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

时间:2023-01-12 20:19:18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校本练习是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学校的资源和特色,形成学校特色的练习,是近年来教学与课改的热点课题之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实践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而且对于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能够在实践中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在面临新的教学形势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符合时展的教学观念来进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使教师和学生对校本练习的设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情况时,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其成为能够真正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全新的练习观,使初中历史学习环境得到优化,让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发挥出桥梁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统一走向多元,除了获得更加S富的知识外,在练习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和合作精神,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做到学以致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内容

(1)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功能进行优化。使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巩固和检查功能得到优化,在练习系统中有侧重的应用“三维”课程目标。

(2)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解答问题时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练习的答案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容量进行优化。练习量、难度、完成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可一刀切。

(4)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整合进行优化。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中。

(5)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评判进行优化。在评判过程中,将过程性和激励性有机结合,评判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任,研究校本练习在推行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深度,从而去伪存精,使校本练习得以完善。

三、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二个月左右):广泛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研究思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论证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论证实践方案,确定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仔细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实施阶段(半年左右):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做好课题研究的开展;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阶段小总结。

(3)实践阶段(一年左右):编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并试用,收集并记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修订,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第二稿。定期做好阶段性总结,撰写成研究论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思路,并做好中期检测工作。

(4)总结阶段(三个月左右):整理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定稿;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向县进修学校及有关专家汇报课题成果,接受专家评估。做好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工作。

2.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前,通过查找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借鉴成功的经验,及时了解和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把研究的理论层次提升。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比较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总结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行动研究法:在校本练习优化设计的实践中,要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不断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校本练习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有关的阶段性小结,把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归纳、综述,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修正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实施并推广研究成果。

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练习相比,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能将教学与实践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热点、科技动态等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普通的练习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也参与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之中,在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建构知识,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要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在开发校本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更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特别是教师现有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储备的丰富,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初中校本练习的开发效果说,这些因素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学习资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就使教师的资源开发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对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解决方法方案,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反思,完善校本练习,在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有利于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基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瓶颈,其目标是改变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僵硬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校本练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优化重组与整合,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开发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校本练习。

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以学生为本,旨在构建符合初中历史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体系,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联系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 学习策略 策略训练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93

本文对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为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中三年级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1.2 研究工具

针对学习策略包含的内容,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包括实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实验前包括计划性和准备性两个维度;实验中包括意识性、执行性和方法性三个维度;实验后包含总结性、反馈性和补救性三个维度。其中方法性又包括一般方法、听课方法、预习方法、练习方法以及复习方法等五个亚维度。因此,本量表包括三方面,八个大维度,十二个小维度,并且用SPSS8.0进行全部数据的统计处理,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等的优点。

1.3 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分为准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

2 具体研究过程

2.1 理论模型

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实验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采用自评和他评共用的方式,达到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相关学习策略的实验目的。

2.2 实验中的变量

本实验中的变量包含因变量和自变量两种,其中因变量是本实验研究对象的化学成绩,自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学习策略训练。

2.3 实验过程

首先,以一个真实实际的化学实验入手,要求研究对象写出解决本实验问题的具体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设计可以看出学生实验设计的意识以及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要指导研究对象备课,并进行教学自评和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既稳定又有效的实验策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反省的经验交流,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找出自己实验中异常现象及错误实验操作的原因,在反省和再修改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实验问题解决方案。

3 实验结果

3.1 学习策略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准备性、听课方法和预习方法这三个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其他维度实验组的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

3.2 多元回归分析

选取本次研究中学生们的化学实验成绩为因变量,学习策略的各维度为自变量,展开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策略的各维度特别是计划性、执行性、方法性、反馈性和总结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水平明显较高。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策略各维度对学生成绩的标准回归系数(β)和t检验分析结果

4 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训练性,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流行性策略训练,就能够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计划性明显增强,实验意识性也更明确,并且能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化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之后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更加懂得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策略性。本次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对学生成绩的重要作用,说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5 总结

本次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加明确流行性策略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可以从教与学的方式改革着手,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包括计划能力、准备能力、调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龚少英.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心理科学,2003,(1).

[2]梁笑桃.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10).

[3]陈灵志.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3).

[4]韩勇.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6).

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主化教学;任务教学;探索

自主化任务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练习和自我评价完善来实现体育学习和训练,进而迁移知识,生产能力。体育学科的实际训练和操作性比较强,只凭借教师口头传递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开发体育学科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恰好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热情好学,接受新鲜事物和求知欲强,这就为我们开设自主化任务教学提供了基础。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任务教学与自主化教学模式的整合,是实现体育运动教学的实效探索。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优势,提出了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模式,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一、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优势

初中生喜欢体育运动,也重视体育运动,但是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组织体育活动,学生被动地完成体育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完成体育训练的能力,也不利于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基于此提出的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就是在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本校执行的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教材也在内容形式上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因此无论从教学理论还是从教材设计情况来看,初中体育教学都必须要实现自主学习模式,而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可以通过任务设计、指导完成任务、鼓励总结任务等程序完成教学活动。

二、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模式

1.多媒体“看”,自主观察

自主化任务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明白自己怎样才能完成任务,明确自己要做到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目前,多媒体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较为广泛的教材资源,因此让学生自主观察的环节要利用多媒体,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体育动作。

例如:教学篮球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当然,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考虑,并对重点内容可以重复播放,例如教学《篮球头上传运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反复展现“传运球”的关键,尤其是对手部的动作可以分步骤讲解。然后还要将这种传运球方式放到正常比赛之中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这种动作的关键作用。

其实许多体育教学任务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除了之前例子所提到的实践运动教学之外,对于体育理论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显示,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它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可激发学生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

总之,学生面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并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个体化“想”,知识内化

学生认真观察后,教师要让学生利用4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知识内容消化掉,这个部分当然要紧密结合教学课件来应用,把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放到多媒体上进行讲评,重点、难点可以反复演示,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新颖、快捷,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在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分散开然后模拟动作,也就是边看边做动作,这种模式更类似于学生在家里看着视频进行学习。这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学“健美操”或者“体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动一动,记忆体操的内容,形成知识内化,当然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是独立思考,学生自己进行记忆。

3.多形式“练”,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记忆内化后就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完成教学任务。练习过程中要在小组内进行,并保证练习的多样化。

例如:进行有关“跑”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跑的训练模式,诸如速跑游戏。

如:分组随着音乐做韵律操,听教师口令开始迅速起跑,先到达指定地点的一组为胜。弯跑游戏,同样是分组竞赛,设计几根立在操场的竹竿按直线插好,队员围着竹竿做S形快跑。

又如:进行投掷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更多的游戏内容, “小小保龄球”“单手滚球击木柱”“投靶比准”“投球比准”等都可以;进行单脚跳跃能力的练习时“开火车”“单足跳跃追逐跑”“四人转”等都是有趣又有效的。

当然许多游戏活动学生并不知道,因此教师可以先进行集体游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训练。这部分是完成自主任务教学的关键,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体育骨干进行小组内的指导,骨干学生能够在小组训练过程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而且也要担任对小组成员的保护工作。教师要随时进行训练监控,由于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包括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过程、自主完成练习项目等。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否全员参与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从旁监控。主要考虑到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不要有争执,要协调关系,让学生能够互相帮助,采取全组同学的训练意见,并让组长进行统一协调与指导。这种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同时寓学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4.小组中“议”,总结规律

学生完成了小组合作训练之后,教师应该进行体育知识和本次学习要点的总结,但是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教师可以将这种总结的机会让给学生。

首先,教师提出任务,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总结的内容是什么?基本的任务类型包括:这节课我们完成了哪些活动?这些体育动作训练了哪些肌肉?在完成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阐述。

例如:教学“短距离跑”时,学生就在教师的提示下,小组内反复议论整理,最后指出:短距离跑要注意起跑不能慢,要有力的腿在前,后膝跪地,四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形成支撑,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地抬起,重心前移肩关节超过起跑线。

在游戏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组发现有些同学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每个人的速度都不同,但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提升速度。在教学总结的过程中要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对事物的认识最主要的是通过不断实践得到的,要让学生明白,在练习过后要善于总结。

上文是笔者总结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经验,对如何践行自主化任务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进行的探索与研究。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开展自主任务教学模式主要是考虑到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通过独立观察、独立训练、独立总结完成整个的体育教学任务,最终通过不断的训练实现终身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立志.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新校园,2011(3).

[2]孙宜恒.初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教研版),2012(1).

第4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复习 能力

在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当前,如何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做好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都说复习课难上,因为它既不像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并且没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反复实践,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套适宜的复习模式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三数学复习提出以下看法,供复习中参考。

一、明确复习目标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立一个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是做好数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首先,在总复习过程中要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利于学生理解;其次,是少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抓好方法教学,归纳、总结解题方法;第三,是做好综合题目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设置是否合理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制订的复习计划要“明方向、对方法、精选材、深挖掘、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具体可以通过基础复习、专题训练和模拟测试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基础复习阶段要求紧靠教材,打好基础知识。这一阶段应该重视易混、易错的知识点;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落实;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使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重视原理的掌握,设计变式题目训练,杜绝学生死读书现象。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堆砌,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达到实现知识重组、知识升华的目的。

专题训练阶段要求抓好考点。这一阶段设立了五个专题,即:一题多解问题,一题多变问题,题组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方法,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模拟测试阶段是进行做卷,讲评,要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针对学生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系列的练―评―练的教学活动。

三、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训练,提高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解无理方程转化有方程等,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这些方法应根据来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应针对要求,分层训练。首先,可以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可以经常改变题型,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从而增强了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其次,可以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某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从而使这一方法得以强化,加深学生印象。

四、利用“示范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复习的始终,其中教师的示范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通过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来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改变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其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这类问题的训练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进而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学数学需要做题,其它课程也是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其实题不在多而在精彩,精彩是指题目本身定义准确,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还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这其中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是为了达到一种“把题做透”的目标,其实针对于有限的知识点,可以演变出众多的题目,多题归一正是反过来,通过对多题归一的有效运用,可以将众多的题目归纳到有限的知识点上来。

六、加强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教学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自主化教学;任务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04-01

自主化任务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练习和自我评价完善来实现体育学习和训练,进而迁移知识,生产能力。体育学科的实际训练和操作性比较强,只凭借教师口头传递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开发体育学科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恰好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热情好学,接受新鲜事物和求知欲强,这就为我们开设自主化任务教学提供了基础。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任务教学与自主化教学模式的整合,是实现体育运动教学的实效探索。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优势,提出了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模式,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一、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优势

初中生喜欢体育运动,也重视体育运动,但是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组织体育活动,学生被动地完成体育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完成体育训练的能力,也不利于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基于此提出的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就是在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本校执行的人教版版初中体育教材也在内容形式上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因此无论从教学理论还是从教材设计情况来看,初中体育教学都必须要实现自主学习模式,而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可以通过任务设计、指导完成任务、鼓励总结任务等程序完成教学活动。

二、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看”,自主观察

自主化任务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明白自己怎样才能完成任务,明确自己要做到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目前,多媒体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较为广泛的教材资源,因此让学生自主观察的环节要利用多媒体,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体育动作。

例如:教学篮球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当然,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考虑,并对重点内容可以重复播放,例如教学《篮球头上传运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反复展现“传运球”的关键,尤其是对手部的动作可以分步骤讲解。然后还要将这种传运球方式放到正常比赛之中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这种动作的关键作用。

其实许多体育教学任务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除了之前例子所提到的实践运动教学之外,对于体育理论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显示,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它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可激发学生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

总之,学生面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并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二)个体化“想”,知识内化

学生认真观察后,教师要让学生利用4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知识内容消化掉,这个部分当然要紧密结合教学课件来应用,把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放到多媒体上进行讲评,重点、难点可以反复演示,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新颖、快捷,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在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分散开然后模拟动作,也就是边看边做动作,这种模式更类似于学生在家里看着视频进行学习。这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学“健美操”或者“体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动一动,记忆体操的内容,形成知识内化,当然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是独立思考,学生自己进行记忆。

(三)多形式“练”,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记忆内化后就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完成教学任务。练习过程中要在小组内进行,并保证练习的多样化。

例如:进行有关“跑”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跑的训练模式,诸如速跑游戏。如:分组随着音乐做韵律操,听教师口令开始迅速起跑,先到达指定地点的一组为胜。弯跑游戏,同样是分组竞赛,设计几根立在操场的竹竿按直线插好,队员围着竹竿做S 形快跑。又如:进行投掷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更多的游戏内容, “小小保龄球”“单手滚球击木柱”“投靶比准”“投球比准”等都可以;进行单脚跳跃能力的练习时“开火车”“单足跳跃追逐跑”“四人转”等都是有趣又有效的。

三、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

当然许多游戏活动学生并不知道,因此教师可以先进行集体游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训练。这部分是完成自主任务教学的关键,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体育骨干进行小组内的指导,骨干学生能够在小组训练过程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而且也要担任对小组成员的保护工作。教师要随时进行训练监控,由于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包括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过程、自主完成练习项目等。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否全员参与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从旁监控。主要考虑到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不要有争执,要协调关系,让学生能够互相帮助,采取全组同学的训练意见,并让组长进行统一协调与指导。这种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同时寓学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开展自主任务教学模式主要是考虑到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通过独立观察、独立训练、独立总结完成整个的体育教学任务,最终通过不断的训练实现终身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陶立志.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 新校园,2011(3).

第6篇

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关于中考化学复习发表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理解《课标》,研读《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化学学科的中考是初中化学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对初中毕业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是否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考核。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从而把握复习的量和度,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超标、拔高、拓展,防止对因超标内容和强化习题而干扰复习和误导学生复习。

二、制定复习计划,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

中考复习时间及精力有限,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根据全体学生的情况确定复习计划,然后引导每位学生根据教师的复习计划,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自我复习计划。计划应包括复习轮次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复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复习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了计划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循序渐进,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充分提高复习的效果。

各阶段和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开始就要在时间上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忌头松尾紧。一般情况下,在下学期三月份新课基本上就结束了,到了初三下学期四月份就开始转入全面复习,大体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教材,抓章节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分类划片复习,也就是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提高能力。

三、合理使用学习辅导资料

中考复习中可用于练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使用好资料可使复习效果更上一层楼。但近年来市场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泛滥成灾,有些资料东搬西抄,试题的信度、效度都很差。所以在总复习时千万不可见书就买、见题就做,以避免因针对性不强而导致徒劳无功、事与愿违。因此对学生每一轮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选择的配套资料和练习要有利于巩固双基,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要针对中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形成能力的关键点;要具有典型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体现课改精神。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施爱于教学中,应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分层辅导。教师要不断充电,转变教学理念,爱岗敬业,用高尚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喜欢你,他的化学就学得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练结合,多练、精练、巧练。教师的讲应该做到:①讲得要精。按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②讲得恰到好处。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练习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③要指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练,指练的数量而言;精练,指练的质量而言,练的题目要精选,要有成效,做过的题要真正弄懂,练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在层次上逐步提高;巧练,就是要练习从不同角度解题,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五、做好三轮复习

1. 在复习前期突出知识专题复习

知识专题的复习在知识点罗列的同时复习,突出中考中常考常见的知识点,以专题形式直击中考目标,同时强化部分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我所用的知识专题是相对农村中学比较薄弱的一种形式。如生化知识的综合,理化知识的综合复习;实验知识的复习,包括常用基本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制取,实验设计,方法原理,常规步骤,以及变量控制和语言描述等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造性发挥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如火灾与自救,水污染、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及其保护,铁制品的防锈,汽油、酒精等含水的鉴别,农药、化肥的日常施用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较难的知识点,弥补农村初中在化学实验方面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欠缺。

2. 在复习中后期主要用来形成知识系统,解决知识系统化的问题

在复习的中后期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强化记忆和专题介绍掌握较多的知识点,这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将全书按照不同的角度整合成不同的知识系统。按常规教学分类,可以将知识分为:①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一般结合知识点罗列,同时进行);②元素及其化合物;③化学计算;④化学实验。特别是用表格法、图示法能形象地将知识做成系统图,以便学生记忆和检查。在此过程中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析自我知识结构促进学习,唤起学习记忆,促进学生学习反思,结合教师提供的知识图,归纳旧知识,内化新知识,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个性知识结构。

3. 在复习后期解决强化练习问题

知识点掌握了,并不代表学生会运用这个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理科,练习的多与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做题熟练程度,熟能生巧。只有多练,才能从中掌握解题的奥妙之处。当然,这里的强化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多练是指教师需要精选题目,一般每类知识专题类型的题目选取四五道小题就可以了。着重是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万变不离其宗”。再加上学校模拟,教师模拟和学生自己的模拟资料,差不多就能够完成多练的要求了。特别是在比较正规的月考、模拟等考试中要精讲试卷,充分发挥模拟的强化功能和示范功能,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因为学生对正规考试的分数还是比较重视的,对试卷上的题目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抓住此时心理特征,通过精讲,解决学生心里知道但写不出来的毛病,或者词不达意、表述不清的毛病,或者解题步骤层次不清、答题规范性的毛病,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所巩固,提高综合素质,适应中考的目的。

第7篇

一、以教材为中心,考试说明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我们现在大部分学校用的都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它是一套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教材。在复习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按语言体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概括,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其次,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因为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其规定了学生要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各项内容,是老师与学生进行复习的指南。根据对教材的归纳总结和对《考试说明》的理解,结合初三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中考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以课本为主,对教材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通过单元知识要点指导及语言训练,按教材顺序复习。同时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整合,把初中英语全部内容分类进行系统整理、重新组合、进行全面、系统、综合性地复习,使学生更系统更扎实地掌握每单元的重点、难点,巩固双基,扩展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其运用,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阶段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此阶段复习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进行及时弥补。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语言掌握情况,进行侧重复习,避免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以防复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

第三阶段主要是综合练习及模拟训练。通过前面的专项技能辅导,学生对中考题型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模拟测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并且调整好学生的迎考状态,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试技能的提高,更好地为中考做准备。

二、精讲精练,讲、练、评结合

近年来中考试卷难度一般都为8∶1∶1,即80%是基础题。因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基于这点,对基础知识应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同时讲、练、评结合。

1.精讲,要以“课标”为准绳。教师要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并选择出代表性强、综合性强的例题进行讲解。教师要注意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2.精练,即所练试题必须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编,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当然,“精练”并不等于“多练”,不要漫无目的地练,只图数量而不讲质量,同时每次练习要体现知识难易层次,体现学生能力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一些后进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讲、练、评结合,学生练完一套试题后,教师要及时讲评,来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因材施教,抓好各层次学生

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为提高学生成绩,就必须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抓好各层次学生。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抓中间,促两头”。

第8篇

一、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本

中考命题原则必须遵循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复习前,教师必须重视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弄清楚《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各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要紧紧抓住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语用能力;适当补充跨文化交际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二、板块复习,重点突破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就必须紧紧依靠《课程标准》,具体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优化复习设计,精讲精练,在系统梳理语言知识的同时又突出重点,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统一。对于教学中所出现的教学重点:语音、词汇、语法、时态、语态等,学生在平常作业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还没有弄懂的基础知识,需要花时间反复进行复习,以便学生进一步弄清楚。很多语法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语音和词汇只有通过语法才能被组织成语言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句子的结构便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因此,在英语总复习中要认真整理自己大脑中的语法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同时,词法和句法的交叉复习,以句子为中心,辅以句子成分为线索,以句法带动词法,使词法内容为句子服务,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使句子更好地为交际服务。

三、精心组织,阶段侧重

在具体操作上,将中考复习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教材,点点

过关

复习教材时要体现“全、透、深”。“全”,就是要通过对初一到初三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复习,记住《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各项内容。“透”,就是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深”,就是在复习中补充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供学生独立完成,并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评,从而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二阶段:专项训练,板块复习

1.如果把英语学习比喻成一座大楼的话,英语单词就是建造大楼的砖块。我根据张思中老师的十六字教学法,把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所有单词按元音进行分类,让学生“集中”识记,培养他们养成“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适当集中”在记忆单词和词汇复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对于初中教材中所出现的重要短语和句子,我把它们归类,并进行英汉互译,让学生大声朗诵直至“脱口而出”。

3.在复习课文时,把从初一到初三的英语课文分成板块复习,如“打电话、看医生、问路、购物”等,按板块复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介绍各种不同文体知识,特别是对说明文、记叙文、科普文等进行阅读训练,点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5.通过语法的复习,培养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语言规律,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

第三阶段:围绕题型,综合过关

分析这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主要的题型有:听力测试、词汇、单项选择、句型转换、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等。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分析,充分研究各类题型,从中找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并分别进行强化训练和考前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注重实效

对于学生在考前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错误,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分析其症结所在,采取查漏补缺的办法,反复强化练习,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单词 训练法

一、引言

在大多数小学都已经展开英语教学以及各种社会英语培训班逐渐普及的今天,大多数初中生在入学初期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如何在这种前提下运用科学方法让学生更高效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并在三年里不断升温、持续发力是

大多数英语教师所面对的新问题。单词是英语学习敲门砖,是贯穿初中英语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因此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学环节。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理论钻研为基础,对初中英语单词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系统总结与探讨,以期通过科学总结对初中英语单词训练提供有效方法。

二、初中生入学英语水品现状与单词教学分析

鉴于小学英语学习水品与参与社会英语培训情况的差异,造成初中生在入学时英语能力良莠不齐甚至差异很大,这一现状决定了迈出单词训练第一步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因此本文首先将对初中生入学英语水品现状与单词教学之间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一)普遍具有一定基础

目前的初中生入学初期便普遍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这种基础一般仅限于掌握少数简单词汇与简要日常对话的程度,尚未进入语法学习等深入阶段。

(二)英语能力良莠不齐

在各种儿童英语培训班日益风靡的今天,学生在未进入英语系统学习的情况下,即接受各种速成式的英语学习造成学生在入学初期英语能力差异很大,具有一定基础本是优势,但如果不能处理好这种基础能力的差异问题,则其影响可能在三年的学习历程中逐渐扩大。

(三)速成式学习留下“恶习”

很多儿童英语培训班为了让家长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采取华而不实的速成式教学方法,并给学生一种只靠玩就能学好的错误暗示,这种心理是如今大多数刚入校的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普遍错觉,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心理过度,则可能在一开始就让学生碰到不合时宜的受挫感。

三、单词训练法浅析

通过运用一定的单词训练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平稳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逐渐缩小基础差距,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程学习尤其是冲刺阶段积蓄力量。单词的学习、训练方法有很多,因此就有必要对不同方法的使用阶段、频率、强度进行分析与定位。

(一)对话练习

对话练习是英语学习入门的基础训练法,尤其在初一上半期,用对话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词汇仍是单词学习的主要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需要这样一个阶段来逐渐过渡,而对于基础很好、词汇量已经较大的学生来说则可能会显得较为轻松,但这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但是严格来说情景对话并非当前初中生教学结构中的有效学习方法,它虽能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简单的语言环境,但它的深入效果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体现。因此通过对话接触单词仅限于初中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二)发音规则记忆法

通过发音规则记忆、辨识单词是一项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高阶学习中也不失为一项高效、实用的能力。当学生都开始渐入佳境后则有必要花一定的课时来强化音标与发音规则的学习,这也是部分学生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点。单词学习不是单纯的视觉辨识记忆,而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基础,深入了解单词的发音规则可能在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作用不突出,但能为学生在高中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尤其是在词汇考察范围很大高难度听力中,谙熟发音规则能够大大提高生僻词甚至新词的听辨能力。

(三)短文背诵

根据现代脑科学研究理论,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后的黄金时期,因此老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一时机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积累基础知识。而在这一阶段,大量的短文背诵其效率、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的单词记忆。在初中生具备阅读较长文章的能力之前,大量背诵短文能够帮助其熟悉单词运用方法、培养语感、积累实用短语。

(四)词缀记忆法

英语中有大量单词通过词缀的添加与变型构成,掌握一定的词缀加减规律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词汇量。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学生的总体词汇量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经验与语法深度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对掌握复杂词缀变化仍有较大难度,此时教师可选择集中同类变化单词的短文供学生熟悉、背诵,以此增强对词缀变化的运用能力。

(五)趣味英语活动

趣味活动不能使学习变得更简单,因为复杂的知识通常很难在趣味活动中掌握;趣味活动也不能使教学变得更简单,相反要切实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单纯讲一堂深入而枯燥乏味的课更难。趣味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真实有趣的交流互动去亲身体会语言、感受语言环境,甚至也可以将趣味活动设置成竞争氛围浓烈但却新颖有趣的考试,老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不同于情景对话、写作、演讲,词汇游戏往往具有更高的参与度、挑战性与竞争性,快节奏的词汇接龙、词汇联想等小游戏也很容易在日常课程中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有规律地插入词汇小游戏也是帮助学生调整注意时间、调动学习情绪同时加深词汇记忆的有效方法。

第10篇

初中语文字词训练方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承担着《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任务,即“字词的积累与运用”,这也是初中生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次,语文的内涵中,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注字词的教学及研究字词的训练方法,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字词记忆和积累训练

据教育心理学中关于练习的研究理论“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即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固定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训练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其实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反复性。目前,各地初中班容量普遍较大,人数较多,那么,怎么才能保证训练效果呢?最重要的是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初中生喜欢活动,瞬时记忆力强,对规律性的知识印象深刻。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字词的记忆和积累训练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丰富活动,反复强化

初中课文多以故事为主,人物角色分明,非常适合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实践训练。也就是说,即便是简单的记忆积累,也可以演化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法,从而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让字词的积累有趣高效,在丰富活动和反复强化中,完成语文训练中的字词训练目标。

(1)读的活动

形式上有以个人为单位的自读、以小组为单位的合读、以全班男女生位的朗读、小组间的竞读等。在这样丰富的活动中,反复强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字词知识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

(2)理解的活动

形式上有组内你讲我说、同桌你问我答、班级内你说我评等活动,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全班每个人都参与到字词的学习理解中,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理解,进而达到反复强化的作用。

(3)总结概括的活动

形式上有对比记忆概括法、复习提纲式记忆概括法、小组竞赛式的记忆概括法等。让记忆的知识成层次分明的线状排列,有利于学生字词知识的掌握。

2.总结规律,迁移扩展

言语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语文训练的外显价值是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而内在的价值在于言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内隐的言语思维能力和外显的言语实践能力共同构成了语文工具性的主要内容。

因此,即便是字词教学也不能只是着眼于简单的记忆背诵,深层次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总结规律和迁延扩展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古文中的字词学习。

(1)分类积累的方法。

可以把用词造句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特殊的达规律教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自己学习并积累字词。古文的字词知识非常适宜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分析和积累,学生立刻就能悟出其中的规律,他们很快就理解了原来古文中有一类叫通假字的词语,以后就会自己去有意识的积累了。

(2)求同存异的方法

通过比较积累,求同存异,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字词的规律,提高他们宏观驾驭、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他们在积累字词知识时,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比如,初中语文书中有许多“……然”的语言表达:怡然自得;颓然乎其间;泯然众人矣。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其实“然”字作为词

缀通常当“……的样子”讲;置于句首当解释为“但是”。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同样的词在不同的位置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这有利于他们下一步的深入学习。

不止是古文的学习,现代文字词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及文体教学都可使用类似教学方法。

语文字词记忆训练直接指向语文言语能力的提高,并且间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也为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铺平道路。

二、字词的感悟和鉴赏训练

在语文学习中,字词不仅是记忆的对象,更是交流的工具,是构建意象的材料。想要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就离不开对字词的感悟和品读鉴赏。想要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就离不开对字词的感悟和品读鉴赏。

1.创设情境,强化感受

(1)再现法,揣摩人物的感受从而感悟字词的含意

这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进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再造想象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品味语言能力的训练过程。

比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时,特级教师胡明道这样训练学生品读字词能力的。教师提问:“人们都说诗中有画,这首词中有无画面?如果你是画家,你该准备几种颜色?用语言给我们画一张‘橘子洲的秋季图’吧。”结果,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当然,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也得到了顺利解决。

(2)幻联法,添加易懂形象从而感悟字词的含意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情,联想出另外的人、事、物、景、情,以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形象,从而品读出字词的内涵,丰富自我感受的方法。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之一,它是由一种事物想的另一种事物的过程。能否利用这些联系点(如因果、相类、相反、相似等),展开联想,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时,要找准联系点,启发学生的勾联,从而解决字词的理解。

2.迁移比较,加深理解

在具体字词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字词的差异有时是很难用语言表述的。

如果采用意思相近的字词来替换原有的字词,或者去掉原文中的字词再来重新品读语句,你会发现原文词语的精妙之处立刻体现了出来。

比如,笔者在讲《卖油翁》这篇课文时,需要解决课文中许多不易理解的人物描写,于是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来解决。

师问:课文中有两处卖油翁说到自己技艺超群原因的语句,你能说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么?

生答:后者多了一个“亦”……

师:请读一读,说说他们有怎样的语气上的不同?

生答:前者有责备的意味,后者更诚恳,表现了他的谦逊与淳朴。

迁移比较,对于语言感知能力尚在发展中的初中生来说,可以说是培养其语言感知和鉴赏力的基本入门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问题建议

一、教材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更具文化内涵,大量选择名家名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综合了人文、地理、风俗以及道德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数量,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 品,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强,同时也加入了一定的外国文学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大众化与国家化的特点。 新教材的阅读内容总是结合实际,与生活相关, 这样不仅让学生读得更有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言文选材体裁多样、文质兼美,便于学生学习。课后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提倡实践操作。新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也做了小小改动,不管是小作文,还是探索研究,都能契合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新教材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在新教材的引导下,也养成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三、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 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

第12篇

高,国民素质的不断攀升,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作为工具性较强的数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它的教学成果的有效性不容忽视。文章结合变式训练的意义、原则以及方法,研究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变式训练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44

初中学习作为小学学习的升华,高中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于学生的能力有了较高要求,教学的目的不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会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变式训练概述

(一)变式训练概念

变式训练就是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的合理的转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实际中可以用到的各种环境优势掌握教学的本质,其实际就是创新教学,将学生的思维从传统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创新能力。

(二)变式训练原则

1.针对性原则――变式训练在教学每个环节的应用都不一样,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针对不同内容做不同变式训练,例如,区分概念讲解和习题讲解的时候的不同应用。

2.适用性原则――为了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习视野,因材施教,教师在应用变式训练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不同基础,在变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程度。

3.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教学主体性作用,也是变式训练的拔高环节,让学生自己学会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变式训练教学方法

1.变化题目形式――在具体习题讲解中,为了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的目的,教师要变化习题模式,比如将条件和结论对调,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

2.条件普遍化――就是将题目中针对性条件一般化,这是变式训练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使得题目普遍化,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3.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就是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变式训练实际运用

(一)概念讲解的变式训练

概念的学习往往是对于知识点的初步认识,概念也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对于能够很好地理解概念对于后面的学习具有意义,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发现、总结、创新,对于概念形成系统的认识,并且经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对于分式的讲解中,分式的意义,当分式的值为零,要使得分式具有意义,分式的分子为零,分母为零,假如分母为零,则分式不具备意义,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一般不能理解分母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分式变化为除法,学生就会发现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零本身就没有意义,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知识点了。

(二)定理和公式教学的变式训练

定理和公式作为数学解题的依据,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掌握定理和公式,才能灵活运行在习题解答中。 定理和公式与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要理解这种相互关系,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或者单靠教师的讲解引导是不够的,很多时候,如果不进行知识的创新延伸,学生就会发现,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只要题目稍微发生变化或者题目巧妙一点就会无从下手,这主要就是因为对于定义和公式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关系没有搞清楚,不会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就要在这一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变式训练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个效果,利用变式,展现定理、公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实际联系关系,发现各自成立的条件,培养学生辨析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垂径定理的时候,圆的直径平分弦,且不是直径,那么这条直径垂直这条弦,并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这条定理很多学生由于平面想象能力较差,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甚至到了初三还是会出现错误,对于这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定理中的重点,像直径、平分等等这样的词语,教师可以将定理进行反复变化,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判定,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发现知识运用的方法。

(三)习题中的变式训练

讲题作为数学知识的一个训练方法,也是知识掌握程度的提现方法,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一遍遍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相同的错误会不止一次的犯,究其原因,除了对于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透彻,还有就是对于知识不懂得变通,总是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一旦题目中稍微有变化或是隐含意思就会出错,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特别注意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运用变式训练,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达到一种程度,不会考察同一个知识但是题目形式不同就不会了。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题目的条件或是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互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和探索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一题多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深刻性的目的。

纵观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认真辛苦的备课、教学,学生一丝不苟的听课、学习,但是,学生的整体成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够,而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千千万万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心头的一个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变式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理解概念,运用定理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正确性都能很好地提高,并且还能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新课标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淑英.浅谈变式训练在出现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

[2]郭惠娟.浅谈变式练习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