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教师考试试题

美术教师考试试题

时间:2022-04-12 09:02:27

美术教师考试试题

第1篇

关键词:高考美术;美术培训;美术教育

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是教育界的两大话题。然而,当前折射出我国美术教育的一大问题,一味追求培优和成绩,导致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快速发展,二者出现错误对接。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美术教育与高考美术培训的关系,美术教育是政府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下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而高考美术教育应是美术培训机构提供美术优质教育和美术差异化教育的承担者。笔者在本文剖析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力求让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回归“育人”本质。

一、高考美术应试培训现状及弊端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针对高考美术试题,要求美术考生默写背诵高考美术题,几乎抛弃了美术教育的常规正常教学过程,培训老师根据近年高考美术题,总结梳理美术高考范围,对考生进行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学生通过对几张速写、色彩、素描美术作品的死记默写、反复仿画,只追求背得滚瓜烂熟,按部就班地填写背诵答案就可以。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模式,很可能会帮助一些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圆大学梦”,但是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却是各培训机构争相效仿,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真。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美术教育以“育人”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但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则以“简单”的培训方式,让考生更关注美术考试成绩,以成绩为导向的培训,偏离了美术教育本质,考生不求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不求甚解,但是应试培训给学生带来高分的结果势必给美术教育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考生如果通过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后,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美术高考成绩,学生很可能认为仅仅需要临时培训就可以,不需要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偷懒,认为应试培训是“高明”学习方法,摒弃美术专业学习;第三,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吸引了很多考生,是高成本的,很多考生认为高考前报名培训就可以增加考上大学的几率,而家长们也纷纷赞同这种选择,导致考生和家长重视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而忽视了学校美术教育,造成美术教育资源流失。

二、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反思及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

针对当前我国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和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美术培训热”现象是应试教育的派生物,为解决应试培训问题,还是应该回归问题的本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才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走出误区的根本之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正确对接高考美术培训与美术教育。

1.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

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教育,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初步认识开始,到美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开展系统化美术教育,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美术学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美术基础。

2.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

高考美术培训应构建健康培训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培训氛围,让考生能够扎实学习美术。学校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习的基础,美术培训是美术学习的延伸,教师要做好美术培训和美术教育的衔接,学生在培训前接受系统美术教育基础训练,奠定过硬的美术专业基础,然后在美术培训延伸下,进一步拓展美术知识与能力。

3.端正美术考生的学习态度

在美术教育中,要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了解并认识美术课程,理解美术精神,具有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和美术素养,为美术学习夯实基础。学生还需要正确看待“美术应试培训热”,让考生知道培训并非捷径,美术教育才是正道,美术教育的“育人”本质不变,考生应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美术学习计划,选择正确的美术学习路径,综合客观考虑美术教育和美术培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并非美术教育的“自然产物”,而是一种非理性的衍生品,过度追求“高考美术培训”,导致美术教育失衡,出现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错误对接。笔者指出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弊端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进而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进行反思,提出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策略,如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端正美术考生学习态度。笔者通过本文研究,还原美术培训真善美,还美术考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联考 素描教学 美术高考

2011年美术联考成绩已经揭晓,让人不解的是美术高考的结果,平时大家认为画得好的分数出来不一定合格,平时大家认为画得勉强的分数却还比较高,于是就有很多议论和猜测:“高考评卷有人情分”、“试卷太多教师没有认真评卷”、“不同老师喜欢的风格不同”……其实评卷教师也很冤屈,绘画的评分标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似乎全凭阅卷者的主观随意。这种状况的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题就出在“标准”上。绘画考试不像数学考试,答案是唯一的,数学解题的过程是可以给分的,绘画只看结果;数学考试如果题目简单,就可以都得满分,绘画考卷必须分出三六九等。艺术本来是最不讲标准的,艺术强调的是感觉的表达,但是考试评分必须有个标准,而这个标准还要便于量化共同遵守,这个时候“标准”的所谓科学性必然占上风。一幅素描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什么?画者表达了什么感觉?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有统一的意见。何况素描造型出现的变形,既可能是感觉表达的结果,更可能是造型能力的局限,标准非常模糊。但是如果从素描造型的比例、透视、结构、明暗等方面进行分析,却有明确的规则可衡量,能够量化便于操作。因此,美术高考评分对于那些处在中间层次的考生,往往是画画有感觉的反而分数低于画得僵硬死板的,因为那个画面“感觉”没有标准可言,而造型的比例透视等都有标准可比。这样的高考评分结果使素描基础训练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强调技术,强调画法,强调规则。近几年美术高考因为报考人数的增加,写生考试难以进行,或招生学校要降低考试成本,考题走向平面化和默写,逼着教师教学生去死记硬背,按规律和法则去“造人、造物”,何谈感觉的训练?导致大学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美术高考应试教育导致了素描学习越来越背离艺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那么,素描基础训练到底是学习艺术还是学习技术,是学会画还是学会观察,训练感觉还是掌握规律,美院教师有时都莫衷一是,令无数美术学子一头雾水,更令身在教学一线的高中教师困惑和纠结。作为美术基础教育的高中素描训练,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是适应高考的选拔模式,还是训练和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我们处在两难的境地。

绘画强调感觉是由来已久的,没有感觉也就不存在造型艺术,感觉的好坏决定着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肯定地说:没有感觉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的。感觉的训练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尼柯莱德斯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研究,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盲画”写生训练法,培养出众多杰出的现代派艺术家,影响了当代整个美国的写生教学。“盲画”写生教学体系明显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写生教学体系,它注重作画者的个人感受,强调作画者首先要用各种感官去理解事物而不是画出事物,作画者在作画过程中以触觉、动觉为主导,带动视觉去感觉事物,眼睛与手同步作用,动笔之时眼睛盯着的是对象而不是画纸。它将作画过程与观察过程统一于作画者感受对象的过程之中,使作画者始终充满着激情,从而表现出具体、新鲜的个人感受。我认为尼柯莱德斯的感觉训练方法,是强调感觉训练的一个极端做法,虽然他的做法在美国是成功的,培养了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但如果在我国进行素描基础教学改革,把感觉训练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就目前我国高考选拔人才的评价方法而言,势必是将学生当作试验品,拿学生的前途开玩笑,把学校的升学率当儿戏,我们要改变目前的素描基础训练模式不仅需要眼光,而且需要胆量。

“理解艺术,艺术地理解”。理解是一个思维搜索弄懂的过程,也是研究吸收的过程。在学习素描艺术的整个过程中,对围绕素描而存在的各因素应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契斯佳科夫的教学体系,对中国的素描教学影响深远。它尊重客观事实,强调写生,要求忠实表现对象现实存在的瞬间,在表现人物时,要求学生用心去感受、理解对象不可见的东西。素描写生训练旨在研究光照下处在三维空间中的形体,强调视觉的科学的客观真实性。不要“临摹”物体外在的轮廓,而是要分析结构形状,准确画出物体细微的凹凸起伏。

契斯佳科夫素描教学体系是全因素素描,要去研究透视、解剖知识、结构规律、明暗关系、虚实变化、节奏韵味等。就人物素描而言,首先应弄懂人的解剖知识,包括骨格的构造、肌肉的依附与牵拉作用,并清楚骨格、肌肉在体表层形成的高低起伏、扭动倾斜等变化,同时理解在可见光的作用下所有的变化都是由于结构的存在而产生的。这些知识要在基础训练中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是走马观花地过一遍都很不容易,因为高中教学时间短,有些考生学美术就几个月时间,更多的考生是因为文化成绩较差,不得已选择学习绘画专业的,怎么可能全面、系统地实施专业训练呢?只能“投机取巧”,死记硬背来应对高考考题。素描教学训练在理性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而美术高考使其变本加厉,高中美术教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推波助澜”。

素描基础训练中的感觉与理解的训练并不矛盾,感觉与理解的辩证关系大家都很清楚,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高中基础训练中实施起来,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升学的压力无法很好地兼顾,只有改变高考考试方式,建立一个正确的导向。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改变目前专业考试的方式。

全国目前都实行了美术联考制度,联考本科分数线成为外省校考的门槛,也成为本省校考的底分,联考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但参加联考人数多达几万人,几千个考场,组织起来有很多困难,考题也因受到保密需要和场地条件的局限而出现偏颇。在阅卷时,大多数中下等水平的试卷集中在一起分不清优劣,导致一分之中有上千人,考试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考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一些很有绘画感觉的考生,因为绘画技术可能相对较差,联考得分可能不如只学了几个月绘画的考生高,造成绘画学习不需要很多时间、短期突击完全能够对付的错觉和误导,于是在全国普遍存在高三阶段把文化成绩差的学生、整班的学生改制成美术专业,老师和学生都疲于奔命地应付考试。美术基础教学训练什么是可想而知的。

在联考几万份试卷中,大多数中下等的试卷水平是差不多的,阅卷教师的眼睛都会看花,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一次考试就决定了考生的命运,对考生是很残酷的。联考没有过本科线的考生虽然可以报考独立院校,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也使专业基础确实太差的考生有了碰运气的机会,使独立院校组织考试增加了更多的压力。美术联考如果实行初试加复试的方式,只有复试过关了的考生才能参加校考,则会减少校考的人数,提高选拔美术人才的准确性。联考如果实行初试加复试的形式,考试的组织工作量会加大,但是,可以像文理科高考一样,在各县市设考点分散考试,这样场地条件肯定要比集中考试好,初试和复试的题目难度不同,由静物、石膏像、人头像顺序进行,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专业水平。

素描考试的出题者每年都想变换考题,但变来变去,无非是静物、人物两大类;变来变去,无非是默写与半默写。教师和考生也在猜,怎样才能节省时间,把可能考的内容练得更熟练一点。一个画室几十号人可以全部集中练习一张图,头像的正面、侧面、3/4侧,全部默记得滚瓜烂熟,以至于会出现阅卷老师发现很多考生的试卷全部一样,一看便知道出自同一画室。这实际上是联考内容局限后考生因基础较差、时间不够、猜题押题、孤注一掷的表现。有些考生只会画某一种物象,会画静物的不会画人物,会画人物的不会画石膏,会画石膏的不会画静物,会画默写的不会画写生,会写生的不会默写。这些现象也是联考题型单一的后遗症。其实,素描不管考什么,都是在考察考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造型能力;素描不管考什么,都是要画对象的形、体、色、质感。只要学通了,考什么都一样。只不过不同考题难点不一样,静物重空间、构图和质感的表现;石膏重形体、结构和塑造能力;人物重形体、结构、质感和感受能力。问题是联考只考某一种,老师只教一种,学生就只学一种,知识都是支离破碎的,就不可能学通。只有实行了初试考静物、复试考石膏、校考考人物,素描基础教学才会全面地训练考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造型能力。

外省组织校考的学校上百所,校考时间长达两个月,消耗了考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所院校招生计划只有几个人,报考人数两千多人,报名费几十万元,浪费了99%的考生财力。如果联考做了全面考查,院校完全不需要组织校考,根据院校的要求、专业的要求,在数据库中直接调用考生的试卷重新评分,或者直接调用联考的复试成绩来发放专业合格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扎实的基础训练,一定会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只有改革美术高考的选拔方式才能促进基础教学改革,只有重视美术专业的素质教育,使短期突击、死记硬背的投机者失去竞争力,才能使美术基础教育走上正常轨道,使美术高考选拔艺术人才的目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第3篇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门类,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然而,美术教育如何顺应时代要求,为培育新时代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广大美术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审美意识,提升课堂教育质量,笔者进行了尝试教学法的实践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笔者认为美术课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而且有必要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

具体操作方法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课堂环境愈宽松,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愈充分。因此,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当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就会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一、“先试后导”,转变师生角色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进行尝试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引导、点拨,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充分体现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二、“先练后讲”,培养学生的美术自学能力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示范后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问题,再经小组同学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线造型――身边的物品》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范图,一边进行练习,给予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进行绘画或进行手工制作。在《又画又做又印》这一课中,笔者就先让小组同学参考范画具体的做法进行讨论,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勇于尝试,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实现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尝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为培育现代化的健康、完善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县罗阳中学

第4篇

一、调查结果

1.美术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情况

我县县直小学共6所,其中4所为国办小学,2所为私立小学,教师工资都是县财政拨款。

从我1991年开始任教美术课20多年以来,有部分新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如果把他们都作为美术教师队伍来说,那么美术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日益充实壮大。现在这6所小学中,也就2所私立小学的美术教师配备比较合理,所有的美术教师都是40岁以下的专业毕业的,年轻有为,学历也高。其他4所小学的情况就不同了,年龄在45岁以上,专业学校毕业的5人,最好的一个学校9个美术教师中有3个专业院校毕业的,其他2所有一个专业毕业的,还有1所连一个专业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也没有。

2.美术教师的分配、任职情况

历届专业院校毕业生虽然不断地被分配工作,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但任职情况却很不理想,据调查显示,现在的状况是大部分的分到了乡下,留在县直的也没有几个能教美术课,大部分被安排教语文或者数学课,担任班主任,没能加入到美术教育前线上来,随着任课情况的不同,个别教师甚至连继续教育都加入语文、数学等学科,导致一些优秀的美术教师的特长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水平日趋下降。从上学期举行的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情况就能看出,参加比赛的老面孔比较多,新面孔较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忽视美术教育,缺乏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从社会到学校到学生都认为,在小学语数英是主科,其他的课都是副科。美术课也不例外地成了副科。我曾经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副科都是玩的课,觉得老师不会像主课老师那样,完不成作业了,叫到办公室批评,把作业给补上,考试考得成绩不理想,请家长来谈谈,希望能配合教师的教学。美术老师也同样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当然,也许上级部门也是这样认为的,检查考试的只有主课和常识课。

2.美术课堂教学有走极端现象

以前美术课从来没有考过试,也就是作为考查科目,为了加强对美术课的教学,考察教师的教学成绩,从今学期开始,其中2所县直小学第一次有了美术科的试卷。试卷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和选择;另一部分就是绘画的考试,选择课本的其中一课作业要求来考试,不要求学生有参考资料。

从试卷来看,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美术课的目标要求只是让学生了解,没要求牢记。基本技能题也是超出范围。

当然,基础知识题是可以是有准确答案的,基本技能题呢?怎么打分?不同年级标准也不一样,看卷的也不是同一个教师,更不是专业教师,用这个成绩来衡量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觉得有点不太妥当。这样的考试对学生、对老师都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

三、促进美术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

1.各级领导重视美术教学

希望教育局领导在美术教师分配时本着均衡的原则,使县直小学都能拥有至少半数以上专业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美术教研活动相对比较少,也希望有关领导重视美术活动,加强基本功的培训工作。更希望学校的领导重视美术教育,把专业人才放到合理的岗位,不再埋没人才,即使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年龄上也要相对年轻点的,美术教师课时数比较多,学生活动比赛也不少,年龄大的教师是很难适应的。领导的重视能推动县直小学美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使我们的县直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后继有人,美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校内外结合实行县直联合教学

上下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利用县教育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培训,研讨问题;建立县直小学美术教学QQ群,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推行导师制,通过网络让新老教师之间自愿结对,通过传帮带促使双方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师徒之间要做好发展规划,记好活动内容,作为双方考核的资料。

3.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县直小学美术教师业务培训,真正落实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最终建设一支高素质研训员队伍,建立竞争培训研讨总结再竞争的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

通过示范型、组织型、诊断型、松散型、网络研讨型及送教型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结构的改变与发展。必须要求教师及时记录与整理研讨的结果,及时反思整理成文。

4.学习新课标和联系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

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固然是教师应当做的,但一定要“学有所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教学,使美术课堂教学鲜活生动。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第5篇

关键词: 美术高考 教学问题 解决策略

1.美术高考的教学现状分析

美术高考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专业考试的科目单一固定化,在内容上相对狭窄,特别是对于同一学校单考等内容的变化幅度方面显得更小,比如:在素描内容方面主要以人物头像及半身、静物等为主[1]。从美术专业的考试内容层面看,其有鲜明的特征,主要是多数的院校单考及省级联考科目内容,较偏重对考生技能水平的测试,甚至是进行单一模仿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检验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素养考核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美术高考的实际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2.1美术高考的实际教学问题分析

从实际发展看,美术高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首先,高中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角度看,有些高中,高一或者高二年级并不开设美术课程,有些虽然有美术课程,但是在课时上安排得非常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及掌握。从美术教师的角度看,美术教师的整体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因为美术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美术高考教学更是这样,但现状是,高中美术老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知识结构层面缺乏平衡度。一些美术老师对自我知识素养的提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缺乏教学的创新意识,专业精神及价值观等各方面都有待培养,从而造成美术高考问题较为严重[2]。从学生的角度看,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热忱,没有对美术教学引起充分重视,这样会影响其正常的审美发展。

其次,从高校美术专业招生考试的现状看,并不能有效测试考生真实的艺术素养。有些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过程中,对美术考生在专业水平上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测评方面没有科学性的设置,这样就造成专业考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美术高考的试卷评分的标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等水平的考生由于测评学校的不同,或者评卷老师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评价。这些方面都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和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再次,一些校外商业培训机构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刻意迎合不太懂艺术的家长的眼光和品味,只注重临摹,并且要求临摹得一模一样,不屑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创新能力。如此拔苗助长,只关注短期效应的死板教学使得很多原本喜欢美术的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放弃对美术的追求。

2.2美术高考的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第一,要使美术高考教学得以正确化和健康化的实施,必须在管理职能层面进行有效加强,并在班级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对美术专业课程的综合素质及考核等要进一步优化[3]。不仅如此,还要在美术教学的配套设施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在职高中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美术高考实施有效应试教学的首要前提。加强高中美术老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进行加强,这样能够使美术知识的全面认识进一步增强,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5]。

第三,对充分重视专业的美术训练方法,美术高考专业的考生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上都要得以重视,这就需要将课余的学习时间在科学利用层面上进行有效加强,要通过专业化的训练对美术教学中的一些科目内容付诸实践,对高考学生在范作的欣赏下增强学生的视野开阔性,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考试经验得以大幅提高。

第四,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实施分层教学,考前学生三年的美术教育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在实际的作画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就会在学习层次上有所不同。高中美术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层次实施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在应对高考的热情上才能有充分的体现[4]。

第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在美术高考的教学策略中得以融入,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关注。美术教育的以人为本是教学的基础,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和人生观及世界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构建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从而走向多元化的培养道路,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形态概念,让学生对造型的基本要素及构成规律得到充分的了解。

3.结语

美术高考教学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前途,所以高中美术老师及学校都要对这一问题充分重视,加大美术高考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将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得以完备,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并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孔波,张晓英,王静.考前美术基础教学现状调查[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

[2]程国栋.当下色彩入门教学中油画式用笔技巧的传播与影响论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3]聂媛媛.提高高考美术教学质量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

第6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尝试教学法”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概括出以“尝试”贯之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7篇

舞台美术史是高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讲述的内容包括戏剧(戏曲)与舞台美术的关系;中外舞台美术产生与发展;中外舞台美术的流派、理论萌芽的形成;中外剧场建设等。舞台美术史论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戏剧(戏曲)舞台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理论素养,树立创新的设计理念,提升设计品位,形成个人风格和舞台美术设计的前沿意思。它的作用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但大部分学生忽视了它的重要性。而理论是设计实践的基础,尹定邦着的《设计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不从观念入手,不解决理论问题,不把理论问题落实到教育上,设计的发展最终还是会有限度的,会影响到整个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了解掌握舞美史就是更好的为舞台美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l)目前高校舞台美术史论教学理念的错位及教材的匾乏高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多注重视觉造型效果而缺乏技术应用理念研究,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而忽视它的实用性,作品往往是纸上谈兵,而现有的舞台美术史论课教学都是沿袭80年代的美术绘画理论教学,如果是在文理科综合大学中甚至还会沿用理科或文科的习惯思维,把舞台美术史论课程等同于一般的理论课,这就同舞台美术设计学科教学的理念产生错位。 舞台美术史论课在我国高校中开设的比较少,只有少数几所如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开设舞台设计专业的院校,由于普及率小,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教材可选,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2)教学模式的简单化传统的教学方式,说的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面对的是概念和原理的强制记忆,而不是主动参与对舞台作品的鉴赏和研究探讨,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到了近几年当计算机普及时教学又改为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使舞台美术史论课变成了欣赏课,但还是沿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授课模式最终的后果就是使舞台美术史论课同其它课程脱节,学生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史论课变成了自由课、睡觉课。形成上述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幼长期受2”到填充式教育,缺少主动求知欲,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也存在某些不足,如重技能,轻理论,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探索研究精神。而学生如果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就可以做到“厚积薄发”对设计专业课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舞台美术史论课急需改革 1、舞台美术史论教学的创新尝试 (l)遵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规律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一个简要了解,对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能够知晓,而教师也应在上课前对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并留出探究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辨别资料的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学生想要完成好这项任务首先就得知道老师希望通过问题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论知识,它的产生、发展、影响以及衰退的原因,根据这个原因有目的的收集所需资料。 学生利用课外收集好的资料,在课堂上分别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并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所收集的资料,这样往往能够确定正确的答案,而这种分析形势也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或艺术潮流的区别,最后在每节课程结束前由老师进行观点整合、归纳、概括总结,完成本次授课内容。 (2)模型制作与手绘临摹课的设置 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是研究舞台空间造型,灯光就是舞台上的“画笔”。学生的设计作品大多以模型呈现,在许多课程设置上也是安排制作出设计模型,学生对这类课程也非常喜爱,兴趣很高。鉴于‘这样在上史论课的时候让学生把图片资料转化成立体直观的模型,既加深了资料的印象,又同其它专业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模型制作与手绘临摹课是指“恢复”某一时期的舞台效果,以临摹优秀的舞台大师的作品来了解大师的理念和观点,并结合当时的技术特点体会大师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学习理论课的目的是为设计实践提供依据,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模型制作与手绘临摹课真正的目的,简单的临摹是不够的,关键是在完全理解了大师的意图后,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结合大师的设计理念从新设计制作一个全新的舞台作品,完成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转化过程。 (3)设计结课试题,学会概括总结 舞台美术史论课是舞台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在结课的时候是需要完成结课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先前的考试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闭卷形式,由教师出题命题,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另一种是开卷的形式,老师不留复习题,学生根据上课时记的笔记进行答卷,考试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检验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还有一种是以论文形式做为结课考试类型,这种方法也不近人意,学生往往是从网上查找文章,下载后东拼西凑而成,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也不符。 那么如何能真实的反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呢?应该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把设计结课试题纳入正常的教学课时中,通过课题的设计达到提升理论修养的目的,该课所占用课时可以为四课时,具体方法如下:将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需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编制一套考试用题,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并制作出双项细目表(试卷的难易程度分析),各小组间可就试题内容及试题类型相互沟通,共同商讨,试卷内容可在不超过20%的范围内进行交叉。教师再根据各试卷的难易程度进行删减,把漏点添加进去,最后完成结课试题。设计结课课题的好处是,学生全面参与课题设计是对课程的一个在梳理,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总结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p#分页标题#e# 结论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教学需要适应社会、时代的潮流才能于时俱进,当前的教学改革是过去的一个延续,必须适应当前的环境和具有展望未来的趋势。但在实行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本着以确保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为基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改模式,培养出道德品行与专业技能并行发展和谐统一的全面人才

第8篇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管理理论 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特色高中课程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小组的组建基于学校发展现状。国家教育中长期计划强调发展特色高中,我校作为许昌市唯一一家艺术特色高中,想突破如下办学瓶颈。

第一,学校只开设普通高中的文化课课程,艺术特色校本课程和艺术专业课处于零散不固定状态。

第二,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争抢课时”现象严重。物理等非高考科目教师以省和地方课时标准为依据抢占课时,强调学生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强调学校要生存,必须大力发展专业优势,确保学校一枝独秀的艺术特色龙头地位。而领导班子认为学校要生存发展,文化课、专业课必须齐头并进,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会影响学生高考,直接影响学校形象。可是,说服教师时,学校又拿不出现成的特色高中政策性课程标准作为依据,这需要我们“磨合”出一套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标准。

第三,特色高中的校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没有固定的专业教材,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临时现编的,没有统一的进度和计划,学校课程管理比较松散。

第四,教师们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学校找不到相应的校本教研师资培训机构,也没有校本专业课高考备考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考核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摸索出一条最优的与校本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备考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对象

为实现课题研究任务,我校组建了由校长、班主任、物理骨干教师和美术教师、校外专家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课题组组长和学校课程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领导保障和经济保障,并直接参与物理学科教学研究任务实践。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职责明确,制订了比较全面的课题小组活动计划和工作纪律,确保课题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工作,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和要求。针对课题研究对象,我们经过多次论证,选择了高中文科美术专业的三个实验班和两门课程,其中甲班与乙班学生入校时中招平均成绩相差30分,甲班的班主任由美术教师担任,丙班与甲、乙两个班分别在不同年级,其班主任由物理教师担任。在这三个班级中我们又分别选择了两门课程:一个是美术专业课,一个是物理文化课。总之,课题研究定位在我校拳头专业――美术特色专业上,涉及两个年级、两个学科、两个学科的班主任、同一年级两个成绩层次的样本班,主要目的是研究出最佳的学校课程系统,比较科学地设置文化课与校本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探索出比较成功的校本课程备考计划,以求得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课题计划的实施

课题研究目标和对象确立之后,课题小组制订了三年详尽的跟踪观察和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各阶段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与行动。

1.课题建队伍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具体工作如下: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根据研究方案,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

(3)根据教师任课年段分工研读年段教材。

(4)制定问卷调查表,对部分师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对策。

(5)建立资源库。

2.研究计划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主要抓计划落实、管理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时间落实。具体工作如下:

(1)组织人员进行理论学习。

(2)对记录数据进行梳理,集体备课,预设策略,教学实践,验证策略。

(3)不少于4次的外地学习交流。

(4)邀请专家对实施方案及策略进行论证,做好修正实践工作。

(5)撰写阶段性小结,研究人员撰写反思、案例、小报告等充实资源库。

3.修正课程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月)。具体工作如下:

(1)按计划进一步实施。

(2)观察与反思撰写,每人不少于5篇,对比案例不少于4份,论文不少于两篇。

(3)再次邀请专家对形成的课程策略进行论证,形成第二阶段成果。

(4)充实资源库。

4.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3年12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完善资源库。

(2)归纳总结有效的课程策略。

(3)专题讲座。收集成绩、论文,汇编研究材料。

(4)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小组重点做如下要求:

一要求三个实验班的班主任把班级内每个学生的中招成绩作为首要研究资料和数据备案,要求他们每学期定时提交本班学生的详细学情,以及每学期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的详尽记录。

二要求教务科在课题小组的帮助下,定时备案三个实验班的课程表,认真记录文化课、校本专业课的课时数。认真记录每学期聘任教师的姓名及教师的反应和授课情况。记录分析学生各类比赛、测试、考试成绩,认真记录每次考试班级在年级的排名,学科在年级的排名情况和相关数据。

三要求物理教师集体备课撰写高一高二每个学期学业水平测试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纲要。要求以课本为主,降低教学难度,实施分层次教学,对考试成绩不同小组进行对比。

四要求三个班级的美术教师集体备课,撰写出《美术专业的课程纲要》。内容包括:三年美术备考的教学计划和色彩、素描、速写三门专业课教学阶段安排和考核的细节性要求。

五要求课题小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详细跟踪对比每个班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例会,认真记录各班研究过程中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反映的问题,认真记录课题组例会成员、班主任、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反映情况。认真梳理问题,以便调整或修改实施计划。

最后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校进修,回学校及时分享新鲜的知识与见闻;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地专业学校参观学习,进行专业经验交流,回学校及时与课题组成员对接课题存在的问题,制订出调整方案;请重点美院专家或高考备考专家到校讲学,不断拓宽课题小组成员和教师的眼界。

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课题研究中遇到了如下问题:

1.教师层面:因为是连续多年的跟踪,教师参与热情和认真程度不断变化。参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中途有更换,数据记录有时不完整。

2.操作层面:课题小组成员还没有掌握课题研究的正确方法,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处于粗浅阶段,不规范,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有些问题还没有能力完全解决。课题小组制订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人际阻力,有时一个很小的调整都要进行多次沟通,都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增加了课题小组工作的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小组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保证课题研究人员不调整,如确实需更换,及时对接任务,尽可能降低对课题研究的影响。我们积极向教育局教研部门请教,咨询课题研究专家,上网收集课题研究知识,学习成功经验和做法,使我们的研究更规范细致。针对遇到的困难,课题小组要求成员在例会上畅所欲言,互相鼓励,发挥正能量,并达成共识:做课题也是学做人,做课题也是增交际,做课题更使人长见识。

五、课题的成效与成绩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探索,课题小组在课题研究上完成了如下任务。

1.课题研究确保我校普通高中文化课物理、英语、数学等学科标准课时不减少,开足、开齐普通高中各门课程,使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消除非高考学科教师的顾虑。高一高二年级正常进行文化课教学直至高二河南省学业水平测试,全面落实物理等非高考文化课的普教教学任务。充分利用我校封闭管理的优势,高一下学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开设校本专业课程,高二物理等文化课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调整加强校本课程。

2.课题研究使我校建立了较为满意和完整的统揽普高文化课与专业校本课程的学校教学课程体系。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正常开设物理、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初、高中知识衔接为主。高一下学期加开素描基础课,每周六节标准课时。高二年级上学期开素描提高课和速写课,保证六节标准课时。高二下学期至高三十月底开设色彩课程,每周八节标准课时。物理等文化课开课至学业水平测试,高三学年十一月前继续实行每周八节标准课时。十一月后开始美术小集训,每天下午半天全部开设美术专业课。十二月中旬开始全天的美术大集训直至美术高考。美术高考过后,全天上文化课至六月份高考前夕。

3.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加大了对教育教学的投入力度,为每位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每个班级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白板等电子教学设备,班级授课实现了“班班通”。在选用更为实用的外地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自编了我校初高中文化课衔接教材和艺术专业校本教材。

4.课题研究改变了我校学科考核机制。物理等文化课和艺术专业课的考核不再按学期进行,实行更为妥帖的打断结点式考试,使课程与考试结合得更妥帖。高三文化课备考模式,实行专业课三次模考模式。

5.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文化课骨干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每学期都组织相关班主任和教师接受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外出写生,到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美院等学习进修,请中央美院教师培训部的教师到学校讲学。我们外派骨干教师到郑铁六中、襄樊24中、杭州国美高考培训画室、中央美院高考培训画室参观学习。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限、不能适应学生冲刺重点美院的需要的现状,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多元办学模式,吸引社会高水平专业美术人才到校执教,专家的言传身教使学校办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我校承办了两届许昌市中小学生“成长杯”书法绘画摄影大赛暨艺术专业教师研讨会,我校作为艺术特色学校先进典型,向全市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进行了汇报展示,荣幸地被推选为许昌市教育书法家协会、美术协会的办公地点。

第9篇

1. 学校美术教育从无到有,呈稳步发展态势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无到有,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得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爱好和个性成长要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部分学校拥有比较专业稳定的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具有比较系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计划,配备有比较成型的美术教育装备及设施。 

2.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美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进入学校教育以来,一直作为“小科”存在,多数学校把美术教育作为不得不开设的学科,多数家长把美术教育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教育,多数学生把美术学习看作是可学可不学闲暇之余的消遣。对于为什么开设美术教育,对美术教育在学生个性需求和身心成长方面的益处知之甚少,知之甚浅,知之甚少。造成对美术教育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评价的体制和机制不够科学、健全和完善,还是教育体制中的“一考独大”“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在作怪。课堂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重视什么”“考试指挥教育”的现象。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也是美术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 

3. 美术教育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 

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美术教育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美术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好于一般学校。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大都配备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从事专职美术教育。城区部分重点学校还有美术教育学习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到户外开展美术写生活动。而部分农村学校和一般学校甚至缺少必要的美术教育设施,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育。有的农村学校组织“全能教师”把品社、心理、音、体、美等非应试的学科教育进行一勺烩。以至于学生把品社、心理、音、体、美学科的教育误认为是一个学科。严重误导了学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发展不均衡是造成美术教育论文恶性循环的症结所在。 

4. 缺乏优秀的美术教师,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成功的美术教育离不开稳定而素质过硬的美术教师队伍。而在美术教育新的发展阶段,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经实践调查,有的学校只有一到两名专业教师,有的学校只有几名兼职教师,由于师资力量匮乏,有的学校美术课形同虚设,两周或者一个月才会有一节课。有的教师未经美术专业学习实践,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技能,美术课变成了哄孩子玩、打发课时的娱乐课。部分有美术爱好的学生自发地寻找辅导班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很多美术教师缺少再培训、再学习、再实践的机会,学习提高基本靠自学、自悟,美术能力与素养长期得不到提升。 

5. 美术教育边缘化现象突出,教师的发展空间和进取意识受限 

受考试的制约,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师被边缘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美术教师的课时少,缺少教学实践的锻炼,能力素养长期得不到提升。学校缺少美术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学校的考核评价总是向语文、数学等学科倾斜,在晋升、晋级等方面,考试学科的教师占尽优势,美术教师在这些方面严重受限。以上现象严重束缚了美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美术教育的对策 

结合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时不我待。因此,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之策。 

1. 将美术素养列入学生的全面素质之一加以考核及评价 

学校美术教育中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考试制度的偏颇,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改革考试评价机制,把美术素养列入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加以考核及评价,把对学生美术素养的考核评价成绩纳入中考和高考成绩中,作为择优录取学生的依据之一。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淡化和弱化,大大提升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调动美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2. 充实美术教师队伍,提升美术教师能力、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因而应该加大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要把好入口关,采取逢进必考的原则,面向社会及大中专院校,公开、公平、公正地招录具有美术专业和美术教学实践的优秀美术人才。从编制上保证学校美术教师的配备,保证一个学年段不少于一名美术教师。其次,下大气力提升美术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再学习、再培训、再实践活动。细化、量化、优化美术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学校评、教师评、学生评等多种评价激励机制,挖掘美术教师学习提升的潜能、激发教育教学的动力。 

3. 去美术教育的边缘化,让美术教师登上学校教育的主讲台 

通过改革学校美术教育的机制,去美术教育的边缘化,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登上学校教育的主讲台。学校要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让美术教师在职务晋升、职称晋级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机会和待遇,从源头上调动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爱美术、学美术 

第10篇

随着近年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的增加,托福成绩成为这些学生申请著名大学的“敲门砖”。众所周知,托福考试对于听力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有考生将托福听力神话为“得听力者,得托福”。然而在托福“神话”的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应付”语言测试的答题技巧和套路,更有美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映射。

2000年,ETS首先在托福听力中引入了美国历史文化知识,这是80年代以及90年代托福听力考试中从未涉及到的。鉴于托福听力特殊的答题模式(考生在听完材料之前是看不到问题的),相对于通过阅读部分来考察考生的美国文化知识来说,听力部分中首次涉及美国历史文化知识,这无疑加大了考试的难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历史文化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托福听力中的历史文化知识

关于美国教育史知识的考查。在2000年之后的托福听力中,美国教育史是ETS出题中心“钟爱”的一个领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托福考试所考查到的美国教育史知识很多都会涉及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2006年11月19日的托福考试听力为例,其中就曾在听力材料中涉及到美国著名的教育家John Dewey的教育理论,该段听力材料讲到John Dewey的理论是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其还亲自建立学校来实现自己的理论。由于过去美国学校教授给学生的都是理论性的东西,Dewey则指出要在实践中学习。又例如在2010年4月以及5月的托福考试中,连续两次在听力部分涉及到了美国教育史知识。2010年5月的听力题目是通过听力材料中的一位历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生平的讲解考查考生的;同样2010年4月的托福听力也都不同程度地考察了“美国独立战争到内战时期的美国教育史”。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托福考试实际就是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准备的。而对于准留学生们来说,其所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以后的留学生活中尽快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以及教学内容等,ETS显然已经为考生们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2000年之后的托福试题中,尤其是2005年后的新托福试题中,加大了对美国教育史的考查力度,尤其是在听力部分中更是提高了美国教育史知识的考查比例,通过托福考试中所涉及到的美国教育史知识让考生逐渐认识到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习惯等,从而帮助其尽快适应将来的留学生活。

关于美国文化史知识的考查。美国文化史也是托福听力考试中考察频率较高的一个领域,06年、07年、08年以及09年托福听力中都涉及到该考点,尤其是06年的托福听力,更是5次涉及到“内战到美西战争时期的美国文化史”背景知识。比如06年4月与06年10月的托福听力部分就都相应涉及到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艺术活动的支持,主要讲述了美国政府起先并未支持艺术活动,但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却转变了态度,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人民接触艺术的机会,并且美国各个州也都纷纷成立了支持艺术的机构;再比如06年2月以及3月的托福听力也都相应涉及到了对该段时期内美国文化史知识的考查,在听力材料中为我们讲述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雕塑文化发展历程,并且通过美国著名的总统山与自由女生像为例指出美国雕塑的文化含义往往超越了原本的含义等等。

关于美国城市史知识的考查。在托福考试中加大对美国城市史的考查力度可以更好地检验考生对美国各方面知识的认识,因为美国在城市史研究的专题方面涉及面颇为广泛,不仅包括对城市化的研究,还包含移民问题、城市规划、城市交通、文化教育和宗教、城市政治与决策者、老工业城市的兴衰、各大城市的比较研究等。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比如2010年的4月的托福考试在听力材料中考查了美国首都城市的变化以及发展问题,并且该听力材料是通过真实模拟大学教授讲课的场景,为考生介绍了美国费城与华盛顿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因此在托福试题中加大对美国城市史知识的考查力度有助于全方位地检验考生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

2. 托福听力中的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首先,托福听力中的lecture形式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不同于中国的“满堂灌”形式,美国课堂上的气氛更加的轻松自然,老师有时甚至手捧一杯咖啡坐在桌子上与学生以闲聊的方式教授课程,学生也可以随时打断教授的讲课,提出质疑或补充说明,而教授也会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解并作出回应。

其次,美国学校里的课外答疑(office hours)其校园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教师一般很少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或是辅导,而在美国校园,学生可以在规定的答疑时间与自己的教授预约时间,而这样轻松随意的气氛更有益于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术交流。

除此之外,美国校园里的社会等级也不像中国校园里一样“森严”,这一点渗透到了美国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浸润。比如学生可以在课上随意打断教授的讲课,学生与教授之间直呼其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之间毫无等级差异感等等。而这样的文化环境也正体现了美国所谓“人人生来平(Everyone is born equal)的建国精神,其文化现象的背后也正是我们需要体会的文化理念。

3. 结束语

第11篇

一、我们要让小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我们要向让小学生学好美术课,首先要小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小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探索美术教学适应教学新任务

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对小学美术教学要有新的探索与创新,以便能够适应新的教学任务。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小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小学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小学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小学美术教学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

三、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教学中的学生这一主体,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用,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需的。

四、教会学生简单的绘画技巧

学习美术也一样,方法是很重要的,老师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的技巧与方法。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问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美术的画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予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

美术课要让小学生养成美术的思维能力,这是学习美术的基本能力。老师要首先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12篇

关键词:应试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 现状 冲击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送进更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应试教育主要出现在高考、中考的一般文化科目中,这种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体系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会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但在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己任的艺术类教育中,似乎少见。

时下,随着扩招以及经济发展下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老牌艺术院校竟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学科的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高师院校更是力求办学效益的提高,部分学校对美术专业特别青睐,以致大量的美术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长期将美术视为“游艺”或“准学科”而对之不屑一顾的综合性大学,也将建构美术专业作为扩大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美术考生成为当下高考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全国几所美术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众多考生同挤独桥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应试美术教育至此应运而生,并在美术考前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美术专业高考人数纪录不断被刷新的同时,少则几千,多则数十万考卷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和“看上去很美”的繁荣场景似乎总能让招生院校深感欣喜。在高考大军的不断冲刺下,虽近几年学龄青年总人数有下滑之势,高考大军在数量上已不及往年,但美术类考生却没有减少。从最初一个省就那么几千人报考美术到今天的几万、十数万之众,应该说挑选到的考生质量不会太差。然而事实却总是出人意料。学生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合理的升学诉求我们当能理解,画室投机的市场运作机制能在多年的美术高考博弈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我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质量下滑却成了美术专业招生单位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大学课程的一再调整,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大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适应应试美术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种调整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发展型

这种院校一般开设美术系科较早,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在同类专业中形成了较好的声誉及地位,在招生及学生培养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轻易立于不败之地。这类院校一般招生人数不多,受扩招的影响也往往较小。对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高考应试题目难度较大,简单的应试教育培训办法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因为这类学校师资力量在全国艺术院校中名列前茅,师生比在一定程度上受扩招影响不大。这类院校的授课类型一般有两种:一为画室制。画室导师制对于落实教师责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群体性及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入校之初就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大学4年甚至研究生阶段都能朝着目标不断发展。二为两段式教学模式。这类院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除中国传统书画专业等几个少数专业大一学生不分专业方向外,其余专业全部送由基础部统一管理教学,一年、一年半或者两年不等。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再由其原来所在的学院、工作室“领回”,继续该生在专业领域的深造。较之以前的学生进校就分专业不同,现在各大学、美术学院都加大了对基础部的投入,80%的美术院系都设立了基础部。很多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投入到基础教学的一线,力求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修为,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夯实,以便于后一阶段划分具体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操作应用型

随着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和操作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地位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越发显现。所以,培养美术专业学子的设计能力和操作应用能力成了当代大学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院校一般为一些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它们受传统学院派美术教育影响较小,可以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创建其新的教学模式及价值体系,扩招和新的应试机制给这些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些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早已走出了传统简单的制图模式,部分重点院校其专业性相比专业院校也毫不逊色,而工科院校在美术社会功能中实际应用的优势却是传统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这类院校往往借助学校在工科上的优势,结合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素描色彩表现能力,通过美术欣赏、鉴赏以及电脑、机械制图甚至物理、数学等课程的辅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艺术认知水平,将教学与社会应用实际相结合,力求在应用技能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美术教育社会化、功能化,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能动性调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内涵发展型

业界当下对美术专业的基本功有一种新的看法。所谓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文素养;二是造型能力;三是创造力。这种新的看法恰好给一些美术专业新招生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这类院校的美术专业起步稍晚于传统美术院校,虽然在操作应用上缺乏理工科院校的有利条件,但具备其他学校不具备的人文社会环境。可以利用文科院校在社会科学上的优点,充分发掘美术学科的发展潜能。其教学计划不会对学生有明显的专业划分,没有国画、油画、版画之说,轻技能而重理论修养,尽最大可能地在满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修养。走出了技术至上的误区,脱离了传统美术教育,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努力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这类院校认为,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好的教育趋势,即重视教育、轻视育人;重技术传授,轻理论研究和人文精神认知;重传授和接受知识,轻综合能力培养。所以,这些院校力求能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模式,以适应美术发展新的需要。开设课程一般分为:美术教育课程、教育哲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研究课程、美术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美学理论、前沿知识课程等。这种教育模式和操作应用性有很大区别,更看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及专业理论修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法的同时往往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近现代绘画艺术、设计理念及当下艺术思潮予以重点把握。在具体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分析中,怎么画、绘画媒材的选择上已不再重要,而是将关注的焦点落实到画什么,和探求画面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

四、投机取巧型

美术考生的庞大数量,使一些院校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蜂拥而上的专业设置,必然带来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以至出现不少地方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持平的状况。择优选才的原则面对这种状况苍白无力。因而不仅多少年来美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专业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如某大学的独立二级学院,在生源好的前几年,美术专业一年招生人数就达1000人之多。而在最近生源因受艺术专业就业率以及生源人数减少等影响,招生人数急剧下滑。这种完全为经济效益而招生的行为,不但成为教育弊病发展的温床,也成了我们今天看待艺考冷热程度的晴雨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本身并不具备单独设立美术专业的实力,却因为特定的环境成为受益者,在不具备培养人才条件的情况下,唯有实行新的变革以适应社会、考生及家长的求学期盼,引进一些看似时髦、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并树立起自认为新的审美和评判标准,披上“85思潮”“新生代”的外衣,克隆着一个又一个美术“神话”。笔者认为,无论课程怎么调整,只要是利于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操作技能的课程,一些创新和尝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反映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能动或被动作用,也为当下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努力。然而,在所谓新的、世界的、前卫的艺术理念指导下,这类院校在学生进校后,往往不按常规教育行事,其借鉴的是所谓的西方美术教育内容,认为基本功完全不重要――这是专业院校做的事,他们要做的是与国际接轨,而随改革开放涌入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成为其专业设置和教学的“救世主”。教学中的“因人设课”“随机应变”更是屡见不鲜。至于作为学科教育中应有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善的教学内容,就更是无暇顾及了。开设课程类别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且诞生众多的新名词,什么笔墨实验、综合媒介……不断变化的新颖名目成为其教学大纲最大的噱头,其实仔细研究后发现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学生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这花样百出的新名称搞得迷失自我,成为这些“新模式”的失败试验品。当然,这类院校在美术不断发展中也必将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但其消极影响却不是短期能消解掉的。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期盼其改革的呼声,单招、特招等招生形式也在不断地改良大学的招生模式,然而短时间内难有重大的改变。这种应试模式虽有弊端,却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改变了传统观念“技法至上”的大学美术授课方式,关注多元发展,很多传统艺术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招收文化功底较好的学生,开设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等课程,不断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同时,应试教育也给学生带来了选择的机会。为了提高学校自身在学生应试时的竞争力,艺术院校也纷纷努力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中国美术学院的多媒体艺术、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等等,这些尝试促进了美术教育的积极发展。

当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种,我们不能不觉得遗憾。究其根源,与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等多方升学压力所带来的投机型升学观有关,但各高校在生源争夺中的不作为,招生试题及录取形式的简单,不能说不是一种原因,如以前很多专业性院校考试的分科考试科目设计、创作等逐渐淡出艺考考场,试题的出题面显得过于狭窄。而一些院校为了其经济收益,将院校考察选录人才这一重大责任变成了迎合市场规则的又一圈钱游戏,也是应试教育形成的另一原因。当然,美术专业学生的增加,冷就业热报考的现象相对其他专业更为持久,对于美术学科的继续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发展中的躁动总比停滞中的平衡好。笔者相信,高等美术教育在面临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冲击时,又会迎来一个发展与变革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李芬.当前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J].艺术探索,2009(1).

[2]王宏恩.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1).

[3]李思荟,马凯旋.试析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高教高职研究,2007(11上旬刊).

[4]黄宗贤.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透视[J].艺苑(美术版),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