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床加工实训总结

机床加工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17 17:4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床加工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床加工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字:数控技术 实训 实训教学 四个阶段

数控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培养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课程。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数控技术是中职学校的必开课程,该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目前在中职学校里,学生学习时间较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操作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点,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短而集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中职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先进行1~2年的理论学习,包括《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学》、《公差测量与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到学校实训车间操作实践,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训在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进行。为了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大致把中职学生的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通车床实习,熟练操作车床,熟悉数控实习环境。

在中职学校,普通车床的实训高达80%以上,因为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先进行普通机床的实训,有利于学生较快的学习数控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在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之前应该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具体实训内容包括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等。在教学中一般是把数控工艺最简单最常用方法和普通机床对比结合讲解,学生没有进行普车学习和实训,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只有掌握了普加基础,对机床结构、相应运动等了解和掌握之后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没有普通机床加工经验,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的安全隐患也大幅增加。只有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才能节约教师时间,为以后的数控实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练习,编制加工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能力。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结合机械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职教学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模拟仿真系统软件,可以满足大批学生教学需求。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经费不足,数控加工设备价格高,实训设备不足,在第一阶段实训后可以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练习。在实习中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就可以做到给学生充分的实习机会,同时节省了操作的时间,缩短了实习的周期。对于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大大提高,而且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也做好了准备,在实训中可实现同步教学。比如对刀过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如果利用仿真软件一边演示一边教学,通过车刀和工件的运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中涉及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内容,如工件坐标和机床坐标、G指令、M指令等都可以实现同步教学,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实训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普遍比较差,而数控专业课又要求极高的抽象性,加上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数控仿真软件以其和实际机床相同的用户界面和它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仿真软件使用只能作为缩短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辅助手段,总而言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但传统实习手段,基础教学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仍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有新的手段方法而抛弃传统,也不能因为有好的传统不引进新的手段,两者如能完美结合,培养出的学生定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阶段:编制程序,数控加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通过仿真软件熟练操纵机床后,就可以进行编制程序加工工件。首先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中职学校数控实训过程中加工的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木材、石蜡、尼龙棒、铝材和钢材,在实训中的使用比例各不相同。有时为学生安全考虑或在培训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选择了少用或不用钢材。企业工厂加工的实际产品多为钢件,在实训中我提倡实训最好还是以钢件为主。具体安排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编制的程序进行图形模拟加工,在教师检查程序无误后就可以进行实际对刀加工。这样遵循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阶段: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

第2篇

论文摘要:数控机床相对普通机床在生产安全防护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有很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我院实训过程中发现的诸多安全问题,作出分析和研究,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 

 

随着我国数控设备的普及,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全国各类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以缓解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操作员紧缺的局面。而数控机床加工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标志。通过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教学实习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机—电—计”工程实践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思维的目的。 掌握机床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常用指令。我院针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作为该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数控实训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可以编制较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也更深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数控机床实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在我院几年的数控实训教学工作,对学生在操作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了很深的了解。作为高职院校,我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对操作实训过程中安全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往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中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工具或量具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越过运转刀具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我院在实训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如数控机床床身都比较高,防护罩又是活动的,如果在防护板上放置刀具、工量具等,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掉落,损坏机床或伤害到操作人员;这种情况常常出现,主要是学生思想不够重视,随意性太大。再有学生在拆卸工件时,把卡盘扳手留在卡盘上,由于一台机床上安排几名学生实习,人多情况较复杂,此时如果有人开启机床,主轴旋转,扳手飞出,造成很大的危险。可见,诸如此类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时时给我们敲响警钟。 

2 安全教育在数控实训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安全生产是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以某企业的安全教育为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这一要求,我院与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于实训教学的安全教育课程。 

2.1 校级安全教育 

学院对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视,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制成展板放置于实训车间。把“安全第一,提高警惕”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要求由数控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发给参加数控实训的学生阅读学习,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让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解所操作机床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实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对所接触的机床操作安全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和事故展板,面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再针对所学工种,具体讲解其操作规程。以数控车床为例,其主要操作规程为:工作前必须戴好劳动防护品、女生戴好工作帽、不准围围巾、禁止穿高跟鞋。操作时不准戴手套,不准吸烟,不准与他人闲谈,精神要集中;工件运转中,不准用卡尺、千分尺测量,操作者不得隔车面探身取物或传递物品,不准用手摸和用棉丝擦工作物,刀头和更换刀具,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如需离岗时,必须关车切断电源等。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清理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自己所学工种的操作规程有了很深的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能了如指掌,为以后进入车间实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2 车间级安全教育 

在进入车间实训时,有专人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本车间劳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的讲解,介绍实训车间的概况,车间人员结构、安全实训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防火知识,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并应教育学生应尊敬老师,听从指挥,安全实训。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3 班组级安全教育 

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后,参加实训的就是所要操作的机床,由具体带班的实训老师讲解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实训的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教育学生遵章守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刀具,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通过实训现场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示范,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实训老师安排学生按规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记录,定期对本班组内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对本班组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记录,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对此,制定了机床运行记录本,由每天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带班老师共同填写。 

几年的数控操作实训,积累了很多的安全实训经验。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安全实训的经验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教育材料,对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实训经验是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与经验相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事故案例是进行安全教育最具有说服力的反面教材,它从反面指导学生应该如何避免复杂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因此,运用本工种、同岗位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防止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发生类似事故。为此,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事例,通过讲解与告诫,使学生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3 学生自我安全学习 

通过以上三级安全教育,学生基本掌握其所学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但有些职责还必须了解,如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及其他相关设备,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具设备及附属安全装置,遇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中坚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及时报告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贯彻实施好安全防护措施。 

4 结束语 

几年的数控机床实训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没出现安全事故,做到了“安全第一,提高技能”的宗旨。还要继续努力,做到如企业一样的安全培训五则:教育使其不为,培训使其不惑,规范使其不乱,奖罚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怨。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纠正错误动作,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任树奎.全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教育读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 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入门阶段教学组织过程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学生通过对常见普通机床的使用,能熟悉其性能,了解各类机床的工艺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使用机床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深入做好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2.精选课题,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跨过机械加工的入门阶段,所选课题务必能够涵盖常见的机械加工手段;3.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实习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位和任务。

我校在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笔者就自己参与组织模具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体会来谈谈入门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

一、机械加工实训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参加机械加工实训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样,在进入机械加工实训阶段以后,才能迅速进入状态,不至于出现准备仓促、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机械加工之前,应该具备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切削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在进入机床操作之前,应该在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认真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技能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训场地之前,应该先进行钳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项目,初步打下动手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学生在钳加工实训阶段已经学习了钻床等设备的操作和划线、测量等操作,灵活的手工动作将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机械加工阶段。

(三)安全、文明操作技术。

在机床上工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穿戴衣帽。工作服要紧身,袖口要扎紧或戴套袖;女工要戴工作帽;不准戴手套作业,以免发生事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镜。

2.防止刀具切伤。装拆铣刀时,不能用手直接握住铣刀;铣刀未完全停止转动前不得用手去触摸、制动;装拆工件时必须在铣刀停转后进行,使用扳手时注意避开铣刀。

3.防止切屑伤害。清除切屑时要用毛刷,不可用手抓、用嘴吹;切削时不要站在切屑流出的方向。

4.机床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机床性能和使用范围,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对机床进行一级保养。

5.场地环境。机床周围环境场地应保持清洁、无油垢;零件应妥善放于不妨碍实训正常进行的场所,使用切削液时防止外溢,并及时清理污渍。

6.工量具的保养每天进行,注意校正测量精度。

7.注意做好实训中各个过程的记录,并保管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二、机械加工实训的入门阶段的组织

(一)熟悉将要使用的机床结构和性能。

1.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识每一种实训涉及的机床的结构,包括其传动机构、运动特点、电气线路,尤其要重点了解铣床的结构和性能。

铣床有多种形式,并各有特点,按照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仿形铣床、工具铣床、数控铣床等。其中,卧式升降台铣床和立式升降台铣床的通用性最强,应用也最广泛。这两类铣床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轴轴心线相对于工作台水平和垂直安置。这些特点学生务必要正确区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进行机床加工尤其是铣床加工的准备工作的练习。

(1)分别进行手动进给和自动进给练习,熟悉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选择和安装铣刀。铣平面用的铣刀有圆柱铣刀和端铣刀两种,由于圆柱铣刀刃磨要求高,加工效率低,通常都采用端铣刀加工平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工件宽度,尽量在一次进给中铣出整个加工表面。在铣床上加工平面时,一般都用机用虎钳,或用螺栓、压板把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专用夹具来装夹。

用机用虎钳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装夹工件时,必须将零件的定位基准面紧贴固定钳口或导轨面;受力的钳口最好是固定钳口。②工件的待加工部分必须稍高出钳口,以防钳口和刀具损坏。③工件一般装夹在钳口中间,检查装夹是否牢固可靠。④装夹的工件为毛坯面时,应选一个相对大而平的面作粗基准,在钳口和工件之间垫铜皮,防止损伤钳口。

(3)用百分表校正铣床机用平口钳的装夹位置,练习装夹工件和调整工件安装的位置,学会对刀操作。进行刀具安装练习。刀具装好以后务必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别进行铣、刨、磨平面的加工练习,熟悉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练习加工V型块。

在入门实训课题的选择上,笔者通过对历年来机械加工实训课题练习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V型块这一典型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V型块的加工形状比较能反映机械加工常见工艺手段的运用,且难度适宜。

1.毛坯的处理。采用翻砂铸铁件作作为毛坯件,检查尺寸合格与否,钳工简单加工去除锈迹和污渍。

2.刨床粗刨六面体52×52×37。

3.立铣加工六面体50.5×50.5×35.5。

4.平面磨削加工六面体50×50×35。

5.卧铣加工中间5mm工艺槽。

6.铣削两侧V型斜面。注意将立铣头调整为45度倾斜。

7.铣削两侧30×8沟槽。

8.铣削下方305沟槽。

9.铣削T型槽。

V型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

对学生加工完的工件按照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总结,对评分方案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方案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过程是否正确。

2.划线、测量是否正确。

3.工夹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工件装夹是否合理。

4.对刀调整的正确与否,有无撞刀等明显误操作现象。

5.工件图样上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完成质量。

6.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是否达到。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质量作总体评估,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实训总结,巩固知识。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阶段后续环节的衔接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初步加工能力,在入门实训结束以后教师应侧重安排好相应的后续综合加工课题。综合加工课题应考虑到前面已学的加工手段的运用,并且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模具加工中典型的型腔加工课题。对课题的工艺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综合利用前面已有的机床加工工艺,让学生在相当于实战的加工情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具备从事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力,并且为后续模具设计及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工艺认识的基础。

四、结语

我校在多年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的组织实施方法,经过历届学生的实训效果检验,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我校这种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控加工;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8-02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数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性课程,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加工制造类企业培养技能扎实的数控加工操作人员。在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如何使实训与生产相互结合是中职学校数控加工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培育中职生学习数控加工课程的兴趣

中职生学习兴趣之高低是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数控加工技术课来说显得十分重要。鉴于目前普高持续扩招,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的总体素质不断下降,不仅学生的基础知识十分薄弱,而且大多具有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为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全面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数控加工技术课具备相当强的理论性,导致学生学后觉得枯燥乏味,无法对这一课程学习产生足够强烈的兴趣。因此,培养中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成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笔者觉得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比如,可以运用中职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在讲授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时设计出中职生们所熟悉的机床加工工艺、加工切削量和加工刀具选择等,再运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并在课堂上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其体会到解决问题之喜悦与成就感,从而更好地调动起中职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块化的数控加工课堂教学体系

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当依据各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差异,将教学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还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它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具体包括普通车床操作模块、数控机床编程模块、数控机床操作模块、数控机床维修模块等。其中数控机床编程模块、数控机床操作模块是重点,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等,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与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实际、实用与实践的原则来组织好教学工作。理论教学以必须和够用为标准,尽可能地少一些公式的推导,尽可能地多一些实践运用,做到删繁就简以保障重点,强调针对性与应用性。在数控加工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精讲多练和讲练结合等形式,让学生们分不同的模块开展讨论式学习。在每一模块的学习结束之后,一定要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效,从而体现出中职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现举实例加以说明。比如,笔者将模拟实训模块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外径粗车、端面粗车、成型加工、孔加工以及螺纹加工等小模块。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熟悉图纸、编制加工工艺、编程,在计算机中模拟切削,并在每小组完成之后实施大讨论,并由组长来介绍本组主张的切削方法,再由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成绩最好的小组,最后笔者再进行总结点评。

三、改进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加工演示环节。中职学生在进入到数控实训车间中由于首次接触到数控机床,对于有关知识的认识一般都相当模糊。在中职学生实习的初期,一般是由实训指导教师先行使用数控机床来加工某一件产品,从而让学生们对于数控加工的过程能够产生感性的认识,以便于激发出中职生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是课堂理论讲授环节。在实施完数控加工演示之后,再实施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是讲解数控机床的构成与特点、工作原理、工艺与编程知识等。由于中职学生已在学习之前从事过普通机床的加工工作,因而已具备了基本的加工原理与知识,故在讲解数控机床组成与特点之时,可运用和普通机床进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们能很快地进入到角色之中。在讲解具体的工作原理之时,应当针对实训所用到的数控机床系统,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更多地学到相关的数控加工知识。

三是自行设计编程环节。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还应当在实训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之下,由学生自行设计数控编程。数控编程主要可运用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等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主要限制于二维平面之内,绝大部分针对的是较为简单的轮廓图形,因为计算较为简单、程序较少,而且具有经济性和及时性,所以在生产教学当中的运用相当广泛。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实习的时间较短的特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零件,往往运用自动编程的方式,自动编程十分简单和迅速,而且可靠性相当高,能够激发出学生们十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现场实践操作环节。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完之后,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教师应当进一步地针对数控机床操作面板加以讲解,留给中职学生足够多的时间以熟悉与操作数控机床,通过让中职学生开展现场实践训练,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根据中职学生所编制的程序开展零件的加工,从而让图纸中的设计转变成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这样一来就能充分体会到数控机床加工的特征与优势。在学生实习遇到问题之时,应当引导其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并且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从而深化学生对于数控加工之理解与提升其学习兴趣。

四、实现实习评价和技能考核的有机结合

在数控加工教学的过程中,对中职学生能力的评价是无法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职培养目标与职业活动贴近,培养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考试与职业技能考试鉴定接轨的原则,建立起良好的评价体系,就能对中职生阶段知识点的掌握实施准确的判断。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充分应用评价和技能考核的有机结合,也就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当中对于数控机床操作工当中的初、中级工之要求,对各考点做出分解,并且分解至各实习项目之中。比如,在机床基本操作项目当中,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进行机床面板操作;二是实施手动操作试切削;三是进行程序输入和编辑;四是开展MDI操作以及对刀。在轴类零件加工项目中,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进行简单的阶梯轴加工;二是实施槽加工和切断;三是开展外圆锥面加工;四是进行多阶梯轴加工。在套类零件加工项目,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通孔类零件的加工任务;二是阶梯孔类零件的加工任务;三是不通孔类零件的加工任务;四是内轮廓的综合加工任务。在成型面加工项目中,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凹圆弧面零件的加工任务;二是凸圆弧面零件的加工业务;三是内圆弧面零件的加工任务。中职学校应当将数控加工实训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设于本校的技能鉴定站保持相互配合,把初、中级工考核从统一考核改为分阶段考核,依据实训的项目来确定考核的内容,并且由具备考评员资质的数控教师开展考核,从而保障实训的成效,达到数控加工课堂教学的要求。

总的来说,中职数控加工教学改革是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各位中职数控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深入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立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第5篇

数控机床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社会需隶的数控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构建了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来改变师资队伍的结构.

1前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里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需要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作为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余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z数控人才的需求和知识结构

当前社会需求的数控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0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z>0灰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3)“金领层,数控技术人才:具备井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绘合知识,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这三种类型的数控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蓝领型.: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墓础,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掌握"CAD/CAM’软件.‘灰领型编程工艺员,: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灰领型维修人员,: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金领型”: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数控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数控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掌握网络技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3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宽口径课程体系

根据“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在系列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模式.

(1)

通用机床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通用机床部分,我们重点讲授车床、铣床和滚齿机的传动原理,传动系统的分析和主要结构.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部分通过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弄清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与车床、铁床和滚齿机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进而熟悉通用机房的工艺范围,为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的维护,维修和产品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z)数控机床突出实践性

在数控机床理论教学中不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在其应用。简要地讲述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介绍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典型结构及附件,着重讲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CNC车床及其车削中心、CNC铰铁床及其加工中心,CNC线切割机床的手工编程技术及其操作,采用多煤体或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展示生产一线的环境,将数控机床图片、所使用的刀具图片,机床附件、加工过程等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枯燥的概念和技术要领用形象生动的过程模拟来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隆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作为一个专题来学习,借助大盘现实案例教学来阐述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或采用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式进行。

(3)课程设计,加强综合性

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概括和应用,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为了真正使同学们具备编制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选择工艺参数、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能力,具备操纵、调试和维护数控机床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先进行程序编制工作,然后上机操作,亲自进行程序的输入,调试、运行,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在模书墩作软件上加以验证,使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每人上交一份总结报告,包含工艺过程分析(路线安排+程序原点+工装十切削用量)、数控程序清单及设计心得等内容。

(4)依托职业学校资源,加强实训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理应姓“工’,应面向工程,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实际,因此,所培养的人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包括必要的操作技能,既生产技能与实验技能,这是工科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工程素质。而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往往对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提出严格要求,受财力、人力等办学条件方面的限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一般比高职数控专业相对要薄弱一些,我们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资源进行实践教学.通过与安徽省蚌埠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开展实训教学。各训练项目按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实施,通过考核评定成绩,实训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参与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

第6篇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与工业领域对于数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外部的需要或者刺激,有的中职学校开始对数控技术业的教学投入很大的关注力度,尤其是对于实训的教学探讨也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数控专业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关键要看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不是在一个合理的状态上,而这些结构的培养需要把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作为引导,进而明确使得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并结合有效的实践训练,融合进对于数控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去。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数控技术领域算得上是技能型人才的,既要有着机械设计、流程工艺、夹(刀、量)具、电子和电工等多层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着较强的、数控应用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

进行数控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得学生能够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由一个深刻形象的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数控编程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和编制数控程序的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典型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良好的数控实训教学,要求一方面要在硬件上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包括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等等,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实际的数控实训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把实训中出现的一些操作错误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期望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来,并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有接下来需要采取哪些对策,等等,进而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保证他们操作的规范性,尤其是去除掉一些错误的操作习惯。在数控实训中,比较常见的对于数控机床的不良操作如下。

(一)开/关机的错误操作。

就目前大多数学校和企业使用的数控机床来说,进行开/关机的程序是大致相同的,因此需要熟悉具体的操作流程,以期能够保证按键顺序不会出错。

1.开机操作时比较容易失误,表现在:刚开机的时候,此时系统并不是处于完全启动的状态,但有的学生会进行频繁按键的操作,类似上述的操作,或太过用力按键都会使得按键发生损坏,甚至导致系统出现故障,从而阻碍了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

2.关机操作时比较容易失误。表现在:在没有把工作台移动到合理的位置的情况下就关机了,因为一些学生在下课和加工结束的同时,放松了警惕,并没有仔细对工作台移动的操作进行排查就关机了。

比如,以立式铣床为例,正确的关机是在程序结束后,并且操作面板也已经停止工作后,此时,手动方式对工作台进行移动操作,移动其至X、Y轴导轨的中间处,Z轴向上移动,直到移动至比较合适的位置,若是立式的加工中心,还应先取下刀具,然后关机。

(二)对机床进行错误的回零操作。

开机后首先要返回机床的参考点,即“机床回零”操作,这在实训中是要对初学者进行重点强调的。开机后机床回零的操作出现错误的情况很少,但还有开机后回零之外的其他情况下的回零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下面的几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回零操作:1)当数控机床停电时候,再次接通电源之后,需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2)数控机床使用急停开关后,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3)当出现坐标轴运动超程时,在接触报警后,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4)当数控机床功能锁定后,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如果忘记上述这些回零操作,就会造成加工错误和后序程序运行等状况。

(三)对刀的错误操作。

首先要先进行正确的对刀,然后才能建立工件坐标系,因此,对刀操作是数控加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刀准确,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目前使用的对刀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根据加工条件和精度要求来选择的,数控实训中通常采用的是试切法。因为试切法的思路是让操作者使用刀具对工件进行侧面或者表面的切削,所以精度将取决于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初期操作者要慢慢提高对刀精度。

(四)建立工件坐标系的错误操作。

在对刀之后,就能够建立工件坐标系了。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方式,对于不同的系统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比如对于FANUC和SIEMENS等常用系统来说,一般均具有进行自动计算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对刀之后,通过自动计算可以直接确定工件坐标系。而对于另外的一些系统来说,比如,凯恩帝(KND)100-M,因为它并没有进行自动计算的功能,所以此时就要求操作者进行手动操作,即手动输入“机床坐标值”,进而建立起准确的工件坐标系,初期操作数控机床的学生经常会忘记这一点,甚至会把进行对刀操作之后显示的“相对坐标”值错误地输入数控系统,导致建立的工件坐标系并不是十分正确的,进而影响到工件的正确加工。

(五)对于工作台的不良手动移动,致使出现超程现象。

在操作者进行工作台移动时,通常会使用手动方式,或者是脉冲增量方式,但是此时若超出了坐标轴的极限,就会导致超程,因此,对于操作者来讲,时刻注意着工作台移动的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当距离极限位置比较近的时候,就需要注意移动的幅度了,从而避免出现超程。若出现了超程,此时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进行移动操作,再按机床面板的【复位】按健就可以了。

(六)对工件进行装夹时的错误操作。

在数控实训中经常会用到机用虎钳这类的夹具,工件装夹出现的问题时,往往是因为夹持工件的位置不太合适,即把工件装夹在了虎钳的偏左或偏右的位置,而不是中间位置,这样会导致出现加工的不稳定状况。

三、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讨论

教师要想真正地把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提高上来,就必须从两个方面一起做起,不是一只手软,一只手硬,而是两手都要硬,也就是对于软、硬件的建设问题。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建设问题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数控实训教材的编写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而硬件的建设主要是针对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和数控仿真软件的研发这两方面而言的。

(一)合理的数控实训教材。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实际练习和操作,另一方面需要有一本合适的实训教材,这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数控实训教材是教师进行实训教学和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依据,这属于软件建设层面。

现在一般的中职学校在数控专业课方面,采用的教材有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内容过多,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操作的讲述相对很少,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就显得知识点太多,内容太深了,还有教材中有关数控机床编程的实例很少,用在实训教学中很不适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学生数控专业技能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更与中职教育的基本思想不符,即“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基于上述讨论,应该根据按照国家规定的对数控机床初/中级操作工的具体要求标准,并结合中职学校的数控实训的实际情况,编写以实际加工为主的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使其在内容安排上按照实际的操作细节和顺序来进行,并能够结合大量的图例来说明实际问题。

(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每年都要进行数控实训,而学生也在逐年的增加,目前来讲,老师都有着比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着它的必要性的,这属于软件建设层面。

数控实践指导老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校内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的制度,比如,对于新教师来说,上岗前需要进行至少六个月的专业实践培训,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之后才能参与实训教学。

2.选派优秀教师到相关企业参与进行产品的设计等。比如,在机床公司参与CK6140数控车床和XK5025数控铣床等的研发,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数控实训教学师资的工程实践技术。

3.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数控机床编程和维修的培训,并鼓励参加考取数控工艺考评员的资格。

4.聘请校外企业的相关技术专家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数控实训,学校也会对兼职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而且让其参与学校实训教材的编写,等等。

(三)加强数控实训基地建设。

1.扩建多媒体实训室,即虚拟的数控设备。由于数控机床的成本很高,设备较少,在进行数控实训时,经常是多人对一台数控机床进行操作,以致效率十分低。若对多媒体实训室进行扩建,使得学生能够每人一台“数控机床”,这样,学生的动手机会会大大增加,有利于达到实训的最终实践目的,这一点重点在下面的数控仿真软件中进行介绍。

2.实际数控设备的合理配置。数控实训基地中数控设备的配置,一方面要有应用性,另一方面要有“潮流性”,即要紧跟企业主流。比如,数控机床可以配置SIEMENS和FANUC等较常应用的系统,它们可以用于直接的生产,与企业机床设备是没有分别的。

3.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企业化的生产实训,直接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锻炼分析和解决数控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数控仿真软件。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指的是,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数控加工技能培训中的仿真软件,是把实际加工经验和教学实训知识结合在一起开发的软件,有着与实际机床相同的操作界面。数控技术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此软件的话,能够在很短时间里达到对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以及卧式加工中心等的各种操作都比较熟悉的程度。

运用此仿真软件来模拟的话,只需要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添加两个环节,即“仿真软件介绍”和“虚拟机床模拟”,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且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操作,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把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引入到中职学校的数控实训教学中,降低了成本,也比较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数控设备缺乏的难题,学生在使用数控仿真软件时,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典型零件的编制程序,还可以进行图形仿真,最终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方法,也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之间架起一座实用的桥梁。

四、结语

数控实训是数控技术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对本专业的学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岗位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就成为培养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关键的环节,也成为衡量各高校培养数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就在中职学校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控实训教学展开了探讨,对于目前的实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外,对如何提高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给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在数控实训教材、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宋海潮.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模具制造,2007,(2).

第7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任务驱动;虚拟仿真;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95

0 引言

高职数控加工专业是培养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进步非常快,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对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优化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等措施,来不断提升数控人才的技能素质。

1 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课程教学特色不明显

在一些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课程中,对学生实训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参与技能要求等,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差异不大,没有突出实训教学的特色,对学生数控加工实践技能的训练作用不明显。

1.2 缺乏真正的学生实践锻炼机会

数控加工专业,是一种理论性同实践性,密切结合的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核心数控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过程中,才能将数控加工技术练习到位,并为今后走上一线的数控技术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没有给学生安排真正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1.3 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升

现代一些高校在数控实训教师引进方面,m然花费了不少经费,但是,真正专业知识水平高、数控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并不多。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师在开展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方面,更多的是参照同类院校的方式方法,缺乏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突破,对学生的实训引导作用不明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训经验都有待提升。

2 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分析

2.1 引进和培育数控加工实训师资

实训教学改革,需要一批具备现代化数控加工专业技术知识的教师,教师不仅要在引领专业不断创新改革,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总结,参与实践锻炼,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大引进和培育实训专业教师的力度,打造一批专业知识水平高、技能素质硬的师资队伍。

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形势,建设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的“三强”教师队伍,助力省级优质名校申报,2017年2月,组织机械工程系26名青年教师参加的寒假教师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依托学校“数字化工厂”和“产品检测技术中心”设备资源,聘请西门子公司的刘清洲工程师和泰西(北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代跃工程师为老师们进行培训。培训采取专家集中授课、示范演示、教师动手实践等形式,系统地学习了工业自动化生产制造的各项基本技术和基于互联网支撑的智能化制造、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等前沿知识,实现了教师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求知欲望,学习气氛浓厚、纪律良好,自始至终无迟到早退现象发生,老师们并纷纷表示这种技能培训针对性强、效果好,既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又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2 深度对接企业需求,为学生开辟良好的专业实习平台

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除了要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真实的实训操作。数控加工是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高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辟更多真正的实习平台。在实际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检验自身的知识,并强化数控加工的各项工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数控加工技术岗位打好基础。

2.3 提升实训教学硬件的水平,为开展仿真实践模拟创造条件

为保证高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实训硬件基础设施上,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对落后陈旧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引进现代先进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做好实训场地设备搬迁、安装、调试、检修、环境清理等工作。为学生进行仿真模式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样对于在校期间提升学生们的数控加工实践技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授课

数控实训专业实训,可以定期引进一些企业一线优秀技术骨干进行授课。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技能素质方面,都是经过一线岗位锻炼过的,并且其思维理念也是基于现场实际数控加工作业模式,这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急需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定期引进这类人才为学生的实训进行授课。

例如,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处,通过邀请佛山市先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对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平台编程问题、安装调试问题以及故障排除等进行培训指导。在场的技术人员详细讲解设备电气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加工程序编制方法等,这对提升学生们的动手安装、调试及维修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PLC控制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实验台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模拟机床电气故障,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机床电气原理、系统编程与操作,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电气结构进行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数控机床系统操作、编程实验;便于学生大规模接线、安装,参加系统联调;数控机床典型故障分析及检修。为今后实训教学、科研、大赛提供重要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并且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际改革措施,也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作用。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改革,要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培养专业技能素质高,具备良好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人。通过引进专业技术教师、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增加企业一线培训实习等,是未来实训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故障诊断;主轴传动;变速

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测量、现代机械制造和数据通信等多种技术,是机械加工领域中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我院建设有数控加工专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其中数控车床是重要的实训设备。在实训过程中发现CKA6150数控车床,出现部分主轴转速无法实现等情况,并且系统无报警,排除了人为等因素后,故障依然存在。本文以此数控车床的故障及排除实例进行分析。

一、CKA6150数控车床概述

CKA6150数控车床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经济型数控车床,采用平床身,具有良好的经济型和实用性。选用FANUC 0i-MATE TB操作系统,可对工件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加工。该机床为万能型通用产品,特别适合于军工、汽车、拖拉机、冶金等行业的机械加工。主要承担各种轴类及盘类零件的半精加工及精加工。可加工内、外圆柱面、锥面、车削螺纹、镗孔、铰孔以及各种曲线回转体。

二、故障现象与剖析

故障现象:主轴变速时,S1、S3、S5、S7、S9、S11转速正常,S2、S4、S6、S8、S10、S12无法实现。

数控机床的故障按有无自诊断显示可分为有报警显示故障和无报警显示故障,以上故障现象属无报警显示故障。无报警显示故障往往表现为指令正常,而执行时却不能动作,手动操作也无法执行动作,因此这类故障的排除相对于有诊断显示故障的排除难度更大。根据故障现象去确定最终故障点时,先后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推断,即:

(一)查找系统的故障

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主轴箱、主轴头、主轴本体、主轴轴承等,是机床的关键部件。主轴部件是机床的重要执行元件之一,它的结构尺寸、形状、精度及材料等,对机床的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

主轴变速的方式有无级变速、分段无级变速、分段变速等。无级变速数控机床直接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实现主轴无级变速。分段无级变速数控机床在交流或直流伺服电动机无级变速的基础上配以齿轮等其他机构,使之成为分段无级变速,常见的有:带有变速齿轮的主传动、通过带传动的主传动、用两个电动机分别驱动主轴、内装电动机主轴。

该机床主传动采用双速电机+电磁离合器,可实现手动三档,档内自动变速。M03、M04启动主轴(正转或反转),M05停止。主轴分为手动高、中、低三档,当手动变速杆在相应三档位置时,主轴才能正(反)转,相应S代码才能有效。

(二)故障的判断

根据机床主轴变速的故障现象,依据该机床的变速原理可做以下分析:因主轴转速S1、S3可正常实现,则系统参数设置无误,低速挡可正常实现,同理根据S5、S7、S9、S11转速正常,则中速挡、高速挡均设置正确。S1、S5、S9转速正常,则电机可以正常实现接法,该功能正常;S3、S7、S11转速正常,则电机可以正常实现YY接法,该功能正常。S1、S3、S5、S7、S9、S11转速正常,则电磁离合器线圈YC1正常工作,S2、S4、S6、S8、S10、S12无法实现,应与电磁离合器线圈YC2的工作有关,可能是中间继电器KA9出现故障,也可能是电磁离合器线圈YC2故障。

三、故障排除

经过以上的推断,还需要进一步排除故障。首先要排除是否为中间继电器KA9损坏。经检测,系统输出Y2.7信号正常,KA9动作正常。

其次检查电磁离合器线圈YC2。经检查控制信号可正常传送到线圈YC2,但电磁离合器无动作,因此可以断定是电磁离合器损坏。更换新的电磁离合器,故障最终得以排除。

第9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 程序校验 首件试切

引言

数控机床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稳定可靠、高柔性、高生产率以及劳动条件好的特点,特别适合形状复杂零件、批量小而又多次重复生产的零件、贵重零件及试制件的加工,尤其是随着我国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数控机床的价格也下降到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就目前的市场使用情况来看,数控机床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主流装备,在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就是至关重要了,本文就数控车床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经常使用的首件试切这一方法进行介绍。

1.首件试切的重要性及目的

1.1.首件试切的重要性

首件试切是指通过试切削的方式,检验零件加工程序是否合理及零件的加工精度是否满足图纸要求。无论是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其一般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图明显体现出首件试切在编程及机床加工过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它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程序检验对有图形显示功能的数控机床,可进行图形模拟加工,检查刀具运动轨迹是否正确。对无此功能的数控机床可以进行空运转检验,但这些方法只能证明运动轨迹的正确性,不能检查出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因此,需要对工件进行首件试切,当发现误差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时加以修正。

1.2.首件试切的目的

首件试切的目的,一是验证零件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及零件加工后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二是验证编程时选择的刀具、切削用量及设定的刀具补偿值是否合适,是否能达到零件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为后续批量生产时,提高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提供重要参考。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避免因为零件加工程序及加工准备的疏忽造成损失,在进行首件试切时一般会先用报废的工件进行,因为大部分较复杂的零件在加工时都不止一个工序,上一工序的废品可以作为下一工序调试时的试验品,这是常用的减少损失的方法。

2.首件试切的方法及操作流程

首件试切的过程就是机床调试的过程,机床调试得好,不仅可以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的稳定,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在大批量生产中,因为产品数量大,不可避免会出现废品,只要符合废品率的要求就可以。但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会遇到诸如模具、夹具等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零件,零件只有一个或几个,并且这类零件的材料较贵,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出现差错,产品的合格率要达到100%,一旦加工成废品,损失巨大。

另外在数控竞赛中,特别是在市级竞赛中,由于承办单位一般为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数控设备的购买大多是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分年度分批次购买,这就导致竞赛时使用设备的型号、新旧程度及加工精度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考验选手的水平。笔者对数控竞赛、实际生产及实训教学的加工过程进行了总结,形成了适用于竞赛,单件生产及实训教学的首件试切的方法(如右图),具体以数控车床为例介绍如下:

数控车床加工中首件试切的方法及操作流程如右图所示。这个流程图表示的就是进行数控竞赛、数控实训教学及批量生产调试机床的流程,下面对首件试切的方法及图中所示的操作流程进行具体阐述:

2.1.开机

按机床操作要求进行“开”操作。数控机床开机时先开启数控机床总开关,在“急停按钮”处于按下状态下,开启数控系统。

2.2.回参考点

按机床操作要求进行“回参考点”操作。

2.3.输入程序

将编写的零件加工程序输入机床,竞赛中可能会使用“程序传输”或U盘拷贝功能。

2.4.程序校验

利用机床的“程序校验”功能对零件加工程序进行校验,程序校验可以发现程序中的语法错误、输入错误及编写错误,避免直接加工造成重大损失。

2.5.对刀

按机床的操作方法完成对刀,当需要使用多把刀具加工时,每一把刀具都需对刀。

2.6.改磨耗留余量

这一步骤是笔者所使用方法的核心,原则上将工件的数控加工程序输入机床校验无误,对刀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加工了,但程序中的尺寸错误和对刀误差都会导致零件尺寸超差。对于轴来说,如果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比图纸尺寸大,还有补救的余地;如果加工的比图纸尺寸小,工件就成了废品,这一方法的思路就是不让工件加工尺寸小于图纸尺寸。具体的操作是:先修改“刀具磨耗”值(数控机床均有此功能,只是不同机床的操作方法不同),目的是使加工出的工件尺寸比图纸要求稍大一些(内孔加工时要稍小一些),称为先留余量。余量一般留程序编制时的精加工余量。

2.7.加工

按机床操作要求对零件进行自动加工,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多把刀具的加工过程中,每一把刀具的加工均要试切,也就是说,1号刀具加工完成后,其余刀具暂停加工,待第一把刀具调试好后再进行后续工作。

2.8.在机测量

主轴停转,零件不卸,在机床上对零件各尺寸进行准确测量。

2.9.改磨耗

根据所测量零件的尺寸,修改“刀具磨耗”值,一般是尺寸比图纸尺寸大多少,磨耗值就减多少,小多少就加多少。如试切加工时外圆尺寸大了0.9mm,就在刀偏表的相应磨耗值中减去0.9 mm。

2.10.再次加工

跳过粗加工程序,再次运行精加工程序,此时机床会在刚才加工的基础上将工件直径再车削去除0.9mm,再运行一遍精加工程序。

2.11.卸工件及交检

由于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及“刀具磨耗”值的修正,再次精加工后,工件便达到了图纸要求,加工完成后(主轴已停转)在机床上测量工件,合格后方可卸下工件交给质检员进行检测。

对于其它刀具的调试需重复六至十步的操作流程。

3.首件试切的其他方法

首件试切其他方法的使用中,也可以在对刀完成后不修改“刀具磨耗”值,而是在粗加工完成后(即精加工前将机床停下)测量精加工余量是否符合图纸尺寸要求,若符合要求则进行精加工,若不符合要求则修改“刀具磨耗”值,然后进行精加工。这种方法虽然少了一次精加工,看似节约了时间,但由于机床机械间隙及刀具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没有两次精车稳妥。

4.结语

零件加工程序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模拟仿真或程序校验,通过了则只能说明加工程序的语法、格式、结构没有问题。只有首件试切成功,通过了精度检验才能真正说明加工程序没有问题。所以,首件试切成功是检验加工程序正确与否的依据,首件试切也是数控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为节约成本、降低损失、提高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CAXA制造工程师; 特征生成; 轨迹仿真; G代码; 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73-01

CAXA制造工程师是一款集三维设计,虚拟仿真、自动生成G代码为一体的多功能设计制造软件,是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研发的,具有很好工艺性,且高效易学的数控加工编程软件。被广泛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中。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阐述怎样在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教学中,应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完成零件从造型设计、轨迹仿真、生成G代码到数控铣削加工的全部过程。我将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一、零件的实体造型

应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对加工的零件做实体造型,是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主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确定零件的造型思路

好的造型思路,是保证造型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根据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的造型特点,我建议选择造型过程中产生特征树长度最短的方案。因为对于同一个零件的多个造型方案来说,如果产生的特征树过于庞大,会导致后续编辑、驱动等常规操作都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后续造型无法进行。所以我认为造型思路是决定造型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2.对加工零件做图纸分析

在确定好零件造型方案,开始造型前,对零件图纸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对图纸的各项要求都分析透彻了,造型才能更容易进行。反之,如果我们在没有分析好图纸要求的情况下就急于造型,很可能给后续的工作带来麻烦。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图纸内容,还应对零件的功能、用途进行相关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造型方案的正确性,从而达到最佳的造型效果。

二、零件的轨迹仿真

零件造型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仿真了。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对零件实体造型的基础上,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功能。零件在开始加工前都应进行轨迹仿真,通过仿真加工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但要注意设定合理的仿真参数,这样才能保证仿真过程的顺利实施。多数零件的仿真过程都是按照生成粗、精加工刀路轨迹的形式进行的。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生成粗加工刀路轨迹

我建议根据加工零件的整体结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粗加工刀路轨迹进行仿真。仿真加工参数设置可根据零件实际尺寸自定,具体过程就是按照状态栏提示的信息,配合填写粗加工参数对话框即可。待粗加工轨迹生成后,将生成的轨迹作“隐藏”操作,以免与后续生成的精加工轨迹混淆。

2.生成精加工刀路轨迹

我建议还是根据加工零件的整体结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精加工刀路轨迹进行仿真。仿真加工参数设置可根据零件实际尺寸自定。具体过程也是按照状态栏提示的信息,配合填写等高精加工参数对话框即可。

当加工零件的粗、精加工刀路轨迹全部生成后,就可以进行轨迹仿真了,既单击“可见”命令,将先前隐藏的加工轨迹显示出来,待显示完毕后,将粗、精加工刀路轨迹全部选中,单击鼠标右键,选取“轨迹仿真”命令进行仿真加工。初次尝试仿真的同学,建议在立即菜单中选取“自动生成毛坯”方式,其它项不做修改。仿真过程中,命令状态栏会提示走刀方式以供参考,来判定仿真轨迹的正确性。

三、生成G代码

仿真轨迹经观察确认无误后,立即把零件粗、精加工刀路轨迹全部转化为G代码的形式,即CNC数控程序,已备后续加工时调用。具体过程就是通过鼠标单击“加工”“后置处理”“生成G代码”命令来启动此项功能。

四、生成加工工艺单

数控程序生成保存后,单击“应用”“后置处理”“生成加工工艺清单”命令,在弹出的“工艺清单”对话框中单击“拾取轨迹按钮”,按提示分别拾取零件的粗、精加工刀路轨迹,生成加工工艺清单。

五、零件的铣削加工

工艺清单生成后,就可以对零件做铣削加工了。在这里我仅以广州数控GSK21MA铣床为例,将铣削加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进行说明。

1.加工准备阶段:包括对机床型号、材料、工具、刀具、量具等内容的准备。

2.加工进行阶段:包括机床对刀操作,设置调整各项参数的准备。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在U盘中新建文件夹,必须命名为NC_PGM,将生成的粗、精加工程序传到该文件夹中(文件名必须为英文,并且不能超过八位数,扩展名为NC)。

2)将U盘插入机床USB插口,打开机床(注意一定要先插入U盘,后打开机床)。

3)在机床端的操作:编辑外部路径选中需要传输的程序默认路径确定完成。

4)安装工件

5)对刀操作

①先对X方向,手轮方式下,将刀具接触到工件的左侧,在相对坐标下按X键,确定,此时X坐标为0,再将刀具接触到工件的右侧,分中,然后手摇至0即可。

②Y方向与X方向对刀原理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③将刀具接触工件上表面,将Z向对坐标调零(注意使用TAB键可以切换坐标)。

④在坐标设置中将光标移至G54中(注意此处选择的机床坐标须与生成程序一致),一次点自动输入,存盘返回,对刀即可完成。

3.加工检验阶段:使用游标卡尺及千分尺对已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测量。

4.清理机床阶段:整理工、夹、量具,断电,打扫。

以上是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总结的有关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因教学经验有限,阐述的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未来的实训教学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发挥其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数控铣削自动编程(CAXA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 工程实训;特种加工;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65-02

Strengthen Teaching System of Special Working Technology and Enhance Teaching Connotation Level of Industrial Training//CHEN Yankun, MENG Chuicheng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special working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it

offered different ideas to the course system and tried to carry out method exploration in building the perfect teaching system of special

work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engineering training; special working technology; tea-ching evaluation

1 前言

特种加工是工程实训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该课程是培养机械类人才所必需的一门高新技术专业课。特种加工亦称“非传统加工”,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由于这些加工方法多数为非接触加工,因此,对于高硬度、高韧性材料和复杂形面、低刚度零件及模具加工是无法替代的加工方法,也是对传统机械加工方法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并已成为机械制造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内容,如高能束加工、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物料切蚀加工和复合加工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先进制造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特种加工实训作为培养未来制造业人才的一门必修课,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理论上讲,它充分体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性,既涉及力、热、声、光、电、化学等基本物理、化学知识,又包含机械、数控等专业基础知识;从技术性看,特种加工机床几乎覆盖传统的数控机床的所有基本操作,并独具特色,如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近几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训中心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稳定夯实传统加工技术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现代加工技术的投入,完善课程体系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体系的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训中心现有特种加工设备包括四大类型,分别是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高速小孔机)、激光加工(激光切割雕刻机、激光标刻机)、3D打印(熔融沉积成型机)、超声波清洗等。机床种类较为丰富,能基本体现特种加工的主要加工特色,为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但是这么多类型的机床在实训中应该怎样合理安排,使教学内容有次序、有重点,既有理论又重实践,既紧扣机械工艺流程又突出加工特色,既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又不忽视创新意识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以及怎样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对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重点考虑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对课程进行如下设计。

课程定位 在体系构建方面,课程定位于使学生掌握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3D打印、超声波清洗等设备的基本原理、设备工艺、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将现代加工与传统加工工艺作分析对比,将所学的特种加工工艺融入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学会根据产品要求选择、优化机械制造工艺,以利于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形成系统化认识,提高专业理论实践水平。

课程任务 因设备类型多,本课程将实习内容主次分级,分必修和选修两种级别,以便于按照各专业教学要求不同、课时不同灵活操作。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竞争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较熟练使用机床的基本功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并初步具备现场分析、处理工艺及程序问题的能力。

综合要求 课程要求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创设适宜的课堂互动情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实训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要建立团体协作理念,将职业活动渗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敬业、诚信、钻研、合作等职业道德意识。

3 教学体系构建

理论基础 课程以机械制造基础、特种加工实训的学习为理论基础,介绍特种加工的特点、发展背景及发展趋势。针对课程设计的几大类型的加工,要分别讲解分析机床原理、加工机理及应用。其中,电火花加工是我国非常成熟的加工方法,分线切割、成型机、小孔机3种类型的机床在制造业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线切割加工,因此,课程以线切割机床为重点,强调编程软件与加工工艺的学习。

体系框架的建立 本课程必修项目是电火花加工和激光加工,其中以电火花加工为重点,选修项目是3D打印和超声波清洗。

电火花加工机床有3个类型,内容比较烦琐而原理又有相关性,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课程将线切割与成型机进行整合,在线切割学习过程中,将零件O计制作环节与成型电极的制作相结合,两种机床合而为一,学生既要掌握两种机床的操作要领,又要掌握线切割编程软件的使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这种教学模式既保证了课程的进度和高效性,又多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起到了督促他们主动学习的作用。

线切割机床有着易于加工精细复杂曲线轮廓的特点,为了加强学生对机床的这种加工特色的认识,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还开设了拓展训练项目,要求他们自主设计制作工艺品或零件,促使他们熟练掌握线切割机床的操作与制图软件的使用,且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激光加工训练以激光标刻机为主,练习项目是设计制作标牌,后续结合电火花小孔机的学习,进行标牌穿孔操作,并可将制作完成的标牌进行超声波清洗。这三种类型的有机结合,既使得课程内容散而不乱、重点突出,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教学效果很好。激光切割雕刻以演示剪纸的过程为主,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操作过程和加工特点。

3D打印是目前国内外都非常火爆的先进技术,也深受学生喜爱,在工程训练教学中渐渐凸显优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由于课时紧张,没有足够时间进行专项训练,课程主要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介绍,并且让学生观摩熔融沉积成型三维制品的过程,使他们开阔视野,对这种技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特种加工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教学评价 课程体系的教学评价环节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将教学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完善教学体系,对教师和学生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实训的改革。本课程考核重点与教学重点相一致,多方位细化考核内容,不仅重视学生的考核结果,而且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优化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了使评价体系更能公平、公正、客观地反映课程实际效果,评价主体分别从不同层面进行选择(包括课程专家、一线教师、参加实训的学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实事求是地从不同角度分析课程体系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实施过程、教学情境以及教师素质等5个方面),再结合学生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两项综合成绩,经过评价总结出整改方案,并及时进行决策调整,力争使课程体系合理优化,真正提高特种加工的教学质量,培养出优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基成,郭永丰,刘晋春.特种加工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效果; 解决策略

1.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的内涵

1.1数控车床概述

与传统车床相比,数字车床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它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该技术先接受其他系统传来的信息或者程序,然后通过相应的信息载体将所接收的信息导入数据装置。数据装置进行信息处理,然后发出各种信号控制车床的动作,并使车床按照输入信息中提供的尺寸、形状等,自动地设计零件。数控机床采用现代化的程序,解决了很多当代人们手工无法解决的难题。一些复杂的、精密的零件通过数控机床也能很容易地生产出来。数字车床具有高速化、高效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特点,它代表了未来车床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于机械加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数控车床专业技术的需求,我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数控车床的专业课程。

1.2实训教学

所谓实训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操作环境,选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实训教学分为两大类:校内实训教育和校外实训教学(企业实训教学)。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把教学理论和实践最大程度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2.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的体会――以数控车床中撞刀现象为例

2.1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数控车床实训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难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数控车床撞刀现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所谓数控车床撞刀,指的是数控车床的道具或者刀架在切削加工的过程中高速运转并与工件或机床其他的零部件发生碰撞而出现的一种机床非正常工作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可能会对机床的道具造成损坏,而且对于那些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

根据成因的不同,数控车床运行过程中的撞到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因车床道具编程不恰当引起撞刀现象。第二,因为数控车床手轮推进不当引起的撞刀现象。第三,因数据输入不对引起的撞刀现象。第四,因车床操作不当引起撞刀现象。在数控车床的实训过程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并操作机床。由于紧张,他们很容易停止数控车床的正常运行。但等他们发现问题不大之后,会重新按“Reset”来重启车床。这样一来,车床立即运行,会导致撞刀现象。

2.2 解决方案

针对数控车床运行中的撞刀现象,作为一名老师,在实训过程中必须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

首先,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车床编程工作,使车床的刀具沿着固定的轨道进行切割。在刀具的运行过程中,必须采用单座标的运行方式,让刀具分布移动到具体的目标地点。例如,在车床编程工作中G00指令使用不当。不少人经常用G00 X0 Zb之类的语句对刀具位置进行提前定位,但如果其中的b值过小的话,就很容易发生问题。因此,对于程序中的G00指令要格外小心,如果用错了,破坏力相当大,务必要仔细检查目标点位的可靠性,尤其是G00后面的Z轴负值地址。

其次,数控车床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转换手轮。对于从没有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操作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来熟悉数控车床手轮转换的操作步骤。另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教师或操作技工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与学生提醒,防止撞刀现象的发生。

再次,在数控车床的操作过程中,要输入正确的数据。作为学生来说,在第一次输入数据以后,要再次对车床的每一个车刀进行检查,然后对不正确情况进行及时修改,有效地减少撞到现象的发生率。例如,G50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指令,它的工件坐标系是随着坐标定义点而浮动的。如果想避免手工定位刀架的麻烦,必需掌握第二参考点的使用方法。如果不能适应G50的特点,不妨选用其它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也能达到效果,且更安全些。

最后,勤于训练,减少部件加工过程中的失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机床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所以作为刚入门的学生来说,必须多加练习,减少自己的失误率。

3.提高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3.1 提高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在实训教学之初,教师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的个性特征,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其次,实训教学课堂与普通课堂不同,教师必须保证实训教学课堂的秩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机床操作能力

在机床实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际练习机会和操作机会,让学生“自由训练”。例如,可以让学生任意设计零件的样式和型号,然后在将自己的设计在图纸上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懂得零件的相关知识,还要会作图技巧。学生做好零件设计图以后,要根据自己的零件选择合适的设备如刀具等。另一方面,“自由训练”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必须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3.3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实训效果

学生学习数控机床技术的目的,最终是要为企业服务。所以,要提高学习效果,学校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也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该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总结

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利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从当前情况看来,社会对数控车床专业操作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作为培养数控车床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的学校必须提高其实训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积极思考、探索较好的解决方式,这样未来我国的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提高,掌握数控车床技术的专业人员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