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08:18: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升学邀请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乙丑年仲夏,康乐园内湖光潋滟莲花亭亭,樱木掩路松柏当庭,万物滋荣,不觉寒暑潜移,毕业将至。
回首七百多日夜,感母校慈垂,翼我缥囊。沐浴清化,问学课堂。克明峻德,知止后安。尤感师长教育之恩,没齿难忘。众先生或翩翩鸿儒,微言大义;或学贯中西,满腹经纶;或循循善诱,发蒙启蔽;或温恭和蔼,德才兼俱。感念师长苦心孤诣,敦促鼓励,言传身教,鱼渔双授。先生之恩,陨首结草而不能报之万一。
谢师宴邀请函二:
亲爱的中正大学电力系统实验室各位师兄弟您们好:
许久不见,近来可好?随着夏天的脚步来临,
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日子,我们有多久没碰面了呢?
基宏取得博士学位,
设谢师宴感谢恩师也是基宏生命中的贵人苏庆宗教授。
希望您能一同参与,和我们的恩师苏教授叙旧,
重温昔日美好的求学回忆,凝聚大家的感情。
诚心期盼您的莅临!
班主任(物理老师)
亲爱的老大,感谢您三年来的支持与陪伴~您对我们的支持力大大于我们的重力使我们以极大的加速度天天向上!!现在我们诚意邀请您今天中午到江畔河鲜酒家吃大餐,为了让您更充分地感受我们的感恩之情,请在此餐前别吃太饱!!
数学老师
亲爱的顾老师~先让我告诉您一个秘密:其实我们班的同学在底下就不叫您顾老师,而是叫您顾教授~因为您那睿智的目光和富有逻辑的思维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您循循善诱,带领我们体验代数的耐心,领略几何人生。现在我们诚意邀请您今天中午到江畔河鲜酒家吃大餐,为了让您更充分地感受我们的感恩之情,请在此餐前别吃太饱!!
化学老师
我们是试剂瓶中尘封多年的药品。是你,这一年来,小心翼翼地把我们放在试管中,于是我们剧烈反应,发出青春的光芒,青春的热量。现在我们诚意邀请您今天中午到江畔河鲜酒家吃大餐,为了让您更充分地感受我们的感恩之情,请在此餐前别吃太饱!!
语文老师
亲爱的全胜兄:感谢您一年来对我们的真心付出,您的斐然文采让我们顶礼膜拜,您的锦囊妙计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谢您的临门一脚,把我们带进龙门!现在我们诚意邀请您今天中午到江畔河鲜酒家吃大餐,为了让您更充分地感受我们的感恩之情,请在此餐前别吃太饱!!
英语老师
初三学生家长会邀请函范文
尊敬的家长:
您好!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对我校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和信任。 中考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您孩子的最后冲刺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需要我们加强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以便及时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促使其更静心学习,全力以赴,不断进步,力争在中考中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为此,学校决定于20xx年5月14日(星期二)晚6:30召开初三学生家长会,务请您届时光临。如有事不能出席,烦请您及时与班主任老师主动联系,并委托亲属等代表参加。会议当日,敬请提早5分钟到达教室。此次家长会主要有以下几项议程:
1、向您详细解读20xx年的中考及高一级学校招生的有关政策、信息。
2、与您交流如何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对您的子女最后一个月的教育、管理工作。
3、集体会议结束后,家长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个别交流。
家长会地点:学生所在班教室
xx中学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家长会的相关资料
会议形式
会形式
针对一项或多项主题,以教师讲述和传达为主,以家长提问
家长会
为辅的形式。多为学校或班级有重大事项宣布;或学生面临升学,中考或高考的专题讲座;或类似一堂家长学校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及时的向家长通报学生或学校教学情况、变化、日程等。
汇演慰问形式
通常为由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或学生作品演示,家长参观或鉴赏为主要内容。这种形式多为增加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互动,对一段时间内的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多安排在学期末,或重要节日前举行。其目的主要是向家长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三方的亲近。
共同活动形式
这种形式的目的主要是在共同的活动中增进彼此的交流,多为幼儿园或小学的阶段采用。
当然家长会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比如以家长发言为主的家长会,以学生向家长提建议和意见的发言为主的家长会。或者以上各种形式结合的家长会。
2开家长会
以班主任老师的角度出发,如何组织一场家长会。(即组织家长会的步骤)
明确家长会的目的
确定家长会的主题,即通过这次家长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还是辅导家长如何做好学生的考前的准备工作等,只有明确了主题和目的,才能围绕这个主题组织家长会。
确定家长会的形式
梅山高中家长会照片
根据主题和内容的不同,选择和确定合适的家长会形式,参照第一条。总的来说,家长会的形式应该以内容来确定,而不是拘泥于形式本身。
做好家长会前的备课
相信大多数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和学校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但是有一些新的情况,仍然需要老师做一些对应的准备,比如刚刚出来的考试成绩情况,或教育部门、学校新的教育政策等内容。做到有问必答,有备无患。
确定家长会的流程
家长会的流程应从家长的召集准备开始计划,到会议的发言顺序,总体时间的把握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通常以时间为顺序,把会议涉及到人事物尽量明确下来,比如明确发言的顺序,明确讨论的范围,明确会议的整体进行时间等。这点十分重要。明确的流程,将帮助老师尽量避免疏漏和掌控会议全程。同时,这部分的内容有些还可以作为发言的内容,比如让与会的家长和同学知道接下来的会议内容等。所以,制定流程的步骤一定不可缺少。
拟定家长会的发言内容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家长会,作为教师的发言,都将是家长会的重要开场白或结束语。它将引导会议的议题和进程。所以,拟定一份家长会上的教师发言稿十分重要。如何拟定,可参阅家长会教师发言稿的撰写一文。
做好家长会的通知和召集
列示家长会的出席各方名单,然后将会议时间,主题等通过各种形式,及时通知到与会者方。最好能够同时对明确赴会的名单有一个收集。
做好会场布置和家长的到会接待
在会议开始前,应做好家长的接待,位置安排,以及会场布置等工作,可以动员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个事项。
进入家长会的实质进行阶段
家长会开始,根据先前制定的计划和流程,灵活的进行会议。注意事项可参阅第三条。
做好家长会的活动或会议记录
家长会
可安排同学,或采用录音等方式,做好家长会的会议记录,把家长会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留后解决或借鉴。
送走家长,并适时做好家长会的总结
家长会的会议内容结束,在经过其他交流后,应动员同学做一些家长的欢送工作。同时教师应结合会议记录,做好家长会的总结。
向学生们有选择的通报家长会的内容
一些家长会是没有学生参与的,除了家长在与会后,会将会议内容和孩子交流之外,教师也应适当的向学生透露家长会的一些内容,起到疏导,解惑,以及安定同学内心猜测的效果。
做好家长的回访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文章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合更多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活化实践活动三方面,对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情境;教学资源;实践活动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语言运用方式,获得直观的语用思维,并能够真正将知识变成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能力[1]。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实物、图片、声音、动画等将生活中的语文应用场景引入课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戏剧文学作品,再现生活情境,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感知、体验机会和展示平台,也让学生在作品体验中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语言表达题是考查学生语用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很多学生失分的关键,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懂得语言表达需简明得体。教师在讲解表达或指导学生专项复习时,应注重情境创设,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表演、体悟,观看相应的场景视频,让学生自己拟写邀请函、倡议书、借条、欠条、申请书、介绍信等,并相互合作探究,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融合生活化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需要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发展实际,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感知语文,树立大语文学习观。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社会是最大的教室,教师应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从生活中选取更多的鲜活素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直观感受,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2]。为学生补充更多与当地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当地文化民俗,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个性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知语文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感知语文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心理,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以社会生活资源来补充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资源与现实社会生活资源相对照,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语文,感知人生。例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学生除了要感知作品中表现的基本内容,体会屈原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感悟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的精神,还要将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联系起来。不同地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着不同的组织形式,但有着相同的愿望和文化内涵,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研究分析各地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感知屈原在我国百姓心中的地位。了解各地虽然民俗活动不同,但是对屈原的敬重和怀念却是一致的。学生从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角度去思考,将课文内容和民族文化联系起来,真正感知语文学习的价值。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活化实践活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付诸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各种知识,发挥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其在实践中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强化学生的体验,从而真正将知识转变成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社会调查任务,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围绕相关主题活动,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每年寒暑假让学生写游记散文,抒发其情感。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网上咨询、辩论比赛、广告词创作、应用文写作、解说词创作等,把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学习《鸿门宴》以后,学生可以就“项羽失败是否是因为没杀刘邦”进行辩论,学生搜集各种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相互辩驳,通过辩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原因,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语用与思辨能力。又如,不少学生家长在外务工或做生意,都会签订各种租房协议及合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拟定协议与合同,掌握规范的应用文写作,或者让学生写“借条”“欠条”“请柬”“邀请函”等应用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拟写各种应用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总之,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真正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实施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英语教学才将维果茨基的理论提升到新的发展高度,以交际教学法为基础创造了任务型教学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中试点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当前已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主流方式。在任务型教学法成型之前,交际教学法是西方英语教学的常用方法,其理论根基在于《意念大纲》和《交际法语言教学》的发表。该理论将语言教学视为语言文化的产品提供,但没有太多具体的产品作业的方式,甚至没有提到如何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让产品项目有步骤地得到提供与应用。于是陆续有英语教学领域的专家提出,应该引入任务的概念,通过设计、确定、组织和实施任务的方式达到英语在交际中应有的价值高度。在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完善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所谓任务,应该是由教师提出、调节与控制的,学生在任务中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信息,在经过语言思维加工之后,最后又以语言的形式输出。他们认为,任务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具有相当的结构性,至少有五个组成部分,包括任务的目标、任务的输入、任务的活动、师生在任务中的角色、任务实施的环境。归总起来,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至少有五点要素:第一,任务要有语言教学的意义;第二,任务要提出问题,而且问题必须由语言输出的方式来解决处理;第三,任务不能脱离现实世界;第四,任务应该是可以被完成的;第五,任务的评估要根据完成的结果来进行。从上述五点内涵要素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特点:一是,它是过去交际教学法发展的新形态,更强调交际的过程;二是,任务型教学法表面上是任务的实施,实际上是学习的过程,该过程充满了语言材料,也充满了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语言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三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已经超越了交际本身,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让学生有学习收获;四是,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的是师生的真实生活与经历,完全避免了过去语言功能型教学缺乏真实性的弊端;五是,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课堂内外,有利于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拥有和发展语言技能。
二、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中级教育中比较好地得到了课堂运用,但在理论性比较偏重的高等教育中,其融入还有一定问题。同样在大学科技英语翻译课堂这一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仍处于探索之中。这一方面是由于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现存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大学施教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所造成的。医学中所说的“对症下药”事实上在改进和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效果上也是通行的,首先要明确当前大学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首先,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一般是大班教学,教学质量不高。由于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大多深扎在科技领域,在教育领域从业的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所以师教育视野125资的不足造成大班教学成为常态。在很多高校,专修或选修科技英语翻译的学生日益增多,班级人数一般都在三十人以上,承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要负责三个以上班级的教学,而且相关教师还要同时承担其他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由此可见一斑。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少、教师教学任务重,让原本明显有效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方法难以得到施展。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口头翻译训练,然后在对学生的翻译训练当堂点评,这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人数过多的班级中,只有少数学生可能获得这样的训练机会。从教育教学公平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却很不公平,大多数学生将在这种教学法中失去学习兴趣。假如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被点评的机会,势必会降低训练的频次,教学内容、进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其次,学习科技英语翻译的学生整体翻译能力还不足,翻译能力强、翻译水平高的学生并不多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科技语言的认知、理解、把握、表达、翻译等各方面的习惯、态度、能力上有欠缺。科技英语不像日常生活中的英语,长句多、结构复杂、词组被割裂、句中有句、大量的被动语态与名词化结构等经常让学生很难摸清其中的语言逻辑,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而在语言输出方面,学生经常犯有词句随意增减、句子逻辑不清、胡乱翻译以及态度不端正的错误。此外,科技英语翻译涉及大量专业词汇,如果在学习之前没有良好的查阅工具书的翻译习惯或者没有良好的译后检查的习惯,翻译的质量一般很难得到保障。最后,当前大学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突出问题。正如前文所言,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涉及众多科技领域。所以,一方面科技英语翻译课程具有强烈的通适性,能够让深入其中进行研习的学生更多了解科技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后续学习研究能力具有明显的正面推动价值,但与此同时,通适性过于强烈就意味着专业性不强,教学的针对性偏弱。如果涉及学生本身的专业和兴趣,那么科技英语翻译的实例训练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结果一般会走向反面。而至少到目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本身又没有解决好通适性与专业性的关系,学生经常感到无可适从。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中的实施
面对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众多教学法都或多或少被尝试过,但效果都不明显。为切实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或许能够成为下一个被尝试的对象。毕竟,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要素与特点在对症治疗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教学问题方面还是有相关性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意的真实输出,这与科技英语翻译强调实际“意思”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对原文的忠实表达,是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任务型教学法对语意输出的评价也高度看重对任务本身的忠实度。从根本上来说,科技英语翻译课堂着眼培养的学生并非未来的语言文字工作者,而是与科技领域紧密相关的综合素质人才。立足这个根本目标,科技英语翻译课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意识地将课堂学习收获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此外,科技英语翻译事务本身既是一种社会服务,也是一类社会行业。这就决定了科技英语翻译的价值,即完整、顺利地完成对原文的翻译任务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也意味着,科技英语翻译在遵守语言规律之外,还要遵守商业规则、行业规则。在这一行业中,客户对译文质量的评估至关重要,是从业者能力、信誉的保证。如前文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结构上包括任务的目标、任务的输入、任务的活动、师生在任务中的角色、任务实施的环境,可见它是一个由相关任务组织起来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课堂的中心不仅是教师,而是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作为默默的观察者存在,他只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施以帮助和引导。所谓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任务是核心。所以一个优秀的任务设计一定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语言学习条件的,也就是说,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学生都能保持对语言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推论,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的是学习过程中心,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综合素质。根据上述任务型教学法在科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融入理念,最后以土木工程合同翻译为案例具体探讨理念的应用。首先,课程的任务很明确,即学生与外方代表谈判,推动一份土木工程合同的签署。课程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投标邀请函、土木工程合同等文本及口头翻译。语言的输入以投标邀请函、土木工程相关知识等为背景。任务环境可以设定为:建筑公司经理收到外方的投标邀请函,经理让译员将其翻译成中文,开启该建筑公司参与竞标、签署合同的第一步。任务活动可安排学生为经理、外方代表、译员等相关人员,让他们模拟整个谈判过程。学生在任务活动中的角色就是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而教师的角色只是观察者和协助者。这一类型的任务比较负责,相关人员和工作阶段都比较多,但这也是科技英语翻译实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将此任务分解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经理将任务布置给译员,其次是译员初步完成任务并接受评价,再次是经理与外方商谈标价、施工等细节问题,期间由译员进行现场翻译,最后是翻译和签署合同。任务的实施可以分为活动前准备与语言输入、活动具体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就此,一套完整的针对土木工程合同翻译的任务型教学即完成。学生在任务中的全程参与对于其提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势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英语教育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牟新贵.如何进行科技英语的翻译[J].科技信息,2011(5).
所谓微写作:从广义上,泛指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一类文体;从狭义上,特指200字以内,语言精练、内容完整,具备即时性、灵活性、个性化特点的写作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大作文”,微写作在篇幅长度、创作空间、题材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1、微写作的特点
1.1、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既然是微写作,篇幅首先要体现“微”。无论是2014年北京高考的微写作还是2014年浙江嘉兴中考“微评论”,字数都不超过150字。重点考察学生应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观点、描述场景、抒感的能力,以此达到“文约而事丰”。
1.2、主题明确、内容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微写作有着字数限制,但仍然要求文本主题明确,具备来龙去脉、兼顾起承转合,表达完整思想。这对学生逻辑思维、遣词造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形式灵活、贴近现实。微写作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微诗歌、微评论、微散文等形式给予学生广泛的创作空间,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抒发感悟、“指点江山”。这样既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又让学生有话可说,可谓是“一箭双雕”。
2、微写作的目的
2.1、架起生活和写作的桥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微写作教学无论是命题设计还是活动形式都要积极与现实接轨,做好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体验生活,通过广泛取材,自由、创意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写作”的道理。
2.2、培养学生勤于写作、随感随发的习惯。自媒体时代下,随时随地表达自我、记录生活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微写作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及时捕捉瞬间灵感,培养励学生利用微博、微信、QQ“说说”等多种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思想感悟的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促进写作、在写作中深刻思想。
2.3、凸显人文精神
新课标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微写作关注个体情感,强调自我意识,真正做到“用笔写我心,用语表我情”。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或说心情、或记感受、或发议论,以自我为对象,从“心”出发,使人文之光在写作中熠熠生辉。相较于传统式的以教师设定写作内容为主体的作文训练模式,微写作无疑有着更突出的人文关怀。
3、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3.1、做好课内与课外的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微写作的教学应积极调动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在课堂上,教材既是阅读鉴赏的文本材料,也可以是微写作的重要资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有效利用,推进阅读和写作同步进行、相互支持。如学习《故乡》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写一则广告宣传语;学习《袁隆平的“寻梦园”》时,为袁隆平写一段“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等。在阅读中,巧妙设计“练笔点”,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微写作的形式。如组织课间读报,要求学生撰写新闻评论;利用微博、QQ平台,建立班级微写作交流群,鼓励学生发表阅读心得、生活感悟等微作品;创办微作品刊物,将优秀微作品收集成册,供学生相互交流、借鉴。
3.2、进行明确合理的训练
微写作教学要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如初中作文以写作记叙文为主,可以集中训练学生表达方式特别是记叙、描写能力的应用,通过人物刻画、景物描写、事件叙述等针对性训练,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驾驭能力。高中阶段微写作目标更加多元,训练内容可以涉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选取、语言组织等各个维度,文体也可以更加灵活,如微散文、微小说、微诗歌等,形式也可更加丰富,如推荐信、广告词、微评论、邀请函等。此外,围绕课本素材进行仿写、续写、述评、补白等形式的训练也可以适当穿插,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3、把握好教学方法和原则。
相较于传统“大”作文,微写作教学有其特有的旨要和规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首先是精细性原则。由于微写作篇幅有限,训练目标要集中专注、不可贪大求全。如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训练,需要做好目标拆分,从单一目标入手,做到一“事”一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其次是生活化原则。微写作的重点是写自己、记身边,因此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训练内容都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作切入点可以从班级、校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至国家、社会热点事件,题材涉及读书、影评、美食、旅行、学校、家庭等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公共关系 情景模拟教学 应用能力 实施 功效
[作者简介]薛玉华(1967- ),女,内蒙古通辽人,通辽职业学院财经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高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教育理工类专业生产型实习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GJZGH080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43-02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能力、 综合素质为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模拟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课堂与社会实际的分离及学与用的脱节,提高学生素养,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内涵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个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逼真的职业环境和实际操作的具体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虚拟地再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教师对整个情景模拟进行指导、分析、点评,并作出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建立一种仿真的、开阔的、和谐的学习与活动情景,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公关基本原理;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思维、实践的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实现理论知识向素质、能力的转化。笔者通过举办模拟新闻会,探索与实践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功效。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
(一)实施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对新闻会的具体要求及相关礼仪知识,进行理论上的精讲,为学生做好理论上的铺垫。同时,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举办模拟新闻会的意义所在,培养、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为学生展示个人能力和风采,先筑起思想平台,为日后的参与行动埋下能动的种子。
2.学生准备。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位理论上的指导者、行动上的协调者、问题的咨询者、热情的点燃者,唱主角的是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模拟新闻会的策划与实施。具体内容主要为:(1)角色分配:主持人、发言人等人员的选拔;(2)确立主题:(3)撰写策划方案;(4)围绕主题主持人、发言人准备新闻资料:包括口头和文字材料;(5)确定时间和地点;(6)记者邀请:确定应邀者的范围、发送邀请函等;(7)落实好相关会务问题,包括相关器材、物品、服装准备、经费预算、会场布置、人员接待等;(8)会后工作安排,包括收集反馈信息、资料整理存档等。
(二)实施前的督导
教师信任学生,放手交给学生去做,不等于不去管理学生。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对之前的各项筹备工作查找不足,排查漏洞;询问学生对各个环节的衔接、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教师要进行适当的信息补充加以启发或者进行有效协调,使得策划工作不断完善。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尤其当学生遇到难题无法继续下去或者发现学生犯有较大错误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帮助。
(三)模拟新闻会实施
学生按照模拟新闻会策划书,在预订的时间和地点,遵照会的流程,开始“真实的”的新闻。模拟台、布景、话筒、现场摄制等营造出的新闻会的真实氛围,令学生身临其境。在整个会议进程中,学生着装及仪表、仪态符合礼仪规范。从会场布置到记者签到,与会人员入席,礼仪服务人员姿态得体;主持人遵守会议进程,维护会场秩序,灵活应对;多媒体播放人员做好幻灯播放及辅助工作;媒体记者方提问踊跃有序;发言人沉着冷静。教师留心观察学生的各种展现,不急于纠正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打击其积极性。引导学生会后进行评述。
(四)实践总结
学生和教师要分别总结,提升学生对新闻会的筹划以及整个流程、新闻会礼仪等知识点的认识。
1.学生总结。模拟结束后,无论是新闻方,还是媒体方及与会同学,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认识和感受,通过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谈见解,谈看法,通过交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反思不足,辨析原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清晰明了。
2.教师总结。教师要从教学角度出发,给予客观评价。找出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同,鼓励和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同时,要着重于挑毛病,讲不足,针对新闻会整个模拟过程中学生们的着装、仪表姿态、提问与应答技巧、应变与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点评,努力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的功效分析
(一)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1.组织与策划能力。从主题的确立到会流程的设计、模拟情景的创设,筹备组的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先后组织同学们协商讨论,按照策划书进行模拟演练,发现不足进行及时改进。主持人充分发挥主持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经过这样反复模拟操作,学生在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得到了锻炼。
2.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能力。采集信息是公共关系学基本职能之一。在模拟情景教学中,学生们按照角色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为己所用,需要学生对众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随着会的信息,作为新闻方要监控媒体方的宣传和报道,发现有误及时纠正,树立学生信息意识,体会并认识到信息在传播中的差异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3.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现实生活中,记者提问有时很尖锐深刻,甚至是很棘手,这就要求主持人和发言人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言谈要庄重并能够巧妙地回答问题,主持人应善于调节会场气氛。模拟教学中,学生们针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备好的材料,迅速地组织语言,口齿清晰、流利地回答问题,这是对学生的一种磨炼和考验。
4.沟通与协调能力。协调和沟通被视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共关系学中强调沟通和协调要以真诚为基础,以尊重、赞美、热忱、宽容和微笑为信条。模拟新闻会为学生们提供了比平时较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从选定主题的研讨,到发送记者邀请函及会议前、后对记者们的跟进,针对每份工作的进展,进行多次协商,锻炼了学生们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5.应变能力。新闻会记者们精彩而犀利的提问,锻炼了发言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在一次模拟新闻会上,一名学生扮演乳品行业的企业家作为“育才学院”的赞助商出席,台下记者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企业家代表,你作为乳品赞助商出席会,为什么桌子上放的是矿泉水而不是牛奶呢?”这个问题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因为大家的关注点是在资金和赞助方式上,既觉得问题有趣又为发言人捏把汗,结果,发言人的回答,令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谢谢这位记者对我们乳品行业的关注,大家知道,新闻会是一个非常隆重而正规的场合,这里摆放牛奶不太适合,还有,为答谢各位记者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场外我已经为每位记者准备了一箱牛奶,请会后领取。”面对突发问题,发言人迅速地做出了反应,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模拟新闻会培养了学生的敏捷思维、灵活口才和应变能力。
6.团队合作精神。模拟新闻会的成功举行,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努力。比如在答记者问时,一般由一位发言人负责回答,必要时,涉及专业性强的或准备材料中没有涉及的问题,不知如何恰当回答时,需由其他发言人及时辅助,避免冷场。学生们能够在努力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兼顾他人,体会到只有团队的合作,才能保证会的顺利进行,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处理各类问题,要发挥优势互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结协作能够让学生们相互关心、支持。在遇到意见分歧时,学生们慢慢学会选择用理智、平和的方式来处理,表现出相互的宽容、谅解。
此外,模拟新闻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象意识的树立、礼仪知识的运用、自信心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1.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情景模拟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如何运用情景模拟法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模拟新闻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让学生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仿真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去处理各种“真实”的问题,丰富了“社会”阅历和实践经历,加强了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思想认识。
2.教学方式上要灵活选择,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科学的理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 在坚持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分析教学等方法外, 增加专家讲坛、学生讨论,课堂游戏等教学活动,加大情景模拟教学力度。在模拟新闻会中,出现过发言人答非所问、逻辑思维混乱、表达能力欠缺等现象,唯有注重模拟教学实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实施模拟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加大模拟教学的分量的同时,要考虑模拟实践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模拟实践,不是所有的理论知识都适合于情景模拟教学。(3)分清角色,教师不能失去对整个模拟教学环节的控制。
在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是有限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虽然是主体地位,但教师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好整个教学环节,保障模拟教学有序实施,真正发挥情景模拟教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卢雪平.谈在公共关系中注重实践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7(5).
高职教育不同于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有着明显的定向性,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坚持“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将语言基础能力与涉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以期实现“培养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目标,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偏低,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高职学生一般来自于普通高中或中专/中技和职高。来自于普高的高职学生,经过了六七年的英语学习,基础尚可,一般都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时把精力放在应试升学上,对听力、口语极不重视,这样听力方面的先天不足就凸显出来,比如不敢讲,讲不出,读不成句,甚至根本不会开口。而对口招生的中专等三校生,由于英语不列为统考科目,一些学生几乎没学过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基本的语法和词汇都没掌握,个别高职生甚至一口气背不完26个字母。
2.教学观念陈旧。几千年来,在我国推崇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学方式几乎是单向传递的,把自己需要什么和应当怎样学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这样的结果就会令教师们看不到学生的学习潜能,也不会把学生看成值得尊重的人,这在有意无意间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学家Andrew D.Cohen曾经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英语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手段落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然采用黑板式教学,资金投入不到位,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不足,达不到生均50座/1000人的基本要求。
4.师资队伍的质和量上存在严重不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教师教学任务过重,阻碍教师自我提高和教学研究。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策略
1.围绕教育目标,转变思想观念。目前高职院校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由普通本专科院校将原有的普通专科专业调整为高职专业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二是一些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大部分高职教师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时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语法教学为主,只注重单词句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培养”与“需求”脱节。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也不适应社会需要。为此,高职英语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教学体系,完成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教授及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2.改进教学方法,适应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
英语教学方法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配合,主辅适时易位,富有人情味的互动式活动,教师应是这一活动的组织(organizer)、指导者(adviser)和帮助者(helper)。教师既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还须遵循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规律,即认知、记忆巩固和练习运用的三个环节,并在练习上多下工夫。例如,课堂上在进行必要的讲解后,可请学生自由组合朗读对话,教师也参与其中,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对话中的典型句型,自己模拟编写内容相似的小对话,相互交流或上台表演,也可根据教材中符合实际需要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求职信、个人简历,发邀请函及旅游咨询等并学以致用,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畏难、羞怯等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从“哑巴英语”中走出来。为了贯彻学用结合的教学方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要让学生实际演练,努力使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及语言运用(language performance)在一定的语境(context)中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英语水平。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学好英语,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校内外大学英语角的活动。邀请英语水平较高的人来校与他们面对面地自由交谈、举办英语广播节目、出英语墙报、播放英语录像、组织英语竞赛、英语晚会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目的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语言技能,丰富语言知识。由于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大纲和教科书的制约,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还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使他们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并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到学习上的差距,通过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尽快增强学习效果。
4.完善教学设施,增加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和网络设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覆盖面广、传播快、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信息共享等种种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增强学习效果。网络强大的交互性及鲜明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也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任课教师应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以便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俞克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ESP EGP
一、引言
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的三个特点:应用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然而高职英语课程一直被看作是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内容未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有效结合,不能适应高职发展要求。因此,探索如何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习,构建岗位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词汇量严重不足、语法知识匮乏,导致他们对提高英语水平缺乏信心,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2.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枯燥,重阅读,轻听说,忽视就业岗位的语言特点及操作实践需求,无法真正从目标岗位及专业的角度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利于学生与职业相关的语言知识和交流技能的培养。
3.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多,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高职英语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普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行业英语教学的需要。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对行业知识掌握不够,专业课教师的英语素质又达不到教学要求。
4.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高职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方法,课堂上总是教师“满堂灌”,很少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活动。这样导致学生异化为听课机器,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融合培养下的高职公共英语1+1教学模式探讨
1.公共英语1+1教学模式。ESP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教学,作为对EGP(通用英语教学)的延伸,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应采用EGP 与ESP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又能加强ESP教学,满足人才需求。因此笔者提出高职学生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融合培养下的公共英语1+1教学模式,即在有限学时的情况下采用一学期的通用英语能力的教学和一学期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通用英语能力的教学致力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教学内容上选取日常交际有关的内容,比如工作接待、打电话、出差、交通英语等。在这一基础上,第二学期将英语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针对岗位工作任务,安排教学内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对英语语言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比如,文管类专业学生需要与客户进行直接交流,必须有较强的英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学内容应多涉及日常口语话题及商务报价、合同、邀请函等社交文书。理工类专业学生接触到的主要是有关进口设备说明书、维修指南以及通用国际技术标准等书面文字,要求就业者在业务资料阅读和翻译方面有所擅长,这就要求内容涵盖常见的产品说明书、技术指导、维修指南等。
2.公共英语1+1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
(1)实施分层次教学。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英语基础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在教材选择、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进度等方面加以区分。这样做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高职英语教学应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灵活多样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应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所有的教学活动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手段上,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内容更为生动、直观、形象和丰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应鼓励和创造条件让高职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行业调研,参加实习锻炼,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可和专业教师一起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特点和职业外语能力要求,制定专业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
四、结语
外语教学应顺应形势变化和社会与个人的需求,及时调整战略部署。高职英语教学则更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模式,实现语言技能型和专业知识型有效融合的教学。实行1+1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既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又能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对于一直以来在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夹缝中求生存的高职院校来说,拥有自,意味着更多的优质生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南化院招生处处长谈最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高职院校运用得当,将是一个大发展的机遇;应用不当,将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国家在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是高教改革市场化的信号,它标志着高职院校新一轮洗牌的开始。
重拳出击,主打“校友牌”
2011年1月新年伊始,江苏出台《2011年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办法》,江苏15家示范类院校和骨干类高职院校正式开始自主招生试点,从办法出台,到自主招生报名工作开始,前后只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把自主招生的信息传达到的目标对象,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因为是第一次试点招生,时间紧迫,又没有可以借签的经验,南化院领导班子经过讨论后决定,把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作为此次自主招生宣传的重点,主要有应用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环境监测与冶理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专业。
同时,学院调动了各方资源,全力进行招生宣传。目前的自主招生主要采取“推荐制”,由学校推荐,学生自主报名方式。签于此,南工院为了短时间能够抓住市场先机,决定走温情路线,“校友牌”成为南化院第一次试点招生中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学院组织了校友联谊会,向所有该校毕业的校友发出邀请函。通过这种方式,南化院建校以来的所有校友,特别是在各级中学和企业工作的校友,第一时间获得南化院自主招生的信息。再由这些清楚学生“底细”的老师来做招生推荐工作,自然是事半功倍。
当然,由于是第一次试点自主招生,学院在宣传方面也是花尽心思,网络、平面媒体、报名咨询会,南化院是一个都没有落下。
经过半个多月的强势宣传工作,南化院自主招生市场效果显著,实际招生200人,报名人数达1700多人,报名人数与实际录取比例为8.5:1.1月30日报名工作截止后,还有许多学生纷纷要求报名。
在采访过程中,谈处长一再强调,这是南化院的第一次自主招生,学院寄予很大希望,投入力度也很大。一方面,希望赢得市场先机,打一场漂亮仗,提升学院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前提下,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力图通过自身的摸索,找出一条适合南化院的自主招生之路。当然,教育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院不会不切实际地企望一年或两年就看到成效。
自主招生,是机遇也是挑战
根据以往的经验,通过普通高考入学高职院的学生,一般成绩都在本三和专科之间。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每年的招生目标非常明确,生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平时成绩平平,根据自身成绩,职业化发展方向明确的学生;二是平时成绩尚可,目标是本二的学生,因发挥失利,转而选择高职院校。综合来看,高职院校招生有点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因此,尽管是5%的自主招生权,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无疑又多了一条招生的渠道,当然,也多一个选拔优质人才的机会。
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也开始把目光更多转向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高职院校。
南京某三星级中学的王同学告诉记者,他在年级的成绩中等,考试成绩在4B,本来打算冲一冲二类本科,但他父母认为,冲刺本二本身有风险,如果发挥失利,只能上本三,而普通高等院样的本三,就业中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不如老老实实报考高职院。一技傍身,怎么都不会担心就业问题。因此,在父母的坚持下,他报名参加南化院自主招生。目前,除了正常基础课程的复习外,他正着手进行面试准备。
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目前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机遇总是与危机并存。高职院校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总体生源在不断地减少(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考报考直接下降了40万人),直接加剧了高职校的招生压力。其次,在整个招生中,高职院校可以说是前有堵击,后有追兵。谈处长说,高职院校确实是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可以运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全方面、多层次网罗优质人才。但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职院校并非南化院一家,目前,江苏有15家,全国有200家示范类(骨干类)高职院校都参加了试点。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十年的历程来看,国内所有高职院校最终都会获得自主招生权。因此,如果南化院不能抓紧政策倾向的有利时机,机遇也会变成危机,在自主招生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任何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如何进一步运用自,用好自,是高职院下一步探索研究的方向。
年薪80万,南化院毕业生“钱”程似锦
目前,社会大众对化工企业的了解,一般都来自媒体报道,而媒体报道,且大都局限于一些负面新闻的报道,比如某某化工企业有毒气体外泄,某某企业污染严重被关闭等等。因此,在传统的观念中,化工企业总是与高温、高污染、高毒紧密相连,基于这些原因,化工院校常常成为了高考志愿中不被看好的院校,往往是学生发挥失常的“备胎”。
这是社会对化工企业的错误认知。谈处长说,现代化工业时代,大中型化工企业全部实现生产自动化,生产环节全部由电脑程控,操作人员根本不可能直接接触化学原料,而媒体所报道的,大都是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小作坊企业,事故大都是违规操作所致,专业的化工院校培养的面向正规化工企业的员工,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可能和危险。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化工院校时,首先要破除应该是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
一、就业指导简介
(1)定义。就业指导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广义的就业指导,则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除了以上的内容,还应包括就业的国家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历史背景。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工作和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就有人推行就业。后来,在德国、苏格兰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1908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就业指导”的概念,提出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因素理论。1911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我国,清华学校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这项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一书,记录下我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
二、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近年来基本每个高校都已建立了专门针对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就业指导中心,但该组织机构再高校中发挥的作用却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甚至在一些高校该部门形同虚设,并没有很好的服务于同学的就业指导上。而对于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高校也较忽略了这一群体的建设,仅仅就职称来说,很多高校就没有为这支队伍的职称评定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政策,这造成了很多指导人员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而与就业指导人员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支队伍的士气,没有了工作热情和稳定的保障,很容易就导致了人员流失,同时一并引发了很多的问题。而且在就业指导队伍当中也有不少的人员的兼职的,这样的非职业化辅导对于毕业生来说起到的作用与我们预期的肯定是相去甚远,因此,加大力度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全面提高指导人员素质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1)国家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劳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认真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在高校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老大难,现如今越来越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我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将更多的人力、精力和物力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上。我们来看2012年的就业形势:我们可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构成做出大体的数量估计,剔除在农村内部流动部分后,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的人数约1.46亿人;新毕业大学生约66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50万人,总共超过800万人;按照近年来较高的登记失业率4.3%估算,城镇失业和可能失业的人数大约1600万人;假设8000余万灵活就业人员中有一半就业比较稳定,另外4000万则属于就业困难人员。这些人群之间可能有交叉,但总体而言可以反映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和构成,即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接近一半经常面临明显的就业困难。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让我们在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得考虑从其他方面增强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3)对大学生的好处。第一,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现如今,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对自身的了解不够全面,在确认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理性地分析和判断,从而导致了在如此繁多的行业和岗位里挑花了眼,成了无头的苍蝇。因此,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一个大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二,就业指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包括学校学习的专业能力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等;自我管理能力,如决策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现实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
四、对当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1)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针。为了保障就业指导教育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高校应提前制定好就业指导方案,有针对、有计划的对同学进行就业指导,同时坚持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方式相结合,有效、持续、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与总结。坚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从制度上、执行方案上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全程化的资金来源,以人为本,尽可能的满足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求职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筹指导下,从思想引导、政策引导、创业引导和心理辅导等方面促成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标准和发展方向。(2)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就业创业机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掌握人才市场人才需求要求、动态信息,有效整合就业创业信息资源渠道,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今年恰逢国内经济首次破八下滑,就业形势受之影响变得更为严峻,各高校校园招聘企业骤然减少,所以高校更应该主动出击,向就业单位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来参加学校的就业双向选择会,给同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倡导同学们重视实习工作。就业指导处应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积极错开学生实习与课程冲突时间,灵活安排同学们到企业进行实习,帮助同学们积累职场工作经验,并通过实习了解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避免学生盲目求职,得不偿失。(4)加强学生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采取措施提升学生求职面试技巧是提升学生就业率、求职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未能进行详尽、科学的求职指导、就业准备指导,很多同学到了大四其实都还没能及时的进入求职就业准备的状态,对于简历制作、求职笔试和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方面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准备。
综上所述,面对越来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每一所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指导毕业生面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而充分就业,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黄建春,肖辉.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课程视角探析[J].学理论.2010(3)
[2]宝艳红.谈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4)
[3]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一、推进务实合作,
开创“大学一小学共舞”模式
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制定了“行政保障是前提,专家指导是根本,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研究是重点,减负增效是核心”的工作思路;确定了“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立足本地区、本学校实际,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积极探索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超标、超时、超量的现象,培养懂得儿童的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实施目标;修改完善了行动计划,使分6年3个阶段进行的实施方案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管理改革组、教学改革组、课外活动组、评价改革组四个方案实施小组,每组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一名中层人员担任组长,一至两名专家参与指导,各组任务分解、夯实责任,全力开展试点工作。此外,项目组创造性地将生涯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方法运用到教师发展领域,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规划并制定符合岗位实际和自身发展水平的个人研究计划,包括个人的生活重心、个人现状分析、个人管理(后勤)工作提升计划、个人学期科研计划方案几大部分。
在2011年8月召开的全国首届儿童创新素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我们将这种基础教育研究模式命名为“大学一小学共舞”模式。
二、召开动员会议,营造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关系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障,需要教育科研部门和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需要全校上下的齐心努力。更需要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需要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为此,根据严格的设计,我们组织召开了全校家长动员会、部分家长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全校项目启动会、核心成员研讨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会议。每次会议从不同的侧面针对不同对象,围绕一个主题宣讲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整体思路。与会人员对学校提交的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研讨。特别是省教育厅吕明凯副厅长、基教一处王跃生处长先后两次参加会议并做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西小教职工。家长、学生、教师在投以饱满的热情的同时,也极为理性地提出了项目所面临的复杂性、艰巨性,但大家表示,再难,我们也将举全校之力做好试点。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办学理念,
丰富学校软文化
围绕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和学校环境等问题,管理改革组与胡卫平、李创斌、衣新发等专家一起对已有的资料进行了修订完善。继续以“沐浴书香唐韵,健康快乐成长”为基本办学宗旨,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内涵、示范引领;创新培养、轻负高效”的试点工作方针。在制度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坚实基础,是学校内部的“法律文书”。我们对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初步梳理,基本确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相关内容包括学校组织领导工作职责、学校行政综合工作管理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师生员工管理制度、学校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等。管理改革组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大家都本着发展性原则、继承性原则、可执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人文性原则,注意针对现行工作不适合的地方加强修改,减少了空泛的语言、无力的说教,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围绕试点项目这一核心,学校着力创设品质优雅、功能多元、愉悦身心的环境文化,开心走廊、漂流书吧、情感驿站、双语文化墙、阳光运动场等功能区域的组合旨在从环境氛围营造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校课余生活,启迪创新智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班级特色文化创设活动。各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全校32个班级的学生出谋划策设计班徽、班规、班训、特色展区,有效利用班级教室空间,彰显班级特色,增强团队凝聚力,32个教室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立足课堂,重点突破,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我们以创建“思维型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突破口,组织“思维型课堂”组内研讨活动。围绕课堂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两个主题。教研组内每人上一节研讨课,在组内听课研讨的基础上,全校各教研组共推选出10位老师参加学校的“思维型课堂”观课、议课活动。初步形成了思维型课堂的模式,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全校初步开设了专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课程——“学思维”活动课,每班每周一节。该门课程由西小教师和部分专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活动课上,教师严格遵守4个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学”思维。而非教师“教”思维。同时,把学思维活动课中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其他学习活动之中。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从有效作业的布置人手展开校本教研是我们的抓手。在教学专家、学科教研组、教师本人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作业改革的试行方案。学校采取分学科管理的方式,各年级学科负责人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集体设计、整合学生作业,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每周分学科填写《学科作业汇集表》,作为研究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科整合的每周一次的素质作业的布置,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深受学生喜爱。总结一年来的作业,我们明显看到“三有效”:有效布置——每一项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有效完成——所做作业是学习实际中学习个体需要重点巩固、适度拓展、培养能力的内容:有效提高——逐步推进、层层展开、形式多样的立体作业模式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智慧火花,鼓励创新思维。
五、关注心理,抢抓机遇,认真做好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起步工作
2011年初,项目组陕西师大专家对我校前期的素质教育活动计划进行了认真推敲,提出了“健康、开放、创新”的三维目标体系,并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心理领域做了一些尝试。鉴于我校校园建设的现实,2011年3月初开始,我们策划了一系列心理疏导暨理想教育活动,重点缓解社会舆论给六年级毕业生带来的“小升初”压力。活动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策划、发邀请函、现场礼仪、摄像、计时、团队守纪评委等项目都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得到了
多层面的锻炼。另外,开发优秀教师资源,在原有基础上开办了多个第二课堂,包括合唱团、健美操班、小巧手班、思维美术班、英语演讲班、英语话剧班等,这些课堂的开设是后期学生社团的雏形,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2011年,时值西安小学85周年校庆,以此为契机,通过活动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展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成果。85周年校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活动,也是试点方案预设的工作平台,合理安排有限时间,正确认识创新素质培养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关系,通过参与活动得以综合性提升是校庆肩负的另一使命。因此,整个前期准备到活动当天,我们引领每一位西小学子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其中,珍惜机会,发展自我,培养能力,塑造形象。本次活动,陕西省人大、省政协、省教育厅、国际友人、社会各界人士、兄弟学校嘉宾及西安小学全体师生、家长等近3000人参加了庆典活动,是试点工作初期一次大规模的展示与交流。
六、过程监督,科学测评,
初步建立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估机制
评价改革对整个改革试点项目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研究制订了《陕西省西安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陕西省西安小学关于减负作业布置要求(试行稿)》和《陕西省西安小学试点项目阶段成果奖励制度》等。共进行了4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项目实施评估,走访调研管理和实施人员50余人次,全面掌握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手资料。
各学科在学校整体评价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教学实际完善修改,确定了学科评价方案。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查和综合考查相结合,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分数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形式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积极促进项目实施目标的达成。其中,语文学科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背诵能力、合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逐级纳入评价内容;数学学科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及时评价,围绕学生的守纪程度、聆听度、专心度、发言的参与度、准确度、声音洪亮程度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自信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学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查,努力营造充满生机的灵性课堂;英语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年级制定了英语评价表,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评价中,统一了评价内容,要求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兴趣的调动和保持、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反馈。学业水平评价方式的改变,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对全校各年级300多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综合分析学生课业负担和创新素质发展状况,为试点工作的后续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合唱团;素质教育;特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2
随着温州市教育局提出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的办学思路。学校间由原来的升学率竞争逐渐向特色化办学方面转变。我校领导意识到学生社团是未来学生学习成长的共同体,谁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平台,谁就能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我校抓住机遇,以学生社团建设为切入点,铺开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我校学生社团共有十几个之多,以校合唱团的运作最为典范,下面我简单介绍我校合唱团的几点做法:
一、创新思维模式,完善领导机制
不可否认,学校社团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学校社团往往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亮鲜却无实际的内容,活动更是流于形式,也正是如此许多社团最后都是悄悄关门了事。我校在分析了众多社团的发展现状后,认为社团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更有育人于无形之中的隐性课程之功效,只要引领得当,社团必然成为影响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并促成全校智育与德育并驾齐驱之势。学校决定以合唱团建设为龙头,真抓实干,逐渐推进特色校建设。
我们认为在实践中行政领导的参与和重视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团的生命力。为此,学校决定由德育副校长担任合唱团团长,确定音乐老师担任合唱团的指导师,合唱团的具体组织活动由指导师负责。同时,学校聘请市合唱团、市音乐家协会、市合唱协会的专家担任校外指导专家,定期来校指导社团工作,确定政教处一名副主任负责合唱团内外的联络和后勤事务。
在硬件上,学校为合唱团安排了一个专门的音乐排练室并添置相关的设备。软件上,除合唱团的训练计划、内容由指导师确定外,我们制定了合唱团的章程、学员的考核制度等,做到社团活动安排课程化,活动时间固定化,活动结果综合量化。
二、建立普及与选优机制,相得益彰
合唱团与一般社团不同,它的专业要求高,学员的音乐素质直接影响到合唱团的演唱水准。为此,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把合唱作为传统项目,每年组织一次合唱比赛,要求班班参与,人人参与。因为合唱在全校普及开来,有活动有评奖,学生和老师的兴趣容易被激发,合唱活动就有了群众基础,形成了生生爱唱歌的浓厚氛围。而指导师从各班的合唱队伍中根据音色、音准、乐感等标准选拔学员,这样一来合唱团学员的质量就有了保障。也就是说学生进入合唱团不是凭个人的兴趣爱好就可以的,要通过学校的考核选拔才行。
合唱团的训练是比较专业而规范的。在这里,学员们不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专业化的训练使她们自身的演唱水平和技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她们在这里特长得以发挥,找到了学校生活中的乐趣。因为一年一度的班级合唱比赛,合唱团的学员又找到表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她们成为班级合唱比赛方面的“专家”和主力,指导着本班的合唱活动,分担了班主任的大量工作。这样,合唱团的存在又使我们学校的群体合唱水平不断提高。也正因为如此,2007年我校成为市合唱协会唯一的中学合唱基地。
三、优化激励机制,引进和走出结合
必须承认,合唱团的日常排练和比赛活动要占用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因此初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中考,不愿甚至反对孩子参加合唱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校出台了新的措施:
(一)召开合唱团家长会。我们承认合唱团的学生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是紧张的,但训练和比赛不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因为比赛而落下的课程我们承诺在课余补上,同时用身边的真实事例来说明合唱并没有影响孩子的成绩,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
(二)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为改变合唱团学员出力又出钱的现状,学样决定合唱团成员的演出服及参加比赛的各种费用由学校支付。
(三)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确定对参加比赛获奖的指导师和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四)对参加合唱比赛获奖的学生在中考保送生方面予以适当照顾处理。
(五)学校积极为合唱团学生寻找出口,优先向省一级重点中学推荐声乐特长生。今年合唱团就有5人通过省中学生艺术等级A级考试,作为特长生可以被省一级重点中学照顾录取。
通过以上学校政策方面的支持,让学员和家长看到参加合唱团不仅是有付出,同时也是有收获的。
合唱团成立后我们的训练成果如何?只有拉出去与人比划一下才知道。抱着这样的心理,我们在2006年参加了市艺术节合唱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这让我们初尝了社团建设的甜蜜。随后我们参加了在杭州、香港、澳门、上海、内蒙古等地举行的全省、全国和国际性比赛。通过与各地顶尖合唱团同台比赛,我们充满自信,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感觉要使合唱团在全国甚至国际上产生影响力,必须要引进专业性强的学员。为此,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08下半年开始我校面向全市招生小学升初中的合唱特长生,充实壮大我们的合唱队伍。有合唱专业基础学员的加入,很快稳定了合唱团的演唱水准,随着这部分学员的增加,合唱团如虎添翼,2009年参加第三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比赛一举拿下“小百灵奖”(全国最高奖项)。
从2006年学校创建合唱团到如今已经历了五年多。(转下页)(接上页)这是我们合唱团成长掘起的五年。我们摸索着前进。本校的指导师、学员和校外的指导专家付出了很多,这成为她们人生中的宝贵经历。在组织合唱团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深刻的体会:
四、共同的目标铸就社团的顽强生命力
无论是合唱团的指导师还是学员,合唱团的每一分子都清楚自己到这个社团来是干什么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把合唱当作自己的事业!午休、周末、寒暑假?在别人休息玩乐的时间,我们合唱团总是在不停地排练中,大家几乎牺牲了自己整个寒暑假和周末时间,顶着严暑酷寒进行一次又一次永无止休的排练,体验着一次次的痛苦和欢乐,但她们总是坚持着她们的坚持!许多学员甚至在生病的时候还到场,哪怕只能是看着听着同伴的训练,我们的指导师只在传统的除夕和大年初一休息二天,她们不计报酬的付出不仅感动着我们,也感染了她们的家人。只因为一个心愿,要把合唱团做强做大。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合唱团的成员配合默契,彼此关爱,每次排练总能准时全员参与。这种团队的精神,使我们的合唱团能得到延续和发展,让我们获得了生命的动力。
五、艺术与学业并飞,这不是梦想
合唱重在成员间的协作配合,这让我们的队员养成了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了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家长们的感觉是孩子成熟懂事,更有爱心了。同时,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的冲突也让她们更懂得珍惜时间,所有的学员在训练时都会带着她们的课本作业本练习本,一有休息的时间她们立马就做作业,哪怕在参加比赛时化装的空隙她们也不会放过。当然她们的学业成绩也是可想而知的,在今年毕业的45名合唱团成员中,被省一级重点录取的有40人,其中5人是因为声乐特长而被录取。
优异的学业成绩也让家长清醒的认识到,合唱不会影响孩子学习,从而有更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要进校合唱团。
合唱团的成长也是指导师成长的过程。为了教好学员,所有指导师都参加了合唱指挥的训练,在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她们的指挥艺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林天老师获得了全国合唱优秀指导师奖和全国优秀指挥奖。
六、社团成就学校的文化品位
温州外国语学校成立于1995年,她以优良的校风学风和超然的升学率成为市民心目中的名校,但随之而来是有关应试教育对她的诽谤。有人说,温州外国语学校就是会搞应试教育,学生除了会学习其它的就不行了。但近几年来,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合唱团影响力的扩散,让诽谤了无声息了。合唱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连续蝉联市艺术节合唱比赛第一名;2007年在澳门“国际金莲花”合唱比赛获银奖;2007年起已二届蝉联省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初中组第一名;2009年3月获全国第四届童声合唱比赛“全国优秀合唱团”;2009年8月获第三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比赛最高奖“小百灵”奖;同年10月在庆祝建国60周年“祖国颂歌”中获全省合唱大赛特色风尚奖;2010年应邀参加温州市新年合唱音乐会;2010年3月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获金奖……
学校合唱团在全国比赛中取得的不俗成绩,让更多的社会人士认识了温州外国语学校,提高了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我们也因此多次接到了参加国际合唱比赛的邀请函。可以说,合唱团的成就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学校社团建设的几点做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