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13:07: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节小学古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德艺处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开发并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教育资源和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其时代性主题教育内涵,同时为推进我校《节日文化活动队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少先队课题研究,以中队辅导员为指导,少先队员为活动主体,开设以“品传统文化 过五彩端午”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本活动旨在:通过形式不一的传统节日文化追寻活动,加强全体队员对端午文化有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深切体验,增进队员们对端午节文化和端午节人文的自我理解;通过辅导员对端午节队活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初步形成我校以节日文化体验活动为载体的少先队活动课范本,为队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迈好重要一步。
活动安排:
一、活动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以中队辅导员为具体指导,少先队员为活动参与主体,开展分层的多形式的端午节日文化追寻体验活动。
二、活动内容
1.“寻端午由来 知端午知识”——(参与对象:一二年级队员)
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书报,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网络资料等方式,主动了解与端午有关的信息,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辅导员老师以《节日大观园2》为阅读材料,配以图片、视频、实物等不同感官资源的展示,向队员介绍端午知识;适当穿插创意的端午节习俗活动,和队员一起轻触端午文化。
2.“话端午由来 品端午美食”——(参与对象:三年级队员)
“话”乃话说之意。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报、读专题书籍,浏览专题网页等方式,主动地、比较全面地了解与端午有关的知识,并在辅导员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并融入有趣的“品端午美食”活动,营造浓郁的端午活动氛围,助力活动的层层推进。(重在“话”,趣在“品”。)
3.“炼端午主题 制端午信卡”——(参与对象:四年级队员)
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报、读专题书籍,浏览专题网页等方式,主动地、比较全面地了解与端午有关的知识,并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提炼端午文化主题,凝练关键词若干(至少2~3个),根据端午节主题及关键词,搜集主题资料自制端午主题信息卡。(主题信息卡制作要求:纸张材料、规格大小不限,制成各款式、各形状、各颜色的端午主题信息卡,具有浓厚的端午特色。)
(关键词例词:健康、爱国、诗韵、舌尖上的端午等。)
4.“悟端午内涵 赏端午诗词”——(参与对象:五年级队员)
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报、读专题书籍,浏览专题网页等方式,主动地、比较全面地了解与端午有关的知识,同时搜集与端午相关的诗词歌赋,辅导员老师精心挑选,引导队员从节日文化的角度来了解诗词的背景、故事,以各种形式诵读、鉴赏精选诗词,感悟端午内涵;在诵读色彩鲜明的古诗词基础上,集全体队员的智慧,创作一首端午新诗词。
三、活动要求
1.辅导员老师要发挥个人智慧,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来设计活动,包括形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同时要积极动员全体少先队员一起参与,注重队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具体要求要明确,保证活动时素材的丰富。
2.辅导员老师要将活动设计与活动实践加以整合,形成一份少先队活动课的具体方案,主题自拟,具体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后记、活动点评、活动资料链接等,同时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如照片、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等。
(注:辅导员老师全员参与,所设计的方案及相关素材资料请于6月24前以打包文件夹的形式交至德艺处。)
附: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地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四、诵读古诗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
五、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六、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七、通过传统节日和有关古诗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人文素质
《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怎样适时适度地把传统文化融汇于语文教学中呢?
一、语文教师要做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精通者
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要勤于学习,大胆创新,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先丰富了自已,使自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通者,才能丰富语文教学,才有利于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汇到语文教学中去。
我非常热爱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诵读许多古诗词和经典。我还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忠实观众,《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书籍我都非常喜欢,这些栏目和书里面有很多关于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历史人物的解说,我从栏目和书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并把他们融汇到我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传统文化的播种者,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要自已心中有阳光。”
二、学生要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儿童时期是记忆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文化素养和形成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每天早晨利用5分钟晨读时间讲成语故事。我精心选择了三百个典型的成语,在成语故事的学习中,学生一学期就增加300多字的识字量,还让学生了解了30多个文化常识,知道了60多个文学典故。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成语接龙,数字叠塔,历史故事等多项活动,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成语学习。
2.利用晨读10分钟诵读古诗。因为我所教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对他们进行枯燥的讲解是不行的。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古诗故事,通过观看故事,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会读会背80首古诗,并能理解诗的含义。
3.每天中午课前10分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诵读。在学习时要适时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讲授。例如,发现学生不尊重父母时,就要对学生用《弟子规》中片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然后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借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孩子。
三、注重日常教学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例如,学习《母亲的恩情》一课,我就首先从《游子吟》这首诗开始,让学生们从诗中感受到母爱是那么寻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
新课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精神。那么,如何使作业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组织、研讨、实施了“三维”作业模式,推行平面化作业、立体化作业、整合性作业。在作业的布置上真正动了脑筋、想了一些办法、做了一些尝试。
一、巩固知识,灵活运用
对于平面化作业的设计,我特别注重其对知识的巩同作用,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减少了学生书写的字数,增加学生阅读、朗诵、背诵的内容。所以,我们更改了生字本的作业格式,由原来的写四个生字、四个拼音、两个组词,改为写一个生字、一个拼音、一个组词,大大节约了学生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为了更好地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我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则加大了听写的力度,“全对”的学生可以免做书面作业,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出错”的学生则要及时改错,巩固记忆,查漏补缺。
平时我们提倡家长多和孩子一起做语文小游戏,比如,词语接龙就是一个很好的小游戏,把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以此来扩大学生词语的积累量,为学生将来对词语的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我们也常常做“开火车”、猜字谜等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精彩设计,独特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事实上,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们要把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巩同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低年级段中,有的学生识字量很大,能顺利完成普通的阅读,包括报纸和儿童读物,但有的学生识字量还有欠缺,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提倡家长带领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包括:走在马路上,可以认一认路边的公交站牌、标语、广告牌等;在商场、餐厅,可以认一认商品的名称、食品的名称;在家里,可以给日常生活用品打印出名字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如“书柜”、“餐桌”、“空调”等。用这些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
另外,练习写话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但这是相对有难度的训练项目。于是,我就在班上建立了一本“流动”写话本。我找了一个漂亮的本子,在扉页上写道:这本本子里有一颗爱的种子,让我们用真诚而生动的语言来培育它,让它开出美丽的花,以装扮我们的童年。
接下来,学生轮流在这个本子上写小文章,两三天就换一位学生,每次拿到本子的同学,都先看一看前面的同学写的内容。于是,生动而精彩的文章就这样在同学间流传,共同交流、分享。
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们还可以布置一些联系社会生活的作业。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随时可以学语文、用语文。每逢节假日,我就建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郊游,和孩子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孩子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模仿商人推销商品;可以组织学生草拟广告标语;可以为某条街道的招牌找错别字等;还可根据传统节日,随机布置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如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了解端午节、亲手包粽子等。
三、和谐促进,多元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据此布置“特色作业”,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动手操作,使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的画、说、写、演、读的本领得到尽情发挥。
学生学习了语文、数学、艺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有些知识是互相交叉、相互促进的。语文作业的布置,就是要注重各学科的横向交融,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对学生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小实验,学生用心记下实验的步骤,回家后自己动手操作,把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还可以通过请教家长,查阅书籍,搜索网页以了解其中的原理,丰富自己的知识。如在一个玻璃碗里倒上水,再放人一个鸡蛋,鸡蛋很快就沉入了底部。这时,我们开始往水里放盐,随着放人的盐越来越多,鸡蛋就会慢慢地浮上来。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变大了,浮力也变大了。这对学生的动手动脑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又如,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平时多背诵、多积累,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但是,有时候难免有一点枯燥。为了增加其趣味性,我除了在班里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外,还带领学生给古诗配画。教学完古诗《鹅》以后,我就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根据古诗描绘的画面,用彩笔画出“鹅”来,涂上美丽的颜色,再把古诗抄上。这样的古诗配画作业,学生很感兴趣,做得也非常漂亮。然后,我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并将其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的白板上。此外,还有学生给古诗配了音乐,在语文课上进行朗诵。
四、星级评价,有效激励
作业不应该是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的期待。我们要去除枯燥和乏味,多增加趣味和新意,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积极动用各种学习资源,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让作业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对于学生用心完成的作业,教师要用心批改,做到态度认真、反馈及时。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按星级进行评价,对平面化作业、立体化作业和整合性作业进行分门别类的评价,其中又分为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都是以五星级为最高星级。对于不同类别的作业,我又列出了不同的评价系列,一来对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具有提醒作用,让学生用心去做;二来对学生完成作业来说有个详尽的评价体系,使之具体而明确。但对于那些平时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能做到及时改错就可以得到小五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 价值取向 阶段要求 内容方法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16
“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表现为世代相传的具有延续性、稳定性和独自特色的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以及语言艺术等,包括:古诗文、曲赋、书画、武术等。
传统文化教育要按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分阶段有序推进。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阶段要求
小学低年级阶段(1―3年级),诵读浅显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的语言;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
小学高年级阶段(4―6年级),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感知内容,理解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初中阶段(7―9年级),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特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华民族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学习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欣赏传统音乐、戏曲、美术等艺术作品;了解家乡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诵读了解为主,小学高年级主要以理解体会为主,初中阶段主要以感悟欣赏和体验为主。为了达到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3年级;第二阶段,4-6年级;第三阶段,7-9年级。
具体来说,小学阶段应该以传统启蒙教材和浅近的古诗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小学低年级,以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为目标,学习内容主要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为主,另外可适当选修适合学生身体发育特点的武术(其中必学“五步拳”)、绘画(折纸艺术)和音乐、书法等。在小学高年级,以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和精致、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为目标。学习内容主要以“四书”为主,选择其中一些篇幅短小、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篇目。技能方面则以培养简单的动手模仿为主,如武术中必学“初级三路长拳”和“八式太极拳”,绘画方面以初级剪纸艺术为主,音乐方面以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为主,以及简单的书法入门教育等。
初中阶段可以继续选读“四书”和诸子,尤其是一些古诗文名篇,如《道德经》《礼记》《庄子》《楚辞》《唐诗》等,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传统经典所具有的跨越时代的生命力,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感悟并了解传统的审美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从而热爱经典,热爱经典诵读。技能方面也相应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模仿到初步的创新为主,强调协调、力度、准确性和美感。
三、方法措施
由于不同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而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分层推进、一脉相承的,因此,作为起始和衔接过渡阶段的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初中七年级、九年级,就成为相应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些时期的引导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口诵心惟,知行合一
传统文化的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最主要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口诵心惟,学以致用,以实现修身养德、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
以经典文本(即通常所说的古诗文)的教学为例。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口诵心惟,学以致用,也就是知行合一。诵就是把书背下来,诵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吟咏以声节之”,经典古诗皆能“和乐歌之”,这就是吟诵。而心惟就是思考,就是慎思明辨,切己省察。读了、背了、思考了,然后再去“笃行”,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经典教学要克服语文化倾向,即用教语文的方法教经典――以文本分析为主,强调字、词、句、段、篇的概括与理解,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否则必使经典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健全的人格。在具体操作中要克服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德育化倾向,防止将经典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从而导致说与做相互脱节。
(三)注重学科渗透
经典教学还要倡导“学科牵手”,即将传统文化经典渗透在各学科之中,注重学科互相配合,牵手合作。比如,经典名句诠释政治哲理,古典名题丰富数学课堂,书法课引导学生拿起毛笔抄写他们最喜欢的经典内容,美术课引领学生用画笔再现经典诗词的意境(意象与情境)等。这一切,都将对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要根据学校实际,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1.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集体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庆国庆经典诵读”“师生太极拳比赛”“学生汉字听写大赛”“课前经典诵读”等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个别领导和部分家长、教师固有的“把时间用在无谓的活动上,难怪成绩上不去”的思想。学生快乐了、阳光了,学习上更有动力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集体意识强了,凝聚力高了,自制力相应就好了,就不愁打架滋事违反纪律了。
2.利用校园广播传播传统文化经典。学校“校园广播”可设立“每日一歌”“经典诵读”“评书欣赏”等版块,其中“经典诵读”部分的内容与学生每天15分钟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内容、进度相一致,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经典诵读落到实处。
3.还可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地方课程,如劳动技术课中对农具的认识、园艺及传统编织技艺的学习等。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虽然来自过去,但对象却在当下,从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则更是要面向未来。因此,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节点,高效利用其对农村中小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0).
[2]张鹏举.应当正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J].中国教育报,2014(10).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教育;识字教学;古诗教学;习作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等诸多方面。继承、传播、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其中,对学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情、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负有责任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欧洲的孔子”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呼吁欧洲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一要赞美,二应自惭,三须模仿。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生命力强,影响深远。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很多,如,“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习作教学”“课文活动”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着眼识字教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与印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4年级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5~6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毋庸置疑,识字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识字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字义两方面入手。汉字是结构文字,汉字的形体结构既模仿实际又不断地加以改造,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如“学习”二字,学为盖房之意,“习”为鸟每日练习飞翔之意。前者告诉了我们居住文化的久远,后者告诉我们中国人对教育思想、学习方法的认识与归纳。再如“友”字为两手握,表现了中国人对友情的认识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对汉字形、义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就会提高,思想感情也会得到熏陶。
二、立足于古诗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当今极具教育功能。正如杨再隋教授为河南人民出版的《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序》中所言:“每一所小学都重视儿童(古诗)语言的积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会陶冶儿童心性,构建校园文明,深扎文化之根,铸造民族之魂。”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上自《汉乐府》下至清代诗歌,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如通过《锄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勤农节用的情感;通过《游子吟》《赠汪伦》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通过《塞下曲》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中国古人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等。
三、利用好现代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现代文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学生认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通过《长城》《赵州桥》等课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和成就;通过《高梁情》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五谷及对大自然产生赞美乃至崇拜之情;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仁与义”的教育;通过《探母》等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孝”道等。
四、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不难看出,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书籍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精髓;通过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学校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24个字落实到学校培养学生的“6心”、“5习”之中,并以“6德”为载体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幸福快乐的成长。“656”工程即:“6心”:孝敬之心――落实“爱国、文明”;友爱之心――落实“和谐、友善”;诚信之心――落实“诚信”;励志之心――落实“富强、敬业”;自省之心――落实“民主、平等”;守法之心――落实“公正、法治、自由”。“5习”: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落实到德育的六大板块(“6德”)当中,通过开展幸福成长俱乐部活动,处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通过“6心”教育,培养学生十二大品质,即:孝敬之心――培养尊老爱幼、举止文明;友爱之心――培养团结友爱、和谐互助;诚信之心――培养诚实守信、乐观自信;励志之心――培养持之以恒、热爱劳动;自省之心――培养乐学善思、自理自立;守法之心――培养珍爱生命、公平公正。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一、日常养成:消除悬隔――习德
1.开展幸福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要求班级师生共同制定班训、班风、班歌、班徽,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班级幸福公约,让学生导之以行,使各班的管理更有成效。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我成长”活动之“争当星级幸福班级”活动。结合“五星班级”评比活动,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随时发现问题,给班级下发幸福提示卡,督促学生及时改正不足。每周进行小结,颁发五星,并进行累积积分,获得星级的班级在教室外的展示板上贴上表示级别的红星。学期末根据班级获得的积分排名情况评选出幸福班级,在开学典礼上进行颁奖。争当星级幸福班级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形成了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学校根据“6心”、“5习”内容制定学生幸福成长一日常规(学校篇、家庭篇、社会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我成长”活动之“争当星级幸福好少年”活动,班主任结合一日常规的内容及班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争星标准,并设立评星台,对符合标准的学生颁发红星,在每周晨会时间,各班分组对学生一周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星。并累计学生获得红星的多少,晋级1~5星级学生。对于获得星级的幸福学生以学校颁发喜报、奖状、荣誉证书等形式予以奖励。每学期的开学典礼获得3星级以上的同学都能够走上领奖台,由校长亲自颁发荣誉证书。此项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热情,表现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非常喜欢这项活动。
二、课堂生成:春风化雨――滋德
充分发挥班会、队会的作用,学校分年段确定不同的班、队会主题,通过班、队会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6心”、“5习”,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文化引领:建德育场――润德
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文化,从学校的校风、师德建设、厅廊文化建设等处处凸显德育场育人的效果。学校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每两周出一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r值观的黑板报,校园幸福广播电台每周播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广播,幸福电视台每月播出一期,校园网定期上传有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的经验和做法等。
四、主题活动:抽象具体――养德
1.开展“与经典同行”古诗词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提出学生在校六年要会背诵173首古诗、20首宋词、20首元曲以及论语经典内容10段。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验收展示活动”、课本剧展演活动等深受学生的喜爱。
2.深入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做节粮、节水、节电的小能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突出抓好学雷锋活动,将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让学雷锋成为学校的常态工作。
4.推行鞠躬礼。每天早上学生进入学校时要向值日领导、老师行鞠躬礼,当天见到老师第一面要行鞠躬礼,见到同学要互行鞠躬礼问好,遇到来校客人要行鞠躬礼,学生上学或回家要向父母行鞠躬礼。通过行鞠躬礼,让学生学会感恩。
五、家校互动:齐心协力――生德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为了更好的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孩子,开展了幸福家长学校活动:学校每月下发“致家长一封信”,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更好的协助老师教育好孩子。有效开展幸福家访活动。成立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家访工作计划,全体教师每月进行一次家访,做好家访记录,并拍照留念。每学期开展感恩父母活动,教育学生要关心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每学期举行幸福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学期召开幸福家长会,对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让家长感到开家长会也是一种幸福。学校领导定期为校级家长委员会做讲座,指导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
六、校社联手:形成合力――助德
名家诵名篇
此次“中华诵系列朗诵会:小桔灯―中国散文与诗词经典朗诵会”演员阵容强大,朗诵艺术家方明、雅坤、徐涛、姚锡娟、肖雄,吟诵艺术家程滨、徐健顺等倾情加盟。《诗经》、《长歌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江花月夜》、《念奴娇 赤壁怀古》、《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宝玉探晴雯》、《大堰河 我的保姆》、《小桔灯》、《沁园春 雪》等最丰富的文学篇与听众们一一见面。
诵读成常态
本场演出是“中华诵――中华经典诵读行动”项目之一。据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就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大师们演绎经典,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弘扬中华文明。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办诵读活动,除此之外还建立了经典资源库、开展诗词歌赋的征集。
8月23日当晚的演出为观众特意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册,包含所有诵读的内容,观众可以同步赏析、学习,还可以收藏。中山音乐堂总经理徐坚表示:“朗诵音乐会将逐步成为中山音乐堂的常态演出,不仅只出现在暑假”。
古今相呼应
本场朗诵会首次加入吟诵的表演和辅导。上半场以古典诗词为主:《诗经 蒹葭》将拉开朗诵会的帷幕。肖雄、徐涛、雅坤、方明、姚锡娟依次奉献短诗一束,随后,各位朗诵家将分别朗诵自己的拿手篇目:肖雄的《春江花月夜》,徐涛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雅坤的《爱莲说》……各具特色。
演出下半场以现代散文和诗歌为主,也以短诗开场。姚锡娟朗诵冰心散文代表作《小桔灯》,这篇语文课本中的必读作品再现音乐堂舞台。徐涛赋有磁性的声音展现《大堰河 我的保姆》的作者对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沁园春 雪》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纵论历代英雄人物,由方明大轴演绎。
音乐添神韵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为全场的朗诵篇目配以美妙的音乐。上半场的古诗词以民乐伴奏为主,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们演奏《十面埋伏》、《乡愁》、《霸王卸甲》、《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浪淘沙》、《汉宫秋月》等民乐名曲,古琴、筝、箫、琵琶、二胡为朗诵会增添神韵。下半场的音乐部分以经典钢琴名曲为主,与现代朗诵名篇相结合。
【声音】
方明:经典助推成长
在早前的媒体见面会上,方明现场表演了《岳阳楼记》,朗诵的魅力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方明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当今的青少年应该加强文学经典的积累,也许现在他们不能全部理解,但伴随着成长,他们终将深刻理解经典的魅力和含义”。
雅坤:既是光荣,又是责任
雅坤表示:“这些经典的篇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参与朗诵会,我感觉既是光荣又是责任。我们老一辈有义务把经典传承下去,也希望年轻人能够重视――关注朗诵、关注经典”。
家长:老师亟待培训
刘笑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她每周都会去儿子的学校辅导孩子们晨读。对于朗诵,刘笑梅显得格外着急,“即便在普通话推行比较好的北京,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仍旧堪忧”,刘笑梅认为真正朗诵的老师急缺、老师不懂得朗诵的要领,“重文轻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孩子们没有时间和心情进行朗诵。家长和老师应该把重视英语的精神拿到重视语文、重视朗诵上”。
【评论】
让朗诵“典型”生活
还记得儿时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吗?还记得上学时参加朗诵比赛的紧张心情吗?你有多久没有朗诵的经历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听过朗诵了?
记忆中,朗诵似乎只应停留在孩提时代:戴着红领巾在国旗下演讲的那一刻,声音激昂;语文课上诵读课文的那一刻,神采飞扬。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繁重,朗诵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当《小桔灯》、《爱莲说》、《陋室铭》再次在耳边响起,恍然间发现,原来这些经典早已沉淀在遥远的心底。
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那些时代经典璨若星河,生活也因而多姿多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是一种生活情怀的经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一种生活乐趣的经典。情怀和乐趣是吟唱的,是朗诵的。没有朗诵,就没有情怀的打理,就没有生活的抒发,当然也就没有经典。
方明说:“终有一天,人们会体会经典的力量”。这一天距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是否应该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在MP3中加入经典诵读,睡前以一首短诗来结束一天,仅仅需要5分钟,然后,在第二天早晨再用5分钟大声吟诵出来,你会体会到:这不是时间的堆砌,而是灵魂的泛起。
本报记者 孟绮
小羊圈胡同“圈”来老少大腕
话剧《四世同堂》演员阵容公布
老舍先生巨著《四世同堂》问世60多年后即将在今年登上话剧舞台,究竟会由谁来演绎如此脍炙人口的著作呢?日前,答案终于揭晓。
扮演祁老太爷的是“老戏骨”雷恪生,这个角色可谓众望所归。雷恪生在国家话剧院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雷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但近些年来在舞台上可谓老当益壮。在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中就扮演瑞宣的黄磊,在话剧中也将扮演这一儒雅隐忍、一心为家的祁家长孙角色。朱媛媛在剧中扮演瑞宣的妻子韵梅,要塑造一个上孝老人、下佑子女的经典“贤妻良母”的形象。而在电视剧《潜伏》中成功塑造李涯一角的祖峰此次加盟话剧《四世同堂》,扮演祁家老二瑞丰,他的妻子――势利、是非的“胖菊子”则由曾在《空镜子》等热播电视剧中有出色表现的陶虹饰演。在剧中的冠家,冠晓荷、大赤包这对在电视剧中已成经典的角色由曾与田沁鑫导演有过多次默契合作的舞台黄金搭档辛柏青和秦海璐饰演。在林汝为版电视剧中由李婉芬塑造的大赤包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次秦海璐是主动请缨扮演这一角色的。由于她与人们印象中的大赤包形象反差非常大,是否能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大赤包的经典形象也成为她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话剧院实力派演员孙红雷将在剧中客串一位“说书人”角色,负责用旁白串联整个情节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剧组全体演员已经进入剧情排练阶段。不少在影视剧中成名的演员为参与话剧《四世同堂》的演出,不惜推掉片约、把大半年的时间花在排演场、剧场和巡演路上,田沁鑫导演戏称:“小羊圈胡同把这么多腕儿一‘圈’就是大半年,这个戏没法排不好”!
另据了解,剧中扮演祁家第四辈“妞妞”和“小顺”的小演员目前尚未到位,随后剧组将面向全市启动小演员选拔活动。
话剧《四世同堂》将于今年10月27日至31日在台北中山纪念馆首演,随即在深圳、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展开为期2个月的全国巡演并将于明年1月在天桥剧场进行北京首演。
梦坤J012
打开音乐之门搭起糖果屋
打开音乐之门里的最后一部木偶剧《糖果屋历险记》,将于8月28日在天津音乐厅上演。届时,小朋友们将在特别搭建的糖果屋里开始一段神奇的历险之旅。
本剧根据格林童话《糖果屋历险记》改编而成,讲述了亨特儿与格蕾特儿这对小兄妹生动曲折的奇幻之旅。
演出现场,主人公亨特与格蕾特将会来到观众中间与小朋友们一同战胜魔法老婆婆,而且小朋友们能在音乐厅里看到茂密的森林和用巧克力、奶油、饼干和炸面包圈做成的比房子还大的蛋糕魔法屋、变幻莫测的魔球,还能合着节奏和亨特与格蕾特一同表演跳舞唱歌……
亚东J012
电影质感融入话剧《卡卡的站台》
将视觉焦点对准女性观众的话剧《卡卡的站台》将于8月25日至29日抢滩蜂巢剧场。8月18日该剧在京召开新闻会,郭宝昌、丁嘉丽、印小天等一一现身,为该剧站台。
该剧以精灵幻卡卡独有的视角作为开场。在她的描述下,3位女主人公尤卡卡、罗卡卡、白卡卡以及她们生命中的男人出现了。他们将在舞台上演出火红炙热的生命、白色纯真的梦想及蓝色永恒的现实。《卡卡的站台》通过寻找爱、经历爱和即将失去爱、失去自我的情感表达和现代的观众做了一次心灵的关照。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的导演、演员李欣凌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罗宇、张端组成“女性导演团队”,3位敏感、率性与细腻的女性导演此番集结智慧打造《卡卡的站台》,期待着通过戏剧的方式跟女性观众近距离交流,“热爱话剧的观众,心灵始终是透明的、纯净的,我希望她们能够从卡卡的身上感受到戏剧的真挚与美好,也期待着与她们分享每一步创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