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04:2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数学复习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功能.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测量与评估的依据.科学合理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事后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问题.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仍然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新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敲门砖――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例1:已知O为圆锥的顶点,M为圆锥底面上一点,点P在OM上。一只蜗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回到P点时所爬过的最短路线的痕迹。
如右图所示,若沿OM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开,所得侧面展开图是( )
初中学生已步入少年时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不亚于成人。适时地收集一些时事事件,用数学的眼光加以整理,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复习“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时,我作了如下引入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北京时间12月2日,第十五届亚运会在卡塔尔首都盛大开幕,那么大家知道亚运会结束,我们国家代表队取得了多少枚金牌吗?
生(大声回答):165枚。
师:是的,在此次亚运会上,我们国家获得了165枚金牌、88枚银牌和63枚铜牌,稳居奖牌榜第一位。亚运会留给我们很多难忘的瞬间,如女子体操队九次问鼎冠军、李玲以18.42米获得女子铅球金牌、刘翔轻取男子110米栏金牌、女排战胜日本摘得金牌(图片展示,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兴致)。那同学们知道哪些比赛给老师的印象最深吗?
生:(摇头)
师:是男篮。他们通过四节激战,以59比44战胜卡塔尔,重回顶峰。在比赛中我们看到国手们美丽的投篮,如王仕鹏的三分远投、刘炜的跳投(图片展示)。我们继续看刘炜的跳投,刘炜在距离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最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蓝筐。已知蓝筐中心到地面距离为3.05米。如果刘炜的身高为1.9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15米处出手,大家可以求出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吗?
伴随着学生的兴趣开始探索、讨论,归纳求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三、主心轴――设置有序知识拓展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复习课注重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才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只有在每节课中都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拓宽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努力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维方式,最终使学生掌握那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因素,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操作与说理:如图1所示,O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将一块半径足够大,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纸板的圆心放在点O处,并将纸板绕点O旋转。
探索1、当扇形的半径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重合时,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被扇形纸板覆盖部分的总长度为_______;
探索2、当扇形的半径与正方形ABCD的边垂直时,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被扇形纸板覆盖部分的总长度为______;
探索3、当扇形纸板旋转到任意位置___时,上述1、2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84-02
高效复习是提高成绩的的重要途径,毕业班的复习更是如此。教师只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学生在每节课都必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复习所取得的成效也可谓事半而功倍。怎样才能做好九年级数学的复习工作呢?
一、九年级数学复习的依据和原则
1.以纲为据,以本为本原则。九年级数学会考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筛选性。会考命题的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因此,我们的复习工作要紧扣《数学课程标准》,以标准为依据,以课本为根本来进行复习,这样才不至于使复习工作偏离了方向,脱离了实际。
2.全面性原则。九年级数学会考知识点多且分散,运算量较大,没有过硬、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不放弃、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内容。如例题、练习、习题、读一读、想一想等都不能遗漏。这样有了一个全局观、整体观,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有助于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原则。复习需要全面性,更需要合理性。只有把握好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才能更加突出复习工作的实效性、目标性。复习不可以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应下大力气、花长时间去复习解决;而对于了解性的知识点只需要学生知道就行,不必作过多纠缠。如,函数。和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复习时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对于解方程就不必花费过多时间。
4.目标性原则。根据知识体系特点、学生的目标任务(毕业、升学),我们的复习工作要为学生服务,最终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而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做到有的放失。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分式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因而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公式法)就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必须掌握;而对于运用换元法解方程只需要能力好的同学掌握就行。
5.循序渐进原则。教材中知识体系的编排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的,因而复习工作从原则上讲宜从头开始,即从前向后复习。这样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后,再掌握深层知识就比较容易了,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意思。若从后向前复习,就会由于学生对前面知识不会或不理解而造成复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是无效复习。
6.学情理论原则。我们的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学情来安排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空洞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在复习工作开始前教师就要有目的地调研学情。如,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对哪些知识掌握得一般,对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是哪些同学掌握得好,,哪些同学掌握得不够好,哪些同学还没有掌握;是概念原因,计算原因,还是思维技巧的原因。根据学情实施行之有效的复习,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九年级数学复习工作的开展
教师要总揽全局,高屋建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指导者,在调研好学情后,即可带领学生着手进入复习。复习不同于新授,复习时可以将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合理重组。如,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将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机组合在一起,通过对比进行复习。又如,复习“三角形外接圆”时可将“三角形内切圆”放在一起对比复习,这样的复习效果会更佳。总之,教师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指导复习工作。
2.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工作。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按计划进行,复习每一个内容都要有目的、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如,复习“切线知识”时,就应解决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方法、切线的性质、辅助线的做法等。教师要有严格的时间计划、课时进度计划、教学内容计划等,以便具体指导复习工作的展开。
3.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的复习工作是通过课堂来展现的,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课堂来获取的,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教师只有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使复习更完备,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复习一节课,就有一节课的收获。复习重在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而不是知识的简单、机械重复。每节课设计的内容要适量(调研学情后安排),例题、练习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真正体现高质量、高效率原则。作业布置不宜简单重复,最好是课本中例题、练习、习题的变形或变式。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最终的教学效果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学生肯学习,就没什么学不会的。学生的思想对路了,自信心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效果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还可以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如“我的理想与信念”、“我的人生格言”、“如何正确面对升学与就业”等,以调动、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经常鼓舞、激励学生学习,注重班风、学风建设,和学生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取得成功而努力。
三、复习工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忌无目的、无计划地复习。计划是用来指导复习进度、复习内容的,没有计划,便没有了规范性,工作就会陷入盲目之中,从而不知该复习什么、复习多长时间,怎么引导学生复习,因而就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使复习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2.忌赶急图快,盲目攀比。复习工作要扎实有效、稳扎稳打,教师不能看别人复习得快,自己也就加快进度,盲目追从无异于拔苗助长。复习进度要视学情、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3.忌复习表面化、形式化。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入深层次的探索和提高,要有层次性、递进性、拔高性。不因知识点太简单而忽略不复习,也不因知识点太难而省略不复习。
关键词:九年级;复习;初中数学;系统化;数学思想;试卷讲评
复习是每节课、每章节、每学期都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之一,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复习课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师像新知讲解一样,不分重点和难点的全部讲解,导致复习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二是做练习,学生每天做好几张卷子,整个复习就是让学生做练习,教师讲试卷的过程,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巩固等等。事实上,这两种复习方式都是不利于复习质量的提高的,也是不利于课堂全面发展的。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也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在复习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复习、小组交流中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的复习质量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一、系统零散知识,明了复习方向
有效地将零散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复习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教师采取的都是教师整理,学生抄写、背诵的活动,学生不参与整理,也不参与找寻知识与知识间的异同,事实上,这种方式虽然能将知识系统化,但并不利于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在落实“以生为本”的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对零散知识进行整理,一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二来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
例如:找相近的知识,并进行整理。如: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这几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自主对“性质”“判定定理”两方面进行整理,并找出判定定理之间的关系。比如: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将这两个定理进行结合,可以归纳为: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再次将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判定结合在一起,可以归纳为: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在这样的系统整理下,不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除了这一方法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以某章节为单元来制作,将相关的知识点比较完整地展现出来,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整理中提高复习质量。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复习效率
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了数学的精髓,在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解题能力的锻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九年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进
而使学生在思想的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
例如:以换元法为例,这种方法在初中代数中也是常用的,比如:
这道题是换元法的有效练习题,是两阶的换元,也是渗透化归转化思想的主要类型的练习题。但是,在以往不论是授课还是复习,我们常常强调的都是换元,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在纠结应该替换哪些,替换之后是否简单等,这是不利于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的。所以,在复习时,我们不仅要明确换元法,还要明确地渗透化归、转化思想,进而使学生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锻炼数学学习能力,进而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三、小组互相讲评,锻炼复习能力
试卷讲评是复习的重要环节,是明确学生改进方向,了解自己薄弱环节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复习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复习中的试卷讲评环节,我们可以借助小组合作讲评活动来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并确保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目的就是要实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效果。所以,对于复习讲评中的一些基础性试题,比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3a=0的两个相等的实数根,ta的值是 等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则由小组内的优等生来进行讲解,这样也能实现一对一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中等难度的练习题,如:在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DE=DF,图略,请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1)你选择的是: ≌
(2)证明: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首先,组织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画图,然后,自主提出可能是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并自主进行证明。随后,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
系,当然,也有助于讲评能力的提高。
综上可见,有效的复习活动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能在巩固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使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多方联动,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学校线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班、各教师线上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问题进行监督和指导。召开工作会,明确在线教育工作总要求是“真实干,干有效,追高效”;直播教学中,定期召开班级视频会,对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完善,力争落实一班一策。
2、教导处筹备
(1)平台培训:组织关于教师使用钉钉平台的全员培训,同时不定期指导教师们在使用“钉钉”平台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做到直播教学“人人懂,人人通”;
(2)教学部署:借鉴省市课程安排,结合学校学生实情,为保障线上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安排出以周为单位的学校课程,由本校教师利用“钉钉”平台,采取直播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具体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5节,学科课程共计15节;八年级语文、数学各6节,英语5节,物理3节,学校课程共计20节;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6节,物理5节,化学4节,道法3节,学校课程共计30节,其余时间按省市安排课程推送。
(3)教学计划:要求线上教育教师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添加“在线教育工作计划”模块,明确在线教学内容、要求、目标以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等,保障线上直播教学的有效进行。
3、政教处筹备
结合学校“党日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干部,开展3次大走访,摸排出全校只能通过电视观看的人数:七年级5人(七1:1人,七2:2人,七3:2人),八年级14人(八1:9人,八2:人,八3:2人),九年级2人(九3:2人),共计21人。对无电视、无手机的同学,通过学校积极上报,区教育和体育局协调解决了两台平板电脑,并帮助解决了网络问题,两位同学均能准时、准点开展线上学习。保证了学校学生接受线上教育达到100%,保障了学校线上教育的全覆盖。
4、后勤处
主要做好教材教辅的发放,组织24人次(干部、党员、班主任),分4次部署,分村组、分散时段将教材教辅全部送至学生或学生家长手中,保障了“停教不停学‘停课不停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后勤处牵头,组织干部和教师志愿者,在3月8日前按照“分散设点+不定时间+分批联系”的方式将教材送至全校学生手中,为学生接受线上教育提供学习资源保障。
二、在线教育工作推进措施
1、备课、上课、作业:要求在线教学教师借助“导学案”备好在线教学直播课,并根据学校学科教学课程安排表准时、准定推进在线教学直播工作。同时,教导处组织人员,收集在线教师的备课107课时,直播教学视频117课、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阅若干,并督促、考核评价,纳入学校当月月考核,确保学校在线教学的实效性。
2、班级课
教导处组织了每周1次的班队课,对班级“停教不停学,停课不停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查漏补缺,保证活动的真实有效。
3、充分利用和整合对应的优质教育资源,收集相应的课件和学习材料(电子版),推送给教师参考和学生学习使用,截止目前,已推送省平台学科课程视频13节,市学科课程视频8节,区学科课程视频18节;涉及初中全学科课程,有教学视频、有微课、有教案。保障全体教师线上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推送情况如下:
(1)八年级物理老师推送了省平台《初中物理学法指导》;(2)九年级数学老师通过QQ推送了《中考数学总复习笔记》,《初三数学礼包课资料》,《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3) 七八年级下册地理微课—回笼中学裴亚芬(4)大安区初中英语线上教学视频;(5)大安区美术学科7-9年级及高中微课视频资料; (6)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7) 九年级化学微课等
特别说明:对于观看省平台的学生采取学法指导、观看视频、收集问题、布置学习任务,送教上门。
今年上期,初三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在备课组的全体老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坚持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历时三个多月,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从学生走出数学考场所带的笑容来看,复习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果。现将本期中考复习的情况总结如下:
1.紧扣考标,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和“经历、体验、探究”等过程性目标明确中考命题的知识点与重点,从中寻找中考命题的关注点。
2.重温教材(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近几年中考考题中有些题在教材上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并且我在新课授课之际,就要求学生把重点、考点、易错点记录在书上,这样,在复习课中学生就会协同我找出课本的亮点,对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习题重组或改编,提高学生取胜的信心。
3.以《株洲中考—数学指导丛书》为蓝本,作为复习的主导资料,结合课本的亮点,灵活处理指导丛书的知识点,可以不忙于让学生填完,只需学生口答,五天后再由学生自主填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对于例题要精讲,中考连接和深化练习的填空、选择采用快速训练,解答题布置作业。另外认真分析去年中考的副卷与四套模拟试卷,掌握试卷的基本特点,适当编题来加强知识点的落实,考完数学后有些学生很高兴的告诉我,有些我在上课出的题跟考题一模一样,其实这只是我在上课时灵感一来随意编的。
4.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计划可以具体一点但更要有老师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我习惯了每周的最后一节课通报下周的复习安排,方便学生做好准备,在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以株洲中考为主)时,每天上完课就布置要复习教材内容,方便学生看教材;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时,每天上完课就布置要复习的专题和相关内容,这个阶段我还适时串讲压轴题;第三轮的考练讲评我们还做了前期铺垫,从开学开始就是每周的星期一的晚自习进行前22题的考试训练,星期三晚自习进行讲评;第四轮的查漏补缺出台了四组易错填空题你和选择题,还征对学生的情况还选取了部分易错计算(乱去分母)、解方程(分式方程不检验)等。
5.努力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氛围,课堂教师提问、做练习,都由“差生”打头阵,优生来做补充,让“差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我在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也是“差生”,交流谈心最多的也是“差生”,还布置了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差生”的任务,试卷的讲评还是有点照顾“差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差生”的成绩上升很快,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今年上期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或想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一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到 教学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导入艺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01-01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导入。精彩的导入环节往往会对后续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的运用还存在着误区,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
一、温故而知新,实现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衔接和迁移
新授课伊始,教师可以先通过复习旧知识,进而导入新课,进一步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知识系统中已有的旧知识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首先,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练习、提问等方式,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同时,帮助学生回忆、巩固已有知识。其次,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点,引导学生以原有认知为基础,进行有效迁移,自然过渡到新课导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时,笔者通过复习平行线的判定的相关内容导入新课: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平旁内角互补)②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接着让学生用直尺在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直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分析其特点。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教学,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新授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和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有时学生会感觉到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层层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感受挑战疑难问题的刺激和乐趣,进而越发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根式》时,笔者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引发学生探究答案的好奇心理,进而导入新课。①如果知道某一正方形的边长,你能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吗?②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你能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吗?第一个问题,所有学生都很自信地回答能,但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能,有的说不能。笔者再问:“如果已知一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那么边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4米。”笔者继续追问:“如果一正方形面积为6平方米,它的边长又为多少呢?”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计算。在这种状态下,笔者顺势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新的内容――二次根式……。”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活,课堂探究和学习的氛围已形成,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利用疑难问题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使学生感觉该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容易轻易解决,但也不能太难而无法解决,进而激发其主动探究的热情。
三、联系生活经历,实现生活情境导入
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来呈现数学问题,解释数学概念,能够使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妙趣横生。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好地接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时,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来创设生活情境,孕育新知:①先让学生欣赏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在几何图形上有什么共同点。②从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情境着手,比较两张奖状哪张粘贴得更好一些,为什么?接着给学生播放木工画平行线的动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这样的导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经历过的事情入手,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感性认知和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把生活原型抽象为数学模型,从数学问题的角度去发现、解释和研究,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四、合理设计游戏,实现游戏导入
通过科学设计游戏内容来导入新课,可以刺激学生们的兴趣点,让引言变得更加有趣。对于初中生来说,都还比较喜欢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导入的方式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垂径定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将一个圆和任意一条弦画于纸上,然后对折圆,使其能够重合两个部分,将垂直于本直径的弦画出来,然后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现象,最后将课本教学内容自然导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更加深刻地记忆所学到的知识。又如,在讲解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把呼啦圈搬到课堂,运用呼啦圈来让学生理解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关键词 心理焦虑 调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107-01
社会在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各种压力随之而来,人们心理焦虑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种焦虑也袭击着学生,尤其是九年级学生。为此,我们选取我校九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焦虑阴影,完成学业。调查发现造成学生心理焦虑因素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等方面。其中主观因素约占40%,客观因素约占60%。
一、心理焦虑是自酿的“一杯苦酒”
心理焦虑在很多情况下是学生自己造成的,就像一杯自酿的苦酒,使自己苦不堪言。主要表现为:1.坏习惯的不断养成。一部分学生在七八年级时学习被动,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把老师和家长的嘱咐看成是一种负担,抱着在学校混天天的态度,养成了一身的坏习惯,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到了九年级学习起来感到更困难,不懂的问题既不敢问老师,又不好意思问同学,临近考试才知道着急,但已来不及。2.没有进取心,胸无大志。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受,悲观消极。3.个人心理不健康。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非常好却不愿意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为耽误了学习时间,更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使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孤僻,神经越来越敏感,唯恐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时常紧张,甚至寝食难安,思想和行动越来越情绪化;少数学生以我为中心,个人意识特强,把老师和同学不放在眼中,脱离班集体为自身的心理焦虑埋下了种子;还有一部分学生青春萌动,物质上不断和别人攀比,在网上、电视、书中、社会上看见了一些不良现象或者所谓的时髦,不加思索地跟风;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或陷入早恋状态,无心学习……这杯苦酒让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
二、调适方法是治疗心理焦虑的“一剂良药”
科学的调适方法是治疗学生心理焦虑的一剂良药,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焦虑阴影,重新回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我们做了一下尝试。
1.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心态,找回自信。让学生学会自我克制,把不利于发展的事自我归零;教会学生关爱自己,善待自己,释放自己:教育学生学会谦让,恭谦他人,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帮助他们学会在失败中成长。
2.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个人基本信息资料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和同学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学生;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有助于学生自身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级数,努力使自己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学生的自我评价档案和集体评价档案有助于学生修正自己的行为和目标,发展自我。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利用每周星期二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包括集体收听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做考前心理辅导;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个别辅导;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作用,对心理异常生随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加强家、校、学生间的互动活动。充分利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契机,加强家、校、学生间的互动。
①开好班会。越是毕业班,班会越是重要,要坚持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有计划地安排好班会的内容,把班会的主题重点放在思想教育、心理指导和复习指导等方面。通过班会,不断给学生的思想加油,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②把班主任工作做“细”,做“勤”。班主任要细致入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勤与科任教师沟通,勤与学生互动,勤与家长联系利用双休和节假日,对班上的每位学生进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表现;间周五下午放学前邀请家长到班级参加联谊会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到合三为一,及时进行阶段总结,认真分析得失,达到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目的。
从小学数学过渡到七年级数学,学生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个转折与适应的过程,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概念性的东西很多,知识点比较分散,也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觉得很好学,没有困难,容易在学习中掉以轻心,小能真正理解其含义,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重视和解决,在进入八、九年级后,加上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就会出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和思路,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势必投入更多的精力予以补课,效果反而不理想。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因此,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好:
一、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已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二、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而,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牛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白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学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士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问,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惑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斟此,例题的数学.习题的讲评敦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步激发学牛学习兴趣,调动学牛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训练既能使学牛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以上,就七年级数学如何打好基础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给同学们出了主意。但如何确实去做到,还要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的去感受去体会,去加深认识理解,去寻找调整适合自己的能够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的方法方式,相信一定能够轻松学好初中数学课程.取得不俗的成绩。
初中数学复习质量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是每位九年级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题型越来越新,测试范围越来越广,初中总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善于转化
在过程中,不仅应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概念时,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可增加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点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1)(2)(3)(4),即(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三种延伸,即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端点个数不同;图形特征不同;表示方法不同;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确实能提高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下”,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向上;(ii)开口向下;所以有两个结论。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例如,已知2个篮球,1个足球,6个乒乓球共需182元,3个篮球,4个足球,7个乒乓球共需394元,那么一个篮球,3个足球,一个乒乓球共需多少钱?(解题略)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球的单价,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214元。又如计算(6x+y/2)(3x-y/4)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学生也习惯按多项式系数,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再如,计算若此题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很繁琐,若能把各因式逆用平方差公式,再计算、约分,可以迅速地求出结果。
在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模型,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在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应用题时,我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80米,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00米,问经过几分钟,甲乙两人相遇?
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汽车需8小时,拖拉机需12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
题目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8天,乙队单独做需10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两管同时开放,几小时可以注满?
上述四道应用题,题目表达方式不同,有的看似行程问题,有的看似工程问题,但本质基本相同,数量关系,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学生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有心人,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并能分析异同,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五、应走出的几个误区
1.课堂提问中的“启发”
1.1 提问的基本要求。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那么怎样讲求启发提问的艺术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点内容
1.1.1 问什么?如何问?
(1)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
(2)关键处发问点拨,忌不痛不痒。
(3)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忌避重就轻。
(4)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
1.1.2 问的对象及问的方式?
(1)高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忌“枪枪卡壳。”
(2)基础题,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
(3)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忌“以情绪定人。”
1.1.3 具体的提问方法。
(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3)问题要有启发性。
(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
(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所教学科和学生进行具体实践,使教师的“问”有助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1.2 课堂教学中“启发”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景。创设情景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2.1 开门见山式提问。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数学课中,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1.2.2 悬念式提问。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1.2.3 穷追不舍式提问。 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且递进地提示了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思维的深广度。
1.2.4 提问应层次分明,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
(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3)试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
(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
(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课堂教学的启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启发的语言不要太宽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情境问题不能过大,过于宽泛,避免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2 启发要有需要性。在课堂上,应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学生欲说不能的时候,适时启发激发学生思维,而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阻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3 启发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启发,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
下面,笔者就提高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教师方面
1. 勤研究中考命题方向,把握中考脉搏。教师应熟悉近几年的中考题,分析初中数学四大领域在试题中的分值变化,在教学中作好适当的调整。近三年荆州数学中考的分值如下表:
从分值比例可看出,2015荆州中考中数与代数的比例在明显增加,最后的压轴题也偏向于函数与坐标系的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圆、相似三角形的难度明显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凭借过去的老经验,必须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新课标要求,要求低的少讲,不作要求的坚决不讲,避免学生“过度学习”。
2. 关注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的教学。本套教材增加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即用函数观点解方程,用方程观点看函数,把数(方程)与形(直线)、动态(函数)与静态(方程)有机结合起来。2015年荆州中考对此内容进行了重点的考查,如21题安排了三个小题,占了10分。另外今年中考取消了计算器带进考场的规定,试卷安排了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如第8题。因此,我们教学中应特别关注教材和《考试说明》中一些新增、变化的内容,如今年在九(上)教材中新增了韦达定理的内容,笔者认为在今年的中考中可能会得以体现。
3. 组内教师互相协作。九年级教研主题应围绕“中考”,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资料编写都应发挥集体的力量,强调组内协作,尤其是资料的编写要强调资源共享。在组内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大家既是竞争者,但更多的是合作的伙伴。
4. 在备课上下工夫。在教学中,教师除个人手上教学用书外,还要以学校的集体备课为平台,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教材进行解读和挖掘,对近三年全国各实验区学业考试试题按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整合优化,并进行分层,基层题目要紧扣教材和课标,在不降低要求、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中、高层题目面向中等生和优等生,力争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提高性的教学任务。从而使差等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教师个人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5. 在教与学上做文章。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可放手让学生上台来讲解、书写,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然后通过课堂练习或检测加以落实。
6. 在反思上花时间。九年级的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地追求速度和数量,要做到学习一个问题能解决一类问题,还要舍得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即做了一道题或一类题解决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整理和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去“感悟”,去“质疑”,去“反思”本道题是用什么知识解决的?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有哪些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以前看过的同类题目是怎样的?改变条件或结论后该如何去思考?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教师要舍得在反思上花时间。
7. 在双基上求落实。虽然今年中考难度系数是由去年的0.75提高到0.7,数学的选拔功能会更加显化,难题有待进一步的突破。但在突破难题的同时,双基的落实千万马虎不得。同时应关注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和完整性,拿下每个得分点。用好“日日清”和“周周清”工作。
8. 在能力上求拓展。在今年的中考题中,给我们很强烈的感觉试卷有点两极分化,缺少中档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习惯的形成,保证基础题不失分。同时要体现“研究性学习”过程,重视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不能试图以死记硬背的方式、用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靠押题猜题的方式来应对学业考试,想今年的第10题、第23题共16分,谁都难以猜到,靠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抽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应用。
二、学生方面
1.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挖掘教育资源。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充分挖掘蕴藏于学生之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师变的分身有术,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2. 做好预习和整理消化工作。目前我们每节新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采用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交流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组织教学。在讲评复习课中,可由学生收集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中的错题,由学生抄到黑板上,讲讲错误原因、所利用的知识点,教师加以概括和提炼。
3. 注重自己的学习习惯。为了减少大意失分,卢校长提出了把握生长点的一种有效解题方法――解题六步法。
调心:心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调息:深呼吸一口,并使呼吸匀称,进一步促进注意力的集中。
读题:至少2遍。第1遍:“全面地读”――获取试题完整信息,读出与考试条目的联系点,读出与以往题目的类同点。第2遍:“找出关键词”――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关键词,认清已知条件与待解问题。
如果是熟题,特别要关注与以往题目的“不同点”。第2遍不能完全看清楚的题目看第3遍。读了第2遍还一点没有头绪的题目则先放一放。
解题:根据已知条件与待解问题,建立全面联系,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答题:格式规范,步骤完整,书写工整。
反思:做好一个题目之后,回过来看一看答题是否完整了,是否漏了什么?
4.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利用和激发。我们教师在上课结束时,可送给学生一些励志语,如在刚结束的省名师的课堂上,我们每节课都看到:如成功态度最重要,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的人生,基础+方法=能力,祝同学们学业进步,收获多多!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也可在作业本上或在试卷上写些评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平时会写:听到了吗?老师为你鼓掌的声音。真棒,老师真为你高兴!不错,如果把字写得工整些,你就更优秀了。真可惜!由于审题不仔细,高分与你擦肩而过。
三、复习教学策略
确立“教学即诊断,复习即治疗”的复习教学思想――诊断与治疗的意识!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析疑点拨为辅”的教学策略――学生是考试的主体。确立“以练为主,评练结合”的教学策略――解题是考试的唯一方式。
1. 两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诊断式”复习课教学模式
(2)“开放式”复习课教学模式
这种复习模式类似于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沿教室围成马蹄型或分小组围坐,前面设置讲台、投影仪及多媒体电脑等。 具体教学步骤包括:
关键词:数学复习教学;平台互动方式;知识点梳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12
MS-EEPO是孟照彬教授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EEPO”即“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的英文简明表达式。“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众多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实用、最有效、最易操作的课改模式。
在数学复习课上,因为时间紧、知识容量大,所以,适合用平台互动方式指导学生复习。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选择一个关键的目标要素(知识点、能力、方法等),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形成多向度、多功能的作业方式,并通过小组或团队互动,主动积极地进行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强化学习的教育形式。平台的实质是:分角色作业,人人都有事情做,人人都做不同的事情,目标是共同完成一个方案,共享学习成果。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汇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根据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所以,在中考数学复习课中,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使知识点系统化和结构化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一节课下来也不懂教师讲什么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整理出一个章节的内容,没有半节课以上的时间是整理不出来的,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攻克这一难点,笔者充分利用EEPO平台互动方式,充分发挥单元组的力量,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在短时间内把整章书的内容梳理出来。下面,就笔者对数学复习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比如在复习“概率”时,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的:
1. 学生浏览课本相关内容。(3分钟)
2. 教师给出预设向度:事件、概率、概率求法、用频率估算概率。(1分钟)
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分工,组员根据组长分配的任务找出相关知识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在微型卡上。(比如:概念、公式,注意的问题,易错点、可举例。)
角色A:有关“事件”的知识点。
角色B:有关“概率”的知识点。
角色C:有关“概率求法”的知识点。
角色D:有关“用频率估算概率”的知识点。(4分钟)
4. 四人组交换微型卡,修改补充。(3分钟)
5. 教师检测一组,有补充的组进行补充(有错的要及时纠正),教师补充、精讲形成网络图。(3分钟)
又如在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可以这么梳理知识点。
1. 4分钟浏览课本相关的内容
2. 预设向度:(1)相交线、垂线;(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平行线及其判定;(4)平行线的性质。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分工,每人找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出来,(比如:概念、性质、定理等),并把它记录在微型卡上。(6分钟)
3. 两个4人组相同角色交换微型卡,修改、补充,教师检测。(3分钟)
4. 一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没提到的知识点教师补充,形成网络图,(2分钟)
在这两节课中,利用单元组梳理知识点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通过用卡呈现成果和教师的检测,有效防止了学生“空听、假听”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组员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认真翻一翻书,写一写概念、公式、定理、易错点等等,使学生“听一遍不如看一遍”,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同时,在整理过程中,虽然每位学生整理的是一小部份的知识,可几个学生一起整理的内容不同,综合起来就是所有章节知识了。当然,一组学生整理出的知识是有限的,为此在检测过程中,有补充的要让学生进行补充,学生想不到的教师要进行补充,这样师生共同合作,就可以整理出知识网络图,这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整理出知识网络后,教师要注意精讲哪部分重要的考点,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复习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