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7 17:10: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路统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名称:Bridge Construction
主管单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主办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4722
国内刊号:42-1191/U
邮发代号:38-54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1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桥梁建设》(双月刊)创刊于1971年,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管,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主要报道和交流我国桥梁工作者在科技、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探讨,重点突出桥梁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设备、新材料及最新科研成果,为读者提供相关的技术、经济信息。本期刊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突出的办刊特色,已成为国内桥梁界具有权威性的刊物,在全国桥梁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桥梁建设》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网入网期刊,也是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及长江网湖北科技期刊库入网期刊、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点创建期刊、ICONDA数据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CI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桥梁建设》所载论文被国内外著名文库及数据库,如《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科技资料目录(铁路)》、及《公路运输文摘》等检索刊物收录,且为《中文科技资料目录(铁路)》和《公路运输文摘》引用期刊中的核心期刊。
刘芳出生于浙江嵊州一个书香门第,在家排行老小的她从小就很独立。1983年高考,刘芳选择了上海铁道学院运输工程系。1987年作为“上海市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她被分配到了杭州工务段,并直接安排在钱塘江大桥领工区见习。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桥,大桥领工区就座落在钱塘江大桥的脚下,担负着下层长达1322.1米铁路桥的养护维修任务。
当时这里的环境相当简陋艰苦,作业手段也比较落后,没有机械化工具,多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刚到这里来的刘芳第一次听说“领工区”这个名称,实践工作与书本所学大相径庭;课堂上仅讲线桥设计与施工原理,但缺乏维修养护的实践环节;她觉得学非所用,一时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然而喜欢挑战、有着男孩子个性的刘芳,面对困难从不服输。她首先选择了钱塘江大桥进行考查。钱塘江大桥上每天有上万辆汽车和150列火车昼夜奔驰而过;刘芳便像一只觅食的小鸟天天在桥头跳来跳去,看结构、查质量、找病害,那桥上的15墩、16孔及每一部位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为了摸清钱塘江大桥的发展及变化,她还不辞辛劳地跑图书馆、上档案室、翻书籍、阅资料、访专家,花费了一年时间,终于写出《钱塘江大桥的历史与现状》的论文,构想出了一套用科技手段养路护桥、确保运输安全畅通的崭新理念。刘芳的芳名,从此在上海铁路局工务系统不胫而走。
铁路的工作的艰辛不言而喻。刘芳28岁时才成家,儿子刚8个月即交给姥姥照顾,还不满一岁就被送进幼儿园全托,现在12岁的儿子读初中了,刘芳在杭州工务段已度过了18个春秋冬夏。其间,她当了四年助工、10年工程师,2002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并担任段长助理,2005年走上杭州工务段总工程师的岗位。18年她付出了很多,但她认为这是一种成就也令她自豪。
2005年全路擂响了第六次大提速的战鼓,管辖着1100多公里线路、557座桥梁、其中11座特大桥的杭州工务段更是责无旁贷。首先,沪杭线上的46个平过道要全部改建成立交桥,作为该段提速总指挥的刘芳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六月的江南已是骄阳似火,她顶着炎炎烈日整整跑了三天,沿着嘉兴至杭州段的175公里线路徒步查看了一遍。她浑身上下大汗淋漓,那头上的草帽被风一吹紧紧地勒在了脖后,脖子前面凸现出一道深紫色的印痕,但她没喊一声苦,没说一句累。可当她回到家看到多日未见的儿子时,母子俩竟抱着哭成了一团。刘芳心里牵挂着工程,她在家仅呆了一夜,天还未亮又披星戴月赶回了工地,亲自坐镇把关。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定保证质量第一,确保施工万无一失,据统计,刘芳负责的这项平改立工程总共封锁施工97次,竟无一差错,沪杭线上昼夜飞驰的100多对上下行列车趟趟安全正点,46座新建的立交桥全部验收为“优”。
人们至今还传诵着刘芳两个“7天”的佳话。2005年3月,原杭州铁路分局限期杭州工务段7天之内完成7座城市立交桥防抛网的安装任务。时间紧任务急,刘芳几乎马不停蹄地跑遍了整个杭州市,征得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她又调兵遣将组织人员突击安装,结果赶在7 天之内向分局交上了一张合格的答卷。从而,彻底防止了从立交桥上向线路乱抛物的现象,既净化了环境,又杜绝了铁路运输中不安全的隐患。
为了预防载运集装箱的汽车从立交桥上通过,确保提速工程的顺利实施,2005年7月24日至31日,铁道部限期杭州工务段于7日内完成261座立交桥防撞架的安装,刘芳清晨5点准时到达现场,制定周密细致的施工方案。她7天7夜没有离开过现场,整个人儿都变形了。在刘芳的组织下,杭州工务段在全路第一家按时而且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岁月匆匆,不变的是刘芳对大桥的浓浓情结。近年来她已写出3万余字的论文。其中,《新建箱型桥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获浙江省铁道学会科技论文一等奖;《钱塘江大桥下平联连结板加固工程工艺的探索》获2005年度铁道部质量管理优秀奖;并荣登浙江省QC成果第一名。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关键词:铁路;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给现有的铁路运输能力和基础设施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日益老化的系统与传统的业务实践往往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智能决策及控制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铁路运输系统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新一代铁路运输系统 ——铁路智能系统。制定铁路智能系统框架就是为了明确铁路智能系统的结构,避免各个子系统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出现重复、不匹配等问题,是研究智能铁路系统的基础。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此已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中国可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加以借鉴,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系统。
1.国外铁路智能系统简介
日本铁路技术研究的新一代铁路智能运输系统CyberRail(数字铁路系统)主要服务于旅客,通过提供强大的信息提供及分析决策实现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主要包括用户导航及多式联运信息提供、运输规划和调整、智能列车控制、铁路信息及交换四个部分。
欧洲铁路研发使用的ERTMS系统(欧洲列车运行管理系统)由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GSM-R(铁路专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ETMS(欧洲运输管理系统)三子系统。ERTMS系统有确保列车的运营安全和线路车辆的优化配置两个主要功能。
美国联邦铁路局研究智能铁路系统(IRS)主要包括数字数据通信网、差分GPS系统、主动列车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智能气象系统、智能化平交道口系统、战术规划系统、战略规划系统、调车场管理系统、机车运用计划系统、乘务员运用计划系统、效益管理系统、紧急情况报警系统、旅客咨询系统【3】。
2中国铁路智能现状
目前我国已投入使用的铁路信息系统包括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TMIS)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计划调度管理系统(OPMS)、行车组织策划系统(TOPS)、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机车信号系统(LBS)、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TRS)、铁路办公信息系统(OMIS)、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等系统。
我国现使用的铁路信息系统大多为运输组织领域的应用系统,在人性化客货服务系统、智能化紧急救援与安全系统、各个子系统间互联互通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
3中国铁路智能系统框架构成建议
根据国内外铁路智能系统的发展模式分析,建议中国铁路智能系统建设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模式开发,即先构建铁路智能框架,再具体开发对应的应用程序。这种开发模式可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避免了开发过程中的混乱模式。
通过研究日本CyberRail和美国IRS这两个系统体系框架以及欧洲的ERTMS系统,并结合我国铁路现状,分析我国智能铁路系统框架主要由公共基础平台、电子商务系统、运输组织系统、实时监测系统、设备及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智能办公系统、安全信息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8个部分组成。
(1)公共基础平台:旨在构建完善的铁路信息传输通信网络,实现铁路智能各子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换及共享,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益。主要包括通信网络、信息共享、公共基础信息、信息安全保障、铁路门户五个部分【5】。
(2)电子商务系统:旨在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式服务,提升铁路的市场竞争力。由客运方面的旅客服务系统、客票发售及预订管理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车站导向指示系统五个部分;及货运方面的货运服务系统、多式联运信息系统两个部分。
(3)运输组织系统:主要为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生产作业部门服务,旨在实现运输组织智能化,保障运输安全,提升运输生产效率。主要包括前面提到的现已投入使用的TMIS、TDCS、OPMS、CTCS、CIPS、LBS、ATIS、ATP、TOPS系统,还应该包括铁路工作人员用于管理的旅客运输管理系统、货物运输管理系统等系统。
(4)实时监测系统:通过收集声音、动静态图像信息为其他信息提供服务。包括线路监测系统、桥隧监测系统、信号监测系统、电网监测系统、机车车辆监测及定位追踪系统、车站监测系统、气象地质监测系统等系统组成。
(5)设备及基础设施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系统提供移动及固定设备的信息,协助发现潜在危机。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负责移动及固定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车辆管理信息系统、机务管理信息系统、工务管理信息系统、电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这些系统主要为车辆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等部门服务。
(6)智能办公系统: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主要包括办公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系统。
(7)安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铁路运营安全系统及信息网络安全两部分。铁路运营安全系统还应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事故统计分析系统等系统。
(8)决策支持系统:旨在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决策分析。主要包括客运营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货运营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安全信息分析及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线路规划决策支持系统、运输组织优化决策支持系统、机务及乘务工作人员运用计划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组成。
4.结束语
作为未来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铁路智能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将被注入铁路智能系统中。例如现在有学者在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RFID技术在铁路集装箱堆场进出口的应用,远程传感技术自动检测轴温并报警等前沿技术与铁路智能系统的结合。因此,铁路智能系统的框架制定就是为了给工程实践以有效的理论指导,协调各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免造成缺乏规划、建设混乱的局面,更好的引进各方先进技术与铁路智能系统相融合。
参考文献:
【1】贾利民,日本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世界轨道交通,2004-2
【2】贾利民,李平.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与标准体系,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8:16~17
1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铁路中应用的背景
自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和新生产线年里程逐年增加。作为铁路建设管理的主要责任所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目前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仍然将传统铁路、桥梁、隧道施工的组织管理作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方式已不能适应大规模、高标准的铁路建设,施工组织管理需要被赋予新的模式[1]。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铁路工程建设进行管理,既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又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并且加快了项目进度,实现了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这是未来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国内铁路建设迫切需要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组织发展水平[2]。所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要求下,信息管理系统广泛应用到了铁路建设的方方面面,下面以从盐城到连云港的铁路铺设为例,介绍铺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铁路铺架施工中的应用。
2铁路铺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连盐铁路中的应用
2.1连盐铁路铺设信息化管理的背景
十二局标段内的连盐铁路铺架工程双线全长203.715km,全线涉及新建滨海站、阜宁东站、射阳站及盐城北站改造任务[3]。铺架作业线长,铺架物资运输多,四电及线下、桥面系上线施工等诸多因素,造成运输安全压力大,调度作业工作量大,上线施工人身安全压力大。为此项目部建立了一套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网络化作业,既能保证全线工程列车的行车安全以及上线作业的人、材、机的安全,又能减少全线调度作业量,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办公。
2.2连盐铁路铺设信息化管理的介绍
该系统实现了连盐铁路铺架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性,同时还集项目的施工计划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运输调度管理等多部门管理于一体,通过信息化手段使项目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又互不干扰,提高铺架施工的效率、确保铺架施工安全、提升项目综合管理水平。2.2.1运输调度信息化管理连盐铁路项目行车调度管理功能主要分为3大模块[4]。1)第一模块:施工信息化管理模块,用于调度员编制列车运行图、计划图及区间封锁,能够下达调度命令和语音播报,能上报和查询各工区路段的工程进度,编辑查询调度人员信息,对登录系统权限进行管理。2)第二模块:机车运行管理模块,呈现铺架基地到滨海之间的线路图、站场图,该模块能够实时反映机车运行位置、速度及线别,同时可以根据线路质量情况设置限速区段;工程线路上有施工作业时,可以进行防区设置,当机车接近防区时进行预警,预警分为:机车超速报警、临近报警、防区报警3类。3)第三模块:视频监控模块,该模块分为3部分组成:(1)由铺架基地的南、北咽喉区、基地龙门吊的3个实时监控,能够全方位实时的呈现基地内作业实时情况;(2)梁场运梁线及运梁线道口的2个实时监控;(3)机车车载视频监控。2.2.2施工管理为了时刻掌握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有效地发出施工计划,系统增加了施工管理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现场调度控制能力,及时进行指令调度,处理突发事件,建立重点难点项目预警机制。通过系统及时地收集工程的工程日报,分析、研究和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问题。信息化的施工日志实用性强,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现场工作情况,并为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2.2.3物资与安全管理物资管理中对各站点材料日月季出入库统计及材料型号、出厂、运输方式的统计,精细化管理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系统查看线路施工作业项目,根据施工等级、区间防区及封锁等情况,做到重点监控,提高安全防护。同时通过手机客户端还可以随时监控机车运行、站场调车作业、基地生产等,实现了移动化办公。
2.3启示
当前我国很多的铁路施工企业仍然处于相对劳动密集的阶段,不管是企业管理水平,还是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从整个铁路建设大范围来看,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信息技术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还很低,很多标准化的管理措施难以在实际施工中得到高效地执行。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流畅、工程材料管理不够科学、人员设备的调配效率低等问题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施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要仿照连盐铁路铺设项目,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此外,项目管理者也要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变化,迅速地增加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时地、精确地控制施工的成本,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发展。
3结语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仅仅依靠经验和传统的运营方式已经不能管理好现代化企业,工程建设领域亦然。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具体表现在控制点多,波及面广,需要处理和协调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多方面的关系,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手段已然无法胜任如此高度复杂的任务,所以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必然产物。最早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北极星导弹计划比预计提前了24个月完工,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工程中应用的巨大优势。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创新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大趋势,连盐铁路铺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用为我国其他大型工程项目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李志义.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铁路,2016(1):14-18.
【2】铁总.国内首套铁路铺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连盐铁路投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15):18.
【3】柳波.基于SOA架构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随着今年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铁路改革的深化和机车车辆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厂今年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基本上实现了扭亏的目标。但工厂的资金仍然很紧张,很多技改、大修项目欠帐太多,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很难组织。使我们科协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去年九月,工厂为了增加销售额,把我们科协的科技咨询业务全部上收到工厂销售部,使我们技协本来就不高的经济收入更陷入困境。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经济实体,我们的工资都成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下力量加强实体建设,调整我们内部的核算分配机制,在基本保证我们自己工资的前提下,尽量筹积一部分活动经费,力所能及地开展科协的活动。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经济实体,落实经济责任制,巩固科协经济基础。
今年初,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和作用进行了调整,并相应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职能作用考核办法。打破了过去的统算统分,形成了按经济效益和职能作用独立的考核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的指标和目标,并实行独立核算。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协自己创办的机械加工厂在去年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了经理和骨干的新老交替。使企业在年轻化、产品化、规模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经济效益得到巩固。科技楼自年初施行独立承包以来,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寻求新得经济增长点,调整资产和人才的合理配置。经营和管理有了很大提高。不但承担起科技楼所有消耗费用和办公室一半在职职工的工资,还自费更新了一部捷达汽车。增加了科协的自有资产。办公室本部在搞好科协活动的同时,注意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投资收益的回收。有效的保证了科协的经济来源。弥补了失去厂内科技咨询业务收入的损失。为科协的生存和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和了有利的保障。
二、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开展科协活动。
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的调整和独立考核机制的实施,使办公室本部的职能作用突出出来。使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协活动的开展。今年,我们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科普宣传、科技论文评选、科技讲座、科技培训以及丰富科技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5配合社会形势和工厂中心工作,开展政治与科普宣传教育。今年我们的科普橱窗共出刊八期。(160个版面)
5春节前,我们与厂报社联合,搞了一期集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主要内容是一年来厂报上刊载的工厂科技信息、科技动态以及与铁路机车车辆行业有关的科普知识。全厂职工踊跃参加,共收到答卷846份,由于大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答卷的正确率很高。有124人获奖。
5今年三月,我们还组织全厂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知识答题活动。我们作为一个分赛区,把中国科普研究所出的科学知识竞赛题转载在厂报上。还买了80本《当代科学知识》发至各科协分会供大家参考。此次活动得到广泛参与,共收到答卷1860份。(全部报到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经验卷,95分以上的就有951份。我们为随机抽取的120名参赛者发了奖。此次活动获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组织奖。
5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对征集来自科技一线的40篇科技论文,组成了包括总师、副总师在内的专家评审组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以打分的办法评出一等论文二篇,(各奖1000元);二等论文四篇,(各奖800元);三等论文六篇,(各奖500元);四等论文八篇,(各奖100元)。并将入选论文编辑成科技论文集印刷1000册,用于厂内外科技交流。我们还从中优选四篇推荐参加第四届__工业企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其中两篇获三等奖,两篇获鼓励奖。
55月16日,协助__市技协在我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教授主讲的科技报告会。各单位参加报告会的有600多人,其中我厂职工有近500人参加。
5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厂科协配合教育处,举办了工厂中层领导干部微机基础知识普及培训班。以适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其掌握、运用微机进行办公的能力。这次参加培训的共有196人,按不同的基础分为A、B、C三个班,每周半天脱产学习,有考核,有考试。大家感到收获很大。
5在“__科技周”活动中,我们组织科协、技协骨干50多人,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观看了穹幕电影《梦想成真》并游览了居庸关长城。
5评选厂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6名,并又科协出资组织他们赴张家界、三峡参观旅游。
5今年,我们出资两万多元给全厂1400多名科协、技协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由我们总公司编辑出版的《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新技术》,做为日常学习的科普资料。也为 我们下一步组织科普知识竞赛打下基础。
5今年我们还在全厂科技人员中,组织了业余飞标比赛。先给各分会配置了120个标盘,让大家练习、选拔,然后进行分组预、决赛。共有近千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项活动。三、配合厂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今年四月份,厂工会下发文件,决定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以“技术比赛”、“创一新”和“征三绝”(绝活、绝技、绝招)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我们科技协办公室做为组织成员之一,积极配合这项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进出藏旅客;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进藏务工人员,但其气候的特殊性又容易引起严重的高原反应。因此,进出藏旅客的旅行需求相对于其他线路旅客有很大的变化,对旅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一、客运量现状分析
旅客通过乘坐交通工具完成始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旅行的服务水平是否让旅客满意直接影响着旅客的心情,甚至影响着旅客以后对交通方式的选择。,由于其自然气候的特殊性,进出藏旅客列车在遇到严重高反病人处理的及时性、服务条件的舒适性等方面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进出藏旅客的客运总量在逐年递增。但铁路客运量相对于航空客运量涨势较缓,2012年比2011年更出现了减少4%的现象,虽然2013、2014年分别增长了10.70%、14.10%,但相对于航空运输增长24.42%、14.23%的涨势还是缓慢的多。[1]目前,进出藏旅客主要是通过青藏铁路、航空运输、自驾游三种主要运输方式进出,铁路旅客运输要想增加市场份额,必须从航空运输中争取部分客流。
二、进出藏旅客列车的满意度评价模型
1、满意度评价的意义
旅客满意度是旅客在旅行过程中接受服务的期望值与实际感受值之间的一个比较程度,是旅客对自己的消费与实际得到服务的一个满意状态,是一种自我感受。铁路客运部门要想在与航空的竞争中争取客流,必须一切以“旅客”为主,找出客运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对旅客不满意的环节进行调整,对于铁路增强客流吸引力并且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以旅客为主体的满意度评价模型
目前满意度的评价方法很多,美国学者Parsuraman等人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ServqualModel),基本上体现了以“旅客”为主,本文借鉴ServqualModel模型[2],并进行了改进,其改进模型为:
3、进出藏旅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铁路客运服务主要体现安全性、及时性、经济性、便捷性、舒适性五个属性,由于的特殊性,旅客对客运服务的要求不同于内地低海拔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得到20个二级指标。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设计调查问卷
将旅客的认可程度分为很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很同意五个等级设计调查问卷。五个等级分别用2、4、6、8、10五个数值来换算。
问卷一:对5个一级指标进行权重划分。合计100分,划分5个一级质量指标的权重。
问卷二:对20个二级指标的旅客期望值进行评价。如及时性的第三个指标提问为:进出藏铁路客运应保证旅客突发问题处理及时,请在很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很同意五个等级上打勾。
问卷三:对20个二级指标的旅客实际感受值进行评价。如及时性的第三个指标提问为:此次旅客运输保证了旅客突况的及时性,请在很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很同意五个等级上打勾。
2、计算调查结果
随机挑选150名旅客。发放150份,收回148份,有效问卷142份。出行事由公差占30.8%、私事占69.2%;年龄30岁以下占25%、30岁-60岁占%68、60岁以上占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32.8%、高中及中专占28.4%,大专及以上占38.8%;乘坐车次14趟各占7.14%。
旅客调查问卷分析,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3、分析调查结果
(1)总体满意程度:SQ=-0.14,不满意,铁路客运企业必须针对关键因素进行改进,提高客运质量。
(2)安全性方面:SQ=0.01,旅客满意,继续保持。
(3)及时性方面:SQ=-0.46,旅客不满意,突出体现在遇到突况处理的及时性上,由于高原缺氧,旅客在旅行途中突况相对于内地平原地区要严重的多,进出藏旅客列车应充分体现“以旅客为本”,加强突况处理的及时性。
(4)经济性方面:SQ=-0.01,不满意,旅客对出发、到站时间合理性相对满意,不满意方面主要集中在车站及列车食品、商品的价格上,特别是拉萨火车站站前广场食品、商品的价格上。
(5)便捷性方面:SQ=-0.43,不满意,旅客对进出站的便捷性相对满意,不满意方面主要体现在订票、取票的便捷性及进出站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换乘上。目前拉萨市内取票主要集中在德吉路及火车站两个地点,相对于内地发达城市市区取票点取票的便捷性来看相差很大。特别是每年的7、8、9三个客流高峰月,订票困难现象依然存在。
(6)舒适性方面:不满意。进出藏旅客中有很大部分是游客,其对舒适性的要求相对较高。不满意因素主要体现在列车设施及乘车环境上,供氧设备的工作正常性、乘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列车设施卫生的干净方面均应加强。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特别是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本论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找出影响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满意程度的指标,为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提升旅客满意程度,与航空运输争抢市场份额指明了方向。铁路客运企业应针对这些不满意指标,积极整改,尽快消除不满意因素。
【参考文献】
[1] 自治区统计局.统计年鉴.201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 ParasurmanA,ZeithamlVA,BerryLL.SERVQUAL:Amultiple-itemscaleformeasuringconsumerperceptionsofservicequality.JournalofRetailing,1988.64(1)12-40.
[3] 孙越.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9)50-52.
[4] 高贺,刘军.基于SERVQUAL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29(3)70-73.
[5] 赵文辉,裴瑞江.基于AHP的高铁客运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28)7―9.
关键词:铁路乘务方式 企业效益 提高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88-02
目前,跨局轮乘机车是铁路机务系统管理中机车乘务员值乘的一种形式,在轮乘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效率更高的一种乘务方式,跨局轮乘机车跨越本铁路局或者几个铁路局,但是在出发至到达此交路中间某大站设立继乘点进行不同局的机车乘务交接班,也就是一台机车跨越二个或几个铁路局运行,机车乘务员按规定值乘区段进行换班,以此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和人员使用效率,并可提高旅行速度和车站通过能力。众所周知,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与蒸汽机车相比较,其优点之一,即整备作业量小,能长距离运行不需要全整备,这就有利于机车和乘务组统一组织,集中使用,从我段的实践证明,长交路轮乘制客车日车公里提高40%以上,货运机车公里提高8%以上,机车运用效率提高,运用台数减少。
我段配属的一部分机车主要集中在太中银线等线路进行跨局轮乘,我段的跨局轮乘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我段机车被外段支配;第二种,外段机车被我段支配。第一种直接影响我段的运输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这部分机车从全路的宏观调控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但从我段对这部分机车微观管控以及机车的增效节支方面一直是盲点,也是我段领导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第一种轮乘情况“我段机车外段支配”进行探讨。截至2003年底,我段主要有两个外局机务段支配我段机车:兰州铁路局迎水桥机务段和西安铁路局新丰机务段,兰州铁路局迎水桥机务段支配8台机车,而西安铁路局支配16台机车,当然这个数据在不断变化之中,关于这部分机车的运输数据是很大的盲点,除了外段每月底提供的唯一报表热报六,机报一到机报十四等大量报表和各项运输和效益指标数据几乎为零,不能用全方位的统计指标来反映机车的运行情况,增效节支无从谈起,也给机车的约定修程带来困难,“向跨局轮乘机车要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部分机车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三大影响效益因素进行探讨。
一、统计主体和统计方式问题
目前大部分机车的统计工作仍按照“谁配属,谁统计”、“谁支配,谁统计”的原则开展,具有极高的数据准确性,并且有覆盖全路的机车数据网,作为监督依据,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反映机车运行情况,但是目前由于一部分机车实行了跨局长交路轮乘制运输,统计主体发生逆转,机车在担当牵引任务时,存在配属段和支配段不一致的情形,因此就造成外段统计数据是关于我段的配属机车的,是给我段机车统计的数据,换句话说,也就是我段机车的运行情况是外段统计员来统计,这部分机车报表也是外段统计室提供,因而变成了“谁消耗,谁统计”,而这些数据是直接影响机车经济效率的主要指标,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另外,就我段目前的轮乘制机车,只能每月收到各个外段的“热报六”数据,这其中只有五个数据指标,其它报表全无,同样的机车,为什么这部分跨局轮乘机车就只有热报六,而非跨局轮乘机车每天每月每年都会有十多种数据报表,因此,这部分跨局轮乘机车仅凭外局外段统计传回的一个热报六是很能难反映出机车在跨局轮乘时真实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机车效率、机车周转、机车修程等一系列问题,就2013年底我段配属机车跨局轮乘所产生唯一的报表――“热报六”的一项用电指标数据就能看出数据的质量问题。2013年底兰州铁路局迎水桥机务段所传回我段跨局轮乘机车热报六用电数据:
根据上表,仅看“实际用电量”一项指标就不难发现:所有的实际用电量都是仅精确到百位的整数,用电量就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不可能以100度为单位,而标准用电量却是精准到个位的整数,这项指标的精确度和数据质量可想而知,对这部分跨局轮乘制机车,这唯一的一个热报六数据质量都大打折扣,由此看来,这部分跨局轮乘机车的统计方式亟待转变。
二、电量消耗数据不准确
首先电表不准确。对电力机车来说,最大的机车消耗末过于机车牵引过程中的用电量,与电网企业清算,支付接触网电量属于机车支出的一大部分,也是反映机车效率的一大指标,由于存在机车跨局运输情况,机车用电量通过安装在机车上的计量器具采集,但是目前安装在电力机车上的能耗计量器具以传统机械式电表为主,它只能采集机车在整个运行中的电能数据,而不能分段采集,因此相应的跨局轮乘制机车在本局与外局所消耗的电量不能区分开来,这是造成电能消耗数据不准确的重要因素。
其次报单“电量交接量”原始数据的生成问题。机车实行跨局长交路轮乘制运输,两班乘务员在中间换班时,前班乘务员要将此时机车能耗计量器具上的读数在其司机报单交出量一栏中填记,而后班乘务员则将此数据填记在其司机报单接收量一栏中,但是在实际中经常会出现前后班乘务员填写这两个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究其原因,机务段存在数据能耗是考核乘务员操纵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实行跨局轮乘的乘务员,前后两班乘务员通常属于不同的机务段或铁路局,这就使得双方乘务员对各自的报单电量数据进行更改并不会给对方造成影响,来降低自己的耗电量,所以目前的电量数据在中间站的交接环节中,缺少第三方能耗数据的核对制度,是造成无法对能耗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根本原因。
同时电量交接不能作为唯一的机车消费考核标准,据对我段的添乘人员和热力管理人员的调查了解,同一线路同一车次同一机型,同样的牵引吨数,机车所消耗的电量有时仍有很大不同,这就和机车的网压不稳、机车甩挂等线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和机车电量消耗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据此,铁路运输企业不管是接触网电费还是机车牵引服务费,现行清算办法,均不以实际耗电量进行清算,只能以运输周转量代替实际消耗量的折中方法来计算接触网电费,这就造成电耗数据部分的不精确,直接影响到机车运输支出,影响机车效益。
三、调度命令问题
对我段的跨局轮乘机车,本段和外段支配机车全以调度命令为主,调度命令影响全段的支配台日,同时也影响跨局轮乘机车的支配台日,而我段近期的调度命令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对同一台机车经常会出现连续的两条“助勤临时非支配”命令,也经常会出现连续两条“助勤货运”命令,同时,”机统一”电子库中只能保证图定的调度命令,而外局外段临时支配机车命令经常大量短缺,就列举8月上旬命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调度命令的大量短缺极大影响我段和外段“支配台日”的准确性,不仅影响机车“总走行公里”无法准确掌握,也影响机车的“全周转时间”,对约定机车修程和保养带来困难,同时“机车日车公里”和“机车日产量”等一连串的统计指标均受到影响,直接影响本段机车的跨局轮乘效率,导致全段的运输效益无法相应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我段机车跨局轮乘所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跨局轮乘机车统计主体实行换位。我们应力求以原先的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严格落实、加工、产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报表,力求数据的完整和精准,这就要求外局像本局数据一样进行统计、加工,针对这种工作模式可以相应增加第三方的监督机构,以求数据的精准。也可以把这部分报单集中一段时间送回本段进行统计,这样统计主体就不会变,我们就能全方位的统计本段跨局轮乘机车,所产生的报表就不只一个热报六,对提高这部分机车效率和改善机车的管理方式是很有效的,以达到数据的高质量。
其次,安装智能式电表。建立乘务员交接班电量交接制度,智能式电表读数准确,内容精确,不仅能统计两地之间数据,还能采集实时实地数据,通过机车上已有的机车安全信息综合监测装置获取由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产生的列车实时数据,将其与自身的能源消耗数据关联并予以记录,并且建立乘务员交接班电量交接制度,由交接班司机外的第三方记录交接时的机车的能耗数据,并将以该数据传至两班司机各自所属的机务段,机务段将接收的数据与报单数据核对,确保能耗交接数据的准确性。以此建立消耗数据与财务数据核对制度,既把财务购电数据分别与机车领取数据进行核对,该项制度的建立,对于经济核算,提高企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调度命令工作模式迅速改变。对我段机车调度命令应迅速下大力气进行整改,调度命令是机车运行的指挥官和生命线,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可以借鉴兄弟单位和机务系统优秀部门的先进工作方式,结合我段的实际工作,制定相应措施,高质量地严格把控,确保调度命令的精准和及时,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针对我段的这部分跨局轮乘机车,我们应探索一套全新的工作模式,机车数据的统计、调度命令的及时、机车走行公里的精准、机车修程的精确约定,无不影响这部分机车的生产效益,因此,要下大力气进行整改和完善,以求这部分机车成为我们段安全运输生产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杨君.铁路电力机车运输能耗统计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温习经.积极推行长交路轮乘制促进铁路现代化.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89(4)
论文关键词:应急物流区域性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绿色通道机制
论文摘要:区域性应急物流由于其本身特性、物流条件和时间曲限制与常规枥流有着显的区别,对应急物流的交通保障、运力保障进行研究可以确保应急物流的时效性,结合江西省自身运输交通特点,从法律约束、政府协调、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发展物流设施、动员社会力量几个方面来进行有力的保障,满足最快到达的要求。
区域性应急物流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等突发事件对物资、人员和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运输仍然是应急物流的主要环节,但与常规物流不同的是,应急物流中的运输环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常规条件下可采用的运输方式、路径往往无法满足应急物流的要求,因此,对应急物流中的交通保障和运力的研究非常重要。
1区域性应急物流的运输保障难点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建有相应的交通战备办公室,但现行体制不尽合理,属于国防动员委员会管辖,偏重于国防事务处理,对于非军事性应急物流鞭长莫及。交通战备办公室只对本地(市)交通道路、运输专业人员和运输机具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而无法对辖区内的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机具进行区分配置和组建交通战备保障力量,更不能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从而导致应急保障能力差另外,目前国内尚没有任何法规性文件对于应急条件下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临时场(站)建设等方面的领导体制、相关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定、实施的程序、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以及平时演练等方面进行规范,导致了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法可依”。
区域性应急物流的运输保障难点主要体现在:
(1)部门协调难度大。应急物流涉及到多个部门,往往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这些单元之间的协调问题本身难以解决。区域性应急物流由于其区域性本身的限制,对于不属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部门协调难度加大,如同样是陆路运输,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公路属于行政区域内的交通厅管理,而铁路属于铁道部下的直属铁路局垂直管理,在此情况下,省级政府如何与铁路局之间进行协调难度较大。
(2)运力保障难度大应急物流中的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对运力的要求很高,单凭一个部门或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运力来确保应急物流的运输要求。
2江西省运输体系的特点
2.1江西省公路状况
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江西公路通车总里程62300.43公里。
(1)按行政等级分:国道6条4469.791公里、省道6865.661公里、县道21923.532公里、乡道28626.98公里、专用公路414.466公里。
(2)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559公里,占全省总里程的2.5%;一级公路564公里,占总里程的0.9鬈;二级公路8554公里,占总里程的13.7%;三级公路6192公里,占总里程的9.9%;四级公路26651公里,占总里程的42.8菇;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1067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6.15%,等外公路里程为18777公里,占总里程的3o。
(3)按路面状况分:有路面里程为61830.934公里,其中高级路面23441.19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37.6‰
(4)全省公路桥梁总计12867座,484817.67延米。其中国道2194座,计163270.54延米;省道2l17座,计100516.67延米;县道4806座,计137908.56延米;乡道3698座,计81558.76延米;专用公路52座,计1563.14延米0。目前,江西省已基本形成以省会南昌为中心,以“天”字型调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脉络,辐射全省,地市相通,纵贯南北,承接东西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高速公路通道北援中原、南引闽粤、东连江浙、西接荆楚,国省道干线公路干支相连,联结成网,四通八达,使江西对内对外联系顺畅、快速、便捷。截至2008年1月20日武吉高速通车,江西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206公里。。
2.2江西省铁路状况
江西铁路纵横交错,全省铁路总营业里程达2458公里,南昌是京九铁路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时速达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从南昌开往北京、上海、杭州、长沙的时间大幅减少,其中南昌开往上海等地的动车组列车仅需5小时24分钟,比原来缩短一半时间以上。另外.江西通过开行“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实施“铁海联运”等措施,使江西铁路运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省铁路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有铁道部直属南昌铁路局。
2.3江西省水路运输状况
水路运输是江西省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全省经济发展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目前,江西省有62条通航河流,水运干线呈两纵两横格局,赣江和信江为两纵,长、江和昌江为两横,通航里程5537公里,年吞吐量万吨以上的港口有55个,水路运输自然条件优越,潜力巨大。。
2.4江西省航空运输状况
江西省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轴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连接全省和全国各地及香港的航空运输网,全省现有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景德镇罗家机场、九江马回岭机场、赣州黄金机场和井冈山机场。3江西省应急物流运输保障手段
区域性应急物流的特点决定了运输环节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运输方式和运输路径的决策中,成本最低的原则已不重要,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才是关键目标。必须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在事件发生时,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如简化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以节约物流成本,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在区域性应急物流中,要确保交通畅通、运力充分,可以采用以下手段:
(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办法。在应对突发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保障机制。如在发生危机时,政府有权有偿或无偿征用民用建筑、车辆、物资等,以解救灾之急。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美国的徊家紧急状态勤,我国也有(抗洪最、翎玻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一系列专项应急事务法律法规。但从2003年抗击SARS的情况来看,我国应急物流动员仍然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和在群众自发的基础上的运作,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征用民力的效率不高。2007年I1月i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渤对这种状况有了较好的改善,但主要从国家层面来进行规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在国家性法律的范围内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对本区域内的各项应急资源进行整合,以确保区域性应急物流的合法性。从5·12地震来看,(滨发事件应对法》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目前江西省于2006年1月14日颁布实施了虹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4年5月签发施行畿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等一系列法规办法,对应急物流的实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加大政府协调能力。政府协调是区域性应急物流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政府协调的内容包括:资源的有效组织、协调和调用;应急事件的处理意见、措施和预案;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单位生产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应急物资保障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目前,江西省政府已于2006年成立了省政府应急处理办公室(省应急联动中心),来承担省政府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省政府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佯还转纽作用。
(3)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在重大灾害发生、战争期间及救灾赈灾时期,为了保证应急物资的顺利送达,应该建立地区间的“绿色通道”机制,即建立并开通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在必要时给予应急物资优先通过权,这样可有效简化作业程序、提高速度,以最快捷的方式通过机场、地区间检查站等,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区,从而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缩短应急物流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绿色通道”机制可通过通过相关政府或地区政府协议实现,也可通过与此相关的国际法、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法律法规对“绿色通道”的实施办法、实施步骤、实施时间、实施范围进行法律约束绿色通道机制要求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保证及时、优先运送应急物资,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指挥部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3-374X
国内刊号:31-1267/N
邮发代号:4-26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岩溶地区 工程地质 勘察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作用时,以化学溶蚀为主,水的机械作用冲蚀、潜蚀等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称,也可叫做喀斯特。因为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目前许多的研究者已经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勘察时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虽然工程技术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是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繁杂多样,地质勘察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岩溶地基的类型
岩溶在发育的过程中,可溶岩的表面常常会出现石芽、溶沟,并且表现的参差不齐,在底下的溶洞又常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岩溶的覆盖土层又受到溶水动力的变化而产生开裂、沉陷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的方面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因此,对岩溶地基的类型加以区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按照碳酸盐岩出露条件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将岩溶地基分为以下三种:
1.1埋藏型的地基
在碳酸盐岩之上覆盖着的厚度大小不一的非可溶性岩,当其厚度和强度能够支撑起建筑物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对于下部所发生的岩溶情况可不加以考虑。
1.2型的地基
型主要指的是由于地表只有较少的植被和土层覆盖,碳酸盐岩大部分在地表的情况。按照具体的情况细分,它又可以分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
石芽地基:它所形成的的原因是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碳酸盐岩,在节理、裂隙溶蚀的扩展作用下形成的。这种石芽主要分布在山岭的斜坡上、岩溶洼地的边坡上和河流谷坡,石芽的表面表现的非常陡,而且溶沟和溶槽的深度有超过10米的,且与下部的溶洞裂隙相互连在一起。这就大大的导致了地基的不稳定,加重了施工的困难。
溶洞地基:它主要是由溶洞顶板的稳定性来决定的,而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又主要是由岩石的性质、顶板厚度洞内充填情况以及溶洞形态和大小等决定的。
1.3覆盖型的地基
根据碳酸盐岩所覆盖的泥土,如风成黄土、残坡积红粘土等的厚度大小,可分为深、浅两种覆盖型。这种类型的存在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塌陷、不均匀沉降等,要稳定地基需从建筑荷载和土洞的共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2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现状
在进行岩溶地质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本身岩溶发育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用随着桩基础,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面对这些麻烦时,不少的方法和经验在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总结下得以形成。比如,对于弹性体内存在的孔洞,受双向均匀应力场作用所形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有的学者采取用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进行对溶洞的分析。有的学者和专家通过对覆盖型岩溶区的桩基础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建筑工程稳定性的最佳方式。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出现,在对于我国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上,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合理的勘察方法。
3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方法
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非常的复杂,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已经不能单凭槽探、坑探等传统的方法进行,只有在详细的了解岩溶地区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的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地质的勘察。那么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进行勘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3.1采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用来探测识别目标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一种技术,主要运用电磁辐射的理论,将远距离的目标物辐射成电磁波信息,经过探测器的接受,传到地面的接收站,最后由接收站加工成具体的图像或数据资料。这个过程综合应用了现代物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和地学规律的相关原理。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范围的将岩溶地貌形态显现出来,而且遥感图像能够从宏观上具体真实的将地表特征和地表的现象的关系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对岩溶层组划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特别的适用。
3.2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到工程地质的勘察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节省成本费用以及加快勘察工作的进度。它主要是对岩溶场地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的地质解释,因为人工的或天然的物具具有一定的“透视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简称为“物探”技术,适用于地面、地下的测量和地下与地面之间的洞穴的测量。
3.3采用静力触探技术
静力触探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的确定软土、粘性土以及砂类土的承载力,特别适用于对覆盖型岩溶工程的勘察。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主要是用来查明第四系的覆盖层中的隐蔽土洞的有无、规模、位置和疏松裂隙带的分布、范围。静力触探技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物探技术,在探明隐蔽土洞和扰动土层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
4结论
综上所述,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进行有效的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岩溶地区的喀斯特发育状况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它的不确定性及隐蔽性加重了技术勘察上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时,我们必须针对具体的工作情况,在现实的地质地貌条件下,结合相应的地质勘察技术,详细的了解和地岩溶的相关变化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但是,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会出现,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以前我们从来都没有遇见的,用现有的技术也无法加以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况时,只有不断地加强技术方面的更新以及寻找出新的技术方法,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专利数据库 中国标准数据库 国外标准数据库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Springer期刊数据库共找到 10 条
[1] 李东,肖涛.新形势下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A].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2] 林济南.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探讨[A]. 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3] 蔡少峰,朱光喜,韩永琦.瞬变电磁测深法在铁路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A]. 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4] 张举贤.浅谈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对物探的配合[A].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5] 甄秉国.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出口水害工程地质勘察及治理[A]. 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6] 梁水泉.梁场选址、软土地区移梁基础处理初探[A]. 中铁五局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论文集[C].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