样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进行实验探索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物理教材的设计也是从基础开始,从概念开始的。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首先学习概念性知识,然后逐渐深入,最后和生活相结合。例如,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电能和电功率”第一节是电能和电功,首先要先学习什么是电能和电功,第二、三节深入探究灯泡的电功率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第四节结合生活探究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3.加强“尖子生”培养,做好学困生辅导

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初三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到分层次辅导教学,不能一刀切。对于尖子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加强习题训练,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提升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对于学困生来讲,主要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帮助他们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尤其是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教师要首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出现了哪些具体问题。在交谈中,要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促进师生的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的交流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不是走过场。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注学困生,不能因为将近中考而放弃他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工作,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4.加强实验探索教学,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探索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制实验工具或者现有工具进行实验来验证物理现象,从而得出物理规律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实验探索教学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们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推动力。那么,如何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做一个让学生都喜欢的物理老师,进而喜欢学习物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上的“严师”,做生活中的“好朋友”,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其次,了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不能盲目地、毫无方法地进行课堂教学,使得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再次,教师上课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猜想,敢于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实验中获取快乐。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包括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用科学服务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拥有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初中时期正是一个学生形成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刻,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指我们在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时,应当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

总之,在初三学年,虽然师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但是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目标,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格的发展。教师要制订好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方法,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陈桂萍.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J].学周刊,2012.

第4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情况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有着极大影响。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案例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可知,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等制定教学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结合相关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上有着极大作用。

一、生活经验的合理运用

根据问题情境创设的情况来看,其具有一定探究性,在结合问题创设、问题解决这种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可以大大增强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快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并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注重生活经验的合理运用,如在进行“声音和介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滴在盆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水滴在玻璃瓶子和塑料盆里的声音有什么区别?”等,以便学生在探究的时候,进入到教师所设置的额教学情境中,从而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说出“声音和不同介质”的联系。同时,结合课堂上的案例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如从课桌的一端敲击,其发出的声音可以传送另一端,并且,要耳朵贴着桌面才能听见,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的介质来传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二、物理现象的充分结合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注重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充分结合,对于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想有着极大作用。例如:在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货物的运输中,都能运用到“杠杆原理”,通过灵活运用杠杆方面的相关知识,施工效率、工作效率等可以大大提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建筑吊车的构造图”作为案例来分析,以便学生形象的了解杠杆原理的实践运用,以及对建筑吊车各个部位的受力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对于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着极大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各种小模型,如电梯中使用的滑轮模型,可以有效降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

三、物理实验的合理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潜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重物理实验的合理应用,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形象的解释相关物理知识,并由学生自己亲自阐述整个实验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有着极大作用。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对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进行“电路”知识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串联”、“并联”的区别,并思考“家里使用的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表应该安装在电路的什么位置?”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并获得较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又如:在“漫反射”这个物理实验中,教师利用白纸、小平面镜、手电筒来进行演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白纸、小平面镜是贴在黑板上的,因此,在不同角度下观察手电筒照射它们的时候,其光亮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创设这种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漫反射”具有的特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

由于物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注重应用性,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案例分析应与教学任务结合到一起,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如“磁场的方向性”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磁场相关的事物,如指南针、磁铁、磁针等,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磁针放在磁场的某个部位、任意部位时,其N极所指的方向在哪里?磁针的受力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磁针静止时的N极都是指向同一个方向,那么是为什么?以便学生带来问题去反复进行实验,不但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通过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探索,从而增强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作者:刘颖 单位: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金龙,陈万金.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99.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教学情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对初中物理知识产生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信息化手段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保障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信息化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引领,其在教学中呈现出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模式的具体作用,并阐释了实际运用策略。

一、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信息化教学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变革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推动了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其次,信息化教学会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让初中物理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微课、微视频等。同时,在教学中,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识(如物理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等)作为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物理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快地积累物理知识,培养自身的物理素养[1]。最后,信息化教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和形象的内容,学生不再学习单一和枯燥的物理知识,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物理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学习目标也能更好地达成。

二、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常情况下,利用信息化情境教学丰富和完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2],运用视频或图片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身处在完善的教学情境之中的学生会对物理知识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进行深度思考。以“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材中呈现的实验内容进行描述,在多媒体上展现“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实验的具体细节之后进行相应的实验,随后教师将学生的实验和演示的实验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教师自身要拥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模仿,随之对物理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信息化教学内容,让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得到提升,最终形成较强的信息教学素养。教师可通过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建设,跟随学校的培训团队,接受专业的信息化讲师培训。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信息化交流的空间和机会,组建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另外,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重要平台,创建QQ群、微信公众号等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三)创建信息化物理教学平台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创建和完善。依靠学校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以教、学、管、考、评五大环节为主线,打造素材中心、课程中心、个人空间、学习社区和系统后台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其间,借助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处理形式,实施教学管理。教师可以制定相应具有特色的视屏案例和课件,构成学校资源库,上传至素材中心。课程中心支持灵活搭建物理课程,课程内容组织框架具体为:章、节、知识点。由此,通过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第6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31-01

当今,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的德就涉及到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我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总体规划,合理安排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都要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安排。初中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一般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概括总结的,因此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和形象思维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多联系到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这些内容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教材侧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和物理规律的推导,可以重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教育。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尖端科学技术,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以激发他们为祖国顽强学习的精神。当然,其他方面的教育,也要兼顾进行。

其次,哪些德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参观访问、课外实验、专题讲座、物理晚会中进行,也应有统筹规划。但大型讲座,参观等活动的安排,要少而精,注重实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制订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时,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

二、紧扣教材,有机渗透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关键是渗透到当中,这中间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我们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不同意认为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在讲授时,可集中时间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但大部分章节,思想教育因素并不明显,而融汇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出现思想教育的名词术语。如在讲授全反射时,临界角是光路发生质变的关节点,渗透着量变质变观点。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如在讲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时,可以说明电势差只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条件,而且自然地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科学性,渗透的内容要正确,符合的观点,采用的材料和数据要准确。同时,切忌牵强附会。

三、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在介绍某些内容时,可利用图表、挂图、教学电影,有时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校内外结合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出物理板报,搞物理晚会,举办小型演讲会,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四、加强评价,正确导向

目前,对物理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测量和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测量和评价研究较少。我们认为学科德育系统也有德育目标、过程和评价。学科德育的评价,既是对德育效果的检验,又是实现德育目标情况的反馈。

物理教学中德育的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制定德育的目标,实施的方法。一目标的检验和测试等。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德育目标可制定为: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名著《墨子》中有关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使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二千多年前,已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了较正确的认识;结合练习题,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建桥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3、道德品质教育。通过介绍伽俐略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第7篇

一、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特点

1.真实性

由于生成性教学是没有经过刻意的安排和设计的环节的,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显得更加真实、自然。通过学生们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提问或猜想,教师产生新的教学思路,并将这种教学思路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就是来自于生活的,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充满了真实性的特点。

2.随机性

教学的情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们的语言、行为等都在改变着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随着学生们的变化的随机性,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在不断变化中;同时由于教师的随机性教学也导致了学生们不断跟着老师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对学生们会提出的问题很难准确地预测和推理,所以教学的内容也非常随机,这对于物理教师的应变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

3.生动性

生成性教学是在没有计划下进行的,同时结合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思想,在进行讲解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了学生们充满创意的思想和问题,让物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贴近实际。在物理课堂上则表现得更加活跃生动,学生们也对生动的教学环节充满了兴趣。

二、生成性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及作用

1.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实质

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还是比较大的,一些简单的理论都是在生活中可以轻而易举就被发现的。科学来自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让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实质,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通过启发学生们联想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将这些生活中实际存在现象给予充分的讲解和分析,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同时,学生们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满足感,对初中物理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2.有效利用有用信息

生成性教学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内、课堂外的有用信息,有效结合有用信息,创造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挖掘学生们的质疑的能力。质疑是让学生们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最佳方法。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大胆的质疑,并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学生们的分析和思考并结合动手试验,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主动开动脑筋,主动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可以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研究和学习中;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随意。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开发作用。

3.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应该是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唯一,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等,都共同构成了教学内容。

生成性教学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们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从始至终都要有教学活动的支撑。利用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改善教学环境的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使初中物理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生成性教学的必然要求。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发现物理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质疑,让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人”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利益,既让学生们学习到有用的知识,也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学习策略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而言,物理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很难把握基本的学习技巧。因此,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发展现状

对于物理课程的教学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合理地结合物理实验进行教学,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知识点灌输的方式,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去完成教学内容,虽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状况,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实现有效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性教学,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初次系统地接受物理知识,所以很难理解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摩擦力,整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建立多样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点的讲解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课程讲解的难点所在。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化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化,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简化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进而丰富教学的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建立有效的发展方向。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让电灯发光》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丰富的电路设计图,也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现简单的电路连接,从而将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简单化的处理,使学生们对电路的连接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为学生运用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我尝试着利用我区推出的“三导”(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三导”教学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教学成绩有了质的飞跃。通过“三导”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变化,愿学、会学、善学,成了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第9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隐性课程 物理隐性课程 学习主动性 思维灵活性

一般一提到教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关注视角逐渐转向潜在课程即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课程和教学计划之外的潜在的和非预期的课程。

一、物理隐性课程的涵义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在不同的具体学科课程教育中,又显示出不同的学科特色。物理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的下位概念,是隐性课程在物理学科课程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物理特色。依据隐性课程的定义,物理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传统物理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物理学科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括传递给学生物理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

二、物理隐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必要性

逻辑推理性强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更高。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言,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程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要求,只有学生喜欢学习,自身有要求学的愿望的时候才有可能使得我们的教学更行之有效。这也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综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隐性课程的特点,可见运用隐性课程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物理教学收到功半事倍的教学效果,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物理隐性课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实施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都是无时无处不在。隐性课程客观存在于教育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重视正规课堂课程,导致了教育中许多片面性。[2]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注重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隐性课程,积极捕捉教育时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细心观察,培养思维

笔者认为:物理隐性课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它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影响是构成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例如,可以提问学生“神舟七号”发射时宇航员出仓为什么要给腰间系一条绳子?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认真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探讨万有引力和失重。为什么炎热的夏天吹风扇会觉得凉爽?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车辆行驶时要给车的轮子穿上笨重的“衣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培养学生主动动脑,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过:“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出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因此,教师应从生活中细心观察,捕捉物理教学的新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随时发现隐含在学生活动中的教育时机,予以适时的引导。

(二)教于生活,主动探究

许多的教育内容是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才能够完成的,而隐性课程正弥补了有计划的正规课程的局限性,适时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和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特定的生活情景。寓知识于学生生活当中。其实,探索神秘、未知的事物是学生的天性。例如,在学生对闪电打雷的探索中,帮助学生探索闪电打雷形成的原因,提出能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下雨过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我相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就应从现实生活的点滴入手。同时,在这样的特殊情景中,更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生活经验。这种随机的隐性课程内容无法在有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完成,但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就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总之,我们应重视对隐性课程的研究,明确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的要求,树立整体的课程观,注意课堂课程的作用,更要注意潜在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要认识到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教育活动的结果,而在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注重观察研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各方面素质更充分发展,促使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49.33~34;

[2]周俏纨.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D].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院.3~4;

[3]王教过,李贵安. 《物理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17;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过渡 衔接

对于每一位高中生来讲,物理不是一门全新的、陌生的课程,他们从初二开始接触物理知识,到上高中已经学习了两年的物理,这可能有助于高中物理教学,因为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这可能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学。因为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有许多不同,若学生已习惯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将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尽量做好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衔接教学,使学生尽快地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这是高中物理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具有显著的差异

初、高中物理在教材编排编写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梯度,这是造成教师教学衔接难度大,学生很难适应高中物理学习、遇到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从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初中教材的编写较多地依赖形象思维的特点。初中教材以观察与思考、实验为主,配以具体而有趣的插图及想一想、练一练,阅读材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而高中教材则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实验,并配以阅读、思考、练习等,形式相对单调枯燥。初中一般是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而高中对物理现象经常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上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

二、如何做好教学衔接

1.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上,应介绍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区别,学习高中物理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有许多不同,让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2.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使学生逐渐适应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原来已习惯了的教学方法过渡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已习惯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慢节奏,少容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则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这不仅影响了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3.研究初中教材内容,由初中物理知识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高中物理的知识是在初中物理基础上的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简要复习初中物理知识,随后指出初中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课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较多,如直线运动,中学研究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但当速率变化时,直线运动的规律如何?中学学过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问题,如顺风逆风、顺流逆流行驶等问题。但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如何求解?在初中学过恒力做功,但在高中也学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可是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如何计算?初中学过吗?但在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复习初中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目的是由此引入高中物理新内容,重点是讲解高中物理知识。

4.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大大增多,高中物理由于涉及一些物理推理和物理计算,而且由于高考的原因,学生手头上有很多资料,如果你想把每一道题都讲了或都做了,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高中要精选例题和习题,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补置作业,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由于初中物理教材中习题配置的一些习题都是对定义的理解或一些物理现象的分析,学生完全在课本上可以找到,甚至这两年新课改在初中教材上习题明显减少,但增加了一些探究性的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应开列出参考书目录,要求学生借两本不同类型的参考书,一本是教材型的参考书,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随时查阅书中有关内容;一本是复习型或习题解答型的参考书,让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通过查阅该参考书,自己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定理、习题类型、解题方法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故意出一些具有典型的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让他们觉得似学非学,这样就促使学生找参考资料查阅该内容;将教材中部分内容定为自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课后自学。

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为了解决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演示实验复杂,效果不太理想等问题,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声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生活 物理

一、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

物理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割裂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教学不符合物理的学科特点,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生活的眼光来看待物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与物理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物理问题

教学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大量的生活信息中提取物理信息,提出具有探索性的物理问题。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收集相关信息来提出物理问题;如在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的包装袋上有“粉”,当把包装袋撕开后会冒“气”,放入水杯里,杯子出“汗”;河水结冰、融化等等。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锻炼了学生从大量生活现象中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与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从生活出发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初中生已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宝贵的资源,可以有效让学生从心理上降低对物理知识的抽象感与陌生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生活,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引入物理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将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为什么夏天感觉井水凉,而在冬天感觉井水热。为什么我们在测量体温时都要把体温计先甩一甩再测量。这些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这将大大增强教学的亲近性,更易激起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激情。

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让物理走进生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把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学习的阵地向外延伸扩展,要让学生带着课堂上从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实践中丰富认知结构,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一)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这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成功地运用所学解决了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会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如学习热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海拔较高的山上用普通的锅烧水能否烧开? 一杯热水与一杯冷水在冰箱时,哪一杯将更快结冰?蔬菜和水果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鲜?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能力的施展提供平台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提出物理问题,并在学生间展开讨论与交流。这样的设计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的主动性。

(三)走出课堂,深入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等意义非凡。如学习“噪声”的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区和工厂附近展开社会调查,并针对噪声的污染、危害、应对策略等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于一体,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有其内在必然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学,以物理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生活,切实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使物理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冯海燕. 论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J]. 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 2009,(02)

第12篇

【摘 要】“学困生”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令众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根据实践研究,大部分“学困生”对科目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进一步导致其学习的效率下降。因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如何针对“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进行研究,旨在逐步解决初中物理“学困生”,进一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 学困生;激发;学习兴趣;教育

一、引言

“学困生”是指在科目学习中收获较少、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弱的学生。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学困生”是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不但降低了班级的平均成绩,也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因此,如何解决初中物理“学困生”成为众多初中物理教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这是导致其无法脱离“学困生”身份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本文在此试论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合理利用教学评价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困生”对关怀与慰藉。进一步说,众多初中物理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并不亲和与友好,或者从主观意识上放弃了对其的培养与塑造。

基于此,“学困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怀与慰藉。同时,部分“学困生”还会遭受到其他同学的轻视与敌意。在此基础上,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甚至部分“学困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从内心深处抵触物理学科。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对初中物理“学困生”进行激发兴趣的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学困生”的意识和心理开展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评价对其心理进行疏导。

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困生”正视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当前的困境。基于此,初中物理“学困生”才能够正确面对自己当前的学习境地,才能够正视物理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充分的教学评价对初中物理“学困生”进行肯定和认可,要重新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的作业或者试卷上对其评价:“近期进步很大,老师看到你的进步,加油!”这一类的教学评价。

通过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学困生”才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认可与关怀,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涌现出学习物理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期待,发挥了罗森塔尔效应,重新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开展分层教学 给予成功体验

同时,从与“学困生”的交流中得知,大部分初中物理“学困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缺失的原因在于无法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无法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因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进一步降低,对其的兴趣也逐步缺失。

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初中物理“学困生”一定的成功体验,要让“学困生”能够在学习中肯定自己,重塑信心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开展分层教学,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制定能够针对于“学困生”基础与能力的教学计划与对策。

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运用》的相关知识中,其中涉及的部分知识相对深奥与抽象,容易导致部分物理基础较差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疑惑,使其获得挫败感。

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初中物理“学困生”进行分层教学。进一步说,教师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课本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并能够对课后基本的练习题进行解答。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要求初中物理“学困生”对透镜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也不要求其对较为深奥的物理知识进行探索。在基础的教学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收获,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特别是在课后的习题练习时,学生能够正确解答,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与认可。

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初中物理“学困生”安排更能够适应其基础与能力的考试。作为学生而言,考试是对其能力的肯定与考验。因此,这种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的考试,更能够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体验。

基于此,初中物理“学困生”在物理学习中找到了自信,能够在其中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重新燃起学习物理的信心,能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进行物理学习,也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最后,要切实提高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物理学科的美妙与魅力,对物理现象产生足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困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从本质上,实践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乐趣,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并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引导“学困生”对物理学科产生足够兴趣。

例如,在《物态变化》的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困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物态的实际变化。教师可以带领“学困生”来到室外,通过观察露珠、雾气等事物的物态变化来进行实践学习。

在此过程中,“学困生”面对的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教材内容,而是生动立体的真实事物。此时,“学困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将减少,并且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受。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不但改变了教学的方式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能够让学生拥有收获,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