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级财务审计报告

村级财务审计报告

时间:2023-01-18 00:3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级财务审计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村级财务审计报告

第1篇

 

村级财务会计审计是农村集体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形式,审计三方关系人的信任对称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青海省X市D区村级财务审计的调研,了解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现状,分析产生信任不对称的原因,并提出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对策,以确保村级财务审计规范、有效运行,保持村级财务审计公信力。

 

1 村级财务审计的发展

 

村级财务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的。起初在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村级集体经济的生产关系比较简单,社内的财务收支、收益分配、财产管理活动的监督主要依靠内部村民民主监督小组、财务相互审查的方式进行,还包括上级部门组织的带有审计性质的财务清查或清理整顿。随着农村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出现不良现象,如一些地方放松对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级集体资金被部分人员私自挪用、挥霍浪费和长期拖欠。通过国家1980年和1986年进行的两次全国性财务清查,农村集体财务有所好转,但由于缺乏经常性的审计,一些地方农村财务前清后乱。鉴于此情况,1986年以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和财务活动实行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逐步建立专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审计人员。这对改善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维护集体资产安全,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密切党、干、群关系发挥积极作用。1992年农业部颁布《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条例规定》,2008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各省市也按照规定陆续与之相应的集体经济审计法规、条例和审计办法,以便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提供依据和标准,加快村级审计的步伐。十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都表明村级财务审计逐步发展,与各方发挥监督作用密切相关。

 

2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现状

 

村级财务审计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良好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从全国来看,村级财务审计由于主体模糊,发展缓慢,其中也存在一些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青海省X市D区5个行政村的村民进行调研,包括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三个方面。调研中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其中男性75人,占51.7%,女性70人,占48.3%。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村干部管理集体经济活动的信任不对称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76%的填写者认为村干部在村级经济管理和决策方面,存在“一支笔”现象,村民认为村干部并未完全履行自身责任,未遵守竞选干部时的承诺。如某村一位村民指出,其所在村的村长在选举时向村民保证,一定会把村里的公路修好,直至他离任公路并未完全修好。另外,换届时对村干部没有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村民对村干部的任期行政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另外,村干部在村中贫困户选择方面未做到公平公正,存在滥用职权为亲近的村民谋福利现象,不能使真正贫困的家庭享受国家政策。通过村民对村干部管理村级活动的评价,70%的受访者对村干部信任不对称。

 

2.2 对审计人员的信任不对称

 

在回答村级财务审计方面的问题时,有81%的填写者对村级财务审计了解很少,有些甚至没听说过,不清楚自己所在村落有无财务审计。仅有3%的填写者知道村级财务审计,在谈到村级财务审计执行方时,只知道是由省、市、县执行审计。从调研反映出,大部分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不了解,不知道审计是对村干部行政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更谈不上对审计人员、村级财务审计报告的信任。鉴于此,在发放问卷过程中,调研者向村民解释村级财务审计相关的知识,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了解之后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会信任村级财务审计。

 

3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原因

 

3.1 集体利益受益不均衡

 

基层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和受益,如基础医疗、教育等,同一地区不同村庄的农民享受待遇不同,通过相互的比较,增加因受益不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感,对村级财务、村干部管理绩效、审计监督产生低信任感。另外,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各村按照人口数及征地面积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前后存在差异,农民从长远生计考虑,现有失地补偿不能满足生活需求,这与当前物价高涨、生活成本加大的现实形成矛盾,加剧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

 

3.2 财务透明化程度低

 

调研中了解到,村委会都按照农业部监察部印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村务公开,但是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择性公开与村级财务相关的信息,多数是政策指令、文件,较少涉及村级财务收支明细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拨款使用途径。某村2015年详细公布第三季度财务公开收支明细信息,但时间在11月中旬,滞后了45天左右,村民未能及时了解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公开缺乏时效性,村级的财务信息公开与定期及时仍有一定的距离,不排除村干部为了上级检查而象征性公开的可能。信息公开形式单一,有时不能及时回应村民反馈信息,民主决策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3.3 审计被认可程度不高

 

从调研中看出,西北部地区大多数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对审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虽然村干部的文化水平高一些,但村干部认为审计部门就是来找自己工作中的毛病,往往消极对待审计人员,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完成。村干部只是肤浅地从表层原因理解审计,并未认识到审计是评价和监督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达到为民着想、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目的。农经站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有些在岗人员未经审计培训即上岗,对审计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缺乏必要审计程序。

 

3.4 审计信息不对称

 

在村民自治组织内部,村民有权自我管理,但不能事事都参与,一部分权力需要委托村干部行使。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为了保护集体权益和集体经济发展,委托农经站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情况审计。基于相互之间存在的契约关系、经济责任关系,村级财务审计应运而生。村民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未完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有些村干部按照益于自身的方式管理村级财务活动,而审计机构发表的村级财务审计报告不能及时向村民公开,村民无法了解本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另外,村级财务审计立法工作滞后、村级财务审计机构不健全,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导致村委会与审计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对等关系。审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财产所有者、受托经营者和受托监督人相互之间的关系错位,从而导致审计信任不对称。

 

3.5 审计主体缺乏独立性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除了完成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外,还安排人员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模式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并且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时容易受相关政府部门的干扰。而上级政府组织审计人员对其管辖的村落进行审计工作,类似于内部清查,不能起到审计外部监督作用。即目前常见的审计主体无法保持审计的实质独立,审计人员没有司法权,无权处理涉事责任人,审计问责机制有待完善。

 

4 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对策

 

4.1 明确村级立法,完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

 

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监督。建议在法律上规定由县级审计机关成立审计分局,配合农经站进行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并能赋予一定司法裁决权,强化法治建设,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无论地区、民族、家族、职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主体地位平等。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以法治保证基层社会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自治,符合宪法的精神,也符合国家投入,基层受益、满意的宗旨,以及低成本高效率建设基层政权的目的。制定符合村级特点的财务审计条例,和相关的审计取证、报告办法,如《农村财务审计专项制度》、《农村财务审计程序》、《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

 

根据芮国强,宋典(2012)对江苏市民政府信任实证研究的结果,即政府信息公开会积极影响社会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因此村级财务公开也可以强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程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审计结果不仅要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向村民公开、向村民负责,同时公开的内容也要让村民看得懂,以便能够有能力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公开活动进行监督,审计人员入村审计与村级民主理财相结合。农村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完整,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干部薪酬、村里招待费、大额债权债务信息等,采取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对在外务工的村民代表采用邮寄方式公布,费用可从村集体资金总额中扣除,使其及时了解本村财务状况。(下转P159)

 

       4.3 确保沟通顺畅,认可村级财务审计

 

村级财务审计的三方关系中,村民、村干部、审计人员应该建立沟通渠道,使各方对村级财务审计透彻理解。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形成委托关系,在此关系中,村民应广泛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程度,以便顺利接受村级财务审计知识;村干部应做到凭证、账簿等真实,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及时与村民沟通,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保持职业态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审计三方关系人之间相互信任对称,最终构建和谐的村级财务审计关系。

 

4.4 引入民间审计,提高审计独立性

 

在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的问题上,许多学者(王金凤等,2012)提出由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农村财务审计,在国家审计机关下,设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并下设审计和责任追究部门,二者相互牵制提高独立性。另外,在当前审计模式基础上,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陶媛婷,2015),构建体外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使村级财务审计实现外部独立的再监督职能,以平衡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关系。

 

4.5 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审计技术

 

目前村级财务审计主要任务是差错纠弊,审计方法简单,需要把现代审计理念引入到村级财务审计中,除财务收支审计外,还需要加强绩效审计,注重事前和事中审计,并采取分析性复核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逐步建立覆盖市、县、乡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各村实行电算化会计记账,开展计算机审计,提高村级财务审计质量,加快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把村级财务审计推向现代化审计。

第2篇

摘要:村级财务审计实务操作由于缺乏独立性,由于存在信任不对称问题,因而引发诸多矛盾。为此,文章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状,分析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审计人员、村干部与审计人员相关利益方之间信任不对称的原因,提出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关键词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审计独立性

村级财务审计是审计部门对农村生产经营单位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王金凤等,2012)。从1990 年关于林盛堡镇村级财务审计成效(郑克杰、曲向军,1990)的文章起,至2014 年,探讨基层村级财务审计问题的文献,大多由农村审计人员发表于乡镇级实务型期刊。理论研究逐年呈现递增趋势,尤以2011年文献居多,研究重点集中在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方面。有些研究成果关注到了信任问题,进行财务学与信任的关系研究。李心合(2001)把信任问题引进财务学研究,他指出“信任是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关系,信任是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因素”。也有学者基于两权分离形成的委托关系,将信任和财务学联系在一起,指出委托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质上都是信任问题(刘峰,2009;雷宇,2012;张莉萍,2014)。李正图(2014)将信任分为对称信任(双边信任)、不对称信任(单边信任)和互不信任(双边不信任)。

有的研究者基于社会学原理构建资本市场审计和信任关系,提出通过声誉、制度机制,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审计信任关系(漆江娜,2002)。但是将信任不对称引入村级财务审计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理论研究缺乏对审计信任不对称问题的关注,现实中因为信任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而影响审计监督效力,使审计难以发挥经济监督作用。为此,文章基于“信任不对称”问题的思考,探讨村级财务审计问题,以便通过弱化信任不对称,优化审计环境,规范村级财务制度,有利于基层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

一、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一)村民与村干部的信任不对称

1.两权分离是信任不对称的前提条件。村级财务审计三方关系人中,审计客体即村干部,代表村民、基层政府和自身的利益,是沟通村民和基层政府的媒介,担负着双重信任。村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村干部,他们之间构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关系产生的前提,而这一委托关系需要由政府认可才发挥作用。因此村干部权衡后会有意或无意地让渡村民利益,这是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任不对称发生的必然原因。此外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村干部处于信息掌握的优势地位,往往不愿意或者由于能力不足,未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即便是公开,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象征性的走形式,表现为选择性公开有关政策指令、文件,而且信息公开形式单一。大多数村民认为这种“面子工程”侵害集体利益,违背基层民主管理的宗旨,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不断累积,加剧了村级财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不对称。

2.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薄弱。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合理与否与执行是否有效的匹配程度,影响村级财务的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薄弱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弱化了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对称,而且可能会给审计带来风险,强化审计的信任不对称关系。有些村的原始凭证填制不合规,白条入账现象客观存在,将村干部记录信息视同发生的凭证内容,缺乏完整的财务账目,致使会计资料不完整,信息编制不规范,信息反映不及时。有些村的会计既记账又管理现金收支,审批和报账手续不规范,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致使财务资金内部控制执行失效。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行的无效,使得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这些加大审计难度和成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难免有疏漏,这为审计信任不对称提供了条件。

3.职业道德缺失加剧信任不对称。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取决于村干部是否真正从村民的角度出发,为村民着想而干实事,如果村干部有违村民的期望,侵害集体的利益,就会引发信任不对称。

(二)村民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

审计意识淡薄,对审计监督职能不甚了解。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较少,虽然大学生不断增加,也有研究生出现,但相对农村整体而言,这部分力量还是缺乏,因为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决定审计认识程度。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很多村民失去土地,有文化的年轻人离开本土,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长者或小孩。村民对于审计的相关认识大多缺乏了解,年长者根本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信任问题。对于审计的认识更是没有概念,他们视审计人员为行政人员,视审计为上级部门检察工作,正是这一模糊概念,将第三方审计人员看做“官官相护”的群体,对其工作始终存有疑虑,这种审计信任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审计负效应指在某些条件下,审计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对社会产生消极或负面影响与后果(曹建安、张禾,1999)。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审计负效应随媒体传播而扩散,导致审计监督职能受到质疑。村级财务审计主体主要由乡镇经管站或乡镇政府内设的审计机构担任,独立性欠缺。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其经媒体加工报导后,村民基于心理学的“光环效应”,使得审计负效应的影响放大。因此只要谈到审计,人们的认识是基本没有多大差别,充分反映出信任不对称。

(三)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

村干部对审计认识不到位。审计作为监督的角色,一直被审计客体所排斥,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对立关系,源于客体对审计的不信任。审计人员和村干部目标函数不一致,村干部将审计视为对其行为的监督,对委托人聘请的审计人员存在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些村干部因为在管理村级财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审计时往往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承担很大风险。

村级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乡镇经管站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要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村办企业立项、统筹提留款等事项,此时它既是管理经营者又是监督者,与审计独立性原则相违背。

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的机构审计其所辖属部门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类似于“自己审自己”,即使审查出村级财务问题,也不能确保及时公布信息和处理问题,很难保持审计独立性。这种存在缺陷的审计模式也使村干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度降低。

二、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

建议建立体外专业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促进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审计经费采取由村集体分担、政府补助以及社会援助的形式,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树立审计权威性,发挥审计监督功能,弱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象。

(二)降低甚至消除审计负效应的影响

审计行业的整体声誉需要审计人员的努力。无论是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村级财务审计,都属于审计范畴,通过提高审计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聘用坚守职业道德,并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确保专人专职,加强审计人员的持证管理制度,以及执业后的道德教育,使审计作为外部独立监督的力量真正发挥,巩固审计的专家权威地位。

(三)健全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制度

静态的制度建设与动态的实务变动之间不可能全然吻合,始终会存在错位,只是错位的程度因为法规制度与实际要求的差距不同而不同。2007 年修改施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指出,农业部负责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显然缺乏独立性,而影响权威性。使村级财务审计有法可依,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确保财务公开,增强干群互信度

各村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公开财务信息,透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应尽职尽责落实村民知情权,监督村级财务事项公布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掌握财务状况。同时村民素质也需要提高,主动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自觉将审计引入村务管理,并从中受益。

(五)建立人际沟通渠道,优化村级财务审计环境

基于村民和村干部委托关系,从既有关系中构建人际关系,村干部须保证凭证、账簿等规范、真实;村民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以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村民文化程度要不断提高,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村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改变对审计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

总之,村级财务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村民对村干部,以及基层干部的信任程度。从两权分离、村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薄弱、职业道德缺失,分析村民与村干部之间信任不对称;从审计知识的普及和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村民与审计部门之间的信任不对称;从村干部对审计的态度,以及审计独立性缺陷,分析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最后从加强独立性、降低审计负效应、财务公开透明、健全法制、建立人际关系,提出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措施,以期实现健康的村级财务审计。

参考文献:

[1]沈燕萍,李军,沈博雅. 藏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及成本实证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12:231.

[2]雷宇.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J].会计研究,2012(3):26-30.

第3篇

关键词:财务;审计;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3日

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因此,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迫在眉睫。

二、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目前,乡镇普遍没有建立专职审计机构,村级财务审计主要由乡镇经管站人员负责。但村级资金和财目全部是由乡镇经管站代管和代记,财务收支也由乡镇经管站会审,形成财务与审计职能合一、“自己审自己”的现象。同时,乡镇经管站业务人员较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参与审计工作都是兼职,难以做到时间和精力集中,也维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第二,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审计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近几年,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拨付的资金逐步增多,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可能性增大,审计任务将越来越重,对农村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乡镇审计缺乏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存在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等现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这种局面,使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能。

第三,账目混乱,调查取证工作困难。账目混乱主要表现在会计账目不健全,记账不及时,内容不齐全,几年不记账或记账不规范,票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多手经管现金,管账的也管钱,管钱的也花钱,瞒报收入虚列支出等等。还有的地方为了实行“村账镇代管”办法,阶段性地把账目拽齐,以前的“包包账”、“挎兜账”没有理顺,还在堆放,导致审计工作无从下手。同时,在农村审计过程中,由于村级档案管理的不健全,特别是在审计中涉及到年份较远的历史旧账,导致一些与审计相关资料的丢失,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取证。

第四,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决定难以落实。大多数乡镇没有合理的中、长期审计计划,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对于审计的资料和审计后的有关文件没有规范的送达文书和完整的审计档案记录。对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取证、审计档案整理与保存等一系列审计程序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或参照国家《审计法》规定执行。此外,审计本身具有强制性,应无条件地落实和执行审计决定。但是,审计决定执行是由乡级政府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利益关系审计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作为农业经管部门主审单位,缺乏有效执法手段。不仅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那些违法违纪人员也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而且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事倍功半。

三、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措施

1、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持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2、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农村审计档案管理。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切实树立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方面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端正村干部的农村审计态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阻挠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4、公开财务审计结果,严肃财务纪律。审计结论做出后,乡镇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将审计结果经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进行公开。审计结果可在各村公开栏上进行公布,也可以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布。公布后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好农村审计工作,就会大大提高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选拔一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村审计。当然,村干部也要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同时做好农村的会计工作,使农村审计体系健康地发展,进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谷书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审计;现状;对策

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概述

农村审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在农村财务、农民负担和土地承包监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审计,纠正和制止违纪违法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堵塞经济漏洞,促进农村廉政建设。加强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及社会稳定等重要问题。从审计实践看,制约和困扰农村审计工作的因素较多,一些政策问题亟待解决。

二、庆元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现状

(一)农村审计工作组织机构不适应

庆元县于1992年成立了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县级农经站工作人员4人,取得审计资格的人员只有3人,是兼职审计人员,而庆元县共有345个行政村。县级农经站为股所级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直到2002年,庆元县一部分乡镇一级农经干部才参加了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培训,取得了审计资格证。取得审计资格的乡镇农经干部均是兼职审计,充当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庆元县于2002年开始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制,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会计一直由乡镇农经干部兼职,同时乡镇农经干部又承担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这种组织机构的不适应,不可能使审计结果取信于民,从法律的角度上说也是行不通的。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机构应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根据审计的独立性这一审计监督本质特征,审计的主体应当是“独立”于被审计一方之外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二)农村审计工作手段不适应

农村审计人员由于受到审计工作实践经验、审计业务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所采用的审计工作手段简单,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庆元县20个乡镇和县农村财务审计站共有农经干部34名,均是兼职审计,在审计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往往只简单地采用审阅法,注重阅读和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有关文件、预算或合同、管理制度等,而忽视了结合采用外调、查询法、复核法、核对法等其他手段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三)农村审计工作条件不适应

1、审计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得不到保证。庆元县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主力军是乡镇农经员,但是乡镇农经员从事审计工作是兼职的。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乡镇农经员不可能像专业审计机构一样把主要精力花在审计工作上,审计工作的时间就会显得很仓促,而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又比较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审计对象是村一级,相对来说比较偏远,交通极为不便,给审计工作特别是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免费服务的。到目前为止,庆元县财政部门还没有将审计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审计经费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在审计实践中,因为没有经费,不得不尽量压缩时间,这也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四)农村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点多且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应该具备较全面的财会知识,深谙相关制度和法规,而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协调、交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庆元县2004年刚刚开始较大规模地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县审计站的审计人员于2002年经过人员调动之后,才新进入这个工作角色。因此,县审计站的审计人员从事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工作实践很短,缺乏经验,水平有限。乡镇一级由农经员担任的审计工作是兼职的,并且从事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起步时间晚,开展的审计工作时间短,虽说已经过专业培训,但审计专业水平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大多数审计人员缺乏协调、交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全部为事业单位)近年来进人较杂,培训工作滞后,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庆元县30名农经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13人,仅占43.3%;专业技术人员17人,占56.7%,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只有11人,所占比例仅36.7%。

(五)审计立法滞后

农村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仅有少数省市出台了地方性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条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结果所出现的村级财务严重问题,因为缺少专门的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审计庆元县某镇某村时,发现该村的村主要干部铺张浪费使用集体公款,而支出单据所应具备的经手人、审批以及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等应有的手续却具备。因为没有明确的具体法律依据,村里又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给单据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的定性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六)审计“处理难”

庆元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对于如何在审计过程中把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就存在着一大难题。一是现行审计体制及其他一些人为的因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处理决定的权利,使得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之间产生脱节,很难将查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处理;在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时,由于难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得问题被搁置下来得不到解决处理,有时也很难体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处理阶段比前期工作难度更大。因为如果不及时把查出的问题予以纠正和处理,就会使群众觉得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查出的问题牵涉到很多方面,很难面面俱到。三是社会不正之风带来的阻碍影响了问题的处理。

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组织机构不适应的状况

1、乡镇农经员不能继续担任村级会计。

2、改革村级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制。会计制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原则,由乡镇政府批准设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乡镇农经站负责管理、考核、监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局在全县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会计的人数以5-8个村配备1名为宜,会计的工资由县、乡、村各级统筹安排。

3、加快行政村的并村步伐。目前,行政村划分得过多,造成了村级组织机构臃肿,“村官”队伍庞大,农村基层工作事务繁琐。把没有必要单独设立的行政村撤销,合并到其他行政村,减少村级组织机构,既可以精减“村官”队伍,降低行政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又可以解决聘用村级会计经费问题。这样一来,乡镇农经干部就可以从当前繁忙于村级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

(二)运用多种审计技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操作方式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农村审计工作手段。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除了要结合查询、复核、审阅、核对等审计技术方法外,还应面向广大群众,多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多了解群众的负担和疾苦。必要时,还可以深入农户进行审计取证和调查,增加与群众交往的机会,这对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大有帮助。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应该协调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操作方式。通常情况下,县级审计机关自行立项或接受委托,再根据审计项目确定具体事项,组成审计组进行审计。但村级财务审计的立项,由于审计内容和规模的关系,以及有时要对各乡镇、各村组的农业资金和非农业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全面审计,需要其他部门如监察局、纪委、财政等部门的相互配合,这必须由县委、县政府来决定和安排。因此,村级财务审计可以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采用送达审计、就地审计或者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如有必要还要进行审计调查。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应采取既要沉下去又不能陷下去的灵活方式,对于矛盾小、问题少的村可以集中送到乡镇所在地进行审计;对于矛盾大、问题多、群众呼声急的村,可以进行就地审计,也可以先送到乡镇进行审计后再到村里进行调查核实。这样更利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改善审计工作条件,保证审计工作开展

要改善农村审计工作条件,除了进行村级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外,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对村集体经济审计,提高对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认识,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财政部门要在经费上保证农村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应从加强基层业务培训着手,由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提出审计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农经干部进行中短期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突出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农村审计队伍。通过考试考核等办法选拔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的审计人才,建立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淘汰素质低和工作不力的审计人员;加强审计人员政策法律及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报告要真实、可靠、严密,真正体现农村审计工作水平。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让社会各界了解、认可、支持农村审计工作。

(五)加快农村审计立法,树立农村审计工作权威

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审计的定性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听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农村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同时要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把依法治乡(镇)、依法治村纳入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加大基层审计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乡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增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将乡镇、村财务管理制度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并接受群众监督。

(六)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农村财务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

1、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农村财务审计中必须贯彻和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监督、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高度重视追究违法乱纪人员责任的工作,该查处的要坚决查处,以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责令限期上缴其非法收入,限期退还非法所得,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如拒绝服从,可建议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于侵占贪污、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审计机关应请纪检、检察机关协助查实,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增加审计透明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干部退赔贪占资财公开、最后处理结果公开,让群众了解审计处理结果,增加群众对审计工作的可信度,并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大力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扩大审计影响、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有效途径。

4、敢于顶住社会不正之风,纪检、监察、司法部门要加大对贪污、行贿受贿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弘扬社会正气。

5、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参考文献:

1、叶志刚,李相志.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信出版社,2005.

2、陈正兴.环境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第5篇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农村干部的清正廉洁,可以有效杜绝或避免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集体的财产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但是,目前农村一部分人尤其是有些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力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

(2)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程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仍有一些村的财务公开不及时,或是公开的内容和帐目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离任审计工作,对村财务一届来的情况实施审核、检查,并把审核、检查的审计情况向村民公开。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财务一届来的收支状况,有利于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3)有利于端正村干部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目前,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在实际财务管理操作中仅限于“理理帐”、“报报帐”,对财务处理随意,没有认真地执行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促使其按照《农村财务新会计制度》要求,完善审批程序、监督程序、报账程序、公开程序,确保帐目规范、合法、合规、合理,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新会计制度报帐、建帐和记帐,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规范性[1,2]。

2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1)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随着农村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其审计范围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一事一议)专项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各种审计范围是日常业务重点审、农民负担(一事一议)定期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随时审、班子调整离职审。

(2)农村财务审计的内容共分为6个方面:一审财务收支帐目。查收入是否入账,是否开具统一收据,查是否漏收、少收,开票人是谁,支付是否合理;查凭据的时效性、审批手续、用途说明、经手人;查大额开支是否经集体研究。二审货币资金。查现金、存款情况。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四审债权债务。查应收款、应付款、内部往来等。五审项目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和兑现情况;查项目的招投标、合同、预决算情况。如是集资项目,还必须查项目集资或收费是否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执行,是否有乱收费、乱集资行为,项目款是否专款专用。六审财务管理制度与村务财务公开执行情况。查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讯费、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具体规定。财务公开方面,查公开资料是否齐全,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干部误工及招待费是否逐笔公开。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进行审计和检查。

3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1)审计程序。分为3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被审计的村,在接到审计通知书后,要组织好村里的相关财务人员,迎接审计人员的审计。二是实施阶段。由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拟订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可采取主地审计或报送审计,重点审查财务收支帐目和经济活动及其他有关事项,实行内查外核。三是终结阶段。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村的财务帐目情况撰写审计报告,并由农村财务审计组作出审计处理结论或决定。

(2)审计方法。着重抓住3个重点,把牢4个环节。“三个重点”:一是财务收支帐目,采用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进行顺查与逆查;二是货币资金和有形资产,采用直接盘点现金、存款和实物的方法;三是债权债务,包括承包合同结算兑现,采用核对、复核、查询的方法。“四个环节”:一是把牢各项收入帐的清查,是否有漏收;二是把牢各项费用,尤其是招待费开支的票据,是否有虚假;三是把牢货币资金盘点核对,银行帐户、库存现金是否帐实相符,审计一开始,就立即盘点现金,是否有白条抵库及挪用公款等违纪问题;四是把牢债权债务帐户核对,是否与帐户相一致[3]。

4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农村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财务审计工作,做到亲自参与审计工作。

第6篇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级财务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方法,对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

关健字:新农村建设 财务管理财务公开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现实中不少村庄的财务收支大多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个人审批,往往一个人说了算,“独揽大权”。由于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 容易直接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

2.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程度较低。在农村, 村级财务管理公开质量不高,透明化程度较低,突出表现在:不是定期公开村财务收支情况, 而是随意地偶尔公开;且大多未对重点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账务逐笔逐项公开;有的村甚至出现了村级财务假公开的现象。

3. 财务管理中执行财务制度不严。近些年来,农村涉及财务管理的违法乱纪案件增多,财务制度执行不严甚至在一些村形同虚设的情况屡见不鲜: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收支,真正的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许多村白条开支占支出的比例很高,给财务制度的执行和规范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隐患;一些村干部在选拔财会人员上更是任人唯亲, 导致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岗位条件的人成为会计、出纳。

4. 会计核算不规范,基础工作不扎实。其主要表现为:会计档案不够健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集体资金管理混乱以及物资管理手续不全;在债权债务方面,不注意收集和保管项目业务的工程结算资料、结算清单和验收单据;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自行设置会计科目;财务收支混乱, 一些收入没有按实入账,同时许多村的村级债务额巨大,呆帐、无头帐不乏少数;有的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在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个别干部还打着借用的幌子长期占用集体资产,这都造成了账实不符的严重后果。

5. 农村的财务监管力度薄弱。从管理机构本身来说,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是村级财务的主要监督管理部门, 但它却缺乏行政强制措施,难以有效保证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进行。不少村也都存在“三没有”现象――没有农村审计机构, 没有专门的财务监督监管小组,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就农村村民来说,也比较缺少村民对村财务运作进行监督的认识和能力,结果容易导致自己的合法利益受损。

6. 村财务人员素质低, 会计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农村大部门财务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相关岗位培训,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各级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应当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 切实加强领导。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和村民充分认识到规范财务管理对发挥资金使用效果、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农利益、密切干群关系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3. 加强法制宣传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力度,定期开展财务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 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在加强法制宣传的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广大农村的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做到秉公办事、为政清廉,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加大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4. 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财务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使用原始凭证, 健全并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最基本会计账簿,规范填制记账凭证,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并会计资料整理归档、妥善保管。在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力求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采用不同方式充分开发利用集体资产,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5. 加大村级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农村管理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 以便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要齐全,需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以及规定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明晰情况和财务报表。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同时,要建立财务民主监督小组,定期对村里的每一笔财务开支进行严格的审查;全面推行“民主听证会”制度――对涉及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的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组织民主听证,实行民主决策;完善民主理财机制,未经民主理财审核通过的会计凭证一律不予入账。

6. 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和县镇两级联网的村级财务管理网络。把会计电算化、委托代管、财务公开、网络监管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务记账无纸化、账务处理电算化、信息传输即时化、财务查询公开化、上级监控网络化。例如,可以由省市专业部门制作“村级财务账务处理系统”、“领导查询系统”和“村级业务公开系统”这三个系统,拿“村级业务公开系统”来说,如果村民想要了解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只需输入查询条件就能了解到详细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可通过网络查询得到全县每个村的资金动向。

7. 加大审计力度,完善村级财务监管体系。审计作为一种财务监督的有效手段,在纠错防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经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一是落实好每月的定期审计,村每个月都要定期接受镇农经站对本村集体经济账目进行的一次常规审计,再由镇农经站书写审计报告;二是交叉审计, 村会计要参加由镇政府组织的每半年一次交叉大会审, 期间村会计需对照审计要求及内容检查其他村的账目,从而达到村与村之间互审的目的;三是任期审计,即村干部在每一任期结束时都要接受县、乡镇审计部门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四是引入审计中介机构,具体是引入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专业会计师进入农村开展独立审计,以第三方的角色完善村级财务监管体系。

第7篇

1、农村会计必须获得县业务主管部门核发的农村会计任职资格证书,取得农村会计《上岗证》,持证上岗。

2、根据会计任职资格,在乡党委、政府认真考察的基础上,聘用村会计,乡政府发放聘书。

3、乡农经中心在张政府聘用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技能向各村委派会计。

4、村会计的业务培训、工作考核及日常管理由乡农经中心具体负责。

5、村会计的工资、福利待遇按乡文件规定,由农经中心配合乡考核,实行统筹发放。

6、村会计的的解聘由乡农经中心提出建议,报乡党委政府审批办理解聘手续。

二、民主理财制度

1、各村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群众信得过的民主理财小组,组长要由威信较高的人担任。

2、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一般5-7人组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要达60%,必须有1-2人懂财务帐目。

3、每月1日为全乡民主理财日。对本村上月发生的收去单据,要逐张审核,认真搞好民主理财记录,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单据加盖“理财专用章”,小组成员集体签名,否则,农经中心不予会审。

4、凡不经民主理财小组盖章会签的票据一律不准入账,查出私自入账的单据,要追究村会计的责任,严肃处理。

5、民主理财专用章,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妥善保管。每月理财结束后,小组成员要在理财记录表“意见栏”附上本月理财建议的意见说明。

三、村财务会审、会计集体办公制度

每月2-3日为全乡财务会审和会计集体办公日。

2、村会计将村两委主要人统一会签,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集体签名的收支单据,交农经中心会审,并做好会审记录。每月会审结束,会审人员要写出本月会审报告,交中心领导。

3、会审把好“五关”。

凭证填制关。根据村会计编制的“记账凭证”,审核会计总账科目有无错用、乱用、乱用、漏用;凭证摘要内容是否与原始发标实际内容相符;单据、附件张数与凭证所填张数是否一致;发票金额合计与凭证金额数字是否一致。

收支到账关。当月收支,当月入账,跨月无效。

收支到账相关。当月收支,当月入账,跨月无效。

手续完备关。每月收支票据,除注明来源、用途、经手人、民主理财人、审批人手续外,要“四章”齐全,即村财务专用章或村委会章、出据单位公章、民主理财单日、农经中心财务会审章。

票据规范关。村收支票据必须使用省统一的内部结算凭证,主要用于村应收款项、农户欠村的往来结算、经营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省农民承担费用专用票据用于村一呈一议筹资、村自收排灌水、电费(水昨部门除外)、经上级批准的以资代劳款。支出票据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监制的正规票据,确实无法取得正规票据,可以使用村自制支出凭证,村自制支出票据禁止使用。

账面余额关。总账余额与明细账户余额必须一致。村效乡代管款总账余额必须与农经中心代管村资账户余额一致。库存物资、产成品账户余额要与库存实物相一致,真正做到账账、账据、账表、账款、账实五相符。

4、会计集办公与代记总账

①村会计要及时将当月民主理财过的收支单据按规定时间参加会审。

②正确编制会计凭证,规范使用会计科目。

③核对相关明细账,办理报账交接手续,逐笔抄写公布榜。

④代记账人员要熟练业务掌握技能,认真、负责、扎实工作,负责村财务会审、检查财务公开情况,杜绝村级招待费和新的债务发生。

⑤规范记账,保持账面清洁,无涂改、刮擦、隔页跳行,保证总账余额与明细账户余额相符,并作出月结、累计、承前页、过次页、结转下年等字样。

⑥编制会计各种报表,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写好财务分析报告。⑦会计资料及时存档,不经中心领导批准,不得随意调出查阅,非村业务人员,不得进入档案室和查询会计资料。

四、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1、村现金收入要及时交农经中心代管账户后报批使用。会计报账,带款核资会审,村现金账面余额限在500元以内,杜绝白条抵库。

2、村其他干部外出办事结束,要及时向村会计报账,自觉执行《资金管理制度》规定。

3、村级不得在银行、信用社(站)设立存款专户。严禁公款私存。属于村收入的外地转账业,一律进农经中心账户办理业手续。

4、交乡(村)代管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属于村集体,管理权属于乡农经中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挤占、平调,村会计必须要每月与农经中心核对一次余额。

5、库存物资,要建立健全明细台账,明确保管责任人,完备出入手续,达到账物相符。

6、村500元以上(含500元)的去出项目,要经村两委集体研究制订参见算方案,农经中心审核后报乡分管领导审批在乡农经中心监督下,进行公开召标。

7、村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收入,在两日内交农经中心代管账户,不得截留、挪用,否则由农经中心追究村会交司法部门严肃处理。

8、村支出发票,按可利用纪委文件规定,必须经村支书、结委主任统一会签。

9、严格压缩村杂工开支,60个以上的用工项目,要摘好论证,集体研究,拟订预算计划报告,农经中心审核,报乡分管领审批合派工。

10、杜绝村级招待费。如有相关单位对村投资合作搞项目、招商引资等为村带来经济效益需要招待的,经乡纪委批准,本着俭省节约的原则进行,其他招待费一律不予报销。

11、乡代管资金的使用,村根据自身实际,量力而行,计划使用。写好预算报告,乡分客领导审批,农经中心办理去取业手续。

12、干部养老保险按乡政府规定执行,不得续保、多保、扩大参保人员,不得用公款购买交通、通读工具。

13、各村在职人主干部原则上不得报销交通和通讯费用。如用于招商引资等物殊情况,经乡分管领导或乡纪委审批方可报销。

14、各机关单位到村工作的一律不准吃请招待;不准摊派各种报刊、实物、轵公用品,加大村经济负担。

五、合同管理制度

1、农经中心是农村各类合同主管单位,有指导农村各业合同签订的义务,有合同鉴证的权利。

2、村级各业承包合同要在农经中心参与指导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发包,并使用市统一合同文本。

3、乡村两级要建立健合各类合同台账,搞好期限管理,按时兑现承包金。

4、村会计是村级合同管理人员,有权督促指导各承包合的签订、改选和兑现工作。

六、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村合作经济拥有的一切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吞占有。

2、农经中民要积极参与农村集体资产的变更、拍卖和管理工作。

3、乡、村要建立好集体资产台账,确保资产不流失。

4、资产变更、拍卖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依法操作,保证集体资产保值。

七、财务审计制度

财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农经中心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乡纪委参与指导积极开展有偿审计服务。

2、以农民负担、财务收支、合同承包上交、一呈一议筹资、两税附加收入,各种补偿、救灾、捐赠等项目为主要审计对象,开展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业务。

3、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不询私情,完成每年305村的审计任务。

4、村两委要大力支持实求是的写出审计报告及有关审计调查资料,报乡党委政府。

6、对阻碍审计工作人员改选公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村务公开制度

1、凡是群众关心和群众要求会开的内容都要按时或及时公开。

2、各村要在主要路口设置1-3块公布栏,公布栏上要有举报箱、举报电话、心理财小组成员名单,有防雨设施;有专人养护。

3、每月8日为全乡统一公开日。

4、公开后,群众提出相关事项,监督小组、会计负责解答。

5、使用县统一印制的公布榜,乡农经中心、村要留存根备查。

6、农经中心在公开两天内组织检查,并搞好检查记录。

九、档案管制制度

1、以乡为单位,在农经中心设立财务档案室,坚持一村一橱。

2、农经中心代记账人员兼职档案管理员,做好防盗、防火、防霉、防蛀工作。

3、档案室要有档案厨,有保管人,有档案管理制度,有档案目录,有归档移交表和查阅登记簿;达到收藏线簿化、档案规范化、账据标准化、资料保管亮晶晶全的“五有三化一齐全”的要求。

4、档案借阅要经中心领导批准、登记,无特殊情况不得带离档案室,不得拆散、抽页。

第8篇

一、抓方案落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四月份镇党委、政府召开各种会议,按照县有关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税费方案。今年,我镇落实税费及代办合计为204.4万元,较去年减少91.9万元,人均减少30.6元,在今年的负担总额中:一事一议筹资60.2万元,一事一议筹劳31.1万元,服务及代办费.103.1万元,其中水圩费20.3万元,排涝费66.4万元,大病合医26.4万元,其具体做法是:

1、抓宣传发动。先后召开各种会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向广大农民进行多方位的宣传,层层统一思想,坚持减负工作始终不动摇。

2、抓税费政策落实。今年我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免征农业税政策来落实税费方案,各村在制定方案和归户计算时,农业税及附加一栏必须注明“免征”字样,防止出现收取农业税的行为,杜绝因此而出现的政策性纠纷。规范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各村召开群众代表会,向其明确筹资,筹劳的用金并经村民代表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通过并报镇审批后施行,我镇筹资筹劳总体实行“民主议事、上限控制,专款专用、张榜公布”,坚持不议不提,不通过不提,不审批不提的原则执行。规范代办及生产服务性收费,今年村统一代办的生产服务项目为水圩费和排涝费两项,实行专款专用,节余转下年,以“谁服务,谁收费;先服务,后收费”的原则,用通知书的形式将有关情况发放到农户手中。

3、抓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各村按照镇对接批准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方案,及时分解落实归户,实行集中填写,统一发放负担卡,至五月十五日,归户计算盖章率达98%以上(不含举家出外的劳务人员),“一卡一书”发放率达99%,各项涉农负担事项已全部公开上墙,经县检查,我镇的农民负担工作得到充分的肯定。

4、抓农民负担监督检查。为了防止村级变象向农民搭车收费,镇在四月底和五月上旬对各村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明确了专项人员的责任,防止涉农搭车而出现走过场的现象,经检查村级没有出现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6月份,村完成各项费用收交后,我镇又组织人员对各村的收入同方案和归户计算表又进行了一次检查核对,确保了农民负担的不反弹。

5、抓执行粮食直补政策。我镇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普惠的原则,采取与粮食生产挂钩的简便方法,实行阳光操作,在公开、公正、公布的办法前提下,确认标准和数额,于10月份将52.31万元的粮食直补资金逐一发放到农户的手中,让广大农户深感党的温暖。

二、抓村级财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1、抓民主理财组织的建立健全。首先,镇成立了分管农村的党政负责为正副组长,纪检、监察、农经、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财务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力度;其次,村成立由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村主要干部为成员的村级财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荐产生理财小组,理财小组成员皆由群众担任,村干部不得参加;第三,以镇为单位召开民主理财人员会议,进行业务培训,并统一发放理财证。

2、抓重点村审计。今年,我镇成立由纪委牵头,以农经服务中心为业务核心的财务清理小组,对我镇30%的村进行重点清理,并行成财务审计报告,并以此带动面上的全面清理。对清理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作出解答,绝不做“水中月,镜中花”,所谓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使群众得到真正满意。

3、抓财务公开。清理结束后,各村根据镇和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意见实行财务公开,对所公开的材料必须经民主理财组长和村支部书记签字,报我中心审核无误后方可公开,我镇村均每年不低于四次,将全部要公开的内容在规定的橱窗式公开栏中统一公开,其公开率达100%,同时将公开的资料全部按程序归档。

4、规范村帐镇管工作。按照县规定,我镇坚决实行“双代管”制度,要求村必须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村组不得坐收坐支,村组发生的各项收入必须使用镇规定的统一收据,同时各项收入票据必须加盖由镇统一管理的各村财务专用章,镇农经站主动监督村级经济活动,对村各个时期实现的收入要及时解交到农经站专用设备户中,镇不得截留或作他用,对各村上交资金必以先税后费的原则。同时,今年我们将各村的三项资金由财政帐户转入农经站专户,实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村级正常运转。

5、严格控制村级费用支出。年初,镇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台有关规定,所有支出要从“艰苦创业,以收定支,保证重点”出发,按照排足支出,压缩支出,对收入支出往来回收,债务偿还,几大重点指标,严格考核,实行专款专用,计划用款,合理用款。

三、抓“三村”联创,努力创建小康社会

为推进“三村”联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具体做到:

1、广泛发动,全民参与。“三村”联创工作是我镇根据上级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决算,是整个农村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镇“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镇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广泛发动,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都了解“三村”联创的意义,争创的要求,以及掌握“三村”联创的指标体系,认清存在差距,明确争创的目标,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真正把全镇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村”联创上来,同时镇要求各村利用各种媒体,张贴标语等形式,向社会进行全面的宣传,使广大群众知晓“三村”联创工作真正成为各家各户增收致富的自觉行动。

2、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我镇在5月初,对各村的情况进行了摸底排队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情况,对照“三村”联创的各项指标,组织蹲村镇干部和农经人员与村干部一道,认真研究做好对接,排出了每年的工作目标,排到了具体的增收渠道,发展项目形成了各村的争创计划,力求做到整个“三村”联创规划,条块结合,相辅相成。

3、群策群力,奋力突破。“三村”联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从我镇实际来看,压力最大的是劳动力就业率,农户享有的卫生厕所比重,村森

林覆盖率,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率等指标,因而我镇在抓好整个农村工作的基础上,拿出相当的精力,围绕目标,排找差距,明确主攻方向,落实得力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三农”力度加大这个机遇,及时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解决发展难题,确保我镇村村每年都有新气象,形成后浪推前浪的争创梯次,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四、抓化解村级债务,努力实现减债目标

抓好村级“止新债、减陈债”工作,是我镇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我镇具体做到:

1、加大考核力度。镇成立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的成立化解村级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镇制定了化解村级债务专项考核意见,年终将对各村进行考核,并将其考核结果同村干部报酬挂钩。

2、实行民主管理。各村充分发挥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群众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凡村重要事项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两委会会议讨论,真正实行民主决策,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水平。

3、加强债务审计。我中心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制度,正常开展审计工作,每年都对村级债务状况进行一项专项审计,重点是看减债目标完成情况,新债控制情况,还债中有无弄虚作假现象等。

这是我中心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给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将以饱满的精神,一流的工作责任,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成绩。

XX年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镇党委政府的具体要求,我中心始终以“三农”为中心,以“三村联创奔小康”为抓手,全面落实农村政策,使农业农村工作稳步的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中心制定了XX年工作计划,其具体思路是:

一、认真落实税费,严格控制农民负担

进一步强化落实“一免三补”政策,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办法,规范好生产性代办收入,坚持“谁服务,谁收费,先服务,后收费”的原则。配合其他各部门坚决杜绝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加大对农民负担监督卡的检查和发放力度,对农民负担来信来访查处力度,确实维护农民合法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二、推进村务公开,强化农村财务管理

XX年,我中心逐步推进农经“一站式”服务,做好会计、合同管理、土地流转、劳务中介、政策咨询等五项服务,对村级所发包的各项合同,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要求必须由农经中心的人员对此进行参与。进一步提高村帐镇管水平,坚决做到村级财务印鉴章代管到位,票据管理到位,资金代管到位,电算化推进等到位,以此来提高农经工作服务水平。进一步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建立财务规范的流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管好对村级会计档案的管理,在财务公开上,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四个一”工程,进一步完善财务审批程序,保障好村民在村务管理上的“四权”。

三、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确保村级稳定动转

为切实化解村级债务,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XX年我们坚持做到镇村联动,组织收入,压缩支出,坚决制止新债,化解陈债,每季度末对村级减债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公布减债成果,确保完成镇下达的村级减债目标任务。

四、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我中心在XX年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告示法律法规,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及时解决好承包过程中出现的纠纷问题,大力推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股权证入户”的形式,再建立1-2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以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加快全镇“三村联创奔小康”进程

进一步完善好“三村联创奔小康”的指标考核体系,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村建设规划,产出发展规划,劳动就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加强对村级三村联创工作的指导与协调。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农民开展“三清、三改”活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村庄、绿化田园等活动,以此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推动农村扶贫工作落实,针对三村联创奔小康的难点,我们将向上级提出合理建议,来加快帮扶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议帮扶单位要从农民生产生活最需要的项目帮起,如道路、桥梁、改水等解决农民实际困难。

六、争先创优,树立农经队伍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