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团体游戏

团体游戏

时间:2023-01-20 04:0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团体游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团体游戏

第1篇

一、引言

儿童在言语表达和认知发展上发育不成熟,游戏是他们最善于表达自己的工具,因此在对儿童行为进行干预治疗时,游戏成了治疗师与儿童沟通的有效媒介,游戏治疗已成为儿童谘商新兴的趋势(梁培勇,1999)。团体作为儿童生活的缩影,儿童在团体治疗关系中能够经验和发现其同伴也有相同或类似问题,使得儿童有机会从同伴的立即反应中获得替代性学习,发展对他人的敏锐观察,提升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尝试在真实生活中使用新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习与人建立关系的更有效方式(刘勇,2006)。因此,在儿童中开展团体游戏治疗是有效的辅导方式,必将在儿童心理辅导中广泛应用开来。

二、阿德勒游戏治疗

阿德勒学派游戏治疗是以个体心理学的理念和策略为基础,结合许多游戏治疗的观念和技术发展而成。该学派的游戏治疗师运用玩具、艺术活动和游戏材料与儿童来访者沟通。他们认为在分享游戏的乐趣时,儿童和冶疗师之间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游戏治愈性的力量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儿童的游戏反映了他们的行为特点和生活方式,游戏、艺术活动、说故事是游戏治疗向有效方法,它们能使游戏治疗师理解儿童,并帮助儿童知道自己的想法、感情、态度、知觉、关系、行为和体现自我的重要性的方式,据此做出适当改变(Kottman,2001)。

三、阿德勒团体游戏治疗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类所有的沟通、行为和感觉都是为了要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在团体中可以突显成员的内心冲突与适应不良的性质,并提供矫治的影响力。团体游戏辅导对儿童问题是最好的选择。

1. 基本理论

阿德勒游戏治疗的理论主要有以下的五点(刘勇,2006):人是有社会性需求的;人的行为具有目标导向;人是具有创造性的;家庭星座;生活方式,具体如下。

(1) 人是有社会性需求的。人具有与他人接触的本能,即社会兴趣,但必须学习如何通过积极的、有效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每个人都努力克服自卑以获得自信,有些人会过度补偿,有些人因沮丧和绝望放弃努力,另一些人则用自卑感以最有效的方式挑战人生。

(2) 人的行为具有目标导向,不管行为健全与否都是有目的性且目标导向的。为了了解儿童用这些症状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治疗师必须观察、分析其行为的影响和结果。儿童有不良偏差行为的目标是要获得注意,寻求报复,获得权利或克服无助感。

(3) 人是具有创造性和选择性,人们对先天禀赋的运用比生来所具有的禀赋更重要,尽管人不可避免地受到遗传与环境的限制,但是在限制的范围内,个体有相当广泛的选择机会和创造能力,儿童被认为是从主观的角度来经验生活,每个儿童都是独特而具有创造力的。

(4) 家庭星座,阿德勒认为,家庭过程和家庭气氛在儿童时期的人格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星座是指家庭团体的心理社会结构,它是一个关系系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环境,其包括:个人、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生中家庭的其他所有人,并由这些人来维持此系统的运作。通过收集当事人的家庭星座资料,就可以对其问题作出摘述和解释(王英珠,2000) 。

(5)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一个人对生活的基本取向以及个性化存在的形态,它受到家庭星座与家庭气氛的影响,阿德勒将我们自身视为生活的演员,制作者和艺术家,个体在努力实现重要目标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我们对早期影响的解释可能会发展出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模式和连续性,尤其是某些错误的看法时,就可以予以矫正和改变,人们可以利用儿童期的经验有意识的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Kottman,2001)。

2.游戏治疗目标和实施

(1) 游戏治疗目标,帮助儿童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改善:对生活形态获得觉察及领悟;改变错误的自我挫败心态,从私人逻辑导向常识;朝向正向的行为目标;用正向策略取代负向策略来获得归属感和胜任感;增加社会兴趣;学习用新的方式应付自卑感;发挥创造力,善用个人潜能发展有关态度、感觉以及行为的自找提升决定(Kottman,2001)。

(2) 游戏治疗的实施,阿德勒学派儿童团体谘商的重点在修正儿童错误的行为目标,团体进行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刘勇,2007)。第一阶段,与儿童建立平等共融的关系,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改变的起点,领导者要有耐心与儿童建立并维持合作的关系,传达接纳、了解、预期成功而非失败的感觉是建立团体关系的基础。第二阶段,评估和探索个体的生活形态即心理调查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探察当事人的生活方式,揭示基本的错误模式。第三阶段,领悟与解释阶段,领悟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领悟的重心在于协助成员了解为什么自己现有的方式发挥功能,经由探索自我的目标,个人神话,生活方式来了解自己。第四阶段,提供案主重新导向和再教育,重新定向是阿德勒学派儿童团体谘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团体的行动阶段,其目的有二:一是教给成员更有效的应对生活任务的方法;二是激励当事人承担风险和作出改变,游戏治疗师鼓励成员重新体验自己的内在资源,矫正原来的错误目标,挑战自我限制的假设,采取积极的行为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成员的自我承诺在此阶段很关键。

阿德勒团体谘商的四个阶段是连续渐进且相互重叠的,并不是可分割开的。阿德勒学派团体谘商视建立合作的关系为一切的基础,游戏治疗师与当事人建立合作的关系,透过四个阶段的团体谘商过程,辅以专业的谘商技术,引导成员做出有效行为的选择,进而达成辅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粱培勇等. 游戏治疗实务指南. 台北:心理出版社, 2001

【2】刘勇. 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5

第2篇

一、无敌风火轮

详细游戏玩法:12至15人一组利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团队成员的封闭式大圆环,将圆环立起来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走边滚动大圆环。

活动目的:本游戏主要为培养学员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二、信任背摔

游戏简介: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拓展项目,每个队员都要笔直的从1、6米的平台上向后倒下,而其他队员则伸出双手保护他。每个人都希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得当的游戏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热情,使得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和心理素质提高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1于团体暖身期应用,优化学生“情绪接纳”

暖身活动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独有环节,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起始技术。设计科学的游戏暖身活动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围,将班级次级团体和次级文化转化为课堂教学发展的推助力,让学生相互沟通、互动、分享,形成信任、合作、互助的团体气氛。这种氛围能十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收拢注意力并期待着新课的开始。

如在教学第1课《身心健康促成长》,为激活团队活力,打消学生拘谨气氛。教师可以开展“开火车”的暖身游戏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5―8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在游戏活动开始前,小组内每个人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地名不能重复。游戏内容大致是由代表某一地名学生先“开车”,全体同学打探,后由相应学生接着开车。具体为:假设A同学来自泽国,而另一个人B来自大溪,A就要说:“大家请注意,泽国的火车就要开了。”全体同学一起问:“往哪儿开?” A同学说:“往大溪开。”代表大溪的B同学就要马上快速反应,接着说:“大家请注意,大溪的火车就要开了。” 然后全体同学一起问:“往哪儿开?”再由B同学选择另外的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在游戏活动中,哪个参与的同学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就算输。

2于团体转换期应用,巧妙切入辅导主题

团体转化期上接团体暖身阶段,下承团体工作阶段,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凝聚团体动力的过渡时期。实践表明,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转化阶段,教师选择游戏活动能有效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构建起信任、安全、开放的氛围,打开学生的心扉,巧妙切入辅导主题。同时也能让学生真诚地参与到课堂中,为团体工作阶段就要做出的观念与行为上的改变或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第11课《做情绪的主人》时,笔者为使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以便为接下来的团体工作阶段的情绪辅导做好铺垫开展了《抢凳子》的游戏活动。游戏结束,老师宣布活动结果,并立即请一位同学模拟记者采访活动参与者和没有参与者:(1)当你被组员推荐参与活动时,你的心情如何?(2)在游戏过程中,你心情如何?(3)你被淘汰或获胜的时,你又有什么感受?(4)在观看活动时,代表你组同学获胜或失败你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

3于团体工作期应用,深化问题探索

团队工作阶段是心理活动辅导课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参与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多重回馈。使得学生在自我开放中进一步体验、感悟、思考,在生生互动中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形成团体动力并加以运作。因此,在团队工作阶段教师要创设出更为学生所喜欢、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或情境。而实践表明,在此阶段,创设科学的游戏活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问题,引发他们改变自己的动机和愿望,而这就是中职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过程。另外合适的游戏活动还能继续催化正向的团队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

例如第20课《学习,我能行》时为使得学生树立自信、感悟自信,更好地扭转学生自卑心态,我校一位心理健康学科教师在团队工作阶段安排了“顶纸棒”的游戏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将“顶纸棒”的要领“一直、二稳、三平衡”向学生细细分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成功。游戏后,分组讨论:谈谈“顶纸棒”成功的原因,最后教师总结、升华学生观点:只要真心付出、苦心磨练,拥有信心,不怕失败,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也能做到。学习也一样,如果我们能自信、自觉,勤奋苦学,遵循规律、掌握方法,同样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4于团体结束期应用,延伸学习时空

第4篇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直接群体。 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低、班级的凝聚力认同感差、师生缺乏良好互动、班集体运作能力差等。如何解决当前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成为教育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团体心理辅导已不仅仅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被广泛运用在高校其他学生工作中。北京大学已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创新高校德育课程、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形式、完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引入班级建设中。以整个班集体所有成员作为团体辅导对象,以班级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建设中的可行性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情境为平台,借助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为学生成长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具有适用面广、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等特点[2]。

(一)班集体的共性心理需求为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年龄相当、社会经历大致相同,班级成员的认知发展状况处于同一水平,所面临成长中的问题困惑和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心理需求的相似性为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而且,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个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符合群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于一个班集体,个体成员之间要求遵从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取向。班集体的这些特点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促使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常以游戏活动作为载体,形式轻松活泼,而青年学生爱模仿、喜合群,从众心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开展并深受大学生欢迎。另外, 团体心理辅导还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借助团体本身的力量来学习某种生活经验或改变某种不良行为,并获得有益的集体生活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常在200人左右,若按照问题管理,找“问题学生”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辅导员的工作将是非常繁重的。团体心理辅导以预防和发展教育为主,通过构建安全、良好的沟通氛围,能较好的解决学生面临的发展问题。团体融洽的人际关系气氛能减少对立气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类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应根据班级建设目标,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不同,则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方案也应不同。

(一)一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的团体心理辅导。大一新生离开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来到大学校园,大学所有的一切都很新鲜,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三年成为大多数人的问题。新生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暂时性与共有性,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高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大学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团体凝聚力。

根据大一学生的发展任务和心理特点,笔者曾组织开展过 “我的大学我的家”、“我们在一起”、“牵手你我他―人际交往团体” “自信心训练营”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帮助大一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二年级班集体建设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二年级学业负担有所增加、人际关系相对复杂,情感困惑更加突出,专业与理想的矛盾逐渐加剧,学生的心理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如何有效组织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如何处理恋爱与性压力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的人生我规划”“恋爱心理辅导” “学习能力提升团体辅导” “领导才能提升工作坊” 等团体辅导活动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明确人生的目标,学习处理恋爱情感问题。

(三)三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三年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就业问题,就业过程引发的焦虑、挫折等情绪问题也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选择。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过程的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生存选择能力。“应对就业焦虑团体辅导”“就业能力提升团体辅导”“越压越有力―压力管理团体训练”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胜利完成就业过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来设计。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如下六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1)自我统一性混乱,缺乏职业规划的问题;(2)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差的问题;(3)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4)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问题;(5)性心理问题;(6)生命意识问题。设计者们可依据班级学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类型,设计相应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其理念与操作方法有别于团体辅导,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西方的团体辅导理论,也要结合中国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注意做好被辅导班级学生的沟通工作,让学生有知情权。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是自然班级的全体学生,不是通过招募或甄选确定的自愿参加者,对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内容安排没有足够了解,容易对团体辅导产生消极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参加了班级团体辅导。最常见的抱怨是“我们又没有心理问题,为什么让我们参加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是学生不但不合作,还产生了抗拒和消极抵触情绪。百拇医药

基于此,在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教师应该向学生宣传与普及心理辅导知识,让学生了解并作好接受辅导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首先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什么,班级团体辅导的方式、团体辅导的大致过程,辅导的功能、班级成员在辅导中的基本交往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教师还可以回放一些以往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录像及照片,讲述以前参加团体辅导后一些学生的变化、进步与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班级团体辅导的兴趣。团体辅导的主题可以由辅导员和学生商讨确定,这样能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配合。

(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不只是一次次游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辅导活动设计的主题应该围绕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及需要。辅导主题确定之后,借助心理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纸笔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世界的探索,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成长,促进人格完善。游戏只是团体辅导的方式之一,团体辅导更注重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以及行为训练过程。

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辅导主题的把握和设计不够到位,易出现团体辅导流于游戏形式,甚至是辅导主题依附于游戏内容和形式,这样学生就容易出现疑问“为什么老师要我参加这样小儿科的游戏呢?”、“感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很好玩,可是除此之外我感觉没什么要分享的。”这样的辅导效果是差的。

第5篇

一、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喜欢大自然。

2、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充分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感受晶宝贝团结、快乐、健康、详和的气氛。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方案:

1、运动会时间:2013年11月2日上午10:00(遇天气变化顺延)

2、参与人员:全园幼儿、家长及员工

3、活动地点:二龙潭公园篮球场

4、幼儿致辞:大班组4个 (陈梦娟负责)

5、家长代表讲话:涂楚菁的爸爸

6、总策划:曾丽华 后勤负责:曾菊华、曹丹

7、主持人:王媛媛 童玉娟 王倩 陈梦娟 (王媛媛负责)

三、活动设计措施:

1、全园教师集体制作运动会道具,要求制作精细、美观。

2、抓幼儿体能训练,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

3、动员家长参与各类游戏的准备活动。

4、抓紧时间排练开幕式、团体操,游戏及运动员进场方队练习。

5、各班准备游戏道具及游戏说明,主班教师合理分配班级人员的具体工作(发放奖票,布置游戏场地)。

6、各班要求幼儿家长以家庭为单位穿亲子服装。

7、全园教职工统一穿蓝色园服、运动鞋,化淡妆。

四、运动会筹备工作:

1、所需物品:表演用的舞台(4*6米)、横幅、彩旗、拔河绳一根、各色彩纸

2、音响、摄影、搭舞台外请人实施

3、购买幼儿礼品、音乐负责(王倩 童玉娟)

4、与公园管理处联系,运动会当天请公园保安协助运动会的安全工作。

五、运动会活动流程:

1、开幕式:全体班级列队,开展亲子长跑(孩子站在家长的右手边),每班派一个家庭站在队伍前举牌、领跑。

长跑顺序:幼小衔接组、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

运动员入场:左边入口(幼小衔接组、大班组)、右边入口(中班组、小班组)

2、幼儿代表致辞、家长代表致辞

3、团体亲子体操表演(童玉娟 王倩舞台带动)

4、家长参加亲子游戏,自选游戏,注意安全,每个家庭参与项目不得少于6种。

5、家长凭奖票(参与每一个游戏可获得老师的一个印章,手中的奖票集齐6个印章)领取奖品。

6、运动会结束。

7、全体教职工清理场地,做到整洁有序。

六、活动的实施安排:

1、10月8日进入运动会活动月,各班抓紧排练团体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能训练。

2、10月8日-10月27日各班团体操,游戏方案及游戏训练的准备。

3、10月23日-10月27日制作运动会道具(班级牌),准备游戏材料。

4、团体操和游戏节目的检查(10月30日上午)

5、10月24日各班上交游戏方案(电子文档),运动会口号,运动员手上的道具说明。各班抓紧时间进行练习,发放游戏方案在空间日志里通知家长在家辅导练习。

6、10月 31日下午15:00进行全园第一次彩排练习:包括运动员进场,团体亲子操表演,运动会游戏。

7、11月 1日上午10:00进行全园第二次彩排练习:包括运动员进场、幼儿代表致辞、主持人解说、团体操表演。

8、10月31日检查各班游戏材料、场地说明、场地布置材料,幼儿园统一制作奖票。

9、10月30日下午15:00召开家委会伙委会会议,商讨运动会有关事宜。

10、11 月 1日、11 月 2日现场彩排,明确场地的分配及布置。

11、10 月 28日通知全园家长参加,做好运动会准备工作,(各班教师负责给未入园的幼儿家长打电话,王媛媛通知亲子班家长参与)。

七、安全工作:

1、运动会筹备期间各班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时要注意幼儿的护理及安全保护工作。

2、加强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

3、安全保卫工作:谌章红 曾浩(负责场地的安全及场地物品整理工作)。

第6篇

班委出现问题是辅导员经常遇到的事情,团队健康度诊断和团体辅导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007年9月,我开始担任2007级7个班的辅导员。在经过军训期间的认真观察和了解后,我通过民主选举组建了第一届班委。当时,我对这一届班委满怀期望和信心,也对他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总觉得个别班干部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但一时又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结合所学专业,通过对班委进行团队健康度诊断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首先,采用量表的形式对所带的7个班委进行了团队健康度诊断,以寻找班委存在的具体问题。一般来讲,评价一个团队可以从成员共同领导的程度、团队氛围、团队工作技能、凝聚力、团队成员的贡献水平这五个方面入手。同样,诊断一个班委的健康度也可以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简便的诊断团队健康度的方法――量表法。我所采用的量表由25条陈述和一个得分表组成。这些陈述语句主要有:1.每个人有同等的发言权并受到同等重视;2.把团队会议看做头等大事;3.我们的目标、要求明确并达成一致;4.团队成员践行他们的承诺;5.对于实现目标,大家有强烈一致的信念;6.每个人都表现出愿为团队的成功分担责任;7.团队成员不允许个人事务妨碍团队的绩效;8.每个人都让大家充分了解自己;9.大家感到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10.如果让每个人列出团队的重要事宜,大家的看法会十分相似;11.在决策时,大家能顾全大局、分清主次;12.每个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做测试之前,我先讲清楚量表的填写方法,要求班委成员依据自己的实际感受来对每一条陈述进行打分。具体要求是:用l~4分评定各条陈述是否符合自己所在的团队,其中1分表示“不适合”、2分表示“偶尔适合”、3分表示“基本适合”、4分表示“完全适合”。然后,班委成员将各题得分填入表格,这样便可以计算出各列分数及总得分。

其次,根据测试结果来具体分析每一个班干部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团队在不同方面的得分,就可以迅速地了解团队的优势和不足,将每个团队成员的总得分进行平均便得到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整体评价。根据测试结果,7个班委的总得分有高有低,最高的为86分,最低的为64分。从各列平均得分来看,多数班委成员在共同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方面得分偏低。这说明,各班委的团队健康度存在显著差别,普遍性的问题存在于共同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方面。

最后,根据班委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主要是采用小组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成员和团队解决问题。在辅导中,“团队健康游戏”是一种极具吸引力和效果突出的辅导方式。“团队健康游戏”主要是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过程来增强团队成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增进队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合作,进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针对多数班委成员在共同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方面的不足,我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团体辅导方案,主要包括:1.“破冰”部分,主要是打破成员间的隔阂,提高成员的参与兴趣,如玩“从蛋到人”“串名字”“猜猜我是谁”等游戏;2.信任部分,主要是让成员体验建立信任的过程,树立勇于负责、相互信任的意识,如玩“信任背摔”等游戏;3.沟通部分,主要是让成员在非正常的沟通环境里寻找沟通渠道,从而领悟沟通的重要性,如玩“盲人摸号”“蒙眼三角形”等游戏;4.协作部分,主要是在协作训练中,让成员领会合作在团队中的巨大作用,如玩“坐地起立”“过电网”“合力吹气球”等游戏;5.挑战部分,重点是培养成员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并充分挖掘成员的潜能,如玩“雷区取水”“运水接力”等游戏。在团体辅导的每个训练项目结束之后,我会及时引导成员进行总结和分享,这有助于提升成员的感性认识,并使他们将感悟应用到实际中去。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班委开展“团队健康游戏”一定要明了其需求以及你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地组合不同的游戏项目。目前,大多数辅导员都带有多个班级,还可以集合不同班级的班委成员在一起做“团队健康游戏”,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某一团队的问题,还能够促进整个班委成员之间的交流。

班委出现问题是辅导员经常遇到的事情,对此,团队健康度诊断和团体辅导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对7个班委开展团体辅导以来,不仅班委的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个人的活力不断被激发出来,而且还促进了班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得整个年级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作者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

责编:赵 东

第7篇

〔论文摘要〕班级是由一群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学习与成长的场所。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将是学生健康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团体动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小学教师班级辅导策略:首先,对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其次,认识班级管理中的团体动力形态;最后,提出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一、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且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相互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具有互动与相对动态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互动性质的组织,团体遵循共同的规范,具有目标性。

团体动力是指某社会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系团体功能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团体动力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是一门探讨团体结构及团体与成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问。其理论有场地论、因素分析论、社会团体工作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场地论代表人物勒温认为,应该把团体看作是一个生命的空间,它是由一些力量或变量组成,它们是影响团体内成员的重要变项。根据此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若能将班级作为心理场地并作数量化呈现,才能分析、控制班级与运用班级动力。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可以有效运作团体。社会团体工作论是将团体工作者的叙事性记录及团体成员的个案史等资料加以分析,以了解团体对成员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团体经验与个体成长的交互作用,注重行动研究,即领导者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迁移,促发成员转移团体咨询情景的积极经验,以协助成员产生建设,增进社会适应。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团体历程中有关的情感因素,包括领导者和成员、成员与成员、成员与他人,强调透过对成员过去经验的了解及个案记录的分析解释,促发动力性的团体经验,协助成员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变与人格发展。

班级是一个团体,班主任是团体的领导者。如何消除团体的冲突,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团体的动力,并运用团体动力的辅导策略,这些是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应涉及到的内容。了解团体动力理论,借鉴动力理论,有助于班主任形成自己有效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二、认识中小学班级中的团体动力形态

21世纪社会急剧的变迁与转型,使得传统的结构功能论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层的单位,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管理模式较忽视与压抑班级团体动力的影响性。班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其潜在的影响力。作为班主任,应善用这些团体动力来使得班级管理更具有成效。

(一)非主流文化团体取向的小团体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指相对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它是边缘的、附属的与次要的文化。中小学学生的他律性较强,容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而在班级中形成学生非主流文化团体,容易受到媒体与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属于次级文化的小团体。例如在中小学中流行的女孩们的影视歌星崇拜现象,中小学男生当前所流行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争霸等,都是典型的学校非主流文化。班主任若能留心观察学生无意间形成的非主流文化团体,运用引导的方法把这些团体的动力凝聚起来向着具有教育性的方向发展,对于班级管理是有所帮助的。

(二)以个性、兴趣结合和教师评价取向的小团体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在教室中的小团体比较倾向于个性与兴趣的结合。但也可能会因为受到功课与教师的标准化评价而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与调皮学生的小团体。通常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对班级管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而调皮学生的小团体可能造成班级管理的问题所在。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必须消除个人的喜好,对于还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要给予社会的标准评价,因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引导这些班级中的小团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以座位分配取向的小团体

中小学生常会因为在教室中的座位分配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由于座位的分配所产生的班级气氛值得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若与不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而若与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则会非常兴奋而显得士气高昂。因此,在班级座位安排方面,班主任必须作适时的调整与更新。在座位的分配方面,必须考虑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将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与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交错分配在一起,如此才不容易造成学生的被标准化。此外,高效能的学生座位安排将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分组也需要思考,应打破性别意识与学业成就的界线,善用小组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与民主素养,如此将产生最佳的团体动力。

(四)以性别取向的小团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而这个阶段女生的发育比起同年龄的男生要早,因此这个阶段的性别界限特别明显。在这个青涩的成长阶段,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开始初步定型,自尊心与好胜心、喜欢与厌恶、好奇与排斥等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女生在班级中常会组成许多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基于兴趣与个性而组成在一起,且团体之间的界线会比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得更明显。而小学高年级的男生和中学男生在心智与生理发展方面显著慢于同龄的女生,会有被同龄女生领导的现象,因此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男生的小团体界线比较模糊。中小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要特别留心于性别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避免性别间的小团体冲突,并善用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模式与学生沟通,尽量以“活动式”与“主题式”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团体动力,并善于借助相互合作与竞争之间产生的最大的效能。这将有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三、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在中小学中,过去偏向于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控制学生的常规与秩序。而在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融入民主的精神与多元的风貌,运用团体动力的心理辅导策略。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间的人际影响,进行师生间的积极沟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度地给学生建设性的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一)角色意识培养策略

在班级这个生命空间中,每个学生的动力聚合成班级的凝聚力。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要抓好班级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通过班级的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的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在班上是受重视的,是有地位的,是负有责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安全感、归属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自觉接受各种集体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使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再如,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些事务,锻炼他们的能力。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促进其动力的产生,也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的策略

心理环境包括班风、校风、舆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育健康的舆论、风气,能够使学生经常受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积极上进、开朗乐观、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提高对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权威者的角色,站在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立场,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民主的气氛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并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教师应在民主健康的气氛中引导班级向积极正向发展,建立积极、正确和健康的舆论导向,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并让学生经由民主的程序共同建立班级的规则与秩序,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与互相学习,从而获得全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有助于教师成功地管理班级。

(三)班级学习分组策略

学生非主流文化所组成的小团体以及班级内的各式各样的小团体所产生的团体动力,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融入民主的精神,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策略,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进行引导而不急于帮学生作决定,如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班级教学分组方面,必须着眼于班级成员的全面提升,把各类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散并综合,这将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进行相互指导。这种学习成绩混合的分组为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补救的机会。善用此类分组方法将会激发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最佳团体动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或不同的活动形态进行分组,如此将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四)团体游戏辅导策略

狭义的团体游戏辅导是指游戏、唱跳,唱跳包含了歌唱与上下肢体移动的音乐律动。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可以得知,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团体游戏能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学生对组织的向心力,对于激发学生新的创意与新的思维模式大有帮助。团体游戏辅导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发展,也是培养学生团体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团体游戏对于培养创新性的儿童,对于激发班级的团体动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适度运用团体游戏辅导的理念与技巧,并迁移至学生的学习上,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除了应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们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学生在与班主任朝夕相处时,容易产生依赖和归属心理,班主任将成为学生最为亲近和信赖的人。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沈贵鹏.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陈晓红.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教育探索,2006,(2).

[5]刘兴翠.“心”“法”“德”并举.育时代新人.基础教育研究,2006,(2).

第8篇

一、两往主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讲解爱情的定义以及大学生如何处理各种两性关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则有效地避免了这种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先做了一些理论的铺垫之后,通过四个环节(“来自心海的消息”“男女拼盘”“情感擂台”“爱情价值拍卖”)的团体活动开展教学,当学生听到这些环节时即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活动中男女生混搭组成各个小组,在“来自心海的消息”中,男女生共同讨论:①当异性对你有何种行为表现时,会让你疑心他(她)可能对你有意思?②如果你对某位异性的示爱不来电时,你会如何反应?男女生现身说教,起到了很好的启示效果。“男女拼盘”环节中,通过抽取一些题目,如发现对方与自己并不合适,如何妥善中止这段恋情?遇到心仪异性,如何与之接触、认识、展开邀约?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在20分钟内以心理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气氛高涨,在欢声笑语中引起大家的思考。而在“爱情价值拍卖”环节中则把课程推向了,先请大家各抒己见,表达“我心目中理性女性(男性)具备的品质”,如温柔、善良、孝顺等,以此为物品进行拍卖,每个学生手中所有的钞票是一样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更加深刻体会和反思在进行爱情抉择时哪些是更重要的,课堂教学以活泼的形式收到了比说教更好的效果。

二、其他主题举例

如在如何正确面对就业压力主题中,采用了“百花齐放都是春”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在面对挫折和失败主题中,采用“逆风飞扬”活动,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应对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在“我是国王还是兵”的活动中,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如何分配工作、承担责任;在“寻找网络中的自我”主题中,通过“E海沉浮”“沉迷E时”“快乐E人”三个环节的游戏活动,并增加一些“网虫”案例,帮助大家对网络有了正确的认识等。

三、团体辅导的体会

1.团体辅导提高教学效果。在以上的举例中可以明显看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把团体辅导理念应用到教学课堂中,根据授课的专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参与特定情境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到了知识。通过成员的分享,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也得到了有效的反馈,提高了教学效果。

2.引导比游戏更重要。团体辅导的一大特点是通过游戏和活动,加强师生互动。但是,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时,指导者(教师)需要确立并维持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任和理解的气氛,引导成员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恰当的解释,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深入,最后升华到心理的理论高度,否则团体辅导就成为游戏课程。

3.人数要适当。课程效果受场地、人数的限制,在团体辅导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教师组织活动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很困难,各种道具如纸、笔、卡片、胶带、彩笔盒等也会由于人数太多受到限制,因此,团体辅导课堂人数不宜太多。根据笔者的经验,1名教师对20名左右的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比较合适,同时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在每个小组中确定1名组长协助老师负责各种活动,最后带动全体成员共同成长。

4.场地要适宜。在开展团体辅导时,教师首先要预见到活动的安全性,有些活动还要考虑到不能干预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有的教室是固定的桌椅,移动不方便,影响活动的开展,这些场地因素都需要教师对团体辅导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

5.活动方案要精心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现有的条件下课时有限,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团体辅导中,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环节很多,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但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融入较慢,如果课堂调动处理不好,团体辅导的授课方式反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在游戏和讨论环节中,教师应重在倾听和接纳,给团体造成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促进学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并注意时间的分配,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作者:赵辉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第9篇

一、背景

心理团体辅导是目前心理辅导形式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它能够调动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成员通过在互动中观察、学习和体验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探讨自我,最终达到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团体辅导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探索,初步设计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团体辅导方案,并对此次参与辅导学生的后期成效进行了跟踪,发现此次辅导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现状

通过调查,当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执行过程中断的现象。笔者通过座谈、问卷、个别了解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概念都有所了解,学校也有相关的培训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实际也确定了相关目标,但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放弃了他们自己之前制定的目标。

二是存在执行结果明显不佳的现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课题进行了进一步跟踪调查,重点对没有达到预设规划目标的学生进行了跟踪。从调查的情况分析,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困难的因素是多重的,有的是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不科学、操作性不强,有的是因为学校对学生职业规划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个性化指导不够得力,有的是因为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缺乏有效监督,评估缺乏的有效手段,从而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

三、团体辅导在提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中的优势

团体辅导与其他辅导相比,其优势在于团体辅导在同一时间可以辅导多个学生,受众群体较为广泛;同时,在辅导过程中,除了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学生之间也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影响范围广。

1.团体辅导能更好地满足中职生的需求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需求较大,如果还是按照传统个体辅导的咨询方式,指导教师根本无法应对。但是团体辅导是直接面向学生大众的,能一次对很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为很多学生系统地介绍相关知识,能满足更多中职生的需求。

2.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辅导在辅导前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放松身心、缓解情绪。团体辅导提供的交流平台,既开放又包容,学生获得了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3.团体辅导为中职生提供了实践社会的机会

目前,中职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团体辅导通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行为训练等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情景式和体验式的社会活动情境,学生们可以在开放、接纳、互助的气氛中探索团体成员的内在冲突、态度、人格和价值观,以他人为镜,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并将其与个人生涯目标执行情况结合起来。

四、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提升的团体辅导实践案例

笔者分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现状,结合心理团体辅导的模式,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次《赢在执行――我的生涯规划》心理团体辅导,具体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1.辅导对象

中职二年级学生

2.辅导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目前自身职业生涯执行情况,认识到职业生涯执行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二是引导学生绘制并交流分享生活圆饼图,找到改善职业生涯执行情况的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目标落地,为实现目标做出切实努力。

3.辅导过程

首先是生涯起航。游戏:谁是胜利者。

游戏规则:根据提示要求,按顺序完成30项简单任务。例如,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名字边上打钩。请学生分享游戏结果,是否完成了游戏分享感受。

教师点评:赢在执行。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消除隔阂,营造一种轻松、开放、安全的心理氛围。同时,初探课题。

其次是生涯体验。案例:施瓦辛格的职业规划。

辅导教师分享名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学生分享看了案例后的启发。

教师点评:要想让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并完成最终的职业目标,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自己要行动起来,依照既定的规划去施,这样才有可能接近自己的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故事,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探讨。同时,透过名人成功执行规划获得的成就,联系自身思考“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了吗”。

再次是生涯探索。绘图并分析:绘制我的生活圆饼图。

按照教师提示,回忆自己过去的一天并绘制成生活圆饼图。

学生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圆分成24小时的作息表。让学生详细地回忆过去24小时发生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记录在相应的时间段内。

思考和讨论辅导教师列出的4个问题。请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调整时间分配比例。在背面画出自己理想中的24小时生活圆饼图。

请学生在课后把理想的24小时生活圆饼图剪下来,粘贴在课桌的醒目处,并从当天开始按照理想中的24小时生活圆饼图开始实施。

激励与监督,请学生签订执行合同,再邀请第三方作为监督,辅以奖励机制。

设计意图:“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回忆并记录一天规划执行情况,了解学生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再通过教师任务引导,帮助学生认清现状、及时反思、适时调整,为学生“怎样提升生涯规划执行力”提供方法引导,更好地促进生涯执行。

四是生涯寄语。观看视频:耐克――JUST DO IT。

设计意图:通过耐克励志广告,激励学生立即行动,给学生良好祝愿!

五、结语

第10篇

购买双版本包装游戏,将赠送2组序列号,可领取特别道具极巨结晶,使用这些极巨结晶,玩家将能够挑战特别的极巨团体战,与游戏初期不会登场的幼基拉斯和心鳞宝对战。

宝可梦剑盾极巨结晶获取方法说明:

购买双版本包装游戏,将赠送2组序列号,可领取特别道具极巨结晶,使用这些“极巨结晶”,玩家将能够挑战特别的极巨团体战,与游戏初期不会登场的幼基拉斯和心鳞宝对战。

玩家可重复挑战由极巨结晶所引发的极巨团体战,直到取得胜利为止。

·赠送的2组序号在《精灵宝可梦:剑》与《精灵宝可梦:盾》皆可使用。相同种类的序号只可于1个储存资料中领取1次极巨结晶,无法重复领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一般说来,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学校通过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使同一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能整体性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可预防因缺少必要的关注、疏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不适应、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不过,如果误用、滥用和盗用团体辅导,却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如使团体成员蒙受伤害,学习错误的行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败感等。因此,在进行团体辅导时,要不断充实团体辅导的专业知识,仔细推敲各个环节的设计,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组织和实施有效的团体活动。以下是我在设计与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创建接纳、安全的团体氛围

根据处于各个成长阶段的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棒的成长方式,个体在团体中经历各种体验,或是回忆,或是分享,或是挑战,或是寻求支持,或是获得接纳等等,在这些体验中,个体获得支持或者成功的体验,能够得到成长、改善适应和加快发展。依托这个出发点,心理老师在设计完团体辅导活动之后,还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点。第一点便是团体氛围的构建。

我们都知道,当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中摔倒时,最需要的是妈妈的怀抱。孩子在妈妈的怀抱中找到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能够驱散摔倒带来的恐惧和挫败感。同样的,学生在学习各种尝试活动,也强烈需要教师给自己带来安全感,需要教师为自己提供接纳的成长氛围。

由于团体辅导活动课并不是小学教育中的常态课程,往往需要心理老师通过团体招募、教师推荐等方式组建团体,导致团体成员来源于学校的很多个班级。另外,游戏环节中,因为性别不同,男生和女生对牵手、组队这些活动安排比较排斥,常常会影响活动的进行。因此,我在设计团体辅导活动课时,第一阶段的设计原则都是创建温暖的、安全的、和谐的团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的,自己的任何尝试都是获得接纳的,从而主动向身边的人伸出自己的手,与他们一同游戏。主要的尝试活动有:

1.将“团体契约”改为“我们的约定”

规则是死板的,学生在校学习,每天都要遵守各项规定,他们内心里对规则是非常排斥的。虽然不得不遵守规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被大大地打压了。将“契约”改为“约定”,去掉了规则的强制性,增加了其情感性,让学生明白,大家是在遵守一个“浪漫的约定”。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就像小时候“拉钩约定”一样,让他们有了情感的投入,同样具有约束力,是对他们的一种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做到。这样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进行集体性的简单活动

如《感受合作的魅力》一课的设计中,活动课前段部分设计了“接长龙”、“大风吹”和“马兰花开”这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操作,能够让所有人快速参与进来,同时帮助创设安全、温馨、开放的活动氛围,来帮助打破学生之间最初的沉默,消减陌生感和参与活动的紧张感,让学生们能够放开来,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同时,领导者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以便更好地组织活动。这个环节之后,原本陌生的学生们很快融入到了一起,并表现出对本节接下来活动的强烈期待。

在这个阶段的设计和活动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和谐融洽的活动氛围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辅导过程,同时也是整个心理辅导活动的良好开端。

二、了解潜在、当前的团体需求

由于从未接触过团体辅导,小学三年级学生很容易对团体辅导产生误解,即认为团体辅导活动课就是游戏课,就是单纯的玩。因此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实施团体辅导,就必须要了解团体成员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成长诉求,这也是团体辅导主题的重要来源和设计主线。如交朋友存在障碍的学生团体进行社交技巧训练,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人际互动和模仿及演练的机会,较易获得显著的成果。

在了解团体潜在需求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是,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知识和外在刺激有限,因此很难将自己的需求表述清楚。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模仿学习,他们经常会学习别人的行为,将别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最有效的需求了解方式是直接对他们进行观察或评估,包括课堂中和课堂外。例如我的班上有一位女生在课堂上从来也不愿意说话,哪怕是老师提问,她也不敢说出一个字。于是我对这位女生产生了兴趣,在课后我观察到,不只在课堂上,在课后她也很少跟同学交流,甚至被同桌欺负了也不敢告诉老师(据家长反映)。以这位同学的问题为原型设计了《轻轻松松交朋友》《大声说出来》等团体辅导课,重点放在团队建设上,比如自行组建团队(教师有少部分干预在里面,确保分组相对平均)、设计团队标志(包括队名、个性口号、成员代号等)、团队完成一幅画、团队协作制作并走上风火轮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团队融合中感受到队友的支持,体会团队合作的快乐,慢慢驱散人际交往的恐惧,变得愿意与别人亲近。

三、设计体验、成长的团体活动

团体辅导活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理论和心理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成长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因此,团体活动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即是渗透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最好是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就将所学的东西与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在课后才有可能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1.重视具体方法的讲授

如《认识自我》一课中,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对自己认识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我的团体中是一群三年级学生,他们不仅对自己认识存在不足,还对认识自己的方法有着很大的盲点,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都决定了他们无法从单纯的体验中自行获取认识自己的方法。@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方法的传授,让他们根据具体的方法来学习认识自己。

2.重视群体力量的调动

“众人划桨开大船”,群体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出来之后,教师要能够调动全体的力量来帮助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能够使得问题很快解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寻求别人的帮助。如《认识情绪》一课中“小小烦恼盒”的设计:在活动进行之前,让学生把最近一周内发生的一件让他们最不开心的事情写下来,回收到烦恼盒里;之后,老师从烦恼盒里随机抽取“烦恼”,让大家一起给出意见,试着解决烦恼盒里的问题。

3.重视所学知识的运用

由于团体辅导活动课的周期比较长,学生每周或者每隔一周才能上一节课,学生在课上所学知识很容易发生遗忘。因此,在解决问题具体方法讲解之后,通常会紧跟着问题情境,目的即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场运用,强化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4.重视学生情感的接纳

作为心理课的一种形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也常常会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流露。如在《我和爸爸妈妈》一课中,有位学生在分享中无意提到了班上一位同学爸爸妈妈离异的事情,那位同学顿时泪如雨下,全班像炸开了锅一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位同学明显受到了伤害,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立马停下来,把注意力转向受伤的同学做简单的处理。我在这里并没有运用过多的言语,而是给了那个孩子一个拥抱,拍了拍她的肩膀,告诉她:“你是一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的决定与你无关。”在遇到诸如此类敏感的问题时,教师尤其需要重视对孩子的接纳,让他们感受到,无论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在这个群体里都是安全的,受到接纳的。保护学生是每一位心理老师的责任。

第12篇

一、阳光关爱走进“兴趣爱好”团体

作为班主任“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初中班级里有兴趣爱好团体存在,这是以同样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自发形成的学生团体,如“漫画协会”、“象棋协会”、“班级篮球小队”等。这样的团体有时出于狭隘的团体利益,会置班级整体利益于不顾,对班级的管理造成阻碍。作为班主任,要让关爱像阳光一般,照亮学生内心的每一个角落,要充分理解学生,善于抓住机会,打破兴趣爱好团体的自我封闭状态,与社团以外的同学建立友谊。

例如,班级里有个“我为漫狂”的漫画团体,团体中的五位成员都是热爱看漫画和画漫画的学生。这个团体的学生极少与其他同学交往,而且课堂注意力差,成绩下滑很快。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并没有急于指责学生的过失,而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操场举行了一次“让爱伴随我一起走”的体育游戏。笔者主动提出和其中的两个学生成为一组做游戏。整个游戏气氛热烈,漫画社团的学生们也开始与老师和其他同学有说有笑。在这样的气氛下,班主任和这几个学生进行了心平气和的交谈,细心地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耐心地给予他们指导意见。事后,这些学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成绩有了进步,而且很快融入班级生活。

二、适度关爱激励“同病相怜”团体

“同病相怜”团体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既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得不到学校老师关爱、同学的认可,缺乏安全感而组成可以相互慰藉的团体。他们内心极度自卑和敏感,情绪悲观,心理承受力差,只和团体成员交流。长此以往,对正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和人际交往都起着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他们走向极端。

某班有三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成绩较差或父母离异等原因走到了一起。这三个学生在各自的家庭中都没得到充分的关爱,在学校也默默无闻。班主任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都做了相应的对策处理。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他和班级的学习委员同桌,并帮助他找到学习方法的不足。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这个学生不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也渐渐得到许多任课教师的赞许。对于因家长离异缺少关爱的学生,班主任主动联系了他的父母,并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要求他们要经常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学校,班主任经常通过眼神和言语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充分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而对于因家庭贫困而自卑的学生,班主任向他推荐了很多励志的书籍,让他逐渐从自卑中走出来,看到世界之广博和人的精神力量的强大。在班主任的关爱之下,这三个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笑容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三、温情渗透转化“隐性暴力”团体

“隐性暴力”团体一般都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他们经常无视学校纪律,不服从班级管理,甚至有时还会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

某班级中有一个以小庄同学为核心的团体,平时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时破坏课堂纪律,和任课教师也时有冲突。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立刻对团体的情况作了深入调查。通过多方面了解之后,得知小庄原来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一次被冤枉偷了同学的东西,导致他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言行举止也越来越偏激。班主任并没有训斥小庄,而是经常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和他进行交流,努力帮助他解开心结,不断向他传递自己的关爱和信任,并鼓励他通过其他方式找到人生的价值,得到大家的肯定。慢慢地,小庄由明显逆反的情绪转变为喜欢和班主任交谈,并主动倾诉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在班主任温情关爱和帮助下,小庄的学习逐渐走上了正轨,其他的团体成员也在班主任的激励和小庄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进步,渐渐融入了班级的大集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