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0:1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师范校内实习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教师人才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以来,在高等教育普遍化的形势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看齐本科“学术性”“综合性”教学模式,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弱化,甚至缺失。英语教育专业受其本身语言学科的影响,更加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忽略了“师范”这一重要的专业特征与专业价值体现。事实上只有围绕专业价值去塑造、构建满足学生成长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才能真正保证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现有基础英语教育对英语教育人才提出的迫切需求[1]。在此形势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14年初重新修订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基本要求,对英语教育专业进行课程、管理全方面改革。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2014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展开,在2014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开设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每15~18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一名德育导师、一名校外职业导师。此课程的在校培养为校内学习的前两学期,校外见习为第三、四、五学期,第六学期教学实习。
二、具体实施
(一)实验目的
此模式旨在通过调查导师制下我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实践效果、师生评价等方面,以此切入,探索现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现状及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探索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与合理性建议,继续深化中、小学教育英语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符合时展的英语教师人才培养方案[2]。
(二)实施对象
以我院英语教育专业2014年级学生、2013年级学生作为本实验的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学生人数为119人,对比组124人。本调查问卷统计于2014级学生完成在校前两学期的校内实践学习之后,2013年级英语教育学生并未开设此实践课程。
(三)实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英语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理论三个部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教学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师职业技能,经过导师指导,训练效果明显的教师技能项目依次为:说课、教案设计、板书、简笔画辅教、课件、组织教学、电子白板的使用、课件、英文歌曲教唱。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开设导师制专业技能训练的对比组,认为可以胜任说课项目的学生仅有5.9%,有45.6%的学生认为其说课能力比较好,33.7%学生觉得自己的说课技能还过得去,而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说课技能较差,不能胜任此项任务。而实验组的学生经过导师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点拨与指导之后,表示自己具备很好的胜任说课任务能力的学生占65.8%,较好者占22.7%,能力一般的占11.5%,能力较差的为0%。在教案设计、板书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导师制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突出效果。提升程度最低的为英文歌曲教唱,部分学生认为与其自身音乐素养与基础有关,其先天因素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技能提升[3]。
(二)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自我评价
本部分调查围绕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的体现展开。如表2所示,对比组仅有10.9%的学生对自己的语音面貌满意,24.4%的学生认为语音面貌较差。导师制实验组有47.1%的学生对自己的语音很自信,而认为自己较差的仅占4.2%;而英语书法项目在实验组的数据体现上更为明显,6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书法很棒,22.7%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书法不错,没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差。在没有经过导师指导训练的对比组仅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好,45.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一般,甚至5.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较差。在表2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笔译的对比数据显示,对比组比实验组更具优势,但主因在于2013年级英语教育学生经历了比实验组学生多一年的校内专业课学习,且积极准备并参加了大学英语A级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问卷调查时2013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完成了口笔译专业课的学习。由此我们再一次验证了“语言的学习是以量化为基础”这一真理。
(三)学生对教学理论与课程标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表3中,仅有“英语教学法”“幼儿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两项考察内容。从数据可以看出,到问卷统计为止,尽管两组学生的校内学习尚未涉及这两项内容,但是对比组的考察结果仍然优于实验组。对比组有11.3%认为自己对英语教学法的掌握与应用很好,而实验组仅有5.9%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用英语教学法;同样,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对比组有16.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所掌握,而实验组仅有7.6%。据教师调查发现,两组学生中,能够很好地运用教学法并掌握课程标准基本情况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社会实践经验,即参与英语培训机构、课后辅导班教学,或者从事英语家教这样的经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校外实践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我们了解了学生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英语基础知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理论、指导标准的掌握情况。从数据结果来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师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通过校内导师的指导与培养,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据看出,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更科学地配合学生的校内外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经历,必须由校内专业导师、校外职业导师对其见习经历进行监督、指导,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引导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自主要求
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导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在入学前对未来职业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样对教师职业也只是停留在学生对所接触各类教师的感性认识。所以,导师要在学生入学后,帮助学生转换职业身份意识,将职业教育贯穿始终。让学生了解早期教育与初等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教师职业,从“教”的角度来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养成之中。
(二)科学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突出师范特色
我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贯穿高职高专学生三年培养始终,通过合理配比前五学期校内学习中的其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能够科学实施校内理论学习,校内外实践学习与实践养成,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经历。课程开设的前四学期周课时为2课时,第五学期4课时;第一、二学期主要体现为校内教育见习,由校内专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与课堂教学活动模拟;第三、四、五学期为校内、校外见习相结合,每学期由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一周校外职业体验;第六学期进行教育实习。需要注意的是,每学期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都要根据本学期其他专业课的开设进行辅巩固学习与技能训练掌握。每学期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达标标准[4]。
(三)制定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导师制下英语教师
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展开与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计划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导师评学生,导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导师的定期总结评估。在合理建构导师工作量核算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奖励机制,以导师的工作量、教育质量来对导师进行奖励与鞭策,并且与奖金、评优选先、职称晋级相挂钩,以激发教师对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导师工作是学院教职工参加承担育人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监督小组,每年将对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并且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导师工作意见。具体考核办法可以参考如下:1.监督组评价每学期由监督组成员对导师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依据导师的工作记录、开展活动的记录、对学生的情况记录,指导的创新形式等方面进行。2.受导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的学生评价。依据学生自己对导师的接受程度、满意程度、自己的专业进步程度,以及导师的严谨、价值等方面进行。3.导师互评每学期进行一次的导师间互评。通过导师的自我总结和交流,根据各项条件综合考量。导师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生评成绩优秀的导师,对没有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生评、导师互评中成绩不合格的导师,以及工作失职的导师,要加强教育管理,严重者取消导师资格。
(四)建立情感枢纽,形成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导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导师制,无疑为现有的教师人才培养又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因素,返璞归真,回归了手口相传的师徒制。所以,如何以情感为枢纽建立起导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是导师制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导师与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课外互动。导师建立微信群,随时关注学生动态,进行小组讨论、上交,查阅作业;还可以建立“导师+学生”团队,利用互联网共同完成教学、科研、技能提升等任务。在一点一滴中,导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助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加深同门情谊,使得这样的情感成为一种向心力,大家共同努力实现学业共赢。
(五)注重深化院校合作,实现人才共同培养
高职高专无疑是早期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但是职业岗位才是英语教师真正成长的地方。导师制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意深化院校合作,高职高专院校务必做到,在有序开展正常校内教学的基础上,必须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一线进行职业考察与体验,为学生将理论实践于课堂提供机会,并且要紧密联系校外基础教育一线单位与教师,开展广泛合作,共商共议英语师资培养的有效办法与合理措施。所以,建立校企合作,聘请校外导师是确保学生圆满完成职前教育,成为一名毕业即能冲上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5]。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需要院校建立起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四个方向的校外实训基地:幼儿园、小学、初中、培训机构。校外学习方向的选择由导师根据学生素质提出参考意见,学生自主选择为原则。在校外实践学习开展期间,校内专业导师全程参与学生校内外实训。学生就业前,导师应配合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6]。总之,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养成应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即教育教学、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英语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改进训练方法,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以批判性继承、改革性创新的思路来不断完善、规范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为社会输出优秀英语教师这一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97.
[2]苏福宝.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调查分析:以柳州师专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6):47-49.
[3]蒋海春.高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5):58-59.
[4]邵光华.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J].宁波大学学报,2011(1):15-20.
[5]陈秋芳.高职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43-144.
顶岗实习报告鉴定篇三顶岗实习即将结束,这代表着我们为期将近五个月的教师生涯也即将结束。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这次实习机会是十分珍贵的,因此我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好好的锻炼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业打好基础、积累经验。教师顶岗实习报告总结
在实习期间,我尽量抓住机会,从各方面锻炼自己,让自己从多方面成长,以更加适应将来的正式工作。在实习学校,我们和正式职工一样上下班,备讲课。在各个方面都以一个正式职工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成长。
思想政治方面,在定顶实习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当一名老师的准备,首先是两年半时间的大学学习,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再次是从心理上已经准备好了做一名老师,融入一个班级、一个教研室、一个学校。在到达实习点之前,李老师给我们开了两次会,两次会的内容也是为我们以后的角色转换指明了道路,心态“融入、学习、改变、包容、坚持、感恩、谦卑、乐观”是我们走向老师岗位的绝对法宝,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智慧人生,用情商去管理。在到达实习学校之后,我们和所有的老师一起上下班,严格执行学校的签到、退制度,按要求写备课、讲课。完全转变了我们只是一个实习生的想法,而是真正的成为一名教师,也从各方面做好了成为一名老师的准备。而且,从大一开始我就向学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还没有成为一名党员,但是我始终以一名党员来要求自己,在实习学校不光是在教学上尽自己的能力,在学校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也尽自己的能力去承担,不怕吃苦、不怕干活。争取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可以为实习学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大学我们所学到的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从来没有实践过,而顶岗实习是一次非常好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实习前两周,我们还不让讲课,而是跟着指导老师来听课,在这期间,我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节课,做好听课记录。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教案、备课,为登上讲台做准备。开始上课之后,我深刻体会到缺乏经验,面对一个班脾气各异的学生、上课各环节的设计以及所讲内容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在初期上课的时候,我上课讲的理论知识性的东西过多,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们配合度也不高,而且因为学生们的年龄、知识程度等问题,有些教学环节设计也存在不合理状况。我的指导老师在听我讲课时也将我这些问题指了出来,让我慢慢适应教学工作,学会教学。在实习后半时期,我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在实习期间,县教育局还举办了“说课大赛”和“实习生优质课展示大赛”,虽然没有得奖,但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也向其他优秀同学学到经验。经过实习的锻炼,我学会了怎样去当一名老师,怎样去和学生相处,怎样去管理学生。教师顶岗实习报告总结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来到实习学校,我不仅是要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还有实习班主任的安排。来到实习学校,我担任3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也担任了他们班的实习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是一门智慧,他们既是一个班集体,同时也是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他们班的学生特别活泼,一开始面对他们我有点毫无头绪,后来经过班主任指导老师的指点,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脾气性格,对待他们就要有不同的办法。同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更是要保持冷静,既要做出处理,也要顾虑学生的面子,即使他做错了。再有就是平时的小事,查卫生、看做操、午自习纪律等,平时零碎的小事比较多,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在实习阶段,我在班内开过两次主题班会,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和热爱班集体的人。
在教育调查和研究方面,我来到实习学校,协助办公室室老师完成“学优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意在调查学优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情况,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学校内的部分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有我们在实习期间的教育调查和研究,我们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访谈等形式来搜集资料,三个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我们对当地教育的调查和研究。
在党团活动方面,我们积极和实习学校协调,在实习期间我们开展多次团日活动,三月份是雷锋月,我们组织了“学雷锋”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奉献的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接下来是学校运动会和“红五月”艺术节,在这两项学校大型活动中,我们都是积极参与,在艺术节中还带领学生做了表演。在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去尹村中学进行了经验学习交流,在尹中,我们听了她们的课,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学习。为学生开“主动人生成大器”班会,将李老师给我们的思想带到实习学校来,共同分享。实习中后期,我们还采访了民间老艺人,听老人讲述过去学艺的经历,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我们既得到了锻炼,又收获到了很多感悟。
在服务实习学校方面,在实习学校,我不仅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帮助学校制作展栏,带领学生打扫卫生迎接上级检查,协助其他老师完成教育调查和研究等工作,这既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也是对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一种锻炼。
顶岗即将结束,回顾顶岗生活,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大学的学习是知识的积累,顶岗实习则是让我们把知识变成经验。通过顶岗实习,我的教师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面向社会,知识学历很重要,但是经验却显得尤为可贵,通过五个月的实际演练,我积累了教学经验,有所成长,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了铺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任务就要结束了,我顺利地完成了大三的第一学期的任务——顶岗实习。
小时候,宋祖英的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在我的心里,老师犹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犹如雨露,孕育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老师是伞,为学生遮风挡雨;老师是虹,为学生搭起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对于老师,学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对于老师,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顶岗实习,可以说让我更近一步地接近了这个职业,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职业。
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学生听到有人对我喊:“老师好!”的声音;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与学生面对面的探讨问题、谈心、第一次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监考、第一次与多位资深老师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一次写新闻,做报纸,第一次组织活动……这些尝试使我的成长有了一个新的飞跃。顶岗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是走向社会的前奏曲。通过实习,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四个半月的体验,我收获了很多,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艰辛与劳累,也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与责任。
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活篇
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细细品味。在威县二中实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不尽的光怀。记得大家一起听评课,包饺子,搞团日活动。尽管我们十六个人来自不同的班,在实习前我们也不是非常熟悉,但在半年的实习期间,我们感觉我们各自的了解逐渐加深。刚到实习学校时,我们一起打扫收拾我们的宿舍,威县二中记录了我们的欢笑,我们的忙碌,我们的进步与成熟等等。
这一切永远都会尘封在我记忆的深处!很感谢各位队友与我一起度过这半年的时光,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铭记于心。实习结束意味着大家要接受另一番现实的考验,希望每一位队友都能坦然地面对,走上自己另一个精彩的人生旅程。
二、教学实习篇
在四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主要负责高一的英语课。高一不同于其它年级,它的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在半年的实习阶段,我教高一一班,每天上一节课,相对于其他实习生我是很轻松的。我的指导老师是岳丽老师,班主任是刘芳红老师,岳老师对人很热心,对于我的教学总是给我们很认真的指导,并将他的一些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刘老师将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管理班级的方法、经验都很详细传授给我们,老师们都很热情负责,对我们的工作也很配合,生活上给予关心,工作上给予指导,我们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在听课中,我个人体会很深。因为学生的基础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听课的同时,我注意到班里学生的不同反应,作好记录,思考以后我该以怎样的形式在班级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这种听课和我们以往的听课不一样,它并不仅仅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还要去学习老师怎么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如何把握授课时间,好好驾驭整个班级教学等。听课的时候,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各个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
难以忘记第一节课,由于第一次上讲台,虽然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还是很紧张,所以感觉还是很紧,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配合,让我最后顺利的讲下来这节课。课后岳老师和刘老师认真的给我评课,让我知道了哪些不足,并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
虽然第一节课讲下来了,但我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接下来的时间,我准备好后,讲课给老师听。指导老师听过以后,很认真的为我指出讲课中的缺陷,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对我的讲课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并鼓励我,这让我很欣慰。从那之后,我就开始以平常的心态去备课、上课,不再紧张了。
四:活动篇
学习的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生搞课外活动,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每周六晚上组织学生看电影,九月份,组织开展“挤球蟹行”活动,十月份开展“队列比赛”十一月份举办“感恩二中,歌唱祖国”歌咏大赛,十二月份举办了“智力竞赛”活动。我的班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效地陶冶了学生身心,提高了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和集体观念。同时也为我和我的学生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这段情谊将会长留彼此心间。
三、反思总结篇
这次的顶岗实习,我的感受颇多:
首先,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我不得不刻苦钻研。如果我们仅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学生在平时也会提到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所以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广。当然,探索是艰苦的,但是,在这种富有成效的实践中,教师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喜悦、欢乐和幸福。因为在教师成功的同时,教师自身渴望成就事业的精神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仅要学识渊博,其他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再次,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不能像流水线上的工人生产物质产品那样,可以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有统一的型号,用一个模子,而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教育。有学者很形象地把学生比作大理石,把教师比作雕刻家。作为雕刻家,要雕出好的作品,就要根据大理石的形状、质地、色泽等不同条件,通过精细的加工,把它们雕刻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工艺品。这个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也是很艰苦的探索。
还有,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它孕育着愿望,溢生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最后,短短的半年时间,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谈,一句句亲切入微的话语,一份份暖意融融的爱护,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将他们所信任与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的榜样,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应该在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希望之火。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通过这次实习,我的教学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老师;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引起那样大的影响。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会淡忘他们的脸孔,但这种美好难忘的师生之情将永驻我心。在这段时光中,我付出了很多,但得到学到的更多。不管将来我是否成为一名教师,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的确是一副很沉的担子啊!然而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会“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盼着站上讲台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看过顶岗实习报告鉴定的人还看了:
1.实习单位鉴定评语
2.毕业实习鉴定报告
3.大三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篇
4.毕业生实习鉴定报告
关键词:中职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自主研修;专项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15-02
一、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
1.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属于职业教育,具有共同的属性,但是两者的理念、内涵、规律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的过程中,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办学方向等缺乏了解;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不熟悉,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理解不深刻;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把握不准确,对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如何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高职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认识比较模糊。这些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往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容易在实践上产生偏差。有的老师片面强调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同宗同源”,简单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高,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机械地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划上等号,轻实践,重理论,最终都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满足不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
2.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按照培养这些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要具备较为渊博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好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明显高于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
首先,专业理论结构不合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初中级操作型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加之中职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接受能力所限,中职教学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要求较低,中职教师现有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情况下都能“应付”得了教学,因而平时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够,对专业理论发展趋势较少给予关注,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知识结构老化。这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明显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高职教学能力不足。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模式化,习惯于满堂灌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性、创造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知识转移能力不够,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技术岗位需求开展教学的能力相对欠缺;开发、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弱,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还停留在书本上。这些距离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再次,科研能力欠缺。中职学校比较强调教育传递知识的功能,对科研工作缺乏重视,科研工作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科研内容更多侧重于中职教育本身的研究,对技术研究、技术服务涉及较少;在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职称评聘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中,对科研课题、论文及著作的要求不高,因而中职教师多数为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较少。他们一般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特别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与高职教师差距较大。科研能力不足,成为阻碍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3.面对“转型”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长期从事中职教学,对中职教学驾轻就熟,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型”要求,面对新角色、新任务,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他们要比高职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行。对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突然变化,有些老师并未作好心理上的准备,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对“转型”持消极态度,不能主动“转型”,甚至“能靠则靠,能能则等”。对“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中等职业的延伸,认为自己昨天能教中专,今天照样可以教大专,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深入不够。
二、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突破点
鉴于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的较大差距,中职教师要成功实现到高职教师的“转型”,重点应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1.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包括: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办学方针、办学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培养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并据此明确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特殊要求。
2.完善教育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中职教师在“转型”过程中,既要掌握高等教育学知识,包括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等,又要掌握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了解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还要关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和变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展教学。
3.完善专业知识。要较全面地掌握所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本专业的先进技术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能够胜任本专业中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4.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要深入社会,了解行业态势,熟悉企业岗位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市场运作流程,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种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到的新技术,将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5.完善科研能力。能够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掌握科研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通过教学研究反思总结教学实践,能结合专业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三、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途径
1.明确“转型”目标。由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尚未很好衔接,一些中职教师在转型时要调整专业方向,学校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规划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确定专业方向,为他们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创造条件。要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不能让教师会什么教什么。
2.鼓励自主研修。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最有效的途径是自主研修。“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学校要积极鼓励并促进中职教师从高职角度来审视自己、正视差距,积极主动地按照高校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时间、推荐好的学习材料,并为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和载体。
3.开展专项目培训。专项培训是根据中职教师“转型”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各类旨在提高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理论水平、更新专业知识,拓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轮训。专项培训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专题培训方式包括邀请专家作报告、举办专题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参观考察、出国研修、学位学历进修以及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
4.强化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促进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实践锻炼的方式包括:鼓励中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安排中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脱产培训、假期集训等方式深入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中职教师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参加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安排中职教师参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核心工作中体验高职教育教学,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实施“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安排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师的教学、实训以及科研工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5.工作与科研密切结合。要鼓励中职教师将科研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中职教师结合专业教学,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建立和落实科研工作与教师工作业绩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把科研工作作为评价工作业绩和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从“量”和“质”两方面对中职教师科研工作作出硬性要求,推动中职教师自觉把科研作为工作学习和自身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综上所述,无论从学校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考虑问题,都必须重视中职学校升格或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后教师素质提高和转型问题。要根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差异以及高职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明确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面对的主要困难和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转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只有迅速提高中职教师素质,使之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向锋,林文丽.陕西省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
[2]徐晶.中专升格高职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关键词:复合型;电子商务英语;英语专业;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0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01
1 . 背景
自2000年通过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大纲》(下文简称《大纲》)正式确立了英语专业应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来(胡文仲,2008:18),学术界对于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讨论便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兆熊(2004),文秋芳(2002),高翔、穆从军(2002),戴炜栋、张雪梅(2007),刘岩、仲伟合(2004)等。在很多外语院校,因其长久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积累的优势和经验,培养出有“相当强的英语实践能力的经贸、法律、新闻等专业毕业生和掌握双语的毕业生”(胡文仲,2008:18)。反观在学科交叉较大,覆盖领域更广泛的理工科大学,“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当下理工科高校外语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并无特色,可以说是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和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杂糅”(吴克非,2004:37)。
电子商务英语,这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引起人们关注的学科,将日渐普及的信息技术与最新的商务发展趋势相结合,更加符合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和他们的专业能力相匹配。将电子商务英语融入到英语人才一专多能的培养中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要求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去。它同时融合商贸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特点不仅合乎《大纲》中对于培养出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而且已在某些理工科院校有积极的范例(徐源,2002:79)。
相比英语专业开设的传统商务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课程,电子商务英语的内涵更加前沿化,其商业理念也与当今社会实际联系更紧密。同时它也不是过去计算机英语的重复,或企图把英语专业学生变成人工计算机双语字典。英语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英语的目的应在于通过英语的途径,加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为学生展示如何在未来的商贸实践中应用这些如今被广泛采用的电子交易手段,如EDI(电子数据交换),ERP(企业资源规划),SET(安全电子交易)等。为英专学生开设的电子商务英语并不代表遥不可及的高端商务概念或繁复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由它引领的愈来愈常见的微服务、移动商务、互联网金融则代表着未来人们生活的方式。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本文试讨论在理工科大学的背景下,如何开设电子商务英语以及由此对复合型英语专业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 . 理工科校通过电子商务英语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优势
随着持续的“全民外语热”以及大学生英语素质的普遍提高,围绕英语专业学生的光环正日渐暗淡。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英专学生似乎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缺少文科院校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作为理工科院校中的少数派,他们又显得鹤立鸡群。当其他工科学生忙于动手实验或设计时,他们却纠结于“to be or not to be”,因此背上了缺少理性思维的名声。但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全球经济持续萧条带来的激烈的人才竞争,传统的单一培养模式和只具有外语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反之,满足复合型英语专业四大模块的培养模式,即“英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业务知识模块、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模块”,更加顺应时代的变迁需求(魏峰,2009:48)。
很明显,电子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英语。这三门学科的综合应用便构成了电子商务英语的雏形。它要求学生在拥有扎实英语功底的情况下,通过对电子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而掌握最新的商务应用知识和理念。这方面,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以下两点优势:
第一,英语专业自身的优势。首先,英语专业的学习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不同于其他专业,英语专业是一门单学科的学问。超过总学时50%的技能课“确保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的目的,主要仍是通过熟悉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了解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前沿问题,拓宽视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查阅或学习相关新技术、新科学理念的英文文献。同时也会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有关电子商务的最新文章甚至翻译的练习。此外,《大纲》中提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如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国家概况都增进了该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对英语国家发生的事情更有敏锐性。
第二,在理工院校学习的优势。理工院校办学有如下优势:(1)“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设置模式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提供了保障。(2)学分制和其已有的跨学科研究的传统和习惯为英语专业的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理工科院校的学生都以理科生的身份进入大学。高中三年的理科学习提供的理工科知识基础有利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和优化。因此“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优势,有计划地学习必要的科技知识,借以优化知识结构”(秦秀白、吴古华,1999:14)。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工科院校可充分借鉴本学校在电子商务界或信息产业界树立的良好声誉以及令其他综合类大学或文科为主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技术实力背景,拓展本专业学生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这种“英语水平很棒”并且“有着理工科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员工”很受用人单位青睐(梁丽等,2006:83)。
此外,还可从电子商务英语的教材一窥其如何双向发展学生的能力。电子商务英语的教科书主要是以英文原文为途径,向学生展示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或应用实践。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王冰等编写的《电子商务英语》为例,它一方面结合与英语专业联系紧密的商贸或国际贸易,涉及的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远程支付、常见的税收以及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介绍如何利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网站及电邮的多种电子营销方式,基于网络的效用模式、中介模式等旧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或延展,同时还包括供应链以及物流的商业理念及时下热门的网络安全话题,简要讲解有关电子数据加密、解密的基本原理。以上这些电子信息类技术则是理工科院校拥有的技术背景优势。学生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内资源,如理工科院校雄厚的科研硬件支持(如师资、图书馆、计算机)拓展自我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在文科院校少有的或缺少技术支持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或就近邀请本校电子商务名家讲座。
3 . 电子商务英语如何促进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英语技能、商务应用以及电子技术这三维知识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英语应将这三门学科强强联合,可以分别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创新性这三方面促进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 . 1 提高英语词汇能力
世界互联网媒体测评机构“尼尔森在线”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在线购物的网民已经达到85%。源于美国的电子商务不仅引起了英语语言的变化,并且在全球“兴起了一种具有电子商务特色和互联网特色的语言变革”(郎可夫,2000:35)。电子商务对政治、法律法规英语的影响也日渐明显。英语专业学生,更不应放弃掌握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伴随而今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商机,如何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完成商务活动成为未来商务活动的中心。熟悉并掌握由电子商务产生的常用英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从事与翻译有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适应这个愈来愈多的以电子方式作为交易手段的商业世界,成为职场中的多面手。
3 . 2 具有时代性的真实案例教学提高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电子商务英语不止是简单阅读有关内容的英文文章,案例分析亦是该门课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由于高中课堂的惯性或中国人特有的面子理论,加之部分理工科院校缺少的人文环境,使不少英语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羞于开口,而视端坐在台下,不停记笔记为学习的良方,因此不少学生对英语的交际实践仅限于分配到每个学生人头上有限的课堂口语、听力练习。
电子商务中的案例利用它的真实性以及时代性可以改善旧有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不佳的缺陷。首先它的案例从现实商业活动中而来,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其中很多经典案例来自学生耳熟能详的世界知名公司,如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等。到外企工作是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目标,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鼎鼎大名的公司的讨论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同时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新兴事物的关注以及理科院校学术环境的影响,学生已经对有些案例积累了一定量的“输入”(如不少学生都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网上购物网站“淘宝网”),从而减少课堂上过去由于话题生疏产生的学习焦虑,使他们更乐于在众人面前分享自己的看法。对这些知名公司的“可理解输入”能够帮助学生更从容地应对由电子商务带来的新知识的冲击。此外,电子商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因此其案例最“老”不超过二十年,其中的经典案例如Google的成功,Amazon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改变都发生在21世纪。可以说,电子商务和如今的大学生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同一辈人”,他们之间的代沟应该比学习那些动辄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案例更小,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及时深入分析了解这些案例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 . 3 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电子商务英语,可以从课堂实习和上机操作两大方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改善何其莘(2001:5)提到的传统外语专业教学的弊端“强调外语技能的训练,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在外语技能的训练中又过分强调模仿记忆,忽略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英语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案例的重复或回顾,将而今商贸往来中愈来愈居于主流的电子商务带进课堂可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业往来过程,学生同时是案例的创造者。对课程的有效安排有助于促进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曾成功地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将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把听、说、读、写融为一起,成功地取得预期效果。上课前,学生先分小组讨论业务方案。这种课前准备既包括以任务为中心的阅读交际任务,又促使学生围绕市场、价格等话题展开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然后,各组之间按事前分配的角色,如供货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解答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安排一是有效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作为交际的主体参与到寻盘、报价等商务环节中,同时区别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各小组可公布他们的最终交易结果并写出各自的总结报告,分析交易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在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或通过比赛交易结果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或通过自我总结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仅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
除了实际演练商务操作之外,理工科院校还可结合本校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理科生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方面的强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等软件制作简单的网页,练习网页中如何插入视频、图片或背景音乐等小技巧。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普遍对这种难度不高的网页制作产生了很高的兴趣。对于有更高兴趣的学生,教师可安排讲座或指导其自学如何进一步开发工具。这其中包含的必需的上机练习,不仅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做出融入自己个性想法的作品,也要求他们自己尝试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改良图片、剪辑视频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网页制作练习之外,课堂上也可以国外知名公司的英文界面网站为例,讨论其网页设计的细节之处,如超链接、横幅广告、新闻标题文字等体现出其顺应电子商务经营的理念。这些练习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期待他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做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他们成就感以增加自我认同度,同时这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相呼应的“英语+技能”的模式也为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求职之路增加了有力筹码。
4 . 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行和四级口试的试行,大学英语与英语专业在语言技能训练上的差别正在日益缩小”(张冲,2003:7)。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的优势正在逐渐减退。因此,应用型的专业英语模式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方向的弹性和未来发展的更大空间。本文结合理工科大学的实际情况,讨论了理工科大学借助电子商务英语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英语为载体,通过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而掌握当今商务发展趋势的课程。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既通过专业的英语训练掌握了牢固的语言技能,又因其通常是理科生的背景而可以尽快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简单应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在有条件的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英语课,一来可以帮助学生紧随英语语言的变化,二来通过电子商务富有时代性的案例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三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诚然,新事物的出现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如今在英语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英语授课内容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各类教材难易水平参差不齐,相应的配套资料还有待完善。如何最优化这门课程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仍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参考文献
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J].外语界,2002(2):10-13.
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4-8.
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1-4.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18-23.
郎可夫.电子商务与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0(12):34-37.
梁丽、吕良、樊葳葳.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个案分析――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79-83.
刘岩、仲伟合.转变外语教育观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纪实[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7):93-96.
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1999(4):10-14.
魏峰.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5):47-50.
王冰等.电子商务英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吴克非.理工科大学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