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业发展计划

旅游业发展计划

时间:2023-01-02 14:2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业发展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业发展计划

第1篇

  《吉林省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2011―2015年)》

  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量“双翻番”。即汽车产业实现产值8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石化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200亿元,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轻纺产业工业总产值均超千亿元以上,实现支柱优势产业整体跃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

《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11―2015年)》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吉林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

《吉林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2011-2015年)》

《吉林省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2011―2015年)》

服务业

《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11―2015年)》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生产业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35%。全省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总数达到520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40%。税收收入实现1100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38%左右。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0%以上。到2015年,境外旅游者达到16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15年达到216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7%左右,达到14189万人次,省内旅游人数所占比例在40%左右,达到5676万人次。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旅游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达到4.0%。

节能环保

《吉林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

到2015年,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镇的比例,国家和省级重点镇达到100%,县域中心镇达到75%以上;在国家财政继续支持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条件下,实施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1600万平方米(按财政部奖励办法折算),到2015年,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米;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60%。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实现年节约813万吨标煤的目标。

第2篇

旅游业对黑龙江省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就黑龙江来说,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业在黑龙江省来说其实是与第一产业关联性最大的。这主要还是因为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仍然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所以旅游业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势必会对仍以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的黑龙江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它对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相对比较高。这也说明,黑龙江省现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未来的发展天平应开始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倾斜,逐渐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与该省的第二产业关联度是最小的。根据多种角度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近些年国家政府提出“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在这个过程中黑龙江省的老工业和建筑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破坏了气候、环境、地貌等自然资源,从而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总之,黑龙江省应当协调处理好工业及旅游业的关系,大力发展旅游制造业,这也将带动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旅游业,使其发展更上一层楼。从黑龙江省旅游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看到,通过调整旅游业可以调节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调整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能够推动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说,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影响不仅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还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有一定的关系。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较慢时,较轻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能维持经济的增长;而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很快时,产业结构若是不合理,就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严重阻碍作用。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不仅应该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更应该调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黑龙江省更应该加大力度,将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实施,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业与各大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调节,把旅游业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产业政策滞后黑龙江省旅游业产业政策滞后无法满足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地区性的产业扶持政策也不够健全,缺乏融资、投资、引进外资、科技等多方面的相应优惠政策。2.2旅游业发展资金匮乏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资金薄弱,从而导致旅游发展资金不足,无法把产业做强做大,这与想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2.3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全黑龙江省旅游业开发层次低,缺少特色景点。现阶段黑龙江省的旅游景区大多数还停留在浅层开发、低水平经营的阶段。

2.旅游要素缺乏特点黑龙江省旅游业要素缺少特色、缺乏精品,严重影响到了接待水平。

黑龙江省旅游业未来发展建议

1.重点开发特色资源就目前的冰雪旅游市场来看,黑龙江省想要使其成为旅游业的中流砥柱,就要着力突出精品,创建品牌,加大投入,建立高标准,以占领更广阔的旅游市场。其次,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市场也应该作为重点进行开发。

2.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对于黑龙江省的旅游业,我们还要切实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要大力推进“以旅游互访为推动,以旅游广告为烘托,以新闻宣传为媒介,以旅游节庆为平台,以旅游促销为载体”的“大营销、大宣传、大旅游”模式。还要积极地开展旅游行业的宣传促销,积极开发近海外旅游市场及国内旅游市场,同时也要兼顾省内旅游市场的开发。

3.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首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旅游人才发展计划,且认真组织落实。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要加快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其次,就是要建立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旅游人才选拔、培养和竞争计划,积极应对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和在岗培训的培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全面促进全省旅游知识的普及化,科研成果和实践成果的经济效益的转化。

4.发展和扶植旅游项目及科研创新基地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将黑龙江省旅游业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要大力发展旅游科研,促进旅游创新。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各大旅游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加强旅游理论的研究及旅游学科创新的实用功能转化和其他能力的建设。在扶持政策上,省内应当积极扶植旅游业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建立,加强对经营管理、旅游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创新。

第3篇

最新优秀导游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及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公司每次分派的带团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个景点的讲解工作,争取能达到游客百分之百的满意,为三元国际旅行社的声誉;以及未来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以及学习,我个人的工作模式又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在带领旅游团游览景点过程中,不再只是单一的讲解景点历史,而是结合天津近几年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计划系统讲解给游客,进而展现一个近dai与现dai相结合,高速发展中的天津市。

  2.加深与游客的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游客当中。并像陪伴家人一样对待全团每一位游客,尽量满足游客所提出的要求,虚心听取游客的建议,以最好的服务让每一位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3.在旅行社规定范围内,为我社及个人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像我社同事及其他旅行社导游学习,借鉴先进的带团模式,充实自己文化修养,进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5.在接到社里分派接团通知的情况下,提前做好行程计划,与全陪或领队及时沟通,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本次团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的安排时间与行程,以避免因沟通不及时导致的时意外状况的发生,而导致游客的不满。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这一年工作中学习和总结出的经验,同时经过这一年的工作也锻炼了我自己的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保zheng了每次接待旅行团的工作都能正常顺利的进行,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个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还不够细致,由于个人脾气秉性容易与同事造成不愉快等等,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希望社领导和各位同事多帮助我,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我会虚心听取,及时改正。

  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我社经济效益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以下几点进行加强以便于更好的完成社里布置下的每次带团任务: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认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常识。

  2.关注本地旅游业发展走向,从而在工作中对自身的不足加以调整,以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不同模式不同主题的讲解。

  3.及时了解同业竞争对手先进理念,以及新的举措且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作出发展计划及工作调整。

  4.对内完成好每一次接团任务,对外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三元旅行社良好声誉。

  以上是我在新的一年里为自己制定的工作方向及目标,希望在社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完成,另外在20xx年的工作当中,我衷心的希望社领导能够加大力度,多方面的搜集,听取对我社发展有益的意见。各位同事能够积极献策,不遗余力的为我社发展作出贡献,我社可以采取奖赏制度,凡采纳的意见或有利于我社发展的计划,应给予一定的表扬物质上的奖励,以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新优秀导游工作计划范文

  青春易逝,展望未来,力求改变不足,能有更好的改变!突破自我,不断进步!因此,我为自己制度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1、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自身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

  2、将所学、所看、所感与去年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迎接新一年的旅游工作;对于导游工作,加强导游带团技能,丰富自身带团经验,以不变应万变;对于计

  调工作,熟练计调操作流程,熟悉线路流程,能以更优的价格和服务质量为公司业务员提供后备力量,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优的报价,注意协调工作;对于总部前台接待,熟悉散客线路、价格,时刻关注价格变化,及时更新电子屏信息;

  3、书到用时方恨少,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认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常识提高导游带团技能、增强业务知识;我相信这也是众多导游所缺乏的;

  4、关注旅游业发展走向,从而在工作中对自身的不足加以调整,以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不同模式不同主题的服务。

  5、指定短期目标,逐步自我进步、自我突破;

  6、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把易忘但又需要特殊注意的事情随时记下来,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这份计划会为自己提供方便,注意事项可以写得很条理,只要是自己能看懂就可以;

  7、对内完成每一次任务,对外尽自己的努力提高桑悦思国旅的声誉!

  最新优秀导游工作计划范文

  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我社经济效益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以下几点进行加强以便于更好的完成社里布置下的每次带团任务: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认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常识。

  2、关注本地旅游业发展走向,从而在工作中对自身的不足加以调整,以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不同模式不同主题的讲解。

  3、及时了解同业竞争对手先进理念,以及新的举措且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作出发展计划及工作调整。

  4、对内完成好每一次接团任务,对外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三元旅行社良好声誉。

第4篇

关键词:青海省旅游业发展

一、浅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总体来说青海省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旅游部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青海,如推出系列特色旅游新项目和旅游专线,开展节假日旅游活动,同时不断提高旅游综合质量,使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02年,青海省旅游业接待的人数和旅游创汇收入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使其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近几年伴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青海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2.3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

2.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旅游日趋升温。以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南山、互助北山、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可可西里、阿尼玛卿雪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塔尔寺、瞿坛寺、清真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日趋升温。

3.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已在显现。2002年青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7万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

4.旅游业引入市场机制,全力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一大批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101家旅行社中,52%为股份制和民营企业;39家星级宾馆中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占了38%。

(二)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青海省旅游业虽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同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指标在国内仍处在落后位置。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青海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青海的经济发展落后,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其他省份,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人仍然抱着“靠国家吃饭”的老观念、老思想。要实现青海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还来自于其可进入性。进入青海省的直达客运列车太少,京广南线、宝成线、兰新西线等线路目前尚无列车开通。一到客运高峰,客票就十分紧张,许多西行的旅客因换车麻烦,只好放弃到青海游玩的意愿。省内的旅游专线和民航也存在着通达区不多、线路少服务设施陈旧和老化等问题。

3.旅游相关产品结构过于简单。青海省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青海有青海湖、日月山、鸟岛、塔尔寺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但青海省对旅游相关产品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发达省份,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青海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综上所述,青海省旅游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克服上述3个主要问题,克服这些问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防止在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及作用的过高预期,避免因为盲目地“上项目”、“辅摊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对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在青海省的重要地位,克服障碍因素,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定位青海省旅游的发展道路

(一)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完整表述是: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全面发动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的力度,加快旅游发展的速度,使旅游业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政府主导并非不要市场机制的调解,而是以市场为主体,结合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归根结底要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达到经济效率的提高。

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出来呢?从旅游业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来看,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应体现在政策、资金和立法等多个方面:

1.制定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稳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投资者,而且应该是旅游业的管理者。青海省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对当地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2.根据本省旅游业发展计划,为增加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创造条件,加强资金导向。在青海省,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旅游业所需资金,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征收一定的旅游税费,如在饭店、宾馆按房费确定一定比例,或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游客必经之地按票价的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征收。除征收旅游税收以外,政府还应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如增发旅游企业债券,增加旅游企业上市公司;通过制定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对旅游业的投入。

3.政府应该在大型旅游活动的宣传中发挥作用。青海省现在每年都举办一次“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王洛宾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吸引大批的游客来观光游览,以此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大型活动能形成总体形象。

总之,只要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坚持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必将迎来本省旅游业的繁荣。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青海省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本省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已成为旅游界关注的重大话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7月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一个为世人所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立是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整个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海省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清新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没有蓝天、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对于旅游者来说是没有观赏价值和吸引力的。

2.处理好重点旅游区的开发和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关系。在青海省旅游开发中重点旅游区应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的作用。示范作用,即各中心城市在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上依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做出样子,开展城市旅游;带动作用,就是依托中心旅游城市,带动周边旅游开发,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的旅游经济和整体经济发展。辐射作用,即中心城市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辐射范围放大到一个地区或一个省,甚至到部分省区。

三、发展青海省旅游业的相应措施和办法

(一)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于进行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以特色旅游作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推动机制的旅游开发模式。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从产业规模、经营效益、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和东部省份存在着明显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等硬环境的制约因素外,软环境的落后,尤其是体制的落后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青海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交通服务瓶颈。现代旅游要求为旅游者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交通工具,以缩短旅游者的旅途时间,减少疲劳度。而青海偏离中国经济中心和沿海高出游率地区,地域辽阔,景点间路线较长,路况较差,必须大力发展包括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构建区域快速旅游网络。总之,要加快体制创新,加大对旅游景点地区城市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搞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合理开发利用优势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繁多,千差万别,这些旅游资源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青海省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等级和品位高,开发潜力很大。

1.原生态旅游项目。青海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尤为突出,有大量的湖泊、草原、沙漠、戈壁、动植物,等等。其中草原生态旅游是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草原与数以万计的草原植物、动物,以及传统的游牧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构成了一类生态旅游目的地。

2.民风民俗旅游项目。青海省属于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大力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有很大的挖掘空间。青海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大省,应抓住这一良好的自身优势而大做文章,而且青海省的很多少数民族在青海省是特有的,比如土族、撒拉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青海“花儿”、玉树歌舞、土族的“安昭舞”、那达慕、赛马会、藏戏等对广大的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3.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神秘的宗教旅游资源已成为青海省旅游业新的亮点。青海是我国古代由中原通往西域、吐蕃(今)的要道,因此其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及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加之青海省民族众多,宗教的文化底蕴非常浓厚。青海省的主要教派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位于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广大黄教信徒朝拜的圣地。昆仑山被视为万山之祖、王母娘娘的居所、道教祖庭,西宁的东关清真大寺是一处伊斯兰教庙宇。这些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品位高,更有很高的可游性。

总之,青海要树立超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深层次、高品位、多元化地开发青海旅游资源,量力而行地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景点,逐步形成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观光、避暑度假、登山、探险、徒步朝圣、野生动物观赏、民俗风情、森林生态、科学考察等为主的旅游产品,使“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资源得到深层次开发。

(三)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宣传,招徕旅游客源。

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体现在做好旅游服务和旅游公共关系的工作上。一个地区的旅游总体形象是该地区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树立起的一面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旗帜。像青海省这样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的省份如何运用好策划、塑造和广泛传播自己的旅游形象异常重要。策划旅游形象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因地制宜。可以设计旅游地的形象标识,用鲜明、独特的图形符号或本地标志性景观的图象显示自己的特色,同时用精练、形象、明快、易记的文句加以概括,如“青海:长江、黄河的摇篮”或“青海:高原瑰宝”——以此来显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旅游形象是品牌经营这一当代商战策略在旅游地宣传中的运用和发挥,一经选定要相对稳定、长期使用、反复宣传,给人们留下深刻影响。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客源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或节庆活动设计的宣传口号。我们还应该在名人、大事上做好文章,比如:日月山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海北金银滩王洛宾先生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载体。

青海省的旅游业只有付出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发展大旅游,就一定能够加快青海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能把青海建成山川秀美的旅游强省,从而带动青海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37-44.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91-296.

[3]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1996—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22-123.

[4]中国国家旅游局编.200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388-392.

第5篇

关键词:旅游扶贫 社区参与 云南

 

云南省127个县 (区)、市中,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12%,其中有5 1个是少数民族贫困县;660多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0%,并且绝大部分是少数民 族。云南贫困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高聚居区,他们的脱贫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和睦以及 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云南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扶贫,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 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近年来,云南的旅游扶贫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贫困地区利用当 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摆脱了贫困 落后的面貌。① 

应该指出的是,云南旅游扶贫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社区参与模式单一化,参与层次较 低,仍是一种被动参与;②由于贫困人口素质低下,资本稀缺,市场竞争力弱,他们在 参 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很难公平地享受到旅游开发的利益,因 而发展旅游业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在旅游扶贫中引入 社区参与的机制,实现贫困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本文探讨了云南贫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扶 贫的必要性和实践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模式。 

 

一、云南旅游扶贫社区参与的必要性 

 

旅游扶贫中的社区参与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利益 分配等涉及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利益的决策、执行过程,既包括旅游社区的政府及非政府介 入社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方法和手段, 也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旅游发展计划、项目以及其 它各类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是居民对社区旅游业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旅游 业发展成果的分享。社区参与也是云南旅游扶贫实践的重要内容。 

1.社区参与有利于云南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具有较强的产业联动能力,特别 是乘数效应,旅游业是关联度较强的产业,尤其在收入和就业方面,而如果有大量外地人进 入参与到云南旅游开发当中,他们占据了一定的就业比例,就会使当地部分旅游收入通过工资 或商业利润等方式流出社区,出现漏损现象,削弱旅游乘数效应。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可 减少外地人进入的机会,从而相应减少旅游效益漏损量,提高旅游乘数效应,发展云南的经济 。 

2.社区参与有利于云南贫困社区可持续发展。居民作为利益主体之一,承担了旅游开发 过程中的各项隐性成本,如资源、环境、社会成本等。若不考虑社区居民的要求,使他们非但 不能从中受益还要忍受由于旅游开发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他们便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抗 行为。在旅游开发中,必须考虑让居民参与,把居民自身利益和旅游开发挂钩,让其意识到自 身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收益的多少。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维护社区形象,提高服务质量, 保持环境卫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 时,会对环境质量、游客容量等问题给予关注,并监督和指导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环保政策 和环保行为,有利于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从而有利于云南贫困社区可持续发展。 

3.社区参与有利于提高云南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旅游者才会获得 满意的旅游经历。对旅游者而言,游客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是旅游产品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社区居民是与当地自然历史和社会文化关系最密切的人,他们知道社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所 在以及哪些旅游资源值得开发,社区参与能使旅游开发规划符合当地社区的意愿和能力,从而 获得居民的支持。并且,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能体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向游客展 示的生产、生活、表演、服务等活动都能出于真情的自然流露,使游客能体验到纯正的民俗 文化,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③ 

 

二、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实践情况 

 

从云南旅游扶贫的实践来看,目前社区参与在云南旅游扶贫中仍然不普遍,典型的例子 如曲靖罗平的多依河景区和丽江泸沽湖下落水村。 

多依河景区处于云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1999年以来,曲靖罗平县以油 菜花旅游节为突破口,对多依河进行了旅游开发并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业中,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多依河景区周边分布着的几个布依族村寨,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 参与内容上,政府按村寨进行划分使其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旅游业中:(1)对直接被占用到土 地的农户,除了给予一定的土地补偿费外,由政府配给每户一辆三轮车在景区游线上承载游 客游览观光以直接获取经济收入(景区内不允许任何机动车出入)。(2)对多依河景区沿河分 布 的几个布依族村寨,其中一村寨主要靠划竹筏获取收入;另一村寨负责牵马和抬轿,政府在 景区内山体开辟两条专门的骑马游线,村民通过为游客牵马游玩而获得报酬;再另一村寨则 主要制作展示布依族生产生活特征的竹编竹制小手工艺品,如水车、织布机、竹桶、水枪等 在景区附近向游客出售。④ 

丽江泸沽湖下落水村共50户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村委会为保证社区居民的共同利 益,将划船、骑马、歌舞表演三项规定为集体经营,向游客收取统一价格,所获则平均分配 给参加经营活动的居民,其他服务项目则由居民自主经营。政府在扶贫资金支持下建设景区 公路等基础设施,通过设立公路收费站、门票等获取回报,同时,政府也将部分门票返还给 各村寨,以促进社区成员对维护、建设社区基础设施的支持。这种相互扶持的制度使得社区 旅游业的发展呈良好的态势,社区居民、集体、政府三者关系较融洽。 

从云南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实践情况来看,此方式拓宽了社区居民的经济来源,增加了 经济收入,不失为目前带动云南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相对可行的手段。但也存在若 干 问题,如社区居民的参与没有固定的和制度化的组织形式,居民在具备经济利益项目的参与 上积极性比较高,但是缺乏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经济组织,因此,在旅游业发展中居民的参 与比较分散,不能很好的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另外,就是居民对于眼前的经济利益看 得比较重,而对于长期的旅游扶贫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不关心,而实际上,后者对社区贫困人 口的脱贫效果影响更大。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实践中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证;另 一方面,贫困居民素质的低下,对旅游业及其规划相关知识的缺乏也是一个原因。 

第6篇

一、争先创优,突出旅游业发展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产业。因此,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纵深推动”的工作方针,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

1、明确旅游产业地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旅游兴区”战略,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建立起与全区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旅游业,区政府邀请专家制定了《佳木斯西部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指导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旅游产业进行调查,提出了“一带两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即以松花江为轴心,以同三公路为纽带,建立松花江两岸的娱乐、垂钓、餐饮旅游经济带;建立猴石山风景区,发展渔猎文化与民族文化;建立卧佛山风景区,突出发展冰雪文化与地貌景观,培育旅游新特色。

2、加强领导与协调。区委、区政府要定期召开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和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各有关部门参加,同时制定协调解决旅游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制度,针对旅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重点解决。要发挥人大、政协在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旅游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和检查活动,以议案、提案、建议、决议等形式,为政府抓好旅游产业和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

3、实行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要建立旅游年度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逐步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区乡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坚持以年度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任务指标为重点,政府区长与各乡镇长签订责任书;以年度旅游经济分项指标、工作量、完成时限为重点,由分管旅游工作副区长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年底由区政府组织工作组对全区旅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全面推进,提升旅游业市场竞争力

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思路,充分整合资源,发掘潜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1、全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品牌优势,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坚持以抓品牌、抓特色为重点,开发全区旅游资源,争创大批如卧佛山滑雪场、四丰生态园、千里生态园等名优品牌景区(景点)和特色餐饮服务业。下步,全区要集中精力和财力抓一批典型,创一批名牌,形成优势,提高郊区(永红)旅游的知名度,树立旅游新形象。同时,要不断增加名牌景区(景点)的“新特”内容,提高其文化内涵,争创新优势。

2、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是提升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将依托“三江旅游节”等大型活动,以民族艺术为重点,举办民族节庆活动。要按照“特色突出,开发精品”的思路,重点推出朝鲜族风情、赫哲族风情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通过举办一系列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面广、参与者众的民族活动,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3、完善旅游市场营销内容。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要通过搞好总体策划、整体营销和科学促销,扩大我区旅游业的知名度。一是在总体策划上,要把现有的卧佛山滑雪场、农业生态园、赫哲族民族风情园等旅游资源,塑造为特色鲜明的形象予以传播,以此提高知名度。二是在整体营销上,要坚持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适当举办一些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三是在科学促销上,要把人员推销、业务推广和宣传广告等促销手段结合起来,增强促销效果,特别是运用互联网进行旅游宣传促销,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4、强化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单靠政府投资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见效。旅游资源开发要采取“政府、部门、团体、个人”一齐办,区域内外资金一起上的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区景点和旅游产品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一是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等方面的限制,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旅游集团投资旅游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大旅游的格局。二是要采取拍卖、租赁经营等方式,把旅游项目本身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三是要把市场前景广阔、具有龙头地位、资源优势明显的景点景区作为重点项目,利用政府有限的资金,有计划地分期开发利用,有了经济效益后实施滚动投入,后续开发,减缓资金投入压力,提高投入效益。

5、加强管理与服务。加强旅游管理与服务是树立产业形象的关键,要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搞好政府调控,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管理旅游业,特别是保证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种非法经营行为,逐步使旅游管理法治化。要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使政府决策管理和企业经营实现科学化。要加强旅游行业的行风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营造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旅游消费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合于发展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创建文明行业作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作为营造旅游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在涉及旅游的窗口行业中开展“建文明窗口,树行业新风,创文明行业”主题活动,要在旅游企业设立文明示范窗口,在全区各景区广泛开展以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第7篇

【关键词】烟台;文化旅游;SWOT分析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最近几年更是出现并流行一个新名词――文化旅游,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下,在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驱动下,文化旅游业作为烟台市拉动消费、推动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和增长点,其重要作用不言自明。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中国的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二、烟台文化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和劣势分析

烟台市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旅游业作为烟台市优先发展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效益。主要表现在:

1.旅游资源存量丰富。截至2009年底,烟台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中国旅游强县1个。旅游区(点)90处,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区1处,AAAA级旅游区9处、AAA级旅游区11处、AA级旅游区15处,A级旅游区1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6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9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7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旅游强乡镇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7处。

2.产品结构层次鲜明。从烟台市旅游产业的结构内容上看,既有流传海外的仙道文化,又有近代历史代表的开埠文化;既有近代产业的葡萄酒文化,也有修身养性的大众文化与民间工艺;既有充满神秘与历史厚重感的名胜古迹,又有红色经典的地雷战景观。其内容涵盖了观光旅游、红色旅游、度假休闲、滨海、文物、剪纸等多种领域。“十一五”以来,烟台市通过对旅游工程与项目的重点开发的实施,初步形成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休闲旅游、葡萄酒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系列结构。

3.旅游市场具备良好游客基础。2009年,烟台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802.8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1%,旅游总收入273.25亿元,同比增长19.61%,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720亿元)的7.35%,相当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175亿元)的23.2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3.58%。旅游外汇收入达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39%。接待外国人29.5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8%。接待国内游客人数2762.73万人次,同比增长17.77%。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2.12亿元,同比增长20.11%。2010年烟台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达3318.7万人次、331.2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1.2%。

虽然烟台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我们应该辨正地看待这些优势。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烟台的文化旅游业虽然拥有存量丰富的旅游资源、层次鲜明的产品结构以及良好的游客基础,但烟台的旅游资源开拓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形象打造不足。目前,烟台文化旅游业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旅游资源开拓不足。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来看,烟台旅游产品层次与角度过于单一,基本集中在以南大街和滨海路为中心的城市观光、商务、购物旅游圈、以公共活动中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圈以及蓬莱阁等为重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度假旅游圈,旅游开发深度不足。(2)旅游配套设施不足。公共场所旅游服务设施不够便捷、完备和人性化;旅游交通指引标志、旅游指南分布范围较小,普及程度还不够。旅游热线的投诉与应急救助等功能不够完善;数据更新不够及时。距离“无障碍”游览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3)旅游形象打造不足。烟台旅游形象的传达力度不够,致使传播范围和深度有限,市场营销手段与方式简单,力度不足,导致烟台的旅游形象有待提高。(4)铁路交通瓶颈制约。烟台铁路班次与档次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铁路交通成为烟台市旅游业一大交通瓶径。烟台大部分铁路运输主要是通过蓝烟铁路完成的。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铁路资源短缺。烟台市每百平方公里拥有铁路里程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3%;每万人平均拥有铁路里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02公里,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二是运输效率低下。青岛开通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动车组,目前时速达到160公里,明年将达到设计时速250公里,到济南的时间缩短至2.5小时,到北京的时间不到6小时,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区域联系。而烟台市铁路时速仅为100公里,到济南的时间接近7个小时,到北京的时间接近15个小时。三是运能严重不足。2009年全市旅客运输量31130.5万人次,其中铁路完成339.5万人次,仅占1%,铁路交通已经成为目前制约烟台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机遇和威胁分析

(1)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强劲。2009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6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75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1.2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3%。(2)旅游产业对外开放加快。我国的旅游产业正在扩大开放态势,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日趋加快。(3)旅游产业支柱作用得到体现。旅游产业由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它的发展已经被我国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个省、自治区从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出发,将旅游产业作为当地经济优势产业和重要产业。

正所谓机会与威胁同在。任何事件的影响都是相对的,烟台文化旅游在迎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具体表现在:周边城市竞争激烈。多年来,烟台对外推广的形象一直围绕“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等来展开,而这种形象定位受到了周边沿海城市的激烈竞争挤压。烟台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距青岛180公里,与大连隔海相望。烟台受制其中,线路编排上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同样具有海滨优势,但是因为有周边几个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城市发展在先,其单纯“海”的形象不明显。大连、青岛、威海等先行者形象宣传和知名度屏蔽并“干扰”了旅游者对烟台的选择。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1)塑造烟台特色主题形象,实现形象定位差异化。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要素,也是构成旅游地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树立必然要注重文化内涵深层次的挖掘。烟台应当塑造出体现烟台特点,特色鲜明的主题形象,类似于威海的“最适合人居”,青岛早期的欧陆风情、现在的奥帆基地等等,实现城市形象的差异化。(2)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描绘烟台文化游大蓝图。文化旅游是一个整合了诸多因素的有机系统,烟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使旅游业转型和升级,要从过去一搞旅游就是景点、景区的思路转变为城市就是一个最大的旅游系统,烟台的邻居大连市,就是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系统,才取得了整个旅游业远远超过烟台的优良业绩。因此,烟台要积极探索景点景区整合、与城市捆绑式发展的路子,真正把烟台建设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城市,一个与文化旅游业有机整合的旅游城市。(3)深挖文化旅游内涵,大力培植文化旅游名牌。尽管烟台市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商品转化率却很低,文化旅游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的精致程度也很低。如何把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品牌优势,是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烟台市的文化旅游业必须以打造知名品牌作为发展的当务之急。比如深挖开埠文化内涵,不应仅仅限于旅游这一层次,应注重这方面的研究,把它作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培育出一批能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并选择知名度高、有影响力、对烟台友好的境外文化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其营销网络,把烟台市的文化旅游产品尽可能多地推向国际市场,积极进行文化旅游交流和文化旅游贸易。(4)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支持机制,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应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旅游业进行投资经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文化旅游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国家认可的各种文化旅游企业和博物馆、艺术馆、艺术团体等。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各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园区,政府要给予积极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除了由政府的固定投入外,还吸引那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外的资本投资入股。(5)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适应文化旅游发展的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完善旅游院校教育体系,有重点地培养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即为文化旅游业储备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有战略意识的市场经营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如在专业课程建设上,要加强国际交流,加强专业课基础建设,拓宽专业面,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6)突破交通发展瓶颈,满足文化旅游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加紧解决列车提速、班次增加、动车组开通等事项,不断满足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燕生.中国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涛.烟台市旅游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60~64

[3]烟台市人民政府.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4]烟台市旅游局.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09)[R]

[5]孙志毅.透析烟台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J].商业时代.2003(17):62~64

[6]叶勇宏.《旅游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第8篇

10月12日,中国一摩洛哥经贸研讨会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举行。摩洛哥外贸大臣马阿祖兹(M.Abdellatif Maazouz)带领由摩洛哥数十位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访华,随访企业涉及农业食品、纺织、皮革、化妆品、机电、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研讨会举办期间,摩洛哥代表团成员与中国的近百名企业家进行了对口洽谈。

摩洛哥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之一,1958年两国建交之初便签订了贸易协定。从2002年起,中摩的贸易额保持每年20%的高速增长,2008年双边贸易额更是达到2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摩洛哥第三大进口来源国。

在10月12日的研讨会上,摩洛哥外贸大臣的马阿祖兹做了精彩演讲。他认为:“摩中两国的经贸数字非常庞大,但是摩洛哥在其中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在这里我们看到,摩洛哥在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北非花园”欢迎中国游客

摩洛哥王国东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撒哈拉沙漠,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人大西洋的门户。

有着“北非花园”美誉的摩洛哥,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马阿祖兹向记者介绍:“旅游业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一个领域,我们目前正在开发海水浴场和旅游城市,以及探险旅游、登山、沙漠等项目。希望能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游客。”

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摩洛哥政府制定了“展望2010”旅游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10年,每年国内外游客数量将达1000万人次;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将达20%;全国旅游饭店总床位数将达到23万。此外,摩洛哥国内旅游行业将新增60万个工作岗位。

旅游业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外汇来源,摩洛哥2007年的旅游收入约合72亿美元。然而,受金融危机冲击,欧洲游客数量下降,对摩洛哥的旅游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2008年摩洛哥旅游业收入比2007年下降3.5%,降至69亿美元。

截止今年5月底,摩洛哥政府已投资3600万美元用于扶植旅游业的发展。据马阿祖兹透漏,摩洛哥在旅游业上的投资累计将会超过133亿美元,其中近60亿美元将用于摩洛哥的酒店业建设上。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摩洛哥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旅游业的营销活动,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游客。政府还加大了摩洛哥重要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机场改造,增加高速公路建设等。

打造整体工业平台

今年3月,商务部部长傅自应率领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摩洛哥,与马阿祖兹举行了会见。据马阿祖兹介绍,双发都谈了一些旨在加强双边经贸关系的举措。

马阿祖兹认为,目前摩中两国的经贸数字非常庞大,但是摩洛哥在其中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我相信摩洛哥正在实行的产业发展计划能够大幅增加摩洛哥的出口供应。”马阿祖兹说。

根据摩洛哥外贸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摩洛哥出口最多的商品是机电设备,占双边贸易额的36.9%;排名第二的是冶金机械,占27.8%。但是目前摩洛哥向中国出口产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比较少。

马阿祖兹首先着重介绍了摩洛哥的能源领域,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领域。

2007年开始,摩洛哥对现有能源政策进行全面修订,计划通过增加天然气和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本国国民经济对石油和煤炭的依赖。

摩洛哥95%的能源需要进口,目前石油占摩洛哥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达近62%。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因素,摩政府计划全面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预计到2012年,石油产品占摩洛哥能源总消耗的比例将降至46%,天然气比例将从目前的3.1%提高至20%,水力、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比例从目前的3.4%升至10%。

马阿祖兹介绍说,摩洛哥政府鼓励私人投资风力发电,并为此设立可再生和高效能源国家基金。此外,摩洛哥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其职能范围。

不仅如此,摩洛哥在矿业,特别是磷酸盐、化肥和磷酸等方面也将会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在工业领域,我们正在通过一个整体工业平台,为各个不同的行业提供优惠政策。”

这里提到的工业领域主要包括纺织、皮革、汽车、电子、航空、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其中,汽车行业是我们优先发展的一个领域。”

自2006年初进军摩洛哥市场以来,中国汽车凭借价廉物美的优势逐渐占领市场,部分车型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50%。跃进、哈飞、江淮、奇瑞、比亚迪等品牌的卡车、小货车、轿车等多款车型已陆续进入摩洛哥市场,且销售成绩不俗。据摩洛哥外管局统计,2007年摩洛哥从中国进口汽车总额约合3301万美元。

目前,摩洛哥政府对投资和发展汽车工业采取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其中,哈桑二世基金对汽车设备制造企业的土地购置和建设费用提供了专门的资金补贴。

进入西方市场的大门

马阿祖兹在演讲中多次强调,中国企业投资摩洛哥有很多的优势:“首先,政府提供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务,各种行政、财政物流方面的服务,提供完全由摩洛哥政府资助的培训计划。此外针对摩洛哥的出口公司政府出台了财政激励的措施,这些企业在头五年内将会得到免税的政策。从第六年开始,税收也会减半。”

马阿祖兹进一步建议:“中国企业可以在我提到的这些领域发掘投资机会,把摩洛哥作为进入西方市场的一个大门。”

据他介绍,目前,摩洛哥境内靠近地中海的丹泽尔地区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转站:通过海运,货物不到6天就可以抵达美国,2小时就可以到达南部欧洲,2天之内就可以到达欧洲的最远端;空运到西部非洲的货物,只需要3个小时,而航运只需要3天。

马阿祖兹说,摩洛哥一直以来对世界各国保持开放的政策:“我国在地理上和文化上,与欧洲、美国、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比较接近。同时我们已经签署并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网络,从而保证在摩洛哥生产的产品,能够免关税进入欧洲自由贸易协会的国家,其中包括美国、土耳其以及阿拉伯国家。”

中国政府对非洲大陆的经济社会繁荣做出了很多贡献,马阿祖兹也表达了他的敬意。他表示,摩洛哥政府历来支持南南合作,完全支持中国与非洲经济发展合作的计划。“摩洛哥希望发挥地理优势及其对非洲的了解,成为中国与非洲合作的第三只脚。我们希望与中国的全面合作,不仅仅是向中国推销摩洛哥的产品,也要推销摩洛哥的服务。”

第9篇

关键词:哈尔滨;避暑旅游;太阳岛;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231-02

一、哈尔滨市避暑旅游资源分析

哈尔滨市是我国具有鲜明北方特色的城市。据有关史料,哈尔滨市避暑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夏初,英国医生根德在吉林、黑龙江一带游历,阿勒楚喀副都统派官员沿途护送,“由哈尔滨过江,送往江北,奔赴黑龙江界呼兰”(见《白山黑水录》1902年版)。这是有史料记载哈尔滨市避暑旅游的最早记录。

(一)何为避暑旅游

避暑旅游的概念可以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定义为三个方面。从旅游消费方角度看,就是游客每年夏天到特定的旅游目的地度假休闲、健身、游览的一种旅游形式;从旅游供给方角度看,根据环境小气候,例如,山地、森林、水体、湿地、草原以及相关旅游资源来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并推出一种夏季旅游消费品供消费者消费;从旅游经营方角度看,其计划和推出的避暑旅游消费品必须应当满足客源市场需要,以适宜的气候为根本依靠,以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

(二)哈尔滨避暑旅游资源分析

1.优越的避暑气候

避暑旅游的基础要素――气候。哈尔滨市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高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凉爽舒适的夏季,能够缓解人们在夏天的炎热苦闷。到六月中旬,20℃到25℃是哈尔滨市内的平均温度,到八月底,低于20℃平均温度。哈尔滨市夏季平均气温在25℃,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约为28℃,它的昼夜温差较大,接近9℃;平均风速较大;夏天时间较短,大约持续80~90天。哈尔滨市除了市区,还包括周边的2个县级市,7个县的管辖范围,这些城区的夏季避暑条件都不低于哈尔滨市内,夏季最热月(7月)的平均温度都低于哈尔滨市区3℃,在拥有这样优越气候条件和资源的条件下,形成了许多避暑旅游胜地。

2.旅游资源禀赋突出

一是哈尔滨市拥有山、水、森林、草原等资源,非常适合开展夏季避暑旅游。这些资源,对夏季避暑旅游度假区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是哈尔滨市发展避暑旅游拥有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且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哈尔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畅通、气候宜人,都是开展避暑旅游的优势条件。

三是哈尔滨市避暑旅游开发较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旅游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旅游资源开发不断深化,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旅游从业队伍,积累了很多专业性旅游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

四是黑龙江省是国务院批准的建立生态示范省的5个省份之一,这将为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也为避暑旅游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哈尔滨市的避暑旅游资源,除了最重要的基础性避暑旅游资源,即凉爽、舒适的气候条件外,其它森林、山地、水体、草原、湿地,其中森林、水体资源较为突出,在很多地方是两种或多种旅游资源集合在一起。

二、哈尔滨市避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避暑旅游相关基础设施落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避暑胜地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包括水、森林、野生动物在内的旅游不可再生资源。要采用科学手段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应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通过使用限制旅行(如许可证),旅游区的限制,访问该项目的限制和其他措施,有效的环境容量,科学控制。二是加强夏季旅游区(点)管理的健康,废弃物的收集,污水及时处理,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 三是加强夏季旅游区(点)的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管理,游客水上安全管理和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管理。

(二)缺乏合理规划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目前哈尔滨避暑旅游总体规划有待完善,虽然个别地区实施了避暑旅游相关方案,但缺乏操作性和实践性。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旅游项目布局分散及特色不明显,从而导致“避暑游”并不避暑。同时没有长远性的开发规划,致使个别区域在开发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这些原因都限制了避暑旅游规范化的发展。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据哈尔滨市旅游局统计,哈尔滨市旅游从业人员一半以上都是中专以下学历,旅游从业者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更为突出。这种情况,限制了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和创新,更对山区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在管理理念的偏差,现有的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的缺乏,难以形成优秀的管理方法。二是促进意识,虽然一些企业的营销意识增强到了一定程度,但这只是在周边地区,难以适应整个旅游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三是挖掘文化内涵不够,内容单调,不能满足夏季避暑游客的需求。

(四)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足

哈尔滨市旅游业目前存在淡旺季明显、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哈尔滨市部分宾馆,时闲时忙。除去每年7到9月避暑游和12月到1月冬季游是哈尔滨市的旅游旺季,剩余的时间里部分宾馆酒店都处于“吃不饱”状态。数据显示,哈尔滨市宾馆酒店业淡季和旺季的游客在数量上有明显差距,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的情况。

三、哈尔滨市避暑旅游开发的建议

(一)加强相应措施完善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是以利用资源为前提,将旅游市场和资金投入形成杠杆式经济模式。所以,运转资金已经变成了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避暑旅游的开发通常需要较大的投入,而且投资的周期都比较长。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通过多种方面拓宽融资渠道,以保证充足的发展资金。

(二)做好避暑旅游开发规划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旅游行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避暑旅游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政府部门提出国家振兴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出台进一步的发展计划,积极扶持旅游企业的发展。

(三)培育人才提升素质

组织开展旅游业的就业技能培训。旅游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制定夏季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制定避暑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因地制宜进行了指导、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旅游商品的营销、摄影服务、卫生、环境保护和绿化等技能培训,完善旅游服务技能并满足消费者“行、游、食、住、购、娱”各方面需求,从而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城乡就业。在困难的现状下,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运用科学方法,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旅游管理人才。

(四)多方面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1.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产业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建立哈尔滨市避暑旅游网络展示平台,可以让国内外游客快速全面的了解哈尔滨市夏季避暑旅游的相关信息,使有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哈尔滨夏季旅游开发项目和投资情况。避暑旅游景区大多数在风景宜人的城郊,所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更需要加强,充分发挥“金旅工程”强大的作用,只有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巩固和扩大来源,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提高避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旅游的经营成本。

2.确立避暑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

加快夏季旅游的发展应该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参与夏季旅游,如旅行社形成专业化分工,专业旅游管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旅行社的目标的确立,也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商务会展商务旅行社等;大中小型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寻找与其避暑旅游的优等方案,构成夏日避暑旅游相关产业链。一方面是夏季旅游资源的开发,介绍了夏季旅游产品特色,另一方面开发避暑旅游相关产业设施、用具及供应等。

参考文献:

[1] 罗时琴,贾真真.贵州省开发绿色清凉旅游气候资源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0).

[2] 耿建忠,吴殿廷.消夏旅游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0(4).

第10篇

[关键词] 它山堰旅游宁波

古代水利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发展起来的,相应地,在人与水害的斗争中,相继建造了许多水利工程。我国由于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的需要,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了无数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发展。我国古代留下的水利遗存不少,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四大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与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参观游览功能,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对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的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的参阅,提出其旅游开发对策,对于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古代水利工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概况

它山堰位于浙东鄞奉平原于鄞江镇西侧它山之隅,始建于公元833年(唐文宗太和七年),相传由当时鄞县县令王元玮所建,距今已有1176年的历史。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堰筑成后,江、河截然为二。堰上之水,平时七分入河,三分入江;涝时七分入江,三分入河。宁波城部分得益于它山堰水利工程的淡水供给,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宁波城有今日的繁荣与壮观,它山堰的水利工程可谓功不可没。它山堰水利工程历千年而不衰,堰体本身基本完好,至今仍发挥阻咸蓄淡、泄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作用。

二、它山堰人文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历经千年,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又有优美恬静的山乡田野风光。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并参阅有关文献,对它山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做一分析梳理。

1.它山堰堰体及配套工程。它山堰堰体是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的主体,不仅起着关键性的水利作用,同时也是整个水利工程的核心景观。堰体用大块条石砌筑,它是我国建坝史上首次出现的以大石块叠砌而成的拦河滚水坝。它山堰配套工程由三座排涝进水堰、南宋淳桔年(公元1242年)建的回沙闸和鄞西通航灌溉河网所组成,它们与它山堰堰体一起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对于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2.它山堰周围古居民群落。鄞江沿岸至今仍留存有相当数量有价值的地方传统民居,它们已成为它山堰历史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青石板的小巷、青砖木雕马头墙的民居,还有那当地居民在河边用棒槌捶衣的景象,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水乡小镇的画卷。

3.它山堰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山堰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包括庙会、正会、纸会、兰盆会等集会以及诸多传说、典故,这些都增添了它山堰的人文魅力。

4.乡村田野风光。它山堰所处的鄞江镇,鄞江水流从二山之间通过,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鄞江镇的独特风貌,群山环抱于其外,溪水迂回在其中,乡村沃野,美不胜收。

三、它山堰旅游开发对策

目前,它山堰周围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的情况总体比较乐观,水质与环境都保护的比较理想,但它山堰旅游景点的开发并不成熟,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比较被动的保护阶段,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旅游知名度不大,尽管也有一些游客在节假日来它山堰,但往往都是在堰体观光游览,停留时间很短,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通过对它山堰旅游资源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旅游开发对策如下:

1.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当前它山堰的旅游项目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要充分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以文化、休闲、旅游、生态为主题,突出“石文化”和“水文化”,重点建设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它山堰水利博物馆、它山石博物馆、浙东民居民俗博物馆等四大博物馆,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可持续的文化遗产旅游,打造融文化、观光、科考、生态、教育为一体的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形象。通过主题博物馆群落文化的建设、古村落的改造,以及乡村旅游项目设计,推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旅游线路,吸引各层次的旅游者。

2.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它山堰在这方面还要下很大力气,包括建设适应各层次游客需求的住宿餐饮设施,尤其是兴建一些适合度假休闲的乡村风格的住宿设施,另外,还要建设包括停车场、厕所、医疗点、各种引导标识等。配套设施风格要求体现地方特色和自然原味。

3.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要广泛借助媒体,营造宣传声势。充分认识媒体和网络宣传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抓住它山堰旅游的亮点,采用多种形式与新闻媒体合作,扩大知名度。此外,它山堰还要加强与周边旅游区(地、点)的合作与联系,走资源互补、营销共担、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的发展道路。

4.加强文物与环境保护。首先是要认真做好它山堰遗址和附近其它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加强对堰体的调查研究,尽快编制堰体保护、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详细的技术管理规范。其次要保护好各景点的自然环境,加强管理,做好宣传工作,同时,相应的设施建设也要及时跟进。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主管部门要出台财政扶持措施,对于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建设要有具体的补贴政策,另外,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要重点向旅游业倾斜,从用地、人员、宣传等多方面积极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个人的工作模式又有了新的突破,通过这一年的工作以及学习。工作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不再只是单一的讲解景点历史,带领旅游团游览景点过程中。而是结合天津近几年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计划系统讲解给游客,进而展现一个近代与现代相结合,高速发展中的天津市。

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游客当中。并像陪伴家人一样对待全团每一位游客,加深与游客的交流。尽量满足游客所提出的要求,虚心听取游客的建议,以最好的服务让每一位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为我社及个人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旅行社规定范围内。

不时的像我社同事及其他旅行社导游学习,工作过程中。借鉴先进的带团模式,空虚自己文化修养,进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提前做好行程计划,接到社里分派接团通知的情况下。与全陪或领队及时沟通,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本次团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的安排时间与行程,以防止因沟通不及时导致的时意外状况的发生,而导致游客的满意。

同时经过这一年的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以上几点是个人在这一年工作中学习和总结出的经验。保证了每次接待旅行团的工作都能正常顺利的进行,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比如工作还不够细致,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个人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个人脾气天性容易与同事造成不愉快等等,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改正自身存在问题,希望社领导和各位同事多帮助我指出我缺点和不足。会虚心听取,及时改正。

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新的一年里。为我社经济效益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新的一年里我将在以下几点进行加强以便于更好的完成社里布

置下的每次带团任务:

拓宽知识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认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

从而在工作中对自身的缺乏加以调整,关注外地旅游业发展走向。以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不同模式不同主题的讲解。

以及新的举措且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了解同业竞争对手先进理念。以便领导作出发展计划及工作调整。

对外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三元旅行社良好声誉。对内完成好每一次接团任务。

第12篇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以及学习,我个人的工作模式又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在带领旅游团游览景点过程中,不再只是单一的讲解景点历史,而是结合天津近几年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计划系统讲解给游客,进而展现一个近代与现代相结合,高速发展中的天津市。

2.加深与游客的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游客当中。并像陪伴家人一样对待全团每一位游客,尽量满足游客所提出的要求,虚心听取游客的建议,以最好的服务让每一位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3.在旅行社规定范围内,为我社及个人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像我社同事及其他旅行社导游学习,借鉴先进的带团模式,充实自己文化修养,进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5.在接到社里分派接团通知的情况下,提前做好行程计划,与全陪或领队及时沟通,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本次团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的安排时间与行程,以避免因沟通不及时导致的时意外状况的发生,而导致游客的不满。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这一年工作中学习和总结出的经验,同时经过这一年的工作也锻炼了我自己的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保证了每次接待旅行团的工作都能正常顺利的进行,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个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还不够细致,由于个人脾气秉性容易与同事造成不愉快等等,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希望社领导和各位同事多帮助我,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我会虚心听取,及时改正。

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我社经济效益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以下几点进行加强以便于更好的完成社里布置下的每次带团任务: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认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常识。

2.关注本地旅游业发展走向,从而在工作中对自身的不足加以调整,以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不同模式不同主题的讲解。

3.及时了解同业竞争对手先进理念,以及新的举措且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作出发展计划及工作调整。

4.对内完成好每一次接团任务,对外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三元旅行社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