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人网络培训总结

个人网络培训总结

时间:2023-02-11 23:07: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网络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人网络培训总结

第1篇

中文搜索引擎相关的技术包含:中文分词、网络蜘蛛、索引库、网页摘要的提取、网页相似度、信息的分类。

1、中文分词

中文分词一直是中文搜索引擎的关键点,中文不同英文,英文每个单词是用空格分开,而中文一个句子往往是一些词的连结,没有分割符,人可以很容易的看懂句子的意思,但是计算机很难开懂。

目前我了解的中文分词方法,几乎都是有自己的中文词典,分词时去词典匹配,达到分词目的,分词的好坏,和词典关系很大。

2、网络蜘蛛

网络蛛蛛是指对浩瀚网络抓取信息的程序,他们往往是多线程,不分昼夜的抓取网络信息,同时要防止对某个站点抓取过快,导致信息提供方服务器过载。

网络蜘蛛的基本原理:先从一个起始页面(建议从yahoo中文目录或者dmoz中文目录)开始抓取,获取此页面内容,摘要,然后提取页面所有连接,蜘蛛接着抓取这些连接,一直源源不断的抓取。这些只是基本原理,实际应用要复杂很多,你可以试着自己写一个蜘蛛,我曾经用PHP写过(PHP不能多线程,缺陷。)

3、索引库

搜索引擎都不会用已经成型的数据库系统,他们是自己开发的类似数据库功能的东西。

搜索引擎需要保存大量网页信息,快照,关键字索引,所以数据量特别大。

4、网页摘要的提取

网页摘要是指对某个网页信息的总结,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里,往往会有网页标题下面,会有些介绍,让搜索者很容易的发现此文章是不是想要的信息。

5、网页相似度

网上经常有很多内容一样的网站,比如说同一条新闻,各大门户网站都会,它们的新闻内容都是一样的。还有一些个人网站,尤其是偷别人网站资料的网站,和别人网站搞的一模一样,这样的网站毫无意义,搜索引擎会自动区分,降低其权值。

目前我研究的计算网页相似度的几种方法如下:

1)根据网页摘要来比较,如果多个网页摘要的md5值一样,证明这些网页有很高的相似性。

2)根据网页出现关键词,按照词频排序,可以取N个词频高的,如果md5值一样,证明这些网页有很高的相似性。

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网络监管服务职能,组织网络经营主体基本资料登记,建立网络经营主体台帐,推进网站建档与标识,摸清家底,掌握情况,明确监管对象,建立监管抓手,为今后更好地规范网络商品及服务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与职责分工

(一)重点行业网站情况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国竹网、安吉白茶网、安吉椅业网、安吉网、安吉人才网。全面掌握情况,建立台账,检查建档标识情况。纳入诚信网站评选范围,纳入星级网站培育范围。条件成熟的推荐参加“万企百业网”联网,推荐参加市工商局年度“双十佳”评选。工作方式为上门调查与约谈调查相结合。责任单位:网监办。

(二)一般行业网站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对象为除重点行业网站外的其他所有行业网站。包括支柱产业、块状经济、行业协会建立的网络交易平台或经营性网络服务平台(信息平台),除对平台提供商进行基本资料登记外,还要求其提供通过其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主体或自然人的身份备案信息。掌握基本情况,建立台账,检查建档标识情况,推荐参加星级网站培育。工作方式为上门调查、电话调查与约谈调查相结合。责任单位:各工商所、个民协。

(三)企业(个体工商户)网站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对象为全县已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掌握基本情况,建立台账,检查建档标识情况,推荐参加星级网站培育。工作方式为注册环节登记、年检环节调查、巡查环节调查。责任单位:注册股、企管股、各工商所。

(四)个人网店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对象为依托淘宝网、阿里巴巴等大型网络交易平台从事网购经营活动的个人网店。掌握基本情况,建立台账,推荐参加诚信网站评选。工作方式以通过快递公司调查为主、巡查调查为辅。责任单位:各工商所。

三、安排

(一)普查摸底阶段(2011年3月1日至6月10日)。各责任单位制定计划,组织力量,全面开展调查摸底。

(二)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6月11日至6月20日)各责任单位回顾总结此次普查摸底活动中好的做法以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今后网络经营主体数据的动态收集整理积累经验。报送书面工作总结,连同附件2、附件3、附件4一道报送县局网监办,截止日期:6月20日。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主体普查、明晰监管对象、推进网络监管,是工商部门开展网络监管与服务的一项新而重要的本职工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此次网络商品及服务经营主体普查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吃透工作精神,认真做好思想动员、统筹安排、人员组织、指导督促、工作落实等工作。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12-04

目前,全国许多小学教学信息化基本完成了宽带和班班通建设,保证了课堂多媒体演示和课件的使用,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中,师生对什么是网络学习空间,如何评判优秀的网络学习空间,还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视问题

(一)学校信息化条件不成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设备设施滞后,学生、教师、家庭电脑配置数量和质量落后,师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量少。二是网络覆盖不全,网速普遍较慢。三是技术应用不广,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维护技术还局限在少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少部分教师手中,大部分师生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一是部分领导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认识不足,误认为QQ聊天和建立QQ群就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在投入上给予有限的资金,使得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领导顾虑重重,主要是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做什么的问题,领导担心无法管理和监控,师生不务“正业”。三是缺乏长远规划。学校机械地执行文件要求,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购买设备,至于设备购置是否科学实用很少有人研究,形成了技术人员说缺啥补啥的局面。四是学校领导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嘴上、会上和纸上,实际操作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有力的指导与督促。

(三)产品市场不规范

市场上有形形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教育产品,这些产品质量优劣不一,鱼龙混杂,学校无法鉴别。这些产品中,有些是概念古老的学习管理系统,有的是简单资源网站,如教学视频、电子书等,有的是半游戏性质的网站,有的是企业设限产品,有些和人人通特征相似,学校缺乏鉴别能力。比如有些内容仅仅是个人博客、班级博客、个人网盘、云储存、课程表等比较单一的简单功能,有的是纯粹的学习机,使用价值不大。有的产品选用后经常出问题,给师生带来许多困难。

(四)技术培训指导滞后

网络学习空间对很大一部分教师而言是一个抽象的学术名词,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优秀案例的指导,这也是造成学校教师对产品无法鉴别主要原因。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网络空间是教师和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基本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是教学新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能力的提高。

(一)理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2014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2014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

(二)物质基础

一是学校“宽带网络提速”。“宽带网络提速”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交流、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学校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投入一定资金,为学校宽带提速,实现宽带互联网到校、室、班全覆盖,为学校管理、办公、教学、教研、资源共享、师生信息交流等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支撑。二是有效实施“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对策与思考

(一)积极转变思想,形成良好氛围

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树立网络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云技术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等,切实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为教育教学服务。鼓励教师多参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让教师切实感受到网络学习空间给教师带来的便捷和好处。

(二)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建设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家访及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应用网络空间开展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研修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

网络学习空间使每个管理者、教师、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落实到日常的管理、教学和学习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探索领域,可以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跨校际、跨城乡、跨区域的网上教研研修,还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师生共享。这必将对教育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继续教育、学习型教育和终生教育都有重大意义。

(三)重视教师培训,提高运用技能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按照国家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要求,实施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一是重视常规培训,努力实现人人参加、人人能会的基本目标。二是开展专项培训,实现培训实用短期目标。如WiFi的使用,资源库优秀课例的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与使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云平台、云空间的装扮、功能的分布、栏目的创设、资源的上传、课堂魔方的创建以及文本、课件、视频资源的转换进行指导,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参与联合教研、备课、日常交流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分级培训、拓展培训、学科培训、单独辅导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培训、展示、竞赛、交流活动。重视来自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评选及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学科说课、赛课的竞赛活动,面向课堂,立足应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技能运用水平,带动学生能力发展。

(四)不断完善设备,解决具体问题

学校要因地制宜完善学校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每一个教师、学生建立个性化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与学的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是升级改造宽带网络,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城乡互动课堂建设,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和使用。二是扩大参与人人通工程的教育信息化规模。学校结合教师实际制定相关激励措施,促进学科教育工作者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者的广泛平等参与。三是注重和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优秀产品和优秀案例的发现、总结与推广工作。学校要推动校内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交流、征集并发现优秀案例,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推荐,以优秀案例作为实际导向,引导网络学习空间的高水平发展,促进优秀产品的普及。四是积极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采购方式,适应“软件即服务”的发展潮流。在过去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存在注重购买硬件设备,而缺乏软件系统的投入问题。软件系统的概念在不断发展,网络学习空间甚至已经不是传统软件,它是一个基于云技术的软件服务。软件在向“软件即服务”的方向发展,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采购政策要适应软件行业的发展。五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学校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建设。采用教师设计、网上下载、购买光碟拷贝、链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小学教学网等优秀网站,方便教师及时选择使用,切实做到为教学服务。加大对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英语、信息技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学科课程资源的建设力度,利用光盘、网络等将学科课程资源传递资源库中供教师选择使用。收集整理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堂教学实录、本地有影响名师的课例和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以及近几年参加县级市级赛课的课堂实录等资料,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直播、点播、互动教学课堂、互动教研等方式,充分共享名师课堂资源,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六是争取教育信息化企业科技和应用创新的支持。创新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研发,也包括教育应用的设计创新。

(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的融合。要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开放而鲜活的知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网络化的校本选修课程,使网络校本选修,成为新课程内容的一个时代亮点。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建立信息化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为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评价创造条件。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方法的融合。搭建学科学习平台,开展基于问题、主题、项目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设问、调查、探究,掌握利用信息工具、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自主地、富有个性地探究知识,关注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利用数字化资源充实通用技术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工具优化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提高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利用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和仿真实验,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在做好做实传统实验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拓展延伸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成功率及效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弥补传统实验在实验安全、器材及耗材短缺等方面的不足和统计归纳上的不便。利用多媒体技术建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建立即时性的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协作式学习及教学反思、学习反馈、学习交流。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实现跨时空、跨区域的多样化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优化教与学过程;利用自主、探究、协作式网络学习平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有效课堂”。

(六)强化学校信息化教学评价

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能力提高,必须改革学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建立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评价平台。建立以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引导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课程内容,保障课程的不断更新。

(七)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是打造联体课堂。充分利用远程课堂互动教学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城乡学校课堂连为一体,实施一对一、一对多远程课堂同步教学,有效破解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不配套、师资短缺等重大难题,促进教育质量共同提高。

二是实施网络集体备课。通过备课系统,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形成课堂交流的教学预案,形成“集体+个性”的教学设计。

三是开展互动教研。通过搭建互动教研科研平台,开展网络集体教研和科研,采取专家引领、专题讲座、课题辅导等形式,让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实现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

四是加强管理联动交流。建立统一的管理互动交流网络平台,创建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常态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动、学科带头人带头作用,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内的不断普及,在灿烂的星空下,信息化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让地球的每个角落的生命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从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使得每个生命都活出人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俞敏洪.真正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N].中国教育报,2015-3-10.

[2]周学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

第4篇

关键词:社交网络 图书馆服务 分布式服务 嵌入式服务

1、引言

以Face 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不仅为互联网服务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也正在给图书馆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用户行为正进入新一轮的改变,即由热衷检索转为频繁登陆和滞留社交网络。因此图书馆开始探索借助于社交网络,改革图书馆服务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类社交网络”图书馆分布式服务模式。

2、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社交网络使得互联网从研究部门、学校、政府、商业应用平台扩展成一个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现在网络社交更是把其范围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借助手机的普遍性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利用各种交友/即时通讯/邮件收发器等软件,使手机成为新的社交网络的载体。网络化的社交一直在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或者说是降低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与此同时,网络社交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丰富的手段和工具,来替代传统社交来满足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交流需求,并且正在按照从“增量性的娱乐”到“常量性的生活”这条轨迹不断接近基本需求。

网络可以满足人们5%的社交需求,那么今天丰富的社交网络已经可以把这个数字至少提升了10倍,除了“接触型”的社交行为,或者说是“接触型”信息的收集和之外,网络社交已经开始承担大部分传统社交的作用。实际上,“非接触型”的社交原本就占据了人类社交的80%以上,这意味着网络社交对传统世界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社交网络含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互联网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图书馆服务分布式服务模式实践研究

所谓分布式服务模式是针对于图书馆集中服务模式而言。传统图书馆集中服务的获得途径比较单一,用户要想获得图书馆服务,需要亲自到图书馆或者检索图书馆网页才能获得。目前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分布式服务模式下,用户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或者登录到图书馆主页,更不需要改变自己的使用喜好,只要登录到平时的社交网站或其他类似网站,就可以获得嵌入到该网页的图书馆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分布式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人人网上的图书馆学友会

该服务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在国内社交网站,如人人网上建立图书馆俱乐部,用来图书馆消息、构建图书馆相册、开发应用模块,方便用户在社交网站上体验图书馆服务。目前开展此类服务的图书馆有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建立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为例,其目前好友人数已经达到3000人。图书馆以俱乐部的形式在人人网建立一个虚拟的交流社区,通过资料、日志、讨论区等板块将图书馆的信息和服务出去。读者通过加好友的形式加入俱乐部,获得图书馆的最新消息和服务,查看其他人的评论和留言,同时还可以跟俱乐部内部的朋友或者其他人进行讨论,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具。

3.2 新浪上的学科博客、微博

新浪网以其稳定性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同时其提供的博客和微博服务业越来越受欢迎。图书馆就是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在新浪网上注册学科博客和微博账号来开展图书馆的服务,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其建立的学科博客包括材料科学、机械与动力工程、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等共14个学科博客。又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新浪微博,通过服务公告、资源使用、培训讲座等信息,好书读感、分享好电影等吸引了近4000粉丝的关注。

3.3 Thulib cookies

目前开展此类服务的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具体的实施策略即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豆瓣、卓越等网站,在访问豆瓣网、卓越、AMAZON、Google Books等网站时,就能看到该书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的状态了,包括馆藏中是否有该资源,是否在馆以及在馆的馆藏地是哪里等。该服务的特点主要是:一个脚本能够实现在多个网站上看清华馆藏,并且针对馆藏信息的不同状况设置了不同的显示方案。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针对性强,一般读者检索的书都是当时最需要的,如果图书馆馆藏中有这样一本书,并且读者能够方便的获得,这样的服务是很有效的。

3.4 Lib Guides

LibGuides是一款由Springshare公司使用web2.0技术开发的一个广受图书馆员和用户欢迎的知识共享系统。目前世界上已有来自25个国家的1500多家图书馆正在使用此系统。LibGuides将带来从未有过的资源发现与获取体验,为用户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的、一站式信息环境。LibGuides是基于解决资源分散异构的问题,使得用户能够互动参与到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中去的一种知识服务。目前国内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旨在实现学科资源和服务的组织、揭示与,共享学科馆员间相通的工作成果,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学科资源与服务。平台内容按院系(专业)划分,涵盖(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学科)馆藏资源指引、(学科)IC2创新支持/IC2人文拓展、(学科)学术热点追踪、(学科)资源荐购、学习社区等资源和服务内容。

3.5 豆瓣社区

豆瓣网主要就是以建立小组来提供服务的。相比于其他网站,豆瓣具有更加良好的开放机制和评分推荐机制。每次用户登录到豆瓣,豆瓣会根据你的地点为你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组,通过加入到小组中,你可以获取你所需的信息,并且参与到小组成员的讨论中。目前在豆瓣建立了讨论小组的图书馆有南京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以南京大学图书馆在豆瓣的讨论小组为例,用户登录到南京大学在豆瓣的讨论小组就可以查看有关南京大学图书馆的自我介绍、查看小组最近比较人们的讨论话题,也可以参与到小组热门话题的讨论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另外还可以利用小组中大家上传的共享资源和服务等。

3.6 开心网“涂书寮”服务

国内率先开展此类服务的是上海师范大学,是图书馆员自发开展的服务。2009年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几个馆员在开心网上注册了这样一个账号,作为图书馆分布式服务新的尝试。借助开心网提供的组件来和大家互动交流,包括照片和日志的分享、在线聊天、音视频的播放和休闲游戏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读书服务和收藏服务,通过筛选,以评论的形式告知用户该书的馆藏情况,并且新书通告。通过查看留言板来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找书和信息。

4、总结、分析

以上几种方式都是图书馆引进社交网络开展分布式服务的有益尝试,可以为图书馆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起到更好的宣传和推广图书馆服务的目的。社交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是一种双赢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开展基于社交网络的分布式服务,把信息服务融入到用户乐于参与的社交网站中,使得用户不仅可以结交朋友和娱乐,还可以获得所需知识和服务。图书馆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虚拟交流社区,能够使用户更好的认识图书馆和获得图书馆的服务,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用户群。

图书馆分布式服务模式最初的体现是图书馆网页嵌入Face book和YouTube等功能,如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随后,国内图书馆开始尝试主动的推送服务,即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社交网站,推送图书馆服务,包括推介图书馆资源和咨询服务等服务。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和尝试,各图书馆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其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划性,特别是图书馆开展这一服务模式所带来潜在的社会效应。有学者认为社会网络服务模式不仅没有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反而使得越来越多读者偏离图书馆。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是通过社交网络类网站来获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少关注图书馆实体和图书馆主页,再加之社交类网站的趣味性,长期以来容易形成对该类网站的依赖。

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生活娱乐当中去,更加贴近用户的使用需要,从这一点上来看,是完全服务图书馆宗旨的。尤其是图书馆能够通过分布式的服务模式来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受众,从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生活质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其社会作用也将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是要伴随着一定的困难的,相信图书馆也会在开展基于社交网络的分布式服务的过程当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社会服务当中去,提升自身形象,获得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 孙彩杰,庄小峰.图书馆融入社会网络的案例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11):58-60.

[2] 魏顺平.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应用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3):29-34.

[3] 孙彩杰,庄小峰.社会网络与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10(4):98-101.

[4] 袁莉,王慧.社会网络与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0(3):51-55.

[5] 顾立平.图书馆管理中社会网络关系的问题解决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13-17.

[6] 徐静,杨玉麟.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泛在图书馆分析[J].四川图书会馆学报,2010(2):13-17.

[7] 杨九龙,杨雪琴.论图书馆与社会网络的互动[J].情报杂志,2009(9):27-30.

第5篇

20xx年小学数学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一)一、指导思想

以20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以数学课堂为阵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绿色”课堂的课题研究,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带动或影响身边的同行,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

二、研修目标

1、积极参加网络学习,紧紧围绕我校“绿色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自觉践行新理念,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一年的网络研修学习,使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3、通过一年的研修学习,希望能够对我校教师有一定的带动或影响,一同成长,从而推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一年内我将阅读《湖北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潜江教育》等刊物,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将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

2、高质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虽然再过2年我就到了天命之年,但是,对于这样专业的培训学习,我是渴望的,也是乐意的。所以,无论是线上的学习,还是线下的研修,我将尽我所能做到最好。这样的学习才真正能够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3、立足校本,开展好教学及微课题教学研究。

以我校开展的“绿色”课堂的研究为契机,以“一师一课”为平台,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参加上研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做好微课题的专项研究,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4、学思结合,常教常新。

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育博客,记录学习中的喜悦与困惑,记录教学中的精彩与遗憾,让反思成为自己教学的一种习惯,博客成为自己的一种喜好。相信教学永远是新的,教学的创新永无止境。

20xx年小学数学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二)我是一名拥有10多年教龄的教师,但从事数学教学才一年,因此在这门学科中也算一名新手。此次经学校推荐和自己报名,我有幸参加了20xx小学数学教师国培网络研修,机会难得,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更新观念,提升能力,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特制定个人网络研修计划。

一、更新观念

以前我们追求“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这种观念明显已过时了,工作中我们发现,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还在原地固步自封,必将为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不能仅仅要求自己有一桶水,而是得“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走进、理解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我们要多渠道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师范学校组织的线下培训。

2、坚持每天认真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对学习内容及时反思,并写好观课随笔。

3、积极参与提问答疑,到沙龙中和一起学习的老师共同探究交流,学习老师们的经验,分享自己的收获,共同进步。

4、理论联系实际,做以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并及时总结,反馈,撰写论文,心得,并上传资源。

第6篇

改建网络基础硬件平台

网络改造是对原有校园网的一次彻底改建。我们在教学楼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网络规划,与建筑工程的规划同步设计校园网的建设方案。新建的校舍每层楼有设备间,每栋楼有垂直竖井,楼宇之间通过地下管网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校园。

在网络布线方面,充分考虑长时间的应用需求,布线作了比较大的冗余预留,希望这些预留能满足今后十年的使用要求,主干光纤直接铺设到每层楼的设备间,从设备间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均采用六类双绞线。这些线缆为今后的进一步升级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对于校园内的露天场所和大型会议厅,采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覆盖,从而做到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入网络。

在网络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应用和教学需求。教室的布线除了保留在讲台上供教师使用的网线端口外,还在教室后面设置端口,并放置计算机终端,以方便学生课余时间上网使用。在学生阅览室、活动室、自习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甚至楼道都设有网络端口,同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的覆盖,在操场、体育馆、报告厅、前后校园等地方均可上网。我们还扩大了对外的连接出口,除了继续保持与天津教育科研网的百兆连接以外,又增加了与邮电公网的十兆光纤接入通道,使学生在家里也能通过各种方式方便地连入耀华校园网。在满足教师的教学应用方面,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均设置有独享百兆的网络端口。在教师阅览室、会议室设有网络端口和无线网络设备,还为住校的教师在宿舍每人设置一个百兆端口。

不盲目追求超前技术应用,而是采用大量的成熟技术,使各项技术优势互补,是这次改造所遵循的原则之一。目前,从功能上区分,在校园内有五种网络:计算机数字网、闭路电视网、电话网、校园广播网和校园“一卡通”通讯网。理论上,这些网络有合成一个网络的可能。但是目前的技术想要做到五网合一,在成本、网络稳定性、应用的方便程度等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如果为了追求技术的超前而作五网合一,势必会带来应用方面的许多不便。这次网络改造,我们根据应用功能的需求同时铺设了这五种网络,但这些网络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在应用层面上做到了综合统一,形成了一个整体。

建立校园网应用平台和资源体系

建立一个高效、统一、应用简便而功能齐全的校园网应用平台是一项重点工程。我校原本已经有了一些基于网络应用的应用软件,诸如学籍和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IC卡管理系统等等。由于是不同时期开发的应用软件,数据库本身不统一,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也存在问题,因此在应用中很不方便。在网络改造中,我校在市教委信息管理中心的组织下,会同本市几所重点中学共同论证普遍适用的应用管理平台。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开发基于校园网应用的所有功能的应用软件平台,我们考察大量公司开发的校园网应用管理平台,并进行优选组合。首先确定能够成为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数据库系统,其功能应包括:对系统的管理、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等。这个平台同时也是全校学生进行各学科学习的交流平台,由此构成一个网络应用的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在基础平台确立后,再确定其他的专业应用系统,诸如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必须是建立在基础数据库之上,并能与之保持畅通的数据交换关系。

网络资源体系的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重点。经过多年积累,我校的教学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按照网络教育信息的功能特性,将资源分为以下五大类:

1.教学素材:教师或专业人员经过分类筛选将适合于教学和研究的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辅素材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利用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用于教师备课、教学或教学网页的制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专业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等活动提供的辅素材。这些素材要分类明确、便于检索。主要形式有:

图片:包括照片、矢量图、背景图,以及装饰性图片、按钮等;

视频片段:包括一些经典的实验片段、珍贵的历史镜头等类似于Discovery的视频片段;

电脑动画:包括模拟的实验演示、图像变换等Flas、三维动画等;

各种音效:包括各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动物、机械、天气等效果声音。

2.教学资源:主要服务于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研究和网上交流等,是学校教学资源的积累和物化形式,是形成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以及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要通过购买、下载和交流的形式尽快形成教学资源的原始积累,但一个完善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一定是通过建立起的一套资源积累的机制将全校教师的教学经验、过程和交流等信息组织起来。按照板块划分如下:

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有别于传统的纸面教案,不仅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采用超链接的形式将教学参考资料、相关内容连接到教案中。

学科网页:学科网页的设计、制作与维护,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也是每个学科组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开发好学科网页,不但能使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完整,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内、课外知识,而且也为师生交流提供重要场所。

教师个人教学网页: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设计、开发具有本人教学特点的个人教学网页。这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总结学科教学规律,长期的积累也可以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的物化形式。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个人教学网页实现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论坛:教师论坛是教师讨论教学问题的场所。论坛要按照本校教师关心的教学问题,分成几个专题。每个专题有专人负责,对离题的言论要删除,对精彩的讨论要整理。

教学论文库:从网上、各种期刊上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性文章,按学科分类。这些文章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着启迪和借鉴作用。

3.学习资源:学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因此,学校资源中一定要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资源,包括学生的网上学习、网上活动、学习成果和学生学习成长的足迹。

网络课程:以扩展性知识为主,按学科分类,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网页:包括学生会主页、班级主页、学生个人主页等;

学生电子作品之窗:将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分类推荐给全校学生;

学生论坛:学生论坛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场所,要设立相应的主题区,拒绝与主题无关的言语。话题要有专人管理,引导讨论的方向,整理有价值的内容,使校园网上的论坛成为社会、家长放心的净土;

协作学习的资源:校园网可以为各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辟展示研究成果的场所,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从这些同学的研究中受到启发。

4.电子资料库:主要是公共类信息,内容多,覆盖面大。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科学的分类:

电子图书:目前有许多公司提供电子图书,并负责补充新出版的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包括教学研究,教学参考、各类公共信息;

音乐库:按照古典、流行、民族等形式分类;

电影库:包括教育类影片,经典名著,各种戏剧等。

5.教学测评系统: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测评系统是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中小学校园网上的测评系统有:

题库维护系统:题库是动态的,每一个学校都要通过题库维护系统,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的题库;

自动组卷系统:可以按学生情况、既定的知识点范围的分布和指定的难度系数自动生成一套或多套评价试题;

自动评价系统:智能评价系统是校园网评价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客观题能够简单分析,主观题目的智能评价还在研制过程中。

教师培训势在必行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我们进一步探索从传统的将信息技术作为媒体手段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和学习信息技术,将课程与技术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支能够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已由初期的单纯技术技能培训转入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技能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由孤立的专题性培训转入连续的、有计划的、分级提高的培训;由自愿参加的培训转入与聘任挂钩的制约性培训。

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级标准的“绿色证书”制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衡量、全程管理。四级的标准如下:

一级: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开机、关机,会进入 Windows操作系统,会用键盘、鼠标。掌握一种中文输入法,中文录入速度达到每分钟10个汉字以上。 掌握基本的Windows操作(如复制、删除、查找文件,调用各种Windows自带的应用程序等); 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能运用Word的文字、表格的编辑功能进行排版,会用Word书写和打印文章、教案等(能基本满足自己的工作即可),有些学科可能涉及到如公式、方程式、特殊符号、几何图形、曲线、实验装置、插图等。会上网,初步了解IE的基本操作,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会收发电子邮件,掌握校园网中有关本人岗位职责部分的操作应用。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会用PowerPoint制作并播放课堂教学幻灯片。

二级:会使用CAI软件辅助教学。能在光盘、硬盘、软盘和网络上调用CAI软件上课。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用Excel做有关数据的分析。

三级:能够制作个人教学主页。内容包括:个人业务情况(学科、姓名、职称等),反映本学科教学信息的教学内容栏目,反映学科相关知识、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扩展知识栏目,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与教师间进行讨论的解决问题和答疑栏目,反映本人的教学科研情况的论文、下载的教育科研论文的教育科研栏目,测评自学的情况的测评性栏目等等。

四级:会应用一些多媒体创作平台(如Authorware)和一些工具软件(如Flash、3Dmax、Photoshop、Cool3D、CoolEdit等)制作带动画、音频、视频的CAI课件;能独立制作动态网页,并建有交互功能的个人网站。

第7篇

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有幸与专家和各地的数学精英们交流,面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在培训期间,我坚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在网上学习,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培训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五、研修提高,优化课堂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六、远程研修是引领我前进发动机

远程研修改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思维方式,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研讨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8篇

一、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7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规划中提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平台,三个网’,一个平台即指互联互通的平台,三个网即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是国家首次提出关于三网的概念。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10年来,三网融合的进程一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务院不断推出促进三网融合的政策,力求为三网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然而,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不同行业体制带来的利益之争。中国广电与中国电信这对素来的欢喜冤家,一个长期将自己归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内容垄断,管理部门对传媒产业的转型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一个是国家的神经系统,实力雄厚。除此之外,三网融合之后,还将出现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业务,其潜藏的巨大经济效益,是相关系统都想要获得的。谁能够获得最大的份额,由谁来做出决定和分配,同样是三网融合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网络广播的现状

网络广播通过在因特网站点上建立广播服务器,在服务器上进行节目播送软件,将节目广播出去,访问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运行节目接收软件,访问该站点,收听、收看,阅读广播信息。

根据开办主体的不同,我国网络广播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传统广播接触网络。目前,我国有123个地市级广播电台开办了网络广播业务,共有325套广播频率实现了网上直播。

二是商业网站开办网络广播。商业网络广播依托强大的商业网站背景,形成独立的音频服务品牌。以豆瓣电台、猫扑电台、QQ之声等为代表的商业网络广播主打音乐广播。拥有专业的网络主持人(NJ),内部机构也比较健全。在品牌定位、用户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做出许多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是个人和团体创办的私人网络电台。个人播客是此类网络电台的主要播出形式。这类广播偏重于音乐和娱乐,主持人以脱口秀的方式,谈及情感、心理和社会问题等,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社会宽容和草根阶层的喜怒哀乐。

网络广播的优势不言而喻,但随着网络广播的后来者不断涌入,网络媒体受风险投资关注的报道屡见不鲜。网络广播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1.影响力偏弱。虽然电台在开办网络广播方面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网络媒体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电台网站的影响力明显偏弱。广电系统目前做得最好的网站央视国际的Mexa国际综合排名列2102位,而六间房、优酷、土豆等视频播客网站均进入国际排名前200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电台网站的差距。

2.主流媒体网络电台总体水平不高。除了经济发达地区媒体网络广播运营较为成功,国内绝大多数广播媒体网站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熟悉网络媒体的特性,忽略网上受众的需求,把新媒体当传统媒体办,简单复制母媒体的内容,网络媒体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这方面,主流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存在差距。而商业网站和个人播客也面临监管和法律风险。许多网络电台开办者,没有接受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舆论把控和引导能力不强,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又不健全,因而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风险。更有少数网络电台不借以低俗音视频内容和图片信息吸引网民点击,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3.运营力不足。很多电台都面临着资金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对节目内容的制作能力不强,不善于对传统节目进行适合网络化呈现和传播的二次处理;对用户的把握能力不强,缺乏对多种营销手段的综合使用能力:缺乏赢利模式和手段,制约了网站设备的升级改造和节目制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三网融合形势下网络广播的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的方案提出之后,国家规定在2010-2012年开展试点工作,总体目标是要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不断涌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繁荣。在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网络广播的主要任务是要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一是网络多媒体融合进一步加快,三网融合之后,要转变发展方向,加快技术升级,网络广播将集广播、电视和网络优势于一体,形成声音、图像和文字多媒体同步传播的巨大传播效应。

二是三网融合之后,接收终端日益多样化,网络广播收听人数将稳步上升。移动、便携、伴随等特性逐渐显露,更多的手机用户将直接成为网络电台的听众。

第9篇

“我本来只有这么多”,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了大约两厘米的长度,“但是他们要我说这么多”,他将长度延长至5厘米,“现在还要我说这么多”,他索性摊开了双手。“我觉得我没话可说嘛!”程炳皓这样解释自己极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原因。

这一次,他主动面对媒体是因为刚刚结束的China Joy大会上,开心网宣布要进军移动游戏领域了,同时发出的还有下半年不间断推出10款游戏的消息。

有人说开心网要全面转型了,有人说在只有2成企业盈利的手游行业,开心网此次是“背水一战”。毕竟,与当初只有人人网一个对手相比,手游领域早就是红海。

作为开心网CEO、自称为宅男的程炳皓一改往日低调内敛的形象,用亲力亲为来让开心网重新获得眼球,第一次在游戏行业的聚会上发言,他小心翼翼:“有了第一次之后,希望能和大家越走越近,希望大家接受我们,不要嫌我们没经验。”

与此同时,程炳皓也强调开心网以技术为主导的核心没有改变,它依旧是那个先有产品后有市场宣传的公司,就算这个行业失败是常态,开心网玩命开发新产品的努力也不会变。但是他自己一直在学习如何成长为一个领导者,以及让开心网变得更开放。

程炳皓,正在变与不变之间把握一种平衡。

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变态

但不能阻止我们玩命的努力

“我们一直在玩命的努力。”说到这两年开心网的变化,程炳皓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努力的佐证是2010年以来,开心网曾陆续推出开心餐厅、开心城市、开心团购、开心集品、开心宝宝等几十款产品,量最大的时候一个团队一个月可能就会开发出近10款产品。

只是不管怎么玩命,继2009年的火爆之后,2010年开心网的客户流失率高达65%。QQ农场出现,人人网走向开放,微博、微信崛起之后,开心的用户被严重分流,在国内的ALEXA排名一路从前10跌至如今的275。一位有150位朋友的用户如今再打开网站,在线人数最多3人。开心网,似乎正在被大众遗忘。

“开心网这个公司凝固了”,听到这句评价,程炳皓一愣,反问“有吗”?接着立即反驳,“其实不是我们没有行动,而是开心网当年的业绩太过辉煌,以至于后来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拿不出比曾经更好的产品,大众就会以为我们凝固了。”他的表情凝固在一个微笑上,嘴角的皱纹挤成一堆。

事实上,开心网转型移动游戏之后,推出的首款游戏《开心动物王国》并不成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产品。

“这个产品是不成功的,在游戏圈这个名利场,做出失败的东西就意味着团队要被淘汰,可是我们却选择了保留下来”,程炳皓表示,“我们愿意等,等到他们做出让自己满意让市场认同的作品。”

放眼整个游戏市场,程炳皓总结出的规律是“大多数公司失败产品的数量都远远大于成功的产品”。就像当年开心网最火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开心出了偷菜和争车位这两个杀手级游戏,却不知道其实开心开发的游戏还有很多,只不过那些都失败了,大家记住的只有这两个。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开心网继续玩命开发新产品的特质。

“这个行业本来就是这样,失败产品的数量远远大于成功的产品,失败是常态。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要停止努力。”

程炳皓将改变的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他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角色从1999年以前的“成为一个写程序的顶尖高手”调整为“如何养活好全公司300多人的CEO”。

这个擅长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创始人,一开始并没把增加收入放到最重要的议题上。2009年初,开心网成立快近乎一年时,却还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我曾经的确认为财务不重要,直到后来因为财务造成了损失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直到2009年9月以前,开心网都只有两个销售,而此时开心网的用户数已经突破5000万大关,并以每天 20余万新增注册用户的速度持续疯长。两个销售人员服务几十个客户,结果就是几乎没有服务。

只是那时程炳皓还对广告服务一无所知,连在广告后要给客户提供一个报告都不知道。“这的确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也是一直在学习。”

如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人”身上,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倾听各个部门的汇报,为有需求的部门招徕人才,以及管理人才,这是他当前工作的重点。

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但是开心网的基因不会改变

“开放,我认为开放的心态很重要。”这是2012年以来程炳皓反复对开心网员工强调的观点。

程炳皓对这两个字的过分强调很容易让人想到曾经的开心网。2009年,开心网用户达到500%的增长,但此时开心网的游戏大多都由开心团队自己开发的,以用户体验为由开心网拒绝第三方接入。开放直到2010年5月才姗姗来迟,当月被允许接入的第三方组件仅有14个,直到2011年1月开心网才完全开放接入。

风云突变的互联网,2011年下半年社交网站的格局已经发生极大变化,人人网打着中国版Facbook的旗号抢先登陆纽交所,腾讯推出开放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第三方开发者加入,加上微博平台的强势夹击,开心网尴尬地处在包围圈中,束手无策。

“开心网的失败在于错过了产业重构的机会,开放的步伐太慢。”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这方面我们考虑的确实不多,开心的团队更注重产品的研发。”程炳皓盯着面前的马克杯,以一种略带婉转的方式承认了别人的看法。

一直以来,他都是那种希望先把产品做好,然后再展开市场活动的人。即使现在,他已经将重心转移到了公司管理上,但是对于开心网这种先做技术后做市场的方式,他并不打算改变。“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开心网就是一家以技术为主导的公司。现在开心网已形成社区业务、游戏业务、创新业务这三大主营业务,移动互联则是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

他对开放的定义,更多在公司内部的广开言路和自己心态的转变上。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开心网员工对开放的感受已经越来越强烈。

在开心网内部,每个月都有一次员工聚餐日,这一天,想要参与会议的员工会和程炳皓一起吃饭,聊聊公司最近的变化,或者对产品提出优化、修改意见。真正促进公司改进的有效意见还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开心网的门口竖着易拉宝,上面罗列着近期要培训的课程,内容从网络营销到社交礼仪无一不包含。那是开心针对内部员工的一些知识技能培训,想参与的人随时可以报名参加,程炳皓有时候也会邀请一些人过来给大家讲课。

如今再提及微博对开心的分流。程炳皓的回答很坦然:“这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能力的问题,我们的创新力不足,就算没有微博也还有别的产品进来分流。”

第10篇

学霸失恋

6月26号晚上,武汉理科高考状元黄翌青在人人网上更新了一条人人状态,“得到了全市的美誉,得不到你的驻足”,一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津津乐道似乎用起来不妥。但是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这种阴暗心理吧,既然当了学霸,再获得女神芳心的话,上天就太不公平了。好吧,我承认我是羡慕嫉妒恨了

言归正传,站在网络营销的角度看,为什么这条信息会引发这么多人关注呢?SEO周伯通分析认为,这是由特殊的人在正确的时间的一件常见的事所引起的。

首先,这条信息的人非常特殊,新晋武汉高考状元黄翌青无疑被大家所关注。其次,时间正好在高考分数刚出来的时候的,这个时候正好大家对状元,分数之类的词很敏感,试想如果这条信息再过1个月发的话,还有多少人关心呢。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了,这条微博所传达的信息非常的常见——被女神拒绝了,广大男同胞们每天都在被女神拒绝,多常见的事啊,但是被拒绝的是学霸,是状元,在刚形成屌丝文化的今年,广大屌丝们看到这条信息,是该有多么喜闻乐见,多么振奋人心啊,状元不也一样被女神拒绝,不得不说,黄翌青同学的一条信息温暖了众多屌丝的心,我也是其中之一。另外一点,一直以来在大家眼里,学霸应该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形象,但是这个时候,新晋状元郎传递给大家的不是学习经验,而是恋爱心得,在当前环境下,无疑也是极其特殊而醒目的。

综上所述,这起事件包含了以下信息:高考、状元、女神、屌丝、恋爱,还有后续跟进的DOTA,其中高考、状元就是一个热点,女神、屌丝、恋爱又是另一热点,最特殊的是,这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热点碰到一块,所产生的能量就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了,几乎是惊掉了一地眼珠子。

人大女神

再来看另外一起焦点事件,6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网站主页发出一幅美女毕业生单人照,在网上引发关注,网友称该女生为“人大女神”。导致人民大学网站的访问量短时间内急速上升,一度瘫痪。

这起热门事件的形成原因就比较简单了,在大家眼里,大学官网应该是严谨而充满学术气息的,这个时候,一个一流大学的网站上居然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美女单人照,恰好又遇上莘莘学子们忙于择校的时刻,于是被大家极度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键因素

在SEO周伯通看来,这2件热门事件的产生其实都包含了一个营销的关键因素——反差,试想一下,如果状元黄翌青对着记者大谈学习心得,一个普通人被女神拒绝,人名大学将校内建筑等拍摄得再美观,那个人民大学的校花在某某新闻网上艺术照,在信息量浩如大海的互联网上,就算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也会很快平静。但是将这些事件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反差无疑像潮水互撞般形成巨大海浪,引爆网民眼球。

第11篇

关键词 网络教研;活动理论;教师参与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60-03

1 问题提出

研究背景 教研是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活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如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那么,如何借助网络,让教研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呢?在这一大背景下,网络教研应运而生,成为信息化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网络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而进行行动研究的学者代表芭思和凯米斯都认为“参与”是行动研究的特征之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行动研究。在传统教研中,只有少数的精英教师有机会参与教研,而且这些教师往往还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上级教研部门或学校领导的压力下去参与教研,这种参与无疑有一种交差的意味,很难实现教研的最终目标。网络教研拓展了参与者的范围,面向全体教师,因此,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是网络教研平台的用户,是网络教研活动的参与者。然而,网络教研只是为教师参与提供了平台,网络教研的效果还要看教师是否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网络教研中教师参与模型构建这一论题。

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网络教研”的提法,而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参与度的因素和提高参与度的方法上。美国Marquette大学的Joan L.Whipp和R.A.Lorentz主要从事提高远程教学中在线支持和援助的研究,他们认为对学习者提供支持和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另一位美国学者Elizabeth Stacey认为,提高在线参与质量的方法就是建立社会存在。国内的网络教研活动在依次经历了以学科教师个人网站为基础的教学资源交流共享阶段、由教育软件公司主持的多学科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阶段后,逐步发展到现在主要由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主管部门组织或支持下的区域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阶段。从三个发展阶段来看,网络教研的组织者发生了变化,网络教研的过程都围绕促进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进行。

2 网络教研的实施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凭借中介工具改造客体,不仅应该是有目的的,而且应该是有计划的,这种计划性表现为主体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策略、行为规范等进行一系列的行为操作来实现改造。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师专业化的提高不是一个简单的瞬时性动作,而是经历由确定主题、学习资料、制定计划、集体分享、采取行动、观察记录、反思总结、共享成果等行为片段组成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也正是行动研究的操作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在总结已有行动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即确定主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观察、反思改进。本文以此为依据,设计了网络教研的实施过程模型。

行动研究是从确定主题到反思改进再到确定主题的循环的过程,可以用环形图来表示。

在网络教研中,教师可以更容易地实现资料收集、个人学习、集体讨论、群体分享,从而很好地完成行动研究。在图1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网络教研的过程模型图,如图2所示:网络教研可分为5个步骤;五边形围成的中间区域并不是中空的,这个区域代表网络教研平台;从一步骤到下一步骤,教师依靠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不同目的支配下的教研行为,如下载资源、自主学习、集体讨论、群体分享等,在图上用虚线间隔开来。

3 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参与

教师参与的构成 教师参与涉及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一个过程中的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教师参与的质和量。

认知参与是教师心理投入的一个方面,是教师参与的核心。在网络教研中,教师通过学习教学资料、提出疑问、理解记忆教学理论、观察教学现象、反思教学过程等习得没有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改变、重组、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备教学实践之用。

情感参与是教师心理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参与的动力。情感参与分为积极的情感参与、消极的情感参与和遵守规范。

行为参与是最基本的参与状态,没有行为参与,教师的认知和情感参与便难以实现。因此,行为参与是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载体,能够直接折射出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状态。行为参与表现为登录网络教研平台、发表日志、参与讨论、分享他人的经验等。其具体表现为:1)浏览/上传/下载/评论/回复/收藏公告/资源;2)浏览/创建/回复帖子;3)浏览/发表/分享/收藏/评论/回复日志。

网络教研中的教师参与模型 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一个过程包含的三个方面,教师参与就是以对资源、帖子和日志的行为操作为基础,携带着教师的认知和情感。为了从微观的层面说明教师是如何参与网络教研的,笔者设计了教师参与模型,如图3所示。

参与模型周围的笑脸代表参与教师,认知和情感圈代表参与教师具体的认知和情感,行为圈代表参与教师的具体行为,实体圈代表教研平台中参与教师行为操作的对象,最内层为网络教研平台。4个“圈”从外到内都有一种依附的关系,即教师的认知和情感依附于行为得以表现,体现了行为是认知和情感的载体的作用;行为操作的对象是公告信息、留言、资源、帖子和日志,本文称之为网络教研平台中的实体,没有这些实体,教师的行为也不存在;公告信息、资源、帖子和日志是依附于网络教研平台存在的。

网络教研中教师参与模型,不仅从微观的层面反映出教师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构成,还从总体上说明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过程。

教师参与有深层参与和表层参与之分,只有身心同时投入的状态才是深层的参与,如关注有价值的教育动态、分享专家的成功经验、上传整理好的教学资料等;没有心理投入的行为投入是一种表层的参与,如象征性地登录、不加辨别地下载资源、不假思索地评论等。某位教师某种行为一时的表现可能会影响对其客观真实的观察结果,然而,教师长时间的各项行为的综合表现还是能映射教师的参与状况。

活动理论认为,内部的心理和意识常包括了外部的动作和操作,外部的活动也包含着内部的思维的动作和操作。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目的和意识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心理活动,代表着教师的认知和情感,而且指导着教师的参与行为表现。因此,教师的参与行为具有表征教师认知和情感的性质,是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载体。

4 结论与后续研究

网络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而“参与”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教师的参与是网络教研得以较好实施的保证。通过对个别网络教研平台的调查和教师访谈,笔者认为教师参与度与网络教研效果之间是一种此增彼长的正相关关系,网络教研的效果会随着教师参与度的提高而增强。

本文建立的教师参与模型还需要进行丰富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支撑,本文的后续研究可围绕行为和心理辩证统一的观点以及参与度包含质与量的角度开展,将活动理论和参与理论作为教师参与度研究的理论基础。“参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个人的认知、团体的合作、网络教研平台的可操作性等,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从认知学习、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网络共同体等方面做深入的论证,以丰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雷树福.教研活动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5.

[2]刘学敏,孙崴.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13-15.

第12篇

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 王湛副部长在总结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经验时说:“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造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成为课程改革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关键。我作为分管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既是校本研修的主持者,又是研修的参与者。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的教育网站、学校网站、教师个人网站提供的资源异常丰富,网络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好的平台,利用网络学习,无疑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也为我们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条件。特别是我们学校的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课题在市里立项以来,在这一课题的引领下,我们针对当前教研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互动交流手段,弥补常规教研的不足,优化校本研修的过程,使教师有更多时空主动参与研修,在互动共享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实际效能,从而有效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通过校园网,完善校本研修的流程。

我们开展的网络校本研修活动,目的在以教师个人的经验、教训与群体的智慧、资源互助,取长补短,每一个教师既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又是网络资源的建设者,力求使研修过程体现“吸收、互助、共享”。所以我们在运作流程上着力使“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三位一体,在共享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研修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一)专业引领,跨越时空。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活动,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聘请市基教科科长、数学教研员李传英,市教科所所长魏耕祥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找、利用一些优秀的网站,如参与人教论坛,加强与市、区教育信息中心教师博客的整合,因为在那里有教材、刊物的编辑、教研员,特级教师,也有学科权威,他们或讲授观点,或指点技巧,或提出修改建议或组织相关研讨令我们受益非浅。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我要学” 视频资源区,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师的课供老师们点击观看、揣摩。通过网络我们实现了教师与专家、名师对话交流的愿望,在他们的引领下,大家开阔了视野,汲取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二)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就校本研修的内涵和它发挥的作用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活动,唯有教师集体参与,才能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非常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互助,大胆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首先由单元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共享”专门文件夹,然后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的教学设想在网上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计划,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班级实际进行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后,记录反思,进一步完善备课方案,再进行资源共享。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使教师的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差异得到互补。而对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则以主题帖的形式挂到校园网上的“集思广益”接受同伴的帮助,如我们发了“怎样的课算一堂好课?”“复习课到底该怎么上?”等主题帖,老师们有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有的到网上查找相关理论,有的从课例中节选一个片段加以说明等,不管哪种方式都给受困者以启迪,也让所有参与研讨的老师通过对各种信息的融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

(三)个体反思,促进成长。

新课程实施以来,“反思”这一词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可以说我们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了专业成长。而这其中网络教研的开展为我们个体反思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平常我们每个教师会在每一个单元中选择一课独立设计的教案或教学实录,附上教学札记,以教育叙事、教学日记、教学案例的形式到校园网或周村信息中心教师博客上。有外出培训、学习机会的老师会把学习的收获及时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到校园网上的“学习交流区”。 这样除了能让自己领悟更深之外,还能让其他老师及时了解,从中受益。当然除了以文本形式呈现的反思之外,事实上在我们专家引领的过程中有个体的反思,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自己的反思,可以说个体反思贯穿于我们我们校本研修的每个环节,所以我们的校本研修过程就是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有机融合的过程。下面我就以一个课例来说明我们在校园网下的互动式校本研修模式。以本学期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

教案首先我们根据本学期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内容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由上课教师老师事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我们的数学教研室。

同伴互助我们五年级的老师对教案提出各自的看法,以回帖的形式反馈给许老师。

自我反思许老师见到回帖后,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反思,并与组员进行反复的交流,直到确定教学方案。

第一次实践大家听许老师的试教课,并请我们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参加,争取他们的专业引领。

课后分析根据实践再次审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回帖,在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下再次修改设计方案,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次实践由闫老师跟进实践,再次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同组教师参与第二次实践。

资源共享第二次实践后老师们再根据两次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反思,以文本形式回帖,然后由我们执教的老师整理,将课件、教案上传“资源共享区”。让精心设计的教案资源发挥长效功能,以便在今后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借鉴、融合、创新。

这就是我们校园网下的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与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同一年级的老师共磨一课开展深入的研究,使每个组员在这种“一课多磨,连环跟进”的氛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赢。

三、实践后的思考与展望。

实践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网络教研不能替代常规教研,但它有着常规教研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常规教研有益的补充。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给教研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一次的网上留言,学科焦点话题的选择,前沿学术文献的推荐,观点的讨论争鸣,这每一点、每一处都是教师成长的一块块基石。同时,它把往日一说而过的内容保留了下来,向我们呈现了互动研修的整个过程,提供了一个无限创造与发展的空间,在“资源共享区”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发挥了长效功能,能让更多教师得益,在今后各自的教学中实践中借鉴、融合、创变,乃至超越。让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中品尝,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网络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教师每时每刻每处都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成长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