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领导科学论文

领导科学论文

时间:2022-11-19 11:0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领导科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领导科学论文

第1篇

一、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点,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加强了对科学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各年级的科学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本学期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并要求他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采集、捕捞等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大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校成立了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标本制作和无线电兴趣小组。为学生了解大科学、增进科学科学知识提供条件。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化,促进实验教学常规化。

学校实验室在建设、发展、使用的同时,相应地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科学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科学实验室卫生制度》、《科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不仅张贴上墙,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实验室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类帐册齐全,并做到帐、卡、物相符。实验室仪器全部按部颁目录分类编号,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大方。

三、继续强化管理,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机制。

本学期,我们继续对实验室的财物进行了对应管理,确定了专人用规范帐册,按部颁目标将仪器记帐,所有仪器都定橱定柜存放,并将仪器用卡片编号,挂在橱上。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竹箦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对实验教学继续落实两抓:一抓“实验教学的开展”;二抓“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将实验教学评估纳入教育工作和整体评估中。评估的内容为实验教学计划、总结、实验记录、实验效果、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好率、实验开出率、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存放教师业务档案,汇总到教师月考中。通过思想引导和过程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已经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四、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不断优化。

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的活力,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过程研究探讨,用系统论观点,认真研究,积极开展实验试点。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探讨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活动,并且不断改进评价方式和手段,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科学实验研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研究和评价措施无疑成为推动实验常规化的动力。

五、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教师、学生科学实验研究成果。

第2篇

文章摘要: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积极响应我区创建省科普示范城区的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科技活动特色,经研究决定举办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一、主办单位:鸠江区教育局二、承办单位: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三、活动时间:暂定2007年11月22日前后(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四、参加对象:区中小学生、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五、活动方案(一)组织领导1、成立活动组委会组委会负责科技节活动总体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实施,协助新闻媒体对活动的宣传报道等工作.2、组委会名单主任:赵敬东副主任:杨祥衡李广庆许斌陶承军成员:姚晓虎曹小谋汪文付杨正安邢修林吴云杨国强胡宗品(二)活动要求1、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加强宣传力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重科教氛围,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有力支持.2、报名截止日期为2007年11月15日,请各校将科技节报名表(见附件)通过电子政务报区电教馆.(三)活动项目竞赛项目1、发明创造类:作品内容不限,要求是学生个人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意义的实物作品.2、创意设计类: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实物的创新设计,但必须是根据科学原理可以完成的(金点子).3、科学小论文:指中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4、科技展板评比及展示.5、现场电脑科幻画.6、热气球升空.7、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直线距离)展示项目1、机器人展演.2、叶脉画制作演示.3、凤鸣科普站“校园科技接力”活动展示.(四)评审标准1、发明创造、创意设计、科学论文类评审标准“三自”原则和“三性”原则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选择的.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先进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小学生的项目在依据“三自”和“三性”原则的同时,根据目前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和水平,融入“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重点考查项目的探究过程,考查在探究过程中小学生初步探究能力和基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发明创造、创意设计类作品须填写附2“发明创造和创意设计作品说明”表.2、科技展板评比及展示要求:各校按统一规格制作2块科技教育宣传展板,按高170厘米,宽90厘米制作.一块展板介绍本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科技小论文等;另一块展板围绕本届科技节主题(节能绿色健康)专门介绍科普常识或最新科技动态,最好以专题形式出现.展板总体要求美观、图文并茂,有科技特色,不得到广告公司统一喷绘.3、现场电脑科幻画比赛形式:现场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金山画王除外)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单纯的数字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评分标准:(百分制)①主题正确、鲜明、突出.(30分)②构思健康、新颖、有创意.(20分)③绘画方面:用笔细腻、色彩调配等(50分)参赛人数:各代表队参赛人数限定2人以内.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备注:各校在报名时需标注清楚使用何画图软件,以便赛方提供相应软件.4、热气球升空注意事项:这项比赛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升空要求:参赛者将事先制作好的热气球带入比赛现场,并且贴上编号(在赛前的科技辅导员会议上进行抽签决定),热气球在升空时,下方必须有不少于1m的铁丝相连,在铁丝的下方与绳子相连,热气球升空高度要求达到20米.评分规则:本次比赛以热气球升空的负载多少决定名次(负载为50克的钩码,由大赛组委会发放),若负载相同,以升空时间决定成绩,用时少的获胜.所有选手必须按抽签顺序依次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比赛只进行一轮,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准备、点火升空(达到20米高度)、安全回收和灭火四个程序.遇到下列情况时比赛成绩无效:热气球升空不足20m.热气球没有成功回收的;热气球被烧毁的.总用时超过20分钟.参赛人数:各代表队限定3组,每组3名学生.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评奖办法(特设)所有拥有有效成绩的小组均有奖,一、二、三等奖分别按20%、30%、50%设置.注:“区e之梦科技营”将组织参赛学校科技辅导员对“热气球升空”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另行通知.5、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制作要求:由组织单位提供1张70克的a4纸、在10分钟内现场完成一架飞机折叠.(不得将成品飞机带入场地,机身长度不得低于20厘米,翼面宽度不得少于2厘米)评分规则:在宽8米的道上手掷飞行.以起点至首次落地点的距离为成绩,如落点出8米道宽,成绩为0.按飞行距离长短排列成绩.(制作不评分)参赛人数:各代表队参赛人数限定6人以内.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附1: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报名表学校: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序号姓名性别参赛项目辅导教师备注附2:发明创造和创意设计作品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设计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该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该项目中申报者的主要贡献(发明点或创新部分)所在学校意见附3:科技节开幕式当天活动具体安排表时间内容地点负责人备注9:00开幕式领导讲话操场主持人32中舞蹈表演操场李嘉9:30热气球升空操场杨国强9:30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篮球场胡宗品8:30电脑现场科幻画网络教室吴云9:30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示科技室邢承喜9:30科技展板展示操场看台邢修林10:00—11:00机器人展演多媒体室曹小谋10:00—11:00叶脉画制作演示阶梯教师汪文付10:00—11:00凤鸣科普站“校园科技接力”活动展示科技室罗小飞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第3篇

关键词: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状

一、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情况

2004年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工作,2004年参加测试学生2645人,仅占全校总人数的64.3%。2005年参加测试学生5412人,占全校总人数的99.2%。2006年参加测试学生5871人,占全校总人数的99.7%。2007年参加测试学生6236人,占全校总人数的99.6%。对照《标准》规定在2004年所有高校必须实施《标准》以及对大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体质评定的要求,总体来讲,执行情况比较理想,这与校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密切相关的。

二、《标准》测试仪器配置情况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目前拥有两套测试设备,一套为2004年购买的中体同方公司生产的测试设备,这套设备包括:身高标准体重测试仪1台、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仪1台、坐位体前屈测试仪1台、握力指数测试仪1台、台阶试验测试仪1台(台阶试验测试仪为1拖6台阶指数测试设备)。这套设备由于购买年限长、保存不当、型号陈旧、软件版本低、小故障多等问题,导致体测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测试工作经常由于上述原因被迫中断,增加了体测工作安排的不可预知性和难度。为此,体育部向上级部门提出了增加和完善设备的申请。在学校和部门领导的支持下,2007年学校新购置了汇海公司生产的无线传输测试设备一套,这套设备包括:身高标准体重测试仪1台、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仪1台、立定跳远测试仪1台、握力指数测试仪1台、台阶试验测试仪1台(台阶试验测试仪为1拖12台阶指数测试设备)。两套仪器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测试工作的压力,改善了测试硬件环境,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

三、《标准》测试场地情况

《标准》的测试对场地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在室内,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的考虑:遮蔽风雨、易于管理、有电源接口。其次,场地必须开阔,因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多、测试仪器数量多、参与测试的学生人数多,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合理安置测试设备以保证测试的顺利开展。最后,测试场地的位置不宜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和教学秩序。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体质健康测试场地紧邻运动场,共有两间平房,一间为微机室,一间为测试室。该场地虽然基本满足了上述要求,但仍然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需要加以改进和协调。主要问题体现在室内空间还是较小,室内通风条件差,尤其在夏季人员密集和大运动量后极易出现缺氧,不利于测试者的身体健康。就上述问题体育部已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了申请,希望可以改善测试场馆的实际问题。

四、《标准》测试师资情况

《标准》测试工作不仅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而且对测试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仪器操作、计算机处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测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2004年以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派教师参加了省内组织的所有培训工作,由此可知,学校在对测试人员的培训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标准》测试工作由体育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牵头,选拔熟悉计算机业务的青年教师参与测试工作,使得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标准》测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多名教师在参与测试工作的同时,还根据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标准》测试工作相关情况和实际数据,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10多篇相关论文,其中《2004―2006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结果变化分析》一文被评为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三等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开展《标准》测试工作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五、《标准》测试时间和项目设置

为了不因为进行《标准》的测试工作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部将测试时间安排在16:30―21:00进行,安排负责测试的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开展测试工作,以极大的付出保证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一个40人左右的班级做统计样本,利用两套仪器,在学生组织到位、工作人员操作熟练、设备使用正常的情况下,完成所有测试需要30―40分钟。因此按照上述时段安排,每天可完成的测试人数保持在200―240人。

身高、体重和肺活量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必测项目,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在测试过程中按照要求执行,在选测项目的选择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仪器设备购置情况选择了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和台阶试验测试。

六、《标准》测试数据分析

根据《2004―2006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结果变化分析》一文中对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从身体形态变化趋势发现我校学生呈现出逐年肥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学生随着对大学生生活的逐渐适应,精神压力相对降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对减少,运动量降低等。从身体素质变化趋势发现我校级学生身体素质在2004到2005年之间变化不大,而在2005到2006年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第三学年学校不开设体育课,从而使学生的活动相对减少,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急剧下降的现象。

《标准》的实施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领导及各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和支持体质测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的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全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关心学生锻炼的大环境,为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王皋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第4篇

多少年来,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他们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临床医学科研领域,尤其在一些由基层医院完成的临床科研项目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和苗头,本文将对此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1立项———多多益善

在我国各类医院,用论文、科研、科技成果等指标去评定一个人的业务水平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部分医务工作者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轻诊病。由于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实际利益,因此这几年来科研立项不断增多。自去年以来,以江苏省为例,有关政策规定,所有医务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必须有科研项目(成果),因此出现了万众一心搞科研的壮观场面。试想一下,一个本科毕业生,工作第二年定为医师,第七年晋升为主治医师,从此以后即在为晋升副高而努力,必须搞科研,必须出成果。有条件要搞,没有条件也要搞。

前几年,象我们这样的二级医院,每年申报科研课题1~2项,医院对每项课题一般资助10万元左右,基本能满足需要。现在我们南通市的各家二级医院,每家申报大致在7~8项,“儿多女多”,医院对每个课题的资助费用大为减少,有的医院已少于1万元。部分二级医院已经改制,变为私营或股份制医院。由于认识上的误差,医院投资人只希望你去创收,根本就不希望你搞科研,也没有经费支持,科研就变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这个时候的科研实际上就变成了纸上谈兵,玩文字游戏,最后只有靠弄虚作假通过“鉴定”。

对策:在我国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中,县级医院的作用是医疗、教学、科研,科研是排在最后的。笔者认为作为我国临床科研的主体应是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大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对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时提一些科研要求是切实可行的。而对于二级(县级)及二级以下(乡镇)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申报职称时,可以提倡有科研项目,但不应作为唯一指标,这比较切合实际。对于各类医院每年申报科研课题,应有数量限制,让医院把有限的经费用在真正好的项目上,以二级医院为例,每年申报项目不宜超过3个,由医院进行初筛,不得突破。对于非国有医院的投资人,眼光其实应该长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给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是不可估量的,其经济收益往往是科研投入的好多倍,甚至是几十倍。医院投资人可以与科研负责人签订科研协议,实现利益共享。

2过程———水份多多

严格意义上的临床科研应该按双盲设计方案,即医生和观察对象(病人)都不知道哪一组是试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这样可以使临床科研的结果真实可靠。事实上,双盲设计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实际临床科研工作中,尤其在一些由基层医院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采用较少。以我们南通地区为例,近10年来的临床科研中仅一个项目是双盲设计。非双盲设计的科研项目,课题组人员都知道那个是治疗组,那个是对照组,难免会有少数人由于受到功利思想的诱惑,会有意无意地提高治疗组的疗效,而压低对照组的效果,这种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科研项目中,必须有用户观察报告。严格意义上的科研应该是课题负责医院将科研设计书、观察计划、观察病历、观察要求等材料交给用户(即协作单位),由协作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观察任务,出具观察报告。在此过程中,科研单位应支付一定的观察费用,并免费提供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全部药物。真正完全做到的话费用往往还不小。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课题组为了节省经费,也不再提供试验药、对照药、观察费,所有观察过程都免了,而是将“观察报告”写好了,由“协作单位”盖章了事。小医院是这样,最近上海一家很有名气的三级医院也这样搞,真正是弄虚作假!

对策:在科研设计中必须坚持双盲原则,无双盲设计的项目不予立项。即使立项了,在科研成果评奖时,不能评奖或至少不能评大奖。

为了保证科研结果真实可靠,所有医学科研鉴定时必须提供所有病员(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原始病历复印件,提供病员的详细联系方式(尤其是电话号码),必要时鉴定委员会专家可以当场电话询问。这样做未必能完全杜绝造假,但可以使造假的难度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信度。

3鉴定———专家唯亲

目前,我国医学科研鉴定以会议鉴定为主,时间一般为半天。除去领导讲话与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多媒体演示)外,留给专家的时间其实是不多的。笔者参加了若干次临床科研成果鉴定会。与会鉴定专家一般都是科研医院请来的,为了保证鉴定会一举成功,课题组往往把“熟悉”和“关系”作为第一选择,而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对于课题单位提供的专家名单一般也不再更换。有的时候,开鉴定会时由于与会专家相互都很熟悉,鉴定会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根本没有批评和反对意见,一举通过,皆大欢喜。这种鉴定会有时难免流于形式。鉴定结论不乏华丽之词,有意或无意进行拔高,鉴定结论就很难完全公正。

对策:在有条件的省份或地级市,与医疗事故鉴定一样,设立科研成果鉴定专家库,由科技主管部门在鉴定前抽取相应专业的专家名单,并邀请专家,在鉴定前会前进行保密,不通知鉴定申请医院。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由卫生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协作,建立专家名册,在课题单位提供的专家中更换2~3人。笔者认为“近亲鉴定”必须纠正。

4查新———良莠不齐

在我国目前可以进行医学科研查新的单位还真不少,主要包括:科技情报机构、医学情报机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等。不可回避,为了经济效益,这些查新机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有些也通过压价来吸引客户。

众所周知,查国外的医学文献对查新人员的外文水平其实有相当高的要求。

我院的一个科研项目,请某大学图书馆查(他们自己说有查新资质),图书馆查新人员在选择了一定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后,找出了30多篇相关文献,然后叫我们的工作人员拿回来自己翻译,得出“结论”,然后,由他出具报告。这种查新的公正性、可靠性何在?笔者认为部分科技情报查新机构(非医学情报查新机构)、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查新人员,因为这部分人不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外文医学类论文未必能读懂,由他们出具的查新报告还真值得好好推敲。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造假;法律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0

西安交通大学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获得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现在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了该奖项,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西安交大对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解除了教师聘用合同。这一学术造假事件,最初是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李连生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联名进行实名举报的,耗时长达三年多,影响深远。

无独有偶,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发表社论,认为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从2006年到2008年在这一刊物上发表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的决定。《晶体学报》属于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这篇社论一公布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介绍说,SCI是"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是美国科学家创建的一个科学论文资料数据库,收录发表在较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论文的相互引用情况。获知两名教师涉嫌学术造假的消息后,井冈山大学立即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并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调查发现,《晶体学报》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所涉及的70篇文章系钟华一人所为,其中29篇以刘涛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也是钟华的。调查组专家分析了钟华发表在《晶体学报,E辑》的文章,认为存在三种情况:一类是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一类是学术不严谨、记录不准确造成的错误;还有一类文章实验数据是真实的。12月28日,井冈山大学学术委员会认定钟华、刘涛的学术造假事实,分别属于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的"伪造或篡改数据""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和"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类型,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根据相关规定,井冈山大学决定对钟华和刘涛作出"撤销造假学术成果、追回奖金、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开除公职、等"严厉处罚。

从上述两例轰动全国的学术造假事件中,对造假者的处理可以看出,学术造假就是一种"学术欺诈"行为,就学术欺诈行为的本质属性而言,完全有法可依:首先,造假骗取经费、奖金,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诈骗罪";其次,高校教师属国家公职人员,将政府经费据为已有,则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但是,从目前对学术造假行为被发现后"追缴相应的拨款和经费"的处理来看,其性质是违背立项合同后的一种民事上的违约责任追究。除此之外,国家主管机关还为他们遮丑,基本的学术道德谴责都难以体现;更遑论行政和刑事责任。

学术造假中的责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监管机关的失职的责任;二是造假者自身的责任。

对监管失职的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有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的依据。我国《刑法》第397条规定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各级学术经费管理机构的性质都是国家机关,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发放的科研经费都负有监管责任。监管不力,"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是,过去的实践证明,这一责任在学术管理领域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我们至今还没有依照这一刑事法律追究渎职责任的先例。

对学术造假行为本身,除了各单位内部的处分规定以外,暂时还没有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从行政处罚来看,我国根本没有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处理可以依据的法规。从刑事处罚来看,一般公民骗取国家财产可以构成诈骗罪;对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国家财产可以构成犯罪的情况,只规定了贪污罪。但是,前述两个罪名都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学术造假行为中骗取拨款和经费并非用于据为己有,而往往是用于制造虚假的所谓学术成果,骗取个人经济利益、学术地位和职务职称,不符合前述两个罪名的构成要件。因此,依据现行法律无法追究学术造假者骗取科研资金的刑事责任,在刑法上通过立法确立类似于韩国立法先例的"欺诈政府科研资金罪"已经迫不及待。

最近,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以"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职务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存在严重不实"为由,解除与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的聘用合同,但这仅仅是单位内部的一种解聘处理,政府没有任何行政处罚与刑事追诉行为。此后发生的几起学术造假事件中,也没有要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的迹象。而行政处罚的实施,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介入,既需要依据现有法律依法办事的决心,也需要法律依据的完善。触目惊心的学术造假事件为立法和司法机关提出了新的课题。

教育部前任部长周济在教育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说过,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严肃查处,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要深刻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净化学术风气,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发挥道德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二是加强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发挥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培育优良的学风,倡导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学者自律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证,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全方面的下功夫,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才能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方面取得实效。

第6篇

老一辈的专家学者都比较熟悉著名学者А.И.克鲁沙诺夫(1921―1991年),他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俄罗斯东部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社会历史。他较早地从客观发展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17―20世纪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全面细致地考察和研究了远东地区的文化和民族过程、相邻国家的历史以及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

一、А.И.克鲁沙诺夫生平

1921年6月1日А.И.克鲁沙诺夫出生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一战期间他父亲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服役。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在1932年,克鲁沙诺夫全家迁至滨海边疆区,这里成为他成长、学习和成为著名学者的地方。

小学毕业后,А.И.克鲁沙诺夫曾在渔业联合体工作过,在1939年开始就读初中。1940年他以自学考生的身份通过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师范中专全部课程的考试,同年10月加入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他在远东地区的通讯部队服役,1945年8月,在中国东北参加过消灭关东军的战斗。

战争结束后,克鲁沙诺夫继续学习,并在滨海边疆区的米哈伊尔学校先后担任教师、教学主任和校长。此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教师学院函授部的历史专业,并考取了伊尔库次克国立大学函授研究生院,1954年就《1918―1920年滨海边疆区南部游击队运动史》进行了副博士论文答辩。之后,他曾任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的科研副校长,在1955―1958年间任滨海边疆区国民教育厅厅长。同时他还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师范学院教授远东地区国际关系课程。在拓宽自己研究领域的同时,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就《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卫国战争史》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

1954年,奥克拉德尼科夫制定了在苏联远东地区大力开展历史研究工作的方案,他倡议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远东分支机构的基础上成立历史考古部,但是这项工作进展很慢。

1958年11月,А.И.克鲁沙诺夫应邀担任历史部主任,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出色地将全体科研人员团结在一起并制定了缜密的科研计划。从此远东地区科学院系统的历史研究发展与А.И.克鲁沙诺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任历史、考古和民族学部主任期间,А.И.克鲁沙诺夫表现出卓越的科研和组织才能。他增加了科研人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着重研究19―20世纪之交苏联东部地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20世纪60年代中期,А.И.克鲁沙诺夫构思创立远东地区社会科学院。但是,这个想法不是很容易实现的,于是他多次远赴莫斯科论证在远东地区成立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必要性。

А.И.克鲁沙诺夫的想法得到了支持,1967年6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历史部召开了苏联科学院历史部的第二次巡回会议,会议决定于1968―1970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创建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组成的历史、考古和民族学研究所,支持在远东国立大学恢复东方系并将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远东地区的国家中心档案馆从鄂木斯克迁至哈巴罗夫斯克。

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于1971年7月1日成立。А.И.克鲁沙诺夫被推选为第一任所长,而此前的1970年他已经成为了苏联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А.И.克鲁沙诺夫作为出色的科研组织者善于将各个科学研究方向的力量整合起来并集中解决重要的科研难题。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整个集体开始着手编写《远东史》。在此期间出版了11本有关远东历史的著作,还出版了大量的科研著作,确定了科研人员的个人科研方向,规划了一批科研人员将来博士论文研究和答辩的方向以及其他攻读副博士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

克鲁沙诺夫就远东地区始终受到俄罗斯本国和东北亚地区邻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四十多年的研究,成为研究俄国远东史的出色的专家,并在1987年成为苏联科学院的院士。

在浩瀚的历史研究领域中,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的阶段、特点和规律。他对16―17世纪俄罗斯人从欧洲部分移民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历史前提作出了评价,对俄罗斯陆地旅行者和海洋航行者在远东地区开发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评价了17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远东地区疆域形成的因素和俄国在十月革命前和苏联时期对远东经济开发的情况。

克鲁沙诺夫以他构思的原创性、研究的独特性和他无可辩驳的决断性,出色地研究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国内战争和十月革命问题。他作为专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洞察远东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他完成科学著作300余部(篇)。不仅涉及具体的历史问题,还涉及到全方位的社会问题。

广泛的科研兴趣使克鲁沙诺夫致力于历史学各个领域问题的研究。他担任历史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席15年。他喜欢与人分享知识,向初学者提出宝贵的建议。他积极培养高素质科研人员。他直接指导了18篇博士论文、60余篇副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形成了克鲁沙诺夫院士学派,这个学派由他的学生们构成,他们至今仍不懈地研究俄罗斯国家东部地区的历史进程。

编辑工作是克鲁沙诺夫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他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专题著作、科学论文集、科普文献等等。他积极参与多卷本《苏联工人阶级史》的创作,是《远东问题》和《历史问题》杂志的编委,也是《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学报》的第一任主编。

生活的阅历和创作的经验使克鲁沙诺夫将科研、教学和科研组织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他先后担任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远东科学中心、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主席团第一副主席职务,并在远东国立大学东方系任教。他领导下的研究所承担了组织历史、考古、民族、东方学、俄国史和国外历史学问题的学术会议、历史讲坛等活动。分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共青城、南萨哈林斯克、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马加丹、阿纳德尔斯克等地召开了18次全苏学术会议、8次远东历史讲坛、3次东方学研讨会。他积极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

А.И.克鲁沙诺夫对远东历史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依据丰富的史料得出的论点和结论是俄罗斯远东历史学的瑰宝。

二、А.И.克鲁沙诺夫主要著作和思想

А.И.克鲁沙诺夫的著作主要研究了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克鲁沙诺夫的研究工作以在当今俄罗斯倍受争议的理论为指导。他勇于提出促进科研工作的尖锐问题,并在科研中寻求解决的方法。他最早提出资本主义时期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的历史条件问题、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国家的地位问题、在开发远东过程中农民的作用问题、有关全俄罗斯总体发展趋势和远东地区的区域独特性之间关系的问题、关于远东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问题、在远东的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以及远东地区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农奴制残余问题。

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发展问题在他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把远东地区移民史紧密地与当时农民迁徙的全俄罗斯人口进程联系在一起研究。从这个角度出发,他阐述了最重要的移民流的情况,明确指出它们在地区内部的分布情况,勾画出了20世纪初远东地区土著居民数量动态的特点和它的民族组成情况。他是第一个阐明俄罗斯远东地区行政机构形成进程的人。他在1960年出版的巨著中指出:“在历史文献中千万不可忘记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远东地区行政机构建立和管理问题”[1]。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行政机构建立和管理的进程放在区域内部社会经济发展、外部政治环境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下进行研究。

他深入研究复杂的经济进程,他分析了远东地区工业生产的结构、工业主导产业状况,提出在远东工业中国家资本发挥了主导作用,强调了外国资本的意义,重点指出铁路建设在远东经济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严肃地论证了生产集中的进程,同时他也是最早重视远东地区大型企业特点的学者,他指出,这是万能型工商联合体,其业务是综合性的。

从事远东地区经济史研究时,他非常重视苏联时期的贸易和贸易关系问题,并认真研究了这方面的资料。应该承认,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大部分著作都是研究19世纪后25年至20世纪初期远东地区贸易和海上贸易的发展的。

在他的著作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地区土地关系问题是又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他最早对远东地区农村中的土地关系作了评述,考究了农民份地具体分布情况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区分了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特性,指出了在土地关系中存在的封建残余,揭示了个体农场和“美国道路”的发展趋势。他还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结构分析,指出了主要作物播种区的分布情况、1914―1916年间粮食收获的状况、农业经济商品率增长情况、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指出了人口迁徙、增加国家采购、鼓励扩大耕种面积和农产品生产等因素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2]。

在他的主要著作、文章和报告中都广泛地涉及到远东地区革命前的社会问题。他是最早用详实的客观资料说明远东地区资本主义形成的学者之一,他列举大型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考究了企业名人的情况。在他的著作中非常关注远东地区农民和哥萨克的历史,揭示其形成和分布的状况,调查他们社会结构、法律地位和物质状况的变化等等。

克鲁沙诺夫论证了农民分化为富农、贫农和中农的社会过程,确定了农民中每个阶层所占的比例,揭示了远东农业中雇佣工人数量的增长情况,指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增长的结果。在他的领导下1991年出版了集体著作《19―20世纪苏联远东农民阶级》。

在克鲁沙诺夫有关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远东历史的著作中,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工人阶级的数量、成分和分布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则上,这个问题在远东的历史学中不是新问题,其他学者也研究过并有各种不同的结论和看法。在分析了资料的来源后,克鲁沙诺夫非常明确地指出,远东地区革命前工厂和社会统计不够全面,远东经济史(其中包括远东地区工人阶级历史),研究得不够充分。对十月革命前远东地区工人阶级数量进行了估算以及确定行业分布和区域分布后,他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资料来源,他获得的数据在史学界长期得到承认。在认真研究了大量档案资料和统计数字后,他认为在1913―1914年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工人阶级的数量为12.5万~13万固定的工人和12万季节工人,总共为24.5万~25万人[3]。他还是第一个研究远东工人阶级形成问题的学者。他指出,没有深入地研究工人阶级的成分和数量的行业分布,就不可能得出明确而有根据的关于远东工人阶级形成的结论。他对远东地区工人阶级史的一些问题作出了有理有据的解答,如远东工人阶级的社会和行业成分、工人阶级的法律地位、工人阶级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工人阶级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水平、工资水平动态和结构以及工作日的时间、无产阶级为提高生活水平进行的斗争、无产阶级自觉意识和知识水平以及组织水平的提高等问题。

克鲁沙诺夫研究了远东共和国的历史,在与И.Б穆哈乔维合作的《列宁主义战略和远东苏维埃政权斗争的策略》[4]中他将有关远东共和国政治建设的阶级实质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远东共和国存在过工人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远东共和国存在的是无产阶级的基础,其独立性只是形式上的。

他领导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两卷本《远东史》(从远古时期至1917年)、《滨海边疆区历史文化遗迹集》、《伊捷尔缅人的历史和文化》、《楚科奇人的历史和文化》、《17―20世纪中国东北史》、《北海道:发展概述(17世纪至1917年)》、《17―20世纪苏联远东农民史纲》等。

远东地区社会关系和社会政治发展始终是贯穿他著作的一条主线。在他早期的科学研究中,总是尽可能地将远东历史问题的论点建立在确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之上。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研究的文献基础,将许多史料引进研究领域,如新的考古资料和区域罢工运动史料、具体的革命事件和偶然事件的史料、运动的个别参与者和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及鼓动者的史料等。

他对竞选国家杜马成员的首批竞选公司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他是最早关注远东地区存在社会民主联合组织的学者之一,他在自己的著作里关注党的建设和各党派之间关系问题。他对远东城市进行了研究。他与维施涅夫斯基合作出版了纪念布拉戈维申斯克一百周年的文集和纪念符拉迪沃斯托克一百周年的文集。此外,他领导出版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其他城市历史的集体著作。

三、А.И.克鲁沙诺夫讲坛

鉴于А.И.克鲁沙诺夫卓越的学术成就,1998年5月13―14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举办首届А.И.克鲁沙诺夫讲坛。2001年的第二届讲坛决定每隔两年举办一次А.И.克鲁沙诺夫讲坛。至2006年已经举办了五届讲坛。讲坛主题主要是“俄罗斯远东:历史经验和区域发展”、“在俄罗斯和东北亚文明中的俄罗斯的亚洲地区”等。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青年学者参加了讲坛的学术会议。

参考文献:

[1]Крушанов А И.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во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е ⅩⅨ-Начале ⅩⅩ в.Кн.1 Mатериалы по Истории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1860-1917[G].Владивосток,1960:37.

[2]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России: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пыт и Пути Развития Региона [M].Владивосток:Дальнаука,2001:5.

[3]Крушанов А И.Победа Советской Власти...[M].Владивосток,1983:60-63.

第7篇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索:

一是胜利的做法;

二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对今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建议。

一、胜利的做法

1、较全面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培训任务

根据我县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目标,小学科学课程培训在积极探索中开展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活动,并遵循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总体原则。

一年多来,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共组织了三次大型活动,组织起始年级科学课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和改革的突破点,逐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采用专题讲座、上研究课、用音像教材、听观摩课等形式对广大科学课教师进行示范、启发、引导。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参加市研训中央举办的科学教材培训以及教学研讨会活动,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同时,培训阵地前移,以乡镇为单元,倡导参与式培训,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以及采用案例式教学和教学观摩等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本地、本校、本人教导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诊断、评价,达到教师能解决教导教学实际问题的目的。通过新教材培训,不少教师深有感触地说:“科学课毕竟该怎么教我们有了初步的认识”。

2、许多教师树立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新观念

这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不难看出,科学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衡量这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成败的要害因素,在教材培训之初,我们就意识到要在教师的头脑中确立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观念的重要性。

为此,我们组织了2009年暑期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在第一届小学科学课程专家组成员的精心筹备下,全县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参与式培训。2009年春、秋分两次组织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进一步解读教材,分析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基础上,以课例引路,体验并理解科学,同时,通过录像资料让老师们聆听国家课程专家路培琦、郝京华等教授的讲座,观摩实验区优质课,还组织老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举办的科学论文、教学案例竞赛活动(我县参赛作品中,两位老师的论文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一名老师的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9月下旬,我们还选派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省教研室举办的全省小学科学说课观摩学习。在这些活动中,使我们有机会借鉴外地有益的经验,了解科学实验的信息,这样保证了我县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正常、有序地展开。通过各种活动,既提升了科学课教师的教导理念,又从实践层面予以示范,这为我们开展科学课程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让学生充分地去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多数老师都能认识到科学课不能象过去那样教了。科学课要让学生去经历一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只有参加一个活动才能获得一份有意义的经历。而“经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又太重要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央。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导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十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寻常的教学中,不少老师改革的步伐再加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观察水》这一课时,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打破以往的“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围绕主题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全面开展以学生为主题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你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比比看谁的发现多。在课堂上,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能装水的各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容器、泡沫、木块、尺子、沙子、各种颜色图案的塑料板等等,学生也预备了许多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学生在课上自学看书,讨论,实验,教师在学生中个别指导,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讨论、研究、实验后知道了许多关于水的知识,归纳起来有: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科学素养良莠不齐,区域不平衡

从我县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反映出不少教师缺乏科学方面的知识,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理科背景,对于简朴的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缺乏系统了解,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没有观察的积累,缺乏一般的常识。对于科学的性质,科学与其他学科、与魔术,甚至与科学幻想的差别知之甚少,这是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学课的。

2、学生习惯于你讲我听,动脑动手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从我们的课堂中发现,不少学生缺乏科学探究方面的基本能力,如在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中,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不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朴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不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包括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的能力都欠缺,小组讨论、交流不敢大胆发言,对别人研究的结论不敢质疑等等,这些都是长期以来被动学习所致,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亟需加强。

3、科学课开展的条件有待改善。

我们普遍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各种设施、教学条件差的现象,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不少学校没有仪器设备,没有实验基地,“工具箱”订不起,甚至连一台电脑也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运用了。大部分乡镇学校没有社区图书馆,更不用说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了。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我们要实现课程改革的设想,需要老师们付出巨大的艰辛。

4、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新课程与应试教导的冲突,部分学校领导对科学课存在偏见,有些校长提出“以成绩论英雄”的口号,学校领导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对成绩的要求,他们真正关心的仍旧是升学率。因而在配置专职教师上,在教学设施建造上,在经费投入上以总总借口让位于其他学科,把科学课看作是搭头课、是副科。

5、大班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不少学校班额过大。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不少学校一个班六、七十人,严峻影响了新课程目标的落实。

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中,我们教研部门还存在指导不力,下功夫不够,没有及时帮助老师们解决观念上的误区,工作中的困惑,以致老师们感到孤独无援,手足无措。

三、对今后科学课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科学素养

我们知道,科学学科学习的内容是大科学中的常见科学事物和现象,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科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宇宙这3个方面。因此,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老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它需要的是现代复合型的教师。需要对科学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以及决定这些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基本事实达到“精通”的程度。即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应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刻把握其内在含义且运用纯熟。科学教师还要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科技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给学生以恰当的启发,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奋进的正确引导。同时,也要了解和把握科学探究方法,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能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学生在活动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因此,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希望老师们要树立“两种精神”,加强“四种意识”,培养“六种能力”,即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导智慧和创新精神。要加强开辟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和未来意识。要培养教学组织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师生交流能力,组织指导课外实践活动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导科学研究能力。

(二)、千方百计建造好科学实验基地。

为了顺利开展科学教学,使“动手做”能够真正落实,我们要多方争取政策,不仅使教学材料--教科书、工具箱、科学活动手册、光盘等一应俱全,还要建造适合科学课教学的实验室、科学园地以及科学教具设备。虽然这不是一件易事,但我们作为科学教师理应多作一些工作,一方面请示领导取得一定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一方面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想办法制作一些教具,也可发动学生收集一些器材,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我们周围有不少老师已做出了榜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制作教具、学具。虽然预备的时间是多一些,但我们在困难时期不得不这样做。路培琦老师说过“要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要通过我们的双手,建成一个象模象样的实验室。

(三)、探索大班教学与探究学习之间矛盾的出路所在

第8篇

关键词 科普写作 科普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校五年制师范大专班从四年级开始分为文科和理科班,并在理科班开设了科普写作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为基础教育培养文理兼通的具有教学科研与科普写作能力的高素质师资。笔者担任该课程教学八年,现结合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普写作能力的体会与实施方法。

1 在科普阅读中积累科学知识

科普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和写作素材、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科普写作除了需要语文写作基本功外,更需要科学知识方面的雄厚积累。大量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和刊物,吸收科学前沿知识和最新科技信息,是着手科普写作的必要条件:若要写出科学知识丰富准确、科学原理清晰透彻、文艺性较强的优秀作品,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我们以科普阅读、科普积累做为科普写作的先导,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科普阅读教学中我们有计划地给学生介绍了现代科技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两年多来我们先后给学生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介绍了空间和海洋技术、细胞重组和克隆技术、微电子和信息科技、材料与能源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等等,这样使学生形成了比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背景。科普阅读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在拓宽前沿知识的同时巩固经典知识。教师针对科普文献的重点和难点,及时点拨解答疑难,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帆船为什么能逆风行驶,算得上一个经典问题,虽然在航海实践中早已成功操作。但从理论上解释并非人人皆知。不少同学反映,阅读了有关科普文章后仍模糊不清。教者关注后发现,少数科普讲述含糊甚至错误。而张三慧教授主编的《力学》,论述得清晰准确,我们以此为例,阅读教学中重点讲解了逆风行舟的原理。通过这件事学生也受到教育,他们体会到,正确的概念形成和知识积累对于科普写作是何等重要。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科普写作,不懂装懂,就会贻误读者贻误后人。

科普阅读教学的课堂时间和容量对于科普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又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结合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给学生推荐了课外科普阅读书目。其中有我国科普作家叶永烈选编的《中国科学小品选》,鲁克选编的《中国科学童话选》,谈祥柏的科普作品集《数学百草园》,林德宏主编的《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还有普里高津的《从混沌到有序》、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时间简史》、英国天文学家约翰・D・巴罗的《宇宙的起源》等等。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由邀游,充分积累。

浏览阅读难以留下持久准确的记忆,要能做到随时调用知识,还必须采取有效的积累措施。科普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指导学生收集材料,在有意积累的思维指导下,有的同学通过摘录将素材存入笔记,有的同学经过理解存入大脑,有的同学通过剪报来收集,有的同学制作了知识分类卡片,还有的同学将资料分门别类存入电脑。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又一次得到学习,而且印象特别深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科学的知识水平,并积累了相当多的比较成熟的科普写作素材。

科普阅读教学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科学观念、科学品格和科学精神。当同学们从自然科学中领略到大自然运动规律是那样的简洁、对称、和谐时,他们的心灵不能不受到巨大的震慑和美的陶冶,他们会象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蕴藏的那种庄严崇高和不可思议的井然秩序表示深深的敬畏和赞叹。

2 在范文讲评中掌握科普体裁

科普作品总体上可为文艺类和非文艺类。文艺类科普作品又可分为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诗歌,梦幻小说等等,而科学散文中以科学小品最为常见;非文艺类科普作品包括的形式较多,我们主要给学生介绍了“四小”,即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有从理论上明确科普作品各种体裁特征,写作实践中才能自觉地根据科学知识选择体裁,并有意识地表现该体裁的特有风格。科普写作的基础在于写好说明文。非文艺类的科普写作除了科学小论文之外,基本上都体现了说明文的功底;而文艺类科普作品是文学体裁与说明文体的交叉,它横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性更强,要求作者除了具有很好的说明文基本功外还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

在科普范文讲评中,我们注意选择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作品,使学生在观摩欣赏名家范作的过程中,对各种科普体裁的特征建立生动的感性认识。比如在科学小品的评讲中,我们选择了老一辈科普作家高士其的《我们的抗敌英雄》,贾祖璋的力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科学童话的讲评中,介绍了老科普作家郭以实的《太阳请假了》,佳佳的《小多莉找妈妈》;在科学故事的讲评中,选取了《科幻世界》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捕捉遥远的星光》,唐风的《我们在什么地方》,唐晓鹏的《发现遗传》;在科学小论文的讲评中,我们选择了在全国或省市举办的青少年科学论文评比活动中的获奖小论文作范文,比如《连接体下落运动的观察》、《微波处理豆芽促进发芽》、《崇明岛形成浅析》等:在科幻作品的讲评中,我们选用了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王晋康的《生命之歌》等等。同时,我们还介绍不同体裁的部分国外优秀科普作品,例如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科学小品集《数的趣谈》、《我们怎样发现了黑洞》;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科学故事《人怎样变成巨人》;法国老科普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为了使这门课的指导更有说服力、更切实到位,笔者自觉做科普写作的带头人,且适当选用自己的作品做讲评,教学中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生动具体的范文评讲,使学生对各种科普体裁的特点有了宏观的把握。他们懂得:科学小品短小精悍,在行文上挥洒自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在体裁上表现为科学说明文与散文小品的有机结合;科学童话最大的特点是拟人化,并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是科学说明文与童话故事的和谐统一:科学故事表现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科学知识容量较大,说明、记叙和描写并用,是科学说明文与文学故事的珠联璧合;科学幻想小说不仅传播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自然规律,还大胆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预测地球太阳系宇宙的演化和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是科学知识与神话故事的辩证统一,表现出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憧景和无限丰富的想象力。总之,学生对科普体裁的把握为后来的科普写作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科普体裁的形成与说明文体裁、文学体裁和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作为一个具体的科普体 裁,它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丰富、更新或者衰落、淘汰的过程。我们应该关注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科技进步对科普文体发展的影响,同时鼓励我们的学生用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智慧,为科普文体的创新作出贡献。

3 在习作指导中培养学生的科普写作能力

科普写作能力表现为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正确的自然观、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写作创作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只有靠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而获得。在培养学生科普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强化了以下四个环节的训练。

(1)选题。科普写作的素材是广泛的,而题材的产生必须经过积累、酝酿、筛选、确定的思维过程。我们指导学生选题时,主要考虑到社会时代的需要和自身的工作实践,所写题材应从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中产生,不要从事力不能及的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学生联系我国神州载人飞船飞行成功,选择飞船使用什么燃料的题材;有的学生结合小学语文《赵州桥》教学,提出了赵州桥为何千年不损的问题:有的学生结合小学数学教学,选择了“0和l的对话”;有和学生结合小学科学教学,思考着地球为何能悬在宇宙空中。同学们通过关心国家关注世界观察生活和小学教育见习实习,广开思路积极思维,选择了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写作题材。

(2)构思。构思是对整个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所作的有序安排。这种思维活动在选定题材时往往已经展开,特别是有些短篇科普作品,构思几乎与选题同时完成,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单独作为一个阶段来处理,并具体化为制定写作提纲。我们指导学生构思时要注意:主题明确立意新颖、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比如,科学小品一般没有故事情节,但需要做说明顺序的构思。科学童话和科学故事既要考虑故事情节顺序,又要考虑说明顺序,需要统筹思考而产生结构,要求学生下大功夫去构思。我们要求学生能运用误会、巧合、反复、对比等基本结构来安排科学童话的战事情节,当然也鼓励创新。

(3)写作。写作是用文字表达科普作品的重要环节,在选题和构思基本形成之后,最终要落实到动手写作。在科普写作中,我们重点向学生提出了文句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例如说“大象是现代最大的陆生动物”,这话是准确的,但有的同学将“现代”或“陆生”丢掉了,写成“大象是最大的动物”就不准确了。因为古代的大恐龙,现代的海洋中的蓝鲸等都比大象大得多。再比如有人说“向心力的反作用力是惯性离心力”,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向心力与惯性离心力作用于同一物体,谈不上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其次,向心力是真实力,它有真实的反作用力。在向心力为合力的情况下,各个分力也有真实的反作用力。但惯性离心力是虚拟力,它只有在旋转的非惯性参照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它没有反作用力。因此不能说向心力和惯性离心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9篇

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是首个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为试点的省部共建试验区。省、部共建,是省部各自发挥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将为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做出重要贡献。试验区启动后将重点推进服务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涉农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重点专业和专业集群,提升涉农院校服务“三农”能力;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条件保障制度,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探索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为全国各省、区提供经验模式。

日前,“中国黑龙江、新加坡合作培训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项目——‘种子计划’”学员结业典礼暨总结大会在哈尔滨市举行。

“种子计划”项目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与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及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语言中心署合作开展的跨国培训项目。该项目旨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以培养一批在黑龙江省英语教师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种子”教师,来带动全省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2010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经过中新双方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完成了“选种”、“育种”、“播种”3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培训成果。

2011年1月以来,在黑龙江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种子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播种”工作在我省稳步、顺利开展。哈尔滨、大庆两市播种工作已圆满完成预定各项任务,全省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0多个,培训英语教师4 000余人。在此期间,省教育厅从50名“种子”教师中选拔出12名优秀人员参加全省“送教下乡”活动,将“种子计划”的培训成果在全省范围传播。第一批选拔的8名“种子”教师已于2012年2月24日——2月28日在哈尔滨地区的6个县级市完成了96学时的培训任务,参加培训的中学英语教师共计600余人。第二批4名“种子”教师于8月24日~9月2日赴我省大兴安岭地区、牡丹江地区的呼中、鸡东等6地市进行新一轮的送教活动,培训教师1 000人以上。省教育厅计划在未来3年内继续坚持 “种子教师”送教活动并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以扩大“种子”教师作为培训者的资源优势。

“种子计划”项目是黑龙江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推进教师培训国际合作交流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和造就我省教育教学骨干和专家,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黑龙江省156人代表团出征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在天津市拉开帷幕。日前,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黑龙江代表团成立大会在省教育厅召开。我省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由156人组成,其中运动员112名,领队、教练员29名。

出征本届大运会的学生分别来自哈工大、哈工程、东北林业大学、黑大、哈商大、哈师大、哈尔滨体育学院、哈理工、哈尔滨学院等9所高校代表团参加了田径、游泳、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定向越野等7个决赛比赛项目。据悉,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本届运动会共设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定向越野等12个比赛项目。运动会期间,还举办了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和校长杯评选活动。

牡丹江市14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联合式”办学改革

牡丹江市教育局在完善“学区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式”办学改革,逐步形成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格局,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日前,牡丹江市教育局对“联合式”办学进行了安排部署,14所学校签订了“联合式”办学的协议书。

第10篇

关键词: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多元化培养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经济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互动发展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4-03007)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8日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内具有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很强的创造力,并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或者具有能力产生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的杰出人才。河北省作为经济大省,人才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河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仍旧匮乏,因此培养、开发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应成为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河北省经济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

(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创新、传播和使用的主体,并推动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完成。近几年,河北省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引进了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这些高层次创新人才极大地带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

(二)河北省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河北省产业结构挑战与优化的重点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加传统产业的知识科技含量,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都离不开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尤其是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二、河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机制滞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开发和引进使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虽然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但是具体到执行层面,缺乏可执行的规划,导致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滞后。此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工作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聚集吸引优势。

(二)高层次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且流失严重。相对于人力资源总量而言,河北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数量还明显不足。河北省人才规模虽然居全国前列,但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却相对缺乏,与发达省市差距明显。且由于河北省受经济条件限制,高层次人才待遇较低,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与周边省市尤其是京津地区相比较弱,造成高层次创新人才流入少、流出多。

(三)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对经济贡献不足。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人才开发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但是长期以来,河北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大量集中在科研院校和事业单位,且人才分布不均,多数高层次创新人才分布在教育、医疗系统,远离市场,造成企业的研发力量薄弱,难以得到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其创新成果的支持。

(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河北省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方面投入不够;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其规模和层次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开发过程中,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培养过程中,多注重学术研究,对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实用人才培养不够。

三、河北省经济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互动发展策略

(一)建立人性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人性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体系,首先要在认识上确立高层次创新人才在人才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各级政府要树立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的意识;其次要加强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体系;再次应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科研、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配套和完善的服务。

(二)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现阶段,快速提升河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的主要方法就是人才的引进。因此,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围绕河北省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利用河北省独有的资源优势和新兴产业优势,制定面向国内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

(三)创新企业与高校合作机制。从长远来看,应当整合省内科研教育资源,为企业和高校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构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互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依据产业规划和经济建设需求,培育与之对应的学科群,增加创新产出,用优势学科支撑重点产业,把重点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再通过产业发展和人才聚集,反哺学科研究,促进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培养机制。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与质量双重不足的现状,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开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扩大创新人才基础。同时,开拓培养思路,开发多元化培养方式,针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开展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多元化培养,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地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河北省要从整体战略着眼,建立健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机制,大力引进人才,建立一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为河北省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海龙.甘肃省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开发研究,2011.

[2]张小菁,周斌,刘峰.湖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

第11篇

如果它只是占空间,毫无正面贡献,就丢掉。

如果你花很长时间还是不能决定如何收拾,就丢掉!

别害怕。这是你的人生――你唯一确信丢不掉的东西。

你没有多余的时间、空间或精力留给那些有形还是无形的杂物。

――《丢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

这有什么难的,不过是丢东西

本书之所以能够问世,其一是我十四岁那年的那个夏天,母亲扬言要把我所有抽屉里的东西倒出来,要我“赶快扔掉那些垃圾,马上!”其二是父亲告诉我:“亲爱的,扔掉所有拖住你的东西。要穿过一大堆碍手碍脚的杂物,就像在游泳池里行走,很难走到你想到达的目的地。”我确实是个幸运儿。

虽然我有很好的遗传基因,但我也不是天生就有这种“丢掉”的本领,我必须在生活的各种领域,培养出放手、丢弃以及按下“删除”键的热情。如果你已经掌握本书的精髓,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你既非整理专家,也不是清理杂物的高手,但是你有一种渴望(也许还算不上是热情)――你想要大肆整顿,好“迅速开始”下一个阶段的人生。

你会在本书看到许多跟你一样的人,他们也有相同的渴望。你们还有一个共通点:你们都具有勇气。要有勇气,才能抛开过去;要有勇气,才能真正作出抛弃部分或全部东西的决定。

许多人非常大方,愿意让别人分享他们的故事,对这些人而言,丢掉五十样东西并非一件总是很有趣的事,但是他们鼓足勇气做到这件事,而且在某些情况,这种做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会改变你的人生。

拜托请马上丢

我是自然而然产生这种“放手”以及鼓励他人放手的迫切感的。我母亲是处女座,你真该看看她的抽屉。如果她要你帮她拿东西,她会说:“就在五斗柜左边第三个抽屉里的右手边,里面那叠东西最底层的后面。”讲的位置从没出过错。我是水瓶座的。我不是说水瓶座是十二星座里的懒惰虫,我的意思是,我会把东西收进抽屉里,只是我不一定知道什么东西放在哪个抽屉。难道说,某些星座的人抽屉就是会比较乱?或许吧。

母亲教会我一件事情:丢东西。“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该摆在哪里,当初为什么会买下它?或是看到它就会沮丧,那就丢掉!”她会这么说,“绝对不要留下任何让你看起来很沉重、或是感觉很沉重的东西。”

结果证明,我母亲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对的,其中最棒的一项就是丢东西的规则。每次她要我们丢东西,都是要我们马上丢掉,一刻都不准拖延,我把这项做法称为她的“马上丢”心态。

所以我在指导企业时,总是要人丢东西,也就不足为怪了。我要人家丢的还不是几件东西而已,在结束第二次或第三次研讨会时,我会要求每位学员回家丢掉五十样东西。这时,通常我会一脸严厉地说:“我得先说,所有的杂志和宣传手册(编目、目录、样册)只能算一样。你丢掉一百本也只算一样。”对方往往会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瞪着我。他们会说:“算了吧!我已经翻遍衣柜,能丢的都丢掉了。”但是我不会就这样算了,就像我母亲也不会就此罢手。

丢是为了不提当年勇

只靠过去荣誉和成就过活的人,极其乏味。

我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把他过去三十年住过的每一间饭店的房间钥匙展示在墙上。说真的,有些钥匙来自一流的饭店,例如伦敦丽池饭店、法国里维圣拉安蒂贝岬的海角饭店;也有一些钥匙来自没那么梦幻的地方,例如宾州匹兹堡的假日饭店和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的戴斯酒店。它们勾起的回忆有好有坏,但不论好坏,它们就在那里。我问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些钥匙,“我也不知道,”他说。“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收集钥匙,我喜欢看着它们。”

把带给我们愉悦,让我们赏心悦目的东西留在身边无妨,即使是放在办公室里。我想,如果我办公室里没有吉姆、凯特、阿比盖儿和薇拉的照片供我观赏和进门的每一个人观看,我一天都撑不下去。但如果有些东西让你心情沉重或是感觉不好、让你觉得疲倦,或是让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无法更上层楼,它就得离开。

说到如何决定什么东西该丢掉,不久前某一天,凯西・罗伯一边和我讲电话,一边在她办公室里到处找东西,结果找到公司几次郊游所留下来的一堆棒球帽,再次证明了何谓“苦中作乐”,对吧?有一顶帽子特别吸引她的注意。“我的老天,”她说,“那顶棒球帽真的让我很郁闷。”

凯西是环境保护律师,经常得出差到现场进行环境稽查。其中一次查访是场噩梦,那次她的小女儿得了感冒,凯西片刻也不想离开她,更别说要离开三天。雪上加霜的是,她的航班因为暴风雪而延误一整天,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有多煎熬。

地主公司提供的棒球帽放在礼品袋中,她回到办公室时,直接把它丢到架子上,和所有其他东西摆在一起。“你知道,”她说,“我连看着这东西都会觉得反胃。”就在那时,她叫我暂时别挂断,起身走到书架,抓起那顶帽子,直接丢到垃圾桶里。“哇,感觉好棒,”她回到电话上时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凯西后来还是从垃圾桶捡回那顶帽子,把它丢到适当的回收桶。你知道,她可是环境保护律师)。

派蒂・柏金斯在康乃狄克州一个可爱的古老城镇上销售房地产,她把要丢弃的东西写下来。我认为,她的态度可以激发你再仔细察看一次有哪些东西需要丢弃。她说:“我们这一代,也就是快速老化的婴儿潮世代,有收集东西的特别需求。也许是因为我们的上一代生活在物资缺乏、靠着配给度日的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们平日省吃俭用惯了,而我们透过观察学会:每样事物应该都具有价值。现在的孩子爱扔东西,东西一旦坏掉、破损、过时,他们就会扔掉,重新来过。”派蒂已经不是孩子,但是她很擅长重新来过,不沉湎过去。“我一直都能够顺利转换跑道,并且在转换跑道时,快乐地抛开过去的东西。”

派蒂知道孰重孰轻,至少从她的观点来看,她的确知道。如果你见过她,就会对她清楚的脑袋、充沛的活力和乐观的精神刮目相看。这其中有一些需要学习的地方:不论你是谁,或曾经是谁,是大人物还是贩夫走卒,都要抛开旧有的事物。你还有多少空间和活力改造和重塑自己?“我喜欢改变,而且已经准备好进行下一次大冒险,”派蒂说,“这就是我对生活的看法──生活是一连串的冒险。”难怪她能交到这么多朋友。

派蒂的观察很有意思:大人物或位高权重的人真的很难放弃往日工作上的一切。我有位朋友也是客户玛莎・吉利兰就是个好例子,她认为要竭尽全力,才能达到那种放下往日荣景的特殊境界。

玛莎是个知识分子、真正的学者、科学家,她最终的梦想,是奋斗到底,成为受人景仰的科学家和公立大学校长,带领学校转型,让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她六十出头时作了一个结论:她已尽己所能达成这些梦想,包括成为受人景仰但不出名的科学家,成为受人尊重的大学校长,但只是半途、而非一路领导她的大学,朝她所构想的转型迈进。

因此,她决定抛弃那些年的成就和奋斗所带来的一切资料,包括许多的科学论文、甚至奖项和奖牌。噢,她不是要把这些全扔进垃圾桶;她把它们装箱和贴标签,以便儿孙留念。她一时兴起,跑到百思买买了一台扫描仪,这样她就可以整理所有的论文和照片。她在筛选这些文件时说:“我很震惊,激动得不能自持,有时候甚至无法动弹。简直就像我是头一次看到它们。而且这是头一次,我真正看到它们的美好。”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创新 教学方法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8-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reform of modern Agronomy Introduction

WANG SHUJIE WANGS HUJUN SUIYUANYUAN XUYAN MAYAN LIDIANYUNZHANGLI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China 130022)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Agronomy Introduction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gineering. Firstly, active network teaching is advocated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n, the perfect practice case database and file database of examination pap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is will build a good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 course evaluation and quality certification.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Innovate;Teaching methods;Case database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明确教育改革的方针与目标,改进更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建立并扩充课程实践案例库、完善试题案例数据管理库,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首要任务。

一、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本教法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于积极引领学生开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课堂讨论和专题演讲内容。作业结合所拓展的内容作专题、述评,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课堂讨论和课程专题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分组讨论与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演讲。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启发学生产生创新性思维。使学习热情高涨,拓宽视野,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而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问、学生间相互交流,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通过专题、述评作业的训练,不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科学论文写作和综合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能力与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地提高,有利于毕业后择业与今后的个性化的良性发展。

二、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

网络课程是教师、教材、教育技术的新手段、教育方法与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教学既可以进行大面积地教学,也可以进行个别化辅导,还可以进行基于网络化的协同化学习。由于网络课程的这种开放性、灵活性、智能化等特点,有利于缓解高校扩展后教学资源、设备紧张的局面。

网络课程显著地突破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和协作化,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例如:网络公开课、教学在线、慕课计划的开展,教学手段实现网络化、自主化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跨入新的时期,慕课计划的实施,表明网络教学平台已经走向国际化。学生可以通过免费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收视各大学教学名师的公开授课,吸取众家之长,领略自己制定目标的各位名师的教学风采,获得许多新信息。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完成高目标的学习任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并完善实践案例库

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授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组课本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了多媒体教学体系的设计,其所设计使用的《农学概论》多媒体课件.具有内容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寓教于乐,使抽象问题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教师的广文博见,见多识广为课件的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与论据。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不断实现新形势下农机发展对新农艺的要求;教学大纲的编写,每4年都要改版一次教学大纲。每次都要更新许多新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改革,为课程的教学增添许多生机;科研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以实际教研示范基地为模板构建虚拟农场及植物工厂,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新目标;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科学研究案例库建立:构建大学生创新实验案例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验计划,参与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努力实现“科、教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理论教学平台不断完善:教材的不断改版与更新,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完善,结合网络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实现高水平教学管理的目标。

实践平台的建设:实践案例库建立,添加课程设计环节,营造“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完善的毕业设计。

四、建立并完善试题案例数据管理库

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库:提供本课程各学期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每四年改版一次教学大纲);教案(文档与PPT不断更新);教学任务书、教学进程表、点名册;试卷2套A,B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单、试卷分析报告、考试通知单、考场记录、试卷复查表一,表二;试卷、实验报告纸质版等,全部实现档案的有序化管理,为今后农业工程专业评估、专业质量认证提供良好的信息(模板)平台。

通过选课系统学生可以对每一门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总体评估来评判教师的授课水准。虽然评价系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差,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但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进步意义。

五、结束语

教育要重视大学的本位教育,重视教学改革政策落实与经验交流。2016年8月22日-24日在吉林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成功举办十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校领导介绍了吉林大学的总体情况以及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着重指出:一定要强化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建设,对推进我国农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来自50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400名代表,经过大会报告、学术交流、分组讨论,圆满完成了会议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说此次研讨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讨与咨询的结合,南方与北方的交流,学习与合作的探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研讨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了解,增进了友谊,推进了合作,明确了农业工程类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此教学改革研讨会议,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杨文珏.农学概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2,3.

[2] 张建萍,陈静,张建.多媒体技术对昆虫学教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 崔翠.《农学概论》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 佟艳,朱刘娟.工科院校《农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