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习课程学习个人总结

实习课程学习个人总结

时间:2022-06-26 17:5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习课程学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习课程学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上机实习课 责任心 引导 辅导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教学走进了学校。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有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各中小学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普及课程。计算机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教学中既有理论课,又有上机实习课,但可以想象,如果只上理论课而不实习,哪怕理论课讲得再好,学生也是不可能学会操作计算机的。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上机实践教学环节十分关键,应该充分重视上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要认真上好每一堂上机实习课,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每节上机课要有明确内容

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在上机课中出现“混堂”现象,将学生放任自流,部分同学坐在计算机面前显得无所事事,要么玩游戏,要么看看这个、浏览浏览那个,爱学习的同学也只是机械地照着课本进行操作,没有确切的目标,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好,机器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爱岗敬业,认真备课,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在课中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组织教学。每一次上机实习课任课教师都要像上理论课一样来精心设计自己本次课的实习目的、内容、重点、难点等,要明确每次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而且,要注重将上机实习内容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监督、检查

在一些学生们的思想里,就觉得上机就是为了玩,是好玩,学生喜欢打游戏、聊天、看电影,不然上机有什么意思呢。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一直是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有的学生喜欢上网吧,在网吧完全把电脑作为休闲娱乐工具,满足自己的娱乐兴趣。这不仅是计算机老师的烦恼,也是家长们的苦恼。改变学生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将电脑作为一种学习和办公工具的观念,这是引导学生用心来学习、实践和练习的首要问题,也是对学生将来人生的一大好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在机房通过机房的投影仪屏幕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让每个学生都清楚上机“任务”,让学生自己分析设计具体的“分任务”及解决办法。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对于某些复杂的操作,有时甚至通过投影仪对学生演示整个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或是通过网络软件,例如电子极域教室软件,用服务器控制学生工作站的屏幕来演示重要的操作步骤;或是将事先制成的多媒体课件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播放,引导学生的上机实习。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练习要充足,难易层次要分明,不能一个模式,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不同都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要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动手做题,又要对基础好的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

对学生的操作要及时检查和作出评价,这样既能督促学生珍惜有限的上机时间,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又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信心更足,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三、教师上课认真辅导是上好实习课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在实习课上找个凳子一坐就不管了,应巡视辅导,充分发挥教师在上机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在课堂巡视中检查学生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否正确、规范,在检查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学生或提醒、或启发、或鼓励,对练习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总结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操作要领,从而加快学生操作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对问题不但要细致的分析讲解,而且还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反复示范,让学生对操作步骤有充分理解,并能根据要领熟练掌握。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学会所操作的内容,教师的责任心也得到充分体现。

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的反映情况要有所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哪些是比较难懂的等等,把这些经验总结下来,到了下节课教师就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有针对性地承前启后地组织教学,这对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2篇

关键词:主动性 数控实习 成效

数控实习课是技工院校数控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等级工考核。组织好数控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实习兴趣,增加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笔者在数控实习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发现及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展。

1.独立探究

独立探究是老师创设问题后,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数控车外圆车削的教学时,学生按照粗车、精车编程,理论上零件尺寸合格,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会由于对刀、机床精度的影响造成尺寸误差。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去独立探究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时再来求助老师。最后,老师总结讲授尺寸修调的技巧,教学实效很高。这样做的效果与传统的“填鸭”不同,学生是带着问题实践的。

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在于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开发创造潜能,而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只是启发者、促进者。

2.合作分享

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充分展示自己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广。

如在进行数控综合零件加工的训练时,我们可以按机床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同时每组学生分别成立编程、加工、检测小分队。如果每台机床有6个学生的话,正好2人一个小分队,组内的分工要求每次轮换。在整个实习教学中,进行小组对抗赛,对于优胜小组可以进行奖励。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数控技能的提高。

二、努力将实习课题企业化、生活化

现代企业需要培养的技术人才应该是可以加工成品或半成品零件,并能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具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努力摆脱现有的课堂理念和束缚,彻底更新观念,实施教学改革。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知识不断更新换代,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跟上专业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数控实习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区的一台数控机床,培训合格的学生上机练习操作,提前体验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促使他们自我定位,找到目标,努力

实习。

又如在数控综合零件实训时,可以模拟企业外加工这个零件,让每个小组进行招投标,要求最少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每个小组去进行成本核算、试样加工等工作,这样的教学丰富多彩,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参与,提高实习成效,同时也为他们以后创业打下基础。

三、合理改变评价机制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习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是让课堂“活”起来最有效的策略。

数控实习过程中,普遍的评价过程是:老师出题制定评分标准,学生根据图样编程加工,老师评定成绩。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完全可以“倒”过来,由学生制定“游戏”的内容与规则。

例如老师在一个数控中级车工班期末应会考试中,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己设计零件,必须设计外螺纹、两个外圆、一个内孔等加工要素,同时要求制定相关的评分标准,老师仅对零件长度、毛坯做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加工,老师最后依据学生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检测评分。整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设计的零件新颖、独特,显示出超强的设计天赋,创新潜能被大大挖掘,最后都顺利通过了考核。

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否适应社会,关系到达到培养目标的问题。作为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技工院校,只有认真搞好实习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办好学校,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技能

第3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实习课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安排通常是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习或技能训练。在理论课上,教师把故障诊断方法板书后,逐一进行讲解,学生常觉得“抽象空洞”,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谈不上“深入理解”。上实习课时,教师先在学生面前示范“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步骤和方法,再让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仅是机械、被动地获得操作技能,好奇心被教师的详细讲解所抑制,难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求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分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汽车制动系维修课程设计特点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它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汽车制动系维修操作,在汽修企业的生产运作的流程是:先由检验人员驾车路试,检查及鉴定制动系的技术状况,填写《维修派工单》,确定需附加的维修项目;维修人员根据《维修派工单》的维修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维修与鉴别。修复后,在《维修记录单》上填写好维修的内容及方法,并经检验人员驾车进行多次路试(或上制动试验台),检验其技术状况应达到规定标准;填写《合格证明凭证》,车辆出厂。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习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学生可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学习

效率。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从真实的操作现场情景中感知与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课程重点在于实际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形成连贯、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

3.以工作任务为起点

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模式,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给定条件下自主设计学习训练方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评价方案;学生自行动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最后由学生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4.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方法,以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将职业工作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分析那些“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中职教育课程,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技能;在活动中形成的过程性知识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是解决工作中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脱节的关键,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三、汽车制动系维修教学设计

1.学习内容的分析

(1)学习任务。以常见维修项目为学习任务(如:制动拖滞、制动不灵、制动跑偏、制动失效等),经过学习与训练,掌握制动系故障分析、故障诊断及检修等技能,有效地为生产第一线服务。

(2)学习重点。重点是掌握故障分析与诊断及检修技能。学生能对制动系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检修,找到故障原因与部位,并将故障排除。

(3)学习难点。故障诊断与排除是学习难点。目前,受实习场地与设备及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只可通过视频观摩及研讨,未能组织与实施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操训练,较难掌握到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操技能。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级班的二年级学生。

(2)学习基础:学生已完成《汽车结构知识》的学习,会利用维修手册及专业书籍查阅相关信息,会使用普通工具、专用工具和量具,安全地进行作业。通过对汽车制动系故障原因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安全地实施模拟工作过程的实习训练。

(3)浓厚,对小组研讨式学习模式也能认同,有较好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采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获得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动系维修的工作情况。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工作领域的作业项目和内容,转化为学习的课程内容,构建汽车维修“制动系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形成职业任务导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等教学文件。

4.多媒体资源的选择

实习训练室可供学生进行工作过程实习。实习训练室分为实训、教学、讨论三个区,配有多媒体等设备,可播放企业生产过程录像、故障检修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及上网搜集相关信息。

5.教学过程要点

(1)创设学习情景。向学生下发工作任务,播放汽修厂进行汽车制动系故障维修生产过程的视频录像, 引入汽修企业的实际生产运作流程,当汽车制动系出现故障进厂维修,在检验人员驾车路试过程中,故障现象再现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进入角色。

(2)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和制定故障诊断方案,实习训练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

(3)分组实习训练。全组人员轮流担任检验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讨论学习,并验证所制定故障诊断方案的合

理性。

(4)工作任务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学生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6.教学评价

工作任务实习训练结束后,对学生的评分标准是:

学生的实习成绩=小组成绩×50%+个人考核成绩×50%

(1)个人考核成绩。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陈述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的数量和诊断故障与排除的情况,对个人进行评分。

(2)小组考核成绩。教师根据各小组制定故障诊断方案,实习训练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诊断方法、排除故障等,以及讨论诊断步骤、排除故障方法的合理性等,对实习小组进行评分。

第4篇

这不,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去实习了,偌大一个教室上课的时候几乎都空了,老师也不来了,因为没人听讲,讲了也没人听啊,那不是浪费感情吗。

和我们一样,别的班级和别的系大四教都室空荡荡的,我们大四学生已心不在学了,要找好工作,我们还有高学识。我的专业知识扎实,学有专长,说不定工作就会来找我了。这就是我大学四年坚持努力学习的成果,我一直很自豪。

我在上中学时特别累,仿佛有学不完的东西。一旦考上大学,好像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我大学这段时光没好好利用,而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我就是及早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一直努力学习,虽然没有高中时的那么努力,但是但大学里我学习的认真在班级、年级都数的着,所以我不担心我毕业后没有工作。

我觉得吧,大学几年“前紧后松”的现象的确普遍。应该让我们学生在3—6年之间修满学分后就可毕业成为制度。那样我早就可以毕业了,因为我的学分每年都是最高的,我可以很早的毕业。可在春天也可在秋天毕业,可以连续修完,也可修一部分后中断一段时间再修。可是我现在不得不一直努力,一直要等到夏天才可以毕业,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进入大学四年级,同学们都意识到,尽管课堂上的学习少了,但实习课绝不可掉以轻心;实习做得好不好,关乎每个人的就业与前程。我是很注意的,一直。

到了大四,我比平时更忙更紧张。安排实习时间、落实实习基地、总结实习成果,每个环节都要尽力做好。大四实习课当作我走入社会前的“热身”和“起跑”,通过强化实习过程,让我更为顺畅地融入工作和社会。

我学习一直注重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在努力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实习。

我一直把毕业实习当作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实习中了解社会,也尝试人生角色的转换,实习让我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

“书到用时方恨少”。实习让我深切感受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差距,也看到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每当面对不同问题时,就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不够用。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习课;教学体会;一帮一

中图分类号:G632

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许多机械的技能训练是枯燥无味的,而且既脏又累,往往是学生的新鲜感一过去,训练就提不起精神,训练效果就提不高。几年的教学经历,本人得出的一套较为合理的实习课教学程序:

(1)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这堂课掌握什么,有什么用处。

(2)工艺分析:教师先帮助学生分析工艺与操作方法,再过渡到学生自己分析讨论。

(3)操作练习:教师规范演示后,学生操作练习。

(4)巡回指导:及时观察并指导纠正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问题。

(5)评价整理:统计训练成绩并进行归纳分析,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总结本课时重难点。

但有一堂实习课却引发了我更多更深的思考,那是春季班的数控课,是我从教几年来最轻松的一堂课,一堂不用我多次强调,不用我反复演示,更不用我巡回指导的实习课。在这近几年信息生源的素质和基础一届不如一届的情况下,让我欣喜地发现该班还有几个对该课程特别感兴趣、求知欲极强的学生。我心里暗想这一班就指望这几个学生了。该到教师“真枪实战”的时候了,我根据以上的教学程序上了两次课,教学结果如我所预料,甚至效果还未及想象的好。

当我第三次带学生进实习教学时,那几位得意门生上前提议道:“老师,上节课你布置了我们预习的课程,所以今天可不可以由我们先来自讲,再让你补充讲解?”我顿时愣了一下,“好,今天我来做一回学生。”立马露出笑容,准备洗耳恭听。于是,那几位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几乎把那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意义讲清楚了。我暗自感到高兴,并顺水推舟地补充了他们遗漏之处。接着我拿出这节课的技能训练图,更使我惊讶的是,他们几个立刻争先恐后地要完成工艺分析。因为以往的教学实践下来,这一能力至少还要两三次技能训练方能达到。虽然他们几个人相互弥补还出现了一些疑点,但这足以让我刮目相看。在我认真操作演示后,其中一位学生笑眯眯地提出:“老师,您索性先将我们几个教会,再由我们去教他们那帮懒虫,这样或许还会有名师出高徒的可能。”在全班一阵哄笑之中,我灵机一想,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呢?而且对提高全班整体的技能水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就在那堂课,我采取了这位学生的提议,后来,我不但发现以往不认真的学生也认真起来了,而且感到自己前所未有的轻松。课后,我沉思了许久,并由此改变了我以后数控乃至其他专业实习课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本人的点滴教学体会,与大家一起共勉。

1 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包容学生

信息技术生源再差也有好的学生,作为教师不应抱怨学生素质、基础差,而应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建立新的自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中职生都具有可塑性,可教育性的,学生成绩差未必动手能力差。老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具体进行教育辅导,相信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对于世界上的每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并以多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正如伟人说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爱因斯坦,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自己。所以技能实习课上,指导老师除了竭力发掘技能方面有潜力的学生,以培养技能尖子生外,还要关注所有学生,以期共同进步。

2 让学生做小老师,实行“一帮一”教学

虽然学校已分小班实习,但一个教师面对的还是要二十几个学生,总还是无法顾及全面。让学生教学生,以带徒弟的方式,实行“一帮一”,达到教会其他同学的目的。这样优秀生在教中提高,后进生在学中找到差距。既能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又能让学生自我管理,保证了纪律,又提高了效率。比如,学校只有五台数控机床可同时用,一台也只能一个人单独用,若一台机床安排五人的话,其余旁边的四人会以多种理由而不主动参与操作,所以我就先培养5~6个尖子生,对每个项目先进行培训,在实操时就分别将他们分配到五台机床上,组织参与实操的教学,以充当“小老师”。而教师则在各机床巡视、指导,适当时候做必要的示范操作,普遍性问题则集中讲解,也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3 适宜引导,突破重点

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通过观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4 听取学生有益的建议

实习课非理论课,实习课训练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有些学生家里或亲戚有相关的加工厂,甚至有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过这方面的临时工。更何况职业学校开设的实习技能课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让学生一毕业就上岗的,所以本人认为有时学生好的提议教师应大方接受,并积极实施。再说学生对学生的心理思想与接受方法,比教师要更了解,因此他们的观点有时对老师也是一种直接的比较有效的借鉴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计算机学科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三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如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典型范例)等。如WORD中表格的种类,绘制表格的常用方法等等。基本操作技能则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相关操作的一般要求。如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处理、对齐方式的设置、边框与底纹的处理等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

教学中,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掌握程度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地设疑并提倡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靠自己力量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知识,解决不了再找老师,也比老师直接传授的要记忆深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认真思考、钻研,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发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第6篇

关键词:本科生 金工实习 教学方法 实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2

金工实习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对拓宽技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很多本科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却把实操实习课定位为只有技校,大专学校才必须认真学习的课程,而本科生只要随便学点就行,对实习变得非常不重视;还有一些学校把实操作为金工实习的重点,认为金工实习就是让学生学会操作的课程,这样也是不

对的。

1 我们必须给金工实习明确定位,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

本科,大专,技校对实习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为本科学校,由于办学理念不同,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我们必须弄明白为什么要金工实习,以及我们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不可否认的是,刚刚升入本科大学的学生对机械加工的了解是非常少的,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是不够理想的的。这也是工科生早早就要进行金工实习的原因,金工实习就像一个纽带,可以让学生走进专业的门里面,但是有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会有些误区,他们都把中心放到了让学生学会操作机床,这明显是不对的,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我们和技校生何异,毕竟本科生毕业后几乎是不操作机床的,再说我们的实习时间毕竟有限,只是大专技校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学生是很难把操作学的很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和大专技校区别开来,那我们金工实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培养具有丰富基础知识、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特创新能力的学生才是目前我们本科学生金工实习的主要目标和

任务。

我们应充分利用实习教育这块基地。一方面拓宽技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2 提高教师水平,合理安排金工实习内容,实行交叉教学,实现引导式教学

2.1 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指导人员的纪律管理,给与一定的奖赏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实习效果的提高是必须的

教师是实习的向导,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实习学生的言行,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适当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必要,另外也必须严格执行管理体制,严格指导人员的纪律,严处他们迟到、早退、中溜及其他违规现象,奖惩分明,树立他们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感,及耐心细致的教学精神,促使他们不断学习进取,提高其自身业务素养,争做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

2.2 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金工实习和平常的理论课不同,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所以往往既要理论,又要操作,而如何安排两者的时间搭配,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实习所有的一切都要根据我们的实习目的来定,而怎么安排时间才能让学生学到其要学习的内容呢?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试验,我们觉得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1)明确实习安排内容,实习前要让学生先了解整个实习的安排,以及要学习些什么,要学会什么,给他们确定明确的任务目标,课程要求,让学生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2)分段上课,交叉安排,实现差异教学。根据研究调查显示,每个人每次精神集中时间都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所以最好可以分段上课,即讲一段理论或者实操以后,让学生练习消化一段时间,每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便于巩固,另外还要实行差异教学,或者理论,或者操作,或者画图,或者编程,交叉安排,可以避免精神疲惫,提高实习效果。

(3)详略得当,引导式教育。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本科的金工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基础知识以及加强其对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认识,为他们将来的专业课和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可以理解为不为精,不用讲太深的东西,但是反过来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掌握,但是毕竟金工实习的时间有限,所以有些东西我们只能给他们讲个基础,而剩下的就需要我们给他们扩展一下,引导一下,让他们私下自己去学,比如,我们可以上课的前段时间给他们放些视频,资料,再加上适当的引导讲解,而实习后期也可以预留一点时间给大家讨论思考,从而扩展,延伸一下学习的内容。至于更加深入的内容,相信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课下会通过多种渠道去

学习。

3 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主观能动性

3.1 经常总结重点,必要的知识要注意重复

实习课学生上的比较少,他们对要掌握哪些内容可谓不太清楚,其关键之处也不知如何把握,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一些重要的和需要他们掌握的内容,一定要注意适当的重复,做到重点突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内容重要,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加深印象。另外每讲到某个阶段性时要适当的总结一下重点、难点,毕竟只有明白了重点难点才更容易掌握。

3.2 强调实用性,通过实际例子提高实习效果

金工实习和纯粹理论课不同,它有很多东西都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可以说两者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讲课的时候把其实用性穿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反过来通过实习,学生也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比如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产品是可以用我们的设备做的,或者通过设计,我们可以怎么改进现实中的产品等等!

3.3 改进上课方式,增加上课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实习效果

只有有趣的课堂学生才会喜欢,如果学生只是按照规定的内容,甚至规定的步骤,就像木偶一样被动地进行,缺乏主动性,在实践中也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完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是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实习课,不是理论课,为了增加趣味性,一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自己的产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激情做,再有就是,上课的时候要适当注意一下上课的语速,语调,吐字要清晰,不要太枯燥,增加一些幽默感,相信只要是学生都会喜欢这样的课堂。

3.4 注重学生安全纪律管理,使金工实习可以在安全有序的模式下完成

金工实习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加强安全纪律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巡视教学力度,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一定要督促实习可以安全有序的进行,在实习的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提问,也有利于督促他们自觉完成实习

任务。

4 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

金工实习作为实操设计类实习是非常有利于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关键不是发明创造,而是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工实习应该忌讳简单模仿操作的模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实现自己设计,自己加工的多样化实习,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实习过程对学生而言更像是一个学习、探索、思考和创新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收到更好好的学习效果。

5 结语

金工实习不同于理论教学,金工实习所具有的实践性、操作性、社会性是非常有利于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作为高等教育中工程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工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进一步加大金工实习的改革力度,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培养出具有丰富基础知识、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特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德明,赖天华,杨建忠,等.金工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2] 刘英,黎明庆,薛博,等.高校金工实习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5).

[3] 朱艳巧.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课堂,沟通课内外[J].科技信息,2010(31).

[4] 曹晓飞,刘岩.金工实训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

[5] 罗玉双,熊大胜,席在星.全面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22,24.

[6] 付芩.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J].科教文汇,2010(6).

[7] 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8] 曾庆生,杨毅,李恒,等.在金工实习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初探[J].机械管理开发,2008(1).

第7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医学统计学; 教学效果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其中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长期以来,传统的医学统计学实习教学一般是在某一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安排一次相应内容的统计实习课。实习课上,指导老师在重复理论课内容后再布置相应章节的作业,学生利用计算器套用课本例题格式,参照公式进行统计运算、作练习、交作业。然而这种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的需要。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学中“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差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等弊端[2]。因此尝试将pbl教学法运用于医学统计学的实验教学,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院2007级临床医学d班和e班本科生16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急救医学和心理学作为传统组(即lbl组,83人),口腔医学和儿科专业学生作为教改组(即pbl组,85人)。

1.2 教学方法

lbl组实习教学模式是仅安排学生做教科书上的有关思考题和练习题,pbl组实习教学模式是指除安排学生做教科书上的有关思考题和练习题之外,还指导学生进行医学统计学相关内容的案例讨论,具体过程如下:老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完成后,将本章节相关内容的案例及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课时提前以小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和准备,实习课时由指导老师引导各小组讨论并做出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两组的授课时数相同,均为18学时。

1.3 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来源地、高考得分等)和认知态度等。调查表在pbl组和lbl组同时统一发放,学生当场填完经核实无漏项后当场收回。

1.4 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经统一编码后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由2人2次平行录入,在对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及整理后形成最终分析数据库;数据分析应用spss for windows 12.0 统计软件包,使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率等指标进行资料的一般性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进行两组资料均数和构成比的比较。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本研究共有学生168 名,其中pbl组85人,lbl组83人。两组学生入学前的数学基础(以数学成绩占高考成绩的百分比计算)、性别、来源地、户籍构成差异和年龄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资料的人口学特征上具有可比性,均衡性较好。具体见表1。贵阳医学院学报 35卷 1期严 征等 不同实习模式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表1 pbl组和lbl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不同实习模式的课程总体评价(重要程度)

在回答“你认为《医学统计学》对你今后从事医学专业工作的重要程度?”时,两组学生回答选项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认为“有必要”的比例为最多,“没有必要”为最少。具体见表2。表2 pbl组和lbl组课程重要性和主观兴趣的比较

2.3 不同实习模式的认知态度比较

对实习模式教学效果的认知态度涉及5题,具体内容见表3。经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认知态度在“提高解决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和“促进师生互动”上回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以pbl组的肯定回答比例为高,但其余项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pbl组和lbl组的认知态度肯定回答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及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3]。医学统计学是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贯穿了医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对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何种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要程度的看法并无差异,即均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明确认识到医学统计学对今后医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还有二三成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这可能一方面是因为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医学统计学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某些章节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公式难以辨别和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医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较强,而数学演算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因此学生对学习医学统计学的认同程度低,普遍存在畏难和烦躁情绪,甚至有个别同学表达出“应该取缔”这门课程的过激观点。

虽然目前大多数pbl研究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其教学效果[4~6],然而由于这一方式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出题教师和带教教师的水平及侧重点不同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医学统计学这一应用学科的教学改革目标并不是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关键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知识去解决医学科研实际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学生的主观评价应该是最能直观反映教学的效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lbl组比较,pbl组在“提高解决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促进师生互动”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说明本次以问题为主的pbl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问题的批判思考能力方面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pbl方法为医学生将来在实践中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畏难情绪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医学统计学课程常需要涉及纷繁复杂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学生或教师常常将学习兴趣的缺乏与较低的数学基础联系起来,但本次调查结果却显示两组学生的数学基础并无差异,因此有理由认为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可首先考虑从高年资、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中开展,在学校硬件设施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应淡化计算,注重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学习、统计思维的培养,然后以点带面完成全校学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2)考核方式单一。作为方法性、技巧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统计学来说,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统计学知识的学习水平和运用能力,应转向多形式的评估方法(如笔试、机考等),尤其应大大增加平时(或实习)成绩的比例。例如本次教学改革活动中,不同于lbl法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单纯是以每次作业的成绩相加取平均来计分,pbl模式下带教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具体到每一位组员则采取小组自评方式进行,二者结合形成个人的本次实习成绩,这一评分方式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的学习和竞争,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萍玉,谢书阳.p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9):932-934.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 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8):72-74.

[3]胡刚,罗雯,张芳林,等. 试论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17-318.

[4]徐继承,黄水平,孙桂香,等. 两种不同实验教学模式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26):195-196.

第8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越浓,求知欲就越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也就越强。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不感兴趣,則根本无法学好。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激励学生争当行业的领先者

在第一堂课上就应该突出制图课的重要性,可以先展示一张工厂的加工零件图,让学生意识到机械制图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常会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没用,将重心放在实习课的学习上。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点,告诉他们在工作中要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如果不懂机械制图这门“工程语言”,就很难学好其他专业知识,甚至不能看图加工工件或者看图维修机床。所以我们要学好制图课,争当行业的领先者。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

比如在讲第一节课的时候,不要急于讲制图理论和投影规律。可以先准备几张具有明显形状特征的图样,并配以模型,在介绍完图样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找出其各自的模型,并讲出理由和依据,教师加以指导和总结,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

二、使用生动有趣的比喻

上课时可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增加知识。比如在讲授“投影”这个概念时,就可以利用物体在阳光照射下会在地面出现该物体影子这一自然现象导入;讲主视图选择时,可以用照相来作比喻,如正面照最能表达一个人的面貌特征;讲三面投影体系时,可以与教室联系,以黑板面的墙壁作为正面,地面作为水平面,右侧墙壁作为侧面。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运用直观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工人,教学重点应放在识图上,就是由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形状,然后进行加工。任何具体事物都比抽象事物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灵活地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者利用课堂中能利用到的一切资源,如粉笔盒、课本、圆规等。随着视角的变化,让同学们了解到物体在空间内不同方位的不同形态。此外,还可利用萝卜、橡皮泥等做一些课本以及习题册上比较难以理解的题,使抽象的物体具体化、简单化。这样不仅便于教学,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课堂教学更为有趣。

四、运用分层教学法

制图这门课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制图成绩势必会出现较好、一般、较差的阶梯现象。这时,教师如果还是采用同一进度、同一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必然会使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吃不了”,使学生对制图失去兴趣,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出层次,对各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措施,特别是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让他们通过简单的训练体验成功的快乐,看到学习的希望,克服对制图的畏惧心理。而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相应训练,接触到更深的知识,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提升。

五、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机械制图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感到这门课非常枯燥。对于教师来说,单用传统方法教学的话,劳动强度大,授课内容还不多。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色彩丰富、具体直观,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讲课节奏,随时切换,对重点、难点反复演示反复讲解。对于比较复杂、难以讲解的立体图形,还可以借助三维软件展现物体的立体图,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相应软件的兴趣。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8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职业目标不明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良好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学生就业能力到底是什么?高校又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呢?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过剩,所以就业形势极其严峻。据统计,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增至631万,2011年甚至多达660万人。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就职岗位十分有限,形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了。

(一)就业心态不端正

1.追求面子和高收入:这种心态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不再是想着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而是想要获取高额的收入或地位,对企业仅仅几千元的实习工资不屑一顾,更不愿从基层做起。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于是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过分追求专业对口:部分毕业生执意认为就业就得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才能物尽其用,实现自身价值。这样使得就业渠道变窄,就业难度增加。

3.对职业认识有偏差:毕业生对某些职业的了解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盲目听从社会舆论,盲目从众,选择大众口中的“热门职业”,缺乏对该职业规章制度、职业素质、就业意识等的了解,导致就职时发现现实与传言差距很大;或者职位供不应求,导致求职失败。

4.对社会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成熟,带着较多的想象成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大学生没有过多的社会体验,往往把社会想象得过于美好,因此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现实,导致求职失败。[1]

(二)专业技能不扎实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现阶段大学生专业能力普遍不强,由于大学生学习态度普遍不端正,学习散漫,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其次,部分学校考试要求较低,达不到企业应用标准,学生拿到文凭却缺少相应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比如,学校考试只需达到60分便可通过,大部分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仅仅学习60分的内容,考试之后很快便忘记了。长此以往,毕业生上完大学发现什么也没学到。

此外,有的学校知识更新慢,课程内容陈旧,专业设置滞后,难以满足时代需要,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内容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此被企业淘汰。比如,机械专业的小王,在学校将学校所教的手工画图和CAD二维画图软件学得很好,却发现手工绘图已经基本被社会淘汰了,就连二维画图的应用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三维的Pro/E、Inventor等画图软件,学校所教的内容早已过时。

(三)缺乏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低。由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是理论课,小部分的实习课和金工实习难以满足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需求。再加上有的学校不认真对待金工实习,将本就稀少的操作课给去掉,换为观摩学习;以及学生对待实习和金工实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学校的要求,更和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于是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往往还要对其进行几个月的上岗培训才可将其入职,这就是为什么企业不愿雇佣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了。[2]

(四)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将其实现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处在职业生涯中的探索期,对职业选择还未确定,因此,进行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对他们未来的就职和发展很有必要。

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想做职业规划,却不知如何进行;2.怀疑职业规划能否实现;3.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规划的必要。对于这些现象,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相关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校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者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三、缺乏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

职业素养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素养包括诚信、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等。由于功利主义不断滋生,已经渗透大学这个神圣的学府。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很成问题,在工作岗位上也受其影响,他们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得很不成熟。

创业意识的缺乏也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意识就是指使创业者有创业欲望的个性意识,包括创业的需要、兴趣、动力、理想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当今社会岗位有限,大学生创业不仅使自己就业,还为他人提供了岗位,更实现了人生价值,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是,当前的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没有创业精神。[2]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

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求职时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找到工作。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从课程入手,课程设置不仅要保证其科学功能,还应重视其社会功能,要锻炼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社会和专业的发展,并学习紧跟时代潮流的前沿知识,与时俱进。

(二)加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缺乏,一直是大学生求职的硬伤。要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就应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开展实习课程,落实加强工科的金工实习课程。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并适应社会。比如,可以建立培训基地,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实战演练;还可以和有关单位合作,组织学生进入单位实习。注意进入单位实习并不只是看看,还应加入岗位工作,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需重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开展相关课程和互动。如:邀请创业精英进行学术演讲;开展大学生创业论坛,邀请专家传授创业经验;开设创业精神选修课;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等。老师还要注意为创业中受挫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延续其创业热情。通过培养创业精神,让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渠道加宽加大,为他们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3]

创业门槛过高,也是大学生难以创业的原因之一。普通家庭的孩子,难以拿出巨额的注册资金,更别说日后的维护和运营的费用了。就算能拿得出,一旦出现小额亏损,以应届毕业生的资产背景,也难以承受。因此,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还应该落实具体措施和政策。比如,成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提供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举办大学生创业交流会等。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帮助刚创业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完善职业规划指导

高校应重视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开展落实职业规划辅导工作。学校可以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制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鼓励贯彻落实该计划。可以开展模拟就业等活动,并引进相关教师教授,进行就业指导培训。还可以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供学生们借鉴。最后还可以引进科学的职业评测系统,通过点对点指导评测,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和针对化。[4]

(五)提高受挫能力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企业对求职者的受挫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受挫能力弱,在遇到挫折时便会消沉、抑郁、迷茫,甚至走向极端的道路。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受挫能力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很大帮助。要培养受挫能力,可以在大学生受挫折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开展挫折承受讲座,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训练处理社会矛盾的技巧。同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失败,只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挫折应变能力,增强应对挫折的信心。

三、结语

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大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所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去做的事,也是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贡献。通过以上的讨论,希望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所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2).

[2] 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西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第10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钳工实训;训练方法;教学质量;素质培养

高职学院职业教育发展更注重体现出职业教育技能的重要性,许多职业院校都对如何搞好专业实训教学做了研究和探索,实训教学成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其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使所学专业能适应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能在学校教育期满后顺利走上社会不同工作岗位。我们学院也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室的建设,新的实训设备不断投入与完善,实现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师资力量在适应职业教育教发展的形势下不断得以成长壮大,双师型教师力量倍增。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但学好理论,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提高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同时对学生走向社会择业也奠定了良好基础。

钳工实训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切削加工的方法。钳工工具简单,操作灵活,可以完成用机械加工不方便或难于完成的工作。因此,尽管钳工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对技术水平要求也高,但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钳工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种。钳工的工作任务工作范围很广。主要有划线、加工零件、装配、设备维修和创新技术。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凿削)、锯割、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丝和套丝、矫正和弯曲、铆接、刮削、研磨以及基本测量技能和简单的热处理等。不论哪种钳工,首先都应掌握好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再根据分工不同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所以,钳工教学具有灵活性强,质量水平要求高等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钳工入门操作的基础常识。

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

钳工实训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钳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钳工基本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钳工是企业极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从事本专业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初步形成解决本专业涉及机械知识方面实际问题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

对于钳工教学,教师希望学生对技能操作的学习有高度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实践学习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的学习目标、内容及各个阶段必须达到的实训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和学习积极性,使之认识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社会需要、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怕脏不怕累优良品德,懂得感悟、反思、勤时自勉,调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钳工操作中去。

提出实训内容,教授基础操作方法

教师在实训开始时,向学生讲述和熟悉钳工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整个实训过程使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知识,熟悉钳工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和工具,将有关钳工基本工艺理论、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钳工实践教学综合能力训练,教授正确规范操作姿势,教师在做示范操作时,示范动作要标准、规范。同时,必须要强调姿势方法的正确性,随意操作的危险性。因此,学生在开始练习后,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正确性、协调性,即时提出存在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为制作钳工工件打好基础。

钳工工艺必须要熟练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罗纹、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其中的锯割和锉削是钳工基本功操作。如下以錾锤实际操作为例。

制作钳工工件(錾锤)时,教师要首先把钳工工件工艺流程(如图)讲解给学生;

根据工件流程,教师现场讲解:钳工锯割动作,包括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站立的姿势、锯弓的握法、眼睛注视的部位等。锯割时右手握住锯柄,左手虎口压住锯前端,匀速拉动锯条。锯割后的切削余量要达到0.2mm,这样才可以达到锯割的技能基础。锉削时,学生要了解锉削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姿势,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刀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简单省力了。钻孔时,要根据钻孔的尺寸要求孔出空的中心线,并在中心打上样冲眼,再按孔的大小画出孔的圆周线,以便检查和借正钻孔尺寸与位置。钻削时,应在钻头切削部分加注切削液。钻钢件事时,可选用乳化液或机油。同时要注意安全。钳工教学操作指导时,教师要详细地进行动作的分解示范,并指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勤于沟通,使学生获得清新细致动作演示,达到操作姿势正确、动作协调,掌握操作要领特点和注意事项。

45#方钢 16*16

工序1.下钢料 ¢32*115±1;下料基准面:划线、锯削、锉达削到平面度要求;

工序2.第二面(基准面对面)划线20+0.2,锯削达到平行度要求;

工序3.与基准面相邻的直角面锯削、锉削达到与基准面垂直度要求;

工序4.与基准面相邻的另一直角面锯削、锉削达到与基准面垂直度要求;

工序5.把一端面锉平与基准面垂直,划外形线、锯斜面锉外形符合图纸要求;工序6.划腰孔线,钻孔锉削达到尺寸要求;

工序7.倒角3.5*45;

工序8.修正各部尺寸达到设计要求,用砂布抛光,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

工序9.工件达标;

在指学生实训中,教师应不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如学生在锯削时,站立姿势不正确,造成锯料是斜面,这时教师要耐心校正正确的握锯和起锯方法。锉削时,锉面不平时要提示学生动脑筋掌握怎样用力与省力窍门。逐步做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正确加工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孰能生巧,技巧掌握,使学生懂得,实习不是单纯的加工操作,它是多方面让学生们对其产生兴趣,相互间进行对各自工艺讨论和切磋,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勤学苦练,才能有所认识,有所体会在实训中不断的摸索经验,使之达到有所收获,掌握技能、技巧的理想效果。

实训指导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产实习课的教学过程中,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面对整个班的学生,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操作的进度也就不一样,有的学生掌握较好操作便利进度就快,但也有的学生就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难以全面顾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应该抓中间、顾两头,先培养掌握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作为骨干力量,充当小老师角色,对差些的学生进行“一帮一”,才能达到教会其他同学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们之间交流、沟通、互教、互学。这样,优秀生在“教”中得到提高,差等生在练习中找到差距,既能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又能调动学生们积极性,让学生自我管理,保证了实训中的安全纪律,更加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效率。实训结束后,教师应按照实训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加工工件进行验收、检查、评比、总结指导,评定学生的操作成绩并进行总结,肯定其成绩,提出改进意见,并公布学生的操作实习的成绩。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实习过程中对工件认知经验积累、每道工序观察结果及操作效果,启发学生找出钳工操作规律,技巧把握,做出合理结论。

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着耳熏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及今后的成长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得到学生钦佩,就需要在综合方面加强修养,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教师的品德修养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第一因素,正人需先正己。在上实习课时要穿戴工装和并要求学生给以配合,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在学生中有威信,成为学生的楷模。其次,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准。这就要求老师们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了解新文化,新技术,实践知识面要广,对专业技术知识要懂而通,通而精,一专多能,对本专业的技术发展要有创新看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对学生们的未来负责。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宗旨不会改变。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树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136-02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高等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园林树木种类多、分布广,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欣赏特性及园林用途都不尽相同,很多内容需要识记,学生开始学习会觉得很难,无法找到掌握知识的窍门,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利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园林专业人才。

1 《园林树木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大学教学中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少能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过程,虽然老师有大量的PPT课件及图片,但毕竟不是实物,对没有见过实物的学生来说也只是图片里的树木,还有知识量大、记忆的内容多,上课学生忙于记笔记。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死记的学习习惯,学习上缺乏兴趣没有主动性,对很多应用型知识抓不住关键点,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1.2 实践教学课时偏少、观念落后 《园林树木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由于教学过程容易受到诸如时间、地点、资金的限制,造成教学过程的实施困难,因而有时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和时间,还有一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有关任务,获得满意的成绩就可以了,实践环节被视为是有弹性的“选修”部分,殊不知专业技能的形成是依靠大量的实践过程换来的,这些观念必然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1.3 实践教学中师生比例偏小、实验实习基地少 近些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院校的扩招,学校园林专业的招生量明显过多,但老师人数并没有相应增加,许多老师是从其它专业转来,专业不过硬,这样就导致实验实习课只能少分组大班上,外出实习由于老师少、学生多,老师在前边讲解常出现后边的学生听不清看不到的现象,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甚至会因为实习效果不好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2 改革措施与方法

2.1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老师和学生是学习的两个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教师通过引导来帮助主体发展,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方法,可将学生6~8人分成一小组,老师提供教学主题,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按小组分工协作,利用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完成主题任务并用于课堂交流,以培养主动学习与协作交流的能力,并在协作中找准自己位置,进一步体现个人价值。

2.2 依据季节变化规律、应时调整教学内容 园林树木种类多,分布广,各有其主要观赏时期和观赏部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早春萌芽前讲授裸子植物;春季对观花种类应在其开花前后讲授;中期讲授观叶、观皮、夏花类树种;后期可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讲授秋色叶树种、观果类树种;每类中重点讲授当地分布的树种,这样以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树木的物候规律、季相特征和主要园林用途。

2.3 分散实习打基础,集中实习强效果 分散活动就是学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园林树木进行观察识别,可以及时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通过重复记忆加深学习效果。分散教学应采用“近和新”的原则”,“近”就是就近实习,便于教学活动的及时组织;“新”就是对新讲的树种及时实习。目前,山西师范大学在校园内引进栽植各种树木近百种,为开展园林树木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还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了筛选,选择临汾市的古城公园、滨河公园作为日常分散活动的场所。在集中实习期,选择北京植物园、北京药用植物园等作为集中实践的基地,重点拓展当地以外的树种,进一步了解园林树木的科研和应用动态。在集中实习时,为了提高听课效果,教师配备了一部零距离扩音器,老师佩戴无线麦克风,扩音器由学生人群后面的一位学生佩戴,这样前面和后面的学生都同样听得清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4 组建学生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园林树木由于季相变化明显、种类繁多及应用形式各异,而教学计划课时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掌握大量树木学知识。所以让学生养成平时的观察、采集、查阅、记录、对比、总结的学习习惯,就十分必要。组建兴趣小组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制作树木标本、电子图片、学习课件等,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来提高学习效果,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园林树木的实际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特长。

2.5 制订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预期教学方向 适宜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指标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是体现市场要求的重要反映,是落实教学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学质量包括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态度、知识掌握的程度、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及能力等,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是知识掌握程度这一单项指标来衡量,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为了保证教学所要求的目的,需要建立一个适宜的、符合市场要求的、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它是体现考核的适用性和导向性,应该严谨对待,科学制定。表1是山西师范大学对《园林树木学》课程制定的教学评价体系,从理论知识、树木识别与鉴定、树木标本采集与制作、小组主题作业、实习报告、实习态度等方面按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考核,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秦忠民.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天中学刊,2012,02:105-106.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情境学习;场景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庄西真(1967-),男,山东莒南人,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4-0031-04

当前,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来说,教育质量低下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所谓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专业实习课(技能课或者操作课)教学的质量,这也是缓解我国工业企业生产中“技工荒”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为此,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应该下大力气总结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规律,创新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

一、对几个概念的说明

在我国,承担职业教育职能的主要是中、高等职业学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大量的所谓高等职业学校其实质还是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是“名不副实”的高等职业学校)是主体。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成为中国中等教育层次里面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可以说是占据半壁江山,从最新公布的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4693所(普通高中16153所),在校生1809.89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是2514.50万人)。这里的中等职业学校是指正规的、制度化的全日制学校(不包括各种短期培训机构、尽管职业学校也承担某些短期培训任务),包括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职业高中,主要招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学制3-4年不等,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如果如此多的职业学校学生有一半能够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我们就不会有技工荒。

“技能课”是以培养具有相关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课程,比如电子电工、汽车维修、应用化工、数控机床等。综合若干种关于技能的定义,我们认为技能就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一定程序和法则的活动方式,心理学界一般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本文主要侧重于谈论操作技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课”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至今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技能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就对我们原来的教学模式――“讲、范、练、评”提出反思。技能学习究竟是什么?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吗?还是一种动作的练习。根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掌握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二是即使在学校里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技能,但却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说明他们的学习严重脱离真实的工作环境,而这恰是我们应该着力去解决的。因为知识和技能通常是在个体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境”中获得的。正是个体作为成员所组成的组织开发了这一相应的环境。因此必须开发一个为学习而设的特殊情景来代表“真实”的情境。

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图的行为,而学习即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之为“教学模式”。

美国教学研究者乔以斯和韦尔于1972年出版《教学模式》一书,专门系统地研究了流行的各种教学模式。他们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区分出四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社会型教学模式,其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第二种是信息加工型,其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运行规则确定教学的程序;第三种是个人型,其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第四种是行为系统型,其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总体的发展具有四重趋势:重能力、重学生、重心理学化和机辅趋势。而“场景教学模式”可以说将这四大发展趋势融为一体。场景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或者实习工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反应的教学过程。

“场景教学”是指以实现特定技能教学目的为出发点,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技术手段和方法,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富有吸引力的各类典型场景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感性和理性认识水平,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场景教学模式”始终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因此,“工作场景教学模式”的设计就是一个创造技能学习环境的设计。技能学习环境,是指技能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学习环境的要素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而且还包括构成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工作场景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技能课学习的“工厂世界”,但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工厂。“场景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打破了传统技能教学置活动和背景于学习附属地位的弊端,把单一灌输式的僵化、机械的技能教学活动,变成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和现场感的技能知识学习过程,学生踊跃参与,师生积极互动,既强化了学生的特定场景感受性,又激活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技能学习兴趣。这一点已经被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其主要结论是教学与学生熟悉的场景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强化学习态度。

二、专业技能课“工作场景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是制度化的全日制学校,根据其性质和特点,技能课教学就是它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在中国的语境下,还包括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既然是“教学”,技能课的教学和其他文化课的教学别无二致,也只能是以学生对技能知识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一定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学生技能学习的规律就是技能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只有知道了“怎么学”才能有针对性地规划“怎么教”,“工作场景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情境学习理论。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从20世纪初至今,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范式的转变,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倾向于从技能的获得来看学习;认知理论倾向于从概念的理解和一般策略的增长来看学习;情境学习理论则倾向于从更有效的参与探究和对话的实践来看学习,这些实践包含概念意义的建构和技能的使用。情境学习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注意。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rown Collin和Duguid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中首次详细叙述了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从此情境学习作为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和正在形成中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产生而产生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某一情境中与他人及事物相互作用能力的提高。只有围绕着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的核心目标来探讨学什么的问题,才能真正使个体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对一种活动的学习能够影响(正向或负向)其在另外情境中参与另一活动的能力,比如学校中学到的技能可以用在工厂的车间里面。一般技能的获得,可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灵活的教学系统与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得以实现,反映了情境学习关于迁移的观点。概言之,情境学习论主张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即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用的结合)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在非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完全不同于专家和实践者在生活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境学习的支持者倡导以两种途径学习知识和技能:一是重视一般技能的教授,使之迁移到多种情境中去;二是强调在应用情境中教授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中学习:这种背景可以是真实工作环境;可以是真实工作环境的高度模拟替代。

(二)情境学习理论之于职业学校教学的意义

情境学习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它对改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实习课的教学具有很多的助益(当然对于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也有帮助):

1.知识植根于情境脉络当中,透过参与生活情境中的活动,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有研究发现在日常的交谈环境中,人们通过倾听、对话以及阅读,17岁左右的人平均一年可学习5000个单词(平均每天约13个),而且这个过程速度快、效果好。相反,若脱离语言正常使用环境,只从字典或教室抽象的定义学习单词,效果相当缓慢,平均一年只增加约100-200个单词,更糟糕的是这些单词几乎难以在实际情境中有效运用。所以,知识的意义必须通过其使用的情境来加以传承。如果我们把知识也包括职业学校里教授的技能的话,如果我们的专业实习课是在和实际的工厂车间相似的环境里进行教授是不是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益。

2.知识如同生活中的工具,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理解它们。因此,学习应强调主动操作研究,教学内容宜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知识和工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只有借助于使用它们,才能充分理解它们。换句话说,在生活中工具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用处,除非工具能在对个人有意义的情境派上用场。同样地,职业学校学生可能有足够的能力拥有抽象的规则、公式,通过复杂、困难的考试,但是一旦遇到真实情境时却束手无策,平时练就的技能早弃诸脑后了。例如,有些人考了驾驶执照,却不敢开车上路等等。职业学校,即使是实习工厂毕竟不是工厂,所以要尽最大可能地使学校内实习工厂和“真实”的工厂一样,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工厂里学习技能、熟练技能。

3.学习是一个内化的历程,教学应提供完备的范例与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该专业知识的机会,以满足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文化的需要。乍看之下,学习与文化似乎扯不上关系,但事实上人们学习交谈、阅读与写作或成为团体的一分子,人们都有意无意地根据新的社群调整其行为及信念。如同工具的使用,反应个体的特殊经验与其所处文化所累积的智慧。就某种意义而言,技能学习也是一个内化的历程。职业学校学生就是工厂学徒。学习技能知识时,必须进入一个工厂文化或者生活场景,在真实的活动中使用概念、规则和工具。例如观察厨房炒菜的锅、热水壶、隔热垫的材质探讨固体传热的原理。这些历程似乎不太正式,但却提供了活生生的真实的机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4.学习是从边缘参与扩展至核心。技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犹如拜师学艺,一步一步渐进学习,先从相关技艺的实际情境边缘参与,观察、模仿、尝试、练习,从而学习领会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技巧、行规、伦理,渐渐成为师傅的左右手,核心参与的资深者。技能学习就是个人从边缘参与扩展至核心的内化过程。

对于情境学习在教学上的应用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学习场景的设计。

三、技能课“工作场景教学模式”的使用

职业学校技能实习课“工作场景教学模式”要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核心、提倡“以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以岗位工作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辅以实际企业测试项目,使用角色模拟的方式逐步深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其基本步骤有:

(一)课前准备阶段

1.项目主导:所有知识点和技能都是通过一个或者几个项目来组织的,学生通过可扩展的项目案例来逐步学习知识和技能;所有的实践都是项目中的一个实际任务,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可具备完成一种岗位任务的能力。

2.设置场景。设景是“场景教学模式”应用的前提条件。能否创设出形象生动、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的富有吸引力的典型场景是能否完成教学的前提。一般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科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的不同要求,预设有趣的问题、合理的悬疑,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产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习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教师要针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场景,结合专业技能教学计划和任务,进行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重现在企业中工作的任务环境。

3.物品准备。必要的物品准备也是成功完成“场景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根据技能课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如教学场地(部分场景需要特殊场地)、电化教学设备以及场景设计中必需的一些工具、材料、图片等物件。

4.课前预习。场景教学主要是通过相关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课前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场景教学前,应当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要提前将场景的相关内容告诉学生,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做分析、找答案。

(二)实际应用阶段

成功展示、运做场景是整个场景教学的中心,能否完美地向学生展现已经创设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运做该场景是场景教学的关键。展景应该保证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并全面把握所学动作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驾驭和处理知识和技能问题的能力。展景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场景参与人员和旁观人员;分别确定角色扮演者和旁观人员的任务;引导学生运做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示场景,充分考虑场景运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正确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学生须完成的任务是:确定某一问题是否存在,选取有利于收集信息的各类材料;理解和识别问题所需的相关信息;寻找针对场景中问题的合理陈述;正确扮演角色;做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回答。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任务分解:在为完成整个项目而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环节的讲解上,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再分析每个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并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内容、设计课程体系。

2.角色扮演:学生在实际技能操作的课程和项目实训过程中,使用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和工具,模拟项目组中各种角色,协同完成项目和任务,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3.六步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自学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按照以下6个步骤来组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一般规律和知识/技能、扩展知识/技能、解决类似问题(迁移)。

(三)总结补充阶段

“场景教学”的要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景中理解专业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场景教学模式”是以真实的生产问题为学习任务的,因此学生对学习的任务感兴趣,且学习动机强。实例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生活趣味性,因此课堂气氛良好,学生上课注意力普遍非常集中。在场景教学中要注意评估、总结、反馈。评估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工作经验:通过对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和实际技能项目的训练,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技术、流程、人员协作问题,并掌握相关的解决方法。

2.职业素质:通过上机操作、项目实践、课堂研讨、小组学习,以及职业素质训练,学生能够从任务目标设定、个人时间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冲突和情绪处理等方面,得到各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训练。

3.团队协作:在场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将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师的安排,通过技术研讨、实际操作等手段,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和项目。

4.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项目演练,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掌握重点技术的应用,为日后走向真正的生产第一线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积累经验。

5.学习能力:通过项目训练、实际操作、小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自学习惯,并掌握自学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在评价方面,应提供对学生技能学习的真实性、整合性评价,不应把评价看作是一种对技能教学设计的补充或仅仅是准备―教学―教学后测试这一线性过程中的一个可分离的阶段。评价应该成为技能学习环境的一个整体的、进行中的和无缝对接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评价,也就无法对实际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作相应的设计。所以在评价方面可采用以“场景、行动”为取向的真实评价、作品评价、卷宗评价等,着重于真实情境的适切性、整体性及问题解决的行动性,使技能学习与评价合而为一。不论是哪一种评价,都应以学生为主,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才能使情境学习更具意义。

上面所讲的“场景教学模式”应用的步骤虽有流程与顺序,但因职业学校涉及成百上千种专业,每一个专业的工作环境各有不同,所以应因时间、因地点、因学生、因专业、因教师做适当的变通,再辅以其它方法、方式,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7、6、8.

[2]姚梅林.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36.

[3](美)罗伯特・D.坦尼森,(德)弗兰兹・肖特,诺伯特・M.西尔,(荷)山尼・戴克斯特拉.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理论、研究、模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1-22.

[4](美)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6-23.

[5](美)Gary R .Morrison, Steven M. Ross, Jerrold E.Kemp.设计有效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6.

[6]James. G,Greeno &Allan. M.Collins,Cognition and Learning. David C. Berliner Robert C.Calfe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pp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