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8:2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导师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小学德育工作总结意见,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开创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班主任参加县举行的班主任全员培训。
(2)加强《班主任手册》使用的管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建立健全德育导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扩充导师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育人成效。
3、加强心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重视把心育课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上好心育课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优化德育工作内容
1、夯实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 ———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等契机,结合“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③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
④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倡导教育诚信,充分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培养学生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的良好习惯,使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
2、深入开展“和谐心灵,阳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①根据《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配备高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100%。
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召开“与阳光作伴、为心灵导航”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实施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预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让学生学会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举行“健康快乐有效学习”大型团体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情况严重等问题,组织一线骨干心理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团体咨询,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缓解压力。
④开展阳光好伙伴,成长手牵手学生心理社团建设活动,要与“学生成长伙伴制”的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在学生中组建心理社团,发挥伙伴的影响力,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渠道。
⑤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引导学生进行提高心理素质的有关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生存质量,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让教师、家长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大力开展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要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4、继续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莘莘学子汇报母校、回报教师感恩系列活动。学校利用教师节、感恩节这一契机,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懂得感恩、知恩、回报社会。
(三)重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德育基地实施德育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建设、校园“小记者团”、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学生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利用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大力宣传等先进事迹;要及时树立并宣传学生身边的学习典型,倡导广大学生学习身边人、关注平凡事,强化道德实践的内驱力。通过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善良勤劳、执着诚信等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1、营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注重环境育人的基本功能,优化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在净化、绿化、美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彰显自身特点、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营建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同时重视班集体文化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理智对待网络、交友、心理等问题,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对学生的成长的激励作用,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文明人的摇篮。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本学期将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歌曲天天唱”、“校歌大赛”等系列活动。
(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
德育活动安排表
月 份
工 作 安 排
8
月
1、领取班主任手册,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要求》。
2、开学准备工作。
9
月
1、新学期开学常规教育。
2、统计上报班主任信息。
3、“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4、庆祝教师节,感恩教育。
5、军人子女、校车排查登记。
6、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10
月
1、组织参加建国60周年系列比赛活动:演讲、征文、展板等。
2、感恩祖国教育。
3、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秋、重阳等。
11
月
1、迎接县心理咨询室检查。
2、励志教育。
3、迎接县平安校园整改工作检查。
4、感恩教育(感恩节)。
12
月
1、珍爱生命教育。
2、元旦庆祝活动。
3、迎接县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改情况检查。
1
月
1、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
2、班主任手册应用评选,两制论文评优上报。
2
月
1、寒假前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
[关键词]班导师 管理制度 建设述论
班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关系重大。下面,我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班导师管理工作新思路作一探讨和分析。
一、深入分析班导师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基础课教师侧重于课程的教学,他们所带学生人数多、专业情况复杂,所以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难度较大。因此,“班导师制”应运而生。“班导师制”有如下优点:
1.班导师进行思想导向的形式更加灵活,它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2.由于管理人数较少,班导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引导;
3.班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起到“解惑”的作用;
4.班导师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准确认识学生群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
1.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背景优越和极差这两端的学生,特别是后者。家庭较差的学生极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是“经济上弱者”,而且更是“心理上弱者”。因此,班导师,不仅要重视这些学生的经济扶贫工作,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扶贫”。
2.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而进入大学后,社会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摆脱以往的应试学习,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空间。在社交中,学生的个性在受到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他人。因此,班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一些学生的消极个性对群体或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规范班导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1.班导师的选择
(1)班导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2)班导师的选择要以青年教师或研究生为主。
(3)班导师最好选择高学历的教师。
(4)班导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制定明确的班导师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聘用标准及聘用条件、评优原则等,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班导师工作的准则,此文件的及时颁布与有效实施大大促进了我院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班导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与班导师拉近情感,培养全员育人意识
辅导员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仅仅用权力和领导身份指挥导班导师工作是不可取的,利用有效的方式与各位班导师拉近感情交朋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应该抓住日常工作中与班导师接触的每一次机会,及时了解班导师的具体工作情况,灌输全员育人思想,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和分配工作任务。
4.实事求是,方法灵活,完成学院任务
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侯,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尽快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此时,辅导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碍于班导师面子将问题置之不理。当然,在与班导师沟通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完成既定目标。
5.班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大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征往往会与年老的教师形成代沟,为了消除师生间沟通的障碍,班导师一般都由年轻教师担任,但年轻教师担任班导师不像年长教师那样富有经验。所以,年轻的班导师多向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思维的碰撞也会有利于各班导师的工作的完善。
6.辅导员与班导师之间定期交流
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及时的沟通,一方面有利于学院任务的向下传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我院每学期会召开辅导员与班导师的交流会,以便调整学院整体发展方向。
7.兼顾全局,严抓重点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班导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大一期间,帮助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班级的学风的建立,需要班级每个同学都要将学习重视起来。班导师不仅要及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也必须严抓个别学生的成绩,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8.提前计划,及时沟通,适时总结
每名班导师每学期初有一份工作计划,期末有一份工作总结;每个月与所指导的学生至少见面2次;每学期同所指导每一个学生有一次以上单独谈话,并作记录。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每学期期末上交谈话记录和工作总结。
9.树立班导师人格魅力
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而作为班导师而言,他的权力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这就要求班导师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作用。在非权力影响中,班导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为此,要求班导师应当作到以下几点:(1)形成良好的心态。(2)培育高尚的情操。(3)培养探索的精神。
10.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活动,有利于言传身教
如果班导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就很难达到管理的效果。所以,学院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的活动,增进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班导师的信任。
11.班导师的考核
学院依据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班导师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考核的项目包括:班导师责任心、班级进步幅度、班级学习成绩排名、班级活动组织效果、班级凝聚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班导师打分、各授课教师对班级评价等。
参考文献:
[1]王宜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86-88.
[2]韩锟.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
[3]李岩,王中兴,黄影.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295-297.
关键词: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本科生导师制;设计性实验;评价定量化
一、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一)校内实践环节出现封闭性、延后性和被动性的特征
校内实践环节一般都有成熟的实验内容,“且多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前沿技术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体系封闭;新知识内容想要成为成熟案例,要经过长期整理,造成信息延后;实践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教法标准僵化,学生科研能力得不到足够训练,造成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二)校外实习环节的效率偏低
校外实习环节的设置本身就是因为校内实践不足,校外实习环节如果充分而完整地实施,理论上能够完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的人才培养需求。但自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本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反映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尤为明显。目前,学生就业压力大,派驻实习基地的教师数量有限,造成校外实习质量下滑,效率偏低,没有达到预期实习目标。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从上述分析看出,现有体系无法快速有效的与社会人才需求沟通,也不能充分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必须考虑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架(图1)
整个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它们环环相扣,首尾呼应。
第一部分是从市场需求到人才培养规格的描述。与市场需求接轨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就是加大市场需求紧迫的热点技术研究。通过增强学生对研究的适应性,反过来再促进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最后落脚点还是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符合学校在快速变动人才需求压力下,灵活有效地调整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将使学校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第二部分描述了在本科生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框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是此构架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前提下,具有社会需求的科研项目以立项方式交给学生。学生组成研究小组,申请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全过程,从查阅文献、制订研究方案、研发产品原型、组装测试到撰写研究总结报告,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化和检验,从中掌握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开发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描述了本科生加强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其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素质教育的任务。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申报大学生校园科技创新基金、甚至可以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活动中。这就完成了本科生实践环节培养由单纯的学习型向社会型转变,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了工作经验,提升掌控自我发展轨迹的自信心。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反馈效应
1.设计性实验对开放性实验室的反馈效应。学生申请进入开放性实验室,能有效增加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突出开放性实验室的服务功能,设计性实验研究结果亦可以作为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效果的实证。
2.设计性实验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反馈效应。很多高校都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众所周知,导师考核量化问题是个难点。本文认为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的设计性实验的完成率和应用率可以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教师只有认真地挑选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题目,并在指导中尽心尽责,秉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能激励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3.开放性实验室对教学的反馈效应。开放性实验室对实验成果加以分类汇编,形成实践教学案例,可以加快在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速度。
4.本科生导师制对科研的反馈效应。结合本科生导师的科研项目下达的设计性实验任务书,指明研究目的和方向,其研究成果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协助教师科学研究。
5.科研对教学的反馈效应。教师利用科研中积累的经验,补充课堂教学案例。
这个反馈体系也再一次说明了,创新型实践教学出发点来是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反馈归结点是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本事实。
(三)现行与创新型两种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不是现行体系的替代,只是积极补充和完善,最终目标是加快高校实践与教学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究其原因有(图2):
1.现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层次,即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间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铺垫,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结果和目标,以“密切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安排课程实验,指导课程设计,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种实践体系思路严密,内外配合,并且经过长期的运行,具有很强的可靠的、实用性和规范性。
2.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和设计性实验开出三个要素均具备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其中,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成败的关键。从分类上看,本科生导师制有不同形式,如完全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科研导师制――主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工作,锻炼科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优秀生导师制――英才教育模式,让最优秀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导师指导下脱颖而出,取得优秀成果。很明显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科研导师制。因此这就意味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能力培养有很大优越性,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到我们的这种实践教学环节中(比如考研或者在非本专业领域希望有所突破的同学),由于不能完全覆盖教育对象,就必须依靠现行实践教学体系。
很明显,在两种模式相互结合的情况下,所有学生将获益最大。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质量的评价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施后,需要在学期末对其运行质量进行评价,即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正确衡量系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体系本质的认识,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为高校管理部门进行客观分析和制定政策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
(一)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现在领导组织、导师绩效、开放性实验室、设计性实验、学生状况五个方面。
1.领导组织。要求实施前必须建立质量控制领导组织机构,即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工作检查小组。由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负责,成员包括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检查小组负责审核导师资格,检查工作计划和记录,监督设计性实验选题、开展和应用过程。检查小组本身也要有明确的纲领性工作文件,包括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改革措施。最后,要保障经费的合理投入、有效使用。
2.本科生导师。要求对本科生导师的师资结构加以合理化。除了科研有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要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 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 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来做本科生导师。指导人数一般应控制在10-14人之间,指导过程中要有完整的指导记录。最重要的是,导师要尽量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中,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完成导师交代的设计性实验,并争取能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3.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可以全天开放,保证有预约实验的学生准时进入。实验管理人员要专职配备,学期初就有实验室工作日程,按计划准备好实验要求的仪器设备条件,并做好使用记录。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对积累的结题项目进行汇编整理,为现行实验教学服务。
4.设计性实验。要求进行设计的学生有严格的文档记录,包括文献检索、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组织分工、结题报告,并要提供必要的产品原型。
5.学生。学生定期对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并要求学生提供结合设计性实验,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或创业创新比赛有关的实证材料。
(二)创新性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图3)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定量化
这里,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最后对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定量评价。注意到指标既有绝对值又有相对值,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因此必须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然后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进行综合评估,其评估模型为
Si= Σwi xii= 1 ,2 ,3…, n
其中:xi 为n个评价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 wi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四、结论
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实干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高校教学实践检验,也证明现行实践教学系统存在着一些缺陷。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加之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对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找到新的契入点,必将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月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5-117.
[2]韦卫星.基于导师制的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高教论坛,2005,(4)40-43.
[3]郑礼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56-157.
[Abstract] Today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popular stage,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excellent physician” program to cultivate more outstanding and profess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tures’ design in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pec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medical schools. Then we can get more theoretical guarantee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raining excellent physicians.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s; Physician excellenc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Functional design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诞生于14世纪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是指在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且有高尚品德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1]。现在中国的导师制大量应用于硕士研究生阶段,但是国内部分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都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大有向全国各普通院校蔓延扩展的趋势。同时,在学分制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医学院校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专业素质过硬、医德医风高尚而又能迎接未来挑战的医学人才,教育部、卫计委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师计划。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施行本科生导师制情况的调研发现,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如果运用于医学院校中,会更符合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
为促进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院校的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
1.1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学生初入大学有一个适应阶段,这阶段导师应主动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另外,医学专业课业非常繁重,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掌握专业知识吃力,导师应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再者,很多学生在初次与尸体标本接触时,会产生抵触心理及焦虑情绪,导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1.2 结合临床中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导师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多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比如在具体处理医患纠纷的实例当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医师的义务与权利,掌握医患关系处理的技巧,并教会学生在保护患者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在日常的沟通交流当中,把一个人最好的一面全面展现给学生,包括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并教会学生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正确处理治病救人和个人得失的关系,做一名具有较高责任心和较高品质的临床医师[3]。
1.3 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实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导师组织学术研究与研讨会议和其他相关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其中,使之逐渐形成医学科研思维,熟悉和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现、提出问题,解决临床难题,进而提前提升科研能力,具备医学科研素养。学生还可以跟随导师参加资料收集整理、科研课题设计、文献检索等工作,从参加课题研究到独立思考、撰写论文,学生的动手、科研能力得到锻炼,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联系起来[4]。
1.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
导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长处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帮助其选择一门感兴趣的科目作为突破点,确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导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医学领域优秀的资源,如网站、报刊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扩宽思路。在毕业阶段,导师可以结合学生意愿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或继续升学深造,或毕业踏入社会,并指导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5]。
2 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主体
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主体主要包括导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个方面。
导师由在校优秀教师、返聘教师、临床医生、在读博士等组成,要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意识,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术上指导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同时,导师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另外,导师要有创造精神。想要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有创新精神的导师。最后,导师要具备把其思想、品德、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送到学生内心、行动中去的教学能力[6]。
学生主要由医学院校优秀本科生组成。首先,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尊敬老师,珍惜实验资源;其次,入选高年级学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方法;此外,学生应有较高的科研兴趣,然后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自主选择想要跟从学习的导师。
管理者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在制定管理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安排导师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的上课时间,减轻导师和学生的时间压力;安排导师与学生沟通的地点,在空间上为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便利;为导师指导学生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因为只有充足的实验标本和完好的实验器材才能保证师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师生的研究热情;制定导师制顺利运行的配套政策,如导师资格认证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
3 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环节
据调查,某医学院校本专科生16000余人,在任教师500余人,师生比例为1∶32。在师资力量如此匮乏的情况下,很难对所有医学生实施导师制,只能选择对部分基础扎实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实施。具体运行环节如下。
3.1 导师选聘
导师选聘由具体职能部门进行操作。首先文凭在博士以上、职称在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直接成为导师;其次,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可由学生在线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导师,按投票高低结合专业素质评选;还可以院系领导推介,就教师的临床经验和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类统计,推介适合成为导师的人选;最后是毛遂自荐,有意愿担任导师的教师可以填写申报书,通过校内评审、公示,最终成为学生导师。
3.2 学生资料收集
学生资料的收集有利于导师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和选择。资料收集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个人信息、学业成绩、心理素质、理想及希望的发展方向及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导师的课题研究,有无临床经验等。
3.3 师生互选
首先将导师和学生的信息公布在工作网站上,导师的信息包括导师研究的方向、最近研究的课题,由医学生先对导师进行志愿填报,填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选择导师的理由等。每位学生最多可选择三位导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服从调剂,然后由导师再对选择自己的学生进行筛选,并确定好名单。导师与学生一经确定,经过半年试用期后一般不再进行变动,特殊情况下(比如高年级时)可以再行申请凋整。
3.4 开展工作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设计并公示导师培养学生过程的监督细则;在此过程中,导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每个学生的指导计划,并开展指导工作;最后,定期收集和总结本科生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成案,为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效发展积累经验。
3.5 考评反馈
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过程中,具体职能部门负责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考评和过程监督。阶段考评包括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否按计划完成、完成效果如何。考评可以在学期末进行,也可以按年度总结。导师和学生都要分别提交工作小结,学校也可定期组织成果展示,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对导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和奖惩[7]。
4 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
医学院校本科时期应使用双向分段的模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8]。导师在低年级阶段主要为学生提供关于生活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部分学生从小未离开家,不适应寄宿制生活,导师主要应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初来医学院校的不适应及焦虑情绪。到了高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自主能力和个人素养增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二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这时就可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以五年制临床医学生为例,分段实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大一、大二为第一阶段,大三至大五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即大一和大二。这是医学生适应大学和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首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导师介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并在学生参与大量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工作之余,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锻炼能力的同时不能忘记学习。另外,学生要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关注学科的动态,向老师学习相关知识,为大三参与科研奠定基础。导师也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对学分制下的医学生选修课程进行指导,要做到兼顾学生的兴趣、志向与合理知识结构的搭建,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亮点。
第二阶段,即大三至大五。这一阶段主要以科研实践和就业方向指导为主。首先,导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进度,结合学生的课业进度,安排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项目,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科研素养和系统操作技能的培养;并指导学生申报一定课题,带领优秀学生参加全国临床知识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比赛。另外,导师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和从业进行指导,鼓励有一定研究潜力的学生进一步求学深造,帮助要参加工作的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等。
5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主要使用以下评价方式:导师自评、学生测教、院系评估、学校评估,最后作出总结[9]。
5.1 导师自评
管理部门为导师自评出台导师自测,建立手册。自测内容主要包括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态度、工作成效、阶段工作内容。记录导师为学生做的具体工作(包括内容、工作时间、地点等),并需要有学生的确认,签名。每学期结束的时候,要上交“导师手册”,看内容是否已填写充实、完整。
5.2 学生测教
学生通过网络对导师指导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的结果会直接在学校的教务系统上显示出来,院系以及个人无权也无法干涉。
5.3 院系评估
院系的评价是可以通过院系成立的“督导小组”的不定时检查结果来给出评价[10]。
5.4 学校评估
学校收集学生测评、导师自测和院系评估的资料内容对这一时段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
5.5 作出总结
有关部门将获取的信息按比例计算分值,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并对该结果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进行归类,作为对导师的最终评价。
一、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建立个性档案
通过学生基本信息采集、心理健康调查、大学生涯规划设计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工作的开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性格品性、身心状况,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基本档案,摸清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帮助指导。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新生入学之初,以问卷形式对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特长、履历、家庭情况等,建立详细的个人电子档案。
(二)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咨询调查,并对反馈信息以不公开、保密的形式做好书面记录,了解学生的性格倾向和身心发展状况。
(三)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各班主任“一对一”地指导学生依据专业要求、学习习惯,认真详细地填写大学生涯规划设计表,并依据前期调研总结的学生性格、爱好、兴趣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的放矢的作出指导,并以书面形式写出班级成员个性分析报告。
二、划分阶段,认清目标,有条不紊推进个性化教育开展
工科院系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是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的,应坚持以“尊重人才”、“尊重个性”、“发展个性”为原则,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搭建个性化教育培养平台。为使新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挖掘个人特长、认清发展方向,可将个性化教育分为前期准备和具体实施两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针对全日制在籍新生,周期为一年,具体时间为大一上、下两个学期。此阶段除对新生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外,院系将以系统的专业课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发掘特长,激发潜力,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长期目标和各阶段目标。此阶段院系将安排各教研室定期开设专业教育讲座,帮助新生介绍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课程,并以“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交流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新生能够较快地熟悉专业前景,结合个人志趣,树立发展方向。
具体实施阶段:周期为三年,具体时间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到毕业离校为止,院系将充分考虑学生在大一的兴趣爱好、专业成绩、志向发展,将学生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特长型三大类型,为每个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培养计划。此阶段院系将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学科资源、校企联合资源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最大的保障和便利。为实现“一专多能”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工科院系在尊重人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应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要途径,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兴趣发展,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
三、确立以“导师辅导制”为核心,以技能培养、特长拓展为辅助的工作思路,保障个性化教育实施
首先,对于专业兴趣浓厚、钻研能力强、成绩优异的“研究型”学生,院系应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确立“导师辅导制”,实行一对一培养计划。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工科院系的宝贵资源,为使现有的师资资源得到最大优化和合理运用,院系可为科研型学生配备专业导师,由学生主动选择满意的导师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导师辅导制”由导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以现有的教学计划为基础,由导师根据学习需要和钻研方向增减相关课程。如需加修课程,可由导师向学院提出申请;如果个别课程与研究方向无必要联系,不需要修习,可由导师出具证明,向学院提交申请,经学院批准后,可用加修的课程互抵相应学分。可见,“导师辅导制”不是单纯的“人盯人”指导制度,它为导师授课、学生学习赋予了权利,能极大地调动双方积极性。首先,“导师辅导制”由学生选择导师,可避免由“指派导师”行为导致的抵触情绪,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依据学生情况、学习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增减课程则赋予了导师较多的权利,可使导师放开手脚,为学生提供更细致、合理的针对性指导。除完成导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外,“一对一”的专业辅导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学生可加入导师课题组,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
其次,对于志在培养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学生,工科院系应坚持走校企合作道路,成立特色班级,专门制定教学计划,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工科专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区经济,面向市场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与当地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成立职业能力提升班,在实践中为践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诸多工科院系普遍进行的有益探索。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工科院系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满足企业需要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使校企合作深入化、成熟化,人才培养有的放矢,院系应明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技术要求,改革、调整相关课程,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使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在实际操作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到校教学,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实训。“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工科院系重视市场需求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工科院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决心和成果。
再次,对于在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的特长生,院系应鼓励学生选修兴趣课程,加深理论素养学习,引导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发挥所长。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竞技比赛,参与者既能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又能提高心态调整、思考与实践、人际相处、统一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为使特长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院系可建立特长生信息档案,充分利用校园活动的平台,为特长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保障特长生个性积极彰显,院系应配备经验丰富、专业对口的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个性积极、健康发展。
四、加强制度建设,调动人力资源,为个性化教育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为保障个性化教育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院系还应不断寻求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一)修订《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守则》,明确学生工作职责和内容,以制度保障个性化教育形势下学生工作有章可循。《守则》引导辅导员、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大学生涯设计指导、团日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合理的培养途径,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
(二)在专业教师中普及个性化教育的意识,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尝试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常规教学过程中,各教研室加强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配备社团指导教师,引导社团活动健康发展。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的平台,不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因此,为每位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参与者都能得到发展和成功,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塑造学生个性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院系为引导社团发展,保障学生个性积极展现,将配备社团指导教师帮助参与者认清自身长短,帮助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更高目标,帮助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树立信心,找到适合其性格、特长发展的途径,引导社团活动健康发展。
关键词:本科生 班主任导师制 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尺度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与社会的评价尺度两种。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作为评价依据。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提供有力保证。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单纯依靠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与之不再适应,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系开始在本科生中实行班主任导师制制度,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授或副教授既担任一、二年级班主任,又担任三、四年级的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对于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班主任导师制的内涵
班主任导师制就是组织优秀的教授或副教授及教学管理干部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导师制与传统的导师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导师制中的导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班主任导师制是通过四年的跟踪管理,把握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所与教育机会,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施行全过程的教育与指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本科生成长和学习特点,班主任导师制应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新生入学后,导师要侧重于解决学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解决如何学习,如何对专业产生兴趣的问题,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辅导员一般只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常规管理,任课教师也只对所教课程负责,为避免学生独自摸石头过河,学生在这个阶段恰恰需要班主任这一角色的关怀与引导,以适应环境与解决学习问题;第二阶段,主要针对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对大学学习生活已经熟悉,专业目标已经明确,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学生的发展方向已存在差异,迫切需要一些富有教育经验,懂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习指导能力,责任心强,学生信赖的导师。班主任经过与学生两年时间的接触,并利用自己在专业与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完成可以承担起导师的工作,并继续给予每个学生的指导,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和选择专业方向,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为学生提供考研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
二、班主任制与本科生导师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校政治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一部分教师把教书育人的“教书”和“育人”看作两种独立的教育实践活动,把“教书”简单归结为传授知识,把“育人”仅仅理解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为自身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上。而班主任制克服和纠正了这一观念误区,有效地将教书和育人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的“教”与“学”的结合。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兼职工作,势必占用教师的科研时间,而一般情况下学校并未规定明确的奖惩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本科生导师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导师除了参与本科生教学和思想工作,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外,还要指导学生选课、选择专业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外语、出国等热门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本科生导师制虽然突破了传统的一个班主任带几十个学生的模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但是由于材料系教师较少,教师科研工作量较大,在外时间多,同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导致现有的部分导师还不知道自己导那一个班,更不用说具体到班里的学生。
因此,推行辅导员和班主任导师者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模式,把班主任与导师合二为一,并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性,并探索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系及基本模式,使学生逐步完成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促使自身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及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班主任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至少在小范围内(比如一个专业)具有可操作性,班主任与导师合二为一,可以保持工作方法与思路上的连续性,再加上材料系教师在科研上的优势,三者结合形成合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1.实行班主任导师制的条件
由于班主任导师制培养模式所需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其中包括师资的水平(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教学条件(包括软件与硬件)、管理水平等。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0人。本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60~120人,每年毕业本科生60~120人。实验室为本专业的专用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木材学、胶合材料学等9个分室,实验室面积为2237m2。
近几年来分别与杭州百孚竹制品、杭州祥生砂光机等16家企业签订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加上校内的木材加工实习基地、金工实习基地,总共有18个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为学生熟悉企业、尽快地进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师生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桥梁,为国民经济服务。所有这些条件都为班主任导师制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班主任导师制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可以适用,只有那些条件比好,教师的科研力量比较强的专业才有条件实行该培养模式。
2.班主任导师的选聘
如何选聘班主任导师是值得研究的,对于符合导师任职条件的教师,应当将其照片、情况简介及科研情况向学生公布,各系部协调推荐确定导师。为解决导师数量不能满足要求的矛盾,可以选聘一定数量具有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学的教师与离退休教师。为增强班主任导师工作的责任感,各系部召开实施班主任导师制学生动员大会,由学院领导或系主任颁发聘书,为确保班主任导师工作的稳定,一般聘期为四年。各系在导师安排上要根据导师的教学对象与专业方向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合理分配学生,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尽快了解导师,又便于导师尽快进入角色,对于每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0人。同时完善班主任导师制的各项制度,确保其科学稳定地运行,这些制度包括班主任导师制实施方案,这里要明确实施班主任导师制的目的,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与安排,考核与待遇等还包括导师工作规程,导师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导师工作日志、导师活动调查表以及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
3.班主任导师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于班主任导师工作的考核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各系自评、学生测评、专家考评。对班主任导师的考核应以各系部为主,由各系部党总支具体负责。一般应在每学期期末前考核,重点考核班主任导师的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导师的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考核应纳入教职工的年度考核考试情况应记入班主任导师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田永琪.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4).
[2]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3]王建方,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社团建设社团管理
大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中种类繁多、主题各异的大学生社团发展迅猛,同时也伴有网络形式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诸多特点。但是,从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学院主管部门对大学生社团定位不明,重视不够;大学生社团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管理;大学生社团缺乏资金支持,硬件条件有限,发展不平衡等。针对高职院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大学生社团健康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
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是建设和繁荣大学生社团的关键。一是建立健全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院整个的工作计划当中。二是坚持加强学院党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始终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提高大学生社团的政治鉴别能力,切实做到大学生社团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活动形式多元化的结合,不使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大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播、传播,要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三是党团组织要把握对社团组织的审批、考核与监督,并明确大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另外,还可考虑由主管部门委派社团负责人,保证上通下达、上情下达的顺畅,也保证社团活动在严格的组织管理中进行。
二、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指导
大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社团就不需要学院有关部门和老师的指导。恰恰相反,为了保证大学生社团能顺利运转,学院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指导。为此,需要选派部分德高望重、有专业特长、教育有方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大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实施专业导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专业导师侧重于对社团成员进行专业指导,譬如指导社团学生做实验、写论文、开展社会调查及其他科研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导师侧重于对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团组织的管理,如组织社团文娱活动、制度建设、政治学习等。两方面的导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大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监管
活动是大学生社团存在的基本要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宗旨性活动,是大学生社团焕发生机活力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学院相关部门除了要大力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特色活动外,还应在尊重社团自主性的前提下,按照“以人为本、面向学生、主动管理和服务”的理念,规范大学生社团的活动。
1.改进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内部架构。为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各高职院一般都建立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代表学校团委管理监督社团活动。但是,大多数社团联合会名称不规范、职责不清,干部以组织活动为目标,把自己等同于社团,对社团的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因此,我们要按照“服务社团发展、规范社团管理、繁荣校园文化”的原则和对社团活动监管的要求。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可以设立主席(副主席)、团体会员管理部、社团活动管理部、财务监督部等工作部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团的年度审查、社团活动的管理监督、社团经费财务监管等工作。
2.建立严格的社团活动审批及定期汇报制度,督促社团量力而行开展与社团相符合的活动。大学生社团开展校外活动或邀请校外人员进校开展活动,必须报相关部门审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立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为社团活动提供统一的活动场地,既方便社团活动的开展,又便于社团活动的有效监管。
3.扎实开展大学生社团的年度审查登记工作。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团干部会议制度和社团档案管理制度。注重社团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社团活动方案和活动过程等文字、影像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建立社团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坚持会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会员及会员大会财务监督。
四、加强大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大学生社团干部是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团活动计划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抓好大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一要把好干部入口关。要采用科学的选拔用人机制,学院团委和指导教师要亲自参加干部选用工作,了解掌握干部的工作情况,通过加任务、加压力在活动一线做好大学生社团骨干的选拔工作,要让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确实优秀的大学生社团骨干担任社团负责人,牢牢把握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二要做好大学生社团干部培训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社团工作的特点,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灌输新理念,传授工作方法;开展社团干部的交流,把比较成熟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推荐到比较薄弱的大学生社团进一步锻炼,大学生社团中的优秀骨干可以选拔到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具体岗位上进行培养。三要承认社团干部的学生干部身份,建立社团干部考评机制,根据大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和影响力大小确定社团干部的工作成绩,对于失职、渎职的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制。要让大学生社团干部和班团干部一样,可以参加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的评选。
五、加大对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
经费缺乏是影响一些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学院应当加大对大学生社团的经费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最好设立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以保证优秀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要表彰优秀社团。同时,高职院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大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宣传阵地等方面给予大学生社团优惠和支持,为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六、加强品牌精品社团建设
品牌是社团的灵魂。树立品牌意识、构建特色社团是使社团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社团的活动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时,社团才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此外,品牌社团还具有辐射效应,可以带动更多的社团发展。高校在社团管理工作中应坚持出精品、创特色的工作思路,重点扶持思想性强、特色鲜明、结合学科和社会实际、学生喜欢的社团,加大对品牌社团的投入,使社团走品牌化发展之路。社团活动也要坚持品牌化,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成员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出发,结合专业和学习实际,创新形式,挖掘内涵。
实践证明,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要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重视社团的作用,关心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切实发挥大学生社团在高职院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岗.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3).
一、指导思想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xx思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美的教育
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领导机构
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真正办出特色、办出品味、办成品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办主任为业务主管的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工作领导班子
以全体艺术教师为成员的教师队伍。整个领导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勇于进取,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和办学理念,使我校的艺术教育始终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时展的要求。
艺术特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美术教师、音乐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基础工作
要求:摆正位置,抓好队伍,落实课程
1、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与艺术特长生
艺术素养与艺术技能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创建学校艺术特色的决心。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工作计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3、落实课程:
(1)艺术必修课开齐、开足。其中,按国家规定,本期美术、音乐课每周每班各两节。其余各科老师不得占用或随意调换艺术课程。其他教师不能随便不让学生上艺术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公平、全面的教育。
(2)领会落实本期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艺术课的开展,并开展适合本校特点的艺术实践活动。五年级是进行课程改革的一学期,做好课改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评价工作要作为重点。
(3)弘扬民族文化系列活动:音乐课尽量普及竖笛的教学。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手工制作等等活动。
(4)继续搞好特长生的辅导、展演工作
本期将结合区、级的艺术活动进行筹备。主要是"小学生文艺汇演"的比赛,书画展览等。
(二)深入艺术教学改革。
1、继续探索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做好教科研的结合工作,建立符合地区、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等等。
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行集体研课制度。完善教学评价制度,调整教学评价尺度,充实教学评价内容,渗透新课程理念。
3、切实抓好五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集体学习新教材、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学生特点研讨教学方法。
4、征集广大教师的优秀课例,汇编成册,检验我校艺术教育改革成果,推进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多样化。
5、组织好小学生文艺汇演、美术作品评比,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6、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做到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与交流。
7、加快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自我建立艺术教育资源库。从各地区引进艺术教育的音像、图书资料。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利用节假日,对艺术教师展开音、美主辅修培训,培养复合型小学艺术教师。
2.建立教育科研网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活动能落实、教师有发展。本学期继续举行优秀教研组的考核评比。
3.推行导师制,给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指派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促使其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并进行捆绑考核,定期汇报。
4.继续加大学科中心组、校级课改组、教学新秀组的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团队建设,形成教科研集体,形成科研氛围,推动整体发展。
5.继续加紧骨干教师培养,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市教坛新秀、能手、带头人的评选,将工作重点放在艺术教师这一新兴群体的塑造上。
6.鼓励教师形成民间艺术团体,组织参加有益的艺术团体,促进艺术教师的多元发展。
7.继续组织好艺术课程的三级培训活动,组织好广大教师的观摩、研讨、实践活
动。
(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1、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小学生文艺汇演,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建设好学校的艺术队伍,打造优秀节目,将平时的培优工作做到位。
2、积极参加艺术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我校艺术文化和艺术教育情况。
3、倡导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姻,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地域文化。加强艺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整合,以艺术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加大艺术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一,指导思想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申硕,搬迁的中心工作,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为创建和谐校园,为我系各专业的协调,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申硕,搬迁新校区,迎评整改为契机,以提高科研立项,成果,论文,著作水平为突破口,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为切入点,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稳步,扎实,全面地推进我系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荣辱观.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同心同德,创一流工作,争优秀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 借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阶段的东风,进一步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重点坚持教学督导检查和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继续举行观摩教学,教学竞赛或教学培训,相互取长补短,使全系教师的授课水平普遍提高;改进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从而准确掌握本系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规范任课教师报表,教学日历,教学周历,教师日志,实验课运行记录等教学文件以及毕业论文选题申请表等毕业论文档案材料;着重改进教案书写,实验报告批改,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薄弱环节.
3.更好地发挥教研室职能,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 强化"教研室主任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研室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基础"的意识.从有利于学科建设出发,适当调整教研室设置,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合理定岗定编,实行用人机制的改革,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巩固和发展教学基地 开辟市卫生局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的实习基地.对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要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尝试采取"双向流动"的方式提高实习带教和理论授课的水平,即基地教师讲授部分理论课,院部教师参与实习带教;做好基地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和培训提高工作;探讨与基地联合开展科研工作.
5.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开展pbl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探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继续完成已经立项的教改项目的实施和总结,年内结题2~4项,并申报教学成果;做好新的教改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
6.抓住新校区建设和搬迁的机遇,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 建设资料室,增加实验室功能,增加大型设备和常规仪器,并且要通过教学,毕业实习,科研等全面提高设备使用率.
7.继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成才营造宽松环境 按照学院规定,积极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读研,本年度推荐2名符合条件的教师考研;采取骨干教师进修培训,在职培训以及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实际工作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中青年教师,年内选派1~2名骨干教师短期进修,联系1~2项课程培训,选派2~4名教师到基地带教和从事公共卫生体系的实际工作.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强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学习,注重创新型,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新教师的培养继续实行导师制,专业上从难从严要求,杜绝流于形式;生活上热情帮助,为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仪器培训,脱产进修途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8.加强教材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 继续鼓励教师参编高质量的教材1~2部;争取申请参编或自编预防专业实验教材.在2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再建设1门院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争取申报1门省级精品课程.
9.做好XX级预本,XX级管本的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工作 重点抓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规范化和质量.对毕业专题实践工作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毕业专题实践的具体工作任务及经费要下移到教研室,系里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组织答辩;积极争取专项经费的补偿机制和优秀论文的评选;将毕业论文质量与教师的报酬挂钩,鼓励教师在提高质量上花力气,下功夫,综述,设计,开题报告,原始记录,论文,参考文献齐备. [nextpage]
(三)以提高科研立项,成果,论文的水平为突破口,推进科技工作.
1.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型科研课题为主,力争2011年省级立项1项,市级立项3~4项;计划结题2项,并完成相应的成果鉴定,申报1~2项科技成果奖.在国内科研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以中美合作项目"达斡尔族聚居地农村居民饮酒与农业伤害的相关性研究"为突破口,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2.加大科技论文撰写力度 力争年内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争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2~4篇论文. (1)
以下内容与本文公共卫生系2011年工作计划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查看更多>>
3.加强学术交流 在学院和科技处的支持下,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年内至少举办2次学术讲座;年内至少参加2次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4.做好市营养学会的日常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通过举办讲座,撰写科普文章,参加科普宣传和营养咨询,加强对居民的膳食指导;年内承办2期公共营养师培训班,为社会输送营养专业人才.
(四)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为切入点,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1.加强师资和学术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学历层次,提高研究生人数和比例,优化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争取再引进1名博士,2~3名硕士;进一步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形成学术梯队和相对稳定的3~4个研究方向.积极为博士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创造条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2.增加硕士生导师数量 2011年争取新增硕士生导师1~2名,联合培养1~2名硕士研究生.
3.建设1个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该学科的学术队伍,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基础条件,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学质量等要做到基本达标.
4.在稳定,提高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增强专业培养的适应性.为申办新专业(专业方向)做好调研准备工作.
(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生工作,强化学生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1.抓好学风建设这件头等大事 继续开展树优良学风的"比,学,赶,超"活动和"评学"工作;严格考勤,请假制度,将学习态度与综合测评挂钩;继续加强考风,考纪教育,违纪者取消参加综合测评的资格,并实行班主任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考试作弊.从而在全系真正树立勤奋刻苦,求实上进的良好风气.
2.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科研意识,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指导教师的队伍,扩大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和范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把课外科技活动的良好风气发扬下去,坚持下去.
3.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发动群众做好2011年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年底就业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利用本系现有专业的互补优势,注重并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举办职业生涯教育讲座,结合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4.改变学生管理模式,创建先进班集体 经过申报,创建,立项,考核,评选,表彰等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被动评选变为学生的自觉创建,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达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目标.
5.完善家长联系制度 要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学院的要求,交费情况,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6.继续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在学院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尽力自行解决一部分勤工助学岗位,辅以适当地捐赠,救助方式,保证贫困生完成学业;同时,激励他们自强自立,勤工俭学,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7.以学团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完善学团网页及就业指导网页建设.
8.及时更新,补充学生管理数据库,上报有关数据和信息;认真做好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学院学生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完成其它方面的学生工作.
(六)做好搬迁的各项准备和搬迁后的安置工作 搬迁是2011年中心工作之一,为确保顺利完成搬迁,必须提早准备,周密安排,领导带头,发动全员.2011年3月开始着手实验室的搬迁准备工作,专人负责做好大型设备,玻璃器材的包装,力争把破损降到最低;2011年5月初步确定搬迁后安置方案;2011年6月召开师生搬迁动员会,并根据学院搬迁的总体安排,具体落实搬迁任务;2011年8月底完成搬迁后的安置工作,保证新学期按时上课,保证毕业专题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公共卫生系
XX年年12月31日
2
4月11号听从直营部李树斌总监的建议和安排,我来到广州直营办,开始了我在广州直营办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同样这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在广州办我的部门领导是潘心如经理,实习导师是胡萍勇,以及广州办全体同事,首先非常感谢在这段日子里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走进广州办的那一时刻,我就感受到那种很强烈的营销氛围,无论是从墙上张贴的图片和标语以及各种报表和数据,都给我太大的新意,我想这也许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种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工作。
每天早上广州办都要开早会,每个业务员把自己昨天的工作情况和今天的工作计划做一个简短的汇报,并把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汇报,并寻求解决,每天的这段时间,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我觉得真的很好。然后就是在办公室跟着导师处理内务,这里所谓的内务就是整理业务上的资料和问题,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在观看和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询问导师。处理完内务,一般就是要出去巡场了,跟着导师,一个一个超市进行巡视终端陈列情况以及和导购员,卖场经理沟通,在终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总公司制定的政策必须得到高要求的执行,终端三个表现第一,五统一等等,以及陈列和促销情况,都是需要业务员通过智慧去计划去谈判,然后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回报,我想这就是营销的魅力所在!
每天于各个卖场,各站地铁间穿梭,其实真的很累,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可以感受到那种劳累,或许我现在还没有正式入职,无法感受那种业务上的压力,但真的是体会到作为一名业务员的艰辛,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都说做销售的最能锻炼人的缘故,需要你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自己,做一名高素质,高效率的销售人员。记得那句话:使我痛苦者,让我强大。
如何公司形象和品牌形象,通过做好终端,做好促销来提升销量,以及把回款落实好,都是我在以后工作当中需要认真考虑的,还有订单以及缺断货的跟进等等,组成了一名业务员的每一天的工作内容,也许你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是但每天都要接受不同的挑战,是历练自己的绝好机会。在实习的时候,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当然我会吸取这些教训,学习各位同事的优点,注意那些不足,严格要求自己以后的工作。就是要不断的挑战新高度,去征服,去做到,我所需要的就是做到,做到!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也喜欢上了直营办的生活,希望自己有机会也可以留在直营系统发展。实习就要结束,马上就要回学校了,感谢的话很多,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感谢集团人力资源部,销售总公司以及自己实习所在的直营管理部和广州直营办的领导和同事,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学习和提升的平台。很高兴能在这段日子里认识到公司各个部门的很多同事,让我感受到了温暖。非常感谢他们!
2、本月实习内容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营销更重要的是踏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去跑动,多思考,多总结,记得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业务员,如果你不够专业,应该足够聪明;如果你不够聪明,应该足够谦虚;如果你不够谦虚,应该足够勤奋;如果连勤奋也不够,就不要干营销。
所以,我虽然不是最聪明最专业的,但我一定会以最谦虚和最勤奋的态度,投入到以后的销售工作当中,做好营销!
既然选择了营销,我就会义无返顾的做下去,并把其做到最好,我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3、本月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建议集团形成一个对大学生实习的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
在此基础上实习生可以很好的明确自己的方向和计划,提前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有助于自己以后工作的开展。
此次实习也暴露出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发展都是有很大的限制的。应当尽快作好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尽快让自己成熟和成长起来,稳重的去处理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做事情考虑问题也要全面起来。再就是和人打交道这方面,也要注意很多细节和礼仪。调整心态,踏实勤奋的进入自己的工作角色,并把工作做好,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的奋斗,做好每一件小事!
4、本月实习期间对导师的评价?
非常感谢我的领导潘心如经理以及导师胡萍勇,首先他们都是很负责而且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很强,在实现期间,无论是从业务上还是生活上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和照顾,非常关心我的实习和成长,给我很多的指导和建议。是我以后工作学习的榜样。
5、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公司可以对应届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跟踪培养体系,有助于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为公司带了更大的发展和活力。
无论以后工作岗位在哪里,我都会努力工作,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出成绩,为公司带来价值。
6、你对公司或本部门的其他意见或建议?
增强员工归属感,责任感,注重员工培训和成长
注重各项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落实情况
打造一支高效率、执行力强,团结协作的精英销售团队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指导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对于高校来说,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还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我们应把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在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创新
要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各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就业专题研究。在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与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水平,以职业指导课程为主渠道,以各类实践活动、主题讲座、竞赛活动相辅,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学院领导要重视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启用系部辅导员培养培训计划,将辅导员纳入计划之中,积极推荐考取职业指导师、创新能力指导师资格证书,在政策上对申报就业科研课题、发表就业论文等向辅导员倾斜。同时选聘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与职业测评。建立一支专、兼、聘一体化,业务精湛,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推进职业指导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进程。同时将专业教师也融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调整课程结构,明确教师职责,深入推进职业指导课程实践应用。
2.专家讲座与专题报告。
经常邀请校外企业代表、业内专家来院开展职业指导专题讲座和报告会,以他们自身在相关行业、专业的职业发展为例,现身说法,这样可以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为职业指导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个体与团体职业测评。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积极引进和使用职业测评系统,并借助职业测评网,采取分专业、班级、小组的方式,由职业指导师和专兼职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测评,通过测评汇总,职业指导师研讨,掌握每个同学的职业规划方向,为每个同学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最终设计出每个人具体整改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4.校企互动,作定向拓展训练,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与一些企业或某些单位创建合作关系,开发职业拓展训练课程,主要针对学生挫折容忍力与职业认同感进行拓展式训练。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高强度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同时可在学校实施拓展项目活动,借助这些拓展项目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5.参与组织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与创业计划大赛。
高校各级学院要重视就业、职业、创业相关赛事,从选手选拔、指导教师选拔、课题选定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筛选。从政策和资金上提供保障,为课题、选手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诠释。
二、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做好毕业生就业咨询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本着“非常责任、非常服务、非常爱心”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采取大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服务工作。
1.以毕业生就业意向为出发点,开展卓有实效的就业服务工作。
要全面掌握毕业生择业方向及就业思想动态,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使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更具针对性。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依据、态度、所需信息等方面,设置问卷、谈话等。
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个体”的发展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2)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工作。
(3)对就业前景的态度,一定比例的毕业生不乐观。
针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特点和问题,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加强对毕业生政策上的指导。
(2)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以就业意向调查为依据,开展卓有实效的就业市场调研,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人数、报酬、要求、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等,供毕业生随时查阅。
(3)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
(4)借鉴学习其他高校及学院各系的就业指导经验,丰富就业指导的手段,突出个性化服务,建立针对毕业生职业测评和求职技巧等的各项服务内容。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专题讲座和咨询活动。
开展一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和咨询活动,可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应开设毕业生求职系列讲座,邀请重点单位校友与毕业生互动交流,调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邀请政府相关领导、企业界精英及各界专家为学生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拓宽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就业的实战技能,培养学生简历制作和面试的技能。同时通过网络形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可以通过QQ群和飞信平台等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毕业生分析当年的经济形势对就业影响,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正确定位,调整心态,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开展重点单位推介、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
3.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高学生择业能力。
应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建设作为服务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营”“求职加油站”“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就业辅导项目提高学生求职技能和学生职业成熟度。
4.加强就业引导和疏导,鼓励毕业生多角度、全方位就业。
(1)通过职业、专业测评网的测评,指明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两大部分中各个细小测评点的优缺点,帮助学生设定合理就业期望标准,不断提高学生就业与择业能力。
(2)加大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积极报名各地公务员、“专接本”、“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引导他们继续深造或积极投身服务国家西部建设。
(3)积极实施创业引领工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在加强思想引领和精神励志的同时,建立由新生研讨课、大学生科研计划和毕业设计组成的全过程覆盖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设计实施“创业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同时也要为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创业服务。
5.对困难群体就业重点帮扶。
应对毕业生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帮扶贫困毕业生和心理生理困难毕业生。对这些困难毕业生开展“零距离就业行动计划”,一对一帮扶,重点开展经济补贴、心理疏导、岗位推荐等工作。对心理和生理困难学生以“请专家、重引导、多关心、强信心”的理念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三、提效率、严把关、重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工作
在就业手续办理方面,首先在提高工作效率、为毕业生把好关、体现服务的宗旨的基础上,制定详实可操作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制定详细的毕业生离校资格审查程序单,层层盖章才能派发毕业证书与派遣证。为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还应积极为广大毕业生开展省、市人才服务工作。解决毕业生保险、户口等一系列问题。对毕业生毕业资格、协议书签订盖章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制度操作,同时在兼顾毕业生就业手续程序不改变的基础上,通过班级就业信息员整体收集,集中运作的方式,并积极与相关部门提前沟通,做到操作环节通畅,沟通顺畅,手续办理及时准确,避免重复与投诉现象的出现。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中应以人为本,更多地关心毕业生,用更多的鼓励让毕业生树立信心,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帮助毕业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董文强,谭初春,杨志坚,王智江,王莉.构建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关键词】学院 院级研究生管理 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15-03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of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2010-2020)on strengthening the guiding spiri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facing with college graduate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graduat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management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It is aimed at how to solve college graduate management problem on condition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uch as the quantity of graduate student and their type become more and more,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graduate student management are increasingly complex.
【Key words】School Graduate Student Management of School Graduat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一、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背景
1.适应研究生管理模式变化的需要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门类的不断增多,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的不断加宽,学生培养类型的迅速扩充,研究生管理模式必然由学校管理为主向学院管理为主转变。然而,目前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仍然是服务于校级研究生管理的系统,不适用于院级研究生事务处理。而且,在各高校采用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性问题较为重视,对其他研究生管理工作没有支持或支持不够,加上信息化水平较低,很多数据依然依赖手工录入和操作,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
2.校级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对院级研究生管理工作支持不足
在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校级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立足全校研究生,以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籍、学位授予和毕业管理等过程性环节为核心,难以兼顾研究生学术科研活动及成果、评优获奖信息、培养过程信息、学位授予信息以及各种分类汇总信息等统计性环节的管理需要,也不能有效地支持各学科、各导师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校级研究生的信息化平台涉及全校的研究生和所有的学科,在形式和内容上难以满足学院信息的需要。因此,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学校研究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补充。
3.院级研究生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当前,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导师、任课教师、研究生、学科负责人、研究生秘书、主管院长等角色的认定过于僵化,功能划分太过明确,缺乏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如导师、任课教师和学科负责人有可能是同一个人,但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条件下,却分割成三个角色,只有换三个身份登录三次系统,才能分别管理自己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和学科所有研究生的情况。因此,用户统一管理平台的缺乏为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深入以及学科和教师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当前很多学院都没有专门的研究生信息平台,信息网络渠道缺失,与研究生相关的新闻只能混杂在本科生信息化平台的海量信息当中,缺乏实际效果。随着学科类型、研究生数量与种类的增多,学院如何规划和指导研究生工作,研究生办公室如何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促进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更有效地提供信息服务,学科和导师如何更好地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进度,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4.研究生管理职能转变的体现
研究生是管理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又是研究生管理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生管理工作要求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工作重心由管理为主向以促进研究生发展为主转变。而院级研究生信息平台建设,可以让研究生办公室由以管理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为主向为研究生提供培养信息服务,促进研究生自主管理为主;向为学科和导师提供研究生动态信息,促进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进程管理为主,充分发挥研究生办公室与研究生、学科、导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院级研究生管理业务分析
在研究生管理的实践中,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培养全过程的控制管理、面向培养全过程的信息统计和研究生信息。
1.面向培养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业务
面向培养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业务是指从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开始,到日常管理、学籍管理和培养环节管理,到申请答辩、学位授予、毕业离开学校为止这一系列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工作。控制和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研究生管理普遍重视和花精力建设的工作,一般通过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规划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监控,具体的日常工作则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承担,因此,面向培养全过程的控制管理是学院研究生管理的重要工作,但不是学院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业务。
2.面向培养全过程的信息统计业务
面向培养全过程的信息统计业务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参与课题情况、科学研究成果、培养环节完成情况、获得荣誉情况、学科招生录取及毕业情况等的统计汇总工作。校级研究生管理工作对信息统计业务不够重视,这一部分业务主要以学院的需要为主,相关数据可以用来支撑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优、学术科研成果统计、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研究生日常管理和学院研究生工作计划的制定等的顺利开展。在没有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对历年的相关情况进行搜集、核实和汇总整理,最后形成报表,以供领导查阅,极大地阻碍了院级研究生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对导师、学科、学院及时全面掌握研究生的培养动态、培养质量、培养效果以及培养过程的跟踪监督带来了极大地不便。因此,面向培养全过程的信息统计业务是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3.研究生信息业务
研究生信息业务按主体可以分为校级研究生信息业务和院级研究生信息业务。校级研究生信息业务主要是对全校研究生进行公共性、通用性信息的。院级研究生信息业务主要是对全院研究生进行专门性、针对性信息的,主要包括学院与学科的学术活动、获奖类信息、培养环节通知、答辩与毕业通知、招生就业信息、院研究生会活动等更资讯的。由于对象的范围不同,两者侧重点明显,内容区别较大,因此校级研究生信息业务不是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的任务,可以通过校级研究生信息平台来解决,而院级研究生信息业务只有通过院级研究生信息化平台来解决。
通过对研究生管理业务的分析可看出,院级研究生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面向培养全过程的信息统计业务和院级研究生信息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为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分析与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三、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设计
1.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面向信息统计业务和信息业务进行设计,按照前述研究生管理业务,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见图1。
图1 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
2.各子系统的功能分析
(1)院级新闻子系统。院级新闻子系统主要以与学院研究生相关的新闻和校级通用性新闻为主,内容包括:学院最新动态,学院的各类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与毕业相关信息,研究生日常管理信息,研究生课程调整公告与课程考试通知,本校、本院、其他高校等的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信息,出国留学信息,学院、导师与学科建设等信息,就业招聘和就业指导等信息,评优和思想政治管理等信息。一般包括最新动态、招生公告、培养动态、毕业与答辩、学术交流、就业信息、学科建设、评优、文件下载和院研究生会等多个栏目。学院研究生管理秘书负责院级新闻子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各学科负责人、导师、教师和院研究生会相关负责人都可以通过平台相关栏目的新闻,由学院研究生秘书审核后公布在系统前台。
(2)学院科研管理子系统。学院科研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管理、统计与汇总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的各类学术会议、、主编或参编教材或专著、主持或参与项目、获各类成果或奖励等情况,以便为学院、学科与导师跟踪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活动动态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为学科建设、项目申报和评优活动等提供汇总材料。为了便于对全院科研情况的掌握,也可以将教师的科研管理工作融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当中。学院科研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学术活动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信息统计和其他荣誉管理等功能。通过平台,研究生可以实时更新其学术科研活动及成果,导师可以方便地查阅自己学生和其他导师学生的科研学术近况,学科可以对系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汇总,而院级领导和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可以及时掌握整个学院、每个系和每个导师的研究生科研学术情况。
(3)文件管理子系统。文件管理子系统用来支持学院、导师和学生对研究生教育相关的各类红头文件的查阅。可以按照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将其分成招生文件、培养文件、学位文件、毕业文件、学籍管理文件以及学科建设文件、学术活动等其他类型的文件。文件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文件级别管理、文件分类管理和文件管理等功能。根据文件级别的不同,可以按照相应权限在研究生、教师、导师、学科负责人、研究生管理秘书和院级主管领导之间进行共享。
(4)培养全过程信息管理子系统。培养全过程是指从研究生招生开始到毕业离校的培养历程。在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中,会形成各种阶段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导师和学院掌握研究生的培养情况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子系统就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跟踪、统计和管理,主要包括招生信息统计、培养环节完成情况统计、学位授予统计、毕业信息统计、留学信息统计、结果统计等信息的汇总功能。根据研究生管理工作和学院工作的需要,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培养全过程的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充培养全过程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
(5)用户信息管理子系统。用户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研究生、教师和用户权限的维护工作。每年研究生的数据可以采用导入系统的方式以避免手工添加的繁琐。而教师信息由于每年变动不大,可以采取逐条添加的方式补充基础数据。用户权限的不同,享有信息共享的程度不同,对系统的操作权力不同,由于教师的身份每年都会发生变动,如普通教师晋升为导师、导师变动为院级领导等,因此,用户的权限随着身份的变化也要及时做出调整。
由于院级研究生管理业务的繁杂性,对于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关的功能也未在系统结构图中一一列出,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技术结构
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运用开源的MVC三层结构,即表示层(V)、控制层(C)、模型层(M)三层结构,底层运用JDBC的方式连接Sql Server提供的数据服务。具体结构见图2。
图2 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技术结构
表示层主要是通过JSP方式来实现数据的显示和输入。运用JavaScript校验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同时运用JQuery等AJAX技术,改善用户体验。由于需要控制不同权限的访问范围,在前段运用Session技术,控制不同的访问权限,阻止非法用户的访问。
在控制层主要运用Servlet技术,用于中层的数据交互和前端页面传输到后台的数据。
模型层主要是用JavaBeans封装的对象和运算的模型,系统中的每一个事件,均通过模型封装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JDBC主要用于连接数据库以及对数据表的增、删、改、查等操作。每个事件模型在数据库中都有具体体现,对应其属性名和属性类型在数据库中建立表。在程序中,所有数据库的控制类均在DB包中。其中DBConn负责数据库的链接,DBSqlServer负责数据库的处理,通过Servelt调用DBSqlServer中的方法,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主要通过图3所示的系统流程来进行实现。
五、结束语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指导精神,在基于研究生管理实行二级分类管理以及研究生数量和类别越来越多的条件下,结合近年来在研究生管理岗位上的工作实践,通过开展实践工作经验的梳理、总结和调研,构建一个适合院级研究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弥补校级研究生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实现院级研究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研究生管理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传送和、方便统计与汇总研究生相关管理信息,为学院领导进行研究生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院级研究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
图3 院级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现流程
参考文献
1 董素芬、蔡金金、滕桂法.面向院级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研究生管理系统构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