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

时间:2022-06-07 02:04:25

任务型教学

第1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宗旨与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宗旨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很符合效能感提升的实施策略。任务型英语课堂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调控、帮助为辅的互动式交际教学课堂。其基本结构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出质疑——公布答案——导入课堂——讨论交流——汇报总结——课堂测试——作业布置这几个主要步骤。在教学目标上,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围绕着完成任务进行,学生的交流合作,广泛的参与互动,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够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的发展。而制定任务要符合一些原则,任务设计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设计要坚持从实性:第一,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本着各有所需、各尽所能、教有重点、学有收获的宗旨,设计学生可接受的任务;第二,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第三,任务既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渗透,也要注意社会、生活、交际、跨文化的相互渗透,并要融哲史、文学、艺术、环保、法律于一体,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第四,活动应具有激励性。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征

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本节课所讲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能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语言情景,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语言,体验英语语言的内在美,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理解掌握英语,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因此它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强化口语训练,突出信息的沟通。任务型教学方式正是利用学生的普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寻觅和追求,有意识地创造一种信息差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注重语言表达,而不是一味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性。

2.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而任务型教学方式在任务的设计上都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各个环节,设计不同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那么,如何以任务型英语课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呢?

1.课前自主学习。针对学生课堂上遇到的一些词汇、语法,还有一些背景知识,预先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搜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类和总结,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提纲。当然,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自主地去学习。

2. 展示学习目标。定什么样的任务目标,怎样来确定任务目标,取决于教学内容、任务本身的性质特点、教学条件及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理解。单个任务或复合任务应有一个主体目标,别的目标都在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所做的一切,比如,情景的创设、信息的输入、活动的开展、师生角色的表现都要为主体目标而服务。我的教学策略是鼓励学生带着学习动机投入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去获取课堂活动所指向的知识或技能。

3.小组合作参与,师生研讨。设计任务,让学生参与。任务活动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内容,任务只有在预期开展的活动下,任务才能有效完成。因此,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真实的资料信息,语言环境要适合于语言实际功能,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规律。

4.小组呈现研究成果,并作相关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将自己或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所得出的结论向其他学生及教师展示研究报告成果,其他小组以及教师对其作出评价。

第2篇

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关键阶段。恰当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增强听、说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交际能力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置是一种对具体情境的多元化分析,不同的内容与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任务活动来实现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任务”:

(一)讨论或辩论式任务

小学生争强好胜。教学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Holidays时,我不仅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的任务型学习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拓展教材,设计了如下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我把学生按照喜欢的节日分成了几个组,就题目“When i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Did you…last year?”进行辩论。这样的任务能使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换意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操作性任务

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场景更利于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并促使其主动地内化、吸收与运用。因此,通过设计一定的操作性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并有效地展现其个性化特征。制作贺卡、生日卡片等活动都是操作性的任务。如在教师节时,围绕“给教师送贺卡”这一情境,我设计由学生自制贺卡的活动:“贺卡表心意,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更是精品,你可以将它赠给老师,表达你对老师的节目祝贺。你可以在贺卡上画好插图,再在上面写上一句祝福的话。”全班同学一下子都忙开了。当同学们把贺卡送给我时,我看到了贺卡上美丽的图画和各种祝福的话语:“Happy Teachers’Day!”(教师节快乐!)“BestWishes!”(致以最诚挚的祝福!)“I wishyou well and happy!”(祝您健康愉快!)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欣慰,因为在这一刻,每一位同学在写下祝愿的同时,正在自觉地尝试着语言的综合运用,英语正成为他们生活、活动的工具。

(三)展示性任务

此类任务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训练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用学到的英语知识做事情,体现了“做中学,用中学”的原则。如编英语手抄报,我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1)我提供示范小报,让学生阅读、了解英语小报。(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自己所办报纸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收集资料。(3)学生设计版面,编写英语手抄报。(4)手抄报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在小组内或全班介绍自己做的小报,并让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功感和乐趣。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乐于参与各项任务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更好地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对我国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来说,不失为对症治疗的一剂良方。

第3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要求 问题 对策 实例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施现状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语言教学源于1982年英国教育学家珀拉胡介绍英语教学时采纳的新教学方法,提倡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澳洲语言学家大卫·钮南(davidnunan)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1]。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关注外语教学的心理语言学过程和认知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沿着开放的途径行进,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任务型外语教学在我国逐步兴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国专家们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也有所差异。程晓堂(2004)指出,任务型教学主张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任务,要求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2]。李万铁、李雁卿(2007)则提出任务型教学是以模拟真实交际为基础的教学方式[3]68-73。 

(二)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所起到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课本内容的灌输者,更应该是中介者和设计者。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教师支配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实现一种课堂时间分配的简单排列组合。其实不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等于把课堂时间全都还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和学的关系,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4]。教师事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任务计划,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任务的选择;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多和学生协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显得非常重要,既不能放手不管学生,也不能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 

2.教师应不断提高技能。首先,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是任务设计的能力。教师应在遵循任务设计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实用性(practicality)的原则下,明确任务目标(goals)、主题(topic),把握好活动类型(activities);并设计好任务步骤(proceduresorsteps)。其次,教师应当具备人际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在任务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当具备综合的教育技能。任务是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三重功能,即“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同时还是思维工具”[5]50,认识到学科系统思维训练的必要性。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现行的评价制度与任务型教学不相配。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试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而任务型教学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现行的考试考核制度及高考制度目前还不能与任务型教学的评价系统相配合。它不但不能刺激新的教学法的发展,反而起到潜在的妨碍作用,所以,教师们对使用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次,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很多教师认为实行任务型教学太难了。在使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该教学法,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实施任务型教学。是故,在使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再次,较为规范的任务大纲尚未形成,导致任务选择随意性的问题无

法解决。现行的教学大纲虽然比以前的大纲重视任务型教学法,但真正系统的任务型大纲并未形成;加之学生和教师身上背着升学的压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执行的仍然是课改之前的传统产品式大纲,而产品式大纲忽视学习者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四)对策建议 

1.改变评价制度。这样就有可能尽快地、正确地确保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的顺利实施。无论是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执行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我们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仍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师生标准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法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小范围的“试验”,甚至还有可能沦为一纸空文或纸上谈兵。当然,形成多年的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转变过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至少几代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断为之奋斗,就能逐渐看到改变带来的良好成果。 

2.进行任务型教学技术培训。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少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水平,利用节假日对他们进行培训,并定期、不定期地请教育专家到教学一线指导工作,有利于教师们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该教学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教学信心。同时,鼓励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运用任务型教学。为此,学校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激发这些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动机。既要鼓励教师们自觉、主动地参加相应的教学培训,也要为他们的再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制定任务型大纲。任务型大纲存在三种形式,即程序大纲、过程大纲、任务大纲。程序大纲是由珀拉胡在印度实施的。珀拉胡创设了三种类型的任务,即信息差任务、观点差任务、推理差任务,并广泛运用于其教学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学习过程,即任务的完成。目的语规则系统的形成是无意识的,是交际任务的“副产品”。在任务的选择上,任务是预先确定的,未经过对学生群体的需求分析;在难度分级上,只是停留在经验之谈上,表现出随意性。布瑞恩和坎德林于1984年提出了过程大纲,强调意义协商,把师生协商融入大纲设计。但未建立事先的任务需求识别,对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标准,却没有解答。朗和库鲁克斯于1992年提出了任务大纲。强调大纲提供的任务要经过需求分析,使任务能够做到学用一致,有利于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促进二语习得。任务大纲的改进并不能避免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任务的穷尽性和层次性一直困扰着任务大纲的实施,并且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6]6。 

总之,从以上对任务型大纲三种形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是语言学者一直追求的核心问题,更说明其在该教学法中的核心地位。而我们在未来任务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围绕任务的分级和排序,借鉴上述三位学者的理论并结合各地各层级学校的具体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任务型教学大纲。

4.英语任务型教学应基于对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构建以分级为基础、以围绕任务为中心开展阶梯式的教学活动。 

在过程大纲中,布瑞恩(1984)提出了一个任务分级的设计模式,在四个层级上提供了多种选择,最终如何选择由使用者自己决定。参与者要在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中参与各个层次的教与学的活动。 

二、任务设计的实例 

现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英语教材第一册第11单元——popmusic的教学任务设计的实例介绍如下: 

任务:进行一场小型的辩论会。 

目的: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国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流行歌星的成功历程,体味他们成长与奋斗的艰辛,达到励志教育的目的。 

语言技能: discussing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step 1:pre-task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wo famous pop stars.)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周杰伦(作为国内当下流行歌星的代表)和猫王(作为国外昔日流行歌星的代表)的各种资料(including photos\ personal information\song 

s, etc.)。 

;

2.学生在组内和组外进行信息分享,相互展示。(the students share their information in groups and then the group speaker gives a short report . ) 

3.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获取、记录信息要点,筛选有用信息,在课前把印有jay chou和 elvis presley ( the hillbilly cat) birth time、birth place、schooling、hobbies、famous songs、achievements栏目项的空白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完善信息内容的任务。 

step 2:while-task 

(before the task begins, the teacher could tell some stories of ups and downs of life experience about the two famous stars.) 

1.在教师介绍完两位pop stars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辩论比赛的双方观点。 

甲方:tal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乙方:eff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后按照观点重新分组,并让学生推选出参加辩论的选手。 

3.改变座位,先由甲、乙双方轮流陈述观点,然后采用对辩的形式强调各自立场,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陈述点多的一方获胜。 

step 3:post-task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the students will finish the task individually after the class.) 

1.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feeling the students get after studying the unit and expres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op star they adore. 

2.present the writing in the next class. 

在辩论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选手发言结束后,针对其发言进行提问或反驳,这种有意识的打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互动,使得任务更加真实和深入,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听力水平和应变能力、逻辑和辩证性思维能力。但教师对任务的干预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辩手的思路,而应该在必要时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应扮演好中介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引导辩论赛的进程,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本方观点的热情;而不能左右学生的观点。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oxford[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万铁,李雁卿.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第4篇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法,如灌输法、“3P”教学法和五步教学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日益露出许多弊端。而目前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已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法。Prabhu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 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加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在这里我谈谈对任务型教学的一些见解。

二、任务型教学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和强调教师的主导。

任务型教学这一理念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用目标语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在实际的任务型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关键的。如果教师对任务设置不合理,或对任务引导不恰当,学生在学习中就无法“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当然也无法“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

三、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起到主导作用呢?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切实起到引导作用。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教师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鼓动者。教师既要收集材料,又要设计活动步骤,还要组织和参与讨论等等。

首先,教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让《标准》来指导教学,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样教学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标准》内的各项内容,认真实践任务型教学。如《标准》“课程目标”所给的学生三级学习目标,这其实是在要求教师在初一年备课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师设计的任务就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而服务展开的。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本套教材的编写是以发话题为主,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了能引导学生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任务时,要充分发现和运用教材的材料。“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熟练了解,教师才能更好选择任务,更好地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准确识别真实性的交际任务还是教学型的交际任务,才能使教材为教学所用,为学生学习服务。

(三)、教师要把握好“任务型”的教学手段。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正确认识把握“任务型”教学,从而在操作中产生了对任务使用的

泛滥及对任务使用的极端。如把向学生多提问课文问题,让学生多操练句型理解,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开展构思好的教学指令认为是任务型教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把任务活动与练习活动等同起来了。前者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侧重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 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后者往往是一种机械性的语言训练。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懂得如何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习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说来,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点:

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语学习或目的语应用的目标(aims)

2、任务应有充分的信息资料输入(input)

3、任务应有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一系列活动设计和指令(instruction/ guidance)

4、实施任务的过程必须融入目的语的活动(language activity)

5、任务应有明显的任务完成的结果标记(outcome)

(四)、教师要注重备学生。

任何的教学活动多是针对学生的,任务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如果无法让学生很好接受并贯通下去是失败的。

1、任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使学生感到英语可以学以至用,发展他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任务要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3、尽早布置任务,学生目标明确。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用充分的时间对任务的材料进行构想和准备。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教师角色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不要将手中的指挥棒紧紧地抓住,我们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式地跟从教师进行干燥语言的操练。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实施原则、步骤

一、“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源于英语教学领域,以任务为核心计划、组织教学,既重语言的显性或陈述性知识的输人,又重语言的隐性或程序性知识的输出和交际。它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做中学”,围绕任务,调动学生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任务型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体验、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该教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设计和实施“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的、对象和阶段,根据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任务应有明确目的性。对学生的活动,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点,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应有充分的信息输入。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前期准备,如收集足够的信息。输入的信息既可是语言性的,也可是非语言性的。任务的实施要为学生提供获取、交流、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三)任务应包含一系列活动设计和指令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任务的实施,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设计要适合语言能力不同的群体,使各类学习者均能投入其中。

(四)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须有可操作性。设计任务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题的熟悉程度、情景的真实性、语言的难易度等,所以任务设计要灵活,不仅针对所学内容,针对完成任务的对象,还要兼顾学生的专业及将来的工作。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可操作性强。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可完成的,难度不能超出学生能力太多,否则学生会丧失信心。也不能太容易,不须努力即可完成,学生会失去进取的斗志。

(五)任务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要创设平台,让学生表现自己,使其感受到英语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既能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三、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结合高职英语课的特点,任务型教学可分以下步骤:

(一)呈现任务。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特有的环节,以知识做铺垫,为开展后面的任务做准备。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通过学习教学内容获得完成任务必需的知识、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这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后才呈现任务并让学生完成任务,那么这就不是任务呈现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呈现过程那么强烈。呈现任务过程中,教师处理语言点时目的要清楚,所涉及的语言项目都是后边要用到的语言、知识或技能。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并把任务的主题、内容及要求介绍给学生。任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因课堂时间有限,任务前期准备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

(二)执行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应由学生提出阻碍其完成任务的问题,如生词读音、语法结构、复合句及对篇章理解等,之后由教师或学生讲解(根据问题多少而定)。根据任务的不同要求,每设计一个任务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遇到难点可向老师求助。

(三)完成任务。讨论、交流后,由学生单人、成对或以小组形式在全班学生面前实施任务。此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实施任务的学生力争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词语使其表达连贯、生动、有趣,其他学生则获得了听的机会。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音是否正确、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准确、用词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得体,并记录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学生使用语言后,要落实一些重要语言项目,教师把本课的语言点提炼出来,归纳总结。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更正,并布置适量练习,最后对任务完成情况做出评价。

四、任务型教学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可以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感因素至关重要,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自主发展。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的、交际性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给予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从而使任务顺利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这不但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更有利于其表现自己,打消自我防卫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束语

总之,任务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 [M]

[2]谷仙春,韩照红.任务型语言教学

[3]龚亚夫等.任务型语言教学

第6篇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任务目标为单位来组织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由一系列的任务目标构成。因此,教师对任务目标的设计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的好坏,势必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对策,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任务目标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必须明确,任务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缺乏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例如,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心中不明,无所适从,其结果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没有层次,没有梯度,要么偏易,要么偏难,没有做到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要做到:1、任务目标明确,其中包括每个活动阶段的具体目标;2、目标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成阶梯状,形成由初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任务链”;3、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会学什么和该学什么,任务也不应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任务目标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均衡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要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学生座位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分组活动时常常按学生的座位分布自然分组,很少考虑各个组员之间的组织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其结果常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要角色,其他学生难以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教师则怕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或者怕延误时间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在这样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也完成了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可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全班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要确定好每个组员的分工,要让小组成员都能尝试每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包括差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任务目标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身体验;有的目标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结果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出具有真实意义的实际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任务目标完成的充分性

许多教师在布置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活动结果后,教师就匆忙地结束任务,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许多差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任务型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对小组之间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时间是多少、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等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任务型学习的良好循环。

五、任务设计的延伸性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任务的课外延伸。实际情况是,有很多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无法全部解决的。那么,为了更好地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地把这些课外延伸的任务当作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英语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因此,笔者从设计原则,基本步骤,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倡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语言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语言不是能够学会或教会的,而是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自动习得的。如果语言学习活动只停留在对语言的教与学的层面,而没有参与到实际运用该语言的活动中去,一个人要想掌握甚至精通这一门语言特别是外语,那是很难想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内外反复大量真实的交际与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好一门外语。这就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规律。

近些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英语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以及实施建议。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

一、“任务型教学”概念的提出

 目前比较成熟的解释为: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3]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 那么,任务型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呢?

1.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了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

1.教师启动——任务进行的前提。

在这种模式结构中,学生学习任务的进行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没有教师的启动,学生必将无从下手,也就谈不上任务的开始与完成了。教师在新的任务进行前,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介绍新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任务的进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扫清学生任务进行的障碍。这是任务开始的阶段,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或动力的阶段,是任务进行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渴望。

2、学生自学——任务进行的基础。

新课伊始,教师就应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水平,制定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型任务链(THE TASK—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 PRINCIPLE),然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及其所需准备,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可课前或课后),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任务进行打好基础。

3、讨论交流——任务进行的关键。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受新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进行任务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小组一般由优等生、中等生及差生程度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保持同组同质的程度。在课堂中,各小组成员就自学情况向其他人汇报,提出自学碰到的问题,小组长记录后向全班提出。最后,各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任务准备情况。但教师也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巡视、参与,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困难设法引导。" 

4、汇报总结——任务进行的主体。

在解决基本问题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一般仍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自学阶段教师设定的阶梯型任务链,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综合,逐一汇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

5、巩固评定——任务进行的循环。

在汇报总结后,教师要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任务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习题的完成也可作为一种任务进行,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同时教师可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任务进行有了良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任务进行的效果。

三、结束语

语言学习,尤其是一门外国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因此,笔者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第8篇

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是实践性强,突出合作学习,能满足个性发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交际活动。

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并且任务型教学所设计的任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任务型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责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体会到成就的,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任务型学习中,人际交往的机会较多,思考的机会也较多,还伴有较多的决策、运变机会,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在现代生活中,不管是在书本上、电视上、物品标签上,还是在其他东西上面都常会看到缩写词。因此,如何通过设计一些趣味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自己的一次任务型教学设计实例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What is CCTV in Chinese?

任务:学习英语字母后,让学生收集缩写词。

目标:(1)学会字母、会读、会写、体会英语的广泛运用。(2)能按字母表顺序对所搜集的缩写词排序。

语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过程:(1)布置任务。1.教师用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些缩写词,如:CBAIDUFOBBCNBAWTOGDP。2.让学生个别或分组朗读所展示的缩写词。3.让学生自愿组成几个小组,搜集缩写词,并写出其中文意思。(2)告诉学生何为字母表顺序,并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缩写词按字母表顺序排列。(3)分组完成任务。(4)对所写的缩写词进行评估。

分析:此次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在按字母表顺序排序缩写词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实例可以看出,任务型学习能将语言学习的几种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使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并且“任务”内容形式多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掌握知识、技能。当然,任务型学习的任务设计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

第9篇

一、任务型教学的认识及其意义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既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任务型教学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强调从应用语言的任务人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为了完成一项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最终完成这项任务,使学生为了应用而学习,学了就能用,为用而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三、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一)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任务”

1 任务的前期准备:

我把单元主题和任务介绍给全班,给学生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如在进行牛津英语8B Unit Three Online Travel中的Vocabulary教学时,我先请学生们把自己能想到的和电脑有关的词汇用英语都列出来,从而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如:computer,mouse,printer等;接着给他们任务,进行生生互动,互相了解电脑各部分的功能。同时用上新学句型:We can usethe computer to do/for doinR.和The computer CaD-be used todo/for doing,这样又练习了本单元的重要语法被动语态。

2 课上任务的设计:

在此阶段,我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任务和活动,让学生熟悉语言,运用语言。还是以Unit Three Online Travel为例,我是这样做的:

(1)师生互动:我让学生们了解我所喜欢的电脑游戏,并了解部分学生对玩电脑游戏的看法。

(2)两人活动:谈论彼此是否喜欢玩电脑游戏,说明原因,并说出怎样玩一个电脑游戏。

(3)小组活动:组员们通过互相之间询问后,写出一个“本组组员玩电脑游戏的调查结果”的报告单向全班汇报。

3 语言关键点的展示:

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探讨并解决。我适当补充讲解并归纳、总结语言点、句型等。

4 家庭作业中的任务设计:

(1)课后布置学生离校后或是在家中运用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养成随时使用英语的习惯。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 Two Travel―ling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用英语写出你最开心的一次旅行。

(2)与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英语学习联系本,使我、学生和家长之间筑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我们的感情拉得更近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探讨英语学习的有效科学的方法,有时在我们交流的笔端之间不时地出现了一些幽默的调侃,此时的我们更能享受到合作学习英语的快乐。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设计的“任务”能否圆满达成取决于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就要靠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创设。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尽力做到仪表洒脱,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举止大方、文雅,语言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规范、漂亮,版面设计合理醒目,以此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首先,课前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等。以此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

其次,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注意讲究艺术和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有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有时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有时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利用在黑板上作画的方式(简笔画,未完成的画,或是悬念画)给学生们创造出有趣的想象的空间,自然引出主题。

我要把一堂课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下课前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欣赏一首歌曲等。

(三)充分挖掘一切教学资源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挖掘一切与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充分运用课内外资源、师生资源等,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开始教单词,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简笔画、投影仪等。有时我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台下,秘密地把一件小物品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进行问答猜测游戏;有时我把全班分组利用黑板进行英语拼词比赛……我在教课文时,有时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让学生们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适时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如:历史地理、社会科学、风俗习惯及有些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比赛等,有时穿插一些相关的教学软件、动画和在平时录制广播电台的与之相匹配的小品、笑话等。在课文内容中加人这些趣味性的知识,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把学生的心思牢牢地抓住,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内外相结合,使英语语言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学生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为此我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开展英语拼词游戏――英语棋大赛,开朗诵会,讲演比赛,生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这些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同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创设了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第10篇

一、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语言学习材料和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一种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学的模式和教师教的模式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

在“任务驱动式”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传授新词汇、新句型、新对话等,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进而扩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任务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体全面健康地发展。

2、任务设计循序渐进原则

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深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

3、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设计任务时,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调动和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主题:SEFC Book 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Know about music

(2)、情感目标:通过课文教学引起学生对音乐的。

(3)、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操练、讨论等活动,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结合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围绕主题“Music is a universal language”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就任务Imagine the situation according to a piece of music?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2.任务设计:

(1)、Prediction tasks

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有意播放播放一首英文歌曲《The day you went away》,然后问“If music went away, what would do ?引发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同时在学生读完整篇课文前教师布置任务:How many parts are there in the text?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身阅历及观察,考虑如何回答问题,然后再让其通读全文,看一看课文是否有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Reading comprehension

就文章重点部分:the musical styles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这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完成如下任务:第二段pair work根据课文填空;第三段pair work讨论;第四段pair work就课文内容进行采访。完成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十分清楚文章的内容,并领会课文中所提到的音乐类型。

(3)、Memory challenge tasks.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课文,结合上一步中的key words.口头复述课文的重要部分: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提高了其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4)、Problem solving tasks.

该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展现他们所熟悉的音乐类型,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采集信息,然后各组写一份调查报告,提前制成幻灯片,在课上和全班交流汇总。该部分同时是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5)、Creative tasks.

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4人),根据一段组编音乐,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情境。

第11篇

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与引导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型阅读教学可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通过任务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理解阅读材料,分析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一、确立阅读目标,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

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要突出阅读材料的重点与难点,作为阅读材料的突破口,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最后,理解材料中的重点与难点,把握材料的整体思路,对材料的布局形成整体的认识,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准备,选好阅读材料并深入地分析材料。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教师不妨从这样几方面来进行:①找出阅读材料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围绕重点与难点开展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具有根据不同材料采取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确定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能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质疑、表明自己的见解,不能仅局限于把任务完成即可,还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设计阅读前任务,顺利进入阅读中

教师在阅读前就设计好阅读的任务,引发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确阅读的具体内容以及需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这样的活动:①创设阅读情境,出示阅读的材料。教师通过设计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状态中,为有效的阅读活动作铺垫。②做好阅读前的词汇教学工作,因为阅读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单词的基础之上。③由教师提出阅读中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迅速进入阅读状态中。例如:在教学8A Unit 4 Topic1 Section D Animals in danger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一个片段,要求学生找出画面中出现的动物,然后出示片段中出现的新单词,如“blue whales, fur, bone”等,当学生看到动物被宰杀的画面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humans kill the animals for?”让他们思考,然后再播放森林被砍伐、河水被污染、空气被污染的画面。通过这段视频学生基本能猜测出单词的意思,然后结合生活经验能回答“What do humans kill the animals for?”这样的问题了。

三、设计阅读中任务,共同合作探究问题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完成阅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初读、略读、精读,并从中筛选有效信息,要在读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主旨,同时还要能提取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帮助学生利用关键词来抓住材料中的每个段落进行阅读。在初读或略读的基础上开展精读,精读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在讨论中突出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并有重点地进行释疑。例如:在教学9A Unit 6 Topic 1 Section B 时,先对文本进行初读,在此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新单词。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把Birthday dates与Star signs连线。在略读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找出名词、动词与形容词,如形容词“handsome and brave, dangerous, powerful”;在精读过程中解决像“Why does Maria look tired today?”“ When was she born?”“ What are her characteristics?”这样的问题。最后,开展在小组成员中介绍星座的活动来作为拓展,从而顺利地完成了阅读任务。任务是阅读活动的核心,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多读材料,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四、设计阅读后任务,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经过对阅读材料的感知,学生从中掌握了材料中的语法知识及其相关内容。为了让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在阅读后,教师要继续结合阅读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①采用常规的阅读任务,如翻译词组短语、判断句子的正误、回答问题等方式提出任务,并以新颖的方式呈现。例如,判断句子的正误,可以采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然后通过课件来帮助学生检验,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予以纠正。②以任务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首先,可以通过类似的阅读材料来促使学生进一步阅读。常用的做法是教师选择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相似的文章,发放到每个小组手中,在阅读后完成提出的问题。③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这可能对初中学生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活动的难度,尽量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在阅读一段关于生日话题的材料后,就采用说一些生日祝福语,或者“我的生日计划”等方式来组织学生参与这种活动。

总之,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在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充分地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在任务探究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理解材料,再以课后的拓展作为巩固。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字】中学英语;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特点;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就是指把教学的中心真正的转移到学生身上,老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各种活动的开展,从而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效果和内容。在英语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要实施任务型的教学,这就促使任务型教学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一种主流模式。本文主要针对中学英语中任务教学法的优点和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为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的完成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促进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之间实现统一。其相对于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方法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实用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中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就是任务型教学法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就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再次就是这种交互式的探究以及任务的完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第四就是学生在设计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不断的运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强调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最后就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与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沟通,积极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提出明确的教学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础就是提出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驱动下,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语言技能的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技能的训练,这样也就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习任务的真实性。所以,提出教学任务是整个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和基础,确切的任务以及明确的目标是老师应该全面考虑的问题,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教学内容知识性目的的掌握,明确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性。

(二)学习活动的实施,完成学习任务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将教学任务进行明确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教学任务进行学习活动的实施。在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习小组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性的探究活动来完成任务。在执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因此,执行学习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

在执行任务时首先就是明确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以及查阅和讨论分析的方式,明确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寻找有效地方式去执行和完成任务。其次就是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的实际以及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活动执行计划,然后按照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随时的调整。最后就是对学习活动进行报告和总结,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把自己或者是小组内执行任务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向同学和老师进行汇报,从而实现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对学习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

老师在提出教学任务并且学生顺利完成之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评价。任务型教学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英语语言,不仅要求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还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进行综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执行任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注重对其优点的强调,让学生在清楚认识自己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就是学生的评价,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就是利用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不同形式的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评价,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后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互评,这种评价方式主要就是将老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进行结合,更加客观和真实的反映教学活动的发展,老师更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学生做为评价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语言学科,中学英语的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以及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宏图.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1(02)

[2]闻晓岚.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07)

[3]钟颖.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反思[J].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