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效益评价论文

经济效益评价论文

时间:2022-10-08 16:4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效益评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效益评价论文

第1篇

科技学术期刊是的主要载体,其学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所发论文的学术水平。为了规范对稿件质量和编辑工作的管理,期刊编辑部一般都会对稿件建立发表前的档案,内容包括作者原稿、修改稿、专家审稿意见、编辑和主编审稿意见、稿件和作者的基本信息等;但很少有编辑部对发表后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收集整理有关论文学术影响及读者评价等信息,建立发文后档案。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学术期刊管理者和编辑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建立发文后档案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完整建立发文档案,是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对论文出版过程的总结和延伸。本文就学术期刊建立发文后档案的意义和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供同人参考。

1建立发文后档案的意义

组稿是学术期刊保证质量的重要举措,优质稿件主要来源于以下3条途径:与知名专家约稿;组织相关学术会议的论文;在自由投稿中遴选。这些稿件虽然通过学科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及主编(或编委会)终审,有些甚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发表后的学术影响差别较大,学术质量参差不齐。对发表后的论文进行学术影响跟踪,在某一段时间内统计每篇论文的文摘量、下载率、被引用频次、所获奖项或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对表现比较好的优秀论文加以分析,就能找出少数优秀作者以及某些学科的研究方向。这些作者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就是学术期刊编辑下一步组稿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组稿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组稿效率。1.2有利于编辑的绩效考核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辛勤劳动。为了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期刊编辑部考核编辑的主要内容是编辑在德、勤、能、绩几个方面的表现及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重点考核编辑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2]。由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劳动贯穿于论文出版过程的始终,其成果主要是发表后的论文(大部分学术期刊都有责任编辑的署名)。建立发文后档案,跟踪评价编辑所组发论文的学术影响,能够反映出编辑本身的学术水平、工作努力程度和责任心,也体现学术编辑所做出的业绩和贡献。专家审稿环节是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快速、准确地选择审稿专家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是学术期刊提高论文质量的必要举措。期刊界早已对选择审稿专家的重要性、选择标准、选择途径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些期刊建立了动态的审稿专家库[3]。公认的合适审稿专家应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正在从事所属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工作;二是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其评价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三是在其研究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4]。但前的专家审稿只是一种定性评价,而且其评价结果的准确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建立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基本可以验证专家审稿结论的可靠程度。评价意见与论文实际学术影响经常相左的审稿专家,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甚至清出审稿专家库。期刊编辑部还可以从论文学术影响较大的少数优秀作者中遴选合适的审稿人。现代传播理论认为,信源和信宿是一个双向传播过程,信宿可以产生巨大的反馈作用[5]。学术期刊传播的对象是读者,学术论文的评价离不开读者的反馈。学术期刊应收集后一定时段内的相关资料,如论文的下载率、读者的评论、读者群的详细信息等,列入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可以帮助期刊编辑部了解读者需求,提高发行量。此外,前虽然经过了相关专家评审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但仍可能会有遗漏。及时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对学术不端论文进行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有利于论文的传播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论文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正确评价论文可以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科学成果的有效传播,促进科技事业的进步与繁荣。目前的论文评价体系中,主要依据有专家意见、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即年指标及其文摘反响情况等。这方面存在以下弊端:1)数据受到统计源的影响,不够全面;2)不同学科的数据差别很大,即使属于同一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论文也差别明显,不具可比性;3)对部分应用类研究论文评价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如许多工科类论文可以通过技术转让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这些论文的学术价值往往在目前的评价中难以体现[6]。如果学术期刊编辑部要全面了解所刊发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建立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和适合本刊的论文评价体系[7]。部分单篇论文的评价指标如文摘信息、获奖情况和其他重大应用价值等,只能靠期刊编辑部配合作者及相关部门来完成。

2建立发文后档案的内容

学术论文在正式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作者修改、主编或编委会终审,以及稿件编排、校对和印刷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重要文件和材料构成了发文前档案的内容。包括论文的原稿、编辑初审意见、专家审稿结论、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终审结论、编辑和作者的校对稿以及论文的相关信息,等等。后通过不同媒介传递给读者,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反响。学术期刊发文后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文摘信息;2)引文信息;3)读者反馈信息;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内容具有时间滞后性和零散性等特点,需要期刊编辑部派专人收集和整理,并需要作者、读者和相关编辑、机构协作完成。文摘信息文摘信息指后被国内外各类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摘录的情况。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EBSCOhost全文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PK),德国《数学文摘》(ZbMATH),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等,分题录、摘要和全文摘录3种情形。目前国内外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数量很多,考虑到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力、物力及掌握的资源有限,只收集影响较大、比较权威的文摘刊物或数据库。引文信息引文信息指后被其他文献资料的引用情况。目前国内统计引文数据的评价体系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JIF)等[8]。由于各自的统计源不一样,这些评价体系提供的引文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别。《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全面、系统分析我国学术期刊文献出版和引文分布特点为基础,打破了国际上传统的期刊引文分布“二八法则”及核心区概念,考虑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文献引证的差异,弃除了严重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采用了高精度的数据统计标准,并计入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引用,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学术期刊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力提供了可信的数据。读者反馈信息读者反馈信息包括下载量、读者对论文的各种评价(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是否有涉及学术不端现象等。通过互联网检索、下载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已成为科研人员和机构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些检索下载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对论文的关注和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等都可以提供论文下载量数据。传统的纸质期刊与读者互动的方式主要通过设置相关栏目以及往来的电话、函件等。进入数字出版以后,高度互动的互联网媒体将作者、编者、读者置于同一平面上,为读者快速、准确反馈信息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读者对的反馈意见及各种评价,既是对专家评审环节的检验,也是对论文评审过程的重要补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后获得的各种奖励、形成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咨询报告、获得的专利及技术转让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学术论文凝结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心血,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许多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或调查研究后总结得出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等特点。后,在一定时段内能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技术类和应用类论文,能够解决一些生产实践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技术问题,直接转化为读者的劳动技能而产生经济效益。期刊编辑部应与作者、读者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

第2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与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6.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二,论文形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

1.中英文摘要

2.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3.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

4.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

5.结论

6.参考文献目录

7.必要的附录

三,论文的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调试;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不包括工业工程领域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工程设计类论文要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

6.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附表:论文评审参考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工程设计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设计内容与方法

20%

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结构正确,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附录完整.

5.知识水平

20%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

6.成果评价

10%

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论文写作

10%

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研究论文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技术的先进性

15%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5.理论水平

15%

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硕士问题的水平

6.成果效益

15%

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

7.创新性或独立见解

5%

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

8.论文写作

第3篇

【关键词】港口建设,投资风险,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港口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很多因素都会加大港口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候,必须综合对各种可能增加投资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估,保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我国的港口建设项目投资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港口建设投资发展颇为迅速,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风险也日渐频繁,面对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必须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归纳,整合,从中发现风险存在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并用科学的方式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在近些年的港口建设项目投资中,实践证明,加强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分析和识别,并实施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保证投资的科学合理性,实现投资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港口项目投资面临的风险分析

港口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港口建设项目投资中,会面临着多种投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社会和投资内部等各个方面,不仅仅大大加大了投资的决策难度,影响着投资的正确性,更会和投资收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对各种风险的分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主要而言,港口建设投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经济风险:

(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化水平和经济全球化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对港口建设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港口建设项目投资时候,社会对港口的需求结构,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方面都会对港口建设的成本收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港口建设投资地区的经济波动风险。港口建设项目投资时候,项目投资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发生水平,经济增长方式,交通运输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港口建设的基础设施规模,物流运行方式,物流的集聚规模有着很大的限制,也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同时,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在港口项目投资中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必须加以科学考虑。

2.市场风险

(一)港口建设项目的去潜在市场的运量。也就是来自港口腹地的风险。港口腹地关系到整个港口的运量。港口项目投资必须要综合评价分析港口覆盖的经济腹地和来自腹地的人流,物料量。这关系到港口运营的效益。

(二)港口项目投资的竞争对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港口建设项目投资成为了新的投资热潮,对优势港口位置的竞争,对港口腹地资源的竞争等多方面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化,进一步加大的投资的风险性。

3.资金风险:

(一)融资风险。在港口建设项目投资中,国家利率政策的变化,利率的波动,物价的上涨,下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银行贷款政策变化等多方面的经济因素都会让融资带来风险。

(二)经济效益风险。在港口建设项目施工投产之后,现金流的稳定与否将会对投资收益带来直接的影响,现金流的波动变化,将会让投资的经济效益难以稳定,风险性加大。

4.财务,运营风险:

(一)财务管理风险。在港口建设项目投资中,财务管理的不合理会使得项目施工资金缺乏或者是成本增加,资金短缺产生工程停工,工期延误,账务处理不透明,使得黑账,死账坏账多,导致贷款利息无法偿还等风险。

(二)营运风险。港口项目的运营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港口的腹地的扩展,腹地人流,物流量的大小,运营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等诸多因素都会制约着运营的预期收益,经营管理不善,投资风险变大。

三. 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

港口项目投资具有诸多风险,要做好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必须加强对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1.定性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对风险评价人员的经验和逻辑判断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评价人员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评价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一般有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故障树分析等多种方法。虽然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经验智慧,但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定量评价法

主要是通过模型试验、样机试验获得的信息或其他统计数据作为依据,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手段和计算机求得评价结果,并用数量表示出来。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强,提高了定量评价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3. 综合评价法

正因为前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一些缺陷,故而我们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既利用一定程序和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又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风险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既包含数字描述又包括文字评价的结果,即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相对前两种方法,这种方法实用性、系统性更强,但也意味着使用起来会比较复杂。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层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

四. 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港口建设项目投资的特殊性和市场复杂变化使得投资具有各种风险,要确保港口投资的的可行性,保证投资的正确性,必须根据各种风险的特点,采取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

1.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手段

(一)首先,可以实施风险回避,在港口项目投资中,如果风险较大,或者投资损失明显,采取放弃或终止投资的方式,以降低风险和损失。其次,可以加强对各种风险的监测,如果有任何情况超出了投资风险警戒,则及时依据风险管理制度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损失。最后,可以将出现风险的单位实施分离,降低风险的连锁效应和相互牵制。

(二)实施风险分散,港口项目投资中,当风险出现时候,可以让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其中,让更多的风险单位的加入来降低总体承担风险的压力。也可以实施风险的转移,港口项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候,可以有选择有意识的将一些项目风险转移给经济利益相关的投资主体或投资单位,让相关的投资主体共同分担风险。同时,也可以将一些特殊风险留给自己承担。

2.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一)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审议本公司高级管理层提交的风险管理情况报告,对本公司风险状况进行评估,监督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对风险管理有关事项进行审议并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设立风险管理部,负责拟定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基本策略和工作制度方案,负责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审议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理工作报告、重大决策评估报告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协调处理重大风险和危机事件,组织实施风险识别和评估,研究新的潜在风险,确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3.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制度

(一)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分离。对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的监督责任等。

(二)多层级风险责任制度。各风险管理责任单位必须评估每一个操作程序所遇到的风险,再把每—个风险细分为次风险,并据此制定风险管理操作程序,做到风险控制责任到人。

(三)重大风险预警制度。通过对一些敏感财务指标的分析,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有的性质来设计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及时掌握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五.结束语

港口建设项目投资是热门投资行业之一,具有较高的收益性,但是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在港口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管理中,要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特点做出深入了解,并用科学合理地方式识别,分析,保证项目投资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要综合各种手段及时实施风险控制,为降低整个港口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捷 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浅谈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2009年24期

[2] 张成彪 浅谈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0

[3] 熊志刚 期港口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学位论文]2006 - 武汉理工大学:会计学

[4] 裴小雨 中国港口投资风险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学位论文]2010 - 大连海事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第4篇

关键词 海域使用效益;评价;变异系数法;TOPSIS 评价模型;广西钦州;2002—2010年

中图分类号 X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52-03

要实现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走用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道路[1-2]。目前,对我国海域使用效益的研究甚少,狄乾斌等[3]运用均方差权重法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全国性评价,段晓峰等[4]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运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评价了我国不同区域间海洋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差异。而对同一海域不同时期的用海效益研究报道就更加少。

用海效益可以直接体现人海关系,用于衡量海域使用水平,反映单位面积海域投入与物质产出的效果,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等方面。为了综合评价广西钦州地区海域使用效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态势,采用定量方法,研究区域内海域使用效益的变化规律及趋势,并且为实现海域使用结构适应于当地发展的优化组合,提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钦州市海洋局每年统计的海域使用现状数据,2002—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钦州年鉴》《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数据。在获取2002—2010年钦州市社会经济及海洋自然、经济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钦州市海域使用效益指标数据。

1.3 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方法,学者们采取的方法有功效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OPSIS模型等方法[5-8],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海域使用效益评价的研究甚少。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方法,采用TOPSIS模型方法对钦州市海域使用效益进行评价。

1.3.2 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可以反映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重要程度,有多重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该方法属于客观赋权法,客观性较强,其原始数据采用各指标实际数据,并非评价人的主观判断,是经过一定数学处理后获得的权重。各评价指标权重见表2。

1.4 用海效益评价模型

本研究采用TOPSIS模型,即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该模型于1981年由Hwang C L和Yoon K首次提出。TOPSIS模型评价的基本原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计算最劣解(负理想解)和最优解(正理想解)。根据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后求取各评价对象与理想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具体的评价步骤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域使用经济效益分析

2.2 海域使用社会效益分析

2.3 海域使用生态效益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的TOPSIS 评价模型对钦州市2002—2010年的海域使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钦州市海域使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年提升,但是逐年下降的生态环境效益制约着海域使用综合效益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考虑三者协调发展。总体上,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钦州市海域使用效益动态变化情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环境效益方面的指标都是负影响指标,正影响指标的原始数据很难获取或资料不全,所选取指标并不能比较全面反映出海域使用的生态环境效益。另外,海域使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虽然有关指标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在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但是用简单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复杂的海域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AGUIRRE-MUNOZ A,BUDDEMEIER R W,CAMACHO-IBAR V,et al. Sustainability of coastal resource use in San Quintin,Mexico[J].Ambio,2001,30(3):142-149.

[2]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ESF).ESF marine board position paper 5:integrating marine science in Europe[EB/OL].[2002-11-01].http://.

[3] 狄乾斌,韩增林.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的评价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3):16-18.

[4] 段晓峰,许学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地区差异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6):1055-1060.

[5] 马晓婧,刘学录,张丽萍.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效益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2):59-64.

[6] 张旺锋,林志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5):99-103.

[7] 叶敏婷,王仰麟,彭建,等.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其区域分异[J].资源科学,2008,30(3):401-408.

第5篇

邮电经济论文2500字(一):试述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基本方法论文

摘要:对于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而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并为对其进行完善做出不懈努力。目前,有很多的学者和专家已经投入到邮电通信技术经济的分析和研究中去。本文通过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并对当前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同业者参考。

关键词: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基本方法探讨

经济评价是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研究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手段。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项目工艺技术、需求预测、网络通信规划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以及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层次,权衡项目的投入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机结合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验证,为我国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一、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1.邮电通信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部分。其中,国民经济评价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对项目中国民经济的效益进行考察,分析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科学有效性;财务评价是从邮电行业和通信行业的角度对项目财务的可行性进行考察。当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产生矛盾时,要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来决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相对于某个项目来说,如果财务评价考察建设项目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考察建设项目不可行,那么只能放弃该项建设项目;相反,如果财务评价考察建设项目不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考察可行,这时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减免税收和补贴政策等措施,让财务评价考察结果变得可行。

2.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应该遵循项目全网全程的发展特点,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远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有机的结合。

3.应该坚持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与国家财税制度保持一致的发展原则。

4.可以同时采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评价方法,其中动态指标可以全程反映出计算期内的各种表现,所以一般都是以动态指标的评价方式为主。

5.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每年使用的价格标准应该保持一致的原则。

6.经济评价只是一种方法,不能够代替项目评价人员的分析和判断。

二、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是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基于整体性角度来分析项目的社会费用一效益,对项目经济的合理性作出综合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是从社会整体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考察,从而对建设项目合理性的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把握。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是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衡量计算,同时也是利用项目投资来增加和消耗国民经济资源的重要价值依据。它与财务评价中的货币体系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过产出物工资、投入物数量、汇率、价格等的变化,来有效的反映各种资源的价值。

2.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主要是按照邮电企业财务制度和国家财务制度,利用现有的价格基础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投资、获利、收益以及偿债等各种财务情况进行计算、分析、预测。并且以此来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于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项目经济评价也具有多角度性和多面性,暂时还不存在单独的指标来描述经济全貌。此外,由于决策者之间存在的习惯性差异,其选择的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决策者的具体需求,然后再建立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邮电通信建设的财务评价是根据我国的财务制度,不仅包括国家的而且包括邮电企业的制度,通过分析现行价格来预测价格,制定相关邮电资费标准,同时对项目的各种能力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价邮电通信建设在财务方面是否具有可行性。

3.项目建设的随机风险分析

在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之后,就是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确立。然后要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就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效益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进行计算,从而对评价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进行预测,增加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防止发生严重的经济风险。这是进行随机风险分析的前提条件。随机风险的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等方面,其中,概率分析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较少。

盈亏平衡分析能够很好的反映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盈亏平衡点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是一种反比例关系。所以,邮电通信企业在对建设项目盈亏平衡进行分析时,一般都很难正确的把握其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敏感性分析就是在建设项目中经济因素发生变化时,经济评价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并以此来判断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一般情况下,敏感性的分析工作主要就是分析各种变化因素对企业收益产生的影响。但是只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很难有效的说明问题,需要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等三个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邮电费用标准的变化、通信产品数量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外汇和人民币比价的变化、借款利率的变化等六个方面,如果对这些因素进行单独的分析,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工作中可以将它们分为基础投资、再分配收入、运营成本等三种类型,通过这些因素来对指标的变化进行考察,可以相对简单、直观,有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邮电通信业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深化,其中通过固定资产的投资来获取经济效益发展模式,受到了企业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经济评价是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研究發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手段,对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邮电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与管理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同时带动了邮电企业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重点问题之一就是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与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问题,并探讨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会给邮电企业造成的后果。对我国邮电企业在经济合同标准化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也就是依托目前社会背景,借鉴国外合同标准化体系设置与我国国情项目的标准化经济合同体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国此方面的不足之处,且指出可行的处理对策,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

不管是外部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上岗,企业中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纰漏,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使之难以存活,还有的可能会遭受司法官司,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经济合同的重视并有效控制邮电企业的行为,从而推动其有序发展。

1邮电经济合同标准问题

邮电企业的发展,司法上的纠纷也逐渐凸显出来,大多是因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内容不清晰、条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义等几个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么对于这一些问题,应设置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化制度,从而更加简便以及快捷的签订合同,市场经济的节奏不断加快,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生产经营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么在此社会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目前来看,不管签订怎样的合同,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邀约、反邀约及再邀约,不但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效率,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符,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应提升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确保合同应有的法律条件下,使合同的签订环节与订立流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约时间,从而能够使设置的合同能够满足社会的进程,基于我国市场经济设置理想的合同标准,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会制度,合同签订模式与企业发展模式都较为成熟,合同标准化机制已经广泛普及应用,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多次的实践应用,当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标准化合同通过多次的调整,已经趋于完备,那么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很少会因合同条文的问题而导致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签署的当事人也几乎不会因合同内容企业而导致纠纷,投机者也几乎难以钻合同漏洞来取得私利。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制度设置上应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促进行业能够健康穩定发展,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制度方面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能够补充合同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合同内容。但不可忽视合同标准化的问题,邮电企业应加强学习与时展相适应的流程与合同条文,并与具体情况相联系,建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标准化机制,降低邮电企业由于合同而导致的纠纷,促进邮电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邮电经济合同管理问题

对邮电企业而言,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995年我国邮电部门就颁布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通过专业的文字形式强化经济合同管理强度,这体现了我国重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强化经济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使邮电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展经营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义

邮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者是上级专管机关签订或是执行过程当中的经济合同检查与管理,并将此作为参考对经济合同上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并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虽说已经应用于邮电企业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方面的内容,如此造成我国经济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纠纷问题屡见不鲜。那么要做好有关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业员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能够准确用语且具有完备的手续,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主体与相关标准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执行合同义务上来说,所有后果需要企业来承担,之中的相关条款对邮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经济方面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合同管理也是整个管理工作中关键的构成部门。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合同经济纠纷。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员通过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进行违法诈骗等行为,通过合同里的漏洞虚假做合同,如此一来合同不会被法律保护,进而满足一己私利,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带给邮电企业严重损失,那么通过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违法诈骗操作就需要有关人员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签订合同已签要严格调查双方的财政收入以及信用情况,做好监督与审查合同条文内容。利用此形式能够降低因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经济纠纷,降低经济诈骗事件的发生概率,防止邮电企业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被损害。

2.2应用高新技术管理

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至我国各行各业中,那么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符合时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的形式展开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有着十分庞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现错漏的情况。人工的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自身个性以及素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那么在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试用。可把经济合同内容添加进完成建立的相关管理系统当中,防止发生经济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遗失的情况,上级部门要检查工作时能够很快地从计算机系统里将合同内容调出来,不但能够使时间得到节省,同时还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还能够展开辅助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录入的合同内容与别的标准合同来比较,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是漏洞进行排查,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节约时间,且降低因人工问题而造成的偏差,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况的出现。电脑不同于人们不会被情绪控制,可以基于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来审核管理经济合同,确保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进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第6篇

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竞争变得隐性化,不再是企业实力的较量,更多的转向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之间的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的空前开放给企业的外界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获得竞争优势与培育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管理者们正在探寻一条优秀的管理之路。作为管理手段之一的企业绩效评价也被学者们和企业界人士所关注。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营运发展需要。

关键词:战略;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引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成功的战略制定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稳健的实施竞争战略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为客户不断的创造价值和赢得客户满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为实现企业持续不断的竞争能力,现代企业有必要构建一套适应新形势的评价指标体系,传统的单单以财务评价为主、仅针对企业内部的评价方法已问题凸显。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企业实践运营,绩效评价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企业管理者们在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却表现出相当的分歧,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目前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所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不能很好的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融合,不能辅助企业战略的良好实施,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本文立足于现代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的最新方法、理论和实践,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旨在为了我国企业在绩效评价时能够得到一些理论的指导。

一、 传统绩效评价模式的缺点

(一)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业绩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及时地手机和反馈信息,而财务指标往往反映的是企业历史和现在的经营情况。很多时候更需要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的业绩评价指标,信息时代的企业要投资于顾客、供应商、工艺技术和革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发展。

(二)过分注重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了企业管理层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使得企业不愿意再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营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以至于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在长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少,甚至会损害股东的利益。

(三)财务指标偏重于企业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在现今这个动荡多变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发展做长期的规划,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时尚。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周详的环境分析为前提,没有对内、外部环境的正确评价,企业很难发现自身的相对优势和缺点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也就难以在长期竞争中获得战略优势。

(四)由于目前会计系统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基础数据往往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同时又容易产生利润操纵问题,从而得出的财务指标容易扭曲,以此为依据进行的绩效评价往往有失公允,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

二、 改进措施

现代公司绩效评价理论指出,对知识经济时期的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引进全面业绩评价方法,在传统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各类非财务指标。战略性绩效评价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引入了非财务指标,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点:

1. 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非财务指标不会与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相冲突,主要反映的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及对现实盈利、竞争力和长期战略目标等十分重要的目标。

2. 非财务指标可以直接计量一个企业在创造股东财富中的业绩,像制造和提供优质货物和劳务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类活动中的业绩,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完成业绩计量的诊断(经营审计)职能。

3. 有助于企业整体角度评价。信息时代的集成管理使得一些非财务性的业绩评价方法立足于企业整体角度而不是各个分部角度来进行评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整体组合效应。

4. 由于非财务指标直接计量生产活动,所以,它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向。例如,一些行业的长期财务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是否有能力遵守在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上改进产品质量的诺言。

三、 战略性绩效评价模式

(一)主要内容

当今社会,无论是对何种事物的评价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我们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也不例外。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充满竞争的,企业只要不断的站在战略性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刻保持对市场和自身敏感的嗅觉,才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如果对企业的绩效评价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就要从平衡计分卡的几个维度来考虑。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经济效益都将是评价一个企业经营好坏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经济效益则是从财务数据上体现出来,所以一个企业必将对财务指标有所重视。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考虑:

1、财务指标层次体系

财务指标是财务评价的主要依据,而财务评价无论是从企业的当前利益还是企业的长远目标来看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对企业现阶段的运营进行诊断评价和对企业长远目标的树立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要从全方位、全角度的进行分析。下面是几个角度的介绍:

1.1盈利能力评价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赢取利润的能力。表面上,其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盈亏,从本质上则反映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进行盈利评价之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1.2营运能力评价

营运能力即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其资产管理、投资等经营活动的能力。企业加强资产利用率的重视,其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即在资产投资――收益――又投资――又收益这个经营活动间,加快其周转的速度。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减少了资产利用的浪费,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资产。

1.3偿债能力评价

偿债即以资产偿还债务,偿债能力的高低是其企业经营是否稳健、财务风险是否能够承受以及利用财务杠杆水平高低的主要能力体现。合理的资产负债能够促进资产的利用率,进而获得更多的收益,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可以由以下三个数据来阐述;

1.4发展能力评价

发展能力的强弱不能用其收益的好坏来评价,收益的好坏只能说在那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与效益。发展能力是企业其长远发展的潜力,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和经营方式的吸收和删减来获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可以通过其持续发展能力来改善和提高。

2、技术创先绩效评价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期满足客户的需求。它的主体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之时,必须要以动态变化的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由一系列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环节构成。

技术创新从生产程度的不同具体分为:工艺创新(过程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在生产过程中体现,产品创新则主要是产出产品的创新活动。

不管是何种创新,其最终目标仍旧不变,那就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通俗的说,就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获得更多的物质效益。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评价一般是很难定量分析评价的,但是可以从以下方面综合来考虑:

2.1技术创新投入评价

技术创新的投入包括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的投入,缺一不可。

2.1.1研究开发费用率

研究开发费用率是指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财力资源的投入上,反映企业是否重视技术创新。

2.1.2研究开发人员比重

研究开发人员比重是指研究开发人员在企业总员工数中的比重,从人力资源的投入上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2.2产品创新评价

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其更能快速的投入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占有市场的份额,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新产品在市场上的经济效益。它为企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对于产品创新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数据来体现。

2.2.1新产品贡献率

新产品贡献率是指新产品销售利润在企业全部产品销售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反映创新产品创造利益的能力。

2.2.2新产品市场占有率

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即新产品市场份额占同类产品市场总额的比率,主要用于测量新产品经过销售后取得的市场份额。

3、客户评价

无论是哪种产品,有形还是无形,其目标都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而要是“顾客满意”就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以顾客的满意为核心。从顾客的需求来分析企业生产的产品,利用企业自身资源的优势,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高其顾客的满意程度,实现顾客的忠诚度提高。

对顾客进行相应的评价是企业实施“顾客满意”经营战略的前提。而在对顾客进行评价时要建立相应的指标如下:

3.1顾客满意度

每个企业的最终目标都是盈利。而在经营活动中,顾客的满意度越高,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如:为企业建立良好的扣牌、回头客的增多即顾客的忠诚度的提高等长远效益。故,顾客满意是企业实现最终目标的先决条件。顾客满意度在当今供需地位的调整下,已经成为评价企业绩效好坏的重要指标。

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企业全方位服务过程以及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形象所作出的综合性满意评价水平。要了解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全方位、客观、准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调查分析。

3.2顾客保持率

顾客保持率是指持续交易的顾客在全部顾客中的比例关系。通俗的说,就是产品在市场上的回头客,即顾客的忠诚性,从另一个层次来看,它是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点。

3.3顾客获得率

顾客获得率是指企业成功争取新顾客与争取新顾客总人数的比例,新顾客的获得扩大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挖掘了产品的潜在市场。

3.4顾客利润率

顾客利润率是指除去相应花在顾客身上的成本,并且从其身上所获得的净利润率。对于客户的评价我们不仅要从拥有顾客的数量上来分析,还要从所获得的利润上进行分析。要想长期的保持顾客利润率甚至是增长,就必须根据顾客的消费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服务和价格策略,来促进销售。

4、员工评价指标

员工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处于一个企业文化认可度的方面,员工在不同的行业与岗位上对其评价标准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只能从表面、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总结。具体包括的内容如下:

4.1员工平均创利能力

员工平均创利能力是指每个员工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企业创造的平均利润,因为同行竞争等关系,员工的流动性较大,所以都是采用期初与期末的平均值来大略描述。

4.2员工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企业创造了竞争优势。

4.3员工素质状况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都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不仅在于以顾客为核心,还在于以人才为本的概念。一个企业重视人才的程度将决定其发展的长远。在对员工诸多方面的素质进行评定时,可以转化为明确的分数,进行综合的评定,树立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

4.4员工满意度

员工的满意是对于企业的认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员工与企业是互选的,只有达到双方的要求,才能实现长远的关系。而高水平的满意度,可以使企业提高生产率、保证其质量,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低水平的满意度则相反。员工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相应的作用,所以,员工的满意对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特别重要。对于员工的满意调查,企业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定期进行调查与总结。

参考文献:

[1]R. S. Kaplan & D. P. Norton..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3(1),1996,11-14.

[2]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3]Richard S Williams.Performance Management [M].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8:93,173.

[4]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孟建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

[6]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李盛群.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8]黄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9]许英.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第7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认识误区

一、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1)误区的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国高校在为经济社会培育人才、创新知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逐步产生了讲求效益的观念和认识。相比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这是历史的进步。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把效益简单地理解为经济效益,“讲效益”变成了单纯地讲经济效益,滋生了一系列影响和损害教学质量的偏差行为,如有的学校,一些专业虽然只有一个标准班的招生能力,却硬招两个班,以便于经济上合算;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大班、超大班教学,四个甚至六个班一起上,在教室和课时费得以最大节约的同时,学生的听课效果大受影响;教室、实验室超负荷运转,学生自习无空余教室和实验室资源可用。其结果,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在不自觉中放松,管理者及相当一部分教师责任心下降,教学质量的基础被削弱,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教育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为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先后开展新建院校合格评估、重点建设院校优秀评估、其他院校随机评估以及所有学校的“五年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特别是新世纪初投巨资启动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然而在一些学校成效却并不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深层负效应直接相关。

(2)误区的澄清。效益主要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影响面更广、更深远。一个社会组织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是由其本质决定的。高校本质上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高级人才的社会组织,“是一种能容纳人们知识和思想,并展现希望的机构”[1],追求的是长远的社会效益。尽管在当代社会,高校已经集育人、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但历史地看,现代高等教育的三项基本职能并不是同时形成的,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职能既以原职能为基础又扩充着原有职能;现实地看,能否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得不到很好体现,即使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再有成效,也势必逐渐失去社会信任和招生的吸引力,更不要说为了纯粹经济利益而严重影响人才培养了。英国学者托尼·布什说,虽然1980年代以来,“大学变得更具有企业经营的特点”,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效果是很令人怀疑的,某种程度上它是以损失或背弃大学组织的学术性……为代价的”[2]。因此,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的效益也应当主要是社会效益,必要的经济效益考虑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效益。

(3)误区的矫正。对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切实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要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的教育消费权利,把教学质量、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办学的根本点。对国家而言,应当在支持与监督两个方面狠下功夫。就支持而言,国家在已经拥有比较雄厚财力的前提下,对高等教育投入应当有较大提高,以切实解决高校办学的后顾之忧。就监督而言,国家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高校办学行为的监察和督导,对于背离其性质和宗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依法加以遏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本质要求和体现。

二、重科研业绩评价,轻教学质量评价

(1)误区的表现。第一,无论是研究为主还是教学为主的学校,大都把论文数量,特别是把三大检索论文、EI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评价教师科研业绩和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甚至是核心指标。相反,教学工作却是软指标、软任务,在教师业绩评价和职称晋升中,只看数量不问质量。第二,片面强调研究课题的级别和数量。一些学校,尤其是急于升格的学校,不问自己的类型与层次,硬性规定教师不仅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和著作,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课题,特别是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第三,重视科研奖励,忽视教学奖励。一些学校的年终科研奖励十分诱人,教学工作却无奖励可言。如此,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的精力自然被导向于科研,教学事实上被置于口头重要而实际次要的尴尬境地。

三、 重“双语教学”形式,轻“双语教学”效果

这里是特指运用英语的教学(1)误区的表现。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要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相当数量的高校与“直接用外语讲授”的条件要求差距较大,分步到位,双语教学成为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设计了英语教材英语授课、英语教材汉语授课、英汉语同时使用但以某种为主等形式。这种积极态度和探索精神值得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把双语教学开课比例(下简称“双语教学比例”)与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盲目挂钩的片面认识,似乎双语教学比例反映的是学校实际师资水平的强弱和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些学校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规划和提高双语教学比例,甚至提出不管质量如何,先开起来再说,在课时和课时费计算上,双语课程也相应地赋予较大系数。在这样的观念和政策导向下,一些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也“积极”申请双语教学,更有某些教师仅由于英语口语相对见长而加入到双语教学行列。其结果,除任课教师有留学经历、专业英语水平运用自如,以及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听课、理解无障碍的,双语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外,其他或由于教师原因,或由于学生原因,或由于双方的原因,通常造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并且一门课程结束,学生对知识掌握甚少。至于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原理的运用更无从知晓。为应付考试,任课教师只得事先把几乎等同于考试的范围告知学生。

(2)误区的澄清。首先,双语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的选择应当服从于目的。开展双语教学必须能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应地,双语教学比例只能根据本校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确定,不能想当然。其次,双语教学必须满足相应的教学条件,否则必然不能很好开展。一方面是教师对拟采用双语的专业课程已经有丰富的中文教学经验,有较好的专业英语水平,或至少能用英语进行知识主体的讲授,辅以恰当的汉语解释。实践证明,那种英语教材,英语PPT教案,完全中文讲解的模式是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目的的;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学生英语基础差,无法听懂英语授课,或无法看懂英文原版教材,或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不强,是不适于双语教学的。再次,双语教学只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学形式之一,不一定表明学校的办学实力强弱。即使退一步讲,双语教学的比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办学实力强弱,条件达不到者也仍然只能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比例。

(3)误区的矫正。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学校类型、层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和比例。第二,在教学组织上应当切实推行分级教学,选择双语课程学习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英语基础,还必须有较好的课程基础和学习能力。第三,在教学管理上,要认真研究双语教学的管理和监控,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研究解决,稳步推进。第四,在教师的组织上,要加强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安排教师到英语国家的相关高校进行系统的专业进修,实实在在地提高其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能力。

四、 重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教师主体作用发挥(1)误区的表现。第一,无论什么性质的课程一律强调使用多媒体,但一些教师对于究竟怎样有效使用多媒体却不甚知晓,只是简单地放放电子教案,讲授、分析大大减少,教学效果反不如讲授+黑板+粉笔。第二,过分追求教学的生动性,文字、音像一齐上,学生在感官得到较多享受的同时,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大大分散,所学东西大打折扣。第三,不研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把多媒体手段当万能,导致有些课程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回旋空间。结果,一节课下来,除少数拔尖学生能听懂外,多数学生如堕雾中。这种情况在一般院校尤其突出。第四,某些教师笔记本电脑里常常装有各种资料,外出讲课、咨询,从机场直接返回教室,拿出笔记本电脑,借助多媒体手段,随便放些与教学似乎有关的资料,加上外出的轶闻趣谈,便成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完全背离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和初衷。

(2)误区的澄清。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多媒体,都只是教学手段,都从属于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当然,多媒体手段有文字、音像齐备的优势,教学内容中仅凭口头讲授+黑板+板书无法生动展现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实现。但是,多媒体的作用是依靠教师的创造性使用而发挥的,教师使用的能力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身是有局限性的,与口头讲授+黑板+板书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长处在于集生动性、形象性、娱乐性于一体,但对于抽象的理论推演,口头讲授+黑板+板书就更显其长。再如对于数理公式的推演,教师边板书边启发学生思考,既给了学生思考的回旋余地,又能有效地形成学生与教师的思考同步,相比于学生机械、被动地看电子教案,教学效果自然是不同的。再者,无论是传统的口头讲授+黑板+板书教学,还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都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把握和讲授,再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无法取代教师的博学及严谨、科学、艺术的讲授。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

(3)误区的矫正。第一,高校管理者,尤其是教学管理者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教学手段与教师作用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责任意识培养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第二,要科学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长处和不足,科学把握不同课程的知识特点,提高多媒体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切中教学内容要求,是有效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三,无论是传统的教师口头讲授+黑板+板书教学,还是新兴的教师讲授+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作为过程,都需要加强监控和督察,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减少以至消除以多媒体教学为招牌、糊弄学生的情况发生,达到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晨.从普遍知识到高深学问——大学观念的知识论逻辑及其变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11-16.

[2][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强海燕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8.

第8篇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对策

【Abstract】Currently, the strength and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our universities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Howev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ies is not satisfi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university itself, proposes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They are the lack of willingnes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the gap between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needs, puting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restricting factor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61-01

杨振宁曾说过:“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技术,如卫星和火箭技术,但中国最失败的地方,是没有学会怎样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效保证。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如人意。本文从高校自身出发,剖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高校缺失科技成果转化意愿

高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源头,其主观意愿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决定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的功能长期定位于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忽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长期以来,高校排名也多以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学生规模等为依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与质量并非重要评价指标,因而高校自身对科技成果转化缺乏紧迫感。在以篇数、出版专著部数、获奖成果数量、级别等评价指标的引导下,高校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是晋职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获得更大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既不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更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高校教师没有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高校科技成果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均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制定,导致科研项目缺乏针对性、与市场相分离。

另外,高校的理论性探索比较多,实践性研究比较少,研究多侧重于技术领域的前沿和高新,研究过程缺乏市场调研和企业的参与,较少关注市场需求和经济效应,高校与企业、市场信息不对称,致使产生的成果或先进有余而实用性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树立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坚持依托高校学科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教学、科研形成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科研人员(主要是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改变从事科研是为了发论文、提职称的错误观念。重新审视科研的目的,充分认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实现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与科研人员人生价值的最大统一。

其次,要完善高校评价体系及科研人员考核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在高校评价指标中的比重。

高校应根据科研人员不同的分工,采取不同的考核管理模式。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侧重于考察其论文及专著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从事应用研究的人员,重点考察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企业的评价。打破原有惟论文、专著数量、理论水平为标准的评价制度,形成重科技开发工作之风。

在保障高校正常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校应将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为对科研人员评估、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对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者,可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必要的倾斜,激发研究机构与个人参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积极性。

(二)契合现实需求,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

首先,科研过程要注重市场导向。目前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选题时,主要考虑原有研究成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较少考虑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从项目源头入手重视市场需求、吸收企业参与研究。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与企业联合,定期交流高校科技进展和产业发展需求,掌握市场动态,充分发挥高校的研发优势和企业的产业化与市场优势。高校除了在科研选题时注重同市场的衔接,在成果鉴定时,要完善工业性试验,使科技成果具备实用性、新颖性、效益性及理论上的科学性;在申报奖励时,将科研成果具备的经济、社会效益列为重要评价指标,突出技术经济价值。只有把市场需求与学科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科研过程与生产效益紧密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性、实用性和效益性,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成功。

第二,积极利用技术中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主要职能有:分析市场需求,指导高校科研方向;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同选题,合作开发;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市场价值评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与企业联络、谈判,说服企业接受并经营具有一定市场和技术风险的高新技术成果,并签署中试、转让协议;为高校科技成果进行中试和产业化多方筹措资金、提供法律帮助等专业化的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既可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避免企业挑选科技成果时的盲目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也避免高校有开发价值科技成果的的浪费;保证企业及高校在委托转让过程中的正当权益,易使高校与企业在转让问题上达成一致,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参考文献

[1] 陈英德.高校科研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72-77.

第9篇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building naturally becom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starts to set up a green building economic evaluation model, establishes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This article has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incremental cost and incremental benefits of green technology, and accurately evaluates the economics of green building.

关键词: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增量效益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whole life cycle;incremental costs;incremental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16-02

0 引言

历年来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建筑业的发展却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以及难循环的粗放式的模式发展。高速城镇化发展又标志着建筑业逐年增长的发展势头,在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倡导下,继续坚持传统的消耗发展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绿色建筑作为解决上述粗放式发展弊端的良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201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作出关于《“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发文,文中明确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途径,保障措施[1]。

1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1.2 绿色建筑的发展 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较国外起步较晚,但随着环境、生态、能源等问题的尖锐,绿色建筑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关注。在绿色建筑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来自各参与方的阻碍。各参与方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对待绿色建筑,而不能够客观的站在项目利益上去对待。房地产开发商片面的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项目的前期投入;设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咨询机构技术水平缺失,无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误解。

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

2.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全寿命周期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 of Green Buildings)是指从项目决策、设计、建造、使用、维修、拆除、报废、回收的整个寿命周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公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3]。

2.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相对于传统建筑的增量成本,是指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在其寿命周期内使用相应绿色技术而带来的总投资的增加或者减少。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介绍,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的分析将从上述六类指标进行展开[4]。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确定还需要合理的计算出该项目在不使用绿色技术同时满足当地强制性标准的条件下的成本。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计算公式如下:Ci=Cg-Ct

式中Ci表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Cg表示绿色建筑的总成本;Ct表示不使用绿色技术的传统建筑的总造价。

2.3 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分析

2.3.1 经济效益分析

①节地效益(B地)。对于利用旧建筑,地下空间和废弃场地的节地项目,节省了土地征用的费用。

②节能效益(B能)。绿色建筑通过改善结构窗墙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减少空调设备的设施费和直接节约电费煤费。B能=■P电n×Q电n+B设

式中P电n表示第n年电费价格;Q电n表示第n年节电量;B设表示减少空调设施费。

③节水效益(B水)。节水项目因采用非传统水源减少的原市政供水量。B水n=■P水n×Q水n

式中B水n表示第n年节水效益; P水n表示第n年水费价格;Q水n表示第n年节水量。

④节材效益(B材)。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和业主都坚持“土建装修一体化”的原则,使用高性能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既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节约了原材料,还减少了材料运输费。B材=B装+B再用+B运

式中B装表示节材的效益; B再用表示可利用材的效益;B运表示节材运费。

2.3.2 社会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显得稍微抽象了些。采用节水技术的项目,会减少雨污水排放,进而减少市政管网设施的维修费。节水技术能缓解城市现状,减少了财政损失。绿色建筑会带来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很有成效。

2.3.3 环境效益分析 采用节能技术的项目,在达到节电节煤的同时也减少了CO2,SO2等气体排放,减少酸雨发生,提高建筑使用寿命;相对清洁的空气还能降低疾病发病率。环境效益的经济量化可以通过处理CO2,SO2等污染气体的工艺成本和因减少疾病发生而节约的医疗费来计算。

3 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

3.1 绿色建筑的财务评价 在推行绿色建筑的进程中,阻碍其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投资者不愿意为绿色技术前期过多的投入买单。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我们需要对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作一下财务评价。

动态投资回收期(T)的计算。

PB=B地+B材+■(B能n+B水n)(P/F,i,n)

NPV净=PB-PC

i——基准收益率; NPV净——累计净现值;

PB——增量效益累计现值;PC(Ci)——增量成本累计现值。

T =(NPV净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值

3.2 绿色建筑的国民经济评价 站在整个国家的立场上,需要对绿色建筑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评价需要综合评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建筑的间接效益外部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定量化却是一项特别复杂繁琐的工作。量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转换成间接的外部效果,找到计算效益的突破口。例如减少CO2,SO2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可以通过计算处理污染气体处理工艺成本和减少疾病发生节省的医疗费来量化。

4 结论

文章主要从全寿命周期分析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组成,以及简单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我国当前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建筑是需要得到市场的接受,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的。上述评价模型可以提供投资者测算绿色建筑增量投资的回收期。据统计,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主要聚集在高效能耗设备,非传统水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等绿色技术上,大约67%的增量成本在每平方造价120-300元,投资回收期大约在2-10年之间,其余的项目投资回收期大都控制在20年内[5]。本研究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2013.

[2]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李静,田哲.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5(05).

第10篇

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中心核心期刊

2.学术期刊科目分类

社会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3.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8135种期刊为基数,按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通过各省(区、市)和中央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科技期刊的推荐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科技部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共评出716种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校期刊入选113种。其中,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40种,高校占7种;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58种,高校占3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122种,高校占18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496种,高校占85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双效期刊”。

4.学术期刊基本知识(SCI、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如下:

5.SCI简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6.SCI索引形式

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Subject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Words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7.SSCI简介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第11篇

包装本是一个中性词,比喻对人或 事物进行形象设计,使之美化和有特色, 不含贬义。几乎可以说:包装行为,人皆有之。譬如,在文明社会,人们去参加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前,一般都会习惯地把头发梳理清爽,衣帽穿戴整洁,鞋灰擦干净,男人会修刮胡子,女人会化个淡妆,显得容光焕发,彬彬有礼,自己觉得 很有信心,他人看来也蛮舒服,适度包装 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近年来,有些人和事包装过度,成为造假且蔓延成风,欺世害人不浅。因此,社会上有些人误把包装 等同于造假,成了贬义词。我以为,我们应该把适度包装与恶意造假切割开来,还包装一个清白。业务工作总结作为申报者的自荐书,当然要着重写成绩、写贡献,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要是真有其事,自我赞美几句,无伤大雅。当然,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对于一般的缺点或失误,少写甚至不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没有的事写成有,把一分成绩放大成十分成绩,甚至把别人的成绩变成自己的功劳,抄袭别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佳作,那就是典型的造假了。

近年来,个别申报人员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现,尤其在专业论文方面,请人捉刀或从网上下载论文,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创作,有的甚至一字未动

地将原文中的错误也一并拿来,闹出不少笑话。高评委的成员多数是会计专家,此类问题一经发现,都予以严肃处理,不仅被取消参评资格,还会对你的道德诚信形成一个污点,影响以后的人生发展。其实,会计实务工作者与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会计教师的工作任务不同,评审中对论文的要求也不要求相同。现行规定除了对破格申报人员适用破格条件第三项时,有论文的数量、字数和刊物等级等求以外,正常晋升人员的论文,只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具有应用价值的专业论文即可。应该说,对于要求晋升高级专业职务的人,这个要求并不很高。大学毕业后工作十来年、数十年,经历了那么多的工作磨炼和不断的继续教育,只要是有心人,总不会毫无体会、心得,把它们梳理一下,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命题,进行探讨,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就行了。如果没有写过论文,也可以提供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调查研究报告、管理建议书等能代表自己专业水平的资料。我想,只要认真对待,应该不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高师申报人员必须具有最起码的道德诚信水平。决不造假。造假会被戳穿,即使侥幸蒙混过关而获得晋升,也于心有愧,一辈子背包袱,何苦呢!

这里需要提醒:申报高级会计师

资格的专业论文内容必须与财会工作直接有关,与财会工作无关的其他专业论文,高评委难以评价,无法确认。其次,如果有多篇专业论文,在总结中可只选一、二篇代表作,介绍其写作的背景、主要论点及其依据,以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等等,其余论文可只作概括叙述。

二、实事求是 当仁不让

会计人员具有许多优点,其中之一就是谦虚谨慎,处世低调,羞于谈论自己的成绩,尤其是涉及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话题。过份谦虚,不敢显示会计工作的艰难和成绩,不利于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会计的任务是记账、算账、报账。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只要会写字、会打算盘的人,就能当会计。企业里流传:一线工人创造价值,供销人员实现价值,他们都能增加经济效益;会计人员嘛,收收付付,记账造报表,会算企业经济效益有多少,却不能创造效益。改革开放后,会计创造经济效益已经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会计通过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本运作、合理筹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税务筹划、充分运用国家优惠政策待遇等途径,为企业创造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同仁应该当仁不让,理直气壮地在总结中如实反映这方面的工作

和业绩,这正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目前的问题是:会计直接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可以计量,也容易确认作出贡献者,而间接创造的效益,往往是多人参与,甚至是整个单位全员参与,并且效益递延实现,时间跨度较长,情况非常复杂,较难计量,或虽可计量却难以区分各人的贡献大小。稍有不慎,会计人员就会涉嫌“争功”,因此,宁愿避而不谈或笼统写上几句。对于这种情况,我以为不妨先把整个事情作一概括介绍,然后说明自己在其中担当的角色是建议者、组织实施者或执行者,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起了什么作用,等等,审阅者自然会从中了解底细,作出判断。

三、突出重点 写出特色

第12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PPP模式,评价

1、PPP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PPP英文全名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作关系”,“公”代表政府部门,“私”代表私营部门,主要是指非政府性质的各种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由于不同国家和学者对PPP的理解和认识不同,PPP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含义。就广义上来,PPP是指给各部分与私人投资者之间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包括投资领域、建设领域、技术领域、经营领域以及服务领域等等。具体而言,可以分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模式、DBFO (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模式等。而狭义上的PPP特指投融资模式,更加突出政府的参与及合作。PPP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在于私营部门的参与,可以使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PPP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传统模式下,政府部门既是公共项目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又是公共项目的运营者和监管者,这种模式极易造成政府部门工作压力过大、管理缺位、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滋生腐败现象。而PPP模式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者引入到公共项目中,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政府部门由原来的投资者、建设者、运营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单纯的监管者,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② PPP模式可以使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尤其是利用私营部门的优势条件,政府部门通过私营部门提供的资金、技术、服务和管理经验来提高和改善公共项目建设与运营效率,更好的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③ 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更加合理,传统模式中的公共项目风险往往由公共部门独自承担,而PPP模式终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将其中一部分风险有效的转移给私营部门,减轻了政府部门承担的风险。

④ PPP模式中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是合作关系并共同分享权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双方的合作和信任取代了以往的命令和控制式的对立关系;二是合作中各方可以就一些需要提讼的问题进行协商,达成谅解并免于。

2、评价方法的选择及确定

层次分析法可以广泛地涵盖上述评价指标,并且比较擅长处理缺乏客观数据、主观评价因素较多的项目,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分析的手段。设现在要比较个因子对某因素的影响大小,用表示和对的影响大小之比,则最后得到矩阵。其中的取值参考以下标准:

1表示两个因素和具有相同重要性;

3表示因素比因素稍重要;

5表示因素比因素更重要;

7表示因素比因素强烈重要;

9表示因素比因素极端重要;

2、4、6、8表示上述评价值的中间值。

求解的特征向量W

式中A表示为:,为判断矩阵; 为A的最大特征根。

即为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

由可以估计比较判断的一致性。

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当判断矩阵中随机输入1-9及其倒数时,计算得到一致性指标的平均值RI。由此,可以进行满意一致性检验。

当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当评价对象为多层次评价因素时,则参照上述评价方法进行再次评价,并做一致性检验。

3、评价指标选取及确定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完全政府(财政)投资、完全市场化投资以及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资三种模式,PPP模式即属于第三种投融资模式。如果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较其它两种模式具备更多的优势,那么就可以为PPP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工程领域提供合理依据。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是经济效益,包括模式的融资能力、投资效益、融资成本、投资规模。融资能力是指采取的投融资模式可以融资能力的大小;投资效益是指投融资资金的未来净现值大小,投资效益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项目的主要指标之一;大部分投融资资金往往是负债资金,投融资成本是指融资所需要的成本大小,融资成本越高,表明项目要支付更多的投融资利息。

二是管理效益,包括人力资源、组织运行效率和资金运作效率。人力资源是指投融资模式中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可以考察人员学历、专业技术水平、综合业务能力等;组织运行效率是指投融资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常市场化、专业化融资机构的参院会使组织机构具备更高的运作效率。资金运作效率主要考察资金是否得到有效的使用。

三是运营效益,包括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经营效率考察的是指运营阶段的经营成本,反映了运营商的运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是指提供单位服务所产生的成本。

四是是公平与公正指标,包括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公平与公正指标主要考察PPP项目相关者的公正与公平程度;合理的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可以使政府与私营投资者公正与公平的参与P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构建如图1所示的评价方案,采取专家打分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确定。本文涉及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及记过是通过EXCEL表格自动处理的,忽略了详细的计算过程。

图1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4、评价方案及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专家打分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EXCEL表格运算,得到A-B判断矩阵Wij,见表1:

表1 A指标层权重确定

指标 公平与公正 经济效益 管理效益 运营效益 Wi

经济效益 1.00 3.00 4.00 5.00 0.5427

公平与公正 0.33 1.00 2.00 3.00 0.2330

运营效益 0.25 0.50 1.00 2.00 0.1398

管理效益 0.20 0.33 0.50 1.00 0.0846

验证:λmax=4.0470,CI=0.0157,RI=0.90,CR=0.0174< 0.1。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确定经济效益、公平与公正、运营效益和管理效益分别为0.5427、0.2330、0.1398、0.0846。

表2 经济效益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 融资能力 投资效益 融资成本 投资规模 Wi

融资能力 7.00 5.00 2.00 1.00 0.4927

投资效益 7.00 5.00 1.00 0.50 0.3501

融资成本 1.00 0.33 0.14 0.14 0.0513

投资规模 3.00 1.00 0.20 0.20 0.1058

验证:λmax= 4.1366,CI= 0.0455,RI= 0.90,CR= 0.0506 < 0.1。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确定经济效益、公平与公正、运营效益和管理效益分别为0.4927、0.3501、0.0513、0.1058。

表3 管理效率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 人力资源 组织运行效率 资金运作效率 Wi

人力资源 1.00 0.33 0.14 0.0833

组织运行效率 3.00 1.00 0.20 0.1932

资金运作效率 7.00 5.00 1.00 0.7235

其中λmax=3.0658,CI=0.0329,RI=0.58,CR=0.0567< 0.1。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确定人力资源、・组织运行效率、资金运作效率的权重值分别为0.0833、0.1932、0.7235。

表4 运营效益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 经营效率 服务水平 Wi

经营效率 1 3 0.75

服务水平 0.33 1 0.25

其中=2;CI=0;RI=0;CR=0

表5公平与公正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 风险分担 利益分配 Wi

风险分担 1.00 1.00 0.5

利益分配 1.00 1.00 0.5

其中λmax=3,CI=00,RI=0,CR=0 < 0.1。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的权重值分别为0.5、0.5。通过表1-表5各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得到表6所示的各指标的权重。

表6 评价指标权重

A层指标 B层指标 权重值

经济效益 融资能力 0.2674

投资效益 0.1900

融资成本 0.0278

投资规模 0.0574

管理效益 人力资源 0.0070

组织运行效率 0.0163

资金运作效率 0.0612

运营效益 经营效率 0.1049

服务水平 0.0350

公平与公正 风险分担 0.1165

利益分配 0.1165

采取专家打分法对完全政府(财政)投资、完全市场化投资以及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资三种模式进行打分,指标按照1-5分进行评价。指标打分结果与对应权重值之积为该项指标的得分值。各项指标的打分情况及评分值见表7-表10。

表7 经济效益指标评分值

指标 权重值 完全政府投资 完全市场化投融资 政府主导、市场化投融资

融资能力 融资能力 0.2674 2 4

投资效益 投资效益 0.19 2 3

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 0.0278 4 3

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 0.0574 2 3

总计 总计 0.5426 1.1408 1.8952

表8管理效益指标评分值

指标 权重值 完全政府投资 完全市场化投融资 政府主导、市场化投融资

人力资源 0.007 2 4 4

组织运行效率 0.0163 3 3 5

资金运作效率 0.0612 2 3 4

总计 0.0845 0.1853 0.2605 0.3543

表9运营效益指标评分值

指标 权重值 完全政府投资 完全市场化投融资 政府主导、市场化投融资

经营效率 0.1049 3 4 4

服务水平 0.035 2 4 3

总计 0.1399 0.3847 0.5596 0.5246

表10公平与公正指标评分值

指标 权重值 完全政府投资 完全市场化投融资 政府主导、市场化投融资

风险分担 0.1165 2 4 4

利益分配 0.1165 3 4 5

总计 0.233 0.5825 0.932 1.0485

汇总表7-表10各项指标的打分情况及评分值见得到表11。

表11 三种投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指标 完全政府投资 完全市场化投融资 政府主导、市场化投融资

经济效益 0.5426 1.1408 1.8952

管理效益 0.1853 0.2605 0.3543

运营效益 0.3847 0.5596 0.5246

公平与公正 0.5825 0.932 1.0485

总计 1.6951 2.8929 3.8226

从上述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完全政府(财政)投资、完全市场化投资以及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资三种模式的优劣顺序为政府主导、市场化投融资(4.0571),完全市场化投融资(3.5119),完全政府投资(1.7904)。完全市场化投融资方式在经济效益、社会及环境效益以及运营效益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在公平与公正指标上却较政府主导、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弱。该评价结果反映了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运营工作的可能性及优越性为PPP投融资模式的提出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波, 李远富.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PPP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与经济. 2008(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