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顶岗见习工作总结

顶岗见习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13 23:11:24

顶岗见习工作总结

第1篇

附二:顶岗实习报告要求 一、目的、任务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到生产单位顶岗实习已成为产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到施工单位顶岗工作,通过实际工作掌握处理工程信息、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工作方法,在工程师和实践教师指导下,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综合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二、顶岗实习的基本程序1、参加顶岗实习的资格: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学完全部课程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安排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岗位必须是施工一线的专业技术岗位,不能跨专业毕业实践,毕业生所在系负责顶岗实习的审批和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管理。2、顶岗实习的基本程序:顶岗实习实行院内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学生离校前,由学生所在系安排院内指导教师完成以下工作:①结合专业制订顶岗实习基本要求。对顶岗实习岗位、现场指导教师的资格、顶岗实习内容的限选范围及提交成果提出具体要求。②编制顶岗实习委托书。说明顶岗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连同顶岗实习基本要求发送到生产单位。③在接到委托单位的回执后,按学生顶岗实习承担的专业技术工作内容,填写顶岗实习任务书,对顶岗实习的内容提交成果等做出明确的规定。④顶岗实习结束后,由现场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客观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其能力水平、顶岗实结成果给出评价意见。最后,单位签署意见后寄到毕业生所在系。⑤顶岗实习的学生原则上回校参加毕业答辩。顶岗实习成绩参照《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成果评定办法》评定。对因故不能返校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毕业生所在系可委托生产单位组织答辩委员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答辩。成绩按百分制评定。⑥对在生产单位参加答辩的同学,所在系在上报顶岗实习成绩登记表时,应同时上报毕业答辩委托书、毕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顶岗实习鉴定表、毕业答辩成果。⑦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提出推荐优秀成绩的意见,由院答辩委员会审定。对不及格的学生,参照学校毕业设计有关规定处理。三、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1、顶岗实习的岗位必须是专业技术岗位,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2、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限定在施工管理、工程建设建立、概预算与招投标等方面。3、顶岗实习应提交的成果:(1)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单位:全套设计图纸、 顶岗实结40页以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招投标程序、标书、报价书等。(2)施工管理岗位:全套施工图纸、 顶岗实结40页以上(不含表格),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体布置、工程概预算等。(3)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必须积极搜集上述要求的工程资料,对因故(保密、安全等原因)不能搜集到的工程资料,学生要出具顶岗实习单位的证明,说明原因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2篇

Abstract: The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academies to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existing internship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preparation is inadequate before the internship, the monitoring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in the internship, and the improvement is not timely after the internship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ship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example, builds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management for the early, mid and late stages of internship to achieve the smooth internship.

关键词: 过程管理;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

Key words: process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academy;internship;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62-03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素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性强的专业实习,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将专业指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顶岗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实际实习效果与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在管理制度中形成有层次、多环节、相呼应的管理制度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顶岗实习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框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 过程管理理论基本内涵及顶岗实习中的作用阐述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企业管理中,过程管理对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节点进行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面化的质量管理。通过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关于顶岗实习环节要求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实践时间。具备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细化实习节点,有效监控实习环节,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化,也将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质量,帮助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实现人才储备与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2 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实习前期缺乏充分准备

2.1.1 缺乏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学生对于集中的顶岗实习安排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中的企业以院系安排为主,学生思想被动、态度消极,对于校企合作单位薪酬、岗位、住宿等诸多挑剔;二是在校学生将顶岗实习认定为学校作业,对于顶岗实习所具备的社会适应性与承接性没有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安全事项没有接受相应的辅导,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2.1.2 缺乏充分的信息准备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准备前期如果缺乏充分与细致的安排,容易造成院方对于企业与学生双方信息的忽视,从而导致院方安排的各项实习单位宣讲会、交流会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实习人员招聘不足或是实习人员与实习岗位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产生,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2.2 实习中期缺乏有效监控

2.2.1 缺乏有效管理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容易形成监管真空状态,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监督不力与实习单位的监管不力。首先,顶岗实习造成学生远离学校,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由于不同的实习单位造成管理的疏离,不利于校方及时、有效解决诸多实习管理问题;其次,实习单位对于校企合作中自身的义务认识不清,体现在重视企业利益多过于对于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技能提升,学生在实习单位被定位为待遇低、轻度大、无保障的零时工,校方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无法获得保证。

2.2.2 缺乏相应指导

院校与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的参与度不足,考核制度注重形式性,缺乏实效性。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非见面形式,无法获得真实与有效的在岗信息,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具体的实习指导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2.2.3 缺乏情感交流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学校联系较为疏远,院方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流于形式,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学生一旦与实习单位在薪酬待遇、加班加点、安全保障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的解决,容易给学生带来双重的打击,引感上的失落,造成的产生,不利于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实习后期缺乏及时改进

2.3.1 缺乏及时交流

顶岗实习后的及时交流对于新一轮的实习方案与管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院校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浮于表面,多数以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作为存档材料,考核标准不明确,对于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反馈与交流,无法为新一轮顶岗实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2.3.2 缺乏及时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时间与学生毕业离校时间间隔较短,院系与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情况的汇总与总结缺乏相应的重视。学生对于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无法获得陈述的渠道;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需求与岗位要求也无法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与总结。

3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作、管理与配合,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细致的管理规定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行为与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处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运用过程管理理论,全程监控实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周密、规范与合理的工作构架,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3.1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前期强化

细致而全面的准备工作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期工作的构架如图1所示。新一轮的实习方案的确定由去年实结所获得的修正意见结合当年实习新需求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与行业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在方案的具体实践与操作过程中,依靠教研室、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个人得到细化。教研室通过企业恳谈会、专题研究会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细化实习方案;指导教师通过专题培训与文件学习夯实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技能。同时指导教师与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恳谈,帮助学生清晰自身优缺点,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面试指导;校企合作单位与院方确定实习宣讲的具体安排与面试安排,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无障碍传达招聘信息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学生在前期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填写实习志愿表与确认表,增加实习活动的自主性。最终通过两次面试,最大化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需求,形成较高的匹配度。

3.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中期监控

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中期的监控工作是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具体的管理工作构架如图2所示。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学生将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蜕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群体性的实习活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因此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及时跟进实习情况、有效安抚波动情绪、妥善解决突发事件才能保障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实习学生定期汇报、指导教师定期家监督的双向工作机制,以定期座谈会为主要形式,以实习中期总结与检查为有效手段,以实习情况佐证材料为有效补充,实现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应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岗位定职、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细节深入沟通,同时采取不定期寻访的方式把控实习过程与实习情况,最终与用人单位共同营造形成高效、规范、互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局面。

3.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后期评价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后期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学生评价、对校企合作单位评价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评价三方面构成(图3所示),多层面、多角度形成立体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专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后期评价通过三方评价来实现,以自评与他评实现对实习学生的立体评价;以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以及院方评价形成对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三方的总结形成对于专业的评价,最终三方的评价应用校企合作与教学计划的修正与改进。

通过顶岗实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架构,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不开拓新局面。由于管理框架合理、监督层次分明、管理环节明确,截止至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已增至11家五星级酒店,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实习学生对于本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满意,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指导教师被投诉0次数。学生对于职业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实现较好过渡,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不管开阔自身视野,从而提高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真正的成为学生步入职场、锻炼能力的平台。

4 结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强化,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不断满足行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应用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实习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环节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6.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谢霖,杜祥军.浅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过程管理理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90-93.

[4]朱红兵,张静.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视角[J].劳动经济,2016(15):90-91.

[5]姚静娟.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4-166.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凌玲(1989-),女,安徽安庆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4)徐金寿(1962-),男,浙江临安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校长,研究员。(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142-02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背景

1.学科背景

高职是以培养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近几年来,高职的大力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结构、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高职的跨越式发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2.政策背景

高职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根据职业院校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院甚至是部分本专科院校都已开始探索和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

200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顶岗实习指导意见。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顶岗实习的学生同时具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参加工作的职工,另外一种是院校的在校学生。

国发[2006] 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及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发[2009] 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教育部2009年的八项举措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建就业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前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因为顶岗实习过程复杂,关涉对象多,难于控制,同时现阶段出现的各种研究其普适性较差,所以在法规及政策上给顶岗实习过程以规范、监控甚至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以上的国家文件在不同程度上对顶岗实习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建议,可见国家对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很高。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

1.现有文献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1)高职学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组织管理松懈,对实习学生教育指导缺乏力度,很多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学生顶岗实习放任自流,实习效果不佳,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业绩和工作量难以估算,缺乏对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此外,顶岗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学校的管理难以到位甚至失效。

(2)企业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影响生产。如果企业对此没有兴趣,学校即使通过各种关系把学生勉强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很难长期维持。目前,许多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缺乏积极性。

(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对顶岗实习认识不清,实习身份的自我定位不准,缺乏顶岗劳动和吃苦的思想准备,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学生半途而废,当了逃兵。顶岗学生联系不便,缺乏学习交流的平台。

(4)顶岗实习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毕业生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过程,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主要表现在:首先,当前的交流方式存在联系方式多样,统一性差,联系方式变化快,更新不及时;指导教师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等弊端。因而构建一个统一的集信息、实时通讯、论文指导、成绩评定、综合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实习指导平台尤为重要。其次,总结和考核方式单一,当前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主要以学生提交的实习论文为依据,但单一的评价主体已不能满足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实际要求。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行政和法律上的支持。

2.关于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分析;策略研究

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多安排在第六学期第一周至学生毕业之前,如:我院该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就已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较长时间的实习角色中去,也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特点,使学生能够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将岗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从事的岗位,包括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造价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等,实习企业多为施工企业和建筑企业,由于受到建筑施工项目流动性的影响,学生顶岗实习地点分布较为分散,在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内,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会因为可预计因素、不可预计因素发生变动,主要影响岗位变动的因素包括岗位适应水平、工程进展情况和就业意愿等。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顶岗实习之前就接受了实践训练,但是在顶岗实习初期,很多学生对工作内容不了解,工作职责较为模糊,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岗位工作。此外,施工企业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强度,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和奉献精神,会多次调动岗位,不仅无法深入掌握知识,还会影响实习质量。

笔者这几年通过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交的施工日志以及结束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被实习企业录用比例等情况,对顶岗实习结果进行考察,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施工日志填写不属实,实习报告填写不完整,甚至出现了抄袭和雷同等现象,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职业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企业、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加,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技术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针对企业需求和企业特点,输送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吻合的人才,解决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到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分享学校资源,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专业和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转变以往依靠教师关系联系企业进行实习的情况,让学校和企业成为良性合作伙伴,从而使顶岗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2.提高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力度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依赖于学生的工作态度、学习热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具体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期,应该有一个逐步适应、逐步学习的过程,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对岗位工作的适应速度,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工作岗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很难针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进入建筑企业进行锻炼,使教师了解行业动态,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学校应该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监控,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并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等相关工作。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考察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施工安全性是否得到保证,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考核,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玲,王心怡.浅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J].中国高校管理,2012,6(09):118.

第5篇

XX年11月,我专业派出05模具 班共116名学生到模具相关公司参加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开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专业建设方面、学生就业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院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本情况

我专业05模具班共有毕业生116人。通过学院领导特别是“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大力支持,我专业与多个模具相关企业建立起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于XX年11月组织学生前往参加顶岗实习。

通过充分的动员、精心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我专业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获得了各公司的高度评价,为我院争得了荣誉。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专业毕业生于XX年6月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成为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军、探索者。更为可喜的是,我专业多名学生在实习完成后通过竞聘上岗与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成功解决了就业问题。

此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意义重大。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增加了实践经验,提升了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有效的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我专业通过企业的实操平台,使实训教学更加合理化、系统化。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准备,确保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1、明确目的

顶岗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第二,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机械系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机床的操作环节,实际体会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第三,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今后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2、高度重视

05级毕业生顶岗实习是我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习的效果和反馈对未来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以及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专业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成立了由系主任包晨阳担任组长,系党支部书记雷云进、。领导小组多次召集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老师、毕业班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责,积极解决经费问题,为师生提供保障,并召开毕业班实习动员大会,向全体同学布置实习任务。

3、积极准备

此次组织学生实习,人员多,任务重,情况复杂,基础工作差。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我专业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首先,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拓宽学生实习平台,同时尽力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正当权益。其次,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探讨,听取宝贵意见,科学地调整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保证学生实习和教师正常教学工作两不误。第三,制定《05级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方法、路线、时间及要达到的目标,并提前同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沟通,保证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4、充分动员

顶岗实习是教育部下发的一项教改政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正因为是一项新事物,少数同学和家长不够理解,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是以各种理由推辞,搪塞,不想去,不愿去,有的抵触情绪还很强烈。因此,充分动员,讲清道理,统一思想是前提。

5、完善制度

顶岗实习是教学活动,应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必须严密组织,严格把关。特别是学生远离学校大本营,衣、食、住、行、工作都相对独立,生活纪律、工作纪律、行为规范都要有章可循,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在顶岗实习前,我专业根据实际,制定了《机械系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机械系学生实习考核办法》,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签订《机械系学生实习协议书》。制度的建立,使学生顶岗实习应该做到的,应该遵循的相关要求更加明确化,保证了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严格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圆满完成

1、重视日常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单位工作人员,因此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管理。我专业指定专业指导老师,根据系部工作安排,实行值班工作制度,下企业进行跟班管理,与学生同吃同住。专业指导老师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我专业领导不仅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还定期、不定期进行访问,双向沟通,及时解决、处理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经常利用qq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励志教育和安全教育,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工作毅力,在自己的岗位上艰苦奋斗、踏实工作,多为社会做贡献。通过精心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我专业所有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未发生伤亡、打架斗殴、违法乱纪事件。

2、加强实习指导

实习期间,各指导老师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方面,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线,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征求学生个人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表现评价及对我专业专业建设的建议;另一方面,认真阅读和审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并进行点评,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对学生提出宝贵意见。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同吃同住,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好评,确保了此次顶岗实习的质量。

3、实施量化考核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我专业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内容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日志》填写、实习总结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出评价。考评实行等级制,即“优、良、一般”,成绩与学生毕业资格挂钩。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本次顶岗实习,我专业毕业生15人获得优秀,30人获得良好。我专业拟定在毕业典礼时召开本次顶岗实习总结表彰大会,表扬优秀学生。

(三)及时总结,积累顶岗实习的经验

我专业“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实习过程中各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及时总结。我专业要求学生每日一小结(填写《实习日志》),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每周一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专业组织学生采取个人总结、班内和系内交流、表彰等多种方式进行总结提高。每个学生都上交了工作总结,积累了大量经验,提供了大量资料,为今后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贡献了宝贵的资料。

三、主要收获

1、加深了我专业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本次顶岗实习,进一步加深了我专业对学生顶岗实习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它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一次最真实的检验,也是对我专业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最有效的检验,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顶岗实习基本上就能够得出答案;它又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必不可少的前奏,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毕业后正式走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很多学生由于表现出色在实习阶段就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其中更有一些学生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而获得了职位的晋升,这是我们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的。

2、加强了我们办好专业的信心

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尤其是通过到实习单位的走访,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只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合格,社会是有很大的需求的。企业对我专业毕业生的高度评价,大大的增加了我专业办好专业的信心。

3、获取了对于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新信息

在走访中,企业的相关人员告诉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特别加强学生“软实力”的训练,如礼仪、沟通等必须进一步强化,只有技能而没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意识的学生是不受欢迎的。企业的建议使我专业认识到,专业建设与改革不能只是着眼或倾向于纯技能的培养,更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在企业,培养员工某项新的技能并不难,但员工到岗后再花费人力、财力、物力来培养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却不是企业所愿意做的,因为这些本应该在专业学习阶段来完成。这些都有益于我们进一步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更强。

4、促进了顶岗实习学生自身的发展

从实习企业反馈的情况和师生间的交流、总结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对待顶岗实习,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认真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表现出良好的业务素质。同学们普遍觉得此次顶岗实习收获颇丰,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获得了不少的实践知识,为走向社会积累了初步的经验。第一,此次顶岗实习使同学们接触了社会、认识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学会了服务,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的就业应聘奠定了基础。第二,通过实习,同学们广泛与社会接触,扩大了自己人际的交往,强化了语言表达,加强了交流沟通,形成社会经验资本的积累,为就业提供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人脉网络。第三,提高了独立生活的生存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耐力,提高涵养,培养和感受团队精神,学会感恩。

四、存在不足

1、部分教师认识不足

教育形势的发展,用人单位的要求,迫使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实习实训教学力度,这是学院生存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我院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即将到来,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是考核指标体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因此本次顶岗实习工作意义重大。但是,我专业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足,更有部分教师为了自身利益,不仅不配合工作,还说反面话,做反面工作,给本次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带来负面影响。

2、组织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我专业首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所以经验不足,基础工作薄弱,许多工作没有一步到位,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3、教学计划有待修订

通过本次的实习工作,也反映出我专业各专业教学计划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一是一些实用性高的课程开课时间相对较晚,而这些课程的内容,确是实习或就业中非常重要的;二是虽然我专业学生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三是《职业道德修养课》未受学生重视,学生“软实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学生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表现为心理反差较大,吃苦精神较差,适应能力不强,沟通能力缺乏,工作作风不扎实等。许多学生缺乏自我准备和自我认知,愿望与现实差距很大,总希望实习的企业环境好、工作轻松、待遇高,而不考虑自身的能力水平,不了解顶岗实习的目的;许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能很快适应生产一线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更有部分学生缺少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缺少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激。

五、几点建议

1、对实习指导教师实行目标管理

建议指定专职实习指导老师下企业进行全程管理和指导。对实习指导老师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实习指导教师除了要遵守学生制度外,还要有具体的目标管理任务,如思想工作,同企业、家长沟通、安全教育、生活服务以及如何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等。另外,加强全系教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配合工作的思想,转变观念,齐心协力,把顶岗实习工作搞好。

2、要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培养了一个具备很高技能的人,不一定就等于培养了一个合格成功的人才。因此,加强对学生关键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侧重点,其中像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尤显重要。实习中某些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告诉我们要强化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背景

1.学科背景

高职是以培养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近几年来,高职的大力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结构、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高职的跨越式发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2.政策背景

高职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根据职业院校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院甚至是部分本专科院校都已开始探索和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

200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顶岗实习指导意见。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顶岗实习的学生同时具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参加工作的职工,另外一种是院校的在校学生。

国发[2006] 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及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发[2009] 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教育部2009年的八项举措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建就业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前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因为顶岗实习过程复杂,关涉对象多,难于控制,同时现阶段出现的各种研究其普适性较差,所以在法规及政策上给顶岗实习过程以规范、监控甚至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以上的国家文件在不同程度上对顶岗实习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建议,可见国家对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很高。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

1.现有文献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1)高职学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组织管理松懈,对实习学生教育指导缺乏力度,很多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学生顶岗实习放任自流,实习效果不佳,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业绩和工作量难以估算,缺乏对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此外,顶岗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学校的管理难以到位甚至失效。

(2)企业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影响生产。如果企业对此没有兴趣,学校即使通过各种关系把学生勉强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很难长期维持。目前,许多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缺乏积极性。

(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对顶岗实习认识不清,实习身份的自我定位不准,缺乏顶岗劳动和吃苦的思想准备,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学生半途而废,当了逃兵。顶岗学生联系不便,缺乏学习交流的平台。

(4)顶岗实习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毕业生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过程,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主要表现在:首先,当前的交流方式存在联系方式多样,统一性差,联系方式变化快,更新不及时;指导教师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等弊端。因而构建一个统一的集信息发布、实时通讯、论文指导、成绩评定、综合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实习指导平台尤为重要。其次,总结和考核方式单一,当前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主要以学生提交的实习论文为依据,但单一的评价主体已不能满足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实际要求。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行政和法律上的支持。

2.关于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探索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时候,每篇文章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不同,综合所有的文章发现,大部分是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中的某几方面提出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构建。还有的仅仅是从管理方式的角度提出模式的构建。

(1)关于以顶岗实习过程控制为导向的研究。孙兵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模式探讨》一文中提出了过程管理的模式,包括:组建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专门机构;构建“跟进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搭建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顶岗实习的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的工作岗位,育人环境和育人主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社会机构,它们运行的规律和追求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学校以育人为目的,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它们管理的方式必然会出现很大的矛盾。此时,从学生顶岗实习整个流程出发的思路,可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管理的方法。

彭定、江荧在《基于企业化运作模式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探索》一文中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导入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实习控制程序、作业文件、记录文件等有效监控和指导顶岗实习过程;以市场营销理念动态构筑和管理顶岗实习企业资源库;以流程式管理提升管理执行力;以职业规划管理实现顶岗实习效果多元化。此文旨在让学生在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的过程中全程体验企业的管理文化,培育其良好的社会和岗位适应能力。这种以企业化管理理念运作顶岗实习的管理方法,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重视企业的需求,同时对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制定职业规划、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顶岗实习之所以受到重视,就是因为它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得到相关工作经验。从企业出发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在文化的氛围里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

(2)关于顶岗实习信息交流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杨南南等人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探究》中比较创新的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五位一体”柔性开放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五位一体”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监控平台。平台应包含6个子系统:发布信息子系统,提交批阅子系统,查询统计子系统,查询统计子系统及档案管理子系统。提出“五位一体”网络管理平台要与电话平台、短信平台、校友平台、QQ群、电子邮件等载体相结合,要与定点联络、定期巡查等方式相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很多,专业复杂,实习地点非常分散,学校统一管理困难,教师的数量有限,难以到现场进行逐个辅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监控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重覆盖,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管理体系。

夏奕等人在《毕业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也提出了搭建优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介绍了澳大利亚Martin博士主持开发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络平台自主更新维护个人的信息平台,了解学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对学生进行效率的指导。此外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数据库,对学校建立良好的顶岗实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3)关于顶岗实习制度和理念的研究。姜宇国在《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文中分析了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其次,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建立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双导师”制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弹性管理与刚性考核制度;建立定期登记备案与联系制度;建立激励政策的管理制度。再次,创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与意识。最后,管理形式创新,提高管理效果。这篇论文提出顶岗实习管理要把传统的“面对面”式的管理与当今“背对背”的新型模式完善结合,把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规律与网络传播的特点结合起来以探索管理上的创新。

第7篇

目标管理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最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这种管理万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笔者相信目标管理也是保障顶岗实习质量的科学之路。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引人目标管理理论势必也能得到更好的管理效能,这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1954年,由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其基本思想就是,组织首先制定出某段时间内的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来制定出各个部门以及个体的目标,同时以此来进行方案的实施和落实,并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以及总结和反馈,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改进,这主要是一种能够根据设定的目标进行管理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领域的工作可能会被忽略,将会直接导致目标不能够完成。所以对于一个组织或者企业来说,最终都是根据目标来进行管理的,这也是管理过程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

目标管理是科学、现代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包含三个阶段,A目标制定阶段、实现目标阶段以及成果考评阶段。将其引人到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中是非常科学以及可行的。因为对于顶岗实习来说,其本身也是一个管理以及目标实现的过程,其过程也分为制定目标、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和成果考评等几个阶段。将目标管理方法引人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激励以及导向的作用,同时能够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对于学生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真正实现顶岗实习的总目标。目标管理能调动和发挥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顶岗实习的管理效能,使得实习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对于教育管理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如今在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纳人了顶岗实习环节,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和评价。但是仅仅流于形式,缺乏相对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往往使得顶岗实习考核不全面不客观,整个评价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习目标不明确

目标对于一-项活动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是活动的出发点以及归宿,也是对活动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虽然高职院校都会制定种种制度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制定《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但是基本都是大而空的定性指标,比如“提升职业素养”“增长社会才干”“培养专业技能”等等,无法量化,而且考核评价顶岗实习质量的制度缺失,导致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不够规范。造成很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目标和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不能准确自我定位,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无法承受工作压力和工作纪律,还过于关注待遇,大大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2]。

(二)管理方式不科学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有的来自学校订单式培养单位,有的是院系推荐合作单位,也有的是学生自寻单位,实习单位多、分布地域广,给学校和指导老师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学校教师少,每个指导老师平均指导十个左右的学生,校内教学任务又重,几乎无法做到定期巡视、指导和检查,有的甚至未尽应有职责,放任不管,存在指导失位现象。企业虽然会安排技术人员、带班师傅或者人事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但架空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太多的实际效用。造成违反实习纪律和规章制度,出现中途离岗、脱岗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处于“放羊状态”[3],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管理和考核,使得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很难有效实现。

(三)考核内客简单

在顶岗实习考核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如今仍沿用传统考核方法,也就是说,仅以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实习报告、实习日记为依据认定实习成绩、考核实习质量,而且并没有明确质量考核标准。由于缺乏相对客观的质量考评体系,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考核时主要是依据实习日志以及实习报告的质量来打分,更有甚者是依据指导教师的主观印象来对顶岗实习学生给定成绩,对于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了解和掌控,无法形成实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互动,这种评价明显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存在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难以准确评价顶岗实习质量。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髙。

(四)考核主体单一

目前,髙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成果考核时普遍由专业教师一方来评价,在整个考核过程中缺少了学生自己以及辅导员的评价,同时企业的评价也形同虚设,这使得其不能够对于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反映。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要求企业指导教师参与评价,但往往是“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定性评价,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很难发挥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作用,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企业指导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他们对于学生的实习表现是最清楚的,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占主导地位&辅导

员也应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他们平时也会定期询问、关注学生实习状况,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思想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由此说明,将顶岗实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多元化是非常关键的,使其形成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为主,以学校指导教师的评价为辅,同时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见以及辅导员评价意见适当纳人,保证顶岗实习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气

    三、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分析,关键在于建成一套相对科学而又合理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使得顶岗实习有目标,实习过程有管理、有考核,实习结束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反馈,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效果^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目标评价体系顶岗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该结合髙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顶岗实习管理总目标分别确定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和企业相应的目标任务,即:学院统一制定顶岗实习实施细则及考评办法、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并对各专业进行宏观管理和过程监控;系部进行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岗位推荐工作等&专业教研室负责制定顶岗实习大纲或标准,负责制定顶岗实习教学计划书,同时也要承担实习动员、任务下达、实习过程的跟踪!检查、指导与考核等任务;企业方面要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检查以及考核等。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应在各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目标评价体系,包括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流程(如图1)和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评价体系应该贯穿于始终,同时也应该与其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前,高职院校要严格遵守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流程的相关规定,严把质量控制关。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应以国家制定的顶岗实习管理总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敬业精神以及实习成果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即建立德、能、勤、绩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再依次进行内容分解,最终确定18个二级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和权重。此外,还设计了奖惩项,对表现出色或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的学生进行额外加减分。只有实现这些子目标,才能最终达成总目标。

(二)加强全过程管理与监控,注重过程性考核与评价

在顶岗实习质量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完成以后,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想要使得目标得到实现,就必须从顶岗实习的规划设计一岗位选择一任务下达一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一实习成果考评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并注重过程性考核与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分别接受校、企双方的管理与指导,因此,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教务处和督导处要不定期巡视和检查,并定期检查学校指导教师的跟踪记录、辅导情况等。学校指导教师要通过定期实地访问检查和不定期地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辅导、交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对他们在岗位上表现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有一个相对准确地掌握,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和量化考核!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实习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排疑解难,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从企业方面来讲,企业人事管理部门要将学生视同正式员工一样,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包括工作技能、工作态度、遵章守纪等方面,这有助于加快学生向企业人的角色转变!企业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管理与考核者,负责对学生实习各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如实记录、现场指导和成绩考评。此外,学生还应与学校指导教师定期、主动进行联系,对实习的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顶岗实习处于“放羊状态”,切实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效果。

(三)完善顶岗实习目标管理的检查和评价

对于目标管理来说,其成果的考核与检验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顶岗实习完成以后,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和个人都应该对实习的情况进行检查,检验预期的目标是否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认定的考核,校、企双方均要参与和配合,能够形成以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为辅,辅导员来参与,学生自评为参考的多元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考评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其中,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辅导员、学生本人的评价权重分别为45%、35%、15%、5%,各方得分均按百分计算,最后综合为学生顶岗实习总成绩。考评结果要体现差异性,并把这种差异和奖惩挂钩,要表彰实习优秀的学生,并优先推荐就业,不及格的要取消毕业资格,从而保证考核的严肃性、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期结束以后,学校应该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反馈,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应该认真总结,根据其经验教训对实践教学的计划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修改完善。注重顶岗实习成果考核环节的检查和评价,对于学生来说,使其更加重视实习环节,同时能够更加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这有助于学生实习效果的提升,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四、顶岗实习考评体系的实施效果

构建并实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肀的提升,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就业。

(一)有效促进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管理

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使学校、企业和个人的职责以及目标更加明确,目标主体能够按照目标任务去检查、跟踪、指导和考核学生,学生也能够按照目标任务书的要求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在其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也有效避免了顶岗实习处于“放羊状态”,规范管理成效显著[7]。

(二)有助于提升技能训练效果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接受实习企业师傅或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按照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认真实习,遵守厂纪厂规,以一个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各项管理,执行岗位的职责要求,对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与锻炼,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显著提升了技能训练的效果。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 高职经贸类专业 

 

全过程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指要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就要从市场研究开始,直至将产品提供用户使用为止的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则是iso9000∶2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恰当地识别和划分过程是过程管理的基础,而过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任何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看做是一个过程。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具有产学结合性、社会现场性、基地分散性等特征,这又决定了其过程管理对效果取得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思想,采用过程方法,细化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对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深化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过程: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 

一、准备过程 

准备过程是顶岗实习活动的起点,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这一过程环节多、时间长、牵涉面广、决策要求高,主要包括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编写《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等。 

1.制定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是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追求,也预示着高职顶岗实习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因此,科学、准确地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存在两类专业技能标准:一类是由政府机构设定的,适用于全国或某一区域同类院校或同类专业;另一类是由各学校或者校内某系、某专业自行制定的,只适用于本校、本系或本专业。 

对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而言,可供采用的政府机构设定的专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还较为缺失。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自己的专业技能标准时又过于随便,调查研究不深入,使制定出来的专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存在困难。在这一环节上,各高职院校的经贸类专业应在学院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测评的标准。然后与企业一线人员一起制定内涵界定准确、易于衡量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务处应对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并组织企业相关现场专家对专业技能标准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专业技能标准的质量。 

2.编写《大纲》。《大纲》是编制《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完整的《大纲》是规范顶岗实习的基础。由于顶岗实习环节的规范性较差,《大纲》编写的难度较大,再加之受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顶岗实习思想的影响,高职经贸类专业《大纲》的编写工作很不规范,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制定独立的《大纲》。 

为规范管理,高职院校应由教务处统一规定《大纲》编写的原则、内容与格式,并由教务处对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统一收审论证、统一管理和印发。一般来说,《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等。 

3.制定《计划》。《计划》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条件而制定的实习教学的具体执行程序。 

制定《计划》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核心所在。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纯粹的“放羊式”模式:由学生自己于第五学期结束后寻找顶岗实习企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管理,从而使得顶岗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各高职院校教务处要对各专业的《计划》制定过程加以规范管理,要求经贸类专业制定《计划》,并通过对过程资料的检查来加强对这一过程的监管。《计划》一般应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方式与地点、实习日程安排等。 

4.编写《手册》。《手册》是规范毕业生顶岗实习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生实习期间的必备资料,能帮助实习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实习规章制度,记录学生的实习状况。 

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各专业应编写《手册》,明确学校的《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置程序》《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书》《学生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推荐实习(就业)登记表》、顶岗实习期间月度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职场宝典”等内容,并发放到实习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实习。实习期满,学生须将《手册》交辅导员,教务处则应加强对《手册》的检查,以推动顶岗实习工作走向正规化。 

5.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稳定的校内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做好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在基地的选择上,应考虑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分散性的特点,同一班级学生的实习要相对集中,原则上选择在同一城市进行,以3~5个实习点为宜。 

对于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实训部,对学院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由各系部自己负责管理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我们认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学院实训部或就业办为主,由实训部或就业办根据各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对全院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统筹开发、统一管理,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效益。 

二、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训练过程,并对学生实习训练过程加以指导,以达成顶岗实习预期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应该强调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自我管理及其对学生顶岗实习训练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宜过度强调和过频实施。 

1.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水平的高低以及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是决定顶岗实习过程效果的主导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标准,其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往往是由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其中,许多教师和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为切实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学院应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认定、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由系(部)负责根据管理办法尽快建立起一支符合任职资格的以企业一线专家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负责督查,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指导人员坚决不允许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2.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引导、督促与指导。这一环节是整个顶岗实习活动的主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这一环节具体又包括如下几个阶段:(1)组织教学。任何类型的实践训练,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践训练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表,向学生分配实习任务,并检查实习所需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2)入门指导。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顶岗实习的目的;其次是要讲清楚顶岗实习中技能操作的相关知识、操作要领、操作步骤及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认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要有预见性,讲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处理,让学生心中有数,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考虑到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具有社会现场性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安全管理,包括生活上、操作上和与顾客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3)巡回指导。在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操作作全面、细致的督查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这是顶岗实习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督促学生严格按具体操作程序开展工作,即使最简单的步骤,也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结果。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4)实践训练总结。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岗位工作结束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效果作出点评,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实习中掌握的操作技能,分析操作效果,找出消除缺点的办法。 

3.提交实习作品和顶岗实习报告。在这一环节中,应该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向实习指导教师提交其实习作品(或其通过实习所取得成果的证据)和一份顶岗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所取得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顶岗实习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内容),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之一。 

4.指导教师总结。这是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完成顶岗实习过程后,从教学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等方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而且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改进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顶岗实习过程的最后一环,是由相关部门对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顶岗实习的效果作出评定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对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 

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均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了解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有利于今后的提高。评价工作应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1.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最终反映,也是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实习成绩评定是整个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往往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凭印象直接给出的,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由实习指导教师直接给出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作为顶岗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能将之作为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学生实习成绩最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实习态度。顶岗实习要用企业的要求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因此,这部分成绩可占实践总成绩的30%左右,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出勤情况、实践训练的表现评分,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根据实习指导教师记录的出勤表、教学日志以及学生填写的《手册》进行抽检。(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这部分成绩应占实习总成绩的60%以上。这部分成绩评定应实施指导与评定分离,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材料和实习作品(或成果)作出评定。必要时,直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评定。(3)实习总结。这部分成绩占实习总成绩的10%左右。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所交实习总结的质量进行评定。 

第9篇

关键词: 顶岗实习 管理模式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及现状

从国家层面看,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2+1”的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1]《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部分)》指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2]

从学校层面看,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师、学生的任务。每个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规定了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顶岗实习既是学生应该完成的不可缺少的学习任务,又是学校应该负责的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实际是没有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对于学校而言,不能算实现了培养目标,对于专业教师而言,没有指导学生实习,就失去了一个了解行业和学生的机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对于“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校对顶岗实习重视的程度不一,管理的力度不一,完成的程度不一,取得的效果不一。总体上来说,对于顶岗实习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够重视,至少不像对待学校教学那样重视;有一些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不一定按制度办;实习是否按质按量完成也不会那么较真;学生的实习成绩的评价也不是那么有凭有据,以至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顶岗实习只是一个过场,甚至误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就业,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回家休息挨过这段时间。

二、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管理与访问调查,发现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难以坚持完成实习任务:有的不愿意在酒店实习,有的认为实习时间太长,有的完成不了岗位任务,有的认为太累而逃避,有的感觉欺生而心生抱怨,有的认为别人的岗位比自己好而不满,有的认为学不到东西而放弃……学生提的问题集中在:可不可以不实习?可不可以不到酒店实习?可不可以自己找单位实习?可不可以实习时间短一点?把顶岗实习看成可有可无、能省则省的过程。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就业的不稳定性,碰到问题就逃避,碰到困难就辞职。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本身的原因

1.中职学生年龄偏小。

不够成熟,做事不考虑后果,动不动就不干了。

2.对酒店行业心存偏见。

不愿做端盘子、刷马桶的服务工作。

3.吃苦耐劳精神差。

平时在家、在校基本没做什么体力劳动,到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压力骤增,一下子难以承受。

4.理想与现实反差大。

在学校时觉得约束太多,盼着快点毕业、早点就业,但一到岗位,才发现上班一点不比学校受到的约束少。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有关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例如,对于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缺乏依据;对指导教师的责、权、利没有合理设置,特别是相关待遇问题不太明确,教师只能凭自己的责任心做事,凭奉献精神做事。

2.过程管理不到位。

有些学校由招生就业科统一管理,而一个学校那么多专业、学生、实习点,招生就业科几个人为学生找到实习单位就不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实习点进行指导。

3.指导教师的时间、精力不够。

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都是兼职的,本身有较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或其他行政工作,不可能长期进入企业指导实习。只能巡视和发生问题了去处理。

(三)企业方面的原因。

目前酒店行业由于用工紧缺,它们非常需要和欢迎顶岗实习的学生,这使得酒店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较之其他专业更容易安排,而且酒店方面(主要是人力资源部)在组织、管理、沟通上都比较重视学校的意见,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存在以下问题:

1.有些老员工“欺生”。有些对实习生颐指气使,有些对实习生讥笑讽刺,有些把自己的工作指派给实习生做,使实习生感觉憋屈不想待下去。

2.工作时间有时超过8小时又没有安排补休,学生感觉过于劳累难以坚持。

(四)家长方面的原因。

1.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小孩比较溺爱,认为自己孩子还小,一听孩子说太累了、受委屈了、不想干了,就依孩子的意愿,要么回家,反正养得起;要么给孩子安排到熟人的单位,希望得到照顾。

2.有些家长本来就不怎么管得住自己的孩子,只好随孩子自己决定。

三、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及重点

在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我们虽然不可能一下子百分之百地全部得到解决,但是我们通过对问题的原因分析,完全可以找到一些相应的措施应对。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针对以上问题、比较好操作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旨在使顶岗实习管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其中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参与顶岗实习的各方都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看到顶岗实习给自己带来的实际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顶岗实习。

(一)制度上的设计。

学校要像重视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样重视实习,建立一整套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包括《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制度》等,并且和激励制度相结合。举例如下:

1.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制度。

对于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实习优秀的学生,从学分上给予奖励;无故不参加顶岗实习或顶岗实习不合格,不能颁发毕业证。实习不合格的学生,如果重新实习并合格,可以补发毕业证。

2.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

建立一支以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为主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每个专业课教师都要轮流下点指导实习,有条件的话,可以驻点指导,并填写指导实习日志。对于指导实习可以折算成相应的课时或给予相应的补助,同时可以视同完成了教师的下企业实践。

3.利用好国家已出台的相关制度、政策。

2006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其明确指出:“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3]为接受实习生的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的政策依据。由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可能不知道,学校可以提示、配合企业获得税收优惠。

(二)程序上的设计。

1.准备阶段。

(1)遴选顶岗实习单位。尽量在校企合作单位中选择。学生实习前,一定要去实习单位实地考察,确定企业在实习场地、实习内容、安全保护、生活设施等方面都比较适合学生。

(2)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有关制度,填写《顶岗实习承诺书》(其中包括家长签字)。

(3)顶岗实习动员会。

2.实施阶段。

(1)实习开始,班主任和相关实习指导要到实习点了解学生岗位安排、住宿、生活安排情况。

(2)实习期间,指导老师定时或不定时到实习点指导学生实习,如果有可能最后和学生一起实习,及时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平时通过电话、QQ等方式多和学生保持联系、沟通,做好学生的安抚、鼓励、教育等工作。

(4)因为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提醒企业妥善安排实习生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购买学生实习责任险。[4]

3.总结交流和表彰阶段。

(1)实习结束时,学生上交实习周记、顶岗实习鉴定表(打印稿)、实习报告。

(2)实习指导教师到实习企业统一拿回顶岗实习鉴定表。要求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填写评语、实习成绩,人力资源部加盖公章。

(3)回校召开实习经验交流会暨优秀实习生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优秀实习生,颁发奖品和奖励证书。低年级的同学参加,为他们以后的实习预热。

(三)思想教育上的设计。

学生顶岗实习不适应发生“在校外、在企业”,根子却是“在校内、在教育”。

如果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比较到位,那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较少,出现了问题自我克服的可能性就大。思想教育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与不适?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做企业喜欢的新人。

1.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学校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形成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职业意识,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尽早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劳动安全。

2.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专业教师要把“职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服务”观念的看法。

3.顶岗实习体验。

在学生一、二年级学习期间,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的平台,在节假日安排学生分批进行短期实习。既帮助企业解决了暂时性的人手紧缺,又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了岗位及岗位职责。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得到的收获都可以作为案例运用于教学,这种教育更生动更有效。

四、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及意义

(一)建立与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二)学校设立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机构,校长是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以教学科室、教研室和班主任联合组成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

(三)建设一批较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或企业。

学校和企业充分沟通,认识双方的目标和意图,做到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

(四)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

不管是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还是企业的“师傅”(企业实习指导老师)都应该具备思想品德优秀、关心学生、能力强等品质,胜任指导老师的角色,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能够较好地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障顶岗实习效果,提高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几率。顶岗实习管理实践也为完善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2]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部分).2012.

[3]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险的通知.2009.

第10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0-0050-04

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是指在充分利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从事食品检测、营销、研发等企事业单位,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为学生提供检验、生产操作、品控、营销等真实岗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期[2]。

一直以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按照“学校推荐实习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学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与毕业顶岗实习动员会,即实习与就业相结合”[3][4]的灵活性原则确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以“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技术能手互动管理模式”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通过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的“在线监控”管理。七年来,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均在70%以上,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为满意度100%,优秀率平均达64.1%,见表1。

一、历年顶岗实习信息及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顶岗实习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毕业顶岗实习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从表1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除参军、生病住院等特殊原因外,其他学生都参加了顶岗实习,平均每年参加顶岗实习人数为61人,其中,男生、女生比例为1∶3。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实习统计与分析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统计与分析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或其他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的单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有11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6家、科研院所4家、事业单位1家;区域分布为湖南省5家、广东省4家、浙江和上海各1家,主要提供检验、操作和品控3个实习岗位。

2.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统计与分析

2008年-2014年,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人数占实人数的120%~437%左右,即为每位学生提供1~4个实习岗位,但学生选择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人数仅占实人数的28.4%,见表2。

(三)顶岗实习岗位统计与分析

1.顶岗实习岗位数统计与分析

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岗位及人数统计结果见表3。每年平均89.5%的学生集中在检验员、操作工、品控员、销售和文员5种岗位上,其中,连续7年在检验员岗位实习人数都是最多的,占5种岗位实习人数的42%。因此,将以检验员岗位作为顶岗实习岗位信息统计对象。

2.岗位选择方式统计与分析

以实习岗位人数最多的检验员岗位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每年校外实习基地中提供检验岗位数在50人左右,在数量上能满足学生需求,但校外实习基地中只有生产企业原则上接受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很难接受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因此,平均有57.2%的检验员岗位实习是学生经过家人、亲戚朋友介绍或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自主选择的,见表4。

3.实习岗位性质统计与分析

检验员岗位主要在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学生选择检验岗位数据统计见表5。生产企业为学生提供检验岗位数最多,7年中接纳学生人数占检验总人数的61.7%,其次是科研院所为29.4%。

4.地域分布统计与分析

从表6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实习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本省以及广东、浙江两省,分别占检验岗位实习人数的47.9%、23.0%和17.1%,其他省市仅占16.0%。主要原因:校外实习基地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在11家合作单位中湖南5家,占校外实习基地数的45.5%;广东4家,占校外实习基地数的36.4%;88%的学生生源地在湖南本省;广东毗邻湖南;浙江农业科学院标准化研究所与学校已有10多年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在线管理”的效果分析

(一)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在线”管理效果分析

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在线”管理模式:通过顶岗实习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实施在线交流与管理;确立“校内与校外双师制”分别负责毕业作品及岗位技术传承与指导;实施“在线点名”与随机现场抽查方式进行实习过程的“教学质量督查”。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化信息交流方式的作用:实现在线响应、交流、管理和及时文件通知、招聘及其他信息;利用QQ、微信的定位功能实行“在线点名”。在使用频次上,根据学生对实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应进度确定,如实习第一个月内学生还没有适应各种环境,思想波动大,每天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与沟通。

(二)项岗实习教学效果统计与分析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两名教师负责指导,一名是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毕业作品,另一名是实习单位的技术能手或管理者,其任务是负责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及技术的传承与培养。从2008年-2014年,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体评价满意度为100%,其中,优秀率平均达到64.1%,但学生毕业作品优秀率平均仅为20.2%。

三、问题与对策

(一)主要问题

1.实习单位数量多,区域分布广

2008年-2014年平均每届学生实习单位多达30家,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近10家,而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不到4家,见表7。又以2010年度为例,除湖南、广东和浙江三省外,学生还选择了江西、福建、江苏、新疆、重庆、宁夏、广西以及陕西等8个省市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2.“顶岗”档次低,“轮岗、换岗”不流畅

生产加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数的90%是在车间从事简单、重复的机械或手工操作[5][6][7],常与车间工人一样进行12小时的排班和倒班,一个月内几乎不轮岗和换岗,专业技术含量极低。在检验岗位上,生产企业主要是检验员数量不足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对实习生较重视,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具体技术指导,学生有机会全过程操作QS要求的检测项目。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对检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分析要求严格,学生一般只是配合技术人员做好前期样品处理、器皿清洗等工作,学生很少有机会独立完成全过程的检验任务。

3.实习过程管理松散,学生“跳槽”频发

以就业为目的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占实习学生总数的71.6%,大多数是依托家庭、亲戚以及朋友介绍去就业,另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招聘和人才交流市场择业。由于工作岗位与专业无关,难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校方与单位缺乏有效沟通和共同管理等因素,实习学生成为“跳槽”的主力军,影响了实习效果。

以顶岗实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一般是因为实习待遇高而选择了食品生产企业,但他们进入操作岗位实习时,这些学生因岗位操作任务单调乏味、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倒班加班、无轮岗换岗以及晋升机会等原因纷纷选择“跳槽”,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坚持6个月。然而,选择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绝大多数能坚持6个月,尽管主要工作任务是检验前期处理,如清洗、预处理等,但随着顶岗实习时间延长,他们则是有机会独立完成大型精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任务。

(二)对策

1.整合并建立适合多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统一管理平台

将原来按专业发展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模式上升到学校层面,由学校专门部门如实训处、校企合作处等统一规划和管理,根据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和就业动态,及时调整和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监管以及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通过校园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建立从学校管理层、专业教师到学生的开放式统一管理平台,及时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相关信息。

2.监管并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质量

召开专业建设、课程设计等论证会,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代表参加;开设“企业精英论坛”,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精英代表来校讲座;开设“顶岗实习宣传活动周”,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讲授“职业规划及企业推介”等,加强校方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沟通。在顶岗实习前为学生搭建一个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的平台。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必须提交由校方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的顶岗实习“教学方案”和“课程表”,规定顶岗实习目的、岗位及工作任务、轮岗周期、竟聘换岗、技术指导教师、实习成果、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内容,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经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三方协商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

3.拓展并巩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

每年要拓展一批既能提供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实习岗位,又能够解决学生就业的单位纳入到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拓展的重点在实习岗位、区域和事业单位三个方面,历年平均有42%的学生选择检验岗位,而学校为选择检验岗位的学生有效提供检验岗位数仅为42.8%,因而应发力新增检验岗位数量,同时新建一批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如科研助理、实验室助理、数据分析员;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在湖南本土实习,因而学校应积极与湖南知名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尤其是地州市的事业单位,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等。

4.校内与校外联动严把实习过程教学管理质量关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实习岗位,必须要有顶岗实习“教学方案”和“顶岗实习安排表”,确定校内和校外两名指导教师,督促“校内外双师”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程“在线”管理、技术指导以及学生思想动态把控;通过“在线点名”、随机现场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督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

参 考 文 献

[1]王海波,张海涛,於敏.高职食品类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17-318.

[2]宋卫,邱士安,刘强. 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专业课程现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9-33.

[3]张滨,周凤霞.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的生产模式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J]. 职教论坛,2007(8):31-34.

[4]陈红梅,张滨.食品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2):80-83.

[5]刘茂福,韩慧仙,薛涛.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0(11):44-46.

[6]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164-165.

[7]左卫丰,彭爱美.高职院校学生员工制集中顶岗实习实践与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0(5):144-145.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作者简介:孙长坪(196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法学教授,高级经济师,湖南社科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职业教育法。

基金项目:该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与化解研究”(课题编号:DJA100322)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孙长坪。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5-0012-04

教育部相关文件①多次强调职业院校学生要到企业等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一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伴随工学结合模式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问题也凸显出来。为此,《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指出,企业和学校要“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然而,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涉及多个责任主体,仅靠教育部的一些原则性意见进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需要以法律进行专门规范。

一、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进行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一)顶岗实习及其劳动风险的特征要求法律对其劳动风险防范进行专门规范

顶岗实习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应职应岗能力为目的,通过短期真实岗位工作形式来完成的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校和实习单位通过让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对学生进行所获知识、技能和技术的综合性应用训练。顶岗实习兼具教育性与职业性特征。顶岗实习的教育性表现在它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职业性表现在它与职业岗位劳动密切相关,是学生通过实习单位在职业岗位上的职业操作。[1]顶岗实习的特征表明,它既是一种实践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劳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劳动风险,但劳动风险是可以防范的。为有效防范劳动风险,世界各国都出台了很多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免遭劳动风险伤害。顶岗实习也是一种职业劳动过程,也存在劳动风险,同样,顶岗实习也需要以法律防范劳动风险。

但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又不同于一般劳动者所面临的劳动风险。第一,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主体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就是说,顶岗实习的学生不同于劳动者,他们对职业岗位与操作规程不熟悉,他们需要指导和帮助,他们比一般劳动者更容易发生劳动风险事故,他们需要特别保护;第二,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发生的过程并非一般的职业劳动过程,而是发生于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也就是说,顶岗实习劳动风险是发生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学校和实习单位都有责任。[2]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特殊性表明,适用于规范用人单位一般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不足以有效地保护学生顶岗实习劳动安全,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需要专门法律进行特别规范。

(二)顶岗实习的实践要求法律对其劳动风险防范进行专门规范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3]“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4]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广,已成为职业教育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然而,在顶岗实习中,由于学生已实际参与到了职业劳动之中,而职业劳动总是伴随着劳动风险。随着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深入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劳动风险事故也与日俱增。一幕幕学生顶岗实习劳动伤害事故相继出现。据报道,目前,我国将近30%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5]学生顶岗实习存在劳动风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顶岗实习的实践表明,为切实保护顶岗实习学生免遭劳动风险事故伤害,我国急需出台专门的法律制度规范学校和实习单位等相关主体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增强其防范这种特殊风险的法律责任。

二、我国缺乏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

第12篇

一、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进行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一)顶岗实习及其劳动风险的特征要求法律对其劳动风险防范进行专门规范

顶岗实习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应职应岗能力为目的,通过短期真实岗位工作形式来完成的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校和实习单位通过让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对学生进行所获知识、技能和技术的综合性应用训练。顶岗实习兼具教育性与职业性特征。顶岗实习的教育性表现在它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职业性表现在它与职业岗位劳动密切相关,是学生通过实习单位在职业岗位上的职业操作。顶岗实习的特征表明,它既是一种实践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劳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劳动风险,但劳动风险是可以防范的。为有效防范劳动风险,世界各国都出台了很多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免遭劳动风险伤害。顶岗实习也是一种职业劳动过程,也存在劳动风险,同样,顶岗实习也需要以法律防范劳动风险。

但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又不同于一般劳动者所面临的劳动风险。第一,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主体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就是说,顶岗实习的学生不同于劳动者,他们对职业岗位与操作规程不熟悉,他们需要指导和帮助,他们比一般劳动者更容易发生劳动风险事故,他们需要特别保护;第二,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发生的过程并非一般的职业劳动过程,而是发生于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也就是说,顶岗实习劳动风险是发生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学校和实习单位都有责任。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特殊性表明,适用于规范用人单位一般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不足以有效地保护学生顶岗实习劳动安全,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需要专门法律进行特别规范。

(二)顶岗实习的实践要求法律对其劳动风险防范进行专门规范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广,已成为职业教育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然而,在顶岗实习中,由于学生已实际参与到了职业劳动之中,而职业劳动总是伴随着劳动风险。随着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深入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劳动风险事故也与日俱增。一幕幕学生顶岗实习劳动伤害事故相继出现。据报道,目前,我国将近30%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学生顶岗实习存在劳动风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顶岗实习的实践表明,为切实保护顶岗实习学生免遭劳动风险事故伤害,我国急需出台专门的法律制度规范学校和实习单位等相关主体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增强其防范这种特殊风险的法律责任。

二、我国缺乏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

(一)缺乏规范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

学校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面对没有实践经验而初次尝试顶岗进行具有人身危害风险的职业劳动实习的学生,理所当然地应当对学生的实习安全问题切实地承担起责任。然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是否进行了安全教育?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是否切实有效?发生了学生实习安全问题追究谁的责任?对这些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却缺乏具体明确的相应规定。从现有法律制度来看,规范学校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规定,仅有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实习,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并具体规定了五种不得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形②,虽然这些规定对学校的实习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毕竟还只是一部专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的规章,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中等职业学校,而且其效力层次也仅仅只是一般规章,对于迅速发展的数量庞大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难以产生有效的作用。教育部相关文件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虽然也有所涉及,但也都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规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完善以学生实习补贴发放、劳动保护等为重点内容的实习管理制度。”这种原则性规定对指导和督促学校切实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劳动风险防范缺乏可操作性。

从实践来看,学校有关实习管理及实习安全问题的规定,均由学校自己作出,至于应规定的内容是什么、对相应内容应怎样规定等,法律并无相关强制性或指导性规定。根据我们的调查,学校有关实习管理及实习安全问题的规定,大多强调学生自己的责任,如一些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无疑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仅靠增强学生个人的安全意识是难以真正做到有效防范的。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处于被管理者地位,学生是根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排来进行顶岗实习的,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义务也是不可规避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是弱势者,过分强调学生自己的安全责任,而忽视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全责任,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二)缺乏规范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

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对保障劳动者劳动安全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为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我国还专门制定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配套法律规章等,还有一系列的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实习生不同于一般的劳动者,他们初次尝试职业劳动,对他们的实习劳动应当更加强调安全保护。然而,实习单位对仍处于学习阶段的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是否必须有别于一般员工,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没有这方面的特别义务。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实习单位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习工作,根据需要推荐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但实习单位安排与否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予以约束。教育部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对企业来说,也几乎没有约束力。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规定:“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而事实上,很少有企业按照教育部的这些规定去做好相关工作,教育部门的这种原则性规定很难对企业产生作用。

实践中,不仅国家对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没有相关法律约束,而且由于实习单位难求,学校在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中也很难要求实习单位承担更多的相关义务。也就是说,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对实习单位而言,既没有法律约束,也很少有合同约束。而一旦发生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实习单位则往往以学生不是其劳动者为由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学生确实不是实习单位的劳动者,也更非实习单位的熟练工,但顶岗实习却实实在在地是在进行一种职业劳动,而职业劳动总是与劳动风险相伴,因此,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特别的劳动保护。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直接实施者,实习单位却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缺乏特别的防范义务,这对学生来说是危险的。

三、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进行法律规范的建议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学环节,它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等多方协作来具体实施,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更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为切实保障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安全与卫生,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构建政府、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多方联动的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机制。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构建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中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

政府应主导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一方面,政府应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督促学校和实习单位切实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监督,对学校和实习单位等相关主体实施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评价,对违反者给予应有的制裁。

学校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负有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恰当安排与组织的责任。学校应在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岗位的选择等方面恰当地安排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应就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工作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并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跟踪管理③。

实习单位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者,负有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岗位安全管理的责任。实习单位应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比一般劳动者更具体、更细致的岗前教育和岗位管理,并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直接参与实习单位的岗位操作。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应服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卫生制度;同时,学生也应享有保护自己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人身安全的相应权利。

(二)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学校和实习单位分别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全教育与安全措施是防范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两个关键环节。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应明确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为有效实施责任追究,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还应明确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责任的责任追究主体、责任承担主体、责任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等;对因责任人严重失职而造成的风险事故,还应规定对责任人的具体的制裁措施。只有建立了相应的风险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不当的责任追究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三)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效力层次

如前所述,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需要学校、实习单位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而从现有相关规定来看,有关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规定,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来制定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在法律制度的效力层次上,属于部门规章,根据《立法法》第82条的规定,各部门规章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可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章是难以有效适用于实习单位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实习单位并不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限范围。因此,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要能实现有效规范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行为,就必须突破部门规章的效力层次,其效力层次应当提高到行政法规以上。根据我国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现状,考虑到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紧迫性,我国目前可以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专门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并在该条例中以专章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问题。

(四)增强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