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时间:2022-04-23 05:3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第1篇

到村任职优秀选派干部先进事迹材料:情系乡村

市区审计局选派干部同志,怀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腔热情,深入农村工作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区选派办和市选派办考核,同志考核为市级优秀。

区审计局干部11月被选派到乌衣镇白庙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他在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了解村情、融洽关系的同时,又带领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和村“两委”成员提高依法治村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通过深入村民组调查了解,在村“两委”成员的支持下,开展了扎实工作。

——兴办实事 为民谋利

黄寺村民组排灌站年久失修,已成废弃电站,每逢旱季,抽不上水,村民心急如焚;每到汛期,村民又提心吊胆,担心内涝,淹没农田,但村里经济薄弱,无力更新。急群众之所急,他和村干部一道向相关部门求助,共争取财政局和水利局项目资金20多万元,不仅对黄寺村民组排灌站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改造,还修建了永久性排灌渡槽,使周边300余亩农田免遭洪涝损失。

针对大徐村民组至胡庄村民组2.5公里防汛路年久失修状况,他带领村“两委”多方筹资2万余元铺设了砂石路。路修成后既保障了汛期防汛物资运输,又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该村实施4.5公里“村村通”工程,须配套资金14万余元,因白庙村是个贫困村,拿不出这笔资金,于是他又与村“两委”多方努力,取得帮扶单位区土地分局和公路局帮助,终于解决了配套资金难题。

——拓宽思路 谋求发展

水稻生产是该村的一项主导产业,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他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笑丰1号、4号等优质品种,并请农技专家到村进行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该村农户种植3500余亩优质水稻,每公斤价格高出其他品种0.2元,全村农民仅此一项增收30多万元。

近年来,该村苗木花卉已发展到500多亩,为提高苗木种植效益,积极谋划,培养苗木经纪人,拓宽苗木销售渠道。现在该村已有苗木销售经纪人5人,苗木种植户增收近10万元。

他还想方设法帮助该村富余劳力增加收入,经常组织党员收看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纪录片,注重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全国“苗木之乡”汤泉镇每年需要大量有技术的挖树和栽树人员,充分发挥本村有技术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向有意向的村民传授技术,开展有组织的劳务活动,增加收入。目前,全村已有200多人长期从事这项劳务活动,年人均收入在8000元左右。

第2篇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30岁的是区街道村人,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年创产值达30余万元,为农民开阔出一条致富路。

看到农村的妇女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也赚到几个钱,吃穿不舍,生活拮据。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她,一心想闯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一个偶然机会,她和村里的一位妇女到一家加工厂打工,打工期间,她发觉所干的工种是一赚钱的门路,她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已干。于是她辞去工作,回到家苦口婆心说服丈夫及父母帮助筹措资金,在家中给别人代加工薯片,起早贪黑半年下来净赚5000元。这在当时收入并不富裕的农村来讲很不简单,一个农村妇女半年赚这么多钱,乡亲们都夸她有心计、能干。可谁知她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大规模。她要租赁村里一个大院,成立一个加工厂。原来发现给别人代加工,不但利润低,而且加工时间短,受天气影响大,原料产地又不在本村,小打小闹没有竞争力,所以决定自己成立加工厂。

,是一个奋斗之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租赁了一处荒废的大院。夏日炎炎,院内杂草丛生,残墙断壁,她顶着烈日和家人拨草平地,同建筑队筛砂搬砖,劳累过度,曾一度虚脱,几次晕倒,历时三个月,硬是靠借贷来的六万元,修建起一处较标准的薯网片加工厂,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之旅。

阳光灿烂,秋风习习,看着薯片象金叶一样金光灿烂,的心里惬意极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际市场风云突变,价格大幅下滑,加之天公又不作美,阴雨连绵,致使薯片全部起了黑色的网印,成了废品干,仅此一项,损失高达万余元,并且因价格下滑每天还有二百余元的损失。突如其来的打击,蒙了,各种议论铺天盖地,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不少人对她说:快停产、转产吧,干薯片加工业利润薄,制约因素多,特别天气、市场又是不可控因素,实在太难了,风险也太大了。到底该怎么办,深思起来。

痛定思痛,她认为做生意应该贵中看贱,贱中看贵,市场是波动起伏向前发展的,只要练好“内功”注重质量,会有好市场的。她又说服丈夫及家人外出取经,她让丈夫上胶南加工厂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通过别人介绍自己三上青岛,最后用真诚和执着打动了朝日食品有限公司的肖经理,答应让的加工厂成为一个基地,并以基地为点,四周延伸带动一个面,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价格实行最低保户价,并签订回收合同。这样一来,吃了定心丸。依靠科技,通过节能技术降低煤耗,用快速红薯糖化法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奋斗,销售成本干60吨,产值20余万元,一年还清了家中的全部借款。

加工薯片能致富,给村里人闯出一条致富的门路,仅加工厂解决劳动力达50余人,人均增收近3000元,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向前进。这时发现,虽然加工厂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经济问题。于是,她就组织带动本村及周围村中的妇女在家搞加工业,原料由统一供应,产品统一回收,无偿提供技术。此招一出,顿时反应热烈。三庄镇台庄村民杨茂琴家庭贫困,听到这一好消息后,便找到向她陈述自己的困难,乐于助人的听了之后爽快的答应了她。

也许老天爷为了考验一下的承诺是否真实,杨茂琴加工薯片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薯片色泽发红、发暗,出成率低,并且有黑心,急的杨茂琴一家抓耳挠腮,紧急向求援,二话没说,急忙打车去了杨茂琴家。经过现场考察,分析原因,最后确定:一、蒸煮红薯后期火太猛,导致糖份大量流失,致使薯片色泽发红、发暗;二、蒸煮火候太小,是造成黑心的原因。现场讲解了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手把手的教这位憨厚的农村妇女。这一年,虚心好学的杨茂琴收入达7000余元,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又发展了5位加工户,帮助她周围的乡亲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由她发展的加工户已覆盖3个乡,8个村,26户,其中10户已跨入小康水平,还有16户已摆脱贫困。使薯片加工业在山区快速发展起来。

成功,使受到了众人称赞;热心,使得到乡亲们的拥戴。一位普通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的切身体会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只要有一番脚踏实地的闯劲,依靠科学技术,在农村也一样能大有所为。如今,信心更大了,她说:干,就得干出个样来,争取三年之内,在现有基础上规模扩大,利润翻番,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走向富裕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