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10:5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自我剖析
1、MBTI测试结果
MBTI人格动力测试结果是INFJ型(内向+直觉+感觉+判断)
对INFJ类型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能忠实于自己的预见。在恬静的外表下,他们对人生重要大事有着更深的信仰。积极分子们(INFJ人有这种倾向)不是为了个人的辉煌或政治权利而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战!
INFJ人是不容易受人牵制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易被愚弄欺骗。虽然INFJ人很通情达理,并富有同情心,但是他们对朋友却是很挑剔的,这种友谊是以相互间的利益为基础的。
INFJ人对语言的熟练表达和交际的才能有自己的诀窍,再加上INFJ人的那种无需过多言语表达的敏感性使得他们能与人们很好的交往。当然,在写作,咨询,公共关系甚至政治领域都有INFJ人的一席之地。
对INFJ人的描述:
富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独立自主,细心周到,热情细腻;全球化的思想家有独特的洞察力,并有高涨的热情;细致谨慎,深思熟虑;有计划有组织,有生产能力的,有决策力的;有节制,有礼貌。
2,自我认知
优点:偏内向的性格使我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做事仔细认真、踏实,稳重,准备充分,有条理,不打无准备之战。与同学相处融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劣势: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缺乏恒心,常常半途而费。体质较弱。
3.自我调整:
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勇于表现出自己的一面,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正所谓能战胜自已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已的体质。
二.环境分析
总体方面:中医在中国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目前还并不能完全被所有人接受。更有人大肆呼吁取缔中医。可见中医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这些人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它走得更长更远。
学校方面: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是所二类学校。师资及教学质量自然不能与一些大学相媲美。这就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以加强自身的学习实践,来实现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专业方面: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医疗手段,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星,堪称“中华一绝”。这种回归自然的古老医疗方法倍受国人青睐,也正在被国际医学所接受并认可,针灸推拿技术作为中医走向世界的排头兵,更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作为国粹的针炙推拿专业被大众公认为未来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既会针炙又会推拿,同时还会开药方,相当于教给我们三套本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及各级针炙推拿场所从事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可以自己创业开办个体特色门诊。可以参加一些评议培训班如日语、英语等到外国从事针炙推拿职业。
以上是针灸推拿专业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正文,仅供参考。若需要更专业的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请在职导网直接免费向职场导师寻求职业指导。
【关键词】房地产 企业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
房地产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额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专业性强等鲜明的特点。房地产业是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正因为如此,人们只要提房地产企业,一般会说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这其实跟房地产企业发展时间短等有关,随着房地产行业从“项目公司”、小公司逐渐向规范化的大公司或集团化企业后,“人才问题”成为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房地产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显得尤为重要。
缺少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很容易造成员工发展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使企业没有合理的人才梯队等等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早期的职业生涯概念是沙特列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萨帕认为,“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以后他又进一步指出:“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迄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包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以此来作为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而编制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从而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确立行动步骤、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一个人在校读书阶段便应当做的,进而,在成人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制定与调整,这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与组织发展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从时间的角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4种。
(1)短期规划:1―2年内的计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如规划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2)中期规划:2―5年内的职业目标和任务,这是人们最常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一个资深的员工规划到本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担任经理等。
(3)长期规划: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以及为实现此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4)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达40年左右,这种最长的规划是要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对个人来说,确保个人在组织中的进步,其表现和潜力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对企业来说,确保组织中有合格的管理、技术人员,以满足组织的发展和长远规划。因此,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也应该从双方出发,人才本身也应该思考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公司也要对自己的员工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员工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再通过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分析,就可以合理可行地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了。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鞭策个人努力工作、走向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个人提供一个具体的、分步骤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工作的最初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但进而追求的可能是财富、地位和名望。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目标的多次提炼可以使工作目的超越地位和财富之上,追求更高层次自我价值的实现。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引导个人发挥潜能。
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但需要充分去挖掘。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员工专注于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发挥尽可能大的潜力,对实现长期目标也大有益处。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房地产企业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企业合理的配置资源。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房地产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为房地产企业服务的精神力量,进而形成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好地实现房地产企业目标。只有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既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证,也是房地产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保证。
四、房地产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房地产企业员工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体探索自我、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量体裁衣原则。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始终遵循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条件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发展潜力无疑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设计是一项完全个性化的任务,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前,不仅要对个体的内在素质,比如知识结构、能力倾向、性格特征、职业喜好等进行全面的测评,而且要对个体外部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资源等进行系统地评估。既考虑个体的职业发展动机,又考察其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为个体设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
(2)可操作性原则。每个人都说有目标和计划,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计划,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计划。这就是目标和计划的可操作性。职业生涯设计是为个体设定达成理想目标的规划的步骤,因此,这些内容本身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而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职业生涯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可检查性三个方面。
(3)阶段性原则。对职业生涯发展来说,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各自的发展任务,需要解决相应的发展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结合个体的年龄特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最终目标之间设定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就像从山脚到山顶的一级级台阶,每迈一步都能够感到自己在朝终极目标前进,奋斗的过程就变得不那么缥缈,而是更具体、真实。
当然,在个体自身条件或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所设计的理想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需要相应的完善与修正,因此,这就要求所规划的目标存在可调整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即使是最终目标,也需要结合不同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适时修正。
(4)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为个体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当前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基于影响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本质因素,而不是表面现象进行。比如,个体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合作与责任意识的水平可以长期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而个人的外部形象和面试技巧仅仅能够说明个体短期的职业状况。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评量更核心和本质的因素,从个体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五、房地产企业员工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从职业认识开始的,通过对职业含义的理解,明确所在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然后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职业规划。企业员工是和所在企业紧密相联的,所以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自身的因素和本企业岗位的特点及本企业的人员需求。
(1)了解自身的因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即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岗位,是做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成本控制,还是做行政管理工作。其次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这要结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最后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
(2)了解企业岗位要求及企业人员需求。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另外企业的人员需求也是员工未来发展的客观因素。
(3)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主要有职业选择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锚理论,通过这些理论测定、分析、确定自己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以及发展目标,制定出行之有效地计划。房地产企业员工应该正确地、客观地分析自我,公正地看待企业环境因素,做出房地产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有时员工会把自己的本来意愿刻意地隐藏起来,这样通过测试得出的结果不准确。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需要测试的企业员工能够准确的反映个人情况。
(4)请教专业人士,帮助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士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能给员工做出正确的评估,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而制定适合房地产企业员工个人的职
参考文献:
[1]E.麦克纳N.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2]韩伟,武浩,谷阳.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职工生涯规划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10).
[3]李迎春.浅析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2009,(1).
[4]戴良铁,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内容[J].中国劳动,2001,(10).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长大力推动了各职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社会市场需求、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自身今后的努力方向能有正确的认识、评价和定位,以利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就业。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方面去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就业率。因此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现状
自2009年我国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作为德育课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受学科师资观念技术、自身体系发展等影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准确进行职业规划的评测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忽视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学生主体地位,简单的进行填灌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职业指导教师在掌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方面的针对性、全面性、有效性也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也大多是教师按照书本理论空想出来的作品。
2.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
中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不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就进行过具体人生规划人数少之又少。中职生在技术和职业、专业发展信息方面自我认知的缺乏,就导致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人强项和特点对他们的职业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充分的利用个人与家庭社会资源,评估现实状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新的职业机遇,针对性的为学生指导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的具体化、变动性、一致性、全程化、可评估原则的贯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3.教师缺乏专业技术,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质量提升困难
在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大多是将原职业指导内容迁移式的进行理论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教师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缺乏专业技能,使学生智力、人格、性格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在经验分析阶段停滞,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足;教师专业技术的缺乏,直接在职业规划的“人职匹配”的分析结合造成缺陷。对职业规划设计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的建议
1.充分认识自我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好,心理也普遍受挫,因此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个性化是职业生涯规划所具有的特点,只有对自己有充分认识才能有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测试量表让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或者结合中职生他人评价与本人评价去探讨性格特征。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事例对自己的做事方式进行表述,总结自己的兴趣爱好。
2.引导教学
利用精心组织的课件去引导学生独立工作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教学法。通过阅读引导教材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完成什么工作,使用和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去完成。比如讲授“你会做职业生涯规划吗?”的内容时,可以提出“谈谈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两个命题。然后在引导课文引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的信息,并且解答引导文中提出的问题,并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3.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的交流过程,可以将学生智慧的大门打开,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常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互相评价、各抒己见,补充、启发,通过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样能够认识更完整、更深刻的自己。
中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骏.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教育.职教,2010(7).
[2]杨善铭.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提升[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1).
[3]李宝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微[J].职教通讯,2010(12).
[4]张建娣.完善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就业与创业,2011(1).
[5]李岗山.毕业生就业指导[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贾益芹,王其虹.影响聋人就业的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法[J].现代特殊教育,2001(5).
关键词: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效性
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阶段当属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选择职业,设定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计划,树立良好形象以及坚持学习”。因此大学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整个人生的职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一年级是四年大学生活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的早期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当前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职业目标定位不符合自身实际,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较差。那么,作为育人部门的高校,该如何提升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一时间,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大学新生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够
笔者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高中了解过职业规划,并做过自我认知方面的相关测试,绝大多数的同学是第一次听说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同学们都存在“我们才大一,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早了点,四年之后的事情谁知道呢”这样的心理。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摆在高校教育者们面前的难题。
2.大学新生对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不够
由于大学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不是很了解,高中又缺乏相关的职业规划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对自身的认知来选择,对专业未来的对口职业,也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大学新生职业目标定位不符合自身实际
职业目标的设定,应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环境等信息作为依据,它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而当前大学新生在制定职业目标时,由于对自身认知和专业认知的不清晰,出现职业目标设定过高和不符合自身实际的现象。
4.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较差
一个好的规划最终需要落实到行动上。当前很多新生在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规划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不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影响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原因
1.高校对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
受传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把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求职技巧,从而顺利就业,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职业环境以及思考职业生涯决策,即对大学新生这部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缺失。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对大学新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实际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另外,很多高校尚未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只是由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来附带完成,在人、财、物的投入上也不够,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2.缺乏专业的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由于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间较短,还是很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就业服务中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职完成,他们当中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平时承担的学生管理工作又较多,很难集中精力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以,这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不大。
3.缺乏对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后续管理和跟踪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职业目标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然而很多高校在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职业目标之后,就没有后续追踪和反馈。直到学生到了大四,才开始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忽视了二、三年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教育。很多新生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却没有执行力,目标自然也难以兑现。也就是说,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间有脱节,并未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缺乏连贯性。
4.缺乏完善的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对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集中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向新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树立职业目标以及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讲座也基本是请教授或专业负责人介绍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就业趋向。相对来说,教育形式单一,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都停留在理论上,撰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空泛,可行性不强。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45-02
1 前言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身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所有职业或职位的总称。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机遇等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从而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确定学习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预先设计的系统安排。从时间上划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教育内容重点是获得和改进个人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行为等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最终能够结合自身的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
2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首先,能够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并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在职业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自己有更全面更适合的定位,以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得盲目就业的现象出现。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就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尽可能的避免频繁跳槽,四处胡乱求职,这样既不利于增长知识,同时也耗费了大好的青春。消极的求职状态还能够挫伤个人求职的积极性,消磨了对工作的热情。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具有未雨绸缪的作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起点。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如果学生盲目就业,就会对人才市场造成极大的混乱场面,造成人才供求局面的混乱。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会盲目就业。只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有助于学生在竞争中占于有利地位,选择适合的职位,同时也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顺了秩序。
3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自我评估不够客观,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起始环节就是自我评估。能够客观全面的对自己进行评价,是进行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上海不够客观,因此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存在的优越点,也就不利于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客观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优缺点,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环境,才能够进一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自我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些单纯的测试,另一种就是根据朋友、老师或者家人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过分肯定或者过分否定自己。当学生过分肯定自己时,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期望过高,从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当学生过分否定自己时,则会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值过低,从而失去信心。因此,不全面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估,就会导致职业定位不准,就业困难。
3.2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尽管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职业规划教育,但是其真正的普及面还很不够,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一般。首先,高校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因此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一般都是辅导员或者教学秘书等,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因此在教学上水平一般,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再次,许多大学生自己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就不到位,认为过早的做出职业规划是没用的,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入社会之后做的事情。
3.3 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了解不足
缺乏对社会环境的管制与了解也是导致学生无法做出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的视野都被局限在校园之中,对外界环境的认识非常有限。社会是一个更大的教育平台,比校园要复杂许多,如果学生只将自己的目光定格在书本知识上,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了解,必然不能很快的在毕业之后融入社会生活当中。我国的就业市场非常复杂,并且变化万千,社会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不能关注和了解社会需求,就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计划,无法让自己的素质同社会需求进行匹配,也就不能符合职业市场的需求,造成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只有将职业规划同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更加具有职业竞争力。
3.4 缺乏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在我国,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比较晚,目前有许多高校还只是单纯的复制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经验,欠缺符合国情的理论支撑。首先,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数量上有所欠缺。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高校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承担,还没有从就业管理向就业指导、服务及研究的方向转变过来。而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老师数量严重不足。其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目前承担只有我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和政工干部等,而这部分人员的流动性很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会面临转岗等问题,因此导致职业指导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最后,师资队伍在指导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当前师资队伍个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主要围绕就业政策、面试、简历制作等内容,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和自我认知等内容很少顾及,导致了指导能力的欠缺。
3.5 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职业测评有助于学生更科学全面的进行自我认识。目前,我国常用的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首先,我国的许多测评软件是通过对国外测评量表进行修订得来的,不能符合中国学生的现状。其次,测评软件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学生在选择上无从下手。再次,从事职业咨询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根本不具备理论知识,从而导致测评结果失效。再加上许多高校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从而降低了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因此,许多学生的测评结果同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也就无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正确的依据。
4 解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策略
4.1 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首先,大学生本身就应该树立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意义。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应该从刚入学就做好准备,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其次,学习应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工作。学生只有在学校的正确指导之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且要求教职工积极为学生进行指导,鼓励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利用班会会其他时间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最后,社会应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只有合适的社会氛围作支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会更加顺利。
4.2 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为了保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应该采取措施,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许多西方国家的职业辅导专业化、全程化和制度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值得我国高校进行借鉴。在我国,要想建立一支适合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首先要先营造职业生涯规划氛围,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其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职业指导队伍的培训制度建设,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专业职业规划指导队伍。
4.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立
职业测评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科学全面的自我认识对建立正确的人生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专业的职业测评队伍,能够给学生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其次要完善测评手段,从而给学生提供完整、科学的自我认识。高校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职业测评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挑选和引进适合的测评工具,鼓励所有学生参加职业测评服务。
5 结语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心理健康研究,20(5):729-731.
[2]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57.
[3]安俊学等.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8(2):288 -290.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深远意义,依托高校常见的导师制,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工作融入导师的工作职责,提高该项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导师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09-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大幅度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机制依旧还停留在精英化教育模式阶段,这就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突出。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1.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语“career”,最初在《牛津词典》中被解释为“道路”,后人将它引申为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即指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人一生的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的动态发展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根据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选择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制定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等。
1.2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将伴随人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学生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去执行,很多时候学生的职业生涯受挫往往是生涯规划没有做好。
(3)职业生涯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于实践,这样做的效果更经济、更科学。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2014年6月,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抽样调查,共发放了调查问卷550份,回收541份,回收率984%,有效问卷539份,有效问卷率98%。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不少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名词还很陌生,大概有23%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未进行过规划,他们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从未考虑,更别谈具体的规划。有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有理想色彩,表示“以后要继续深造,去国外发展”,“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去工作”,“我要开创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职业发展路径方面,大部分学生选择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继续深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路径,小部分学生为追求多方位发展,准备了三种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追求的结果相差太大,路径之间缺乏相互联系。面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社团活动,只有12%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来选择取舍,有30%的学生盲目跟随大流来抉择。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势必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2.2 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剖析,清楚自身优势在哪里,自身劣势有哪些,自身机遇在哪里,自身威胁又有哪些。简而言之,就是要知己长、知己短、知己能、知己不能。在上述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择业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提升空间、工作薪酬、公司规模、专业对口、工作城市、工作稳定、单位性质等。可见,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自我认知能力有限,人生定位不准确。在择业过程中,学生没有客观分析自身因素,结合自身特点、能力以及社会需求,而是盲目追求高薪、大城市、高地位等,势必导致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将利益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缺乏职业规划的反馈和调整意识,一旦达不到预期,不能根据客观环境及时调整职业规划,使得学生扎堆在前景比较好的行业,人为的造成了就业形势紧迫。
2.3 学生的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盲目性
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所获取信息途径主要通过招生简章等书面招生材料,很少有人能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手段更深入、直接了解相关学校信息,更少有家长或考生亲自前往拟报考学校直接咨询,因此,高达69%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了解自己所要报考的学校,对于所报考的专业更是一无所知。单一的决策信息影响着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过程中的学生的被动性更是制约了他们对于报考院校与专业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自主选择学校与专业的;23%的学生是与教师、父母或者亲戚一起协商选择填报学校与专业的;超过5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完全依赖于父母或教师,放弃了自己自主规划的权力。而在自主决策的学生群体中,在选择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们又不外乎从学校品牌、专业名称、录取分数、路途远近等几方面考虑,而对于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专业内涵、专业标准、单位用人需求等考虑不多、研究不透。
3 以导师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分析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它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早在十九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开始实行导师制,我国高校秉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也逐步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生活,其最大特点是体现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起一种“导学”关系,并贯穿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全方位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生活。
3.1 针对性的行业指导,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专任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由专任教师担任导师,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行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所读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职业发展方向,结合历届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让学生提前感受就业压力,促使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明白职业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途径,职业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包含了职业,职业又塑造了人生。通过和学生探讨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我,引领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性,协助他们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2 专业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职业环境
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职业方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凸显所选职业方向特点,实现学生职业生涯最大值。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等,向学生分析从事相关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让他们了解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课,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知识架构。
3.3 社会实践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取职业经验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的检验,让学生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特别是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在导师专业的指导下,让学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的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实习单位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明确自身的优缺点,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3.4 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笔者所在学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是“双证制度”,所谓“双证”是指“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新的学习形式,它要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就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们也正在积极地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导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把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依据学生个人自身条件,结合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确定考证目标,如,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一定要去考取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一定要去考取营销师资格证书;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一定要考取物流管理师资格证书等,通过引导考证,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3.5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继续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导师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并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掌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状况,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为学校改进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提供事实依据。通过了解毕业生工作实际情况,导师可以继续指导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不断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导师可以在毕业生跟踪调查过程中,挖掘毕业生优秀典型,邀请他们回校做宣讲,讲述他们不断调整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过程,激发在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导师这种根据社会、用人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职业指导的方法和思路,提高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菊红,杨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
[2]尹娟.导师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1,(1).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 “大学期间”占15.9%, “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转贴于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善途径
如今社会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各类组织对精英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节节攀升,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生的导航标和指路灯,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发掘个人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实现成功就业的有力途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推进学生个体发展
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对一生的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和规划。故而规划者在制定过程中势必会采取办法认知自我,发现自身优、劣势,甚至发掘个人潜能,从而明确个人发展趋向,确立生活目标,增加学习源动力,增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职业规划具有计划性和指向性,有利于正确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降低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有利于大学生运用科学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成功就业增加成功的砝码;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助于学校整体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大学生们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同时也有助于高等院校树立自己的人才品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严谨的学风、极高的就业率成为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职业规划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就业率,还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提升学校知名度。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利于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使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能促进学生个人能力与职业特质的匹配,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优势,使就业渠道多元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大提高就业率,有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而促进社会全面、稳定、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尚浅,缺乏有效地自我定位和认知
根据《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显示,5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还有17.6%的人只有3―5年的规划。在“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你喜欢或者与目标工作相近吗”一题中,有36.6%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37.4%的人“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26%的人“是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从这份调查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然而正是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致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敢大胆接受,从而丧失理想就业的机会。这种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不足和缺失,必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盲目无措,备受挫折。
2、大学生职业规划学习方式缺乏专业性、系统性、新颖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 极强的教育活动、但是目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偏重于教科书式的理论说教,内容枯燥,大都选择大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程的资料和案例也不能与时俱进,与现实的求职状态脱节。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一般以专题讲座、选修课形式开展,往往只在一个学期就完成,学生不能系统性的展开探讨与学习。实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成为贯穿大学学习始终的指挥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理应采取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分段系列教学模式。对大学的每一个阶段应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是“一刀切”,按一个既定的模式在讲授。
3、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力度不足
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到位,教育方式单一。国家教育部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或职业培训的力度不够;进而学校也没有在这些方面投入财力、物力。导致职业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形式,就算有些学校看到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有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升学和就业压力增加导致了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分重视,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要求。同时社会的企事业单位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学识和能力,家长看重的也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故而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善途径
(一) 从学生方面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 自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全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无处不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作为大学生,首先要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借助多方面信息过专业人士的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只有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时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如果不能合理的认知自我,职业生涯就会出现偏差。
2. 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可遵循以下原则:
① 职业目标要以社会为导向。
大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收集各种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职业信息,通过理性分析作出科学决策,使自己的职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不断学习。
② 职业目标要合理。
所谓职业目标的合理化是指制定的目标可以实现。
确立了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后,大学生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和预谋,培养自己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素养与角色,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二) 从学校方面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质量
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师资力量是关键。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可推行政策促进高校与企业联合,为教师提供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选聘制度的培训,也可要求教育部门为教师开设有关规划教育、指导方面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课程。其次,学校可免费提供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使教师定期、定时的给学生开展有关职业规划的辅导课程,或是交流会;给予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促进教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关注的积极性。
2.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
课程设置内容不仅应包括职业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还应包括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鉴于大一新生知识比较全面,点到即止,学校可以在大二之后,开设有关制定职业规划的一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3.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①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积累案例;
②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为教学反馈信息;
③三是要做好用人单位的回访,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评价;
④四是邀请各阶段毕业的校友回校交流。
基于以上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索,学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不断记录职业规划的制定及实施过程,探寻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律性,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从而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早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8.
[2]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1988年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出版了《大学生求职择业指导》,由此开启了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又下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认真落实〔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并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最近几年,教育部又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政策和文件,这些文件均反应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就业指导工作从无到有,从单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到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宏观调控到针对课程建设的微观指导。
扬州市职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课程安排在大三学年的第五学期。教学内容包括生涯规划、就业指南、创新创业等,计32学时。实践六年来,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学生抱怨这门课程开设时间太迟了“在我毕业前一学期开设,我都浪费了两年的光阴。如果进校就有这样的课程,如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那也许我的大学会更有竞争力”。于是在经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率先在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
一、“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探索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旅游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8课时,0.5个学分,是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的先导课程,更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教育部分。
“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基于高职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态度、知识、能力的需求,以学业规划、职业意识为导向,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引导大一新生科学认知自我,制订个人学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对大学的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起促进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也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就业预期,确立科学的求职观。
(二)课程内容
“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先导课程,它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教学内容主要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知职业生涯规划:(1)认知职业生涯。(2)描绘人生彩虹。(3)掌握职业生涯设计步骤。目的是使大学新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思考未来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标性和积极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以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度过大学时代”,从而学会分析影响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等。
第二部分,认知旅游行业与专业:(1)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2)认知旅游管理以及酒店管理专业。(3)了解旅游行业职业资格的认证。目的是使大一新生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了解专业背景和专业的就业现状,熟悉所学专业及就职要求等。教学重点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教学难点是从了解专业到坚定专业学习的态度。
第三部分,认知自我:(1)探索个性自我。(2)探求职业自我。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和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等个性特征,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学生能够积极关注自身的职业特质,不断审视自我,从而按照即将从事的职业不断磨练自己,甚至重塑自己的个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知晓性格等存在可塑性,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自身的职业特质,不断审视自我,不断磨练自己,甚至重塑自己的个性。
第四部分,旅游职业规划设计:(1)撰写旅游职业生涯规划。(2)学会规划的执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旅游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格式和核心内容,掌握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要求,了解升学、自考及其相关的学业活动,执行职业生涯规划书所要求的。教学的重点是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教学的难点是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执行。
(三)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纯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但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课堂小组讨论、优秀毕业生实例分享等,以游戏、活动分享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如“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业,我们设计的是“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场景”“设计五年后自己的名片”等,学生非常感兴趣,作业效果很好。在教学“认知旅游行业与所学专业”时,带领学生参观旅游实训基地,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对旅游行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起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认知自我”的教学采用课堂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析个性特征,选择一种测评工具,测评自我个性、职业兴趣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
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打破“一刀切”的考核时间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综合运用能力。以完成“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品为主要内容,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评比表彰,并在今后的三年跟踪观察,全面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执行情况。
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评价
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认识及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近一年的时间,分别对2014级和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240 份(每年级各12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问卷内容包括“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课程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程度以及建议等,从而来研究如何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一)课程开设很重要,开设非常有必要
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2014、2015两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新生中开设“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有必要,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有86%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非常重要,而认为“没必要”开设的学生为“零”。由此可见,“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还是非常有用的。
(二)学生对课程总体比较满意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体上是比较满意的,高达90%的学生对课程内容比较满意,超过90%以上的学生对授课形式比较满意,95%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实用性,总体学生参与度较高。
(三)课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行为变化等分析
为了了解课程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设置了五条问卷题,分别从“自我认知”“综合素养”“职业认知”“求职信心”“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五方面了解是否有帮助作用。
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等有较大的帮助,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求职的信心,从而在大一时就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将来的职业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自我认知、综合素养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自我个性、学习态度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并能根据职业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作出较为完整的规划。
(1)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学生在问卷上这样写到:填报志愿时糊里糊涂的,进校后对专业不了解,更谈不上对职业的认知。但上完这门课程后,终于对我国的旅游宏观环境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出来后干什么,从事什么工作,自己适合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有了一定的职业的概念。这三年我要不断的塑造自己,努力让自己的能力等适合今后岗位的要求。
(2)学生能比较合理地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位学生这样写到:我是第一次听到职业规划这个名称,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职业规划,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过规划。学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职业规划,规划了我大学三年要做的事情,毕业三年后的工作愿景。老师,我现在正在按规划中的目标努力。
(3)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较多的学生这样认为:上高职不是很理想,以为以后自己的人生会很糟糕,将来的工作也不会很理想。但“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给我了信心,我对将来的工作很有信心,但前提是要在大学三年认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更有学生这样说:开学第一课就是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对我们新生很有必要,它让我们知道要怎么度过大学三年,大学应该怎样上,不至于“堕落”。
(4)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有一些学生这样说:糊里糊涂的进入大学,对大学、社会都充满好奇,但同时对未来又感到迷茫甚至焦虑。对于这些困惑,职业规划给出了解答,那就是学生入学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识自我,只有找到和自己性格、爱好相契合的职业,才能工作高效,身心愉快。
三、优化“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时不足、教材缺乏、实践内容缺乏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亟需优化改进。
(一)完善“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只是在大一新生进校时开设了8课时的“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也仅仅是认知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了旅游行业与专业以及一个自我的认知,最后对自己的旅游职业生涯做了规划。内容还是相对简单与单一,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课时较少。除此外,学生在毕业前一学期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内容更多是对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
美国温索普大学(WinthropUniversity)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它不仅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年级课程内容着重自我认知、自我评估,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二年级课程内容着重对行业与专业的了解探索,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三年级确定自己最终的职业选择,四年级制定职业规划并实施。
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更是应贯穿大学的全过程:一年级课程内容着重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综合素养,并初步了解旅游行业与专业,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二年级课程内容更进一步熟知旅游行业与专业,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职业意识,并评估一年来自己的学习成果;三年级着重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为顺利走上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强“旅游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的“职业规划课”老师绝大多数由“两课”老师担任,或者辅导员兼任。他们担任“职业规划课”教学的优势是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状况比较了解,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者需求对学生展开相应的职业指导,所谓因材施教;劣势是他们对专业知识、行业近况不甚了解,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指导时,不能很好地与行业紧密联系。
理想的“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应该不仅熟知就业政策和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还必须对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行业的就业环境非常熟悉。一年级可由辅导员担任课程教学,二年级由专业课老师担任教学,三年级由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担任,或者还可聘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经理、优秀校友等作为兼职老师,到学校开展讲座,让他们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最真实、最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指导,从而给学生最真实、最感性的认识,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改革“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打破“一刀切”的考核时间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综合运用能力。
二是引入发展性评价理念,每一阶段的教学考核结束,并不意味着考核就结束了,后一阶段的学习、综合表现是否能执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上的要求,也是我们考核的重要方面。学生在整个三年的学习中能否按照当初的目标、要求实施,是我们跟踪考核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85-02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的较快增长,导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可以说,大学生的就业进入了“严冬”。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而作为高校,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指导其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缓解其就业压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很多大学生仍然存在盲目就业、跳槽频繁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还比较淡薄。
一、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
人生设计要从娃娃抓起,职业指导应从小学阶段持续到成年阶段,因为这样的指导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我和职业领域的认识,并且给他们带来自信。与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相比,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滞后,且基本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有的高校甚至到大四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并把它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仅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和价值观,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而且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能及时转变角色,没有为自己的四年学习和生活作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势必造成将来就业过程的挫折。
2、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由于缺少对职业的研究和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使得许多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有的学校甚至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前的集中培训。即便开设了职业生涯课程,也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课程设置单调,大多偏重于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形势的分析。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其中职业心理辅导教师尤为缺乏。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的人数比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尚未达到这个比例。除人手不足,专职工作人员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党政部门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4、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指导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两个章节,大一、大二没有相关的教育安排,而教育形式也停留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纯课堂授课上,偶尔安排些讲座或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作报告,形式单一、内容零散,没有连续性、系统性、专业性和计划性。学生的职业生涯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老师是学生最好的引路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引导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建立全员育人的体系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驱动力。
5、缺乏全程指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其职业生涯规划应是不同于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性辅导。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高校还应加强个性化辅导。另外在面临人生的多种选择的时候,部分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这时他们特别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但目前很多高校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辅导。
6、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奋斗目标缺失
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甚至提出:规划了能起多大作用?他们在完成“考上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心态浮躁,行为懒散,得过且过。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作了规划,但他们仅把这作为课堂任务,并没有按此认真实施,或者无法长期坚持。可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构建系统化、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仅把工作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的做法,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突破口,开拓职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入学便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系统地传授和训练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培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性特点,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发挥个人潜力,具有发展空间的理想职业。总之,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
2、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3、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全程指导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领导下的校就业指导中心、分院(系)、专业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四级辅导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规划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和方案,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正常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各分院(系)要依据本系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工作。辅导员要整合资源,依靠各专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贯彻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此外,要重视班主任与本科生导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起的特定作用,班主任可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心理上的培养,保证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与人生规划目标保持一致。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尽快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规划。这项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就是说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从进入高校时就关注它,认真地对待它,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现状和前景;二是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择业环境未知、多变,必须诚实地将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客观选择,择业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必须做好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准备。
总之,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规划只是一步,高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共同探索,以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速度和深度,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2]陈旭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徐德明. 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8(6).
【关键词】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55-01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9年,美国人帕森斯撰写了《职业的选择》一书,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运用了“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这一专门的学术用语。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源于就业指导,以1923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为标志,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20世纪末,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医学生受到专业的限制,择业面窄,尤其是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就业更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促使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开设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第一课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制订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组织领导、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经费保障等提出了相应要求。开设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第一课堂,将有助于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最终顺利实现就业。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课程的组织领导
在医学院校设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设立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授课教师若干。教研室主任可以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兼任,学校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可以担任授课教师。
2.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
首先要使用适合医学生的课程教材,医学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于培养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其次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在大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四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医学生就业指导》。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主要是由辅导员担任,为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可采取分小组集中备课的方式。可聘请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教学组组长,并要求各组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编写详细的教案、制作教学课件、组织授课教师试讲等。学校还要定期开展辅导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是要大力支持辅导员参加国家就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
二、建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基地作为第二课堂
实践基地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更早更多的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使医学生不断的修正和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由专家、任课教师及学生组成的重点团队,也可以组织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及学生组成的专题社会实践小分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见习实习、校园创业活动等,通过对职业发展、职业前景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三、举办针对性强、内容多样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作为补充
举办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可以由某医学领域的专家教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新的发展,以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由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和老师传授求职技巧或者改善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参与性高,受益面大,极好的补充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作为演练
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自2009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24个省市1000余所高校70万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比赛。经过高校初赛、省市复赛,共计产生了80名选手入围全国总决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旨在进一步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在校的医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演练。虽然医学生的就业面窄,就业方向主要是传统的医疗单位,包括卫生局、卫生厅下属的事业医疗单位,但是通过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医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就业去向,比如民政局下属的疗养院、体检中心、计划生育所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书面作品展示,即职业生涯规划书;执行能力展示,即幻灯片演讲;职业才艺展示。其中职业生涯规划书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二是职业目标路径设计;三是规划与实施计划;四是评估与反馈。通过职业规划大赛的组织,全面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医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在现有的医疗职业情况下科学规划,提高个人素质,促进医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开始职业学习到结束职业活动,一生中职业活动的全部经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受社会背景、经济环境、文化氛围、家庭生活、心理素质、生理条件、机遇挑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造成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需要动态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综合分析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正确总结、评价自身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选择合适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提高等行动计划,并对计划的每一步做出合理的时间、顺序、方向等安排。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1万人,2010年更达到630万人。因此,在未来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在深度剖析自我,客观分析从业环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摆脱职业发展中的各种困惑,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蓝图。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每个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都不尽相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而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剖析评估自我、分析社会职业环境、定位职业目标、制定策略与落实措施和不断总结调整五个环节。
1、剖析评估自我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确的剖析评价自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键的第一步,深刻的剖析自我,正确的评价自己,是获得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自我剖析评估主要包括,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专业等因素。例如:了解自己的中心兴趣是什么,兴趣类型是愿意与人接触还是愿意与物打交道,喜欢抽象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还是具体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自己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属于哪个层次;自己的气质属于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总之,就是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一个人在自我剖析评价的过程中善于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
2、分析社会职业环境
人是属于社会的,具有社会性,社会的需求、经济的兴衰、科技的创新、企业的竞争等社会职业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依赖于社会生存、生活的个体,每个人只有顺应社会潮流,根据社会职业环境的需要扬长避短,尽最大努力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社会职业环境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预测、自身状况与社会职业环境的关系、自己在社会职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自己的期望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差异等。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这种社会职业氛围中,究竟有多少职业选择空间?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具有现实意义,便于操作实现。
3、定位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的核心就是定位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按照时间跨度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基于对社会职业环境的理性分析,结合自身条件,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定位。只有树立了目标,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才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走向成功。
4、制定策略与落实措施
为了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实施策略,行动计划,把我们的目标量化为一步步的行为,通过具体的措施去一点一滴的落实,最终实现职业目标。实施策略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业务素质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潜能开发等方面的措施。实施策略措施要具体可行,容易评估。
5、不断总结调整
在实现既定的职业目标过程中,一方面会有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随着自身职业技能的强化、认知水平的提高等,使得实际的职业行动结果与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有所偏差,为了调和社会、组织的需要与自己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偏差、矛盾,我们需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行动措施。从而保证最终实现人生理想。总结调整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以及对一些大学生就业后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自我认识不足、规划脱离现实、行动策略缺乏针对性,具体表现为:
1、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路径设置不合理
当前不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冷静的头脑和面对现实的勇气,抛开自己的兴趣、理想、专业,盲目期望过高,总想一步到位,认为只有在前沿城市、知名企业、国家机关从事高地位、高收入或热门职业才是真正的理想职业,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贫困、边远地区、中小企业去发展。为了所谓的理想职业不少大学生忙碌着考取各种证书、选修不同的专业,继续着考研考博,还有些大学生为自己准备的多种职业生涯规划,每一种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果都各不相同,之间有缺乏内在的关联,全面撒网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核心职业目标的不清楚,使自己迷失方向。
2、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策略实施缺乏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不明确,就很难有针对性的去制定策略实施计划,我们经常见到为了积累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做起了兼职工作,例如做家教、搞促销、跑业务等,还有些为了拓展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气质,参加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形体训练等,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给人的感觉是虽然极了了很多“资本”,可惜都每一样缺乏竞争力。
3、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勇气进行挑战
任何一部成功的跨越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职业目标的实现也不例外。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竞争如此激烈残酷的今天,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几次的困难、失败在所难免,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面对挑战缺乏勇气、恒心、毅力,一部分大学生一旦碰壁就心灰意冷,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抱怨社会没有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搭建一个高层次的起点等等。。
三、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自身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新路子。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职业教育的思想要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将科学的职业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将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这对于大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帮助大学生客观正确了解自己
高等学校应该引入行对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能力、倾向性,评定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和明确的动机需求,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针对特定个体的职业发展指导行建议。应该说,职业测评对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评价自我、逐步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引导大学生进行客观的职业发展定位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是基本依据,可以起到参考作用。咨询老师还需要凭借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
4、以社会为导向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对社会的认知度,加强和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只有不断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了解自己在职业人群中的位置,使自己的发展具有针对性、选择的职业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根据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屡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