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核心思想论文

核心思想论文

时间:2023-02-08 13:3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核心思想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核心思想论文

第1篇

的时候需要多少钱的版面费呢?想必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都是比较关注的吧,因为现在也成为了职称评定的一个非常重要审核标准,而且更是重要的筹码,进行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的版面费是多少。

的过程是很复杂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收取的费用其实也都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比如说投稿期刊的级别、页码等等。

的版面费是与刊物级别有关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期刊级别分为核心期刊以及普刊,肯定是级别高的刊物要求的费用略微高些。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都是很正常的,现在需要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要求在不同级别刊物发表的也都有很多。

能发表核心论文的人员在相关领域是具有一定地位与能力的,我们要注意的是论文的撰写内容,要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且有生疏词语的话,一定要记住在文章要解释出来,要特别注意论文内容的撰写方面是很关键的,论文内容也与版面费有关的,要多加的注意。

核心期刊在期刊的区域内属于有一权威性的了,而且对论文的原创度要求也比较的高,一般的核心论文字数要求在6000字左右,在3到4页的篇幅。而普刊大家都很常见的,选择普刊的也比较多,分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普刊的费用一般在几百到几千的都有,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来看。

总之,不管是选择普刊还是核心期刊投稿,与的费用是有关系的,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论文的准备,了解清楚各方面的要求。

第2篇

圣严法师的思想,可分成三个阶段,笔者将其分成第一阶段为潜伏期:到日本留学完成博士学位;第二阶段为发展期:在日本学成后到美国弘化,到创建法鼓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关怀、净化社会及参与国际组织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祈世界和平;第三阶段为悲愿期:“尽形寿,献生命”,以身教说法。

中国佛教应该具有中国文化

第一阶段潜伏期:圣严法师曾经在《圣严法师学思历程》的《我的中心思想》中说:

“我必须承认,受到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两人很大影响。到了日本,撰写论文期间,也受到蒲益大师的影响。”

益及太虚两人,都有佛法一体化的所谓‘圆融’的主张,那也就是中国本位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应该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才对。

圣严法师写道:“我在行持上,主张采用原始佛教的精神,也就是以戒、定、慧的三学并重,从戒律问题着手,然后研读各种禅数之学,从印度的次第禅观到中国禅宗的顿悟法门。我在慧学方面,是从印度佛教的原始圣典《阿含经》人手,我现在所弘传的禅学,若以中国禅宗祖师们留下的文献来看,是属于如来藏系的思想,可是我把佛法回归到缘起性空原点,不论在修行方法的指导和修行理念的疏通,我都会指出最基本的立场,那便是三法印,‘无常、无我、寂静。’”

由上得知其中心思想,受到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影响比较大。留学以后,因写论文又受到明末蒲益大师的影响。三十九岁留学日本之后,一方面由于学术的训练、研究的课题(硕士论文研究天台宗祖师慧思,博士论文研究明代僧人蒲益),另一方面也由于日本的佛教研究极为丰富成熟,故留学日本的经历,法师眼界大开,而使其思想与见地有了新的发展。益大师是明末的佛教大师,他主张禅、净土、教学、戒律的统合,是明代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推进人间净土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法师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后,得到其恩人沈家桢老居士之邀,应邀赴美弘化,并开始对东西方人士指导禅修。后因东初老人于1978年圆寂,师自美返台继承法务,并在各学院佛学及哲学研究所教授,因此在教育界有了立足点。

圣严法师于1989年创建法鼓山,法师的构想是建成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佛学学术研究中心,使佛学院、佛研所一制,并成为一座国内外极具规模的禅修道场。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并提出“一大使命、三大教育”的思想理念,所谓一大使命是“推动全面教育”,而三大教育则是:大学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及大关怀教育。法鼓元年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法鼓山将迈开步伐,更积极地建立国际关系,透过学术、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在联合国组织与世界各宗教、各领域、各地区,将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及方法,以及汉传佛教的核心价值,分享给世界。

法师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把实用且可活化的佛法,陆续整理出几个简单、易懂,也容易做到的法语,例如:“四众佛子共勉语”、“四种环保”、“心”、“心六伦”等。这些朗朗上口的法语,标志了社会的需求、时代的氛围、精神启蒙的轮廓曲线,连绵多年,层层推进,铺陈到世界各地及社会人心。

1990年的“四众佛子共勉语”:

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已,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为了广种福田、哪怕任怨任劳,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

这二十句法语,成为法鼓山僧俗四众的修行方法及生活轨范,不但可自勉自励,也可勉励他人。如果每位信众都能实践这些理念,并广为传播,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1992年他提出“心灵环保”,此四字是由《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以现代语言诠释的新名词。“心灵环保”交融古今的智慧,成为人心净化、世界净化、和平永续的智慧明灯。

“心灵环保”是法鼓山提倡的“四环运动”的核心思想,强调以具体行动从心出发。

1994年法师继“心灵环保”之后,再创“礼仪环保”、“生活环保”及“自然环保”,环环相扣,从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地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及生态的整体关怀。

1995~1999年完成“心――廿一世纪的生活主张”,心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成为世纪末人心不安的人文价值观与实践方法。

2001年,法师明白指出法鼓山以“心灵环保”推动整体关怀,正式建构出以“心灵环保”为核心主轴。

2007年,在社会伦理低落、乱象百出之际,法师再度以“心六伦”运动,重塑伦理价值,为身处复杂纷乱的现代人,找到新的准则定位。

“心六伦”运动,包括“家庭伦理”、“生活伦理”、“校园伦理”、“自然伦理”、“职场伦理”和“族群伦理”。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六伦”的数伦之中,扮演多元的角色。不论我们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要有正确的观念:我们是为了守分尽责作奉献,而不是为了争取;在自求自利的同时,要尊重关心他人。所以,一味地贪求争取不是伦理,服务奉献才是伦理的价值。这在“六伦”的任何一伦,观念都是一样。

创建“中华禅法鼓宗”:汉传禅佛教是法鼓山与世界接轨的立场,我们主动与国际接触交流,并向世界介绍汉传佛教以及汉传佛教里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禅;法师把汉传禅法的临济及曹洞两大宗,既分流又合用,也就是将大小乘次第禅及顿悟禅,与话头禅及默照禅会通,因应不同禅者的需要或不同时段状况的需要,弹性教以适当的方法,以利安心。而其宗旨,则皆汇归于话头或默照的祖师禅,是跟平常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因承继了中国禅宗临济及曹洞两系的法脉,所以名之为“中华禅・法鼓宗”。

“尽形寿,献生命”

第三阶段为悲愿期:“尽形寿,献生命”这句话是法师晚年常说的一句话,有一次法师到新加坡弘法时说的。当时法师身体已出现问题,当记者请教法师:“您这么忙,身体又这么差,为什么还要到处弘法而不休息?”法师说:“尽形寿,献生命”,当下记者与在场的信众皆泣不成声。

第3篇

一、现代文阅读的含义、范围

中国传统的阅读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指阅读文学作品,能对文学作品的语句体味咀嚼。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学家陆九渊在《陆象山语录》中写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未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这就是说,读书时要揣摩古人用心处,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抠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后难懂的地方也就懂了。现代文阅读则是为了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同时又兼顾鉴赏评价。阅读的内容涵盖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等。

二、了解阅读的本质和规律

阅读是一种理解、吸收、鉴赏、评析的思维过程。所谓理解,是指从一字、一词到一句、一语,再到一层、一段,再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都要理解正确,体会透彻。这就要具备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所谓吸收,是指接受文章中的先进思想、正确观点、事实材料、科学知识、语言词汇、写作技巧,以提高认识、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所谓鉴赏,主要是指对文艺作品进行鉴别、欣赏。所谓评析,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知识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的正误判断。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和侧重点,但所有的文章也都有共同的阅读步骤和规律,这就是:认知文字,了解词语;找出结构,把握全局;总结内容,归纳中心;研究语法,探讨技巧;找出特色,定其高低。不管阅读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经过这几个阶段,只是不同的文章这几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不同罢了。这就需要掌握有关识字解词、分析结构、选材用材、把握段落、找中心词、归纳中心、总结写作技巧、体味语言运用、进行鉴赏评析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些当中,如何把握理解特定环境中词、语、句的深层含义,如何归纳段落大意,如何揭示文章的主旨这三个方面的方法技巧很重要。

三、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及特殊规律

阅读记叙文,要抓住记叙文的要素、顺序、人称结构、详略以及含蓄的语言、谋篇的技巧及叙议的结合等等;说明文,要抓住说明的类别、特征、本质、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鲜明性以及说明方法;议论文,要抓住议论的三要素以及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和犀利的语言;散文,要先明确其属类,就其属类便可以或抓观点、看法,或抓形象、事理,或抓情感、态度,或抓寓意、哲理,然后透过其散形抓住其凝神,以掌握其本质;小说,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以人物形象这个核心,分析其人物塑造的手法、情节发展变化的安排、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从而概括出人物的典型性格。

四、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能力主要是指:1、理解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4、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5、分析文章的结构;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7、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量信息扑面而来,而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效率高,交际也频繁,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应敏捷,听得懂,说得清,读得多,写作快,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准确而又迅速地完成交际任务。现代文的阅读,就是准确而又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因此,阅读的资料和阅读测试题就要贴近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需求,它着重考察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搜寻、筛选、转换、改组和扩展等。了解这些对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必要,一句话,较高的阅读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编码; 构造算法; 多项式时间算法; 随机网络编码

中图分类号:TN91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19-0011-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Network Coding

CHEN Hai-yong1, ZHU Shi-bing2, LI Chang-qing3

(1.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2. Department of Training,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3.Department of The Informational Equipment,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 Network coding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ose main idea is using the intelligentized function of router and encoding the transmit information by the intermediate node of network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An example about "papilionaceous net"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basic theory of network coding, the basic construction algorithm, advantages and shortages of network coding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is algorithm is discussed.

Keywords: network coding; construction algorithm; multinomial time algorithm; random network coding

收稿日期:2011-04-11

0 引 言

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及信息传输过程中,中间节点都只是完成简单的存储转发功能。2000年,R Ahlswede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上发表了论文《Network Information Flow》,第一次提出了“网络编码”这一概念,论文证明了在单信源组播网络中,使用网络编码可以达到信息传输的最大流界,并通过蝴蝶网络的例子说明传统路由无法实现最高的传输效率[1]。这篇文章是网络编码理论发展的开端。

网络编码是一种基于网络层的编码技术,核心思想就是尽量利用路由器的智能化功能,将传统的路由器中对数据包先接收再转发的处理模式提升到允许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组合、编码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处理,然后再转发出去[2]。

1 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在研究网络编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编码的概念,下面将通过著名的“蝶形网络”进行分析。假定有一个(如图1所示)通信网络,它拥有单个信源和2个接收节点,假设每条链路都无时延和无差错,且信道容量为1,即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一个单位信息量(例如1 b)。图中,S是信源节点;Y和Z是信宿节点;T,U,W,X是中间节点。源节点S要同时向两个信宿节点Y和Z发送组播信息。根据图论的“最大流最小割”定理,该多播的最大理论传输容量为2,即理论上信宿Y和Z能够同时收到信源S发出的2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能同时收到b1和b2。

图1 “单信源二信宿”蝴蝶网络如果是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如图1(a)所示,链路STTY和STTWWXXZ传送b1,链路SUUZ,和SUUWWXXY传送b2,信道容量为1的要求约束了链路WX,使得链路WX无法同时传输b1和b2。b1和b2传输到节点W时,若WX传输b1,则b2需要等待b1传输完毕才能传输,所以在单位时间内,信宿Y获得两个b1,信宿Z获得b1和b2,该方式不能够实现最大传输容量。如果应用网络编码的思想,则如图1(b)所示,令节点W为编码节点,b1和b2传输到节点W时,W对接收到的b1和b2进行编码,压缩传输信息流,从而,使得链路STTY和SUUZ分别给信宿Y和Z传输b1和b2,链路WXXY和WXXZ给信宿Y和Z传输b1b2,Y收到b1和b1b2后,通过译码操作b1(b1b2)就能解出b2,因此,信宿Y同时收到了b1和b2。同理,信宿Z也同时收到b1(通过译码操作b2(b1b2))和b2,由此,基于网络编码思想的传输方式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最大传输容量。

在无环有向网络中,只要存在链路瓶颈,就可以利用网络编码来提高其信息传输吞吐量。因此,在利用网络编码思想时,应该寻找链路瓶颈,选择适宜的网络编码节点,应用相关的网络编码构造算法,从而实现理论上网络组播的最大传输容量。

2 网络编码构造算法

为了便于理解,在介绍网络编码构造算法之前,先给出以下两个定义:

定义1:全局编码向量

如图2所示,设X=[x1,x2…,xn]为信源S输出的n维信息流向量;Zj为第j条链路上传输的信息流向量;Zj为第j条链路上传输信息流中关于信源输出信息流向量的系数,则Zj=ξjXT,则ξTj称为第j条链路的全局编码向量。

定义2:系统转移矩阵

第5篇

论文摘要的主要作用是对整篇论一个概括,从而让读者对整篇论文有 

一个大概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摘要通常必须简单的描述论文的主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的结论和所带来的启示。一般来说,中文摘要的字数在500个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在250-300个单次左右就可以了。 

虽然摘要出现在正文的前面,但一般的情况是:写完论文主题部分后才写摘要,因为只有全文写完了,作者才真正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整篇论文的概括。根据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2006)的观点,论文的摘要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研究的主题、范围;(2)研究的背景;(3)研究的目的;(4)研究的方法(研究是怎样进行的);(5)有哪些主要研究发现或观点;(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根据所摘论文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摘要大致可分为三类: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是对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字数大约在 100~200 字。报道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是对原文内容的浓缩。 这是一种概述论文主要论点、 重要发现和创新内容,包含论文重要数据等主要信息的摘要。字数可在 300~400 字左右。报道性摘要属于资料性摘要,适用于一般主题较单一的论文,要求作者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字数一般在 150~250 字。 

学术论文摘要虽说字数很少,但是内容却高度浓缩,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首先必须对全文主题进行高度的概括、浓缩,以最简炼的笔法、对选题反复推敲,用最少的文字去表达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然后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中心思想,既不能写成“前言”式的内容,不能写成“结论”式的简单重复,应是对全文核心内容的高度归纳与概括,缩而成论文正文之前的独立单元。最后,摘要一般不以第一人称表述,最好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表述方法,求客观、真实。 

二、摘要翻译 

英语文章的特点是开门见山, 不拖泥带水, 摘要更是如此。因此,英文摘要在语言上应该简明易懂, 直截了当; 表达要客观准确, 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文体要朴实自然; 长度要适宜, 通常不超过 250 个词。在原则上,英文摘要需要由原论文的作者提供, 但是许多作者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科研人员尚难以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 实际上都是委托他人将自己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针对这种情况, 译者首先应该详细了解原文的内容, 弄清楚原文中专业术语和词汇的含义, 通过上下文, 梳理出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 正确理解中文摘要的内容; 其次,根据英语的行文习惯和词语搭配的用法, 合理安排句子结构, 正确选择用词, 尽可能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最后, 对照原文仔细检查。在这个过程中, 译者要特别注意专有名词的翻译, 如外国人名或已被公认的中国人名的拼写, 外国地名的拼写, 文章或书籍名称的翻译,专业术语的翻译等等。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翻译, 而应该通过咨询专业人士或查找资料找到这些词语正确的英文表述。英文摘要常常使用被动语态, 这样可以避免主观色彩太浓, 给人以强加的印象; 但是有时为了突出所表达的内容, 主动语态可以更加直接有力; 时态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主语使用单数第三人称( 也有的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摘要翻译的例子: 

原文: 

生态成本构成与作用研究 

摘 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创建优良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本文综述了我国生态与环境现状,简述了国家、政府部门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发展理念、政策和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生态成本的基本内涵、构成,分析了生态成本用于产品成本合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针对我国有关生态成本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生态成本;构成 

译文一: 

A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Ecological Cost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is an elementary condition for people to survive in. So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creating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is the duty and mission conferred on us by histo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briefly introduces development concepts, policies and measures abo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put forward by the state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Besides, 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composition,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ecological cost for cost-effective product. And it analyzes the urgent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st in China.

    Key words: environment; ecology cost; composition 

译文二: 

A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Ecological Cost 

Abstract: It is our historic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n which we live, and create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ideas,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China in address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t mainly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cological cost and its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for product cost accounting. It concludes by pointing out the urgent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st in China. 

Key words: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st; composition 

從整体看就可以看出来,译文二在整体上就比译文一要整齐和简洁,更符合英文摘要的简短准确的特点。再从具体用词可以看出,译文二的用词更贴切原文,更能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用词更加准确。尤其是在专业名词的翻译上更是较为准确。当然在句式的安排上也是更胜一筹。 

总结 

对于一名MTI学习者来说,正确书写论文摘要和准确翻译论文摘要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当然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相关的问题。所以明白和理解相关书写和翻译原则、规定和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文献综述 

[1] 黄国文. 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 北京: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2] 黄国文、葛大西、张美芳.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第6篇

一、首先明确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要对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如选题意义;研究主要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其中,文献综述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同时介绍文献查阅方式和手段。研究内容包括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难点、解决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研究工作进度计划。参考文献一般列出至少30篇。

二、抓好论文文献综述这个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是导师关注点,同时也是你需要下大功夫的地方,做好文献综述,才能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文献综述主要由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与不足等方面内容构成,全面整理与所写论文相关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内容时,必须认真研读文献,不能用简单的相关研究成果简单堆砌的方式进行,因为综述主要是在搜集和整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中找到以往研究的大体思路,要分点呈现,将文献归类分析,初步了解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前人成果,掌握学者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哪些可作为自己论文研究借鉴,哪些是自己论文创新点与主攻方向。要避免简单堆砌,一定要注意文献综述应带有评论性质,带着你的眼光来评判,归纳和评论研究成果与不足,这样才掌握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三、掌握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技巧

文献资料是撰写硕士论文的基础,文献越详实,那么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就充分,对论文框架的建构、写作倾向有更好的把握。硕士论文的文献选择应以与论文相关的经典著作、核心期刊为主,注意文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从文献形成时间方面看,应以近3-5年的近期文献为主,然后再是时间较长的。

除了文献综述,还有同等重要的论文提纲,在拟提纲时,应注意一般为三级章节条目,如一般格式绪论-问题-原因-对策,然后每章内再进行论点细分,拟定提纲时应注意,一是论文字数与提纲大小相匹配,不然要么每个条点要么论述不充分,要么存在论述冗长的问题,为论文写作带来麻烦。二是要注意提纲简洁、准确和中心突出,能够一目了然清楚论点,真正解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问题。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第7篇

如何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本期刊发两篇中学老师的文章,它们从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的角度探讨议论文的教学方法。作文教学是先教写作方法还是先让学生动笔写?施茂枝的文章探讨了先写后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突破作文教学困境的一种尝试。欢迎读者来稿参与讨论。

议论文的写作切忌空谈道理,当有“例”有“据”,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这本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走向了极端:很多学生在作议论文时,“蛮横无理”,只是简单地不断罗列事例,然后将事例与观点生硬地“粘贴”在一起,罔顾二者是否具备逻辑上的一致性,认为只要摆出了很多事实就是完成了论证。其结果是,观点就是观点,事实就是事实,没能说清楚为何观点是正确的,文章缺乏说服力。从表面看来,这仅是关于怎样“摆事实”的问题,实际上它涉及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深层次病根:至今未能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弄透彻“摆事实”与“讲道理”在议论文写作的论证过程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议论文的三种常见类型及其成因

对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的议论文写作,可如此描述其基本特征:简单、反复罗列事例,致力于“事例扎堆”,像是在做原始素材搜集,而无意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概括,也缺乏支撑观点成立的理由阐述,始终停留在“从表面滑向表面”的层次,更谈不上对观点认识的梯度深入。这是第一种类型,也是基本形态。然而,最令人担忧的还不是这种基本形态,因为它相对较易辨识。反倒是另外两种变形(也可以说是针对“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写作的弊端,而采取的两种失败的补救办法)才更具迷惑性、更加有害。一种是抒情化、散文化。指在陈述事例时,一味追求抒情化的表达与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诚然,适度的抒情无可厚非,但议论文中掺人过多的抒情成分则会失掉文体特征,成为“四不像”,关键是还会干扰、妨碍对观点的阐说与论证。更为不可取的是,学生在超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范围之外去刻意抒情。通俗地讲,议论文就是说理文。因此,一味地刻意去抒情,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还有一种是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时下最流行的“名人开会,名言荟萃”的作文应试模式。原本应该清晰明了的观点,却往往躲在了由一大堆名人名言、花言巧语编织而成的迷魂阵背后,摇曳生“枝”,叫人眼花缭乱,不得要领。面对如此繁多的所谓权威话语和典故,阅卷教师经常只好“投降”给分。在中、高考高分卷中,不乏此类文章。可怕的是,此种作文模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常说“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是为了直观地表明论者观点的合理与正确;而讲道理,则是阐释“为何观点合理与正确”,直接支撑观点的成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不难看出,基本形态的“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写作显然是在孤立、片面地“摆事实”,而忽略了“讲道理”在论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抒情化、散文化的议论文写作所做的努力也仍是将着力点放在“摆事实”这个方面。不同之处在于,它多了华丽的包装,有看似优美的语言和跌宕回环的句式。一言以蔽之,从语言形式上把事例摆得好看,以此来掩饰在说明“观点为何合理与正确”方面的“硬伤”。再来谈“名人开会,名言荟萃”这种模式。此类写作的突出特点是堆砌大量名人典故和名人语录。相比前两种类型,这或许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毕竟已不再是只摆事实,而是通过引用名人语录,有了讲道理的部分。可遗憾的是,这仍然是一个失败的方案。就算所有的引文都没有胡编乱造,也没有错误,但终归是他人的,“是在不同的时代,针对不同现象而发,其间并无现成的逻辑联系,因而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将其内化,才能赋予其活力。但是,论者引用一味贪多,有些一知半解,有些又肆意混淆,不顾其原本意味,生拉硬扯,敷衍一番就算完事。此做法本身就是基于错误的信念――只要引用了名人名言,就能增强文章说理的力量;同时,文章就有了底蕴,有了文化味儿。上述常见三种类型的写作皆将功夫用在了如何“摆事实”上,而对“讲道理”则基本无所用心。

为何大多数学生议论文写作不会讲道理,甚至“蛮横无理”?这就涉及其根源症结所在:对论证核心架构的认识模糊以及论证意识的缺乏。依惯常的提法,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证”不是动词,而是名词,是指“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写作时,学生也往往将自己的观点当成无需证明的结论,缺乏论证的意识。或许,部分学生本来具有一定程度的论证意识,但苦于对论证的核心架构认识不清,而单凭几种所谓的论证方法或是更加抽象的“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又无法助其达成对观点的论证。进一步说,对论证的架构认识不清,反过来又会导致论证意识的继续缺乏。

二、日常会话与论证的核心架构

1.事实与理由

下面是一个日常会话中的片段:

(1)我们应该走了。(观点)

[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事实)

事实是指对于任何人(尤其是听话人)来说都显而易见、没有争议的确凿证据。比如例(1)中,你提出“我们应该走了”的观点或主张后,就可以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然而,假如对方不能很好地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逻辑上的一致性在哪里(如,他可能会问:“‘乌云密布’与‘我们应该走了’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就可能会拒绝你的观点。此时,你就得陈述一个既能支持观点又能解释事实的理由,比如,“因为天要下雨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简单论证:

(2)我们应该走了,(观点)因为天要下雨了。(理由)

[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事实)

但我们不可能总是期待对方很轻易就接受你给出的理由。因此,我们会需要寻找更多的理由来支持它。例如:

(3)我们应该走了,(观点1)因为天要下雨了。(理由1,支持观点1/观点2,为理由2所支持)我可不想被淋湿。(理由2,支持理由1即观点2)

如此一来,前面给出的理由就变成了需要证明的观点。“天要下雨了”就不再仅是支持观点1的理由,它同时又成为了观点2,为理由2所支持。事实上,任何一句话可能同时既是理由又是观点,即它可能支持一个观点,同时又为另一个理由所支持。因此理由可以是以理由为基础的,但最后都必须落脚在事实的基础上。

2.理由与观点

“论证是一系列用以支持某种观点或思想的断言或陈述。所谓结论,是指为所有其他陈述所支持的断言。于是那些陈述就成为接受该结论的理由。”简而言之,论证就是用理由去证明某些观点的过程。对于我们日常的交谈来说,观点是要去断言一件事情是真是假,需要有理由来支持。换句话说是,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之上。

不过,就算对方接受你给出的理由,但如果认为你的理由和观点之间毫无关联,他仍会难以接受你的观点。此时,就需要补充一般都被省略了的论据。必须要澄清的是,这里的论据并非议论文三要素之一的“论据”。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据”包含“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无形当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放在了同一个层级上。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要么是空谈道理、废话连篇,要么是“事例扎堆”“名人开会”。此处的论据是指我们从理由到观点的推理依据。这些推理依据大部分深深地嵌在我们的各种假设和知识中,是一种常识性的概括,往往被视为不证自明,如“无风不起浪”,仅当被质疑理由和观点之间的关联性时,才会出示。比如在例(2)中,就算对方接受你的理由“因为天要下雨了”,但他可能仍会问:“为什么天要下雨了,我们就应该走了呢?”那么,为了阐明“天要下雨了”和“我们应该走了”之间的关联,就还得补充我们的推理依据:一艘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被淋湿,所以都会选择躲避(走)。它包含两部分,“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被淋湿”(一般性前提)和“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躲避(走)”(一般性后果)。如果“一般性后果”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导而来,那么,“特定后果”也能由“特定前提”推导出来。尽管论据在对话和写作中一般并不直接出现,但是若没有这些前定的各种假设和知识提供推理的依据,我们将会出现认知和思维上的“超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连接理由和观点的论据是论证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3.反驳与回应

虽然例(2)论证的架构是基本完整的,但并不意味着对方就一定接受我们的观点。相反,他可能会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理由,甚至是质疑原本认为“确凿”的事实。比如,他也许会反驳道:“据天气预报,近几天不会下雨”“那不是会下雨的乌云,那只是……”

正如例(3)所展示的那样,理由是观点的不断后退。同样,事实也是理由的不断后退。两两之间形成一个有限递归的关系:其起点是说话人提出的观点或理由,而终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则取决于会话双方在认知和思维水平尤其是所拥有的信息量上的差异。借用伽达默尔的话说,会话就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会话双方不断的反驳与回应。

写作与日常会话还是有所不同的,它缺乏即时的、面对面的读者(听者)。学生在作议论文时往往不能觉察到努力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说服对方的重要性,其写作就容易成为一种无对象的情绪宣泄。当然,让学生完全掌握如何进行反驳与回应,是不切实际的,但它至少凸显了“读者意识”的重要性,而这正是大多数学生所普遍缺乏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现在已确定了论证的四个基本要素:观点、理由、事实和论据。而论据大多是隐而不现的,所以论证的核心架构可表述为:观点建立在以事实为据的理由之上。出于简洁,也可表述为“观点―理由一事实”。

三、论证的核心架构――分析和调整议论类文本的有力工具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想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进行有效指导,仅仅把论证的核心架构当成一个“死”的东西抛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它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来分析和调整自己的习作。我们先来看两个以“舍弃与获得”为话题的习作片段:

片段一:

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舍弃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李白用“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气鄙视世俗的污利浊禄,才获得了“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逍遥与浪漫,成为不朽的诗仙。杨振宁若非终于抛开“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观念,告别钟爱的实验室,岂会有后来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丁俊晖若不是毅然舍弃了升学这条众人认为的“正确道路”,又哪来国际斯诺克界的“东方之星”?(事实)

片段二:

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丁俊晖念初中时,在打台球上显露出很高的天分,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国际斯诺克大师,但传统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多少回,他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将来我能靠打斯诺克来养活自己吗?周围的人也都劝他:“还是读书吧,读书比什么都重要!”然而。最后他决定放弃升学,摒除一切杂念,一门心思专攻斯诺克,终于取得多次公开赛冠军和世界冠军,被称为国际斯诺克界的“东方之星”。(事实)这些都源于他学会了舍弃,放下了心中的顾虑,从而最终获得成功。(理由)

在选材(事实)上,片段一共选用了四则材料,古今中外皆有涉及,看似丰富,实则都是蜻蜒点水,浅尝辄止,也没有解释材料的理由陈述来支撑观点。片段二虽然只用了一个材料,但利用得比较充分,而且段末也结合该材料陈述了支持观点的理由。从事实和理由两个基本要素的角度来说,片段二优于片段一。

请看在片段二基础上再作的调整:

片段三:

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1)丁俊晖念初中时,在打台球上显露出很高的天分,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国际斯诺克大师,但传统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多少回,他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将来我能靠打斯诺克来养活自己吗?周围的人也都劝他:“还是读书吧,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当初他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转而听从周围人的意见回到学校继续念书,那还能有后来的成就吗?(事实1)如果他顾虑太多,便不能鼓起勇气走出校门,去迎接新的挑战,获得成功将只是奢谈。(理由1)然而,最后他决定放弃升学,摒除一切杂念,一门心思专攻斯诺克。终于获得多次公开赛冠军和世界冠军,被称为国际斯诺克界的“东方之星”。(事实2)因为只有舍弃不必要的顾虑,才能集中注意力,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理由2)所以,聪明的人往往善于把顾虑放到一边,把它当成登上成功台阶的垫脚石。(理由3/观点2)只因为他们真正懂得: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观点1)

可看出,片段三较片段二说理更加严密,也更有方法与策略。片段二只陈述了一条理由来支撑观点,而片段三则更进一步,将片段二陈述的理由作为“二级观点”,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另外,片段三还呈现出首尾圆合的文本结构,就算是在这个层次讲,它也起码做到了“自圆其说”。其次,对于同一事例的运用,片段三也比片段二更充分、更有效些。

第8篇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和技术限制,知识资源由教师掌握,学习者和教育者对知识是不对称的,教育的状态是灌输模式,学习者和知识之间是非直接接触。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核心和枢纽,把认为“应该”传输给学生的知识,通过课堂传授。这个过程是以经典教学经验和教师的主观感受为驱动力,而对受教主体的反馈互动较少。学习模式是传递,不是自主吸收,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容易造成供需失衡。其本质是以“供给”为核心思想,不符合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最佳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者可以直接接触知识资源,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网络化学习的兴起和普及,要求把学习者作为教育的核心,将教学模式改为按需自主吸收类型。教师从核心和渠道,变为学习的辅助者和知识吸收的指导者。

二、按需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分析

虽然按需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从教师转换成了学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下降或者削弱。相反,由于学习者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容易造成盲从,甚至在学习中面对海量知识无所适从,因此,新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针对不同学习者制定个性化的安排,把控不同资源在教学中的比重,研究差异化的成绩评价体系。教师在按需学习模式中,从知识传播者,变成了学习者的导师和节拍器。由于网络中知识资源过多过滥,并不是学习者接触的学习资源越多越好,需要进行甄别。这需要专业经验和知识储备,而这正是教师相对于学习者的优势和特长。这要求教师提前为学习者准备好合适的知识库,安排好释放的节奏,过滤掉不适宜的信息,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三、自主学习课程选择

在研究生阶段中,主要学习过程分为三种:1、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科研实践。研究生按规定在求学阶段,要参与导师课题,提出并解决有一定学术价值的问题,完成学术论文。在这三类学习过程中,选修课程的学习不论从学习形式、范围、要求的灵活程度来讲,都适合进行创新模式教学和按需建模管理。我们选取了一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选修课程:信息安全,作为研究基础,以选修此课程的研究生作为对比对象,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结合问卷调研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效果分析。

四、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构建

在学习平台中,有几个不同的部分。按照权限划分,有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两种;按教学模块划分,有课件资源、日常作业、小测验、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在线操作等部分;按照管理划分,有授课教师资料、注册学生资料、文件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按学习方式划分,有在线答题、离线上传、交互、小组讨论。有些资源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享,而有一些只能由教师控制。平台系统可以根据教师的设定,在指定时间段自动生成由客观题组成的小测验、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试卷,供学生在指定时间作答。还可以生成主观题目,要求学生以指定格式的电子版文件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创新性的主题,可以组织学生在平台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互评学习效果。在结课时,学生需要对任课教师给予打分评价。

五、自主学习效果分析

信息安全开放选课人数为60人,选课人数在50人左右。把同一课程分成两个教学周期,对采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与使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效果进行对比。测试分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是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完成,由学生评估两种模式的优劣。客观评价通过考试、创新性问题探索进行对比。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方面,有87%的学生认为获取知识的方法更便捷、更生动。89%的学生认为通过平台中多媒体资源,记忆力更深刻持久。67%的学生认为通过在线小组讨论,可以方便相互学习。有91%的学生赞同与教师的在线交流方式,觉得这种方式对知识的梳理非常有效。57%的学生认为多次小量的作业和考试,避免了一次结课考试弊端。在劣势方面,77%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所提交电子文档的抄袭情况控制不力。有21%的学生认为这种平台过于依赖网络技术。对于平台以及对应的模式最大的益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创新性主题的设计、讨论、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体会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能力锻炼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在客观评价方面,用同等难度的试卷两种模式的学生进行考察,以及将实际信息安全问题由两类学生分别尝试解决。结果显示,在客观题为主的考试中,平均分数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基本持平,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成功率和有效性提高了17%。

六、结语

通过剖析传统学习模式与按需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研究生自主学习框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将学习者作为知识吸收的核心,实现按需均衡知识供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拓展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不同专业类别的研究生课程中,比人文社科类,对学习效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七、致谢

本文得到了教育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2016-ZX-018)的资助。并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和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协助。

作者:张全新 仲 彦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ElifAkdemir,AliArsian,FromPasttoPresent:TrendAnalysisofCooperativeLearningStudies[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2,55(5):212-217.

[2]范文霈,崔晓慧,网络学习环境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05).

[3]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04):23-26.

[4]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第9篇

题目:血、汗、泪:“日神-酒神精神”下对杰克?伦敦小说《拳赛》的研究

Blood,Sweat,andTears:AStudyonJackLondon'sNovellaTheGameunderApollonian-DionysianSpirit

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有关情况)

目的: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风刚劲,热衷在文学中探寻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坛“自然主义”文学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对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哲学思想中,尼采的哲学的影响最深(白淑荣2),学界对杰克?伦敦“自然小说”中尼采哲学渗透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学术界对杰克?伦敦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大关注,却忽视了其在另一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一领域便是拳击文学。在对国内外拳击文学研究进行检索之后发现,学界对拳击文学的准确概念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拳击文学是拳击运动市场化的一部分(Mitchell225)。类比体育文学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拳击文学定义为“从拳击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现实情况出发所进行的文学性虚构”(申相星29)。杰克?伦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拳击文学作家(Mitchell225),其拳击小说理应受到读者及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填补文学界对杰克?伦敦拳击小说研究的空白,以杰克?伦敦作品中最为核心的尼采哲学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尼采的代表性思想“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拳击小说上的体现程度及体现方式,证明“日神-酒神精神”是杰克?伦敦拳击文学创作的主导哲学主题,更是一大创作特色和标志。

意义:

拳击文学是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其非拳击文学拥有相同的文学地位。同时,拳击文学作为“体育文学”这一更大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研究“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小说上的体现,不仅仅可以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是对体育文学所承载的哲学内涵愈加深入的挖掘,对学术界具有双重意义。

国外研究情况: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表明,在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研究这一领域里,成熟的学术研究非常匮乏。实际上,自杰克?伦敦的第一部拳击小说诞生起,学术界和评论界便对之采取忽视态度,没有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予以对待。富兰克林?沃克评价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蹩脚?贝路》为“杰克?伦敦最差的小说之一”(Mitchell226),凯文?斯达在其为小说《月亮谷》所做序言中,对主人公比利?罗伯特的拳击手背景只字未提。直到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界才出现了少量对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的研究,且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其拳击场面描写“真实性”(Mitchell229)的探讨,而未深入至主题及哲学内涵层面。

国内研究情况:

反观国内,学界对杰克?伦敦文学的研究更为局限,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总库中以“杰克?伦敦”为关键词检索,所得结果60%以上都是对其“自然主义”小说《野性的呼唤》、《海狼》和《白牙》的研究,而其余研究也大多关注杰克?伦敦的政治观和超人思想,极少涉及“日神-酒神精神”,更未见对其拳击文学的分析。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将尝试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并试图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为体育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结果

主要内容:

本文的写作基于广泛阅读,包括杰克?伦敦的小说《拳赛》及尼采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国内外各评论界批评文章,以及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相关文献。

写作内容主要分为:1、“日神-酒神精神”的概述;2、利用“日神-酒神精神”对杰克?伦敦小说《拳赛》进行文本分析,具体包括(1)情节分析,(2)人物分析,(3)写作手法分析;3、综合文本分析,总结出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在“日神-酒神精神”视角下的文学意义和哲学内涵,并得出其拳击小说作为传达“日神-酒神精神”的载体之一所具备的独特性。

预期结果:

本论文试图证明尼采的“日神-酒神精神”不仅仅是杰克?伦敦的“自然主义”小说的核心哲学思想,也是其拳击小说中的重要哲学主题,是杰克?伦敦创作艺术的一大特色和标志。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杰克·伦敦拳击小说:《拳赛》。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于作家作品、相关评论等文献资料的阅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2、逻辑分析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找出内在联系。

论文进展计划

6月10日论文撰写工作启动,通知学生暑假论文选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7月15日——8月31日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9月1-6日学生将论文开题报告交给班长,统一汇齐后交给外语系负责老师。

9月15日前外语系根据学生选题分配论文指导教师,通知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制定科研工作计划。

9月30日前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10月31日前查阅资料、处理数据,完成论文写作大纲,交给指导教师审定。

11月30日前按指导老师审定后的提纲完成初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进行论文中期检查。

12月20日前按指导老师意见完成初稿修订工作,提交论文二稿

1月10日前提交论文终稿,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论文初步评定。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摘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报告,它是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检查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著作撰写的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2]。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在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2.开题报告答辩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1)检查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是否充分;对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具体进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详细;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比性;(2)检查学生是否充分具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检查学生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检查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于本科生的特点和毕业论文的时间要求。(5)检查学生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等等。为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进行,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中,专家组还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对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大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主要针对以上目标和要求进行准备。

3.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题报告题目中出现的问题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开题报告题目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尽量简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此要求题目既要准确又要规范,既能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开题报告题目中的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所选题目过大,过于笼统。例如2006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众所周知,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种类,每一种又有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从题目上根本得不到论文选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题目与将要研究的内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答辩中发现其研究内容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虽然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与其结构和磁性有关,但很明显这个题目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出现这些错误与指导教师的工作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上要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把关。

(2)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问题

文献综述,即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过于局限就会忽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献的意义,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文献阅读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对重要文献的评述,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状况了解的不够;②对文献只引用,不评述,缺乏对文献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文献的罗列;③文献综述定性描述过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数据指标。例如2009年有个学生描述其拟研究的某种光致色变材料时,介绍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电导率高”,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定量的与其它相关材料的电导率的比较,作为其立论的依据;④引用文献的结论时不加标注。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应的引用之处必须加以标注;⑤对文献中(研究内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标)的含义不清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拟研究的内容是某种有机分子磁体的结构对Tc温度的影响,答辩中发现学生不知道“Tc”这个符号表示的是居里温度,更不知道居里温度的意义,甚至在反铁磁材料的论述中还在讨论Tc温度。这个学生显然不具备研究内容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文献阅读之前,应该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此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文献综述中经常过多地介绍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实际上忽略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科论文的目的、特点和完成论文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研究内容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过泛,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在本科论文半年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关系,研究计划中对重要的问题没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问题却安排得很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中出现的问题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科论文应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当然,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但在本科论文阶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预研工作作为基础。在这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对已经成熟的方法介绍得过细,占去了过多的篇幅,另外一个是详细描述整个实验(或研究)过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结果,似乎研究结果已经确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开题报告之前为学生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座,以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并且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关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前景。日本有着十分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生到日本来留学读研。日本的研究生导师们非常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并且由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授课,从而更好地培养了研究生们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日本;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

强调学生自学的能力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向来一直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为研究生上课时,日本的教授大都数不会直接采用授课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更多的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术知识的指导。讨论课一般是每门课每星期安排上一次,一次约莫两小时到三小时,同个专业的研究生及其导师都要按时参与讨论课。每节讨论课都会由一名到两名研究生来进行对他对本课程研究内容的讲解,讲完后,其余的研究生则参与解答与提问的环节中,而导师则对于相应的问题作出一定的专业的学术指导。在上讨论课之前,老师会安排所有的学生去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教材或教学指导书籍,并且在课堂上讲解其观点的学生进行先后的排序,把排序名单贴在学校的公示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讲解次序后,就在课下先将课程的教材全部自学完,并且写下教材每个章节学完后的思想总结,并且将在阅览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在讨论课上将自己没弄懂的问题与其他的研究生与导师进行探讨。所以在日本,导师在研究生教学中扮演的是问题的回答者,而不是课堂上的讲解者,而对于教材的学习全是由学生在课堂下自学完成的。对于日本的博士研究生而言,课程的设置显得更加的灵活自由,博士研究生只要求修完一定课程的学分即可,而课程全部是由学生们自行选择的,能选择的课程非常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方向来选择所修的课程,完全不需要由学校与导师来指定他们所学的课程。博士研究生们可以选择的课程数量有很多,几乎包含了他们所学专业的各科知识,范围包含极为广泛。上课的方式依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

对于研究生来讲,没有在课程中设置单独的外语课,然而外语的学习对于研究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的。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都会开设用英文来教学的专业讨论课,在课堂上,导师给每位同学发放最新发表的用英文书写的理工科论文,学生们要能够翻译整篇学术论文。学校会安排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研究生们参与这些研讨会中,在听国外学者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增强了英语的听说表达能力。日本大学的国家化程度极其高,随着日本“30万留学生”计划的实施,使得全球各国的学生都会在日本求学,所以在一些学术研究或实验室中除了说日语,还会用到英语来与外国人交流,从而导致日本的研究生英语的实际应用交流水平很强。日本的研究生们往往能在国际的学术会议上用全英文进行学术的报告演说,在全球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英语论文,这些都是日本的大学注重对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成果。虽然没有特设的英语课程,却在学校为其营造的良好国际氛围中,学生们能更好地自学英语的实际交流表达。

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学而言,日本更加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每位研究生都会安排相应的课题进行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年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第二年就完全进行课题的研究了,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基础理论课的设置更是灵活自由,所有的课程都由学生们自己来选,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此外,研究生们的导师都会安排学生们参加大型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关注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更好地把握住专业发展的风向标,使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并且选取自己未来愿意潜心研究的课题。一般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导师们就会让他们开始撰写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以此来明确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在研究生的第二学年开始,导师们就要求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中期报告的答辩,只有通过了答辩,学生才能按照自己的原有计划开展相应的研究,否则只有在自己已经研究所的基础上做不断地修改与更新,直到他的答辩让所有的评审导师们满意为止。在中期报告答辩时,同一专业的研究生与导师都会聚在一起,大家一起来听答辩,来分析学生课题研究进行的情况与其是否可以继续按照原有的研究思路开展下去。在中期答辩结束后,许多学生都会对原来的研究计划与结果进行重新的审核与更改,使自己的研究更为的完善。在答辩过程中,导师会选取十分优秀的学生研究成果,鼓励并且指导他完成学术论文,并且在国际的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其研究成果,并且还能获得在国际学术报告会上进行演说。在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最后半年,研究生除了在忙于撰写学位论文与自己研究的课题外,并且将自己研究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与同一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学术的交流与分享,在大家的热烈探讨中,来知道自己研究内容中的不足与缺点,从而根据其他研究生与导师对自己研究内容的点评中修改自己的学位论文,并最终完成学位论文,进行毕业答辩。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导师对他们的要求就更加高,他们每年都必须参加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十分重要,如果他们未能达到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比热他们没有达到的数量,或者是他们发表的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不够高,那么他们将不能按时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只能向学校申请延期毕业,继续在学校进行研究,撰写更高质量或更多数量的学术论文了。所以说,日本对研究生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其教学的目的也是建立在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基础之上的,是为了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研究课题而设置的。

参考文献

[1]李颖.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08)

[2]王红梅.日本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07)

第11篇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检索到的100篇有关中药治疗pmo的临床研究论文,按照偱证医学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从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对照、双盲、统计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00篇相关文献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占44%;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占4%;采用随机双盲者占9.1%,随机单盲者占18.2%,说明组间基线可比的占31.8%,有诊断标准的占90.9%,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占86.4%,说明统计方法的占52.4%,有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占90.9%,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占9.1%。结论中药治疗pmo的疗效证据有限,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该方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但随机对照试验比例偏低,研究设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循证医学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依据who标准[2,3]西方国家有7 500万患者,包括绝大多数老年人及1/3 绝经后妇女[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目前治疗pmo的主要药物是雌激素,而雌激素替代疗法引起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一直是研究者和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医药治疗pmo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和报道日益增多, 但目前尚无结论。因此有必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质量的评价为中药治疗pmo的系统评价提供线索和信息,为规范中药治疗pmo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pmo的临床试验文献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有力的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研究材料主要来自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关键词为中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共检索出文献资料两百余篇,精心筛选,凡符合标准,质量较好的文献均被纳入,约100篇。

1.2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经确诊的所有pmo病人,真正随机分配,并且用有效(临床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等级资料的人数作为判断指标。含有“随机”“半随机”“对照”“安慰剂”“单盲/双盲”字样的临床治疗试验。

1.3   排除标准凡没有经过随机分配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非单纯西药对照的,有严重肝肾和心脏疾病,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囊肿、甲亢、风湿病、卵巢摘除等影响骨代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被排除。

1.4   评价内容按照临床治疗试验循证医学设计的原则对检索到的临床治疗试验文献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随机化方法、盲法、对照、统计学方法、疗效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2   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索到100篇相关的临床治疗文献。其中rct文献44篇,占44%,刊登在21种中西医学杂志上,其中登载文献量最多的是《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和《中医正骨》占40%;cct文献4篇,占4%;非对照性试验文献52篇,占52%。rct文献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这些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文献的质量和类型都存在较大问题,sr文献极少,cct文献偏少,质量也不满意,rct文献、叙述性研究文献偏多。这些文章的质量和设计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3   讨论

   

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临床医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以经验为基础的临床医学模式转变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模式,即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应尽量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临床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是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从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来看,rct论文属于一级论证方案,其结果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依据。本次研究表明,中药治疗pmo的rct研究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了rct论文越来越受到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也为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试验研究依据。但rct论文在所有研究论文中的比例不高,只有44篇,占44%,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1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随机、对照、盲法

3.1.1   随机 随机化分组是使每个研究对象均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以平衡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已知和未知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使研究结论更加可靠。因此在总结实验结果时,随机法要交代清楚,不能仅凭简单的采用随机对照一句话或几个字为依据,而要说明采用的是什么种类的方法,例如是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密封抽签法、密封信封法、抛币法或中心计算机数据控制法的随机统一分组法等:检查组间的主要临床特点和基线是否可比。在本次纳入研究的相关文献中,有44篇说明了按随机化分组,占44%,但只有2篇文献说明了具体的随机化方法,对随机分组后各研究组间基线可比性作统计学检验并报告相应p值的文献则较少(表明基线具有可比性的14篇,占31.8%,报告相应p值的12篇,占27.3%),使试验结果的可信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3.1.2  对照  在实验研究中,要正确评价干预措施的效应,必须采用严密的、合理的对照设计来控制抽样误差和消除人为的偏倚,使研究者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并检查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例数是否相等或相近,彼此间差异有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研究的rct文献中,有40篇(占90.9%)采用有效对照,4篇(占9.1%)采用安慰剂对照,但均没有说明安慰剂的外形、颜色、大小、味道等是否与试验药物一致。

3.1.3   盲法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一项治疗措施的疗效,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在试验中,若研究对象知道自己的治疗情况,或研究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则会由于主观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信息偏倚,采用盲法可有效地避免这种偏倚。在本次研究的rct文献中,采用盲法的研究比较少,采用单盲的有8篇(占18.2%),采用双盲的只有4篇(9.1%),12篇采用盲法的文献都没有具体交待盲法的执行情况。

3.2   样本含量为保证实验质量,在设计时就应对研究所需样本含量进行适当的估计,因为样本量过小会降低实验研究的把握度,影响到实验结果向总体推断的精度;样本量过大,不仅导致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而且给实验的质量控制带来更多的困难。在本次研究中,90%文献均没有对研究所需样本含量进行具体的计算。

3.3   研究对象的确定和评定指标的标准化研究对象的明确限定是防治性临床研究结果能否被正确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诊断标准应力求准确无误,最好有客观指标。通常是根据who或全国统一的诊断标准。疗效的评价除了尽可能地采用客观数据或实验室方法外,对临床的检查和询问也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应有客观的标准。在本研究的rct文献中,38篇(占90.9%)规定了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但只有2篇文献(占4.6%)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有40篇文献(占90.9%)使用了评价pmo疗效的客观指标骨密度作为研究指标。但仍有20篇文献(45.5%)采用了尚未统一的疗效和肾虚证积分作为评定指标,使临床研究结果在向外推广和横向比较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3.4  防治结果及研究结果的报告对于药物治疗试验,应清楚描述给药途径、剂型、疗程、药量的增减条件,相关的配套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以及中止试验的条件等,以便重复验证。在本次研究中,44篇rct文献均交待了给药途径、剂型、疗程等资料,但只有4篇文献(占9.1%)描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文献疗程结束后立即进行疗效评价,以后未再随访,只有2篇文献(占4.6%)报道了1~5年追踪随访的远期效应。

3.5  统计学方法临床治疗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是用以帮助判断具有临床意义的可靠程度,即观察到的组间差异是否来自防治措施本身的作用,有多大的可能性是来自单纯机遇的影响。本次研究的rct文献中,只有24篇(占54.6%)交待了所使用的具体统计学方法,从而影响了试验论文的质量。

3.6  本评价的局限性由于很多研究的随机方法均不充分或不正确、未使用分配隐藏,不实施盲法,因此,均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可能导致夸大研究结果,且有的研究未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另外所纳入的研究仅为中文文献、未发现其他国家和其他语种的研究、各治疗方案和各测量指标中所纳入研究的数量太少,多数方剂仅纳入1个研究,未收集到阴性结果由此可能造成发表性偏倚。

4   结论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ebm是最好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病人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最好的证据来自医学基础学科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循证医学促进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制定医疗决策时遵循科学的研究依据,规范其临床实践行为,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满足社会对医学发展的需要。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有关中药治疗pmo的rct临床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但规范的临床研究离要求的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临床试验未能严格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由于中医学过去的临床决策很大程度上依靠于经验或有限的信息,在临床研究领域仍以非随机化研究为主,在方法学上有其不足之处。因此,今后在临床试验设计时,应通过采用真正的随机分组方法来避免人为的选择性偏倚,建议在临床试验中小样本量的情况下,采用分层随机法。即选择对影响疗效的某些重要因素如年龄、病情的程度等作为分层因素。然后将分层以后的研究对象作随机分组,从而维持这些重要的影响疗效的因素在组间的平衡,以增强基线的可比性,并尽量使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例数相等或相近,分配隐藏、双盲的研究设计,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计量单位;阴性结果的研究也应进行总结发表。从而使研究成为真正的rct,提高论文的质量及证据的水平。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临床研究也有较大进展,纵观临床研究资料发现:非常缺少具有统一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统一观察指标、随访时间,大样本、随机双盲和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试验的临床研究。没有这样的一种研究就没有充分有力的证据提供临床决策。如何提高骨质疏松的诊疗水平使我国开展骨质疏松的循证医学实践得以有效实现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有其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完善临床科研设计和观察,相信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diagnosi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 am j med, 1993,94: 646.

[2] kanis ja, melton l ji, christiansen c, johnstoncc, khaltaev n.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j]. j b onem inerre, 1994; 9: 1 137.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理解;技巧;细节;苏州中考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11-03

“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能力测试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英语中考总分中占30分,是所占分数最多的一项。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材料的评估能力等,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如何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尤其是掌握阅读理解的应试技术,就成为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考试情况分析

(一)近三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题材和体裁的分析

近三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所选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新颖,贴近生活,有叙事、广告、新闻报道、科普、文化礼仪习惯等,趣味性强,又不乏教育意义;体裁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应用文等各种文体。

它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准确度高、阅读速度快。大致来讲,考查内容包括:材料中的主题,材料中的细节或情节,材料中个别词或句子的猜意,材料中的结论,材料中的寓意等。

(二)近三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题型的分析

近三年中考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型还是着重考查四大题型:细节题、主旨题、猜词义和推断题。其中以细节题为主,占64%;其次是推断题的题量也在增加;此外主旨题和猜词义各考查1~2题。可见细节题和推断题依然是考生应该把握的重点。

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不能只是盲目地为了做题而做题,要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特别是细节查找和推理判断技巧),那么在考试中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明确解题步骤

1.快速浏览,掌握通篇文章。如果时间紧,至少要快速通读全文,尤其是首尾两段,再把标题和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全文的大意便一目了然了。

2.细读题目,弄清考查要点。细读文章题目的目的在于审视题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长文章,带着问题去看文章更能加深对要点的理解。

3.细读文章,掌握文章的细节。细读文章时,可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5个W:who,what,when,where,why)标记出来,并圈定各题答案的范围,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4.仔细斟酌,选定题目答案。对那些表层理解的题目可以断然选定;对那些深层理解的题目,应再查阅原文,对文章和选项中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思考其确切意思,找出依据,确定正确的答案,切忌望文生义。

三、掌握阅读技巧

为了做好阅读理解题,我们还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根据阅读理解文章的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能力所常用的阅读技巧主要有扫读、细读、略读等。

1.扫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主要在于对文章信息的精确定位,锁定重要信息。以2013年中考阅读理解第27题为例:27.The idea for making the first teddy bear came from. A. a movie B . a magazine story C. a TV advertisement D.a newspaper cartoon 运用我们的扫读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一题目精确定位到文中的第一句话According to one story the idea for making the first teddy bear came from a newspaper cartoon drawn in 1904.不难得出答案是 D。

2.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目的是读取文章的主旨大意。与扫读不同的是,略读是跳跃式的,略掉一些东西不读,取出短文中的关键性东西。以2011年第40题为例: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the writer would like the kids . A. to be polite to adults B. to be in better health C. to have good mannered D. to do well in exams 这是一道有关文章的主旨题,第一段中的关键句:“when you..., please turn your head away from others and cover your mouth.... Afterwards, you should say, ‘Excuse me.’”第三段中的相应句子:“One important thing ..., they should wash their hands as soon as possible.”第四段中的相应句子:“... when you sneeze, evil spirits jump into your.... If you don’t cover your mouth, the spirits will ...”通过快速略读和找读,而不是大段文章的精读,我们就能轻松找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故答案选C。

3.细读是完全阅读,目的包括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用以阐述中心思想的事实及细节,对作者的暗示或隐含思想进行判断、推理、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以2012年第31题为例:31. When a man asked them to kill a python, the Snake Catchers. A. made some boots from the sin B. were very happy C. gave him some old boots D. did not agree 在该题中出现了文章的细节信息“kill the python”,我们很容易在原文第四段找到:“One man asked us to kill a python, so he ..., we refused...”接着对照原文和题目,题目中的 “the Snake Catchers”指代的就是原文中的 ‘we’,而D选项 “we did not agree”与 “we refused”为同义替换,故本题答案为D。

四、提高解题技巧

在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和阅读技巧后,不可忽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阅读理解A篇为例,对各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解析。

该文体裁为议论文,题型分布较均衡,四个题目分别考查猜词义、主旨题、细节题及推断题这四大题型;文章主旨通过“freshman fifteen”这一新颖的热词阐述了大学生不健康饮食而增重的问题,从而引入合理规避增重的建议。

1.“细节题”解题方法

“细节题”解题方法的核心原则便是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句,根据关键词句回到原文中找对应词句(对应词句及所在的段落可能包含解题信息);再将四个选项与此内容对照后,就能找出正确答案。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8题“Which of these mistakes students make choosing food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reading” 为例,该问题中关键词为“these mistakes students make choosing food ”。所以很明显,解题时在材料的第二段进行查找。“choose unhealthy food”,“visit the kitchen many times while studying”,“Late at night,some students get harmful fast food”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故“not mentioned”的选项为“D”。

2.“主旨题”解题方法

“主旨题”解题方法是要特别注意主题句和文章的逻辑结构:一方面要找出主题句(用来表达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的),通常在文章的段首或篇首、段末或篇末等处出现,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另一方面要抓住文章逻辑结构,中考阅读中以“总-分-总”结构类型题居多。所以可以重读文章首、尾两段以及每段首句,从而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理解。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7题“The main idea of this reading is to...” 为例,通过材料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为主旨段落,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文章的主题为“help new university students not to gain fifteen pounds”,故选“C”。

3.“猜词义”解题方法

“猜词义”解题方法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我们不熟悉的词的词义。方法包括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已知部分进行逻辑推理词义、利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关系推测词义等。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6题“The‘freshman fifteen’ is...” 为例,文章中第一段“‘Fifteen’refers to fifteen pounds—the fifteen pounds added to a student’s weight in his or her first year.”这句话就是对“freshman fifteen”的定义解释。这样很简单地就能选出“B”为正确答案。

4.“推断题”解题方法

“推断题”解题方法是透过文章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归纳,理清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以及明确作者的意图、态度等后加以推理获得正确答案。做此类题型必须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以文章提供的事实为依据,切不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9题“Which of these ideas would the writer of the reading probably agree with”为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阐述大学生不健康饮食而增重问题,建议大学生合理规避增重。从作者的意图出发,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A. You’d better not eat unhealthy food.”。

总而言之,在掌握阅读理解解题步骤、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后,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夯实基础,善于总结,加之以勤读熟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英语阅读理解就不应该也不会再是我们获得英语中考高分的“拦路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