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25 01:50:00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

第1篇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确保金融支持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行重大决策部署,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勇担使命,主动作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任务,全力督促引导辖区银行机构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为推动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金融贡献。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保障工作,有效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任务,支行不断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平台功能,积极宣讲金融扶持政策,为企业制定融资解决方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打出了一套“稳企业保就业”组合拳,确保金融支持落地见效,助力企业稳工复产。

(一)精准施策,加大窗口指导力度。一是牵头召开区金融助力“六稳”“六保”工作会议、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推进会,及时将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区相关文件及时转达,区主要领导就金融助力“六稳”“六保”工作提出要求,指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渡过难关。二是联合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工信局共同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对疫情防控和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三是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发放支小再贷款,以低利率资金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缓解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联合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办理生产抗疫产品企业的贷款贴息22.24万元,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四是督促指导各银行机构继续扎实开展“双拜访”等活动,依托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联系对接中小微企业,宣讲金融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或提出针对性的融资建议。

(二)畅通服务,开辟金融绿色通道。一是要求各银行机构在绿色通道运行期限内,对企业通过平台发布的需求在1个工作日内予以关注并安排专人对接,符合条件的需求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放贷,对抗疫生产企业进一步精简办理时间,对未被认领的信贷需求,指定相关银行机构进行对接。二是明确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不得随意抽贷、断贷,对符合政策要求的贷款推行无还本续贷;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造成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三是引导银行机构创新特色信贷产品,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引导银行机构利用“小微e贷”“小微e贴” 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开展业务,做大业务规模。四是不断深化“政银担”四方合作模式,在前期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地方政府、银行、担保及再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担保、转贷机构作用,协调政府增加2000万元过桥资金,方便企业转贷款;协调省再担保增加再担保额度,疫情期间新增4500万元担保贷款。

(三)搭建平台,助力银企沟通对接。针对政银企信息不对称、互相沟通交流不充分的问题,聚焦民营、小微等制造业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牵头组织开展多层次、分类别的融资对接活动。一是在金融助力“六稳”“六保”工作会议上,组织16家银行与受疫情影响、快速复工复产的32家企业代表签订融资协议。二是召开“百亿信贷资金助力淮安区高质量发展”专项银政企签约对接会,牵头区经济开发区、淮安农商行进行专项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开展外贸企业金融帮扶专项行动。结合辖区外贸企业多、受疫情影响大的情况,组织召开全区外贸企业金融帮扶专项行动推进会,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银行机构因企施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四是创新方式,开展线上金融对接服务,通过政府平台微信公众号、报社和电视台向社会公开发布《淮安区金融纾困解危助企复工复产线上银企对接活动公告》,利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网上受理企业融资需求,推动各金融机构应贷尽贷,无法达成意向的要求说明原因,确保每笔需求均有对接、有落实、有反馈。截止6月底,共发放贷款133笔、金额6.17亿元。

截止9月末,全区银行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582笔、8.28亿元,其中首贷户增加222户、4.54亿元,办理无还本续贷96笔、4.83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20亿元,同比增幅90.34%。在增加普惠小微企业信贷的同时,还明显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惠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25%,比年初降低0.41个百分点,降幅达6.9%。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今年以来,我支行在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各项“六稳”“六保”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照地方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从人民银行看。一是政策引导还不够到位,导致银行机构落实政策不力,部分银行存在“慢落实、不落实、假落实”的现象;二是督促指导力度不够,对银行机构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督促指导有所欠缺,相关的政策要求没能落地落实;三是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深层次理解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意义,导致在履职时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二、从银行机构看。一是内部管理体制继续影响银行服务,部分银行的审批权限很小,基本每笔贷款均需上级行审批,授信金额小,审批速度慢,严重影响服务水平;二是贷款利率下降还不明显,无论是下降的百分点还是降幅均未达到既定目标,主要原因有:部分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贷款利率下降压力较大;部分银行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利率下降后,下降空间已经有限;少数全国性商业银行因审批权限等原因,导致利率下降幅度较小。三是无还本续贷还有待推广,虽然今年上半年无还本续贷金额比去年同期有近130%的增幅,金额超亿元,但笔数仅增加1户,没能与推广无还本续贷的政策号召同频共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考核指导,强化政策落地。今年以来,各银行在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各项“六稳”“六保”政策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与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督促指导的基础上,加强考核激励。下一步,计划通过修改“两管理、两综合”考核办法、辖区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增加首贷、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投放考核内容,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的百分点、降幅等方面的考核权重,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工作力度。

(二)加强内外联动,形成帮扶合力。对外继续加强与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工信局、发改委等部门的合作,梳理全区有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信息,提供给银行机构进行上门对接。内部与外汇管理等部门联合,继续开展对全区外贸企业的金融帮扶等各项活动,把各项业务管理与信贷支持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在业务合规的基础上,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做好图生存、谋发展工作。

第2篇

[关键词] EPC;总包项目;融资

[中图分类号] F830.3 [文献标识码] B

EPC是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三个单词的缩写,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将整个工程项目承包给总承包企业,由其来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环节,并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方面负责。相对于传统承包方式,EPC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包括强调和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效克服设计、采购和施工环节相互制约、相互脱节的矛盾,工程项目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确定责任承担人。

一、EPC总包模式的优点

EPC总包模式一方面可以防止设计、采办及施工方相互扯皮,减少业主的项目工程管理量和风险,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利于业主精简机构,摆脱繁杂的协调工作,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减轻业主负担,总包模式下业主无需再临时组织大批工程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未来的生产管理工作上;二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缩短项目工期,在EPC模式下,设计、采购和施工含括在总承包合同条款中,其中物资采购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索赔,使设计、采购和施工能够有效衔接,保证项目的一致性,使得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工期大大缩短;三是有利于控制投资,EPC模式下投资控制管理可以涉及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结算等全过程环节,在固定总包价格的基础上,选择质量过硬、报价合理的承包商,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项目总造价;四是有利于全面履约,确保工程质量,EPC模式具有较强的统一指挥调度能力,能够发挥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有助于实现项目资源从设计、采购和施工各环节的统一调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合同的履约。

二、EPC总包项目融资渠道

1.银行贷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资金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益突出,企业自有资金已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当前解决总包项目资金问题的最简便易行方式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得总包项目所需资金,但由于银行贷款成本高、手续繁琐、时间性长,往往无法满足总包企业紧急性资金需求,大多数总包企业均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此,为充分利用我国商业银行资源,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增强EPC总包项目的融资能力:一是利用短期透支贷款,通过信誉高、实力强的企业的担保,获得商业银行的透支贷款,这种方式适合每月按完成工程量贷款的项目;二是利用抵押贷款,通常情况下,银行都有自己指定或推荐的资产评估机构,总包企业的资产,如设备、厂房以及房产等只要通过这些机构的评估,用作抵押即可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三是利用材料及设备的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可分为买方出口信贷和卖方出口信贷,一般情况下,EPC总包项目的大量材料和设备都可以通过出口信贷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一方面可以解决项目物资采购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项目资金,使承包工程顺利进行。

2.信托机构融资贷款。信托机构融资主要包括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两种形式。信托贷款具有方式活、内容多、范围大等特征,可以解决许多商业银行解决不了的资金问题,EPC总包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还款保证,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信托贷款:一是固定资产贷款,信托固定资产贷款额具有一个60%的标准,EPC项目可以利用固定资产贷款购置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项目;二是流动资金贷款,信托流动资金贷款对总包项目的企业自有资金和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等的考察比较严格,符合条件的总包项目可以利用流动资金贷款方式解决项目短期资金需求;三是临时周转贷款,该贷款方式适用于项目物资采购环节,如果材料、设备临时占压较大资金,导致企业资金出现暂时性短缺,总包企业可以申请该种贷款方式。

委托贷款属于中间业务,是一种多边信用贷款,帮助委托单位按其指定的单位、项目、用途、金额、期限和利率发放贷款,其可以作为桥梁将EPC总包项目与资金供给者联系起来,如果EPC总包项目需要资金,则可以通过信托机构这一桥梁获得其他单位或企业的贷款。

3.证劵市场融资。股权融资,EPC总包企业实行股份制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对于大型承包工程来说,面对国际大型工程企业,其具有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我国EPC工程总包企业难以在与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走联合、股份制的道路可以大规模提高单个总包企业的竞争能力,包括规模、技术、资本以及信息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EPC总包企业只要满足上市融资条件,便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获得大量的项目资金,为企业发展和工程承包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或是可以通过个人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产业投资机构等获得私募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EPC总包项目的债权融资具体方式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民间借贷,主要依靠企业主个人信用和人际关系获得项目所需资金,这种方式获得的资金通常金额比较小,稳定性也难以确定;二是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这种融资方式主要发生在项目前期物资采购环节,以应付购货款和应付票据的方式存在,利用延期付款的方式或利用预收货款、延期交付产品的方式帮助项目获得一笔可观的资金来源;三是融资租赁,即“借鸡生蛋,以蛋还钱”,EPC总包企业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帮助企业融到所需的机械设备等,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减少资金占用,具体形式包括经营租赁、租赁和长期租赁等;四是债券市场融资,EPC项目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这种方式适合长期的资金需求,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偏小,融资体制尚不完善,这种融资方式仍有待进一步拓展。

4.企业联合承包融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单一的EPC总包企业大多存在资金规模小、技术不全面和资源缺乏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为提高EPC总包企业竞标时的综合实力,多家企业可以采用联合的形式,走联合道路,组建承包企业集团,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企业通常可以达到“1+1>2”的效果,雄厚的资金和高新技术的支持使得一些小总包企业也可以承包一些大项目,例如中国建筑总公司与一家地方企业组建承包联合体共同承包建造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三、EPC总包项目融资策略

1.加强项目合同管理。一方面加强总包项目合同管理,加强营销及采购的合同谈判能力建设,签订销售合同收款周期覆盖或基本覆盖或借用金融杠杆后覆盖采购付款周期的合同,同时尽量签订背靠背付款条件的合同,或者在销售合同的报价中包含垫资的融资成本或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加强信用管理,EPC总包项目一般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设备,赊销赊购融资可以较好的解决这部分资金的占用问题,而赊销赊购融资一般建立在良好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因此总包企业应进一步完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并与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建筑机械和施工工具等出租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切实履行合同条款,使自己的企业信用得到保证,以提高商业信用融资效率,从上下游获得更大的资金调剂能力。

2.票据融资。当前大多数总包项目均存在“双高”问题,即应收和应付款项居高不下,而通过票据融资一方面可以延长付款期限,另一方又可以节约企业财务成本,可以有效解决总包企业的两难境地。从销售方来看,票据融资既可以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同时可以冲减应付账款,在不增加融资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企业资金融通的目的,同时由于票据贴现手续简便,可以利用其获得银行垫付的融资款项,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从购买方来看,既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又可以利用远期付款,缓解短期资金压力,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额,降低财务费用。总包企业在运用票据融资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加大应收票据占比,减少应收账款;二是借助商业银行票据池业务,进行票据集中管理,实现票据金额和期限的合理搭配,全面盘活项目票据资产切实提高票据收益,降低票据风险;三是确保票据到期后的资金保证,确保票据到期时资金的足额支付,维护企业良好信誉。

3.供应链融资。即将总包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责任进行捆绑,以应收账款作为担保抵押,使供应商能分享总包企业授信额度,虽然这种方式融资手续繁琐,但对于提高总包企业的融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有效降低总包企业财务成本,减少企业授信指标使用,另一方面这种责任捆绑有利于促进总包企业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已成为总包企业融资方式的重要选择。融资租赁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总包企业因缺乏足够设备而不符合资质,影响工程中标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支撑总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如“出售回租”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总包企业的投标成功率,且不影响企业对财产的继续使用,保持企业资金流动性;又如短期循环信贷融资租赁,其可以有效缩短贷款周期,加大资金周转速率,这种租赁方式可以仅支付利息和享受利息优惠的循环贷款,简化总包企业融资程序、降低融资标准。

5.加强资金成本控制。EPC总包企业除做好融资策略外,同时应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一方面,优化总包企业项目资金使用结构,合理确定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间的比例,科学制定资金使用机制,由于总包项目工程流动资金占比较大,因此应从全方位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合理确定流动资金的内部比例结构,减少资金浪费,加速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的事后控制,对资金筹集到资金分配的全部资金运动过程都应及时反馈到相应的部门,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机制,同时加强对沉淀资金的使用,尽可能控制财务费用及减少损失。

总之,EPC总包企业应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压缩资金支出,加强费用管控,以缓解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走出融资困境。

[参 考 文 献]

[1]谢曦.BT项目融资与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2(6)

第3篇

关键词: 融资结构 滚动预算 内部银行 融资成本 融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A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钢集团”)成立于2008年6月30日,系由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的业务以钢铁冶炼、延展和加工为主,并横跨矿山资源、金融证券、现代物流、钢铁贸易、装备制造五大板块,在册员工14万余人。

2015年,河钢集团产生铁4671万吨,粗钢477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7%和1.29%;生产钢材4436万吨,与2014基本持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45亿元,利税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6.25%。2016年河钢连续第8年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列第201位,较2015年前进了38位;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测评(PMI)排名第2位;入选“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一、大型钢铁集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背景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河钢集团组建后,紧随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步伐,加紧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了技术更新换代,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但河钢集团在企业产能规模、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一样,也形成了依赖高负债维持发展和生产经营的惯性模式。企业负债规模翻了一番,资产负债率比 2008年升高了6个百分点,每年要负担巨额财务费用。一些子公司也对银行“输血”产生了依赖,追求贷款上项目、上规模的发展方式,使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依靠高额负债带来的节税和财务杠杆效应,钢铁企业可以在市场高增长期收获快速扩张带来的超额盈利。但是这种在钢铁行业高盈利期形成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低增速、低盈利、高风险的行业新常态。

面对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市场需求进入峰值区域、产品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低、企业徘徊在“生死线”边缘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必须改变对外部高成本资金“输血”的依赖,彻底摒弃“高负债支撑高发展、高成本支撑高品质”的固有思维模式。要通过全新的融资和资金管理模式,营造一种低资金保障、低成本运营的经营环境,激发企业的内生活力和全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把“上项目、上规模、上档次”的粗放型发展理念,转变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品种质量”的集约效益型发展道路上来,彻底打消“跑贷款、跑项目”的念头。在高效的融资和资金管理条件下,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蕴藏的巨大潜力,包括人才潜力、技术潜力、产品潜力、装备潜力等充分发挥出来。

(二)防范和规避资金风险的需要

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特别是钢铁作为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受到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直接影响。一方面金融机构更加谨慎地对待钢铁企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高额的资金成本又直接蚕食着企业微薄的盈利。河钢集团产业链条较长、产权层级较多,旗下子公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受低迷市场形势的影响较大,比单一企业面临着更复杂、更多样化的风险,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及实施海外战略等方面,承受的经营和资金压力也日益加大。可以说,河钢集团面临着严峻的资金风险,包括金融市场变化带来的利率等价格风险、资金链条过长导致的资金风险、海外发展导致的汇率风险等等。资金链条稍有闪失,可能河钢集团旗下这些建厂历史最长近百年、伴随新中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传统老企业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因此资金链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河钢集团生存和发展的未来。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的需要

河钢集团组建以来,随着全产业链的渗透扩张,已经发展成为跨地区、跨国别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分支机构不仅遍布华北地区,也实现了“走出去”国际化经营,在香港、美国、新加坡、南非、瑞士、塞尔维亚、马其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实体。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内部资金不能有效调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河钢集团庞大的存量资金各自分割封闭,不能充分发挥其经营潜力,既推高了整体贷款规模,增加了资金成本,也埋藏着资金沉淀、流失等问题和隐患,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必须加强集团化融资管理,将同类、分散、多元的财务资源集中起来,聚集钢铁主业和战略性非钢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协同发展。

二、大型钢铁集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内涵和主要做法

面对产能过剩、价格下滑、资金链紧绷的行业新常态,河钢集团落实“聚焦钢铁主业、提升非钢实力、拓展海外业务”的战略要求,正确处理发展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以“控制负债规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重点,构建安全高效的集团化融资管理体系,运用滚动预算控制资金链风险,多措并举优化融资结构,严格控制负债融资规模,积极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了集团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了财务管理和融资管控能力,取得了降本增效的丰硕成果。集团由过分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构建集团融资管理新体系

河钢集团是整合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石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组建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作为河钢集团子公司的唐钢、邯钢等企业在集团组建之前都是河北省国资委的龙头企业,均是独立融资主体。新组建大型钢铁集团有三种融资管理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继续保持各子公司完全独立融资主体;二是集团高度集中融资管理;三是集团和子公司上下协调联动。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河钢集团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模式,建立充分发挥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层面的积极性,上下协调联动的两级融资管理体系(见图1)。该体系从六个方面发挥融资管理功能:

授信管理。河钢集团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建立“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集团与金融机构的整体合作水平。集团层面负责全集团授信资源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与各金融机构授信对接工作,一方面与金融机构合理确定授信品种和结构,另一方面在全集团范围内合理分配授信资源。下属子公司根植一线市场,积极与当地金融机构对接,积极创新融资品种,并将成熟经验和做法向集团推介,最终形成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信用评级管理。河钢集团以融资管理新体系为基础,实现以河钢集团整体信用评级,获得AAA级资质,提升集团整体在金融界、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的影响力。再以集团公司高评级带动下属公司的评级,互推互进,互相升华,多数子公司从AA级提升到AA+。

担保管理。按照新融资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担保管理规则。担保的路线是上级公司给下级公司担保,即,集团负责为子公司担保,子公司负责为孙公司担保。不允许子公司之间横向提供担保。为防范或有负债风险,未经批准所有单位不得对外提供担保,对非全资的被投资企业必须按照股权比例提供担保。

融资总量控制。为掌控全集团负债融资总量,集团公司以不动用银行贷款弥补企业生产经营现金流为考量,测算集团整体负债规模控制线,进而给每家子公司确定了负债融资总量控制红线。子公司严格执行集团下达的负债融资总量控制红线,未经集团批准,不允许增加负债融资额度。

融资品种管理。为调动集团与子公司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融资品种的作用,集团公司对各融资品种的使用做了严格的界定。子公司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以流动资金贷款等常规融资品种为主;集团公司作为投资和对外合作责任主体,以直接发债融资为主,同时研究和发挥海外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开展海外融资业务。

存量资金管理。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资金余额集中管理,在集团层面由财务公司实时归集子公司闲置资金。同时,在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建立了结算中心,通过内部网络银行实现银行承兑汇票有偿集中。通过以上措施,将各子公司相对独立的小资金池串联成为一个大资金池,闲置资金在集团内部实现高效融通。

(二)运用滚动预算控制和规避资金链安全风险

河钢集团把资金链安全风险分解为融资渠道风险、融资期限风险、融资品种风险和还款时间分布风险等几个方面,这些风险如果防控不到位,将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升高,甚至危及企业资金链安全。为应对这些风险,河钢集团推行资金滚动预算管理。

在推行资金滚动预算之前,资金预算是按静态方法编制的,每月子公司上报一次预算,集团公司汇总平衡一次。实际资金运行情况,不论是金额还是时间,往往与预算发生较大偏差,每月一次的静态预算不能满足资金调度和保证资金链安全的需要。河钢集团资金滚动预算系统采用了信息化网络版,滚动期限为180天,两级融资管理体系涉及的成员单位同时参与预算编制,系统自动汇总计算,集团总部负责预算平衡。

采用两种方法编制预算,一是录入预算、二是平摊预算。录入预算主要针对融资合同在到期日还款和续贷计划、有固定支付日期的支付项目(如:工资、电费、税款、利息)、新增融资计划。平摊预算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资金收支预算,一般按月编制,同时在系统内平摊到每日。根据录入预算数据和平摊预算的月份收支数据,系统自动平衡计算未来180天内每一天的资金收支发生额及余额。成员单位根据情况变化至少每周更新一次录入预算数据,每月初补充第6个月的预算数据。成员单位预算数据实时上传,系统自动汇总计算全集团资金预算。为确保预算体系运行的数据质量,在系统内部植入了考核评分模块,对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与执行偏差评价计分。

通过资金滚动预算系统的应用,未来180天内每一天的资金预算收入和资金预算支出一目了然。何时有资金余富、何时有缺口,集团总部能够具体掌握,对于资金余富和短缺由集团总部安排调整计划和相关措施,实现未雨绸缪。

(三)严格控制债务融资规模

河钢集团组建初期,是产业升级、淘汰落后和环保改造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融资总量迅速扩张,资产负债率增长到73%,达到了钢铁行业的警戒线。巨额财务费用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企业竞争能力。

河钢的融资总量,是指企业从外部获取的生产经营及战略投资的年度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

河钢集团既具有钢铁行业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为追求规模经济不断增加融资,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即,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主要的融资主体为旗下的六家钢铁子公司,其产能规模不尽相同,融资需求、体量也各不相同。河钢集团针对成立几年融资增长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在保障集团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融资管理刚性控制目标。即以2013年底全集团融资总量及各子公司的融资总量和各子公司的实际产量为基数,确定集团及各子公司融资量控制方法。

子公司融资总量=子公司年度粗钢产量×2013年底吨钢融资

集团融资总量=∑子公司融资总量

在此基础上,河钢集团提出资金管理要坚持“保安全、控总量、调结构、降成本”的总体思路,将现金流管理作为工作主线,确定了融资规模不增加、负债水平不上升、财务费用不升高的阶段性总体要求。加强资金刚性管控,管住资金支付的每个环节,把控制资金的压力真正传递到全体员工,构建低资金保障下的运行新常态。

实行融资总量控制责任制。2014年,把“全年无新增贷款”作为不可触碰的红线,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一是深化财务管理整合,明确主体责任;二是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将控制目标与工资总额挂钩考核。集团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同时制定最严格的考核办法,将融资总量控制深入到每一名领导干部,一旦触碰,对相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在操作层面,集团公司掌控全集团每一笔融资合同,每笔融资到期如果续作,须经集团批准;对于新增的融资合同,更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确保融资总量不增长、入账资金有用途。

建立严格的资金定额控制下的生产运营模式。通过资金的严格控制,倒逼子公司开展生产运营模式的创新。从源头上杜绝高价物料的采购和使用,精准测算不同成本的原料配比方案,寻求最优的系统经济效益;加大对“外委、外包、外雇”和流通环节中间商的清理力度,大力削减基本生产要素以外的非生产性开支;实行设备和主要备品备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效率;停止一切计划外投资项目,把精力转移到提高产线资源配置、品种结构调整和营销服务水平上来。通过一系列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变革,企业逐步将高负债经营模式转变为低资金保障下的运营模式。

统一支付名目,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在统一费用名目方面,河钢集团汇总各主要子公司意见,本着能够不发生的费用一律不设项目、能够自己干的一律不外委的原则,削减不必要的费用项目,并对每个费用项目核算内容做了详细描述和规定。严格“开支名目”控制是预算管控的第一道关,子公司严格按照集团统一确定的费用项目、资金支付名目编制预算,没有名目的费用和支付项目一律不做预算安排。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部银行和两级结算中心,建立以现金流管理为中心,以费用支付项目、支付限额控制为重点,以内部资金交易网络平台为手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增加“准货币资金”储备。为确保资金链安全,适当增加货币资金储备是必要的。但是增加存量资金占用,一方面导致融资总量升高,另一方面企业要付出资金占用成本。而“准货币资金”储备既实现了保证资金链安全问题,又规避了融资总量增加和负担资金占用成本的矛盾。近两年河钢集团推出的“准货币资金”储备包括法人透支、超短融两种产品。法人透支是与金融机构协商推出了类似可透支信用卡的一种产品,该产品一般占用银行授信额度,在倒贷资金出现短期困难时,可以随时提款,企业仅支付非常低的额度费用。超短融本来是企业短期债券,该种债券有一个优点,在第一次发行提款后,在注册有效期内可以随时提款。

(四)多措并举,优化融资结构

河钢集团充分发挥上下联动的两级融资体系功能,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和调整融资品种结构;二是调整和优化融资期限结构;三是调整和优化还款时间分布结构。

优化融资品种结构。河钢集团组建之前,融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和贸易融资为主。河钢集团组建后,依托整合和AAA级企业资质优势,在原有融资品种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融资品种,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品种的多元化。

积极以股权融资优化资本结构。股权融资风险相对小于债权融资风险,且所获资金用途广泛,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河钢集团以“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非钢资产分板块上市”的思路,推进资产证券化。主业方面,正在启动定向增发工作。非钢方面,整合集团能源、化工、矿产等资源成立新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参股。此外,积极谋划相关子公司新三板上市工作,提高企业透明度和规范程度,提升公司信誉和融资能力;

增加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比例。集团成立以来累计发行中期票据295亿元,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140亿元,累计发行公司债券80亿元;充分利用超短期融资券单独计算额度和备案发行灵活的资金头寸优势,注册短期融资券50亿元,发行15亿元;

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融资租赁的比例。河钢集团成立前融资租赁的比例仅为1.35%;集团成立后,充分发挥集团资产规模优势,与金融机构沟通协作,加大融资租赁的比重;在新建项目中积极推广设备融资租赁方式;

依托集团进出口贸易背景,提高海外融资比例。集团组建前,各子公司独立开展进出口贸易,海外融资量很少。集团组建后,充分发挥集团统一进口平台和海外融资平台作用,加大了海外信用证融资和出口预收款融资比重,每年实现海外融资30 ~ 50亿美金。

调整和优化融资期限结构。企业融资期限不合理,短期占比大、长期占比小,短贷长用现象严重,是大型钢铁企业的普遍问题。虽然短期融资成本低于长期融资成本,但是到期倒贷压力大,倒贷频率高,通常短期融资的倒贷频率是长期融资的6-10倍。为倒贷而储备资金的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大批短期债务集中到期也增加了资金链风险。河钢集团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通过发行中期票据、中长期企业债券和融资租赁及项目贷款等期限比较长的融资品种来置换期限较短的融资品种;通过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不断增加长期借款品种的比例,逐步实现长、短期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调整和优化还款时间分布。河钢集团成立前,由于各子公司独立承担还款责任,受规模等因素影响,月份还款额度很不均衡,有些月份倒贷压力不大,但有些月份倒贷资金是平均月份的2―3倍,倒贷高峰期甚至多数挤到季末或年末,时间结构的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往往令人忽视,而真正引起注意时往往是迫在眉睫了。集团180天资金滚动预算系统上线后,时间结构的不合理清晰地摆在面前。为化解时间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风险,河钢集团从调整融资渠道和融资品种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提前偿还、协商展期、品种置换等多种方式提前安排调整方案,历经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了月份倒贷任务平滑分布。

(五)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管理的核心任务,一是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控制融资规模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总额,优化融资结构有助于降低负债融资在时间、成本上的压力,都对降低融资成本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此外,河钢集团重点围绕降低融资利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构建新型银企关系。河钢集团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先后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基于河钢集团庞大的产业链资源,积极寻求与金融机构创新合作。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企业必须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不断推出创新融资产品。河钢集团深刻认识到集团及所属各单位以及与其关联的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贸易商圈,整合这个庞大贸易商圈的金融需求,不再被动接受金融机构固定制式的合同或协议,并主动代表这个庞大贸易商圈参与金融产品设计,建立与金融机构的新型合作关系,同时一定要争取到金融机构给予的最优惠利率。

以河钢商圈为依托充分利用多种企业金融工具。除利用财务公司、控股证券公司盘整企业资金外,河钢集团借助香港融资平台、自贸区融资平台,建立起企业内部金融工具。借助银行金融服务通道建立跨境双向资金池、银行票据池等为企业量身服务的金融工具。企业金融服务工具与企业商圈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河钢集团互联网贸易、物流和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仓单质押或者托盘等形式,为河钢商圈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依托河钢大商圈交易背景,扩大商圈融资授信规模,降低企业及上下游客户的融资成本。

灵活采取融资利率对策。一是结合当前金融市场利率情况,针对不同的融资品种,逐笔合同进行研究,确定利率方式,即:在确定利率上行时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在利率政策不稳定时采用浮动利率方式;在无法确定利率政策时采用固定加浮动利率方式。二是对资本市场货币资金流动性进行充分研究,选择最佳时机发行中票、短融及超短融。三是在金融机构利率下行阶段,主动与银行探讨研究,用低成本融资置换原有的高成本融资,有效节省融资成本。四是针对企业外币融资,我们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时时掌握汇率、利率变化情况,做一些直接利率掉期、外币货币的交叉互换、远期售汇锁定等外币债务保值方案,有效规避利率、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设定融资合同利率控制线。河钢集团一直执行严格的融资利率审批制度,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发展阶段,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不同的利率标准,集团所属子公司均不能突破集团控制的融资利率水平。在相同的金融环境下,如果某家子公司脱离集团统一控制标准,必然搅乱全集团范围内的融资成本控制政策。对于脱离集团统一控制标准的单位,发现一次,严肃处理一次。通过合同利率管理,实现全部融资合同利率控制在集团统一设定的范围内。

(六)建立集团大资金池,减少资金占用

组建结算中心和内部网络银行。河钢集团首先在总部组建结算中心,所有在石家庄的部门、子分公司不再设置出纳、费用报销和资金收付等岗位,所有涉及资金收支的业务统一到结算中心办理。各子分公司继续保持独立核算,收款业务委托结算中心办理,增加内部银行存款;付款业务委托结算中心办理,减少内部银行存款。通过结算中心和内部银行的运行,将全部资金归集到集团总部。同时,所有对外支付业务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增加了透明度和审核把关作用。总结集团总部结算中心运转的成功经验,把这种管理模式复制到各子公司,在唐钢、邯钢、承钢、宣钢所在地建立区域结算中心,取消其各子公司下属单位的资金收付职能。同时,河钢集团启用内部网络银行系统,集团内部经营单元之间产品、服务交易,全部通过虚拟货币结算,并通过内部网络银行系统完成虚拟资金交割,内部交易不再动用外部货币。

建立集团整体票据池,盘活处于“睡眠”状态的存量票据资金。钢铁企业产品销售、物资采购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比重较大,企业库存银行承兑汇票除用于对外支付货款外,一般要持有至到期或贴现。而这些滞留的银行承兑汇票往往成为处于“睡眠”状态的存量资金。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河钢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突出的是与商业银行合作,依托其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并结合集团内部网络银行系统,建立集团统一的票据池。集团母公司建立票据池的母池,各子公司在当地分别建立票据池的子池,各子池可独立运行,又可与母池联通,并实现母池与子池授信额度的自由划转或切分。子公司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入了子池,同时也就等于入了河钢集团整体票据池。河钢集团内部所有子池单位均可以就地以集团整体票据池质押额度为前提,办理短期融资、对外签发新承兑汇票等业务。“睡眠”状态的银行承兑汇票实现盘活,见图2。

(七)提高信息化水平,为融资管理提供支撑

河钢集团在融资管理信息化方面,动态监控集团资金流转, 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考核的信息化管控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系统:

资金管理基础信息系统。从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两个层面搭建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原先分散的融资总量、授信资源、担保、资金余额和利息支出等基础数据信息网格化、模块化,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全集团数据实时录入,统一汇总分析,强化了资金管理基础工作。

票据管理信息系统。票据管理以前一直都采取各子公司分散保管的模式,尤其是钢铁企业的业务结算带来大量银行承兑汇票流转,考虑到票据的背书、交割、到期托收等现实情况,河钢集团采用集团―子公司两级联动体系,结合集团统一票据池运作模式,分别在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搭建票据管理系统,并在系统间搭建信息传输通道,实现系统数据的实时交换,以票据为载体的内部流通不再通过实物交割,全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

银企直连现金管理系统。各子公司的资金流转主要依托于当地的金融机构,银行账户分散,数据信息收集繁琐,各子公司资金的流转也因分散的账户而难以监管。河钢集团通过与第三方专业软件公司合作,搭建基于互联网的银企直连现金管理系统,将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在多家银行的账户有机整合,打破银行间的数据沟通壁垒,实现银行存款信息一体化的系统应用。系统实时获取分散在各银行系统中的账户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直联渠道,向银行传递账户交易指令和接收反馈信息。同时,与企业ERP系统直联对接,实现一体化系统运作和数据交互。在银企协定和系统设置的前提下,可自动进行集团内部同行或跨行资金归集和下拨的操作,使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内部网银交易系统。按照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交易规则,结合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运转模式,分别在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建立内部网银交易系统,并实现集团与子公司两级系统联动,在系统内部为各往来单位开立虚拟结算账户,所有内部往来交易均以虚拟化货币结算,内部关联交易不再占用真实货币资金。内部网银系统已经成河钢集团大资金池统一运作的关键枢纽。

三、大型钢铁集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效果

(一)融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以优化债务结构为主的融资管理,河钢集团彻底摒弃高盈利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管理模式,依赖外部“输血”的高负债经营模式得到根本扭转。2014年末吨钢负债4841.34元,比2013年末吨钢负债5040.64元降低199.3元,降幅3.95%;融资总量比2013年度净降低30亿元,遏制了以往年度平均每年升高240亿元的趋势,实现同口径降低融资总量270亿元,2015年6月末,又实现比2014年度再降低25亿元。负债融资规模逐步接近理论负债规模,资金链风险显著降低。控制融资规模完全建立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所有到期贷款全部按期归还,从未发生过违约记录。

通过上下联动的两级融资管理,河钢集团总部与各成员企业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有序的新型融资管理系统。集团层面与子公司层面之间实现目标协同、组织协同和方法协同,实现了财务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共享优势和协同优势,使效率和风险达到了最优组合,融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融资渠道和融资品种全部拓宽,与金融机构建立了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融资期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末短期借款比重由70%降低到50%,长期借款比重由18%上升到30%;直接发债融资比重由12%上升到20%;融资还款时间分布实现平滑,资金链安全得到保障。资产负债率下降0.02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上升了0.08个百分点。

(二)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财务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实施优化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河钢集团逐步适应“三期叠加”的外部环境,积累了贸易与金融相结合的新经验,从依赖银行“输血”、忽视融资成本,转向严格控制财务成本、实施财务管理创效。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806亿元,利润总额1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3%、268.63%。2014年在钢铁行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0%的情况下,实现利息支出与2013年持平,当年实现融资管理创效25亿元。

(三)推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严格的融资规模控制,促使各子公司彻底摆脱了长期“依赖集团和贷款输血”的经营惯性,建立起资金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模式,存货周转率、资金占用额等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生铁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0元/吨;2014年以来共依法依规清退各种外雇人员两万余人,减少“外委、外包、外雇”和中间商累计降低非生产性开支近40亿元。

其次,对负债规模的控制,以及严禁增加产能的投资项目,倒逼子公司从依赖融资扩张规模,转向聚焦产线创效,通过释放装备潜能和优化品种结构来提升企业效益。目前集团高附加值品种钢比例达到44%,汽车板、家电板产量同比增长超过70%,2015年8月份钢材综合售价同比提升160.39元/吨。

再次,积极利用股权合作方式,在基本不增加融资的情况下,实现低成本的产业链垂直收购。河钢集团以相对控股形式收购海尔特钢,低成本介入全球大型家电龙头品牌产业链,占据了成熟的营销渠道,加速从钢铁制造商向家电服务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邹武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2):66- 68.

[2]司马则茜,冯鲁闽.基于影响因素的企业融资规模预测比较研究[EB/OL].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第4篇

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年前三季度我市金融业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金融机构集聚效应继续增强,金融业总资产止跌回升,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创新稳步推进,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金融业对经济社会贡献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长,金融业总资产止跌回升,金融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贡献进一步增强。截至9月底,我市新引进金融机构8家,其中2家法人机构,6家分支机构,保持我市金融机构数量的平稳增长势头,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94家,其中法人机构73家;金融业总资产达到3.09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07.5亿元,同比增长20.5%,占GDP比重为13.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78.33亿元,同比增长0.14亿元,基本持平,其中银行业实现净利润221.87亿元,同比下降31.05%,证券业实现净利润155.31亿元,同比增长179.53%,期货业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5.29%。年前三季度,资本市场为全国企业提供直接融资730亿元。

(一)银行业平稳增长,资产质量良好。截止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6062.02亿元,比年初增加5456.97亿元,增幅为26.4%;银行存款余额17395.50亿元,比年初增长22.03%,银行贷款余额14171.39亿元,比年初增长27.03%。不良贷款余额208.26亿元,比年初减少13.77亿元;不良贷款率1.39%,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实现不良贷款的“双降”。

(二)资本市场大幅回升。截止年9月底,深证成份指数11206.85,同比增长48.2;股票累计成交金额13.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2%;深交所上市公司总数764家,同比增加24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297家;上市公司总股本3777.11亿股,同比增长11.5%;上市公司总市值43339.55亿元,同比增长63.2%;辖区共有105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29家)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截止9月底,17家证券公司,居全国各城市第一,总资产3289.02亿元;16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166只基金,基金总规模7924.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7489.5亿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仅次于上海;12家期货公司,累计交易额92662.91亿元,同比增长44.87%,占全国的10%。

(三)保险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截至9月底,保险市场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7.13%,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其中,产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75.15亿元,同比增长13.34%;寿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126.14亿元,同比增长3.75%。累计赔付支出52.83亿元,同比增长1086%。各保险公司总资产566亿元,较年初增加56亿元,增幅为17.43%。

(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年前三季度,货币市场总成交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31.94%;现金累计净投放924.13亿元,同比减少4.96%;证券市场总成交13.96万亿元,同比增长73.4%;银行结售汇总额888.19亿美元,同比下降15.91%,结售汇顺差206.17亿美元,同比下降47.7%;黄金夜市总成交5344吨,同比增长100%,占上金所总成交量的46.8%,总成交金额2365.72亿元,同比增长6.4%,占上金所总交易额的34.5%。

二是金融业对经济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我市金融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力为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经济社会服务功能,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6月市政府《市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监管体系创新、政策扶持、环境体系建设、业务体系创新指导、鼓励发展多种形式专业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在市政府引导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下,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创新功能,积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设新机构、建立新机制、开发新产品,村镇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中小企业融资信贷审批机制及各种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新产品纷纷涌现。

(三)今年以来,我办会同有关部门举办4次“银企融资洽谈会”,为1000家企业及40多家银行进行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召开5次协调会,解决市百人服务小组调研中50多家企业反映融资难具体事项。

(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原有九家小额贷款公司已按要求开始进行整改,今年我市已经进行两批小额贷款公司联合评审工作,共批准新设立15家小额贷款公司,另有10余家公司也正在积极受理过程中,已经开展业务业务的16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15.5亿元,贷款余额为15.3亿元,

三是金融创新亮点纷呈。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我办联合中央驻深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关于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并就近期需中央和省支持和解决的若干事项,分别以市政府名义发文上报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非正式上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市政府与中国保监会将于年内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快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从多个方面推动保险创新试验区深入发展;我市已经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氛围,金融创新亮点纷呈,今年我市共有53金融机构申报161个金融创新奖项目,申报机构及数量均创历史纪录。

四是深港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年6月深港启动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合作,目前双方正就合作形式与内容分别上报;7月7日我市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正式启动,成为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首批试点单位,10月13日市政府再次召开地区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工作推介会,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市人民币贸易跨境结算金额占全国50%以上;7月,香港按揭证券公司与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合资设立经纬盈富担保有限公司,是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具体举措和重大创新。

五是深莞惠共同推进金融一体化。三市于6月5日正式签署了《深莞惠加强金融业合作协议》,三市将在建立金融合作交流机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拓展异地业务、加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以及三市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携手合作,不断提升三市金融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我办积极与东莞、惠州金融办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三地银企合作,并邀请东莞、惠州银行、企业参加我市年底举行的金融博览会;三方计划与年内就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合作。

六是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市政府适时修订出台了促进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扶持力度;我办多次深入金融机构调研,全力协调解决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福田金融中心区、罗湖蔡屋围金融中心区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南山科技园金融创新服务基地、龙岗平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完成一期工作,开始进行招商引资,南山后海金融商务区开始进行规划建设,目前,深交所营运中心施工较为顺利,周边4个金融机构项目联合招标已经完成,年内将动工,中心区第二批金融用地已经奠基开工;今年分别积极支持举办各种金融论坛,营造良好的金融思想观念环境: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与中国保监会联合举办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论坛并积极争取其永久落户、首次举办银行间合作高峰论坛、支持举办中国保险公估国际论坛、支持和讯网、网易、广州日报在举办中国创业板峰会等。我市金融生态环境也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在最新一期伦敦金融城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我市首次入围就获得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第五名的高度评价。

二、年我市金融工作思路

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创业板开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面启动,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得批准启动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进入深入探讨阶段等等一系列重大利好也给我市金融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为指导,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创业板做强做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启动,标志我市初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年,我市应该推动创业板做强做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年创业板上市规模达到200家,本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5家以上,使创业板逐步成为引领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二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组织落实《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方案》,联合中央驻深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申请政策,争取在深港资本市场连接、REITs试点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发展。在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为港资以及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发展空间,通过降低门槛、放宽限制,优化生态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香港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该区设立国内总部和分支机构,使其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新的集聚地;完善金融创新政策和机制,深化深港金融合作,促进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在该区域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该区域在金融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监管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推进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尽快与中国保监会签署推进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向保监会争取商业保险投资医疗机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产品、小额人身保险、降低香港保险机构进入市场门槛、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等试点权,推动保险创新试验区快速发展。

五是推进深港金融合作。

一是积极推进人民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年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科工贸信委等部门,扩大试点企业范围,争取试点企业达到1000家,推动我市外贸经济发展。

二是加强深港资本市场合作。支持深交所尽快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加强深港资本市场合作,重点推动深交所ETF产品与港交所恒指ETF产品相互挂牌上市。

三是推动深港商品期货合作。经市政府批准后,与香港商品交易所继续对深港在商品期货方面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尽快提出具体合作思路和方案,经深港双方政府评估后,我办将联合香港商品交易所尽快自行落实解决有关事项。需中央有关部门支持的,我办将联合香港商品交易所协调深港政府共同向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上报寻求支持。

六是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兄弟城市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优惠政策,争取在年出台符合我市情况的有吸引力私募股权基金优惠政策,推动私募股权基金新一轮大发展,打造全国私募基金中心。

第5篇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保定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1 京津冀产业关联及保定产业结构升级

京津冀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国家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在内11个地级市80多个县市经济带,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000万人。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河北是农业、工业大省,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京津的“腹地”、资源供给者和产业转移承载者,与京津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领域密不可分。

河北省保定市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保定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战略署地,要适应这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则需要保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9:54.98:31.12,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一直保持第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态势。这一产业结构特征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是相符合的。

我们再来看看京津保三地产业结构差异。从产业增加值看,2013年北京的三大产业结构为0.8:22.3:76.9,天津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50.6:48.1,保定的产业结构为13.1:55.8:31.1。北京基本上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保定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自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后,直至现如今,保定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231”状态,如何甩掉这种工业化中期的帽子,加速推进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朝“321”目标迈进是保定未来战略制定的方向。这需要保定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在近十五年规划中保定应倾向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同时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地位;后十五年规划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稳定第二产业已有规模。因此,至少未来30年中,第二、三产业必定成为保定经济链中最重要的两环。但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下企业以及第三产业90%以上由中小微企业组成,其年GDP贡献达市总产值的60%左右,中小微企业势必成为保定市未来经济发展强大的种子力量。

2 保定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

本论文对保定市50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排除了数据严重缺失的18家,最终保留了32家样本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有纺织服装业、旅游、零售、药材、房地产、加工行业、餐饮住宿业、交通、化工制药业、食品加工和其他当地企业,它们的平均成立时间为4.86年。调查内容包括主营业务、股权、年销售额、资金主要来源、筹资情况及其他。具体情况如表2、表3。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总资产规模低于1000万以下的通常存在融资限制,大约50%资产在5000~10000万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而占约12.5%的企业总资产超过5000万,其资金基本持平,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再从销售收入来看,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的企业通常资金紧张;100万~500万之间的,有超过60%的企业会被认为存在资金短缺或资金压力。500万~3000万的企业占12.5%,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几乎无资金困境;年收入在3000万以上的3.125%左右企业则可认为不存在资金拮据问题。

注:由于企业有多种融资选择,所以以上比例总和大于1。

从表3可以看出,保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经营积累、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的外部融资比例不是很大。相对于当前保定中小企业信贷缺口,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严重不足。企业的资产级别、项目未来前景的不稳定、金融环境低开放度、当地金融管制等都限制了信贷市场的活跃程度。其次,自有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除原创始股东以外,风投资金、机构基金吸收不足。最后,内源融资积累欠佳,中小微企业若靠这部分资金完成后续发展显然十分乏力。

3 保定银行业信贷情况摸底

据保定银监分局公布,截止2011年末,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05.19亿元,各项贷款1352.33亿元,贷存比为42.19%。全市涉农贷款约628.4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6.47%,高于贷款平均增幅9.8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约294.7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8%,高于贷款平均增幅16.73%。

2011年保定全市各家银行的存贷款分布情况。其中存贷款余额最多的是河北银行保定分行。河北银行是本省成立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为保定中小企业提供了主要的金融支持。国有4大银行在保定各地区县分布是最广的,但贷款力度却不大,总额仅约700亿,相较河北银行一家的456亿,实在不是一份理想的水平。农业发展银行是专项资金,不是一般企业均符合申贷条件,因此贷款比例也小;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定设点很少,仅华夏、中信两家,邮政储蓄虽然老字派,但储蓄能力实在太低;村镇银行起步慢、资本市场认可度几近无。总之,保定整体银行业欠发达,积蓄力量太薄弱从而影响放贷规模。虽然,保定市一直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辖区金融服务水平,但金融开放程度依然很低。若不加强实施“引银入保“的发展战略,吸引更多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保定形成多元格局、百花齐放、公平竞争的银行业体系,恐怕很难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

4 搭建保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

4.1 打造京津冀三地联合融资平台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不是一句空话,应用实际行动统筹区域利益、加强三方紧密合作。京津冀三地联合贷款就是基于三地利益一致的合作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金融产品的设计要符合任何规模企业,特别针对中小微企要应扩大短期金融产品范围。

4.2 构建政策资金资助平台――“区域农业金融资金池”

北京和天津拥有三千多万常住人口及大规模外来人口,他们对粮食、蔬菜瓜果、蛋禽、牛奶等农林牧渔需求为京津周边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保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从事农产品养植、生产和加工,但高级食品加工实力不足。为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壮大农业中小微企业实力,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建立“区域性农业金融资金池”,将当地财政收入划拨一部分来充实资金池。其次,保定的农业经济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起到后勤保障作用,因此也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来充实资金池。最后,鼓励民间个人或企业向该平台注资,由于这类注资要求返利,因此注意资金拨款流向最好是选择高端食品加工企业。

4.3 创新城市商业银行平台

鼓励保定银行、保定商业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将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做精做细做强。鼓励民营企业控股公司在城市中建立。建立许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在行动上,建立覆盖市内外的服务网点。打造本市中小微金融服务的标杆银行。发挥民间资本组建民营银行,一个新型民营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营业网点深入乡镇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是保定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力量,2011年贷款达456亿,而全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的贷款总额不过700亿。

4.4 建立“物流银行”业务平台

虽然,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货款拖欠现象突出、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也少,而中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只占企业资产很小比例,可每个企业手上都会有流动资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动产资源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琐碎资产”便是利用“物流银行”融资的质押基础。“物流银行”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收集保定市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流和物流;其次,银行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账款、现金流信息,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信息整合、配型;最后,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这就是物流质押银行贷款业务,即企业以市场畅销、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抵押作为银行授信条件;银行根据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向物流企业提供贷款。

4.5 建立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平台

为了方便中小微企业运用融资渠道,可搭建一个直接融资平台,该平台是企业与金主直接沟通交流,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直接融资项目多种多样,有债券属性的,也有股权属性的,企业可灵活选择某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表4)

4.6创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平台

在本市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中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掌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根据产业集群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开展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业务,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建立金融机构法人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中心向乡镇延伸,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在重点乡镇、产业集群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定向资产委托业务、发展定向债的质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渠道,将达到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为拓展中小微企业的深度和广度,由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特色保险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

4.7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

保定尚未建立正规的融资信息查询平台,实现该平台的构建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关键一环。当地的融资信息收集应由政府牵头,并至少包含四大服务功能区:一是传统的融资区,主要提供传统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二是现代融资区,主要依托网贷公司,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三是新兴机构融资区,主要通过引入本市一些新型融资手段,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和贷款过桥等及时援助;四是配套的服务区,主要提供资产评估、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信用评级、资金管理、法律咨询等服务。

图1 保定融资信用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立君,苏志鑫.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运营的现状、问题、建议[J].海南金融,2009(11).

[2]吴伟.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09.

[3]任爱华.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4]张娟,胡书全.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保定市产业结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5]耿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的矫正: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

第6篇

2020年上半年金融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面对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下,横琴金融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在推进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深化对澳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等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多措并举,落实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

深入贯彻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市、区的相关工作部署,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按照《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落实各项金融举措,为疫情防控企业提供金融绿色服务通道。

组建金融领域复工复产工作队,及时与区内重点企业对接,充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困难,详细记录企业反馈的问题并作分类指导解决。

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支持企业防疫和复工复产的方案》《横琴新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推出复工复产综合防疫保险及金融支持措施,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多元高效融资服务、缓解企业返岗压力、便利线上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我区银行机构累计为36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贷款金额2.3亿元,为3家疫情防控企业发放贷款3800万元;此外,我区银行机构近期将向23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贷款金额近2亿元。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服务效率,自3月12日起推行线上办理金融类企业信息采集业务,便利办事群众,优化业务流程。

推出“横琴金融微课堂”系列课程,引导横琴金融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拓宽发展思路,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践行初心使命,深化对澳金融合作

建设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成功引进18家涉澳跨境金融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示范区,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

举办涉澳跨境金融交流活动。推出“琴澳金融云课堂”系列公益课程及“琴澳金融直播间”线上品牌直播活动,受众超6.5万人次。

共建资源库培养现代金融业人才。加强与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合作培养建立人才智库,上半年完成研究报告共22篇。

探索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发展。搭建横琴新兴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对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促进粤澳资金融通,推动琴澳两地金融合作与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优化金融发展生态体系

两项金融创新入选广东自贸区五周年金融开放创新最佳案例。我区“首发大湾区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和双创债券”和“对澳跨境特色金融示范合作”两项金融创新分别获得五周年金融开放创新最佳案例,为自贸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探索进一步积累了经验。

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获监管评级AA级以上。我区广东粤财网联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粤垦农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评AAA级、AA+级,为行业树立标杆。

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发布《关于开展横琴新区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试点培育工作的通知》,搭建供应链金融机构培育库,逐步优选具有发展供应链金融潜力的企业进行培育。

打造金融科技产业新生态。推动建设互联网金融法庭,完善横琴司法配套服务,为消费信贷行业合法追偿提供合规渠道,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吸引机构落户,形成金融招商良好品牌效应

发展横琴智慧金融产业园。修订《横琴智慧金融产业园入园及租金补贴申请指南》,加大对新兴金融科技产业企业服务和扶持力度,目前产业园已引进19家优质企业。

培育发展QFLP试点企业。严格遵照《横琴新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认定备案管理办法》实施试点认定备案工作,截至6月末通过试点业务资格企业共3家。

服务金融企业申报奖励。在横琴新区企业专属网页推出金融类企业奖励线上申报功能,开启合伙制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类企业认定工作,落实特殊人才奖励。

扩大横琴金融品牌知名度。横琴金融在第十四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获评“2019年度行业发展最佳贡献奖”。

把握金融本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银行业有力支持经济建设。截至2020年6月,区内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204.27亿元,同比增幅20.97%;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901.78亿元,同比增幅28.93%。

出台政策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印发《横琴新区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办法》,对区内金融类企业在向区内中小微企业开展贷款、贷款保证担保和创业投资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进行有限补偿。

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举办主题为“横琴私享汇”的线上投融资对接会,为优质项目与投资机构提供对接桥梁。举办两期线上横琴“金谷汇”活动,有效促进科技、产业与资本对接。

加强金融监管,严格落实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强化地方金融行业管理。认真落实地方金融监管任务,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及融资租赁企业开展摸排及现场检查工作,有序开展我区商业保理行业清理规范工作,加强对地方金融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

第7篇

1理论模型

1.1模型设定

企业的投资决策组合为:①研发投资(K),即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研发、技术改进等环节,研发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存在投资失败的风险;②生产性投资(Z),指在现有技术、管理水平下,企业将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制造环节;③无风险债券(B),收益率(利率)为r.为了问题分析的简便与可行,将代表性生产者理想化为:①其生命周期为3期,在T期初诞生,且初始禀赋(W0)相同;②代表性生产者在T期初做出投资决策,即:将初始禀赋投资于研发投资(Kt)、生产性投资(Zt)以及购买无风险债券(Bt);③生产函数为新古典类型,生产性投资在T期末完成,产出为:Yt=Π1(Zt);④研发投资在T+1期末完成,由于回报周期长,降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可能使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导致研发投资失败,回报为零.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抵御流动性冲击,那么研发投资在T+1期末的产出为:Yt+1=Π2(Kt);⑤代表性生产者的目标是T+1期末的财富终值最大化。

1.2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

在以上均衡分析的框架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考虑金融发展水平的外生变动如何影响均衡时企业最优的研发投资.

2中国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的特征

2.1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本文使用的企业数据,来源于2005—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我国大陆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选择这一时间区间的原因是,2007年以后数据库中没有包含企业研究开发费这一重要指标.在分析前,剔除了如下样本:①处于非正常营业状态的企业样本,数据库中将企业的营业状态分为营业、停业、筹建、撤销和其他;②重要指标数据为空或填写错误,如本该是数值型变量却出现字符,不可能为负的指标却出现负数,或者数据缺失,这些样本的真实可靠性值得怀疑;③研究开发费/销售收入、研究开发费/总资产、利润总额/销售收入,这类指标大于1的企业,不合乎常理;④营业时间不足一年的企业,这些企业经营不稳定,财务指标往往异常;⑤雇员小于10人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缺乏健全的会计制度.通过上述处理,剔除了10.25%的样本,剔除后并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数据的处理通过SQLServer2008与Stata11.0实现.

2.2融资约束特征

作为对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的初步检验,根据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将样本分为两组,即金融发达地区与金融不发达地区③.在按地区分组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规模与所有制类型企业所受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再分别以企业规模与所有权类型进行分组,即大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表1计算了融资约束指标在各组样本下的平均值,并对组间均值的差异进行了检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小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大规模企业.不管在金融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大企业的融资约束指标(WW指数和SA指数)均小于小规模企业.以金融发达地区的WW指数为例,小规模企业的平均融资约束程度(0.201)高于大规模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0.105).②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大于国有企业.以金融欠发达地区为例,国有企业的SA指数为0.201,小于私营企业的SA指数(0.483).③金融欠发达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金融发达地区.以上结果,验证了上文理论模型中关于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结论.

2.3研发投资特征

在检验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前,有必要对中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全面了解,并分析融资约束是否是该特征形成的原因.研发企业比例低,研发投资强度小,研发行为不稳定表2为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总体特征.①仅约10%的企业有研发行为.按照上文的方法对数据处理后,2005—2007年全样本企业数分别为256902、285590、333319个.其中,研究开发费用大于零的企业数目(可以看成具有研发行为的企业)分别为25099、28989、35252个,占当年企业总样本的比重分别为9.77%、10.15%、10.58%.②研发投资强度低.2005—2007年,以研发投资比销售收入表示的研发强度仅0.39%、0.418%、0.427%,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平均水平.③49.25%的企业研发行为和经费来源不稳定.通过统计研发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情况,很大部分企业在当年进行研发活动后,往往在下一年便退出研发活动.

2.4融资约束决定企业研发投资特征

以上研发投资特征是否与企业融资约束有关呢?为了检验这一问题,按照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WW指标)分别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样本分为等容量的两组,即高融资约束组与低融资约束组.从表4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融资约束限制了企业研发投资.与高融资约束组相比,研发企业的比例、研发企业中持续3年研发投资的企业比例、研发投入总额以及研发投入强度在低融资约束组均更大.②结构性融资约束是国有企业主导研发投资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私营企业的研发投资在低融资约束组与高融资约束组的差异大于国有企业的组间差异.低融资约束组私营企业较高融资约束组私营企业的研发企业比例高4.94%、持续研发企业比例高21.99%、研发强度高0.12%,而这3组数据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分别为3.82%、11.22%、0.08%.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受融资约束的总体水平低,对其研发投资的影响小.之所以45.6%的研发投资由国有企业承担,结构性融资约束可能是这一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以上结果支持理论部分关于融资约束缓解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结论.

3实证检验

3.1计量方程

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了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核心变量.并根据待验证问题的需要,构建了如下计量方程.地区金融发展指标(Fin),分别用金融市场化程度、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市值/GDP等3个指标衡量.这里,金融市场化程度为樊纲和王小鲁[20]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与上文定义相同.稳健性检验采用各地区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市场市值/GDP这两个融资规模变量来衡量各地区银行业与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为了检验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是否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资,在计量方程中引入了交叉项(Fin×Dummy)④.这里的金融发展指标为金融市场化指数,Dummy包括企业规模虚拟变量(Size)、所有权性质虚拟变量(State)、融资约束程度虚拟变量(Credit).交叉项可以检验融资约束是否为金融发展与企业研发投资的中介变量,即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是否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资.

3.2实证结果与分析

表5为计量方程(15)的估计结果.①融资约束是我国企业研发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融资约束变量(Credit)的系数显著为负,受融资约束程度较大的企业,其研发投资强度更低.②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在表5模型(2)中,以市场化指数作为金融发展指标时,Fin的系数为0.035,显著为正,说明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资.表5模型(3)和模型(4)分别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市场市值/GDP作为金融发展指标,Fin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各地区银行业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企业研发投资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③金融发展水平提高,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资.交叉项Fin×Size的系数估计结果为0.042,说明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促进效果,对于小规模企业的效果更强烈;变量Fin×State的系数估计结果为0.079,说明金融发展更大程度促进了私营企业的研发投资.同样地,变量Fin×Credit的系数估计结果为0.091,说明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更有利于高融资约束组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小规模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严重,因此金融发展将缓解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研发投资.以上交叉项的系数估计结果共同说明,金融发展水平提高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研发投资.至此,理论部分的结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估计结果与已有文献相符.企业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验证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假说,即大规模企业更有能力从事研发.利润率高的企业,其研发投入更大,研发企业较其竞争对手具有更高的盈利性.资本密集度与研发投入正相关,由研发投入的行业分布特征决定.行业集中不利于企业研发,在垄断地位形成后,企业的研发投资动力降低.由于国有企业仍是我国研发投入的主角,其垄断地位的确立,并不是内生于市场竞争或靠先前不断创新提高效率的结果.在垄断地位形成后,要素流动限制(政府投资审批和市场准入)又消除了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竞争压力.

3.3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同时企业研发投入也存在巨大的行业差异.那么,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是否受到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干扰呢?首先,我们统计了中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差异,发现研发投入总量排名首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全国研发投入总量的23.72%,研发强度为0.95%.该行业的研发投入比较集中,代表性强.其次,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对计量方程(15)重新进行估计.从检验结果来看,本文的关键结论并没有发生改变,说明以上结论稳健、可靠.限于篇幅,稳健性检验结果省略.

4结论与启示

第8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 银行业金融机构 金融脱媒

一、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脉络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基础薄弱,在国内几无影响力。九十年代中期,在国家对固定投资增长过快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国内众多工程机械企业破产倒闭,而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正是从危机中抓住了机遇,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与引导下,长株潭地区崛起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浦沅机械(后被中联重科合并)、山河智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出现了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雏形,初步具备了打造中国制造中心的基本条件。湘军崛起,使长沙成为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城市之一。

(二)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近年来,湖南工程机械异军突起,成为全国机械工业耀眼的亮点。在行业龙头的带动下,一群规模不等的中小企业也顺势而生,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集群效益逐渐显现。目前,中联重科已成功在H股上市,而三一重工也即将完成H股上市融资,两大巨头的实力显著增强,将加速湖南工程机械进行全球产业布局,从现有产业基础和潜在技术实力来说,湖南应有能力将长沙打造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力争到“十二五”末,长沙工程机械年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三)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态势

2012年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在基建和房地产新开工项目不足、资金面紧张局面仍未缓解的情况下,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延续低迷态势。全国1~3月实现销售产值1413.97亿元,同比仅增长2.51%,增速同比猛降56.15个百分点。面临市场萎缩,行业市场新一轮洗牌,对企业的管理和市场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工程机械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该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准入难度相对较大,未来工程机械市场需要必将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运行也将越来越规范。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应以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为追求,用国际化的视野迎接未来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二、我省工程机械产业获得金融支持的现状

(一)金融支持产业快速发展

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外,金融系统根据工程机械行业集群化发展的需要,积极跟进,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较强,近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信贷投入呈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末,中联重科在各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为人民币1063亿,同期三一重工在各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为人民币566亿,仅此两家企业的贷款余额就为664亿。金融机构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

针对工程机械单套设备价值高、以信用销售为主要销售方式的特点,多家银行先后推出个人经营性贷款、工程机械按揭贷款、融资租赁保理业务,有效地促进了市场销售和企业回款,较好地满足了其信贷和融资需求。另外,根据工程机械产业链的资金流和物流特征,各家银行完善供应链融资服务,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发票融资、保兑仓等业务,缓解了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针对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实际,多家银行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内保外贷、海外代付、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境外融资担保等服务,为企业境外贸易和融资提供便利。

(二)产业金融需求旺盛

近年来,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一方面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境内外工程机械产业园和生产基地的投资;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加快国际化的布局,都在积极争取在海外资源整合,加大海外并购。这都造成了工程机械行业的金融需求比较旺盛,且逐年上升。截至2011年年底,中联重科负债总额为359.47亿元,从负债结构来看,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74.14%,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25.86%;2007年同期,企业负债总额为47.81亿,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92.96%,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7.04%;负债总额4年增长651%。截至2011年底,三一重工公司负债总额为305亿元,从负债结构来看,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76%,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24%;2007年同期,企业总负债是61.31亿,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63.31%,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36.69%;负债总额4年增长397%。两家工资负债增加的主要原因都是业务规模扩大,材料采购增加,基建技改投资增加,以及股权兼并收购等事项占用了其自有资金,需要扩大借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周转。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至于传统的“存贷汇”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了贷款、结算等传统服务外,财务咨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承销等投资银行服务以及现金管理、机构理财、海外上市融资服务等领域已逐渐成为需求重点。

(三)金融脱媒趋势展现

近期,工程机械行业集群还呈现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金融脱媒和产融结合趋势逐步显现。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均为大中型骨干企业,直接融资能力较强,近几年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置换银行贷款的“脱媒”趋势日益明显。2006年以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家企业多次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直接融资,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长沙分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成功完成了三一集团50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工作。同样是今年3月份,中联重科通过其境外全资子公司Zoomlion H.K. SPV Co., Limited发行了本金总额为4亿美元的债券。另外,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均为上市公司,中联重科2010年在A股定向增发融资55亿元,在H股融资150亿港元;三一重工也即将完成H股发行。

三、金融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一)行业产能闲置压力较大

省内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为分享全球市场份额,近年来都在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布局。以三一为例,在国内,建设了长沙、北京、昆山、上海、深圳等7个产业园,在海外,布局了美国、德国、印度、巴西等4个产业园。固定资产建设方面,公司2012年将投入资金53.31亿元,2013年将投入资金35.44亿元,2014年将投入资金30.67亿元。中联重科近年来也由于系列收购而消耗大笔资金,一度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目前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市场保有量大幅攀升,各企业产能的扩张能否与外部需求的增长节奏一致,是否存在产能闲置值得关注。

(二)海外收入占比较低

卡特彼勒的经验告诉我们:海外市场与本土市场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其抵御单一市场经济波动对产品销售的影响,在美国1929-1932年和1974-1975年的两次经济衰退中,正是海外市场业务帮助其抵御住了风险。目前,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60%,相对而言,三一2011年海外销售为34.25亿元,占总销售的不到8%。中联重科2012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占比仅为4%。因此,对于湖南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未来国际市场的空间还很大。

(三)关键部件自制率过低

工程机械行业强弱的一个判断标准即是否具备完整的制造体系。有研究表明,我国工程机械整机故障60%-70%缘于零部件及发动机,其次是液压元件和变速箱等传动部件。多年来,省内乃至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重主机、轻配套,重成果、轻基础,造成行业发展不平衡,主机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很快,配套件进步很慢,关键零部件仍大量依靠进口,近70%的利润被吞噬,如液压泵和底盘主要从德国和日本进口,年进口额达数千万美元。与主机企业相比,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的配套件企业尤其是关键配套件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零部件60%以上采购自国外,以三一为例,公司自制的主要部件为机加结构件、铸锻件、油缸、油箱等,自制部件占比仅为25%。关键零部件包括液压件、底盘和柴油发动机中的液压件和底盘等关键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一方面,国外企业在基础配套件价格、供货期、规格等方面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政策;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易受境外市场波动的冲击,造成主机生产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难以控制,不利于金融机构评估信贷风险。我省工程机械要想在国内外市场取得快速进步,必须加大发展基础配套件的力度,深入调整“强整机、弱部件”的产业格局。

(四)企业间缺少合作制约整体竞争力提升

但伴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企业间合作不足成为了制约我省工程机械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企业间合作不足,最先表现在零部件采购的问题上。相比我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市来说,湖南工程机械有一个明显不足就是零部件配套产业不发达,所以不得不选择对外采购零部件。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湖南的零部件将近有85%以上采购来自省外,如此大的采购量,如果各企业之间,在相同规格的零部件之间可以实现统一采购的话,综合效益是很可观的,首先,可以降低众多企业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其次,采购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此外,在核心配套件制造领域内,湖南三家龙头企业之间,也没有体现出太强的合作意向。拿建立液压基地来说,中联重科的液压生产基地建在常德,三一重工建在了娄底,山河智能则在无锡收购一家企业生产液压件,三家企业的液压基地相距甚远,没有形成较强的产业集群,而且分属不同体系配套企业,很难实现社会化配套,不利于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交流。

彼此之间缺少合作,虽造就了各企业单独的生存能力较强,但却不利于提高全省工程机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缺少交流合作,虽然可以在某些局部地区可以胜出,但在逐步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其国际竞争力是比较脆弱的。

(五)金融资源配置不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当前,国内银行更多的是做锦上添花的事,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事。全省工程机械行业9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骨干企业,中小配套件生产企业获取的金融资源不足,不利于我省工程机械产业链的形成,更不利于我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政府方面,曾出台过《长沙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也是明确规定投资额为5亿元以上的才进行专题研究,市集中打捆的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按投资额给予特殊支持。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容则寥寥无几,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难题也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融资难正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六)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单一

目前,由于大部分银行偏好提供短期资金,客观上造成企业短期负债或流动负债过高,我省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平均流动负债率都在70%以上。其实,对任何公司的财务风险来讲,当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短期负债或者是流动负债造成的,尤其是工程机械行业投资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属于长期投资需求,这种以短期负债来满足长期资金需求的激进型融资方式,会使我省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更加的脆弱,一旦发生诸如利率上调、银根紧缩等经济被动情况时,将会使公司面临资金周转和信用困难,引发破产风险。

四、金融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减少对银行的依存度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湖南工程机械集群的金融脱媒应持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金融机构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核心企业以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二)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

目前,我省工程机械产业几大龙头企业拉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多达16个行业,在长株潭地区大大小小的配套与协作企业上千家。三一重工主要零部件配套企业就达500多家,中联重科也拥有几百家配套协作企业,山河智能的液压静力压桩机这一项产品的配套企业就30多家。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走向集群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与拉动作用固然举足轻重,但更不应该忽视的是创造整个产业大部分产值的是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发展不够成熟,那么集群化就不能真正实现。大型企业已经拥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恰恰是中小企业才更需要有关部门的扶持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缓解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要进一步在加大信用环境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结合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投入财政资金成立非盈利性担保机构,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对达到一定信用级别以上企业降低或取消反担保。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行业分析报告》2012年一季度,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2012年5月

[2]《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4]陶磊,《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今日工程机械,今日工程机械,2008年7月

第9篇

[关键词]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渠道;效率评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38

工业企业是推动湖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然而融资难、成本高的结构性问题一直是工业企业发展的桎梏,特别是小微工业企业尤为突出。有效缓解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成本,既可以为企业“输氧供血”,促进湖州市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使经济固本培元、行稳致远。所以,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1 湖州市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现状

为了解湖州市(下简称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现状,本文从湖州市工业企业中抽样选取165家小微工业企业作为调查样本。研究发现我市小微工业企业存在如下问题。

1-1 小微工业企业资金占用效益偏低

从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的指标总资产贡献率看,165家被调查的企业若剔除2013年新增企业19家,在146家小微工业企业中,有52家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小于10%,占35-62%;48家在10%~20%,占32-88%;27家在20%~30%,占18-49%;仅19家超过30%。被调查的146家小微工业企业中有超过2/3的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小于20%,有13家企业甚至出现负值。反映出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全部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仍然较弱,导致企业自由资金的不足,影响了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从而使银行没有向其发放贷款的意愿。所以,目前小微企业仍很难从根本上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1-2 小微工业企业资金结构偏向性较大

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其不合理的资金结构造成的。合理的资金结构,需同时实现资产结构合理和负债结构合理,实现负债结构与资产结构的互相适应,在资金结构合理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收益最高,企业价值最大,企业的资金来源稳定,偿债风险最小,企业的资金成本最低。

据调查,在我市165家小微工业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的平均占比为58-89%、3-95%、33-21%及3-95%。总体资产结构偏向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等占比很少。90%以上的小微工业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占比为50%以上的企业数高达33-94%。从负债结构来看,被调查的165家小微工业企业以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主,平均长期负债的占比不到5%,165家中仅10家企业有长期负债。反映了我市小微工业企业资金结构的偏向性和不合理性。

1-3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间接融资为主。其中,内源融资方式主要是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或是民间借款。而银行贷款在近年成为我市小微工业企业外源融资的唯一渠道。

从被调查的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方式来看,165家企业中基本没有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其主要依赖银行贷款,77-58%的企业当前拥有银行贷款。少数企业靠民间借款来筹集资金,有民间借款的企业占15-76%。其他的融资形式在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不太常见。

1-4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从我市工业企业中随机抽取165家小微企业的样本调查结果看,有50%以上的企业认为当前融资困难。近30%的企业将融资难列入该企业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三个问题之一。我市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35%以上企业当前资金紧张,缺口较大。但由于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被调查的165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仅为7-49%,其中有13家利润甚至为负值。加上资金结构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性等原因,当前我市小微工业企业仍很难从根本上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2 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效率评估

为更好地分析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的状况,特进行融资效率评估。为便于分析与计算,剔除2013年新增企业19家和负利润增长的13家,整理出由133家企业组成的新样本。对该样本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DEA模型)进行融资效率评估。选取能有效反映企业融资效率的指标若干个,确定投入型指标两个:资本成本率、资产负债率;产出型指标四个: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

本文利用MaxDea软件的数据包络法对调查样本进行融资效率的评估。评估结果如下。

2-1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效率总体处于低效的状态

从133家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效率的总体状况来看,被调查的133家小微工业企业中仅8家技术效率有效,16家纯技术效率有效,8家规模效率有效,分别仅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6-02%,12-03%和6-02%(如表1所示)。

表1 133家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效率的总体状况

93-98 数据来源:调查样本数据包络法运算结果。说明:是否有效意味着企业是否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实现了产出最大化。

在技术效率有效的 16家企业中,仅8家企业的相关的松弛变量全等于零,说明这8家企业在 CCR 模型假设条件下同时达到了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效率有效状态,其公司投入不存在投入过剩或产出不足,表明融资效率处于有效状态,但仅占6-02%(133家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规模报酬状况见表2)。16家纯技术效率企业有8家未达到技术效率有效。其余被调查企业融资效率值均小于 1,即融资效率为非有效,说明这些企业融资效率处于低效的状态,存在投入过剩或产出不足,故其投入或产出有待进一步改善。

2-2 绝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规模报酬递减

在被调查的我市133家小微工业企业中有118家企业规模报酬递减,仅7家企业规模报酬递增,8家企业规模报酬不变。造成超过80%的企业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由于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使企业在生产中需要的要素投入不能得到满足。其二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管理上效率会下降,如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信息传递等,容易错过有利的决策时机,使生产效率下降。

表2 133家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规模报酬状况统计表

6-02 数据来源:调查样本数据包络法运算结果。

说明: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出量变化。

3 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做到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无论政府、相关机构还是小微企业自身,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3-1 要强化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完善优化金融市场

(1)强化政府支持与引导:建立和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体系;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资本市场;放开多种金融产品,坚持金融创新。

3-2 加快市场体制建设,协助建立互助小微企业金融机构

(1)构建小微企业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2)采取科学考核,分类处理,创新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方式。对经营效益好、产品供销状况稳定、产品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在经过有关部门评估后采取不同的抵押贷款方式;同时积极探索联保贷款方式,探索最高限额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3)逐步完善银行服务。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审核管理体制。创新信贷品种,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多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4)合理定价,制定科学的风险定价模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不可盲目,更不可一刀切。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在货币紧缩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应该对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给小微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3-3 强化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小微企业要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关键是要规范运作,提高竞争能力。

(1)强化企业信用观念,构筑良好银企关系。

(2)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小微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增强信息透明度,准确反映企业的内部财务和经营状况,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对外形象。

(3)小微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我市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小微工业企业经批准立项或备案的符合产业导向的当年零土地技改,生产性设备投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4%给予奖励。

3-4 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法律法规,为小微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1)加强信用法律体系建设。

(2)完善融资法律法规。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对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规定进一步完善,适时上升为法律,对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阻碍小微企业融资的规定,要及时的修订。

(3)建立和完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周建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安徽模式[J].中国金融,2011(4).

[2]李泽惠-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建立与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2).

[3]毋照生,周卓尔-以银行信贷结构为视角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基于江苏省银监局的调查数据[J].中国证券期货,2013(1).

[4]曾江洪,陈迪宇-基于 DEA 的中小上市企业债务融资效率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50-55-

第10篇

以深化现代金融制度改革为重点,突出做大金融总量、做优金融环境、做活金融服务三大目标,推动金融总量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任务目标

围绕加快金融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一核心,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末,力争全国性商业银行全部在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信托投资公司等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辖区银行机构总数达到25家左右,努力建成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外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构成的功能完备、结构完善、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600亿元和4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20%。2013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长18%,总量突破440亿元;各项贷款总额达到280亿元,实现新增贷款50亿元,贷款增速达到23%,贷款增量、增速均高于上年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持续强化金融机构建设。支持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壮大规模,丰富产品,完善服务,发展成为资金实力强、资产质量优、风险管理水平高的优质银行机构。

1、吸引国内商业银行入驻。2015年末,力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在设立分支机构,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或中国开发银行来设立营业机构。

2、吸引外资银行落户。积极引进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大银行,吸引东亚银行等港资银行,台湾银行、合作金库银行等台资银行,新韩银行等韩国银行,东京三菱日联银行等日本银行落户,力争到2015年末引进外资银行1-2家。

3、深化现代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化改革,力争在2015年末,将农村信用社组建为市农村商业银行;加快齐鲁村镇银行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引智工作,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稳妥推进镇街分支机构建设,遵循量力而行、风险可控、管理可及的原则,适时适度地推进分支机构设置;组建专业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到镇街设立分支机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4、着力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发挥我市大企业集团较多的优势,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在设立财务公司。依托我市汽车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探索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积极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将市列入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创建消费金融公司。积极推动设立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保持信贷总量平稳较快增长。深刻理解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实质和内涵,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贷款适度增加,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1、改进和完善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精神,持续关注、正确把握辖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和变化情况,通过不断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一是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中小微型企业信贷签约活动,探索建立银企对接常态机制,不断提高银企对接的服务水平和效率,确保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增量高于上年、占比进一步上升。二是按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创新和推广,不断提高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同时,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2、做好城镇化发展和“三农”金融服务。进一步探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切实优化对城镇化和“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一是积极探索金融机构将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用足用活信贷资金,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是把支持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抓牢抓实,深入探索金融支持市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深入总结创新经验,重点抓好一批可推广的创新产品和信贷模式,扎实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稳步开展各类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创新试点,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四是努力提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金融服务水平,通过抓龙头、拓市场、建基地、联农户实现“四位一体”,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

3、加大保障房建设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担当社会责任,合理配置信贷资金,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采取多种融资模式,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结合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建设,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

4、拓宽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对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推介和承销力度,积极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积极支持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促进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满足企业多种融资需求。

(三)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结构和节奏。正确处理好增加信贷投放、调整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科学安排全年信贷投放规划,保持月度间、季度间的平稳投放,使信贷投放总量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经济运行规律相衔接。要围绕转方式、扩内需这一主题,积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挖掘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在支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上实现新突破。

2、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人民银行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各银行机构要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汇报,争取制定出台符合经济特点和发展战略规划的专项信贷扶持政策,在资金配置、政策准入、信贷审批等方面争取支持。要围绕转方式、扩内需这一主题,积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挖掘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在支持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上实现新突破。

3、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高信用档案的归集和使用效率,加大对信用优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认真落实相关信贷政策,对信用好的企业免费评级、重点推介,同时简化贷款手续,在贷款授信、利率政策、财政贴息、各种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使这些企业得实惠、出效益,并发挥其信用示范效应。通过开展创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活动,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4、持续加强金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强化员工培训教育,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服务优、形象好的员工队伍;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大力引进具有丰富金融管理经验和高端技能,在业界具有较大影响的金融高端人才;强化金融家队伍提升,重点提升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在融入经济、谋划合作共赢、发展延伸业务、维护金融稳定的意识和水平,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管理精细、服务优良的金融人才梯队。

(四)扎实做好2013年金融服务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要求,以建立鼓励金融业发展奖励机制、完善金融行业协会、经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的金融服务功能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项目对接活动,通过银企面对面洽谈、协会牵线、网络对接等形式,力争达成投资意向70多项,协议贷款金额超过60亿元,工业企业贷款增量、增速均高于上年水平。努力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银企项目对接合作常态化新模式,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日趋优化,政银企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职能,切实为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凡金融机构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一律纳入“绿色通道”,从快从简从优办理。对金融机构落户、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部门要全力协调解决规划、选址、登记等服务事项,全力创造一流的金融发展环境。

第11篇

一、引言

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无论是早期的研究者如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Shaw(1969),还是近期的一些学者,如Stiglitz(1985)、Mayer(1990)、Levine和King(1993)、Levin(1997)等,一致认为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与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不仅试图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演绎,而且开始关注金融体系内部结构的演变,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实体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金融中介及其代表的融资方式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因此,合理的金融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行业增长。本文通过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和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对我国工业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初步证明了金融结构对工业增长的重要性。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和增长的作用,需要通过它是否满足了实体经济的需要来判断。当行业的产业规模结构与本国的资源禀赋结构相适应,其产品竞争力较高,如果要更好地发挥资源禀赋这一比较优势,还需要更有效的融资渠道。由于不同的产业企业在规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不同的金融机构和中介在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上各具比较优势,因此,相对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就会形成不同的金融结构。

Demirguc-Kunt、Feyan和Levine(2011)运用了大规模的跨国界样本数据,探索金融结构与最优金融结构的偏离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每年每个国家的最优金融结构和“金融结构缺口”,即实际金融结构和最优金融结构之差的绝对值的自然对数。并发现,在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最优金融结构,即使在设置了包括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水平的一些控制变量之后,金融结构缺口与经济活动仍显示出显著的负相关。另外,偏离最优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很重要,偏离一个标准差将使经济产出下降6%。

根据上述观点,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H1:若我国工业以大型工业为主(行业平均规模较大),则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利于行业增长。反之,若我国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则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利于该行业的增长。

假设H2:金融结构缺口(实际金融结构和最优金融结构之差的绝对值的自然对数,反映了实际金融结构和最优金融结构偏离程度)与工业增长负相关。

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1990―2010年金融结构和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检验上述理论假设。

三、实证分析

1.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检验假设H1的计量模型为:

(1)

检验假设H2的计量模型为:

(2)

其中,αi γi是截距,βj ηj为待估计系数,αit ωit为误差项。下标i代表省市,t代表时间。模型中,Industry为1999―2010年各省市工业总产值,Finstr为由Levine(2000)定义的金融结构,即融资结构(股票市场总市值和银行各项贷款总额之比)。Strls为金融结构指标Finstr与工业企业平均规模LS的交叉乘积项。以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代表工业企业平均规模的大小。Finstrgap为Demirguc-Kunt、Feyan和Levine(2011)定义的金融结构缺口,反映了实际金融结构和最优金融结构偏离程度。

需要关注的是β1、β2、η1的估计符号和统计显著性。如果假设H1是正确的,那么β2的符号应该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Finstr反映的是金融结构对工业的影响。按照银行主导论,它的符号β1应该为负;按照市场主导论,它的符号应该为正;而金融服务论和法律金融论预期它的估计系数在统计上并不显著。Finstrgap的系数η1反映的是金融结构缺口对工业增长的影响,如果假设H2是正确的,η1的符号应该为负且在统计上显著。Control为控制变量,用来控制其他一系列可能会对工业增长产生影响的变量,包括TA:工业企业资产总额;TD:工业企业负债总额。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泰安数据库。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所有数据(包括控制变量)均以1999年为基期,通过各省市CPI将价值型变量转化为实际型变量。表1列出了对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省市的金融结构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这可顺利地考察金融结构对工业增长的影响。

2.单位根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综合了来自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信息,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极有可能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前,需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单位根检验选用LLC和PP?Fisher这两种方法来判断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3.协整检验

本文使用Pedroni协整检验方法对方程(1)和方程(2)进行协整检验。表3中对方程(1)协整检验的7个统计量中有4个拒绝原假设,对方程(2)协整检验的7个统计量中也有4个拒绝原假设,表明Industry和Finstr Strls TA TD之间存在协整关系,Industry和Finstrgap TA TD之间也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在原计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

4.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1)中列出了对方程(1)基本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Finstr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这符合银行主导论的观点。同时Strls的系数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验证了假设1。回归结果(2)为方程(1)加入了控制变量TA和TD后的估计结果,Finstr的系数仍然显著为负,同时Strls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另外,资产总额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较高的资产总额对工业增长有明显的正面的影响,负债总额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较高的负债总额对工业增长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回归结果(3)列出了对方程(2)基本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Finstrgap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与假设2不符合。回归结果(4)是方程(2)加入控制变量后的估计结果,Finstrgap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验证了假设2,同时符合Levine(2011)的观点,即金融结构缺口与经济活动显著负相关。

变量12回归结果(1)12回归结果(2)12回归结果(3)12回归结果(4)12Finstr12-4820.76**12(-5.85)12-1475.213**12(-7.03)12Strls1247.34355**12(11.53)124.6421**12(4.00)12Finstrgap122061.457**12(2.64)12-666.0647**12(-3.83)12TA2.099203**12(12.16)1.971201**12(11.32)12TD-1.188907**12(-3.93)-0.8950758**12(-2.92)12常数项126245.499**12(13.66)12-2815.361**12(-15.95)1213201.84**12(6.74)12-5013.701**12(-10.42)说明:1.括号中的数值为t统计量;2.*、**、***代表估计系数在10%,5%,1%水平上显著;3.数据来源:统计软件stata12.0计算结果。

第12篇

在应对危机保增长的过程中,政府最有效的调节调控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财税杠杆,一个是金融杠杆。前天我们召开了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今天又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回顾*年的全市金融工作,对2009年金融部门应对危机保增长进行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对我们创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做出重要部署。刚才,市政府副市长王登喜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金融生态模范城市的意见》,对*年度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了表彰和奖励,人行许昌市中心支行、许昌银监分局也做了很好的发言。接着又进行了银企对接,15家金融部门与36家企业签订了54项、总额达100.5亿元贷款协议。这是金融部门给许昌市委、市政府,许昌市的企业以及全市人民送来的一个大礼,是雪中送炭,严冬送暖。在此,我提议:在座的同志们,向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金融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就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我讲3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特殊年份做好金融工作的特殊意义

200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做好金融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成绩,正视困难,看清形势,切实增强在特殊年份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

首先要肯定成绩。*年,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尤其是金融机构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针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增加信贷投放,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了1000亿元,达到了1062亿元,实现了新跨越,迈上了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524.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6亿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4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43元,“1415”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伴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金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23.1亿元,较年初增加83.7亿元,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378.7亿元,较年初增加55.5亿元,增长15.8%,超额完成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新增贷款目标任务。全年存、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二是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农村信用社中央银行票据支持资金6.7亿元全部足额兑付,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农业银行股改工作扎实有序,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三是银企合作成效明显。全年共举办了4次政银企对接洽谈会,签订银企意向合作资金176.49亿元,到位资金90.78亿元,当年到位率51.4%。四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扎实开展。金融生态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城市进社区、农村进乡镇等工作积极有效,交通银行已经确定进驻许昌,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市各金融机构服务大局、艰苦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市委毛万春书记向全市各金融机构、驻郑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要正视问题。在我们肯定去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经济金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经济下滑压力加大。元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去年回落3个和2.5个百分点。2月底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回落6到7个百分点,经济下滑的风险在不断增加。二是信贷规模投放偏小。部分金融机构对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的还不够到位,片面强调控制风险,存在着贷款投入量不大甚至有减少的情况,信贷支持需要加强。三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是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还需要完善,一些企业信用缺失,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还不断发生,金融风险的隐患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要坚定信心。今年可能是许昌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蕴涵重大机遇的一年,目前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见底,对许昌来讲,经济下滑,略见曙光。总体而言,我市经济金融工作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充满着重大的机遇。一是为了应对危机保增长,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金融部门支持经济发展的“国九条”和“促进经济发展30条”意见,为我们加快发展营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也为金融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居民消费等方面都有发展的潜力,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也为金融部门开拓业务、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三是我市推出的“3816”投资促进计划,为许昌经济社会提供了发展后劲,也为金融机构催生了优质的信贷资源,这一大批产业升级项目,为我们实现产业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夯实了基础,也为金融部门优化信贷结构拓宽了领域。各金融机构一定要把握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增强紧迫感,认真落实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定信心,增强毅力,在逆境中发现机遇,在困境中掌握主动,大力开展金融业务,不断强化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对于2009年的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了“12345”的总体工作布局,制定了“双11”增长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尤其需要金融部门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参与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切实增加货币信贷的投放。就此,我再强调4点意见。

(一)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增强投资拉动作用。金融是重要的经济杠杆,是扩大投资效应、增加投资拉动的重要力量,各金融机构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按照我们项目建设年的要求,围绕“3816”投资促进计划,继续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要素的支持力度。要以“3816”投资促进计划为抓手,扩内需,保增长,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要素三大基础建设,围绕工业、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8大重点领域,实施好10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适度确保投资规模,有效扩大投资需求。

(二)要发挥金融导向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调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发挥金融的调控作用,突出支持许昌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要大力支持集群经济发展,提升“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按照实施10个重点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主导产业规划要求,认真落实20个产业集群专项规划;二要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3大主导产业和烟草、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4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抓好瑞贝卡公司技改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三是要大力实施“千百亿工程”,积极扶持40户重点企业、100户“小巨人”企业和20户高新技术企业;继续推动青山金汇与广新集团、天健公司与平煤集团、众品公司与林德公司的战略重组,力争在大企业集团培育上取得突破,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要不断增加信贷资金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薄弱环节建设。金融机构要通过以上4个方面对许昌重要工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带动信贷总量的合理平稳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当前,加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是扩大内需保持增长的必然要求,金融部门要按照企业服务年的要求,不断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要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的信贷机制,建立符合中小企业促进特色产业的组织框架、业务流程等,发挥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服务年的政策、措施,完善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业务运行机制,加强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对于暂时出现困难,但基本面发展比较好的企业,要坚持以输血搞活为主,对于一些企业出现困难的,要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同时,要注重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继续限制对“两高一资”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努力做到“松贷不紧贷、慎贷不惜贷、敢贷不乱贷”,切实让信贷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四)要创新银企合作形式,推进银企合作。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政银企合作互动机制,创新银企合作的新形式、新方法,使银企合作更有特色、更有效率、更有影响。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政银企定期洽谈会、项目对接会制度,促进银企资金、项目提前对接,实现银企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金融部门要根据我市企业发展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和融资方式,加大银企合作的力度。要按照总分行金融工作精神,把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银企合作手段给予信贷支持。对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无法正常生产的,可以尝试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帮助企业实现资产重组和优势互补,使金融和企业都能从中获得更好收益,减轻企业经营不稳对社会产生的振荡。

三、致力打造全国金融生态城市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摆上重要的位置,创新方法,强化创建措施,不断推动全国金融生态城市的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创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从优化发展环境,打造金融名片,增强发展信心,建设诚信社会的高度看待创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切实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加强和改善领导。要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有关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切实配合金融生态创建工作。

(二)深化金融改革,增强金融活力。要坚持把金融改革作为增强金融活力的重要手段,落实政策,促进金融改革的发展。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魏都区、长葛市2家联社组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工作,力争上半年顺利开业1家,下半年再有1—2家联社组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获得成功。要加快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重点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完善股权结构,进一步增强规模,提高实力。要稳步推进农业银行股改,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优化资产结构。要加速我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筹建步伐,力争今年我市有1—2家挂牌营业。要继续加大股分制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加快进度,提高效益,争取交通银行早日挂牌营业。

(三)拓宽金融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应对危机,保持增长,为我们经济工作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金融部门拓宽金融业务,创新金融方式提供了领域,我们要以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契机,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农村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有效扩大担保范围,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拟上市企业的服务工作,为许昌成长性较好的非上市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荐我市有条件的企业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或中期票据,进一步拓宽融资范围。要积极开拓各类金融市场,大力支持和促进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加快发展,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投融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