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

时间:2022-12-31 00:0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教学评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

第1篇

>> 异化的本科教学评估 本科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管理 高校档案管理与本科教学评估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教学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 基于新本科教学评估的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 本科教学评估下的高校院系教学档案分类管理 简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四项经费” 本科教学评估视野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干预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在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的角色转换 山东高校首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成效与展望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应确立的主流意识探析 本科教学评估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后续影响 高校师生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话语权缺失 浅析新时期高校档案与本科教学评估的相互作用 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几点思考 基于本科教学评估的高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究 本科教学评估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浅谈本科教学评估改革 我国普通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工具研究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教学秘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上传时间不详)[2010-09-06]

[6]教育部关于设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通知[EB/OL].(上传时间不详)[2010-09-08]

[7]刘献君.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7(7):39-40.

[8]刘道玉.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评估[J].学习月刊,2008(6):23-24.

[9]周湘林.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基于本科教学评估的新制度主义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71-95.

[10]引自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社会问责视野中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课题组访谈资料.

[11]沈玉顺.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形式主义:现象、根源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8(5):

67-68.

[12]李松.“高教评估”变异折射行政化之弊[N].中国改革报.2005-10-10(3).

[13]杨润勇.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主要问题的政策学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7/8):

100-104.

[14]董志峰.对完善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8(4):70-71.

第2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 教学质量管理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07-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办学自也在不断地扩大,地方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种机遇、挑战的焦点和核心,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3月份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因此,地方院校应科学定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实施“质量立校、质量兴校”战略。黑龙江科技学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确立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结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并且这个过渡时间相对较短、比较集中,高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大众化教育深入的影响,高校重心普遍放在办学规模扩大、外延发展上,对内涵发展、质量提升重视不够;二是高校教育教学条件发展跟不上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速度,满足不了学生规模的要求;三是教师资源不足,随着大众化教育深入尤其是教学评估期间,高校比较集中地引进了一些年青教师,导致年青教师较多,教学能力及教学经验需提高,教风建设有待加强;四是高校招生规模过大,学生基础知识有一定差距,学习氛围受到影响,学风建设有待加强;五是人才培养模式沿用传统模式,不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与企业、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六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不适应大众化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七是教学管理缺少先进理念、技术、机制,缺少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效果不佳。

地方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方院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只有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文件,缺少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缺少相关的过程管理监控机制、系统的评估体系;二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主要是实验设备陈旧、台套数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三是生师比偏大,教师工作量、压力大,教师既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要完成科研任务,还要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往往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四是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基础有差距,部分学生态度不认真、精力投入不足,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五是教师实践能力、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本身没有工程背景,缺乏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训练,实践教学指导不上去,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六是院校实践教学重心较多放到了具体课程和具体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硬件条件的改善上,较少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企业、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方面来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

我校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的研究,在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地方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根据这个思想,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有针对性的原则,并与教育部“质量工程”接轨,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大工程、大实践”的教学理念,确定了地方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种类和开展的周期。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起了严谨的、科学的并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专业建设评估体系、课程建设评估体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质量评估体系、实验室评估体系、生产实习评估体系、课程设计评估体系、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等。建立、健全了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相关规范性管理文件。针对地方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采用了线性权重法将三级指标(二级指标)转化为一级指标,权重的选取主要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同时充分考虑到每项指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实际。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全员性”,体系涉及到相关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二是“全过程”,体系涉及到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三是“全方位”,体系以与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教学质量;四是“针对性”,体系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学生的实际;五是保证和提高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贯穿始终。

三、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

我校依托评估中心和教务处,依据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2005—2012年连续八年对本科专业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质量评估,毕业设计评估已成为我校的品牌评估,分为理工类和文管类专业评估,突出了理工类和文管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不同特点。评估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过程进行检查,进行学风和教风检查,掌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进度和工作情况;第二阶段:深入毕业答辩现场,跟踪答辩过程;第三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专业进行自评,同时,学校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阅;第四阶段:专家组进行复评(逐个专业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反馈交换意见,评出等级,结果向全校公布。通过毕业设计评估,规范了毕业设计工作管理,保证和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每年都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检评审,结果表明:我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实际程度高,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运用知识能力强,设计(论文)质量好。近几年,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公开200余篇,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对厂矿企业起到较大作用。

学校定期开展实验室评估、生产实习评估和课程设计评估。实验室评估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实验室随机听课;第二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实验室自评;第三阶段:专家组实地考察实验室,得出评估结论,反馈交换意见。生产实习评估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生产实习现场进行实地抽查,掌握实习的真实情况;第二阶段:专家组逐个单位考察,评出专业等级,反馈交换意见。课程设计评估专家组深入到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教学文件、指导教师、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质量四个方面。通过开展实验室、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评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铸造工艺设计、航模等竞赛中屡获佳奖。毕业生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几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黑龙江省高校前列。

学校常年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评教,形成了以校、院两级管理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每年都开展教师教学质量建设系列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大赛”、“名师示范教学”、“专家讲座”、“十佳教案评比”、“实践教学大赛”、“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及获奖多媒体课件、教案观摩展等活动。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在我省进行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教师在省内其他教学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以专业、课程建设评估体系为导向,实施专业、课程项目制建设,以三年为周期进行滚动建设。2011年依据评估体系对59项专业建设项目、40项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考核评估,得出了考核结论,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考查,反馈交换了意见,有效地推进了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服务企业、课程服务专业的转型实践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10个,学校本科专业数量达到51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GZ201201251)部分成果;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培养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赵国刚.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

2.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课题组.工科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

3.袁慧等.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档案;教学评估;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83-01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教厅(2004)21号),《评估方案》共有7项一级指标加特色项目,19项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了明确界定,所有指标体系的支撑材料都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档案材料中,所以,完整的教学档案不仅是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原始记录和佐证材料。

一、 系部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反映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档案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教学档案有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电子文档等,其内容包括:1、教学文件管理:包括:(1)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实施细则等。(2)系部制订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等。(3)系部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等。2、日常教学管理:(1)班级日志、学生到课情况、学生座谈评课意见等。(2)教师授课情况、教师异动情况、教师作业批改、承担科研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教师工作量及业务考核等内容。(3)每学期的开课计划、教学任务书、课表安排、教材订购、系部教学工作年度计划总结和教研、教改工作总结等内容。(4)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3、考务管理:(1)期末考试试卷命题、学生考场安排,教师监考安排。(2)试卷阅卷、统分,成绩录入,试卷成绩分析及教学质量分析。4、学籍管理:学生入学学籍登记、学生学籍异动、奖惩记录、考试成绩、毕业材料等内容。5、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师资培养计划、教师业务进修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材料,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术梯队建设;科研教改实践、学术研讨活动记录等。6、专业建设:专业的申报材料,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的审批文件,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

二、 系部教学档案对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1、系部教学档案是真实的原始资料。系部是高校基层的教学部门,系部教学档案是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资料,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系部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情况,全面反映教学工作进程和特点,是今后进行教学管理和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也是改进工作、促进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和参考。对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2、系部教学档案是系部教学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系领导和有关人员查阅系部教学档案,可以熟悉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制定教学计划和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信息反馈、管理都离不开教学档案,可为这些教学工作提供比较详尽的参考依据。3、系部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础。开展教学评估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国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无论国家对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何确定,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估时,必然要通过查阅相关档案才能对某一高校作出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条件、状态、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了解核实教育理念、管理状况、办学特色时,系部教学档案可提供较完整、系统、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是高校搞好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评估对系部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的促进作用

1、教学评估能促进系部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由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原因,部分学校没有把行政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分开。档案管理员几乎由教学管理人员兼任。随着办学规模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日益繁重,加上缺少必要的档案专业知识,档案管理工作常处于无序状态,无法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应提高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档案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编撰水平。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现在的高等学校,学科门类多,涉及知识面宽,更要求工作人员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以适应各种档案的归档及管理。工作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常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2、教学评估可促进系部教学档案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教学评估客观上会促使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改变过去重教学管理、轻档案建设的片面思想,重视教学档案和其它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部门也是一个新挑战。改变其过去被动接收、脱节管理为主动管理,负责指导,使档案管理即时化、统一规范化。应加强建立档案的宣传力度,强化全体教师的档案意识,让档案的收集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1]。同时要加强对教师有关档案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熟知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原则、要求和时间,主动完成档案资料移交归档工作。当教学档案积累到一定程度,应引导大家积极使用和利用档案,真真切切体会到教学档案的价值,使档案源于教学,用于教学。加强对系部教学档案的管理,把教学档案建设当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寓教学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于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同时要优化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都有规范化的要求,保证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脱节。提高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质量,这是做好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的关键。3、教学评估能促进系部教学档案系统化管理。教学档案具有与一般档案不同的特性,如专业性、周期性、成套性和分散性。过去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都是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各自为政,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收集不规范、不完整、不系统。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指标体系为教学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认真研究分析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及时改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促进教学档案信息与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统一,恰当处理常规教学档案建设和迎评材料档案建设的关系,以教学评估促进教学档案建设,以完整、准确的教学档案信息支撑教学评估工作,促进教学评估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共同推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教学评估依赖于教学档案,教学评估又能促进高校教学档案的建设与发展。4、教学评估有利于改善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的办公条件。部分高等学校因教学评估的需要,突击收集整理教学档案,系部没有固定教学档案管理场所、稳定的人员、专门的设备,教学档案管理无从谈起。2003年教育部正式确立的评估制度对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它必然促使高等学校改善系部的教学档案工作条件。5、教学评估推进教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将教学档案从单一的纸质管理方式向多元化电子管理模式转化,电子文件主要有:(1)字(表)处理文件。如:用WORD等软件制作的电子版讲义、试题库等。(2)数据库文件,即以数据库形式存在的有文件属性的记录。如:教师情况数据库、学生学籍管理数据库等(3)图形文件,是指根据一定算法绘制的图表、曲线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绘制中产生的文件。(4)图像文件,即用数字设备采集或制作的画面。如: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等。系部在学术学术讲座,教学观摩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过程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5)影像文件,即用视频捕获设备录入的数字或使用动画软件生成的二维、三维动画等各种动态画面。如学校新闻、校园风貌,各院系用于提高知名度,扩大招生规模拍摄制成的招生宣传片等。(6)声音文件,即用音频设备录入或生成的文件。它们对历史的再现更为完整、准确、形象、生动、直观。所以,要制订规范的电子材料档案管理办法,做好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使教学档案材料图文并茂,层次多样,生动形象。6、教学评估促进系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的普及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信息化管理是现代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学校应该尝试选用档案管理软件对其进行管理,将所有教学材料建立目录输入电脑,将重要教学档案内容录入电脑,这样一方面能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使档案材料的检索更加快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对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而言,教学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些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完善、不规范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个机遇,面对挑战,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贯彻到教学档案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档案管理和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评估;高校档案;管理;发展

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深深地进入人们的心中,人们更是对教育有着更大的要求。从所周知,目前全部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在高校里面,高校评估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用来衡量跟提高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以及各种其它的活动中,能够进行保存下来,并且还有着价值的文字、实物图表和声像等许许多多的载体的资料文件,这就是所谓的高校档案。一个学校的实力凭证,它的真正核心是高校评估。高校评估也是见证与描述一所高校历年以来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对高校评估目前的状态进行分析,谈论当前我国教育的高校评估对高校档案管理有何重要的影响,以此引出以后高校的发张与前景。

1.高校评估与高校教学质量的关系

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要想得到提高,必须要做好高校评估,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管理手段。经过我国教育部多年来所探索的、实验以及论证总结出来,开始决定从2003年起,我国将要执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体制的制度,这是对我国全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进行一次评估。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的主要类型有4种:(1)进行教学的综合评估(2)进行教学的专业评估(3)进行教学的课程评估(4)进行教学的教师评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进行的评估形式主要有:课程是否合格、课程评估是否重点、课堂的档案材料是否完整和是否真实,这些都是我国目前高校最普遍的评估形式。这些工作的进程会影响到评估最后的准确性。程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1)高校评估工作的起点是档案材料

高校档案的形成主要是由教育的从事、教学党政的管理以及其他教学的各项活动。高校教育评估的主要信息是根据教育一定的目标和搜集学校教学的一些信息。这样学校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其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如果学校的评估工作要保证得到客观的真实,必须要做到进行各项评估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依赖于档案的作用,所以,要想搞好教育评估的基础,就必须做到完整、系统和准确地收集好高校档案。

2)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重要凭证是高校档案

最普遍的使评估的高校得到接受的做法,一般是以馆藏的档案资料为基础,然后根据评估的要求,对其中的档案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加工和整理等一些基本的操作,进而可以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把合理的档案资料陈列在一起,这些将成为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缩影,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情况,以便提供专家的查阅。这些做法极大地发挥了档案资料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凭证价值。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是内容全面、内涵深刻,因此准备专家评估材料将是本科院校在教育评估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地有档案资料的支撑,那些通过评估的高校都是凭借档案,才使得评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

(3)高校评估对档案管理的巨大影响

一般在高校评估中,档案工作不直接纳入评估指标体系的。并且我们在高校评估的检查过程中,评估组不会直接跟随着《高校档案管理规范》的规范,来进行对原始的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相反的,它会直接按高校的评估指示,进行查阅、搜集、复印、汇编学校的背景材料。由于这样的评估体系跟评估方法,对管理高校档案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不利影响。检查高校评估,这本来对档案工作可以受到重视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到了一些高校或高校的某些部门却使得它们变了味,在他们的眼里档案管理只是临时的任务,认为如果把档案搞好就是为了应付临时的检查,上级向下级要什么,下级就要为他们准备什么,说到管理,许多部分高校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可是我们都知道,教学档案它不仅仅是属于文件类的,它还有包括学籍档案、学位档案、试卷、论文等许许多多的专业的档案.因为没有对高校档案进行统一的整理。目前的现状,我国的教学档案管理手段是非常的滞后.这样严重影响了评估档案的结果。

2.高校档案以后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校档案还存在以下的问题:(1)高校档案的材料没有准备齐全(2)高校档案材料没有达到原本要求的规范。(3)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手段相对还是比较的落后。高校评估给高校档案的工作带来的有压力、动力,还有许许多多有利的启示。高校档案是高校评估活动对高校教育工作的认证,高校评估在对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验证认可的同时,事实上,它也在偷偷的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行的质量进行了验证。高校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所谓效率,以及管理队伍建设的情况都受到高校档案的影响。所以,建设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评机制,不仅仅可以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还可优化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做好高校档案的管理以及做好高校评估的工作。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也得到了不断深化,高校评估与高校档案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在教育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个学校的好坏都是要通过高校的评估,而这评估的好坏要受到档案管理的影响。为了学校学校的名誉,每个高校对高校档案做到详细、真实、完整和准确。

参考文献:

[1]张药.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新论[J].学理论,2010(6)

[2]梁容梅.浅析高校评估对档案工作的促进作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2008,21(5)

[3]于雅娟.结合高校评估强化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09(4)

第5篇

在手段和目的中迷失的评估

教育部指出,本科评估的“方针”,就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不过是手段与工具,以达到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恰恰是评估”暴露出高校管理的混乱问题,“恰恰是评估”促进了本科教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

但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按评估指标进行“用麦子充草坪”的“建设”;按评估指标进行“集中修改学生成绩”;按评估指标进行毕业生论文、就业率数据的“修改”,进行教学规章制度“修改”。这些分明表示,高校把通过评估当作目的。而为了这一目的,不择手段――对评估专家进行“投资”不说,还做假文件(临时制订教学管理文件)、写假论文(组织力量修改学生毕业论文,让其显得有质量)、出假试卷(重新出过去几年的学生试卷),弄假教案(让教师拼凑以往没有的教案)。评估通过,众人皆倍感解脱,一切又恢复到过去的老样子。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是评估方和被评估方自欺欺人的互相安慰。

笔者相信,教育部的官员们其实深知当下评估之弊,也知道各学校迎接评估的伎俩,除非他们是聋子和瞎子。而之所以教育部门坚守着被广泛诟病的本科评估,在笔者看来,目的在此:

一是强化行政权威,滥用行政权力。近年来,包括本科教学评估在内的各项评估,名目繁多:博士点评审、重点学科评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工科教学基地建设评估、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评估。一所学校一年之中,迎接大大小小的各类评估,不下10次,耗去有关校领导、职能部门大半的办学精力,而一次评估,从专家的评审劳务费、接待费,到评估准备中的人工费、材料费,少则几万元,多则数百万,“烧钱”无数。这么多的评估为何会出台?就在于有关部门,希望由此体现自身的行政权威。道理很简单,有评估,才有抓手,有抓手,才会被学校重视,被重视,自己才有地位,才有利益。因此,几乎各高校对口的每一个教育主管部门的机构,都在设计能体现行政权威的评估。美其名曰,加强质量建设,规范教育管理。

二是制造虚幻政绩,描绘虚假繁荣。对应于每一项评估,总有相应的评估结果,或一等二等奖,或优秀优良。当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结束,教育主管部门的汇报自然是,此番评估,评估出了经验,涌现出很多加强本科教学的好办法,总体情况相当良好;也评估出不足,发现一些不合格的学校,勒令其限期整改。很显然,发现成绩,是教育整体的成绩,发现不足,也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的成绩,总之,都是“教育工作出色”、“教育相当成功”。如此逻辑,在评估中十分普遍。可以说,由行政倡导的评估,主要在于展示自身政绩的动机,超过了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提高的动机。道理也很简单,哪个行政部门会说自己管理之下的机构和部门有问题、不合格,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想真正进行真实的评价,就应该在学校不知情、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派专家到学校随堂听课,与教师和学生交谈,发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况,而不是兴师动众,留给学校大量准备时间。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心理,其实也被各学校看在眼里。有一些校领导私下说,来评估我们,可能不是优秀吗?不给我们优秀,教育部自己的脸色都不好看,大家只是相互配合,演一出戏而已。戏演好了,学校又多一个可以显示的办学成果,不是皆大欢喜吗?当然,个别不幸命中的层次较低的学校,在生存压力之余,少不了更加勤奋地奔跑教育主管部门,这显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乐于看到的局面。

三是干预高校办学,监控自主办学。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的办学自,而现实中,高校的办学自相当有限。高校不但不能按自己的标准招收学生,也不能按自己的标准设置学科、开设课程,甚至不能按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手伸到学校最基层、最细小的环节,他们既是官员,又是校长,还是教授、系主任、老师。他们把该设什么学科、该上什么课、怎样上课,都给安排好了。其良好的意图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评估的指标,很好地体现了官员的意志,也很好地扼杀了办学者、教育者的主动性,消解了大学教授们的学术自治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说,中国只有教育官员,没有教育家。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一个“教育家”,那就是教育部长。早在两千年以前,孔子就说“因材施教”,可是今天的“教育评估”要求,全国所有的课堂,用统一的教材,在规定的时间,上到规定的地方,这是多么壮观的教育工厂奇迹啊。更令人“叫好”的是,当全国所有高校均向“高、大、全”方向发展时,当社会用人单位反映当今大学生没有个性时,教育部的官员们,也高声附和,大学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正是在他们的“关心”下,大学的特色已经消亡了。

四是垄断教育资源,排斥市场机制。行政评估能在高校广泛推行,依赖于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反过来,行政评估又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最近几年来,学者一直呼吁减少行政评估、评审,把评估交给市场中介来做,由此减少行政对教育,对学术的干预,减少权力寻租的可能,并还学术评价、教育评估以本来面目。可是教育主管部门以社会诚信问题、市场评估的商业利益问题为借口,强势介入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投资、拨款,甚至与学校(一些民办小型学校)的生死存亡紧密挂钩,让高校不得不屈从于行政压力。

最近,教育部表示,要大幅度精简对研究型大学的各类检查、评估活动。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行政评估减少的希望。但是,令我们无法乐观的是,精简只局限在100所高校;而且,保留哪些评估令大家关注,要知道,仅一项本科教学评估,就已经让大家感到吃不消。从精简评估的态度中,我们看到教育部门对行政评估的留恋。

还科学评估本来面目

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但根本问题是被过度行政化控制。建立公正科学真实客观的质量控制体系,必然要让政府从高校评估领域退出来。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淡化高校的行政级别,回归高校的办学属性。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如果高校的校长、院长、系主任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大学就是一个政府机构。现在一所大学里,有20多名局级干部,300多名处级干部,1000名科级干部,那么,要减少行政评估,毫无可能。

其次,必须建立科学的拨款机制,打破权钱交易、人情交易。没有科学的拨款体系,学校获得政府拨款、支持要看行政评估的结果,要看政府脸色,要看与官员的交往深浅,感情亲疏,这无疑助长了行政评估。如果建立拨款委员会,实行按学生人头拨款的拨款制度,那么,大学的领导,就不会再如此攀附上级领导,也不用再理会无谓的行政评估。

第6篇

【关键词】教学评估 院( 系) 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

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和“教学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由此可见,教学评估是推动地方高校转变管理职能,突出教学管理,充分调动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整个教学活动、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激励的过程。它涉及到办学目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科研、人事、学籍等诸多方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完成了专科向本科、单一型向多科型的转变,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面对现实,我们应清醒看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思想解放、教育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教学生产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目前地方新建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加强其内部教学管理绩效水平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该校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调动院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二级院系参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树立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管理以院系为本的办学理念。从而赋予院系管理绩效新的涵义。

1.管理绩效之涵义解读

高校管理中的绩与效: 绩即业绩,放在企业就是指利润,在高校中就是指教学科研成果,具体表现在学生能力和科技成果等方面。效即效率、态度、品行、效果等。效主要是代表一种行为,其中又包括了纪律、品行两个方面内容。在高校中,纪律包含了高校的规范、规章制度等;品行则指的是个人行为。归根结底,“绩效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绩效包括组织绩效管理和员工绩效管理。组织作为“社会的器官”都是为社会而存在的。一个地方高校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对社会做出贡献,为了供给教育产品和服务,并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因此,高校管理者和成员在任何时候都要铭记所在学校对民众、社区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并将社会问题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契机,是高校绩效管理所面临的一项最富有挑战性任务。由此可见,地方高校院系绩效管理的涵义是在学校整体目标指导下,学校授予院系领导职位的职责与职权相一致,与担负的任务和责任相适应的利益,使院系成为真正具有办学活力的实体,从而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2.院系教学管理绩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院系教学管理绩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提高和实现管理绩效各项工作的基础,要注意将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与各院(系)发展目标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点与常规、显性与隐性工作相结合等,着力构建专业、师资队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管理等绩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1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建设是院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特别是新办专业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所占比重大,基础比较相对薄弱,研究方向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优势,教学团队没有凝练成合理的数量和结构,专业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在构建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参照“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体系”对专业建设和目标考核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主要从实验实训场所、生师比例、图书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等专业基本办学条件和新办专业是否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等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从而形成立体而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2.2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领航人,是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直接关系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其评价指标不仅含大学生英语等级过关率、计算机达标率、学士学位授予率、毕业生考研率及就业率等内容,还应将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和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比例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故在该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发展充分结合,立足地方型、多科型、应用型的“定岗式”、“通才式”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服务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本领高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广泛的基础。

2.3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第7篇

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克服职业倦怠、消除教师职业的“高原现象”,必须持续不断补充新知识,了解专业、行业新动态,尤其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师更要注重实践知识、案例知识的获得、补充和更新。通过教学督导评估工作督促引领教师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知识,为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引领教师学术成长和创新

从世界科技、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来看,高等学校一直都是知识创新主体。全世界大学获得四大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次占同期获奖人次的3/4左右;高等学校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2/3。可见科研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也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有责任通过教学评估督导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学术成长和创新,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基础上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实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鼓励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服务职能吸取了国外高等学校办学理念和我国如清华、北大、武大的积极探索和践行,已成为高等学校第三大职能。通过教学督导评估的督促和引领,鼓励教师以自己的专业优势有尊严、有节制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了解社会也让社会了解学校,不断获得来自社会的反馈信息,为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找准方向。

教学评估督导原则

教学评估督导组织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引领教学质量提高的“专家”组织,在督教、促学过程中应该“有原则”,纵观各学校、有关学者观点,笔者认为电大系统教学评估督导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客观、务实原则

在评价教师备课、授课、教师学术成果以及学生学情、学习时要就事论事、客观评论、讨论和交流,不涉及人情世故等其他外在因素,督导评估小组成员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力求客观、务实。

(二)重引导原则

教学评估督导最终目的是引领教师沿着先进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发展。因此,教学评估督导组不仅要关注教师操作层面,更要从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原则等隐性层面去发现、点拨和引领。

(三)重激励、少批评原则

没有教学兴趣、没有教学自信的课堂是不堪设想的,尤其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学术、专业根基不够扎实,容易丧失教学信心。因此,教学评估督导组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时刻注意维护教师教学自信,而且在评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其优点、亮点,交流中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对于授课教师不足不能采取居高临下态度去说教,允许被评者解释和说明,通过平等、真诚沟通,培养教师教学自信、强化自信。

(四)差异化原则

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科差异和课程本身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师阅历、教学经验、性格特点等个体因素,不能整齐划一,求全责备,对于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要用动态评价方式评价,引领年轻教师成长。

教学评估督导机构设置

教学评估督导机构是各学校根据自己管理理念,自主建立的一种教学质量管理、监控机构。目前国内教育管理部门尚无相应立法和规章制度,也无统一模式。广东学者李泽民根据调研将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按管理主体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由主管教学的校长(院长)主管型;挂靠在教务处型;二者共管型。且以后两种类型为主,分别占被调查学校的51.4%和42.9%。也有根据教学督导工作的体制定位,将教学督导组织分为如下三种模式:职能处室模式。教学督导部门为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一个处级单位,经费由学校全额拨款,有人事编制;依附教务处模式,其职能是配合教务处工作,经费由教务处提供;相对独立的督导和咨询模式,即督导委员会直接对校长负责,或者直属校领导。每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开放教育应该采取校长领导下的主管型职能处室模式,这是由教学评估督导职能所决定的。教学评估督导源于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学校评估督导,这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监管、指导机制,随着对教学评估督导理论的深入研究,不少学者认为国家对学校的教学评估督导应依赖于学校内部的教学评估督导工作,这种模式更加有利于加强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校的教学评估督导,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宏观层面对学校进行教学督导评估,具有方向性战略指导意义,而学校内部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在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引领和指导下,根据办学目标和模式制定自己独特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估督导办法和教学评估督导标准,从而真正达到促管、督教、导学目的。

基于电大系统办学模式下教学评估督导运行机制设想

一个完整的运行机制应该是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有对教学工作“敢看”、“敢说”、“敢评”,并且“看得真”、“说得准”、“评得对”的督导专家,还要有切实可行、客观公正、促教导学的评价标准。张勤在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普高教学督导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每所学校建立封闭的教学评估督导机构的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1)由于教学督导专业结构不平衡以及校内专家力量不足及其专业水准差异等问题,容易引起教师行为与心理上的不满,对教学会起到负面影响;(2)本校专家在“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讲情面、回避问题、走过场现象,从而打破教学督导评价的公平、公正、客观原则;(3)各自为政的封闭督导模式,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团队,缺乏创新机制,也缺乏内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对教学督导信息的、经验交流、质量提升等有很大限制。基于电大系统办学特色,笔者认为可采用教学督导联盟机制方式对电大系统开展教学督导评估。具体操作设想如下:

(一)由中央电大牵头制定教学督导联盟规划围绕电大办学特色、办学目标以及教学质量发展要求、方向,结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对办学质量总方针,制定教学督导联盟规划框架,主要应该包括:电大教学督导系统总体目标;各学校教学督导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教学督导专家选聘条件和来源;建立教学督导专家库;制定教学督导工作标准等等。

(二)组建一支全国电大系统内跨地区不跨专业的教学督导专家团队该团队任务之一,是由教学督导专家团队结合本专业教学目标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教学督导标准,并通过电大网络资源平台,使教学督导标准公开、透明;该教学督导专家团队任务之二,是对网络教学资源给与督导,改变目前各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匮乏或陈旧、良莠不齐局面。

(三)逐步尝试区域化合作或主要专业合作为起点的校际之间督导聘用方法及督导体系每个学校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组建教学督导队伍,尤其对于教学督导专家不足的学校可逐步尝试区域化合作,互聘专家每年对部分课程实行校际之间互派督导听课、评课,一方面保证教学督导专家队伍质量,另一方面也保证听课、评课客观、公正。

(四)建立专门的教学督导信息平台利用电大现有的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专门的教学督导信息平台,定期教学督导信息、教学督导经验、理论研究成果;定期培训教学督导专家;解答专家、教师在教学督导过程中问题与疑惑;

第8篇

关键词 本科教学;教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66-03

Abstract Take the student as this, focus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faculty system and system innov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1 前言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虽然许多人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已采取行动进行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得目前教W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教学过程,轻视管理环节,不注重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久而久之,就使得教学管理模式趋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僵化。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管理模式,只会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无序、教学上的不思进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创新管理模式,解决与学校制度的衔接,适应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减少“管”的作用,突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

2 教学管理过程控制

实行二级管理(院、系)、两级督导(院、系),教师、院系二级保障的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保证。教学管理过程控制如表1所示。

3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

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学院由主管本科教学院长、教学督导专家成员、本科教学指导委员等共同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组织教学质量过程检查与监控,对教学实施系统管理。

教学过程监控

1)在每学期的初期、中期、末期进行检查。初期的检查,主要对教学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对课件、教案、教材、讲课、试卷、作业等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会提出整改意见。所有课程和毕业设计有中期检查环节,督导专家组和学院教学评估工作组参与中期检查过程,对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汇总并做分析报告。对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务处安排抽查工作,由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对所在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从任务书、外文翻译、设计方案、研究数据、论文重复度、论文格式等方面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会提出整改意见。对于暑期的各类实习,带队教师于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工作报告,教学院长根据各类实习报告完成学院实习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

2)日常教学管理监控、听课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实践课程的检查和教学经验交流等重要环节。学院设立教学评估专家工作组,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评估专家工作成员全年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期末考试试卷等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务员教师,教务员教师汇总后提交主管教学院长,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时调整和纠正各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弥补教学缺陷、完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

3)每学期学院从各年级学生中聘任品学兼优者为“学生调研员”,他们每周将本年级或本专业教学中的情况,书面反馈给教务员教师,由教务员教师汇总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主管教学院长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以上这些措施在全专业形成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

教学结果监控 教学结果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结果的监控包括考试方法、考场纪律、试卷评分、试卷分析和试卷存档等重要环节。考前各班班导师开展动员大会,严格考场纪律。课程设计、大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卷等做好存档工作,教学评估专家工作成员随机检查和反馈意见。此外,学院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4 教学制度的建立

教授授课制度 学院专业基础课程均由学院副教授以上职称教授承担。要求规定的在岗教授必须具有一门课程以上的主讲教师资格,每年至少主讲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本科生课程。本专业教授还结合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为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导论课程,如在大一完成新生研讨课的开设。

教学评价互动制度 教学评价互动制度是指由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本科教学指导委员、学生组成的三方评价机制。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是指通过听课、座谈等手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科教学指导委员指通过听课、教案检查等手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价是指每个学生必须通过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所修课程的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三方评价结果通过教学系主任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任课教师进行改进,同时进行备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

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 各种教学责任事故,特别是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不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而且会对长期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产生破坏性作用。为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必须有教学责任事故制定文件,对教学责任事故的划分及范围、教学责任事故的报告及调查、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做出详细规定。

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重视本科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体系建设。通过组织各地校友会、组织毕业生返校活动等措施,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与跟踪体系,定期掌握毕业生的动向,了解其工作生活的概况,调查其对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建议和意见等。以此来完善现有的培养体系,直接为社会报务。重视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完善毕业生跟踪机制,扩大毕业生跟踪渠道。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座谈、合作、交流等方式,随时掌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为及时调整培养计划、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方向提供依据。

5 总结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一所大学的重要组织机构,是支撑学校的坚实骨架。在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中,建立科学、完善及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才能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在教学管理中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有机结合再一起,认识到教学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铁,王友群.关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4):145-146.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教学质量监控;硬数据;软数据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反映高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建立校级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并以此为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将更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建立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充分发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的作用,既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各级教学工作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又为社会各界了解高校、对高校提出评价和监督开通了渠道。

1.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数据分类及特点

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般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与这两种分析方法对应的数据类型,我们可以用“硬数据”和“软数据”来表述。

“硬数据”一般是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具有统计功能,主要包括数量、名次和比率,如在校学生数、师资队伍情况、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及实验室面积、教学仪器设备的数量及价值、图书馆藏书及体育场馆面积、各项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等。而“软数据”一般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描述,不具有统计功能,主要包括文字,文档,图像信息等。“软数据”在数据库中往往也通过“链接”呈现,如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情况、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监控情况、各种评估、评价(如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各级各类的听课评价、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及反馈、各种总结报告、获奖情况等。

“硬数据”的客观性比较强,一般以真实的实物的数量为依据,是对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的反映,是办学指标体系中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的主要观测点,无论是高校间或是同一高校不同发展阶段都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是学校“硬实力”的体现。而“软数据”是建立在一定“硬数据”基础上的,反映的是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一般来说,“硬数据”容易检验、测评,统计分析也比较简单,结果呈现也比较清楚明了;而“软数据”由于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数据”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其特色也容易体现,但对其检验和评价比较复杂,且容易受各方主观因素影响,结论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软数据”和“硬数据”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软数据”必须建立在一定“硬数据”的基础之上,没有“硬数据”的支撑,“软数据”就失去根基;而“软数据”又对“硬数据”的产生、发展、变化起到巨大的反作用。比如说,学校的办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办学的投入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科学合理的决策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2.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主要作用

建立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并不只是简单地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统计上报材料或应付评估与检查,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高校自身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提供保障;为各级各类的评估提供依据;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和社会监督提供信息服务。

(1)为高校自身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提供保障。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立,使高校通过常态化的信息管理,适时地收集、分析和监控各类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地把握自身的教学基本状态。同时,使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累积,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为各级各类的评估提供依据。建立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以此为平台建立起适应于各级各类评估指标体系的教学评估系统,使教学评估工作简单、适时、效率高。如对于上级管理部门的评估,可以直接登录系统对有关数据材料进行检查,并依据系统提供的功能生成各类报表备查和存档;而学校也可使用本系统参照有关评估指标体系及要求,不定期地对自身的办学情况进行比对和测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有效地避免各部门为了评估而评估、为了评估而临时找数据或凑数据,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使评估工作常态化,评估工作的效度和信度也得以提高。

(3)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和社会监督提供信息服务。利用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功能,在学校按照要求将数据填报提交后,上级主管部门可随时查询审核,并利用系统数据开展对比、分析和预测,提高教育科学决策水平。同时,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的部分数据将向社会公众公布,通过查询各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数据,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各高校的办学情况,实现对高校教学工作的监督。从而增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性。

二、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内容,既要考虑到与教育部的“高基表”的对接,也要考虑到与各类评估指标体系相对应,更要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与本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相适应,真正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其数据库的内容,既要有宏观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又要有微观的数据处理和报表形成;既要有“硬数据”,也要反映“软数据”。

1.与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相衔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2007年底着手开始建设“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研制工作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承担。2011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了新出台的“本科院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培训材料”:《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用户手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数据项内涵说明》。从如上表中所列的数据项来看,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内容,较之以前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作为校级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应与国家层面的数据库系统相衔接,以方便数据及各种报表的链接、上报。

2.与各类评估指标体系相对应

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研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服务,因此,数据库的各项指标的确立,应根据各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参考各级各类教学工作评价的数据要求,如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及学校内部的院系教学评估等。在实现与上级评价指标体系相一致的同时,更能满足学校自身日常的教学评估及质量监控的需要。

3.以本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依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在加紧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校园,把各种原来相对独立的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有机地整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网络数据资源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就应该以此为依托,提取相关的数字及信息资源,或直接成为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数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功能、有效地避免数据的冗余、冲突和矛盾,保证数据的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发挥状态数据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

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而校级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也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评价和反馈,就可反映出学校教学投入的多少、教学条件的优劣、教学管理的规范与否、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构建一套完整、规范、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必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教学基本信息的采集过程就是对学校教学条件的摸底过程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的采集,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基础,不同的数据类型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硬数据”,如办学基本条件、在校生人数、师资队伍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等信息,其数据来源相对直接和单一,主要是从相应的管理部门获取。而“软数据”的收集就相对复杂了,如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学校多年办学理念的结晶,凝聚了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心血和智慧,需要反复的提炼和概括才形成的;再如,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需通过各种教学评比、讲课比赛、学生评教以及各级各类听课和检查等来获取;还有,毕业生基本情况,也要通过问卷调查及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来获取。通过采集数据,可使学校上下摸清自己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不断增加投入、改善条件、提升实力。

2.对数据的分析过程就是自我评估过程

通常数据库收集的大都是原始的数据,要使其变得真正有价值,就必须要经过一个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从而找出问题与差距。因此,应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项要求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和观测点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管理和自评的需要,建立起校级的数据分析和监控系统。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各种规律和问题。同时,可以建立起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机制,设立预警点,分析趋势、查找问题,达到适时监控的目的。

3.对数据的反馈过程就是自我整改和完善的过程

第10篇

教学档案内容丰富,层次齐全,记载着有关教学的各个方面。档案内容共分十七类,其中主要有:教务资料,记载着我院的办学宗旨、长远规划、措施方法等;课堂教学课程安排包括了教学大纲和各学期计划总结;试卷与试卷分析收集了我院历届各科的考试试卷七一些优秀试卷的分析点评;教师业务档案、学历职称证明是教师每八学期教学工作的具体记录及教师学历职称的复印件;学生档案有录简表、学习成绩册、职业资格认定名册、学籍表和毕业生档案等;还有教师编著的教材、学术论文、备课教案、授课手册和课题研究等大量的内容。教学档案记录着我院的教学成果,体现了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蕴藏着教书育人的文明与创新,反映了我院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整的体系,从中看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发展壮大过程。

我院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采用的方法是:分散立卷、集中管理、定期归档。将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分类、组合、排序和编目,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就是立卷归档。档案管理要分主次和时效,我们归档时要有选择,讲求科学规范,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对待归档工作,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分门别类保管和利用。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服务学校的发展。在这方面,教学档案发挥了它应有的重要作用。2000年学校关申报由普通中专晋升省级重点中专学校时,其中教学工作作为评估的一个主要方面,评估材料占所有申报材料的2/3,为此教学档案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详尽资料,主要有:

1、教学方法改革,共108份资料,其中主要包括:推广投影仪教学的实施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计算机辅助会计实验系统资料;优质胶片评比活动资料;沟通课教学效果调查表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资料。

2、教学管理制度7项,内容包括:教务科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若干规定;教务科听课评课制度;实施教学教案检查制度的规定;关于教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考试命题的暂行规定;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细则。

3、办学体制改革4份:关于新学校征地集资办法;关于新建学校集资办法;关于教职工集资入股的可行性报告;其他可供参考资料。

4、考试考核改革46份:阅卷方法改革的效果分析及相关资料;实行无纸化考试的相关资料;教改结果的对比分析;教考分离的实施方案;组建试题库的相关资料;加强考核管理的相关资料;考试课、考察课分离计划;扩大操作型考试范围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相关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料对我校顺利升为重点中专学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在2002年我院升格大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07年和2012年办学水平评估中教学档案室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为评估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在2010年校志编写中教学档案室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方面第一手材料,得以使校志编写工作胜利完成。

教学档案中收集的教师业务档案、学历职称证明、教师的论文、论著为教师的晋级、职称评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领导对教师的考核提供了参评依据,也使得晋级评定避免了单纯的靠座谈、凭印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同时把教师的学历、职称、论著、教学成果等详尽内容记录在案,促进了教师积极努力工作,并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档案室每年为各科老师、教务处提供近65次左右的查阅。在教学中,各科室经常搞一些教学评估,教学档案室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如在全省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中,为体育教研室提供了大量教师业务档案以及奖杯两个、证书八本、奖牌六个,为顺利通过教学评估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每年学生毕业时有的学生成绩出现错误,成绩有误就不能拿毕业证,也就不能顺利毕业、工作或升学,教学档案中的学生历届成绩册,给学生成绩提供有效证明从而顺利毕业。

另外教学档案中收集的教学大纲、各期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内容方便了教务及各处室对教学工作回顾,总结,从而便于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进行改进、创新,促进教学工作发展。

作者:尹泊生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第11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土木工程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中锻炼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后教学环节,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指标[1,2]。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3]中指出:“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增强社会意识、加强科研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特色[4]。然而,目前众多高校中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较大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存在问题并做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1选题与实践脱节

选取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由于很多院校缺少与企业合作,校外实习基地难以结合实际工程,导致在选题过程中出现题目宽泛、针对性缺乏、选题偏离本专业知识或缺乏新意等现象。

2.2缺乏科学创新性

随着本科毕业生与指导教师比例的增加,指导教师名下的毕业生数量增多,以笔者院系为例,每位专业老师所带毕业生数量在7-15个,超过了高校毕业生培养和教学评估规定的5个要求,且教学大纲要求本科毕业以设计为主,科研论文不超过总数的10%。难以制定多元化创新课题,毕业论文基本上以“公式化”设计计算为主,内容较为单调和理论化,缺乏创新性,该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和满足国家对土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2.3学生的重视度不够、论文时间冲突,存在严重抄袭或造假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在第八学期开展,而大四是最忙碌的一年,很多学生同时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及工作招聘,与论文实验和撰写时间相冲突,使学生无法安心做论文。此外,一些学校流传着“只要找到工作,毕业论文都会通过;只要考研成功,毕业论文等级就是优”的说法,使学生心里轻视毕业论文,答辩前从网上下载往年学位论文、敷衍拼凑了事。

2.4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师生比的减少使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无法针对每位学生选题和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其次,青年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能力,但缺乏一线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效传递给学生;再者,在现有教师职称评定中,较注重教师科研成果,使教师重视项目申报和科研而忽视教学;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多应付学校各种形式检查和表格填写,难以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评估方案 图书资料 高校

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需求已呈多元化,若在进行高校评估时对高校图书馆仍一味地强调纸质图书,就会严重脱离时代,违背人们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意愿,评估也就成了缘木求鱼。2010年7月出台的、适用于未参加上一轮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高校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试行)》中(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图书资料方面的指标“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的数量标准仍与2004年8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C级即合格标准完全相同,并且仍然只是单指纸质图书。笔者以为,新的评估方案应该对图书资料这项指标认真加以改进,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才能真正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评估方案指标设定存在的不足

1 缺乏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是缺少读者满意度的测评。由于《合格评估方案》没有读者满意度的指标规定,高校图书馆为了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会处处在形式上开展迎评工作,而对读者的实际需求会很少考虑,背弃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二是缺少对馆员素质的考核。现有的对图书馆评估指标完全忽略了对图书馆人员素质的要求,而“人”恰恰是图书馆各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如果不重视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2 评估的馆藏范围过窄。《合格评估方案》中只设立了“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两个指标,并且只针对纸质文献,将电子资源排除在外。这纯粹是一种重规模、重投入的传统管理观念,会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评估达标,突击滥采乱购,拼凑馆藏总量,购进劣质或价格低廉且利用率低的特价图书,任意增加复本量,甚至将已经剔除的鲜有人再看的旧书进行再加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一来,实际并未从根本上满足读者的需要,没有达到设立评估指标的初衷。

3 缺乏对地区差异的考虑。根据《合格评估方案》的指引性规定,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的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的合格标准分别为70~100册、3~4册,这里并没有区分地区间的差异。现实中,由于全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高等学校之间也会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应该用完全一致的标准去衡量。如在图书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底子较薄弱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讲,指标规定的数字明显过高。

二、图书资料评估指标的改进

1 考察读者满意度。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评估的目的也应是促进图书馆以优质服务获得读者满意。因此,应将读者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列入《合格评估方案》之中,切实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对馆员素质提出要求。图书馆员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图书馆的内涵发展息息相关。图书馆没有高素质的馆员,就没有高质量的馆藏,更谈不上高质量的服务。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哈里森认为“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因此,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时,对图书馆的评价,必须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对馆员素质的评价,可以从学历结构、职称状况、学术水平、业务能力、敬业精神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的情况等方面加以考虑。

3 将电子资源计入馆藏总量。如今,读者的阅读方式已发生了多样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成了读者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适应时代变化,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呈现出文献载体多元化、馆藏文献数字化、文献传递高速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电子资源建设已是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献(包括数据库)、虚拟文献等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作用已远远大于纸制文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条中也明确规定:“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因此,图书资料评估指标的设定应转变观念、努力创新、积极变革,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不宜再继续单一地强调纸质图书的藏书量,而是应当将电子资源计入馆藏总量,以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防范胡拼乱凑纸质图书馆藏量的恶劣局面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