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期护理论文

长期护理论文

时间:2022-06-15 07:13: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期护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长期护理论文

第1篇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 (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关系不易融洽,给师生交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带来困难;学生接触设计(论文)题目较晚,题目又是由指导老师选定,导致学生对题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充分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致使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学生态度消极,工作被动。学生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还是模模糊糊的,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目前,成人毕业设计大部分实行约束性的选题,先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小范围内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有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做不出来,最终应付了事。这些情况都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所以,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在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毕业设计方案,给学生自主选毕业设计方向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个性中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且能够把这些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这种活动,那就说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应的活动”。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老师以讨论与引导的指导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教学为特点,体现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互动”作用,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改变传统的指定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教学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决定是否指导某个学生,形成一种“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选定指导老师。这种指导关系的确定不是由学校安排,也不是由学生或老师单方确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础下确定下来的,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指导关系确定后,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资料准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结合学生所从事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体会较深的实践知识,学生自选或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方向,到临床中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尽量做到真题真做。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随时自问如何去写好这篇论文,自己的这篇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当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评估初稿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论文直到定稿。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随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和帮助,其内涵就是整个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三、小结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难以下笔。该指导模式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而构建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在运用构建的模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后,使学生能活的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书写中。对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第2篇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矛盾也日益突现出来,特别是现有师资队伍现状与培养技能型、实用性护理人才明显不相适应。如何培养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未来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靠护理职业教育,而护理职业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水平。高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仅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护理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将对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含义认识偏颇

2004年卫生部和教育部颁布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在专业师资力量中配备“双师型”教师。由于社会各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的不同,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产生了偏差。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高职护理院校大都由原中专、成人学校升格而成的,师资队伍的学历相对高校普遍较低。其次,是护理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中,有过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人才不多,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只会按课本内容讲疾病,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具有双证书教师的人数很少,“双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偏少、比例偏低。

(三)师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是由于近几年高职护理教育发展较快,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院校师资紧张,教学任务繁重,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参与临床一线锻炼。其次,是多数高职护理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只能以进修生的身份到关系医院学习锻炼,这在某种程度降低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再次,是院校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很少,导致多数教师不了解新的职教精神,缺乏实践创新精神。

(四)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首先,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其评聘标准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由于评审条件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导致教师在职称晋升的压力下,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工作重心倾向于出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发表。而高职护理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是专业教学、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其次,是护理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酬金待遇、进修时间、进修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使得护理教师缺乏进入临床进修锻炼的积极性。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一)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职教界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但基本相同的认识是“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及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护理学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操作技能培训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上。“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不仅仅应掌握专业技术,还应具备能将技术分解、再现给学生的能力。不仅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还应对学生护理实验、实习操作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与医生合作,遵循医嘱,制订护理计划。学生这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实难胜任。

(二)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护理院校在制定自己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把“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作为重点。制定出长期、有效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实施办法、建立奖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根据每名专业教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坚持因人而宜、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学院应把对青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列为重点,在学习、培训、进修时给予重点考虑。首先,是注重对学院现有师资力量学历层次的提高。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或委托培养等方式攻读硕士学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教学一线,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证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接触临床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并争取在两年之内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三)拓宽培养途径,打造“双师型”人才

首先,是校内自身强化。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整体素质、职业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一些专业技能观摩课、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等活动,以强化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老、中、青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开展教研活动、课改实践、科研活动等,扎实丰富专业知识,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搭建平台。其次,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利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到实习基地医院进行1―3个月的短期实践或集中时间进修6―12个月加强培训。还可将有条件的教师送出国外研修,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促进与国际交流合作。再次,是内外结合,取其所长。由于大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聘请校外教师成为必要的手段。外聘教师来源于临床一线,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讲授能力。适当外聘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护士进校讲课,不仅充实了“双师型”师资力量,也促进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相互交流。

(四)实行“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相应的激励制度,应从教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实践培训和职称待遇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政策,激励内在潜力,调动积极性。首先,是针对高职师资职称评聘晋升制度,改革目前以论文为主的职称评审体系,应将教学能力、工作量及实践能力放在首位,突出高职护理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的工作特点,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其次,“双师型”教师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群体,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实践任务。因此,教师在晋升职称、学习进修、课时津贴等方面应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护生,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和更新,护理人员的工作目的已从单一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扩展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沟通能力。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界定了护士应具备4种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2]。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在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里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临床上护士和患者接触十分频繁,长期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发药、打针、测量体温的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缺乏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护患关系被动僵持[3],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及时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护士主动性,加强责任心,为患者创造和谐、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

2护理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有关预防、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完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护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护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缺乏社会经验,与人沟通较少,导致护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比较薄弱。

2.1.2 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触的物品是实验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机械的进行操作,忘记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学,也经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不信任,不愿意开口解释或交流,怕说错被学生笑话,从而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1.3 通过与护生的交流,发现护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普遍重专业轻人文,重护理技能操作轻沟通交流.

2.2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为专职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校当老师,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真实的临床病房环境不够熟悉,相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与病人沟通。

2.3护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为中心”,重操作轻人文的护理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护士必备的人文科学知识及修养,缺乏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在临床上属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人员。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实验中的培养

3.1改变护理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为全面综合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相应转变。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增加护生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在护理实验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将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形课程的内容体现,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在树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护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工作,确保做到言传身教。

3.3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不够,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护理专业学习,再者听闻部分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因此在护生刚进入学校时,就注重加强人文理念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熏陶、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一系列讲座,请优秀护士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结合国内外不断提升的护理专业地位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激发护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主动学习。

3.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穿教学过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5]。

3.4.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项操作时,先分段讲解此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连起来全程操作一遍,再请护生回示,此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启发其他护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学过的理论解释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以后自己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等等,可以加深护生的印象。同样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示教时,强调了跟病人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学生也相应对沟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6]。

3.4.2 案例教学法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好坏,而护患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了更形象逼真地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向护生传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教师会收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要求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生动了解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3.4.3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7]。在课程基本结束学生能基本掌握各项操作时,把护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组,让护生自行设计病例,根据病情需要预习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的病例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有护生扮演病人,有护生扮演医生,有护生扮演护士,有护生扮演病人家属等,在实验室模拟病房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护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要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扮演家属和病人的护生要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扮演医护人员的护生要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能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最后请本组学生指出剧情中运用的医患沟通情况。论文参考。其余护生观看完模拟演练后,可以提出问题,指出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才更好,最后老师总结评价。情景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谓“旁观者清”,使其余护生以后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提升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

3.5 提高沟通能力分数的比重,改进实验评分标准

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项目不单纯是考核一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准确程度,而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实验操作考核标准引导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树立关爱病人的服务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

4. 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论文参考。如何加强护患关系的沟通已成为一个新的要求,对于每一位护生来讲,必须掌握服务患者、指导患者、尊重患者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神圣的护理工作。因此通过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护生认识到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责任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学专业特点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

参考文献:

[1]赵莉,龙霖,雷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 R.Using role play to develop cultural 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骆凤英.观《亮剑》谈护患沟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医,2009,12(24):2372-2373.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亚,于冬梅,等.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70-71.

[6]杜维星,李启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

[7]陈丽霞.情景教学法在社区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B):1125-1126.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法 

1.1.1数据库 该次研究中检索数据库如下:①中文文献检索:CNKI(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VIP(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②英文文献检索:EMBASE,PUBMED,OVID,EBSCO,Springer,CINAHL,Google Scholar,JBI Library数据库。③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检索:英国当前对照试验注册库,Cochrane图书馆,以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④该次研究中以数据库建库为起点,以2015年2月为检索截止时间。⑥该次研究中文检索词:“高仿真模拟人”“模拟人”“急救护理教学”;该次研究所用英文检索词:“nursing education”/“critical care”/“human simulation”“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emergency care”。

    1.1.2检索步骤 该次研究中检索步骤如下:①检索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HPSM相关的任何实验性研究文献,以及相对应的系统评价等内容。②在英文数据库中,经由上述英文文献检索词,对原始论文进行检索,对查询到的关键词、摘要、论文主题等进行分析。③输入上述检索关键词以外的词语及数据进行检索,如发现存在摘要及相应的纳入规则等内容,需找到文献,可选择是否下载,并阅读全文。④经由检索后得到相应得到参考文献,并根据参考文献继续检索。 

1.2 文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纳入护理专业学生、不限学历。②文献类型为半随机对照组实验和随机对照组实验。③采用高仿模拟教学作为急救护理教学方法。④对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 

排除标准:①检索采用数据不完整。②文献重复收录。 

1.3 评价标准 

所有质量评价由两名循环护理中心培训人员负责,按照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双盲评价。该次研究评价指标如下:①评估随机方法的依据、内容以及评估步骤是否合理。②是否需要在研究中使用盲法。③是否在研究中进行分配隐藏。④如何应对失访或在研究中退出的报道,对上述退出病例的原因进行研究。⑤在研究中是否经由意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⑥基线资料是否具备可比性。A级:与上述标准完全符合后,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可能性降至最低。B级:部分符合上述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存在发生偏差风险为中等。C級:与上述评价标准完全不符合。2名研究人员根据上述指标对文献进行质量讨论,达成一致后,形成研究对象最终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 

1.4 统计方法 

采经由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统计学软件 RevMan5.0 开展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OR(比值比)及MD(均数差)分别表示及计量资料,各效应量均以95%表示。I2<50%表示无统计学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无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有异质性)。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该次研究中检索文献数量为318篇,在阅读文献,以及文章摘要后有25篇符合标准,通过近一步阅读全文,剔除研究对象、试验干预措施,以及研究结果与纳入标准不符合的文献15篇,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0篇。 

2.2 文献分析结果 

①10项研究[1-10]:课程结束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急救操作技术能力进行考核,其中5篇文献,显示研究[1-4,10]是针对单独一项急救技术操作以及理论进行考核,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异质性大,因此对剩余5 篇文献结果进行独立统计性分析。②对异质性进行统计学,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I2>50%),按照随机原则,建立效应模型,并对模型数据进行分析。③与传统教学法考核成绩相比较,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高仿真模拟人可有效提升护生技术操作水平[WMD=6.69,95%CI(3.99,9.40),P<0.000 01]。 

3 讨论 

急求护理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能够熟练运用急救技术,要求学生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准确急救方法判断,以便提高救治成功率,属于一门具有很强技术性和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长期以来对学生的教学中,一般采用演示性教学操作及理论知识灌输,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HPSM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教学方法,其研究结果显示此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该次研究中巩小军[1]分别在讲授心肺复苏术课程以及过敏性休克处理操作中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开展教学,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该项抢救技能的操作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P<0.05)。但是目前对于高仿真模拟人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并且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建议在以后研究实验中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组实验,为循证实践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资料,同时由于少有文献研究对高仿真模拟人教育后进行随访,建议在今后研究中延迟随访时间,研究高仿真模拟人对于教学的长期效果。 

综上所述,高仿真模拟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可提高急救操作水平和急救理论知识,但是由于RCT在护理教学中应用较少,上述结论还需要展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巩小军.应用急危重症护理模拟人进行过敏性休克护理实践教学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8):2056-2057. 

[2] 林晓鸿,刘红霞,张文馨,等.仿真模拟人在护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0):92-94. 

[3] 潘玲玲,赵爱平,戚倩,等.高仿真模拟人应用于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7):60-64. 

[4] 杨术兰.高仿真模拟人在《内科护理技术》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77-78. 

[5] 姜文莉,高歌心,符丽燕.综合模拟人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170-172. 

[6] 解修花.ECS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31-132. 

[7] 刘艳平.仿真人模拟教学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29-30. 

[8] 罗红艳.高仿真综合模拟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85-86. 

第5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337-03

中图分类号:R 47文献标识码:B

科学研究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基础。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由加拿大Alba Di2censo教授于1991年提出,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根据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结合,制定护理措施[1],其核心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循证护理学现在正处在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本学科科学研究产生大量成果来壮大和完善自身。但目前我国循证护理总体科研水平还很低,力量很薄弱,存在问题很多。笔者在此作初步探讨,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同行对循证护理科研工作的关注。

循证护理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循证护理学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新观念,最早将循证医学应用于护理工作的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研究机构[2],近年来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发展,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引进“循证护理”,发展时间短,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科研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对循证护理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护理界对于循证护理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多,但护理人员实践循证护理的能力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喻姣花等[3]对某院3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循证护理的知晓率为63.4%,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者占15.7%,未听说过占36.6%。万丽红等[4]对广东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对EBN内涵一无所知的占36.67%,大致了解的占62.38%,了解较深的仅占0.95%。李亚洁等[5]对本院护理人员进行EBN认知状态调查,结果一无所知的占26.75%,听说过或了解的占63.69%,熟悉的占9.54%。由此看来,这一全新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并没有被我国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和深入了解。

作者简介:唐小岚(1962-),女,广西桂林市人,副主任护师,研究生学历。2.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的护理教育长期以中专教育为主体,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难以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护理科研工作。并且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理工作常局限于执行医嘱和常规操作,导致护理管理者自身对护理科研工作也认识不足。大多数医院对于护士的要求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安排,因此,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科研意识。诸多原因导致我国护理人员能系统、科学地从事护理科研的人很少,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护理科研立项不少,但其结果真正能做到实证的却不多。

3.医疗管理体制的制约 护理循证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在我国的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有限的临床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护理工作,无暇顾及护理研究以及新的护理理念和方法,缺乏从事科研或循证的时间。另外,护理人员寻求其他医务人员协作较为困难,护理科研成果的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面临的困难也较多。

4.循证护理研究机构缺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普遍建立了循证护理研究机构,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英、美等国经历10余年的发展,循证护理学已初具规模。我国1997年才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在这以后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才了解到循证护理的概念及涵义,开始进入循证护理的实践。虽然我国护理界对于循证护理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多,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大部分护理人员未得到专门的培训,缺乏有关知识,临床护理专家和循证实践骨干短缺,阻碍了循证护理的临床实践。

5.实证资源贫乏 实证是经过科学的方法验证的事实或原则,在循证护理中实证是科研成果、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循证护理的基础。而循证护理则需要护理研究来支撑,才能产生科学的循证护理,其实践质量的好坏主要在于寻找什么样的实证及怎样运用这些实证。但目前我国已发表的论文显示:部分研究的样本数量太小;绝大部分论文未述及具体的随机方法以及随机方案的实施;大部分论文未阐明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试验结果的判断过程中极少采用盲法;部分论文仅出示P值或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具体阐明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些研究结果未做统计学分析处理等[6]。在运用循证护理时,利用的科学证据较少,而获得的部分资料其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也令人质疑。

循征护理管理对策的探讨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生活都有很大的提高,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指导下,循证护理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循证护理科研发展太弱,很大程度上与相关管理者的观念有关,这就对循证护理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对策见解。

1.优化教育方案 循证护理是当今护理界最前沿的观念,中国的护理事业应积极迎接挑战。我国的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护理事业的发展,不能光靠临床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管理者要发挥高屋建瓴的作用,主动借鉴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观念和方法,理清思路,引进循证护理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计划本单位护理教学方案,推进本单位护理事业跨跃式的发展。

2.建立研究机构,共享实证资源 循证护理是科研成果与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但循证护理作为实证的科研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系统的评审认定。目前,在国内能列入较高层次护理实证的科研还不太多。因此,建立护理科研机构,大力发展护理科研是将循证护理真正开展起来的必备条件。高等护理院校、临床护理专家肩负着带动我国护理科研的重任,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可系统地全面地收集各种公开发表或尚未正式公布的研究报告,组织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等工作,建立完善的循证护理资料库,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最佳的可靠的信息来源,进行循证护理的研究和培训,促进合作与交流,使循证护理得以发展壮大。

3.增强行政支持 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护士工作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和非护理工作,提供促进循证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予相关行政支持,制定统一学习的时间,讨论及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时间保证。

4.提高研究能力 在科室中成立循证护理工作小组,配备有相当科研能力并且受过专门循证护理培训的护士,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阅读科研文献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寻求最佳实证,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

5.加强导向作用 循证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新动向,目前,国外也无成熟模式。国内也有以科研为基础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护理实践研究的报道,显示出了我国开展循证护理潜在的热情和能力。但目前我国普遍开展循证护理的时机尚未成熟,管理者要发挥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使循证护理的理念深入人心,试点要慎重,要求通过循证护理,达到患者真正得到益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循证护理一旦在我国得以开发,它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研究,促进学科的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将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并应用循证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准确搜索证据,遵循科学证据,在实践中指导护理工作,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

第6篇

《描述道德的图景:女性思维对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的贡献》主编卡罗尔•吉利根是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是《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作者。由两位教育学博士季爱民、杨启华翻译。在本书所收录的14篇论文中,卡罗尔•吉利根及其同事对《不同的声音》一书所探讨的性别差异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建构,并尝试将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各种生活场景之中。

作为一名医院管理顾问师及培训讲师,长期为医院提供管理的咨询和为医师们提供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沟通培训,引发了我对这本书《医生:软心肠还是硬心肠 》一文的深厚兴趣,(作者卡罗尔•吉利根和苏珊•波拉克)。

首先是论文的题目非常引人注意,使人联想到当时医患关系的紧张局势。媒体常对医生是否有同情心表示怀疑,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医生没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没有对病人疾患的同理心。“在美国医学界,人们对个人成就的渴望已使人们忽视了护理及医生与病人建立密切关系的价值。技术不断进步,然而代价是牺牲医患关系”。(第246页)医生究竟是软心肠还是硬心肠 本文通过非常专业但又有趣的研究方法给出了答案。通过询问男性和女性对权力、成就与人际联系的看法,即认为它们是相互冲突的还是协调一致的。作者沿用暴力说明恐惧这种设定,通过分析主题统觉测验以及访谈中呈现的成功和失败、亲近和孤立等主题,来研究成就和人际关系间的联系。研究的对象是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

通过对4幅暗示成就与人际关系之间的一些联系的测试图片,不限时间,对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测试,方法是让他们对图片编一个有趣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从男性组和女性组不同的故事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男性编的暴力故事比女性多。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将危险与亲密关系联系起来。相反,没有女性将危险与亲密关系联系起来。研究结果揭示了对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帮助了解医生对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心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加以运用。帮助医生克服在从医面临的重压下变得麻木不仁,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作出努力。毕竟,“权力、成就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所有从医者所共同追求的”,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

作者简介:

何妍莹,女,广州易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康达信医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咨询师。

心灵小语:社会科学研究表明:妇女在社会里的地位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平。

美丽的女性,她能驯服野蛮的同伴,同时,在人们的心田播下温情、希望、美好的种子。

研究女性思维对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以及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第7篇

(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系陕西宝鸡721013)【摘要】健康是人类每时每刻都关心的问题,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从业人员的培养是当今社会亟待缓解的问题。而时下我国职业护理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和缺陷。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每个高职护理院校职责和愿望。优化课程、加强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每个高职护理院校努力的方向。【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课程;改革【中国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39-01 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更是不能放松。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对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探索和改革。1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时下,社会对专业护理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各相关院校急需培养大批新型专业护理人才。针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护理人才:1.1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知识培养 :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和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对于高职院校的护理学生而言,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水平:①了解相关政治法律、公共关系、社会文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②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③系统而熟练的掌握和应用护理学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④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应对技巧。1.2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能力培养: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长期锻炼和培训而形成的。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有的能力包括:①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交流、建立能力和应变能力。②为病人做健康护理和保健服务的能力。③观察、判断、评估、处理常见疾病的能力。④为健康咨询提供讲解、教授、服务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语听取和写作能力。⑥具有不断学习、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⑦具有对所进行的工作进行评估的能力。⑧具有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能力。1.3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素质培养:素质是每个人、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的,有知识、有能力不一定就有良好的素质。素质是一个人知识、能力、技术的升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文明社会的需要。护理工作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护理人员作为"白衣天使"更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①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医者仁心的护理理念。②具有诚信、正直、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③对待工作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对待病人始终饱含热情。2

护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课程内容设置陈旧,与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不相适应。我国护理专业课程以课本为核心,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为医学本科的简化、压缩版,公共基础课与学校的其他专业相同,没有专业特色,偏重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缺乏,缺少人文和社会课程,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2.2 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课堂为主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展开,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案例的了解。2.3 课程结构不合理,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根据对部分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基础学科课程比例偏大,设置过分强调学科化、系统化,专业实践、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较少,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的社科类课程比例达到了约36%,而我国的这类课程仅占到约6%-13%。现行高职专业教学中也还是重知识重理论,学生接触临床过迟过少,实践操作能力较差。2.4

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得不到全面落实和体现。

一直以来素质教育是我国对教育行业的期望和要求,但是从护理专业来看,课程一直却是内容陈旧、缺乏专业特色,教学过程也过于偏重理论,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差,思想灵活性差,思想局限性大。3 护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3.1 优化课程:第三轮课程改革按照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能力的要求,将课程基本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课由专业基础课程群、公共课程

群和专业课程群组组成。选修课分为限选修课和任选修课。新增加了护理技能培训和人文学科知识培训。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3.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功能,使学生拥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病人角色的需求可以采取学生分组,互为病人,进行仿真练习的方法,使学生在接触到护理实践的同时,了解病人的感受,体会人性化护理的含义。3.3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多工作都离不开网络的参与和帮助。建立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加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改革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CAI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的把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3.4 改变主题,把重点放在学生自己身上: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课堂为主题,学生听老师的讲解,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造成学生不能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思想得不到创新。调整和搭建护理课程的整体构架"必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学生创造发展自我的空间。3.5 提高校本教材建设水平:注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本教材的建设,在体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启发性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根据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减少教材中的文字叙述,以图、表、文、题并茂的形式展现知识点,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参考文献[1]蔡华,董红. 医学信息学 《 三年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J]. 2008年6月第21卷第六期.[2]罗岷. 《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成人大专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D].2009-03-01[3]许虹.中医教育 《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2006,25(4).[4]罗仕蓉,杨天琼,王锐霞等. 重庆医学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 2011年8月第40卷第24期.

第8篇

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差错,甚至事故,也给护士本人及医院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安全文化的应用已成为医疗单位和护理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

如何营造护理安全氛围,尽量不出甚至少出护理差错,一直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重要问题。当前,护理人员由于观念未得到更新,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地阻碍了护理改革工作的推进,因而护理管理者应主动学习现代化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并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继续教育项目。通过短期培训、业余学习、组织讲课等方式,使各层次护士真正树立现代化护理新理论观。我科是综合内科病房,老年患者多,病情危重,发病急骤,专科技术性强,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心电监护、呼吸机和急救技术,心理素质好。

原因分析

分析我院出现护理差错的原因有:①护理队伍素质较差(政治、心理、业务、伦理、语言等);②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长期以来,基层医院护士工作超负荷,以致患者多,护士少,秩序乱。③护士工作责任性不强:不能自觉执行三查七对,如转抄各种卡片、配药、摆药不认真进行核对。对危重患者观察不认真、不仔细。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随心所欲。巡回病房不及时,责任心不强。④有些护士家庭负担重,精神、体力疲劳过度,上班后常常精神恍惚,注意力难以集中。⑤社会对护士职业存在偏见,医疗单位对护士晋升、晋级、进修、待遇等方面考虑较少,致使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心猿意马,得过且过。⑥个别护士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因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影响工作效率。⑦自身的生理因素,如月经期或更年期。⑧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贯彻落实不力,给某些护理人员可乘之机,工作草率,蒙混过关。

对 策

工作责任:首先使每一位护士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珍视重任,尊重人的健康权力和尊严是护士的天职。对护士而言,在所实施的全部护理技术操作中,优先考虑的应是患者的安全,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使每个护士能够启动自我意识,感悟工作责任和义务,从身边最熟悉的事入手,意识到自己的角色重关人命,从而营造一个强烈的护理职业安全氛围。

视质量为生命:建立护理质量监护本,结合护士长每天至少4次下病房查房,每周按护理质量进行有计划全面检查,每周、每天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亟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及时个人反馈、及时修整,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的护士绝不宽容。如一名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未戴口罩,被发现,当即给予严肃处理,扣罚奖金,并在科务会上进行检查,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违反,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谨慎细微,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团队协作:护士在工作时必须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工作,才能保证聚精会神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但有意注意时间久了,会使人疲劳,出现“视而不见,见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造成差错事故。因此,鼓励和培养护士间团结协作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成立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将护理检查分为护理文件、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及环境管理、药品管理四大内容,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及口头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医疗氛围。

倡导人文关怀: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抑的工作环境里,会使这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欠灵敏,甚至迟钝。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护士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长,调动护士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使每个护士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同时,若把“你辛苦了”、“谢谢”、“你做得好”、“继续努力”等鼓励和安慰的话挂在嘴边,善于发现并肯定护士的优点,不足之处以个别提醒为主,少用当众批评,尽量保护护士的自尊心,经求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好的建议予以采用,并在例会上表扬,使护士责任心、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及意识增强,关心护士业务生活爱好,尽量在不违背原则情况下,对护士合理要求给予满足。

业务学习:结合本科专业特点,有计划组织本科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才能确保护理安全的共识1~6个月,护士要求熟悉本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及操作流程,专科护理常规,对操作技能从掌握到熟练,做到规范、快捷、书写护理病历,培养敏锐观察病情的能力以及重危患者的抢救和应急能力。6个月~2年的护士要求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熟悉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抢救程序,心电监护系统的应用等。2年以上的护士,要求能识别心内科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并安排相应的护理查房,进行专科知识强化、学习,并鼓励护士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另外鼓励护士利用自修大专或本科学习,并在班次上给予适当照顾,使护理质量及护士理论水平提高。

第9篇

[论文摘要]针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阐述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关于人的学科,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服务更是对人的集科学、艺术、爱心于一体的工作,护理——充满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当代的护理教育以科学教育为核心,但是伴随着护理工作人性化、人文化特征的日趋明显,护理人文教育也应该成为现代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只重视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学生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等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的需要。如何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护理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也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光荣使命。论文百事通本文试就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及培养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探析,以期为推进护a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1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

众所周知,护理专业的学生理科生居多,他们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在“实用哲学”考试风的带动下,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认识不足,对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或偶尔问津甚或无暇顾及。虽然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业的重要性,并为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部分护士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缺乏症”仍然清晰可见,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价值观迷失,出现信仰危机

人文精神和德育是沃土和庄稼的关系,土壤不行是种不好庄稼的[2]。在繁重、单一的课业压力下,加之缺少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引导,部分护士生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家园迷失,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感到迷茫困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其淡薄。

1.2缺乏奉献精神,专业思想不牢

部分学生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严重,只因护理专业就业市场相对宽松,便出于功利目的而选择了护理,却缺乏专业所需的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再者,认为护理工作属于技术含量低、重复、繁重、琐碎的体力劳动,这个职业不被人尊重甚至被人瞧不起,因而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观念不牢固的学生大有人在。

1.3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较差

有的护士生专业知识、书本知识掌握很好,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把握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单一。各方面能力比如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心理承受、抗挫折能力等比较匮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担当跨世纪的重托。

2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古人云“医乃仁术”,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而对从医者人文素质的提高,则是在本世纪中叶以来才开始为医学界所广泛关注。时代的发展、医学的进步、职业的性质等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2.1现代教育的双向需求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个羽翼,没有科学教育,人类将永远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全社会灭亡之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结合体。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物质文明极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高度重视承载着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2.2医学发展的时代需求

如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与此同时,护理模式也发展到今天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个性化,对21世纪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的涵盖了人文理念、人文情感,这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说,重视提高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势在必行。

2.3就业市场的形势需求

新形势下,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机遇更面临着挑战,许多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责任感以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这些就业素质的要求恰好和人文素质的内容相吻合,在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今天,培养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

2.4护理工作的内涵需求

护理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护理职业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情愿地为人服务,这种以关爱、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如果去除了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怀这一行动,任何娴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的程序[3]。作为护士生,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3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日渐融合,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形成立体多维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构,以适应医学模式的人文回归尤为重要。

3.1更新教育思想理念

转变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观念是实施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时代的发展对今天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高瞻远瞩,顺应时势变化,树立综合教育思想,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性地位,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把握住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内涵,培养由“专才”向“通才”转化的护士生。

3.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许多护理院校在课程的编排上都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为了提升护士生的人文素质,高校一方面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资源的配制、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同时对护士生人文素质培养依然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尤其是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认识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护生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4彰显校园文化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功用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都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布置南丁格尔的名言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4]。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通过“生命关怀教育”“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更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次,引导护士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临床实践的亲历亲为中感知患者所需的人文关怀,从而认识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紧迫性、必要性;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农村、乡镇送医送药,访贫问苦,进行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奉献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3.5发挥文学鉴赏功效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沉淀下来的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运用高雅优美的语言,传达着浓郁博大的情感,渗透着意蕴深刻的哲理,饱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思考,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愉悦和莫大的感染力量,对丰富护士生的人文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成立各种文学社团,象诗社、戏剧社、小说协会等,或者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音乐、美术、书法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吟唱、朗诵和创作展览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鉴赏、创造作品,这个过程必然会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新晨

3.6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培养是目的,评估是手段。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护理院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护士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完善护生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形成综合评估体系。比如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与表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评优挂钩;把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和学生的实习点分配、就业推荐、学位授予挂钩,逐步完善护士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

[参考文献]

[1]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26):2439-2440.

[2]吕一军,赵降英.树立“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414-416.

第10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护理专业中招收到男护生,而使传统的单一女性特色的护理队伍发生改变,并且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而传统的护理教育都是以女护生为对象,面对此变化护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应该针对目前的新形势对教育方法和方式作适当的调整,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并且成为合格的护士。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始终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是随着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单一性别特色的护理队伍格局在维护个人权利,注重个性化护理的新观念下发生改变,护理工作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基于这种原因男护士的数量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增长。而我校自2002年均有男生报读护理专业,虽然每个年级中的男生所占比例较小,但我们不能将管理女护生的模式直接而生硬套入到男护生的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任课老师都应该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和教学方法。

1专业思想教育

新入校的男护生,心理上尚不成熟,专业思想尚不巩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全方位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十分必要并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榜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男性从事护理事业也是很有前途的,有挑战性的,比如在班会课中介绍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形成对护理专业的逐步印象,了解护理工作者在促进人类健康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功能。给学生介绍一些获得卓越成绩的男护士,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对于男性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

1.2优势教育通过分析男护士的优势,来帮助他们熟悉到男性在护理事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1.2.1客观优势男性擅长理性思维,且逻辑性强,遇事冷静沉着、判定力强、处事果断、独立性强、依靠性小,接受信息快,动手能力强,对电子化信息和机械性高新技术把握较快,同时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优势。碰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男性的稳重果敢能给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更轻易获得患者的信赖,在护患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护理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身的高压力性职业,需长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尤其在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护士具有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等特制,男护士的加入无疑会使临床护理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1.2.2男护士非凡受男患者的欢迎据调查,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女护士在给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作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护士的护理。这对于心理护理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2.3有利于护理团对的发展护理队伍成员的单一性别现象,使公众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很轻易使人们将护理看成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也使得人们将护理人员看成是弱势群体,女性护理工作者也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异性的职业认同而使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男性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1.3团体心理练习让所有新入校的男生组成一个同质团体(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本身的条件和新问题具有相似性1),除了让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外,还让他们每周都有机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老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可以通过“对话”、“主题讨论或辩论”等团体辅导形式,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熟悉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会解决新问题及克服情绪和行为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熟悉、对待护理事业,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2进行赏识教育

由于高校扩招,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学习差、行为差、自卑感较强。因此,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和闪光点,都要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男生勇敢选择护士职业加以鼓励和宣传,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职业选择。老师的称赞对于中专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说他们的短处,而是多给他鼓励。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男生,他们存在逆反心理,故和之交流时,多从他们感喜好的话题着手,以朋友的身份,用轻松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积累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护士而努力。

3沟通能力的练习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而且是所谓的“差生”,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愿和人沟通;而护理工作是以人为中心,和病患的沟通将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所以,在辅导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男护生沟通能力的练习。

3.1鼓励男护生多在公共的场合发言,这样不仅可以练习其表达自我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心理素质。比如,班主任老师在组织班会的时候要鼓励男生多发言。因为各护理班女生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尤其对于新入学的男护生,此方法可以使男生在班级中和其他的女生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然假如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如演讲,辩论等形式的锻炼机会。

3.2鼓励男护生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医院当义工,在这样的工作中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亦可以使其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以提前了解医院的环境和护士工作的方式。建议学校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4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练习

虽然目前各大医院都紧缺男护士,他们的就业前景乐观,可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医院都会将男护士布置在诸如ICU、CCU、急诊室、精神科、手术室等工作要求高的岗位,在这些科室所接收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急危重的,所以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对护士的要求自然就高了,除了要具备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的特质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4.1加强男护生的人文知识由于大部分中专生的素质是差强人意的,而护士的人文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和病患的交流,所以在培养男护士的过程中,人文知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

4.2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核心,没有过硬的医学知识的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甚至可能要造成病人的损失。

4.3加强技能练习由于护理操作的细致、烦琐,但是男性在面对这样的工作的时候可能耐心差于女性,所以护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适当的调整,如讲解护理操作的原则至于细节部分可以由学生自行把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护理工作是一名实践性学科,所以动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过关。

第11篇

  骨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1

  20xx年,医院开展了“医疗质量提升年”,“温馨服务年”活动,护理部开展了“五常法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强化“三好一满意”活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基本完成了20xx年护理计划,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查对制度: (1)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危重病人重点交接,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1、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 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总结,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接受每月护理部、感控科质量检查小组的不定期检查,重视检查结果。 3、根据科室制定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每月工作小结,根据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以利于总结经验,便于次月更好开展工作。 4、每月召开科室护士会议,传达护理部会议精神,按要求进行学习,按时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 5、护士长深人病房,跟班检查,对一系列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6、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100%,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3、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4、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每月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业务培训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培训率达100%。 2、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并鼓励年轻护士自学,一年来,年轻护士全部参加了成教考试,以提高专业知识。 3、科室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 4、“5.12国际护士节”举行了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比赛,我科参加比赛的三名护士全部获奖,取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5、11月下旬,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了穿脱隔离衣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全科护士经过平时认真主动的练习,考核时动作利落规范,操作熟练,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得到了监考老师的好评。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7、每月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五、加强了科室院内感染管理,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骨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2

  20xx年,骨科门诊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加强护理服务、护理管理及感染管理为抓手,以“一提高、双强化及三优化”为主要途径,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护理质量及专业培训,优化专业素质、服务态度及服务流程,达到全年医护零意外及病人满意率达到95%以上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护理服务建设

  (一)优化服务理念

  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优化服务措施

  1.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为方便患者就医,要求护理人员提前十五分钟上岗,方便了患者就医,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2.认真做好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护士及时协调和妥善处理特况。

  3.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对有需要帮助的病人,想方设法提供方便,坚决做到零投诉。

  4.认真做好门诊的室内、外环境卫生,积极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5.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病人,要尽力满足特殊需求;对于因不可抗拒力原因错过预约时间的病人,提供绿色通道,务求让每一名病人都能感受到骨科门诊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加强护理管理建设

  (一)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加强对休假、轮休人员管理,试行轮休备班模式,即轮休人员肩负勤务备班职责,可作为补充医护力量应付突况。

  2.落实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评,鼓励在岗人员进修,保障在职进修人员学习时间,不断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3.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二)护理质量管理

  1.依据院部体系文件与《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规范护理行为,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高。护理人员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掌握率达到100%。

  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3.执行查对制度,能遵照医嘱正确提供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

  4.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护理人员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

  (三)护理安全管理

  1.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患者姓名、病人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操作。

  2.对于顾客临床护理常见突况及并发症,要制定护理操作及处理规范,以制度保障安全,杜绝医疗事故。

  3.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掌握率达到100%。

  (四)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加强专科建设,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专科理论、操作考核,提高护士处理问题能力。

  2.鼓励及带领护士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掌握医护领域前沿信息,学习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自我增值,从而整体提高骨科整体业务水平。

  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设

  (一)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卫生正确率达100%,手卫生依从性≥95%,洗手正确率≥90%。

  (二)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医护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掌握率达到100%。

  (三)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骨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3

  一、深化核心制度,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核心制度贯彻护士工作的每一项,只有把核心制度融会贯通,在临床中才会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尤其科室年轻护士较多,且在今年的护理管理中,实行能级管理,我科零级、一级、二级护士较多,故对二级以下年轻护士重点培训核心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晨会提问,防患于未然。

  2、核心制度的落实

  (1)主班与治疗班每一天下午对病房医嘱进行大核对,小夜班与两头班或大夜班核对第二日静滴液体,每周护士长周一、周五核对医嘱并检查病历的书写问题。

  (2)规范诊疗本、长期及临时输液卡格式,字迹清晰,色彩一致。

  (3)每一天严格交接班,尤其对绝对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做好皮肤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今年的护理工作中,全年无压疮、坠床、导管脱落,有2例输血反应,2例输液反应,1例过敏反应,均健康出院。

  3、分管病历的职责护士不定期检查护理文件的书写状况,建立温馨留言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留言,督促年轻护士成长,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检查,保障病历的准确性。

  4、按照医院规定,科室病历在病人出院后3天送至病案室,由于骨科医生忙于手术,建立出院病人登记本,督促、监督、检查病历的时效性。

  5、对科室实习的护生严格带教,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在每月一轮的实习中,凡进入我科实习的护生,均学制度,不定期提问,出科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最后做好放手不放眼的带教模式。

  二、改革工作模式,提高护士用心性

  1、在护理部领导的号召及带领下,我科在20XX年初实行职责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根据白天职责护士的人数进行病房分管,即1名职责护士分管8-12个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做好8小时在岗,24小时照顾的连续护理。

  2、我科医生每一天早晨查完房后便需到手术室做手术,与病人接触时间较短,沟通较少,而职责护士每一天与病人接触,对病人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变化了解最清楚,为了更好的促进病人康复,增加病床周转,提高病床使用率,在职责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了医护一体化医护合作模式,即在查房、病历讨论、全院会诊、业务学习中时刻与医生一齐查房、一齐学习,使病人得到更加高质高效的治疗,提高了医护及患者满意度。

  3、改革排班模式,实行职责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后,将职责护士分管病房纳入排班中,运用英文的Day(D)和Night(N)进行排班的整改,让大家明白每一天分管病房的状况,从而更好的护理病人。

  4、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目前科室开展品管圈两项,都在进行中,一项是“提高术后伤口引流量准确率”,一项是“提高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品管圈。透过开展品管圈,赋予圈长、圈员必须的权利,鼓励大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三、转变培训方式,深化继续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1、业务学习形式为了提高科室护士科研潜力,在20xx年12月的护理科务会上,让各位护理姐妹翻阅核心期刊论著,打印为电子版并做成幻灯,在学习之前会遇到很多科研问题,20XX年每月的业务学习中一一解答,目前科室人员基本了解科研论文的格式并主动提问科研意向。

  2、护理操作在以往的工作中忽略了操作的重要性,每次考核中总是存在很多问题,从20XX年9月开始,科室在每周三下午14:00组织操作演示,尤其对2级以下护士及实习学生,规范大家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学习中不断进步。

  3、理论学习晨会时间共同学习理论知识,涵盖月重点掌握资料,医院发展时势动态,核心制度等,且在今年医院组织的多次理论考试及院区组织的核心制度考试中,我科护士考试合格率100%。

  4、继续教育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大家不断继续学习,才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改革学分制后,年初为科室护理姐妹制定目标,大家利用自己闲暇时间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且在护理部领导及院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被医院安排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进修学习,透过三个月的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改变了护理管理理念,提升了自身业务潜力,得到了良好的启发。

  5、护理科研透过改变培训模式,使各位护理人员对科研有了必须的了解及认识,目前科室已有1-2名护士有意向往科研方向发展,故在明年的护理工作中,我科的科研潜力及科研数量就应会有所增长,争取在明年的工作中带领大家发表文章,完成立项工作。

  四、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1、在医院领导及团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在年初成功申报了“卫生厅青年礼貌号”,这离不开科室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自从开展建立“青年礼貌号”活动以来,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创新服务方法,改善服务环境、带给便民服务。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构成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之所需,解病人之所难,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2、今年的病人中以四肢外伤、椎体疾病景骨质疏松疾病为首,对疼痛及卧床皮肤管理尤为棘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卧床患者的各项护理,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康复效果,为病人带给舒适环境,在今年的截瘫患者护理中,我科成功治愈一例院外截瘫压疮一月的'患者,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目前科室截瘫患者无一人发生卧床并发症。

  五、科室明年工作计划

  1、组建科研团队,完成科研立项,撰写科研论文;

  2、期望能够选派或安排科室护理人员出去进修学习;

  3、继续做好品管圈工作,将此管理方法持之以恒运用的骨科病房的管理中,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

  4、做好能级护理工作量的分配及培训工作

  5、量化绩效考核,做到多得多劳。

第12篇

论文摘要:合同制护士是随着市场对护士资源强大的需求而促生的产物,是社会转型进程中相对在编护理队伍而言所产生的并且会越来越庞大的护理群体。

论文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合同制护士;管理

如何科学地管理与使用合同制护士,已成为医院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作的重要课题。招聘合同制护士为医院缓解临床护理人员不足提供了广阔的人力资源。然而,较低的待遇、不平等的执业氛围和不稳定的职业发展前景、对自身的职业认识不足、被动完成各项工作等多种因素造成合同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率增高,严重影响了护士队伍的稳定,也给护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1 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弗列得瑞克.赫兹伯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双因素有两种类型: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属于外资因素,是导致员工不满意或没有不满意的原因,包括员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组织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而激励因素则属于内在因素,主要与员工有没有满意相关,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悦等。

由此可见,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同时存在并以不同方式影响人们工作行为的两个因素。保健因素是基础性的和前提性的,主要满足人们对外部条件的需求,为间接满足,不具备这些条件会影响工作态度和思想情绪,仅有这些也不等于有竞争优势;激励因素则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主要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内心活动,为直接满足,它的欠缺不会导致员工的不满,但其改善却可使员工满意,产生持久而强大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提升竞争能力。

2 落实保健因素,消除合同制护士的不满意

2.1 制度相应的合同制护士的管理办法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可在执行相关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护士条例》等的情况下,根据区域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度相应的合同制护士管理办法,从资格审定、工资福利待遇、合同期限、奖罚规定、辞职辞退标准、岗前培训、继续教育、职称晋升、档案管理等各方面,规范并监管合同制护士从招聘到解聘的各个环节,使这些保健因素成为合同制护士安心工作的基本动力。

2.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医院应改变“重医疗、轻护理”“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床位与护士比达到1:0.4的标准要求,有条件的医院要争取达到1:0.6。《护士条例》中重申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护士配备标准,尚未达到标准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实施步骤,自条例实施之日起3年内达到护士配备标准。此外,还应该实行科室弹性派班、合理派班;制定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应急方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科室长期病、事假情况,以缓解护士的工作强度,避免超负荷工作。合同制护士在具备同样的岗位任职条件后,安排与编制内护士相同的岗位。

2.3 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护士是一门高奉献、高风险的职业,既有社会危险因素,又有生物危险因素。医院应当重视各种支持系统的完善和规范,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条不紊;而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经常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以及高毒性药物中,存在职业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护理部要经常组织全体护士进行“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学习,以杜绝或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还应制定职业伤害登记制度。凡是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遇到带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身体破口或是锐器物刺伤等情况,当事人应当填写《医疗锐器伤害登记表》,记录详细情况交护理部保存,并由医院保健科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疗处理,医院给予全额报销所有费用。通过保障护士自身安全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措施,满足护士保健因素的需要。

2.4 重视人文关怀

为个体创造和维护一种安全、舒畅、充满民主气氛、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是提高群体绩效的前提。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是三班工作制,任务重、责任大、生活无规律,给护士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护士绝大多数又是女性,最需要得到尊重和关心,护理部作为护士的“娘家”,应认真听取护士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帮助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对护士工作缺陷的归因以及矛盾的处理等方面,常站在护士的角度考虑,做好各方面、各层次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尽力化解科室、医护、护护及护患间的矛盾,为她们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2.5 实行同工同酬

合同制护士的薪金分配制度及待遇应同正式在编护士一样,根据护龄的长短、技术职称,享受不同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岗位津贴等等,医院给予投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五大保险,使她们有归属感,给予她们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带薪年假、婚丧假等假期。由于合同制护士大都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每天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因此,应当关注她们的健康,享受与正式职工相同的体检待遇。

3 利用激励因素激发合同制护士的内在动力

客观看待和正确理解合同制护士的需求,尊重并满足他们是激励的基础,也是激励的出发点。合同制护士的主要需求有:尊重需要,社会承认需要,工作成绩需要,职务晋升需要,归属需要,独立工作需要,平等对待需要,责任权利需要,学习培训需要,合理报酬需要,成长需要,工作氛围需要等。在护理管理实践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到她们的主要需要及需要的强度,并建立动态的观察机制。

3.1 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中,公平的环境是产生激励的基础,特别是在提薪、晋级、评优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上务必做到公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要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上下左右要沟通良好,有良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多实行参与制民主管理,避免滥用职权,形成他励、互励的良好局面,采取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3.2 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多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而使一些年轻的护士感到选择护士职业毫无价值。更有部分合同制护士因为自己是编外护士而自觉“低人一等”。护理管理者应在岗前教育及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合同制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认识,培养她们的护士情感,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思想。同时可适当延长合同期限,鼓励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她们明确自己希望从哪一条途径发展,适合从哪一条途径发展,能够从哪一条途径发展。

3.3 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护理管理者应为合同制护士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根据其自身的专长,鼓励参加各种高等继续教育,给予同等的外出学术交流、参观的机会,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对于在岗期间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代表医院参加各种类型比赛中获得名次者,院方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予以通报表扬,一激励他们为医院的建设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4 给予晋升机会,鼓励参与管理

对于合同制护士,只要她们达到职称评定年限者,通过相应的职称考试,且胜任实际工作者,可给予同等的晋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让合同制护士参与到医院的管理中来,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护理管理者从德、能、勤、绩、职称、学历、年龄等方面制定考核标准,改变原来一律从正式在编护士中选拔护士长的做法,允许优秀的合同制护士也参加护士长竞争聘,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