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1 20:0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居住建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北方;居住建筑;设计
居住建筑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建筑设计包括整体规划设计及单体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的合理与不合理、设计的好与不好都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北方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核心进行设计
居住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在不同的文明程度和历史时代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不同需求,均有适应于当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居住建筑。住宅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住宅的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创造舒适优美的建筑环境。住宅内部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为公共活动空间、个人活动空间及生理卫生活动空间,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也是获得舒适的必要条件。
2、生态居住建筑设计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使建筑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居住区。生态建筑应该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建筑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3、重视居住建筑地域性设计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所在的地域环境,在开发与设计新的居住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把规划地置于一个整体的大环境大背景中去考虑。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总体来说呈现出比较质朴敦厚的风貌,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同时,建成的住宅对于它所在城市的山水格局、大地机理有无改变及破坏,能不能与城市的其他景观形成较好的链接,这也是维护一座城市整体感和美感的关键所在。因此,北方城市的住宅要充分考虑北方气候环境及地理特点,扬长避短,如减少水景的设计、缩减草坪的面积、注意建筑物与园林小品的向阳方向、关注冬季景观的特色等,使北方的住宅能够出现不同于南方住宅的特色。
二、北方居住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筑朝向设计
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十分重大。太阳的辐射在夏季会增加制冷负荷,在冬季则能降低采暖负荷。朝向选择时应从当地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等全面考虑,从节约用地的前提出发,优先采用本地区的最佳或接近最佳朝向,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得热,还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南向是我国各地区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在建筑设计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采用南向,就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以满足节能与舒适的要求。
2、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
(1)户型。户型设计是住宅获得舒适、完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素。新的理念是户型“大而合理”。一个舒适的住宅除了有足量的厅、卧室、厨卫之外,还应有储藏等“辅助空间”。另外,完善的室内空间还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因此,舒适型户基本都采用大开间设计。
(2)空间组织及应用。空间组织要注意动区、静区的合理划分以及住宅内部私密性空间的形成。要充分利用空间,把住宅设计由二维平面进而拓展为三维空间的设计。如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用不同高度来满足;也可组织两种不同层高的房间,填充进一个大空间内,形成复合空间;或利用坡顶空间形成带阁楼的跃层;或充分利用潜空间(往常被忽略的空间)等,这些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降低居住质量的原则下综合考虑,扬长避短。
(3)厨卫布置。厨卫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室内居住环境质量。厨卫布置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厨卫是否分离布置,一般视套型面积大小而定。第二,类型与分隔。厨卫可分封闭操作型、餐厨型和起居、进餐、炊事合一的开放型,可根据不同的套型采用。卫生间分隔形式有多种,理想分隔方式是将洗浴、便溺、盥洗和洗涤分隔成三个封闭空间,但需较大面积。第三,管道设置。现实生活中常因管道线集中布置在竖向管井内,保证了洁净和美观;第四,计量表具的位置。一般将三种表具设在住宅的公用空间内(如公用楼梯间),可做到方便查表;第五,排除废气。排气通畅是保证厨卫卫生环境的关键,现在住宅设计中厨房内均设竖向排气道,一般暗卫生间需要采取竖向排气井才能确保卫生间的空气质量。
(4)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室内物理环境包括光、热与空气质量环境。光环境分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居住建筑设计中应力争做到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均有直接采光;热环境的关键主要反映在夏热冬冷的采暖区,在注意节能的同时,采取改善护结构构造,增加窗门的封闭性,合理的窗墙面积比等措施,使室内热环境得以改善;空气质量环境要在保证的有效日照时数与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需要根据不同气候地区与不同城市规模区别有效的标准日(冬至或大寒)的最低日照时数。
3、外部环境景观的设置
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挑选商品住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环境的理解,也从早期对绿地率的需求,发展为对雕塑、小品、广场、庭院、甚至更高要求的关注。要创造完美的住宅景观,应将单体住宅、环境和功能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实现从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过渡。因此,居住建筑应注重绿化设计,绿化要提倡“均好性”理念,做到绿色空间各户、各幢共享,满足每个居住者心理和精神需求。对新区建设,绿化应分散布置,要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一住户都能平等地地享受绿色空间。旧区改造,要尽量遵循绿色空间“均享”原则,条件不允许时,才布置成广场式的中心集中绿地。规划中要注意草坪几何图形的色块、色带的设计和品种的选择,树木、四季花卉的合理配置,水面与绿地的比例关系等。绿化中力求“多植树、少种草,不硬化”,尽量减少“硬”的成份,增加“软”的因素,为住户创造一个新型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
4、关于居住建筑的交通设计
(1)人、车分流问题。居住建筑交通组织,可以人、车分流,也可以人、车合流,要因地制宜。适合做人、车合流的路网,必须实行分道。人车分道,对道路断面设计有一定要求,平面设计要留出人行道;对道路断面设计也有一定要求,要留出人行道的位置,留足人行道的占地;竖向设计最好是车行、人行不在一个层面,略有高差;在空间上作适当分隔,比如做绿化分离,种植行道树等。无论人、车分流,还是合流,人、车要分道,路网结构要合理,密度要适当,既满通功能要求,又改善交通安全环境。
【关键词】规划设计居住环境日照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导致了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加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间距规划上,为了节约土地缩小了楼距的日照空间,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特别是居住在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的住宅,日照问题就尤为突出。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方向。我国的冬季因为太阳高度是向西南方向偏移,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直接照射入屋内,使室内暖和而明亮;而在夏季的时候我国的太阳都是自正东移向正西方向,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照不进屋子里,从而达到了夏凉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居住建筑内日照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阳光对人类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以合理居住规划设计,来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以其对建筑设计者有所帮助与启迪。
一、住宅规划设计与居住建筑日照对人体的作用
日照对人体的作用:当阳光照射到人类皮肤上,可使人的体内生成维生素A。而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很容易患上佝偻病。老人则更容易骨质疏松。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的有害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它能使人们避免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人们在给自己选择住房时,都非常重视室内能不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土地节约出发,都要求建筑师在住宅规划设计与室内日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通过住宅规划设计的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难题。居住建筑日照条件,无疑是人们首先衡量居住环境舒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才能使住宅室内获得更多日照,是居住区规划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影响建筑日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规划考虑上就尽量在压缩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
(一)房地产开发商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因素
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在楼盘开发前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面积的建筑?如何才能使投资有最大利益的回报?因为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居住建筑日照的重要性,忽视居住建筑对日照的基本要求以及人体对日照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二)城市建筑呈现高层或者超高层因素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于是楼与楼之间的互相遮挡便成了影响建筑日照主要因素之一。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日照间距)安排,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头疼的问题,既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人们对居住日照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在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建筑物的布置都是在见缝插针,为投资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空间,居住日照问题日夜突出,其环境因素也就可想而知。
三、如何通过住宅规划设计,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有限的国土资源,使得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土地。对于居住建筑日照环境的要求,需要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最初,就要预留足够的日照空间。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必须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居住建筑日照环境。
(一)选择适宜的朝向有利于室内的日照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因此建筑朝向的选择就相当重要,建筑朝向涉及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建筑朝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与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前提下,要在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在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
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者必须对建筑朝向进行详细地分析,选择最适宜的朝向,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
(二)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日照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居住朝向设计对居住建筑日照的影响。那么,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对居住建筑的日照,同样十分重要。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如客厅与阳台相结合不但提升了室内日照环境还增加了客厅的使用面积,同时也开阔了主人的视野,拉开窗帘就能一览高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通过对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原因分析,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我们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临.段永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日照问题浅析[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6(9)
[2]黄农.姚金宝.瞿伟确定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的棒影图综合分析法[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1.1目前我国建筑能源现状
据统计,我国98%的城乡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只有5%的新建居住建筑符合国家的节能标准。这使得我国比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高3倍之多。家用电器也有很大的能耗节约空间。如果我们能够采用一种成熟的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给住宅穿上一层有整体密封性“棉袄”,减少室内温度的损耗,这样,就会大大的减少冬夏两季空调的耗电量,同时也能将居住建筑的总能耗减少一半以上。
1.2我国目前替代能源的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砖石、混凝土、硅酸盐水泥、沥青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大量的能源会在生产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损耗掉,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渣,严重的污染了空气、土壤等环境。因此,我们要呼吁:首先,减少天然材料的使用,增大废渣、尾矿等废气物的使用。其次,制造工艺方面要多采用一些能耗低、污染少的技术方法,材料要秉承“以人为本”原则,不使用危害健康的材料。最后,所用的产品还应有可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2居住建筑可持续发展中节能的设计原则
2.1居住建筑总体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设计首先要把节能设计放在第一位。在居住建筑中,影响居住建筑舒适度的气候特征条件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太阳热辐射,二是空气的流动性。因此,建筑的节能可以从降低太阳的热辐射和增加空气流动性的角度来进行建筑的节能设计。[2]具体设计方法可采用:一,增大建筑的楼间距,解决建筑通风的问题,同时能够降低建筑的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二,根据夏季的主导风向来设计建筑的主要朝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尽量使用板式的建筑设计,以保证通风流畅。
2.2居住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
2.2.1控制居住建筑的体型系数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之和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越小,节能效率越高。降低建筑的体型系数就是要减少建筑单体的凹凸过多的造型,使空调能源消耗降低。一般情况下,相同的建筑面积,进深大、分布整齐和建筑高度高的建筑的体形系数越小,即房屋的平面越简洁,层数越多,体形系数就越小,就越有利于节能。其中圆形的建筑节能系数最小,其次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建筑。
2.2.2适当减小窗墙比
窗墙比越大,越不利于建筑的节能。因为窗户散热量比墙的散热量大,所以适当降低窗墙比有利于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同时降低空调的使用消耗。由于减小窗户的面积,会影响室内的采光,因此建筑师应在两者之间找出适合的比例和最佳建筑设计方案。
2.2.3保证建筑良好的通风效果
我国现有的建筑有部分是由于室内通风小而使室内的温度过高,空调降温就增加了能源的过渡消耗。因此,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要保证窗户朝有利于穿堂风形成的方向设计,还应扩大室内通风的面积,便于稳定风速。
2.3居住建筑的构造节能设计
建筑护体系的保温隔热构造是保证室内热环境稳定的关键技术措施。
2.3.1屋面的节能设计
按照屋面的防水层和保温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将其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屋面,应该选择导热系数和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作为保温层,同时选择材料密度较小的,防止保温层过重、过厚和过多的吸收水分而影响到建筑屋面的保温性能不好的情况发生。
2.3.2墙体结构的节能设计
墙体是外维护结构中重要部分,其设计非常重要。采用保温和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能降低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3]墙体材料应该使用保温隔热层来防止室内热量的散失,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建筑的节能设计一般采用外墙式节能。外墙的节能分为内保温式、外保温式和夹心保温式的复合墙,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3.3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
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都是通过门和窗户得以实现的,而采光与通风面积相互矛盾,导致部分建筑由于窗户面积过大浪费了能源或是面积过小而造成居住建筑的日照不能满足要求。[4]因此,采用加强门窗的气密性、降低玻璃的辐射热透过率、提高热阻等方法能够适当的降低空调的能源消耗。
3居住建筑中可持续发展设计的要点分析
3.1居住建筑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建筑要充分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结合,使建筑与环境相互共存,降低建筑对环境的破坏。第二,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等。第三,将建筑节能优先考虑,选择一些高效绝热的节能材料。第四,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的气候资源,例如:可以吸收太阳光来采光和采暖,通过空气的流动来制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气的污染。[5]第五,节约用水,在建筑内部设置废水处理设备或净化循环系统,将生活中的污水重复利用,用淘米水来绿化浇灌等。第六,通过绿色建筑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第七,要树立一个可循环使用建筑材料的意识,尽可能的使用可以再生的建筑材料,例如:王澍建筑中用的砖瓦,都是从先前的建筑上拆下来的,在新建筑中再次利用。
3.2居住建筑内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居住建筑内部功能的设计可以通过建筑的可变性使其长久的适应性更好地实现,可以更好的发挥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第一,树立一个整体的设计意识,顾全大局和注重细节两方面。第二,在结构设计上要采用少许新技术,例如运用无梁楼板、大跨度预应力楼板等,追求那种能用最小的承重体系构建出最大建筑空间的结构。第三,建筑的体形要简洁,从而降低建筑的体量,在门窗位置的设置上要满足室内布置多样性的需求。第四,楼梯、管道井和卫生间这样不可变的部分则需要把它们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布置,争取扩大不可变部分的面积和它们分布的灵活度,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建筑内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关键词】苏州;居住建筑;节能;发展
近些年来,建筑物的节能建设和低碳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广泛地在全世界开始流行起来,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对于环境的要求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使得建筑物的节能问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人们问题,笔者从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结合苏州市当前节能发展的情况,主要分析一下苏州市的节能建筑和低碳理念的发展趋势。
一、 居住建筑节能在苏州市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外部的资源体现出了越来越多地需求,在当前,全世界的可用资源却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开始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大量浪费资源和能源的行为仍然还在不断发生。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城市居住建筑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苏州市的居住建筑节能发展主要还存在着这样几方面的障碍,首先是苏州市政府在居住建筑的节能措施和建设上还没有形成足够成熟的经验和实践,也没有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发展的借鉴;其次,在苏州市整体的城市规划上,特别是节能建筑的发展工作上还不能够形成足够科学和全面的指导;再次,苏州市在发展居住建筑节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尚处在起步的阶段,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出现了一些盲目跟从的现象,这对苏州的节能建筑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最后,苏州市的本地居民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足够深入的节能低碳环保意识,这给整个苏州市的市场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还有,对于居住建筑的节能发展上,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相关费用产生的成本非常高,并且不同的建筑项目之间也不能够进行盲目的模仿,成功的节能居住建筑案例也并不适合迅速地在同类建筑中进行推广。
二、 居住建筑节能发展对于苏州城市建设的实践意义和影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城市的节能建筑建设和低碳的发展始终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当前阶段中,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都处在高速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我国需要在国内生产总值上保证7%以上的增长能力,这就需要人们解决来自自然环境的压力和资源限制的影响,所以说我国必须要在当前大力发展居住节能建筑。其实现今阶段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全实现低碳发展的城镇,在低碳节能领域我国的企业也没有形成全面地解决方案,因此在技术上还比较落后。我国的节能环保集团就是一家致力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国有企业,其主要的发展和产品目标就是节能建筑的发展,苏州市就是该企业的一个重要实践城市,当前已经成功在苏州建设成了中国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长江节能科技产业园等现代化的科技研发集团,这些企业为未来进一步的低碳建设和节能环保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通过居住建筑的节能环保改造与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品质,实现更好的人居生活质量,在自然环节中与环境实现和谐共处。还有,苏州市当地还成立了低碳小镇示范社区,主要通过居住建筑的节能环保示范来为当地的节能环保事业进行有效的推动,加速苏州市城市经济的前进速度,提升我国整体的城市节能建筑发展。
三、 居住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从节能发展的理念来看,苏州市的本地居住建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与趋势特征。
1. 引导性节能建筑建设
在开展居住建筑的节能化改造或建设时,应当对整个城市的节能工作特别是碳排放进行控制和挂历,这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降低居住建筑中的碳排放并对排放的碳含量进行科学收集与处理。因此苏州市在未来将会逐渐对其进行调节与规划,具体实施中首先需要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其次需要建立居住建筑的节能化标准评价体系,最后要在节能建筑规划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战略思想,注意考虑建筑本身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建设中凸显出科学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对节能居住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将会重点考虑建筑的使用年限,保证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的结构与质量可以经受高品质的检验,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结束之后,也要执行相关的法律程序,强化责任分配体系,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另外还将不断地推出城市的环境建筑一体化建设,让城市的社区能够更好地包容商业、工作和居住功能,在社区内部对不同的功能进行适当分割,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消耗。
2. 老旧建筑的节能化改造
在实现节能低碳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新的建筑进行节能化设计和建设,也要针对当前的老旧建筑进行节能化处理,因此苏州市的居住建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逐渐进行节能化改造,让陈旧的房屋建筑在新的科技帮助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改造过程中,老建筑的改造过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在该过程中仍然要注意居住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和谐共处关系,加快城镇化建设工作,杜绝大拆大建的现象,让苏州市的居民和居住建筑都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节能化特征和习惯。
3. 政策和资源的互补
居住建筑的节能工作必须要在政府的适当引导下开展,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苏州市的政府必须要时刻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在财政工作上对节能居住建筑的建设与改造投入一定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好苏州市本地的节能建筑相关政策体系,搭建好建筑建设企业和节能环保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通过多平台的合作来有效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更好地促进苏州市节能居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蓉, 刘加平, 孔德泉.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 33(2): 150-152.
[2] 卢求.中国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现状[J].中国住宅设施, 2008 (3): 28-30.
[3] 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7): 1-11.
关键词:居住建筑 特征 设计优化
一、居住建筑的主要构成:
居住建筑的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贮藏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还有前室、露台、室外活动空间(庭院)等。按照其使用用途的性质,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即: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即户内私密空间;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即户内公共空间;还有就是室外的交往空间和娱乐空间,即户外公共空间。因此,根据居住建筑的不同使用用途性质我们就可以确定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二、居住建筑设计的特征分析
居住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将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交叉而成的建筑规划学科。它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些综合性的特征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居住感受两个大的主要方面:
1、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涉及到多种因素,一般是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实践和认知的客体对象有关的,比如,建筑所在的大环境、施工结构、气象、气候、材料、设备、绿化、卫生等因素。对于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而言,居住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控制,房屋朝向是否满足日照、周边的绿化环境是否优良、小区的环境卫生是否达标等等诸如此类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整个住区环境的效益和成功与否,也影响到居住建筑设计的成败。
2、居住感受:
对于居住建筑自身而言,同样涉及到多种因素,它一般是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关的。比如,居住者在建筑物内生活所带来的感受,可能与建筑本身有关系外,与居者的修养、心境、学习等等都有关系。除了一部分的经济及人口因素以外,大多数的软性因素集合的边界难以确定,因而无法直接进行计量和分析,只能用比较弹性的方法做模糊的处理。
三.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现代科学方法
居住建筑设计的多元化特征,在规划系统中是介于比较微观的建筑单体设计与比较宏观的城镇设计之间的一个层次外置,因此也就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与规划紧密联系,具有环境要求和居住感受的双重特征。
由于居住建筑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所以仅仅依靠人模糊的认知或者举例分析是无法准确处理设计中的具体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居住区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才能提出更合理而准确的方法。
通常用于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科学方法理论有:优化论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仿生论方法、物元论方法、寿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模型论方法以及模糊论方法等等。
以上各种理论方法虽然在数学分析方法上有所差异,在理论的认识角度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哲学思维方面比较接近,而且都带有辩证逻辑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将设计的对象分割为一些基本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之间必然会存在普遍的联系和相互的作用,这种相互关系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对立性,系统的结构与特定部分的功能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关系、时空存在的形式,这些都是设计中的方法和原则的体现。此外,在技术与艺术的软硬关系之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设计中的辩证关系。比如:建筑的造型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文化生活、视野舒畅等设计要求都属于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而面积、人口、光照、服务设施以及交通等因素则属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人的生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建筑设计师在对居住建筑以上的特性进行辩证的分析之后,可以对前者采取软处理的方法,也就是凭灵感创作、经验和技巧以及形象思维、形象描述、定性调查等方法进行处理;而对后者则可以采取硬处理的方法,即依靠数理统计、逻辑思维、各种标准规范、抽象模型、物理实验、电脑系统以及抽象模拟等方法对硬件因素进行处理。
设计内容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从设计草图到施工图的整个过程,还反映在环境生态、建筑造型、居住功能以及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因为这些不同因素最终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的目标效益。软硬综合交叉的设计方法应该贯穿在整个方案的构想之中,从构思到描述,到质量的评定,到识别反馈,以及方案的修改和文件的编制,整个过程都要注意软硬思想的综合交叉。
四、居住建筑设计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1、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实际用途-宜居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首先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空间及其应用技术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比如: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时,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便于功能的完整和家具的摆放;作为经常使用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必须充分考虑到厨房内经常或必需存放的物品,如: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以及人的各种动作尺度,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这些物品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设计,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考虑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居室内良好的通风,可考虑在墙内或顶棚处设置通风道;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等等,对于各种因素的充分考虑和统计,一切科学设计方法的运用都是为做到满足居住建筑的使用方便,高效利用,即宜居。
2、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乐居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优化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除了关注独立的内部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居住区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整个居住区内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居住建筑设计的层次外置特性,要求设计师应全面考虑居住建筑的外部环境的营造,因为住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者的心理印象和亲身感受,即是否乐居。
3、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的优化中的应用
在居住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中,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接口技术将各种因素和方法联系起来,构成技术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软硬综合技术方法。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大量的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直观模型,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设计效果。
离散数学以及模糊数学的方法都是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处理双重性问题经常使用的技术。而数学方法、逻辑方法以及形象方法和经验的交叉使用常常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用平衡常数方式和权值来解决对不可直接计量因素的量化分析问题。
1.黄冈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现状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以往的居住建筑门窗设计中,片面追求大、通、透,而较少考虑到建筑节能要求,造成很多居住建筑的窗墙比大都超过30%,隔热保温性能较差,普遍缺乏相应的节能措施,能源浪费较大,因而室内舒适性较差,大大影响居住生活环境质量。
2.黄冈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1)外窗节能改造据有关试验分析,建筑物的窗户能量损失占比为47%左右。外窗节能改造的技术措施主要有:1)重视门窗的节能优化设计,尤其要综合考虑门窗朝向和窗墙面积比两个方面。2)优化节能门窗框材料,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窗户类型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尽可能设置双层玻璃或三层玻璃,提倡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以增加绝热性能。3)改善中空玻璃间隔层内气体性能。据有关测试表明,当对流损失最小时,中空玻璃间隔层厚度应该在12~16mm之间效果最佳,通常可以在中空玻璃间隔层的腔体中充入特殊气体如氩气、氨气等惰性气体,起到更好的节能效果。(2)遮阳节能改造遮阳改造技术可采取以下措施:1)外窗遮阳可设置水平或倾斜简易固定外遮阳,其挑檐宽度按节能设计要求处理。2)东西向外窗宜采用卷帘式百叶或活动织物外遮阳。南向外窗若无固定外遮阳,也可安装手动卷帘式百叶或活动织物外遮阳。3)双层窗可在两窗间歇处安装活动遮阳帘。4)若采用活动外遮阳帘,抗风性能需要达到《建筑遮阳通用要求》5级及以上要求。5)东西向的建筑窗户无卷帘式外遮阳时,宜进行玻璃贴膜/涂膜处理。(3)屋面节能改造建筑物的屋面,由于采用屋面形式不同(如坡屋顶、平屋顶等),则其能量损失情况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占整个房屋散热量的7%--15%之间。屋面由于直接承受太阳光大面积、长时间的辐射,往往成为节能设计的关键部位之一。因此在首先进行建筑外墙、外门窗的节能改造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改善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在进行屋面节能改造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增加保温层或增加坡屋顶等改造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的要求。(4)外墙节能改造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部分,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对建筑的耗热量产生直接影响。有关分析表明建筑物的墙体热损失,一般占比40%—45%左右,是建筑物能耗最大的部位之一,墙体保温节能关键是要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值。外墙外保温技术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的一种比较适用的节能技术,即在建筑物外墙外侧附加高效保温材料以达到节能目的,具有有效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能构造技术合理、保温节能效果好、不占室内使用面积、增加建筑有效使用空间、有利于使建筑冬暖夏凉、综合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3.结语
总之,建筑节能是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综合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筑节能技术既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质检、安监、城建等诸多部门,还需要建筑行业及其他设计研发单位开发技术含量高、节能效果好的节能产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的观念。大力推进黄冈市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从而实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达到65%的节能目标,提高居民居住生活质量,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保护黄冈市的生态环境,推进黄冈市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周永
【关键词】居住建筑;消防安全;治理;隐患
0.引言
城市居民小区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疏忽防范、人为纵火、漏电起火等,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建筑的规划缺陷导致的。许多小区的楼间距狭窄,更缺乏消防车通道。小区内过度地追求建筑面积最大化,将公共区域面积压缩,而许多小区的消防通道楼梯狭窄,发生火灾时极易引发拥挤造成人员伤亡。如何加强居住建筑的消防安全成为城市发展和扩张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居住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城市小区的居住建筑的价格在不断攀升,这是因为城市的地价越来越高。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追求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其价值。同样,很多地方的规划部门未能严格按照消防要求规划居住建筑小区的公共区域,特别是压缩了消防通道。
经济在不断发展,建筑业越来越高,在我国很多城市,很多建筑的底下基层被办公写字楼、商场、娱乐场所占据,其上层数作为居住使用。但这种设置存在的问题是,底下基层人口密度大,易燃物多,消防通道数量不够,且不易于人员疏散。特别是当今的中国,各种标志性的高层建筑竞相涌现,如果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很大的消防困难。加上中国民众普遍消防意识和技能都不强,发生火灾的时候都会损失惨重。2012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面对火灾的时候自救意识和知识都十分缺乏。
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督,许多装修公司对居住建筑的装修材质的统一规定更是熟视无睹。装修工程的消防审核验收也缺乏现场的严格执行,大量的小区居住建筑往往是象征性地送检装修材质样品。消防安全现状堪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当前中国的物业管理并不规范,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给公安机关的消防安全检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往往实施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加上小区物业管理的消防意识、消防演练、消防经验都不严重不足。所以,一发生火灾,很多物业管理公司都不是第一时间自救,而是求助于消防部门,往往给救灾造成被动。
2.居住建筑的火灾特点
居住建筑小区人口密集,发生火灾的因素很多,防灾能力弱,这些都给扑救火灾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2.1火灾突发因素多,起火成灾几率大
十年前中国的居住建筑层数并不多,地价上涨后,层数不断增加。许多建筑开发商为了使建筑更加美观,设计建筑的结构也是复杂多样。许多安装在居住建筑内的管道都是易燃管道。而且中国的家庭喜欢皮质、布质等家具,木地板也是当今中国家庭的普遍选择。加之中国的居住建筑管道都是竖向的,一旦起火,很容易给火灾蔓延提供有利条件。
2.2家庭救火能力差,逃生困难
通常在电视新闻中报导的居住小区建筑火灾都是由小火引发,瞬间就形成大火。逃生人员一方面期望扑灭小型火灾,一方面又因为要疏散老弱人员丧失了最佳救灾时间。中国的家庭喜欢安装防盗窗,这也成为发生火灾时自困原因之一。
2.3救灾技能和消防设施的制约,使扑救难度增加
不同于山火等火灾,居住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多方面的顾虑。一是必须先救人;二是到达起火地点容易因为城区交通堵塞等原因贻误时机。民众自救意识不强,消防设备等不完备也都给扑救带来很大的难度。
3.居住建筑消防安全的治理策略
要减少火灾的发生,我们面对的困难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损失惨重,给社会、给家庭都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要加强居住建筑的消防安全,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加强一点巡逻,加强一点教育就能收到效果的,必须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火灾发生。
3.1必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的责任到人
消防不仅仅是消防部门工作,也不仅仅是物业公司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每栋楼,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树立消防安全的责任,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要设立明确的小区和楼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和责任人员,要将定期巡查和检查相结合,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消防安全的隐患排查。物业公司要配备专门的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对其加强消防技能培训和实时消防演练的考核,要严格奖惩,追究责任与严肃处理的工作人员。
3.2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引导
作为消防的主管部门,公安局、消防大队等直接负责部门必须加强火灾演习,掌握熟练的就在技能,在缺乏有利条件下学会如何救灾。同时,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加强对民众的疏导,合理布置疏散区域,引导民众逃生。
3.3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民众的防灾知识普及和培训
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必须加强对民众的消防知识普及,定期在社区、商场、公共区域全方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特别是学校,要投入必要的时间用于教授学生防范火灾和发生火灾时自救的知识。小区也要积极组织群众定期学习防火知识,尽量减少火灾发生率。
3.4民众要提升自己的消防安全意识
各个小区的群众要加强对防范火灾,珍惜生命等意识的培养。针对小区建筑开发商配备的消防器材和设施不合格等问题一定要用于维护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利益。每个家庭在用电用火的时候必须养成时刻提醒自己防范火灾的习惯,比如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断电关气,特别是停电的夜晚要熄灭蜡烛等照明用具。
4.小结
居住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很明显,科学地做好日常防范工作,小区和楼栋制定防灾预案,同时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和防火技能,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的损失。总之,小区居住建筑防火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是一项必须由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工作,只有头上长悬“火灾猛于虎”这把利剑,加强宣传、教育、监督和防范,消防才能慢慢融入国人的意识中,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巍.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及其评估技术的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1韩国传统居住建筑文化
韩国的传统文化受唐朝文化影响深远,从文字、绘画到建筑艺术等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在其中。韩国传统建筑在围合式院落的空间营造、建筑物本身的梁架构造系统以及建筑群体的轴线关系的强调等方面都或多或少与邻国有着许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韩国的民族文化的影响,韩国传统建筑包括其他相关的文化领域也向来坚守着自己特有的、充满个性的艺术风格和意向。因此,韩国现行的艺术,既缺少像日本艺术那样有着娴熟的装饰理念与精确要求,也不像中国传统艺术那样的恢弘和绚丽,这其中也包含了在建筑艺术的领域范畴。此外,韩国的文化系统和建筑艺术等方面,还受到中国民间的风水学说、阴阳五行、儒道佛的启发与复杂影响,这些影响甚至会深入到韩国人对于空间及环境氛围的营造当中,这与韩国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密不可分的。
在韩国,不论是私人住宅还是皇室建筑,或是寺院及其他社会设施等,韩国人在选择基址的时候将自然环境更多的考虑进去。建房都讲究山水环绕,这样才能达到建房的要求。韩国传统建筑不太倾向于在前期规模上或是后期装饰上的过度浪费,力求简朴淡雅。在韩国建筑中,最重要的因素当属自然环境。韩国古时的建筑师主张顺应自然,决不做逆反自然环境的任何尝试,力求顺从自然环境去建造房舍。这也许就是建筑师们或者韩国民族的不同寻常之处了。在韩国,浑厚且自信的宫殿建筑庄严地耸立于广阔土地上(如图1韩国景福宫一景),幽静的寺庙隐退于山林与溪流中,朴实的乡间民居谦和地融于原野上(如图2韩国水源民俗村民居)。从他们的传统建筑分析而知,韩国人空间概念中的追求简朴、淡雅、与自然相和谐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崇,甚至是亲近艺术的取向和表达力量的强大,处处都在韩国传统建筑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1.2中国徽派建筑文化
徽派建筑群位于古徽州地区的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徽派建筑,传承中华正统的文化,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主要包括民宅、祠堂、牌坊、庙宇、书院,还有桥、亭、廊、阁、台、榭等单体形态,以及由之组群的村落和城镇。明清时期,大部分徽州人外出闯荡到而后的经商富裕归来,并形成了后来举世闻名的徽商。这些徽商经济实力雄厚,并且大多在儿时饱读四书五经,满腹经纶,因此也称儒商。他们资金丰裕后回到家乡,开始大幅度的建造房屋,不论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光宗耀祖,他们都不惜巨资来建造屋舍,且力求建筑物恢弘气派、样式新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形成后来的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以民居、祠堂、村落、牌坊等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独有的风格。漫步徽州古村落,当时富甲一方的徽商的影子似乎还能依稀可见,白墙灰瓦,飞檐翘脊,高耸的马头墙,青砖石桥,还有那随处可见的木雕、石雕等。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那个年代,让人流连忘返。中华正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徽州。“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顺从自然的哲学思想、崇尚和谐的理想境界、趋吉避凶的基本原则在徽派建筑群中完美体现。可以说,当时盛极一时的徽商将他们自身的文化底蕴、情感素养和价值观念等都在建筑物的形式、风格、规划中完美地体现出来了,此外也体现出了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深远的文化寓意(如图3皖南徽派建筑群)。
2中国徽派建筑与韩国传统建筑形态的分析比较
2.1从居住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分析比较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向来重视风水地理环境思想,徽州建筑更是将风水地理环境运用得淋漓尽致。风水学实际是一种选择和利用自然环境并使之来构建理想居住环境的理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营造是其核心内容,涉及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和城镇等多方面。风水对于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基址的选择,讲究聚气、不耗散、不冲破、不泄露,追求环境的封闭、完整和均衡,寻求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自然环境;对非理想居住环境的营造,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形成一套系统的补救之法,以满足趋吉避凶的需求。徽州村落在选址上遵循朱子理学倡导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推崇风水之学,朱子理学风水对徽州人影响甚大,几乎每个村都盛行占卜。按照风水学的理论,最为理想的村落环境应该是被称为“枕山、环水、面屏”的这种模式。即面朝朝山,后靠龙山,龟蛇山或狮象山把守水口,河流溪水犹如金带环抱。同时徽州人受内聚、封闭的儒家文化意识影响甚深,所以在房屋建造上也在尽力符合这一这种理想化的村落环境,呈现出一种模式回构现象。山峦由远及近构成环绕空间,村落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临界处狭窄,利于村落保护,对外具有较好的防御性。这样的格局在半封闭与封闭的村落环境中,利用流动的河流溪水、富裕的山林资源及围合起来的平原,既可以保证村民采薪取水,田野耕作、生产生活需要,又为村民创造浓郁的田园生活环境[5]。韩国传统民居建筑在总体布局和空间构成上的非对称性布局则更加体现了顺应自然这一要素,其传统住宅的理想构造为:庭院内有水池,池中种植莲花,有木亭可供主人小憩,院内自然气息浓厚。此外,在宅院的后部建造家族用来祭祀祖先的祠堂,与大自然相互协调的环境呈现淡雅而幽静的氛围。住宅内部的空间尽量以简朴为主,不太强调多变化及蜿蜒曲回,尺度变化较小。施工上也努力显现自然美,其外观简朴,多给人淡雅、谦虚之味。
2.2从居住建筑空间分析比较
中韩传统建筑属于同一体系,都以“间”作为空间的基本单元。韩国传统居住建筑在空间的构成方面,更加重视内部空间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导致空间内部与外部的区分的模糊性。而中国徽派建筑乃至中华居住建筑则更重视建筑的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只是作为室内活动空间的一个附属空间,将内部空间进行一定的延伸。徽派建筑的民居住宅布局是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中部为天井,构成一座以天井为中心的三间两过厢组合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内向小型三或四合院。徽派的四合院基本都是楼房形式,如果只有一层的话也会将底部用木底板架设来方便通风和除湿。不同时期的徽派建筑有着不同的居住分布,如:(1)明朝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集中在楼上,所以楼下与楼上的高度比例为1∶2。(2)清朝时期,由于受到北方合院的一些影响,将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到了一层,因此层高比例变为2:1,但是徽州人还保留了原有的巢居形式,将厅堂完全开敞和天井相连,这样有利于更好的通风(如图4徽派民居内部的楼房形式)。韩国传统住宅根据住房的位置和布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单排型房,是由里间、外间、厨房组成。每个房间都有向外开的门,各房之间还有相互连接的小门,里间和外间的正面是前廊。里间和外间的屋地为一方形火炕,中间用拉门或间壁隔开,如为间壁则有小拉门可以出入。
单排房前院有篱笆院墙,正面有大门,院的一侧有小棚子或是小仓房。(2)双排型房,由正房和门房组成,正房在后,门房在前,中间两侧以篱笆连接,构成庭院。正房由外间、里间、前廊和厨房组成,门房中间有门洞,右侧有客房,左侧也为客房或畜舍。(3)直角型房,由厢房和正房连接而成直角形。厢房和正房连接处有一宽敞的厨房。全部布局为正房、里间、外间、厨房和前廊组成。厢房分上客房、下客房和小走廊。每个房间也都有向外开的门,相邻房间也有小门(拉门)相通。以篱笆围成庭院,门洞多在正面,也有侧开的。(4)四合型房,或称井字房。由上厢房、直角房和门房构成。厢房有两间库房,门房有两个简易房间和厨房,还有门洞和畜舍(如图5韩国传统民居布置图。
2.3从居住建筑结构上分析比较
韩国传统建筑不论在建造材料还是结构形式方面都曾深受中国的影响,属木构架形成的结构体系,木结构形式土草房全部使用原木,圆形柱占86%,其余为方柱.墙体为土墙。由于木作结构的局限性,内部空间比较狭小,不可能满足大型公共活动的场所要求。所以只能利用建筑围合而成的宽敞的外部空间,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使外部空间成为了建筑的主题(如图6韩国水源民俗村民居内景)。中国古代建筑中除大量的木结构体系外,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徽派建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砖石与木制相结合的建筑。房屋四周以砖砌高墙围合,坡面屋顶用鳞片型小青瓦覆盖,马头型的山墙从屋顶面的两侧筑起一直高过屋脊,屋脊则用板瓦筑起脊筋和盘龙,覆盖蝴蝶瓦用以防止雨水冲刷墙头。内部为大量木结构形式,庭院地面以石材铺垫,修筑花圃,整个居住建筑呈现了砖石与木制结构的完美融合(如图7徽派建筑民居院落内景)。除此之外,还有木结构形式的祠堂、石制的古牌坊、石桥等穿插在整个建筑群中,再加上徽州古民居的白墙青瓦,在青山绿水间,将整个徽州建筑群的韵律美衬托得淋漓尽致。究变化多样,力求使造型显现出设计原理的本意,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韩国传统建筑外观的造型美。与中国的建筑相比,韩国建筑更多了一丝中庸之美。在韩国人看来,房屋内的装饰不易铺张浪费、太过繁琐,所有陈列摆设都应简洁朴实,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出主人的品味。在韩国古时,那些具有修养和气节的君子为了体现自身的品格,在他的房间装饰上往往只挂一小幅水墨山水画,摆设几件陶瓷器皿,略有几件设计简单的木制家具就够了。此外,限于韩国严格的等级制度,韩国一般的民居也不允许在房屋建造上有过大的规模,在细节上也不能够太过张扬、繁琐,装饰彩绘不易过多(如图8韩国传统民居建筑室内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则更注重宏伟、大气。徽派建筑内部布局讲究严谨,厅堂内物品摆设均为左右对称,房梁、窗户、门栏、柱子等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雕刻,有八仙过海、百子图、渔樵耕读等千变万化的图案,每个木雕、石雕、砖雕图案都有着自己的寓意。徽派建筑的庭院为天井式,下雨时将雨水聚于庭院内,流入庭院中的井中,有着聚财的寓意。置身其中,感觉到当时徽商盛行,富甲一方,气派恢宏(如图9徽派民居建筑内部装饰)。
3结论
关键词:经济;实用;安全;美观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应满足居住的适用性要求
住宅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居住创造有效的使用空间,为人们休憩,生活提供特定的物质环境,西方存在主义大师海得格尔说:“建筑,本身就是安居”。无庸质疑.住宅的功能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住宅占有方式、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地域关系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但不论其形态如何,踏住建筑设计必须首先明确居住的功能,满足人们居住的适用性要求,创新思路,谋求最合理酌室内空间设计和功能分区:
1.1要注重套型标准酌文明,舒适。文明的居住标准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也是居住适用性追求的最高目标。从居住的实际需求看,文明居室标准一般是每户房间数等于每户人口或减一;舒适标准是每户房间数等于每户人口数加一或以上。业内人士认为,现代家庭人口在3—5人以下时达到文明及舒适标准的最基本套型是三室一厅。因此,现代文明住宅的标准不应是一味追求面积的增大,而应在一定面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居室设计空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建筑师必须研究住宅套型标准与人臂)需求变化的内在关系,把握规律性,努力寻求住宅设计空间与功能的最佳结合,提高室内空间设计的利用率。
1.2要注重平面布局酌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就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对住宅要求也不同;同一居住者在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建筑师在居住建筑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考虑c(套,,与“套’。甚至‘层’与“层”之间的灵活性.打破传统单一的固定设计模式,形成丰富,可变的设计平面和可灵活的空间组合+解决住宅套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落后的现象。
1.3要注重室内功能的协调与配合。住宅室内功能应该是一个多样化酌综合统一体,在设计中,建筑师必须充分体现不间功能居室的不同特点,使居室间协调统一,相得益彰,要集中把握五大要素:一是居住功能应体现功能空间分离的原则,做到动静分区.洁污分区,管线集中,布局紧凑,节约面积;二是充分考虑通风采光的要求,各房间要尽量考虑到通风采光的问题,并满足家庭各成员居室的相对私密性;三是客厅要设计科学,合理,以满足现代家庭团聚、会客。交往、娱乐等活动,并作为家庭的对外窗口,具有宽敞明亮,舒适温馨的空间环境;四是餐厅设计要简洁,从设计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餐气氛,使餐厅成为家庭内部小型集会点,并起到第二起居室的作用;五是厨卫设计要合理,应体现“多元化,多功能,特点,达到文明。卫生、安全的要求。使所形成的室内空间给人恰当。舒适的感觉。
2.应满足居住经济性的要求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缺,住宅建设目前尚处于一种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低生产效率的粗放型发展状态,对能源、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居住建筑设计来讲,最根本的就是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在满足人们居住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重点要抓好“四节”:一是节能。在设计中,要有效地使用能源及在能源的循环利用中节能,探索一些非常规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采用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形式,使建筑体坎镜备个部分及建筑平面有机统一,并孔用自然通风和保温隔热的效果,优化居住空间的开性和密封性,以获得夏季室内降温和冬季保温隔热的最佳效果。达到节约能源的要求。二是节水。水是一种日益短缺的资源,设计中,建筑师们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手段和措施。设立中水系统,采用低耗水设备,为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积极创造条件。三是节材。设计中,要大量选用低耗能、可再生的“环保型”材料,充分利用建筑替代材料,减少对木材的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的装饰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四是节地。要大力提倡多层和公寓式高层住宅,提高容积率,缓解现代社会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合理节约土地,使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应体现居住时代性的要求
一个时期的居住建筑反映出一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消费观念和时代特征,因此,居住建筑除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因环境气候、地域因素、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风格,最直接地反映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建筑的外观应当和内在空间有机结合,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设计中,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域和人文因素,既要发扬我国传统民居风格,融汇现代建筑的新理念,又要消化吸收外来的建筑文化和新技术,结合本地的特色进行思考创作;既要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住宅设计的人文关怀,又要处理好开放型社会,现代科技和民族精神的关系,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住宅立面造型要庄重朴实而活泼多变,要走出追求外观形式新.奇、特的误区,防止出现盲目“追风”或机械照搬照抄、“照葫苦画0q’的两大极喘,认根水上解浊,当前许多居住建筑草城一面,千幢—面的现象。作为建筑师研究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居住特点,重视住户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参与行为,在集众家之长中显示设计人的独创精神。
4.应创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室外环境设计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更能增强居住的晶位,提高居住的质量。因此,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必须重视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充分考虑住宅的外部环境因素,配合做好居住环境设计,不论是居住组团、住宅小区+还是单体建筑,都要把满足环保功能,居民户外活动,观赏娱乐、安全需求等要求作为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创造一个活泼、生动的室外空间环境。以随州为例,老城区应严格控制零星开发建设,小区建设在适当提高建筑层次、增加部分住宅高层酌情况下,尽量降低住宅的建筑密度,适当增加公共活动场地,要充分体现住宅设计的“人性化”,多考虑一些人际关系、邻里交往的需要,设置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要把绿化作为居住区设计的重点,见缝插绿,扩大老城区绿化规模和数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要结合随州的季节特点,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有效搭配.增加绿化的层次感,用水面、绿地、乔灌木的高低不同来装点环境层面,使绿地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就新建的城南新区来讲,则要注重发挥南区树木较多,植被较好的优势,保护好现有的良好植被。住宅布局时,做到依山就势,小体量,高规格,建筑层次原则上不超过6层,尽量减少对山体植被的破坏,做到房在绿中,绿绕房间,使绿的环境与独具一格的建筑相得益彰,爽正营造一种适宜人居住,适宜人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节能;被动式;居住建筑
良好室内环境的获得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第一个方面是建筑物自身的建筑学设计。如合理的朝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平面和剖面设计有助于自然通风的形成等,也就是所谓的被动式设计。第二个方面,是采用机械设备的辅助来完成。此类方式是在一定能耗的基础上实现的。第一个方面完成的越好,第二个方面消耗的能耗就会越少,因此建筑设计需充分利用被动式设计来实现能耗的降低。
1 我国居住建筑节能现状
(1)按照我国目前的水平,与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相比,建筑保温隔热的总体水平和气密性都很差,外墙及楼梯间的保温效果也差。虽然发达国家独户住宅和联排住宅多,其建筑体形系数大,尤其是欧洲国家冬季通过太阳辐射得热较少。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2)我国人口众多住宅建筑规模巨大,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区,其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3)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搞了被动太阳房(多为单层或砖混),探索利用太阳能,形成蓄热墙面。太阳能集热管的出现,加强了建筑对日光的利用;已建成的太阳能集热浴室,除冬天、阴天部分天气外,全年均可使用。(4)20世纪80年代,形成节约采暖30%、50%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付诸实施。(5)这几年加大了实施力度,国家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等相关法律法规。
2 传统民居建筑中自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
传统民居建筑在被动式节能上就解决的非常巧妙,它们在选址、朝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用材、构造处理等方面,积淀了千百年来人们适应与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以最简洁灵巧且经济的方式创造居住环境的思想和经验。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的合院式居民的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利于冬季手机太阳能和防止冷风渗透,南方地区的庭院式民居则有利于夏季
的自然通风和蒸发吸热降温,而过度地区的合院式民居建筑所呈现的这些效应发现,这是人们自发且巧妙的在民居建筑中考虑了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运用了“烟囱效应”原理、相变蒸发(冷凝)吸(放)热原理、土壤蓄热(冷)原理、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以及地表风场的分布规律等,创造出通过建筑空间与平面、院落与建筑形体的合理布局,院落与室内空气流场的合理组织的方法。
3 被动式节能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对于采暖建筑物来说,节能的主要途径是:减小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加强维护结构保温,以减少传热耗热量;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减少空气渗透耗热量。在减少建筑物总失热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太阳辐射热得热和建筑物内部得热,最终达到节约采暖设备供热量的目的。对夏季需要空调降温的建筑来说,其节能途径为:抑制在室内产生热,促进室内的热吸收,抑制外环境热量进入室内,同时促进热向室外散失。
4 被动式节能的主要设计方法
被动式节能设计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体型及朝向等设计,首先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微气候环境,不仅有助于创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同时也为后期的节能设计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
4.1 合理选择建造的位置
中国古代风水术中讲究理想的建筑位置“左右有山辅弼,前有环水,后有镇山”的环境。从现代生态环境科学角度来看,位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及地形及周围环
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来选择一个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的指标特别宜于人生存的微气候环境。
4.2 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可以有效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而且还能对建筑起到遮阳、降噪的效果。二是创造人工自然条件,如四合院中打井以及在建筑附近设置睡眠,都是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防风沙及收集雨水等。另外还可以在建筑周围设置围墙、假山等遮挡物。
4.3 合理的规划和形体设计
通过有效地组团规划、单体设计,从朝向、间距、体型上保证建筑建筑物受太阳辐射面积最大。在规划布局上,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的条件下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形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能在其中回旋,得到极好的通风效果;在建筑整体体量方面,根据建筑的高度、宽度的差异对风影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来确定合理
的规划布局和体形;另外,根据对应维度和地形来确定合理的朝向来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同时对日照得热进行控制。
4.4 合理的建筑单体设计
主要是通过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及外表面积和加强维护结构保温,以减少传热耗热量。对建筑各部位的结构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的利用既有的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改善建筑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如屋顶,外墙等维护结构,以保温处理为主的可以做成蓄热墙体(或屋顶),以隔热为主的可做成通风结构,如通过阳台门的大小来控制自然通风量,形成“空气锁”,有效地控制室内的通风。对于建筑门窗,在我国,其能耗约为墙体的4倍,屋面的5倍,地面的20多倍,约占建筑维护部件总能耗的40%―50%,它既是能耗大的构建,在某些地区气候条件下,也是重要的得热构件。因此可因地制宜地选用如新型透光隔热玻璃材料,双层玻璃构造、中空玻璃或采用遮阳板等结构来合理解决门窗的能耗问题。
4.5 合理的布置功能房间。
主要从合理的热工环境分区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两个方面来考虑功能房间的布置。不同的房间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将热环境质量要求相近的房间相对集中布置。高的设于温度较高区域,从而取得最大限度利用日辐射保持室内具有较高温度。如卧室、起居室等人员长时间活动的场所,布置在朝南的位置,厨房、卫生间等布置在背向起到温度阻尼的作用。或者设
置于南向的日光间、封闭阳台等都具有温度阻尼区的作用,是冬季减少能耗的一个有效措施。
5 结言
总之,居住建筑作为现代建筑中数量较大,同时相对舒适度要求又较高的类型之一,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需要在空间中筑起一个人工环境,并努力做到室内环境的舒适和稳定的同时,要尽量减少能耗代价。在居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正视室外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通过规划组织,空间、功能布置以及局部构造处理等技术手段达到对气候的尊重。利用气候条件的有利因素,调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程度,以营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更舒适、更有效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方良,杨勇.和谐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中外建筑,2007(5)
[2]罗德启.健康人居环境的营造[J].建筑学报,2004,4
李 皇
(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摘要】住宅,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具有居住性、
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基本要求,方便、舒适、和谐是构建
21 世纪未来住区的主题,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世纪的人
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们所渴望的。文章
从生态建筑设计和人居环境学的角度探讨了人们居住的建筑和居住
的环境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人们居住的建筑和居住的环境也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提出了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是可持
续发展的健康建筑体系,最后指出对于推广人居建筑设计的任务,
建筑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人居环境;居住建筑;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转向关
心自己的生存环境,住宅是人为的生活空间环境,它反映着当时当
地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作为具体供一户居住的一
套或一幢住宅,它除了作为社会缩影,反映了社会特征之外,还反
映这户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特征。
住宅建筑,由于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社会情况、经济水平、技术
条件的制约而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同时,住宅的设
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在不断地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
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速提高,
人们的居住行为模式也起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
的设想与新的要求。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1.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要求
建筑设计离不开场地,场地是住宅建设的基本条件,居住区的
建设要结合该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貌、水质、土质等相关地质条件,
因地制宜。在进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时结合地形,注意保护当地的
环境,不能以挖山、砍树、滥用耕地、填海、填湖等破坏青山绿水,
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建设居住区。同时,为了让人们充分的
亲近自然,小区内要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创造一个能让居民健
康地成长、愉快地生活的怡人的人居环境。
居住区中的环境建设要实用、经济、美观,切忌华而不实。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
绿化环境的建设,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搞好小区的环境设计
必须根据不同的居住对象,创作中首先应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需要,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精益求精并做到景观优美。
1.1 以人为本
对于居住区环境设计而言,空间环境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部分。
设计总是为人类而服务的,空间环境就是要满足人的活动和休闲的
需求,怡人的居住区就是要提供足够的活动的空间和充足的亲近自
然的绿地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
对居住区内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人们的生
活都是快节奏高效率,这种生活观念也渗入居住生活领域,人们也
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注重精神享受,健身、娱乐成为居民日常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各种娱乐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居住区
内。所以,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要有充分的公建用地,以满足居民的
活动需求。人一天中80% 的时间(工作、睡觉)是呆在室内,更
渴望亲近自然,所以在进行居住区绿化建设时要有充足的亲近自然
的绿地空间。
1.2 因地制宜
建筑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抄照搬。住宅
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条件和当地的气候特点,由于我国处于
北半球,所以南面采光最好,我国又受季风的影响,坐北朝南通风
采光均好。建筑设计要尽可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这样不仅有
利于人体健康而且还能减少人工照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
污染。如北方气候寒冷,多风沙,住宅应该少开门窗,开小窗,且
墙体加厚,并且要加强建筑保温隔热,而南方气候炎热,要特别注
意住宅的通风,遮阳,可用遮阳板减少太阳辐射和眩光。
1.3 整体设计
从“整体设计”的思想上来进行住宅设计,要从全局出发,不
能只眼于于某一局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气候特
点、文化特色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整体设计,不能盲目照搬所谓
的先进生态技术。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住宅的性能及成
本。
2. 居住建筑的发展过程:从人者有其居到花园小区和生态城市
我国在近20 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
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
很不完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还是不太理想,在加上现在物价飞涨,
房价高等原因,很多人买不起房,不是人人都有住房,靠租房或拥
挤在环境恶劣的棚户中。于是,“人者有其居”成为一种理想,也
成为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的出发点。国家宏观调控,首先要
增加住房(如建造经济适用房),其次要稳定房价,而住房的舒适
度及其周边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国家政策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尽管
如此,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的住房问题,更多的人有了
自己的生活空间。
人人都有住房,也才仅仅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并不能反映出
入们的全部愿望,同时也跟社会整体的需要有一定差距。随着社会
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以
人为本等理念的流行。人们对居住区整体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不
仅居住区住宅本身的设计要更人性化,更舒适合理,小区的配套设
施要完善,居住区住宅之外的环境要美好,交通要方便等等。这些
都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整个城市的环境也要跟人居联
系起来,城市的环境要绿化美化,城市的基础设施要配套,城市要
适宜人居住。
3. 健康住宅及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
人类居住建筑和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全引起了世界人们的广泛
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追求健
康、怡人的人居环境。现代住宅的建设要满足人们生理的和心理的,
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
健康住宅与绿色生态住宅和可持续发展住宅在概念上是有所区
别的:绿色生态住宅强调的是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住
宅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宏观的、长期的国策。
健康住宅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主要是全面提高人居环
境品质。健康住宅涉及室内外居住环境健康性,对自然亲和性,住
区环境保护和健康环境的保障四大方面。
4. 建筑师在推广人居建筑中的作用
健康型居住建筑及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要促进建筑与环境、
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从而形成整体良性循环,在
设计时,建筑师要与多学科(包括地理、生物、植物、能源等)各
专业人才共同探讨,再进行综合设计,设计从单一建筑设计转向设
计整个环境。所以,建筑师在推广设计建设健康型住宅及规划、贯
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规划与设计不能
只从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的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而应从自然生态
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
5. 结语
建筑师要树立健康住宅的设计观,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
筑观,要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就要遵循当地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的
特点,因地制宜进行居住区与住宅的规划和设计,为居民创造健康、
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住宅设计原理编写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 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
[3] 柳孝图,《城市物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东南大学出版杜
关键词:建筑:间距;规定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本文是对《鞍山市城乡规划条例》中有关建筑间距的部分条款的补充和细化。
二、针对东北地区高层建筑的日照特点,笔者结合鞍山市具体建设开况,为合理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确定以下三条原则:
(1)合理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结合条例:中心城区应当依据规划要求按时序成片实施改造或者开发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结构,增加公共绿地、广场和停车场,保护山体植被和城市传统风貌。建设用地使用强度分级控制,整体容积率最高控制在1.0-1.5之间,建筑密度最高控制在30-35%之间。各具体建设用地按规划单元集中成片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容积率不得大于3.0,建筑密度不得大于35%。
(2)符合国家有关日照的规定
结合条例:涉及有日照需求的建筑物时,建筑间距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关日照的规定,并采取日照分析方法确定。
(3)充分考虑城市景观生态风貌
结合条例:千山东路两侧应当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有限度地开发建设住宅,鼓励开发旅游项目,建筑以低层、低密度开发为主,提高建设地块绿地率,保持山体周边的视线通透;
三、 以往的建筑间距确定方法:
参考以往的、其他地区的建筑间距规定,一般由几种方法组成:
一是采用固定的建筑间距系数,这一般是对于多层建筑而言;
二是采用分区间的建筑间距系数,比如建筑高度40-60米设一个,60-80米设一个;
三是按建筑高度计算建筑间距系数结合按建筑面宽计算建筑间距系数。
四、 问题的提出:
采用固定的建筑间距系数不适用于高层建筑间距,如高度100米,按1.5倍计算,为150米,按1.0倍计算,也要100米,显然土地使用面积很大,经济性较差。
采用分区间的建筑间距系数,如建筑高度40-60米,按1.0倍计算,60-80米按0.7倍计算,则59米高,按1.0倍,间距为59米,而60米高,按0.7倍间距为42米!容易产生漏洞,衔接上有矛盾。
按建筑面宽计算建筑间距系数,由于面宽比不宜合理确定,容易导致建筑间距过小,导致住区环境恶化,空间局促,视线压抑。
五、技术策略:
(1)淡化建筑间距系数,突出建筑层数:
把单一固定的建筑间距系数非线性化,把它均匀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建筑高度中去,再把建筑间距与建筑层数紧密联系起来,创建一条从非线性回归到线性的数学规律。
具体思路――建筑每增加一层,间距增加几米。
(2)分段设置,兼顾高中低各种建筑高度的间距特点:
具体设置――多层建筑,建筑间距适当加大,即高度每增加3米,间距增加5米;
―― 中高层建筑,建筑间距适中,即高度每增加3米,间距增加2米;
―― 高层建筑,建筑间距适当减少,即高度每增加3米,间距增加1米。
(3) 结论:既避免了高层建筑间距过大,造成土地浪费,又避免了多层建筑间距过小,环境局促压抑,并保证了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及间距系数一一对应,具有连续性。
六,关于居住建筑间距的其他几点建议
(1)结合黄金分割原理,确定高层建筑的面宽
规定表述为:
(一)建筑高度小于24米的,面宽不得大于55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米、小于60米的,面宽不得大于50米;
(三)建筑高度大于等于60米的,面宽不得大于45米。
(2)提出建筑侧向通透率(SP)
结合条例:城市河流两岸应当严格控制开发密度和高度,并在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视线通透。
概念:建筑侧向通透率――建筑侧向间距之和与建筑面宽及侧向间距之和的百分比
规定表述为:沿河流、公园、绿地、自然山体等城市生态景观空间成组布置高层建筑时,建筑侧向通透率不应小于35%。
。
公式:( S1+S2+S3 ) /(B1+B2+B3+B4+S1+S2+S3 )≥ 35%
(3)考虑了建筑物退让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如何确定)的问题
结合条例规定表述为: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地界的,应当与用地界线外的相邻用地合理分摊建筑间距,且不得小于最小间距的1/2。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北侧建筑控制线距用地界限的距离,至于对东西两侧地块的建筑退线,涉及到日照时间的分配问题,将在具体规划阶段研究解决。
(图为:用地界线 建筑控制线)
(4)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居住建筑纵墙相对间距
规定表述为:
新建建筑物高度小于等于24米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且不得小于15米,同时应当符合卫生视距要求;
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24米、小于等于50米的,间距不得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0.8倍,且不得小于25米;
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50米的,间距不得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0.5倍, 且不得小于40米。
(5) 居住建筑在主要采光面受单栋高层建筑遮挡而两者平面有错位的,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主要采光面重叠的遮挡面宽度小于6米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0米。
(6)被遮挡住宅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正向间距规定的最小间距的1/2,且不得小于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