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课题申报材料

科研课题申报材料

时间:2022-08-19 00:4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课题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课题申报材料

第1篇

关键词:科研课题管理系统,Java EE平台,信息化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今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高职学院刻不容缓的建设项目。科研管理系统就是(文秘站:)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信息化管理这个课题进行研发,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帮助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科研课题管理,并且提供教师学术成果申报接口。

1 系统分析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用户权限共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教师、科研部门管理员以及评审专家。其中普通教师有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申请、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以及学术成果申报功能权限;评审专家有审核科研课题立项以及科研课题结题功能权限;科研部门管理员用有科研经费审核管理以及学术成果审核登记功能权限。三类用户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1.1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课题管理由科研课题申报、课题流程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结题三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

科研课题申报流程分为两步:首先由教师填写科研课题申报表,并上传Word电子文档作为附件,然后评审专家可以下载申报表的电子文档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

课题流程管理分为两个部分,科研课题进度管理以及科研经费管理。承担课题的教师每季度填写项目进度报告,科研处管理员进行随时登陆平台追踪课题进度;教师在平台上进行科研课题经费申请,由科研部门管理员进行审批,并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完善课题经费报账机制,实现经费报销记录管理以及经费余额管理等子功能,。

科研课题结题流程与申报流程基本一致,首先教师填写科研课题结题申请,并上传结题报告的电子文档以及成果材料作为附件,评审专家下载结题报告和成果材料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审意见。

1.2 科研成果申报

提供教师申报通道接口,教师用户提交学术成果的申报材料。由科研部门管理员认定科研成果后记录在数据库科研成果信息库中。同时为科研部门管理员提供对科研成果的分类查询、统计以及报表导出和打印等功能,在系统中将科研成果分为论文、设计、课题、讲座、着作、学术成果获奖以及专利等七个大类。

2 系统设计

系统使用SSH框架按照三层架构模式开发,分为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以及表示层[3]。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使用action控制器与页面进行数据交互;业务逻辑层采用Spring框架,负责系统复杂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持久层采用Hibernate框架,调用JDBC模块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4]。整个架构层次清晰,将数据库操作代码、业务逻辑代码和页面显示代码分开,提升了代码的复用性,降低了代码的耦合性,从而增强了程序的可扩展性。下面重点介绍科研项目管理中三个重要功能模块设计,分别是科研项目申报模块、项目流程管理模块和科研项目结题模块。

2.1 科研项目申报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申报模块分为科研项目信息提交、申报书上传、科研项目审核三大功能,由控制器DelareAction、UploadAction和VerifyAction通过调用业务层和持久层代码来完成。控制器中函数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2.2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由三个功能构成,分别是课题基本信息管理、课题经费管理以及课题进度管理。通过控制器Finish、FundsManageAction和ProgressAction调用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代码完成,控制器函数及功能如表2所示。

2.3 科研项目结题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结题模块功能由课题结题申请提交、课题结题申请书上传以及课题结题申请审核三个功能组成。通过控制器 Finish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提交功能,Upload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书上传功能,CheckFinash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审核功能。具体功能模块的函数及其功能见表3。

第2篇

科研管理科研项目项目申报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初审与指导、立项管理、经费预算执行控制、项目过程变更管理、绩效考评、结题与成果管理、成果转化与推广实施等各阶段管理。各阶段即独立于全过程,又紧密相衔接与相互作用。从科研管理部门角度来看,科研项目群各阶段管理工作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延续性、交叉性和重叠性。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既要抓好每个环节中的工作要点,又要重视各阶段之间的联系。而科研项目能否批准立项,就必须重视项目申报环节工作。无论是项目申报人还是项目组织单位,项目申报工作都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始点,更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获得项目经费资助的必经门槛。因此,科研水平提升工作,必须从重视项目申报质量做起。近些年来,随着项目需求宽度和投入额度不断扩大和增长,项目来源单位对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条件、项目可行性论证要求及项目预算执行审查等方面都做了新的改进和革新,尤其是部分科研课题申报的限项规定等对科研项目的申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要获得具有竞争力的科研项目必须从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做起,这将直接影响到的项目中标率。提升项目申报质量,既是提高项目中标率的必要条件,也是项目申报执行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要素。本文结合项目申报过程中管理实践经验,整理了近些年来项目申报过程中影响项目立项率的常见问题,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对项目申报全过程各阶段进行了划分,将执行对象的各阶段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各阶段执行对象所属工作任务关键点的差异性与呈现问题进行映射,提出了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为相关部门及项目申报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影响项目申报质量的原因

1.填写项目申报书中常出现的问题

申报书填写格式规范性、文字内容表述准确性、前后逻辑关系一致性等对申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总结了近些年各级各类提交的项目申请书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选题方面缺乏新意,题目过大。第二,申报信息填写未注意到细节的完整性与格式的规范性。第三,申报书中内容表述出现口语化语言,或是在研究内容上出现宣传性、教导性语言。第四,项目组成员梯队构成欠合理,表现在申报项目时为了填写申报书而临时添加项目组成员,对项目成员背景情况、其所拥有的科研技能是否为项目要求所需、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等未进行斟酌和规划,由此将会导致实际的科研工作基本上都将由项目负责人独自承担,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团队的协作力量,梯队未能对完成项目提供充分保障,使得评审专家对项目能否按期按质完成产生质疑,影响项目立项。第五,解决的问题过多,研究目标过大,难点、关键点及创新点不突出。第六,查新工作重视不够,只关注了国内研究现状而忽视国外研究动态,有些申报文本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技术在国外、甚至在国内几年前就已完成,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点,重复他人的工作而被立项的可能性很小,引用的文献不具有权威性、时效性。

2.影响项目申报质量的其他因素

从接到下发通知、填写、提交申报书过程的时间通常不会很长。有部分申报者在此阶段完成查阅国内外文献、选题、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和对项目进行论证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然而高质量的完成这些工作是要建立在前期的预研究基础上的,因为质量必定取决于积累,若平时在科研工作中不去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总结科研当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前期的预研究准备工作,待接到项目申报通知时,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内容,其申报书的填写质量自然也不会很高。

此外,对申报科研项目持有消极态度,存在畏难情绪。这部分成员并不是不想参与项目申报,而是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承担科研责任的热情,总是认为申报项目通过率较低或者是有过申报未批的经历,使其积极性受到影响,对再次申报成功产生畏难情绪;还有部分成员只注重教学工作,忽略了平时科研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没能平衡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导致研究基础欠缺,没有相关科研成果积淀,对申请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产生障碍;还有些申请者的项目前期成果过多依赖于合作方取得的成就,但自身没有基础工作经验和成果积累,也会影响项目申报质量。

二、项目申报全过程按执行对象和时间顺序的划分

项目申报工作按执行对象可划分为项目申请人和项目组织管理部门;按时间顺序划分,从狭义上来讲,项目申报过程指从接到项目来源部门通知到提交申报材料至项目来源部门的时间阶段,其工作内容指一系列项目申报工作与项目组织单位管理工作。从广义上来讲,项目申报全过程指项目批准立项时点之前的全部相关工作,可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是申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即指接到项目申报通知前的前期科研准备工作;第二,是申报中期项目组织与申报内容规划阶段,即指以接到项目申报通知为始点,围绕项目申报下达文件进行申报准备筹划工作完成为终点的时间阶段;第三是申报后期组织整合阶段,指在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预备基础上进行文字表述与整合、修改、审查与提交的阶段。本文拟解决问题的方案立足于广义时间划分基础上。

三、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从项目申报各阶段工作任务关键点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理清执行对象责任,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1.扎实项目申报前期研究工作,构建学科平台与科研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申请人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很重要,其研究背景主要体现在前期承担过的科研课题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上。工作经验积累越丰富、成果水平越高的申请者越容易受到评审专家青睐。从项目申报人前期研究工作任务来说,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就必须重视平时科研基础工作的积淀,积极参加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当今世界人们关心问题的热点和难点,利用目前拥有的科研经费和资源,争取获得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如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参与著作的编写、参与相关领域研究项目,等等。雄厚的研究背景是向评审专家展示自己研究实力的有效法宝,也为项目能够实施完成提供有力保证。

对于科研管理部门,平时应做好各学科平台、人员梯队的搭建工作,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构建组织过程资产管理,努力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平台。

2.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中期政策指导与培训工作,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与信息的准确性,依据下达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准备的各项规划工作

项目申报人要认真学习申报政策、指南及申报书填写要求等,依据前期的一系列科研活动进行优选凝练题目,进行方案及可行性研究设计与规划,从项目所需技能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项目组成员及其分工角色,组建一支研究能力强、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作的项目梯队,将对项目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对项目能够按期按质的完成提供了保障。此外,对研究内容进行工作分解,规划研究工作时间及实现目标,进行经费预算,组织可行性研究方案工作。对于科研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应准确下达项目申报通知、申报指南和申报要求,积极开展与组织对相关政策、往期立项经验的指导培训工作,同时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与信息传达与反馈的准确性,做好常预见性问题汇总与提示工作,确保项目申报人将所有有关项目申报信息完全进去。

3.仔细斟酌申报后期的文字整合工作,重视项目形式审查与反馈工作

项目申报人要规范申报文本文字整合工作、掌握申报书填写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重视申报创新性。在项目申请书填写时,要充分体现出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有助于引起专家的兴趣和重视度,这也是项目能够立项的关键要素之一。例如,在解决实际应用中关键问题时,要有创新性,描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优势;第二,引用的文献一定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即便是研究内容和方法创新性突出,若类似研究论文报道很多,甚至已有很多成熟的报道,也就失去了其创新性的意义,无法构成该项目的创新点。第三,凝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填写的申报材料中,首要任务就是能够提出关键问题并清晰准确的表述出来,抓住研究的关键点,才能在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才能有的放矢。第四,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课题能否立项的重要因素,是在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上的继续深入,也是解决关键问题的核心环节。在填写项目申报书研究内容时,研究内容表述上应能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研究意义,应针对某一具体研究目标进行研究设计,利用有限资源集中研究,文字内容不能太宽泛,研究方案应具体明确,要注意方案细节前后的逻辑关系,应能清晰的表达项目内容的理论依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准确分析,把握问题分析的准确性,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要有深度,使所研究课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科研管理部门应重视对项目申报书初步形式审查工作,对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指导,做好项目申报质量监督工作,避免常见非学术问题出现。此外,科研管理部门也可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科研工作者们去发现问题, 同时激发项目申报热情,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申请者获得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发挥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中的作用,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对提高项目立项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玉艳.科研课题申报和自我管理问题新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3):262-264.

第3篇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1、实验动物资源收集保存、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领域

研究目标:收集、保存实验动物品系,对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数据库;建立SPF鸡和实验用鱼质量监测新指标和新技术;建立高等级东方田鼠种群和*地区野生小鼠种质资源库。本专题凡涉及实验动物资源及数据库建设的,需将有关研究与*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研究工作结合,对形成的成果实行共享。

研究内容:

1、引进、收集、保存至少15种以上包括裸大鼠实验动物品系,开展原代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建立数据库(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

2、对三个品系实验兔的生长繁殖、不同生长阶段各种生理生化、免疫学指标等进行测定,建立三个品系实验兔生物学特性数据库;

3、引进、保存SPF鸡种质资源,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际兽疫局(OIE)的要求,完善和再创新SPF鸡种群并建立病原体监测方法及体系;

4、按照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InternationalAquaticAnimalHealthCode,IAAHC)和水生动物疾病手册,建立实验用鱼若干常见病原体质量监测指标和新技术;

5、突破带乳母鼠关键技术,以生物净化方法建立2个封闭群东方田鼠种群,并进行相关研究;

6、建立*地区野生小家鼠的库和DNA库,并建立对应的表型性状数据库和基因背景数据库。

进度要求:2*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2、与实验动物福利有关的设备研制及相关技术规范研究

研究目标:研制一种全新的、与实验动物福利相关的设备;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大鼠、小鼠质量控制技术进行规范化研究;

研究内容:

1、设计和研制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多项生物电生理和液体传输实验的新型实验动物(小动物通用型)代谢笼具设备;

2、分析、评估常规实验操作对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影响,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背景性干扰,建立实验大鼠和小鼠在实验过程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评价方法和技术,提出常规实验操作的优化方案。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3、动物模型和效果评价的建立及相关比较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若干种人类重要疾病的动物模型,对模型效果及相关技术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本专题相关研究,需优先考虑与*实验动物资源中心联合申请,形成成果共享,并服务各方。

研究内容:

1、建立人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建立实验大鼠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动脉粥样硬化和白内障动物模型,或实验用猪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心肌梗塞等疾病模型,重点建立模型效果评价体系;

2、研究3-5种常见人类肿瘤在动物体内生长动态情况,建立肿瘤微转移程度的定量判断方法,并建立常见人类肿瘤动物模型成像技术平台。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书面可行性报告要求同时附上相应的知识产权状况查新报告。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课题,并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课题数超过三项。

3、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拟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可以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同提交)。

4、本指南申请起始日期*年9月12日,截止日期为*年9月27日。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9月20日至9月27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一式8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所有表格。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网上填报备注:

1)点击连接可进入《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申报页面;

2)首次登录必须选择“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建设"开始申报;

第4篇

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如何使农业科技档案在推进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谈几点想法。

一、农业科技档案归档范围及要求

1.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是科技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凡是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包括: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及批件、计划任务书、协议书、合同书、试验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原始记录,田间调查、综合分析报告。计算文件,检验文件,设计文件、图样,工艺流程,专利申请,重要的国内外来往文件,课题阶段总结、中期评估报告、年度进展及执行情况报告。科技成果申请表、鉴定证书、科技成果奖励与审批文件,获奖凭证(奖励证书及奖状、奖杯、奖牌,专利文件及证书)。科技转让合同、协议书,新品种销售转让协议及批复,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工作总结,国内外同行评价及用户反馈意见及技术成果宣传报告等文件材料。2.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档案的质量,对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的要求,一是,课题主持人要分阶段进行科研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以便在研究工作结束后,确保科技档案材料能够及时整理、立卷归档,并对所交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负责。二是,要求原件归档,且文件制作材料必须易于长期保存。书写工具应选择蓝黑水或碳素墨水,不能用圆珠笔、铅笔来记录归档材料。三是,确定合理的归档时间,对研究周期长的课题按阶段归档,采取每年一次将当年形成材料归档的办法,研究周期短的课题在任务结束时及时归档。

二、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1.及时收集档案材料,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全面。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科研院所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走出传统收集的圈子,跟踪、挂靠研究课题,积极主动地向科研人员收集课题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研究试验阶段形成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试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形成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等,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形成的材料(有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推广应用阶段的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材料、工艺文件、转让合同、用户反馈意见等。2.农业科技档案部门要科学规范管理,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编撰简介、简报、文摘汇编、手册等二次农业档案科技文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优势,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统一相关数据格式,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编研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物和内部参考,这是开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挖掘农业科技档案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农作物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成果推广等方面入手,编研各种载体的农业推广技术资料。利用室藏档案资源编研水稻、果树、花卉、畜禽、食用菌等新品种简介以及推广技术材料,汇集多项科研成果与新品种介绍。根据科研成果制作光盘、宣传版面、多媒体、照片、录像带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科普宣传材料,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科普宣传作用。3.农业科技档案浓缩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科技档案应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主动配合科研人员,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将农业经济信息送门入户,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技术,从而加速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档案要更好服务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实现信息资源服务生产力,才能挖掘出现代农业科技档案潜在的价值,将科技档案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作者:姜丽贤 单位:靖宇县科技局

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第6篇

从时间上看,由于管道施工企业的各上级单位均要求在科研项目立项前,先进行局内部专家的开题论证,因而不能等到每年年初再开始研究科研项目的立项,而应该在上年的九、十月份针对企业可能承担、延续承担甚至是行业前沿的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施工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考量和研究,明确研究目标、研究计划、研究任务、任务划分及测算研究经费等。从空间上看,立项不能仅局限于本企业的需要,而要着眼于行业前沿科技的发展。比如,管道行业进行水网大口径管道施工一直面临着高风险、高投入的难题,以往在便道修筑、管材运输和施工设备通行上只能采取开挖排水沟强排、铺设枕木排等高投入的技术方案。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管道二公司)2012年首先在企业内组织专家组审核立项了《特殊地区管道施工技术研究》课题,重点研究设计一种湿地铺路车,使其能够在土壤承重能力20-30KPa的典型水网湿地区域铺设一种便于通行的钢质柔性带,作为设备通行路面,以便于管材运输和施工设备通行。在顺利完成科技查新、经费预算、立项建议书和PPT编制准备后,在局组织的开题专家论证会上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该课题实用性强,能真正解决水网现场的施工难题。2013年7月—9月,课题组在江如工地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配套钢质柔性带和聚酯柔性带湿地铺路车能够满足在施工作业区土质松软地带设备的通行。课题通过审核后,管道二公司在行业中率先采用柔性带用于水网湿地地区管道施工作业带便道修筑,提高了水网地区施工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二、过程决定结果,抓好科研课题实施关

管道施工企业的科研课题具有“一长五多”的特点:一是耗时长,一般需要1~2年;二是耗资多,有的课题多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科研投入;三是涉及人员多,包括投资部门领导、上级主管领导及管理人员、评审专家、参加研发人员、辅助人员、管理人员等;四是单位多,参与单位有课题投资部门、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公司主管部门、承担课题项目部或分公司;五是地点多,科研人员分散,研发地点和试验、成果推广地点不同;六是环节多,要经过立项论证、签订任务书、研发实施、阶段检查、年度检查、自验收、最终验收、成果登记、申报奖励等环节。为此,抓好科研项目的过程管控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唯一抓手,专业管理部门要从3个方面把好项目研发的实施关。

1.确保研究人员真正到位

有的企业在立项时课题组中往往会因为照顾关系而让某些部门领导挂名,真正承担研发任务的人员却不多。针对这种问题,科研部门要确保课题成员必须是真正能解决专业研发问题和从事课题管理的专业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管道施工企业人员分散,每次现场试验、季度检查、年度检查甚至是自验收都涉及到协调课题组人员按时参加汇报的问题。如管道二公司和研究院、设计院共同承担了集团公司的《大型常压储罐安装技术研究》课题,公司有3人参加课题组(1人为项目经理、另2人分别为兰州、江西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保证专业人员到位,管道二公司积极向兰州EPC项目部出具集团公司和管道局科技部门的试验和会议通知,取得该项目部的支持;主动与江西项目经理协商,在尽量不影响现场技术管理的同时,协调课题成员返回徐州进行大型储罐厚壁板焊接试验,并在奖金、津贴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证明,避免因科研影响到参与人员的切身利益。

2.想方设法为课题研发创造研发和试验条件

在课题研发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紧张、现场试验条件选择、配合设备和人员难以直接把控等问题。管道二公司科研管理部门加强与财务、项目部领导的协调,尽量优先满足课题资金需求;提前向课题负责人了解试验需要的现场条件、设备及配备人员要求,优选适合课题组试验的施工现场,并与现场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一旦现场具备条件,马上通知课题组进入现场进行试验。

3.针对科研面临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

无论是研究涉及的安全问题还是试验仪器、仪表或条件,科研管理部门有责任去保障,也有义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输管道沉管下沟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在3月份江如项目首次进行水网沉管下沟焊道应变试验时,采用的是有线应变记录仪,存在着记录时靠人工控制时间间隔、试验距离,试验相对来说精度不够,而且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爬上爬下钢管也有安全风险。鉴于此,科研管理部门在现场向课题组建议安装无线应变设备,课题组采纳了建议,无线应变设备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定时(最小间隔5小时)、定距(最小距离1米)准确采集数据,并随之投入到6月份的新疆现场试验,在消除了安全风险的同时保障了采集数据更加精准。

三、精益求精,把好工法、专利、软件研究申报审核关

管道二公司科研管理部门一直在推行科研专业管理的精细化和流程化,针对课题、工法、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编印实施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流程,并常年通过网络、集中办班、展览、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贯和培训,不断在具体的工法、专利和软件开发和申报中加强专业指导,企业每年获得的科研成果都一次次刷新了上年度的纪录,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把好工法、专利、软件研究申报审核关,就是在工法、专利、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实施过程中实行专人跟踪检查和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其开发、应用、总结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督促项目责任人及时改进,保证各个项目按年初制订的计划有效进行。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投入大量精力仔细审核、修改申报材料,保证涉及的创新技术无漏洞、文字严谨、内容简练。细致的管理程序要求上述研究项目在现场实施完成且初稿编写完成后一般要经过多道审核关。首先,由工法、专利管理人员把好头一关,对相应材料的格式、内容进行审核,并将初步修改意见反馈给编写人。其次,编写人按初步审核意见修改完成后,管理人员对修改稿进行审核,并提交二审修改稿给技术部科研工作主管领导审核,将二审综合意见反馈给编写人。再次,编写人再次修改后,管理人员对三审稿进行审核,并提交评审稿给工法委员会各专业委员,汇总委员的审核意见统一反馈给工法编写人。通过反复不断的编写审核、修改,工法初稿中存在的诸如工艺原理不准、工艺流程不完善、操作要点不突出、HSE技措不全、经济效益对比漏项、应用工程列举数据不全等问题都能一一解决,从而提高了成果的准确性和创新性,也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对创新技术的总结和理解能力。正因为把好了上述成果的审核关,管道二公司2013年申报的《油气管道穿越河渠吸淤冲填筑坝施工工法》等4项新工法和3项升级工法被评为2011—2012年度省部级工法,《长输管道干线机械化安装工法》被评为国家一级工法,继续成为管道局拥有工法最多的企业。同时,企业取得6项国家专利证书,受理2项专利,5个项目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本年度专利、计算机软件申请量、受理及获取数量均创公司历史最好记录。

四、算好成本帐,把好科研成果转化关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职称档案,建设,管理

高校职称档案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原始记录,能为学校知人和用人提供重要依据,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愈频繁的人才流动,更需要各高校大力加强职称档案的建设。

一、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1.1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高校职称档案是指学校在各项职称评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历史记录。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1.1各类职称文件:包括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省教育厅及人事厅等部门下发的有关职称管理的文件和各种资格审批通知,高校内部职称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如高校内部职称评审管理条例,评审、聘任和考核条例,职称评审通过人员获得资格名单和聘任文件,申报晋升职称人员公示、答辩记录,各级评委会会议记录和投票结果,前人对职称工作的认识、建议和经验总结,兄弟院校之间参观、交流的经验材料等。

1.1.2个人申报材料: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和科研业绩。科研业绩包括科研成果、论文、论著,送审代表作评价意见,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数量和到位经费,专利申报,成果推广和所获奖项。教学业绩包括教学科目、教学课时,学校对教师授课的教学评价意见,教学获奖情况。另外还有各种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聘任书、年度考核表、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继续教育证,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

1.1.3各类申报表格:包括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家对晋升人员代表作的评价意见、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专业技术任职考核表等。

1.2、高校职称档案特点

1.2.1真实性:申请晋升职称人员提供的所有学历、资历、教学、科研等材料需经所在单位审核并公示七个工作日,然后由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核实,最后递交给学校各学科专家、各级评委,再一次对申报者材料进行审核和评议。如果申报者获得申请资格,高校还必须利用网络或张贴通知公示七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因此,这些原始材料具有真实性。

1.2.2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是专业人才资源的信息库,具有信息集中、系统、准确、全面的特点,不仅能为评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提供依据,还能为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和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也是学校年鉴和历史人物传记等历史资料的宝贵材料,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和使用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1.2.3保密性:职称评审材料大多数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如单位评价意见,专家对申请人代表作的鉴定意见,各学科组、各级评审委员会评价意见及投票结果,评议过程中评委对申请者是否符合晋升条件的综合性和结论性的评价意见都需要严格保密,不宜随意外泄。

1.2.4多样性:高校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家,涉及的职称系列复杂多样,有教师、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实验技术员、工程技术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图书专业人员等,由于申请不同系列职称有不同的学历、资历、业绩水平的要求,所以提交的材料也因人而异,复杂多样。

二、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

2.1相同点: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都是以个人为立档单位,二者间存在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的关系,并有内容上的部分重复和雷同,而且,材料的形成都是以原始、真实、精确和浓缩的方式记载。

2.2不同点:人事档案是记载个人经历、政治历史、工作业务能力、学识及专业特长、职称及职务、政治面貌、奖惩、工资、离休和退休等情况,全面展示和概括个人各阶段、各方面的具体状况。而高校职称档案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科研情况以及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一切业务情况的记载材料,较多材料和内容都来自教学和科研档案,可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动态、实力和水平。

三、高校职称档案的作用

从微观上讲,高校职称档案主要反映了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从宏观上讲,主要反映了学校师资状况、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3.1信息源作用。一份高校职称档案是一位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真实写照,而多个或全部教师职称档案,就构成了学校完整的或重要的人才信息库,即可为学校正确评估教师队伍,严格教学管理,寻找办学路子,明确办学方向提供能力和教学水平信息支持。同时,目前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也需要这些档案提供可靠信息。

3.2评价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是学校领导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由于高校职称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能力,因此,依据完整的高校职称档案材料就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出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大小、学识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

3.3凭证作用。教师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档案,职称材料是教师合理流动的“通行证”和“身份证”。办理工作调动、申请出国、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工资调整、晋升职务、医疗保险、退休等手续时都离不开职称证明。

3.4服务决策作用。高校职称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调阅教师的职称档案,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而为领导决策服务。

四、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措施

4.1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首先,要从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机制人手,明确一名人事部门领导分管高校职称的业务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高校职称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和教学、科研单位宣传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应在全校(院)范围内形成主动收集、自觉上交应归档材料的良好氛围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步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4.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职称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职称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要掌握较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这就需要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自学或与高校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另外,无论是专、兼职的档案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4.3加强规范化管理

4.3.1注重材料收集工作。人事档案中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上级部门和学校下发的职称文件,以及各种各级职称会议记录,学院、学科组、高评委投票统计表等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时应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归档材料有所遗漏,应及时寻找,以确保档案完整。

4.3.2注重整理工作。按专业或科目分类、整理、归档,力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去粗取精。

4.3.3加强保管工作。近几年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员日益增多,教师数量迅速增长,人事档案等各类档案的转递也日趋频繁。对档案的借阅、调档等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严格履行手续,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

4.4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要开发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将学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年龄、学历、工作业绩等诸方面进行结构比例分析,作出表格或图表,为学校搞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利用做准备,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业务考绩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准备。

4.5重视开发利用工作。职称档案作为高校的人才信息资源,是高校科技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它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它的凭证作用。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深入整理加工,创造灵活多样的利用方式,积极开发和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将不属于保密范围的部分内容向个人公开,积极主动提供社会服务,使职称档案直接服务于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并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培养和提拔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多级管理; 模式

国家科研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难度。规模庞大的科研经费在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也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多而日益突出。积极探索新的科研管理模式,更好地为高校科学研究服务,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难题

(一)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要求不统一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层次多、涉及领域广,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办法所允许开支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等5项;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其他支出等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调研差旅费、设备购置和使用费、会议费、咨询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出版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11项;三类管理办法中费用的明细科目各不相同,又各自要求独立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口径不统一,致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并不强。如此多的管理办法给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的执行中常常会感到困惑。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过程监控不严格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遇到的主要难题表现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随意、可操作性差。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时,主要精力用在提高项目质量上,以确保获得批准。而编制经费预算只是申报材料中的一个附带内容,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争取项目经费的需要,致使科研经费预算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

项目获得批准后高校财务部门只是收到经费,没有科研经费预算的备案也无法掌握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使用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从而削弱了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在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界定,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科研人员套取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在项目结项审计时总有专家对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支出提出质疑。

(三)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

高校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项、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则重于科研项目的项目数和成果数,一般不掌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业务状况。财务部门则重于经费的会计核算,一般不了解项目的预算明细及进展程度。高校管理部门间时常只从部门角度出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而项目的业务质量及状况在管理上处于无部门监管的真空状态。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所有这些难题,往往在项目完成验收时,特别是在审计的过程中才会集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预算的调整以及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申报预算不符等。使结项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明确规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安阳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学院”)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并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审批制度要求下放审批权至院系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并且规定科研项目的业务管理归属院系。由院系来管理科研业务,可以促进院系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积极性。以往所有的科研报销签批手续,都必须通过科研管理部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未免过于滞后,如果科研管理部门在经费管理上采取一放到底的作法又过于粗放。科研经费审批办法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所在院系领导审批的审签程序,其中科研经费重大金额支出和出国(境)须经科研管理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审批。科研经费审批制度的重大改变,简化了财务审签程序,只要在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只须项目负责人和院系领导签批就能到财务部门报销。新的科研经费审批办法解决了科研项目业务管理的部门监控问题,同时也大大缓解了科研人员找领导审批,科研经费签批程序多、报账难的问题。

(二)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多而日益突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科研管理的需求,应采取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来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既可以改变当前管理模式中财务人员报销无依据、研人员支出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又有利于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标准,解决了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不力的难题。

高校财务部门应结合国家相关制度规定,从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财务核算软件设置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账套来进行分级管理。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采取纵向经费执行预算控制,横向经费执行比例控制的办法。具体的建账程序: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每一项科研项目经费设置项目明细代码。一级代码为科研项目的属性代码,即纵向经费或横向经费;二级代码为部门代码,即每个项目的业务管理学院;三级代码为项目代码,即项目的具体名称;四级代码为预算分级代码或比例控制代码,即项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或横向经费中需要比例控制的明细科目。

以学院纵向经费项目为例:学院取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是《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资助总额15万元。财务部门根据收到的经费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委批复的项目预算,在财务核算系统中为这个项目建立经费使用代码。一级代码:纵向经费;二级代码:文学院;三级代码: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四级代码就要依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设置8个不同的代码:资料费5万元、差旅费1万元、会议费1万元、设备费1万元、专家咨询费1.2万元、劳务费0.8万元、印刷费0.5万元、版面费等其他支出4.5万元。对项目经费的金额控制设置在第四级代码中,当科研人员办理报销业务时,财务核算人员只需对票据的支出方向进行核对。票据核实无误财务核算人员录入会计凭证,当该项目所报销的资料费总额超过5万元时,财务核算系统会提示费用已超支,不予通过并自动停止经费使用;如费用未超支系统会自动记账完成报销手续,项目经费的明细结余或超支一目了然。

如果是横向经费,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第四级代码也可以是有控制比例的明细科目。如学院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中规定,劳务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燃油费、过路过桥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以及业务接待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财务部门只需要控制这三项内容,其他经费只要在总经费指标内就可以支出。

这种多级管理模式代码的设置,使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项在财务核算系统内都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核算流程。当项目完成结项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科研项目决算报表,其数据与项目申报预算口径一致,可以直接作为科研项目审计数据使用。

这样可以保证科研经费按申报预算使用,实现了事前控制;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系统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通过批准微调个别明细科目的支出指标,实现事中控制;在项目完成后通过财务核算系统及时准确做出决算报表,为科研经费结项审计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并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这就实现了事后控制。

科研经费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既实现了部门之间的“齐抓共管”,又使“预算管理”和“过程管理”变成现实。首先,它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其次,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为财务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搭建起实时沟通的桥梁,经费执行情况又可以通过校园网平台上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最后,财务人员借助财务核算系统极大地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科研财务人员

在科研经费管理新的形势下,要求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关于经费的使用要求,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项目结项程序等。新的复合型财务人员应运而生,那就是专职科研财务人员。科研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过程跟入和监控,指导科研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以保证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再到调整的规范性;引导科研人员合法、合规的使用经费,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对科研工作的强有力支持。

(四)制定配套的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文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项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高校财务部门作为科研经费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与科研管理部门合作,当科研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给财务部门发出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在财务核算软件中加入项目结项结经费的限制时间,分情况办理结项经费的相关手续。如果是国家有相关规定的项目,科研结余经费按原经费来源渠道退回,对其他科研结余经费应转入学校的科研发展基金,用于弥补学校自主课题的科研支出或申报科研课题的前期研究支出,以此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发展是高校科研永恒的主题。高校科研管理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管理部门,而是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的办法,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科研经费合理、科学、高效的使用,以此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韩卓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2011(32).

[2] 兰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2(2).

第9篇

[关键词]实践 科研秘书 二级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95-02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随着高校逐渐由教学型为主向教学研究复合型过渡,科研工作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合理分配管理权限不断下移,实行和推进院(系)二级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科研秘书管理岗位应运而生。因此,新时期加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强化科研管理服务意识、逐步提高科研秘书的综合素质,培养新时期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队伍已迫在眉睫。

一、科研秘书主要职责

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高校下属二级学院从事基层科研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处于管理与科研的中间位置,是学院领导进行科研管理的得力助手,是保证科研工作正常运转,科研资源得以完善管理的重要力量。负责年度科研计划、学术活动计划的制定,协助做好重点项目、科研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的申请、中期检查及结题等过程管理工作,完成年度科研统计及其他的临时性工作,随着学院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时效性,做好科研档案的系统录入归档工作,了解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建议,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二、科研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投入时间、热情、精力、感情,必须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平等待人,细心谨慎,需要有孜孜不倦,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使科研秘书的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二)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连接院领导和师生的桥梁,是协调部门之间的纽带,科研秘书工作繁杂平凡,虽然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最后的成就和荣誉只属于科研人员,因此,科研秘书应具备良好的牺牲精神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于科研,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

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能够参加各种重要会议,获取大量的内部文件及信息,掌握着科研项目的具体申报内容,涉及到课题的前沿领域和秘密成果等,一旦泄密,会伤害到国家和有关科技人员的个人利益,因此,要严守信息保密制度,时刻遵守科研秘书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四)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

科研秘书的工作琐碎而繁重,没有索取只有付出,位微而言不轻,职低却责任大,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广大科技人员服务。

(五)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

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创新意识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依托,更新观念,打破常规,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最合理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的开展各项科研管理工作。

(六)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

敬业精神是管理者素质的根本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是科研管理工作者与科研人员、团队之间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精诚团结,良好的敬业精神可以有效推动其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升,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为人梯,努力营造心情舒畅的良好工作氛围,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完成各项科研任务,从根本上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七)具备信息统筹能力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要及时收集与学院科研课题及其相关的科研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反馈,形成有价值的资源,实现科研工作的信息化,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八)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21世纪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作为新世纪的科研秘书,应具有强烈的和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动脑筋,站在专业发展的制高点,延伸视野,不断探索,做一名能比较、善鉴别,能审视、善预见,能分析、善综合,能领会、善发挥的新时期科研秘书。

(九)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级学院科研秘书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字处理能力,需要起草与科研相关的各类材料,帮助科研人员修改申报材料,所有的技能要日积月累,勤于思考,做到简明扼要、语言得体、表达清楚,做好学院主管科研领导的得力助手。

(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是二级学院科研秘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科研秘书既是科技管理处的基层科研管理者,亦是面向科技人员的服务者,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工作性质具有双向性。因此,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是对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基本要求,在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十一)具备较强的领会能力和办事能力

科研秘书是联系科研管理部门与各科研人员的中介,在熟悉国家科技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提出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和科技人员提供综合系统、直接有效的参谋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十二)具有档案管理能力

科研档案是科研项目全部内容和成果的真实反映,是科研状况的原始记录,具有现实性、专业性、多样性、成套性的基本特征,科研秘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宗旨,全面及时准确建立科研档案是十分必要的。

(十三)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素养

随着科研的进一步深入,应该熟悉二级学院各个学科间的交叉联系,以及学科之间的未来发展形势,准确掌握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优势,有效处理和解决科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更好地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高校科研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秘书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整体素质,开拓创新精神,梳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身正能量,为实现二级学院的科研水平和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宗序光.产学研结合背下高校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及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252.

[2]李明利.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应有综合素质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31(1):22-23.

[3]陈曦.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对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13):228.

[4]齐楠,刘宏鑫,刘婷,薛明智.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探微[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8):166-167.

[5]李明利.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综合素质的构成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1):66-68.

[6]刘德成.略论新时期高校科研秘书工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40-41.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档案 利用 体会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凭借它自身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新时期高校档案利用的几点体会。

1 树立服务观念,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根本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是以高校师生员工为服务对象,兼顾社会,以高校档案部门保存档案为服务内容,以阅览、复制、摘录、电话、信函、电子检索等多种方式为服务手段,以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为目的,直接提供档案或经过编研的档案材料给利用者的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求档案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学校和社会服务,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观念,要有不为名利、不怕辛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各方面人员查阅档案的需求,本着“利用者第一”的宗旨,做到百问不烦,百查不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大的活动,档案利用率较高,收到了很好的利用效果。比如:2007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为迎接这次评估,全校各部门均到档案室查找利用档案,2006、2007两年利用档案共计1500余人次,查阅利用档案9000多卷,其中为评估办准备的支撑材料就有76盒;2008年11月我校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学校出版了《湖北中医学院校史1958~2008》、《校友名录》、《宣传画册》等一系列资料,并对校史馆内容进行更新,档案室同志除了提供大量的档案材料外,还参加了校史编写工作,2008年利用档案540人次,查阅利用档案6580卷;2009年是我校申办湖北中医药大学关键的一年,学校抽出专人准备申报材料,档案室提供了大量的档案信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由原来的“湖北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2006、2008、2011年全校进行了三次干部竞聘,2010年首次实行岗位设置与聘任,利用了大量教职工个人档案信息,如考核、任职、奖励、科研成果等材料。多年来,我校档案室同志有着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利用者服务的观念,热情接待每一位档案利用者,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查找档案,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档案信息服务,为我校各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领导重视,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保证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保证,领导者影响力最强,领导要带头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写进单位的规划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经常深入档案部门,了解具体情况,实实在在地解决好档案工作所需的人员、库房、设备等问题。对档案人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有了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档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做好档案工作。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建立了由校长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以综合档案室为中心的档案管理网络,成立了《档案工作委员会》、《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档案鉴定销毁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学校领导对档案室的经费投入给予了倾斜政策,配备了档案管理所需的设备,具体如下:(1)安装了烟雾自动报警系统;(2)将原库房的木制隔墙和门全部换成防火板材料,电线全部更新;(3)将窗帘、铁门、铁窗全部更新;(4)将木柜换成密集型档案架84组;(5)购置柜式空调六台;(6)配备复印机两台、A3双面扫描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碎纸机、防磁柜、去湿机、报警器等设备。此外,学校每年都安排档案人员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等等。多年来,学校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档案工作大力支持,使我校档案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 掌握高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关键

档案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发挥作用、实现档案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掌握高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不同类型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是不相同的,高校档案利用者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3.1 学生

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他们是高校档案利用的主体,主要利用的是教学档案,包括学籍卡、成绩单、录取名册、毕业名册、学位名册、毕业生派遣名册、学位论文、导师评语、论文评阅意见书、答辩委员会决议、论文以及休学、复学、转专业、奖励、处分等有关材料,其中录取名册和成绩单利用率是最高的。

3.2 管理人员

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档案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教务处管理人员主要利用上级和学校有关教学工作方针、政策、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等;人事处管理人员主要利用上级和学校有关编制、职称评定、岗位设置、机构设置等材料。各部门管理人员利用档案的内容与他们的业务工作紧密相联,尤其利用经过编研的专题资料。

3.3 教师

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主要利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任课教师申报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评估等材料。

3.4 科研人员

他们承担着高校科学研究的重担,主要利用上级有关科研课题的批文、学校有关科研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以及他们完成的科研课题材料、获奖材料等等。

3.5 其它人员

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省就业中心、教育部学位中心等等,他们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成绩单进行认证,要求档案部门出具相关证明,主要利用的是录取名册、毕业名册、学位名册、学生成绩单等等。

4 丰富档案馆藏,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

档案利用工作是建立在档案信息储存量大、门类齐全、资料完整、载体质地优良基础之上的,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丰富档案馆藏,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我校建立了档案收集工作网络和严格的档案收集工作制度,在做到每一个部门都有1~2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上下收集渠道畅通的同时,做到定职、定责、定时间;档案人员密切关注学校的总体活动和工作部署,对学校重大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亲自上门收集;注重纸质档案与相应电子档案的同步收集以及各种载体档案的收集,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已成为办公化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它给档案的收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存在着有少数上级文件有正文无附件的情况,我们档案人员加强了对各部门归档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特别是党办、校办交来的上级文件。例如:我校校办2011年交来的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鄂教高〔2010〕22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文中最后指出:“本文除正文外,附件中的名单不印发文字稿,各校可在省教育厅政务网(http://)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开平台(http: //)查阅下载”,附件“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评职称、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等都需要利用这份文件,校办兼职档案员归档时只交了正文,我们检查发现后,从文中的网址下载了附件,并与正文一起保存,确保了这份文件的完整性,为档案的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5 加强档案编研,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

档案编研工作是以档案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本单位和社会利用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对档案进行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加工,编制检索工具、编辑档案史料汇编以及编写史志资料等等,为本单位和社会服务的一项工作,它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方式。我们档案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各种门类简便易查、切实可行的检索工具。如总目录、全引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文件字号索引等等,大大方便利用,缩短了调卷时间,提高的检索效率。我们还编制了《全宗介绍》、《档案室指南》、《湖北中医学院历史沿革及现状》、《基础数字汇编》、《历届党政干部一览表》、《专业设置一览表》、《退休人员一览表》、《调进调出人员一览表》、《受上级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一览表》等等;参加编写《湖北中医学院校史》、《湖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汇编》等等;每年参加编写《武汉卫生年鉴》(从1986年至今),供稿内容有:学校概况、领导班子成员表、科研机构一览表、科研成果汇编、正高人员名单、医学期刊登记表等等,全面反应了我校的情况,这些编研成果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了系统、完整、适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档案信息服务,特别是在近几年我校一系列大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6 实行档案利用网络化服务,是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档案部门利用互联网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档案馆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档案馆网站已成为高校档案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其内容主要分为:本馆概况、工作动态、服务指南、专题展览、法律法规等信息,只有部分网站具有网上检索服务功能,但主要集中在目录查询,实行全文检索的高校很少,如上海交通大学等,实行了档案服务的网络化,提供了自定义查询、全文信息查询功能,实现了跨门类、跨年度、跨载体等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查询和利用;部分档案馆网站开通了“网上咨询”栏目,而且具有互动功能,以便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回复档案用户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如浙江大学等;有的高校以邮件形式与用户进行沟通和答疑,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回复邮件,而且还比较及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如武汉大学等。我校档案室已将1990~2010年档案文件级目录输入计算机,在档案室利用计算机进行目录查询。我校投资近三万元购买了A3高速扫描仪,准备对开放档案进行全文扫描,依据破损、老化、利用频繁档案优先扫描的原则进行,并将其放在档案室网站上加以利用,为网上检索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来源[2]。

7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向

在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档案人员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改变“坐等上门”、“你来我找”的被动服务观念,为利用者提供主动上门服务。档案人员要密切关注学校每一个时期的总体活动和工作部署,深入基层,了解各部门师生员工档案利用的需求,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其主动服务的形式主要包括:(1)在保密的原则下,进行档案馆藏情况介绍,提供档案馆指南、开放档案目录,帮助利用者了解档案馆藏情况,有利于档案的利用。(2)印发档案目录、档案编研资料给学校各有关部门,我校档案室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将《教学全引目录》赠送给教务处,将《科技成果汇编》赠送给科研处等。(3)档案馆根据各部门的利用需求,主动提供档案复制件。(4)在档案馆的网页上提供馆藏档案目录查询,提供档案资料,我校近年来的毕业生均可从校园网上查到在校学习成绩等信息。(5)必要时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临时问题。我校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学校从档案室抽出专人准备评估材料,由于档案人员掌握了档案室藏情况,及时准确地查找到评估所需的档案材料等等。总之,主动服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我们档案人员不断探索,使高校档案在社会发展、学校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8 结语

高校档案利用是高校档案工作永恒的话题,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大胆实践,我们每一个高校档案工作者要开拓创新,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现代化的网络平台,提供公开的档案专题信息,实现开放档案信息的全社会共享,开创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高校科技工作 自主创新能力 科研管理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装备,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原始创新,会削弱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从而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事实告诉我们,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之,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高校作为国家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和层次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科研创新实力和水平。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将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我国高校的现状,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提出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二、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所谓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从这一创新要领演化而来①。创新与科学发明或发现不同。发明是增加新知识,而创新则是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在熊彼特看来,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可以看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而这两方面的革新都可以通过高校的科技创新来实现。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提交的报告《研究型大学中科技创新的作用与策略》对科技创新的定义是:科技创新就是运用科学技术现有知识或成果产生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的新知识、新成果。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的源泉来自高等教育实践。

高校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和新知识、新思想产生并传播的重要基地,同时,从决定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来看,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校的科技创新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培养创新人才和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几乎承担了全部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而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越来越显示其强劲的发展后劲。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高校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25%左右、国家“863”计划项目的30%以上,承担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面上项目的80%以上、重点项目的60%左右。高校获得的国家三大奖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50%、技术发明奖占66%、科技进步奖占46%[4]。随着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丰富的人才资源,门类齐全的学科设置,活跃的学术研究氛围,以及人才和知识的快速流动,等等,形成了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无法替代的优势,也确定了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取得了创新成果,而且通过创新活动提高了师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更促进了新的创新组织和创新模式的培育和创生。

从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来看,在二战时期美国高校是雷达、原子弹、固体火箭燃料研制的主力军;战后,在电子激光器、信息高速公路、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研究中,高校也是主要力量,以斯坦福大学为主要背景的硅谷,更说明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从1993年至1996年,美国共有25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3人来自研究型大学。因此,结合中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当中,高校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为繁荣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贡献更大的力量。这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对于发挥自身科技创新社会功能的全新定位。在高等教育日益繁荣和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高校不仅要承担国家的有关科研创新项目和任务,而且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科技的自主创新和发明,提升自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原始创新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高校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考察与分析。

二、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健全和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首先要理清思路,找准高校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才能保证高校科技创新体制的健康运行,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

从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科技项目的性质看,计划项目多,自由探索少。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适合于原始性创新活动的土壤是自由式的研究和探索,但各高校由于自由资金不足,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的限制,往往不能自行投入经费,鼓励自由式探索。就目前情况看,高校承担的重大项目绝大部分是在项目申请指南规定下的计划研究,因此,每个项目从申报到技术路线、成果指标都必须符合指南的要求,缺乏足够的“研究主动性”,使创新蜕变成了“完成任务”。同时,高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对科研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科研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宜,在管理目标上忽视与市场的结合,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致使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投入产出比低,生产与科研脱节;管理重数量轻质量,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2.从科技创新的主体看,团队作战少。高校有着巨大的人才资源,有着创新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教师群,但由于高校现行的内部管理体制过于强调个人、小集体局部利益,人为划分学科、科研课题界线,滋长了“宁可当散兵游勇,也不愿团队作战”的风气,造成整体创造力的削弱。创新个体之间相互交流少,院、系、室之间实质性合作不够,使整体创造力量无法整合,创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人才优势也不能充分发挥。工程化能力削弱,协作攻关观念淡薄。在旧的管理体制下,高校重纵向项目的争取,轻横向项目,致使横向项目中标率低;重立项,轻管理,科技资源的配置无法满足创新科研项目的需求,且导致科技资源浪费严重,缺乏课题间的有效协作,资源共享难,导致科研设备重复购置。

3.从科技创新的评价看,主观评价多,实践检验少。目前,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的评价,基本还停留在主观评价的形式上。这种面上的评估很难发现真正有创新价值的成果,不能满足高校创新活力的需要,并且容易导致申报材料的拼凑和嫁接,其成果昙花一现,根本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从而造成低水平重复多、原始性创新少,急于求成、不愿进行系统性长期研究的现象。

4.从制度创新的动力看,滞后束缚多,推动激活少。制度创新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但目前人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远远落后于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现实。人事管理比较僵化,真正的人才自由流动难以做到。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以职称为配置资源的手段,不利于学科队伍的优化和人才资源的整合。科研人才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控制监督机制和管理办法,既不能约束科研人员学术腐败行为,又不能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科研人员科研业绩的评价完全是具体量化指标,如科研经费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数量,SCI论文的数量,获奖成果数量和级别,等等,而不是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分,容易造成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甚至进行学术造假的不良学术风气,影响科研的发展与繁荣。

5.从国际合作看,一般流多,实质性合作少。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合作往往停留在人员交流和学术互访上,真正参与国际大型科学研究项目的不多,与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深层次合作不够,在一些国际战略性高科技前沿领域,缺乏明确的国际合作目标和必要的资金支持。主要原因,一是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薄弱,二是有效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其结果是不利于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展开,不利于高校的科研人员及时把握国际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从而使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增强科技创新的科研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健全和完善高校的科技创新体制。

1.观念更新是前提。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无论是科技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以面向社会需求、服务经济建设为己任,转变科技成果的价值取向,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够把体制的改革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使高校的科技工作者自觉地、能动地、高效地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上文业已提及,当今社会科技创新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不仅要承担国家的有关科研创新项目和任务,而且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科技的自主创新和发明,如此才能提升高校自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制度创新是龙头。科研管理贯穿了选题、立项、过程、评估、推广的全过程,所以制度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前提,而且是科技创新的保证。为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抓好制度创新工作:一是管理方法的创新。即由传统的注重过程向规范高效的目标管理转变,明确方向,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二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传统管理是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忽视了人的个性、情感和需求等人性化的因素。而结合时代要求,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理念更能鼓励人们充分发挥积极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其创新活力。三是管理工作的科学定位。科研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优化配置各种要素使之产生最大效益的技术。科研管理对于其管理对象的价值取向而言,不仅具有协调性,而且具有决定性。传统的责、权分离的管理体制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对管理工作价值的科学定位不仅可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管理,从而真正做到“管理出效益”。

3.组织结构是保证。健全和完善高校的科技创新体制,应该更有科学的组织结构。高校要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技术创新支撑系统,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ERC)、中试基地、开发推广中心、研究所、科技园等来完善高等学校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并采取开放(设备)、流动(人员)的管理模式,实行多形式的目标管理机制。事实上,打破学科界限更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创新。因为,如果就学科而去抓学科,势必造成学科建设经费的分散使用和学科融合的困难。就科技创新工作来说,应该以重大科研方向为“纲”,带动起一系列相关学科为“目”,这样,既有利于重大科研方向(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又可避免将有限的经费平均使用而造成的浪费。不仅如此,打破学科界限还能够整合整体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环境建设是保障。创新环境对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和至关重要的,它是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稳定剂。所以,高校应通过建立相关的激励政策、工作秩序、后勤保障和校园文化,来营造宽松、健康的创新环境,从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迅速、持续的发展。在环境建设方面,政策的制定十分重要。政策具有导向性,科学地制定政策,适当地向科研人员倾斜,能够鼓励科研人员以更大的积极性进行创新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研究工作中,原始创新一般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取得的,它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表。我们还应该创设这样一种环境,使研究人员可以自由地探索新问题和新领域,不同思想可以平等地交流,不以功利性为终级目标,使原始性创新能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原始性成果不是在研究计划之内的,而是在研究项目中意外发现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在适应基础研究的特色和规律的环境方面进一步创造条件。

注释:

①[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赵沁平.分析发展趋势,研究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3,(8):3-6.

[3]孙月琴.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管理对策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4-68.

第12篇

第三铺初级中学地处通渭县城西南20公里第三铺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学校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14067平方米,建筑面积2354.7平方米。生均占校舍建筑面积3.22平方米,农远项目网络教室齐全、一栋食堂,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409人,教职工44人。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校舍达到了坚固、适用、基本够用、无危房和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执行语言文字法规和标准。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广泛宣传动员、反复自评自查等措施,狠抓落实,在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们的自评汇报如下: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学校认真将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切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项常规化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

设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为成员。

组  长:董继春(校长) 

副组长:袁伟东(副校长)    王海胜(教务主任)  

成  员:杨福乾   白金锁   王杰   王建江   姚幸平

杨智多   韩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会议室,袁伟东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王建江同志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协调、督促语言文字工作,就宣传、制度建设、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师生用语用字规范等工作进行规划,整体协调并全程督促与检查。学校各方面根据校情制定出具体的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教务处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常规工作,督查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校办室、政教处负责校园普通话的宣传、推广与督查、班级文化建设;教研室负责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具体指导督促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总务处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及负责语言文字环境营造。除将语言文字的相关工作责任到人外,各班级班主任老师组织语言文字能力突出的学生,通过教室黑板报、宣传标语、警示牌等各种宣传途径优化校园用语环境。学校的广播室是语言文字宣传的主要阵地,每天准时广播,为师生介绍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

(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及要求。

1、让普通话成为校园通用语。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校园内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从教学常规管理、师资管理、学生作业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测,及时督促整改。

2、保障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经费。学校在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的前提下,每学期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每学期都送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感受并借鉴其他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经验;支持教师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丰富学校的语言文字活动,对在钢笔字、粉笔字、书画、教案、说课、辩论、演讲、读书诵经、读书笔记展评等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

(三)注重渗透,强化实践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卓有成效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管理力度,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增强了教师、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识。

1、德育渗透。为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学校在教学楼、办公楼、餐饮楼等处树立和张贴宣传牌、警示栏和海报、宣传标语,时时提醒着在校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各办公室、教室内百幅名人名言,传承丰厚文化底蕴,时刻熏陶全校师生。除了校内的德育活动,学校还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学生经常到社区去调查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情况,在观察中,在实践中,在成果中体验了规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快乐。学校让学生诵读名言、名篇和古诗等,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湛与深邃,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课堂熏陶。我校各年级语文教师每周都安排了阅读课,各年级都认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每份语文试卷均强化了拼音识字、语言应用题的考核;每学期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朗诵竞赛、演讲竞赛、书画比赛、作文竞赛等,努力搭建课堂内外听说读写训练的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本期,学校积极实施“培养卓与口才”行动方案,安排了“梦阳杯”学生辩论赛。

3、环境规范。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以及板报和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倡导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自身方言的纠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不定期对校园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校园里的各类指示牌、板报及各类宣传栏,老师的板书、试卷、教案、教学课件,教室里的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等都作为检查的对象。教务处在每月的常规总结大会上通报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情况。各教研组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强调语言、用字规范,并把它作为体现师资水平的重要标志。

4、活动强化。学校的语言文字相关活动分传统活动与特色活动。开展专题讲座、演讲、教学研究课、论文、教学设计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在反映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无不反映了教师的语言文字功底。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也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语言文字,学校曾多次组织师生开展汉字识记、识别字形和纠正错别字比赛和测试。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板书文字规范化列入课堂听课评比量分的一项指标;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将规范文字列入过程评价内容之一;对学生作业的文字规范列入平时成绩评定之中;在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入量分权重。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石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好能力。教师注意规范用字,平时能严格使用文字。学生的作业很注意用字规范,平时学生的发言、作业、小论文、手抄报、网页、海报等,都能规范用字。学校公文、校报、公章、领导名片,都能以规范文字出现。

5、用语规范。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各项德育教育活动要求中。学校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均将语言文字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每周一晨会的“国旗下讲话”要求中,纳入主题班会的设计比赛要求中,纳入校园学生广播员的选拔要求中,纳入学校的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课本剧比赛的评比量分权重之中,真正做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要求相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墓,到社区开展 “禁毒”知识教育,普法宣传,参加迎奥运万人长跑……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自发地开展献爱心活动,捐资给灾区,到贫困生家里慰问,到灾区和贫困山区学校结对扶贫捐款助学,这一系列活动,都必须通过语言与文字交流,学生在实践中普通话水平有不断在提高。

6、语言宣传。学校有经常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阵地。校园广播站有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栏目,全校各班有不定期的推普工作黑板报,学校有不定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手抄报评选活动,有接连不断的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等。这些都是语言文字规范化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坚持一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有计划、有行动、有落实、有总结。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富有自身特色。学校根据年轻教师多,对教师队伍的语言文字培训,采取融基本功培训和教学日常过程管理为一体的方式,力求不断提高。我校凭借自身师资语言文字的实力,坚持常抓不懈的方略,采取融语言文字工作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方式,形成自身特色,成效显著。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几年来,通过集中宣传和扎实的活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园里说普通话成了大多数师生的自觉行动和习惯。许多老教师主动请教发音,纠正方言,把说好普通话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生活语言,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品味,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明建设。

但是,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系统和艰巨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领导带头、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另外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还有很多需要强化和提高的工作要做,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细化;语言文字的科研课题,有待加强研究;师生用字规范还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意识还不够等。学生在课外和在家庭中推广普通话还是一个难点问题。就语言文字两大块工作而言,抓语言多,抓文字少,比如活动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等。

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重要场所,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校还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借鉴和探索更有效的方法,继续做好在全校师生中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在师生中进一步加强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培训和测试,确保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为全面提高我校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力争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