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06:1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优秀学生作品选留是设计艺术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做好优秀作品的选留工作是关系到设计艺术学院的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学生作品;保存与使用;管理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3]张善龙“.学生作品”案例化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2012(9).
[4]吕耀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设置——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视觉杂谈,2008.
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近几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也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多,促使课程的设置也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其室内装饰设计与景观设计越来越专业,社会对于高品质设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如此便产生了日益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2.国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现状
国外的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包含在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沿用包豪斯教育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历时三年半的时间,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西方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分类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偏重于对室内设计的教授,甚至有些高校仅设置了室内设计的课程,科目分类过于单一,即便是分成了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不同专业,其教授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前两年的时间巩固基础,以素描与色彩训练为主,加之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到后期开始往设计方向发展,开设课程的相似使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过于笼统。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需要有各自更加专业与完整的教学体系;再者,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需要越来越大,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分化着原先两者合一的状态,市场需要大量高品质的专业设计人才,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结构体系需要明确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这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
2.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激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多门学科的一项专业,并且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适时接受新的信息,需要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还要保持创新的概念。随着高校课程设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课时逐渐被压缩,造成学生学习有关课程的时候只是简单了解,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真谛,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3.教学观念的陈旧
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缺乏对现代艺术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模式时代,这使得我们落后于西方艺术教育,阻碍了我们专业的良性发展。有的甚至一味模仿西方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真实条件与环境,反而适得其反。
4.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
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掌握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就算学习完毕,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学生来培养,而不是当做一名未来的优秀设计师。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设计类专业。
5.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从历届毕业生回馈的信息,不难看出,毕业生刚进入工作单位的前期都只是在试用或者实习的阶段,真正到了实践的时候,能力就显现不出来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毕业生难以成为工作单位的主要力量。由此看来在校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过少地参与实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研究
要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步,教学结构体系的改革首当其冲。各高校在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将设置的相关专业课程适当融汇,建立多层次的结构体系。首先要设立室内艺术设计与景观艺术设计这两大基本专业,在融合其他相关课程的同时,各自建立不同的教学理论;其次,在这两大专业旗下包含其他诸多设计门类,例如,室内家具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庭院设计、植物配置、建筑景观结构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定位,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高品质设计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设计元素,都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再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要合理布置教学内容,避免出现三分熟七分生的情况,要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效果,解决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对部分重复的课程或者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不适应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陈旧课程理论要坚决取缔,让繁多的课程进行适当的“瘦身”,使节省出来的课时为后续的课程衔接上,要用有限的课时,在坚持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设计主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课程中的精髓,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平台作用,并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整合其他有关科目的信息资源,保证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与关联性。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观念研究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需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引导,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关键在于如何去设计,在教学观念上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不要事事都效仿普通美术学院的作风,在一定的方式方法上根据实际的状况作出改变。例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地给学生学习其专业课程的课时,过于重复的基础课程能省则省,让学生更充分地去理解和学习设计。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首先,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将宝贵的课时充分利用起来,课堂上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两者都是重要的角色,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来代替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第二,将市场项目转化为课堂作业。社会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每年都会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呈现给社会公众,以这些为设计主题,教给学生重新进行新的设计,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与行业大师相比较,建立自信的同时,又让学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去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行情,搜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再上课时,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第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重视学生的各种提议,根据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将好与不好分析给学生进行探讨,由此,学生在巩固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并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要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除了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之外,还要有实地的实践。在笔者所在院校,还在筹建环境艺术设计车间、建筑材料工作室等专业实训室,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现场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感触实际的操控,得到更充分的认知。比如在本地反响比较大的“非想工作室”就是由我院在校学生组成的,他们的设计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肯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外学校要与社会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比较突出的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一个长期的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进行实地实践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6.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民族化和地域性研究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现状
现在艺术院校招生人数明显比以往多,一些学生的艺术功底较弱,考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执着程度也没有之前的考生高,适应学习的能力也没有以往的学生强。目前,艺术类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降低了,从而使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其难以适应当前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对于艺术类专业教学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院校并没有落实设计实践教学,同时也欠缺有效的实践平台,学生的设计实践偏向虚拟化。另外,学生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往往就已经开始下一单元的教学,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艺术类院校首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标,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修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对于艺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论文写作课程提高其文化素质,采用目标训练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现场感受,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另外,在保持教学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结合课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渗透,同时在专业方向和相近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教学,最终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
2.注重课外拓展,加强合作交流
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引入其设计专家开展团队教学。学校应通过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措施。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师除了在学校教学,还可以到一些相关企业兼职,从而实现教学和社会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其在实践中和教师、企业进行交流,加强互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如现场调研、过程设计、课堂汇报设计成果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设计语言形成完整的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是艺术类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可以增强自己的目标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假期中,学生可以向教师学习一些专业实践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课堂时间和实际工程进度发生冲突。此外,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以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3.建立创业教育模式
工作室制度侧重强调实践教学,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师可以从教学体系和教学团队以及教学方式等相关的方面对工作室制度进行创新。教师应该调整单元式授课,将课程结构具体化,分阶段授课,让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论文选题不能脱离实际,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并接受企业的设计建议,让毕业论文设计具备可行性。
4.在多种专业背景下,构建多元化思维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国外各种思想进入中国,同时也对我们传统的思想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国外许多先进的理论和艺术设计的理念不断冲击着国内传统的理论基础,让国内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改变以往单纯借鉴和堆砌理论的做法。完成了初期在环境艺术设计道路上的探索之后,相关教育人士研究出了一条把多门学科如哲学、艺术、生物、物理、心理等融合在一起的设计理论。在这一新理论的指导下,国内的设计风格逐渐多样化,环境设计功能得到开发和创新,并将个人的情怀和情趣通过环境艺术的设计体现出来。当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时,人们不断提升在艺术上的审美要求,这便直接造成了建筑行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原有的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虽然我国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晚、水平低,但是发展的速度并不慢,尤其是近年房地产等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技艺设计的发展如火如荼。
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
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借鉴和参考了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等,经过多年在中国的补充、运用和发展,培养出的专业设计人才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做了美丽的改变,而且高校教师们经过学习和吸收这些理论后,明确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即培养出具备将我国的民族个性、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体现在建筑物上的能力的新一代专业设计人士,并且能够及时顺应时展,不断与时俱进革新设计形式的人才,提高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在,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创立了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尤其是一些综合院校和一些理工类、建筑类、艺术类院校。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升温,许多高职院校以及成人教育等也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由于教育精力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大量本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全部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所以不管是教育者还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向来以理论为主,在对理论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重视程度不高。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既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阻挡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系统。由于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教育理念并未发展成熟,所以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高校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这些年来很多高校持续扩大招生,盲目增加招生数量,却没有考虑到如何保证人才质量,以及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投入的资源。这样一方面违背了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初衷,另一方面阻碍了该行业未来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总的来说就是艺术设计,在设计和创新思想以及实际操作的技术上要求都不低,可以说是一个双标准的专业,并且有一定的难度系数。但是,在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并没有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该行业杰出的专业人才也很少进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经验作为支撑,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四、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方法
要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首先要正确看待社会发展的趋势,清楚社会发展的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对教学的内容和理念进行补充和发展,使之完善。这就要求高校及时调整好师资队伍的结构,将师资能力高效地运用在适当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其今后的实践打下基础,把师生两方面的工作做好,将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化。
(一)认清时代背景,改革教学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21世纪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信息发展和交流的高速性,要求教育者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都是为了能够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计划以及清楚认识到现在时展的背景,保持与国际顶端的设计教育进行切磋交流,互相学习,深入学习现代化的新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有效地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因素融合在一起,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保持自身传统元素和精髓的同时充满时尚感和现代气息。比如在对设计人员进行培养的时候,督促他们时刻关注国际设计的走向,同时还要关注并参加各种相关建筑设计的比赛,以比赛来锻炼自己,检测自身的水平并提高设计的能力。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想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就必须革新教学的内容和理念,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走向。从他人设计的杰出作品中不断总结经验,去掉不好的部分并吸收精华的部分,来辅助设计教育工作的展开,将与设计相关的所有教学活动融入到课程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并完善教育的管理力度和制度。只有真正把教育工作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加快实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速度,最终用科学的方法革新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经验交流会中去学习他人的经验,作为自己能力提升的基础或者辅助手段。教师要经常性地给学生创造实地考察的机会,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实战经验,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引导学生关注外界设计的发展和变换,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和设计视觉。尤其是现代各种电视节目的发展也将环境设计作为节目的内容,吸引优秀的设计人才参与其中的同时,为观众普及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参赛者能够在激烈紧张的比赛氛围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应急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完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因此师资结构的完善和健全能够极大地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目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不断健全现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系统和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创造经验交流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相互交流等等,来获取更多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信息,以更好地培养出更多与时俱进的杰出人才。除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校还可以邀请业内具备丰富经验的从业者来与教师们进行实际操作经验和知识的探讨,或者邀请著名的专家教授等以讲座的形式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讲授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社会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这样的特点,即拥有强烈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所以教育者在教授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知识的时候,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说,社会需要的不只是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实战经验,这就要求学生在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和构建的同时,还要多参加相关比赛获取实战经验。总而言之,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结合,以及实战经验的获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五、结语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G802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现代社会急需的新兴学科,它涵盖了城市街景、广场设计、建筑装饰、园林景观、公共设施、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等,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设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生存环境更加完美。在这种需求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悄然兴起,并逐渐开始形一门独立学科。它以其广泛的内涵和自身的规律,顺应着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同时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由于受各种体制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大多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我们的学生直到毕业参加工作后才开始关注市场的真正需求,这时候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重新学习以便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企业则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培养新人和等待新人。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达到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岗位这个目的,而进行实践教学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把专业实践引入课堂,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场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讲授 与实践结合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解决设计问题的基础。但低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考虑将理论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单元,各单元又紧密与设计过程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进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中去。通过实地案例调研参观,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并积极与学生交流,答疑解惑,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每个设计原理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直接性,并且生动直接解决理论知识学习的衔接盲点。如《造园学景园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讲授。另外,现场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平日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法讲述,无法感受的设计概念,如:空间感(图纸上只能表明空间尺寸、空间比例),设计材料的质感、肌理以及材质对比、地域文化特色和设计理念的表达等内容。
(二)市场调研、资料分析
任何创新的意识的确立都是在科学的思考之后出现的,所以市场调研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通过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收集、考察以及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比较、归纳。科学的结论往往都是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市场调查做的不深入,资料分析也不可能深入,其设计项目的市场定位也不可能准确。更重要的是,调研可以使学生养成独自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期亦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观察力、胆量、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三)确立课题、展开设计
当前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题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采用虚拟的课题进行练习的情况,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对于项目设计的过程必须全面了解,如室内设计师要从项目的招标、投标、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到现场施工配合和监理等都要设计,甚至到一块玻璃的成本都应了解。而课堂上的设想题目,没有实际设计项目来得真实,没能解决真正的技术问题。所以确立设计课题,应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实题实做”,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中,让学生走入社会去联系和争取设计项目,还可依据现阶段设计征稿和设计竞赛项目为课题进行实际的设计。
在设计开始的阶段,通过市场调研,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与解决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材料、工艺、成本、效果等方面,以便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养成多动手的习惯,多画草图,多做模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其他同学看到了别人的错误时,更容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样模拟现实中设计工作的某些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动性,并更多地刺激交流的发生,增强教学互动性。
(四)加强修养,提高能力
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由于艺术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面广,要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必定要涉及到许多学科,如现代科学、建筑、历史、文学、绘画、音乐等等。当前,各类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综合了传统的多种专业知识,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多种方法进行立体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课程建设的经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朝着面宽的方向发展一步,应当是大有裨益的。
三、教师的新角色与面临的挑战
教师是一个院系的核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否有设计实践教学能力,是否能指导学生,是否能对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展开,起着关键在作用。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师同时担任着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责任,所以要不断跟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对于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实践指导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学生才会在欣赏老师实践示范的同时把自己容入其中,教师再因势利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教育的重点,也是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构架中,专业学习开设有大量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课程,整体侧重于室内方向教学。新形势下,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简述
景观设计是一个大的学科概念,是一个涵盖了生态、科学、艺术、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根据内容和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两大方向。相较于建筑、农林、艺术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多数以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为主,学生不可能上完这门课就能成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植物配景设计师。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值得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市场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就业定位不明确、毕业生就职后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思考
1.课程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在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突显专业特色。国内的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更为注重科学、技术、地形、植物等角度,所承接的空间体量偏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科性质,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设计体量相对较小。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训练定位是小体量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与公装、别墅设计等相关课程进行联动,如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别墅设计中的室内外景观部分以及小体量的庭院、花园设计等,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整体认识。
2.理论教学——取舍与深化
高职教育强调就业,但在近年来略显浮躁的就业市场氛围中,一些教师和学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论基础、忽视设计思维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抛开理论谈技能也是不现实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景观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掌握最基础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如景观设计规律、中外园林类型及特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硬质景观设计、铺装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对庞杂的景观设计理论进行取舍和提炼。
3.教学中的抓与放
有些学生在做景观设计方案时经常会问教师:“我这块空间比较空,放个什么好?”方案设计成了“填空间”,为了设计而设计,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都讲不清自己的设计主线和设计思路,更不知道自己的创新点在哪儿。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做好景观设计教学的抓与放。抓好前期方案设计部分,即方案设计的前期环节务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意点,理清思路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设计方案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案例正是由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自主性不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时要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事关功能与美感。除去功能与尺度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中后期的设计表现要注意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不能过度干涉。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审美、设计基础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案例的方案构思、平面布置手绘稿,供学生临摹学习,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4.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手绘+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
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手绘表现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整体达到要求;加之专业课程方案表现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在进行景观方案构思时,大多直接借助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设计思路未厘清就直接进入绘图阶段,这样的方案难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控。所以,在课程的方案表现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借助手绘的形式,以点线面表现景观元素、流通线路、区域划分等。这样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对平面布局有直观、清晰的表达。在方案经过反复推敲进入细化阶段后,对于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学生就可以借助AutoCAD软件快速完成。3dsMax软件建模、渲染、出图耗时费力,而Sketchup软件相对来说更加省时、易于上手,建模流程简单易懂,能使学生更专注于设计本身。因此,效果图可以考虑用Sketchup软件完成。
5.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授课形式往往依赖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针对景观设计这门课,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景观材料、施工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教学环境单一,教学多集中在教室或机房。“走出去”教学即走出课堂调研参观,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景观区域、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景观带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实地对景观元素、造景手法、植被景观、施工材料等进行详尽讲解。外出调研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堂课对调研的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教学成效更高。
6.紧跟行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与就业需求形成了无缝对接,这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岗位需求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重点,对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技能方面(计算机辅助绘图、施工图绘制、材料等)着重训练。其次,可以邀请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本校往届毕业生回到课堂中,针对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给新生上一课,这种“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形式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也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国际大赛的优秀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学习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法。这些行业前沿的风向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通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出技术扎实、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贤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山西建筑,2008(7).
[2]张佳妮.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
[3]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中国园林,2003(7).
(一)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及时了解行业信息,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受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人才需求也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变化。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行业发展信息的获取方面往往滞后,通过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获取信息并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获得有用的、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在与常州大地装潢合作的大地订单班中,通过合作企业及时了解企业最新研发的室内设计新技术,根据新技术和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充实核心课程的内涵,让专业核心课程始终满足于市场的需求,让企业参与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中去。
(三)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
高职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设施相对陈旧、滞后,教学内容也往往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因此,与企业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常用的模式。让企业参与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制订与教学管理,让企业全方位融入学校、融入专业,通过企业的带动来促进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校方积极配合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加实用化。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下,设计企业可以根据其在社会一线的成功实践经验和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向校方提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等。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上海水晶石公司通过在重点核心课程领域的合作,探索环境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如何深入、紧密的问题。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课程置换,以建筑可视化的课程置换的教学改革为试点探索在教学领域的校企合作模式。课程建设由上海水晶石和学校共同开发,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标准,课程教学中全程引入“企业技术培训”和“企业化工作模式”,按公司的工作流程制订项目展开与实施计划,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多任务、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职业体验。
(三)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培养“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通过与龙头企业的校企合作,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师进入课堂,可以解决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难题,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在教学与技术合作中,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在我院与上海水晶石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安排一名专业教师全程负责教学安排,同时负责辅导学生和与企业技师沟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由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企业分阶段选派不同的技师进课堂授课,由企业技师将多年积累的专业技能带入课堂。期间,企业项目负责人定期来校参与辅导并讲评,课程采取学院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考核。在我院与常州大地装潢的订单班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院派一名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又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教师既可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专业能力的实践根据在企业项目的贡献得到企业一定的经济回报,在合作中提高了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任务通常具有项目周期短、工作任务强度的特点,不光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职业技能更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和高效的管理能力。因此,设计公司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很高的要求。我院与常州本土的龙头企业霍克展示合作开办了“霍克订单班”,在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合作中,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融入企业的员工手册。企业为学生提供效率手册,负责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校企双方的合作重点在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毕业生经考核达到企业人才录用标准,由合作企业优先录用。
二、结语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CAD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2-173-0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也成为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类专业发展至今,专业相关软件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表现工具从原来的铅笔、针管笔、颜料等发展为现在的专业计算机软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制图工作效率和设计表现力,其中CAD软件以其友好的操作界面和精确建模为大家所熟知,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学习的软件课程。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AutoCAD,翻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熟应用在设计各个领域,其软件表现力也随着自身升级而逐步增强。除了艺术类院校外,计算机软件辅导班也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
1 现状分析
1.1 专业指向方面
由于CAD软件应用的专业类型较多,工业造型、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都需要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几个专业方向都学习同一软件的情况,且教学内容、教材和练习材料基本相同的,容易导致课程的专业指向不明,学生不能尽快将所学知识应用在本专业实践中。
1.2 教学方法方面
在软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针对命令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而利用命令作出什么样的图纸,如何提高命令的使用速度等只能靠学生自己揣摩,缺乏必要的实际制图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也只停留在单个命令的使用方式和软件操作方法上,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只对于某些案例进行讲授,学生对于所教的案例能够熟练操作,但却不能自主绘图,对命令的认识不够,甚至某些命令在菜单栏里的位置、使用方法都不知道。
1.3 教学连贯性方面
在CAD软件课程中,把课程孤立起来,只针对软件进行讲解也是目前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样会导致与其他的软件和设计类课程理论知识结构脱节,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某些学生在大二学习过CAD课程,到了大四作毕业设计时还需重新进行学习,就是由于其没有把软件作为一门技能进行学习,课程结束后不练习,过段时间就会遗忘。
2 教学方法探析
2.1 教学内容贴近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方向制定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结合。明确CAD软件在各专业方向中的应用要求,总结教学中相同的内容,针对不同要求进行内容的扩展。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CAD软件教学时,教学内容不仅对软件命令和操作进行讲解,着重偏向建筑、室内外制图,增加平面图、立面图的演示和练习等,使学生对于专业指向一目了然,提高学习兴趣,尽快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本专业中。
2.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CAD软件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一直在机房中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计算机和软件,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基础操作方法和命令使用演示法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口头讲解一边进行计算机操作,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命令的使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际上机练习,教师使用指导观察法,一边巡回辅导,一边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通关学生实际操作,教师从旁辅导的方法,加深对命令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命令学习的基础下,进行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根据当前所学命令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请其中一人进行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倾听和尊重不同见解的能力,在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培养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加强命令的理解程度。
CAD软件的一大特点就是使用快捷键提高制图速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如何进行命令操作,还需要记忆命令的快捷键。所以在进行命令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命令讲解时都强调其快捷键,并且在学生实际操作时不断反复命令快捷键,加强学生记忆。
2.3 精心选择练习案例
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软件设计类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CAD软件的掌握,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实际演练加以巩固,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另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关键词:地方高校;环境艺术专业主干课程;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简述
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工作室项目式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最早的表现形式为学院制学徒制的工作室教学。发展至今,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已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将学校现有师资力量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按照学生的专业方向与项目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和合理分配。优化人力物力资源,重组为各个项目工作室,按照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优化训练,为学生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其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设计公司的相关管理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依照既定的设计目标和工作程序将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和讨论,最终划分项目分工,完成实践学习。在学生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公司职工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经验,使自身在探讨、实践和评价中不断汲取优秀经验,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逐步成为符合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的专领域复合型人才,借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推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地方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工作室项目式的主要特点
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专业技能优异,并能胜任职业岗位的优秀人才。它主要依托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教师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在地方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加有利于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能够让初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其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开放式教学为理念,将教学的空间进行拓展
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进程中,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需求,而在工作室项目式模式下的教学场地不再拘泥于封闭的教室和实验室,它将教学课堂拓展到工作和实践当中,不仅延展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社会需求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工作室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在项目进行阶段中不断完善和拓展专业知识的体系,用更加具体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用实践带动知识的学习和延展。
(三)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促进教学相长
工作室项目式的教学模式脱离传统的课程讲授方式,以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为核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夯实基础,极大地减少学生毕业后职业上岗的适应时间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和市场对环境艺术教学的需求,促进学校向企业人才输出的进程,不仅加强了校企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能够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三、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改中的实践
(一)地方院校与企业合作搭建工作室项目式教学平台
学校同设计公司共同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教师与公司职工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合理的教学实践方案,并在以实践为主的理念下,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使计划能够按照设计市场的需求,以及公司对人才的希望,指引学生更早地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依托校企联合举办的设计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增进企业与各同类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的实践机会不断增加,为推动地方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二)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下死学硬背的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按照项目开展的进度,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训练学生实操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引进当前市场环境中较为典型和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项目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同的项目进展阶段,应配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项目的进展主要分为项目引进前、项目实施中及项目结束时这三个阶段。在项目引进前,教学团队应依据市场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布局和整体规划。从规划内容上看,首先要明确项目工作中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在这一阶段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提前设计好项目评价标准,依据学生现阶段的综合能力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师、企业人员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上,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完成实践分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当项目实践接近尾声时,教学团队要依据项目目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设计思路和项目实践原理的阐释,同时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的后期推广和成果展示等相关工作,并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记录和评估。
(三)工作室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方案
在确立教学计划的时,应做到条理清晰、流程完整,其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步:(1)将项目实践与理论知识讲授相结合,在项目进程中不断带入知识点的讲解。(2)根据项目的整体进行情况,进行细致划分,合理优化分工。(3)各项目组根据具体的项目细化,针对项目前期遇到的问题,进行市场调研和资料收集。(4)通过对项目资料的分析和归纳制定出相应的项目实施方案。(5)各项目小组按照既定分工,协同合作,依照设计公司的工序完成项目工作,教学团队依据工作情况提出指导意见(6)各组分派代表对项目实施过程及项目成果进行案例展示,同时组织自我评定。(7)项目结束时,教学团队应组织各组进行项目成果展示,教师要依据课程设计,验收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
(四)工作室项目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工作室项目式评价的标准和其他教学模式存在差异,由于其特征明显,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概括:(1)考察学生在项目进度中团队协作的表现。(2)综合评价学生在项目分工中所体现的可行性创意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3)以学生对项目了解、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来进行综合评价。(4)综合评价学生在成果展示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明能力。(5)组织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6)通过学生对项目设计的阐述和结果报告进行整体评估。
四、结语
从地方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的整体发展上看,其与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相较,更具发展优势。这种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该模式下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学校通过与设计公司达成项目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机会,更加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公司的发展规划,将理论、实践与技法训练贯穿融合,渗透在工作室项目式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的沟通、合作、分析、创新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董艳.院校产学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J].山东电大学报2013(08):55.
关键词:景观设计;软质;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55—02
景观设计课程内容涉及的基础知识十分广泛,包括植物学、气候学、美术学、工程学及艺术设计等方面。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课通常是以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注重生态,要求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相处,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专业就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方向。但是,由于我国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起步较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就势在必行了。
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设计程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的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时间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是比较晚的,经验少,而且牡丹江师范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是设在美术系的,这样,教师的专业主要是美术专业,而相关的如园林规划、建筑学、工程学、机械学类的知识背景相对较少,想引进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难度也很大,而且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数量与学生的比例相差悬殊。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水平和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景观设计学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配套的基础课程开不出来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景观设计课程是在大三开设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都是开设一些美术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到了大三才开始上专业课,到了大四时就开始安排毕业实践及毕业设计了。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这种安排的弊端就是基础课用时过长,而相对来说,专业课时间用得就少了,留给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也较短,而且牡丹江师范学院开的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大部分是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而与景观设计有关的基础性的课程如园林美学、园林史、土木建筑工程学和园林艺术原理等必修课,由于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所以就不能开设。
(三)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性不强
我国当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建设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如公共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等专项设计课,而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方向还是以室内装饰设计为主。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景观设计课程就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上设置的。再加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源多是艺术类考生,所以,学校教师在专业课讲授和考查时,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艺术表达、视觉的效果,关注的是学生作品的艺术性。而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所以,没有生态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熏陶,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就难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人才。
(四)学生自身能力不强,专业基础不实
由于扩招的原因,许多美术专业基本功不太扎实的学生也都进入了大学的校门,特别是像牡丹江师范学院这样的三类院校,学生的基础就相对差些,一些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不强,园林学、工程学、机械学的理论知识缺乏。如让学生进行园林的绿化设计,可能学生对对象都不了解。进入大学校门后,一些学生不太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学生知识储量不足,难以拓宽视野的现象,学生在做作业时,抄袭现象严重。
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要使景观设计课程上得好,能够培养出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所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就要针对上述问题,对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一)建立健全课程体系
针对上述景观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多开设一些与景观设计课程密切相关的配套的课程,这些课程要结合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与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教学实际情况来开设,如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等。认真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课程学时趋于合理,使各门课程之间做好衔接。在建设景观设计专业时,既要认识到景观设计是具有艺术性、美学性的,更是具有生态可持续性和自然科学性的特征,要融生态设计的教育理念于景观设计之中。
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成功经验,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课程,其教学体系有三类,包括设计课、讲授课和研讨会、独立研究。课程主要有园林景观史、景观规划、景观技术、设计理论和植物配置等。他们注重学生设计技能的培养,讲授并研究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历史,涉及相关的多方面领域的技术和知识,还进行某一方向专门性的研究。最后,学生要独立完成设计并撰写论文。上述可见,哈佛大学在景观设计教学方面,学习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内容广泛,知识面宽,这些内容会对我们学生的设计有所裨益。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牡丹江师范学院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在多方面引进高素质景观艺术专业人才的同时,做好本校原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方法包括:与名校名师合作,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来学校讲学;名校的博士毕业生来我校工作,给予优惠的待遇;本校教师派出做访问学者,与名校名师交流学习;鼓励本校教师出国进修;鼓励本校教师提高学历,到国内景观设计专业建设强的高校去读硕士、读博士。
(三)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学法是景观设计课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景观设计过程和设计要点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点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所以,在我们今后教学的改革实践中,要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量、进一步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过程。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过程提倡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在景观设计课上广泛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在授课之前布置讨论的主题,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围绕主题进行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给以点评和总结。这就改变了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新的景观设计教学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实践的教学环节,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都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的能力,必须在教学中给予实践环节应有的重视。要充分利用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黑龙江省冬季的冰雕设计和牡丹江镜泊湖旅游点建立的软质景观设计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此进行专业实习。同时,还要利用牡丹江师范学院实践学期这个良好的时间,给学生一些项目,或安排学生去合作单位参与其有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这样,既锻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了解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现状对其毕业时找工作也奠定了基础。
设置灯光:任何物体只有在光的照耀下,才能呈现颜色、形状和质感。3dsMax及Vray提供了各类灯光类型,常用的有目标平行光、Vray矩形灯光、Vray太阳光、光度学灯光等,通过调整灯光的色彩、亮度、细分值等参数来模拟真实的灯光世界。
渲染出图:设置相机,调整摄像机位置并调整相机参数,得到满意的构图角度;选择Vray渲染器并设置测试渲染参数,对场景进行测试渲染并调试之前所设置的材质及灯光参数。待测试完毕后进行最终渲染参数设置,得出最终渲染效果图(图1)。
摄影机构图
构图一词,来源于西方古典美术。效果图构图表现,我们可以理解为利用摄像机进行取景,设定室内空间重点在画面中的位置。好的效果图构图,可以使效果图拥有严谨的骨骼,对将来灯光与材质的表现做好铺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脑效果图中摄像机构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如何处理好三维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增强主题、提升艺术感染力。在具体的实操过程中,我们也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提升我们的构图能力。
1平行线构图表现的画面效果安定、平静,适合表现一些庄重的空间,在风格表现上通常表现一些传统风格,使画面较厚重、稳定。在效果图表现中,一些办公空间、博物馆空间等常采用这种构图。
2斜线构图适合表现一些有动感的空间,画面效果比较活泼自由。在效果图表现中,一些娱乐休闲空间及局部特写空间常采用这种构图。
3垂直线构图适用于进深较长的空间,画面表现较挺拔有力。在效果图表现中,电梯间、过道、回廊等空间常常运用垂直构图的表现形式。
4摄像机设置:摄像机的高度设置通常会比人的正常视觉位置稍低,一般设置高度在1.0m-1.5m之间;在表现空间较高的场景时,通常会采用微仰视的摄像机摆放形式,同时会通过添加摄像机校正修改器对场景垂直线条进行校正;摄像机的镜头大小通常设置在20mm-24mm之间。
材质色彩与肌理
材质在室内效果图表现中占有重要地位。色彩是室内空间中最为活跃,最为生动的因素。我们在观看到任何事物的第一瞬间,首先辨别的就是色彩。效果图表现的色彩搭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具体的了解色彩的配色及室内空间的风格与搭配。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提升我们认识和组织色彩的能力。
1色彩基调
效果图配色,首先我们要确立色彩的基调。色彩基调是指整个画面的色彩趋向,它是营造色彩氛围的最重要的手段。效果图配色必须尊重多数人的心理共鸣,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把色彩基调按心理感受来划分,可分为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如果按色相来划分,可分为黄色调、蓝色调、红色调。首先,可以依据所要表现室内空间的性质去确定色彩基调,例如,办公空间可以适当地使用冷色调,稳定人们的情绪,以提升工作效率。酒吧、KTV、夜场等娱乐空间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夸张的颜色,以张扬个性,刺激人的感官体验等。其次,可以从室内风格上确定色彩基调。例如简约风格的应用比较轻淡的颜色,古典中式、古典欧式则可以用一些较厚重的颜色,地中海风格我们可借白云和大海的蓝色来表现等等。
2颜色搭配
色彩是设计师用来向使用者传达想要表达信息的工具,如同一切传达工具,过多的刺激反而使人觉得混乱。在色彩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搭配不当,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或者引起视觉疲劳。通常,在冷色调或者暖色调的空间中,所有的构造和家具不可能使用同一种颜色,在一个空间中只有颜色的合理搭配,才能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大面积的色彩如墙面、地板等,不宜使用饱和度过高或者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的颜色;但是作为画面点缀的陈设品,我们可以使用纯度较高的颜色或贴图,使其与空间的其他色彩形成对比,以此来烘托主题,形成画面的视觉焦点。欧文琼斯在阐述色彩在立体上的应用时说:“凹陷的空间应使用蓝色,因蓝色给人的感觉是退缩的;黄色适用于凸面,因黄色给人的感觉是前进的;红色因无距离感,可用于底面。”有人也许会争议红色看来较黄色膨胀,或者有的设计并无意在前进、后退上作文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色彩不能脱离空间,他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3材质种类
室内空间设计中,常用的材质类别包括石材、瓷砖、木材、涂料、墙纸、墙布、皮革、玻璃、镜面、金属、卫浴、五金配件等,每种材质都会有自身的色彩、纹理及反射、高光光泽度、透明度等。在做效果图时,设计师需要根据场景空间的类型与风格确定材质样式的搭配和材质的使用手法。
效果图灯光
光是世间万物之源,室内效果图表现正是有了光的存在,我们才可以去实现室内的色彩、空间、质感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表面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明暗色调变化。在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光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在3dsMax灯光模拟表现过程中自然光是由太阳光、天空光和月光构成,人工光则是由各种人造光源来模拟,如筒灯、射灯、壁灯、台灯、吊灯等。要通过光影来表现空间特性,就要对不同时段的光影进行探讨与研究。清晨的光影:清晨由于昼夜的交替,窗口光线进入不是很充分,室内空间会出现明暗反差较大的感觉,由于太阳的暖光源与天空光的冷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室外环境冷暖对比较强烈。在绘制效果图过程中可以用VRay的矩形光源来模拟淡蓝色的天空光,使用VRay线性倍增的颜色映射方式,使得窗口处局部微曝光与室内光影形成鲜明的对比。
正午的光影:正午由于光线充分地照射到室内,室内光线通透是这一时段的主要特征,室内光线通透但对比较弱,同时由于正午的光线入射角较大,室内出现的光斑面积会较小。光斑处由于材质特性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现象。在绘制效果图过程中可以用3dsMax的目标平行光来模拟太阳光,vary面光源来模拟淡蓝色的天空光会得到较好的效果。夜晚的光影:夜晚室内空间失去了自然光的照明,由于我们主要采取人工光照明,空间会出现明显的人工光斑,反映在物体上会出现忽明忽暗的现象,室内光线对比比较强烈。在绘制效果图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人工光及光域网照明,可以制造出丰富的室内光影。
目前,电脑效果图常用到的灯光类型包括:目标平行光、目标点光源、Vray矩形光源、Vray球光源、Vray太阳光等。其中,目标平行光和Vray太阳光常用于表现太阳光;Vray矩形光源常用于表现室内外环境光、灯槽等光源;Vray球光源常用于表现壁灯、台灯等辅助光源;目标点光源常常结合光域网文件表现场景中筒灯、射灯等人造光源。
课程架构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大学专科三年制教学专业,而《电脑效果图》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策划》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电脑效果图》课程共计144课时,课程由《电脑效果图1》、《电脑效果图2》、《电脑效果图3》三个进阶课程构成。《电脑效果图1》共计54课时,课程安排在室内设计策划课程及手绘效果图课程之后。课程主要讲授软件为SketchUp和Vray渲染插件,重点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授学生运用软件进行小户型室内设计的建模、材质、灯光设置等工作。
《电脑效果图2》共计54课时,课程重点讲授软件为3DsMax、Vray渲染插件、Photoshop,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3DsMax软件建模工作的掌控能力以及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电脑效果图后期处理的能力。课程以室内设计策划2——大户型室内设计方案为依托,对设计方案的3DsMax建模、材质铺贴、灯光设定、渲染设置等要点进行重点讲授,同时对Photoshop软件后期处理技法进行了初步讲解。
《电脑效果图3》共计36课时,该阶段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深化课程,课程学习的主要软件包括SketchUp、3DsMax、Vray渲染插件、Photoshop;教师重点提升学生运用SketchUp进行初步概念设计,通过3DsMax+Vray进行效果图深化,运用Photoshop进行效果图后期处理、彩色平面图、彩色立面图、汇报文本绘制等设计技能的综合掌控能力。
小结
关键词:照明设计 空间光环境 实用性教学
自20世纪中期工业社会的成熟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面貌,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光有了更为广泛的用途和意义,光环境的营造便成为环境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光的设计研究应运而生。照明设计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上好照明设计课程是我们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得到启发,进而展开设计思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关于照明设计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
一、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缺乏创新性。照明设计是们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传统教学在我们的教育中沿用多年,老套的灯具分析模式数据早已过时,环艺专业的照明教学还是以空间和形态等形式教学,照本宣科、缺乏创新的陈旧知识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信息化,我们对光环境也有全新的理念认识,教育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全球信息的快捷性及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课程学习方式快捷、实用、图形化,老套的教学模式已经处于尴尬的境地,为此我们要尽快更新教学内容,符合新时代的教学发展。
2.光环境研究设备及实验室缺乏。灯光环境设计的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照明为人们的工作、陈列、参观、学习等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建筑空间。对光环境特性研究是现今教育的新课题,涉及到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课程。光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对空间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光的研究需要从它的亮度、照度、色温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光”研究实验室,能建立详实的理论依据,实验时可从光的基础照明、光源与灯具选型、射灯效果、投影效果、眩光效果等方面研究,使学生对光的物理量有更充分的理解,也真实感受到光线与空间、材质、色彩的关系,有利于本专业对空间更深层次的设计分析。在现有院校开设照明设计课程中,除少数院校建立有真正意义上的“光”实验室外,大部分院校只能通过环艺专业公用的实验室进行观察讲解,这就使对光的教学研究产生局限性。
3.环艺专业中对照明的设计分析重视不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来界定的,包括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面。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主要以空间、界面、材料、家具、陈设等方面来解析,在空间的光影照明设计上讲解的不够深入。我们在室内以及景观设计课程中,特别是在毕业设计上,都缺乏对照明光环境的分析。
4.承担照明设计课程的教师应具备实践经验。光环境的营造,需要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多工种的配合,是由建筑及室内设计师、电器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灯具制造商等共同协作完成。所以,我认为该课程的教师应来源于照明公司的设计师或参与公司设计工程项目的教师,他们在该领域中实践摸索多年,在灯具、光效、电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
二、教学思考
照明设计的目标是根据不同的室内外环境所需要的照度,正确选择光源和灯具,确定合理的照明形式和布置方案,创造一个合理的高质量的光环境,来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要求。从这个目标,我们在教学上对照明设计课程有以下思考:第一,对照明设计教育的认识。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本科教育,照明对室内外空间设计起着支撑作用。室内气氛的塑造、材质在光影下的表现、灯具数量影响室内的光影效果、光线对色彩变化的影响等等都与光无不相连。中国的照明设计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似乎人们并不清楚这种职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角色和位置。我们在规划院、设计院等职能部门可以看到,建筑工程的设计流程还处在水暖电以及结构的设计做法,我们的环境装饰也是以材料、结构、色彩等分析为主,很少在设计之初把照明作为设计构思来考虑,光与照明在设计上被忽略,长此以往导致空间设计失去灵性和激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前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时期,对照明设计无论是从技术、质量方面,还是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照明教育是个基本的教育形式,我们作为教育部门,对照明教育应有一定的责任感。第二,调整教学内容、逐步改进教学手段。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属于文科艺术类,建筑及物理学科是他们的弱项,照明设计中物理定律及物理计算公式对他们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要以视觉光环境的教育为主,前期通过多媒体以及灯光演示的实验性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光照场景,使学生了解光与照明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的作用。后期通过课题式教学,以课题为中心带动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更充分的教学目的。
1.对现有教材的调整更新。照明设计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人们习惯把照明规划到电气设计的范畴里,特别是环艺专业的照明设计,在教学中常是以空间、形态等传统教学形式出现,光在空间的艺术形态很难得到体现。传统教材体现理论化、公式化的教学形式,课程授完以后学生还是一片茫然,与学生环境艺术专业背景脱节,缺少实际指导意义。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角度调整教材,我认为要在原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室内空间光环境以及照明在建筑、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设计与应用,使学生掌握了解照明的方式与方法,通过实例的分析,逐步掌握室内、室外艺术照明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2.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在照明设计的授课中,我们要抓住课程的重点,使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更多的知识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除了介绍光与视觉、光与色、光的度量以及光源与灯具这些基础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增加有关光环境设计的实际案例,如:现今具有成就的奥运鸟巢、水立方等建筑的室内及室外照明分析,通过介绍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
3.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照明设计的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感受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课堂多媒体的教学形式,生动直观的图片和音效使原本枯燥的光物理概念得以完美展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基本照明形式在多媒体的演示下,使学生对其概念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多媒体的教学,给分析建筑照明、景观照明以及室内照明都提供了直观快捷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可以在实验室完成,也可以调研形式完成。实验室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读懂光的魅力,如:光照图式的表达、不同色温的光照射在同一种物体上的直观色彩变化、眩光的形式等。对于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还要实验光照在不同材料上的色彩变化和反光率,光在空间里的真实感受以及光所产生的分割空间的功能等等,实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
基于以上照明设计教学课程的思考,本人在教学中有一些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尝试以课题为中心带动全方位思考来改变单纯的技术性知识传播,使学生在了解空间功能的同时还要对光环境在空间中所起到的作用有足够的认识。
1.课题一,对室内空间照明设计的课题分析研究。以1000平米左右的展示空间为课题,分析其空间的功能性,在此基础上布置整体空间的环境照明。对此课题有如下过程:
⑴课题调研。带领学生考察博物馆、展览馆、商场等展示空间,了解其空间布局,重点调研空间照明的光环境特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有:展品与光源的内在联系;光与陈列的相应关系;展示空间光环境的特征。
要求:考察时仔细观察对象,做出相应记录。
目的:以观察实物为主,分析其空间特征与光环境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⑵课题分析。此阶段是针对调研对象进行各层面信息的剖析认识和本课题的信息分析。分析阶段要充分考虑空间布局、人流动线以及光的特性、光的分布、光的造型、光的艺术效果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要求: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画出个层面的分析图,并得出展品的照度标准和陈列光环境列表,进行口头表述。
目的:对课题分析的信息进行重组,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
⑶课题空间推敲和布光设计。本阶段是抽象信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语言探索,是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总结,重点放在平面布置、灯具布置、空间展示氛围营造、室内透视图制作等方面的图纸绘制。指导提示有:①平面功能的合理性;②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策略性;③灯具的布置及其型号;④效果图制作时对整体空间光环境的调控效果。
要求:提交平面图、灯具分析图、室内照明效果图等图纸。
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分析整合后,发挥创作思维,设计出空间理想的光环境效果。
室内空间照明设计的课题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调研中对展示空间的光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深入分析和解答,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出既符合空间功能要求又满足人们生理、心里要求的室内照明环境。
2.课题二,对室外环境照明设计的课题分析。
课题: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夜晚的照明效果。
要求:对城市公共空间夜景光环境进行考察拍摄,回来后分析整理,并口头讲述。
目的:城市公共空间夜景光环境涉及到道路、园林绿地、建构物、广场、景观小品、户外广告等。在课题中,首先要分析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的基本状况,查阅资料分析推荐照度,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及灯具造型等。通过课题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城市公共空间夜景照明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熟知度。
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在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和行为间建立起最大限度的认同。城市照明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加强了可识别性,还根据地域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夜景风格。室外环境照明实践教学,加强了教学的实用性,通过分析和解答,使学生把景观环境和夜景照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景观教学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通过以上照明设计课程的探索,使我们感受到教学不能是简单的技能传授,我们在传授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的开拓和张力,让课堂变成发挥无限想象的舞台,设计过程中体验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的整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品尝到了设计的快乐。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同时,以课题教学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把得到的信息实现整合,并研究与确定表述语言,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样我们在教学质量上就会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洛西、林 怡:《建筑物理光环境试验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建筑学报》,2007。
[2]陈同乐:《光的艺术》,文物出版社,2006.11。
[3]郝洛西:《城市照明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