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科普工作计划

小学科普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21 17:45:28

小学科普工作计划

第1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教育科研寓各项活动之中、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成长的职业生活方式。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1、做好“十一五”课题实施及课阶段性总结工作;2、进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3、培养科研骨干市级1名、区级4名、校级5名;4、实验教师能独立撰写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1、完善《公滨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科研成果。将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教师个人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2、搞好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科

研小组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明确分工,指派专人负责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3、组建科研团队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4、启动实施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增强领导及实验教师的责任感,形成研究习惯。5、依据“专家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加”的培训模式,大力

普及推广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6、继续实施校内科研骨干认定制度,实行校、区、市逐级推荐政策。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传力度。及时与上下级传递最新信息。三、具体安排:

三月: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宣读修改后的科研奖励办法

实验教师确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开学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每学期上交两份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学反思组建科研团队对教师进行科普知识的培训

四月:实验教师隔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五月:聘请专家指导讲座

六月:科研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各级论文的评审申报工作

第2篇

市科协制定“五五”普法纲要以来,我单位在科普宣传过程中,始终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以“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全面贯彻党的科普方针。认真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活动,大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成立了以主席为组长的五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协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法制工作计划,以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单位依法决策,民主管理的水平。现我单位遵照亳州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示精神,针对我单位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情况如下:

一、组织领导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健全,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动随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由科协主席负总责,副主席具体负责,各种制度、普法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齐全,普法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制定了科协五五普法实施方案,并能在实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组织实施。普法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六次会议,定期研究、检查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各有分工、职责不同,并能根据每年组织一次依法治理活动检查。

二、干部学法用法

我单位制定了学法计划表,并能按时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在学习和听报告中留有学习笔记,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法律知识考试,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科普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法律学习计划和制度,坚持经常学习,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尝到了学法依法用法的甜头。

三、全民普法教育

在五五普法学法的活动中,我单位利用三下乡、“科技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散发普法宣传材料,通过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宣传,加强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使百姓人人懂法守法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依法治理工作在各个层面全方位展开。通过五五普法,也使我单位干部职工懂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旗能力更进一步加强,各个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四、存在的不足:

1、由于条件和经费所限,科协的普法宣传工作仅限于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进行的法律宣传,活动对学生和群众进行普法教育,教育的途径还不够宽泛。

2、对各学校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程度还不够,法制教育的内容、形式还比较单一,缺少丰富性和多样性。

第3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创新科技工作思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以“五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以“创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突破,切实增强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以“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市”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步伐,全力推进我市“一区两带三极”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目标

结合科技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规划,围绕我市“一区两带三极”,深入企业调研,把脉企业创新资源,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理念,积极服务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重点实施“五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市步伐,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团支部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力争各项工作全面达标。到2011年底: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800万元;争取省级重大成果5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评选市级科技奖25项;农技110用户稳定在4万户;组织科技活动周1次,科普宣传日1次,送科技下乡10次,新增乡镇科技宣传栏6个;专利申请完成170件。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1、争取领导重视,促进部门联动

⑴完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科技创新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⑵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财政、税务、工商、教育、人事、农业、金融等部门科技工作的联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系,营造有利于我市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

2、开展企业科技调查,摸清企业创新资源家底

以“三区三园”为重点,开展企业科技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定好位,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为不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提供政策引导和科技服务。

3、大力实施“五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工作

⑴产学研结合专项行动计划。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组织申报国家重大专项1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个:国家重点火炬项目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个,省级研发项目1个,特色基地3个。力争启动大学产业园工作,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引进转化10项专利成果,开展科技对接活动10次。

⑵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在全市建设6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构建优势特色农业种养技术创新示范体系,重点支持9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完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重点扶持2家农技协或专业合作社,并进一步扩大农技110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确保每星期1-2条外呼信息。

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专项行动计划。编制设计重点培育企业成长路线图,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辅导体系和孵化抚育体系,力争完成中小企业路线图计划企业4家以上。全面落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市级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程序,力争有2家企业承担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家企业承担省、市创新基金项目,培育1家上市企业和1-2家上市后备企业。

⑷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走创新型发展的道路,加强知识产权专利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和数量。新增创新型企业3家,推广科技成果及使用新技术达到15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

⑸科技投融资专项行动计划。建立科技投融资的统筹协调机制,探索采取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企业技术创新后补助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投入方式,建立科技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向科技型企业聚集。力争引进各类科技投融资机构1-2家,吸引科技投融资资金4000万元,实现银行科技信贷4亿元。其中,引进风投、创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4、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⑴启动高新区建设。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为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打基础,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⑵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企业创业园。落实入孵企业20家,全面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力争建成1家省级孵化器。

⑶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我市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整合科源公司和小龙虾生产力促进中心,力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后补助项目。

5、争取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

⑴争取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增加。

⑵贯彻落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创新基金。

⑶制定出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

6、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⑴切实发挥“化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开展2次“化工专家行”的对接活动。

⑵争取省政府及省科技厅支持,促进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积极服务我市企业。

⑶围绕特色和重点产业,有针对性的引进科技人才。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挖掘一批有创业冲动的年青人才。

7、以创建工作为推动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

⑴拓展科普影响力,抓好常规科普工作,做好“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⑵提高科普重视度。一是强化部门的职责,把实施“十二五”科技规划作为科普工作的龙头,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抓好科普设施建设。有步骤地开展“站-栏-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建设,做好城区电子科普宣传等设施的配备工作。三是加强社区科普建设。四是争取国家、省级科协项目支持。

⑶抓好科普服务农村建设。一是抓好10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抓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加强农技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围绕支柱产业,为广大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技协健康发展。三是继续实施“科技支撑服务行动”。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等项目投入,更好的服务“三农”。

8、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坚持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4篇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二、“*”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加大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离的改革,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拓展科普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政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3.加强国防科普工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航空、航天、核、兵器、船舶工业的科普资源,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其功能并增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展示手段,在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退役、待销毁的某些军工设施和军事装备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和开发,建设一批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多层次的国防科普作品,建设国防特色科普网站,适度开放国防科研院所和所属高校的实验室等设施,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国防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加强企业科普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优势,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鼓励企业捐资捐助社会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要把支持和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六)专兼职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方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创编和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传播队伍的素质。积极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让更多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支农支边支教活动,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专家、老教授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展城市社区、乡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科普宣传员。

三、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政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做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

(二)加大科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应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

(三)完善科普奖励政策。逐步将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展教具等科普作品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四)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技类场馆、专业科普机构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开展国家科普基地建设试点,在提高展示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政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加强科普的理论研究。针对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创新文化、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监测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重点扶持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支持办好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理论研究期刊。

第5篇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加大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离的改革,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拓展科普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06-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政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3.加强国防科普工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航空、航天、核、兵器、船舶工业的科普资源,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其功能并增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展示手段,在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退役、待销毁的某些军工设施和军事装备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和开发,建设一批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多层次的国防科普作品,建设国防特色科普网站,适度开放国防科研院所和所属高校的实验室等设施,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国防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加强企业科普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优势,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鼓励企业捐资捐助社会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要把支持和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六)专兼职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方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创编和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传播队伍的素质。积极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让更多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支农支边支教活动,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专家、老教授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展城市社区、乡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科普宣传员。

三、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政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做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

(二)加大科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应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

(三)完善科普奖励政策。逐步将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展教具等科普作品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四)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技类场馆、专业科普机构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开展国家科普基地建设试点,在提高展示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政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加强科普的理论研究。针对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创新文化、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监测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重点扶持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支持办好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理论研究期刊。

第6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要求,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以加强科普阵地、设施建设、组织网络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载体,面向社区(居委会)、面向基层群众,普及科学技术、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通过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工作者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创造科普工作良好的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社区(居委会)组织,科普组织牵头,社会公众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推动社区(居委会)科普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努力提高城区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力争2015年前实现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目标,对全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建标准

(一)领导重视

1、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将社区(居委会)科普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社区(居委会)领导积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3、制定有科普工作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科普工作计划、文件、资料管理符合档案管理规范。

4、科普活动经费列入办事处财政预算,人均科普经费0.5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网络健全

1、成立有社区(居委会)分管领导同志负责的科普小组,并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

2、社区(居委会)内每个大院,都有科普小组或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

3、有一支热爱公益事业、热心科普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科普宣传员、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等),科普志愿者不少于15人。

(三)设施完善

1、建有固定的科普画廊或科普橱窗等宣传设施10米以上。

2、有开展科普教育的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及科普学校等场所。

3、科普活动场所应配备有科普声像设备(电视机、DVD机、科普知识光盘等)。

(四)成效显著

1、根据居民需要,积极发挥科协组织作用,充分利用驻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社会资源的优势,经常开展有特色的科普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

2、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全年无较大影响的封建迷信、、伪科学活动的发生(此为一项否决项)。

3、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的内容每季更新1次(有更换记录)。

4、每年举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型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

第7篇

乌鲁木齐市科协紧紧围绕乌鲁木齐市委关于“民生改善年”的总体部署,以“党建带科协”建设为指导,以“科技支撑发展,科普惠及民生,科学改变生活,科普提升素质”为目标,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惠民社区行动计划”四个“创新”为抓手,抓机遇、谋发展、促建设,推进基础工作、强化基本任务、服务基层群众,在强化示范、注重实效上狠下功夫,营造了“一区(县)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科普创建工作氛围,形成以“党的建设带动科协建设、科协建设为党的建设增光添彩”的良好局面。

一是以创建促创新

以“五有一化” (有工作人员、有办事场地、有工作计划、有工作经费、搭建党建和科协建设区域化工作平台)为抓手,推进“科普惠民社区行动计划”四级联创和党建带科协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共676个社区全部加入创建行列。通过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实现科普工作有机构;开展“站栏员”建设,建立具备科普、宣传、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基本功能的服务站,在街道、社区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直接面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实现科普工作有固定场所;积极动员组织学校、学会、科普机构、科技团体、科普场馆、大众传媒、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实现科普工作有专兼职人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等“十进”活动,实现科普工作经常性、群众性、参与性;搭建党建和科协建设区域化工作平台,实现党建工作与科协建设互促互进,科协工作为党建工作增光添彩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联合促创新

在重点发挥好各级科协组织工作优势的同时,乌鲁木齐市充分调动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大科普、大协作的宣传优势,优化科普工作的宣传环境,与成员单位签订了《乌鲁木齐市贯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同时,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团体、科普场馆、媒体机构、科普基地等先进设施、人才资源、场馆资源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8个单位荣获全国、自治区、市、区“科普惠民社区行动计划”先进(示范)单位,获得奖补资金363万元。高新区(新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天山区、水磨沟区对创建的科普惠民先进(示范)社区奖补资金实行1:1配套,落实奖补资金百万余元,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科协创建工作的大力开展。

三是以示范促创新

针对乌鲁木齐大城市、小郊区的特点,市科协在所辖七区一县的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米东区深入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并实现了“四级联创”。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做法,“三级公示四级联创”的评选方式,成效显著,在发展农业产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素质,加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步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至今,已有41个单位和22名个人分别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区(县)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累计获得奖补资金396.6万元。同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现了四级联创,乌鲁木齐市和各相关区县也设立了专项经费开展本市、本区县的表彰奖补活动,配套专项经费100余万元。

四是以活动促创新

举办“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系列活动。“百名专家百场科普报告会”、关注机关干部心理健康——科普巡回大讲堂活动”、“科普集市”、“送科技进村”宣传活动、“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活动、“关注社区居民身体健康——营养保健科普系列讲座专家行”活动、“关心青少年科技素质——电脑操作、机器人拼装青少年科普培训活动”、“医疗专家进社区巡回义诊活动”、科普影视巡演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活动等等,通过实实在在的科普惠及基层服务活动,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

(乌鲁木齐市科协 编辑:吴锋 责任编辑:董艳苹)

第8篇

一、2009年度开展工作情况

1、认真做好农函大培训教学工作

为把农函大培训工作真正办好,××乡科协按照县科协的要求,结合我乡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于年初制订教学计划,确定了棚租坝村委会和安居村委会核桃栽培技术两个专业班,计划招收学员120人。在做好教材的调运,辅导教师的聘请以及办学资金的协调后,两个专业班分别于3月5日和3月10日举办集中面授辅导。在集中辅导学习结束后,乡科协专干和村委会的干部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多次组织学员参加自学,做好课余辅导、答疑。120名学员按时参加了考试,通过乡、村、组干部对学员的生产实际进行考评后,得出学员的综合成绩。120名学员中最高分为93分,总分9386分,平均分78.2分,教学质量比去年明显提高。

2、充分发挥科技职能部门作用,形式多样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为在全乡营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的氛围,促进科技创新,繁荣科普事业。乡科委、科协采取以会代训、讲座、板报、放映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

一是开展“科普街”宣传活动。结合我乡实际,利用街天,开展各种“科普街”宣传活动共7次即:“助残日”1次、“土地日”1次、计生宣传服务1次、交通安全宣传1次、妇女维权法律宣传1次,“禁毒防艾”1次、《烟草专卖法》宣传1次,共发放宣传材料4250份,群众咨询1320人次,检查身体325人,发放3000余元的药品。

二是因地制宜举办各种科技培训。××乡科委、科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我乡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于年初制订培训计划,并根据农时节令因地制宜举办各种科技培训。1-10月,全乡共举办各种培训101期,7288人次,其中:其中:举办烤烟实用技术培训32期,2127人次;除虫菊种植、中耕管理及采花技术培训20期,1317人次;魔芋种植技术培训4期,251人次;竹子种植技术培训9期,578人次;核桃种植技术培训4期,230人次;畜禽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培训4期,248人次;蔬菜种植技术培训4期,255人次;劳务输出法律知识培训11期,752人次;农机具使用及维修培训3期,158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1期,65人次,森林防火法制宣传培训2期,305人次;预防甲型h1ni流感病毒知识讲座1期,70人次;

其他培训6期,932人次。1—10月,在举办的各种培训中共发放宣传资料9128份。

三是放映科普录像。2009年1至10月,共放映科普录象20场,观众达2080人次,其中:放映《玉溪优质烤烟生产技术》科普录像7场(7个村委会各1场),观众达840人次;放映《峨山核桃、竹子栽培管理技术》vcd

10场,观众达810人次;放映《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1场,观众达80人次;《交通安全连着你-我-他》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片2场,观众达350人次,丰富了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

四是出科普橱窗、黑板报。根据农时节令出科普橱窗10期(每月1期);张贴科技活动周宣传标语13条(大标语3条,小标语10条);张贴科普宣传画50份,提供科技信息3篇。

3、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服务科技活动周

××乡2009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6日至22日在全乡开展。以“科技创新支撑峨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普及科技知识的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2009年5月19日,由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牵头,联合县文工团及县计生协会共50余人到××乡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乡计生办、科委、科协、文化站、妇联等部门等利用赶集日,举办计生宣传文艺调演,在街上摆摊设点,为群众提供科普展板宣传、专家咨询、科普宣传资料发放等服务活动。当天共悬挂宣传大标语3幅,张贴小标语10条,展出科普宣传展板15张,张贴宣传画10张。发放精心准备的宣传材料,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当天发放了《云南科技报—科技活动周特刊》50份,《人口与计划生育手册》200份,《独生子女“奖优”免补知识问答》200份;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宣传材料共120份;泡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简介150份;科普知识系列丛书100份,大众科普手册120份,农村养殖实用技术100份;发放避孕药100盒、避孕药具150盒;观看文艺演出群众达500人次,专家咨询120人次。全天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040份。

二是开展中小学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为提高青少年对交通安全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促进学校“三生教育”工作,联合峨山交警大队举办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这次宣传活动参加人数达355人,发放交通安全知识手册300份,展出交通安全宣传展板20块。

三是开展“关爱残疾孩子,开展特殊教育”走访慰问活动。结合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联合乡残联开展“关爱残疾孩子,开展特殊教育”走访慰问活动。5月17日,走访慰问残疾家庭户10户,共送上慰问金2000元。

四是举办××乡有机、绿色烟叶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培训班。5月19日,红塔集团科技人员分别到××乡河外、青河两个村委会开展有机、绿色烟叶科技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有村组干部、烤烟辅导员、种烟大户等共80人。发放有机、绿色烟叶的栽培技术手册100本。

二、工作的亮点和难点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开展“科技活动周”服务活动

2009年,××乡科技工作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举办“科技活动周”为具体行动,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支撑峨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题,于5月16日至22日在全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2009年5月19日,由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牵头,联合县文工团及县计生协会共50余人到××乡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乡计生办、科委、科协、文化站、妇联等部门等利用赶集日,举办计生宣传文艺调演,在街上摆摊设点,为群众提供文艺宣传演出、科普展板宣传、专家咨询、科普宣传资料发放等服务活动。全天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040份;发放避孕药100盒、避孕药具150盒;观看文艺演出群众达500人次,专家咨询120人次。

2、稳步推进农技协快速、健康发展

乡科委、科协以“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为契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率先成立了峨山县第一个核桃协会,为稳步推进××乡林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核桃协会自去年6月份成立后,新增会员13人,会员人数达53人(种植核桃户50人)。结合我乡实际,对会员进行核桃种植技术培训,提升会员的科技文化水平,提高种植质量。核桃协会做好了核桃的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共组织会员销售泡核桃1000公斤,实现产值2.6万元,会员人均泡核桃产值520元。目前,××乡核桃协会已注册了“峨山—××核桃地理商标”,着力打造来自“山水家园”的绿色食品品牌,提升××乡核桃产品的知名度,以“生态核桃”作为提高××乡知名度的一张名片。

3、全力以赴,做好“六个一”创建活动达标验收工作

2009年是××乡“六个一”创建活动的达标验收年,××乡科协和青河村委会认真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做到查缺补漏,注重材料整理和收集。通过07、08两年的努力,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六个一”开展工作。即:以行政村为单位。设一个科技服务室、建一块科普宣传栏、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开办一个农函大班、引进或推广一项增收项目(技术)、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为使创建工作顺利达标,××乡科协在“六个一”创建活动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目前,青河村“六个一”创建活动已顺利通过市、县的验收,圆满完成了创建达标任务,为今后带动其他村委会的创建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09年,是××乡科技工作迎难而上的一年。××乡科委、科协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因科普经费投入不足、无法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影响了科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对新科技、新技术接受缓慢,阻碍了科技措施到为率的提高。三是由于自身制约因素,难于寻找适宜农民发展致富的科技项目。四是核桃协会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协会的快速发展。

四、2010年工作意见

1、因地制宜举办各种科技培训,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0年,全乡计划举办各种科技培训120期,7200人次,即每个月举办10期,每期60人次。其中:妇女占20%,党员占20%,村组干部占20%。

2、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2010年,全乡计划开展“科普街”宣传活动10次,“助残日”1次、“土地日”1次、计生宣传服务1次、科技活动周1次、交通安全宣传1次、妇女维权法律宣传1次,“禁毒防艾”1次、森林防火法制宣传1次,劳务输出法律维权宣传1次,关爱女性健康知识宣传1次。计划发放宣传材料1万份,检查身体350人,发放4000余元的药品。

3、做好农函大教学管理培训工作

2010年,结合××乡实际,计划在谢札村委会和云美村委会举办核桃栽培专业班。计划招生学员120人,其中:谢札村委会60人,党员20人,(2010年1月开班);云美村委会60人,党员20人,(2010年2月开班)。充分发挥农函大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及时把农村实用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培养一批适应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增强劳动技能,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稳定的新局面。

4、开展新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加强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试验经费,主动联合农科、林业、畜牧等科技部门,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

5、加强管理,稳步推进农技协的发展

继续做好申报“峨山—××核桃地理商标”的后续工作,做好玉溪市科普项目申报的贮备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争取资金投入,推进协会的健康发展。

第9篇

2005年科委科协简要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2005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更多经典尽在组团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金奖。

2006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2005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国家级火炬项目2项,其它5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项,市级新产品6项,市级火炬项目6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项,其它30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2006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2005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13%增长至15%。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2006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2005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2006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2006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对依靠科技进步的认识,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第10篇

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 办好学前教育

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对各地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导检查。推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台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完善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推动各地制定和完善扶持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

2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指导各地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配套政策。印发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工作。研究制订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开展对省级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考核评价。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订义务教育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初步建成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研究制订解决大城市中小学“择校热”的措施。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管理。

3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印发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教育专题规划。指导各地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课程标准。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等项目。

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

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项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5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印发继续教育专题规划和推进社区教育的指导意见。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试点工作。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推进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服务机制。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建设。加强社区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创新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

6 支持特殊教育

继续实施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启动特殊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支持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配足配齐教学康复仪器,支持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中心)建设。印发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启动三类特殊教育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改革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7 组织实施好“2011计划”

认定一批“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深入推进科研评价、人员聘用、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积极探索有效运行模式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机制。结合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1 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德育的实效

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党的十精神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研究制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印发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启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组织修订普通高中德育课程标准,探索语文、历史等骨干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支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覆盖范围。

2 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在上好体育课基础上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地方年度报告制度。开展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及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调查,开展“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开展规范社会补习机构和补习行为的探索。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

3 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

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3-2020年)。研究制订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继续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继续推进高校音乐学、美术学(师范教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4 着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继续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深化对张丽莉等重大典型的宣传。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全面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深入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探索开展教师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采取措施坚决防止个别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扩大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研究制订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继续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制订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推进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广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前到农村学校实践的经验。深入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参与实施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重点做好教学名师评选工作。研究制订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高校离退休教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深入实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改革试点。

5 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并提供服务。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督导机制。总结推广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优秀成果。制订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快建设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6 加强教育质量监督评估

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开展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研究制订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推广中小学“绿色评价”。制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评估工作,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参与OECD国家学生评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研究制订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编制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开展本科院校分类评估,做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稳步推进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继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医学教育认证。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建设。

7 全面发展语言文字事业

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和语言生活监测。办好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展普通话、汉字应用水平和汉语能力测试,提高国民语言文字素养和应用能力。指导各地推动城市和区域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外文规范使用,制订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1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探索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督促各地出台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配套政策,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制订和报备工作,因地制宜办好乡村小学和必要的教学点。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实施针对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

配合做好“绿色电脑进西部”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大力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工作。继续实施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认真做好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启动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研究制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助计划。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2 深入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修订印发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完成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修订。印发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理科教育和“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改革。研究制订内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五年规划。

启动少数民族高端人才计划。深化内地民族班教学改革。印发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支持新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结构调整。制订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3 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推动各地落实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扩大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范围。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助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建立国家奖助学金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基本建成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4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

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开辟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就业渠道。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完善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对困难毕业生群体实行重点帮扶。

第11篇

各系、部:

现将《2021第二届辽宁省近视防控创意大赛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参赛同学9月7日前将《作品报名表》(附件2)、《作品汇总表》(附件3)、以及参赛作品(命名格式要求见实施方案)电子版发送至gdyxcxcyzx@163.com,报名表纸质版送至创新创业中心,勤政楼309。

 2021第二届辽宁省近视防控创意大赛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第二届辽宁省近视防控创意大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指示精神,为我省积极落实国家八部委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眼健康宣传工作,实现“健康中国”的核心目标,激发创新意识,专业技能,秉承“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大健康设计”经验与成果的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1.参赛对象为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

2.每个参赛队由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组成(最多不超过3名),鼓励不同学科专业学生跨学科、跨类别报名参赛。

3.所有参赛者均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四)竞赛组别分类

1.自主命题设计

参赛作品围绕近视防控、眼健康创意设计主题进行的相关设计,具体组别分类如下:

A.视觉传达设计组:包含海报招贴、包装、字体、UI、网页等;

B.产品设计组:包含眼镜、眼保健产品、数码电子、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玩具、文具、公共设施等;

C.环艺设计组:包含室内、景观、建筑、规划等;

D.数字动画组:包含动画短片、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数字漫画、插画、动漫衍生品(含数字、实体)等;

E.摄影组:包含创意摄影、产品捕捉、人物特写、建筑风格、实践活动等;

F:交互设计组:包含移动端H5互动广告等;

G.策划组:内容包含广告策划案或其他类策划等;

H.文案组:内容包含广告语、长文案等;

I:其它组:其它艺术设计创意类原创设计。

2.限题设计

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相关科普类、创新类设计。(附件6: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简介及规划)

A.科普馆建筑环境设计:包含科普馆的建筑外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规划设计等;

B.科普馆公共艺术设计:包含城市雕塑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壁画艺术设计、公共装饰品设计等;

C.科普馆视觉传达设计:包含科普馆导视系统设计、宣传海报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绘画等视觉传达相关的设计等;

D.科普馆产品设计:包含科普馆相关的文创类产品、科普玩具、科普类电子产品、科普类装置、科普教具等产品类设计;

E.科普馆数字动画设计:包含科普馆宣传动画、插画、动漫人物形象设计、动漫衍生品等;

F.科普馆策划类:包含科普馆的宣传策划、活动策划、会议策划等策划类相关;

G.科普馆文案类:包含科普馆的宣传广告语、活动广告语等。

H.其它: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其它相关的科普类、创新类设计和创意。

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概述:

第一、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成立背景和意义

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九部委批准的沈阳“眼产业特色小镇”内规划建设何氏青少年眼健康防控科普基地,结合每年一次的ICGeye,“世界眼基因组大会”,推动沈阳眼产业,满足大众健康。

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是辽宁省唯一一个专注于青少年近视防控主题的科普馆,是国内最具特色的集防控体验、科普展示、近视筛查、防控指导于一体综合性科学普及及文化宣传的近视防控基地。

第二、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简介

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是全国首家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为核心,融合国内外顶尖眼科医学专家及视觉艺术设计专家前沿理念,将医学、艺术、科学技术相融合的视觉科学艺术展馆是我省面向全社会重要的科学普及教育、眼文化观光体验的重要载体。

展馆本展馆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共计分三层,一层为眼睛与医学展馆,二层为眼睛与科学展馆,三层为眼睛与艺术展馆。一层视觉与医学展馆分为眼科普区、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科普馆、眼健康科普沙龙馆、全身体检区、眼健康筛查区、心理咨询室等6大功能区。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竞赛时间

作品提交:2021年9月7日-9月30日

2.参赛作品要求

(1)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艺设计类的设计作品请使用参赛作品模板进行排版(见附件1:参赛作品模板,附件5:参赛作品排版说明),版面大小为A3 幅面,竖版,分辨率300dpi 的高质量jpeg格式,且色彩模式为RGB的电子版文件。每件参赛作品提供不超过三张A3版面,版面内容包含主题、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尺寸图及说明文字等。

手绘作品或实物作品请用扫描仪扫描或数码相机拍照,拍照时不要使用闪光灯,图片转换成JPG格式,版面大小为A3幅面。

环艺设计类作品需同时提供建筑漫游。

(2)数字动画类作品,拍摄工具及制作软件不限,时长不超过10分钟。画面宽度不小于600—960像素,不要倒计时。成片flv或wmv格式,图像大小720×576。

(3)摄影类作品,格式要求为JPG文件,不小于3M,要紧扣主题,单幅、组照、彩色、黑白均可参赛数量不限,组照不超过6幅(可以组合在一张上)。

(4)交互类用HTML5软件制作。可以为H5动画,H5游戏,H5电子杂志,H5交互视频等。作品分辨率要适合手机屏幕尺寸,即默认页面宽度640px,高度可以为1008px、1030px,页数不多于15页。作品需提交作品发布后的链接及二维码。

(5)策划类作品,策划类中包括内容提要、环境分析、创意设计执行提案、媒介提案、广告预算等。

(6)文案类作品中,广告语字数不多于30字(含标点),长文案字数在100-500字之间(含标点)。

3.参赛报名

(1)需要邮寄的材料:

A.参赛作品电子版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光盘刻录,并邮寄至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艺术学部U南517办公室。光盘文件夹命名方式为:作品、作品报名表、作品汇总表、推荐评委信息表;作品文件夹命名依次为a.学校名称-b.组别分类-c.作品名称:辽宁何氏医学院-工业设计组-张三-智能眼镜设计(1)

B.《作品报名表》(附件2)、《作品汇总表》(附件3)、《推荐评委信息表》(附件4),以上3种材料填报完毕,纸质版加盖学校公章,邮寄辽宁何氏医学院艺术学院U南513办公室。其中,《推荐评委信息表》请各参赛院校推荐相关组别大赛评委一名。

邮寄地址:沈阳市浑南区泗水街66号辽宁何氏医学院艺术学院U南513办公室

收件人:李老师

电话:024-88059798-8374,18242980200

邮编:110163

(2)电子邮箱传送材料:

《作品报名表》(附件2)、《作品汇总表》(附件3)与《推荐评委信息表》(附件4)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汇总后,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大赛邮箱:邮件主题为“xx大学近视防控竞赛报名材料”。(作品仅接受刻盘邮寄,无需再重复发送电子邮件)

(3)需同时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cxcy.upln.cn/)进行报名,材料最终校对结果以平台信息为准。

(六)竞赛环境与设施

辽宁何氏医学院将为竞赛环境与设施提供保障。

二、竞赛组织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

承办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

(二)组织形式

由竞赛主办及承办单位共同组织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由竞赛承办单位负责竞赛的具体组织实施,由各参赛院校及组委会聘请专家共同组织成立竞赛专家委员会负责竞赛的评审工作。

三、竞赛规则

(一)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1. 评审方式:

(1)形式检查:大赛赛务组对报名表格、材料、作品等进行形式检查。针对有缺陷的作品提示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修正。

(2)作品分组:对所有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有效参赛作品分组,并分配给评审专家。

(3)专家初评: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进行网络评审。评审专家登录平台系统,进行网络初评。每件作品至少指定3名专家进行评审。

(4)专家复审:大赛评比委员会对排名前30%作品进行复审;对初评结果有较大分歧意见的作品,根据回避原则安排有关专家进行复审。

2.评分标准:

(1)创新性:具有创意,体现与众不同的创新性与独特性,体现参赛者的想象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用性:为配合竞赛主题,设计者应关注设计创意与当前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当前技术条件和技术限制,可进行批量生产制造。

(3)艺术性:作品中应体现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思考,通过作品造型更好的体现设计功能。

(4)市场性:正确理解竞赛的主题主旨,有效与当前产业经济相结合,有效与当前社会生活需求相结合,尽量保证设计成果的惠及面广、市场推广前景好。

(5)表现力:作品应在设计方法、绘画能力及设计细节上最大程度地表现参赛者的设计意图,产品的效用功能和使用方式能够清晰表达。

(三)奖项设置

根据作品质量设立省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各奖项获奖比例由竞赛组委会根据报名情况和竞赛成绩确定。

设立“优秀组织奖”,对竞赛组织中表现出色的高校给予表彰奖励;设立“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对竞赛组织中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四)申诉与仲裁

大赛组委会评审委员会负责受理申诉。受理申诉的重点是违反竞赛章程的行为,包括作品抄袭、不公正的评比等。对于要求复评以提高获奖等级的申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申诉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申诉,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讯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加盖公章。不实名提出的异议无效。大赛组委会对提出申诉的个人或单位信息给予保密。与申诉有关的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协助大赛组委会对异议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大赛组委会在申诉期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申诉人答复处理结果。

(五)竞赛结果公示

竞赛结果将在现场决赛评审结束2日内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三天。

四、其他

(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李进老师

电话:024-88059758-8374,18242980200

电子邮箱:heshiyishu@huh.edu.cn

QQ群:第二届辽宁省近视防控大赛咨询群,群号码:785852525,添加请注明“学校-姓名”(每所院校请指定一名组织联络人)。

(二)领队与选手须知

1.各组别作品只接受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参赛。

2.参赛院校应安排有关职能部门负责预赛作品的组织、纪律监督以及内容审核等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原创性、规范性和公正性。

(三)其他未尽事宜

1.知识产权

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主办单位和参赛者共同所有,主办单位享有对获奖进行展示和其他形式宣传的权益。任何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参赛作品进行宣传、出版、展览和转让等,竞赛主办单位有权追究违反上述规定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2.其他

第12篇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普及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我校今年的科技工作的口号是:“人人参与科技活动,在参与中增长科技知识,以科技知识引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整体思路:

1、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校科技教育规划的制定,积极推进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教育,面向全体,积极推进科普活动的创新;广泛发动,形成合力,提高本校科技教育的效率。

2、加强领导,健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机制;依托课堂,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探索课堂教学与科普教育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领略科技前沿的风景。

3、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创建自己的品牌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能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科技教育的实践。 具体工作:

1、开展全校性的科技普活动,结合市、县的科技比赛和大规模的科普活动,采用紧密型的管理方式,由校和班级两个层面展开。

2、搞好校内宣传活动。结合社会热点印发科普资料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班主任利用午会课、班队会、“快乐的十分钟”等时间让学生以自主比赛、有奖问答等形式掌握和巩固科技知识;搞好日常卫生、科技知识的教育,要求每班在专门开设一个科普栏目;与周边社区和社会科普单位相联系,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3、积极参加科技比赛。对于学校本来的重点项目、强项,小制作、建筑模型、航模等项目要巩固好。同时,适当选择一些其它项目进行发展、壮大。建立校内科技兴趣小组。科技小组要做到五个“定”,即定指导、定记录、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

4、建章立制、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布置、协调相关事宜。为科技指导教师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并保障落实他们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的时间。进一步加大投入,保证活动经费及活动必须设备的到位。在现有的奖励机制上,进一步加大对那些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显著的科技指导老师的奖励力度。对重点项目指导老师的课时费用将再提高一档。对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老师予以重奖。

5、用科教新理念、新思想在办学层面指导特色的建设,推动科技办学特色朝内涵、优质方向发展。注重校园科学文化的积淀,注重校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注重科技教育的基地建设,努力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科技教育基地的建设要以点带面,推动全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结合探究性活动,开展一次科普小作文比赛,并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要求各班学生把自己的小作品、小制作上交学校,学期结束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展一次学生作品的展览会。

6、建立科技教育激励机制。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教师科技教育的实绩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的依据之一,形成“搞与不搞不一样,搞好与搞不好不一样”的评价体制,奖励优秀的科技辅导教师与爱好科技活动的学生;尤其要努力提高科技辅导教师的待遇,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辅导水平,参加区、市级自治区比赛,为学校争光。重视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保证必要的活动经费,不断购置更新科技器材,推动学校科技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一支乐于奉献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科技辅导教师参加区活动中心的教研、培训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科技教育的专业能力。

7、依托社区优势,建立校、家、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网络,建立一支有校外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热心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自愿者活动等积极参与社区科普宣传活动。本学年,我们将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进行一次以“爱护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为主题的为社区打扫卫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体会生态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科普工作的推广与深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备因素,更是学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认真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我们将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努力将新学期的科技工作提升一个台阶。总体策略和目标:

1、认真学习、深刻认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宏观背景和导向。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正确定位科技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积极参加具有突击性和长期性特点的重大活动。

3、提高科技组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科研工作,探索“特色创建”和“运作模式”。

科技室管理员:金鸽

红城镇徐家磨小学小学

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学生科技教育力度,努力在学生中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坚持学校科技特色教育,并有所突破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科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现状分析

1、我校于2020年5月当选松江区科技特色学校,今年9月份开始筹备2020—2020年度松江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评选。

2、学校领导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十分支持科技活动的开展,并积极帮助科技组规划未来发展。

3、随着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关科技教育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4、科技活动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活动基础扎实,内容丰富,参与面广泛。

5、学校周边社会资源充沛,容易形成科技教育的合力。松江新城区地域优势、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家长的素质优势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宝贵财富。

6、科学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目前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12名,其他教师的科技辅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7、学生科学素养有待关注和提高,他们缺乏持久、连续地完成科学活动,刻苦、深入、持久、争先的品质不够。

三、主要工作

1、常规科普教育工作:

(1) 结合大队部工作完善班级科技园地(植物角、科技园)的建立工作。

(2) 校园科技成果展示栏的更新及布置工作(宣传栏、黑板报等)。

(3) 抓好科技教师参加培训的学习。

(4) 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学教育的素材。开展好探究、自然、劳技、计算机等各学科的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5) 通过为班级、为教师提供、订阅一批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和报刊。帮助全体师生丰富信息及有关理论。

(6) 开展校级科技之星评选,表彰在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7) 选拔科技能力出色的学生进入科技社团,为各级科技竞赛储备人才。

(8) 开展第五届校园科技节。

2、特色科普重点工作:

(1) 继续将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主题的科普系列活动。

(2) 以松江区科技创新大赛为学校科技活动的抓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使科技活动成为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

(3) 组建校级科技社团,积极组织,认真训练,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计划的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获奖的数量与层次。

(4) 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科技活动,使100%学生都能参与普及型兴趣活动。

(5) 规范科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室场、设备,认真开展好各项科学实验。

(6) 尝试开展“家庭实验室”项目,让学生把部分实验带回家,以家庭为单位,家长与孩子互动参与的形式完成学校中无法实践的实验项目。

小学科技节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为指针,认真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从而有力地促进科技的普及,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改革,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人才,在全校师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任务:

1、继续做好学校科技普及工作。科技教育不单是在科技活动中讲授知识,它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因此,要求各任课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特别是自然、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积极利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使科普工作紧贴于学科教学。

2、着力重视科技环境创设。今年学校要把校园建成科技文化园。要通过合理利用开发校园空间,让学生走进校门,就强烈地感受到知识的熏陶。

3、认真组织科技活动。积极利用“科技创新周”,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科技比赛,并认真落实今年上级组织的各项省市级科技比赛。

三、具体工作:

㈠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充分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由教学校长李校长亲自分管科技教育,成立以科学组、科技辅导老师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详实的科技活动系列活动方案,每班都配一名理科教师作为科技辅导员,认真组织日常的科技活动,同时依托学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实践能力,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科学、计算机、科技活动、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层层落实,定期检查,评比与奖励,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技氛围。

㈡创设环境,建立共识,浓厚科技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为此学校要把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技教育氛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教育手段摆上重要位置。

1、加强校园建成。把校园建设成花园。绿树成荫、果实飘香、花草植被、郁郁葱葱,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中的各种花卉草木及其科目属性,增长自然知识意识。

2、重视校园科技文化建设。针对孩子们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在校园内布置科技橱窗和科技走廊,各班布置科技角,设立“科普园地”栏目,校广播台开设“科技广角”专栏;定期举办科技讲座,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讲授创造思维和方法,用科学知识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

3、认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

4、开放学校的活动馆式。今年,学校将在原有实验室、劳技室等基础上专门筹建科学馆,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为更自主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学校在星期四开放图书馆、多媒体机房、科技馆等科技教育设施,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实验室、劳技室,用足、用好这些设施及设备。

㈢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

四、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制定科技教育活动计划。

三月份:各科技兴趣小组开班。

四、五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市青少年科普知识既创意动手做竞赛。

六月份:武昌区首届中小学科技活动大赛既汉字录入竞赛。

九月份:检查假期科技创新方案设计,选出好的作品,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