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11:2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路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北京交通大学;高铁培训;从业人员;实作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基本情况
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大西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859公里,设计行车速度250公里/小时。为确保2014年7月1日大西客专顺利开通运营,为今后大西高铁的运营管理储备人才队伍,需要对上岗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实作两大方面。
本次培训任务为:在理论培训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组织实作培训。培训内容按照原铁道部印发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护岗位培训规范》规定的供电、工务、电务专业岗位实作培训科目内容,完成3个专业相应课时实作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从2014年3月开始,共四期,培训人数为796人。
培训对象为高铁基础设施维修岗位人员,包括电务、工务和牵引供电3个专业共11个岗位从业人员。
培训组织。太原铁路局是本次培训需求的提出方,具体组织实施由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铁路局负责。参训学员均分布在京广高铁沿线,北京、涿州、保定等六个站区实作。
经过近3个月的准备和实施,本次培训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用人单位太原铁路局和国家铁路总公司好评。参训人员经过考核,顺利进入各自工作岗位,且通过了铁路总公司开通前的评估验收,为大西高铁顺利开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项目运营模式
(一)组织管理
此次培训为实作培训,由太原铁路局、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铁路局三方共同完成。为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太原铁路局、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铁路局各自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培训管理组,负责业务的总体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北京交通大学成立项目实施小组,针对高铁实作训练地点分散在京广高铁沿线各保养点和夜间进行维修作业的特点,分别在各实训地点设立培训管理小组,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办法,对学员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各小组分别负责各实训点的日常教学和生活管理,并详细制定了学员管理办法、宿舍管理办法、项目管理人员守则、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细则、重大问题应急预案等,保障了实作培训的顺利开展。
(二)培训师资
为保证取得预期培训效果,培训师资队伍由专业技术教师、带队教师和考核教师组成。专业技术教师负责结合现场教学设备进行授课和讲解,并指导学员进行现场实作;带队教师负责指导学员的日常跟班作业;考核教师负责培训效果的考核。
现场实作培训的师资多从现场优秀的专兼职教师中选聘。所选人员均具有在相关岗位工作能力突出,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技术扎实、业务技能熟练、专业知识强的特点。其中,有很多授课人员荣获过路局技术能手、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三)培训方式
结合实作培训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采用现场讲授、交流研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模拟器训练、跟班作业等方法,结合不同实作科目,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相应的培训效果。如结合现场条件,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模拟特殊情景下一些培训科目要求的培训内容。
(四)效果评估
实训的效果一般通过受训人对培训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因此,评估的前提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要求;检验方式可以采用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判断受训人是否达标,进而确定是否达到培训效果。高铁基础设施维护岗位有严格的岗位培训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检验培训效果也有了相应依据。
三、项目特色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新课程体系
此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要求为理论培训和实作培训相结合。在前期实现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课程之后,如何将实作培训有效衔接起来,是我们在培训项目策划前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在方案中要处理好理论讲授的内容与现场实作内容的区分,另一方面要处理好采用何种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合。因此,要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重新编排各部分培训科目,将每一培训科目都变成任务情况,理论与实作部分内容一目了然。在实际操作中,授课教师和现场实作指导教师根据每一科目任务及任务清单完成情况,将各部分培训内容有效衔接起来。
(二)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方共赢
高校的优势在于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而企业需要的则是较为现实、实际操作性强、能够取得实效的培训项目。因此,利用行业内优势企业提供的实作环境,实现培训项目主办方对实作培训的需求,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各方共赢。此次培训通过三方通力合作,取得了预期培训效果。对企业来说,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实现了校企互惠互利合作。对学校来说,利用企业优势和实际工作环境,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实作培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了新的培训合作和管理模式。因此,用人单位提出需求,学校承担主体任务,校企合作伙伴提供实训场地,三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实作培训项目的运营组织模式,成为高铁岗位人员实作培训领域可推行的方式。
(三)完善管理制度与培训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企业、学校及校企合作单位三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保障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为了做好培训工作,建立和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经费管理、师资管理等合作管理制度;为适应项目特定的运作模式,特制订了学员实训管理办法。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教学管理、考勤管理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维护学员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确保了培训质量。
四、项目评价
培训项目圆满结束后,学校先后与太原铁路局和北京铁路局召开两次项目总结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培训经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可推广的培训模式。
此培训项目的成功举办,完成了企业(太原铁路局铁路)对高铁上岗人员培训任务,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学校凭借其周密规划,出色的实施方案,良好的协调沟通,周到的管理服务赢得了企业高度评价。此次所培训人员通过考核,顺利上岗,并通过上级单位的考核评估,为新线的顺利开通提供了人员保障。
企业的上级单位(铁路总公司)对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运作模式高度肯定,并希望能够发挥学校继续教育基地的优势,对运作经验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将这种合作模式推广应用到其他铁路局。
五、项目发展前景
我国新建高铁线路在开通运营前,除了基础建设、各种设备设施配备齐全外,更要配备相应的管理运营人员。高速铁路岗位从业人员岗前培训项目是高铁从业人员上岗前的资格性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和实作两部分内容。所有高铁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后,考核通过才能持证上岗。因此,探索一套成熟可操作的培训运营及管理模式,其推广应用价值可想而知。
此培训项目在运作工程中探索形成的校企合作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经验就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成功的应用在大西高铁二期(2015年开通大同-太原段)项目上。另外,随着我国各条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济南铁路局(青荣高铁),广西铁路局今年准备开通7条高铁线路,呼和浩特铁路局等也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培养;铁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17―04
近年来,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铁路快速发展与人才制约的矛盾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铁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抓起。加强大学生毕业生早期培养对于提升铁路人才队伍素质,改善铁路人才队伍结构,适应铁路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对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实施持续深化培养,进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管理相关学科等教育培训,其目的是要适应铁路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岗位人才提出的较高要求,为铁路现代化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学科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重点大学,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高度,积极为铁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自2010年以来积极承担铁路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试点培训工作。学校采取研究一培训应用一总结研究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几个关键问题
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是铁路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学校结合这个培训项目,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项目如何开展与落实,如何使培训达到目标与预期效果,如何体现培训的示范作用以及如何使该培训系统化与制度化。
首先,进行目标定位研究,从优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素质特点、人才成长规律、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培训对象与学习内容匹配;其次,对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教学如何深入、典型案例选择与教学、学习兴趣如何得到激发,使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法相协调;再次,进行教学保障研究,研究教学成果如何提升与推广,教学内容如何丰富,学员与培训教师如何交流与互动,自主学习如何体现,等等。
二、培训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优秀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的基石,是铁路和谐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同铁路大部分职工相比,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活跃,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但由于从业时间不长,知识能力与现场实践的融合明显不足。主要是不同程度地缺少对铁路行业优良传统和我国铁路历史的深刻理解,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协调能力欠缺,缺少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因此,对有发展潜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校进修学习,把他们尽快培养成为具有献身铁路事业的精神和水平高、能力强、知识面广、德才兼备的青年业务骨干和干部后备人选。
1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特点
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及知识结构特征,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起点高,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带着大量的现场实际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期望在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培训没有针对性,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
2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优秀大学毕业生在现场经过三到五年的基层锻炼后,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其职业发展方向也初见端倪。此时,如果经过适当的培训与引导,其能力结构可以较快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能力型转变,素质结构也会由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因此,培训要结合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需要进行。
3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使用与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铁路职工队伍的现状,将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与业务骨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铁路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业务骨干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一般来讲,人才的成长递进过程包括知识准备期、积累磨炼期、调整融合期、优势展现期、成熟稳定期等,其轨迹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突变的过程。因此,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培训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要形成一种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匹配的机制。
4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要适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尽管培训班按专业进行了划分,但由于他们在大学所学专业不尽一致,工作岗位有差别,个性特征也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培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要根据学员的上述特点和因素,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要多下工夫,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方法研究与应用
随着培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培训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要把培训中新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学习与解决铁路现场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学习带研究,以研究促学习,把研究铁路建设、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工作难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使学习和研究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这就需要对培训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适应这种培训的方法。对于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时采取哪种教育培训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问题研讨、专题讲座、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纵观已有的教育培训方法,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与接受能力,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类别,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 讲授法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在说明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自觉学习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对学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讲授教学,学员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知识学习,了解本岗位专业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等。我们在一般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2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员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实施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探索过程等),并且特别注意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员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进行与现场紧密的专业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3 研讨法
研讨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员实际,给出相应的讨论题目,由学员根据所学理论与亲身实践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学员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社会经历带入课堂,使得教与学处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专题讲座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借助案例创设一种情景,让学员通过参与,获得一种认识或提高某方面能力,是一种“在干中学”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如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实施(提前准备背景、相关知识,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鼓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等。它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应用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训前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认真的选聘。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我们在进行与学员工作关联密切的专业知识培训中使用该方法,深受学员的欢迎。
5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积极倡导让学员学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和其他人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它总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内容,按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适培训过程。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员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有利于培养学员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四、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保障措施研究
1 积极研发泛在教育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准备在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通过建立泛在教育平台,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运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的机会。
由于现代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在职教育培训的全覆盖。该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内容预告。包括培训专家、研讨主题、教学重点等信息,方便学员进行预习。
(2)网络课堂。通过这个平台,网络课程,实现全员共同学习的目的。而学习者也可以以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人学习空间。
(3)博客论坛。论坛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实践应用以及情感交流等子模块。
(4)交流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和校园茶座两个模块。这两个学习模式下,还设有好书推荐、个人学习历程等子模块。
2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资源库,实施资源共享与传播
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设置动态前沿、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目录,包括铁路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实践研究、应用案例等。网络资源库保存有各个培训阶段中专家的教学课件、视频材料等,可以十分方便地提供给培训学员使用。
3 培训单位建立铁路信息跟踪与调研机制,开展培训需求研究
培训单位通过建立铁路发展信息的跟踪和调研机制,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了解铁路相关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最新动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装备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现状。
(1)确立信息收集的重点。信息收集工作对于培训工作而言是首要条件,而且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信息收集重点。收集的信息包括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改革、战略目标、岗位需求等。
(2)收集、整理和研究培训需求
培训班开办之前,应根据送培单位的要求和培训对象的需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状况来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授课。
4 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库
行业培训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只聘用一个学校的师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的水平,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国内外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在内的较为稳定培训师资库。多元化的师资,将给培训增添新气息,带来新理念。既开阔了新视野,又提高了培训效果。而建立专家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收集教师信息等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结构,然后才能逐步地完成。
五、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使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并起到示范作用,使之成为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在行业内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铁路行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权宜之事,它关系到铁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铁路行业内部的一项系统工程。
(1)正确定位。把培训放在铁路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大系统中来考虑,进行定位。做到高起点、远规划。对待此项培训,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2)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对培训机构要精心挑选,优中选优;对培训内容要统筹考虑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培训经费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近期与长远结合,培训与使用结合。要考虑当前培训与长远的学习计划相结合,当前的培训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主管部门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服务,学员要明确培训目标。
2 建立和谐的培训管理机制
(1)实行优秀大学毕业生培训的零距离管理,即信息反馈灵敏、工作运转灵活、调控及时有力、制度严谨规范,充分体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参培学员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形成良好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即对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环节,要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管理局面。
(3)坚持与完善学员、培训基地、培训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培训质量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培训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与选拔任用机制
考核的对象是培训机构和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考核通过评估来进行。包括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以及学员通过培训后所取得成效的评估。评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前),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适进行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学员离开培训机构前),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单位后),评价学员在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内容。
要把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与使用选拔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先培训后选拔,不培训缓提拔的制度。要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要让学员充分看到培训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扩大培训影响,产生马太效应。
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既要构建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在较短培训时间段内,如何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又要完成培训目标,所以在项目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持续培养培训学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学习基础差异大,使得教学难度加大;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系统性不足;三是如何实现从培训到培养的转变、由素质高向能力强的转变,这里存在很大的难度。
2 应对措施
(1)成立覆盖本项目所涉及各专业的培训专家团队,使培训力量得到保障。考虑到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部分教学内容可考虑分小组进行差异化教学。
(2)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今后在泛在教育平善后,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平台实施大学生持续教育培养。‘
(3)加强与铁路行业培训主管部门和铁路企业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强化学员的学习能动性和成才意识培养。
七、结束语
2010年,受铁道部人事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共举办了13期铁道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班,培训学员800多人。总结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全过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不足。为不断完善该培训项目,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泛在教育平台;不断开发符合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培训课程和教材、课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有铁路特色的培训体系,并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节奏,及时总结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以满足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要为己任,为我国铁路的和谐发展和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重天,等.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管理[J].中国铁路,20ll,(3):1―5.
[2]李云红.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成人教育,2010,(1):55―5 6.
.
[3]于子涵,郭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9,(8):59―61.
[4]王晓棉.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49―51.
[5]刘剑锐.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5):57―58.
[6]金建兴,叶仁荪,徐晨燕.欧洲铁路人才培养使用情况及其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6,(4):加一43.
[7]宋修德.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劳动,2006,(4):57-58.
摘要: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行车人员业务能力不强、非正常应急处置能力差、北方地区冬季除雪难度大等问题,提出改进高速铁路车务技术管理工作的建议,即加强车站行车人员培训和资质管理,强化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探索道岔除雪的有效方法,做好新开通线路提前介入工作,加强施工和维修工作组织。
关键词:高速铁路;车务;技术管理;行车组织
1高速铁路车务技术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9万km,居世界第一位[1]。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高速铁路在高速动车组、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证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加强高速铁路车务技术管理至关重要。高速铁路车务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技术设备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合理化、业务培训常态化、应急处置程序化、人员结构阶梯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历史还不长,车务技术管理工作还需要在运营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做出改进。1.1新职行车人员业务能力不强高速铁路运营阶段主要安全风险点是非常站控下的车站作业失误,高速铁路车站值班员非常站控模式下的业务处理能力仍存在不足[2]。①部分高速铁路车站值班员破格从既有线信号员、助理值班员中提拔,虽然在高速铁路开通前进行了系统培训,但没有实际操作和现场实践经验,指挥日常行车仍有一定压力[3]。②日常培训少,车站值班员对非常站控和车站人工操作方式接发列车作业标准掌握不熟练。③日常对车务终端及CTC设备操作少、不熟练,对车务终端和CTC各种功能按钮的使用不清楚,遇特殊情况转为分散自律控制模式下的车站操作方式或非常站控时手脚忙乱,业务生疏。1.2非正常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部分车站值班员对高速铁路非正常行车知识掌握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对非正常作业感到生疏。部分车站值班员理论上清楚非正常行车,但没有实践经验,对非正常行车处理程序、现场组织、准备进路、行车凭证等关键作业环节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此外,高速铁路非正常行车作业进路准备是由车务、工务、电务共同配合完成的,车务人员负责确认道岔位置开通正确,工务人员负责确认道岔几何尺寸达标,电务人员负责确认道岔密贴,各部门在非正常作业组织及配合上达不到默契的程度。1.3北方地区冬季除雪难度大冬季行车最忌讳大雪天气,全路现有的融雪设备能够解决小雪问题,但是遇到冰雪灾害天气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增加除雪难度,导致道岔无法转换。目前高速铁路线路多采用具备自动保护功能的18号及以上道岔,当道岔转换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造成无法密贴时,转辙机自动断电,造成道岔四开状态,室内设备报警提示,行车人员需要到现场进行除雪,甚至需要手摇道岔准备进路。沈阳铁路局高速铁路线路均地处或穿越高寒地区,冬季道岔除雪难度相当大,如遇连续降雪,很可能会造成车站憋堵,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2改进高速铁路车务技术管理的对策
2.1加强车站行车人员培训和资质管理(1)加强日常培训[4]。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作演练,帮助车站值班员积累经验。演练重点是分散自律模式及非常站控模式下的车站操作,应充分利用维修天窗进行演练;不能与维修天窗结合时,应单独向调度所申请天窗演练。(2)建立考核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和实作培训,要定期对车站值班员进行考核,考核可进行模拟演练,通过车站演练板进行模拟,或通过现场设置故障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激发车站值班员的求知积极性。(3)加强资质管理。严格准入限制,高速铁路车站值班员上岗前必须经过铁路局高速铁路岗位资质培训,考试合格具备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2.2强化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演练和培训(1)加强应急处置的指导[5]。站段应成立行车故障处置指导组,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对车站值班员进行指导,确保车站值班员正确地办理接发车作业。遇车站行车设备故障需要办理非正常接发车列车,或设备出现异常无法正常办理时,设备故障指导组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车站值班干部汇报的情况,指导现场进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2)明确应急处置程序。首先,明确信息通报程序,印发各种非正常情况时的处置程序指导书,如接发列车进路道岔无表示应急处置程序、接发列车进路道岔挤岔应急处置程序、进出站信号机故障应急处置程序、接发列车进路轨道电路故障应急处置程序,以及全站信联闭设备停电应急处置程序等。在每个故障程序中分别就发生故障时登记通知、检查确认、行车方式、接发列车、设备恢复及各个程序的要点进行提示。(3)做好非正常演练和培训。站段要建立培训演练制度,定期由车站组织站区工务、电务部门参加非正常培训和演练活动,演练时由电务部门设置故障,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演练,车站值班员按照故障应急处置程序办理,最终铭记于心。2.3探索道岔除雪的有效方法(1)做好除雪分工包保工作[6],明确包保任务,人员不足时可在既有线抽调人员参加高速铁路车站除雪,建立既有线和高速铁路站互帮互助制度。(2)不断改进道岔融雪装置,发挥道岔融雪装置的作用,如在道岔根部可适当增加加热条,增大融雪范围。(3)掌握除雪技巧,明确除雪方法及关键部位。①入冬前组织除雪演练,针对以往除雪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请有经验者讲解和演示,学习者亲自模拟练习。②拍摄除雪视频做成课件,建立丰富的除雪培训资源,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2.4做好新开通线路提前介入工作(1)安排提前介入人员到已开通的高速铁路车站进行跟班学习,最终达到能独立顶岗的程度。此外,安排到高速铁路调度所学习,了解列车调度员的作业过程,使提前介入人员在线路开通后能够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2)在安全管理、规章管理上提前入手[7]。不照搬照抄既有线的办法,借鉴已成型的高速铁路车站的制度办法,结合实际进行完善,确保安全管理、规章管理严格规范,切实有效。2.5加强施工和维修工作组织高速铁路施工或维修作业多安排在夜间垂直天窗进行,作业时存在照明条件差、作业人员精神不集中、施工或维修机具容易遗漏等不利因素,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施工和维修作业的安全。①作业前施工或维修主体和配合单位做好安全预想,针对施工或维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预防方案,并对施工或维修作业人员进行培训[8]。②施工或维修结束后“2人1次”检查钢轨、线路、通信信号及接触网设备的安全性,施工或维修器具使用和回收登销记情况,共同排除线路上可能存在的险,保证行车安全。③施工或维修结束后总结施工方案优缺点,制定问题的整改措施,最终降低高速铁路行车事故概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结束语
车务技术管理工作是铁路运输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铁路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货物的最重要一环。高速铁路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其运营组织模式也有别于既有线,这些都给车务技术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高速铁路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组织条件,有效地开展高速铁路车务技术管理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作者:孙志辉 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函授教育;铁路职工;培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20-02
随着铁路的高速现代化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在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铁路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巨大转变,对职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铁路职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人才结构不合理、职工素质和能力越来越不适应岗位需求、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及培训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凸显,这引起了铁路各部门、各路局的高度重视。有关高等院校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铁路人才需求和铁路培训的现状,制定了符合铁路各种人才需求的人才培训计划。如何提高这一培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铁路培训教育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发展铁路函授教育,没有既有经验,没有固定答案,无固定培养模式,需要从实际出发,创出自己独特的教育路子来。
一、铁路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铁路职工队伍文化基础差,思想观念滞后。铁路职工来源主要靠三种途径,即社会招工、部队转业和少数政策性子女顶替。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理论根基不实。同时,受到“高、大、半”模式的影响,缺乏危机意识、长远观念和竞争意识,没有意识到教育优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2.铁路职工任务重,无法保证教学。很多铁路职工工作任务非常重,离不开工作岗位,保证不了正常的学习。由于平时工作忙和累,有些就算是来学院也没精力学习,甚至是来校休息,正常上课的学生很少,影响了教学。
3.培训模式陈旧,无法适应新要求。传统的职工培训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操作技能,无法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加上单调、枯燥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训教材陈旧,不能跟上知识更新和新技术发展;职工培训形式不灵活,与现场脱节。
4.教师队伍水平欠缺,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函授教育的教师,都是成人教育学院聘请的来自有关院校和部门的教师。他们虽然具备较深的理论水平,但普遍缺乏现场工作经验,造成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讲授而无法进行技能操作的局面。
5.培训体系欠完整,无法实施多样式培训。由于高校推出的培训计划有些也只是适应日益发展的铁路需求提出的,处于刚起步阶段,缺乏对铁路部门各种工作的深入了解,无法制定完美的培训体系,培训过程比较单一。
6.培训内容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目前,铁路培训过程中存在“重量轻质”、“重培训轻效果”、“重短期轻长远”的现象,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影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铁路培训的解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日益更新,铁路生产模式发生巨大转变,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环境。铁路函授教育是铁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必要措施,是提升铁路现代化整体水平,提高铁路企业生产效益、安全保障能力、职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大力宣传,提高重视。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提高重视,是做好铁路函授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宣传铁路函授教育的重要性,要与铁路部门领导多交流和沟通,让领导转变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函授教育的实施。
2.制定培训计划要找准方向。要充分树立企业是函授教育主战场的意识,只有企业重视,学校的函授教育才能得到正常开展。因些,作为函授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企业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为铁路企业的改革服务。
3.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一些铁路职工基础知识较差,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滞后,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职工未来的知识结构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函授教育正常运行的关键。所以要深入企业,与企业人事部门沟通,根据铁路职工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来合理设置课程,确定普通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要合理设置课程,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4.教学过程中要重实践,强调实用性。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讲求实际,强调实用、实效,重点放在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讲授上。
5.采用多样式的培训手段和方式。改变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参观考察法、专题学习法、远程教育等教学方式,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专业与业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发挥铁路职工培训的多样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倡导自主学习,既要满足快速培养岗位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员工自我发展和远期需要,解决员工因路程、工作时间等原因难以参与培训的问题。
6.丰富培训体系,实施多样化培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职工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授管理知识、业务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职工的思想道德培养,注重思想教育、职业操守、道德礼仪、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灌输,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工作。
7.与职工所属单位共同管理学籍。与职工所在的单位共同进行管理,制定严格的考勤、学籍管理制度,对表现好的予以嘉奖,对表现不好的要进行惩罚,同时企业要参考职工成绩进行考核和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8.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新技术、新装备,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去企业锻炼或挂职,提高现场经验;认真研究职工特点,改进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9.开发适用的新教材。目前市场上针对铁路函授教育的合理教材少之又少。因此,根据函授教育培训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开发,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更要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三、总结
为了能跟上铁路的发展步伐,职工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铁路发展的需要,不断追求新知识,打破常规,根据新情况不断创新,灵活制定培训计划,探索和开创铁路函授教育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李东红.对铁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一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66-67.
[2]叶龙,张莉.铁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铁路,2011,(22):45-48.
[3]康健.构建高速铁路时代职工培训体系的研究[J].网友世界,2011,(11):43-44.
[4]池静.浅议高速铁路运营人才的培训[J].经营管理者,2017,(7):126.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述和安全控制重点
工程概述:新建铁路成都至绵阳至乐山客运专线D1K37+812.8(对应宝成铁路里程为K542+332)牌坊2号双线特大桥在石马坝至绵阳区间ZK540+400-ZK540+500段以门式墩上跨宝成铁路后进入绵阳北站内,成绵乐铁路与宝成铁路并行。受地形限制,成绵乐铁路需二次跨越粮食专用线,均采用门式墩上跨通过。为避免因修建成绵乐客运专线而拆迁绵阳北站北端中央直属国家粮食储备库,成绵乐客运专线DK36+688.39~DK36+819.81段(牌坊2号双线特大桥43#-47#墩)与既有宝成(Ⅰ)、(Ⅱ)线在绵阳北站内ZK541+200~ZK541+350段落内线位重合。为此,需对绵阳北站内受成绵乐铁路影响的既有宝成铁路(I)、(Ⅱ)线向右侧改移,物专线、工务调车线的改移、改建。宝成铁路(I)、(Ⅱ)线半径分别由原450m、450m改建后为680m、675m。缓和曲线长变为50m。
安全控制重点:由于宝成I线拨接段紧邻高不2.7-3.0米的挡墙且离既有I线(中心线)距离仅3.2米,且拨接封锁施工时间仅有4个小时,施工过程中的防护和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本线拨移安全的重中之重。
二、安全风险及危险源辨析
营业线的线路拨移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在铁路行车安全和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绵阳北站(I)、(Ⅱ)分两次拨移,线路长度350余米(两线合计700余米),施工现场的人员数量达到近1000人,由于受场地限制,每次拨移时需跨线搬运的道碴数量约需600余立方米。临线列车不限速运行,安全风险极大。
绵阳北站物联线是绵阳北站北端调车牵出线路,每天调车工作量很大,对站改轨道工程施工影响较大;特别是推进运行时,对跨线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此,项目部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程序,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工艺特点、所用设备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实际,对此次拨接施工过程中区域、作业场所、施工工序的危险源通过现场调查、研究讨论,根据经验、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方要求等来判断风险级别的方法,汇总评价形成了包括铁路交通事故、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在内的12项拨接施工高中度风险。
三、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及具体做法
(一)、施工准备阶段
1、安全监控,培训先行:营业线站改轨道工程施工由于受施工计划、施工时间等因素制约,施工进度不可控因素较多,导致作业人员变化较大。例如施工准备阶段和线路拨移用工量就有数十倍的差异,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部外聘专业老师组织学习了《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成都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铁道部铁运〔2006〕177号部令《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铁路有关规定,对到场施工管理人员、防护员、安全员、工班长等42人进行了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了《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合格证》。
对劳务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共计:270人次;重点培训内容为营业线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知识,在施工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对参加拨移线路临时劳务工采取重点安全讲话的方式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对放线测量、现场施工调查等施工前期工作时,派出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对参与放线测量、现场施工调查的人员进行安全防护,杜绝车辆伤害。
2、以安全协议,明确责任主体:施工前与有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项目部就与设备管理有关单位成都电务段、绵阳工务段和行车组织单位绵阳车务段签订了撤除绵阳北站货1、货2线的施工安全配合协议;与成都电务段、成都车辆段、成都供电段、绵阳工务段、绵阳车务段、成都通信段等六家有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了绵阳北站和绵阳站站改轨道施工安全配合协议;明确了标准,落实了责任,并开了现场施工协调会,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3、严格遵守安全规则,确保路料装卸车和搬运安全
为给安全正点拨移开通作物质保障,确保道碴堆放符合以上要求及不影响物联线调车作业,项目部采取用编织袋装道碴的方法,(每袋约25公斤)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限界的规定堆码整齐,共计装道碴10万余袋。
4、预拼轨排缩短节点施工时间
在轨排预拼阶段,由于站场无空地做轨排拼装,我们利用工1线尽头进行轨排预拼。在拼装轨排场地前设置停车信号牌,与物联线间设置隔离警戒线。
为保证在拨移线路及撤除1#、3#道岔时施工作业人员对齿条式起道机的正确使用,在轨排预拼阶段就对员工进行齿条式起道机的操作要领及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练习,使施工作业人员达到熟练、正确使用齿条式起道机。
在熬制硫磺砂浆进行锚固作业前,严格按项目部标准化作业有关规定,做好环境保护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劳动保护,安质人员现场检查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二)现场安全卡控要点
(1)施工做到“八不准”即:施工计划未经审批不准施工;未按规定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不准施工;没有合格的施工负责人不准施工;没有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准施工;没有召开施工协调会、没有准备好必需、充分的施工料具及其他准备工作的不准施工;不登记要点不准施工;配合单位人员不到位不准施工;没有制订安全应急措施不准施工。
(2)施工时,施工现场设安全员和防护员。
(3)任何机械在作业或停留状态,均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为防止机械或器具及轨料等侵限,在靠运营线一侧设置标志明显的限界桩,限界桩之间用有明显标记的限界绳连接起来。
(4)由施工负责人检查认为防护人员按规定设置到位、通讯联络保证可靠的前提下,方可组织施工。
(5)严禁在营业线上休息、行走。休息时不准坐卧钢轨枕木头及道床边坡上,绕行停留车辆时其距离应不少5米,并注意车辆动态。
(6)在带电设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工作。
(7)在靠近营业线边缘施工时设置安全标志及临时限界桩,两端安排防护员防护,当来车时停止一切危及行车安全的施工。
(三)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
项目部制定了《绵阳站改项目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胀轨跑道预案》和《防洪预案》。2011年6月17日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情况,为提高项目部的应急响应处理能力特组织绵阳站改项目部顶点事故救援应急演练。并总结出了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其他配合单位的重要性。2011年8月15日项目部又组织了全体员工在绵阳北站物联线(208专用线)对应宝成线YK540+500、YK540+580分别进行了“胀轨跑道演练”与“洪水上道(堆筑拦碴墙)演练”。项目部严格按照领导要求完善了对预案的编制、演练方案的审批、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总结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再完善并进行了再演练。
四、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
(一)根据在全铁路系统推行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从施工现场的各种标志标识、图牌布置到施工设备及临时用电管理、物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现场应急管理、现场环境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虑。具体作法:
1、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就在离档墙边采取了搭设钢管防护排架、加盖脚手板、堆放碴袋等加固防护扩展措施。
2、在施工地段双线两线间设置隔离防护栏,悬挂安全警示牌。
3、施工现场备有汽车,车上备有常用外伤药品。
(二)开始施工前,由项目经理和安全总监组织召开了近千人的安全讲话,进行了细致的工作安排,向每名参战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要求各组作业人员必须互相协调配合,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领导。
(三)在线路封锁前2小时组织人、材、机械进入施工现场,驻站人员与工地负责人、施工现场防护员调试好施工通讯设施,夜间照明负责人对现场照明灯具设施进行开放测试。确认关门防护和工地防护、驻站联络员、现场安全员全部到位,接到慢行命令后,立即按规定设好防护并更换限速牌。施工负责人、安全员、防护员以现场签到的形式到现场尽责,安全总监现场检查确认。
(四)针对下行线拨移时上行线不封锁,列车正常运行,下行线左侧约150米地段有高于2米的下挡墙,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隐患。采取在下档墙边安装护栏,在上行线和下行线间安装警戒线的方法,现场安排了21人专职从事防护和安全监护,确保了线路拨移时的人身安全。
现场防护采取的是驻站联络员、作业标、现场防护员、800米-1000米处关门防护、施工地段两端防护等共计五道防线。经过培训合格的防护人员按规定穿上了防护服,配齐了防护工具(电源充足的对讲机、无线电话)。
(五)防护程序:接到调度命令后,驻站联络员在第一时间通知总指挥,由总指挥通知各现场指挥,工点现场指挥指定安质负责人通知防护人员进行防护。现场指挥收到安质负责人防护好了的报告后方能指挥作业人员按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结束后,现场指挥确认可以开通线路后,指定安质负责人通知防护人员撤除防护,并向总指挥报告线路开通,由总指挥向驻站联络员下达开通区间的命令,驻站联络员按规定消点开通。
驻站防护员严格按照施工命令,做好运统表登记,及时预报、确报、警报各次列车,不间断地同工地联系;工地防护员执行防护规定,按规定设置红牌、作业标、慢行标、减速地点标,做到防护信号与备品齐全有效。
关键词:铁路 客运服务 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U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41-01
这几年,我国经济状况发展良好,人民收益可观,对于出外旅游、洽谈工作的需求大大增加。铁路以其价格实惠、出行方便的优势,成为广大人民出行的首要选择。巨大的需求让人们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铁路客运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于是,旅客出行的安全、舒适度、经济性、便捷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客运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客运服务理念的转变对于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铁路客运服务中出现并亟待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
我国动车组的开行、提速后,我国铁路各项硬件设施质量好得令人惊叹。然而,我国铁路的客运服务质量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与世界领先水平相差甚远。分析我国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员工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思想滞后
这几年来,铁路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改善的活动。虽有一定成效,但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铁路客运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其拥有完整的服务体系。然而,由于其长期居于垄断地位,使得服务人员有高人一等的想法,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方式落后,服务人员的服务只在于擦桌子、打水、打扫卫生,他们不会主动为旅客量身定做一定的服务方案,对列车上旅客面临的困难视若无睹。服务过程中,不和善、用语不正确、动作不文明的问题时常引起旅游的反感,让本怀着愉悦心情出行的旅客面对列车员,就仿佛又见到了巡查街道的“警察”。当旅客有困难出现时,看着服务人员极不耐烦的脸庞、用铁也撬不开的嘴,心寒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旅客在经历了在火车站排队买票、辛苦地候车,争分夺秒地上车后,已经身心疲惫,再去伺候“太上皇”,这样的经历,只能让旅客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从而加速铁路事业的萎缩。
1.2 职工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服务技巧
由于铁路组织职工的不稳定性,薪酬待遇不高,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停驻,致使职工文化水平不高,年龄也不适应广大旅客的需求。众所周知,现许多客运段都聘请临时劳务工,且这大多数的教育水平不高,多为高中水平。大多数职工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职工太多稳定下来,不像年轻人一样拥有满腔热血,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其缺乏激情的工作态度让他们不能更加贴心地服务旅客,给予旅游最真诚的温暖。但这些整体素质不高的职工,却没有虚心学习的心态,反而好高骛远,对自己的本质工作满不在乎,使得他们对旅游的服务大打折扣。不懂得如何回答旅游的问题,令旅客好事不满。
1.3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不合理
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只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小部分做出评价,如安全、速度等方面。然而,这并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心声,虽然安全问题、速度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但仅凭这几点就评价一个铁路系统的好坏实在有失偏颇。这样不够全面,不够全面的分析都有可能是错误的。这个评价系统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考虑,无论是从安全、速度方面还是从舒适度、便捷程度、经济性出发,这个评价系统和其他系统相比都要具有可比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铁路客运评价系统不能因为其全面性、多层次性而模糊,而主次不分。这个体系还需要操作简便、简明合理,不能只具有观赏性,而毫无实用性可言,我们因时刻注重着它的内在性质,同时不忘其外在要求。评价指标与旅客要求向一致,是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是旅客满意程度增加的重要条件。
2 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措施
上面已经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不好的原因进行了大致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地总结为是人员方面和系统方面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对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转变铁路客运服务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想法。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严格筛选应聘人员,采用合理的人才机制和用人制度
在招聘时,组织招聘的人员应该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层层筛选,尽量选取气质佳、形象好、文化水平高、不说方言、普通话标准、性格温顺的职员。与此同时,组织招聘的人员应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拒绝走后门、托关系,努力选拔出最为优秀的职工。当然,选拔员工的首要条件还是他们拥有一颗谦虚的心,乐于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不骄不躁,认真工作。同时,以合理的人才制度和用人制度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2.2 坚持培训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铁路部门需借鉴其他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在员工正式工作前,对员工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培训。首先,加强对员工业务知识的培训,增进员工对列车时刻表、铁路规章制度的学习,促进职工对列车线路风土人情的了解,使得职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其次,铁路组织需适当地组织一些典型报告会,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事件,培养职工积极的工作态度,使其以游客为中心,为旅客服务。最后,加强对职工技能的培训,要求其着装统一、服务到位、和善礼貌,培训其对危机的处理应对能力。
2.3 完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需要建立、完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体系来监督职工,推动服务最优化,打动旅客最为柔软的心,为铁路部门持续盈利做好准备。在建立、完善评价指标系统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坚持全面系统原则。评价体系要覆盖面广,与旅客要求相适应。在时间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方面做出评价,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第二,系统可比原则。首先,要建立一个稳定而详尽的数据库,服务于铁路客运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了解各种各列火车的时刻表,使得评价结果客观性、合理性、真实性。第三,坚持系统灵活原则。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简明扼要。要求有灵活性,使任何人都能够简单地对这个体系进行操作。
3 结语
为了转变铁路客运服务理念,提高其服务质量,我们需要对症下药,招聘优秀的工作人员,采用合理的人才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形成以旅客为中心的思想,建立和完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铁路客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崔德山.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需求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1):52-55.
关键词:教学;能力;“三能型”;教师;措施
作为培训基地的教师,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应与铁路发展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从建设、运营以及到管理,都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管理理念,这就更要求教师应大量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满足高速铁路对干部职工的培训要求。由于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还不太成熟,现场仍有大量的课题、项目亟待解决,这也需要广大铁路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开发中来。对此,基地应积极实施各项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立足现场,深入探究从“双师型”向“三能型”跨越的教师培养策略。
一、培训基地教师队伍现状
(一)教学培训理念不适应现代培训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培训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高。由于教师大多来自于铁路专业院校,接受师范类课程培训较少,不少教师在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等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上。表现为授课方法单一,培训内容不能根据学员的不同及时做适当调整,培训内容的展现死板,课堂上教师缺乏足够的激情和热情、气氛沉闷等,教师的教学培训理念不能满足现代培训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基地专职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从精力、体力等方面已明显感到不足,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现场调研的热情有所减退,在培训工作中或多或少流露出一些惰性。基地亟需在专职教师队伍中补充新鲜血液,增加年轻教师的数量,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激发教师接受再教育、再培训、再调研的学习热情,激发教师“比”、“赶”、“超”工作热情。
(三)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由于教师长期与现场实践脱节,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严重滞后于现场一线,尤其是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这种师资水平滞后于生产现场的现象更为突出。虽然基地一直大力支持教师下现场,但由于教师现场调研的次数较少,时间短,下现场只是蜻蜓点水,所以也只能学到点皮毛。因此,还应增加教师现场调研的次数,延长调研时间。
(四)科研水平不高
基地一直非常重视教师的教研、科研工作,也不断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论文、课题、教案、课件评比等活动,对教师的教研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专业课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为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水平,如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研发专业课题、项目等,如果感觉自身能力有限,还可以与现场合作共同开发,这样不仅为现场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很好地实现了以研促学、以研促教的目的,而目前基地教师在科研方面还显得薄弱。
二、“三能型”教师的内涵
“三能”是指教学培训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铁路服务能力;教学培训能力是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保障,铁路服务能力是关键;具有“三能”的教师,即为“三能型”教师。
(一)教学培训能力
教师的教学培训能力是教师在培训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
教师的教学培训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教学的能力。即教师在综合考虑教材、学员、培训时间、培训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培训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
(2)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画、运用多种培训手段演示等的能力。
(3)教学培训组织管理能力。如课堂管理能力、组织学员现场演练管理能力、组织学员现场观摩管理能力等。
(4)教学培训交往能力。如理解他人能力、沟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
(5)教学培训应变能力。针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6)总结反思能力。对自己的教学培训有一个总结反思,正确评价的能力。
(7)教学培训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员、对教学培训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创新能力。如创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模式等能力。
(二)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是培训基地人才培养、知识贡献的主体,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即专业技术应用和技能水平应达到铁路职业资格高级工以上标准;熟悉标准化作业程序和技术要求;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具有新规章的解读能力和非正常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输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够对设备或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并具有一定的铁路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
(三)铁路服务能力
铁路服务能力就是指教师积极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现场编写实用的文字教材,制作标准化作业的音像教材,开发能为现场作业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作业效率的软件,与现场站段或厂家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为现场技术比武、技能集训、技能鉴定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另外,在培训过程中立足现场,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带动为铁路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铁路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等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三能型”教师的培养措施
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是合格培训教师的重要条件,是基地吸引生源的重要保障。因此,基地应当立足现场,将教师的现场调研与培训教学同步进行,同等重视,促进“双师型”教师向“三能型”教师的跨越。
(一)走进现场,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1.走出去,有计划安排教师到铁路现场实践。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现场经验,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根本保证。基地以教研组为单位安排教师到现场站段、设备厂家、施工现场等地进行调研或跟班学习;并积极与路局相关处室、现场站段、技能鉴定站等单位联系,安排教师参与现场的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实践活动,观摩现场的技能演练、设备操作、维修施工、厂家技能培训等,实现教师自身理论与现场实践的动态结合,确保教师的技能与现场同步。
2.多途径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根据路局干部培训计划,基地积极与路局干培办及业务处室联系沟通,掌握各系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信息,积极选派对口教师参加大专院校、设备厂家及路局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基础,培训内容包括:
(1)与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2)有关职工培训的理论和方法的课程或讲座。
(3)职业技能训练法的课程和实践。
(4)有关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及其训练的课程和内容。
(5)有关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的课程和内容。
(6)有关开阔视野、激发灵感、提高品位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内容。
通过学习,让教师不断跟踪铁路技术的发展前沿,掌握培训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及最新的培训理念,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3.充分发挥专业协作组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教师现场调研提供更多机会。由于专业协作组的组长来自路局专业处室、副组长来自现场站段,这不仅为教师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提供了渠道,而且也为教师现场调研带来了最大程度的便捷。对于现场的技术比武、技能演练、技能集训、维修施工等各种实践活动,路局和站段共同牵头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会及时地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培训教学能力
基地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一方面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对培训教学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基地每年开展一次“教学骨干”评选活动,评选优秀教师为基地教学骨干。通过此项活动,在全体教师中营造出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了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
2.基地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规定每名教师提供一门不少于4个课时课程参评,经基地评审委员会对参赛教师的教案、课件、说课进行初评,然后再聘请路内外知名专家担任评委,确定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并对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这项活动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自信,而且提升了基地的声誉。
3.基地每年在全体专兼职教师队中开展教案、课件评比以及教学、教研成果征集活动,使教师在各项活动的历练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三)面向现场,提升教师为铁路服务的能力
1.编写培训教材,制作培训课件或音像教材
由于现有的培训教材与现场的培训需求不匹配,尤其是现场大量缺少高速铁路方面的教材,因此,基地鼓励教师积极编写适应性培训教材或讲义,制作培训课件或音像教材等。一方面,基地积极与路局或站段联系,有教材编写需求的,为教师创造机会参与,并为教师购买参考资料、提供电脑、优盘等;另一方面,基地教研室及时路局征集的课题、项目研发信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如教师制作的培训课件或音像教材等课题项目,不仅为现场的标准化作业提供了依据,也为现场解决了工学矛盾,使现场职工的学习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2.积极参与现场各种技能活动
基地积极与路局专业处室、现场站段、技能鉴定站联系,安排对口专业教师参加现场的技术比武、技能演练、技能集训、技能鉴定等活动,一方面为现场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时间深入现场,搜集现场第一手资料,积累现场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根据现场作业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规范,让学员学有成效。
3.与站段合作开发项目
由于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还不太成熟,现场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基地可与站段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在拓展现场服务领域的同时,使教师处于专业实用技术的前沿,促进专业课教师在学与用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创新适应铁路发展的培养机制
1.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基地的课时津贴、职称等分配应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三能型”教师倾斜,形成激励机制。
关键词:铁路运输收入;面临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铁路运输是当前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铁路运输的客运量和货运量都逐渐增加,铁路运输的收入也有所增加。铁路运输收入的增加对于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当前铁路运输收入所面临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应该对铁路收入进行适当地管理,更好地维护铁路运输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当前铁路运输收入面临的形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事业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在节假日铁路运输的高峰期客运量经常出现高峰期。随着铁路运输量的增加,铁路收入也逐渐增加,当前我国的铁路收入增长速度也逐渐加快,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当前铁路运输也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国家对于铁路运输的调整也逐渐增加,铁路运输的收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铁路运输收入需要加强管理,保障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前铁路运输收入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铁路运输收入的认识存在不足
铁路运输收入主要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业务中,使用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并按规定向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等核收的票款、运费和其他与客货运输有关的收费。但是当前一些企业对于铁路运输收入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方面一些企业只是注重完成运输收入的目标,没有真正考虑出行人员的利益。铁路部门的运输收入每年都会有任务目标,完成一定的收入指标才能考核过关,但是一些企业只是追求收入达标就行,并不追求过高的运输收入。这对于铁路运输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浪费了一些资源,同样也给货物运输和旅客出行造成不方便。另一方面,对运输收入的认识缺少长远的眼光。由于铁路运输的调整和改革,铁路的售票收入属于列车的担当局所有,铁路部门并不拥有收入,因此一些部门为了增加收入对车票进行限售,最终影响铁路运输。有的铁路运输部门为了争夺相近的货源,造成铁路运输资源的浪费,最终影响铁路运输的收入。
(二)铁路运输收入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铁路运输收入是对铁路运输事业的衡量标准之一,铁路运输收入不仅仅对铁路运输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题录运输的收入的管理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同时也应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是当前我国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缺少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应的会计知识,还需要对铁路运输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整合管理提高整个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水平。但是当前铁路收入的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不能及时解决铁路收入管理中的问题。另外一些人员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但是不能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水平,更不能对铁路运输收入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水平和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三)铁路运输收入缺少相应的监督
铁路运输收入是铁路运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铁路运输收入对于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缺少相应的监督,给铁路运输事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一方面一些铁路运输收入的违纪现象增加。一些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票款据为己有的现象增加,这不仅仅给铁路运输收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的收入。另一方面铁路运输收入核算信息不真实。铁路运输收入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核对汇总,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会计信息核对不真实,一些人员将收入私吞或者用于别的用途,这给铁路运输收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铁路运输收入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铁路运输收入是铁路运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铁路运输事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国家和铁路部门需要重视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更好地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制度
当前的铁路运输收入在铁路运输事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实现铁路运输事业的良性发展。对于铁路运输收入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有效进行。铁路运输行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票务制度,保障运输收入根据票务凭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结算。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建立责任制度,杜绝违纪腐败现象的产生。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运输收入的管理有章可循。
(二)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铁路运输行业的收入对于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作用。当前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更好地实现对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一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对收入进行汇总整理,同时还需要对铁路运输收入进行有效地分析,为铁路运输事业作出相应的发展规划,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运输收入的管理和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当前由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导致的铁路运输行业的损失数量逐渐增加,应该对收入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收入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保障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有效进行。
(三)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的监督
铁路运输收入关系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收入由于缺少相关的监督,导致铁路运输收入面临严峻的形势。当前需要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的监督,保障铁路运输收入能够更好地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的日常监督。铁路运输收入会有专门的季度总结或者是月总结。应该加强对运输收入的日常管理,不仅可以避免年终总结时的账目混乱,节省年终总结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及时发展铁路运输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另一方面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核算的监督。铁路运输收入由于缺少会计核算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这给铁路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应该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的会计核算监督,避免违纪现象的产生,维护国家的利益。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保障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
三、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的铁路运输事业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铁路运输收入不仅仅是铁路运输行业的主要收入,同时也是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维护铁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家和铁路运输部门需要重视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更好地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还需要维护国家的利益,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学军,罗郑贵.加强运输收入管理确保经营目标实现[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
关键词:包神铁路;运输;运力;措施
目前,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是煤炭调出的第一大区,但是随着煤炭产量和出区外运量的不断增长,既有煤炭主要通道能力基本上都趋于饱和,煤炭运输支线建设也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该地区的煤炭产量对运输的需求。如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目前境内运输的铁路主要以神华包神铁路、包西铁路为主,由于铁路运力有限,该地区的煤炭运输受到制约,相当一部分煤炭运输只能依靠公路短途运输至国铁京包铁路上的集装站进行外运。
一、铁路运输能力的概念
(一)铁路输送能力。铁路输送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一定的固定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最多货物吨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车车辆等活动设备和人员配置。输送能力着重从现有行车设备和员工配备情况方面,指明该铁路线能够通过的列车数或货物吨数,它需要以铁路通过能力为依托并将受其限制。
(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通过能力,亦称“铁路线路(或区段)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信号设备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对数或列数。固定设备包括区间、车站、机务段设备及整备设备、给水设备和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按照铁路区段各项固定设备计算的铁路通过能力又称为区间通过能力、车站通过能力等,其中的最小值即为铁路区段的最终通过能力。铁路通过能力受到线路或区段的区间、车站、机务设备、给水设备、供电设备(电气化铁路)能力的限制。因此,通过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技术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的改善而提高。
二、包神铁路运输线路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既有行车设备技术标准没有统一标准。包神铁路属于神华集团最早修建的地方铁路,既有行车设备技术标准参差不齐,也有单线也有双线;既有无缝线路,也有25m短轨路段,造成区段运输能力不均衡。东胜―万南区段线路为单线,特别是东胜至韩家村区段运输能力紧张;东胜―神东段运量饱和,即使是双线电气化,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运输能力更是紧张。
(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负责铁路运输方面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相关领域有过硬的技术,因为铁路运输的相关工作是需要技术支撑,其技术性较强,要想提高包神铁路的运输能力,还需要先进的人才体制和机制。但是现在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较为匮乏,具有一定资历以及经验的员工总是由于年龄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而较为年轻的员工,虽然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处理一些复杂问题还是难以较为熟练的进行。
(三)运行速度和载重量难以达到要求。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载重量是限制包神铁路运输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在运输组织过程中,各个牵引区段采用多种牵引系列混合开行的模式,如何优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载重量是一个重要而又艰难的课题。目前,包神铁路属于单双线混合的线路,由于车站条件的限制,在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载重量方面有着更多的制约,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
三、提高包神铁路运输能力的措施
(一)加速包神铁路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是神华铁路系统的薄弱环节。近年来,神华集团不断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标准不统一、建设不同步、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建设包括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在内的运输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更加及时、精确地掌握运输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系统进行辅助决策,迅速对制约运输能力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运输能力。
(二)加强施工及日常维修管理,降低工运矛盾。运输部门合理安排利用每个综合天窗,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严守施工时间,不得延点和扩大施工影响范围。规范电气化区段施工及维修作业,提高行车设备质量,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发生设备故障后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以运输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尽最大努力降低设备故障对运输生产的影响。
(三)加密区段列车运行对数和优化运输组织方案。优化一次运输组织方案。从调度指挥到车站作业,从机车运用到车辆周转,从通信信号到后勤服务,从线路施工作业到日常养护维修,从规范技术作业标准到安排装卸车地点等,组织专项小组进行全面优化。充分挖掘运输潜力,为包神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有效的空间。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员工业务培训。铁路通过能力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业务水平。包神铁路在近几年时间里,不断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打破传统的地域观念,拓宽人才视野,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以岗位培训,委外培训为辅,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的员工培训方针,全面提高T工的业务水平,为提高铁路输送能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四、结语
提高包神铁路南线运输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取决于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行车设备的输送能力以及技术设备的良好性能,更取决于运输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只有硬件设备和软实力的同时提高,才能够对运输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文化;学习借鉴
文化一词,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高深崇敬之感。不可否认,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在某种文化的熏陶、引领下不断发展的。有文化的民族往往成为优秀民族的代表,有文化的企业常常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而有文化的人则通常能更多地迎来人们尊敬的目光。
在中交三航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五标(以下简称合福五标)近五年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耳闻目睹了铁路文化的风采,亲身体验了铁路文化带给我们的冲击与震荡。随着施工进展,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一条条隧道勇敢前伸,一段段路基有序填筑。我们从对铁路文化的不认识到认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熟悉到了解、熟悉,铁路文化与三航文化也经历了一番交汇、冲突、融合的过程,共同演绎了一段不同文化的大合唱。
文化的交锋其实是思维、观念、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模式的交锋。
本文所说的铁路文化,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铁路“建设“文化,因为这里仅仅是从铁路建设管理的单一视角来观察铁路文化,涵盖不了铁路文化的全部。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从铁路文化中找出优秀的、先进的、精华的部分,从先进中汲取营养,从落后中吸取教训,借以丰富发展三航文化。
在铁路工程的建设管理上,带有很多铁路的“烙印“,体现很多铁路特色,但在众多的管理活动中,笔者认为,以下的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铁路外的企业借鉴。
一、强调标准化管理
走进任何一个铁路工地,都会看到“四个标准化”的标语: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企业规范管理的必要手段。合福铁路五标段主线长37公里,含隧道15座,占正线长度50%,桥梁26座,占正线长度37%,这对习惯了建设水工和公路项目的我们来说,是真正的点多线长。而合福线安徽段全长达340多公里,这么长的线路,其建设管理,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想要管好那是不可想象的。据悉,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在建项目里程每年均达数千公里以上,规模宏大,更体现出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制度统一
管理制度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说制度统一是指各参建单位必须按铁路统一的制度框架编制实施细则,这样就能达到全路的制度在形式上和大的原则框架上的统一。一个铁路项目乍一开工,业主单位就下发了一整套标准化管理制度要求,根据这些要求,项目部要结合各自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工地现场的实际,编制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合福五标二分部,编制的《合福铁路五标二分部管理文件汇编》,有厚厚的三大本,字数达到37万字,内容涵盖了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工程管理,计划、财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等。其内容非常齐全,规定相当详细、完善。在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能遇到或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事项,几乎都能在制度汇编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我曾疑惑过,一个分公司的管理制度可能也很难达到这么多字。当然这是二分部在吸收借鉴了其他铁路上项目部的成果后才编制出来的。
(二)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人员配备标准统一
一个项目部至少要设置五部一室,分别是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综合部、办公室。铁路项目部规定要设置五部一室,抓住了工程管理的关键,抓住了项目管理的关键。因为项目管理就是“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关系协调。所以这种部门设置,既达到了精简效能的目的,也达到了上下统一,条线政令畅通、运行顺畅的目的。当然除了机构统一,人员的任职资格等也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三)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现场管理统一
铁路工程因为点多线长,管理机构一般分成局指挥部、各分部、梁场办公室及生活区;施工现场一般设置有砼拌合站、级配碎石拌合站、钢筋、钢架加工场、隧道工程初喷拌合站、气泵房、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等。沿着漫长的铁路建设沿线,上述生产、生活设施一路铺开,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各单位各显神通,五花八门,各自为政,那种景象将是不可想象的。
(四)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过程控制统一
铁路建设的业主单位、监理、设计、质量监督单位、上级各管理部门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其采取监视、检查、测试、测量、评估、实体取样、验收活动等措施,核验各项工作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这些过程控制的内容都有统一的标准参照。
四个标准化,是铁路建设管理的特色。四个标准化的推行,是铁路能同时进行大规模、高标准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二、强调闭合管理。
与铁路亲密接触五年多时间,听到了许多过去没听过的新名词。比如平推,初以为应该是什么施工工艺,跟推土机、平地机有关,后来才知道是指平推检查,即路、桥、隧一个一个工点仔仔细细地检查,一个也不落,叫平推。比如首件制,原来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典型施工,或者是试验段施工,通过首件制总结各项施工参数,借以指导后续施工。
闭合,这也是在铁路工程上学到的新名词之一。什么是“闭合管理”,就是指上级单位(或业主、质量监督站、设计、监理单位等)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检查下发的各类检查意见,或者指示、要求等,下级单位或责任单位要及时进行整改、回复、上报,即闭合。
在@里,用“闭合”这个词来概括、描述这个管理过程还是很有新意和特点的。闭合是一个整改过程,既管理单位发现问题一定要下发通知书,而责任单位一定要整改。这个整改是有期限的,一般情况下期限为一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但必须先上报整改计划,待整改完成后,再补充回复;闭合是一个循环过程,上级有通知,下级要有回应,有呼有应,就是必须要回复、上报;闭合还是一个管理手段,是相关管理单位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等问题进行监管的有力武器,如果下级单位不进行回应、不闭合就会面临相应的处罚。
三要抓共性。
铁路讲标准化,标准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强调共性。
个人感觉,我们的各个工地在视觉形象规范上共性不足,核心文化元素还不够突出,没有一个一下子能让人印象深刻、抓住人心的东西。代表核心文化元素的具体物件是什么,有人说是大门、旗杆、围墙、宿舍、办公室,不很确切。因为这些不是咱们这个企业独有的,不突出,不具备独有性,特异性。笔者建议:设计一个包含中交图标、三航局企业名称,三航“诚信・创新”核心文化的一个统一标识,画面要大方、简洁,主题要突出、醒目。标识的设立位置要放在工地总部、分部、重要工点,甚至企业网站、书刊上,让职工或群众一看到这个标识,就想起三航,想起三航的人,想起三航的工程,想起三航的文化。就好比麦当劳,离得很远,一看到大大的“M”,就想起麦香鸡、汉堡包、巨无霸,就会流口水一样。有了统一的、特色的企业标识,对于宣传三航文化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再比如工作装,一个企业在一个工地上,工作装要统一样式,这才是体现了同样的文化。第二、三分部是厦门分公司的,有厦门分公司自己的工作装,梁场是浦东分公司的工作装,一分部是铁路分公司的工作装,局指是自订的工作装。一个标段的工作装多种样式,缺乏统一性,缺乏一致性,对三航文化的宣贯和企业的对外形象会有一定的影响和削弱。
四要抓队伍,尤其是农民工队伍。
三航局的规模越做越大,不断进入新领域、新地域,工程项目众多。这么大的规模,单靠自有的8千多员工,是远远不够的。在施工第一线,往往是外聘员工、农民工占据了工地建设的主角。单从合福铁路五标来说,企业自有职工不到200人,其他2700多人全是外聘员工或农民工。记得曹永宪副局长曾说过,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多地表现为合作队伍的竞争,选了什么样的队伍,就决定了工程有什么样的结果。
对大量的合作队伍,我们要怎么管?一是选择合格的分包商,分包商要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这是第一关。二是加强人员培训。上述第一关往往是理论上的,在建筑市场高速扩张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合格分包商供我们选择,那只能退而求其次,矮子里面找大个。较差的队伍进到现场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自己培训是最好的出路。在合福五标工程中,局指挥部设立了工地夜校,局机关各条线专家及负责人、局指各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分部总工等都是夜校的兼职讲师,既培训职工,也要培训农民工。农民工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安全、质量、进度、甚至成本都是他一手干出来的,他们就是指挥员的手,把手培训好了,教会了,指挥员的指令就能顺利贯彻了。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分包模式。是选择清包工,还是含辅助材料的混合承包,还是含机械费用的混合承包,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系统;物资管理;铁路局
信息系统建设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的基础保障,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太原铁路局(以下简称铁路局)通过领会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领导和物资管理部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指示精神,精心部署、细化制订方案,强力组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1响应号召全力实施信息系统建设
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各单位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路统一、互联互通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把从采购计划到报废处置全部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纳入监控体系,全面规范物资管理行为。1)全面掌握总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针对总公司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太原铁路局通过全面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明确了依托信息化手段需达到的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等实现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具体目标,实现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2)加大投入全面落实建设要求。为了认真做好信息系统的建设,太原铁路局在政策、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在把握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局域网、互联网网站群。二是将信息网络通道接入车间班组,为信息系统实施奠定网络基础。3)全面落实总公司1+1主业务核心。围绕总公司信息化工作思路,太原铁路局在规范使用总公司1系统+1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物资管理需求,建成了以总公司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为核心,铁路局车间班组物资管理、闲置物资调剂、应急物资管理等10个信息系统为业务支撑的“2+10”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形成了路局、站段、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全覆盖信息化管理体系。4)全力推进、落实总公司要求。为保证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太原铁路局一是明确了信息系统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单位及完成期限,要求各部门高度协同、密切配合,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按照“机关服务、基层自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理念,各部门对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界面清晰、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的逐级负责体系。
2信息系统管理方式及应用效果
太原铁路局依靠信息化手段撬动物资管理新引擎,从不同角度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探索、创新、完善物资管理方法和途径。1)加强用户管理。践行“大物资”理念,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物资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实现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全覆盖、物资范围全覆盖、采购过程全覆盖。一是太原铁路局“2+10”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所有基层单位、运输站段、运输辅助单位及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全覆盖。二是太原铁路局的运营维修物资,大修、更新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用物资,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所需物资,站段其他业务所需物资全部通过信息系统管理。三是信息系统覆盖使用单位所需物资均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进行,实现了采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加强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计划员、管库员、财务人员、业务员等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物资部门领导亲自开班动员,专人全程盯控培训过程,确保培训效果。二是系统升级改造后,路局物资部门对采供单位全部使用人员实施专项业务培训,并进行全流程操作演练,确保采供单位系统运用效果。三是业务骨干人员对本单位其余相关人员全部实施了培训。3)加强监督检查。太原铁路局在逐级负责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监督、检查,及时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力推进信息系统运用工作。一是利用系统升级改造微信群,向使用单位提供专业化、即时性业务指导的同时,从路局物资部门到基层单位采用日常指导、包保检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写实,总结经验,巩固效果。二是经过试运行,太原铁路局在项目组提供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总结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编制操作问题百问百答,解答了基础数据配置、计划、采购、供应、结算流程等环节的易见问题,指导系统应用。三是路局物资部门将所有系统应用单位按照分工分包给处内业务骨干人员,做好系统应用情况跟踪写实,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考核,督促系统规范使用。
3依托信息化手段促进物资管理水平提高
3.1促进“管、采、供”分离规范
按照总公司物资体制改革“管、采、供”分离的要求,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处通过系统参数设置,实现对全局物资管理模式的设定。通过统计分析各类业务数据,实现对全局物资采购供应流程的监督;物资采购所负责接收需求计划、组织实施采购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采购职能;物资供应段负责执行采购合同、维护采购订单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供应职责。合理明确的职能划分既实现了“管、采、供”分离,又做到了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使“管、采、供”分离真正落到实处。
3.2促进业务处理规范
太原铁路局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将全过程控制融入信息化管理。一是同步完成了1系统+1平台的升级改造,完成了两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启用了新系统的采购订单网签、线上采购功能,实现了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所有环节的纵向贯通,实现了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二是通过禁止手工输录入库单、收发料引用系统凭证等控制,将业务流程控制手段由人控变为机控,促进业务流程规范。三是充分利用计划追踪、采购订单追踪等功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物资采购、供应、使用过程进行全流程分析监控,使评价考核有据可查,为物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四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合同库、价格库、供应商库,实施二级物资目录管理,夯实了物资基础数据管理,为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3.3促进物资采购关键环节规范
3.3.1促进信息公开规范
依托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全面公开信息,切实实现阳光采购、充分竞争。一是将供应商资格要求、审查方式、审查标准等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凡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均可参与,最大程度地培育物资供应市场。二是将物资采购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使潜在供应商充分获知采购信息,积极参与竞争。三是对无法实施公开招标的项目,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上审前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将采购结果全部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下发中标(成交)通知书。五是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布两部24h(自动)值守电话及廉政邮箱,方便采购当事人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在物资采购方面出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和对采购结果的异议。
3.3.2促进采购标准规范
一是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物资管理纪律规矩信息系统”向全局国家、总公司、路局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以及供应商信用评价信息、产品质量通报等方面信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依托“技术规格书管理系统”,梳理近年来集中采购物资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建立技术规格书参考数据库,使技术规格书编写便捷、规范有效。三是依托“评标专家抽取信息系统”,随机抽取集中采购评委,从源头上为规范物资采购提供保障。
3.4促进物资成本控制规范
一是依托“车间班组物资收、支、存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掌握全局物资的收、支、存数据,实现了物资库存动态管理、有效调配;准确掌握有保质期物资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对接近保质期物资进行预警,确保有保质期物资安全有效使用,杜绝超出保质期造成的资金浪费。二是依托“闲置物资调剂信息系统”,构建局内、段内两级闲置物资调剂平台。使用单位产生物资需求后,严格执行能调剂不重复采购原则,对本单位内部无法调剂的由路局组织局内调剂,变闲置物资为有效物资。
3.5促进物资质量管理规范
一是依托“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评价”“采购追踪管理”对物资供应商实现有效管理,实现物资采购源头可控,实现从班组到车间、从车间到站段、从站段到路局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直接评价、动态反馈,促进供应商管理规范;依托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对商发货流程实施管控,向供应商发送采购订单前,必须录入商供应物资的生产企业,商及对应生产企业同时确认发货后,采购订单方能流转至下一流程,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路局物资市场。二是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太原铁路局的可能,夯实铁路配件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强化设备质量源头控制,依托“中鼎智慧物流云平台”信息系统,探索试行将太原铁路局采购的所有运营、建设实体物资从生产企业准备和发运到收货为止的物资配送全程监管,将总公司铁路配件专项整治活动从治标向治本转化。
关键词:生产管理;教学体系;工作质量;可靠性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体,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尤其是高速铁路、城轨交通进一步投资兴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不体现了铁路运输的重要性,由此对铁路设备可靠性运用提出更高要求。对人员检修设备的效率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而铁路生产的主要人员大都是来自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的学生,这些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铁路的生产水平,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参与生产的能力决定着设备的安全可靠运用,要在学校期间就让他们知道铁路现场的作业程序和关键点。所以说,抓好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铁路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铁路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铁路员工而言,除了要建立安全理念外,更主要的是具备贴近生产实践的工作能力。铁路生产工作内容包括方方面面,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生产任务“按计划启动、按程序推进、按要求完成”是提高运输效率最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铁路职工必须熟练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铁路现场的管理知识类别很多,既有细致入微的基础管理,也有雷打不动的工作任务,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所以铁路人要熟知这些工作程序。(二)铁路现场管理的现状。铁路现场段、车间、工区三级管理部门的《生产卷》内容最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日常管理项目,例如《工区工作日志》记录了人员每天的出勤情况、工作内容、工作量完成情况、计划工时、人员工作状态、考核等诸多内容。②作业类别项目,比如《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计划》要指导车间(工区)年度(月度)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进度;还有一些季节性工作也要按照提前计划、掌握推进、总结复查的步骤进行。③生产组织项目,主要是要明确工作要求、执行标准等,比如各级《考核管理办法》等,都明确了在组织生产过程中的卡控要求和合理性。④专项工作任务项目,主要是记录专业管理部门布置的特定工作任务,比如段技术科,要设置维、大、中、天窗修等专业管理项目,这些专业项目要设专人管理,任务一直落实到工区层,且各级都要有相关的落实痕迹、卡控措施等。以上这些现场管理的内容达到100多项,是整个单位的工作核心,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
二、提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的知识是一个专门学科,但是这些内容在交通运输类学生在校期间却很少接触到,造成这些人新职上岗后一片惘然,不知从何入手。(一)铁路运输交通类在校学科知识设置的局限性。我国高职类铁路专业教学体系中,都是注重对设备原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例如铁道自动控制类学科中,共开展17项专业课程,全部都是类似《6502电气集中》等一些具体的技术知识,很少涉及铁路工作业务管理范畴,这也限制了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的拓展。(二)新毕业学生在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经验上的不足。学生毕业到现场后,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更是只能靠个人在工作过程中一点点的摸索和积累,全凭“摸着石头过河”,多数人都要经过3~5年的时间才能全面了解这方面的学问,部分人需要更长时间去熟悉,而在这个阶段里将会发生很多由于业务不熟而出现的问题,很多人都被落下的这方面知识所影响。因此,当前对铁路交通运输类学生生产管理知识的局限,既不利于铁路的安全生产,也不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三)校内仿真设施或实训模拟环境存在欠缺。在高校里,学生的实训环境也都是围绕着“练技术、懂设备、知原理”这一目的建设起来的环境氛围,学生根本接触不到像现场那样的生产状况,比如工区的作业、车间的组织、段里的管理等方面知识。另外受学制、安全、时间等条件限制,在校的大学生很少真正到现场去参与一些实践锻炼,也使所学知识与现场生产实际脱节。造成刚入路的新职人员缺乏对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的了解,工作经验愈显匮乏。
三、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三点建议性对策与措施,以帮助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一)加强理论指导,填补现场管理经验的不足。在高职学院按工种开设现场生产管理知识课程,形成相关知识培训教育体系,再用开设选修课、制作模拟课堂等方式传授与现场生产相关的知识内容。另外把现场组织生产的关键人员请到校园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填补学院师生现场管理经验的不足。(二)在学校创建模拟实践环境,提前充电。在高校的实训环境中尽量创建贴近现场生产的环境,比如建立模拟工区、临时车间、创设工作间等项目。同时把一些现场工作的情景安排到学生实训任务当中去。(三)到现场去,用实践来体验。增加带领学生深入现场生产一线实习的频次,拓宽到现场实训的类别和涉及面,比如走访段、车间、工区三级部门,参加大型施工、临摹班组会议、组织天窗检修等项目,与企业牵手开展参加一次夜窗、完成一次测试、检修一项设备、组织一次应急、寻找一份感动等活动,让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尽量向工作现场靠拢。
四、结束语
交通运输类学校为铁路输送人才,铁路决定学校教育的方向,只有做好铁路现场与学校间的协同发展,通过让学生提前学懂现场生产管理知识,取消或缩小学生从学校到现场过程中的结合部间隙,才能让铁路生产质量更高,让教育教学效果蒸蒸日上。
作者:莫建国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