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习企业管理部

实习企业管理部

时间:2022-05-06 07:20: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习企业管理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习企业管理部

第1篇

专业实习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为: 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通过专业实习,在了解企业概况的基础上,对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相关的某一方面的管理业务活动进行详细调查和系统分析,建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概念,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业务实践能力。

2、通过实习,参加一定的业务活动和管理实践,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所具备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国情,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和从事业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学生毕业设计和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通过实习,调查、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和业务管理过程,参与企业具体的管理工作,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调查研究、人际沟通、谋略决策、随机应变等独立工作能力与管理能力。

学生在实习前已学完《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规划》等专业课程。其实习主要要求为: 坚持每天做好实习日记。

2、学生去企业实习,要抱有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群众密切合作,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和模范行动来取得企业的信任,为校争光。

3、学生要坚持深入企业管理实践,不要浮在上面,满足于一般的介绍,要想方设法参与具体的管理工作,以求获得真知。

4、整个实习期间,学生要下科室或车间实习和劳动,拜一名业务人员或技术人员为师,虚心向师傅学习。实习期满请师傅写出评语。

5、实习期间,学生要主动接受工厂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学生要自觉遵守工厂的作息时间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纪律性。

6、实习结束前,要请企业的主管部门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态度、工作能力和实习效果作出鉴定,带回学校,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

二、实习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1周):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概况认识实习 实习动员(带队教师与系领导);

2、东风公司计算机管理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东风公司相关人员);

3、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情况介绍(各单位企管科长或信息主管);

包括业务环境与系统目标;业务处理过程及关键业务;主要处理策略及其表述;系统开发过程与控制环节;应用系统测试与调试问题;系统运行与管理维护问题;系统评价等。

4、参观计算机应用系统(东风公司和十堰市各相关单位)。

第二阶段(3周):业务系统调查与系统分析 企业概况调查

企业建立、发展的历史概况;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当前的总体发展规划(目标、方针、策略等);主要产品及其技术特征;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企业服务的市场面;企业文化;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前景展望。

第2篇

关键词: 岗位需求驱动 技校 企业管理教学

企业管理课程,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科学的管理方法,树立经济观念和管理观念,以适应现代企业环境。对于技校学生来说,掌握企业管理课程的核心理念,对于提高就业能力、职业素养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目前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企业管理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但从目前技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是重讲授轻模拟,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学习效率比较低。比较典型的问题是教学不能紧密结合岗位需求,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地融入到工作中去。因此,面对新时期更加复杂的就业环境,更要坚定不移地尊重社会需求,尊重企业需求,以学科自身培养方向和岗位需求双重作用来培养学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充分调研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设置体系。

时代在发展,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企业也必然会随之在管理理念、技术特点、设备管理等方面有所变化,即使是同一个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也会随着时代变化、企业发展而变化。以档案管理岗位为例,以前档案管理岗位只需要工作人员足够心细,能搜集管理档案就好,对于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档案已经由原来的纸质变成数字化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管理能力。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要充分地考虑这种时代和科技发展给岗位管理带来的变化,也要因此而调整用人需求。或者说,现代企业管理,实际上是对人和物的管理,尤其是要侧重对人和产品质量的管理,这才是提高投入和产出比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人力资源管理”和“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等相关内容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做到保证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和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同时,从中挑选所需的知识,删除那些过深过难的内容,及时把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新知识、新模式等吸纳到教学内容中来,尽力组建最佳知识结构[1]。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查企业对不同岗位的需求情况,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有选择地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好地适合现在企业的需求。

2.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中,除了强调学习理论外,还要突出情景的运用,即通过社会实践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学校应该着力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并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每个岗位的需求,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欠缺。在这方面,一些技校采用了“工学结合”模式,并基于“工学结合”模式进行了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围绕企业创业和企业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制定了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2][3]。比如,河北虎振中等专业学校为了促进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的认识,在学生学习期间根据相关专业把学生派往长城汽车公司、玉兰香酒店、庞大汽贸公司、保定肉联厂、天威集团等地观摩,观摩采用不同章节相对应的内容单独实习的方式。该校还于学习结束后利用假期,集中开展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活动,使学生深入到企业管理的一线。一方面观察学习,另一方面直接参与力所能及的管理工作,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另外,这样的实习方式还可以让学更加深刻地认识企业管理课程的核心价值,更加清楚明白自己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还有哪些差距,从而在学习时更加有针对性。

3.不断转变培养观念,逐步推广弹性订单培养模式。

岗位需求驱动下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订单培养,是目前岗位需求驱动下应用比较成功的培养模式。对此,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4]。具体来说,岗位需求驱动下的订单培养模式,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的课程框架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要求从传统的刚性化运行机制向现代的柔性化运行机制转变。这就要求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有建设性的培养思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发展。对于企业管理课程来说,教师也要先了解学生的差别开展培养。比如,有的学生理解力比较差,对于很多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的效果不好,而有的学习则是瞬时记忆比较好;有的学生可能是对管理理论体系比较熟悉,而对于有些学生可能是更善于实践。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业务能力。学生学到了知识,待到参加工作后,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既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首先体现在办学方向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生命力,归根结底是看其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看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是否能够真正践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宗旨[5]。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课程来说,更是要贴近企业需求,不断地调整授课内容,转变授课思路,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强实践能力,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愈发地展现企业管理课程的魅力,把企业管理课程更好地融入到技校学生个人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洋.浅谈企业管理课的教学方法[J].现代交际,2012(1).

[2]朱珊珊.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9(17).

[3]蔡景庭.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商业经济,2011(3).

第3篇

《连锁企业经营》课程是在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该课程的开设符合连锁经营管理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连锁企业经营》以连锁企业的营运管理、连锁经营活动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养,同时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连锁经营的本质、基本特征、连锁企业开发方式以及基本连锁业态,为后面《连锁企业门店开发》、《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目前《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教学理念以传统的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目前大多高职院对于《连锁企业管理》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平台,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忽略了高职院校关于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导致教学中只有理论,缺乏实践,学生难于理解连锁经营的本质与工作特点,未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缺乏必要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方案,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2.2课程教学内容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连锁企业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历年来选用的教材如《连锁经营原理与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等一些教材内容与《零售学》、《物流管理》等交叉重复过多,又由于每年授课教师的变动,《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形成一个规范而完整的教学体系。

2.3课程教学手段、方法较单一《连锁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覆盖面广泛、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与社会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上投入不足,理论课堂上没有投影仪和多媒体,任课教师只靠传统黑板、粉笔来讲解,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表达清楚,而学生之前对连锁经营缺乏必要的认知,理解起来有很困难。

2.4课程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实施连锁经营专业在高职院校院校,目的是培养素质高、技能性强的连锁管理人才,使学生较快的适应性连锁企业的岗位要求与操作流程。而目前的高职高专连锁企业管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极小,大部分院校尚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2.5课程考核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评价目前高职院校该课程的考核,仍以理论教学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中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考试形式比较的单一化,仅仅局限于卷面考试;在成绩评定上,以期末的终结性教学测评为主,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评价。

3《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思路

3.1重塑《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理念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理念,应该符合高职院校对技术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核心,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为此,该课程设计上要结合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突出连锁企业管理重点内容的讲解、实训以及实习,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向市场提供理论基本够用,技能十分娴熟的连锁企业管理人才。

3.2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专业《连锁企业管理》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是关于某一学科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如何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连锁企业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建立后,无论教材的变动,还是任课教师的调整,该课程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方面,始终是一个规范而完整的教学体系。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具体教学内容按90学时(理论+实践)设计如表1本课程标准将《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三个模块:即连锁经营基础知识篇、连锁企业的技能管理篇、连锁门店综合运营篇,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先理解连锁经营基本原理和知识,并掌握连锁企业需要的各项管理技能,最后结合连锁门店的教学实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大大提高。

3.3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可以借助现代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课件、Flas、相关音像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讲店面设计、商品陈列时,实践教学中学生分组去调研,实地考察,我收集了很多案例图片资料;他们也收集了很多丰富的图片,在班级交流讨论时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来展示。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采用,深入浅出地达到让学生学会的目的,使理论教学课堂显得生动而丰富。

(2)现场教学讲解。现场教学是连锁企业管理教学联系实际的另一种特色形式,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我们校内实训基地教育超市、物流中心和其他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具体分两种形式:①集中指导教学,即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在实训场所,为学生现场集中介绍、讲解。②分散指导教学,即先把一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模拟的企业,每个小组设一位组长,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先把相关实训要点交给各组长,由组长讲授知识;其整个实训过程教师起宏观协调和综合指导的作用。该教学方式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人数多规模大的综合实训项目。

(3)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推动教学,把教学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而又自成体系的教学单元。把某些典型的教学项目,从实际企业管理活动出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项目要求,学生要完成任务的分解、任务前的准备、任务的开展、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任务完成后的效果评价等。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4改善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

(1)投入校内实训室建设。在实训室,学习机相关的操作技能,学生可以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模拟行业业务操作,系统地掌握各业务环节的关系。学生通过仿真的软件操作,既熟悉了与本课程的相关的技能要求,同时缩短了将来适应企业工作的距离。该教学形式和第一种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更迅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

(2)加大教学实习,增进与校内外企业的合作。连锁企业的教学实习,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时间,使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连锁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要着重与实施连锁经营方式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岗位轮换、班次轮换等,使学生解了实习的连锁企业的组织制度,掌握连锁企业店长、收银、理货、盘点等主要作业内容和作业中的技巧和规范,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

3.5建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该课程综合考核采用项目任务完成、期末笔试及实训操作、实习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

(1)采用项目评价的评价过程。不再采用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单一评价手段,而是注重学生实训、实习的表现的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侧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由于采取的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上,每个任务完成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职业素养,各个任务评价成绩之和就是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提高 高职 顶岗实习质量

[作者简介]吴迎华(1976- ),男,湖南常德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四川 成都 61011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060-02

一、顶岗实习的概念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完成大部分的基础课、理论课、教学实习课程以及相应的技术课程之后,由学校组织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直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收获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的教育模式。在学习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养成一种正确的劳动态度,在完成一年的实习后,便可毕业并到社会工作。这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倡的“2+1”教育模式,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二、顶岗实习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转变,政府不再包揽各大高校的办学,而是实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的各大企业都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在经济领域中按照生产规律以及自身的生产目标自主经营,不再接受政府的指令性实习计划的约束。在此背景下,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

1.企业的生产规律与学校的教学规律有很大的区别。企业和学校分属不同的社会领域,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企业在旺季的业务较多,缺乏员工,欢迎学生来进行顶岗实习,但此时学生必须在学校进行理论课学习,学校所能够提供的顶岗实习生较少;相反,企业在淡季的业务较少,不缺员工,但此时学校提供的顶岗实习生较多,供过于求。由于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不可能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给顶岗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学校也不可能根据企业的生产规律来进行课程安排,从而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

2.顶岗实习的劳动强度过大,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无视国家劳动部门的规定,为学生安排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而学生由于缺乏企业培训和心理准备,往往在思想和体能上很难承受工作压力。此外,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一切作息时间都由企业规定,很少有学习时间,更没有精力进行学习,很有可能落下大量的课程,最后不但不能在顶岗实习期间锻炼好自己,反而耽误了课程学习,得不偿失。

3.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学生的专业不对口。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来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岗位,常出现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学生不仅在实习期间不能得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锻炼,反而由于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而忘记了专业知识,这容易导致他们越来越怀疑顶岗实习的作用,有的学生甚至放弃顶岗实习的机会。

4.家长与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好好学习,毕业后就能找到好工作,不重视子女的顶岗实习,甚至出于安全等考虑不允许子女去参加顶岗实习。由于家长的不配合,再加上企业顶岗实习岗位的缺乏,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放弃了顶岗实习的机会。

三、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1.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协调。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协调,学校与企业应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建立长久、友好的合作关系,有共同合作的规划。同时,学校与企业应适当签订一些协议,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必须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有剩余时间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2.学生、学校对实习单位的选择必须要严谨。顶岗实习岗位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专业、实际操作次数以及企业的意向,还要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努力维护学生的权益。因此,在选择实习岗位时,必须加强对即将选择为顶岗实习企业的认识,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声誉等都要进行仔细的核查,一些违法乱纪的企业则不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学生的权益,使学生掌握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加强家长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学生应积极向家长讲解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以及进行顶岗实习的意义,让家长清楚认识到顶岗实习的意义,配合学生寻找好的顶岗实习岗位。

4.学校应做好学生的实习思想教育工作。青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容易产生思想不稳定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仅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不够了解,对实习企业的各方面情况也不太了解。因此,学校必须加强顶岗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就很难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因为如果学生的品质不好,在进入真正的企业进行实习时,容易与企业员工产生矛盾,很难融入企业。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学校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提高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的时代意义

1.顶岗实习有利于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倘若不能真正运用,那么这些理论知识迟早会被淡忘。因此,必须激励学生积极进行顶岗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学以致用。

2.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质。顶岗实习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敬业的精神,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除此之外,由于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会广泛接触社会,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的各种品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顶岗实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要求招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这种要求无疑对大学生设置了一个高门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有顶岗实习的经验,就增加了一个就业机会,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4.顶岗实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企业的理解,提高学生未来从事企业管理的能力。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模式,了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机会来向优秀的管理人学习,不断总结归纳,再结合理论知识,很容易形成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自身未来从事企业管理的能力。

五、结论

高职院校最大的教学特色就是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欢迎,得到了学校的广泛认可,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顶岗实习岗位的提供者即企业的生产规律与学校的教学课程不同步,使得顶岗实习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家长不重视子女的顶岗实习,导致许多学生放弃了顶岗实习的机会,等等。本文针对顶岗实习所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如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慎重选择实习单位、加强与企业的协调等,并揭示了顶岗实习的意义所在,以期能够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平衡社会中人才的供需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岫,关丽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问题探讨――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5).

[2]何伟莲.高职商务语言类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3]魏良模,程忠国,曾光辉.高职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

[4]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第5篇

1、实习目的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班同学在李铁治老师、王新平老师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3周集中企业事务模拟实习。模拟企业事务管理是我们学习了企业管理决策各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老师组织我们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管理的各部门、各环节进行模拟实践。同时我们借助管理学院模拟企业事务管理实习实验室,在李铁治老师、王新平老师等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我们的实习。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应用所学到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尝试,犹如身临其境,获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几年才能感受到到的经验和体会,弥补了经管类专业学生生产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空白。

同学们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要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参加者能全面、灵活地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知识和预测、优化、对策、决策等方法,考察学员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并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竞争模拟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实用性是其它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比拟的。

通过模拟实习,使我们对已掌握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性尝试,体会竞争条件下现代企业决策全过程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经营决策的能力。锻炼了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互相学习、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实习,同学们在产品市场需求分析、销售优化决策、生产优化决策、存储优化决策、全面预算和盈亏计算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巩固和印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经营决策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6篇

【关键词】安保类职业院校 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90-02

一、前 言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习模式正在大踏步的革新,多数职业院校已经从传统的实习模式下走出来,让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参与一线工作。这种模式的变化给学校、企业、社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收益。但是,实习方式改革在不断深化过程中,学校、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不同性质的院校有不同的实习方式。本文以职业院校实习情况为背景,通过对目前安保类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安保类职业院校实习过程中应对的部分问题。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首先,通过对学生实习企业的领导、专家的访谈,充分调查企业意见和学生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整理;其次,对实习学生和实习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整理。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职业院校三年来有关实习的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分析,参照了目前近两年内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发展文件,与目前实习情况进行了对比。

三、分析讨论

1.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安保类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些问题。

安保类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最底层的保安员还是高层管理人员都在从事管理工作,这与工科技术操作类的工作性质有着明显的区别,技术操作类的实习可以将机器设备搬进教室或者是实训场,而这类管理类的实习,则不可能将实际工作现场搬进教室。要想提高这类学生的实战经验,就必须进入真实的工作状态,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

(1)课程安排与实习时间的冲突问题

由于课程的安排在学期初已经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了课表,但公司项目却是根据公司活动周期来确定。所以学生要参与公司的项目进行顶岗实习,两者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公司项目相对于课程来说具有不确定性,但学校的实习必须按照公司的项目来安排。所以,学校的实习工作往往就与课程的安排产生冲突。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课程让项目,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课程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补课。然而,公司项目的需求又都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公司项目中去,还遗留一些学生不能参与此项目的实习实践,这样就会给补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开发实习单位时就应深入了解公司项目的周期安排是否固定,以及是否能够与课程进行协调。虽然当前职业院校所采用的多是学分制,但是更进一步开发适合职业院校的学分制的实施形式,成为职业教育新的课题。

(2)教学日常管理模式与公司实习管理模式不一致,使学生会出现局部的“水土不服”。

教学的日常管理多采用班主任负责制,根据学校的校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且基本上都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劝告和说教来引导学生。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管理多以用公司奖惩机制为主要的模式来管理公司员工。职业教育毕竟是教育的一种,对所有实践的学生大多是通过引导、指正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的,有些时候允许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加以引导和指证,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公司的管理是否有这样的宽容度,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在参与公司项目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制度来制约和管理学生的行为。制定的制度既要达到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时还要满足公司的要求,能够快速有效地约束、激励学生。

(3)指导教师在实习中的定位及其人员安排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都是在指导教师的监控下完成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习任务的安排、过程中的检查,以及实习结束后的成果验收。在以往都是由学校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安排学生的指导内容,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习效果,或者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管理实习中的学生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是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所以,为了能够与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的新型教学模式相配合,就必须培养一批专门指导学生实习的专职实习教师,他们日常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实习过程中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而且这些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职业培训与公司实践,紧密与公司连接。这种采用实习教师专职管理实习的模式,相对于将学生交由公司来管理更有优势,因为职业学校学生毕竟是学生,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教育,还不能完全脱离指导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实习指导教师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随着职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将来实习指导教师将不再是一种兼职的教师职务,他将成为连接行业和学校的桥梁,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4)实习项目和内容的不断变化为实习工作带来一定的问题

当前,为了让学生能够参加公司的顶岗实习,学校会根据公司现有的项目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但是公司的项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紧跟市场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尤其在实习过程中,因为项目的不断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能被分配到不同的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每个公司又都有各自的岗位和任务,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实习工作,制订一个详细的实习计划,对本行业中所有的岗位进行分析,建立与学生匹配的具体实习岗位计划。针对不同公司的岗位要求,可以采用轮岗的形式进行实习。指导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出不同的岗位实习要求,统筹安排所有学生的实习工作。针对某一个项目而言,指导教师需要针对不断更新的实习内容,认真分析、总结,针对新的岗位要求作出新的实习岗位指导。

2.在实习整个过程中,实习的企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企业是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最佳地点,它充分为学生们提供了实战和学习的平台,为学生们在毕业以后尽快地向职业人转变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所有学校开发的实习企业,在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安保类职业院校与企业进一步加深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首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其心态不完全具备员工的要求,所以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学生们往往考虑自己将来可能不会在这个企业工作,所以在实习中仅仅将企业作为毕业实习的场所,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让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其次,学生在体能、智能上与公司员工相比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在实习阶段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历练,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在实习指导课程上,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提高学生对实习的认识,适当的建立一些关于实习心理辅导的课程或者是由专人负责学生的心理工作,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不断提高安保行业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在身体素质上,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一些职业实战模拟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上岗后的适应能力。并且还可以加强对实习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来约束学生,基本上达到思想的引导与制度的约束并行。

(2)企业管理模式与学校管理模式的不一致性造成了企业管理的尴尬境遇

公司的管理依靠严格的奖惩、绩效等管理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并且公司以追求效益为最终管理目标。但是,实习生进入到实习岗位后,鉴于与学校的合作关系,所有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照公司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公司内部出现了一群特殊群体,对公司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将学分制度、奖学金制度、评优制度、处分制度等奖惩制度切实纳入到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工作,制定详细的管理工作手册。将公司的奖惩、绩效制度转型纳入到学校实习管理过程中。

(3)企业的文化以及企业管理理念不能在学生中得到及时的贯彻

尤其是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并且学生自身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可能实习工作就结束了。实习工作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深入学习工作流程,进而逐渐深入体会企业的文化,实现从学生向企业职工的升华。但是因为当前实习时间短,而且不能够系统地进行岗位实习,所以学生在没有完全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管理理念之前就离开了企业。当前的指导教师也没有机会深入企业,深入理解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这就让实习的学生在深入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文化上难上加难了。

(4)后勤供给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在实习过程中,一般是由学校承担学生实习的后勤供应,或者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实习生提供后勤供应。但是往往在一些时候,双方会出现一些供给真空现象,这是由于在双方沟通不足的情况下造成的。这样会给实习生带来很大的情绪波动,也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少障碍。为了实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往往是由双方领导经过几次磋商以后,才能保证后勤的供给的顺畅。学校和企业在此方面都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经过几年与企业的合作和磨合,学校和企业才能建立起彼此信任和相互默契地配合。

四、小 结

通过对安保类院校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出现一些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实习尤其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教育责任,这不仅是为了学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更是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针对企业和学校在实习过程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总体反应出:

1.学校与企业应该更进一步地加强互信关系,增加互动,彼此深入了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

2.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根据自己公司的发展,与学校一起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

3.学校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并根据企业的管理的模式,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制定一整套学生实习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全面地更好地开展安保类职业院校的实习工作,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就必须重新建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具有安保类特色的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 玲.对职业实习指导的思考.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

2 乐燕子.日本职业见习制度对中国的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3 彭康华、乔一方.金融风暴下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实习指导的思考.消费导刊,2009(02)

4 杨安邦.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深化教育实习改革――谈定向顶岗实习的内容和程序.抚州师专学报,1998(02)

5 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09

6 殷翔文、马 斌、马成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江苏教育发展报告.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7 招建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设计与探索.华东师范大学,2009

8 毛颖善.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9 李 锋.构建地方性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体系的探讨与实践.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10 李海霞、魏 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11 李向东.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02)

12 张文英、杨 勇.对高职院校有效推进顶岗实习教学的几点思考.今日科苑,2009(09)

第7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熟,微机的普及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管理软件全面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时机已成熟。企业的各项经营和管理活动几乎已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计算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济信息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就是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内容。许多企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也发明创造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各种专业管理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管理软件产品,使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大大提高。

据统计,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用于企业管理的计算机数量远远超过用于其他目的的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了减人增效的作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基本做到了办公无纸化。从企业上层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领导能随时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一些重要指标,比如企业的日成本变化曲线等,那么它对生产管理就有数。还可以根据成本变化的情况,从影响它的几个主要因素能自动地进行分析,给出决策的建议。中国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还处在发展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获取管理信息如人事、财务、市场,库存等,并对信息予以分析和制订企业经营计划的决策系统。

计算机用于企业管理,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能够高效、快捷地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可以方便、快速地查询各种资料和信息,从而使分散在企业不同部门内的信息资源在企业全范围内进行纵横方向上流动与共享,消除企业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使网络成为供企业不同层次人员使用的信息共享平台。

网络化管理对传统管理方式下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买几台新的计算机,连上网,装上新的软件,而是需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为做好将来网络系统下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确保由传统工作方式向网络方式“平滑过渡”,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作用,实现管理创新。但是,如果企业领导和员工不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应用和动手能力,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管理在企业的发展。

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的迫切性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差,错失了就业的良机,因此很难就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更好地学以致用。可结合经管专业的特点,采用与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目前,社会上很多应用软件(如人事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国际贸易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那些实际应用效果好,系统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软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学到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即将提交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指出:“时至今日,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走过了它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阶段。”

1.注重上机实习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计算机实验教学不容忽视,上机实验操作是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计算机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方法的训练。学生在学校应得到计算机相关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经验的培养,而这些都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学到。除了课堂学习,通过实验课,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操作应用的理解,逐步实现独立操作,验证和巩固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计算机教育要做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分析和解决与计算机有关的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切实安排好上机实习。在课时安排上,要保证上机实习与讲课有合适的比例。一般说来,主要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实习的课时数应在总课时中占较大比例。但这决不意味着讲课不重要。恰恰相反,教师必须精心策划,提前制作课件,课件内容除课堂讲授的内容外,还有上机操作与练习。每位主讲教师应直接参与上机指导,随时抽查作业,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上机实习要作出明确安排,每次上机前都应有预习和准备,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实习后,则由学员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上机实习的盲目性,又可大大提高机器的利用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应该增加机试,规定每个学生机试及格后才能参加笔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全方位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应该全方位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保障学生实验用机。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就是说要突破现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从计算机设备、时间上充分保障学生的实验用机。学生除正常的实验课时之外,可以自由购票上机,以补充实验机时的不足。这样可为学生业余的创造性实验提供场所,更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实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大,这时,实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调动就尤为重要。计算机知识是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成败,是学生能否掌握计算机技能、能否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各校必须重视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有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8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必要性;构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在人才需求上尤其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高校的培养目标方能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吻合。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性人才培养是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的办学目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无论是本科办学层次还是专科办学层次。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应考虑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比例。然而受制于办学资金的限制,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么就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要么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1.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新设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这种迅速扩张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旅游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填补了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另一方面盲目极速扩张造成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雷同性强,特色不明显,直接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速度和方向。据统计,我国大多数旅游高等教学沿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1.3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是很多高校很多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人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愈来愈难。大学生就业难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大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相对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保证充分就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立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外,在企业中边实践边学习,提高实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充分而有效的准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1.4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功能的主要体现。旅游管理高等教学特别是地方性高校一定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上,课程设置模块除了要考虑到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地方的互动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培育上应优先考虑地方旅游企业,可以考虑与地方旅游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如此,不但可以节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费用,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还能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地方适应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2.1实践形式

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并形成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形成包括企业参观、课程实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课内外专业活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方式上,采用集中和分散、定期和不定期,校企联合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

2.1.1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实践形式

通过校内教师或邀请校外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座谈等方式,塑造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初步建立良好的仪态仪表、社交礼仪,掌握沟通技巧,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以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为载体的实践形式

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创业素质,强化创新创业理念。

2.1.3专业实验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和实训室等设施,加大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活动。同时,利用学期寒暑假进行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企业走访,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1.4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的实践形式

高年级时,学生应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学习企业中管理及技术人员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用人情况及对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感受社会竞争的压力,激发自己加强必备技能与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1.5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或研究内容来源于实习单位。学生紧密结合实习单位生产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完成的毕业论文可供实习单位采用或参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和企业之间增进了了解,单位找招聘时可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2.2实践内容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可实行“三结合、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据此确立相应的实践内容。“三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四层次”包括认知性实践、验证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科研性实践四个层次;“六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科研实践等六个教学模块,他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1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习过程。认知实习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今后的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调整作用。认知实践可以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见习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参观旅游六大要素所涉及到的旅行社、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餐饮和旅游商店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构成要素,对旅游活动相关企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可有案例讨论和实验室实验两部分构成,既有技术性较强的的管理实践,又有探索性的案例分析和综合课程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分别设置饭店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和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饭店管理实验室实验项目包括客房销售、前厅接待、餐饮服务,逐步掌握饭店前厅、客房及餐饮部门的操作技能;导游模拟实验室可进行导游模拟技能训练,进行导游影像资料的观摩学生,逐步提高导游技巧;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借助ArcGIS、Mapinfo、AutoCAD等软件,培养学生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景观视觉造型艺术、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等技能;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借助饭店、旅行社、景区管理等专业软件,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和专业管理软件的操作。

2.2.3专业素质拓展实践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所需,主要通过岗前素质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商务礼仪、营销技巧等实践课程和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可借助旅游歌曲大赛、舞蹈大赛、旅游礼仪展示与竞赛、旅游知识竞赛、普通话培训、导游大赛等形式开展。

2.2.4专业实训

在校内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通过到实习基地企业的实际相应岗位上实习专业实训,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选择的相应职业的岗位差异而分别设置,实训时间一般半年以上,太短不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

2.2.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

毕业实习主要依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专业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在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习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

2.3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3.1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指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目前,受资金和办学规模的限制,多说高校旅游管理实验室实训室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难易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种类单一,多是酒店,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短期内难易承受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请进来”:邀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二是“走出去”: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2.3.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组建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小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适时实践教学工作动态,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构建[J].科技向导,2013(5).

[2]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10).

[3]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J].文学界,2010(8).

[4]族学院教务处.湖北民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M].2013:284-299.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2011314)。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企业实践 针对性 时效性

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对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而且强调,教师企业实践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加强教师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是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本校教师企业实践情况对此问题做一探讨。

一、科学制订企业实践方案,深入企业全面学习

职业学校要和企业一起结合教师的专业水平来制订企业实践方案,根据教师教学实践和教研科研需要,确定教师企业实践的重点内容,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带着问题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俗嫉取=淌ζ笠凳导的形式,可以是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

二、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

到行业企业、合作单位进行实践,与这些公司的领导、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深入交谈,进一步巩固与原有实习基地的密切合作,新增加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与有关合作单位就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开展培训讲座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合作企业与专业对接,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校本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辅助企业管理,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深入企业实践的老师要运用所学辅助企业管理,积极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文秘专业教师可以帮助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各部门职能分工。协助公司完善行政部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文书制发管理办法、拟制各种公文模板,完善公司各种会议组织制度,厘清会议承办流程和管理办法等。还可发挥专长,带领文秘学生帮助企业组织承办大型会议活动,在组织会务活动中全面锻炼会议组织、沟通协调、文书写作等多方面能力。

四、指导学生实习、就业和创新创业

通过与企业沟通,安排学生实习,用高规格高质量的实习环境和严格的管理为实习质量提供保障。在企业实践的老师要负责对实习学生加强管理,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实习,定期组织学生座谈汇报并及时跟踪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善始善终,达到预期实习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为学生推荐工作单位,保持比较高就业率,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就公司项目背景、运营管理、营销策略、团队建设、人力管理等问题对创业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搜集大量企业运营、管理的第一手资料

教师在深入企业实践中,注重收集第一手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教学资料。如文秘教师可企业行政主管就公司运营、文秘岗位工作任务和标准,办会技能和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搜集第一手资料,包括公司架构、企业文化、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各部门任务分工与岗位职责、员工招聘与薪酬绩效考核、行政秘书日常工作内容、举办项目路演的案例资料,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六、深入企业和市场,开展专业调研

企业实践教师要注意深入企业、社会进行专业调研,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河北高招咨询会”,带领学生参加“2015年石家庄市秋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调研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标准情况,明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探索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形成调研报告。还通过毕业生追踪、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业调研,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为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七、及时总结,把企业实践收获转化为教学资源

第10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 本科 实践教学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而且校内开设的课程内容普遍相同,但是作为国家重点控制专业,工商管理本科如何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和院校的关注。与其他工科类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目标复杂,综合能力要求高,实践的评价主观性强等特点。通过总结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本人教学经验,融入各方观点,提出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想法。

一、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多年来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沿袭学术型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没有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践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一些专业主干课程如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基本都是以单项静态实训为主,内容也只占到全部课时的30%左右,实践教学学时明显偏少,学生在实训中难以形成系统连贯性思维。

(二)实践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课程,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课程较少。再加上理论学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安排学生实践,而大部分只能以集中实践课来安排,从而导致集中实践教学班级多,专业实验室座位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很好地利用专业实验室。指导教师也普遍反映在实训室教学效果有限,大多数学生仍然认为在校内实训是脱离现实生活,积极性不高。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有些薄弱。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此外,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对问题不多问或根本自己未发现问题,那么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工作,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培训方式。但是,一些企业不愿意接纳学生去相关部门工作,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销售等,一方面是怕影响企业日常的工作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怕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企业出于这样一些原因,很少让学生接触具体的业务工作。另外,学生人数庞大,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由此实习基地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这种“有名无实”的校企合作实习很难达到培养要求。

二、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基础课程实验是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各部分理论内容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分析、判断事物,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我建议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中,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各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案例教学等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另外,配合建立先进的教学实验室,如国际贸易实验室、管理超市、ERP沙盘实验室、SAP实验室、用友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这会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铺垫,即由“校园人”转化为“职业人”。

(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院校领导必须注视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密切联系,有必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使企业了解学校的专长,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构建校企双赢的实习模式。目前,我院已经与家乐福、嘉荣、华坚集团等等几家单位签订了协议,并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实地参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实践,或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校作专题讲座和报告。今后,我们还可以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商,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延长了校外实习的时间,专业认识实习延长至6周,专业实习延长至10周,毕业实习延长至12周。

(三)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学科竞赛要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剖析企业运营过程,提高创业与就业的实践能力。我院工商专业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有: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工商模拟市场竞赛等等。未来还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比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

(四)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都应该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指出学生的不足,真正补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指导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阅历。所以学院应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兼职,学习企业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有一个全程的了解和掌握。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企业、学生及教师四方必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掘新方法新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第11篇

关键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 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49-02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独立学院作为一支生力军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如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培养社会认可、家长认可、用人单位认可的应用型人才,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德国教育体系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总体教育水平居世界一流。本文是重庆市教委基金支持的教改项目,项目组成员曾赴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考察和交流,并且笔者所在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的相关协议。因此,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突破口,在借鉴德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中德两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适合我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独立学院开办应用型本科专业提供理论支持。

一、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

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专业培养方案以必修模块为主。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按模块来划分的。企业管理专业被细分为十几个模块,分别是:企业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个人组织管理、金融学基础、市场营销、交流学、会计学、控制学、国民经济学基础、方法学基础、信息加工、统计学、市场研究等,每个模块对应2~4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生的必修内容。此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从金融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三个模块中选择。

培养方案中选修模块较少的理由是:针对应用型专业,每个学位需要学生达到的要求有严格界定和标准定量的考核标准,所以弱化学生的选择,由学校作为主导,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

2.专业培养方案强调务实。实践性强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通过比较发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各门课程的学时比国内相同课程的学时更长,一般多出30%~50%左右,原因是加入了较大比例的自学学时。自学学时是区别于讲课学时而言的,学生听讲座课和上练习课的时间都属于自学学时。以采购与物流课程为例,4个学分,120个总学时,讲课学时只有54学时,但讲座课每周安排2学时,练习课每周安排1学时。

为了强调实践,学校除了在教学中增加了非讲课学时外,另一方面,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方案中还设计了1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要求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学会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以小班教学为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采用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在20人以内。小班教学使得学生经常有机会与教师、教授或学校领导直接进行接触和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不管什么话题,在课堂上不用举手都可以提出来和同学讨论。其结果是,小班教学带来了一种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

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每门课程的成绩构成是多方面的,案例讨论、课后作业、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期末测试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每门课程一般要有3~5次的期中考核。一门课程的各个学习阶段,授课教师都会布置一些小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课程是否合格视学生对各个任务完成情况而定,不以期末一考定终身。这样一来,德国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更强调过程检验和控制,使得老师更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便于过程中纠正偏差。

二、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相比,还存在显著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适合时展的需要。国内很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大体是要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显然,这种定位是照搬母校培养方案的结果。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有较强动手能力、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学生比,有更强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比,更偏重实践操作能力。为此,独立学院应充分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有的放矢,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2.课程体系陈旧,缺乏创新。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一般是照搬母校已有的培养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体系显得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应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实践课的比重偏低且效果不佳,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难以理解或者有理论知识却缺乏运用机会的后果。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需要改革。现有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的推导和演变。课堂式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差。

考核方式上,现有工商管理专业一般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平时成绩视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定。学生习惯平时懒散放松、期末抓紧突击,虽然有时也能取得较好分数,但实际上对这门课程缺乏理解,更谈不上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考核方式更为科学,可以为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参考。笔者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谈谈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些启示。

1.调整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有准确定位。尽管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初次就业时一般都处在基层管理者的岗位上。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继续学习管理知识、深化管理理论、总结管理经验,才有可能成长为工商企业里的中层乃至高层管理者。因此,学校除应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外,更应该在能力、素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及个人修养和个性发展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创新实践环节。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改革一些实践环节。如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ERP(沙盘)模拟实习,一般是放在《生产运作与管理》这门课程学习后进行。考虑到ERP模拟实习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营销和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将这个实习细化成三个子项目,放在不同的课程学习后分别进行考核。

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实习时间是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论文之前的三周时间进行。和国外相比,实习时间明显太短。可考虑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如果对本科四年制的学生,能在前三年完成学分,可以考虑最后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增加实习时间长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要进行质量监控,防止有的学生应付了事,弄虚作假。

此外,听讲座也可以算学生的实践学分,并应要求学生记录心得体会。在条件成熟时,可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开设讲座。

3.改变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学方式要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受课结合起来。针对一门课程而言,基本定义、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思路可以采用讲授型教学方法。同时,对涉及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师可采用案例引导、互动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方法。

考核上要强调过程控制,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设置考核任务,弱化期末分数的比重。在过程控制中,应有一套标准将考核目标细化、量化。

四、结论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适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重要方向。德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由来已久,有自己的特色和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针对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现状,应充分借鉴德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同类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3144)。]

参考文献:

1.王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7)

2.梁淑美,尹晶,王淑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与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3.黄梅芳.新世纪我国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7)

第12篇

今年3月7日上午开始,我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我所实习的科利公司,隶属于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也存在问题:

1、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 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依法治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