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20:0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问卷;职业技能鉴定;实践操作
0.前言
目前江西省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与监控下,对学生进行着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笔者本次参与了某高职院校的一次等级为四级的加工中心操作工和工具钳工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切身体会到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笔者对参加加工中心操作工和工具钳工等若干个技能鉴定工种的同学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技能鉴定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急需总结与反思,并给予解决。
1.问卷结果及其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形式共10道单选题,共有100个同学参与问卷调答,以下为这些学生的问卷调查答案及数据分析结果:
1、您对本次理论课的指导感觉如何?A、满意(58)B、良好(24)C、一般(13)D、较差(5)。重点数据分析:满意和良好的比例占到82%。
2、您认为本次技能鉴定实践培训教师对学生授课的态度如何?A、负责(61) B、一般(26) C、不负责(13)。重点数据分析:不负责的比例占到13%。
3、您认为技能鉴定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实践内容是否充实实用?A、是(75)B、一般(19)C、否(6)。重点数据分析:一般的比例占到19%。
4、您觉得这次技能实训的时间是否充足?A、是(45)B、一般(20)C、否(35)。重点数据分析:是的比例仅占到45%。
5、实训场所各工种的操作机床及设备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培训要求?A、是(50)B、一般(23)C、否(27)。数据分析:否的比例占到27%。
6、实训过程教师安排实践练习的内容是否合理?A、是(78)B、一般(16)C、否(6)。重点数据分析:是的比例仅占到78%。
7、您觉得本次技能实训对您的实践技能有很大的提高吗?A、有(67)B、有一些(23)C、没有(10)。重点数据分析:有和有一些的比例占90%。
8、理论考试考核严格吗?A、严格(86)B、一般(13)C、不严格(1)。重点数据分析:严格比例占到86%。
9、实践考试考核严格吗?A、严格(56)B、一般(12)C、不严格(32)。
重点数据分析:严格比例仅占到56%。
10、您觉得这样的技能实训有开展的必要吗?A、有(70)B、可有可无(23)C、没有(7)。重点数据分析:有的比例占到70%。
该份问卷基本涵盖了技能鉴定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基本要素。问卷调查中的十道题目中只有第一、三、七和八、这四道题的数据让人感觉比较欣慰,但其余六道题的数据结果显示技能鉴定中存在主要问题。可简概为:1)、技能鉴定的质量不高;2)、技能鉴定培训教师对学生授课的态度应更负责谨慎;3)、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讲授内容的实用性需进一步拓展;4)、实践过程中设备的操作安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在时间和次数的布置方面更加科学;5)、实训中心培训及鉴定设备的资源不满足人数需求;6)、技能鉴定安排的时间太短。
2.问题剖析
2.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讲授偏少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实践课和电脑模拟课上讲授的内容太少,理论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涉及甚少。在实践阶段用近五周的时间仅基本掌握数控机床少许简单操作,如操作面板的实践操作;利用机床能进行内、外轮廓、平面、钻孔等简单的加工,其它更多的知识点并未涉及,书上很多理论不能实践操作,使知识点仍处于抽象阶段,得不到很好的实践消化。
2.2对技能鉴定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力度不够
对授课教师的指导内容的考核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可能没有认真规划技能鉴定期间的授课内容,授课内容深度不够,而且每天所教的内容不够饱满。有学生反映,教师准时来到实训基地,但未必准时上课,出现 “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这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授课内容知识应用的拓展性不强,很多学生希望能把更多的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以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鉴于该情况,学校教务处应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必然提高。
2.3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培训时间短
经过几年“双证制”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方面已积累了些经验,但在职业技能鉴定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与国家标准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传统职业工种鉴定上主要反映在工量具的使用不规范、对工件的精度要求不高、过分强调学生的针对性训练、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脱节等方面。有些高职院校过分考虑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成本及赢利性,人为地减少技能培训时间,缩减成本,造成学生仅在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某些方面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在培训时间方面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2.4 技能鉴定中心设备资源不足
学校实训中心过分考虑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成本,但职业技能鉴定的实践条件却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也不及时筹措资金添置相关设备。比如:有的技能鉴定中心数控机床及电脑的数量严重不足,目前能进行教学使用的数控机床只有三台,而数控机床软件模拟电脑不足三十台,这对于四、五十个学员来讲确实少了。
3.对策
3.1补充实训设备,科学安排实践教学
职业技能鉴定是让学生尽可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各种实践操作技能,如果电脑和数控机床数量比较充足,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机床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就能理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来学习和操作,那效果将会非常显著。另外,针对实训中心硬件设备数量少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人数制定合理的培训机制,比如把这些学生分成上、下午各一批,每批一半的学生进行电脑模拟操作,另一半进行机床实践,这就可以充分利用现场设备,效果肯定比把所有学生在一批强。
3.2提升学生素质,严格执行教学考勤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扩招力度的加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素质还是比较低下。他们自身学习态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是影响技能鉴定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次问卷调查中有学生承认自己确实存在问题,一些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小说,没有精力和心思学习,这也是目前大学生中较普遍的现象。
教师对学生的考勤不严,刚开始前二周会考勤,后面就少考勤,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你来不来无所谓”。这为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找到理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考勤严格,如果考勤不合格将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3.3消除鉴定过程存在随意性状况
一是部分考评人员不具备国家规定的考评人员任职条件,没有取得相应职业工种的考评员资格证;二是不按国家规定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有的是一套考卷,多场考试重复使用,造成漏题现象,有的甚至擅自修改试题,让平时不来的学生也可轻易通过考试。三是考务管理不规范,考试组织、阅卷评分、证书核发等方面未有明确规程[1]。
3.4提高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与监管力度
目前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正式编制人员三十多人,主要忙于职业技能试题库的建设、新职业工种鉴定市场的开发等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到高职院校进行具体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工作[2]。另外,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缺乏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科学研究,致使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使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下降,削弱了证书的权威性[3]。
3.5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涉及全院各个方面的系统性工作.高职院校应将其纳人学院教学工作的范围,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并成为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职院校应设置专门机构,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培训、鉴定工作的各个环节,协调、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实情制定整套切实可行各项规章制度,从鉴定队伍、考核条件、测评方式、鉴定结果、证书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并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4.结语
本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重点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点,技能鉴定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力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验,培训时间短以及技能鉴定中心设备资源,实训中心培训及鉴定设备资源,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与监管及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这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改进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可作为其它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代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6:34-36。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型人才;SPOC建设
1大数据的含义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大数据,从表面来看,它就是实时性较强、种类较多、数据量大的一个集合,但其真实含义不仅仅如此,大数据的深层含义是在众多错综杂乱的数据中,利用科学方法及时提取出有效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政府、企业等决策者提供潜在价值的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这就要求《统计学》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2大数据为人才培养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于培养学生能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的专业技能;从数量的角度去认识经济变量及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现代信息化扩大了统计学的应用范围,为统计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有效提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大数据时代出现前,只有当要分析某经济现象时,才会主动调查收集此方面的数据,且数据的收集只限于人工,查找一下有关的统计年鉴、权威性较强的经济报告等,遇到一些具体数据没有的,只能在文章中进行说明,用一些相关的数据去代替,所以说传统的数据收集来源存在不稳定性,且数据的可靠性较一般,这些特点对数据分析结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差。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据收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据的收集不再仅局限于人工,因为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是建立在网民在互联网留存的信息,且数据收集更有针对性、数据质量也更为精确、数据的时效性更高以及数据更加全面。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收集,它更加省时、省力和省物。
2.2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传统的统计分析在分析总体的规律性时,由于数据收集的有限性,只能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推断总体的规律,其结果并不能全面、总体概括数据的整体情况。大数据的出现,为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利用现有的多种统计软件同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对分析对象的了解更全面、更准确,为统计员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3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与思想教育长期相互隔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你喜欢现在自己的专业吗?”“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等问题,但很多同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专业将来毕业后可以做什么,对自已的规划就更谈不上了。这些问题都显示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着问题,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高校的思政教育通常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如《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1-4》,分别设于大学生的前四学期,作为公共基础课,总学时比例也很高,但由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这些课程没有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作用。高校的专业课教育虽然经过长期的改革及教师们的努力研究,专业课之间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讲解,但专业课教育长期与思想教育相脱离,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没有体现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辅相成作用,导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失效。所以大学生的专业课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势在必行的。《统计学》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讲解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从数据得出规律性结论的一门学科,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提供经营管理的咨询、决策、实施管理的工具。《统计学》课程一定要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统计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3.2SPOC建设不完善
2020年受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大高校纷纷改为以“网上授课”为主。在疫情期间,教师为了监督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不断地更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推送网络资源,利用学习通、腾讯课堂等方式进行网络授课。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疫情期间,《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统计学》课程的网络资源很多,但由于各大高校的学情不同,很难从现有的线上资源找到一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网络资源,尤其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说,其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较差,很难固定找到一个网络资源完全与民办高校的《统计学》教学大纲培养应用型人才相符。除了向学生推送网络资源提前预习外,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考核学生在授课后其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也是非常重要。那如何能做到这些有效的监督呢?这就需要高校针对自己的学情进行课程SPOC建设,再以其他网络资源为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而现有的高校《统计学》课程SPOC建设还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高校的《统计学》课程SPOC建设几乎为零。
4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建设
4.1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建设
(1)理论授课的要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第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统计学定义、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统计学的起源和发展、统计学学科的性质等内容,它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为:认识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原始社会中只是有计数活动;到了奴隶社会为了课税和征兵,开始对人口进行普查、土地和财产进行统计;到了封建社会,秦汉、唐宋、明清分别对地方田亩和户口统计、土地调查和计算、人品登记和保甲制度;到封建社会后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分工细化,直到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第二,统计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来源有两种: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对于间接来源数据,融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为企业一些机密数据保密原则,遵守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对于直接来源数据,要“实事求是,对真实数据产生敬畏,做一个有思想不盲从的统计从业人员等”思政教育。第三,统计学的分析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其中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参数估计引入“以点概面、从局部到总体”、假设检验引入“事物的对立面”等思政教育。(2)课程思政融入于案例和实践教学中。检验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是否能进行应用去解决经济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以生活熟悉的案例为载体讲解统计学各种分析方法在软件的操作,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自选一个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作为研究。引导学生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审核和整理,此时融入“坚持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等”思政教育。在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时,融入“尊重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等”思政教育。在实训过程中,让每组学生对所收集的数据中某一问卷中的某一数据进行撰改后数据分析结果与未撰改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有何差别,引导学生们去认识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严谨、敬业、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热爱并有职业操守的统计职业人才。
4.2线上SPOC建设
《统计学》课程的SPOC建设针对校内线上资源建设,它的完善会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民办高校《统计学》教师,笔者认为针对我校的学情,此课程的SPOC建设包括线上微课、线上讨论、线上答疑的建设。线上微课视频是指通过“碎片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结合实例讲解,以教学视频方式呈现出来,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时间短等特点。利用学习通等软件提前上传给学生,向学生布置任务,利用软件的一些功能,监督学生观看的时间,并设置在学生观看后,需学生总结出学习视频内容的心得,即理解内容、不理解内容,也可以提出问题及意见。这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可以为教师后续的课程改革提出方向及依据。线上讨论主要是设置在每一章理论课结束后,在线上设计一些案例,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对所提出的案例任务进行线上讨论,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线上讨论的参与率及讨论效果给予学生平时成绩,也体现了各大高校对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项改革,侧重于平时学习的考核。而线上答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的一种答疑方式,教师可随时随地在线上看到学生的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答疑方式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反复学习和深刻理解提供了及时、较好支持,为其巩固知识和加强理解给予很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瑞香.浅谈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国际教育,2020(10).
[2]方万里.统计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
[3]杨潇伟.大数据对高职统计学教学的影响[J].产学研经济,2020(11).
[4]唐谦.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学,2020(10).
[5]马斐斐,尚增振.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3).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规律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三、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一)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二)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四、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尽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二)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西南地区;高校;东盟语种;实习实训;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发区和大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战略的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每年举办一届,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尤其中国西南地区是通向东南亚地区的交通大通道,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着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地缘优势,因此近年在中国西南地区掀起了“东盟语种热”,中国西南地区多个高校纷纷开设东盟语种本科专业,如越南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而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经贸交流合作的不断广泛深入,社会上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涉外行业和涉外业务,对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习”的定义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实训”的定义是: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为让学生掌握某些职业技能而进行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过程。可见,实习主要是在实习岗位上的实践过程,而实训既可以是在校内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在实习单位进行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过程。本文所讨论的“实习实训”,主要是指东盟语种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而组织的相关语言实习或毕业实习以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实训。实习实训是大学教育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是大学生由学生身份过渡到劳动者身份的一个磨合和适应过程,东盟语种专业也不例外。然而,当前在“东盟语种热”持续发酵的中国西南地区,诸多高校的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东盟语种实习岗位和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为此,本论文主要对中国西南地区高校的东盟语种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工作和社会对东盟语种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希望对中国西南地区高校的东盟语种本科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提供参考。
二、社会对东盟语种实习人才的需求
要对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问题进行研究,必须首先考察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和实习岗位需求。笔者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近年来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单位为例,考察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东盟语种(主要以越、泰、印尼语为例)专业人才实习岗位的需求如下:
表1:稳定需求东盟语种实习生的部分
实习单位举例及实习生需求情况调查表(截至2015年12月)
实习单位举例及面向东南亚的业务拓展举例 要求实习时间 实习生实习岗位 每年需求实习生情况 是否带薪实习 实习结束后是否有意正式聘用
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2005年开始承接东盟国家的数据外包业务) 6个月以上 外包数据分析 常年需求;适量 是,实习工资+补贴 有意聘用
广东凯捷商业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
(2000年开始承接东盟国家的数据外包业务,近年业务量增大) 3个月以上 外包数据分析 常年需求;适量 是,实习工资+补贴 有意聘用
广西达译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开始面向东盟筹建在线翻译软件及在线跨语言搜索平台) 3个月以上 外语输入、编辑、校对 常年需求;适量 适当补贴 有意聘用
广西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开始面向东盟筹建在线翻译软件开发) 希望2个月以上 外语输入、编辑、校对 常年需求;适量 适当补贴 有意聘用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
(2006年开始与中国-东盟中心合作筹建中国-东盟中心服务平台网站) 希望3个月以上 搜集外国资讯、翻译、编辑 常年需求;少量 无 聘人需经公务员考试
广西国际博览局 希望2个月以上 外事接待、翻译 常年需求、少量 无 聘人需经公务员考试
广西南宁世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赢在东盟》杂志开始创刊) 希望2个月以上 搜集外国资讯、采访、编辑 常年需求、适量 适量补贴 有意少量聘用
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务商服务有限公司 实习与就业相结合,3个月以上 经公司培训后推荐到各跨境电商实习和聘用 常年需求、量大 是,实习工资+食宿安排 实习期满后一般继续聘用
其他翻译公司、旅游公司、外语培训机构 希望2个月以上 业务接待、翻译、实习教学 视工作需要、适量 适量补贴 有意少量聘用
其他相关涉外贸易公司 希望3个月以上 业务接待、翻译、市场开拓 视业务需求,少量 实习工资+补贴 一般视能力希望能直接聘用
其他相关涉外酒店、餐饮 希望3个月以上 业务接待、翻译、市场开拓 视业务需求,适量 实习工资+补贴 一般视能力希望能直接聘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1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以项目管理要求和项目实战形式开展,训练学生掌握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设计实施流程规范;通过项目虚实结合仿真实战,训练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2)教学以核心项目案例整体流程,让学生切实体会了解企业项目的实施流程;3)通过中小型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分析,训练学生项目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设备配置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4)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让学生熟悉团队成员在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及沟通协作,体会企业中的团队合作规范,培养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
1.2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模拟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作为教学流程参考,逐步分解项目实施过程设置教学情境单元,以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为项目教学推进的参考点,设计过程性的教学情境推动教学环节的执行。
2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2.1核心项目案例设计
项目案例以中小企业网络为背景,企业分总公司和分公司两部分,防火墙保护服务器群和内部用户,公司设计两条ISP链路,一条用来与分公司数据交换,另一条用来访问Internet。在外出差或者家庭办公的用户可以通过VPN虚拟专用网接入内网OA平台。在总公司内部部署了数字监控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
2.2虚实结合景实训环境搭建
要完成整个网络工程项目需要强大的实践环境,大多数的院校在硬件上只能提供部分设备,大部分院校不能满足多组教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仿真软件来解决学校设备资源不足,重要的是同时也满足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实现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同样可以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物联网分层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设备和仿真软件搭建虚实结合的核心实训项目实训环境:1)在应用层平台上借助虚拟机VMware(VirtualPc)安装Windowsserver2008(ubuntu)操作系统,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部署WEB\DNS\DHCP\FTP\EMAIL\OA等企业内网应用服务,在服务器上部署数字监控管理系统和智能家居管理系统。2)在网络层平台上借助PacketTracer、GNS3、IOU、OPENET、NS2实现模拟仿真核心计算机网络,PacketTracer主要用于简单网络搭建测试,好处在于可以借助该软件的活动向导功能设计测试系统模拟考核;GNS3主要模拟网络的交换和防火墙部分;IOU主要模拟网络的路由部分;VMware主要模拟客户端和服务器部分;NS2和OPENET实现对网络模型的规划、分析、测试、优化;模拟器中仿真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与真实PC以及系统中运行的各虚拟机之间的通信,这样就可以部署多种网络运用。3)在感知层平台上,可以结合网络中免费的物联网平台(例如乐联网),在实训室中布置一些无线传感点,连入到免费的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管理。在条件充足的情况可以自行开发管理平台布置在应用层的服务器上。4)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设备搭建一组实际操作的环境,供学生实践练习。
3总结
关键词:高职;文秘;毕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33-03
高职文秘类专业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文秘专业教学的立足点应放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加大实训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毕业实训是基于学生在完成主要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分步授课后,在毕业前所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以云南民族大学文秘类专业毕业实训为例,探讨高职院校中文秘类专业学生毕业实训的问题。
一、文秘类专业毕业实训现状分析
1.实训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由于文秘类专业不像其他专业那样进行大批岗位集中性实训,只能进行岗位分散性实习,每个部门只能安排一二个学生。这对学校的文秘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一些学校未能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大批文秘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训。因此,学校只好暂时将学生安排到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岗位进行实训,造成学生和实训都不满意。
2.对实训学生缺乏有效监管。很多学校把最后一个学期安排为毕业实训时间,在这个时间,学生忙于应付单位招考、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等因素会选择自主实训。对分散到各地进行个人实训的学生效果,学校很难掌控。另外,即使是学校联系的集体实训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单位人员大多认为学生到单位是为了体验氛围,不会对其严格管理,导致学校无法监管,影响实训效果。
3.学生与单位互信度不高。在学校看来,毕业实训对文秘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对实训单位来说是一个负担。实训单位一般会觉得学生没有经验、实训时间短、办事能力低,所以重要的工作一般不会交给学生处理,多是做一些基础性的简单工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抱着实训的态度,不能深入工作,没有自觉意识,没有主人翁精神。
二、实训方案制订的原则
云南民族大学在毕业实训方案制订的过程中,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层次采用不同的实训方式和要求,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1.进行分层次实训。对四年制本科秘书学专业和三年制专科文秘专业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即时间一样、要求一样、方式一样。安排在第7个学期进行,时间为18周。对二年制专升本专业则设置为第3个学期中的后半学期,自第10周至18周,共计9周,要求上,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实训单位,其他方式相同。二年专升本班级的实训时间短是因为不少学生在专科阶段已进行过一个学期实训,对岗位工作有了一定了解。
2.分散与集体相结合。文秘类专业毕业实训采用集中实训与个人分散实训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方式。个人实训条件必须是有就业协议或就业意向合同,否则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实训。
3.校府共同制订实训方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工作流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当地相关产业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在反复同各实训点协商的基础上,实训组织单位与学校共同确定实训方案。
三、实训方法案例分析
在以上原则下,学校围绕文秘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探索对整个毕业实训过程的前、中、后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监控,并要实现对比提升、过程考核、标准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具体毕业实训方案如下:文秘类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对象、时间及日程安排、实训方式及实训流程(实训方式:由单位统一协调安排,将学生分配到各部门。实训流程:训前工作:1.确定参加集中、个人分散实训的学生人数和名单。2.由学院负责联系集中实训组织单位,并与之签订实训协议。3.确定实训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4.由实训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与单位共同制订实训方案,并报到实训教研室进行修订,最后由学术委员会审查通过。5.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训前动员。6.实训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分别与学院和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7.实训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以计算机应用能力、职业道德、办文能力、办事能力、办会能力为观测点,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体系,设计相关的考核试卷,并在此考核的基础上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了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测评的《综合知识能力自评表》,训前测评统一安排学生上机进行测试,并由实训带队教师进行数据分析。训中工作:学生每天填写《实训日志》。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反映情况和日志填写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每周实训单位指导教师和实训带队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给出评定分数和改进意见,并填写《实训考核评价表》。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根据每天的实际情况填写《实训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登记表》。不定期集中召开会议,及时指出集中实训学生实训、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每周五晚上集中召开会议。带队、指导教师不定期到各个实训单位进行走访,了解、落实分散实训的实训情况。训后工作:实训结束时,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实训工作鉴定表》。实训结束后,学生认真完成实训报告。实训结束后由参加集中实训学生对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及实训单位等提出意见及建议并给予评定成绩,并填写《实训学生评训表》。实训结束后,实训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对实训前设计的考核试卷内容重新进行设计,安排参加实训的学生上机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学生实训前和实训后在知识面和能力上的比较进行实训效果分析。实训结束,实训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将学生实训材料和实训工作总结报告整理后提交实训教研室,并接受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审查和评定,实训考核及评价。由实训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学生每天到岗时在《实训考勤表》签字确认,占实训总成绩的10%。每位学生须根据专业实训的具体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实训日志》,占实训总成绩的20%,个人分散实训此项占10%。实训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进行考核,并填写《实训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登记表》,占实训总成绩的10%。实训单位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每周的工作表现、工作质量、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并填写出《实训考核评价表》,占实训总成绩的10%。学生实训结束要认真分析总结,写好实训报告,集中实训学生此项考核占实训总成绩的10%,个人分散实训学生此项考核占实训总成绩的30%。学生实训前和实训后能力提升,占实训总成绩的40%。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实训单位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提交的总结材料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抽查测试或进行实训收获展示评定,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考核成绩,最后评定学生实训成绩。
四、实训效果
1.将整个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开发中,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纳入实训内容。
2.将教学质量保障的理念融入实训方案的设计中。实训方案分为训前、训中、训后,加大了对综合实训全过程的监控及指导。初步设计了训前、训后教学效果测评的方法。
3.促进学生实现了“一个转变,两个转化”。促进学生择业、就业观的转变;促进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促进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化,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目标。
4.培养了“双师”教师。同地区产业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健全。实训带队和指导工作由青年教师担任,培养了一支视野广阔、懂教学、懂市场、能创新教学模式的“双师型”专业建设队伍。
5.通过实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发文秘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实训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其基础是制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蓝图,我院正是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探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方法和改进措施,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总之,加强高职文秘类专业毕业实训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下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所构建文秘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改革探索对提高本校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起了明显作用,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兄弟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文秘类专业校府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启迪。
参考文献:
[1]陆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11,(11).
[2]胡艳.能力本位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改革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关键词 交通信息化 交通监控 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Traffic Monitoring Laboratory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ANG Zhaota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Training condition is the significant guarantee for realiz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in high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In construction of traffic monitoring training room,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raffic Monitoring, but also to consider the achievable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programs. The teaching and showing needs should be considered, funding and space limit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ber of effective measur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f traffic monitoring training room.
Key wordstraffic information; traffic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0 引言
目前,我国交通类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交通信息化”相关专业,如计算机应用(交通信息化方向)、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交通信息化建设服务,培养在施工、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交通监控是交通信息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交通监控实训室所能提供的实训条件对于交通信息化类有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建设功能完善的交通监控实训室势在必行。
1 交通监控实训室建设需求
1.1 交通监控系统的组成
交通监控系统是对交通流的运行状态及其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的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保证行车安全与道路畅通,它由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信息系统这三部分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采集交通流信息(如:车速、道路占有率等)、视频信息(CCTV子系统实现)、气象环境信息(温湿度及空气能见度等)以及各种设施自身工作状态信息;中央控制系统(一般由监控中心实现)是监控系统的核心,主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运算、分析和处理,根据情况发出交通诱导和控制信息;信息系统主要向外界显现或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和诱导信息(主要用依靠交通信号、情报板等实现)。
1.2 功能要求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交通监控实训室仅仅包括CCTV视频监视部分,没有环境气象监视,没有设备自身监视,更没有非常重要的信息系统。交通监控实训室至少要包括CCTV视频监视、气象环境监视、设备状态监视、中央控制、信息等子系统,能实现交通监控系统的全套功能。
1.3 可操作性要求
交通监控实训室建设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实训室建设成为能真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训场所,满足相关课程要求开设的实训项目要求,为培养学生“做”的能力提供物质条件。
1.4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高职强调动手,强调“做中学”,强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主要是实训的场所,但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很多时候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讲评,要进行操作演示;如果教师讲解示范完后,学生能立即进行实训操作,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因此,交通监控实训室最好能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1.5 资金及场地要求
建设功能完好的实训室需要大笔资金并和较大的实训场所,很多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有限,且往往只能利用普通教室进行改装。所以, 交通监控实训室的建设,除了能满足一个班(假设48人)相应的实训、现场教学、培训、观摩等要求外,还要考虑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尽量节约投资,减少占地面积。
2 交通监控实训室构建方案
将交通监控实训室分成四个区,很好的满足了上述五项要求。包括中央控制及演示区、单人操作及教学区、小组操作区和施工及维护区(如图1所示)。
2.1 单人操作及教学区
该区放置48台电脑,每台电脑装有一块视频压缩卡,同时连接到监控服务器并作为其终端。因此,每台电脑除了能实现普通网络机房的电脑功能外,还能充当一台硬盘录像机,也可以对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灯进行信息和操作控制。这样一机多用,节约投资,增加实训的可操作性。若资金和场地有限,可以配24个操作台,2人共用一台机器,基本能满足教学目标。
学生在单人操作区除集中听课看演示外,能进行硬盘录像机及部分视频操作的实训,还能进行交通信息的诱导和实训,满足“理实一体”和“做中学”要求。
图1交通监控实训室平面布局图
2.2 小组操作区
小组操作区共设有8个操作台,每个操作台有一台监视器、一台视频矩阵切换器、视频控制键盘、一套车辆检测器、一套气象检测器、环境检测器(能见度、CO检测等),每个操作台控制2台摄像机。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场地和金的限制,依据这些实训的性质来决定的。因为这些实训项目,适合小组成员协同完成。
每一操作台能满足6个小组的操作实训,可以进行视频控制,气象环境检测相关项目的实训。为了增加系统的可操作性,主要设备的接口应可插拔。学生在学习系统构成时可以进行系统设备的连接匹配实训,可以进行监控信号的不同传输方式的对比实训。这样,实训有“事”可做。
8个小组共有16台摄像机,摄像机可根据情况安装在墙上或天花板上。摄像机有两个用途:一是每小组在进行视频监视实训时采集视频信息;二是还通过分配器连接到中央控制区的视频切换控制器,模拟全路段的外场摄像机。
2.3 中央控制及演示区
中央控制及演示区只设一套,实现了监控中心的主要功能,主要用于观摩和操作演示,也是教师进行集中讲授、现场教学的区域。
该区在传统教室的讲台位置放置一张较大的操作台,一些主要控制设备放置其中,如交通监控系统服务器、监控工作站、视频切换控制器、画面分割器等。传统黑板位置由地图板取代,两边是电视墙(每个由4台42寸液晶电视组成),电视墙上方各放设一个可变情报板和一个交通信号灯。地图板上方吊挂投影幕布,投影机位于幕布前方合适位置。
投影机连接交通监控系统服务器,连接视频矩阵切换器,并连接工作站。因此,投影机也实现了一机多用,既可用于常规教学,也可模拟真实地图板,动态显示路况信息,投影机还可实现部分视频实训(如画面分割)。
2.4 施工维护区
可以进行交通监控系统设备的拆装调试实训,以及一些施工工具仪表的操作实训。
3 可以实现的实训项目列表
根据交通信息化有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本实训室可以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1)镜头与摄像机连接及控制和使用(掌握镜头、摄像机与显示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2)视频信号的处理(学会视频信号处理设备(矩阵式切换与多画面分割的使用方法); (3)数字硬盘录像机(学会数字硬盘录像机的使用方法) (4)CCTV监控系统构建(学习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选型、布线、使用与调试知识);(5)车辆检测器连接及调试(学会车辆检测器连接方法及调试技巧和有关操作);(6)道路气象检测设备连接及调试(学会道路气象检测设备连接方法及调试技巧和有关操作);(7)监控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操作使用(学会监控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操作使用技巧);(8)可变情报板连接及调试(学会可变情报板连接及调试技巧和有关操作);(9)信息系统使用及调试(学会信息系统使用及调试技巧和有关操作);(10)监控系统整体联网调试(学会监控系统整体联网调试和有关操作)。
4 主要设备清单及价格估算
说明:台式计算机中有2台作为中央控制区工作站,摄像机中8台变焦、带云台及控制键盘,彩色监视器有8台42寸用在中央控制区,另外8台21寸用在小组操作区,视频切换器有1套用在中央控制区。
5 总结
本文提出的实训室四个功能分区的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满通监控系统的功能性要求、相关课程规定开设的实训项目要求以及经济性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演示性和可观摩性的特点。本方案中多处“一机多用”的设计节省了投资,减少了占地空间。
本方案设计中,没有考虑设备自身的监控问题,对于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设备如电脑,在网络环境下是很容易实现对其自身状态的监控,只要用相关软件就可实现,而对非智能设备(如监视器)的监控也许要通过加装传感器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2-4.
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实践与理论相给合”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到高职教育兄弟院校走访、深入社会调查、用人市场调查、物流企业调查,调查过程中获得了研究所需的基本资料。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理论及部分已完成成果,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三步循环法提出虚拟企业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调查是项目研究、教学评价与实践的基础,项目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与实践经验反过来又可以完善、提高理论研究成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综合调查是方案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项目研究的事实依据,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究与教学评价及实践,是课题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深化项目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分析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内容、构建虚拟企业基本框架方案。方案经专家充分讨论和论证后,方可进行实践。以研究成果为指导,利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学条件与资源,管理工程系现有实训室进行虚拟企业构建,并与中教景程、三和通物流、顺丰物流等多家物流企业联合,保证虚拟物流企业的有用性和可行性。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再经过专家论证,重新修改人才培养模式。修改后的方案又指导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最后总结出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虚拟物流企业教学平台。
二、构建虚拟物流企业
虚拟物流企业是指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构建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模拟实现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虚拟物流企业应具有以下特点: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业务流程。在虚拟物流企业环境中,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体验物流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由此加深对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体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激发学生对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
(2)有助于学生熟悉物流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
(3)开阔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技能,掌握企业信息管理流程。
三、虚拟物流企业运作及相关角色及业务
1.沙盘模拟要素。
(1)实验指导书。包括实训说明、课程背景、沙盘实训的准备工作、实训的组织、实训纪律、实训目标和实训考核等。
(2)沙盘实训手册。包括创业计划书,供应链各业务环节每期的分类账,采购订单。
(3)分组分角色。沙盘实训时,将学生分成6~9组;每组5人,分别担任生产总监、分销总监、批发总监、零售总监和物流总监等角色。
(4)全面数据分析。根据沙盘软件,能够提供许多供应链管理环节的数据图表分析。在分析中,可以提取每个组各周的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与欠货数据,将15周数据排列起来,就能看到不同的变化,对比每周6个组,都会获得相同的订单,但经营过程和结果却截然不同。没有一个组能做到“商家不欠货,供应链不断裂,库存无积压”。
(5)实训沙盘。沙盘包括:沙盘盘面(可根据实验桌样式提供接近正方形或扁长方形)、商品模型、老师授课PPT课件,学生实训手册(含空白订单、流水账等),订单与库存登记软件(学生端),订单与库存统计分析软件(老师端)等。
2.沙盘模拟实训目的。
(1)了解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
(2)掌握企业供应链管理知识,包括采购、生产、分销、零售全过程;
(3)掌握第三方物流设备管理,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运输工具;
(4)掌握仓储管理、货位管理、仓库维护;
(5)掌握配送管理、分销管理;
(6)掌握跨区运输管理;
(7)掌握物流成本管理;
(8)提供独立思考机会,培养创业创新精神,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3.沙盘模拟实训目标。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师范教育,也有别于普通的高等工科教育,其既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又强调专业教育的技术性。因此,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类型,也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即伴有时展的必然,也是承载社会责任的使然。
近年来,对于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更多的是集中于来源和培养方面。尤其是来源问题,对于普通师范、普通高校毕业生这部分人员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胜任技能培训工作;而对于企事业单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愿意提供优厚待遇和平台使其在企业发挥长处,学校所能提供的条件往往不足以引起其兴趣,即使有愿意投身职教行业的技能人才,但诸如学历、职称等门槛也打消了其进入职教行业的热情。因此,职教师资的培养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由专门的培养机构来负责,即由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培养。
事实上,专业定位是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成败的关键,只有专业定位准确,培养架构才能科学,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培养目标才能实现。然而,专业定位研究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彼此促进又彼此制约。为此,本文从宏观层面的三个主要因素入手,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方案、措施、机制等)以及教育质量评价,对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进行分析。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分析
(一)教育理念定位:思维为本
在专业定位的具体规划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什么,选用哪些学科课程,知识如何选择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如何设计,隐形课堂如何构建等。这些紧紧围绕专业顶层设计的问题,直指教育理念功能的发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办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对教育的内涵进行探究、反思和追问,进而逐渐形成“思维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发挥行为导向作用
“思维为本”,即以培养具有思维能力和思维素养的人为目标,并且要有利于未来发展需要的思维模式。“思维为本”,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规范、指导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的工作目标,即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以思维促进未来发展为落脚点。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以启发为主导、以研讨促思考、以分析促提高等,这些都是在“思维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教学方式的衡量和调整。另外,学生也会在“思维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明确未来竞争优势思维的重要,进而在平时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更多关注未来发展所需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思维素养的培养。
2.发挥专业规划指导作用
一个完整有效的专业规划,需要合理组织各种因素,如教学课程、教学形式、教学安排等。然而,针对每一个因素,都有多种选择,该如何选择,进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专业规划,其中选择标准尤为重要,“思维为本”便发挥了选择标准的作用:凡是有利于学生未来需要(工作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凡是有利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培养的,凡是有利于决定未来发展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才作为选择元素。因此,利用“思维为本”教育理念的“三个有利于”便可以做出很好的选择,并且选择的结果紧紧围绕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
3.发挥宏观评价作用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后总是要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是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并且又以教育实践作为存在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又反过来对教育实践起评价作用。对于数学专业而言,“思维为本”可以评价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知识选择等是否紧紧围绕学生未来工作所需、未来发展所需,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是否能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所获得的思维能力是否在实际问题解决、个人未来发展规划和设计上有所体现,等等。
4.决定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不是专业办学中的实体,它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选择实施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总体风格。这种总体特色是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理念对办学特色的影响是具体、抽象、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在校园、教室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言谈与行动中,它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在“思维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专业特色,会成为一种优秀传统、一种前进动力和一种价值追求。专业特色的形成是教育理念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规格定位:以“实用与发展”进行知识、素质、能力定位
“思维为本”教育理念在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时,又演绎为“实用与发展”的原则。实用即满足当前工作所需,发展既指学生时下生存的需要,更指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满足社会需求换取生存资本,这需要坚持实用主义原则,而又要避免通俗实用主义的功利性;而基于生存之上的便是对未来生活的追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劳动者迁移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这又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在教育阶段培养“发展意识”素质、锻炼迁移能力提升。而这些都需要充分的认识、透彻的分析、合理的策划,这取决于思维能力,因此,这里简单概括为“实用与发展”原则。
职业技术师范类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师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要求便成为职业技术师范类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课程任务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为: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为: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由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 础知识构成。
满足社会所需,兼顾个性发展需要,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规格定位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熟悉职业教育规律,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系统掌握数学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具备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较强的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及书面表达能力,具备组织管理、相互协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架构如图1所示。
(三)培养模式定位:“4+2+2”模式
这里所说的培养模式既包括宏观层面教学制度的组织形式,也包括微观层面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了“4+2+2”模式。
1.宏观层面
“4+2+2”模式的宏观层面,即宏观的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大学本科学期划分共8个学期。其中,4学期用于专业基础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主要目标是理解掌握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及非专业素养,要求是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具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价值判断的能力;2学期用于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及相应的实践过程,主要目标是掌握应用数学专业知识及拓展知识,拓展知识主要指为满足中职数学教学要求所具备的其他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是具备较强的针对具体行业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的实践能力;2学期实践实训(即大四学年),主要目标是利用现有合作(校校、校企合作)平台,综合实训数值计算、数据分析、中职教育能力,并结合具体实训,完成毕业论文,要求是必须做到实际岗位训练不少于半年,毕业论文必须是针对中职教育的教研类论文或是中职教育数学教学的科研论文。
2.微观层面
“4+2+2”模式微观层面的具体阐述为:4个模块:知识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实践模块。在“思维为本”理念的指导下,知识模块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实施的课程群,包括专业、专业拓展、人文素质等课程。能力模块是基于知识学习和目标要求而设计的能力规划,包括专业能力(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师范教育等)以及社会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规划组织等)。素质模块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而确立的,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实践模块是将知识、能力、素质模块有机组织成人才培养有效系统的核心模块,这里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训练,也包括专业技能的实训等。例如,数学建模是集数学知识、行业背景、计算能力、数据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实践项目,对思维模式及能力、方法应用与构造、意志品质与素养、团队合作与组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要求。4个模块虽表面看是静态的结构,但彼此的关联触动却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
2个培养体系:课内培养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首先是课内与课外两个培养体系界定的问题,将所有与专业相关的理论学习、实践实训等教育教学环节都定义为课内培养体系,虽然有些需要学生课下完成,但都是围绕专业教师的要求开展的,故统称为课内培养体系。多年来,课内培养体系一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育教学载体。但在当前全人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已无法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所以需要一种既可对课内培养体系的补充,又可与课内培养体系互相促进的培养体系,即课外培养体系,其主旨在于人才培养在非专业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时间安排冲突、精力分配不当、实现目标不一、效果无法评价,等等。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在统一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我们的方案是在统一的教育理念“思维为本”的指导下,在整体的培养框架和完善的评价激励下,使两个系统有序协同实施。
2个支撑机制:教学研讨机制和学生谈话机制。教学研讨机制,即对同一培养对象的全体教育实施者,在专业负责人的召集下,采取轮流主持制的方式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从教育实施者层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对于同一培养对象在实现培养目标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方案。另外,对于学生谈话机制,谈话者主要为教育实施者,其中包括任课教师,与以往学生谈话多为教育思政人员不同,目的是了解学生当前情况和未来规划,以及现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从教育实施者、受教育者、教育负责人之间就建立了信息通道。
(四)评价体系定位:“过程与目标”体系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因而是一项特殊产业。这样,教育产品质量的评价,就不同于其他产业产品质量的简单机械评价,它显得更加复杂而困难。它不仅要考虑社会需求、不同的客观背景,而且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自身特性(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和个体差别(学习、理解、思考、实践等方面)。因此,综合考虑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提高和社会与市场的认同是首要的。并且,在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精英教育的评估方式已不再适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摸索并提炼出一套评价体系,这套体系的显著特征是将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并且更注重过程评价,避免以往只做目标评价的不足。因此,定义为“过程与目标”体系,体系采用谈话和佐证两种方式进行质量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目标评价,通过与受教育者谈话可以直接获知教育教学效果。与用人单位的谈话,不但可以了解毕业生在就职单位的表现、受社会的欢迎度,也可以获悉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佐证是常规的教育质量评价手段,为了评价某一指标,需要相应材料的准备,这就需要平时要注意各种材料的积累和提炼。例如,每次学生谈话的记录,就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不但可以直接获知学生当前状态,还能纵向观察分析学生的成长变化。
教育实施者、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应为教育质量评价的 主体。教育实施者,这里既指校内的任课教师、思政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也指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外单位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是教育的实施者,作为评价的主体既能及时发现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能方便快捷的调整教育教学方案,这是教育质量的第一关。用人单位,即学校“产品”的消费者,这里是指广义的用人单位,既包括学生毕业的直接用人单位——中职学校,也包括学生具备能力的应用行业大类的单位人员。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其更具权威性。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的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发展性。受教育者,即指在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接受教育的学生。他们作为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不但能很好的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第一时间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而且能明确、引导、助推学生向未来成长目标努力,力求做到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
在基于“思维为本”教育理念的宏观评价内容基础上,依据专业定位和教育个体特征,结合行业专家意见,细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即构建微观评价内容。大体可概述为三大类。一是基本素养,涵盖思想道德、思维能力、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沟通表达、组织管理等。二是实践应用,判断学生是否具有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并从生产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这既是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更是对思维能力的衡量,其中包括课程项目、实验实践项目、实训项目、教育教学等方面表现的评价,细化指标为计算机应用能力、数值计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三是研究创新,这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首先从思维创新开始,而思维创新不但要有思维意识,更要有思维的方法,这些又都来自于研究实践,而实践的平台就是课程引导和科技创新活动,如课程项目、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具体指标为竞赛获奖、等。
关键词: 微信 信息化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实训任务选自石小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能与实训》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授课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电工1班,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经能够识别简单电路,掌握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的工作特性,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强,但对于电路的原理分析及故障排除困惑较多,自主探究能力较弱。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编写学习工作页,并整合相关资源作为辅助。针对上述特点,结合教学大纲,我确定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教学难点设置为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重点设置为电路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过程中贯穿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借助翻转课堂模式、虚拟仿真、动画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大块。
课前准备,一方面是教师准备。首先,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其次,以制作调光灯电路为任务引领,以“心琴工作室”微信教学管理平台为媒介。上传任务书和事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以便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图1)。另一方面,学生准备。智能手机已在学生中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下载阅读任务书,了解本次实训的主要任务(图2)。同时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观看微课视频。比如观看电路图绘制视频,学生了解本次实训电路的基本机构及电路图绘制方法;又如电路板焊接视频,将焊接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重点加以标注,让学生初步了解焊的基本步骤,为实际焊接奠定基础。最后,为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平台上提出讨论题作业供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将讨论结果通过微信教学平台反馈给老师。
接下来进入教学课堂,将本次实训教学内容划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任务来源。将调光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拍摄成照片和视频,供学生观看,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中引出实训任务。
阶段二,原理讲解。在任务准备中,教师从电路的三个部分提出讨论题。从学生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存在较多困惑,因此我借助Flas着重讲解,将枯燥无味难理解的电路原理变得直观易懂。
阶段三,任务布置。通过一段视频,学生清楚直观地明确本次实训的任务。班级学生以3人为一组并分配角色,教师向学生分发元器件,学生签订认领表。
阶段四,任务实施。本阶段由5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元件检测。学生领取元器件以后,对照原理图、PCB板及元件清单,逐一检查元件的数目,检测元件性能。从而培养学生焊接电路先检测元器件的好习惯。
环节二:电路制作。作为本次实训的重点,为避免错焊、漏焊,我借助Flas辅助解决这一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元件布局、接线及调试动画,让学生明确元件的焊接安装顺序应为从小到大,从低到高。至此,学生对调光电路的制作焊接过程已经了然于心,跃跃欲试。随后,由教师带领进入实训室,学生按照“7S”管理条例及相关步骤进行实物焊接。
环节三,电路调试。焊接完成后,学生组装完整电路,观察调试现象,并对调试现象进行自主探究,最终实现灯光可调的效果。
环节四,电路排故。本环节由仿真排故和实物排故两部分组成。仿真部分利用Multisim软件配合解决本实训教学的难点,将设置好的故障的电路及相关视频上传到“心琴工作室”微信教学平台。学生下载故障电路和相关视频进行练习。以晶闸管电路故障为例,让学生明确仿真排故的4个步骤。首先是看,看电路的故障现象,接着是测,然后是排,最后是验。练习之后,学生填写排故记录表,并通过微信平台反馈给老师,老师对其排故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结果,总结出调光灯电路常见故障及排故方法。经过多次仿真排故练习之后进入实物排故,联系电路原理及仿真排故的四个步骤完成实物排故。
环节五,任务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三维方评价方式。从多角度予以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改革;考核评价
1 现有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现有校企合作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或侧重单方面培养,出现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瓶颈,主要以学生在学校完成所有基本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为主,企业和高校之间还处于分离状态。企业与高校之间在技术沟通、信息交流、人员合作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过少,仅仅将专业培养目标转变为应用型,增加应用型课程比例,但是在课程体系、实习实践、师资培养、合作模式等方面变化仍不大,未有效的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未能深层次、全方位合作,达不到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一体化的需求。
2 构建课程模块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按“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民办高校与企业联合制订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联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金融软件工程方向)复合型、应用型互联网金融人才。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5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模块。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完成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课程的学习,大学二年级完成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学习,大学三年级完成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模块的学习。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由本专业教师讲授,主要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模块的课程由本专业教师讲授,属于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等;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课程由本专业教师讲授,属于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岗位课程模块课程主要开设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属于顶岗能力培养阶段,由企业导师讲授,主要课程包括:《Java企业开发 MVC框架》、《Java企业开发IOC容器》、《金融软件测试技术》、《oracle大数据分析》、《关系数据库和NOSQL》、《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等;集中性实践模块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模块,由企业导师讲授,主要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编程综合实训》、《Java SE金融项目综合实训》、《企业级框架综合项目实训》、《金融行业软件开发综合项目实训》等。
5个模块的课程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由专业课到核心课、由核心课到岗位课、由岗位课到综合实训,以专业知识-能力提升-项目实训为主线, 将核心课程教育与岗位专业课程的整体认识统一起来, 并结合企业实训项目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人际和团体交流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进行整体培养。
3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方法为主,由授课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出试卷考试,闭卷考试考核的内容基本书面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严重脱节, 对于需要操作技能和能力无法全面体现,且所有课程的考试集中安排在期末阶段进行, 导致学生只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学生只需要在期末投机取巧便能轻松及格,这种考评方法严重违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宗旨。基于校企合作的考核评价是以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的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学生课程学业采用多元性、柔性的多角度考核方法,结合学校考评和企业考评双方评价结果。
第一、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根据行业企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能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制定考核内容,合理增加或删减考点,既考核基本系统的理论知识, 又考核与实践相关的各项技能,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地充分发挥和提升, 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二、注重过程考察。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考核,每学期有规定的次数,每次考试占总评成绩一定的比例。充分利用过程考核的结果,通过分析总结考核结果,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查漏补缺。
第三、考试形式多样化。学习效果评估方面增加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在“工程学科知识”方面,鼓励多学科综合、创造性和创业精神培养,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改变学习态度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工作技能。在“工程实践能力”能力考核方面,则以记录、报告、自评、互u等形式进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将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评价系统。
4 总结
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中课程改革和考核评价入手,构建出符合民办高校的深度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模式,通过课程改革构建出多方位的课程考核方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培养全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鹏飞,苏成柏.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构建高职办学特色[J].高教探索,2010(01).
[2]马树超,范唯.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问卷总共有问题46题,其中填空题7题,选择题39题,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调查学生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参加培训;培训开展;培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等情况。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于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结果:
(一)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跟风现象,没有对于自己参与的培训项目有较为冷静的思考,也缺乏相应的辅导,在选择课程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同时,有些在校教师利用自身影响力,要求、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培训项目的选择。第三,学生在选择培训项目时,计算机软件培训所占比例较高,生活技能(如:机动车驾驶证培训)也占一定比例,但对于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爱好的培训较少。
(二)学生对于课外培训项目满意度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2013届不满意度达54.5%,2012届不满意度达43.4%,2011届不满意度达48.2%。不满意的愿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授课教师授课针对性一般,有些培训内容与学校学习有交叉,学生感觉有重复,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课程实训内容与现实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训内容过于偏重电脑操作,学生感觉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有距离。
3.有些培训班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调课;辅导老师出现多次调整;教师迟到、不到;作业不能得到及时修改与辅导等现象。
4.培训收费较乱,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辅导班还出现中途收费现象。
5.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生要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响应不够。
(三)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复杂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经济上的考虑,有部分同学认为课外培训收费较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2013届学生中有13人、2012届有42人,2011届有37人因为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2.有部分同学认为,课外培训内容和学校学习内容相似,没有必要再到课外参加培训。2013届学生有11人,2012届有19人,2011届有17人支持以上观点。
3.有部分同学对于课外培训没有概念,没有关注过课外培训。这部分同学往往缺少对于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在调查中,2013届有13人,2012届有17人,2011届有7人因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4.还有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项目而未参加培训,这部分同学相对个性较强,希望参加一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满足于现在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2013届有2人,2012届有5人,2011届有7人因此原因未参加课外培训。
(四)学生对课外培训述求本次调查问卷中有对于培训述求的主观题,总结问卷,学生对于课外培训有以下主要述求:
1.希望学校课程能和课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最好能实现双方互认。
2.希望学校专业老师能给培训更多客观公正的指导,对于教师自办培训班的方式,很多学生表达了不满。
3.希望学校有专门的课外培训管理机构,可以帮助同学处理在培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当出现纠纷时,能有人帮助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