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审计课程总结

审计课程总结

时间:2022-05-03 22:1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审计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审计课程总结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案例 课堂教学 实践 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转贴于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第2篇

【关键词】 审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基地

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缺乏必要的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我国各财经高校的审计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懂、难学、易忘”的问题,目前的审计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审计教学中,应通过增加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这对高校会计、审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审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当前的审计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开展审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审计实践性教学构建思路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三个环节。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深化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审计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案例讲授和情景模拟两种方式,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决策能力和审计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决策的勇气和自信。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案例的功效,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选择的审计案例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

2.控制好审计案例分析的环节。审计案例分析环节一般是按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学生分析、组织讨论、教师评价来进行的。课堂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阶段。审计的案例分析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的,案例教学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挑战和磨练意志力的战场。

3.案例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直接授课,但要介绍案例的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要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一些重要的理念要及时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教师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师首先对今天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有创建性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教师对案例作总结,案例教学的总结,绝不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一般提供高于案例内容的理论总结。这些理论一般是管理者和研究者收集、发现和归纳出的精华,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清晰、更具体、更便于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

(二)审计模拟实验

课堂案例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则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审计技术的运用及对审计流程的熟悉程度,将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学生对审计实务的认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并会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审计实践教学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审计模拟实验包括手工实验和审计软件实验,二者先后进行,手工实验目的是首先解决学生基本知识面、审计初级认知、审计单元实验问题,审计软件实验则是把手工实验的内容更深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已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及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审计课程教学中,可安排6~8个课时用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撰写等培养审计实际操作能力的手工审计实验,安排6~8个课时的审计软件操作实验。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模拟一个审计环境,虚拟一个企业,准备好齐备的财务资料,由教师或是一些专业人士扮演被审计单位人员,让学生作为审计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审计,使学生对审计有真实的体验,在审计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使用通用审计软件,通过模拟的审计加深对软件的感性认识,同时作为被审单位人员,教师还可以随机应变地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对策,最后根据学生的审计结果,由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审计实务专家专题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多次邀请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校开展审计专题讲座。审计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审计方法、审计难题、审计领域、审计项目等审计专题展开,这种形式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视野。

综上所述,针对审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审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审计实践教学思路的落实,需要通过“建设审计案例库+建立校内审计实验室+开辟审计实践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个措施(如图1所示)来实现。

(一)建设审计案例库

要强化审计案例教学,就必须建立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模式适合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案例的选择和恰当使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审计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实践性、典型性、故事性、真实性。在建设过程中要系统地整理收集并分析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知识的有关案例,在案例开发中注重案例的搜集范围和领域。包括国内、国外的案例,审计失败案例、审计成功案例,政府审计案例、社会审计案例和内部审计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以及财务舞弊案例、内部控制案例等等。选择的审计案例还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案例库还应做到每年有所更新,哈佛每年更新10%的案例,以充分体现时代的变化,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案例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老师的团结合作和不断积累。

(二)搜集和完善审计实验资料

审计实验资料包括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和审计软件,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应反映出我国新的审计准则规定的基本程序,同时兼顾各地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能提供原始资料和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三是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分析取证,形成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在校内外合作平台的前提下,学校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与合作方每年应根据需要修改、更新和整理实验资料,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随着财务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传统的对手工账审计转到对电算化会计账进行审计,计算机审计将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模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电脑审计模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软件作为支持,要选择与审计实务中所用软件功能相接近但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审计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

(三)多方合作,开辟审计实践基地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审计专业课程但没有专门的审计实践、实训基地,或多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而且审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问题是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包括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和各种内控制度以及上一年的审计报告等资料。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果建立一个多方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合作,对于学校来说,既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几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方建立为专业实习基地,有条件地安排老师或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建立审计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委派审计教师深入实务一线进行实践,收集审计案例教学及校内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资料,还有利于开展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为老师和学生建立审计实践基地。此外,还可以从合作方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哈佛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批科研功底深厚、有政府工作经历,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的教师。如费尔德斯坦教授,既是肯尼迪政府学院著名教授,又是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布什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审计工作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等知识于一体,这就要求审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且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对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审计专业教师缺少实务经验,因此应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教师来完成;另一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教师。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学校为专业教师创造机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如安排教师挂职锻炼、鼓励审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报考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制定审计教师深入会计事务所实践制度,每年轮流安排一位审计教师以一定时间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使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水平得以提高;第三,聘请校外审计实务工作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审计实践教学,把聘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PBL方法;审计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42-02

审计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但该课程在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几乎是最低的,学生普遍反映审计学难学、抽象,学习的兴趣不足。究其原因,现行的审计学教学基本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课程讲授,该方法不利于学生审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问题的学习(简称PBL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吻合,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建构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新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其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引起了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兴趣。PBL方法自产生以来,其理念不断得到精炼和发展,逐渐被推广应用到教育、管理、工程、心理等其他专业的教学。针对目前审计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引入了PBL教学法,探索其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PBL方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一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即产生并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的PBL方法能否在审计学教学中运用以及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的问题。将PBL方法引入审计学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一)PBL方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情境模拟解决审计工作的实际问题,与审计工作性质相一致

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与实际审计工作严重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联系。PBL方法通过设计并提出具有情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一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与审计工作性质相一致。美国会计学会(AAA,1973)认为,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的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可见,审计工作就是以证实认定为先导展开的,针对认定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过程。

(二)PBL方法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执业过程中的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准则制定团体认识到。PBL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构建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自主学习者应具备进行客观评判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这有助于锻炼学生在执业过程中的自主判断和决策,提高职业判断水平。

(三)PBL方法采用的分小组学习及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执业过程中的沟通能力

一名优秀的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协调好与客户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对象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一致被审计理论与实务界所反复强调,审计准则对前后任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均有相关的规定,审计沟通贯穿于审计业务的始终。PBL方法不仅强调组内成员之间的资料共享和观点交流,还强调在课堂演示阶段不同组之间的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PBL方法的应用设计

PBL方法应用于审计学教学中,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课堂讨论和评价总结五个环节。

(一)提出问题

PBL方法的关键就是设置一个有效的中心问题,它是教学中课程设计的重点所在。它应该具有相关性、真实性,且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指那些初始信息不明确、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探索知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学到互相联系的知识。例如,在讲解会计师事务所章节内容时,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注册会计师,计划毕业后自主创业,如何筹建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是很多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和职业规划的方向,通过这个问题,将学生置身于学有所成、自主创业的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该问题可以引出如下相互联系的专业知识,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以及目前我国事务所转制的情况”、“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事务所的规章制度”等。

(二)查阅资料

学生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的参考书、期刊以及互联网资源,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查找资料时,需要分工合作,通常将学生组成一个个小组,划分小组时,通常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各组可以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相应的协助,如列出必要的参考文献,或者直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可以做以下提示:查阅《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制度规章;浏览中注协网站查阅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相关信息;直接列出与问题相关的期刊文献供学生查阅。

(三)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在完成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后,就可以开展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通过贡献和分享不同的认识角度和观点,从而达到组内成员间的信息互补和信息更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以引导和监督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将讨论内容限于事务所成立时的相关问题,不涉及事务所成立后的业务承接、实施的审计程序以及出具审计报告等内容。

(四)课堂讨论

在经过了资料查阅和小组交流之后,可以由每组的代表就所研究的问题作本组的总结发言,尽其所能展示给他人,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其他组成员可以就所讲内容进行提问。课堂演示过程可以采用文字、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力求丰富多样,以激发大家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属于本章节的重点内容,需要向学生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国际范围内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优缺点及其适用环境、我国目前改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形式的必要性及改制情况、要求学生采用数据定量验证改制对我国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质量的影响等。

(五)评价总结

在课堂讨论后,需要对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定。评价主体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搜集和整理资料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评价形式包括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可见,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上看,运用PBL方法的评价比传统考试评估难度要大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管理和评估能力。有效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成绩和存在的差距,不断地调整努力的方向。教师也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三、PBL方法应用的支撑措施

PBL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上都有较大区别。应用PBL方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有相应的外部条件作为支撑。

(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形式,如可将网络通讯工具引入PBL方法实施过程

QQ、飞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在学生中应用较广泛,通过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将其作为资料的搜集与共享、问题的留言与解答的平台。在QQ群空间共享会计、审计相关制度规范;在微信朋友圈时时或转载会计、审计行业新闻和动态;在微博中解答问题,以精炼的文字回复并实现即时共享;在QQ、微信、飞信建立群,组织师生讨论。浙江大学苏德矿老师2013年开始在微博上为学生答疑,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截至目前,他已发出微博上万条,粉丝数量突破1.7万人。可见,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如何就网络环境来设计、实施、组织和评价PBL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提高教师课堂组织和课堂管理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PBL方法要求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转换为促进者,对学习过程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小组成员间的质疑和争论,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能力。由于所设计的问题基于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审计实践和操作能力,如在事务所和大型企业从事过审计工作等。

(三)建立适应PBL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PBL教学模式打破了课程、学科之间的界限,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征,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已经不再适用,需要重新设计。当前的审计学课程一般按照审计主体开设,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内容存在重复;目前的审计学教材多数是从国外翻译而来,表达非常西化,也缺乏必要的案例,不易理解。如果在审计学教学中全面实施PBL方法,则需要将课程内容重新编排,甚至包含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形成配套的教材。

参考文献: 

[1]徐向真.我国大学审计学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改革措施[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80-83. 

[2]乔玉玲.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58-60. 

[3]郑光锐.开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潜能的PBL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2011,(12):40-43. 

第4篇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模式; 审计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审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应用型审计人才。这就要求审计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探讨,又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并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一、审计学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审计学课程的特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科。它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与会计学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审计学尤其是社会审计部分,由于是注册会计师从业的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执业指导和规范性学科,因而涉及到的定义、术语、规定、技术等条条框框的东西更多,对初接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客观上在学生那里就形成了对审计学科的枯燥、难懂、学不透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必须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缺陷和局限性

首先,就审计教学的方式来看,当前大学的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审计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会计)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公允)以及“为什么”(以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所作的审计结论)。而现行的审计教学方式对学生审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其次,就审计教学过程来看,目前在大学的整个审计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所缺乏的东西很多,其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是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最后,就教学内容来看,大学教育中审计学的课程教学老师必须考虑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要求,因为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很难及时随着有关审计法规、准则等的变化而相应的修改。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很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完全衔接。

(三)建立研究性审计教学模式是当代审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现代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审计由传统的财务审计不断扩展到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审计,内容不断丰富;审计方法由传统的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到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大学他们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仅靠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目的。必须改革为研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研究性审计教学模式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分析授课对象,找准教学改革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调阅学生档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例如,有一位从事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教学的教师,他了解到他的学员基本上是会计专科的毕业生。其中,一些学员在专科阶段学的就是会计专业,而且一直从事会计实践工作,有不少学员已是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等。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在审计教学改革活动中,任课教师如果不能兼顾不同职业、不同层面、不同能力的学员对学习的不同要求,而仅提供一些由较为粗浅的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简单堆积出来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研讨,是不会取得预期效果的。为此,该教师决定结合审计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课堂交流中从会计立法与审计立法的宗旨入手,引导学生寻找理论渊源、总结实践经验,从而准确抓住审计教学,特别是审计案例教学改革成功的切入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老师的主讲应限于介绍主题、基本观念及分析信息的方法。同时应要求学生做较多的书写和口语表达上的沟通,将思考问题、表达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启发性教学原则就是要承认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审计独立性的时候,先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什么是形式上的独立?什么是实质上的独立?然后告诉他们真正的定义,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接着可以用案例让他们分析审计人员失去了形式上的独立还是实质上的独立?这两种独立性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长城机电产业公司的案例)。通过这种层层设疑,因势利导,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答案。最后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而不致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掌握的是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

(三)应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作为创新审计教学的一种手段

审计案例教学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案例。第二种是在第一种形式的基础上,大量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第三种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到审计案例之中,通过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采取的就是这种形式。第四种是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程。这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大量引入案例讨论。以上各种形式各有其特点,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

(四)运用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是从事现代审计教育的教师应具有的新的教学理念。今天,一堂良好的审计案例教学课,必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每个学生在讨论案例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的成绩挂钩。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各小组的组长带领同学们讨论并作主题发言。学校应该将案例讨论的情况和结果,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计入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同时,教师还应该规定主题发言人通过案例讨论获得的考核分数,高于一般发言人通过案例讨论获得的考核分数。这种分组讨论、发言计分的激励机制,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性审计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应注意案例课的课堂效率问题

案例课投入与产出比并不都是尽如人意,往往会受到教师能力水平、教师对课堂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的控制及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案例课有时流于“只花时间、不见进展”或者“只见热闹,不见内容”的境况。针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付出十足的努力,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方式,用最恰当的案例、最合适的问题、最有效的引导、最到位的点评、最富结论性的总结来保证案例课堂有序进行,引导学生深入问题,切入教学重点。如有的教师在案例课开始之前,对各个学生能力、兴趣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努力把握大多数学生的兴奋点,并充分考虑到各个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互补情况进行分组,即小组内要有善辩、善思考、善总结等各种类型的同学,就收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有的教师自己也作为某小组成员身份参与分析和讨论,或者将案例课型与其它课型结合运用,也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教师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对审计课程教学的师资来说,无论对于新、老教师都要进行经常化的理论更新和实践锻炼。我们应当承认高等学校的教师,出于主客观的原因,普遍都有长时间或短时间脱离实际工作的弱点,对于出了校门进校门的老师,这一问题还相当严重。要克服这一弊端,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制定新的工作量计算办法。除规定完成课堂教学量之外,应规定实务操作的最低时间线,并将此作为考核工作量、评定职称的基本条件。第二,创建教学实习基地,使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工作。第三,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资深学者或实际工作者指导工作,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第四,建立定期轮训制度,实行强制性培训。

(三)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内容

研究性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对案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一个重要因素。案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案例,审计课程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案例教学的内容应以审计实务为蓝本,依据教学的需要,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

2.典型性原则。在案例选择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构成案例的内容。

3.针对性原则。案例教学应针对具体培训目标,围绕学生所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来组织,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促进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单一的或者闭卷考试或者开卷考试的形式,使知识点的掌握和考核捆绑在一起。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一)课堂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就自身所要讨论的要点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信口开河,达不到有效的讨论的目的,讨论过程中由学习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教师则在讨论过程中起着一个主持、监督的角色,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报告。课堂讨论的成绩就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二)试卷测试

平时的小测验加上最后的期末测试综合计算成绩,平时每个单元可以进行一次小测验,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督促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不搞考前突击。最后的期末测试督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串在一起,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平时可占40%。期末测试占60%。

(三)撰写一份审计报告

由教师从教材中指定5-6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就这些案例中给出的材料,分别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写一份短式的审计报告,站在国家审计局的审计人员角度写一份长式的不少于3000字的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模拟一位审计人员去进行审计工作,通过角色的转换,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些新的体会,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

(四)口试

由责任教师主持,另一位教师辅助,就学生所撰写的审计报告提出2-3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考虑10分钟后予以口头回答,当场打分来评定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程度。

最后将每一个同学这四部分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权平均算出最终成绩,作为该同学这门课的成绩。

五、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位大学的审计课教师都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上下求索,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改革审计的教学方法。审计学课程讲好了会非常吸引学生;讲不好,会变成枯燥无味的教材解释。如何讲好这门课,还需要广大教学人员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笔者会为此付出终身的努力,并愿与同行商榷。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颖萍,杨红宇.审计案例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5(7).

[2] 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5(10).

[3]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4.

[4] 李金华.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5] 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第5篇

关键词:审计学基础;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审计学基础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明白基础理论知识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一、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突出和保证审计学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审计课程教学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教学上既要考虑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要考虑讲授相关知识与必要的拓展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下,不可能比较全面地讲授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中只能突出和保证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深化,对于较为简单的理论性知识可布置小论文,不用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讲课内容非常熟悉,吃透教材,组织好教学进度和方法,正确把握深度与广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不能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对较高审计理论的掌握上,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能较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强化对审计事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选择合理恰当的审计案例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应将教学的基本点放在培养其较好地掌握审计学基本知识,具备审计实务应用基本技能上。在课堂讲授过程当中,一方面注意适当介绍一些审计发展动向,或跟审计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引导学生关注审计领域现状,培养学生的审计情结;另一方面引入审计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剖案例,分析、判断问题,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审计处理意见。例如,讲解完每章的理论知识后,把班级的学生分好组(每个组可以5到6人),各组讨论同一个案例,每位学生都分析并经小组讨论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上交各組的审计意见,由教师选评选出最优的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而且能比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学生参与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其次,培养学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促使自身发展,是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

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审计学基础的传统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成绩(创新、解决问题能力)+期末成绩”的形式。期末考试应是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期末考试题可以出一到两个案例分析题或减少客观题的比例,从而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答题的习惯。

总之,将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审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是本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结合案例教学的讲授促使学生将审计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原则的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地理解运用,可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芹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论刊,2015(12).

[2]王宏伟.在审计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6).

第6篇

【关键词】 行为导向;审计;实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审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仅需要大量的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高层次审计人员,同样需要大量的具有熟练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分析及判断能力的基础审计人员。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提高高职审计专业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也是高职审计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审计专业课程,但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体系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务能力。为此,我们在审计教学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并尝试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背景分析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的职业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与职业实践活动有关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心理活动等都属于教学内容。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自己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实践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体系。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和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核心在于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相互统一。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形成实践工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实训模拟、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实践认知能力,达到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符合高职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特征

高职审计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课程培养的目标是实践中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审计课程的综合系统学习,可以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在这一过程当中,审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符合以熟悉审计业务过程为基础;以掌握查账技巧为重点;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导向的总体特征,从单项能力提高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审计课程综合难度大,实践性强,通过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提高其审计的综合能力。而通过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训练习、案例分析、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通过任务驱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模拟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审计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一)组建审计业务小组

考虑到审计工作团队性特点,以往审计实践教学以学生为独立的考察单元,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实训的效果也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去甚远。通过组建审计业务小组的方法,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审计业务环境,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以班级为整体,通过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协调分配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个工作小组,每个审计工作小组相互协调分配完成审计实训工作,各个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独立完成自己的审计实训作业。最终教师的评分以小组得分与各人得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每个学生在审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审计课程一般包括审计理论课与审计实训课,在课程设计时审计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一般在一学期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审计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审计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到三周的审计课程实训。这样的审计课程体系一方面割裂了审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审计理论课程时由于缺乏实践训练,很多理论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扎实;而在学习审计实践课程时,由于审计理论课程学习周期过长,很多知识已经遗忘,对实践课程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够协调,理论课程占用课时太多而实践课程课时较少,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审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

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实践经验来看,应当建立多层次、综合性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通过课堂讲授大量的案例课程,巩固和加强审计理论,也为以后具体参加审计实训课程打下基础。第二,在审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审计实训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交叉融合,此阶段安排的审计实践课程以较为简单的单项实训课程为主,教学目的以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内容为主。第三,加大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传统的审计实训教学基本是校内实训为主,实训教材陈旧、实用性不强。从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角度讲,应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交流合作,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的外聘教师。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设置的具体改革措施

(一)建立审计课程组,对课程设计与实施效果不断研究改进

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指针,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必然会带动教学活动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审计课程一直没有受到特别重视,多数院校存在着“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审计实践课程一直是很多院校的教学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审计课程难度较高。审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一般融汇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理论与方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审计课程对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教师由于理论功底不够或者实践经验不足,很难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而很多学生由于财务会计等学科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审计课程对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的二三年级,由于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并且在二三年级,较多的同学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到了审计课程开课时,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加之审计课程较为枯燥,学习难度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审计课程的教学,建议成立专门的审计课程小组。审计课程小组由审计理论课程教师、审计实训课程教师以及校外兼职注册会计师组成。审计课程研究组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分:每学期开学由所有组成教师研究指定本学期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每学期教学过程中,本组教师定期开会,讨论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反映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每学期结束之后定期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存在的困难,定期总结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二)全面改进审计实践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审计实践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就将学生分为若干审计业务小组,所有审计实践课程都由审计业务小组合作完成,所有同学在业务小组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定期更换角色,确保每个同学能够适应审计业务小组中的不同工作角色。在实际课程当中,各个课程小组的人员也可以定期调换,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与性格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题型案例要尽量选取真实、新近的案例,让审计业务小组尽量按照实际审计业务的发生过程进行讨论、分析和解答,必要时可以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在职审计人员参与到一些审计业务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加强业务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其次,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模拟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审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审计业务,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是审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审计教学缺乏系统案例的支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后无法适当地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训练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案例教学的设置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练习逐步过度到综合练习。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教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怎样使得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是审计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传统的命题式案例无法真实模拟审计的实际环境,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采用案例分析等方式,需要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境模拟是否真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观察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找出和解决相应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不断改进审计实践课程的软硬件环境

第一,审计实践课程改革应配合相应的教材建设。为配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改革措施,审计实践课程教材应具备相应的层次和系统,具体可以分为课程课本、案例分析、课后习题、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课外作业与阅读等。各项教材的编制应结合审计准则的最新修改情况,同时各项课程的编制应以整个审计实践课程为整体,课程课本为主体,其他辅助教材为补充,层次分明,各部分作用明确。

第二,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和审计实践课程基地的建设。可以根据审计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与实践课程基地的环境建设。采用计算机软件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编制一些审计实践相关的视频录像,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审计实践工作的过程,给学生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训室应配备基本的会议桌、计算机等设备,便于学生课堂讨论和处理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范围并不广,各个方面也不够成熟;但是,审计教学一直是高等职业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法符合审计教学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方向,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同时,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课程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学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在课堂上调控整体的课堂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补充专业和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找到适合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审计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

与审计相关的职业标准有: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根据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锁定助理审计师和审计师两个国家职业标准。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原则

2.1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在对审计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和对职业标准进行选择之后,构建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应用”为导向形成“公共素质课、公共技能课、职业知识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2.2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社会的需求点,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面向市场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的开发、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教育的目标从强调理论转向强调实践,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一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教育要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去不断探究与发展新知,具备自主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3基于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3.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审计学专业是面向会计与审计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掌握会计与审计行业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熟练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日常业务运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迅速投入到会计、审计一线岗位的工作,从事出纳、应收/应付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行业、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职业升迁与终身发展能力。

3.2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第8篇

一、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理论学习,轻实务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学课程过于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轻视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审计学基础课程目前每周只有3课时,审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章节所占的比例为2?U1,学生由于是初次接触审计理论,加之审计学的基本概念深奥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审计学的概念进行反复讲解,促进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导致基础理论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实务部分授课的时间很有限。此外,目前学校对审计课程的考核体制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不足、学校的审计实训条件不完备等也是造成过于偏重理论学习的原因。

(二)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审计课程较为枯燥

因为审计课的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比较难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普遍不扎实,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不主动,所以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比如可以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三)教师的素质不高,实践能力欠佳,师资力量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的流动性很大,造成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学历和素质也有待提高,目前这些学校的教师结构绝大多数是年轻的教师。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全面掌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税法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然而年轻教师的授课经验不足、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很难在课堂上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不明显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效果不明显。另外,审计课程的教学体系也不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机制欠佳,比如没有把教师授课的课堂效果与其绩效奖金、晋级职称等挂钩,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到课率、完成作业情况等来打分。此外,教育理念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支撑,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听课后以完成课后练习为主要任务。

二、解决的对策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把审计的理论知识讲透彻、讲明白,而且还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清楚审计工作的业务流程,明确审计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将来顺利地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在安排审计课程时应合理地增加实训课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操作。其次,学校应加强校内审计实训室建设,可以适当增加投资,实在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直接利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等,通过购买审计应用软件让学生仿真模拟练习。再次,学校要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的??计单位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审计的实践教学需要。比如,学校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给学生做项目实训指导或者是举行专题讲座,也可以每个学期推荐一些学生到事务所参加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到具体的审计实务中去,进一步理解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审计的工作方法,掌握审计的操作流程,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会撰写简单的审计报告等。

(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审计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将审计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拼接起来,再由投影仪、大屏幕将审计的具体工作流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审计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让学生感觉不再枯燥乏味、难懂,课堂效果也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在审计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将教材内容细分成各个专业模块,以理论够用为度作为原则,根据实践的需要对教材内容作恰当的处理,教学和习题的难度也要符合学生的专业基础,这样有利于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也能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实训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

(三)改善师资待遇,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要讲好审计课程,必须要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课堂管理及课堂驾驭能力等,否则很难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将审计活动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具体可以有以下措施:审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可以学习深造,也可以多参加审计师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等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多鼓励审计教师去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此外,民办高职院校也要想方设法改善师资待遇,留住中高级人才,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考评办法和奖励机制,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招到更多的学生,使学校得以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

(四)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审计教学中比较实用。首先,在讲每一章之前,教师以相关的案例引入,精心选取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审计行业的认识。其次,可以结合案例来讲授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在讲重点、难点的理论知识时,最好结合案例来介绍,所选取的案例最好是教师亲身经历过的真实的审计项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案例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更适用于教学。比如,在介绍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并掌握具体实务的操作技巧。在讲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可以引入违法舞弊等相关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深他们对审计准则及相关条文规定的了解。再次,在讲完全部的审计学课程时,可以用一个综合案例把所讲过的知识点串起来,进行恰当的归纳总结,进而让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体系,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过的审计学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2.小组讨论法。在审计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法,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把每个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次上课前先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学习资料,在上课时针对教师的问题分小组来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探讨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难点和疑点,每个小组讨论完再由教师来做最后的总结和点评。

第9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审计专业;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54-01

1 发展高职审计专业的现实意义

近10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为国家培养了超过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9月13日―14日,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在杭州召开。全面部署未来10年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发展战略。会议指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审计专业作为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的审计人才是高职审计专业改革的目标,突出审计职业技能训练,强化职业岗位实践能力是高职审计专业改革的基本要求。

2 高职审计人才的就业导向

(1)高职审计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审计工作的就业岗位有:企事业单位稽核岗位、内部审计岗位。会计中介组织的助理审计岗位等。目前,我院会计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就有在企业担任内审工作及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助理员的。根据财政部令2009年第55号《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的中国公民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审计为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之一。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了[2009]5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我国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并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定位,指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重点是小规模企事业单位、基层和农村组织。提供的主要服务品种是专项服务。要求在提供财务审计、记账、税务外包业务、IT支持、个人理财、社区事业等鉴定和咨询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承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账乡管”、“乡财县管”相关会计服务,努力成为面向小规模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村提供优质服务的主体力量。这些也意味着,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审计工作方面的就业和发展有更多的空间。

(2)虽然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都会从事审计工作,但审计课程的内容,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部分,与会计核算的各岗位内容紧密相连,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况且,几乎所有的企业每年都要接受至少一次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会计人员负有提供会计资料、协助编制明细账、协助资产清查的责任。作为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这类程序和要求。审计课程的内容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个人专业发展来说,也是必需的。因此,这门课程如何教好和学好,对会计专业而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及其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的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要运用之前开设过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等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同时,又要为后续课程,如审计案例分析的开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审计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中的一门必考课。学好这门课,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等于拓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即使学习该课程,目前还不能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但是在现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等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学生毕业后,除了适合从事会计、出纳等岗位,还具备了直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注册会计师助理工作或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定能力。因此,该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3 高职审计专业教材现状及改革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2%。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份额49%。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被大量吸收进来,审计课程知识难度对专科层次学生来说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审计教材偏向于以理论为主,大篇幅的章节还是仅仅围绕概念阐述,缺乏适当的案例,高职所有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本,忽视了对高职学生技能实践的培养。我校从2008年开设审计专业以来,经过近3年的教学摸索中总结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的几点基本经验:

(1)审计学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以最新的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税制等为依托,把审计实务中已成熟的经验总结成理论,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脉络。使教材内容充实、富有时代气息,并且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教材的编写按照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求,立足于审计职业岗位要求,遵循项目学习内容与审计工作岗位过程相对应原则,以审计程序为导向,针对典型的企业五大循环审计工作项目,围绕审计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教材编写项目。在项目是采用业务循环法还是报表项目法的抉择中,笔者认为虽然按照报表项目安排,每个项目可以做到完整、清晰,学生在学习完财务会计等会计基本课程后能较容易的找到对应关系。但是,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不能很好地衔接上。所以笔者倾向于按业务循环安排审计项目,然后每个业务循环内可按报表项目安排实质性程序,以求二者的统一。当业务循环法下跨循环的项目界线不易界定时,应以“抓主要矛盾”为原则:把某一科目根据在业务流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不同,分别放在不同的业务循环或单独安排。

(3)目前,从教材内容上看,理论性过强,案例资料较少。案例还仅仅局限于实务部分,审计基本理论案例教学研究开展的较少;有的案例资料或时间滞后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审计理论、审计方法,更无法在将来胜任复杂环境的审计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以案例进行引入,案例的选择不仅注重典型性还要考虑时效性,选择较新的案例,打破传统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从而达到注重实践教学、培育实用型审计人才的目的。

(4)逐步编写成套性的高职审计教材。审计学教材不仅要有《审计学基础》和《审计实务》课堂理论教材,还应有配套的《审计模拟》、《审计案例》、《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审计学教学参考》和《审计学学习指导》等。注意教材相关辅助资料的建设,实现各种教材内容与功能的互补。

参考文献:

[1]周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实践与建议[J].商业会计,2009(16).

[2]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第10篇

[关键词]审计学科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怎样让学生轻松的学,怎样让学生又复习了会计的基本知识又学会了审计的基本方法,既掌握了审计学基本理论又能熟悉一般的审计实务中的具体工作,还要让想考注会的学生有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我们于2008年3月成立了审计学教学方法研究的课题组,针对我们的学生水平,在我们现有的师资条件下,经过一年多的总结、摸索、外出学习、请专家来、到实习基地考查,汇总了一些教学经验与方法,以供同行指教。

一、对学生的认知

会计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到底会了多少会计知识,对会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的怎样,实际的工作能力有吗?在开审计课前找学生座谈,这些学生基本上是院级或系级信息员,成绩好、对教学工作支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了解拿到会计证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几乎100%的学生在三年级都可以拿到会计证,会计师考试的知识层次是我们的基本要求,了解所有的本科学生在学院内的实习岗位上都有没有实习的经历。了解三年级的学生对审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去事务所打过工没有?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课程组成员就有了第一手材料。在备课,教材的选用、参考书的选择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上,都可以有的放矢。

二、制定备课细则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备课环节主要包括把握大纲、钻研教材、准备教学进度表和讲稿、设计教案、开发课件、准备教具等工作。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集体备课,案。对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备课目的。备课是为了学生“学好”,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克服“只重备教材,忽略备学生,轻视备方法”的做法,注重整体性,考虑全面性。

2.除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外,必须广泛猎取和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要特别注意吸收新思想、新信息,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充实备课内容。教师备课应紧扣教材,又不拘于教材,应参阅本课程其他教材或专著,深入钻研、分析,集众家之所长,择其精华而授之。

3.既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差异教育,因材施教,克服教学中的片面性和一般化,讲究备课的针对性。要针对大纲、针对教材、针对授课对象,结合课程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备课工作具有实效性。

4.掌握教材的内容、特点,弄清主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领悟关键内容的前因后果,精心构思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和重点内容的展开与深入步骤,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注意教学设计的层次性。

5.注重备课的计划性,对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的知识点认真进行梳理,对分析判断结果加以整理、归纳,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并编写成教案。

三、重视课堂教学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方法恰当、仪态大方、语言艺术、板书合理。不同的章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讲审计的起源,以“故事”的方式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明白民间审计的起源、政府审计的起源、内部审计的起源,然后引申审计的定义、审计的作用、本质、特点、对象。再从详细审计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再到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样层层进展让学生掌握审计的概况、现实、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法规这一章,则以48项审计准则为重点,讲述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为导向,将48项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概括。讲审计的方法、程序、内部控制时用“案例”教学法,由于这几章的内容比较枯燥,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联系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一步讲解,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在审计抽样这一章中用“问题式”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创立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审计抽样这一章的基本概念有27个,都是学生不熟悉的,这一章和统计学的知识联系紧密,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找不明白的问题、自己总结提出问题,上课时将27个概念联系起来共同分析,怎样用这些基本的理论来解决审计实务中的问题。实务的讲解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为参考,力求知识系统全面、然后精深,邀请我系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老师参加我们的课题组,共同商讨遇到的问题,让他们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讲解考试心得。

四、合理配置师资队伍

我们系有四位审计老师,高级会计师/副教授、审计师/讲师、讲师、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合理,全是硕士。审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搭配比较合理。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要在财务审计教师的基础上,配备擅长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法律法规等的专业教师,以满足审计教学的需要。长远看在师资的形成上,一方面可以让现有审计教师去进修管理、工程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可以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和法律等专业要一些年轻的师资,对其培训审计方面的知识,形成以财务、风险、绩效管理、投资审计等多方向、多专业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审计教学的需要。

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体系的安排上,现有的教材基本上是先理论后实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打乱课本顺序,帮助学生根据具体实务操作案例理解审计理论。

六、重视案例教学法

我们一直在尝试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张雪梅教授的案例教学法。用“选择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应用理论―总结归纳―形成理论体系。案例的选择来自报刊书籍,有时是自己编的,国内的多,但是我们要求精而少,有启发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进行分析和思考。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审计学; 课程; 教学; 改革;

基金: 201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7FJY015); 2017年河北省会计科研课题;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201603120202); 2017河北大学存货审计案例立项; 一省一校专项经费; 2016年保定教育局内部控制手册研究 (2071-706800016056); 2016年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科研项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变得更加复杂, 加强经济活动的审计, 维护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成为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校承担起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重任, 切实加强审计学教学质量。目前, 我国高校审计学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困境, 本文通过结合当前审计学教学现状, 分析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对于高层次的审计人才培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审计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教学范围较狭窄

由于本科生有资格报考CPA考试, 很多高校审计课程所用教材为CPA考试指定审计教材。然而, 现在不允许本科生报考CPA考试, 但很多高校仍在继续使用CPA教材, 导致多数学生反映教材晦涩难懂, 为教学效果带来了较大影响。此外, 大多数高校审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企业财务报表审计, 对于政府审计中的公共支出、服务绩效审计等内容的涉及较少, 使得审计学的教学范围较为狭窄。加之大多数高校对审计学重视不足, 将审计学归于会计学等所谓的大专业范畴, 开设的审计学相关课程相对单一, 相应课时较少,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层次审计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 审计课程教学案例不足

我国高校目前的审计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 所用的教学案例较少且年限较长, 没有随着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得到相应的更新。另一方面, 当前高校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未积极参与到企业和政府的实际审计工作中, 致使积累的案例较少, 无法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具体审计方法。同时, 因为受到学时的限制, 教师必须先保证理论的教授, 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整理和讲授案例中所应用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方法, 无法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 审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

目前, 高校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讲授式教学方式, 实际案例涉及较少, 单纯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审计学作为一门实践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学生应了解如何辨别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 也应学习如何以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撑审计结论。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只注重审计理论的传授, 未将这些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 学生即使拿到审计案例也不能在众多会计信息中提取出关键信息,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降低, 也与高校培养能够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高层次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

二、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 审计教材的改革

审计相关课程的教材除了邀请理论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编写之外, 还可以考虑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审计专家进行编写, 保证学生不仅学习到丰富的审计理论, 也能够掌握完整的审计工作流程。同时, 由于审计课程的教材对于时效性要求很高, 当前正是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不断变化的时期, 因此, 教材的编写必须根据现行的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修订。同时, 还应在课堂教学时引用相应的审计案例, 对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在审计案例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从整体上保证审计教材与审计教学目标相一致, 提高审计教材的完整性。

(二) 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解决目前审计教学的单一性, 可以在教学当中引入审计案例和审计项目的讲解, 加强学生辨别、提取会计和审计信息的技能。例如, 在讲解教材上关于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方法时, 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最新财务报表列出来, 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具体财务报表为学生讲授报表之间以及报表和总账明细账之间的核对等技术方法, 教会学生以审计的思路去看待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 帮助学生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此外, 鉴于实际中的审计工作较为注重团队审计, 因此,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每一小组作为一个模拟审计团队分工合作, 小组内学生轮流体验不同的审计岗位。同时, 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内容, 还要学习政府部门审计等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审计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 审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改变以往教师单独讲解理论知识的方式, 将一定的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发言。比如, 在学习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等内容时, 让学生针对课前所搜集的违反审计道德准则的具体案例进行发言, 使其认识到这些案例对资本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 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和扎实地掌握教材相关内容,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此外, 高校可以考虑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成立审计实践基地。审计课程如果仅仅学习单一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发现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审计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 需要学生针对具体实践环境对不同的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和推理, 因此, 实践教学的方式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将在实践基地中搜集整理到的资料应用于工作底稿模板中, 完成内控测试和主要账项的实质性测试, 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审计软件, 例如用友、网中网等软件进一步熟悉审计的具体工作, 确保审计实践教学的系统性。除此之外, 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请专业性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审计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审计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改进高校审计教学平台的建议

审计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较短时期的改进, 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 要保证审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长远效果, 就应从根本上对审计教学平台进行改革。而近几年随着教育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慕课的兴起无疑为我国高校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慕课 (MOOC) 可以概括为一种在线课程模式, 它可以将众多优秀课程及资源在固定的网络地址, 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丰富课程资源。慕课作为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方式的结合体, 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因此必须要加快建设这一新一代审计教学平台。

(一) 加大慕课教学平台的资金投入

慕课在高校教学建设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这一平台的打造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核心技术来建立完备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初步建立起慕课之后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运营和维护, 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 建设慕课平台,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将传统课堂上由于课时限制而出现的审计理论, 整理总结为丰富而又生动的授课内容, 并且开展案例和实践教学,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各高校教师也可以在共享教学资源后进行分工合作, 一部分负责授课, 另一部分负责答疑解惑, 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能学习到系统而又具体的案例分析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审计工作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高校能够引入慕课这一教学平台, 便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对于审计课程来说, 极强的逻辑性和晦涩难懂的教材使得学生较难充分理解, 而通过慕课,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审计课程, 在充分理解教材理论之后, 也能够及时扩充审计案例知识, 更加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促进审计教学和审计实务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将当前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胜任能力相联系, 将最近几年企事业单位的经典案例与现行的审计准则相联系, 将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注入到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当中, 加快建设慕课这一审计教学新平台, 保证审计教学和审计实践不脱节, 是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高层次审计人才的主要途径, 因此也成为我国高校审计教学研究的主要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冬.浅析《审计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 2017 (10) .

[2]徐向真, 陈振凤, 吴兰飞.我国大学审计学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改革措施[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 (1) .

[3]谢志明, 易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3) .

第12篇

(一)审计边上理论课边实训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

因为一次课有二节,上一节课实训一节课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查账的时候一个会计科目,首先查询的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余额与总账上的科目余额是否相符,如果相符的话再查询总账的科目余额与明细账的科目余额额汇总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再查询明细账相应科目的原始凭证,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一致的现象,还要找到不一致的原因,同时调整相应的会计科目及金额等等。正因为审计实训耗时比较多,要找专门的时间与场所进行。

(二)审计实训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宠大的工程

如果仅仅用40分钟的课程去实训的话,很可能一个会计科目都查询不完就下课了,有始无终,不能给学生一个总体的认知。而且审计实训时需用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上课带来负担,所以还是用专门的实训室比较好。所有审计资料都放在指定位置,而且需要的资料也齐全,节约人力物力,学生上课是直接在实训室不用带资料,课本,胶水、直尽、剪刀、计算器、原始凭证填封面及账薄等一应俱全,为全生实训做足了准备。

(三)实训室比教室更有利于交流

审计实训室的座位设计是圆形的桌子,而且有电脑和网络,每个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打印所需用的资料,当有的问题不明白时除了问老师也可以自己在电脑上查询,这样更方便学生学习,有问题可以直接解决,避免浪费时间,审计实训室为审计实训做了硬件与软件的保证。

二、审计实训的演练与操作

(一)以任务为导向的审计实训教学

在2011级学生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因为每个班分四个组,共有三个班,一共是12组,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空前热情高涨。每个小组都在一名组长的带领下分配到了任务,每个人都有事做,审计实训先从整理会计资料开始的,从原始凭证的粘贴到记账凭证的整理,每个学生都亲力亲为,开始做的很快,因为这些会计实训在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实训中都已经做过,是旧的知识的复习,所以做得又快又好,在接下来做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就相对慢一些,因为这是新的知识,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所以学生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当这一时期过去后,学生基本上走上正轨,清楚审计是做什么的了。

(二)审计实训与审计理论的融合

通过审计实训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审计要解决的问题,但这还不够,要让学生理论与实训二者都要抓,二手都要硬,这是我们审计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进一步的审计实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第一步审计业务书的签订,那么学生马上打开书本看第二章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回头温习学过的内容,才真正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为什么有这样的内容,才真正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意义所在,这时候审计实训教学的目的才达到了。

(三)审计实训教学贵在实践操作

审计实训的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应用、去实践。一直以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学就是一个薄弱点,把审计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可以把以前的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一起做,即温习了会计知识又学习了审计知识,双管齐下,可以事半功倍。

(四)审计实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操作能力

在进行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比如应收账款账户,在审计应收账款时一定期考虑坏账准备的记提,计提金额是否合规等等,这是一脉相承的工作,通过不停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审计流程,意识到审计是做什么的、审计有什么用。只有学生认识到审计的作用,那么在这实训的过程中才会愿意去做、也才能做好审计实训。

三、审计实训工作底稿的整理与反思

(一)审计实训工作底稿的整理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实施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并得出审计结论的记录。审计实训做完后要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为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及时的依据。审计实训资料的整理与装订,每页位置放在哪里,审计工作底稿上的索引号要按顺序摆放,封面的设计,这些后续工作都要及时完成,同时把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存,为下一年级审计实训做模板,在下次做实训时直接给同学们看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也可以借鉴。

(二)审计实训后的反思

一般来说做到上一步审计实训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审计实训后的反思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下一轮的审计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学的一部分,审计实训教学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需要教学反思,在本次的实训过程中,我总结出的教训是第一实训时间太少了。第二审计实训资料准备不足,存货的模型也没有做,外鄞工作没有模拟。第三是没有设计一些审计陷阱,每个小组的审计资料是一样的。通过总结经验下一次审计实训在这几个方面都要改善和提高,力争做得越来越好。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