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障碍跑教案

障碍跑教案

时间:2022-04-22 15:5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障碍跑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障碍跑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的拓展。

研究目的:在课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能力发展。并且在体育课教学中,力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课程目标:

1.通过学生的“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和“跑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速度、协调素质。

2.通过师生、生生间互动、自主的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娱乐中、参与与竞争中发展思维水平和实践、应用、创造的能力。

3.通过生生间的有效合作和竞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及自我激励、相互鼓励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

主教材是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和跑的拓展。

1.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应想到在跑的过程中设计什么障碍物来增加跑的乐趣?后来想到了垫子,在体育课中经常会用垫子进行一些练习,可以用垫子进行了跑、跳、投、钻、爬等多种练习,这样教师对“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中的障碍物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2.障碍跑的后面还有一个环节,让每组学生自己去设计障碍物,根据每组同学的情况,用垫子设计不同的障碍物来进行障碍跑的练习。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挺高,既要看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要看这组同学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是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和跑的拓展,从教案与实际教学过程看是有一定差距的。原因如下:

在整个教学的安排过程中,只有正确地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自主教学的安排中才能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我们所安排的自主学习内容一定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否则有可能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演变为“放羊式”教学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最为实际的问题,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分组设计出合理的活动方案,但结果是学生对原有的设计没有大的改变,各抒己见,课堂呈现出“放羊”的状态。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就是使学生在很多方面超出教师所布置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自由发挥”练习,只要对学习技术有好处,对身体练习有好处,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好处,只要是在安全情况下,就应该给予学生较多的支持与帮助,就应该鼓励学生去做。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练习的促进者与支持者。在本课主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层次较浅的“自主学习”,但教师如果能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加以不断地引导,在认知的差异中使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发挥,并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我想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能体现出教师预设的效果。而本课的又一焦点问题:学生的个性过于“张扬”,也就可能会有所收敛,而这种收敛也应该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主要是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兴趣特征等。

2.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中长跑教学

1.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3.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3.1 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

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3.2 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3 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3.4 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3.5 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

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5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3.7 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中长跑教学一直拘泥于校内田径场,那么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为了让学生有新鲜感,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校园里各种走廊、小径、花坛之间的石子路、林荫小道、台阶等地形练习跑步;也不妨过一段时间就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森林、丘陵、田间小路、河边等自然地形进行训练。通过改变练习场地,学生的注意力会因为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分散,感受和田径场跑道上截然不同,使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第3篇

摘要:怎样设计语文教学学案,如何让语文教学学案体现教学要求,怎样使语文教学学案在课堂上发挥应有作用,这是语文老师经常思索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解读,道理阐述清晰,结合实际,针对性强。这篇论文对语文教学学案的编写,对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案;培养能力

随着“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全面铺开。围绕教案、学案进行的课题研究变得如火如荼。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学案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发挥学案优势,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设计语文学案要做到有针对性。在设计学案前,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好对学生训练的重点。语文知识浩如烟海,涉及的方面不能太多。否则会把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影响学习效果。设计的问题,还要注意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是分层教学的需要。我们的目光,要面向学生的全体。既要让优秀生学好,又要兼顾中等生还有差生的接受能力。

让“学案”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寻,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代表性。要能“以点带面”,让学生“举一反三”。这种有代表性的问题,既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快速的累积,又能有效的防止教学思路跑偏。同时,我们平时的考试题,也大多出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这样,我们也能够确保学生考试成绩的巩固与提高。另外,学生研究这样的问题,一旦有所突破,也会很有成就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有了,愿意主动探索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慢慢得到提升。

其次,要让学生做好预习,提高预习质量,我们设计学案的问题一定要精当。尤其是老教师,教学时间愈长,知识储备愈多,手头的资料也愈丰富。如果我们对学案的问题不进行精心的选择,就可能造成学案容量过大,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当“学案”被学生当成一种负担,即当成练习题来处理,它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我相信,大家是不希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学案,被学生随意的涂鸦了事的。其实,有些事情,也不能只怪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也要多从自身的角度找找原因。我们把学案设计的简单明了,脉络清晰,学生的预习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的。

第三,我们不能做学案的旁观者,设计好学案,发到学生手中以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做一个责任心强的老师,学生完成了学案,我们及时的进行抽查,并对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和他们一同探究,协助他们跨越知识障碍,这样,才能确保学案的导学效果。我们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都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而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最后,我们设计的学案还要注重基础。通常,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和他们的基础知识的累积程度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通过学案,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当然,学案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所以,我们平时的提问和检测也要紧紧跟上。大人都会有惰性,何况是一群青春少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基础知识做保障,我们设计的学案一定不能拔得太高,舍本逐末。不要过高估计我们的学生。他们也许有很多很优秀,但他们需要踏实的训练才能成长。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注重实效的。用学案导学,让学案充分发挥它自身的优势,这是我们大家一直在实践的问题。学案本身,具有其实用性,灵活性。我们要发挥好它的优势,养成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第4篇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3点和“生活化”有关: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关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参见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的教案和《体育教学》杂志实案选登栏目的教案,其教学目标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思想。

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要实现小学体育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基础,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作为教学的根本。同时还要考虑两点:一是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需要的整合,使学生通过特定课堂学习生活的熏陶,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的人;二是人类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生价值实现的整合。简言之,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应以《标准》中的目标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认识起点,以现实课堂生活为条件,以学生的可能生活为根本。以教学的实效性为着眼点,从全人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走出“竞技”,观照“生活”

以江苏省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教学创新奖的课――《爬行游戏》为例。

设计意图:攀爬能力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习内容是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的快速爬行和爬行游戏。教学设计重点放在通过语言、器材、小动物爬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创设各种宽松的爬行生活环境,使学生欢快自主地进行练习。教师从婴儿爬引入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爬行;接着学生尝试练习各种姿势爬行,教师不对模仿动作作具体规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模仿、比较和讨论,琢磨在各种爬行姿势中膝盖不着地爬行最快的方法;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结论:降低重心。膝盖不着地是爬行最快的方法。

教学片段: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但要练习快速爬行,还要自己布置场地、角色分配等等。寻求到有效的快速爬行方法后,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传统游戏“钻山洞”和“钻隧道”、“蜗牛爬”。学生需要更多的参与、合作与竞争,不但发展了体能与技能,还促进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

教学启示: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生存能力时,教师要从生活中提炼教学素材,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间的自主合作与竞争总结得出技能、技术的有效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强调课程内容的观照生活,其意义就在于改变以往课堂不重视学生直接经验,使教学过早地陷入了符号化、抽象化、竞技化的怪圈。教学内容选择要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运动世界的束缚,更加关注生活世界,要有选择性的将生活化情景,科学地、合理地再现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另外,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现实感,还要有理想性。实践表明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学生就越有兴趣,就越能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体验生活,活化教法

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是团身不紧、滚翻时不低头。我从生活事例出发运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方法1――猫抓老鼠:通过“猫抓老鼠”这一生活现象,展开游戏活动能够解决前滚翻教学的难点问题。

游戏玩法:将小垫子竖立起来。当“猫”要抓“老鼠”时。“老鼠”迅速地躲到垫子后面,学生只有深深地低头,团紧身体才能不被“猫”抓到。

方法2――跳动的小皮球:“跳动的小皮球”是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细微细节,学生对此有完整的概念并能在教师的诱导下快速、准确地做出模仿。

游戏玩法:学生低头下蹲,两手抱紧小腿,大腿贴紧胸。教师说:小皮球!学生说:跳跳跳。跳几下?教师说:跳2(3、4等)下。

此外。我还将“小刺猬”遇到危险、“不倒翁”等生活现象灵活运用到前滚翻教学中。

通过观摩各类体育比赛课、公开课,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灵活运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们运用了生活中的交通规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投掷教学中,教师们运用直尺的弯曲和反弹来引导学生成“满弓”;在攀爬教学中,教师们诱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爬行,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等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系统性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创造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评价激励法。这些教学方法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主题化、游戏化、情景化的创编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生活化教学方法成为一种隐性内容贯穿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之中,也被更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

四、场地器材:拓展生活物品,走进生活场地

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思想基础上配置的,其中有许多器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也很少真正得以使用。通过对这些生活中遗弃、废弃、不起眼的物品进行体育器材化的改造,从理论上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游戏并运用在多种体育教学内容中。

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体育器材化改造生活类物品并在实践中运用的研究。以鞋盒在小学《障碍跑》教学中运用为例,将鞋盒等间距地放在一条直线上,快跑中安全地跑过障碍;将2到3个鞋盒横放在一起,等间距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快跑中安全地跨过障碍;将3到4个鞋盒竖放在一起,等间距地放在一条直线上,在跑动中安全地跳过障碍;将4到5个鞋盒重叠起来竖着,在跑动中安全地绕过障碍;用4到5个鞋盒摆成城墙,再将竹竿搭在鞋盒上就变成城门。学生依次排到离城门大约20米左右的地方,当跑到障碍物前约1-2米处时。根据障碍物的高度,可采用屈膝团身或屈膝侧身的方法迅速钻过障碍物,也可以用膝盖着地或不着地的手脚并用的爬行爬过障碍。

此外生活物品的器材化改造还有很多,比如:各种汽车的轮胎、板凳、课桌、报纸、饮料瓶等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生活类物品作为体育教学器材,可以做到“一材多用”,“一材用到底”。生活类物品体积适中,轻便不坚硬,作体育教学器材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一般不会发生运动损伤。场地布置简单易操作,同时教师可以抓住器材本身的环保因素,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这些由学生主动收集、开发的器材,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体现了废物开发利用的环保思想和“一物多用”的节约型经济思路。这样的尝试和探索活动,激发了师生的聪明才智,提高了

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解决了学校小型、活动型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体现了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生活化的理念。这样不但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热爱运动,进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最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五、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现象1:一位教师在教立定跳远时,先让学生两臂向前上方摆动,比喻成大象甩鼻子;接着再模仿小白兔双脚跳,最后归纳为“把大象甩鼻子和小白兔跳的动作结合起来,就是立定跳远”。

现象2:教师在教授“前滚翻”时,为了突出“前滚翻”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垫子设计成了“一座山”,让学生从“山顶上”采用前滚翻动作向下滚动。

现象3: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下棋、多米诺骨牌、电子游戏等等生活教材。

第5篇

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笔者认为: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备好课,然后要上好课。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这是每位教师共同的愿望。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挖掘每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 提搞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设计教案

有人认为体育教学可以不备课,上课时随意学点什么,跑跑、跳跳,其实他并不懂体育,称职的体育教师课前备课,涉及详细教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手段的拟定,从教材内容的讲解到课堂练习的构思。都要环环相扣。这样可避免上课的随意性。有利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教学的节奏。紧张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加强教师的调控能力

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秩序,提高价与课堂的能力,让学生紧紧跟着教师指挥去运动。学生精神萎靡、身体疲劳时要善于幽默,活跃气氛以提高运动兴奋点。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眼神示意平旁边的同学提醒或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集中其注意力,室外体育教学尤其要做好思想工作,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避免如你叫他跑,他就是不跑等对抗的僵局出现。如:个别特体同学,他们一般不愿上体育课,因为他们跑步笨拙,怕同学耻笑,而且可能小学初中都不跑步,这样就要鼓励让其树立自信,要求同学间要尊重。懂得锻炼对自己的身体百利而无一害。

三、动作优美讲解言简意赅

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对学生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教学要“严”“新”“实”“活”“乐”

(一)“严”。

首先,教师组织要严谨,从课的内容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到学生练习与保护,器材回收都要严密组织,落实到人。其次,管理学生严,集合整队、服装,课堂纪律必须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课堂行为习惯。一切行动听从教师安排。

(二)“新”。

即内容新,教法新。这可以使教学从满生机和活力,内容新也就是依据大纲要求,基本教材不变,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心里和生理特点使内容更新。如:“统一活动要有几种不同的联系方法,基本部分根据课的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体育新闻,最新健身方法等。使学生有种新异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教法新:在教法方面可以采用“成功教学”“学导式”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学生成功的完成一个动作或取得较好成绩时,都会产生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理,所以教学内容安排要从易到难,并采用其它特殊教学手段。

例如:在耐久跑练习中,同学们跑完第一个800米时,教师及成绩并公布于众。然后要求同学们跑步时要注意运用跑步和呼吸技术方法。让同学们在跑第二个800米后教师公布成绩时有意将成绩提高,并且教师及时总结、鼓励,加以肯定。使同学们感到通过运用正确方法后取得了较好成绩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功感,由此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导式”教学法,也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后,主要靠同学练习教师指导。在练习中强调学生体会肌肉感觉。例如:学习头手倒立时,教师帮助指导每个学生做好一次完美动作,让其体会肌肉用力顺序和肌肉紧张程度,以后自己练习中注意去寻找体会此种感觉。

(三)“实”。

主要指教案设计实用,课堂讲究实际要效果。

(四)“活”。

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安插舞蹈、游戏、竞赛或有韵律感的体操练习,用表情表演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情绪。利用体操队形或图案花样队形的变换,使学生在活动中放看手脚,自然进入课堂。基本部分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锻炼热情,提高练习效果。如:练习立定跳远时,做一些小红旗安插在及格、良好、优秀线上,并在距起跳线适当距离处放一橡皮筋,让同学练习中既有高度又有远度,从而提高练习效果和兴趣。

(五)“乐”。

教学中组织课堂拉拉队,用掌声给同学鼓劲、加油。制造欢快气氛并通过严密组织使学生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在严肃活泼的教学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机能得到改善,思想受到教育。

第6篇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所选内容应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让每一个孩子的心情得到彻底的放飞,在玩和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的兴趣和魅力。例如:在学习体操棒玩法时,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群上学小精灵一天的学习生活经历,通过“早上起床锻炼好”、“愉快的学习、游戏生活”、“遇险”、“七嘴八舌话自救”、“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与情景中了解体操棒各种不同的功能,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场地和器材的“生活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的思想基础上配置的,许多器材不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有些很少真正得以使用。而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生活中的遗弃物和废料,用来进行学习和锻炼,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育信息,那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寻找到各种不同的器械进行自我锻炼。如用“易拉罐”作为投掷时的“投掷物”,也可以在游戏时当“标志物”用,还可以开展简易的“保龄球”运动,更可以进行叠高和搭建比赛。又如,一张旧报纸,可以折成飞机进行游戏,可以团成纸球打雪仗,可以卷起来当“体操棒”使用,也可以当抢座位的“座位”使用,还可以用来进行顶风跑的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奔跑速度。这些由学生收集、开发的生活器材,即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无论是网络技术提供的信息,还是各种教学软件对生活场景的介绍或对生活过程的演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设计成“劳动模仿操”、“抛掷秧苗”等劳动情景;在教学“搬运接力”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抢运粮食”、“欢庆丰收”等场景;在教学“抛接”、“跨越式跳高”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有趣的超市”,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抛接的器材和跳高的助跑方向、起跳脚和起跳高度等;在教学“换物赛跑”、“穿过小树林”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种树”、“浇水”、“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等一系列情景,使学生在具体化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

    体育教学课外延伸的“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谈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诸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作者认为: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人文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生活回归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学生的可能生活,为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服务。

    关键词:学校教育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素描:一堂曾经会带来诸多疑问的体育课

    全班学生围坐在草坪上,热烈地谈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容易遇到的障碍有哪些?”“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越过这些障碍?”“我们所熟悉的哪些体育动作与越过这些障碍的方法相似?”在自由的讨论与演示中,导出课的学习主题:“越过障碍”,具体内容:跳高、跳远与跳马。

    在教师的带领下,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就地围成圈,进行学习前的身体性准备:“脚跟,脚尖四点轮换支撑移动”、“脚跟、脚尖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跳起手触脚”等等协调性活动,虽然模仿出来五花八门,可学生练起来却兴致盎然,课堂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

    十分钟后,学生分别按照各自的学习顺序到各个学习点上。虽然三个学习项目学生以前课前、课后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学习和接触,但在动作的熟练性和规范性上的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这时技术水平高的同学似乎表现出更高的热情,他们不仅自己争先练习,更多的时间则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指点他人的技术问题,展示动作要点,交谈学习体会,解答学习疑点。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同学也显得学习信心十足,他们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教师,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更是闲不下来,在各个学习点上不停地解答练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指导学习方法,及时解除安全隐患,不时地还被好胜的同学请到一起比赛。

    热闹的练习场面终于平静下来,学生们又围到草坪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按摩放松,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都有。

    放松结束后,大家又围坐到一起开始新一轮的讨论:“三种越过障碍的方法有那些异同点?”“怎样才能提高自己三种跳跃的能力与水平?”最后是教师简短的讨论总结:无论是高度的还是远度的、有支撑的还是无支撑的,力量是提高水平的基础,正确的技术动作是提高水平的有效保证。在热烈的掌声认可后,一堂体育宣布结束。

    三年前,一位新教师曾经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堂体育课,受到了观摩教师的一致指责:“这堂课的技能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组织混乱”;“连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都没有遵守”;“没有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最终当然定性为“一堂失败的体育课”。

    在当时看来,这位新教师似乎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素养,因为他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法理念信奉的体育教学法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无所知,这些特征包括:一是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惟教材、惟大纲、惟教案、惟教参上,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法大纲和教材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教案则是一场课堂表演的剧本,岂能容得体育教师有这么大的权利。二是模式化,表现在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化、线性化,阉割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却了意义的实质性关联。三是单一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角色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而言,虽然有“以增强体质为主”一说,但对知识技能的传递始终是“情有独钟”到底教什么技能、用哪些规范性手段、达到什么效果,都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作出明确的回答;从组织形式看,它首先必须确保学生的活动有序,因此对教学中教师、学生的活动路线都需要在课前作出精确的设计;从活动角色看,教师和学生就如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游客由导游“牵引”着,他带到哪里学生就跟着他转,他指向哪里学生就得向那看,学生的自由或自主就意味着“掉队”。四是静态化,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和交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所有这些,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割裂开来:无法联系生活世界理解教材,无法感受真切的课堂生命活动,无法领会学习的生命意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着,不是为现实而活着,也不是为理想而活着,而是为教材而活着,为考试而活着,自然,他们也很难听到现实世界对他们的召唤,难以领略到现实世界为教学内容的运用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以及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本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2.2经验总结法:对本地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进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几十年来,我国的体育课程一直依据体育教学大纲的教材展开活动,内容上大纲教材作出了明确的要领规范,而这些技术的合理性的有效性都是直接指向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课程目标设计不是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体育生活的塑造,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更没有生活意义的生命价值。这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生命需求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师如何努力,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我们的学生学习的所谓体育技能都是着眼于竞技目标的,学生即使通过努力掌握了这些技能,既不能在身体锻炼中起到实效,又难以迁移到生活技能中。从教学过程看,静态刻板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在权威与专制的教条之中,缺乏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不仅认知效果不良,学生的体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身心、能力的发展都成为纸上谈兵。

第7篇

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吞下这只苦果的同时,需要冷静分析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没有明确。或者说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偏离了。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伴随着“终身体育”对我们的影响,人们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在接受并重视用这种思想并用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常常会有这么一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十节课,似乎觉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但要问他的体育教学特点有哪些,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发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教学设计部分撰写要求

1.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作者应针对本课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重难点及与其他课时上下之间的联系、价值、教材易犯错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手段、安全事项等层面去进行剖析。

2.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主要从任课的实际对象入手,从生理、心理、已有运动技能基础以及男女生学习差异、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突出体育弱势学生的学情困难点分析。

3.设计思路:简要分析在践行理念、方法手段的设计等方面的亮点与特色,提供范式,以便借鉴。

4.教学重难点分析:从学生的学习方面重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的重难点分析,教学组织的重难点分析,这几方面分析入手。

5.教案:教案不要固守格式,可以丰富多样,图文并茂。但是表述要规范、准确、科学,练习次数、组数、时间、运动负荷、心率等要素要齐全。在教学片段之间,可以插入“设计意图”,告诉读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创新点在哪里,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等。

以上1~4点需要做出真正的分析,表述出设计的相关思考,而不是官话套话的堆积。

二、主题预告

第1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二:足球运球活动方法。水平三:足球运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足球运球(技术运用)。水平五:足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足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节点分析;也可针对一个教学单元呈现上下衔接的准备活动内容呈现与剖析。

一般教材类:利用篮球、足球和排球发展体能的游戏。其他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

3.各水平段足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2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小足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足球传接球活动方法。水平三:足球传接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足球传接球(技术运用)。水平五:足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足球教学内容“课课练”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运动技能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各水平段足球传接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3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二:篮球运球活动方法。水平三:篮球运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篮球运球(技术运用)。水平五:篮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篮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篮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断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四:快速跑、障碍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断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投稿指南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

第5-6期: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案例谈

校本教研旨在寻求旧“质”向新“质”突破,在充分了解师生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谈校本教研给自身、学生、学校、学科带来了什么,重点凸显计划、方案与实施、反思、成果的对接,力求说清楚典型案例好在何处,通过捕捉典型案例比对自我,提出独到的见解,以达到资源共享。

《游戏百花园》栏目选题指南

一、主题内容

第1期:室内课游戏

由于各种环境天气条件限制,室内体育课比重无形中会增多,需要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性地组织有效游戏,高效务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2期:冰雪游戏

冰雪游戏并非专指在纯冰和纯雪上游戏,还包括一些与之有关的类似形式,如旱地模拟、草地模拟、滑动类、布艺材料类游戏及器材游戏,其中各种项目也可以做适度延展和模拟。

第3期:室内外热身游戏、放松游戏

热身游戏延展就是热场游戏,减缓或放慢就可以是放松游戏。

第4期:校园拓展游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涌现出很多优质游戏资源,各种依托新型材料的拓展游戏、大型互动游戏、体育电子竞技游戏层出不穷,如何有效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加以引进或是加工成校园拓展实用游戏,融会贯通,这不是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思想和视角的再创新。

第5期:地方特色游戏与特色游戏器材创意

体育游戏的发展总是和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是个很好的解决之道,玩道也是道。

第6期:体操游戏

体操被称之为运动之父,快乐体操也是同理,通过简化设置和器材改造,用更简单有趣的方式和方法吸引儿童参与其中。

二、投稿要求

1.作者投稿游戏百花园请最晚于该月份主题前一个月完成稿件,如3月组稿稿件,需2月1日前投稿。

2.游戏主题并非一成不变,作者也可自定主题,稿件择优录用。

3.每篇游戏稿件中每个游戏请配1~2张照片和说明,目标明确、贴近教学,侧重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形式多变,变化无穷。

4.单个游戏介绍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其中包含游戏名称、游戏玩法、游戏规则、游戏延展与感悟。

《场地器材》栏目选题预告

2017年场地器材栏目以“实用、实效”为中心,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征稿,欢迎大家将自己在本方面的研究与经验或外出培训学习中看到的分享、整理出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1.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园环境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布局设计,一些地形、地物完全可以为体育教学所用,特别是一个郊区或边远的学校,如小树林、小山坡、坚实墙体等,可用来摸高(或爬树)、投掷(或上下坡跑)、投掷墙(或做攀岩墙)等,都需要我们去发掘利用。

2.体育器材和生活物品的利用与开发

众多的常规体育除自身显性的使用价值外,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拓展功能,也就是一物多用;在琳琅满目的生活物品中定有一些为教学所用;每年报废的体育器材,通过我们的智慧与巧手,让它们获得第二次生命,重新成为我们体育教学中的好伙伴;对废弃的体育器材、生活物品及其他材料进行创新组合设计,便制作成新器材,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会。

3.场地器材的布置和设计

一堂精彩、有效的体育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更离不开课前、课中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与布置,才会有体育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

第9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方法

知识创新源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则是学校体育等教育内的本质需要和实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新时代的呼唤,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当然之责。体育学科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与学校体育的其他课程式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教师应积极探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途径和方法,如何充分挖掘潜力,改革学校体育,培养创新人才。这一问题也是当今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构建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创新意识

民主最能发挥创造力。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中,创造力也有所表现,那仅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要开发人的创造力只有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办到,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创造力才能开发,创造的精神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如果课堂教学是轻松、民主和谐的,学生感受到的是愉快的学习体验,是展示学识,才能的机会,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不讲民主,就等于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课堂上只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示范你练习,即使讲民主、引导学生思索,学生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设计的教案去想、去答、去练。学生在强制性体育教材体系下学习,肯定无创新能力可言,就连学生原始的创新欲望也最终被扼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前提就是教师? 需有创造性工作,自觉的、积极的营造课堂民主氛围,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摆正教与学、师与生的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例如:本文笔者在参加青岛市优秀课评选时,在教材中运用了一个“穿越封锁线”的游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根据想象为攻方设计障碍,用绳子沙包在地面上分别设计出高山、河流、独木桥等形象的图案,思路宽广,设计新颖,方法多样,同时在练习过程老师融入学生中,学生兴趣极其高涨,踊跃参加,改变了过去教师规定、学生练习的做法,充分使自己尝试到引导学生创新的成功之道。

二、激励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创新精神

每个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因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能力体现不出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建立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每当我们学习一个新内容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要进行练习,有的学生也想去练,但又不外露,也有少数学生怕完不成动作,或实际上就是完不成动作而不愿意练,表现极为被动,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去做好这个群体的工作,即便对表现被动不愿意练的同学,也应该尽量设法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本文笔者并没有按常规将学生安排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而是别开生面的进行了一些追逐跑比赛。具体做法:教师把学生分成快慢两个大组,学生自己安排出场顺序,慢组的同学在起跑线前两米处起跑,快组的同学在起跑线后出发全程长50米,规则规定,后面追上前面的得1分,前面没被后面追上的也得1分,两队以积分多少论胜员,这样一来学生练习积极性明显增高,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快速跑练习的效果,也可以给每一个同学享受成功的机会。

根据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成功的体验。对于那些胆小、体质差的学生,我们在练习的方法、规则上进行了改革,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例如:在跳绳比赛中,我们要求人人参加,让他们学会拼搏,获得成功。同时人人又做裁判员,教会他们诚实做人,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有利于学生适应新世纪的要求。这样一来,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也能感受体育成功的乐趣,于是,练习当中,人人争先,正是这个意识,推动他们去思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锻炼精神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篮球、足球、接力跑等项目的战术配合,向学生强调配合的重要性,对学生不失时机的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相互的配合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在长跑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既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中具备了这些优良的意识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因为长跑会出现“极点”现象,我们就教育学生只有战胜“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长跑就会越跑越轻松。同时战胜“极点”的过程也正是考验和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时候,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对理想、动机、意志、毅力、进取、奉献等创新品格,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

第10篇

一、培养坚强的信念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品质,比品质更重要的是抱负,比抱负更重要的是信念。”

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特保儿”、“小皇帝”,由于特殊地位和周边环境,使得他(她)们性格软弱,依赖性强,自信心差,具体表现是:自我评价消极,经不住微小的挫折,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惊慌失措,看不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生活和学习上准备不足,离开父母和老师就束手无策。下面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体育课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充分利用“造势”威力

人在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时,情绪会变得高昂,信心会显得十足。体育活动中那些集体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口号,教师常运用的体态语(OK、V手型、伸大拇指、挥拳、击掌等),课前准备好的横幅标语(写上校训等激昂词句)等不仅是活跃气氛的方法,更是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力量源泉。

2.提高教学的成功率

成功的经验能使人强化自信,淡化自卑,因为人都会从早期的成功中获得信心。在体育教材里,有一些项目,如“跳马”(支撑跳跃)、跳高、跨栏(障碍跑)、单双杠等等,完成这些动作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学生学习这些技能时,如果多次遭受挫折,必然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降低器材标准,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支撑跳跃”教法,先将学生原地起跳“拉”过器械,克服畏惧感,建立成功感后再学起跳、助跑等技术。

3.针对差异,给予表现机会

每个人都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优势,也都乐意得到别人的欣赏。据此理论,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改变教材、教法的单一性,针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能、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4.精心设计教法,进行抗挫折教育

学生往往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辨能力不足,矫正手段贫乏,会出现错误,导致挫折。其实,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出现动作失误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错误”,避免产生挫折感。近年来各层次的优质课、研究课、公开课中,体育教师着重了“发现法”教学模式的运用,即让学生在随意练习中出现一些错误,受到一点挫折,再及时地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启发学生。这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新意和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种令人叹服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的情感贯穿

“中国人最讲感情、人情、友情。”

中国是礼仪之邦,情感在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支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1.陶冶高雅优美的情操

人们往往认为艺术给人以美,体育给人以健康。其实,体育也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姿态、铿锵的韵律、有力的节奏、清晰的线条,无不让人陶醉其中。

优美动作的完成取决于技术娴熟的程度。而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各年级重复性较大,加之课时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作还未到熟悉阶段就以“四不像”告终,很难掌握动作要领,更不用说体验其中的美了。所以,我们赞成“大单元”教学(一个教材的教学时数是过去的三倍以上)和“大体育课”形式(整年级按兴趣分组,由多位教师传授)。我们希望能将形体训练方式与内容,融进中学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2.增强和谐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于没有走向社会的中学生来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障碍并不新奇。

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帮助与保护”、分组比赛等手段来增强团结互助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逐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正确交往的境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渲染交往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采用跨班组合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既照顾了学生的情趣和特长,又加大了交往范围,在将要实施的新课程中是一种颇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3.培养创造的思维智慧

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为完成教学内容而上课,不光自己累得够呛,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焦点,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试一试“STS”的教学方法。比如:基本体操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抢险行动”(可设计为救火、救人等系列救援行动),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各负其责,教师只担任顾问或参谋,让学生设计并“演”出一场以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以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以生活常识得到汇集,以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的“戏”来。

围绕类似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实施以体育教材内容为主的、模拟现实生活的锻炼形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智慧,像“一次运动会”、“一个考核项目的评判工作”、“基础知识测验”等等活动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锻炼项目,让学生发挥想像、联想,在锻炼项目中施展创造才能。当然,这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合理组织,精心策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如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案,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方法,就一定能使体育课更为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

4.树立终身健体的思想

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离不开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学对中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许多身体上的疾病是由于心理疾病造成的,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身体,让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兴趣和爱好,合理去锻炼身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如“运动极限”、“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等,让学生学会一些锻炼的方法,积两项体育特长,逐渐养成健身的习惯,为将来打下良好基础。

三、体会

第11篇

合作学习是体育课堂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重视情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民主的、协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独立平等和诚信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在对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又通过教与学的整体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对其体育技能进行培养、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多,它也是我们平时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下面,我就如何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2.1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组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合作学习也必须先创设一种民主化、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好,学有所得。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把课设计为情景教学,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动物世界”、“冒险之旅”等等情境中流连忘返,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一些器械,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的见,练的实,也容易成功。例如在《探宝记》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器械布置和语言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深山”寻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呦!老师得到一张藏宝图,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寻宝呀?”,“想”,“老师,我们马上出发吧”,这时教师捉住时机,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把孩子带入课堂,随后通过“丛林行军”――教师在场地上布置的小障碍(障碍桶、体操垫)来代替以往枯燥的慢跑,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障碍之间闪动,学生一会跳、一会躲,玩的十分高兴,我的教学目标――激情活跃,也达到了。接下来“智斗怪兽”在教师扮演的怪兽袭击下,同学躲闪连连,兴奋的叫声此起彼伏,学生为了躲避我,一会东一会西,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完成准备活动。最后在“探寻宝藏”的游戏环节,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情景,学生玩的很高兴,学的也很活跃。在小组的合作下,他们都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借助情景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欢乐,激发了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渗透教学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育课堂,给了学生一种新异、真切的感觉。例如在《快乐的足球》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玩球方法的课件,让聪明的“乐乐”和可爱的“球球”带领学生认识多种玩球方法,有普通的传球、顶球也有好玩的颠球等等,在优美音乐伴奏下,机灵的“乐乐”出场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集思广义创编出了更多的玩法,有夹球跑、绕球等等,整节课学生的创作欲望,愈演愈烈,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才停下他们的演出。课后学生还问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这样上吗?”

可见,只有在课前精心的组织,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显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地位、作用就能使课堂变的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

2.2 把握住合与分的尺度: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教师撒手不管。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样的道理,若教师一步一随,满场包办,就和过去的教学没两样。在这里就有一个“合”与“分”的尺度问题?

“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集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分”即是化为小的团体,是“合作”学习的表现。

(1)分与合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分”与“合”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宣布本课学习内容、确定目标、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组织分工、整理恢复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最好运用“合”的形式。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自己发现问题,和同伴合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一节新授课掷沙包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集中,介绍了本节课的目标和要求,并给学生交代了投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到我指定的地点,自主合作练习。事后证明,整节课次序清楚,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说明只有良好的“合”的保证,才能使“分”这一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得以顺利完成。

(2)把握分与合的尺度:“分”与“和”是互相矛盾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多给学生“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若是完全放弃“合”的时间,就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教学,从而背离我们的初衷,把“分”的意义和目的变相抛弃。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我自己的方法:精讲多引。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一个主题,课堂是学生的。我们教师的话要讲,示范要做,不然还要我们体育教师干吗?让学生自己练就好了。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精讲多引”。我认为教师应该下到学生中去,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会学习。例如在上面所说的投掷课教学,在课堂上我集合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在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就下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在学生合作讨论时,通过适当的语言,例如:“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位同学的动作好在哪?我还有没有比这更棒的办法?”引导他们到我的教学目标上来。

有了好的措施和方法,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

2.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甚至相互埋怨,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正确引导。

(1)首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发展。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组织一些集体的小游戏、让学生到前面来发言,请学生示范。此外,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彼此之间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活跃小组活动的气氛,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或不赞同的应答,学会说服他人”“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等。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组成合作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我们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2)重视学生情感意识:情感态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积极的情感态度能促使人奋发,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促进人的成功。我们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潜在的优势、特点,多用正面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成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可能。“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交互,是认识交换,是学生人际交往”。这些都与个体的参与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难以体现教学的本质。在《课标》中把“运动参与”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而且它在诸学习领域中的载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具有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注重兴趣、习惯和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强调理性参与。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情感意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带动别人参与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第12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培训 解渴

虽然是暑假,又是20天的短期培训班,但是,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新疆师范大学小学语文国培班一切从参训教师需求出发,聚焦一线课堂,聘请小学一线教学名师上现场观摩研讨课。同时,学科负责教师、班主任以及全体学员一起备课、磨课,把案例教学与参与式、情景式、探究式、驱动式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案例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发挥了案例教学应有的功能和效果。参培教师们不仅目睹了一线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聆听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从名师、学科专家、同行中学会了备课、探究、钻研文本。

一、案例陈述

(一)学会备课。

名师们的课大多赏心悦目,精彩纷呈,除了其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更得益于对课文的钻研。如何从课文相同的字词句篇中找寻不一样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素养的体现。“功夫用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

第一次在没有教学参考书、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备课,老师们束手无策,尽管教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书。

备课就是钻研文本、思考教学的过程。

第一遍:弄清教材单元要求,寻找编者目的意图,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二遍:梳理课文内容结构,把握文章美点妙点,扫清文章的言语障碍。

第三遍:推敲板块环节流程,把控主次时间分配,落实语文的听说读写。

苦思冥想的老师们似乎找到了路径,开始尝试着思考梳理这些问题。时而读读,时而写写,时而划划,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一节课,二节课,终于有老师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教案。

(二)学会合作。

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四人小组开始讨论。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备课思考,开始述说各自的教学设计。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大家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讲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及时间分配。

质疑问难:说完了,还不能坐,必须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提问。问题一个接一个,看谁的问题尖锐有力,一针见血;看谁的回答准确清晰,切中要害。

(三)学会探究。

做为学科教学论的主持专家,不仅是理论工作者,也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因为理论从实践中来,更应当回到实践中去。我当场拿出了自己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学生说说自己的春节

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与兴趣

第二板块:阅读文本,看看作者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一是比较探究:内容时代不一样老北京-新时代。

表达方法不一样顺叙、时间节点、详略。

二是细读文本,梳理作者表达方式特点。

体会感受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第三板块:复述、感受作者笔下老北京春节的内容、气息

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与积累运用。

第四板块:借鉴作者老舍的表达方法,说写自己的春节。

首先列提纲,说说自己的春节。注意顺叙、节点、详略。

然后写作、述说、修改自己笔下的春节。

年轻的班主任马季老师在跑前忙后地为班级服务的同时,为大家准备了《北京的春节》说课稿。学员们被马老师规范精彩的说课吸引住了。

院长赵建梅博士第一个提问,大家争先恐后地提问。

“教师只关注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思想情感教育如何体现落实?三个维度不能少!”

“2011版课程标准,一再提醒我们关注字词教学,请问读读、说说、议议能否解决问题?考试怎么办?”

“写作练习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

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前面讲座中的“与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语文教学要进行转身”等等观点,参训教师们似乎都忘了。老师们怕考试,关注的是学生成绩与班级排名!

再上网查找名师的录像、教案。

备课、讨论、说课、质疑、辩论。

经过这样的几个来回反复,名师的课还没有上,学员们对课文、教案、课标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四)学会学习。

来自浙江湖州的特级教师肖绍国老师的课果然不同凡响。

六年级的《北京的春节》,课前交流从上网说起,一下就拉近了师生距离,更为主题的展开做了充分的铺垫。接着从课题入手,展开了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几幅画卷: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请同学从入口、入耳、入眼、入鼻处找出京味十足的词语。

同学读、说、议、演,充分感受老舍的遣词造句,以及京腔京韵。个人读、集体读、配乐读,充分感受老舍的京腔京韵。

肖老师棋高一招,抓住重点段落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比较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从而归纳出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重复、简约、留白、平实。

肖老师把控自如,从容不迫,张弛有度。两节课上下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趣融融,笑语盈盈。

听课老师们为肖绍国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所叹服,更被他文本解读的能力所折服。

因为参训学员有了先前的一系列活动,听课倍加认真,特别是课后的交流探讨活动,大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肖老师应接不暇。诗画语文、表达运用、文本钻研不再只是理论口号,而是一个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言语而教,为激发学生的言语生命而教,成为所有听课老师们的共识!

二、学员评价

(一)在备课中学会备课(乌市第十小学 马晓甜)。

学科负责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两篇课文,让我们利用晚自习独立备课,而后每个人都要上讲台说课。开始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头都大了,这些年无论何时上课都没有离开过教学参考书,怎么写啊?还是每次两课时的教案?真是叫人抓耳挠腮啊!在大家的一片骚动中学科负责老师不停地鼓励着大家:“试试,写个简单的教学思路,看看我们的教学和名师有什么不同!”“静下心来!静下心来!”“先读读课文,在文章中圈圈画画,找找线索。”看着我们无从提笔的样子,韩老师不停地给我们提示,渐渐地叹息声没有了,大家的心静了,开始读文章,寻找教学的思路,不一会便开始动笔写了起来,一个半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第二天晚自习,我们开始说课,写是硬着头皮开始,上台发言可是要鼓足勇气的。尽管有诸多的不好意思、胆怯,但我们还是经历了考验,说课后还要接受听者的提问。我觉得韩老师的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层层深入,就如同母鸡教小鸡如何啄食般的细致。每一位老师的设计都不尽相同,又似乎有着相似之处,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有自己的设计理念……

(二)参与让我们明白(塔城地区额敏县第三小学 李巧)。

班主任老师在让我们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前,先进行备课、说课活动。我们分成五个小组,独立写教案,设计说课稿。激烈的讨论交流,切磋质疑,派代表上台说课。令人感动的是学科负责老师、班主任老师也全程参与,为我们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其中,让我们“小语班”难忘的是:院长赵建梅博士也亲临班级参与活动,为我们点评指导。

(三)专家同行交流促提高(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小学 赵金辉)。

本次国培,理论与实践并举。在进行了多天的理论研究之后,学科负责人韩光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连续三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备课、说课、观课、评课。当我们在说课时,还让大家共同提出优点,以及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他们对课的点评深刻到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们层出不穷的智慧碰撞,真令我受益匪浅,感觉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就像刚爬出井口的青蛙看到了蓝天白云,豁然开朗。虽然说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学员们之间用智慧点燃了智慧,用热情激发了热情,真正形成了探讨研究的浓厚氛围。我真感谢韩光明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

(四)观摩教学觅差距(巴州地区且末县小学 刘雅茹)。

肖绍国老师的课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听课的老师们也意犹未尽。为什么肖老师的语文课堂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想处处体现了“美”。肖老师上的两节课处处洋溢着情境的“美”。在《北京的春节》一课中,是一幅幅美丽的节日画面,充满年味,美不胜收。老师和孩子们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徜徉着,享受着。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我们听得享受、难忘。肖老师上的两篇课文语言写得美,肖老师读得更美。在音乐声中,肖老师轻轻地、深情地读,指导孩子们用心体会后再读,读出了文字的美,读出了节日的美。在课堂上,我还感受到肖老师心灵的“美”。“你好棒呀!”“没关系,大胆地说。”类似的语言鼓励着学生。这种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态度是多么难得。这些源于肖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肖老师那美好的心灵。

三、经验与反思

学院自2010年10月承办第一期国培置换培训班开始,前后已开班四期,在学校组织的考核评比中,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这里有学校成教院的组织协调,学院的服务管理,以及班主任的悉心配合,作为学科项目负责人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国培的指导思想:从参训教师需求出发,聚焦一线教师课堂,解决参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确保这一思想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课程内容上,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于实际需要;课程队伍上,省域外专家,特别是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习方式上,注重案例学习,关注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