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9 20:4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业经理竞聘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为一名业务人员,要想成就自己的梦想,成为职业经理人,自己要有独到的见解,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有四个做事方法我们要时时牢记。
一、要有信心和激情。
如果你从事了业务这个行业,你就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做好,爱这一行,敬这一行,把它当成自己一生事业。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一定用自己的火辣辣的激情,去感动你周围的人,感动你的客户、感动你的家人等,带动他们和你一起克服困难。
案例 去年WEK化妆品(烟台)有限公司招聘一批人员,其中张惠的自我介绍“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引起了人力资源部的注意,而她本人面部还有星星点点的黑面纱,这是从事美容业最忌讳的,但因为她的介绍,公司决定给她一次机会。果然,这位小姑娘业务做的很出色,年终评比业务成绩第四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归结一下她有“两勤”“两敢”。问的勤,只要自己不会,她随时就问,上至老总,下至同事。跑的勤,不管什么情况,她每天都会去拜访客户。前天烟台下了今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客户还没有开门呢,她就到了。“两敢”就是无论多大的客户,她敢于和她们交流,敢于把自己的对市场的看法,传达给他们;她自己还敢于承担责任。在她管理的区域内,一次其它区域的货串了过来,公司和客户都没有发现,但她主动报告公司,她既没有把责任推给公司,也没有推给其它区域,责任在“自己铺货率没有达到造成的”。
二、要认真专注
作为一名业务人员,每月出差的时间除了往返时间只有20天---25天左右,要想把市场做好,就要认真专注,不能有一点分心。要在有限的时间,把市场做细做透。有些业务人员,到处跑,时间也耗尽去了,又没有出成绩,自己也很泄气。
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都是从自己认认真真、亲自做成一个小市场开始的。市场成功了,自己积累一定经验,我们才能考虑去做大市场。要做成一个小市场,也要集中运用你的一切资源,如你的阅历、知识 等,心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我们有些朋友,多少年了还是“业务员”,这个市场还没做好呢,又跑到其它地方了。就象种田一样,到处播种,结果种子没少浪费,也没有打多少粮食。 3721网站总经理周鸿袆,据报道在最困难的时候,两口子去见投资商时,几乎要跪下来了。“一直坚持就做一件事”,这是他的口头禅。如果我们就象他这样专注的话,成为职业经理人还有什么问题呢!
三、要心胸宽广加强学习
我们好多朋友,从事几年业务后,就标榜自己是职业经理人了,变得自负起来。这些朋友一旦失去工作,要重新就业,就会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很多朋友总认为自己样样精通,听不得建议,不去向成功者学习。我们要真正成为职业经理人,就要放下架子,从成功的人士哪里学习一些优秀的东西,充实自己。
一个业务人员,出了公司的大门,你就要面临形形的客户、消费者,他们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阅历等,你就要一一地面对他们,否则我们就不能和他们达成共识,业务有可能泡汤,这就逼迫我们学习各种知识 ,不会地理要学,不懂历史的要学,不懂足球的要看等等。
要真正学到位,最简单的办法随身经常带一只笔一个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过后经常翻翻看看。有时公司花钱请人到公司培训,我们的一些朋友也不重视,仅仅当成一个例会,公司交着学费,给我们机会,我们却不在乎。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是不会放弃一切学习机会。
案例 最近我的朋友张明比较烦,四处面试,四处碰壁。张明原来和我是同事,去年八月公司竞聘时失业的,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在他的应聘推荐书上有两条是这样写的,(一)职业经理人。(二)从业五年,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三)受过专业培训。这里我不谈其它的,去年公司组织我们六人到深圳培训,培训师在国内也是顶级人物,张明听了一半,就出去了,回到公司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位大师在“胡吹 ”,“还不如到深圳玩一下呢”。
关键词 施工项目 工程经济成本控制
一、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一)成本计划实施
将成本目标或成本计划分解.提出设计、采购、施工方案等各种费用的限额,并在施工过程中按此执行。
(二)成本监督与控制
包括对各项工作进行成本控制,如对设计、采购、委托进行控制;各项费用的审核,确定工程款的支付,监督已支付的项目是否完成,并保证每月按实际工程状况定时定量支付:得出实际成本报告;进行审计活动。
(三)成本分析
作详细的成本分析报告,并从各个方面提供不同要求、不同详程度的报告,包括超支量及原因分析、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和工程成本趋势分析。
(四)制定措施并调整成本计划
①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分析、咨询和协调.使各方面在做决策或调整项目时考虑成本因素。②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分析超支原因,分析节约的可能性,从总成本最优的目标出发,进行技术、质量、工期、进度的综合优化。③通过详细的成本比较和趋势分析.获得一个顾及合同、技术、组织影响的项目最终成本状况的定量诊断。④对项目形象的变化,如环境的变化、目标的变化等所造成的成本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并调整成本计划.协助解决费用补偿问题。
二、建筑工程的成本预洲及控制措施
(一)项目成本预侧
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是本工程造价的上限.无特殊情况,不得突破此限。①确定人工费:人工费二实际工日单价x实际消耗定额。②确定材料费:材料的价格随市场的供求上下波动,投标单价应及时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合理的材料价格。材料费=现行的材料市场价格X材料消耗量。③确定机械费,一是根据自己的施工生产特点,向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申请配备必须的施工机械。二是严格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和油料消耗定额。三是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④现场管理费:现场管理费计算无固定的公式。它的确定与施工的实际情况有关,如现场环境情况、气候情况、族工工艺的难度、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等一般为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总和的6%一8%,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超出此限。C)项目部管理成本:项目部管理成本主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项目部的人员组成情况综合考虑。目前一般是采取“按实计算,总价控制”的原则.管理费用为工程总造价的2%-3%。项目部要严格审定开支项目,一般情况下不得突破。⑥税金税金按照工程总造价为基数计算。项目成本预测值将作为成本考核的指标,应尽量准确‘详细、合理。
(二)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①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可能降低成本。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决不能忽视成本控制,应立足自身特点,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提高成本控制意识。②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成本分板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在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成本预测、计划成本编制、实际成本核算,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项目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收集好原始资料,各部门要准确提供相关数据,使成本分析有依据、比较有对象.要用数据说话,发现问题及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改善经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对改进工程施工的成本思考
(一)建立责任权利相结合的责任考核制度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这就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将项目施工费、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分别进行全额细化和量化层层分解到管理和施工的每个项目、每道工序上.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犬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的成本控制网络和成本群管格局。
(二)从工艺、工序上控制成本
对项目成本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作业层的管理力度,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满足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选择造价低的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法.以达到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从质量、进度上控制本按规范施工,精工细作,杜绝发生返工和报废,做到优质和低成本的有机统一
众所周知,工期越短.工期成本越小.但工期不是越短越好,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工期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施工环境与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内部因素导致的。不盲目抢工期、赶进度,均衡地安排工程进度,尽量减少人为停工的成本损失。
(四)从成本的费用组成上强化成本控制,实施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成本控制的标准,因此,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方法,也主要是用不同标准的控制方法
一般来说.有定额控制和预算控制两种方法.但无论是定额控制还是预算控制,按其费用的经济性质来划分,基本上可分为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对人工费的控制,以及其他费用的控制等。①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包括主要材料、构件、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机械等。它在施工生产经营中的消耗占总成本的比重很大,是施工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根据工期安排,合理使用机械。作为占工程项目总成本60%一70%的材料费用,在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被认为较难实现控制的环节。②对人工费用支出的控制。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应本着既满足施工需要,又厉行节约开支的原则,以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作为控制依据,引入劳务市场化机制和劳务队伍市场准入制度。内部建立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能进能出、工效挂钩的自主用工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数量比例,适时安排人员进退,压缩零散用工和辅助用工。③对其他费用支出的控制。这里所说的其他费用,从费用的习性上看是固定费用或半变动费用:从费用的用途上看大部分是期间费用。
时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随着****集团公司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人在新的一年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我走上竞职演讲台,心中百感交集,一是荣幸自己赶上了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大好时机;二是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
我叫***,现年**岁,毕业于***学院财会专业,本科学历,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职称。我竞聘的岗位是********公司主办会计。我觉得这次竞争对我个人来说不仅是一次机遇,更重要的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我参加这个岗位的竞聘,有5个有利的条件:
一是我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的工作经验,熟悉****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从事财务工作已经8年,于2000年1月进入****有限公司,见证了********公司成立、发展、壮大,到目前相对稳定的全过程。进入****公司5年来,我先后担任过出纳、库房管理员、会计等工作,特别是在兼任库管工作期间,熟悉、了解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及网络产品,为我以后从事IT这个新兴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套服务器要配两个热插拨硬盘,一套公司数据库软件要配一张使用证书,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由于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太快,哪些产品库存时间太长,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需要及时低价处理,那些产品已经积压报废不能使用,我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向营销部门及公司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公司损失减少到最低。
二是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大家都知道,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有关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经营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作为****公司主办会计,在生产力发达、管理水平较高的今天,记账、算账、报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发挥会计的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作用便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功能。因此,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企业自身经济特点,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畅进行与货币资源的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发挥主导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仅能够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准确无误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合理规避税收,并能够接受税务机关及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将企业费用控制在预算以内;同时能够当好领导参谋,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参考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是: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是我的一个优势。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中国已加入WTO,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咱们****公司通过局域网的建设,各部门资源已经可以共享,部门之间的信息已可以快速交流,就财务工作而言,我们现在使用的最新版本的用友财务软件,我能够熟练操作该软件,能够完成对数据的备份等工作,由于****公司不在****集团总部,因此运用网络传送相关数据及报表是非常必要的,我能够利用inter网快速与总公司财务部取得联系,保证财务工作及时完成,我相信再经过努力和加强学习我是完全可以做得更出色的。
四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会计人员从事财务收支等经济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受到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外,还必须受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录的约束。在多年的会计工作中,我能够做到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我热爱财务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力争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的需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方法,为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且能够严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负责人同意外,决不私自向外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五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我能以大局为重、宽宏大量,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得失,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我也深知在知识更新飞速的年代要不断的学习、装备自己,努力在各方面充实自己。
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不断地加强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搞好工作”为信条,言行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踏实肯干,诚实待人。我认为我完全能够胜任****公司主办会计工作。
如果我竟聘成功,担任****公司主办会计,我会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当好公司领导的参谋。
1.加强学习,积极主动做好日常事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岗位要求。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为经营等其他部门服务的工作,是信息传递、落实政策、上下内外沟通的窗口,既要承担繁忙的日常事务,又要参与政务,当好做好公司领导的参谋。因此,从事财务工作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艺术。另外我还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服从安排,言行一致,顾全大局,坚决维护公司领导班子的团结,维护领导的形象。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2.做好综合协助、协调工作,处理好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确保公司的政令畅通。我将及时地传达贯彻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并加强督办检查,促进我公司各项决策的落实。并且认真、科学地做好与公司领导,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使大家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工作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真完成财务部、公司经理安排的工作,合理分工、合理调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还要在关心同事、理解同事上下功夫,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通过沟通、调节,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保证扎扎实实,井然有序的做好本部门的各项工作。
竞聘物流公司主管会计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时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随着渝叶集团公司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渝叶人在新的一年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我走上竞职演讲台,心中百感交集,一是荣幸自己赶上了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大好时机;二是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
我叫××*,现年30岁,毕业于重庆商学院财会专业,大专学历,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助理会计师职称。我竞聘的岗位是渝叶科技公司主办会计。我觉得这次竞争对我个人来说不仅是一次机遇,更重要的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我参加这个岗位的竞聘,有5个有利的条件:一是我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的工作经验,熟悉科技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从事财务工作已经8年,于20xx年1月进入重庆艾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重庆渝叶科技公司的前身,经历了从艾特公司到渝叶科技公司的过渡,见证了渝叶科技公司成立、发展、壮大,到目前相对稳定的全过程。进入渝叶公司5年来,我先后担任过出纳、库房管理员、会计等工作,特别是在兼任库管工作期间,熟悉、了解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及网络产品,为我以后从事it这个新兴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套服务器要配两个热插拨硬盘,一套公司数据库软件要配一张使用证书,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由于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太快,哪些产品库存时间太长,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需要及时低价处理,那些产品已经积压报废不能使用,我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向营销部门及公司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公司损失减少到最低。
二是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大家都知道,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有关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经营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作为科技公司主办会计,
在生产力发达、管理水平较高的今天,记账、算账、报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发挥会计的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作用便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功能。因此,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企业自身经济特点,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畅进行与货币资源的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发挥主导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仅能够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渝叶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准确无误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合理规避税收,并能够接受税务机关及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将企业费用控制在预算以内;同时能够当好领导参谋,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参考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是: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是我的一个优势。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中国已加入wto,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咱们渝叶公司通过局域网的建设,各部门资源已经可以共享,部门之间的信息已可以快速交流,就财务工作而言,我们现在使用的最新版本的用友财务软件,我能够熟练操作该软件,能够完成对数据的备份等工作,由于科技公司不在渝叶集团总部,因此运用网络传送相关数据及报表是非常必要的,我能够利用inter网快速与总公司财务部取得联系,保证财务工作及时完成,我相信再经过努力和加强学习我是完全可以做得更出色的。
四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会计人员从事财务收支等经济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受到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外,还必须受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录的约束。在多年的会计工作中,我能够做到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我热爱财务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力争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的需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方法,为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且能够严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负责人同意外,决不私自向外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五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我能以 竞聘物流公司主管会计演讲稿第2页
大局为重、宽宏大量,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得失,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我也深知在知识更新飞速的年代要不断的学习、装备自己,努力在各方面充实自己。
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不断地加强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搞好工作”为信条,言行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踏实肯干,诚实待人。我认为我完全能够胜任科技公司主办会计工作。
如果我竟聘成功,担任科技公司主办会计,我会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当好公司领导的参谋。
1.加强学习,积极主动做好日常事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岗位要求。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为经营等其他部门服务的工作,是信息传递、落实政策、上下内外沟通的窗口,既要承担繁忙的日常事务,又要参与政务,当好做好公司领导的参谋。因此,从事财务工作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艺术。另外我还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服从安排,言行一致,顾全大局,坚决维护公司领导班子的团结,维护领导的形象。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关键的部分,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为主线的,并全面反映了内部会计控制思想的演变过程。
内部控制主要有两种比较权威的定义:其一,COSO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①控制环境,其内容有单位员工的诚实和职业道德、人员胜任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②风险评估,包括经营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及企业改组等;③控制活动,包括职务分离、实物控制、信息处理控制、业绩评价等。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实现管理当局的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审批、授权、确认、经营业绩的复核、资产的安全等,④信息与沟通,包括确认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采用恰当的价值计量、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提示;⑤监控,包括日常的管理监督活动,还包括内部审计及与单位外部团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监控。其二,我国政府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由施控主体、受控客体、传递途径三方面组成。其中,内部会计控制的施控主体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负有费任的经营者和决策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是为了下属目标:协调权责利益关系;确保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将公司治理机制视为一种内部治理体制,主要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机构设置,明确各机构的权责分配,达到三者间约束与权力制衡的目的。在我国就上市公司而言,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使企业内部控制层次增加。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是理性人,不能简单地假设公司管理层会自觉地维护股东利益。我国股市已经有相当多的事例表明,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就很可能出现侵犯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已经给它们脆弱的治理结构带来种种弊端和负面影响,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这样的治理结构不仅造成了董事会力量薄弱,还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自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二)会计人员较低的素质不能保障会计工作在企业资本运作中的核心作用。企业会计工作是企业的基本工作,它关系着企业的投融资。然而,会计人员特别是主管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在中小公有制企业改制的公司制企业中,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这样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的素质助长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
(三)企业忽视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立和执行。一些企业的主要领导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多数认为企业会计就是记账,还没有认识到会计工作的基础作用,就更谈不上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而言,多数认为执行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有章不循,将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用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有时遇到具体问题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控制环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直接关着企业目标的实现。在设计组织机构和进行权责分配时,基本做到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公司要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层层制约的治理机制,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各层级的工作职责。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现代财务会计产生的动因是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企业管理者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要在企业内部引入先进管理思想、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管理制度、推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有进行管理创新和推行管理变革的愿望。
(二)注重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满足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文化水平、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等。企业要通过培训、挖掘激发、实践等步骤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企业要通过对外招聘、内部竞聘上岗及加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有关聘用、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各项措施均要由企业的员工来完成,因此,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关键词] 管理者;内部控制;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032-02
一、管理者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能
(一)委托理论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委托理论是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应用到现代企业当中则体现为一系列委托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体现了一种内部分工,它反映了股东(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总经理CEO)和工人在职能上的分工。但在这种契约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双反的利益冲突,管理者有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罔顾委托者的诉求,,的现象出现,进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失衡,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从企业生产运行链来看,对人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的规范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涉及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包括了其他生产、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另外,层层深入的管理是对股权方和管理层委托关系的细化,管理人员将企业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对企业日常经营决策也分解到各个部门执行。而深入了解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控制,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抵御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管理者职能在内部控制中作用与要求
在我国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董事、监事及其他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明晰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的职责,分别为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该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对各个机构的管理人员及高级管理者明确职责权限,并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管理层素质与能力。另外,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备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拥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及时准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出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主导带头作用。
二、管理者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影响
第一,企业在清晰的组织结构下,管理者能够组织部门职责进行分解,分解到具体岗位中,同时对不同岗位职责下设置相应的权限,通过职责分解和权限分配实现部门内权利责任的分配。在人力资源方面,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员工晋升制度,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管理者作为企业内部的领导者,需要发挥其向心力的作用,一方面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权利,为部门筛选合适员工、对基层员工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及围绕内部控制展开考核,为内部控制实施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同时又要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与积极健康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维护股东的权益,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好受托的职责。
第二,企业外部环境多变,风险错综复杂,管理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决定了企业解决风险的效率与效果,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存在风险分析预警不及时,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失控,企业运营出现问题。另外管理者对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不完善,也会造成企业资源流失,损害股东权益。
第三,管理者在履行审核流程和控制行为的职能时,与其他部门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交相协作,严格审核与管控,这成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对资金收付的严格把关,对生产的质量监督,对销售的收益保证,管理者在企业控制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影响着企业的业务活动是否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管理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控也十分重要,管理层在明确企业目标与企业所需的前提下,甄选与晋升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第四,及时有用的信息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信息的获取与沟通是管理者有效履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中层管理者是信息与沟通体系中的关键传递者,向上传递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由高层管理者对信息进行战略分析与分配,再通过中层管理者向下传达企业制定的任务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保障信息传递的顺畅与高速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第五,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不仅肩负着领导管理的职责还承担着监督的责任,管理层通过财务会议以及各个部门的总结会议收集各个部门的信息,监督各方面工作的进展,同时协助监督人员了解和核对相关信息。组织评价小组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控制缺陷。各部门管理者的日常监督是过程控制,比结果控制更能使得业务中的错误在流程中得到纠正。
三、建议与结论
(一)内部环境
创新管理团队的多元化发展,使不同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管理者配合管理。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规范,企业与管理者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岗位的绩效考核并与其薪酬挂钩。对《公司经营管理者职务竞聘办法》进行合理修订,公开透明地筛选出拥有高素质,强技能、多经验的管理人员任职于关键岗位。同时,要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财务报告及资产安全可靠的关注,对任职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追责及岗位培训,保证其管理能力的完善和提高。企业所有权人还要对管理人员的诚信与道德价值观规范遵守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企业内部环境的清廉与纯净。管理者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形成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促进围绕企业内权责分配、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价值观、人力资源规划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二)风险评估
身为企业管理者应及时识别部门内业务风险,及时对企业外部环境风险进行预警,准确定位风险量级,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对风险量级高的关键点采取恰当风险应对的措施。同时,管理者还要保持勇于创新与突破的精神与能力,带领一线员工参与到风险应对策略过程中,寻找风险应对的创造性措施。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与认识,避免出现法律风险,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地位。具体方法包括:及时收集观测数据,积极获取外部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与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合理的技术分析方法与技巧,形成评价报告。完善风险解决流程,明确风险应对人员职责安排,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作为风险评估的补充,管理者对风险量级中低层面业务的关注应进行重点加强,使得控制活动这个核心要素在流程中发挥重点控制作用。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增强自身知识和业务面的拓宽,加强管理层之间的横向、纵向交流,全面了解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企业控制活动顺利进行。
(四)信息与沟通
完善组织架构,适当增强企业的扁平化程度,减少上下级管理者信息传递的错报风险。建立管理层之间信息传递平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管理者对信息变化的敏感度,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管理者引导各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利用信息系统及自身特殊位置使信息最大程度流动,降低舞弊概率。
(五)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过程中,管理者积极配合监督人员调查活动,勇于承担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责任,时刻将发现的问题与监督人员进行沟通,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监督机制,保证其行使权力的独立性,客观性,使内部监督环节实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总之,管理者作为“非完全理性人”担任着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因各自的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经验技巧不同等等异质性特点一方面决定了他们在企业内部能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成效不同,因此要充分发挥管理者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优势与潜力,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借鉴。
[参 考 文 献]
[1]王普松.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委托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3):77-80
[2]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90-350
[3]鹏,王家远.汪范军风险应对能力对风险评估影响的探索性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3(4)
[4]池国华,杨金.基于管理者视角浅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J].财务与会计,2014(7):39-41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在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中,成本管理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对于交通行业,尤其是路桥施工企业是机遇与风险同在。路桥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施工方式、资产结构、资金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着一系列变化。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1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把计划作为项目控制的目标值,定期把工程进展过程中的实际支出额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发现并找出实际支出与投资控制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施。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为:
1.1成本计划实施
将成本目标或成本计划分解,提出设计、采购、施工方案等各种费用的限额,并在施工过程中按此执行。
1.2成本监督与控制
包括对各项工作进行成本控制,如对设计、采购、委托进行控制;各项费用的审核,确定工程款的支付,监督已支付的项目是否完成,并保证每月按实际工程状况定时定量支付;得出实际成本报告;进行审计活动。
1.3成本分析
作详细的成本分析报告,并行各个方面提供不同要求不同详细程度的报告。包括:①超支量及原因分析。②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和工程成本趋势分析。
1.4制定措施并调整成本计划
①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分析、咨询和协调工作,使各方面作决策或调整项目时考虑成本因素。
②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分析超支原因,分析节约的可能性,从总成本最优的目标出发,进行技术、质量、工期、进度的综合优化。
③通过详细的成本比较、趋势分析获得一个顾及合同、技术、组织影响的项目最终成本状况的定量诊断。
④对项目形象的变化,如环境的变化,目标的变化等所造成的成本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并调整成本计划,协助解决费用补偿问题。
2路桥工程项目成本预测与控制措施分析
2.1项目成本预测
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是本工程造价的上限,无特殊情况,不得突破此限。施工企业要在中标价内,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对各单位工程师列出成本预测值,以此控制成本的支出。
项目部施工成本是与工程施工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预测项目部施工成本,一般根据工程量清单或工程的报价计算该工程完成本工程需要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和现场管理费。因此,预测单价应低于投标价。
(1)确定人工费:人工费=实际工日单价×实际消耗定额
(2)确定材料费:材料的价格随市场的供求上下波动,投标单价应及时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合理的材料价格。材料费=现行的材料市场价格×材料消耗量。
(3)确定机械费:机械费=机械台班费×机械台班消耗量。
(4)现场管理费:现场管理费计算无固定的公式。它的确定与施工的实际情况有关,如现场环境情况、气候情况、施工工艺的难度、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等,一般为工料机总和的6%~8%,一般情况不应超出此限。
(5)项目部管理成本:项目部管理成本主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项目部的人员组成情况综合考虑。目前一般采取“按实计算,总价控制”的原则,管理费用为工程总造价的2%~3%。项目部要严格审定开支项目,一般情况下不得突破。
(6)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项目部的上级机构成本是指上级机构为组织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一般是根据上级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组成状况确定,采取“按实计算,总价控制”的原则控制费用开支。
(7)税金:税金按照工程总造价为基数计算。项目成本预测值将作为成本考核的指标,因应尽量准确、详细、合理。
2.2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2.2.1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可能降低成本。所以,路桥施工企业决不能忽视成本控制,应立足自身特点,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2.2.2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成本分析,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在项目施工整个过程中,通过成本预测、计划成本编制、实际成本核算,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项目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因此路桥企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收集好原始资料,各部门要能准确提供相关数据,才能使成本分析有依据,比较有对象,要用数据说话,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经营,降低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2.3注重合同控制的作用
合同控制应该是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施工项目质量、进度控制与之密不可分,它是合作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约束力的控制方法。
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严密的合同体系、覆盖了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上至企业的决策者,下至项目的各个作业班组,并涉及到企业各个专业职能部门,他们都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负有责任,形成了完整的项目成本责任网络,充分体现了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原则。
2.2.4把握最佳工期成本点,寻求最低成本
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寻找最佳工期成本点,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在特殊施工条件下,应反复权衡为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所增加的费用与因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工程竣工决算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同样,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防止因误工、返工和返修造成的浪费。在总体施工方案确定后,对技术难度高、成本影响大的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工艺设计,在安全、质量、工期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进行论证和优选,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在质量方面推行“诚信”理念,以“双赢”为目的,提高工程质量,杜绝事故发生。3对改进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思考
3.1建立责任权利相结合的责任考核制度
责任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将项目施工费、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分别进行全额细化和量化,层层分解到管理和施工的每个项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上,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的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可负,事事有人负责,指标到人,控制到位,从而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的成本控制网络和成本群管格局。
3.2从工艺、工序上控制成本
对项目成本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层的管理力度,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结合工程任务的实际情况,以施工定额为标准,以施工队或班组为最基本的核算单元,推行内部定额工日和工序单价承包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严格把关,让职工个人经济收入与完成工作量相联系,调动挖潜降耗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组织施工队伍,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优化施工方案等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3从质量、进度上控制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质量和工期的管理,正确处理质量控制、工期控制与成本控制的相互关系。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由项目的3大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在现实项目中,处于最理想的A号区域,即工期短、质量好而又造价低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强调造价和质量,工期就不应要求过严,建设目标应为图中的B+A号区域;强调项目的造价和工期,质量就不能要求过高,建设项目就应是C+A号区域;强调质量和工期,造价就不能要求过紧,建设目标应是D+A号区域。因此,在制定项目建设目标时,应先对建设项目各种客观因素和执行人可以采取的可能行动及这些可能后果进行综合研究,经过对具体情况分析,制定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
按规范施工,精工细作,杜绝发生返工和报废,做到优质和低成本的有机统一。众所周知,工期越短,工期成本越小;但工期不是越短越好,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工期成本则会急剧上升。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二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与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导致。不盲目抢工期赶进度,均衡地安排工程进度,尽量减少人为停工的成本损失,使工期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发挥积极作用。
3.4从成本的费用组成上,强化成本控制
根据成本控制的概念知道,实施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成本控制的标准,因此,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方法,也主要是用不同标准的控制方法。一般来说,有定额控制和预算控制,无论是定额控制还是预算控制,按其费用的经济性质来划分,基本上可分为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对人工费的控制,其它费用的控制等。
3.4.1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
主要包括主要材料、构件、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机械等,它在施工生产经营中的消耗占总成本的比重很大,是施工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工期安排合理使用机械。作为占工程项目总成本60%~70%的材料费用在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被认为较难实现控制的环节。除了材料涨价因素外,严防死守材料的采购、质量、运输、验收、领用及结算等六关。首先货比三家,择优选择材料,防止缺斤少两和质次价高,再者是就近购料,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搬运,根据工期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降低材料储备和减少资金占用;其次是加强物质收发,保管、领退管理,限额领料,防止损耗、超耗和浪费,特别控制好钢材、水泥、沥青三大材料,依靠技术力量和分明的奖惩有效减少材料损耗。
3.4.2对人工费用支出的控制
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应本着既满足施工需要,又例行节约开支的原则,以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作为控制依据,引入劳务市场化机制,劳务队伍市场准入制度。内部建立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能进能出,工效挂钩的自主用工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数量比例,适时安排人员进退,压缩零散用工和辅助用工。
3.4.3对其它费用支出的控制
这里所说的一般费用,从费用的习性上看是固定费用或半变动费用,从费用的用途上看大部分是期间费用。要控制好管理费用的开支,实施好项目经理审批制度和财务审核制度。另外,项目经理部应该做好内部竞争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做到有备无患,避免因业主索赔导致额外损失。
4结语
综上所述,探讨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只要遵循价值原理,科学决策、动态控制、采取严格到位而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就可以将路桥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目标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张振明.工程造价信息学引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7-18.
[2]袁建新.迟晓明.工程造价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独立性是指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部门应独立于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部门,有直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独立性是金融审计的重要特点,没有独立性,其权威性难以体现,虽然各国均重视金融审计的独立性,但其程度有较大差异。美国对审计部门的作用定位很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ofInternalAaditions)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公司内部审计规范的权威制定者,它制定的规范里明确规定各银行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障股东的利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一家银行的董事会里一个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就是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都是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股东,这是银行审计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各分行的审计部门向总行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工作,从审计部门的年度经营预算、年度工作安排和季度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做最后决定。
美国的审计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各家银行审计部门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银行审计部门完成其重要责任。承认、尊重和发挥银行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是西方银行家的一种基本常识和起码品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要求审计部门定期报告工作、不定期检查和了解内审工作结果。
审计理念是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所持的态度、观点和看法的综合,是指导审计活动的思想基础,积极的、适当的审计理念对审计活动起较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审计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审计价值和地位。
随着内部审计理论和银行经营管理需求的变化,美国商业银行的审计理念逐渐转变为:内部审计人员是银行管理的顾问,而不是巡逻的警察,更不是敌人。在顾问咨询的审计理念影响下,审计人员注重有关经营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建立和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体系,经营风险的识别、衡量与评估方法体系、数理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体系、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审计风险控制技术等一整套经营审计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满足于真实性、遵循性等较基础的审计目标,审计发挥的作用有限,审计方式单
一、内容陈旧,审计方法往往是围绕报表、账簿、凭证及规章制度开展查账、算账、找问题、提建议的思路,难以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审计价值难以提升,也未能形成一套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识别控制体系。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遵循外部部门——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审计标准,如审计工作底稿标准、审计程序作业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各项业务审计程序非常规范,每一项业务怎样审计、主要风险在哪些环节,控制点是什么“审计哪些问题等都有具体的程序规定,各项审计都是照章操作。规范化和电子化、自动化程度高是美国商业银行审计手段的特征。
美国审计部门一般都建立了单独的网络,审计部门的计算机全部联网,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非现场审计真正成为有效的审计方式。一般都配置了行政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业绩考核系统等对审计资源进行管理,还按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需要开发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软件包为实施现场审计提供辅助工作。为及时获得业务经营管理信息数据,在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都必须提供审计部门审计时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接口软件,保证审计人员获得必要的审计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手段相对滞后于业务发展,计算机在审计领域的运用基本上是空白,导致出现诸如完全依赖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以及审计时间长、成本高、审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美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美国内部审计工作执行标准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审慎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必须具备或保持能够完成其审计职责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训练,在会计、经济、财务、计算机、工程、税务和法律等履行审计职责所需要的专业中受过专门训练或具有合格的资格证书,并接受必要的后续教育来确保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
对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中,有50%以上的人员获得特许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信息系统注册审计师证或硕士学位,有90%的人员至少获得过一个大学学位,其他均为有丰富工作经验或具有高风险领域的专门技术人员。每年计划交流12%—18%的人员到银行其他部门工作,至少保持25%的内审人员作为骨干较为固定地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29条规定:“商业银行应配备充足的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建立专业培训制度,每年确保一定的离岗或脱产培训时间”。据调查,我国的内审人员90%以上为大专学历或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从事过各种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学历提高了,但其结构不合理,取得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或硕士学位的人员极少,对商业银行电子计算机业务系统不熟悉,无法透过计算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一)建立审计大区,实行总行统一管理审计人员和费用的审计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垂直领导和相对独立,其组织结构和配套措施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我们设想改革的基本构思就是要建立审计大区制度,将全国审计工作分为几个审计大区,审计大区的审计局管理到各地的审计中心,审计中心再管理到全国审计人员。各大区审计局和各地审计中心与当地分支行之间没有任何领导与汇报的关系,完全独立于驻在行、管辖行,各项工作完全对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向总行负责,真正实现独立履行人事管理、费用使用、审计项目的确定、违规处罚决策建议等职能。为配合这种设想,目前可以考虑采取的配套措施主要有:
1.强化总行审计委员会对各大区审计局和各地集合中心审计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考核制度,强化由总行审计委员会对各大区审计局、审计中心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机制上引导下属的审计部门对总行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关系,提高审计信息的真实程度。
2.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各地审计中心的职能,使审计中心有类似银行监会审计部门的权威,用制度的形式规定审计中心,对本地的审计监督权限和具体实施途径,促进审计部门对本地监督由虚到实的转变,消除盲区。
3.落实各地审计中心的管理办法,以保证其独立性为出发点,理顺与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提高各地审计中心与驻在行的独立关系,让其完全自主地行使审计职能,才能消除各地审计中心及人员顾虑,做到审计成果的客观公正,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性。
4.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审计向谁报告。实现审计信息和业务经营管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并建立报告后的反馈制度,让管理层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结果,使审计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二)运用新的审计理念,实施灵活多样的审计活动,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对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监督本身,最终目标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必须逐渐形成经营审计和风险性审计的理念,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要逐步从对照内控制度的条条框框判断对错、寻找错弊,转向围绕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对银行经营管理过程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和威肋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向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延伸,对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和评价,积极主动研究应对策略,提供解决方案,为银行决策提供较高的咨询意见。
内部审计理念的更新,涉及到内部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和审计信息使用者三个方面,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和适当的管理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及审计信息使用者逐渐接受、理解、掌握经营审计和风险性审计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
2.引进和设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技术方法。目前主要是对现有的审计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审计成果的价值。并将审计领域向银行经营管理过程渗透,开展诸如经营绩效、激励机制、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网络安全等新的审计,提出管理新思路和对策,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咨询信息。同时进行审计调研,加强创新研究,开展审计诊断,探索为基层行服务的新模式。在审计活动中,强制要求审计人员使用和掌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的技术方法,以促进审计人员学习和形成新的审计理念。
3.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与整改工作,减少违规违纪现象,逐渐使审计人员从“警察”的角色转变为“顾问”、“智囊”和“参谋”。
(三)提高审计手段的科学化,完善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
作为“智囊”的内部审计,提供的审计成果信息要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等特点,故需要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管理方法与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才能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具体来说:
1.完善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对审计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
无论是任何岗位,我们都要定期的给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规划好下一步的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事专员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人事专员述职报告范文1今年2月,我通过人才招聘,在--公司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带着对事业的激情和对新生活懵懂的情愫,我走上了公司行政人事部的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尚未走出大学校门、专业并不十分对口,且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大学生来讲,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工作中,我一直虚心求教,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对于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都免不了会在年终岁未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现就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人事管理方面
1、制定并落实相关人事管理制度。
初到公司,适逢结构重组,--结合自身环境制定了与公司发展及执行相匹配的一系列人事管理制度,并由我负责公司的考勤统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我能够尽快适应公司的政策安排,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地统计考勤,每月初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及时为员工饭卡进行充值,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归档人事档案。
我知道,及时更新各兄弟公司及相关往来单位的通讯资料对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从未把人事档案详尽、准确的归档整理工作当成一般的人事工作来对待。我能够做到分别以纸板和电子版备份,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补齐,并及时将最新的信息复印并分发给---公司各位领导及办事员备查使用。
3、为员工缴纳社保费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人才、社保及公积金帐户。
由于我本人也是刚刚参加工作,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人事局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执行程序可以说完全不熟悉。面对每个月的报表和一年里频繁的人事增减变动,我知道只有做到勤问、勤学、勤动脑、勤动手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人事档案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的得失,关系到企业信誉的优劣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公司领导将这样举足轻重的工作交给我,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信任和考验。
了不辜负这份信任,我大胆工作,不懂就问,得到了多位负责人事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前辈们的指导和帮助。
如今,我已经能独立并熟练地完成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人才这三部分人事任务的常规性工作。这是与每位同事地积极配合和热心帮助分不开的。
4、招聘新员工。
根据业务部的实际需要,人事部在8月伊始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了员工招聘工作。回想起半年前的求职经历,我认为自己有义务尊重每一位求职者,以公司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公开、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把好公司引进人才、择优录用的第一关。
我能够做到对每一位应聘者的简历进行认真的筛选,对每一位有机会前来面试的应聘者报以最热情的对待,为公司领导进一步择优录用新职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行政工作方面
1、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年审及工商备案资料变更等相关事宜。
和办理社保、公积金、人才等人事工作一样,办理与企业有关的工商行政事务也是与政府打交道的一项工作。然而,工商行政办公大厅的设置虽然人性化,但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实在不敢恭维。
这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来讲,在工作之初的确造成了不少困难。好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其他负责行政同仁的鼎力协助,才让我有机会在一次次锻炼中逐渐成熟,办事效率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已经可以独自完成企业变更的全部流程,并能积极配合财务部、业务部等其他部门办理与工商有关的行政事宜。
2、为公司领导办理出国签证。
领导们常因业务需要办理出国签证,从刚接手这项工作开始的一头雾水,到成为公司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为领导办理签证的“顾问”,这里凝聚了广大同事们对我的悉心指教与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她们的提点下,我先后为领导们办理赴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国签证近十份。填表、翻译原始文件、准备照片及费用、备份资料、递交资料、验证指纹、面试、领取签证……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申请条件和政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申请表格和申请程序。相同的是,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在为领导们办理签证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认识到学习英语和尽可能涉猎更广泛领域常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也只有永不倦怠地提高自己,才能胜任看似简单的行政事务工作。
3、汇总石油价格,整理能源报道信息,进行月终、年终价格趋势分析。
我始终没有将这项工作单纯地列为一项涉及业务的工作而划分在行政事务部的工作之外,因为每个人都有为公司发展贡献智慧和能力的机会,因为行政工作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公司发展的。也许我的想法毫无创意,也许我的方法欠妥,也许我的能力甚微,甚至在无人问津时,这只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毕竟这项简单的工作不会像专业的网站和资讯--公司做得那样完善和权威,但当有一天业务需要其中的某个数据时,它却是及时而必需的----这就是积累的价值,也许每天只坚持做一点点,一定会有为此收获的时候。
4、其他行政工作。
行政工作是繁琐的,小到复印、扫描、传真、订餐、租花、发快件、印制名片、续订网站、订阅报刊杂志、车辆文件的保管、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大到结算、订房、订机票、办理员工报销、与装修公司就办公家具协商价格、协助领导为希望工程捐款、采购办公用品及对其领用情况进行备案……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化繁为简而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高的效率,这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企业从事业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了,对行政工作人员也同时适用。
作为行政人事部的工作人员,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要想协调好一个团队每一件琐碎的小事以保证业务的正常有序发展,首先要抱以一个正确的心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完成上级交派的工作。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抓住每一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业余时间善于发现与工作有关的新事物新知识。最后,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所长,为公司分担更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能够提供给我这份工作,使我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感谢每位同事在这一年来对我工作的热情帮助和悉心关照。
虽然我还有很多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只要我们彼此多份理解、多份沟通,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相信--公司明天会更好!
人事专员述职报告范文2我于20--年7月26日入职,至今工作已满三个月了。时光飞逝,在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中,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忙下,我边学习,边工作,有进步也有不足。下方就我入职三个月以来的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招聘工作:
1、招聘信息;
对日常招聘岗位进行分析,包括:岗位工作资料、任职资格、岗位梳理,都有哪些。对以上这些入职条件进行分析后,根据岗位的状况,选取相应的人群,从而选取相应的招聘渠道,找到适宜的人员。8月份重点完成了产业营销省内6市人才招聘信息网上刊登。
2、建立有效的人才库;
对有用的人才及时储备,以便临时招聘用工时,有人可选,有人用;至今人才库,存储有效简历共31份。
3、招聘状况统计表:8-10月份
4、在招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推荐:
A:专业技术人员招聘难、招聘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推荐与对策:
1、加大招聘职位的宣传力度、增加招聘渠道。
(如报纸、各类招聘会);对于稀缺的人才可委托猎头公司进行招聘。
2、在淡季人才需求量较少的时候,要进行人才储备。
可招聘应届毕业生,加大培训力度,并对现有的人员进行淘汰。获得人力的最优化,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为用工旺季做人才储备;
二、薪酬相关:
8月份参与了薪酬评定方案、预订中心预订员考核提成方案以及预订中心业务员考核提成方案的修订。9月份完成薪酬调查问卷的设计,并于10月份完成薪酬调研问卷,同时回收7家单位的有效问卷进行的汇总,完成薪酬调查问卷汇总分析报告;完成总部员工薪酬套级及比较分析;完成主管至经理级薪酬套级以及数据的比较。透过参与这几项公司政策的学习、调整与修改极大的帮忙了我对公司及各分公司薪酬制度的了解。
三、部门常规性工作:
1、日常工作:考勤的整理、统计;
述职报告的整理汇总;集团人员的餐补、劳保费用、高温福利的统计汇总;集团人员的生日统计及蛋糕卡的发放;集团人员的入职登记、背景调查以及离职人员办理等相关手续与各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
2、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四、分析:
A:个人潜力分析:
(一)自我的优劣势与岗位匹配状况的认识
优势:有必须的亲和力;具备必须的沟通、协调潜力,细致、认真、有耐心,服从指挥;能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推荐,认同宋城集团的企业文化;具备必须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及经验,心态平和。
劣势:思考事情不细致;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整体系统整合,缺乏劳动法规的深度研究,以及缺乏必须的主动性。
(二)需改善和提高的方面
1、提高自身执行力。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我的执行力还有些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危机意识,做任何事情都为自我规定明确的时光段,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2、政策法规——持续性学习
我此刻的岗位是人事专员,结合工作实际,劳动法规以及政策性知识的学习将成为我学习的侧重点
(三)常态性学习:
1、充分学习公司的各相关制度、文件;
有助于个人与企业愿景的统一、协调发展。
2、对今后工作分析
①针对工作中不足进行改善;
②在人力资源更加深入的学习;
③针对工作中进展不顺利的问题,滤清思路从新整理;
五、总结
我能胜任本职工作,与领导交给我的其它工作。这与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忙是分不开的,在此再次对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是我近三个月以来,工作、思想状况的总结。我将会一如既往去工作,以认真、勤劳、务实的态度鞭策自我,始终如一的努力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一切任务。
人事专员述职报告范文3不知不觉间来公司已整整一个月了,20--年6月11日,很荣幸地正式加入公司,成为公司中的一名新员工,在领导和周围同事的帮忙下,我渐渐熟悉了公司,渐渐进入自我的主角,开始了自我热爱的人力资源职业新的生涯。短暂的一月里虽没有在许多方面有所建树,但对于自我这一个月的工作是深有体会,下方,将是我入职以来工作的一个小小总结。
一、社保公积金方面
由于以前没怎样接触过社保公积金,刚开始干起来的确有些吃力,从开始不懂什么叫公积金约定提取、普通提取,到此刻不仅仅熟悉掌握,而且成功为公司两名员工办理了购房公积金的提取。期间,也总结了不一样状况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就应注意哪些事项,怎样才能顺利提取公积金等。人力工作繁琐,社保公积金模块更是琐碎,它不仅仅需要你认真仔细,更需要你有强烈的职责心和很强的服务意识,要定期的为公司员工缴纳各种保险和公积金,因为这些都是跟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并不定时地对这些政策的更改更新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公积金基数的调整,外部农村劳动力生育险的缴纳等等。近期,已成功查阅了公司员工保险缴纳状况,并打算为新转正的员工及时把各种保险给补缴上。
二、新员工招聘与选拔方面
对于人力的招聘这个模块自我就应还是比较熟悉比较擅长的,做起来入手也很快,因为毕竟以前是做这个模块工作的.。但同时,同以前招聘工作又有些不一样,在以前,无论是去学校招聘还是应聘者主动找上门应聘,单位都处于上风,不怕招不到适宜的员工。但此刻状况却大大不一样,此刻的单位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型企业,招聘不再那么简单粗放式,而且地处于首都北京,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招聘方式变了,简单的粗放式逐渐由网络招聘所代替,同时,又由于处于国际化的大都市,应聘者选取的机会更多,所以人员流动也更大。这不得不给招聘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怎样用最少的成本和最快捷的方式为公司招到适宜的员工成为人力的一大挑战,目前,在自我入职的一个月里,已配合上级领导为公司成功招聘销售助理3人,市场助理1人。
人力的工作不仅仅仅是这两方面的工作,还有绩效考核、人员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工作很多资料都是需要人事人员来做的。对于以上那些方面也是自我今后想努力的方向,自我今后开展的工作也会朝那些方面发展,因为发现,公司这几方面做的不是很完善,所以也需要自我不断努力,在自我尽快熟悉公司各个方面后,尽快把其他几个方面完善起来,争取把人力各个方面工作做好。
三、今后工作规划
(一)培训方面
之所以把培训放在首位,是发现公司在培训方面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没有系统的培训体系和制度建设。所以自我今后会做以下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并构成制度包括对新员工的入职教育培训、部门
级培训,专业培训;对于老员工的培训有不定期的销售技巧培训,职业生涯培训等。同时,从公司内部选拔培训师,选拔一批内部优秀人员作为公司讲师,来为公司员工培训。这些东西一旦建立起来,构成公司的规章制度长期实行下去。
2、外部讲师的聘请公司要发展,就不得不走向外面世界,多了解外面,让员工多充实下知识。
要在一年间定期组织一到两次的培训,
3、人力部门开发一些课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
(二)绩效考核方面
明白公司销售助理是分为五个等级,建立等级工资制,但是感觉这有些单一,不足以全方位考核员工,等级工资制对员工的激励不够,我想在征得领导同意的状况下,建立另一种绩效考核制度,由每个部门的主管来考核自我的员工,根据手下员工的多少来进行比例的划分,分为四个等级,从0到4四个等级,等级之间有50-100元工资左右的差距,让主管根据员工每个月的表现分别评等级。以此类推,相应主管由部门经理进行考核。这样能激励表现更突出的员工,同时也鞭策那些工作起色不大之人。
公司不鼓励员工请假,为了激励员工,就应设有每个月的全勤奖,以表扬那些月度内没有请过假的人,同时,也把这个作为年度评优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为一个后勤服务部门,深知服务好公司每个员工是人力部门人员最起码的要求,为员工谋利,为企业分忧,也将是我们人力工作的方向,平衡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对人力工作的最大挑战。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主生产销售部门的不断进步,同时,职能管理部门也相应就应得到重视和提高,因为,光有生产和销售,没有足够的管理潜力,公司只能永远停留在局限水平。期望人事部门得到领导的重视,来大力推行各项管理职能。我将不遗余力地为之而努力和奋斗。
人事专员述职报告范文4回看20--年度的工作生活,感遭到公司及身边的人这一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品牌在快速提升着,身边的同事也都在不断进步着,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着。新的一年到来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们预备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时,也不忘往返顾和总结过往一年来所做的努力。
一、下方我将分类对我这几个月的工作做一个详细总结:
1、招聘工作;
a、结合20--年各部门人员需求计划,并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实际需求,透过各种招聘渠道有针对性、合理性招聘各类优秀员工以配备各岗位;
b、20--年行政人事部共参加了-次招聘会(其中-次毕业院校双选会),吸引了超多人才前来应聘,并最终满足了相关岗位的人员需求。
2、建立、健全、规范人事档案管理;
a、为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建立并完善其电子档和纸质档案(含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资格证书、体检报告、照片等信息),并为其发放《员工手册》,20--年公司新入职职工人数为:-人;
b、协助部门主管及时为贴合转正条件的员工办理转正手续;
c、为离职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督促其物品/工作交接的顺利完成,20--年公司离职员工人数为:-人;
d、参与收集整理20--年度及之前年度的各类档案材料,将其按年份及种类进行分类归档,放置于-楼档案室,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方便查阅;
e、每月底对新进、转正、调薪、离职人员进行统计核对并发至相关领导。
3、员工培训工作;
协助部门主管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20--年行政人事部共组织开展了-次针对入职--以内职工的培训课,培训资料主要包括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公司各种规章制度。
4、劳动合同及社保保险的综合管理;
a、社会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b、及时与贴合条件(透过公司考核)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及时为其办理社保保险的增加,20--年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增加社保的职工人数为:-人;
c、及时办理离职员工的劳动合同的解除工作,并及时办理其社保的减少工作,20--年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减少社保的职工人数为:-人。
5、值日及值班工作的综合管理;
a、及时更新、完成公司日常及周末值日(值日人员)的安排检查评比;
b、完成法定节假日的放假通知及值班安排工作,从我进入公司以来,在部门主管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个节假日的放假通知及值班安排工作。
7、管理公司工会,定期或不定期配合协调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并做好与上级工会组织的对接、沟通工作。
二、下方是我的工作体会
1、学习是做好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工作价值的是在工作中,得到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去学习得到进步。个性是从事一份跨专业且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在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更就应透过学习加强各个方面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
2、之前的从业经验对目前工作的帮忙;
毕业之后我在-公司从事了-年-的工作,其业务范围与“----公司”大致相同,相同的行业背景,使我能更快的了解公司的各种状况及行业状况;同时----工作使我熟练于数据的整理、管理及报表的制作整理工作,我在开始从事这份新工作时也使我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员工信息表的更新管理工作及档案的整理、归类、建档工作。
3、虚心请教,融入群众;
进入了行政人事部,我会找准自我的工作定位,做到踏实肯干,用心和同事讨论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有一些专业上不懂的地方我虚心向领导及其他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听从领导的指挥,快速的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4、认真负责的做好工作;
手中的每一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部门和公司,同样也是为自我而做,在工作过程中,所得到的并不仅仅仅是工作的报酬,还有技术的锻炼,品质的提升,我努力培养自我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
5、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a、由于今年才入职,当工作中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时,应变潜力不够快,还有待提高;
b、有时会因工作杂、事情多而暂时忽略掉个别工作任务,说明我在工作过程中还不够细心,以后应加强做事情的条理性,能够用备忘录的形式规划好工作的步骤,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c、处理一些复杂的工作时不够认真,导致工作的完成状况不够理想,在20--年里,我将以最好的工作态度来迎接这份工作,应对挑战绝不退缩。
人事专员述职报告范文5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在不断的审视中完善自我。20--年自我也是在总结、审视中脚踏实地地完成好本职工作,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1、招聘:
按照公司的年度规划,透过公共招聘网、前程无忧、医药报、内部推荐等渠道进行人才招聘。招聘的岗位有:安全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其中研发人员录用了1人。年底的中高层岗位竞聘是今年招聘工作的重点,共了10个岗位信息,从11月8日简历至11月25日截止,共收到简历1742份,简历的来源基本上来自前程无忧。初试共安排了74人,进入复试的有27人,其中的8人从中脱颖而出与公司内部的6人一齐参加最后的竞聘。为配合此次竞聘工作,精心设计了复试人员岗位笔试题,竞聘评估打分标准,并努力协调安排好面试时光,用心做好整个面试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2、培训: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做了安全防范、员工手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入职培训,同时为新员工协助办理后勤手续等工作,使新员工快速适应公司环境。自我则在10月份完成了人事管理继续教育的验证工作。
3、社保、公积金、各类保险:
每月在10日之前做好社保、公积金的缴纳工作,并与财务对帐完成各部门的费用分摊报表。5月及7月初完成了社保缴纳基数及公积金基数的调整工作,根据市总工会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要求完成公积金缴存状况的自查工作。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及时为其办理了社保、公积金、档案的转入,对于退休人员及时为其办理了退休手续及公积金的转入手续。
完成了一年一度的残疾人保障金、欠薪保障金的缴纳。在职、退休职工住院保险和职工特种重病的续保工作。本年度为2位职工办理了特种重病的保险理赔。
对于20---20--年共6个未完成献血指标的名额作了献血补偿金处理,共计7200元。
4、福利:
全年一次的高温补贴,全年二次的医药、购药补贴,每2月一次的交通费补贴都按时发放到每个员工的手里;。
对于每二年一次的职工体险,先后比较了瑞美、美年、爱康国宾三家体检中心,最后确定了性价比较高的瑞美体检中心,并将体检须知和体检卡发到每个员工手中。重阳节前夕为退休职工购买了礼品卡。
5、合同管理:
本年度自我进公司以后,新进员工的合同签订1人;老员工合同续签4人;退聘人员退聘协议书的签订1人。
6、各类报表:
每月底收集下属企业的人员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按时上报人员信息分析。每季度完成季度报表和国资委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
7、完成上药布置的工作:
为配合20--年校园招聘,年中的时候对本部及下属企业的应届生招聘状况进行了调研。下属各企业出于人力成本、用工需求、以往校招效果方面的思考,不需要招应届生,所以此次上药组织的20--校园招聘会我们公司及下属企业没有参加。
上药集团为了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改善日常事务劳动效率,将启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调研通知下发后,我认真细致地为此次调研准备材料,并与同事一齐接待了上药及用友公司人员的来访调研,顺利完成了此次调研工作。
近一年来,我虽然努力完成一些工作,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专业水平、工作潜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全方位认识还不够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善和解决,使自我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公司。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新的一年中我打算做好以下三点来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学习,参加人力资源相关培训,做到全面深入的掌握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以便结合实际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以实践带学习全方位提高自我的工作潜力。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我的工作潜力和工作水平。
三、对工作中有些进展不顺利的问题,需要滤清思路重新整理,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改善,养成做事细致、全方面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关键词: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8-0086-03
当前,我国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1]面对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外资银行,探讨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市场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世界银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2.8%,我国的银行业增长速度为13.2%。[2]在华的外资银行正在充分发扬优势,弥补劣势,雄心勃勃地进入我国广阔的银行业市场。面对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条件下的巨大挑战和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压力,中资银行亟需树立以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为中心的长效发展理念,从转变发展战略、加强互利合作、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管理和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等方面有效应对挑战,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树立以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为中心的长效发展理念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需要树立理性、稳健和审慎的经营理念。利润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其真实盈利能力如何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好坏的最根本标准。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发展好的、历史悠久的银行都是理性、稳健、审慎的银行,暴富、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不是银行业科学发展的轨迹。本文所强调的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是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是指经过风险调整后的银行真实利润的稳步提高。银行的风险发生具有滞后性,账面利润有可能隐藏着风险因素,一旦风险暴露,就会侵蚀原有的利润。因此,银行应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覆盖风险,用以追求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为中心的长效发展理念来指导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这也是构筑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为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资银行必须努力实现“十变”:在发展模式上,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在考核评价标准上,变账面利润为经济利润;在营销方式上,变粗放经营为精准经营;在客户选择上,变以大论优为以质论优;在风险管理上,变控制风险为管理风险;在收入结构上,变单一盈利为多元盈利;在产品定价上,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变比例管理为资本管理;在组织构架上,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在内部联动上,变行政调节为利益调节。
二、不断优化中资银行自身经营结构以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优化经营结构是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性措施,中资银行应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优化资产、收益和区域结构,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在构建多元化、价值型经营新格局上迈出新步伐。
1.逐步调整资产结构,在保持信贷资产适度增长的同时,提高非信贷盈利资产的比重,推进资产多元化经营。在总资产中,逐步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在信贷资产中,逐步降低一般性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在一般性贷款中,适当降低对公贷款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在对公贷款中,逐步提高中小型客户比重和贸易融资比重,努力实现非信贷盈利资产营运的多元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2.大力调整、优化收益结构,实施中间业务跨越式发展战略。中资银行应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为核心,整合优化服务产品和营销渠道,进一步巩固本币支付结算、国际结算、银行卡和各种业务等几大优势领域,做大做强现金管理、资产托管、租赁、担保和各类理财等新兴业务,积极抢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中间业务新市场。
3.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前提下大力推进银保和银证之间的合作。银行和券商之间的合作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大舞台,就在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有赖于银证合作的发展。目前,应在完善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杜绝券商挪用客户资金的基础上,在建立适当的银证资金互动渠道、推进金融工具的复合及业务的交叉、发展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建立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统一的技术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4.进一步优化区域经营结构,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构建突出重点和注重特色的区域化发展布局。加大对利润中心地区和重点城市行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支持重点行增强竞争发展能力。以广东为例,商业银行一是要明确广州、深圳市业务市场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两市业务、利润对全行的贡献;二是重点加强对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资源布局;三是密切关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汕头、湛江等地区适当加大资源投入。
三、进一步加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互利合作
1.正确处理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竞争与合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目前,中资银行的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拥有发达的分支网络、本币结算系统以及熟悉本土客户的需求,而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综合经营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务以及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上。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银行业全面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中、外资银行来说,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只有竞争才能发展,只有合作才能互惠互利,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包括两个层面,即一般性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
2.从业务拓展需要出发,积极与外资银行开展一般性业务合作。一是金融创新方面的合作。外资银行依靠母行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能力,在金融创新尤其是衍生产品的设计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擅长为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产品组合。尽管中资银行借鉴、模仿外资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速度较快,但缺乏对金融衍生产品等核心技术的掌握会使中资银行在未来的产品创新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需要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来加强这一薄弱环节。二是资金业务方面的合作。近年来,中资银行外汇资金短缺、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与外资银行在资金领域的合作有利于缓解上述问题。中资银行可以通过加大与外资银行之间资金互存、同业拆借等业务合作来弥补中资银行在外汇资金方面的不足,另外在满足外资银行对人民币资金需求的同时,可以缓解自身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3.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以促进中资银行的改制。中资银行应本着“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原则,有选择地引进境外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好处在于,一方面不仅增强了资本实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资”改变了单一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引智”吸收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与国际先进银行逐步接轨。截至2006年12月底,我国已有29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1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190亿美元。
四、中资银行要加快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损失和收益进行统一识别和衡量,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资源配置,争取在锁定损失的前提下赢取最大化的收益。中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以理念和文化为导向,以体制为保障,以技术为支撑,建立健全独立、全面、垂直、专业、高效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1.制定“六个全”风险管理战略。“六个全”即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其中,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是核心,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是保证,其余三个“全”是有效手段。制定此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塑造统一的风险文化,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引导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健康的经营管理行为,实现全员、全过程管理控制风险。
2.加强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应用。一是加强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突出风险线与业务线的独立运作。通过适度的专业化分工、垂直管理、建立防火墙等,重造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而确保风险决策得到深入贯彻、风险信息得到充分共享、风险防控措施得到切实执行。二是重视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建立高度敏感的风险量化技术系统(如内部评级系统),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对风险的全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控。
3.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取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其发展取决于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将一切业务的发展置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保理性、稳健、审慎经营。任何一谈风险管理就牺牲业务拓展,或一谈业务拓展就忽视风险管理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必须一手抓风险管理,一手抓业务拓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必须同时推进,绝不能顾此失彼。
五、大力提升中资银行信息技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开发应用水平
1.加大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力度。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模拟传统手工业务运作的指导工具,中资银行要继续加大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开发应用水平,弥补中外资银行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要从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渠道、综合化经营等方面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在全面推广应用财务成本核算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债项评级系统、客户评级系统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经过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的经济资源分配机制,引导经济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在上述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下,加强“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真正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流程银行”。同时,要加强数据仓库建设,完善数据仓库信息内容,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目前中资银行普遍正在进行的战略业务单元流程改革创造条件。
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价值理念
中资银行在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和灵活性的同时,还应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列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全面提升中资银行的人力资源价值。
1.薪酬分配体系。改革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同时探索长期激励计划,将员工的长远利益与银行本身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员工和银行共同成长,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考评机制。加大公开竞聘范围和中、长、短期相结合考评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核与管理,充分调动其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和长期忠诚度的优秀干部队伍。
3.业务培训。启动大规模培训计划,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客户经理的经营管理素质,特别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既能驾驭全局又有专业特长,既有国外工作经历又熟悉我国国情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4.激励机制。改变传统单路径的人才晋升机制,稳妥推进专业职务序列建设,构建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三套明晰、科学的人才职务晋升体系。
5.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大力弘扬以诚信、绩效、责任、和谐、卓越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营造宽松、互助、拼搏、进取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88-03
商业化不良资产是指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简称AMC)以商业化收购方式接收、管理和处置的境内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和非信贷资产,如不良债权、物权和股权等。相对于政策性不良资产而言,商业化不良资产除了同样具有整体质量差、容易产生“冰棒效应”、 部分资产有价值提升空间等特征外,由于采取竞标方式收购,或多或少有一些报价偏高。
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的管理水平、处置方式和处置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能力。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整体盈利和按期偿还借款,由于商业化不良资产质量较差,而且上述两个方面的目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资产管理公司面临较大压力。对于商业化转型进程中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唯有将传统处置方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积极寻求效果更好的处置方式,尽最大努力对商业化不良资产进行价值提升,才有可能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达到整体盈利目标。
一、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不良资产现行处置方式
虽然理论上有许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但是资产管理公司实际运用的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并不是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处置方式有诉讼追偿、资产重组、债权转让、债转股等几种类型。从回收资产角度分析,例如,某AMC办事处各类型处置方式的占比为诉讼追偿类18.57%、资产重组类38.84%、债权转让类37.28%、债转股5.31%。
诉讼就是打官司,是对还款态度恶劣和恶意逃债债务人采取的一种有效处置手段。根据诉讼人的不同,诉讼追偿处置方式又可分为自诉、一般、一般风险、全风险等几种方式。自诉是指由AMC委派自身工作人员或小组独立全程参与诉讼的方式。一般是指AMC委托律师事务所诉讼并按其工作量支付一定费用的方式;一般风险是指律师事务所接受AMC委托诉讼,不承担诉讼费用,按实际回收现金或资产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的方式;全风险是指律师事务所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并按回收现金或资产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的方式。
资产重组是指对有还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而又没有能力按照原来的合同条款偿还贷款的债务人采取的,债权人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作出适当让步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折扣变现、修改债务条件、债务更新、以物抵债、以股抵债、资产置换等。
债权转让是指AMC将自身拥有或控制的债权,通过一定方式,按照买卖双方认可的价格,转让给第三方的处置方式,通常采用的转让方式有协议、招标、竞价、拍卖等,可以单户转让,也可以多户打包转让。债权的买受方主要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债务人的股东、债权人、债务人以及其他对债权感兴趣的投资者,也包括债务人本身。
债转股是指AMC将有一定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债权转换为该企业股权,并通过一定程序对企业进行改制重组并重新登记注册的处置方式,商业性债转股之后,AMC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行使股东权利。严格来讲,债转股也属于资产重组中的一种,适用于相对优质的企业,因对于AMC培育优势资源、提升资产价值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本文单列出来。
二、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不良资产现行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诉讼追偿类
一是诉讼程序复杂,回收周期较长。一般从项目启动到回收现金,需要1―2年时间,重大疑难案件需要3年或更长时间,还有一定比例的案件因为执行难等被搁置一边,甚至再也没有下文。截至2009年末,某AMC办事处共启动诉讼项目99个,其中终结项目11个,执行中项目8个,其余项目仍在审理阶段。二是处置成本较高。一般风险的费用成本在8%―10%,全风险成本更高,达15%―20%;垫付诉讼费用也十分高昂,有一部分无法收回;以致某AMC办事处每年支付的律师费和诉讼费高达业务费用总额的60%―80%,十分惊人。三是法律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严重不足。某AMC办事处虽然大量采用诉讼追偿方式,但自身的法律专业人才却十分欠缺,有律师资质人员不到员工总数的3%,其余一线项目经理法律诉讼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很薄弱,缺乏更新知识的机会和动力,加上人手有限,以致不得不依赖律师事务所的风险。截至2010年7月末,某AMC办事处通过诉讼追偿回收现金的项目共有91个,共回收现金3.8亿元,其中自诉的项目只有9个,回收现金968万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回收现金总额的9.9%和2.5%。四是对律师事务所的选聘和管理不严,“一代了之”现象严重,损害了公司利益,加大了诉讼风险。如某市第五运输公司项目,律师知法犯法,伪造印章和公函,冒领担保单位执行款数十万元,伙同法官全部私分,最后因劣迹败露而入狱。
(二)资产重组类
一是债权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因为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博弈关系,而且双方信息不对称,评估资料和评估手段受到制约,可以运用的评估方法十分有限,债权让步幅度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和人为因素。二是除折扣变现一次性付款外,其他重组方式都属于阶段性处置,资产损失没有完全锁定,后续处置还需要成本投入,并存在一定风险。有时一次重组不能解决问题,还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重组,产生很多变数。三是回收资产的维护、管理和经营仍然是一件复杂而烦琐的工作,容易出现管理漏洞。特别是物权资产的过户和管理都有难度,有些专用性较强的物权资产可能一时难以变现,还会因为保管不善或其他有形、无形磨损而贬值。
(三)债权转让类
一是市场营销不充分,难以找到真正对标的债权感兴趣又有实力参与竞争的投资者,债权价值的实现受到很大局限。二是债权价值的评估更加困难,因为债务人的配合度更低。三是无论是协议转让,还是招标、竞价等转让方式都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竞价过程的公平性、合法性难以保证,即使公开拍卖,有时也出现围标和不规范操作。四是标的较大的债权转让会提高投资者的进入门槛,如果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又会加大处置回收的风险。五是债权本身的瑕疵容易引发买卖双方的纠纷。六是政府干预或债务人闹场、威胁,有时导致转让失败。如某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债权拍卖项目于2008年11月28日和12月28日、2009年3月12日,先后三次拍卖,均因债务人围攻拍卖现场、威胁竞买人而流拍。
(四)债转股
一是不良资产中真正有前景、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很少,愿意配合和接受债转股条件的企业更少,企业原来的股东一般不愿轻易放弃大股东的地位,谈判的过程往往很艰难。二是企业真正关心的可能是债转股后利息负担的减轻,实质性的管理变革很难实行。三是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审批手续复杂,过程漫长,影响处置时机。如某机械厂项目,某AMC办事处与该企业的债转股协议早已签署,几年前就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至今仍然没有结果。四是从项目启动到股权退出需要较长时间,项目财务费用会很高。五是股权退出的通道不顺畅。
三、改进现有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一)把握处置时机,加大自诉比例,加强对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1.把握处置时机
对于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来说,一味地诉讼和强制执行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软硬兼施”,在强力维护资产权益的同时,积极寻求重组、转让的机会,适时变更资产处置方式。
2.加大自诉比例,降低诉讼成本
无论是从锻炼队伍的角度,还是从降低诉讼成本的角度,都应该加大自诉比例,特别是实事清楚、证据确凿、担保抵押有效、执行难度不大的项目,一定要自行诉讼。这是挖潜增效的一个关键点:如某AMC办事处自诉比例几乎为零,如果争取50%的委托项目实行自诉,每年节约的费用将达160万元以上,在增长员工知识才干方面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在大力推行自诉的同时,为了争取更好的诉讼效果,一是要保持一定数量和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这一方面靠培养,另一方面要引进,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鼓励钻研专业技能的良好机制,以及一切以业绩论英雄、能者上、庸者下的考评淘汰机制;二是每个项目要指定两名诉讼人并明确第一责任人,相互协作和监督,控制诉讼风险;三是遇到重大疑难问题要成立专家组进行研讨,妥善商定对策,必要时向专业机构咨询。
3.加强对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由于自身人员数量与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某AMC办事处目前还要借助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但在开展委托诉讼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机构的管理与监督,营造良好的合作机制,力争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是建立备选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库,对申请入围的机构要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如相关资质是否齐全、符合要求,对其业务水平、执业经验和实力、职业道德、业界声誉等还要进行适当调查。二是建立项目招标竞聘机制。计划进行委托的项目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事先要征询部分律师事务所的意见和意向,对回收目标和成本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再将项目信息、方式给所有在库机构,有意向的机构必须制定详细可行的方案,确定最低目标和对费用的要求,然后按规定程序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经批准后实施。三是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监督。每个项目的诉讼人必须至少有一人是某AMC办事处项目经理并特别授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只能一般授权,项目经理要随时了解案件进展,参与解决疑难问题,督促律师按计划完成目标,发现违约行为要果断采取措施,属于客观原因的经批准后可调整方案,属于主观原因的要依法解除协议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四是定期对机构的行为和实现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发现行为不端、有重大主观过失、不按约定尽职履责的机构要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及时调整出库。
(二)发掘和提升不良资产价值
1.发掘不良资产价值
为最大可能发掘不良资产价值,首要的是要做好尽职调查。一要仔细查阅内部档案。二要充分做好现场调查。三要到工商、房地产等部门广泛调查。四要对尽职调查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
2.提升不良资产价值
资产管理公司以重组方式取得的抵债资产,有很多是停缓建的烂尾楼以及其他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如果直接变现,可能面临一系列难题,如明晰产权、拆迁安置、土地变性等,价格会大打折扣;如果适当追加投资,解决资产瑕疵问题,进一步完善功能,持续经营提升,则完全可能是另一种局面。
(三)完善估值技术与模型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权资产的估值主要参考四方面因素:资产购入时的入账价值、项目经理尽职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意向价格、评估价值和外部询价结果。但这四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局限:入账价值存在竞标中的高报价以及人为分配、调整因素;项目经理难免主观臆断,存在道德风险;由于债务企业不配合、无法进场、资料缺失等因素影响,无法按照传统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虽引入了价值分析的概念,即通过假设清算法、综合因素分析法、现金流偿债法、交易案例比较法和债项评级法等方法,但还是无法解决估值的科学性问题;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交易平台,买受人十分有限,外部询价结果也不能充分反映资产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总结历年处置回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有一定代表性的债权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和数据库,从中分析找出影响资产估值的内在因素,通过因素分析方法对未来拟处置项目进行模型估值,力图解决信息和市场需求不足情况下资产估值难题。
(四)突出不良资产亮点,加强拍卖管理,控制分期付款风险
1.突出不良资产亮点
(1)提升市场营销理念,建立全员营销体系。认真借鉴和把握国外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趋势,真正树立起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并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将市场营销工作与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
(2)完善不良资产信息和客户资源数据库系统,广泛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实现内部信息交流共享。
(3)根据客户需求,优化不良资产配置。资产管理公司按照不良资产的不同特点,既可以进行单个不良资产项目的推介,也可以将不良资产组合成各种不良资产包进行推介,如按地区、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客户要求的特殊方式组包,或者根据客户的业务范围、规模、产品、债务负担、发展潜力、在市场和当地的影响力等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设计最优的不良资产组合和投资方案,并向其推销,使客户接受,最终实现不良资产处置回收。
(4)积极尝试多种不良资产定价策略。如明码标价、时点差价、特别折扣、会展特价、打包优惠、营销询价等。
(5)增强服务客户的意识,采取吸引客户的分销手段。一是建立不良资产展示大厅,采取图、文、物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客户推介不良资产,为客户提供一个方便查询的固定营销场所。二是进一步扩展网络营销功能,全面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1]。
(6)突出不良资产亮点,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不良资产的价值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贬损,但相对不同客户来说,也会有一定的不同利用价值,这些利用价值就是不良资产的“亮点”或者说“卖点”[2]。
2.加强拍卖管理
(1)完善拍卖机构备选库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充实拍卖机构备选库,涉及具体项目拍卖时,必须从备选库选聘使用拍卖机构;对备选拍卖机构实行年度考核,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与管理,因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淘汰。
(2)利用拍卖机构广泛推介资产,寻找潜在客户,提升资产价值。一是将拍卖与营销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拍卖机构的网络和客户资源优势,加大营销力度,开展市场询价。二是积极营造拍卖竞争氛围,提高资产回收率。三是“以拍促谈”,迫使债务企业及其关联人回购债务。
(3)防范拍卖风险。一是充分披露拍卖资产的瑕疵,以防拍卖成交后买受人反悔。二是统一协议格式文本,控制违约风险。三是现场提交保留价,控制竞买人、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压价风险。四是实行保证金管理。五是现场监控拍卖过程。
3.控制分期付款风险
在采用债权转让类处置方式时,要力求一次变现,但有些买受人因金额较大,无力一次性付款,要求分期付款。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如果不同意分期付款,那么就无法实现该项目的最终处置;如果同意分期付款,又存在着转让后的应收账款重新沦为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为此,要落实有关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付款方式引起的二次风险。
(五)选准适合债转股的企业,加强对企业的监控,完善退出方式
1.选准合适的企业
适合实施债转股的企业,一般是指贷款还本拖延,部分或大部已无力付息的贷款,但其价值仍在,生产要素的作用仍在发挥,有可能通过债转股而转化为优良资产。
2.加强对企业的监控
(1)在签订债转股协议时,明确资产管理公司在股权结构中的地位,争取对债转股企业的控制权。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债转股取得绝对控股权或取得相对控股权;二是虽没有取得控股权,但通过特别条款取得董事会多数席位。
(2)在债转股协议中,充实一些保证和限制条款,引入回购机制。如要求企业定期提供财务报告,要求其实现财产保值、增值。
3.完善退出方式
资产管理公司应选择在债转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已得到合理安排,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已正常化,市场竞争力已明显增强的条件下,根据企业股权规模、资产质量等状况确定采用上市、转让、回购等方式有序地退出[3]。
四、探索运用其他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一)利用资本市场处置不良资产
一是直接推荐债转股企业或其他参股企业上市,获得可流通的上市公司股票,经过价值提升,在规定的禁售期满后择机出售。
二是对上市公司或其股东实施以股抵债,取得上市公司股权,完成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取得可流通的上市公司股票,禁售期满后择机变现。
三是以商业化不良资产置换待重组的上市公司股权,完成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取得可流通的上市公司股票,采取一系列经营重整措施,如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经营状况,提升股价,禁售期满后择机变现。
利用资本市场处置不良资产实际上就是债转股、资产重组、股权经营等处置方式的组合,其基本的操作流程就是:介入―重组―提升―退出,最终实现商业化不良资产大幅增值。
(二)利用金融资产交易所处置不良资产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借助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下简称金交所)平台,实施转让类处置方式,主要做好资产营销、处置项目公告和交易挂牌等三个环节的业务对接:
1.资产营销环节,把资产管理公司系统网站营销的资产同步放到金交所营销。
2.项目处置公告环节,做网站和报纸公告的同时,提交金交所做项目处置公告。
3.交易挂牌环节,准备拍卖、竞价等适合交易所交易的项目,上金交所交易。
参考文献:
[1] 李晓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营销:理念、问题、对策[J].金融研究,2003,(1):74-81.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中间业务迅速发展,无论是中间业务的范围,产品服务品种,还是在总收入的占比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与提升,中间业务已成为许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高效运行,可以为客户带来带来便利,其意义明显,具体表现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同时有利于银行监管,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但是,中间业务的风险不容忽视,它在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安全经营带来隐患。因此,如何有效的评估中间业务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是我国商业银行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和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所裨益。所以,研究中间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及其意义
(一)中间业务的含义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有多种划分方法,传统的分法是将银行业务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所谓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英语中,中间业务原文为Intermediary Business,意为居间的、中介的或的业务,因此,中间业务也可称为中介业务、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在办理资产负债业务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作为一种资产负债之外的银行业务和占用银行资产较少的业务,它在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表上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来。
(二)中间业务的种类
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收付、代客理财、信托租赁及国际业务的信用证、代客买卖外汇等。近二三十年来,适应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如由于电子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信用卡业务、电子转账系统业务;由于世界贸易和资本借贷的发展,出现了担保承诺、融通、债务互换、信息咨询业务;特别是为了风险规避和逃避金融监管,出现了一大批新的金融衍生业务,变称收费性业务及表外业务。这些新兴业务大多属于中间业务范畴。
为了进一步落实2001年7月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将中间业务分为九大类,具体如下: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2、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银行卡是由经授权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3、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政策性银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其他银行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4、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业务,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6、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
7、基金托管业务,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托管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的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需要的服务活动。例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
9、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
1.中间业务创新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必不可少的业务内容
从现代银行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经营的盈利点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从最初的货币兑换到存贷款业务,从证券投资到多种经营,就是一个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历史,就是从一种传统业务转向另一种新兴业务的历史。我国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储蓄和投资主体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转变为居民个人和企业,居民成为储蓄主体,企业成为投资主体,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商业银行单一贷款资产结构状况下,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等约束条件下,普遍存在“惜贷”和“慎贷”现象使其获利能力大大降低。
2.中间业务创新是应对激烈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的限制将逐步取消。与中资银行庞大的服务网络和长期的本土关系相比,外资银行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仍然存在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等问题。而中间业务成本低,利润高,风险小的特点,必将成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的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银行的竞争,就是银行新兴业务的竞争,重点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面对国内、国际金融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面对产品众多、服务全面的全能制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创新业务,完善功能,增强自身竞争力。
3.中间业务创新是树立形象、带动存贷业务的需要
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服务面广、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 稳定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赖性,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对传统的存贷业务起到稳定和带动作用。有一些中间业务,经过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即使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必要而又可能开展的。在商业银行法之后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经过央行批准后,可以开办金融衍生业务,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 。这可以被看作是管理层在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这对于正在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4.中间业务创新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资金流动性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资金,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之内,不必为此类活动提取风险准备金,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中间业务中的许多金融产品,具有可转让性,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如商业银行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转让,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证券化后出售,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再如发行备用信用证安排票据发行便利等,或者以银行的信用与信用评估能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等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各类中间业务的风险情况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这些类型的风险在银行各类中间业务都有所表现,但是不同风险对不同类别中间业务的影响却有较大差别。总体上说结算性、性、服务性中间业务风险性较低,融资性中间业务风险虽然较高,但风险来源并不是银行作为中介者所产生的,而是银行作为贷款者所产生的,其实质是信贷风险。剔除这一因素,融资性中间业务的风险也是十分小的。相比之下,担保类与避险类中间业务风险较大。在这种条件下,商业银行开展各类中间业务就应该有不同的风险估算。
具体来说,我们从各类中间业务主要涉及风险的性质来比较狭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我们将巴塞尔委员会所列8类风险按性质分为市场性风险、管理性风险、政策法律风险、递延风险。市场性风险是由市场状况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政策法律风险是由国家政策法律变动或银行法律文本漏洞所引发的风险,管理性风险是管理疏漏或银行内部人员职业道德缺乏所引发的风险,递延风险主要指上述各类风险在社会中传播所进一步引发的风险。在风险性质分类基础上,我们发现,结算性、性、服务性中间业务主要涉及到管理性风险,而很少涉及市场性风险,融资性中间业务所面临的市场性风险主要来源于其信贷风险,相比之下,担保性和避险性中间业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状况的变化。
(二)中间业务风险的特点
1.分散性
中间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筹资、信用卡、国际金融、电脑信息等部门都与中间业务有关联,风险点较多,防范风险的难度较大,风险分散于银行的各种业务之中。
2.自由性
目前,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没有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大多数不需要相应的资本金,无规模的限制,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某些业务协议。这样虽然能刺激中间业务的扩张,但是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3.隐蔽性强
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银行信用卡、电子转账系统、ATM机、网上银行等创新手段和创新业务不断涌现,同时,也加大了中间业务的风险。另外,中间业务中的大部分业务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使得许多业务的开展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潜在的风险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也使得金融监管当局无法对银行的。
4.估算难度高
对于大量的不断出现的创新工具,单笔业务量相对较小但种类繁多,要运用传统的风险识别评价及决策方法来准确衡量这些业务的风险程度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中间业务的交易,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主要集中在银行的证券商手中,有交易集中化的趋势,这种集中化的趋势和中间业务的高杠杆率联系在一起,使得从事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即存在较大盈利的可能,同时也必然潜伏着巨大损失的可能。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在高级金融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己有160多年的历史,近二三十年发展尤为迅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随着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和实施,中间业务已成了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经过几次大的中间业务风险事件后,各国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风险控制也得到了加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除了交易类中间业务没有开办以外,其他各类中间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从中间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来看,不同的商业银行都有较大的提高。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该项指标分布在18%-29%的区间内。新兴商业银行的比例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分布在22%~34%之间。 但就总体而言,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偏小,范围较窄,而且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业务品种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人民银行虽然已经制定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但还没有完备的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机制,中间业务防范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防范风险的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上的缺陷更多的表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身上,其他新兴的商业银行虽然在产权结构和四大行有所不同,但其组织结构和四大行的差别不大。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是一级法人的总分行制,分支机构层次之多、之广是罕见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这种机构设置造成管理困难,信息传递不畅,是一种粗放式经营,主要表现在:一是重传统,轻创新,中间业务的发展严重依赖于传统业务;二是重规模、轻效益,中间业务的发展仍然没有走出粗放经营的路子,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间业务所处的从属地位,再加上不少业务尚未规定收费标准,使得中间业务普遍缺乏成本核算意识,也没有较强的效益观念,不仅没有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反而成为制约效益提高的成本耗费源,给商业银行带来经营上的风险。
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庞大、重叠的机构设置,内部机构的多头管理,使商业银行职能和效率的提高受到严重影响,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受到严重制约。多头管理影响了下级行的日常工作,也加重了下级行的负担,使下级行一个时期内的经营目标、任务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上下级行各内部机构之间的联系被紧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形成条块分割,因而不能发生多方联系,掌握全面情况。目前,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指标考核。各基层领导出于对政绩的追求,将中间业务当作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吸收和稳定存款的一种附带性手段,而且开展中间业务的动机不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夸大市场份额,分支机构考虑的是没有个人风险责任前提下的业绩,对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好与坏,风险程度的高与低则不予重视,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银行用银行传统业务的思想去经营中间业务,以吸收多少存款作为是否开办中间业务及其开展好坏的标准。这种不讲价格,不计成本,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的做法,给中间业务的开展埋下了大量风险隐患。
(二)风险防范制度不完善
第一,缺乏一套完整的防范中间业务风险的管理办法及操作程序,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的问题。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掌握不准,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即使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也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于如何开展审批制的中间业务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缺乏对中间业务的有效监管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容易使各商业银行对 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商业银行难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的中间业务经营制度和风险评估与监控制度,导致中间业务在开展中出现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间业务内控制度有待改善。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具有高负债、高风险、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目标等特点,客观上要求建立与其业务性质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目前,人民银行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内部控制指引》中,专门制定了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仅仅是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经营实践中去,致使中间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案例频频发生,如信用证垫款、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力还表现在没有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11月公布的《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原则》,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从管理层营造监管与控制的文化氛围、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管、银行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等8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中间业务的会计制度及信用评估制度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现有的会计标准不能反映中间业务对资产负债表内科目的影响,尤其当金融衍生工具出现后,无法确定其市场价值,传统的会计记帐方法不能及早发现这些中间业务的风险。西方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为改变这一现状,纷纷表示要尽早统一中间业务和会计标准。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微观经济主体的信用观念较差,随意违约、无理拒付、拖欠和逃废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信用的法制保障不完备。这给中间业务的信用评估制度的建立带来困难。
(三)金融监管滞后
其一,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滞后。忽视效率的单一目标监管创造不出股票价值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是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不可缺少的金融环境,但在我国,国家更加突出了金融安全,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这种做法在防止金融机构之间恶性竞争的同时,一些合理的、有助于增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竞争也遭到人为的遏制。与此同时,现行的合规性监管压制了金融机构开展中间业务的主观能动性。所谓合规性监管,就是规定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要求金融机构只能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违规则要受到严厉处罚,处罚对象包括违规机构和机关责任人。这种合规性监管对于维护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安全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特别是由于处罚时掌握政策及把握尺度的差异,及各金融机构在理解法规和执行时的差异,导致金融机构在开展中间业务时带有很强的被动性,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掌握不准,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同时也不能很好的引导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好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关系。
其二,金融监管的法规政策具有滞后性。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几大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几乎很少涉及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对金融机构不断推出的中间业务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对新工具、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运用所引发的法律责任等缺乏应有的界定。 虽然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但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更不用说对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规范性管理。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定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乏力。目前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竞争规则、收费规则、收费标准和监管办法等还没有,或是不完善、不健全,使得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竞争中的风险太大。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衡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
其三,被动的事后监管突出了中间业务发展的负面效应。监管部门只注重对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处分、处罚,而不是对金融机构的合法有益的经营行为进行表扬、奖励;对金融机构各种超出现行规定的行为不是结合实际的进行具体分析,加以疏通和引导,而是不加研究的予以堵截和取缔。监管部门总是在出了金融风险以后再去充当“消防队”,而不是在风险发生前,积极主动加强监管去控制。这种情况之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效应无疑被放大了。
(四)风险量化管理工作几近空白
商业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活动时的风险控制是极为关键的事情,要做到有效的控制风险,首先就应该对风险程度进行分析,计算各种业务品种风险的大小、本银行所能够承担的风险程度等。商业银行用于度量各种中间业务风险的体系应该是健全而精确的,风险度量及风险度量的处理过程应足够健全,能精确的反映银行所面临的多种类型的风险,为银行决策者提供一个准确的风险度量标准。但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过程中,几乎很少考虑中间业务的风险,更不用说对中间业务风险进行度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经营管理者对中间业务的风险没有超前的意识及理论分析的落后。
五、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己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对如何开展中间业务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各国也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经验,都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70年代以前业务比较稳定,在经营管理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加强对资产负债谨慎管理的问题。70年代以后,中间业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风险,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从最初的一般管理、杠杆管理、巴塞尔协议的静态规则管理,发展到现在的以资产组合理论、期权理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为依据的新型风险管理方法,形成了包括市场风险披露机制、风险价值理论(VaR)、信用风险披露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的风险管理体系,从测算静态的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发展到建立积极的动态金融风险管理系统。
(一)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模式
1.董事会直接负责的风险管理机制
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通过专门机构,如风险审计委员会(常设机构为风险审计部)或稽核委员会(稽核部),对全行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监测。现代风险管理系统强调风险管理部门既要与各业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信息畅通,同时又十分强调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对风险管理的全面系统性。风险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的适度分离,改变了风险管理决策从属于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业务决策的传统管理体制。同时,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的银行高级管理层则建立另一套风险控制框架,实行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组织机构上,一是设立对中间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管理部门;二是设立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如稽核部或内部审计部,对CEO负责。内控机制上,规定内部严格的中间业务操作规章,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对中间业务风险的科学量化方法。
2.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广泛运用了数理统计和分析模型。在市场环境较为成熟且积累了庞大而健全的数据库的条件下,这种经大量真实历史数据验证和调整的各类风险管理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监测和度量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监测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从而大大提高了中间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效果。
3.适宜的法律制度环境和完善的内部法律风险控制制度
在宽松的金融监管法律环境下,金融监管当局奉行“法律无明文禁止即许可”的监管理念,大大促进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宽松的监管法律环境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法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自由放任。长期的监管实践和银行立法的发展,西方国家逐渐确立了一个明晰的银行监管法律框架,覆盖了从银行成立到银行倒闭的全过程,保障了银行合法经营的权利,也保障了监管当局依法有效监管。银行自身则通过完善的内部法律风险控制制度保障中间业务的发展,并重视内部法律机构的建设及其职能的发挥。
(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方法
1.针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银行信用风险(包括中间业务产生的信用风险)的计量和管理特别强调银行内部评级方法,内部评级方法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方法,它是在归纳了由于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责任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后对特定贷款进行的评级。风险评级是银行揭示贷款风险的主要指标,是一种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多用于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或几个领域,包括指导贷款的受理、贷款组合和管理报告,呆账准备金或资本金充足性分析、利润及贷款定价分析,作为参数来建立正式的贷款组合风险管理模型等。内部评级方法的优点在于加入了外部评级通常不能得到的客户信息,比如银行可以监督客户的账目,了解贷款的保证与抵押情况,还可以对单个中小型公司通过内部评级进行信用质量评估,可以对没有评级的大客户通过详细的分析后进行评级。巴塞尔委员会鼓励各银行进一步开发和强化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测量风险的技术,而不要过多地依赖于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此外,内部信用评估方法与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有许多类似之处,不断精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为进一步应用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估计资本充足率铺平了道路。
2.风险价值法(VaR)
在各种市场风险管理方法中VaR方法近年最为引人瞩目,目前己有超过1000家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把VaR方法作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手段,许多银行和法规制定者开始把这种方法作为衡量风险的一种标准来看待。VaR的实质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通常是95%或99%)上,在给定的持有期间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或者说,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时间段内,该投资组合发生VaR值损失的概率仅为给定概率水平(置信水平)。
3.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
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是收益与VaR值的比值。银行用这种方法对其资金使用进行决策时,不是以盈利的绝对水平作为评判基础,而是以该资金投资风险基础上的盈利贴现值作为依据。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关系。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对投资亏损及其后果十分敏感。但是,承担风险是盈利的前提。商业银行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也是RAROC的宗旨所在。决定RAROC的关键是潜在亏损即风险值的大小,该风险值越大,投资报酬贴现就越多。RAROC可用于业绩评估,如果交易员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项目,那么即使利润再高,由于VaR值较高,RAROC值也不会很高,其业绩评价也就不会很高。巴林银行倒闭、大和银行亏损等事件,都是由于对某一个人业绩评价不合理所致。即只考虑到某人的盈利水平,没有考虑到他在获得盈利的同时承担的风险而对其进一步重用的结果。RAROC方法用于业绩评估,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交易人员的经营业绩,并对其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限制,有助于避免大额亏损现象的发生。
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各层次业务单位,各种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依据统一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量、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一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
5.资产组合调整
资产组合调整是银行吸取证券投资组合经验而发展出的一系列方法,它是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对已经形成的资产组合进行科学调整,以达到利润最大的风险管理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贷款证券化、收购兼并、信用衍生产品,等等。
六、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在开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使收益最大而损失最小是商业银行防范中间业务风险的根本目的。全面认识风险只是风险管理的一个良好开端,正确评估风险为风险防范提供了目标,要想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关键是做好风险防范。
(一)增强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风险意识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增强中间业务发展中的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大中间业务开拓创新的力度,提高竞争能力。
1.正确理解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积极开拓中间业务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史就是金融业务不断创新的历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普遍存在着创新慢、服务大同小异等弊病,很大的原因就是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着偏差,没有对自己的业务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而未能从经营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中间业务的发展。现在国内商业银行虽已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仍然缺乏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在中间业务的开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加强风险意识又是中间业务良好发展的保证,为此,应加强中间业务的系统管理与长远规划工作。商业银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对中间业务的研发、推广等作出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要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把握中间业务发展趋势和规律,根据中间业务发展战略要求,合理配置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建立健全中间业务开发推广组织体系,统一协调好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产品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逐步改变中间业务目前存在的业务水平低、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协调配合不当、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中间业务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正确认识中间业务的风险
随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风险已不容忽视。首先,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化和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原有简单的以存贷款为内容的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双边关系已无法反映多边信用关系,商业银行为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信用中介的需要推出了大量以扩大信用中介范围为内容和特征的担保、承诺、承兑、信用证等中间业务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其次,随着金融的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业竞争日趋加剧,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变得十分严峻。比如,由于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大量存款流入股市、债市,严重影响了贷款业务的开展,降低了利差收入。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受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国外同业的严重挑战,为了稳定自己的利润水平,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不断推出类中间业务。由于风险总是和收益相伴而生,所以,在租赁和融通业务中,仍需垫付资金,尽管在性质上是业务,不承担风险并拥有追索权,但风险仍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由于金融监管的加强和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为规避监管的限制或为规避风险,加大了表外业务的发展。尽管表外业务不等于中间业务,但表外业务作为中间业务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一定风 险的业务,丰富了中间业务的内涵,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强化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和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限,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在从事中间业务过程中接受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有效评估和防范中间业务风险。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对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以保证中间业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提高中间业务和风险控制人才的专业水平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关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服务内容复杂、服务领域宽,中间业务涉及到金融、财会、法律、税收、资产管理、工程等多项领域,要拓展中间业务领域,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就必须有一支包括各类专门人才的复合型队伍。目前,中间业务专业人才的不足与拓展业务的迫切性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提高现有员工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同时从现有的从业人员中选拔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进行培训,重点进行中间业务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经济理论及公关艺术等方面的培训,从事中间业务创新的专业工作,以利于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其次,可以从社会和大专院校,从沿海发达城市的商业银行甚至国外,引进一批具有较深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金融人才,从而提高整个中间业务队伍的素质。再次,建立中间业务新产品开发部,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既要研究市场状况和市场需求,又要研究国外同业的产品动态和产品开发经验,培养出一批开发中间业务的人才。
我们要认识到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现代金融企业兴衰的关键,因此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还要积极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金融企业实行与绩效挂钩,与责任和风险相称的薪酬制度,打破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总之,要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入世挑战的紧迫任务。同时还要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建立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用人制度,逐步实行金融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公开竞聘,破除“官本位”。只有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中间业务才有了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才会得到迅猛发展。
2.加强中间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国际合作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金融风险也往往和涉外业务相联系,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中,必须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学习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国际合作。首先,通过央行、银监会或银行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规范同业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防止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出现,使我国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特色的强弱差异,有选择地确定自身中间业务重点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逐步形成;其次,鼓励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行关系,利用双方的信息和信用优势,大力开展对客户的各种信息和信用咨询业务;再次,大力发展国际业务中的信用证、银行保函、国际托收、汇款和押汇业务,并根据国内外客户的需求适时开展国内、国际保理业务和国内信用证;最后,发展国内外培训工作,通过到国外培训和聘请国外专业人才到国内任职或当顾问的方法,推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和风险控制工作规范而健康地发展,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逐步与国际接轨。另外,随着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逐步市场化,分业界限逐步模糊,商业银行可不断拓展与利率和汇率有关的衍生工具业务来为风险防范服务。
3.加快中间业务风险防范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使用,各种金融产品的形态不断改造、创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产品的开发和风险防范技术的运用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首先,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银行网络资源优势,建立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中间业务开发和风险评估的数据库,形成大型信息网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率,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比如,利用银行信息处理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发展代客理财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以避免信用风险:利用新开发的电子清算系统为大客户提供销售结算网络服务以避免系统性风险;利用信用评级系统提供的服务以避免操作风险。其次,要利用银行网络资源优势,建立全国联网的信用卡组织体系,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学习国际上“零余额账户”的经验,发展个人现金账户管理的中间业务创新,以避免违约风险。再次,是利用银行网络资源优势,建立中间业务信息处理中心,避免潜在风险。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新产品后,还必须向客户推广应用,受到客户的青睐,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在市场和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因此要建立中间业务创新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创新信息的透明度。商业银行必须积累必要的信息数据,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和评估系统,降低某些潜在的风险。
4.建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内控机制
首先,要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部操作制度,制定与中间业务相关的内部授权制度,按照业务品种、风险程度高低、金额大小、操作程度难易等标准来界定相应银行内部的各级权限,确定分、支行经营种类与额度;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账证、报表定期进行核对,对现金、有价证券、重要凭证等有形资产及时进行盘点,对柜台办理的业务实行复核或事后监督把关,对授权、授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等。其次,建立监控各类中间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及时、准确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真实、准确地向监管部门报送报表资料和对外披露信息。第三,对具有信用风险的或有资产和负债业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对或有资产业务实行统一的资本金管理,注重对交易类业务的头寸管理和风险限额控制,同时完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制度。第四,建立有效的中间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状况、财务状况、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和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独立审计,并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的监控和评价。第五,建立新产品立项、验收制度。新产品的开发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行审批、开发、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放市场。实现中间业务产品开发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开发的金融产品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预期效益目标。基于中间业务的风险类别和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商业银行在对中间业务进行风险控制时,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统一管理,有的放矢地选择控制措施。
(三)深化监管部门对中间业务风险的监管
尽管中间业务的吸引力在于它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但中间业务面临风险同样需要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应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我国应对入世挑战建立一道安全网。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发展的基础,银行的监督机构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充实监管力量,转变监管理念,切实把工作重心从审批事务转移到对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业务的监管上来。
1.按照《巴塞尔协议》Ⅲ制定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
《巴塞尔协议》Ⅲ将所有表外业务都包括在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指标中,而且把表外业务进行了分类,并于规定了不同业务转换为表内资产的风险程度指标—信用转换系数。通过这个系数可以把各类表外业务折算成表内业务金额,然后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确定风险权数,用这些权数将折算出的金额进行加权汇总,从而得出风险资产总额,最后按标准资本充足比率确定这些表外业务所需分配的资本数量。这就使表外业务与资本充足比率要求挂起钩来,从而将其纳入《巴塞尔协议》Ⅲ资本充足比率体系。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表外业务的分类和转换系数的确定,我国中央银行应参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对应确定我国中间业务的风险转换系数,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指标体系,以便对中间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2.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
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非零性”的特性,监管部门应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即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做好有关中间业务审批或备案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首先,监管部门应严格审查拟开办业务品种的风险性和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期、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配合情况、业务支持系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等资料的完整性;同时,监管部门应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及自身监管能力来确定是否允许商业银行拟开办的业务品种。监管部门的工作应提前介入,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关,把中间业务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把风险带入市场。
3.强化信息披露监管
由于中间业务本身固有的特点以及现行财务报表固定模式的限制,使得它既不能在财务报表以外作充分揭示,又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正式披露。目前我国仅将中间业务以注释或附录形式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做法已不适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监管的要求,因此,应尽快制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专项报表,商业银行应定期报送。可以考虑改进现行财务报表结构模式,使之符合充分揭示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的要求,或是增加若干充分披露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特殊需要的补充财务报表。改进后的财务报表应能反映以下中间业务内容:第一,对己发生的金融衍生交易等中间业务,规定最低信息披露内容,如工具名称、金额、交易条件、发生日期等;第二,对于某些能够合理确认和正确计量的中间业务,可作为正式财务报表项目,正式反映其较为详细的信息,如债权金额、估计的标的价格、变动损益、未来可能的利益或损失等;第三,在财务报表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要进行再确认和再计量,同时对某些信息予以披露。
4.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加,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监管的有关法规还不系统完整,不详细充实。可考虑在《中央银行法》及《商业银行法》中增加有关针对中间业务监管的内容。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首先,监管部门应根据银行业务能力、财务状况等对参与中间业务经营的商业银行进行资格方面的审查认定,在市场准入阶段就严把质量关。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管理素质和治理结构以及高级经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水平对参与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资格认定,从而在市场准入环节降低风险度。其次,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等中间业务,还应根据资本额的大小规定持仓限额,制定合理的保证金比例。同时规范交易所内部管理,完善交割、清算制度等。第三,要加大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率。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采取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以非现场稽核为主,一是在非现场检查中增加中间业务的监控指标;二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中间业务进行现场检查,防止出现监管“真空”。第四,在目前我国金融法规及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通过法令限制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参与中间业务活动很有必要。同时,在某个金融机构因突发事件发生危机时,监管部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迅速注入资金或进行干预,以防金融市场过度震荡。
5.建立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风险监管体系
首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和费率系数。如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资本充足率的管制,根据对象、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资本充足率,以规避其可能带来的业务风险。其次,要根据审慎原则,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从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出发,适时调整有关风险系数,做到动态监管风险,改善金融监管方法,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第三,随着中间业务广泛的开展,商业银行逐步向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实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监管国际化的需要。同时,通过强化监管,还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内控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内控机构。此外,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恰当的利用市场力量约束金融机构行为。
(四)优化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加强管理,努力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对于促进中间业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中间业务必须以完备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金融环境为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促进公平、高效竞争,引导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积极、稳妥、规范的发展。在西方,中间业务能够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银行三大业务之一,是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不开的。西方国家从《银行法》、《投资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到《信托法》、《期货法》等法律体系,对银行中间业务都有全面详细的规定 。在我国,长期以来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应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政策支持,应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实行备案制或审批制(已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有所涉及)。建议出台一批完整的中间业务法规、管理制度、收费标准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规划来规范中间业务的经营行为,使商业银行做到中间业务收费有据,避免银行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或无收益,使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改变商业银行自发状态下开展中间业务存在的种种问题,减少业务竞争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当手段,影响业务拓展,努力使我国中间业务积极、稳妥、规范的发展。
2.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的公正、市场的效率、市场的完善、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权益,都需要信用的支持和保障。中间业务虽然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来说,风险较小,但是也同样存在风险。因此应尽快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套完整的评级体系,培养社会信用意识,从而提高整体的社会信用水平。
首先,加强信用立法,构建金融安全保障机制。法律是维护信用的利器。我国 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则。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是对信用关系严肃性的维护,而信用关系的维护,有赖于法律体系的规范和约束。但是,在法律体系中,还没有全面系统的体现信用经济的要求。加强信用立法,应依照WTO的有关规则,制定信用法律规章,以约束和打击恶意违约、逃费债行为,使其在法律面前付出沉重代价。
其次,实行信用公示制,建立管理、评价和披露机制。实行信用公示制,首先应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以科技网络为依托、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网络体系。以统一数据采集、统一编码和格式、统一软件开发、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公布披露为原则,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系统、银行登记咨询系统、统一的银行帐户系统、所有开户企业和个人的资信、信誉反馈系统等,实现所有金融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可以随时查询到与其有信贷关系的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情况和信用状况,形成集权威性于一体,“一网览尽”的社会信用监管体系。
再次,构建以同业公会为主体的企业信用评审机构、制订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与相关部门间联合的信用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将分散于各金融机构的信用记录集中管理。对守信和信誉好的A类企业,或不守信、恶意逃费债的企业以名单的形式分别在网上和当地媒体进行公示,达到保护守信者、惩罚失信者、警示企图违约者的目的。
还有,强化政府职能和行业监管,健全信用约束体制。一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有计划的出善信用机制的政策;二是推动各经济主体参与守信,使企业、个人、中介机构融为一体,相互依存,共谋发展;三是建立正常的信用机构。建立以质检、工商、审计和新闻媒体为一体的监管网络,形成制度,规范经营,净化信用市场,提高信用质量。同时,抓住各经济主体,实施全程信用监控,发挥“裁判员”作用,筑起信用安全“堤坝”。
总之,必须把增强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正着手在原有的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和企业的征信制度。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还要靠综合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收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付出代价,声誉扫地。
3.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商业银行无视成本、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或争取存款而在中间业务的开展中进行不正当竞争,对中间业务少收费或不收费的行为,势必会对整个竞争环境造成损害,并且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商业银行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遵守市场规则,共同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首先要规范中间业务定价,合理收费。中间业务定价要体现成本补偿、风险补偿和收益性原则,考虑成本、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使收益能够弥补成本,收费水平与风险程度相适应。我国政府和人民银行要制定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明确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进行收费的权利,积极发挥中国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协商制定中间业务的费率标准,杜绝不合理收费的现象,防止恶性竞争,进一步规范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日前,我国正在着手进行对商业银行从事的中间业务进行定价的工作,可以相信在不久将会陆续公布不同中间业务的统一收费标准。同时,中央银行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调控,对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合理竞争予以协调管理,督促其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规定,保障中间业务市场的公平秩序。
参考文献
1. 武思彦,“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商业研究》,2006年第5期。
2. 竺彩华,“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及防范”,《银行家》,2006年第12期。
3. 成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策略”,《银行家》,2007年第12期。
4. 余保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金融论坛》,2003年第7期。
5. 阳,“论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十项原则”,《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
6. 罗坤,“浅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第11期。
7. 马境晗,“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经济纵横》, 2006年第4期。
8. 胡美琴,“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金融会计》,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