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

时间:2022-07-30 23:4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

第1篇

1高中物理试题编制的情况

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目的不外乎以下三种:(1)从考试的目的、考试的性质去编制试题,实现考查目的,不同的考试不同的年级要求的难易程度,区分度等不同.(2)从教学过程出发,试题能否和本阶段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体现考察本阶段教学效果的要求.(3)从特定的命题要求(如专门考查某方面知识或能力)出发,考察教学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在新课改形势下,试题编制者应更重视高中物理课标以及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要求,给使用试题者以正确的引导.但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试题超纲,太偏,导致试题难度太大,对平常教学产生误导;有的试题又太简略,不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形成考试的低效度与低信度;有的甚至出现错题,特别是出现在一些发行量较大的试卷汇编之类的辅助材料中,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更大.笔者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容易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科学性真实性不贴切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命题时务必要考虑试题的科学性及真实性,一定要符合自然学科的属性.它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的虚构性,所以在进行试题编制时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给出不合理的物理条件.

2研究高中物理试题编制的意义

研究高中物理试题编制的意义不仅只是要求高中物理命题者能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高层次的试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更高层次地去认识试题的结构及功能,从而了解试题的整体特征以及其典型性、难易程度,使我们能通过学生对这些试题的演练,看出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真正突出考试的评价、导向、诊断和激励功能,实现试题编制的目的.试题编制技术娴熟后,就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的进程、教学难度等把题目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图多用、多题归一,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试题编制合理,可以避免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徜徉,学生可以省出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内容,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物理学科上的贡献.因此,研究试题编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编制高中物理试题的方法

编制试题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之一,同时编制试题也是检测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途径之一.毋庸讳言,目前有很多教师在编制试题时往往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习惯从网上下载一些题目来进行组合,甚至整份试卷都照搬下载,不对试题作任何修改,也没有仔细审查试题是否和教学内容相关,是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是否符合本次测试的目标要求如难度、区分度、重难点内容等,这样编制试题的方法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其实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加以重视,进行研究,就能编制出满意的试题.

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是把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根据它们内在的联系进行一次新的组合和提升,以试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此考察学生掌握的程度.所以说,试题的编制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试题编制者必须对物理试题的要素熟知,必须对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熟知,只有这样,所编制出来的试题才具有完整性、科学性,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掌握了试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后,试题的编制工作相对而言就较容易了.在此,略谈编制物理试题的几点技巧.

3.1以假设情景为导向,编制试题

笔者在此处所提出的以假设情景为导向编制高中物理试题,是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假设,所假设的内容虽然在现实生活当中不会出现,但是它在实现生活当中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不是上文所说的没有真实性,没有科学性.学生可根据这些假设情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相应的判断及推理,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笔者在此节内容中仅以参量假设条件进行分析,如何以假设情景为导向,去编制试题.有些物理试题仅凭已知条件是很难进行解决的,为此我们必须给出一些假设条件,学生在这些假设条件的引导下,很容易理解题意,对于解答试题有很大的帮助.

例3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

(1)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

(2)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3)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P与Pm成正比.某风力发电机在风速v1=9 m/s时能够输出电功率P1=540 kW,我国某地区风速不低于v2=6 m/s的时间每年约为5000小时,试估算这台风力发电机在该地区的最小年发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3.2以开放试题为模式,编制试题

在传统物理考试试题中,它一般具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的答案,虽然此类题型的针对性强,能巩固学生的推理技能.但它不足之点为: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能力、提取试题有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给出学生解题的固定模式,但是在解题过程中给予了不同的完善条件或假设条件,从而使它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因为给出的条件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的解题思维也不是唯一,解题途径也不是唯一的.由此可见,开放式试题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等都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编制开放性试题时,可以将传统的试题中的部分条件省略,形成开放式试题,也可以对传统的试题解题方法上提出要求,让答题者在多种新的解题方法中任选一种,可以考查答题者的创新能力.如果答题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回答.如用微元、极限等思想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答题者可以假定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心力大小方向都不变,从而把圆周运动问题转化为平抛运动问题,或者利用矢量的减法,作出矢量三角形,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还可以用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求解.

3.3以生活情景为基础,编制试题

物理学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所以试题的来源非常广泛.例如,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物理知识:动力学、天体运动、动量守恒、同步卫星等,稍加利用,即可编出一些新题.在现代家庭中,离不开电器的使用,只要我们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家里用的电器其实也是试题编制的来源,况且这些试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训练起来更容易上手,思考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对于物理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例如现代家用的电饭煲,当温度达到居里点时会自动不给电工作;当温度低于70 ℃时电源会自动连接,当温度高于80 ℃时又会处于保温状态;限流电阻R3=R2=500 Ω,加热电阻丝的电阻值是R1=50 Ω,这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家观察电饭煲煮饭的情况,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电路分析,试简述电饭煲煮饭和保温的全过程.

(2)试计算加热和保温的两种状态下,电饭煲消耗的功率之比?

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目前钳工实习教学与技能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考试改革的具体设想。

目前,钳工技能操作考试一直以锉配工件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这与实习教学内容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有一定的脱节。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更好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钳工技能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考试存在的问题

所考内容与计划安排脱节一般职业学校钳工实习计划安排如下:一年级上学期是学习基本操作,如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等;一年级下学期主要学习简单装配技能,如锉配、刮削等;二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钻床装配、主轴和导轨的精度测量等;二年级下学期主要学习车床装配等;三年级是到工厂进行生产实习及考级。在各阶段的考试中,应知考试内容主要是按学期的工艺内容出题的,而操作考试内容是以考锉配零件为主。

所考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1)钳工职业资格考试的应会考试或有关钳工技能比赛等仅仅局限在锉、锯、钻、铰及平面划线上,钳工的其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体现出来。现在企业生产中锉配技术应用较少,相反维修、装配技术在生产应用非常广泛。(2)目前衡量教学质量往往是通过考试来进行,因此容易出现学校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有的学校竭尽全力刻苦训练的只是考试范围内的操作技能,而对于非考内容的操作课题则轻描淡写,一略而过,有的甚至把非考内容删除。

考试改革的条件

对钳工技能考试进行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服务。钳工技能考试改革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要组建一支专业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较高的教师队伍要培养技术高、适应力强的学生,教师是关键。进行钳工考试改革,首先要编出或选出合适的考试试题,然后按照要求正确评分,这就要教师既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贯穿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如下能力:(1)扎实的基本功,正确标准的操作姿势和动作,每一个演示动作都要规范到位。(2)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具备高级工操作水平。(3)具有较高分析工艺的能力。工艺方法、步骤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所以要求实习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工艺的能力。(4)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解决实习难题的能力。实习指导教师还要注意言传身教,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要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产教结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习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舍得花钱和力气进行投入,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有些职业学校设备简陋,钳工专业仅有几张钳台、几台钻床,学生三年的实习都是靠几块铁板来训练锉削、锯削、钻孔等基本操作技能,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实际产品,这样的条件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是不可能的。为了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我校采用产教研相结合的方式,与实习基地相联系,实习产品种类及操作形式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操作技能。

考试改革的策略

将钳工专业单一的应会考试形式变为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在内容上改变外,还在时间和方法作灵活变动。近年来我校在学生的应会考试中已打破了旧的模式,改革了考试方式及内容。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将每学期所学的内容与实习产品挂钩,将某个产品的某个加工工序作为考试内容,由教师按技术要求定出考试要求、评分标准和考试所需的时间,让学生考试。

考试范围突出广泛性现在的钳工应会考试试题,多数以锉配件的考核内容为主,极少有刮削、装配等内容。要将单一的锉配考试形式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装配、刮削、机床调试与修理等,除了实习设备要完善外,还需要有一套较为合理的符合本校生产实际及社会要求的试题。近年来,我校已经逐渐进行考试改革,并根据各年级各学期的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习基地的产品,编制了一套包括零件加工、刮削和装配等多项内容的各年级考试试题集。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反应良好。

考试内容突出层次性一年级上学期主要考锉、锯、錾操作姿势和加工精度;一年级下学期主要考锉配;二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装配,把钻床主轴的装配及精度调试或钻床拖板刮削作为考核内容,并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考装配,一部分考刮削;二年级下学期,将车床的主轴校正或车床中拖板楔条刮削等作为考核内容。

考试时间突出灵活性不一定将考试安排在实习的最后几天,可根据生产实际提前安排,分批考试。

考试方式突出多样性(1)将考核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既考核基本理论知识,又考核实际操作部分。(2)每进行一次课题考核就评定一次成绩。(3)采取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的方式,除了教师根据学生规范操作以及技术数据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外,还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考核小组,各小组自行考核。(4)还可以一位学生操作,其余同学观看。(5)结合装配工件,让学生口述部件的装配工艺过程及装配注意事项等。

通过把产品生产作为考试内容,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考试改革的好处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期末考试 题库 建设与研究

一、前言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环节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大学生而言,期末考试是学生了解自己学得好或不好;就英语教师而言,期末考试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学期所教的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对本学期课堂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更上一层楼。

二、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必要性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能有效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以及期末考试的科学化,保证了期末考试的客观性,在试卷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公正、公平原则。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能使英语教学的管理和测试科学化,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便教学考核,减轻教师负担,克服传统的“考教合一”(combing testing and teaching),从而做到“考教分离”(separation of testing from teaching),以考促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级教学。贵州财经学院从2008级进行分级教学,分为A、B班。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一重要的组成部分。贵州财经学院学院03年―06年、06年―09年把大学英语列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10年“贵州财经学院学院大学英语题库及网上测试系统应用研究”获校级年度课题。

三、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理论依据

题库的建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其中比较成熟的是经典式测试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经典式测试理论(Classical True Score Theory)又称为真分数理论,该理论已有百年历史,探索出一系列题目分析的公式用来检验测试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可行性等。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又称为潜在质理论(Latent Trait Theory),是科学修定、筛选和调取使用试题的重要基础。唯一的要求是要有一些连接项目,这些项目必须包括在不同时期测试的题目中。

四、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策略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是整个教学质量的有效检验,因此建设高质量的试题库举足轻重。试题库不是试题的拼凑、罗列,而应该是“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的总结、检验。贵州财经学院学院二本大学英语教学学大纲,材,实行分级教学。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属于学业成绩测试,应该从教材出发,命题规范化,设计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应该以读写教程为主要依据,合理组织试题。试题库的命题策略如下:

1.明确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目的和性质。

2.集体命题,严格筛选。

3.题目言简意赅,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4.依附一本主导教材,确定选题的范围。根据教学计划定出具体的单元,包括教材内、教材外的。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汇和语法、完型填空、翻译和写作六个部分。

5.合理分配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简单题、中等题、难题三个等级,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单题、中等题、难题所占比例为4/4/2。

6.题量适度,不能多或少,以保证英语中等的学生在考试时间内完成。

7.试题清晰、明了,有完整的标准答案,有各个大题和小题的具体分值。评分标准合理。

五、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作用

1.建库功能。建库作用是题库的最基本的作用,包括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的输入、修改、删出、重组、存贮等作用,对期末考试题不断积累,不断充实,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2.贮存作用。通过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收集每学期n套期末考试试卷,以备在未来的命题和考试中备用。试题库具有资料库、语料库的作用。

3.生成作用。期末考试题库是生成新的试卷的前提和基础。常用的试卷生成有随机式自动组卷、交互式配合组卷和人工组卷。

4.系统作用。期末考试题库具有对整个试卷和每个试题进行评估分析能力,评分之后,可以生成成绩排序表、难度、试卷答题情况等信息表。

5.动态作用。期末考试题库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充实的过程。每个学期都会增加n套期末考试试卷。

六、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注意事项

1.购买适合本校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管理系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建设周期较长,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资金、人力和物力,为了避免走弯路,应根据本校大学英语的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大学先进的建库经验,购买比较成熟的试题管理系统。

2.明确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应有的条件。学大纲,材,学进度,学单元,统一考试题型。

3.挑选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组成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命题组。负责试题的设计、分析和研究,收集和保存每个学期的试卷和数据,不断提高试题的质量,逐步实现试题的标准化。

4.增强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试卷必须严格保密,考试应具有公正性和可比性,避免“人情分”,避免学生钻空子,进行考前突击,考试作弊,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

5.试卷生成格式化。试卷的生成、排版、打印全部由Word完成。统一试卷纸张大小、统一字体、统一行间距、统一页眉页脚等。

七、结语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是检验、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方面,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设计得好,就会积极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反之,就会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妨碍大学英语教学。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建设与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设计出更多、更好质量的期末考试试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Bachman,F.L.&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郭丽.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2):76-80.

[3]李兆增.外语测试题库理论及试题编制策略的研究[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95-98.

[4]王倩倩等.大学英语I试题库的建设与实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

第4篇

【关键词】试题 试卷 著作权 独创性 合理使用

引言

中国有上千年的考试传统,沿袭至今,已成为每个普通中国人人生的重要部分,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试题、试卷的著作权问题却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考试现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试题、试卷著作权问题已成为著作权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考试门类繁多,不同考试之间由于组织者、考试目的、参考对象及是否涉及公共利益等方面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仅就高等学校考试相关的试题、试卷著作权问题展开研究。

一、高校试题、试卷的作品属性

(一)著作权法中的作品

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为作品,看一项智力成果能否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应考察其是否符合作品的实质性要件。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美国版权法第102(a)条以及两国共同参加的《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就能得到验证,该款规定:“文学、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一切作品,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所以考察高校试题、试卷的作品属性,即考察该试题、试卷是否具备独创性。根据著作权法原理,只要作品系作者独立创作,并非抄袭,具有最低限度的创造性即构成有独创性的作品。

(二)高校试题的作品属性

单独的试题可以成为作品。作品应当具备最低限度的创造性,只是一个一般性的要求,在不同种类的作品中,独创性的表现方式,或者对于独创性的要求程度可能不同。[1]考试的科目、类型五花八门,判断试题的独创性就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文科类考试中,命题者在选择材料,择取出题角度上往往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较容易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题目。而诸如数学、物理等往往只能在条件、数值等方面体现有限的独创性。所以在认定某一试题是否具备独创性时应区别具体的科目、类型,不能以一科目试题的创造性程度来衡量其他科目的试题。另外,试题题目大都比较简短,能够体现独创性的空间比较小。所以,试题能够具备独创性的并不是很多。

(三)高校试卷的作品属性

试卷是若干试题的汇编。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四条之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试卷如果在试题的选择或者编排上体现出独创性,就能成为作品。试卷都有一个命制过程,高校试卷的命制过程虽不尽相同,但严谨、高水平的试卷一般也要经过:1、制定命题实施意见,制作样题;2、编制试题;3、审定试题;4、贮题入库;5组配试卷等程序。[2]几乎每一个步骤都可能体现对试题的选择或编排的独创性。所以高校内部组织的比较正式的考试试卷,一般都能具备汇编作品所要求的独创性。但一般性试卷,教师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很多课程考试试卷,对试题的选择与编排很少能体现出独创性。所以,由高校统一组织实施的考试,如公共课、平台课考试试卷一般都能成为作品;相反,非由高校统一组织实施,而由下属院系或教师自主安排的考试,如专业课、选修课的试卷很难体现独创性。当然,上述结论并不是绝对的,教师自由命制的试卷只要具备独创性同样可以成为作品,相反亦然。

二、高校试题、试卷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具备作品实质要件并非都能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除去独创性的实质要件外,各种社会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作品合法存在和传播的因素,成为不同国家著作权法必须考虑的内容。[3]

(一)高校试题应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法律基础

少有国家立法及国际条约规定试题著作权。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第九条第五款规定,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不得为著作权标的。该款规定特别排除依法令举行的考试试题,恰好说明拉非依法令举行的考试试题是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标的的。我国《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都没有关于试题著作权的直接规定。但是试题多以文字、数学符号、公式等形式存在,本身可以归入文字作品一类,这是试题能够成为我国《著作权法》标的形式上的依据之一。另外,试题也没有包括在《著作权法》第五条对著作权法对象的排除性规定中。所以,具备独创性及其他法定要件的试题可以依法取得著作权。

(二)高校试卷应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法律基础

试卷(包括试题库)是对试题的汇编、选择和编排,依据著作权法原理,属于数据库。当前世界各国对数据库的保护模式大相径庭,主要有“特殊权利(sui generis)”模式和汇编作品模式。[4]前者旨在保护数据库制作者的投资。1996年,欧盟颁布了《数据库保护指令》,为非独创性的数据库提供了绝对权保护。根据该指令,只要数据库的制作者包含了实质性投资,制作人就可以禁止他人提取数据库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5]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立法,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10条2款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5条,仍沿用传统的汇编作品模式,将对资料或数据的选择和编排的独创性作为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前提。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试卷若在对试题的选择或编排上体现独创性则构成我国著作权法上的汇编作品,依法取得著作权。

(三)著作权法保护高校试题、试卷的意义

法律永远是第二性的,必须适应第一性的生产力状况。高校虽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但办学上仍然独立自主并逐步趋向于市场化,[6]作为高校办学成果之一的试题、试卷当然也应同其他作品一样能够投入市场,这也是高校试题试卷公益性的特殊性所在。另外,高校内抄袭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承认试题、试卷的著作权无疑会抑制这一不正之风。因此,依据现有相关规定和法理并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现状可知,只要满足著作权法独创性和合法性要求,试题、试卷便有必要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三、高校试题、试卷著作权的归属与行使

(一)高校试题、试卷著作权的归属

由于高校试题试卷命题者与高校的特殊关系,可以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归属。《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九条:“由高等学校主持、代表高等学校意志创作、并由高等学校承担责任的作品为高等学校法人作品,其著作权由高等学校享有。为完成高等学校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第十条规定情况外,著作权由完成者享有。高等学校在其业务范围内对职务作品享有优先使用权。作品完成二年内,未经高等学校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高等学校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 第十条接着规定:“主要利用高等学校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高等学校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高等学校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高等学校享有。”

(二)高校试题、试卷著作权的行使

在权利行使上,试题、试卷与其他同类作品没有太大的差别,可以做类推适用。但应当注意,试题、试卷使用前的保密性,致使权利人发表权以及发行权等权利的行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试题、试卷的特殊性也使得作者署名权的行使受到一定限制。

高校试题、试卷著作权与其他同类作品一样,也受到期限、合理使用等限制,这方面没有特殊性可言。

四、著作权法之对策

(一)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之不足

如前所述,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框架下,试题、试卷的著作权的权能和限制分别与同类作品的著作权权能和限制相同,没有体现出高校考试公益性的特征。高校试题、试卷公益性的体现,不同于公共的或依法令举行之考试的试题、试卷,后者更多地体现在应当保障试题、试卷的传播使公众能够顺利获得足够的试题、试卷以作研究和备考之用,可以说此种公益性带来的会是对试题、试卷著作权更多的限制。相反,高校试题、试卷体现的公益性带来的却应当是对试题、试卷著作权保护的加强,应谓之“特殊的公益性”。

高等教育在我国具有公益性质,依据《高等教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拔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著作权法本身是通过授予作者排他性的权益,同时对其进行必要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来促进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进步。高校试题、试卷的这种特殊的公益性质必定对原有的作者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有所打破。所以,这种公益性应当使试题、试卷的著作权呈现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殊规则,才能使著作权法的功能回归本位。

(二)国外经验

就国外立法来说,高校试题、试卷特殊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开源”、“节流”两方面。

第一,“开源”方面。体现在试题、试卷在使用他人作品时的特别待遇上,这种特别待遇在很多国家著作权法里面都有体现。某些国家将试题、试卷对他人作品的利用认定为合理使用。如《日本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已公开发表的作品,为入学考试和其他考核或审定人的学识技能等目的,在必要的限度内,可用作该考试或者审定的问题而进行复制。”又如《加拿大版权法》将为考试的目的而复制作品[7]和将考试或测试所需要的作品或材料通过电信方式向处于教育机构场所内的大众传播两种行为视为合理使用。美国也有相似的规定,《美国版权法》107条是对合理使用的规定,该条规定:“为教育的目的合理地复制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构成合理使用,”命制试题、试卷当然属于为教育目的而利用他人作品,这是对试题、试卷利用他人作品的特别待遇。

第二,“节流”方面。这种特殊的公益性,在某些国家著作权法里面还表现在对他人利用试题、试卷的限制上。美国国会对《美国版权法》107条中为教育目的的合理使用作了进一步的限制:“对课程习题、标准试题、问题解答等,教师和学生无合理使用权利;”[8]这种反过来对教师和学生利用他人试题、试卷(包括解答)进行的限制,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著作权作品的性质,不仅与作品的类型有关,而且与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关。某类作品专供特定的使用者需要,一般也不得自由而无偿使用。”[9]

(三)著作权法之对策

1、坚持合理使用“三步检验法”标准

高校试题、试卷使用的对象相对比较特定,一般局限在高校教师和学生范围,当其利用他人作品命制之时,将其归入合理使用符合高校办学的公益目的。而当其本身作为合理使用的对象时,其著作权人对作品的控制力就会大打折扣。对合理使用的判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著作权法都接受了从伯尔尼公约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所规定的“三步检验法”标准。[10] “三步检验法”即合理使用应当满足三个法定要件,即有关使用只能就特殊情况而言,该使用不与作品的正常使用相抵触,也没有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和合法权益。[11]由于高校试题、试卷的使用对象特别狭窄,他人的使用极易与著作权人的正常使用相抵触,极易侵蚀著作权人对试题、试卷享有的合法权益。所以,依据“三步检验法”来判断,针对高校试题、试卷的使用是很难达到合理使用标准的。美国在合理使用问题上虽采“四个检验标准”,但对于版权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所具有的影响也是其考察的重点。[12]这也正是美国国会限制教师和学生对课程习题、标准试题、问题解答等的合理使用的原因。[13]我国著作权法中完整地体现了“三部检验法”标准。也就是说,根据我国现有著作权法,教师和学生等对依法获得著作权的高校试题、试卷的合理使用,是可以被严格限制的。

2、明确高校试题、试卷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

以上司法中对“三步检验法”的应用和坚持,是基于对整个著作权法体系化的思考下得出的结论,司法实践中,法官同样也需要经过繁复的思索才能解决具体案件。现在进入司法程序的高校试题、试卷著作权纠纷案件还很稀少,司法体系内尚无案件基础以建立高效的案例指导机制,为减轻审判人员的负担,促进高校试题、试卷个案的高效审理,建立确定的法律指引,有必要在《著作权法》或《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上》明确高校试题、试卷依法享有著作权,并直接规定对高校试题、试卷合理使用的特殊限制。

五、结论

具备独创性的高校试题、试卷能够成为我国著作权法的标的并依法获得著作权。高校试题、试卷著作权在大多数方面与文字作品、汇编作品相同,但由于高校试题、试卷特殊的公益性特征,使得我国著作权法体系中实有但未明确的,他人对高校试题、试卷合理使用的限制,有必要直接规定在立法之中。虽然,立法须考虑成本,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考试相关产业利益的继续膨胀,立法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远超越之。

参考文献

[1].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第二版),2009.29.

[2].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规定》关于命题程序的规定。

[3].刘春田著.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0.54.

[4].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第二版),2009.48-49.

[5].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5.

[6].刘尧、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教育与现代化.2009,3(01):68.

[7] .《加拿大版权法》第29.4条(1)项。

[8].See William F.Patray,The Fair Use Privilege in Copyright Law,P419,1986.

[9] .吴汉东.美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外国法译评.1997,(03):43-56,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0].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第二版),2009.96.

[11].《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2款。

[12].《美国版权法》第107条。

第5篇

一、理论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在大量研究和总结过后,于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这一学说也奠定了布鲁姆学派在美国教育界的地位,美国教育协会曾经建议采用此理论来分析和评价教师教学。1980年代以来,布鲁姆理论

更是风靡一时,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借鉴和采用。

所谓教育目标分类法,即是把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照统一的标准分类,使其规范化、系列化的理论。旧版分类法只涉及认知领域,并没有关注不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不同程度。后经安德烈、克拉沃森等人的修改,将原来的一维内容改为二维,即把“知识”与“认知过程”相连形成二维框架。并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同时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每层次中分别包含若干个子类型,如“记忆”认知类型中包含“辨析”和“识别”;“应用”层次包括“执行”与“实施”等。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化”和“个性化”。动作技能领域包括“基础动作”“规定动作”“指定动作”。本文重点从认知领域对试卷评析。

二、研究意义

考试目前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因此研读考试试题,把握出题结构与难度,分析中考试题特点,探究考查层次与考试内容的对应关系,并从中提炼出宝贵经验来指导教学、反思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法宝,对于日常教学极为关键。考试说明中对于许多内容的要求都为“理解”,但“理解”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每个人对“理解”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因此“理解”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能运用概念解释问题”可以视为理解;“能用自己语言叙述概念”也可以看做理解,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凭借经验和自己的衡量标准对教学内容教授的深浅度进行把控。但如果采用布鲁姆的分类理论,编制双向细目标,对考试内容和考察维度进行对照,便可以清晰直观知道考试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来指导教学,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对教授程度拿捏到位,保障了教学的效度。希望通过对考试试题的分析,让历史告诉未来,更好的指导教学。

三、试题分析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试卷共有15道选择题,8道非选择题,包含30个问题。在知识维度上,全部考察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在认知维度上考察前四个维度的目标。(见表1)

从表1可见,试题在六个认知维度中考察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四个层次,对于评价和创造两个较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并未涉及,因此本试卷难度并不大,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考察占据主要内容。在考察的四个维度中,重点是对“理解”水平的考察,比例高达47%。此外,笔者发现,在前四个目标层次中,各知识内容的分布及考察的子类型也有所侧重,比例较高的为“辨认”“复现”“解释”“举例说明”“归类”几个层面。下面对各亚层的试题特点进行分析(见表2)

3

1.辨认:要求对于知识点的相关材料能够准确找出和识别。在此套试卷中,击中该层次的试题次数为2次。分别为第3题和32题(1)。两题均是对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要点进行命制。由此可见,对于实验的考察大多处于较低层次的读图辨认阶段。

2.复现:复现同样属于“记忆”中的一个子层次,要求对于事实和概念性知识能够回忆和重现,考察频率较高。如第5题对化学史、生活常识、能源知识进行考察;第6题要求回忆化学反应发生时的现象;第8题考核化学与生活内容等。处于此目标水平的题目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准确记忆,基础扎实牢靠,否则易造成模棱两可,导致失分。

3.解释:要求掌握知识中心思想和意义,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涉及到从文字到文字、从图形图像到文字等转换,属于“理解”认知维度的子类型。处于该目标层次的题目比重最大。如第11题对生活现象原因的解释;第13题溶解度内容的考核;第30题第三问利用理化知识共同解释实验现象等。该维度命题点大多集中于生活现象、化学实验现象、溶解度、酸碱盐等初中阶段重难点内容。因难度适中,可考察内容多,同时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被广泛命制。

4.举例说明:要求基于事物本质内涵找出一个或几个实例加以说明。主要考点分布为几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化学反应类型等内容。如该试卷中题1、2、4和题31(2)中,要求考生举出一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层次试题题型多变,考察学生思维广度和应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5.归类:要求根据事物的异同点,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或概念归结到一起。常考知识为基本反应类型、物质的组成、类别等。由于分类思想属于化学学科思维方法中的一种,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被广泛应用,而且新高一课程中也涉及到此部分内容,基于思维进阶等方面考虑,常在“归类”教育目标维度设置考点。此目标水平不仅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应具有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难度稍大,往往不易得分。

四、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使书本知识细节化

通过分析试题发现,考试难度并不大,记忆维度内容占据很大比例。考查内容基础、细致,如化学史、化学反应现象描述、资源能源利用等,尤其是化学与生活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密集,而且存在许多数据,如酸雨的pH、人体血浆的pH范围,都需要准确记忆。对于这一层次题目所考察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加以注意,强调细节,反复练习,抓牢基础。

2.寓情境于内容,使课本内容生活化

梳理本试卷后得出规律,越来越多的问题基于生活情境,而非单独呈现知识点本身。如本试卷中第1题选取“冰城美食节”为背景;题28题干中融入来访的时政新闻等。立足情境,基于问题,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的命题思路给一线教师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教学应广泛取材,充分利用时政热点、自然现象、名言警句、科技成果等为素材,设计有线索意义的情境,生成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3.体现模块特色,使考察维度突出化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各模块内容考查维度有所侧重。如溶解度内容重点考察“解释”“分析”,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图像、数据等多种形式表征信息;实验探究主要集中分布“推理”“论证”维度,课堂教学要多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思维过程。

4.引入思维导图,使认知思维逻辑化

近年来,对于分类、比较、归类、举例等思维方式的考察频率逐渐增加。运用思维导图教学,使关键知识点之间产生连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快速对信息进行思维整合,使解题思维具有逻辑性,自如应对综合题目。

第6篇

一、试卷讲评课的类型

根据讲评的内容,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章节、单元性试卷讲评。

高三第一轮复习,主要以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每一章节、单元讲完后都要有一定量的练习或提问,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查漏补缺。这样的试卷,一般题量少,内容单一,难度较低,讲评比较简单,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对出现的错误问题一定要及时通过讲评予以纠正、补遗。

2.阶段性模块检测讲评。

复习完《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等每一模块的基础知识后,都要对该模块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测试。这种试卷覆盖面较广、难度较大,常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试卷讲评要突出阶段性特点,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系统牢固的知识结构,熟练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整合能力。

3.综合性大考的试卷讲评。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时常穿插着针对高考的大型综合训练,如县级统考、市级摸底考、联考等。这类试卷综合性强、难度大,其实质就是模拟高考的实战演练。对这类试卷的讲评,教师务必针对考查知识的范围、类别,考查能力的层次,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巧妙设计课堂环节,有侧重地讲评。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给予准确评价,使他们纠正错误,明确规律性的认识,提高答题能力,也使教师总结前一段教学的经验、吸取教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试卷讲评课,必须本着“科学、高效”的宗旨,精心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时原则。

考试结束之后,教师要在认真批改、分析统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试卷。讲评得越及时效果越好,时间拖得越久则效果越差。

2.共性原则。

试卷讲评课的共性原则,一是指试卷存在的普遍性错误问题即共同错误,教师要给予重点讲评。这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问题的前提下,找出学生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找准讲评的切入点。教师重点讲评错误问题时,分析要到位。对问题的讲评切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二是指问题讲评的对象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讲评的起点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受益。

3.启发原则。

学生在答卷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多数是记得不牢、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知识,没有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规律性认识。因此,评讲试题的过程不仅是给学生对答案的过程,更是传授做题方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讲试卷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来分析审题的切入点、答题的思路、答案的组织等,教师再给予点拨、补充,完善学生的思考,使他们领悟解题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补救原则。

一次考试,不仅能检测出学生的成绩,还能检测出教师教学的得失。教师必须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一是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后反思:这次考试考得较好(较差)的原因是什么?今后需要在哪方面加强?并要求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和解题规律。同时,一定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训练,以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二是教师也应该作反思: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采用哪一种讲评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自己的教学需要哪些改进?复习的思路需要做何调整?这样做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有利于形成师生在思想上的共鸣。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5.鼓励原则。

学生对考试都是比较重视的,所以试卷讲评课应坚持表扬、鼓励的原则。肯定每个学生的答题亮点,尤其应表扬那些思路清晰、答题规范、灵活而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切忌把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对于错误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其原因,有区别地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掌握“审题”“联想”“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三、试卷讲评课的步骤

1.教师的课前准备环节。

首先,认真批改试卷,做好对试题的分析评价和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记录。认真分析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每道试题的得分率,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问题等。其次,针对记录的内容,研究克服学生普遍错误的对策,研究讲评的方式方法。再次,针对学生答题存在的普遍性错误,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搜集与本次考题的意图、考查的知识点、设问的角度相类似的二次矫正练习,以便在讲评课上使用或课后完成。

2.课前的学生自我纠正环节。

考试过后,教师要将试卷及答案及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查、自评,并让学生了解全班的总体考试成绩情况,对照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在此环节,教师要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扼要地概括本次考试试题的特点及考试结果。向学生展示《题目设计双向细目表》,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试卷考查的重难点、社会热点背景、设问的巧妙之处,了解班级或个人所取得的进步、学习上的认识误区等。

3.教师课堂的重点讲评环节。

这是试卷讲评课的关键环节。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讲评的首要任务。教师的讲评一定要得法,既不能是简单的对答案,又不能讲得过细以致效率不高。有些试题只要“蜻蜓点水”,而有些试题则需“仔细解剖”,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老师主要讲共同存在的问题、考查知识的范围、讲审题的切入点、答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评出错的原因、出题者的意图;评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帮助、启发学生找差距,培养他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矫正训练。

教师讲评试卷之后,一定要针对错误问题进行矫正训练,让学生将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以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矫正练习可以是几道典型题目,也可以是新编制的试卷。

5.教师课后的检查与落实。

对矫正练习,教师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定、有落实,保证训练质量。检查落实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相互批阅检查,教师也可收齐学生的试卷,检查全体学生的训练结果。老师对矫正效果要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已达标学生提出新的努力方向,对未达标学生制定补救的措施。

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试题库

作者简介:李宝玉(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陈恒高(1955-),男,山东招远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DJY11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08-02

一、试题库建设的意义、背景及现状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设的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考核中,由于该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给教师的命题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份好的试卷,不但要符合大纲的要求,而且还应具有很好得可信度和区分度。试题库的建设与应用能使考试客观化和标准化,对教师而言,不仅可以解除教师命题的烦恼,还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全面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利用试题库组卷考试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研究试题库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设的背景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率。该课程系统性强,逻辑严谨,适于进行试题库建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题组重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重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对该门课程开展了多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2010年该门课程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的称号,在此之后,课题组更是加强了对该门课程试题库建设的研究工作,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3.“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现状

目前,国内个别高校有少量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均是以复习题的形式出现,并且从试题的数量、试题的覆盖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未见到可抽题组卷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因此,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要求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是十分必要的。

二、试题库建设的原则

1.试题库包括的知识面要广、储存量要大

课题组在收集课后习题以及该门课任课教师提供的试题后,经过总结和筛选编写了《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习题集中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分析题和计算题等各类试题,涵盖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2.要考虑到试题的难易度和区分度

由于学生的基础、努力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命题时要对区分度加以考虑,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有梯次,这样就可以把各学生的学习效果区分开来。

3.题目各自独立,各题间不互相关联和重复

每道试题都要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审核,避免某题的文字和答案的表述为其他试题提供线索;题目的语意表达要清楚、简明扼要,措词应该严谨。

4.试题库应该具有准确性、实用性

应以“边使用,边完善”为原则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使用户能方便地管理和维护试题库。用户应该能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修改、编辑和删除,能够任意寻找、过滤试题库中的试题。这样,通过用户的主动干预和程序的智能组合,能快速地生成练习和试卷,实现教学工作的智能化。

三、“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立的具体步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过程,既需要专业课任课教师对题库的内容和整体功能进行设计,又需要专业编程人员对程序的实现,需要二者密切合作,其中任课教师还要负责题库的测试和维护管理等工作。编程人员主要采用的软件为: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等。在试题库的编制过程中,坚持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建设思想。

1.试题的准备收集

首先是教材中课后练习的筛选,由相关人员将那些知识要点突出、方法典型、综合性强的试题全部录入,现已基本完成。再者是收集项目组成员自编试题以及部分市售试题,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大量的具有其独特知识热点的试题,因此要求每个任课教师都需提供一定数量的自编试题,要求试题的知识点要全面,类型要丰富,要做到从不同角度测试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然后,认真填写每道试题的试题卡片,题卡中应该包括的内容为:试题所属章节、试题题型、试题测试涉及的知识点、难度、解题过程及答案等。试题卡片制作完成后,应该按章节、类型等进行综合归类,并且对其进行排序和编号,同时编制试题检索目录,以便于后期的选择和查找。

2.试题库参数的确定

首先通过多方面查阅大量的试题库建设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选择试题类型、要求程度和试题难度共3个参数作为建库的参数。

(1)试题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试题类型,即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的比例分别为10%、10%、15%、15%、20%和30%。

(2)要求程度:即试题内容应该能够反映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程度,即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要求了解的内容占10%左右,熟悉的内容占35%左右,掌握的内容占55%左右。

(3)试题难度:将试题难易度分为4个等级,即容易、中等、较难和很难,其比例为20%、30%、30%和20%。

3.试题库的开发

编程人员利用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等软件,开发具有“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己特色的试题库。

4.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试题库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边建设、边使用、边管理、边完善题库系统。

四、“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

1.应用对象

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 级(1)班参加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其考卷由授课教师出题;拟选择该专业(2)班参加试题库随机抽卷出题考试。

2.研究方法

两个班级具有相同的任课教师、相同的考试时间、相同的试题类型和相同的题量。在考试结束后,客观题利用计算机进行判分,主观题则是由教师按照统一标准对其进行流水判卷。然后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看两个班级的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3.结果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级的试卷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对试题的难度、试题的信度、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等进行多方面的试卷分析,并且分析考试结果是否理想及其原因。考试结束后还要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考试试题的满意度以及建议。

4.题库考试评价体系

试卷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考试的深化和提高。只有在考试后不断地进行总结评价,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到试题库中去,摒弃那些不合适的试题,优化题库,才能真正提高试题库的质量。

五、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试题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试题库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考核学生,还将有利于促使学生根据大纲内容仔细阅读课本,拓宽其知识面,深化其知识程度,锻炼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试题库的建立和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将继续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检测与分析,不断调整试题参数,从而确保试题库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明歆,靳添博.省级精品课《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试题库的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2]石智伟,张皙旎.浅谈“工程光学”试题库的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3]王昊,刘娜,高艳.人体解剖学考试数字化题库的建设和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0).

[4]仲高艳,徐秀英.农机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2,(4).

[5]李洪霞,张凤仁.康复治疗学专业系列试题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

第8篇

    第一轮复习以谈话法、练习法为主,通过编制复习纲要,将知识点贯穿于一连串的问题或练习之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巩固深化。如静态工作点的求算,单相半波、单相全波、单相桥式输出电压等相关计算可通过列表法来对照,甲类功放、乙类功放的效率比较可用图表法来明晰。从而梳理了知识结构,强化了内容体系,同时弥补和巩固了以往教与学中的薄弱环节。第二轮复习以启发式为主,通过教师的诱导,整合知识,综合体系,提高知识点的合理、综合运用能力。

    如讲述零点漂移的问题时,可以启发学生,在放大电路中为什么会发生零点漂移现象?引导学生从放大电路的结构、晶体管的构造进行思考。比如,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三极管的一些参数的不稳定。第三轮复习是以练习为主,通过一些紧扣大纲的、代表各种层次的、形式多样的题目的训练,有力提高学生提取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加强操作实验。对一些实验的演练或重温,再加以适当的延伸、拓宽,既可以熟悉操作技能和要领,又可以进一步掌握巩固其中的原理、规律。如稳压电源实验中,能否用两个二极管来代替稳压管?集成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实验中,能否用与非门电路实现或门的功能?通过这样的训练,活跃了思维,强化了技能,巩固了复习效果。

    加强指导,提高效果

    《电子线路》单招复习量多面广,纷繁复杂,因此,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大幅度提高复习效果十分重要。要引导学生领会记忆和理解的相互关系:没有记忆,理解是空话,是无源之水;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技巧,如纲要法、口诀、比较法、图表法等。要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通过联想法、迁移法、排除法、直接应用法,快速准确地解惑答疑,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培养解题意识。如求解静态工作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求解电源VG的电位,从而推导出静态工作点的求解公式,既不用死记硬背,又快速准确。

    有效训练,查补漏缺

    《电子线路》单招复习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讲、练必不可少,练习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巩固学生已复习过的知识;二是灵活运用提炼出的解题方法和程序。练习切忌盲目训练。要紧扣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既要有来源于教材的基础题,又要有较高难度的中等题。既要有理论题,又要有实践题。要适当反复、层层深入,逐渐提高广度、深度、灵活度。在高三的上学期,学校应每月进行一次“月考”练习,高三下学期宜在一星期左右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每次考试试题的题型、题量、考试时间,要与高考相同或相近,营造考试氛围。每次考试还要及时反馈,认真讲评。要有针对性评讲代表题、重点题,矫正共性的、隐秘的错误题,又要及时介绍学生中好的、有新意的正确题。从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第9篇

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是普通高校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职校生迈进高等学府深造成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电子线路》作为电类课程的重要科目,在电子电工大综合考试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如何加强针对性复习,提高广大考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若干年的实践,谈一谈《电子线路》单招的复习体会。

一、立足纲本,夯实基础

《电子线路》单招复纲充分考虑职校生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占85%,着重于对“双基”的检测。因此,我的复习思路定位为:以教材和大纲为依据,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做到广范围、宽基础。

1、科学安排复习计划。紧扣教材和大纲,整个复习分三轮:第一轮以教材的章节编排体系为主线,通过教师预先布置的复习提纲,以学生的讲、练、思为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之明了书本内容,理解、掌握全书知识点,教师则担负着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监督指导主体发挥、检测弥补复习效果的职责;第二轮以专题复习为主线,跨越教材顺序,强化各知识体系间的综合和联系,如集成运放中在电位的求算、半加器、全加器的设计中既有电脑知识又有相关的电路知识等。通过教师充分挖掘纲本内涵,善于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容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三轮是综合练习,不仅包括整本书及其整体内容的综合和交叉,也包括某些题型的集中训练,如名词解释综合训练、简答题综合训练等,从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详实的知识体系。

2、合理选择复习方法。根据每轮复习的内容和特点,选用不同的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以谈话法、练习法为主,通过编制复习纲要,将知识点贯穿于一连串的问题或练习之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巩固深化。如静态工作点的求算,单相半波、单相全波、单相桥式输出电压等相关计算可通过列表法来对照,甲类功放、乙类功放的效率比较可用图表法来明晰。从而梳理了知识结构,强化了内容体系,同时弥补和巩固了以往教与学中的薄弱环节。第二轮复习以启发式为主,通过教师的诱导,整合知识,综合体系,提高知识点的合理、综合运用能力。如讲述零点漂移的问题时,可以启发学生,在放大电路中为什么会发生零点漂移现象?引导学生从放大电路的结构、晶体管的构造进行思考。比如,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三极管的一些参数的不稳定。第三轮复习是以练习为主,通过一些紧扣大纲的、代表各种层次的、形式多样的题目的训练,有力提高学生提取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3、努力加强操作实验。对一些实验的演练或重温,再加以适当的延伸、拓宽,既可以熟悉操作技能和要领,又可以进一步掌握巩固其中的原理、规律。如稳压电源实验中,能否用两个二极管来代替稳压管?集成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实验中,能否用与非门电路实现或门的功能?通过这样的训练,活跃了思维,强化了技能,巩固了复习效果。

二、加强指导,提高效果

《电子线路》单招复习量多面广,纷繁复杂,因此,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大幅度提高复习效果十分重要。要引导学生领会记忆和理解的相互关系:没有记忆,理解是空话,是无源之水;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技巧,如纲要法、口诀、比较法、图表法等。要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通过联想法、迁移法、排除法、直接应用法,快速准确地解惑答疑,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培养解题意识。如求解静态工作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求解电源VG的电位,从而推导出静态工作点的求解公式,既不用死记硬背,又快速准确。

三、有效训练,查补漏缺

《电子线路》单招复习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讲、练必不可少,练习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巩固学生已复习过的知识;二是灵活运用提炼出的解题方法和程序。练习切忌盲目训练。要紧扣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既要有来源于教材的基础题,又要有较高难度的中等题。既要有理论题,又要有实践题。要适当反复、层层深入,逐渐提高广度、深度、灵活度。在高三的上学期,学校应每月进行一次“月考”练习,高三下学期宜在一星期左右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每次考试试题的题型、题量、考试时间,要与高考相同或相近,营造考试氛围。每次考试还要及时反馈,认真讲评。要有针对性评讲代表题、重点题,矫正共性的、隐秘的错误题,又要及时介绍学生中好的、有新意的正确题。从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水力学》课程;试题库系统;统计分析;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27-02

面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高等院校课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均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各方面进行大胆地改革和探索。《水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在高校的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理论不易掌握、基本概念多且易混淆、公式多、系数多,是一门难掌握的力学课程。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考试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建立《水力学》试题库,自动抽题组卷,实现教考分离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水力学》试题库的建设

《水力学》试题库的建设采用了东北农业大学研发的通用试题库系统。该系统能根据用户提交的出卷要求同时获得一套或多套内容相近、水平相当的试卷,以满足标准化考试的需要,同时能管理多个科目的题库,能方便地对不同形式的试题包括各种文字、公式、图片、声音等进行录入与修改,出卷方式灵活,使用方便并能支持各种打印机,以便于试卷的生成。该试题库编辑试卷分全自动组题和半人工两种方式。全自动组题指试卷的生成完全由电脑随机组合产生,半人工组题是根据所学的章、知识点、题型和难度系数指定组题范围,再由电脑随机抽题。半人工组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库试题,入库试题的质量(既包括入库试题“质”,又包括试题“量”)是保证题库质量的基础[1] 。

1.入库试题“质”的控制,充分考虑了试题的广泛性、适用性、代表性和典型性。(1)题源的质量保证。《水力学》试题的收集以高等工科基础课水力学教材编写会议讨论的编写大纲为蓝本,配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命题人员拟好的试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组织审题小组进行审核,对拟定的试题集体讨论、仔细研究,排除逻辑性、概念性的错误。(2)试题评价指标的科学确定。试题难度指标是体现题库质量的关键所在。难度适当的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能把实现该试题考核目标不同程度的考生区分开来。首先,对存留的部分试卷中的试题进行难度测算,得到各类型试题的难度值,作为参照标准。并且根据决定或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诸如试题所考核的认知能力层次,试题所涵盖的知识点多寡及其综合程度,知识点出现的频繁程度,试题的灵活程度、问题情境表征的专业化程度、解题者心理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解题所需的技能、技巧和推理的步骤等,将新选试题与这些试题进行逐一对照,对试题难度进行综合判定。然后,请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难度构成要素,对试题难度进行经验性评估。题库建成后可根据收回学生的试卷进行每个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的再分析,或由系统自动分析,以调整指标参数值。经过实践检验,《水力学》教学大纲分重点、熟悉和了解三个等级,在题库中按认知领域分为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个要求和层次在考试卷中都有一定比例,该题库难易程度配置比例为:简单、中等、难分别占50%、40%、10%,故采用半人工方式组题时可使试卷卷面记忆、理解和应用及掌握、熟悉和了解等各部分内容比例更趋合理,章节的覆盖面恰当,以满足用户考核的实际需要。

2.入库试题“量”的保证。若可供选择的试题量不足易造成系统无题可选。《水力学》试题库收集选编了近1 000道试题,试题数量充足,难度层次丰富,题型多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绘图题、证明分析题、计算题等题型。在加大题库中题量的同时,还须依照试题的各种指标值的不同,有机、合理地配备试题数量:(1)库中试题既能有效涵盖课程的知识点,又要对重点部分有所侧重(这部分试题的使用频度较高);(2)针对试题指标值不同,分别配以一定数量的试题,使同样指标试题的可选度大些;(3)适当增加小分值的试题,使分值要求乃至卷面总分值能顺利匹配成功;(4)试题的各项指标值应有内在联系,如每一试题的分值、难度系数及参考答题时间等能够对应,以便控制试卷的难度及答卷时间等。

二、《水力学》试题库的应用

《水力学》试题库于2007―2008学年第2学期,在2006级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4个本科班期末考试中应用,考试时间规定为120分钟。《水力学》期末考试包括实验(20分)和理论考试(80分)两部分,其中理论考试采用试题库形式,卷面分数80分(48分及格)。题型包括单向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四类。

教学效果怎样,试题库是否科学合理,命题质量是好是坏,在试题库使用之后,应对试卷质量统计分析与评价。人工分析非常繁杂,用计算机进行试题分析准确而快速。自动调出保存在计算机的试卷及辅助阅卷后的学生成绩,可以很快完成试题分析。针对2007―2008(2)学期《水力学》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1.考试成绩分布的统计分析:参考学生共111人,最高分79,平均分为58.5(折合百分制为73),已达到中等水平。优秀占8%,良好占22%,中等占34%,及格占11%,不及格占25%。图中显示考试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测试效果符合自然分布规律,因此,认为试卷编制成功,试题质量良好。

2.考试难度、区分度分析:一般情况下,难度在0.3以下为容易题,0.3~0.7的为中等题,0.7以上的为难题,由于难度与区分度有关,难度越接近0.5,区分度越高。正式考试试题的区分度应该在0.3以上,好的试题应该达到0.4以上[2]。由表中可知,整份试卷及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难度接近0.6,区分度指数接近0.6,表明不同难度的试题按一定比例恰当组配,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好;能有效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习努力的优秀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中等学生经过努力能取得较好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认真努力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较差而不认真努力的学生或太差的学生不能及格。

3.考试信度分析:信度是指试题的可靠性程度,是表示同一试题对学生在不同时间考核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试卷题量大、覆盖面广,评分客观统一,消除了主观因素,信度就高。信度的最高值为1.0,表示考试结果完全可靠;最低值为0,表示考核结果根本不可靠。经计算[3],本入库试题的信度为0.878,控制在0.9 左右,符合一般标准化考试的要求。

三、《水力学》试题库的运行效果

《水力学》试题库发挥了题库应有的高效、灵活、高度保密、高质量、可预控、稳定一致等方面的优越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经研究实践效果良好,对于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考分离,推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有重要意义:(1)实用性、科学性。在试卷的难度上,高、中、低难度的习题可以按任意比例搭配,满足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生自测等多种内容层次需要。克服了以往题库将同类型试题归整,原封不动地将模拟试题集里的题目搬过来致使实用价值不高;缺少既有学科专业知识,又熟悉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使建成地题库很难达到学科的专业要求的弊端。(2)安全性、灵活性。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实现对学科教学质量有效的检测和监控,便于任课教师平时教学和测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测试。对不同的使用者,分别授予了不同的权限,在不同层面上对题库进行使用、修改、查询、增删、抽题和组卷等操作。(3)开放性、可扩充性。随着学科发展变化,试题库必须随之不断更新发展;另外,由于考生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试题参数以及所考核的能力层次也会有所变化,需要入库试题不断得以补充,质量差的试题淘汰。弥补了很多题库建设无人监管,题量少,系统难以自动生成试卷,缺乏专业的测试人员和相应的权威机构的不足。(4)通用性、智能性。该题库统筹规划,是基于校园网的开放试题库,系统采用新技术,确保开放试题库系统的通用性、智能性。

题库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题库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系统工作。诚然,建立大型现代化题库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作,我们还需投入很大的财力、人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建立试题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史保怀,魏裕博,王金柱,贺继康.高等学校学科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04-107.

第11篇

通过第一堂课学生基本了解了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要求,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评价也大概形成,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授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开门见山就讲授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等枯燥、深奥的理论,相信学生会瞬间丧失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甚至后悔选择了会计专业。故在介绍完学习本课程的相关要求之后,应在视觉上对学生进行刺激。可以采用PPT向学生展示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档案等,也可以向学生下发对应的实物,增加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一般学生会被这些未曾谋过面的东西所吸引,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接下来教师应简单地介绍会计核算流程,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从工业企业资金循环开始,首先提问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三阶段,及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和资金形态的变化,从而引出会计对象的概念,继而再引出会计的概念、特点和职能等。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总而言之,只要注意教学方法,第一堂课就让学生被吸引,并爱上会计专业,那么学生将能很快地步入正轨,进入自觉学习状态。

二、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计基本理论和日常业务的处理是《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会计基本理论一般包括会计概念、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等。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说晦涩、难懂但最为重要;对授课老师的要求最高,最难讲。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不能照本宣科,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认为反正讲了学生也听不懂,干脆让学生死记硬背,能应付考试就行。相反如果对这些概念性的理论学不懂,不仅影响整个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大为下降。日常业务的处理实际就是会计循环业务的账务处理,以编制会计分录为主,是教学的关键。进行《基础会计》会计分录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详细讲解会计分录的形成过程。即从一笔业务发生对会计要素增减的影响,再到具体的会计科目的增加或减少,最后借助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确定借方和贷方科目,熟练地掌握会计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要讲清部分会计分录之间的衔接关系。比如“A公司预付款项1000元购买原材料”(实际成本法核算,此处不考虑增值税处理)这种业务,表明当时材料并未收到,不能借记“原材料”等科目,只能借记“预付账款”;当实际收到材料并验收入库时,必然要增加原材料,同时要冲销预付账款,编制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1000,贷:预付账款1000。再次要讲清结转类会计分录中某些会计科目间的逻辑关系。“结转”通俗来讲就是让一个账户的余额变为零,全部转入到另一个账户中去。不难发现工业企业业务核算中有许多结转类的业务,尤其如“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与“主营业务成本”这三个科目之间就存在着递进式的逻辑联系。如生产某种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当完工入库时由“生产成本”转入“库存商品”,继而将产品销售出去后由“库存商品”转入了“主营业务成本”。

三、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学生毕业后必须持有上岗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方可从事会计工作。让学生毕业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对于每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认识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树立一次通过的信心。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是的全国统一的无纸化考试,考试科目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所有科目一次性通过才能合格。会计基础科目考试大纲不仅涵盖了高职学院《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还包括部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处置及坏账准备的核算等。有效地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融入到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在《基础会计》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导向,根据《会计基础》科目考试大纲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将考证内容合理地完全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样既可以完成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又满足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真正实现一举两得。第二,建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与学生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各高职院校均采用全国题库,题库涵盖面广,题量大而细,基本实现了对所有知识点的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出习题的工作量。考试试题是电脑随机组成,每个考生抽到的试题不完全相同。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能滴字不漏的将概念性的知识点背下来,但考试时却考不出高分,这充分暴露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只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没有理解透彻,缺乏有效地解题方法、思路、技巧。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做题,及时查漏补缺,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方面的指导。此外,考试题库不仅限于安装在机房,还可以考虑安装在电子阅览室,供学生空闲时练习。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目前,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一般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考试以理论为主,题型基本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主观题(一般为编制会计分录)所占比例较大,达到50%左右。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每一种考核又包括了终结考核与过程考核,只有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同时合格,本课程才算通过。

(一)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的终结考核为期末时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闭卷考试,这种考试对接从业考试中《会计基础》科目,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分析题,分值与题量也完全与其一致。这种以客观题为主的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终结考核得分即为卷面实际得分。过程考核成绩即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答题、作业等,再按照终结60%,平时40%的比例计算即为理论考核的最终得分。

(二)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湖南省会计技能抽查相对接。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开设与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若干单项实训成绩和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情况。终结考核为技能抽考,抽考题来源于湖南省会计技能抽查题库,并根据《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增删,考核标准也严格执行技能抽查标准。

五、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

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源头”抓起,作为为社会输送和培养会计人员、灌输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重要场所的高职院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当今社会,因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要坚持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两手抓,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常向学生灌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在职业道德与利益诱惑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在讲授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内容时,选取现实生活中已发生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原始凭证、会计报表造假带来的危害。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或执法人员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张贴警示性标语等以此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六、采用通俗化语言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高考,选考模块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62-03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是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设置选修模块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有如下优点:(1)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2)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2]。为了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高考化学试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考试大纲规定选考部分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四个模块,考生任选一个模块进行答题[3]。对于此前担忧的“选修模块是否纳入高考以及如何纳入高考的问题”[1,2]已经得到解决。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选考模块存在几个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1)选考模块的数量和分数比例, (2)选考模块的层次定位,(3)选考模块的难度等值。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希望使选考模块的试题更加符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更加贴近课程标准,从而有利于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进。

1 选考模块的数量和分数比例

课程标准省区高考化学试卷选考模块种类和分数比例如表1所示,其中海南卷选考模块的分数比例最大,占到20%,而广东和山东卷中的选考比例较小,不到10%。宁夏卷、海南卷和山东卷的选考模块数量均为3,而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只有2个。由此可以看出各个省区选考模块的数量和分数比例不尽相同,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个差别呢?

选考模块的分数比例应根据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学分和选考模块的能力要求进行设置。课程标准指出每个模块均为2个学分[4]。《考试大纲》规定必考部分包括“必修1”、“必修2”以及“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而选考部分包括“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四个模块,考生可以任选一个模块进行答题[3]。整个试卷涉及到必考部分为6个学分,而选考模块中的任何一个均为2个学分,由此可以计算出选考模块的分数比重应在25%左右。考虑到模块的能力要求较高,回答选考试题需要较多的时间,如果分数比重太大,势必会影响必考部分的答题时间。综合考虑,看来选考模块分数的比重大约在15%~20%左右为宜。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可以考虑把选考模块的分数的比例适当加大到25%。

选考模块的数量设置应该从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出发,结合省区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如果选考模块太少,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体现不出课程标准中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理念。反会造成这样一个局面:在经过几次考试之后,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应付高考,指定学生只选取选修模块中的一个,这样经过几年以后容易把选修模块中的一个变成必修模块,而其他选修模块就形同虚设。如果选考模块太多并且过于复杂[5,6], 会增加部分好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会给考试命题及录取的操作制造很大的压力。可见,课程标准高考化学试题的选考模块的数量不宜过多也不要过少,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省区(海南、宁夏、山东)采用3个选考模块是比较适宜的。

2 选考模块的层次定位

选考模块究竟是保持基础性、扩大知识范围的考查还是加大能力的考查?对此,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对化学学科而言,其实在课程标准中已经给出答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4]指出“必修课程……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由此可见,化学科目的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7]。同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进行排布的。“螺旋式上升”的排布方式侧重于使每一阶段的化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或循环,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重复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8]。所以,必修模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有利于保证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而选考模块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科的专业技术联系密切,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仔细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一个选修模块在必修模块中都有一定的知识内容作为基础。例如“化学1”中的主题“认识化学学科”和“化学实验基础”中的知识内容就为后续整个高中化学学科的内容尤其是选修模块“实验化学”模块打下基础。化学2中的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为学习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打下基础,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内容涉及“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知识内容。化学反应原理由于涉及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已经在考试大纲中规定为必考内容。从以上必修和选修模块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可以分析总结得出:选修模块对应的选考模块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都比必考部分的要求要高。从这一角度考虑,选考模块的试题应加大对深层次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以进一步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课程标准理念。

3 选考模块试题的难度等值

各个省区的不同地区受师资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各自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不同的选修模块,但在经过一次考试之后,受高考的“指挥棒”的负作用的影响,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学校可能仅开设1个与相对简单的选考模块对应的选修模块进行教学。所有学生学习的模块都相同,实际上是把选修变成了必修,不利于课程标准的推进[5]。如何保持选考模块试题难度的统一,有利于引导中学选修模块的开设,避免难度不等值引起的不公平同时避免把选修模块中的一个变成必修模块。这是以前的高考试题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课改后课程标准考试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

对于试题难度的控制已经有很多研究,理论也相对成熟[9-11]。而对于不同选考模块的试题难度问题,可以从选考模块涉及的知识容量、能力要求以及认知情境等几方面进行考虑[12],多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经验丰富的专家多维度进行预估[9],之后进行加权平均。再将各个选考模块难度不等值进行调整,经过反复几次之后可实现选考模块试题难度的相对统一。

各选考模块试题的知识容量和能力层级相当可从设问角度着手,并采取相同的设问方式。编制操作可如下:把各模块的选考题都设计为相同数目小题,并根据能力层级由低到高的次序编排,由此而使各选考模块题之间的能力层级大致相同。海南化学的选考模块试题采取了3道选择题和1道非选择题,每道非选择题的知识容量基本相等,很好地实现了知识容量的统一。而宁夏的选考模块试题只有1道填空简答式非选择题,其知识容量基本相等。

认知情境主要是指问题的认知背景相当,即各模块选考试题的问题情境均应偏向于选修该模块学习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选修知识的“专业”性,而不是根据必修的知识内容,即可对选考模块试题进行解答。只有保持选考模块的“专业”性,才能保证选考模块的层次性和保持试题的特色,实现难度的统一。

从这几方面单独考虑之后,最后还要综合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难度的等值。另外如果试题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低,那么可以适当增加知识容量的考查来调整试题的难度。由于《考试说明》对“物质结构与性质”能力层次要求的限制,宁夏、海南对此模块试题的难度调整就采取了这种方法。从考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同一省区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的难度基本相当,而不同省区的同一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有机化学基础”的难度也基本相当。这些说明从以上几个角度综合考虑选考模块的难度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化学与技术”模块的统计难度偏大。一般情况下,难度是对同一考生群体而言。而实际上,课程标准的模块式考试的情况并不相同,考生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答题,这就使考后统计的难度有一定的差异(表3)。这是由于各个选考模块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应该在高考命题时要认真对待和处理这一问题。例如,课程标准中的“化学与技术”模块的知识范围较广,应用性较强,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于把握内容的深广度。所以,广东和江苏两省就没有把此模块作为选考模块,而海南和宁夏两个省区开设此模块的学校相对较少,造成选取此模块的考生人数最少(表3),考后的统计难度偏大。当然从理论技术的层面看, 还应该对考后统计的参数进行检验和分析。这样才能得到影响选考试题参数的主要因素,是试题本身还是考生主体。在准确分析把握了主要因素之后,在今后的命题过程中综合考虑并协调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做到选考模块等值。

由此可见,只有解决好选考模块带来的相关问题,才能使其有利于推进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理念的实施,又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才能真正发挥选考模块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曹汉斌.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7):3-9.

[2]闫蒙钢,王江平.关于实施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4-77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13.

[4]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131.

[5]王磊,宋万琚,陈颖.化学新课程高考方案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考试,2008,(1):55-60.

[6]丛立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4):5-10.

[7]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80-83.

[8]王静霞.大陆、香港和台湾高中化学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50-52.

[9]张警鹏,郑启跃.高考试题难度的因素分析及难度控制[J].教育科学研究,2008,(4):24-28.

[10]伶庆伟,甄长荫.科学化考试试题难度控制[J].松辽学刊,1991,(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