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交流学习总结

交流学习总结

时间:2022-03-15 16:0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交流学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交流学习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中日高校;协作学习;skype视频

中图分类号:G5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33―02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外语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同时,如何培养国际化的高校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高校教育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国际化联合教学,是解决目前这一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大学生之间的Skype视频交流学习,从整体评价、效果、建议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国际远程交流学习对国际协作意识、国际理解能力的提升作用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Skype交流学习实践内容

本次交流学习利用skype视频进行,时间分别为2012年10月16日(日方发表)和10月23日(中方发表)。参加者是中国12名日语专业硕士生和日本10名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

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文明用语宣传画、标语、广告牌等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将结果做成课件并互发给对方。

其次,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表,之后双方提问并讨论,从而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交流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时,双方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确保交流顺利进行。

最后,双方学生进行交流后总结在交流中的体会与感受,教师针对本次交流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交流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 “对交流的整体评价”、“交流效果”、“对彼此的印象”、“今后交流的期待”等几个方面,采用了自由陈述式回答方式。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对Skype交流的整体评价

从教学方式来看,双方都认为“能够与国外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进行中日即时比较”,“可以现场提问,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很好”,可见Skype交流学习可以给学习者创造以往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国际交流环境。学生们用国际视野进行比较学习,这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双方也反馈了“网络连接不稳定”,说明媒介效果对整个交流学习过程会产生影响,所以创造一个好的交流学习媒介是不可或缺的。

从课堂气氛来看,中日双方都认为“能够调动起积极性,使大家更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能够让我们主动提问与思考,从而更好了解两国文化”。可见通过Skype交流学习,学生能采取积极态度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并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中方的“将掌握的知识介绍给国外的学生”和日方的“通过了解国外信息开阔眼界”反映了两国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中方侧重将自身知识进行整合与宣传,而日方侧重对他国知识文化的吸收,所以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发现对方的优点与自身不足,从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这对培养国际型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生自身改变来看,中日都认为“加深了对中日文化异同的了解”,“和国外学生交流学习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可见通过这次交流,不但使学生对中日文化加深了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意识。而有效的交流学习正是要提高成员相互交流的质量,并且每个成员都要有积极参与贡献小组学习活动的意识。这种学习意识的提高对学生将来利用有效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和协作学习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Skype交流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Skype视频在中日大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取得了三方面的效果:专题理解效果,语言、文化学习效果,相互理解效果。这充分肯定了Skype视频技术对远程国际化联合教学的促进作用。

(1)专题理解效果

关于车贴标语,日方认为中国车贴的表达方式直接、强硬,但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日本车很少有车贴,大多为“熊出没注意(车主是个硬茬)”、“baby in car”等车贴,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没有独特之处。

关于街上的广告牌,中国大部分是口号性的,多为“和谐”字样,也有一些社会公德方面的,日方认为这种广告牌太生硬。日本多采用委婉、柔和的词语,有时会使用方言和漫画,甚至可爱的动物。中方认为这样的标语更人性化,易被人接受,同时也更能引起注意。

对于本次专题,日本学生还发表了一些感想,如“中国的标语比较直接,让人比较容易理解,日本应该适当借鉴”,“以前听说中国很少有社会公德之类的广告,其实现在有很多”等。另一方面,中国学生总结出日本的标语特点与日本的“换位思考”方式有关,还与日本“卡哇伊”文化有密切联系。

(2)语言、文化学习效果

中日学生通过交换意见、交流学习,彼此了解到对方国家的语言习惯,对语言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另外,从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还在表达能力上有一定提升。通过Power Point发表、提问回答等,学生们可以学会多角度思考,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相互理解效果

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是“日语水平高”、“表达能力强”、“认真”、“交流积极”等。中国学生对日本学生的印象是“认真”、“可爱”、“热情”、“善于发现问题”、“对中国感兴趣”等。通过交流,中日两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彼此。结果表明,Skype交流学习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和日本人用日语进行会话时的心理抵抗和紧张感,同时也让日本学生对中国排除偏见、重新认识中国。可以说,通过Skype交流的方式来加深中日两国学生的互相了解正是交流学习这一国际性学术方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Skype交流的建议

两国学生对发表提出了一些建议:“发表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读,应时刻注意听者的反应”,“计划和准备非常重要。希望有一个电子黑板”。而且,学生认为大家互相讨论的话题也可以扩展到“就业情况、漫画、年轻人用语、电影、手机短信、化妆文化、网购、传统文化、敬语表达、饮食文化、大学生活”等,可见学生们对本次远程学习经验持肯定态度,并且期待今后的交流课程。

三、结论

结果表明,Skype视频交流学习不但能促进学生的表达、交际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国际协作意识。双方可以学习到对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也可以拓展中日学生对相同专业问题的认识角度,丰富对问题的思考途径,提高国际理解能力。所有参加者对于使用Skype软件进行视频远程协作学习持肯定态度,期待在今后的远程协作学习中可以讨论更多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王以宁,宫地功,李在荣.基于母语和视频会议促进学生发展的国际交流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1).

[2]宫地功,成喜.テレビ会交流による路意を育成するみ[J].教育システム情学会,2006(04).

[3]田一彦.大学における同学法の意味づけ[J].大教育研究,2004(01).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探讨

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协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得到发展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第3篇

高校对台交流工作总结

2018年,在市教委港澳台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对台交流工作按政策、按计划有序开展。

我院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缔结友好学校已经多年。2017年10月大仁科技大学校长王骏发一行访问我院,并与我院叶银忠校长重新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我院主要与大仁科技大学在两校互访、学生交流学习、教师研修交流等方面开展友好合作。

一、台湾师生来访

2018年4月26日上午,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师生由其两岸事务处秘书王文君老师带队,一行12人到访我院奉贤校区。我院安排了12名团学干部代表开展了小型座谈活动,两岸年轻学子聊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结下了美好的友谊。台湾师生一行还观赏了我院舞龙和空竹社团的表演,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师交流研修

2018年2月、4月、6月,我院共派出3名专业教师前往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为期5天和59天的交流和研修,他们来自我院健康和社会关怀学院食品专业和护理专业。我院严格管理出访教师,从行前教育、事中汇报到事后小结,程序规范,资料存档。落实专人收缴、集中保管证照。出访教师的台湾通行证在回境后3个工作日内交学院港澳台办公室,由专人交至市教委港澳台办公室统一保管。

三、学生交流学习

2018年2月,我院派出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健康管理、食品安全、护理专业的10位学生前往台湾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交流。行前教育会上,我院特邀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交往处处长王跃来校为赴台交流师生做专题讲座。会上师生签署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因公赴台交流学习承诺书》。我院在外派学生中建立临时团组织,并要求学生与二级学院和港澳台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2019年,我院对台交流工作将在政策指导下,“长流水,不断线”。

第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无论采取何种教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尽量少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尽量多的知识。但实践中构建高效课堂并非一帆风顺,造成课堂效率降低的因素还很多,如何排除这些因素的消极影响,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影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因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排除这些因素消极影响的若干对策,仅供同行参考。

1.影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因素

1.1 教材理解不透。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里面涵盖了教学的内容精华。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准确把握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于那些关键的知识点,要进行反复研究、仔细推敲,真正做到吃透教材。若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中就不可能胸有成竹,更谈不上优质高效,甚至会出现目标不明、方法不当、手段不妥、思路不清、效果不佳的“五不课”。

1.2 参与程度不高。

部分传统课堂主要依靠一本教材、两根粉笔、三寸之舌,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下来,教者口干舌燥,听者麻木不仁。部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教师也是穿新鞋走老路,名义上是探究性教学,其实还是单调的“填鸭式”,课堂上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很少甚至没有,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 教学组织不严。

有些教师没能做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合理的组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有些课堂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表面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收效甚微。

1.4 教学设计不当。

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极少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而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这就导致平时对学生埋怨多,引导少,缺乏学法的指导。在一些教师眼中只有几个尖子学生,而不去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部分教师过于延伸教学内容、任意提高教学难度,无意识地加重了学生负担。学生消化不良,热情日渐消退。

1.5 学习兴趣不浓。

教学手段单一,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方面缺乏创新。讲风太盛,没有“留白”,学生思考的空间过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这种教学使学生索然无味,课堂效率低下。

另外魔鬼式的训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大量的练习,侵占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甚至是正常休息时间,学生疲于应付。以致于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转换,投入新一门课程的学习。

1.6 “情感投入”不足。

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爱心影响学生,以诲人不倦的态度感动学生。一个爱心淡漠、态度粗暴的教师,怎么可能营造良好的爱生氛围、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促成学生学业的提高与学习潜能的激发呢?

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不一而足,限于篇幅本文不再罗列。

2.排除这些因素消极影响的对策

2.1 “创境激趣”策略。

孔子曰:“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创境激趣”尤为重要。

“创境激趣”有很多方法,如“设疑激趣”就是其中的一种,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又如成功的喜悦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做出来了!”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常怀着喜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就更容易取得新的动力,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兴趣盎然。

课堂上教师应设法“创境激趣”,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浓厚,才会有课堂的优质高效。

2.2 “情感驱动”策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情感与知识交融的过程,同时情感对学生学习可产生巨大内驱力。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了情感,如同大海航行没有了波澜,就不可能前行。如果我们能用爱串起每一堂课,让知识与情感在课堂上碰撞,课堂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高效课堂应该是充满爱心的课堂。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指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用爱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帮助。

高效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达到了50%的兴奋度,才可能接受100%的信息。大脑皮层的兴奋值取决于外界对大脑的刺激度。”因此,当教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应该充满激情,要全身心的投入,满腔热忱地对待学生,通过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情境促进”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外界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感知获得的。德国一位学者对此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设置情境很有讲究,其关键在于所设情境对后继教学是否有直接的用处,学生是否能依靠此情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故此,情境创设应注意贯彻源于生活、内含问题、溶入情感等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源于生活,在学生鲜活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创设教学情境,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教学目标决定设问的方向,学生实际决定设问的难度,设问的新颖程度决定“吸引力”的大小。只有切合实际、生动新颖、目标明确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以收到“以疑启思”之效。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溶入情感。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赞科夫也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入情入境,一定会带来学生的心灵震撼,起到见老师之所见,思老师之所思,与老师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

2.4 “互动共赢”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能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是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如下三个要点:

一是科学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组间同质”为班级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组内异质”又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建立小组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是慎重选择合作交流学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合作交流,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不能为合作交流而搞花架子,在每堂课上盲目多次进行。合作交流的内容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应该是学生单打独斗难以掌握的内容。对于那些易于接受的知识也搞合作交流岂不是浪费时间?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功坚克难,提高效能。

三是要及时总结合作交流学习的得失。在每次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小组活动小结、自我反思,它是合作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自评是必要的,及时总结合作交流学习中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相互提出改进建议。教师还应及时总结每一次合作交流学习的成果,有意识地鼓励表扬学习合作交流主动的学困生,使全体学生在“成功”中实现高效。

2.5 “精讲精练”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做到精讲精练,才能创造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才能实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优质高效。

“精”绝不必然意味着“少”。精讲,就是当讲则讲,讲则讲透;精练,就是当练则练,练就练会。

怎么做到“精讲精练”呢?首先应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重点和精髓。其次要精选范例,通过范例构建“知识树”,通过范例构建“方法库”,通过范例构建“思维的发动机”,力求找到基于问题解决的“万能钥匙”。再次要精练,力求通过训练来验证并巩固所总结出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精讲精练”要求教师先“下海”探路,然后让学生在船上“弄潮”,最后师生共同“拣贝”。教师既是“船长”,又是“水手”;既要掌控“航向”,又要“发号施令”;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是优质高效的。

2.6 “为了不教”策略。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育技巧所在”。教师只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实践表明,个人的自学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与训练逐步提高的。因此,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一定要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习目标、操作方法明确具体,有利于提高自学效率,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打造精品课堂,必须充分的备好每节课。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完善和创新,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教学过程,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努力构建科学的、生态的、和谐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秩序和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精品,才能充分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勤荣.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素质教育论坛,2009(1).

[2] 朱军辉.学生高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2).

第5篇

建构“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我国当下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取向。“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能动地、自主地学习成为其学习的基本状态,占据主要的教学时空。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我想:如果教师不教,先让学生学习,学生会学得如何呢?如果没有教师,只有教科书,学生能不能学习?如果能,那学生能学会什么?能学到什么程度?反思我们的教学,学生能学了,我们放手让学生学了吗?当学生自主学习了,他们达成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了吗?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的教学又该如何推进呢?

基于上述追问,我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做了一些尝试:一是将“正比例和反比例”安排在一节课中学习;二是组织学生在课前先自主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三是调整教的方式,进退之间,依学而教。我以为,这样教学,可以更从容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练习,关注并处理学生在认识正比例、反比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反思往常的教学设计,往往看到教师却难见学生,关注了“教”却忽视了“学”。过度的“教”的设计,逼仄了学生学的时间与空间,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把“学”放到教学的中心位置,意味着把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学生可以应用多种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让学习看得见。看得见的学习,不是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他们自主地往前走,教师与学生相伴而行。如此课堂,从“为教师的设计”走向“为学生的设计”,进而走向“和学生一起设计”。把“学”放到教学的中心位置,意味着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真正的“学堂”。如此“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我们所期待并且能够实现的“另一种可能”。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2.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互依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提高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活动及意图】

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研究学习”材料:

(1)什么叫正比例?举例说明。

(2)什么叫反比例?举例说明。

(3)比较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我的发现――

(4)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我的总结――

(5)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我的疑问――

【在没有组织学生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学生对于正比例、反比例不是一无所知。课前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这既是一种学习内容的安排和学习任务的明确,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即教师在“教”学生思考、研究的路径,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交流的线索。与学生按照有关提纲与问题对相关内容作探索性理解“在前台呈现”相对照的是,教师先进后退,教师的“教”退到了幕后。】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有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二、组内交流学习

继续谈话:在课前,我们已经对“正比例和反比例”进行了研究学习。请大家在小组里,就“研究学习”材料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一会儿我们用抽签的方式选择与全班交流的小组。

学生按4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两个层次的交流互动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两轮学习。第一轮是组内交流学习。每位学生在小组内要将自己课前研究过程中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之后,小组成员商讨,如果我们这个组在全班交流,如何整合小组内各人的想法,如何分工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介绍。第二轮是全班交流学习。由一个小组在全班主讲,其他小组的学生先听后讲,也就是听完该小组的讲解之后,再陈述各自的想法。用抽签的方式产生与全班交流的小组,其意图是让所有的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有可能也有能力与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学习

用抽签的方式产生与全班交流的一个小组。

1.组织交流“正比例”。

交流“研究学习”材料第1题。预设:小组中的第一位学生会和全班交流“正比例”。学生可能照搬教材中的例子,然后介绍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的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追问:“关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能举例说说其他相关联的量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例子,学生辨析:

(1)练习本的本数和练习本的总价。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

(3)考试试卷中的得分与失分。

(4)学生的身高与数学考试的成绩。

讨论: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用表格呈现时间和路程的数据(如图1),并说明其比值一定。教师引导学生横着看表格,发现了什么?竖着看表格,发现了什么?横着、竖着联系起来看,发现了什么?

引导小结: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对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有两点发现:一是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也就是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二是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得到结论: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交换生项目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58-0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教育国际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赴海外交流交换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种方式走出国门。而相对于赴国外或香港、澳门高校学习相比较,大陆学生到台湾地区学习在费用上具有优势,且就学校国际化程度来说,台湾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逊色于香港、澳门很多,但学费方面与香港澳门高校每年动辄十几万相比,台湾高校的费用要低很多。因而,近年随着两岸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教育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大陆学生赴台湾地区交流交换项目也得到了两岸高校的积极响应,同时,它也顺应了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逐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将是我国各高职院校启动国际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形式与评价指标。

1 赴海(境)外交换生项目介绍

交流和交换生泛指在交换国家、地区、学校或研究机构达成一致或相近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选派学生到另外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并不获得交换地学校的学位。交换的人员主要是在高校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类型的在校生,交换学习的时间主要为一学期或一学年,通过交换交流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国际交际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潜能[1]。

严格意义上的交换生项目强调互换、对等和公平,交换双方存在互动,即根据校际签订的交换协议而互派到对方学校学习,交换生各自缴纳本校学费,互免对方学校学费,生活费等自理。而交流生强调单向活动,因而对于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到台湾高校学习,多是单向进行短期的专业交流学习,所以应该称为交流生更为准确。本文所述的赴海(境)外交换生项目主要指大陆高职院校学生赴台湾地区高校进行一个学期非学历交流的学习项目。

《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我国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总体意见和具体举措[2],在此方针的指导下自2010年秋季开始,笔者所在院校也启动了与台湾地区相关高校间的非学历交流交换生项目,以影像专业为先期试点专业,即每年选拔部分在校三年制影像专业二年级学生赴台湾高校交流学习一个学期,它使部分学生有机会享受到境外先进的教学资源,接触境外不同于国内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同时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了解了台湾独特的风土人情,丰富了学生阅历,开阔了眼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参加交流学习的学生的国际视野,对于我院进一步扩大境外交流生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为我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阔教职工国际视野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前几届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有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很难有效解决,而又几乎横贯他们交流学习生活全过程的问题,让他们不能适应或要花相当的精力去适应交换地高校的学习生活,难以有效地利用交流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交流地高校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水平,从而降低参与项目的学生对项目的正面评价,从项目试点专业学生报名热情未能正向传递,甚至逐届递减可见一斑,对于交换生项目的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也略现端倪。所以,全面分析并有效解决赴台交流学生境外学习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势在必行,也是推动交换交流生项目持续良性发展所不容忽视的。

2 赴台交换交流生项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1 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

虽然赴台湾地区交流学习相对于去其他非中文母语的国家地区,日常生活语言交流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台湾地区高校所用的教材不乏全英文的教材,教师上课讲义、PPT也不少是全英文的,虽然授课过程老师多为双语教学并非全程英文教学,但是对于外语水平总体就欠佳专业英语更差的大陆高职学生在课外复习教师授课的专业内容仍然存在相当的困难。另外,由于两岸对于医学专业术语的称谓也存在不少差异,加大了专业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使初涉大量专业课学习的大陆高职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导的情况下,也难以通过自学大陆中文教材来理解专业内容。另外,有的台湾高校有的课程学生没有完整教材,只有教师授课的讲义,而讲义通常是浓缩版的,对于台湾学生,由于有过去多门相互衔接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铺垫,加上他们更强于大陆学生的自学能力,讲义可能足以让他们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于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相对于台湾同班同学又缺乏相应专业基础知识支撑的大陆学生,消化讲义涵盖的所有内容就显得更加困难。

对策:(1)调整拟参加赴境外交换交流学习项目内的学生课程,在先期的选修课或通识课中,增设专业英语课程,如果能由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任教更佳,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将大陆与

台湾地区对于同一医学专有单词的不同称谓一并告知学生。此外,还可以整理编译配有大陆与台湾两种中文解释的常用专业英语资料提前发放给项目内学生,以便他们在参与项目前提前

做些语言准备与知识储备。(2)收集对接台湾高校的教材与教

纲,在赴台前提前将资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为跨越专业学习语言障碍早做准备。

2.2 文化冲突心理方面问题

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的“文化休克”理论就指出:一个人或群体进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社会交流符号与手段会产生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慌的感

觉[3]。虽然台湾与大陆交流语言都是中文,但是由于长期的隔离,两岸学生的成长文化背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价值观、生活习惯也还有差异,因而赴台交换交流生在台湾高校学习期间与台湾的同学间也存在着理解偏差、交际矛盾,处理不好甚至有出现冲突的可能。虽然这种文化冲突、心理问题相对不是非常激烈,但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疏导,将缩短赴台交流生的适应期,削弱孤独与无助感,能更快地适应交换地的学习生活,与台湾学生能更融洽和谐地相处与互动,这样也就有可能得到更有效更及时的来自台湾学生的帮助支持,为交换交流学习期创造更加友善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

对策:对拟报名参加交换交流学习的学生提前进行先期心理辅导,还可增设与台湾文化、风土人情有关的人文通时课程,或是由院方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资料汇编,供学生阅读,旨在提前了解台湾文化、高校特点、教学方法等,让高职学生在报名参加项目前能对赴台交流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个更全面的心理评估与问题预见,避免因对困难估计不足而降低对项目的正面体验评价。另外,在高职学生赴台学习期间,院方也应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定期与参加项目的学生进行交流,传递学校关怀,协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扰,了解他们的呼声,协助解决他们在交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缓解他们因为远离家人亲朋而产生的孤独无助感。

2.3课程不衔接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最突出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岸高校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同、体制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所致。在学制相同的两岸本科院校交换交流中问题或许还不是相当尖锐,但在大陆高职院校与台湾高校交换交流对接中就显得尤为严重。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体制从办学性质上看,分为公立和私立,医学类高校可为私立或公立。从学科门类上看,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分为普大和技职。普大就是普通大学,技职相当于大陆高等职业教育。从学制上看,台湾地区的普大学制四年(医学专业除外),技职分为二专(两年)、五专(五年)、二技(两年)、四技(四年)等。初中毕业的学生可以考高职或高中,高职毕业后可考二专或四技,高中毕业后可考普大,二专、五专毕业后可考二技,毕业后相当于四技[3]。与我院交换交流生项目关联的台湾元培科技大学是一所私立技职类高校,主要学制为四技(四年),毕业学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因此,其课程设置安排都更接近于大陆的本科院校。

大陆的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数是高中毕业,没有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少数为高职单招的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自学能力较弱,且英语能力相对更弱。以我院交换交流项目为例,参加交换交流项目的医学技术系医学影像专业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四技的医放系三年级学生(第五学期)的课程对接,比较双方学生在校期间所上过的课程即大陆医学高职学生前两个学期与台湾四技院校前四个学期所上过的课程相比较(见表1),不难发现将要一起在台湾四技院校进行第五学期学习的两岸学生医学基础知识与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储备相差悬殊,在此背景下,主要面向台湾学生所进行的后续专业课教学,大陆高职院校学生难以适应就再必然不过的事了。由于与我院对接的台湾高校学制比我们长一年,且台湾科技大学的实习时间为半年,而我们的高职院校实习时间为一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为两年。如果选送高一年级的大陆高职院校的学生赴台交换学习,或许可以避免学生因专业知识储备差异悬殊而导致的问题,但台湾对接院校的教学进度相对慢,结果使我们的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内容跟不上进度,且所学的内容无法与下一阶段的顶岗学习对接,影响学生参加交换生项目的积极性,制约了交换生项目的发展。

通过考察台湾高校的课程设置,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鲜明的特点:台湾高校一般都在第一学年就开始涉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专业相关课程门类较多,这样可以让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所学专业、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有更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我专业拓展学习,这一点是值得大陆高校借鉴的,尤其对于学制相对较短的高职院校更有必要尽早让学生开始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学习,也就是对于课程设置的顶层设计做出调整。

对策:(1)尽可能选择学制一样的高校进行交换交流;(2)在选择交换交流的时间点及交换交流的时间上做出更匹配的调整。笔者认为就上述两所对接高校,如果项目中学生交换交流学习只有一个学期,那么或者大陆高职院校大一下学期与台湾四技院校大二下学期进行对接学生的专业知识差距要小些,那么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台湾高校衔接相关专业课学习的难度会有所降低。如果仍然是大陆高职大二学生与台湾四技院校大三对接,那么,对落实了参加交换交流的学生有必要在大一结束后的署期进行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辅导,才有可能大大缩短大陆高职院校学生赴台学习的适应期,让他们能充分利用一个学期四个多月的时间更加有效地利用交换地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高效地学习,而不至于要把相当的精力花在适应上;(3)调整大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模式,尽早开设专业相关课程。在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育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加速教育国际化的教改进程中,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顶层设计做出调整是事半功倍的举措;(4)调整参加交换生项目的学生的实习计划,适当顺延和缩短实习时间,以保证参加交换生项目的学生顺利完成所有的实习计划内容。

2.4学分认定的问题

由于学制、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台湾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和学分评定等诸多方面与大陆高职院校之间不一致,导致校际交流学校间的学分认定无法完全衔接,学生在交换学习期间的学分不能完全兑换,回国后还需要补修学分,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压力,其他高校在实施交换生项目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4],有的学生担心学分转换问题会影响获得奖学金,因而部分优秀学生选择放弃参加交换生项目,制约了交换生项目的良性发展。

对策:有的高职院校针对专业特点指定学生必选课程,同时又规定多选课程学分不让,前者是必要的,但后者对于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交换地的学习与教学资源是个制约,不妨可以在限定了必修课程与必修最低学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修学分,对于多修的学分可以选修课学分进行认定。

3 结语

赴台交换交流学习项目,即有利于两岸高校的合作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让大陆高校学生用较低的交流学习成本来享受境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开拓国际视野,逐渐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是值得进一步推进的,它是提高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由之路,我们更有必要认真总结项目试点经验,建立与教育国际化相匹配的教学、教育管理体系,适时调整教学课程设置,为赴台乃至其他境外交换交流项目提供更适宜的内部环境,让参加交换交流生项目的学生在项目中获益更加丰盈,使他们成为项目有力的先行者、宣传者与推动者,让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更加顺畅、高速、有效。

参考文献:

[1]高玉蓉,李晓培.开展交换生项目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1:8-10.

第7篇

1、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保持联系,并根据情况请客户来会所喝茶,维护客户关系。

2、通过各媒体了解客户信息,并能根据客户所需提供相应的帮助。

3、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多于同事,领导们及时沟通交流。

4、每周增加1--2个新客户,每月要增加5--8个潜在客户。

5、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来学习销售知识,并且利用到工作中。

6、每天下班后,对当天工作做一个工作总结,检查工作中失误与漏洞,以及怎样才能将工作做的更好。

7、在三个月内让会所的茶艺部在技术与茶文化知识上有一个提升,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培训计划如下:

A每周二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泡茶技术。

B每周三周四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茶文化知识。

第8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图形语言;总结交流;表述表达

Teach to give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 study physics of basic method

Tuo Yan-ping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he student feel difficult to learn, reason is control good of study method, this text from various provided some study to the student physics of method, make student easy thus delectation of control physics knowledge.

【Key words】Study interest;Sketch language;Summary exchanges;Express an expression

在初中的课程中有许多科目都是比较难学的,要学好初中的任何一门课都要有合适的方法,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也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实际上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1.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摩擦力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益处例如人走路利用了它;另一位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害处例如机器磨损.大家积极发言使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落脚点。

3.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4.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

5.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第9篇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可望不可及的,是教师触摸不到的。即使我们讲授的理论再先进,理念再前沿,也只能帮助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以概念的形式存储起来,不可能内化成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做“实在”的教师培训,就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把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统一起来。只有把“学中做”和“做中学”结合起来的培训才是学员感兴趣的培训,也是学员认可的培训。

这几年,我县精心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并以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龙头,引领各个培训项目的培训工作,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主题培训、小学校长研修培训、中小学校本研修培训、新教师培训、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县域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骨干教师的培训是我县最有实效的培训项目,对全县学校最有促动的项目,也是我县在县内外有着较大影响的项目,多年来,我们秉承“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不断研究、总结、完善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目前,我县实施的“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基本形成,成为我县教师培训项目的示范项目。

“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就是整个骨干教师培训由“五”大环节组成,采用“五”种培训方式,完成“五”次活动,历时两年。

“五”大环节,包括集中研修、自主研修、合作研修、成果鉴定、效能考核等环节。内容由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组成。目的是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种方式,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影子研修、链式指导、异地交流等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增长学科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远程培训提升专业理论;影子研修积累专业能力;链式指导提高引领水平;异地交流开阔学科视野。

“五”次活动,包括展示课交流、论文答辩、成长论坛、课堂开放、微电影展播等。一次次的参与、实践、交流、展示活动,就是一次次的磨砺,更是一次次的成长。

总结,骨干教师培训“三五”模式的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我县教师培训的亮点。

一是突破瓶颈,突出培训的实践性。缺少行为的培训,缺少实践的体验,培训中容易出现只有“感动”、“激动”和“心动”,而没有“行动”的现象,这样的培训效果将会弱化、衰竭,甚至消失。我们在骨干培训的五个环节中,几乎都设计了实践环节,突破了大规模培训实践环节的瓶颈。比如在集中培训中,学员参与了小组合作建课、上课、议课活动,对真实的课堂进行深入的研讨;在自主研修中,我们设计了“链式”指导活动,就是市县级骨干教师指导骨干学员,骨干学员指导新教师的“链式”指导,学员在接受骨干教师指导的同时也要指导新教师,要求相互听课交流不少于8节课;在合作研修中,我们组织所有学员分组分片到全县各中小学进行“展示课”交流,还分层次分学科远赴市内的名校去观摩、学习、交流,今年4月,我县308名学员分四批分别到重庆十八中、北碚江北中学、江津聚奎中学、永川红旗小学等12所市内名校交流学习;在成果鉴定环节中,每位学员要在本校完成课堂开放活动,并要求刻录成关盘,既是学员培训成果的展示,也为全县提供了丰富的课例资源。每位学员的参与,突破了大规模培训实践环节的瓶颈,突出了教师培训的实践性。

二是加强交流,增强培训的反思性。教师的教学经历只有经过反思内化才能成为教学经验,不断的交流学习,也就会促进学员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相互之间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整个骨干培训中,我们为学员组织了多次的交流学习活动,包括“链式”指导活动,“展示课”交流活动,以及到市内名校的观摩学习活动,通过鲜活的课堂、真实的名校、热诚的师生,学员们不但开阔了眼界,更实现了与名校的交流、与名师的切磋。学员收获的不只是方法和技巧,更有教学理念的提升,关键是还会促动行为的转变。

三是强化带动,彰显培训的辐射性。在影子研修中,学员与基地学校的领行教师“同行同乐、共同发展”,带动了基地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分赴全县中小学的“展示课”交流活动,向全县中小学展示了骨干学员蓬勃的朝气和课改的热情,在全县掀起了骨干教师“展示课”交流的热潮,触动了各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课改神经,这次活动在全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反响,显示了骨干培训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个、影响一校、带动一片”的培训效能。

“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在我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县其他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工作的“示范”,特别是她所秉承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一直是我们做有“实效”教师培训工作的方向。

2012年10月,在新任教师培训中加大行为培训力度,突破实践瓶颈。在集中培训阶段我们组织了两次到基地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次是参加“基地学校课堂开放活动”,基地学校将所有课堂开放出来,让学员自主选择课堂观课,并与指导教师现场议课。二次是参加“学员课堂开放活动”, 基地学校将开放出所有课堂,让345名学员联系班级进课堂上课,并接受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和评价。通过这些有效的实践方式,让新教师不但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学,还实现了动手做,提高了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

2013年4月,我们组织开展了“校本研修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培训”,此次培训重在交流、研讨、总结学校校本研修经验、模式。此次培训,我们采取了“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我们称为“两会模式”。学员通过现场观摩、亲身感受、小组交流、大会研讨、聆听讲座,既丰富了理论知识,积累了研修经验,更提高了研修水平,赢得了学员们的赞赏。

当前,教师培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 整合县域教师培训、科研、电教等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的发展。

二、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完善对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和奖补机制。

第10篇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体系,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在本专题的复习中,依据课标和2013年化学考试说明,把有关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习要求较以往有了提高,从“知道”转化为“结合实例说明”,能力层次有了提升。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对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因而在复习中力求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梳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注重本专题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整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

在学习中,依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讨论、归纳、练习、整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发展新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完成知识结构图式,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学会用结构图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并能根据需要提炼运用。

2.认识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明确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3.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教学重点】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对单元知识梳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2.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的提升。

【教学策略】

1.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内容,学以致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讲述小故事:父女夺宝

环节二:自主学习 明确目标――结合课标和中考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教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出学习重点:

环节三: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引导学生运用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导图,引导学生学习用知识结构导图描述本专题知识体系的方法。

2.组织学生将自学、群学中存在的问题说出来,小组间互相帮助,解释疑难。

3.教师依据学情适当进行点拨,注重方法指导。

学生:交流学习导图,学会描述知识结构的方法,互帮互助,释疑解难。

环节四: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多种不同问题情境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知识体系蕴含其中,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归纳、运用等多种能力。

教师: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设置不同情景下有梯度的习题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同时进行整理归纳。

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讨论、交流,运用已有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五:梳理归纳 反思小结――整体感知,对本专题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增强归纳、总结、整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解决问题与学生共同梳理和整合相关知识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反思复习得失,同时进行小结,汇总本专题复习的知识体系。

第11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创新应试教育体制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增长,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教学现象尤为突出,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教学中大量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批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便促进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以下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高效课堂模式的创新

过去我国采用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制约。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率是较低的,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因此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高效课堂模式着手。所谓高效课堂模式指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学生将是课堂的重要主体,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高效课堂模式的主要教学步骤是这样的: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过去我们所说的预习,不同的是,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的预习效果会更加明显;其次,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干预,让学生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交流结束后得到最后的答案,即可上台进行展示[3];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内容的精讲和点拨,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巩固提高训练,同样经过交流学习之后,实现教学评价和总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效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总结评价三种。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就“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学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台上展示。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打分或者评价,然后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对该组的表现打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2.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时期要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可以从分层教学模式着手。分层教学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三种层次的教学方法,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侧重点、学习目标以及教学评价标准方面均不同。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中,第三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为掌握余切函数、正切函数、余弦函数以及正弦函数的性质,并且能够分辨出并理解各种函数的图像。而第二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则要求在第三层级的基础上提高要求[4]。即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这些图像的性质,还需要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特征,并且要求能够将函数图像性质运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第一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函数图像性质来进行实践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在教学评价方面,以笔试成绩为例。满分100分的试卷,教师采用ABCD的方式进行打分。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学生的及格线为60分,教师可给C的成绩,而对于第三层级学生,只要学生达到了50分,教师就给C分。这是因为第三层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分层发展[5]。分层教学模式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在于,教师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分层教学有助于促进各个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逐渐缩小学生相互之间的差距,避免出现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也是新课改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较为单一,要求各数学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本文重点讲解的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分层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也更加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实现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可以帮助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海诗.新时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4,28:162+165

[2]李艳茹.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才智,2015,33:40

[3]刘侠.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中数学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6,26:163-164

[4]李向芬.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9:294-295

第1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种类和优缺点;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主动搜集信息,感受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从各种途径获取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调查法 访问法 交流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景法

教学准备:A、搜集身边的信息。

B、查阅有关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知识和人物故事。

C、制作古今信息传递方式变化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代任务

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信息,这节课让我们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体会信息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一起走进信息世界。

二、信息:

指名学生自己搜集的信息,并说明获取信息的途径。

说一说,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过渡:想知道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吗?信息传递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三 、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1、找一找,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说一说,你还知道古人有哪些信息传递方式?

3、议一议,阅读材料还告诉我们近代和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四、比较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种类和优缺点

1、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表

3、汇报交流

五、同桌交流,完成填空

信息传递方式不断变化, 传递速度( ),传递范围( ),传递准确率( )。

六、总结

信息传递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更方便更快捷的获取信息,了解世界。

七、作业

信息传递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再去走进生活,

用心感受吧 !

板书设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传递速度越来越快

传递范围越来越广

传递准确率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