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英文论文

会计英文论文

时间:2022-08-11 14:5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英文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英文论文

第1篇

     网()创建于二5年十月的研究生论文服务中心,为毕业论文需求用户提供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并发表各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包括发表硕士论文、职称论文、工程硕士论文、mba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中级职称论文、在职硕士毕业论文、在职博士毕业论文、英文计算机论文、英文论文、、职称、核心期刊等业务。

现在我们学校的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主要体现在:

1、严格确定一个指导教师所能够指导的毕业生的数量,是1比20,也就是说一个老师最多只能够指导20各学生的毕业论文。

2、加强了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具体来说,法学本科论文写作的程序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指导教师。选择指导教师和选择题目一样重要,有时仅仅从名气和一些外在的东西作为选择的标准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应当以是否严格作为标准,因为这样的教授,因为他们更有效率,而且更看重你的研究。

(2)确定题目,进行开题。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向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报告你选择的题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你做了哪些准备,比如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文章,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以及你对自己论文写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回你就所拟写的题目提出各种意见,支持的意见,反对的意见,改进的意见等等。

按照现在不少老师的要求,在正式写作之前,是先要搜集资料和撰写提纲的,因为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判定一个学生的论文到底能够写道什么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你搜集到了什么样的文献资料,没有好的米是一定做不出味道好的米饭的,另一个就是要看你的论文的提纲如何安排布局,这个论文提纲包含了你的论文的结构和主题,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所以至关重要。

(3)初稿写作阶段。在完成了以上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进入初稿写作阶段了;在初稿写作之中,可以就遇到的问题同指导教师交换意见,也可以向同学或者其他的先进们寻求帮助。

(4)定稿和答辩。初稿写就之后,要送给老师审阅,请老师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在发给同学们进行修改,这样的修改可能会经过好几次,直至最后,经指导老师同意就可以定稿了,教师签署意见推荐答辩。

与同学们论文写作密切相关的主要的就是要经过这几个步骤。

第2篇

自动化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智能技术和增效节能解决方案将极大地助力中国各行业、各领域发展。如何应用自动化技术和解决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节能减排。

高效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这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正亟需一大批优秀的自动化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进行持续创新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更多的可持续性全球竞争的优势。

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为中国自动化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推动了自动化产业与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中国自动化学会作为这一领域的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从2005年发起,每年度举办一届“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前四届大赛均由ABB(中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至今,四届大赛共收到有效论文1485篇,投稿作者超过3000人,共评出获奖论文140篇,公开出版发行4本论文集,收进高质量优秀论文近300篇。大赛累计超过10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出席,吸引了全国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以及科研院校师生的广泛参与。

本届大赛创新性地引入社会计算理论及相关技术,改变传统的单一线下宣传推广模式,建设智能社会化媒体运营平台,以线上线下互动运营的方式,支撑整个大赛的全流程运营工作。平台将实现对自动化领域行业发展动态、领域专家、作者群体等开源信息实时监控并深度挖掘,最大密度的对大赛进行推广,引起相关领域专家、机构的普遍关注,使之积极地参与到大赛的投稿、评论、民意评选等大赛相关活动上来,引起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促进这个专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大赛真正成为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

按照运营的整体部署,大赛已经完成了前期宣传推广的计划和部署,建设内容包括征文网站、领域作者资料采集系统、领域行业展会采集系统、杂志期刊采集系统、征文舆情监测系统等。参赛作者可以通过访问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站,点击首页左侧导航栏进入本届ABB杯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的宣传门户(省略.cn:8080/abb),了解大赛详情并在线投稿。

目前大赛已经进入后期集中宣传推广的工作阶段,已征集到中、英文论文约300篇,论文主要由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究、工程应用构成。本届大赛投稿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所有符合稿件基本要求的投稿者均可获得大赛纪念奖和论文集一份,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三年展”将在北京举行

本刊讯 2011设计周暨三年展拟于9月26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办。活动由开幕式、北京设计论坛、主题展览、主宾城市、设计之旅、年度设计奖六项主体内容组成。

1.开幕式 开幕式拟于9月26日晚8点在中华世纪坛南广场举办,并将借助数字多媒体设计,展现 “设计北京”的主题。

2.北京设计论坛 北京设计论坛拟于9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办,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主论坛以“设计与城市发展”为主题,是国际设计界首次召开的国际设计周(节)主席论坛。分论坛以“设计与城市生活”为主题。

3.主题展览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拟于9月28日至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主题为“仁:设计的善意”。参展的国际顶级设计师包括扎哈•哈迪德、深泽直人、布鲁莱克兄弟(罗南和尔旺)、菲利普•斯塔克20余位,国际一线设计师超过300位;参展作品1000余件,其中的70%来自国外设计师。

4.主宾城市 主宾城市拟于9月26日至10月3日举办,主题为:伦敦-北京 设计快线。

北京国际设计周计划每年邀请一个国际知名设计城市为该年度的主宾城市,通过设计展览、设计交流、设计赠礼三个核心内容,逐步形成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专题性活动。2011年主宾城市是伦敦市。

5.设计之旅 设计之旅拟于9月25日至10月3日举办,覆盖创意园区、展馆、商场、社区、公园、特色街区、品牌企业院所等90 个区域。其主题为:国庆•北京 看设计。

设计之旅活动形成创意设计旅游线路,引导公众走近设计、了解设计、消费设计,打造“国庆-北京看设计”新的旅游产品。

6.年度设计奖 年度设计奖,是北京设计周推出的具有国际视野、行业高度和社会公信力的常设奖项。颁奖活动与2011设计周暨三年展闭幕式共同举办。

第五届“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开赛

第3篇

内容摘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我国主要的零售市场。本文在对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专注于核心价值环节进行的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能够增加连锁超市企业利润、培育核心竞争力。由此提出了连锁超市向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促进零售行业的健康、创新发展。 

關键词:连锁超市 价值链 新业态 优化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0.3%。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各种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背景下,零售业国际巨头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连锁超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起,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向中高速换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向创新驱动,任何行业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价值链向新业态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对于连锁超市而言,以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相融合,是创新的核心所在。 

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一)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生鲜食品向“农超对接”模式转变 

在价值链各环节中,采购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中央采购),即企业中专设采购机构与采购人员,统一负责企业的商品采购工作,实现低成本、采购集中管控。集中采购有助于连锁超市企业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保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满足顾客求廉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鲜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连锁超市纷纷改革传统生鲜食品采购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即由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目的在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如2016年新丝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三峡区域展开农超对接项目,参照PGS成立有机种植基地,帮助农产品进入欧尚、沃尔玛等连锁超市,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中间商。 

(二)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管理落后,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物流价值链贯穿于连锁超市运营始终,对于调整和优化各价值链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运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一味追求门店的扩张,忽略了后台物流体系的构筑与管理。有的连锁超市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只重视门店布局以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物流网络未及时扩大、管理观念陈旧,导致商品的调配费时费力,企业总利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盲目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成本上升。有的连锁超市企业意识到物流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设备、运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由于自营物流配送规模小、作业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 

(三)生鲜产品销售作为超市经营重点,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鲜已成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据我国连锁超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生鲜区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3,尤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生鲜超市这一比重更是高达70%。可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板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超市通过对收银条的大数据研究,重点推出荤素搭配好的净菜生鲜品,进行负、中、高毛利商品的混搭,加速生鲜品的周转率,解决生鲜经营的核心问题—新鲜度。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如调料、粮食、食用油等。另外,我国连锁超市生鲜产品销售仍旧面临着障碍,如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冷链供应体系不完善、深加工冷链食品匮乏等。 

(四)连锁超市价值链体系对接不完全,导致运营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价值链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了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减少无效价值链,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但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价值链管理不容乐观,据我国连锁超市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比例为70%左右,多集中于中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信息技术应用率仅为18.3%。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往往面临着投入大、缺少技术人员等困境,甚至在运营中根本没有能够统筹全局、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人员,由此要实现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模型设计与问卷设计 

为了研究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着有效性、可操作性原则,从多角度设计模型与问卷、选取相关的变量与指标。 

第4篇

一、实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

“先理论后技能”是众多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南洋学院在着手新教改前,也一直沿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学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但这种模式带来的瓶颈和局限性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教学知识化倾向比较重,效益不高、吸引力不强;二是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学的需要;三是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四是队伍建设不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对这些问题,学院探索了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学技能”的教学新模式。

高职院校推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由高职教育特色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院校生源特征等因素决定的,这对提升高职教育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仅适应于知识传授的课程,大力推行适应于能力为重的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学院在对全院各专业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后,适时启动了并行排课的教学改革,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胜任工作岗位所需要技术技能的实践能力,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吻合。

基于“培养有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基础并具工匠精神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确立的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是:“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基础模块;现代学徒,逆向体系;顶岗实习,无缝对接。”按照“并行排课,技能优先”的思想修改试点专业教学课程标准,让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就按现代学徒模式接受专业技能训练,实施“逆向体系”改革;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思政、体育等围绕学生专业技能教育,按照“专业集中,基础模块”的改革思想,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并组织教学,英语专业实践全英环境的教学实验。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和指导,落实“顶岗实习,无缝对接”的最后教学环节,学院调整了2+1的顶岗教学模式,改成了2.5+0.5的顶岗教学模式。试点专业新生一入学就上技能课,且半年就拿出相关作品。比如,服装系学生学习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做出衬衣。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基础课程教师队伍是前提条件,实验实训基地是必要基础。除此之外,改革的成功还有赖于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其中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改革内容。学院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采取了“两阶段、 七步骤” 的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主要是开展整体思路的设计,转变管理层和教师的职教观念,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这一阶段分三步实施。

第二阶段主要是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阶段分四步实施。

第一步,全员发动。首先,分层面、分系部进行调研、讨论、座谈、发动,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统一了认识,激发了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经过调研和讨论,全院大部分的教师、干部认为改革必须进行。虽然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不少困难,但绝大部分教工希望改革,也愿意改革。同时,经过对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这种“入学就学技能”的教改模式很期待。学院确定了在4个系分选1个专业和1个班级改革试点。此外,学院在试点专业改革的同时,开展以项目促改革,首批确定了22个配套校级教改项目,包括了教学体系构建、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全英环境模拟教学、课程设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教学等内容。

第二步,课程设置。学院遴选出4个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每个试点专业完全打破了原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整合了一套以技能优先为主线的逆向体系;数学、语文、思政、体育等基础课程围绕学生专业技能教育,按照“专业集中,基础模块”的改革思想,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创新设计和教学,打破大学原有的文化基础课按照课本章节顺序每周连续授课的方式,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小块,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需要单独教某一模块,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此次教改中最大的挑战。课程整体设制凸显“技能优先”的特点,采取专业技能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并行排课的方式,即让学生在学习技能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发现需要学习理论课、基础课才能解决,激发其主动求学。比如,学生要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就要先去接触汽车维修的各环节,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论课会揭晓答案,也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课程的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实践和理论课时达到1∶1;(2)实训教学实行2班倒或3班倒;(3)部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承担;(4)技能训练与产品研制项目相结合;(5)实施“2.5+0.5”的教学实习安排;(6)部分专业理论课也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学徒授课方式。

第三步,技能教师培养。为保证“技能优先”的教改质量,学院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一支职业技能教师队伍,一支学生技能教导队。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策略,不断完善培养机制:一是开展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一批优秀的职业技能教师,并按照技能水平分级管理,待遇与等级挂钩,每年滚动选拔,级别动态管理;二是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水平;三是聘请企业有专长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或技能实训教师。同时,从全院各专业中择优选拔了100名左右技能尖子学生,组建了学生技能教导队,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统一服装、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的战队管理。这支队伍的目标是:(1)培养一支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精英队伍;(2)储备一支能够应对各种类型技能竞赛的专业团队;(3)学生充当实训老师的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学习专业技能,让学生队员在边学习边教学的过程中达到双赢。

第四步,教学组织方式。一是推行“工匠导师制”。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同时担任试点班的任课教师,效果显著,如机电系一年级新生在教学过程中能自主开发出带声控钳工台照明系统、LED荧光灯电路和架构等产品。二是实习环节落实“顶岗实习,无缝对接”,在“顶岗实践”中学生参加实际生产。如服装设计试点班的22名学生,将全部进入服装企业顶岗实习,系里指派老师全程与学生一起吃、住、学、做,食宿费用由企业承担。三是改革考核模式。试点专业每门课程确立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从考核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变为考核学生“会做了什么”,如对汽车进行零件的更换、故障诊断和维修等。同时引入“企业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由一纸试卷的答案决定,而是由社会企业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第五步,体系重构。学院遴选出4个专业进行试点,彻底打破原有的专业课程内容与结构,按技能优先的逻辑关系逆向构建课程体系。目前,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专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已修改完成,学院在此基础上将在2016级新生中普遍推广。

第六步,全面实施。试点专业构建的技能优先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经过专家论证后已具备全面实施的可行性。通过论证的专业将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目前学院37个专业都在制定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将在2016级新生中全面实施“并行排课,技能优先”的教学模式,所有新生将按照新教改思路上课。

第七步,模式创新。在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上,将改革经验向全院所有专业推广,同时对与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学管理体制、人事管理体制、后勤保障体系等进行全方位创新, 最终建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目前, 我院第一阶段的改革已经完成,经过这一轮改革,学院教师更新了职教观念,实践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了师生重视技能、讨论技能、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第二阶段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已完成了对全院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论证和重构,即将推广实施。

二、应用型科研助力教改成为高技能人才“孵化器”

科学研究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以“接地气”的应用型科研作为教改的“孵化器”,把科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带动学生技能水平提高。

学院成立了南洋产业研究院,并设立南洋产业研究院基金,主要目标是通过学院提供资金、人力的支持,教师带着学生搞科研,在实现产业转化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参加科研,积极撰写科研论文,走上省内、国内、国际学术讲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对资金使用有三方面要求:一是要求立项的所有项目必须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10~15人),且每个项目必须以学生为第一作者;课题进行中的开题和中期汇报都是由学生承担;二是学院将资助学生参加广州乃至全国举办的学术会议,鼓励学生到会上宣读论文,或资助少部分学生参加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英文论文;三是择优部分资助学生到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重点培养能力突出的学生,切实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扩大学院影响力。

目前,南洋产业研究院基金资助的首批18个项目已立项,主持项目的不仅有本校的专业教师,也有校外科研单位专家,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的青年教师、博士和硕士,共吸纳了校内各专业近300名学生参与其中。如,学院引进了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王新华教授级高工等高级人才手把手教学生做项目,切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院还创新性地发展学生科研项目公开汇报会,学生团队先后汇报了《四效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六旋翼无人机》《基于Arduino控制的移动平台》《自动雨阳棚》以及《飞轮式停车机器人》等多个项目,不仅汇报思路清晰,项目内容具有前瞻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做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此外,学院还通过定期举办“博士讲坛”、“院长与你面对面”活动,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学院自 2015年启动教学改革以来,新教改推行的课程体系设置从逆向思维出发,教师的职教观念不断更新,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学理论”,既消除了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迷茫,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快速成长,已经显现出喜人的局面:

一是实验实训条件大大改善,专业技能课程开设效果凸显。根据技能优先的教改思路,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更名为“实训室与设备管理处”,统筹对全院9个系的实验实训室环境、功能布局进行了更新、调整和优化,试点专业技能课程开设率达到100%,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有力训练。

例如:(1)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核心技能课程――机器人实训深受学生欢迎,共56个学时(工业机器人实训和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各28学时),2015级新生第一学期就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让学生认识传感器、PLC、变频器、气动技术应用,而且学会ABB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和RobotStudio虚拟仿真软件应用等。

(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分解至各个学期之中,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前夕都有非常明确的实训目标。

(3)英语专业在校内创建了封闭式全英语训练营,推进全英语情景化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在校外仿照欧洲小村庄的布局已完成 “温莎英语村”筹建的前期工作,拟将英语村打造成集学生实训基地、生态观光旅游与跨境电商基地“三位一体”的高端教学基地。

二是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教学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思政、语文、数学、体育等均已实行专题化模块教学。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为例,思政部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建构,把教材内容分为了8个大的专题模块。

专题模块化教学呈现五个特点:(1)每个大的模块中包括许多具体专题,子专题的设计既涵盖了教材的重点知识,也涉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2)统一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生动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多人集体备课,就专题内容和教学方式集思广益,讲透、讲活每一个专题;(4)聘请校外专家讲和校内老师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校外实践课与老师现场讲解相结合。

三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在此次教学改革中,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学院实验实训室向教师和学生全天开放,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实训室都有老师在,不仅学生遇到问题随时都能找到教师帮助解决,而且教师自身在实训室随时可以练习,不断增强动手能力。

四是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全院160名学生接受了系统的技能优先教学改革试点,学生学习呈现三大特点:(1) 学生用项目和作品说话,积极性高,全勤率高,兴趣浓厚。(2)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效率大大提高,试点前,服装系每位学生一学期只做4件成品,试点后一个月能完成7件成品。(3)通过教改,使学生达到三个能力层次:理论基本应用、看懂并设计常规市场产品、产品设计创新和发展。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