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家访问题总结

幼儿园家访问题总结

时间:2022-08-24 21:20:29

幼儿园家访问题总结

第1篇

一、家访形式

1、走访幼儿家庭;

2、电子(电话、电子邮件)联系;

3、《家园联系手册》互动交流;

4、请家长来园座谈

二、家访内容

1、了解幼儿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表现,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等。

2、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4、总结推荐一些成功家教的经验,争取家长对大班教育教学的理解与配合;

5、征求家长对幼儿园及大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家访原则

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调皮幼儿的家访,应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当然要有重点,如有潜力的、有特长的幼儿,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单亲家庭孩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等。

四、家访要求

1、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幼儿家中家访必须达到全班学生总数的1/3,各班每学年必须遍访幼儿家庭一次。

2、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

3、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幼儿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4、家访时,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幼儿的爱护和关怀。

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孩子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

6、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应互相留下联系电话,及时通报双方各自情况。

7、在规定的时间内走访幼儿家庭是硬性指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8、做好家访记录,撰写家访日记,并做好访后分析。

五、家访注意事项

1、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2、家访时,幼儿、幼儿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幼儿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

4、尊重家长,抱着热诚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意见,切忌与家长“斗气”。

5、牢记安全第一,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六、考核

1、每学期由年级组收齐家访记录并对家访记录进行检查。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幼教;安全;教育人类学;城乡比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06-06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解读农村幼儿独自上幼儿园现象

对于城里人来说,幼儿上幼儿园要接送,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接送,而是怎样接送才不会与上下班时间冲突,谁来接送等问题。但我们在中国某农村地区一所幼儿园开展教育人类学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一些农村学前儿童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情况下,常常独自或与其他儿童结伴往返于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跟大多数不熟悉农村生活、不了解农村幼儿教育的“局外人”一样,作为研究者,我们观察到这种现象后,最初的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以让这么年幼的孩子(3~5岁)独自上幼儿园和回家呢?

虽说农村的自然环境不像城市那么复杂,可再自然的环境,对年幼儿童来说也充满了危险。比如,爬坡上坎摔跟头,玩水掉到水里,过马路避让车辆等。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农村家长难道真的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吗?城乡幼教工作者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在不同的看法背后反映出怎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问题?对这一现象的解读,能否为幼教工作带来些许有价值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多重话语人类学

现代人类学重视对多个地点、多层话语的研究。任何一种文化内部,并不是自成一体、井然有序,而是充满了随机性、变化、矛盾冲突与不和谐的。对同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当事者有不同的解释。而这些解释本身又受到地域、政治、权力、阶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选择多重话语的人类学研究方法(Multi-vocal Ethnographv),力图展示中国幼教工作者对家长(是否)接送幼儿上幼儿园这一现象存在的多种看法,并探讨这些看法背后的问题。同时,我们借鉴1989年美国教育人类学者托宾(Tobin)等人比较中、日、美三国幼儿园教育的研究方法,也采用了以录像为媒介的视觉人类学研究方法(Visual Ethnographv)。在组织小组讨论前,我们制作了一个约20分钟的录像。在录像中,我们尽量记录中国西南山区某农村幼儿园(化名“长江幼儿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如幼儿来园和回家、集体教学和自由游戏、点心和用餐、午休和人厕等。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录像本身,而是不同观众(个人或群体)对录像的反应,即人们在观看录像后的所思所想和言论。这有些类似于心理学研究中的“投射技术”,研究者研究的问题是被试对刺激物作出的联想,而非刺激物本身。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以下步骤收集访谈数据:首先,我们把录像播放给“局内人”(即被拍摄的长江幼儿园的教师和园长)观看,并针对录像中涉及的教育问题征求她们的看法。然后,我们把录像播放给其他群体观看。这些群体包括其他幼儿园的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以及有学前子女的家长。从地域分布上看,本文收集的访谈数据主要来自重庆(郊区)、成都(郊区和市区)、贵州(农村)、上海(市区)。看完录像后,研究者对观众进行访谈。大部分观众在观看录像的同时就会评论或指出录像中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个别观众还会要求暂停录像播放,以便进行点评。

幼儿独自上幼儿园这一现象所引发的讨论主要涉及幼儿教育机构中儿童的安全问题。我们期望来自“局内人”和作为“局外人”的其他群体对这一现象的不同解释和看法不仅能加深人们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理解,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城市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三、研究发现:大家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一)第一反应:安全上要改进

当我们把在长江幼儿园拍摄的录像放给城市幼教工作者看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不太安全”。幼儿园教师在看到幼儿早上独自来园、下午独自离园以及园外活动等情景时,常会发出“哇”的惊呼声,或不断摇头、做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或与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观看录像后,老师们首先提及的内容通常也与安全问题有关。

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观众的兴趣点、担心和讨论与其说反映了录像中所拍摄幼儿的生存状态本身,不如说反映了观众自己对录像中情景的理解。换句话说,当城市幼教工作者在观看录像过程中流露出对长江幼儿园幼儿独自上幼儿园和独自回家这一现象的惊讶时,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该现象本身有多么不同寻常这样的结论。作为研究者,我们希望探讨的是:观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们的言谈揭示了哪些与他们自身的儿童观、教育观有关的东西?对于长江幼儿园是否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这一问题,本研究无法作出实证性的回答。我们更关心的是,在长江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眼里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为什么在不少局外人的眼中却那么不可思议呢?

(二)城乡比较:农村这样是可以的,城里肯定不行

尽管觉得幼儿独自上幼儿园、回家存在安全隐患,但很多观看了该录像的城乡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对录像所呈现的相关场景还是表示可以理解。其主要理由是:农村幼儿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允许幼儿独自上幼儿园。比如,农村的自然环境单一,不像城市那样复杂;在农村步行比在城市安全,车辆不多,车速也不快,很多乡间小路根本就不通车:农村的社会风气比较淳朴,鲜有恶意拐骗、绑架幼儿等事件发生;农村邻里之间交往多,不同家庭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在一起玩耍,孩子们可以结伴上幼儿园和回家,等等。

虽然我们见到有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也会出于对幼儿安全的担心,强制家长每天按时接送,遇到实在不愿接送孩子的家长,还要求他们跟幼儿园签订安全责任书,但发生在我们拍摄的长江幼儿园中的现象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绝非个别。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农村家长对孩子是否需要接送有自己的判断。家长作出这种判断通常是综合了当地的各种因素(如觉得孩子不会出现太大的安全问题),但也可能仅仅是依据某一个因素(路太远,无人、无时间接送等),或者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在被问及为什么这里的孩子大多自己上幼

儿园和回家时,长江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回答说:“没有必要要求家长来接送。”再细细追问,教师们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当地的风俗就是这样,上幼儿园的孩子跟上中小学的孩子一起上学、放学,走的也是同一条路(因为幼儿园就在中小学旁边),至今未出过安全事故。孩子们成群结队,每天都这样走,对路况越来越熟悉,家长就觉得没有必要天天接送。那些住家离幼儿园近些的,孩子就在家长眼皮底下,一般不存在走丢的问题;那些住家远的,家长对孩子从幼儿园步行回家要花多少时间心中有数,如果超过了时间,他们会派人出去找。农村这种稳定的、鲜有变化的生活,也间接地保障了孩子独自上幼儿园、回家时的安全。

农村居民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即使有什么异常问题发生,也能得到及时处理。在我们调查期间,就曾发生过住家远的幼儿未按时回家的事件。孩子的奶奶出来找(因父母亲均在外地打工),一路上没找到,最后在镇上找到了园长(教师和园长都住在幼儿园里,家长们都认识她们),园长帮忙打了几个电话,最后证实孩子是跑到同学家去玩了。

我们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某村做田野研究(另一研究)时与当地学前儿童家长的交流也证实了前面被访者提出的部分假设。一长者在被问及如果孙女上学前班是不是要接送时表示,第一次报名时要送去,但那以后就不会接送了。孩子自己走到学校没有问题,而且即使有问题,这种走路(走各种各样的路,复杂的路)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所以没有必要接送。

一些观众指出,这种现象出现在农村是可以理解的,但城里肯定不行,因为城市“情况复杂”“安全问题多得多”。学前儿童独自上幼儿园的现象难道真的仅仅出现在中国农村地区吗?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好几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即使在城市里,学前儿童自己上幼儿园和回家,也曾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三)时代变迁:我们小时候,哪个来接送嘛

这个录像似乎总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人们总是倾向于说,“我们小时候……”“我想起……”似乎眼前的录像,讲的就是多年前年幼的自己。

我看了这个,其实没有想到现在的幼儿园,而是想到我小的时候上过的幼儿园,当时的情况跟这个差不多。[s老师,成都市区,青年]

我们那个年代,小时候,哪个来接送嘛!点点儿大的娃娃,放心地在那里耍……乡坝头,啥子都做过了……但是我觉得我小的时候,真的是无所谓。[z园长,成都市区,中年]

录像让受访者联想起的不光是他们的童年时光,还有他们对以前工作的回忆。特别是对教龄长一些的教师来说,录像里所呈现的,让他们联想起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一些情景。

(谈到上世纪60年代的接送)早上都是家长把娃娃统一送幼儿园来,放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集体送……我们分两路,出了幼儿园,一路往左边走,一路往右边走,送过大口子,然后儿童就自己走了。[c老师,成都市区]

受访者的回忆逐渐向我们展现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接送幼儿这一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发生变化,如何越来越受到大众(包括家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的重视。

以前都是这样的(指下午离园时教师集体送过大口子,家长不来接),期间好像也是这样的,后来就发生变化了。[C老师]

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也一样,路很远,可能要走二十多分钟,只有一条路,还要过一条大河。老师就是跟我们一起走过去走过来,从来没有出过安全问题,觉得很正常。那个时候可能相对现在(安全事故)还是要出得少一些。这个地方(指录像拍摄地)也是这种情况。[S老师]

(现在)肯定是越来越严,越来越重视。我们从开始随随便便接送,到后来委托,到用指纹打卡机……原来都没有这么严……最近这两三年,不一样了,我们就要核对(指来接送的人),要签委托书,要给父母打电话,必须核对了,才能让其他人接走幼儿,越来越严了。[z园长]

三位教师的回忆涉及不同的年代。c老师提及的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S老师提及的是上世纪80年代前期的事情,而z园长提及的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未提到“接送”问题。2006年由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指出,“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对“接送”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四)追本溯源:安全是紧箍咒

许多接受访谈的教师常常从谈论“接送”问题开始,最终会不可避免地谈到安全问题。园长说,老师也说,大家都说安全重要,安全压力大,很紧张,安全是紧箍咒。

现在安全的紧箍咒每时每刻都在制约着教师,一天下来没有出什么安全问题教师都要长舒一口气。这学期结束了,娃娃走了,没有出问题教师又要长舒一口气。[Y园长]

领导都在说,现在90%的责任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把那个安全紧箍咒念那么紧,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但是有些事故是避免不了的。[z老师,成都]

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受访者谈起对安全问题的感受时竟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一个比喻:紧箍咒。应该说在当今中国幼教领域,用“紧箍咒”来形容安全问题对教师日常行为的制约是再传神不过了。无疑,直接受紧箍咒制约的人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间接地,紧箍咒也制约着幼儿园园长和其他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间接受制于紧箍咒的人,也扮演了念咒的唐僧的角色,对教师施加着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压力。但经念得最凶的,恐怕得算部分家长。家长对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儿童意外事故不分青红皂白的追究成为最令教师们头痛的事情。一旦家长开始“念咒”,教师和园长都会同时受到惩罚。安全的紧箍咒对教师和园长日常行为的影响之大是外人无法体会的。它让教师时刻警惕自己是否会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而受到惩罚。为了避免因为忽视安全问题带来的惩罚,教师们自然会小心翼翼地组织活动,尽量避免需要一点冒险精神或孩子有受伤可能性的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五)对安全问题的反思: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这种安全压力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直接表现在孩子身上。不少教师都提到,现在的孩子并不幸福,因为他们有很多东西都不能玩,有太多的限制。而录像里的幼儿园教师的安全压力并不大,孩子也更加开心。不少观众在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这种宽松氛围的赞赏。

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没有安全上的压力。像我在幼儿园就有这种感觉,非常担心娃娃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担心得不得了。但在录像中就看不到这点,我感觉他们在玩游戏、上课时很有活力,很大方……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出去都是手牵手。但我看他们出去那种状态,全部是自己走自己的,而且教师的感觉比较放松。[s老师]

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认为,在长江幼儿园的这种氛围下,农村幼儿在身体、动作、独立性、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显得比许多城市幼儿要好。教师们似乎也非常向往这种安全压力更小的、更宽松的环境。反之,如果幼儿园迫于安全压力而一味地“消极保育”,将会使孩子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

这个(录像中的)幼儿园的娃娃可能比我们幼儿园的娃娃在动作发展上要更好一些……这不是我们每天让娃娃锻炼走步、跑步就能练出来的,真的是潜移默化的。[s老师]

看上去这个幼儿园的孩子性格方面发展得很好。[G园长,上海市区]

像我们这里的娃娃就应该再放手一点,不要太过分地保护了,还是要放手,要不然他们什么都不会。[Y老师]

你说奇怪不奇怪,孩子手牵手地出去有时还是会发生意外。我觉得安全问题不是说你小心翼翼,手拉着手就可以避免的……现在的娃娃就是成人包办太多。[s老师] 五、讨论与分析 当前,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领域,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教育方案如果存在安全问题,通常是要一票否决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出现一次安全问题,幼儿园所有其他工作都会连带着被否定;如果某班级中有一个孩子出了安全问题,且家长又“闹”到幼儿园的话,该班的带班教师的所有出色业绩将会被全部否定。这也许有其合理的一面。毕竟,儿童的人身安全应是教育机构中教育者必须首先加以重视的问题,如果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还从何谈儿童的发展?但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探讨怎样接送是安全的,什么样的活动安排是安全的,城市幼儿园应该如何接送,农村幼儿园又应该如何接送等问题,而是想要给读者展现一个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常教育现象所揭示出的,中国城乡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儿童人身安全问题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安全压力似乎与幼儿是否开心、愉快、幸福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幼儿园教师指出,今天这些孩子(大多指城里孩子)其实并不幸福,因为他们受到太多的限制,有太多的地方不能去,有太多的东西不能玩。而类似我们录像里所呈现的幼儿园,尽管幼儿在物质上较为贫乏,没有城里幼儿那么多的玩具、图书,但他们开心、愉快,对周围环境表现出热情与专注,这种状态令城市幼儿园教师、园长羡慕不已。

与各种很“先进”的教育理念相比,安全问题处在更为核心的位置,是不可触犯的底线,也是无形且时时刻刻制约着教师教育行为的紧箍咒。教师听了很多有关课程改革的讲座,看了很多优秀的课改案例,观察了不少的现场教学活动……然而,这些课改的“精神”遭遇安全事故时,就变得行不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会调整他们的教育策略。比如,不开展某些活动,尽管这类活动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比如,园外参观,有身体碰撞的体育活动等);尽量减少某些活动(如户外活动,运动量较大的集体活动等);降低活动的挑战性。

教师们总是怕孩子出事(安全问题)。虽然教育改革提倡教师们要“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把儿童看作能自我建构知识的人,但在安全紧箍咒的作用下,渐渐地,教师们心目中真实的、无形中内化了(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儿童形象却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容易受伤、缺乏社会经验、没有应变能力的。在安全压力之下,教师们总是觉得这样也危险,那样也危险,孩子做事情时总是有些胆战心惊。于是,教师们开始不相信孩子,明显地低估孩子的能力。而这种低估和消极保护,又反过来导致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无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范意识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

第3篇

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家长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家长工作总结范文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本学年度我园的家教指导工作在园领导的重视下,在家委会成员的协助下,在各班老师及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使家园共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小结如下:

1、加强教师指导家长服务工作能力

由于本学年度新教师较多,给家教指导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如何指导新教师有效开展工作,帮助老教师提升家教指导水平,本学年度一方面通过班级结对带教,在老教师言传身教中,让新教师走近各层面家长;另一方面则充分利用全园教师会议以及小、中、大班年级活动,加强教师自培学习,有家教指导理论的学习,热点问题的讨论。自培活动,使教师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从而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全面发展。

2、继续利用网络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校信通”有利于幼儿园加强日常的教学和管理,有利于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营造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园内外环境。我园教师家长信息发送比较频繁,通过短信积极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通过幼儿园网站,老师将每周的主题教学内容与幼儿活动场面上传至网站,对班级新闻、开展的活动及时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位家长,使网络真正成为家长了解园所的窗口,架起了与老师、幼儿园沟通的桥梁。

3、开展丰富的家园互动活动,促进家长协作

本学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小班先后以新生家长会和一个月后“家园同乐 相约中秋” 联谊会上家长观看孩子一日活动录像的形式,让家长感受到了孩子们入园1个月前后两种孑然不同的表现,他们无不感慨教师的辛劳;中班举行的家长座谈会,不少家长介绍了自己的育儿经验以及对老师工作的肯定和建议,老师们也精心准备,就孩子升入中班后学习、生活的变化,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家园共育一致性等方面向家长作了介绍。这种沟通与碰撞,拉近了家庭与幼儿园的距离,密切了家园间的联系。大班组举行的“稻草变变变,创意无极限”亲子创意活动,300多名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农村唾手可得的稻草——这一实用、环保的材料,制作了草篮、稻草人、草屋等各种简单有趣的玩具和草贴画,孩子们动脑动手、家长们兴致勃勃,在合作与分享中感受着民间工艺的质朴与实用,体验着“变废为宝”的快乐。“快乐宝贝 亲子同乐”冬季运动会让孩子们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难忘、快乐的时光,另外还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园联谊活动,如中秋节“家园联谊活动”、重阳节联欢活动、迎新年“我为妈妈包饺子”活动……这一次次精彩的家园活动,都融入了我们教师的智慧与心血,这一次次的家园活动把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家长们一致认为:孩子们在实幼很放心,我们对老师和孩子都寄予了希望、充满了信心。

4、家园联系手册,使家园合作更趋和谐

我园始终将“家园联系手册”作为老师每月必做的功课,除了早晚接送孩子进行随机家访指导、电访之外,我们还要求老师每个月根据各个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月末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反馈孩子在家表现,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策略提供了依据。家长们对老师的指导意见往往很佩服,感受到教师工作的专业与敬业精神,家园合作更为和谐,有效促进幼儿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继续发挥《家长园地》的宣传作用

《家长园地》是反映保教工作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本学期各班老师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各班实际,在家园栏的栏目设置上推陈出新,体现了各班教师的创新意识,各栏目版块图文并茂,形态各异,内容涵盖了体、智、德、美各方面,成为家长接受幼儿教育信息的主渠道,比如“亲亲宝宝”、“温馨一束”、“畅所欲言”、“家长中来”这些新颖别致的名称让家长产生亲切感、温馨感。为了充分挖掘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亲子阅读区提供的《幼儿教育》、《为了孩子》、《娃娃画报》等杂志,也开阔了家长的视野,丰富了家长的幼教知识。经常看到家长驻足在那儿观看,使《家长园地》活了起来,产生了最佳的互动效应。

6、家长学校工作的创新,使活动更有实效。

在家长学校活动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全园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家长在教育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类,从调查数据看:家长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总体满意率较高,对幼儿园为幼儿创设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表示满意和肯定,对教师和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表示满意。从留言中可反映家长普遍认可教职工对待工作、家长、幼儿的态度,对幼儿园的卫生、安全给予较高评价。家长更多希望教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在细小环节方面,希望老师能注重沟通。由此,幼儿园提出了解决家长诸方面困惑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实幼网站上开放了家长学校浮动版块,针对性地对家长的教育困惑进行梳理解疑,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耐心不够怎么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等诸多问题。每周五为园长接待日,家长可以与园长零距离现场沟通,既解答教育困惑,也对幼儿园的有关工作向家长进行宣传。

家园共育犹如一车两轮,只有同步同向才能产生出1+1>2的合力。我园开展的各项家长工作,如同给家园共育之车注入了润滑剂,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能更加和谐统一,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家长工作总结范文二《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了解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分析吸收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与社区的资源,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的帮助以及教育经验上的分享。要达到这些要求,幼儿园家长工作就要做好家长委员会工作、家长学校工作、班级家长工作等。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家长委员会工作

1、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各班家长民主选举出两名家长代表组成全园家长委员会。

2、每学期展开1—2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幼儿园与家长学校在各个阶段所要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以及家长委员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任务。

3、管理好家长学校,一起商讨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咨询并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4、每学年参与审议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各项活动计划,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5、商讨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出谋献策。

6、负责组织家长了解检查幼儿生活、点心开支情况和保健工作状况,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7、积极调节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8、11月份和4月份各班对家长实行开放日,密切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支持。

二、家长工学校工作

1、家长学校学员按年段编班统一登记造册,定期授课,及时点名,统计参加人数。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2、办好家教专栏,及时向家长宣传幼教改革信息,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每学年出专刊六期。

3、结合“六一”、“元旦”等节日,邀请家长来园与孩子、教师共同联欢,增进相互间的感情。

4、本学年家长学校授课主要内容:

(1)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入学做准备。

(2)与新生家长的一次交流。

(3)在家庭教育中享受快乐。

(4)新时期如何做家长

(5)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班级家长工作

1、各班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状况,有目的地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

2、每月做好幼儿评估手册,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各方面情况,并做好反馈记录。

3、办好班级家教专栏,每月出一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专栏,向家长宣传幼教信息、保教知识。

4、每学期召开两次班级家长会,互相交流,了解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5、做好家访记录,每学年人均一次家访,做好家园联系反馈册。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家长工作总结范文三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指针,严格遵循、贯彻《纲要》所提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一精神,进一步树立“服务第一、质量至上”的观念,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办园声誉,办好家长满意的幼儿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努力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提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园关系的亲密度和融洽度。

2、结合本园家长的实际,找准切入点,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度,丰富活动内容与参与方式,做好家长工作。

3、增强对家庭、社会的服务功能,明确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

我们教师必须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第一,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第二,要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相信通过老师的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家园共育新天地。

(二)注重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家长工作必须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目前,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在家长虽然每天进入幼儿园,进入班级,但来往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不够,尤其是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的深层次紧密配合课程。为此,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应让家长深入教育过程,并将之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改善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学期,将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金鹰校讯通等途径,切实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三)善于做个别家长工作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不同,孩子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家长的素质、教养水平也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做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也要象教育幼儿一样“因人而异”,根据家长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素质,采用不同措施。同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透过幼儿的情感、态度、言行,察觉到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家长工作,继续做好家访工作,做好家访记录,特别是新生首次家访。

(四)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幼儿园与家长间的纽带,增强教育合力。家委会成员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了解幼儿园教育计划和要求,同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要求,沟通协调家园关系,配合园方做好期末家长评议工作,召集家长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伙食、保健以及教师的教态与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议情况转达给幼儿园,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五)开辟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1、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我园的老传统。家长通过观摩可以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及与伙伴交往的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教师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技能。但是,对家长的参与活动,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告诉家长活动看什么,怎么看。比如要着重看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看孩子怎样与同伴相处,看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横向的攀比,以免产生消极的后果。本学期将举行全园性开放活动。

2、家长助教

探索家长助教是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的又一项举措。我们要求教师就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家长的特点,邀请某些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设计组织活动,使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

3、家长园地

本学期,我们将重视各种宣传工作,拓展原有家长园地版面,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家长以及教学的需要设计新颖的家长园地,形式多样,突出新意,增加互动内容,办出特色和品位。其中“互动内容”主要是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吸引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并将好的文章张贴在联系栏中,实现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

4、电子信箱、金鹰校讯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走过千家万户,上网具有信息量大,获取知识便捷、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因此网上学习、交流、沟通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效手段。我园将鼓励教师和家长共同设立个人电子邮件信箱,同时家长通过在网上查阅关于幼儿园的信息或在网上与幼儿园进行交流。其次,用好金鹰校讯通,及时发布信息,真正实现家园互动。期末将对各班家园互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纳入班级工作考核。

(六)不断完善教师家长工作的考评方法。

以《幼儿园教师月份工作考核细则》为标准,我们将从要求教师家长工作的量化和细化逐步走向质化和内涵化,对教师和班级家长工作采取园长室考核、自我评价和听取家长意见相结合的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衡量教师家长工作的内涵。

第4篇

家长的放心满意一直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本学期我们将在日常生活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尽心尽力为幼儿服务,从每个细节上去切实照顾好他们。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家长计划制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园家长计划制定一

家长工作在幼儿园的班级工作中一直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配合幼儿园的规划目标,逐步改进、完善家长工作,使家长在培养孩子上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工作方向:

家长的放心满意一直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本学期我们将在日常生活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尽心尽力为幼儿服务,从每个细节上去切实照顾好他们。

工作目标:

1、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了解幼儿的假期生活情况。

2、做好每天的早晚接待工作,及时了解各幼儿的情况,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3、家长放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努力保持家园一致。

4、家长宣传科学、正确的保健育儿的方法。

5、对于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

工作措施:

在注重保教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家园工作。通过电话、便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和途径,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各种表现,有特殊情况,及时和家长联系。

1、坚持每天笑脸相迎相送。

2、设立温馨提示专栏,将家长对老师要关照的话语用小纸条的形式提醒老师,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细致化。

3.定期、随机家访、电话等多种形式保持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双方交流思想、征求建议和解决家长的困难,以及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4.在本班门口设好家长园地、每周更换一些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文章,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保持达成共识及时吸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5.随机地与家长面谈交流,让家长配合本班的工作,并能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支持我们的教学需求、提供各种资料和材料,为搞好幼儿的教育尽心尽力。

6、利用“家长半日开放”,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

7.同时利用网络,建立班级网络联系,将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即使上传,使家长们即使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8.本学期为了丰富我班的家园合作,我们还将举行一些有意义的家园合作活动,如:“家园亲子游”、“家园同乐运动会”等。使家长在注意培养孩子智商、情商的同时,为加强亲子关系,形成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美好的明天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幼儿园家长计划制定二

由于家庭教育具备教养者和被教养者关系上的密切性,教育上的渗透性,影响上的深刻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要重视家长工作,挖掘家长资源,使家园双方取得较好的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家长工作的目的,建立我班家长工作的自我发展机制,使家园两个轮子转起来,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和形式方法:

三月份:

1.举行”我爱妈妈”主题活动。

2.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内容和任务。召开班级家长会,教师宣布教育目标及主要课程标准,家园联系册,教育园地及家长需配合的事项。

3.对部分身体弱的,习惯较差的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

4.请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辅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讲述见闻。并教相应的词汇。

四月份:

1.通过个别交谈(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提出在家教中的疑难问题。

2.动员家长帮助幼儿一起收集,整理祖国各地的特产,进行教学活动。

3.请家长共同研讨幼儿春游活动,并为幼儿准备好春游的必备物品。

4.让家长带幼儿到附近游玩,和他体验一下家乡的美感觉。

5.家长园地:要求家长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如独立盘洗。进餐,穿脱衣服,睡眠等,鼓励幼儿遇到问题想办法自己解决。

6.通过”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再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

五月份:

1.利用早晚接待相互了解幼儿表现,互相配合同步进行教育。

2.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引起提出问题的兴趣。

3.家长园地:请家长指导幼儿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4.请家长随时注意幼儿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

5.利用家访,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6.庆”六一”节目编排。

六月份:

1.庆”六一”亲子活动开放。

2.利用家访和交谈注意独生子女教养中的问题,克服不良的家教模式。

3.请家长耐心听完幼儿讲故事的内容,也可给幼儿读一些浅易的文学作品。

4.家长园地:重视幼儿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

5.班级家长会讲行总结,表扬好典型,评选优秀家长上光荣榜在新年伊始,我们期盼幼儿园蒸蒸日上,班级家长工作井然有序,同时更加期盼我们的祖国抖擞起巨龙的精神,把中国龙脉文化的根系深植。

幼儿园家长计划制定三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家长工作是提高办园水平和促进儿童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上学期家园双方共同的努力,已取得了许多问题上的共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树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的观念,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本学期我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一、召开家长会对上学期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认真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二、形成有班级特色的“家园之窗”和“家园反馈表”

“家园之窗”和“家园反馈表”是进行家园互动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坚持每周更换“家园之窗”的内容,每个月发放“家园反馈表”,达到家园共同教育的目的。

三、每月进行至少三次的家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态度和方法,要求把工作做到每个幼儿和幼儿家长的心上,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四、举行“三八”、“春游”等亲子活动增进老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

五、出好《嘟嘟报》坚持每月一份园报,定期(每月的月底)发至家长手中,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并互相探讨一些育儿经验。

六、开展“家长做一天老师“活动

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成功的育儿经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幼儿园有效教育资源的来源之一。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进行“家长做一天老师“活动,吸纳了更多的热心幼教的家长参与进来。

七、举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问题的专题研讨,邀请有兴趣的家长参加。

第5篇

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协调发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依靠全体教师的努力及全体家长的支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学校整体形象提高来促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提升。

2.开展主动与家长沟通的家访活动。

3.把脉家长的需要。为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找出原因,引导家长找到最好的教育策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4.开辟多种渠道,夯实家长学校的管理。

5.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一)抓好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及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1.组织落实。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年级、学校家长学校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到二次家长委员会的会议,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2.学校定期组织领导班子及教师队伍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途径,研究相应的教育内容,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授课活动,及时听取家长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3.借助《家教园地》和学校网络平台,开辟名人家教和专家谈家教等专栏,帮助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二)抓常规管理,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1.充分发挥各年级组的作用,把工作做实、做细。每个年级组定期授课,并针对各个时期的集中问题进行分解总结,指导好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各年级组组长为本年级家长委员会主任,另配备由家长推举产生的12名家长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副主任各一人,其余为委员;班主任担任家长学校的辅导员,下班班主任积极配合做好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各司其职,认真授课,做好课后小结,注意搜集学员意见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

每学期每班授课不少于二次,并通过各种方式,如讲座、观看视频、座谈会、交流发言等。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型、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开展好家长和家庭教育专题征文的评选活动,最大限度地引导家长学习教育理论及心理学的教育观点,配合学校共同实现科学育人。为了进一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引导、指导、教育孩子的作用,开展好家长和家庭教育专题、经验征文的评选活动,评选比例为班级学生人数的5%左右,通过评选优秀家长活动推动我校的教育格局建设。

3. 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丰富家长学校内容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育手段,组织家长点击学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帮助家长深入仔细地了解学校。

(2)聘请家庭教育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传经送宝,进行经验介绍。

(3)举行年级的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教学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书香家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强化家校联系工作

教师应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将下列类型的家庭作为家访工作的重点来抓:(1)外来民工子女。这些家长无暇顾及教育子女的义务,老师家访找不到,家长学校活动没时间,对这样的家长要采用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联系,强化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责任。(2)单亲家庭子女。这类家长多数在心理上有一定障碍,与之交往时把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作为前提,教师要明确提出科学、阳光培育孩子的家教方法。(3)经济困难家庭、学习有障碍的同学。对这样的家庭,班主任要向学校反映情况,以便给予援助,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精神。

5.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的资料积累工作。做到六有,即:有家长学校,有家长学校组织网络,有教材,有教学计划,有讲师队伍,有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记录、总结。各种表格齐全。档案资料规范。

(三)切实加强指导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的监督参与职能,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和家长委员会要经常开会,分析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交流相关对策。

2.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序列地进行,使教学内容序列化,系统化。并且要求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

3.家长学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座、经验交流、问卷调查、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多种方式。

4.办好校刊《家校园地》,每月一期,人手一份,架起家桥之间的桥梁。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教育经验论文,并评奖择优刊登在《家校园地》上,并积极向各专刊推荐。

四、具体安排

一、二月份:1.做好2015年度家长学校的工作总结;2.认真做好2016年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3.各年级组(班)做好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家长学校授课、家长会各项资料的整理、上报、存档;4.发放《家校园地》校刊,精心布置寒假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月份:1.留守学生的关爱活动。2.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四月份:组织开展一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印发《家校园地》。

五月份:1.结合51国际劳动节、母亲节和516国际家庭日,组织开展我爱我家征文比赛活动;2. 召开六年级学生家长会,针对六年级学生学习、青春期教育、升学等问题进行集中授课。其他年级组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着重结合期中检测情况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六月份:1.做好家长学校学员培训检测工作,并进行学期工作总结。2.各年级组织开展优秀家长、好家长评选。 3.六年级学生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七、八月份:1.做好各班级家长学校的学年度考核工作和暑假安排,发放《家校园地》;2.整理家长学校学年度档案资料的存档工作;3.积极筹备新学年的各项准备工作;4.学校做好校级评选表彰,同时择优推荐参加县级评选。

九月份:1.组织好新学年开学各项工作;2.筹建一年级家长学校委员会,召开一年级家长学校委员会会议,讨论家长学校有关问题;3. 家长学校开学典礼,组织开展新学年家长学校第一次授课活动,重点是养成教育、家长如何配合、教师的任务,使学生迈好入学的第一步。4.在家长的配合下,组织一年级新生教育教学常规训练(开学前)。

十月份:1. 组织开展我爱家乡手抄报评选活动;2.组织学生参加语言文字社会调查实践活动。3.举办家长学校第一次集中授课活动。

十一月份:1.召开各年级班家长会; 2.发放《家校园地》;3.组织开展一次家访活动。

十二月份:1.举办第二届校园阳光体育艺术节,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2.认真做好2016年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3.在分析总结本年度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上,思考2017年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2016年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因此,我园努力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以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为导向,通过多途径的沟通交流方式及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儿教育目的、内容与方法,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1+1〉2的教育合力。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健全家委会管理机构,参与园所管理。

2、探索创新家园互动的有效策略,增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和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性,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园关系 。

3、充分挖掘与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家委会管理机构,参与园所管理

1、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委员会管理机构,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园长为会长,教研组长、保健老师和各班级家长委员会代表均为园部家委会成员。

2、建立家委会QQ群。要求班级家委会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班主任教师之间建立QQ群,园级家委会成员与园长之间建立QQ群,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作用,参与管理和督查幼儿园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办园质量。

3、园级家委会每学期两次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随机对幼儿园卫生、安全、食堂工作、教育教学、家长工作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协调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幼儿园各重大活动的筹办和策划工作,真正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探索创新家园互动的有效策略,增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和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性,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园关系 。

家园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来不断创新探索家园共育策略。

1、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讲座。

根据家长的不同特点,以集中教学和分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学期家长来园活动不少于4次,授课内容紧紧围绕提高家长教养素质为中心,组织家长有系统地学习,更新教育观和人才观。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题讲座,以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剖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为家长解惑,满足家长教养的需求。每次活动遵守签到制度,确保每次活动家长到会率不低于90%,家长受教育面达95%。

2、满足家长需要,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情况

为了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园发展情况,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定期开放一次半日活动,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了解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如:做操、吃点心、上课等环节家长们看到了在另一个环境中自己的孩子的表现,也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懂得了怎样和教师主动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同时也拉近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3、家访活动,建立幼儿、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1)做好幼儿实地家访工作。开学初,要求教师对新生做好实地家访工作,注意沟通方式,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认真填写好上门家访记录。

(2)做好随机家访工作。教师充分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表现,认真填写家访记录。

4、利用网络平台,增进家园联系

继续发挥网络的作用,将网络作为教师与家长有效融合、密切联系的快捷通道。在以往实践摸索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好幼儿园网页,并结合锡山区朝阳网上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做好以下工作:

(1)网络平台宣传。为了确保通过网络进行深入全面的家长工作,实现家园沟通、优化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达成双赢的目的,一方面网管员认真做好平台的维护和正常使用工作,确保运行正常。另一方面,我们发动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尤其是新生家长宣传这一交流、互动的载体,让家长借助平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并能积极参与育儿知识咨询和经验交流活动。

(2)丰富网络内容。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使家长及时、全面的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从而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为此,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做到 五公布:1、每月公布主题活动计划和目标,让家长对孩子本月的保教目标早知道。2、每周向家长公布周计划。家长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解本周教学重点,看了请您配合一栏,就明白了请家长协助完成的目标。3、公布幼儿的活动照片,帮助家长清晰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4、每周公布一周菜谱,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饮食搭配,同时为家庭饮食结构的补充提供依据。5、及时公布幼儿园重大的活动信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园所动态、重大活动、幼儿发展等情况。

(3)创建班级qq群。为了让家长和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能更快捷更直接的交流,我们要求各班创建一个qq群,这样,老师可以第一时间把孩子活动的照片发给家长,家长也可以提出一些困惑供大家探讨,也可以相互之间分享育儿经验与心得。

5、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是幼儿园老师的合作伙伴,有许多家长也是幼教专家,而且他们拥有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是幼儿园可利用的、宝贵的教育资源。而家园合作共育更有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家长的宝贵教育资源,尝试开展家长助教日活动,将家长请到幼儿园的课堂,让他们临时担任孩子们的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和孩子们游戏、讨论。讲他们最熟悉的专业知识,讲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还有他们工作的乐趣、工作的辛苦及他们工作中有趣的人和事。

6、开展甘露童韵游戏节活动,增进亲子之情,提高幼儿民间艺术文化素养。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我们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开展民间游戏的能力。

7、做好问题儿童的家长工作。针对问题儿童采用个案跟踪记录研究的方法,促进问题儿童的健康成长。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让家长有目的地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家里的情况表现(以文字的形式),并在第一时间内反馈给教师,针对家长记录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填写好个案追踪记录表。

8、用好幼儿成长档案。各班根据主题的开展情况,按时收发,让家园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园、在家生活、学习、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9、鼓励家长平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类工作。

许多幼儿园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区的大力配合,如环境布置的材料收集,教学活动操作材料的准备,自然角的创设,社区活动的开展,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等都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老师要不断提高与各类家长的沟通技巧,班级家长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家长工作艺术,特别是对待个别特殊家长,更要想方设法做细工作,耐心解释,要顾全大局,让每一个家长都全方位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了解孩子、参与活动、参与评价,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自觉性,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好伙伴。同时引导家长积极撰写家教心得,开展家教论文评比,并利用网站、家教小报进行宣传。

三、充分挖掘与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

1、挖掘家长资源,壮大教育队伍

9月份我们将通过推荐、审核、筛选成立新一届园、班级家长委员会,以此来壮大我们的队伍。我们将选择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特长的年轻家长将从保教、卫生保健到健康安全等各项工作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并逐项研究,落实解决。同时,我们将发动教师对本班家长的学历、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记录有利于幼儿园主题活动或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的家长信息,然后根据家长的特点,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设计组织活动或给幼儿表演等。还可以讲他们最熟悉的专业知识,讲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还有他们工作的乐趣、工作的辛苦及他们工作中有趣的人和事,从而使孩子们开阔眼界,获得社会知识和经验,促进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2、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教育外延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我园地处甘露镇中心,附近有医院、商场、邮局、银行、超市、理发店等周边资源,这些资源既为我们实施相关主题活动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又是我们带领幼儿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活教材。因此,我们利用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如:组织幼儿到户外春游,重阳节到敬老院联欢,还利用节日,带领幼儿走向社会,体验民间文化习俗;三八节请妈妈来园助教,请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医保人员来园进行安全教育,举行紧急疏散安全演练等,还每学期每班发动多名家长志愿者来园为孩子组织教育活动以及协助值班老师、保安做好安全维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2、各班家访,了解班内幼儿基本情况。

3、成立新一届园部、班级家长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4、召开小班新生家长学校活动,讲座《引领幼儿融入幼儿园》。

5、开通班级网络平台,更新相关信息。

6、各班重新布置家长园地。

7、完善幼儿家长接送卡。

8、启动家长志愿者活动,填写好申报表。

十月份:

1、社区早教基地活动:走进敬老院。

2、印发健康宣传材料。

3、各班家长老师进课堂活动。

4、班级家园研讨活动:家长育儿经验分享会。

十一月份:

1、各年级家长学校活动。

2、发放期中幼儿发展情况评价。

3、教师学习《家长必读》。

十二月份:

1、各班幼儿成长档案抽查。

2、第五届甘露童韵民间游戏节。

一、二月份:

1、召开家委会,总结学期家长学校工作。

3、下发家长满意度测评卷并进行情况汇总。

4、幼儿寒假生活指导告家长书。

5、撰写学期家长工作小结。

三月份:

1、召开家委会,商讨、创新本学期家长工作。

2、印发家园七彩桥小报。

3、结合三八妇女节,各班开展亲子同乐活动。

4、启动家长志愿者活动:填写好报名登记表。

四月份:

1、各年级组举行家长学校活动(上午半日活动)。

2、家长志愿者进班组织活动。

3、发放家教宣传材料。

4、发放期中幼儿发展情况评价表。

五月份:

1、第六届甘露童韵幼儿才艺节。

2、各班家长工作资料抽查、汇总。

3、家教讲座。

六、七月份:

1、庆六一家园同乐活动。

2、召开家委会:总结本学年家长学校工作。

3、大班毕业典礼。

4、评选、表彰优秀家长。

5、召开家长学校领导小组会议。

第6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花和运动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本学期我们根据主题进展情况设计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区材料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投放,适时地与以调整。本学期应家长的要求在活动区增设的一些棋类游戏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5、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花花世界、我们一起来运动、新年到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6、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园地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花卉,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7、学期初,我们提出将浸入式英语活动运用到体能活动中的设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除英语老师独立带班的水平提高很快以外,班级幼儿的英语会话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8、本学期,我们着重幼儿健康体质的培养,组织幼儿坚持开展体育锻炼,在本次的小小运动会上,班级幼儿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各单项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9、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其中中秋节大带小活动、国庆亲子看花展活动、家长开放日、秋游、迎新年小小运动会等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委员、家庭联络小组组长的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班级举行的各项亲子活动,其中亲子制作花的大书、小小运动会上亲子跳绳表演、参观花卉市场、参观迎春花展等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年轻教师的带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活动区材料制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幼32家32儿童 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将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春天的秘密和我要上学了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春天的秘密、我们要上小学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5、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自然角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植物,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6、学期初,我们提出将快速阅读运用到教学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7、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第7篇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第8篇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园团体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存在着学习活动形式化、学习过程结构化、组织方式模式化的现象,由此带来了幼儿教师团体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低下,进而造成了团体学习资源的无形浪费。

一、问题提出

团体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实效的学习理论与策略,已经进入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生活,并成为了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所谓团体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将不同的个体集合起来的一种共同学习形式,大致包括三种:指导型的团体学习,如校外专家、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对教师的指导;表现型的团体学习,如上公开课、教学成果展示等;研究型的团体学习,如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本研究涉及的是幼儿园日常性的研究型团体学习。加强对团体学习内容及过程的管理,不断提高团体学习的效率与效力,应该成为幼儿园团体学习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希望了解目前幼儿园团体学习的基本现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江苏、广东和河南三省六所不同性质和级别幼儿园中的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者共发出问卷196份,收回184份,有效问卷178份。问卷回收率为93.9%,有效率为%.7%。第二阶段采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团体学习活动,并对该班教师进行了初步访谈。第三阶段采用访谈法对5所幼儿园60位幼儿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团体学习的基本现状

团体学习作为当今幼儿园教师教育和园本培训的主要方式,已经得到普遍的推广和运用。从江苏、广东和河南三个具有不同区域特征和文化背景省份回收的178份有效问卷也充分证明了团体学习在我国幼儿园存在的普遍性。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幼儿教师参加团体学习的比例上,100%的教师承认参加过各式各样的团体学习。其中,82.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参加团体学习,只有9.6%的教师不经常和7.9%的教师偶尔参加。在团体学习的组织方式上,91.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幼儿园经常组织团体学习,只有8.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不经常或偶尔组织团体学习。63.5%的教师认为参加幼儿园内部组织的团体学习多,只有3.9 %的教师认为参加园外的多,两者都多的占32.6 % 在团体学习的时间安排上,一周组织一次的占67.4%,两周一次的占23.6%,时间不固定的占9%。也就是说,团体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惯常的、较为固定的学习形式。在团体学习的内容上,87%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主要进行的是业务学习,13%的教师认为主要是政治学习。在团体学习的成员组成上,教师、园长和业务副园长是学习的主体,其中,幼儿教师参与的比例占100%,园长占82%,业务副园长占78.1%。保教主任参与学习的比例尽管只占41%,明显低于教师,但明显高于后勤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员(分别为10.7%与8.9% ) 。

(二)团体学习与教师个人的关系

调查表明,88.8%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有利于个人的专业发展,9%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既有利于又不利于个人的专业发展,还有2.2%的教师承认根本没有考虑过该问题。在参加幼儿园团体学习的态度上,83.7%的教师表示喜欢参加,3.9%的教师表示无所谓,只要跟着学就行了,10.7%的教师表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只有1.7%的教师表示不喜欢。在喜欢参加幼儿园团体学习的原因中,41.4%的教师认为参加团体学习可以使自己从别人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15.9%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的氛围非常好,可以各抒己见,21.5%的教师认为可以了解他人的毛同想法,还有20.9%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比单个学习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不喜欢参加团体学习的主要原因中,41.6%的幼儿教师认为当前的团体学习没有层次,针对性不强,23.6%的教师认为在团体学习中容易受制于他人的观点,24.7%的教师认为当前的团体学习过于强调形式,学不到更多的东西,6.7%的教师认为在团体学习中,总是个别人讲的多,自己总是没有发言的机会,还有3.4%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团体学习,依靠个人学习就可以了。

(三)团体学习中教师的表现

团体学习是一种互动式的知识共享过程,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直接影响着团体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但我们的问卷结果却显示,在关于“团体学习中幼儿教师是否经常发言”的问题上,38.8%的教师不经常发言,34.2%的教师偶尔发言,只有27%的教师经常发言。其中,14%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在团体学习中很容易受别人观点的牵制,84.3%的教师认为较易受别人观点的影响,只有1.7%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能够拥有个人的主张,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意识地提取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而在“团体学习中是否经常失掉个人观点”的问题上,10.8%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失掉个人的观点,82.5%的教师认为有时失掉个人的观点,只有6.7%的教师认为自己拥有较强的判断力,不容易随波逐流。

(四)团体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活动形式化。

团体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形式开展活动,但形式仅仅是为内容服务的。过度形式化已成为当前团体学习中存在的一大障碍。在“你认为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应该改进吗,为什么?”这一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1/3以上的幼儿教师回答:“学习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以下是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回答:“幼儿园的团体学习越来越追求形式了。学习活动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让人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团体学习已经出现形式主义的倾向,(不能)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引导大家学习一些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东西。” 任何学习都需要采取恰当的形式,但过度形式化的学习带来的不是学习质量的提高,而是学习效果的下降和教师学习兴趣的降低。流于形式的团体学习忽视了学习的根本目的,长期处于该种学习境况下的幼儿教师,因总是满足不了个人学习的愿望而将逐步产生“学习疲劳”,进而造成学习热情的丧失和团体学习效力的减弱。

2.学习过程结构化。

“当人们知道在一种情境中如何行动—既他们知道他们自己希望他人怎样,他人希望他们自己怎样的时候—这种情境对于他们就可以说是‘结构化了’。这也就是说,团体中的成员对于这种情境有了一种共同的概念。”121在团体学习的初期,经过团体成员的摸索和尝试,逐步使学习活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对团体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是有利的。但过于结构化的学习则会逐步使团体学习演变成一种僵化的、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在开放式问题“你认为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应该改进”的原因分析中,1/3的幼儿教师提到了“团体学习的高结构化”问题。我们从多位幼儿教师关于团体学习现状的开放式访谈中,也能明显感受到以上问题的存在。以下是教师们的典型回答:“我们幼儿园每两周进行一次团体学习,主要是业务学习,有时也有政治学习。现在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学习的基本程序了,所以学习的时候不用考虑太多,只要跟着主持人的思路走就行了。”“我进人我们园已经好几年了,一直都是比较严格按照固定的学习程序学习,不管谁主持都差不多是这样的程序,而且差不多总是固定的一些人在讨论的问题上争来争去。大家已经习惯了,也不想轻易去改变。”“我们现在的学习过程主要由主持人来确定,但我觉得控制的过于严格。可能主持人怕中间出现环节上的失误吧,总是把环节之间设计的很紧密,好像是赶场一样,有时刚开始讨论,就进人下一个环节了。学习又不是赶场,是很灵活的。某个问题大家争议很多,又很重要,就应把这个问题讨论得深人一点。缺乏灵活性的学习会让人觉得没意思。”

3.组织方式模式化。

每个幼儿园都拥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模式,这往往成为每个幼儿园的学习特色。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膜式实质是用一种简化的结构方式,对复杂对象作出简略的解释,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常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在某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活动,就会逐步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模式。任何学习模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局限性,间它应该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模型。如果为了维持某种学习模式而不能灵活地加以改进和改变,就会造成模式化的局面。在幼儿园团体学习中,一些幼儿园为了保持自己的学习特色,长期以来坚守一种组织方式不放,造成了学习吸引力的减弱、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质量的低下。从教师对“你认为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应该改进吗,为什么?”这一开放式问题的典型回答中,我们可以对此类现象有更深人的了解:“我毕业后就一直参加我们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团体学习,每次学习尽管形式上和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大体都差不多,几乎都是一样的组织方式,所以我一直认为团体学习就是这样的。”“我们每次学习的时候,总是比较固定的几个教师在发言。”“我们幼儿园的团体学习采用的是三段式的组织方式:看课、评课、提建议。不是说这样的组织模式不好,而是应该经常变换和尝试一下其他的模式。这会让教师有新鲜感,学习的兴趣会更高,也会更有收获。”

第9篇

[关键词]园本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2-0037-0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近两三年来,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而被广泛开展。于是,不少幼儿园纷纷加入到大力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行列中来。幼儿园教师因而也被普遍要求成为“研究者”。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来看,提倡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呼声多是由理论研究者或行政管理者发出的,教师自己的真实声音很少听见。事实上,有不少教师已经对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表示出自己的疑虑和担心,如“园本教研是不是又是新刮起的一阵风?”“我的负担本来就够重了,园本教研又来加一项?”等等。

幼儿园教研活动一直以来就存在,从传统教研到园本教研不只是称谓上的改变,更多的是从理念到方法上的一系列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传统教研可能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而现在的园本教研更多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师自我成长方式,因而它更加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因此,切实了解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主体――幼儿园教师自己关于园本教研活动的想法,或许能为广大幼儿园切实有效地开展和推进园本教研活动提供一些有益启示。这也正是开展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质的研究路线,主要采用访谈法,试图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教师关于园本教研活动的主观想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选择了正在进行园本教研活动的三名带班幼儿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这三名幼儿园教师分别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承担的工作、经验、资历等也有所不同。他们的情况分别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园教师T1,本科学历(专升本);工作了4年的幼儿园教师T2,本科学历;工作还不到1年的幼儿园教师T3,本科学历。为了能使研究对象尽量表达出真实想法,研究者是避开园长直接跟三位教师取得联系的。同时,研究者也向三位教师保证绝不透露其真实姓名和单位。也不向其领导和上级部门透露任何信息。

围绕研究问题,研究者对三名幼儿园教师分别进行了两次个别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他们对园本教研的看法、认识等等。在采用访谈法之余,本研究还收集了网络BBS上一些教师关于园本教研的帖子等其他资料作为补充。

三、研究结果

(一)关于“园本教研”的概念

三位教师的话语都透露出同样一个信息:幼儿园教师虽然知道“园本教研”这个概念,但对其内涵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并存在一些疑问。例如:

T2:我认为自己幼儿园搞的教研总归是园本教研。

T3:概念模糊,没办法用准确的语言概括。

从T2和T3两位教师对园本教研概念的解释以及之后对园本教研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阐述都可以发现,他们所认为的园本教研活动就是“一种在幼儿园实施的教研活动”,至于为什么在用词上要特别强调“园本”,他们并不是很清楚。

教师T1则通过听讲座、看文章、自己实践和体验等方式对目前所提倡的园本教研的核心内涵和意义有一定了解,她提到了不少传统教研活动和园本教研活动之间的差别,例如她认为现在的园本教研是“一种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研活动”,原来的教研“可能更多关注专家提出来的问题。别人在搞什么啊,大多数人就跟风。教研就像传达文件”,而园本教研强调“立足于幼儿园自己的一些问题,那就是我们把焦点、视线放在自己幼儿园”。但是她也表示,幼儿园教师普遍还是“比较传统地去理解园本教研”。

访谈发现。由于个体差异,幼儿园教师对园本教研的认识参差不齐,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还处于不理解或认识模糊的状态。研究者从网络BBS上收集到的资料也印证了这一情况,例如:“其实,我们一直就在搞教研活动。如今,又被要求做园本教研了。我不知这两者有何区别?”“新园长们将传统的教研一一摒弃,高调唱响了‘园本教研’,加上一个‘园本’以表明自己的观念很‘新’,真是画蛇添足。”

可见,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对于园本教研的内涵、做法以及实施园本教研的意义并没有清晰认识。这往往会造成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引发教师的抵触情绪。

事实上,园本教研绝不是口号式的概念翻新,而是在教研理念和方式上的一次深刻变革。从各种文献资料以及一些指导性文章来看,园本教研对传统教研的一些习惯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改革,其重点不是为了组织教师去学习或研究一般性的规律和理论,而是为了引导教师通过自主性反思去研讨自己所面临的真实的、复杂的实践问题。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研更注重教师如何“较快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教学的常规技术”,而园本教研更注重“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智慧”,“更多的关注教研方式向生态化生活化方向发展,从偏向做作的、虚假的、硬性的、单一的教研方式向常态的、真实的、日常的、多样化教研发展”,等等。

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在敦促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之前,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园本教研的概念和意义,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而在此之前,幼儿园管理者作为制度的确立者和教师的管理者,自己首先要认清园本教研的内涵。这正如教师T2所说,“幼儿园领导的作用相对来说更大一些”,所以从传统教研到园本教研,“还是先让园长学习学习好”。

(二)关于园本教研的效果以及具体容和组织形式

1 园本教研的总体效果值得肯定

园本教研的效果是评价园本教研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在访谈过程中,三位教师都纷纷表示,从总体上说,园本教研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最终也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过,他们也都提到,园本教研要达到好的效果,关键还要看怎么做,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会产生不同效果。

2 园本教研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应着眼于解决教师自身实践中的问题

被访谈者普遍认为,如果园本教研活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解决教师自身实践中的问题。教师

是欢迎的;如果太空泛、太枯燥,那么教师就比较困惑,甚至反感。例如:

T1:看怎么组织……要有一个立足点,必须解决老师的实际问题,这样一定会受到老师的拥护和喜欢。如果只是空讲形而上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听,只是浪费老师的时间。

T2:(统一的集体教研活动)总归是被动的,其他的那些(教研活动)嘛,因为是大家自己的(问题),所以比较主动。

T3:对我来说,实际的东西最好。

由此可见,教师欢迎的、认为对他们自身最有帮助的园本教研还是应该密切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问题,而这其实和园本教研的真正旨趣是一致的,这再次印证了自上而下的教研转向自下而上的园本教研活动的必要性,也再次提醒广大幼儿园在从传统教研转到园本教研时,虽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研究重点一定要适当转变,即要从研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理论转向“研究教师在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3 园本教研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应根据教师素质和能力等不同而有所区别

三位教师还一致认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和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在园本教研内容、形式方面的需求以及参加园本教研活动的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园本教研的各项指标要“依人而定”。例如:

T1:园本教研活动中比较开放的对话对于有经验的教师、高境界的教师而言就相当不错,对于新教师来说则根本不可能。他们最需要的是(老教师的)指导。

T2:新教师可能对教学技能的成长关注得不够,即使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研究,新教师也只能是听听。他们经验不足,往往没有发言权。

T3:(在大教研活动里,我)主要还是学习。

不难看出,新教师和老教师期望的园本教研的内容不完全一致。新教师由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经验不足。因而期望能够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而老教师由于经验比较丰富,他们更希望超越技能技巧,产生更深刻的思考。相应的,新教师和老教师所适用的园本教研的组织形式也不完全一样。新教师渴望有人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正如三位教师反复提到的,告诉新教师应该怎么做,虽然这可能只是老教师的个人看法,但新教师会非常高兴;新教师虽然也渴望和他人对话。但是他们并不一定能够融入到老教师们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上的高层次对话当中。因而很多时候还是处于倾听状态;在新教师还存在很多初级问题的情况下,让他们接受老教师的评价(例如上公开课),反而可能给他们带来挫败感;相反,老教师则可能期望通过自我的深入反思、课题研究或者和其他教师进行高水平对话等方式来进一步获得“新的启迪”和“新的东西”。这就启示我们,幼儿园推进园本教研要避免“一刀切”。

(三)关于园本教研制度

三位教师还表示,教师积极有效地参与园本教研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因此,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上给予教师一定的保障和激励,也是幼儿园在推进园本教研活动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从硬性规定教师参与到激发教师主动参与

三位教师所在的幼儿园都在教师必须参与园本教研活动方面作了一些硬性规定。在问及为什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时,三位教师列举的第一个原因都是“不得不参加”。教师T3还认为,“幼儿园的这些活动是一种习惯,不存在主动被动”。但是他们也纷纷表示,由于“对自己提高蛮有用的”(教师T1),“的确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教师T2、T3),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还是比较乐意参与这些活动的。

他们还不约而同地强调,教师本身其实都很有研究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T1表示,幼儿园教师之间“经常在做一些集体的反思,只不过没有成文”,“自发性的教研很多,频率很高,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说成‘啊,今天园本教研了’”。而教师T2和T3则表示,自己作为新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也会主动写一些反思随笔,会主动去“请教人家”。

可见,幼儿园教师刚开始可能迫于制度压力或习惯才去参与园本教研活动,一旦能够从中体会到专业成长的快乐,就会对园本教研活动持欢迎态度。另一方面,教师通常都具有工作责任感和个人成功需求,他们有着改进自我教育教学实践和技能的潜在愿望,因此,当发现园本教研活动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好处时。只要幼儿园继续予以激励和支持,他们往往会由遵循制度形成的“习惯”转化为自主积极参与园本教研。

笔者认为,幼儿园在刚开始推进园本教研活动,建立一套硬性制度是必要的,因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真正理解园本教研的价值,也不是所有教师都愿意多为自己增加额外的教研“负担”。所以幼儿园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推”教师一把。但是,仅仅依靠一套强调“约束”“服从”“照做”的行政制度来“逼”教师参与,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知道,园本教研活动强调的就是教师的自发性,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实现也一定是建立在教师自身需求和追求基础上的。因此,当教师进入园本教研的轨道并被激发出自发性的园本教研需求时,幼儿园建立一套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教师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主研究需要、为教师提供支持性条件和引导性章程的园本教研制度才是最为根本的。

2 为教师提供时间保证

访谈过程中,“忙”被反复提到,“时间”似乎已经成为教师进行园本教研活动的最大制约条件。

T1:活动特别多,牵制了老师很多很多精力,所以搞这种教研,成了一种奢望。

72:以前经常反思,现在不太反思。可能因为其他事情太多了。

T3:因为大家实在忙到无法分身,专业小组活动已经中断很久了。

三位教师都提到,除了带班,他们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例如筹备各种各样的全园:节日活动。和家长一起备课,参加政治学习等,他们往往没有时间投身于园本教研活动。网络论坛上很多教师也表示并不是不想把园本教研工作搞好,而是“实在有太多的烦琐事”。由此看来,幼儿园如何尽量为教师留出足够的园本教研时间是幼儿园在管理上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笔者认为硬性规定开展集体或小组园本教研活动的固定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化活动,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学会有效管理时间,(4)等等,都是幼儿园可以尝试的管理措施。

3 形成研究共同体

三位教师所在的幼儿园都有各种各样的园本教研组织,如全园性的教研共同体。就同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聚集在一起的研究小组,以年级或科目为单位的教研小组,等等。三位教师都表示乐意在研究小组中和别人一起交流,因为“(发言时)我经常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可以“倾听别人怎么说”,“对别人也可能有帮助”,“会帮你指出一些问题”,“可以借鉴很多东西”,等等。事实证明,一个由有不同背景、经验、才能和观点的成员所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对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研究,可以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较有效的帮助。因此,幼儿园在推进园本教研活动时,除了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鼓励“同伴互助”,帮助教师组织各种研究共同体也是必须做的。

不过,教师T1也提到:“园本教研活动都是比较霸权的、专制的,比如威信较高的教研组组长的发言,大家会比较重视一些。我很喜欢大家自发的、很放松的、都觉得很有收获的园本教研。”教师T3也有同感。这表明,教师们更为欢迎平等的、氛围轻松的交流。因此,为了确保教师的“研究主体”地位,幼儿园在构建研究合作组织时,应注意通过制定一些有助于教师平等对话的规则和制度,打破科层式的组织架构,屏蔽资历和权威的负面影响,促进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

第10篇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1)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末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家访工作。现将本次家访所得简述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玩具,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5、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vcd、书报杂志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三、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5、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

6、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

7、学校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勾通,协调做好教育工作。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2)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不在幼儿园还继续享受老师给予的关爱;更能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期末将至,大一班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终于毕业了。作为大一班长期的“陪课老师”(每周兼课一天已经2年了),终于能在他们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去他们的家中看一看,与他们的家长面对面更近距离的做“亲密接触”,也能与亲爱的宝贝们再道一声“再见”。

24日傍晚,习习凉风迎面拂来,甚是愉悦。我邀上同样是“陪课”的陈老师,带着“暑期一封信”,揣上精心撰写的期末评价表,从幼儿园出发了。我们今天的路线很简单:距离幼儿园最近的20来位孩子。

犹如预料之中,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大多的是惊讶,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毕业,不再去幼儿园就读了,老师怎么还会来家访?有的说你们两位老师平时这么忙,怎么也来家访了呢?也有的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我的孩子虽然即将踏入小学,但是在学习行为、生活行为上,家长很是不放心。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很很多问题与我们沟通,有许多疑惑想请我们作答。面对家长这些态度,我们深深知道:毕业班的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更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特别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己的观点表明孩子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要求,但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我们只得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其中林松卫小朋友,就是对我说出“老师。我讨厌你上课”的那位男孩子,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的兼课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我愿倾心奉献,天天等候。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3)

对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成长来说,老师与家长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群体。想要把老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这种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就需要两者之间默契的配合与及时的沟通。因此,我对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们进行了家访,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一、孩子们的两种生活状态

当家长们接到家访的通知时,都表示出了积极与热情,因此,家访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当中,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与家中呈现出两种活动状态,而这两种状态往往相差甚远。

我们班上有一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小女孩夏静姝,她常常在父母送她进幼儿园并离开之后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有需要也不敢举手说明,但是她的父母告诉我,这个孩子在家中是长辈们的开心果,是个乐观积极的孩子。类似夏静姝的情况我在其他几个孩子的父母口中也发现了。这使我很惊讶也非常焦虑,孩子在幼儿园隐藏了自己阳光积极的一面,而变得胆小内向,我就这个问题及时地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了沟通,细致地了解了孩子在家的生活状态,并且与家长共同分析了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状态。

我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对家庭环境强烈地依赖与信任,从而加强了他们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在家中父母对孩子全方位的关爱与照顾,让孩子在面对较为陌生的环境时无法找到那种熟悉的依赖感,因此封闭了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家庭与幼儿园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让孩子学会面对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同伴。

二、孩子们学习意识上的一致性

幼儿园作为孩子知识启蒙的沃土,要为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启发孩子学习求知的意识。这次家访我就孩子的学习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们反映孩子学习知识的态度主要是依据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而确定的。有趣的知识或者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孩子比较乐于接受,相反,死板的、硬性的问题则遭到了孩子们的排斥。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对知识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渴求意识,而是对于该知识相关联的附带价值表示关注,例如,学习知识之后所获得的奖励或者来自于父母的表扬等等。

孩子们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学习知识的意识与他们在幼儿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依然关注老师手中的奖励或者伴随而来的玩乐的时间,只有极少数孩子表现出对于知识本身的好奇与渴望。特别是针对学习过的知识,大多数孩子不再表现出关心与重视。

从这个体会中我发现,提高孩子的求知意识是较为重要的。只有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从课堂上与生活上全方位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通过这次家访,大大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默契与信任。在与家长的交流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家长的用心良苦。他们对孩子有多么爱护,对我们的信任就有多么大,给予我们的责任就有多么重。在老师理解家长并且感谢家长给予的这份信任的同时,家访工作也让家长们充分地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难度,需要家长们给予全力的支持。可以说家访让老师和家长彼此走近了,让老师和孩子们走近了,让这样三个独立的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每个人的力量都发挥到最大,一切为了孩子。

经过与家长们的交流,我意识到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彼此信任,彼此交流,才能让孩子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4)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走进家庭,走近幼儿’集中家访月”文件精神,于是我园在9月份开展了新生家访活动。而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第11篇

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依旧是纯学前班式的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现有的幼儿教育水平是否符合新时期家长的需求、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的需要又是什么样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另外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幼儿家长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本文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调查与论述。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笔者对某农村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发放问卷和回收都经过精确计算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2、访谈法在本研究中,笔者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是在先行调查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访谈的内容围绕着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访谈对象为农村幼儿家长及本人实习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全部采用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访谈。此外,笔者还使用了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

三、关于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长态度现状

1.对环境资源配置的态度

从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认为本村幼儿园的玩具数量种类都过少,他们希望能增添一些,使每个孩子都玩得更充分。另一方面,家长也看到幼儿园的儿童读物只有区区几本,而且年代久远,他们盼望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能和孩子的人数相适应,而且图书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以使儿童知识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至于因为生长在农村就输在起跑线上。在此案例村,幼儿都是半日托,即早晨在家吃过饭大概上午8点左右到幼儿园里上课,中午11:30左右回家吃饭,下午2:00左右来到幼儿园,下午5点被家长接回家。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希望幼儿在幼儿园里吃饭,只有个别家长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由此可以看出该村半日托的设置还是符合绝大部分家长的意愿。在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条件太差,如本村唯一的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是一间大房子,中间有木板隔开,分成三个小格子房。与县城幼儿园宽敞明亮的大活动室相比,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不公平。他们迫切希望农村幼儿能和城市幼儿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能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在改善幼儿园的设施环境上,家长希望政府能加大投资,而幼儿的入托费用不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2.对师资配置的态度

在案例村庄的幼儿园内,三个班只有两个老师,没有保育员。平时上课时老师在这个班讲完课留下作业后就匆匆忙忙去另一个班讲课,总会出现有一个班没有老师看护的情况。对此家长很是担忧,他们希望每个班至少要有一个老师能全天在教室里面看护,因为教师不够的话且不说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就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保证不了,这些年来虽说没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但是像幼儿被抓被挠这样的小事总也避免不了,安全隐患是存在的,如果有老师在的话,有些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的。关于教师的学历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孩子的责任心强。他们希望老师在幼儿园说普通话,使幼儿从小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成长。

3.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态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语文、数学之类的课程,他们更愿意看见幼儿受到的是学前班式的教育,更关心的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每天学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他们的希望是像舞蹈绘画之类的课程可开可不开,如果不开更好,即使是小班的家长想法也是如此。对于游戏,家长特别不喜欢,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玩,对于幼儿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带领幼儿做游戏完全没有必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只要在幼儿园设置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就最好了。

4.在私立幼儿园的设置方面的态度

在案例村中,幼儿的入园率可达98%,其中有3%的幼儿在外村或镇上的私立幼儿园,在私立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家长几乎是做生意的农民个体户。绝大部分家长对私立幼儿园抱着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态度,通过调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私立幼儿园硬件设施比本村的公立幼儿园要好,但是收费高的话也不会送幼儿去就读。

(二)家长态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对物质资源配置态度的原因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传媒工具也在农村普及起来。许多家长与以前相比,学历水平也有所提高,加上外出务工的原因知识面也开始变得宽广。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想法,比如他们希望幼儿园玩具图书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增多,希望这些资源的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托管制度方面,绝大部分家长则不希望有根本的改动,因为在农村他们都是和老人一起吃住,家离幼儿园也很近,最远的步行最多20分钟也能到,所以老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做饭和接送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多交一份伙食费再幼儿园吃饭。在幼儿园教室用房方面,95%的家长对现在的教室用房不满意,因为教室在下雨天的时候漏雨,下雨的时候就会被迫放假,本文作者在走访时听到有位家长这样说:“无法理解为什么城里的十几个孩子的在一间特别大的教室里学习,而在这里上百个孩子却要挤在一间相对还要小的漏雨的教室里学习,政府总在说要教育公平,可是公平的教育到底体现在哪儿啊?”其实案例村庄本身并不贫困,由村委会或镇政府出资修建幼儿园教室并不会在经济上有太大的问题,可是据幼儿园老师说每次打了修建教室的报告后,政府和教育局总是相互推托,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室能得到有效的修理。9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物质资源的投资应该由政府负责,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和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由家长来负担的话,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

2.对师资配置态度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幼儿家长现在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老师数量方面,家长希望老师的数量能相对增加,因为单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的担忧就有许多。笔者在幼儿园走访时发现案例村的幼儿园内有96个孩子,分成大中小三个班后只有两个老师在任教,安全隐患较多,他们认为如果老师能时时都在关注幼儿的话就能放心许多。在教师的学历方面,家长认为只要老师能严厉一些,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多识字多做作业就行,学历水平不重要,教会幼儿学习最重要。

3.在课程设置方面态度的原因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不少农民感觉到只有好大学高学历才能有一份好的职业,而且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下一代能够走出这一亩三分地,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从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他们就重视幼儿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考虑素质的培养,几乎是高考考什么,幼儿园就应该为高考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幼儿每天回到家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今天学了几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课程就好,别的课程就是在浪费时间,最好不要学。本文作者认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社会压力太大和农民本身的素质水平造成的。

4.对私立幼儿园态度的原因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资源;问题;对策;通化

我国在经历了从2011年“双独二孩政策”到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平稳过渡后,至2015年10月已实施“全面二孩政策”[1]。截止当前,“全面二孩政策”已实施近5个年头,第一批“二孩”的出生和成长必然会对现有幼儿教育资源造成一定冲击。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全面了解地方幼儿教育资源现状,查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应对二孩入园问题、改善入园条件、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的研究区为通化市。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幅员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境内2/3以上面积为山区,是一座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的山区城市,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2]。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15.94万人,2018年出生人口1.3711万人,出生率为6.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4‰[3]。本文研究范围为通化市区所在地(市政府驻地)———东昌区。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和统计调查法。2018—2019年,项目组成员深入到东昌区各幼儿园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观察了幼儿园的室内外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配置情况,对幼儿园管理者、园长、幼儿教师、保育员、家长等进行访谈,调查和统计了幼儿教育资源的基础信息和基本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和分析了地方幼儿教育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

二、地方幼儿教育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地方幼儿教育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大方面。

(一)硬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指幼儿园室内室外教学、活动、休息的房屋建筑、场地、基础设施、卫生条件和周围环境,以及器材、教具、玩具、书籍等配备情况。1.室内外场地和设施条件较差根据2018年东昌区95所幼儿园的统计调查结果,幼儿人均室内建筑面积符合国家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的不低于10m2以上的共有17所,占东昌区幼儿园总数的17.9%。其中包括:公立幼儿园10所,占公立幼儿园总数(13所)的76.9%;民办幼儿园7所,占民办幼儿园总数(82所)的8.5%。从数据可以看出:公立幼儿园一般都具有独立的活动室、休息室、卫生间、保健室等,室内建筑面积达标情况较好;而民办幼儿园绝大多数用房紧张,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比例小,活动室与休息室通用的情况较多。实地走访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园缺少基本的室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的幼儿室外活动游戏场地、活动器械场地、直跑道、沙池等设施条件标准[4]。不同办学类型的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差距大,公立幼儿园一般都具有较为宽敞的幼儿室外活动场地,而民办幼儿园中除新办的几所大型连锁幼儿园户外设施良好之外,其它大部分不能满足需求。2.器材、玩教具数量和类型有限幼儿所需室内室外活动器材、玩具、教具也是幼儿园硬件条件的重要组成。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发现,目前市内公立幼儿园和几所新办大型连锁幼儿园的器材和教具、玩具数量充足,类型多样,且与幼儿活动需求对应成体系,玩具、教具能够保证人手一套,能支撑幼儿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占据比重较大的小型民办幼儿园在器材、教玩具方面多存在类型单一、数量有限、陈旧单调等问题,不利于幼儿教学系列活动的开展。

(二)软件条件软件条件主要指幼儿园的师资状况、幼儿数量、教学理念、园本文化、实践基地条件等非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1.师资状况参差不齐师资条件是当前通化市区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障碍。一方面,幼儿教师的数量、学历层次、毕业学校、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是影响幼儿园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通化市区幼儿园普遍存在师资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与毕业学校水平不一、持证教师人数比例少的问题。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既要有负责教学活动的老师,也要有负责生活起居的老师,因此每班一般需配备2名带班老师和1名保育员。统计结果显示,通化市区平均每班教师数3人及以上的幼儿园仅占42%,而58%的幼儿园每班配备教师人数不足3人,师资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调查也发现师资待遇问题有待改善。幼儿教师工资低于区域平均工资水平,正式职工和临时职工待遇差别大,是造成教师流动性强、师资力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师资不稳定进而造成了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波动和不稳定。2.幼儿流动性较大幼儿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硬件设施不好导致幼儿感受差;低龄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导致入园后易感冒生病;幼儿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师资流动一定程度也可能导致幼儿流动。幼儿流动性大使得入园率、退园率数据波动大,教学过程和幼儿人际交往等也需不断调整。幼儿流动性大的问题在小型、民办幼儿园及低幼年级表现明显,公办幼儿园和年级较高的大班、学前班较为稳定。3.园本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择园时既考虑硬件设施,也重视教学理念和园本文化等人文环境。调查显示:通化市公办幼儿园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学过程规范性方面具有优势,都已创建和培育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园本文化;重视素质教育,建立了系统的文化、体育、德育等各类实践基地。多数民办幼儿园由于师资不稳定,资金人力投入不足,疲于维持常规的教学过程,没有过多精力考虑人文环境的建设,园本文化的构建较差,未形成或难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

三、改善地方幼儿教育资源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通化市幼儿教育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幼儿园审批管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和园本文化养成等方面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一)加大幼儿园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通化市95所幼儿园中建筑面积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仅占17.9%,器材、玩具、教具虽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总体数量较少、类型单一,各幼儿园间差距较大,基础设施条件亟需改善。呼吁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投入和经济扶持的力度,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硬件资源配置的整体水平,为迎接“全面二孩”实施带来的挑战做好硬件条件准备。

(二)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审批与管理通化市民办幼儿园软硬件条件相对薄弱,特别是小型民办幼儿园存在场地、设施、器材、师资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应从源头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流程和管理办法,加大民办幼儿园办学过程的评价和监管力度,确保其软硬件条件能满足基本的幼儿教学资源配置要求,并具有逐步改善的能力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