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科技论文

政治科技论文

时间:2022-03-16 10:38:13

政治科技论文

第1篇

一、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新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思想观念呈现出许多与当前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价值取向。例如,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引领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精神,不断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还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密切联系员工实际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健全科技中小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健全的制度,是一项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在科技中小企业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从“顶层设计”出发,在制度层面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和各项工作机制。从制度上来对中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规范,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拥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只有从制度上加以固定规范,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与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步运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是面向全社会的一个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仅仅是这个庞大群体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因此,单单依靠制度建设还不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是获得社会的认同。通过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认识到在中小企业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不异类,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此外,在企业员工管理制度方面也应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

三、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还停留在以前的老的形式上。在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介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广泛传播。新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科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新形势,及时有效的各类工作信息,加强舆论疏导,将员工的思想聚集在一起。把新媒体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渠道、新形式和新载体,寓工作于网络之中。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通过更加生动、更易于让企业员工能够接受的新形式,不断丰富科技型中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而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收到良好的成效。科技型中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不仅要在同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的比较研究之中借鉴发展,而且要从时代的发展变化,结合企业改革发展与生产经营的实际,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不断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容。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它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理念、制度规范、职业道德、群体意识等。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同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企业员工在心理承受上,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把它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内化于心”的同时“外化于行”。将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借此形成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开展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五、注重人的全面的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没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甚微。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中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人的工作。在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事,也实现企业员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从业人员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等这些都为中小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从另一方面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这些人也成为了,当下的一件难题。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是一个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在科技型企业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对人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我们提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的素质较高。相对来说,他们更加注重在现实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和生存的需要,也有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新时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应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因此,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的过程中,应该要通过更加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以更加人性化的制度来对员工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中来,以便于企业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和部署下一步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新的视角和理念来探索研究中小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以改革攻坚的精神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使中小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保障、稳定功能,不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学管理与发展,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应有作用。

作者:蒲先军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第2篇

中学《论文联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本文拟就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的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探析。

一、当前我国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

1.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门类少、课时不足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开设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或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课——教育实习,各一门;二是开设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课——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教育实习,共三门课程。其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3个学分,54个学时,要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功能、教学任务,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初中三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高中各个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方针、原则、规律、方法等内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2个学分,36个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备课、讲课、说课、教学评价等技能的训练,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教学训练;教育实习6个学分,集中在6周时间,需要完成在实习学校的跟班听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实习任务。显然,这样的课程门类和教学时数无法满足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需要。

2.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之间整合不足,效果不佳

已经开设的各门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类课程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程之间没能按照“理论-实践”的理念整合,导致开课效果不佳。这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能力和技能的两门主要课程。学生能否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理论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开设这两门课程的意义所在。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开设这两门课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整合不足的现象,造成课程的开设效果不佳。

第一,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一般由数名教师开设,开课时往往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没有进行沟通交流,造成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出现重复的地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二,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理论层面的内容多一些,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及其实践,实践层面的内容多一些。因此,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一般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先开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后开设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实际上这种从课程衔接方面考虑的开课安排不是最优的方式,因为学生本身就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中过多的理论讲授让学生无法结合实践进行理解,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中的实践训练又缺乏理论的针对性指导,致使训练效果不佳。

3. 对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实践课程重视不足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进行角色变换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过分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或忽视实践,教学实践课程课时过少且流于形式,这具体表现为:教育见习不规范,教育实习周期短。

一是教育见习规范性不足。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一样,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教育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但我国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一直存在教育见习不规范的问题。虽然各院校均进行了教育见习,但一没有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二没有系统规范的时间和内容安排,蜻蜓点水般的教学观摩很难取得很好的见习效果,无法真正起到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服务的功效。

二是教育实习周期短、时间不足。教育实习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学科教育实践环节的关键部分。目前各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最大缺陷是周期短、时间不足,一般只有6-8周,除去实习开始的一周准备和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为4-6周,而且在这4-6周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两项任务。这必定不能整体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育技能、准确地检测学生的从教素质,更难以完成学生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对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构想

转贴于论文联盟

1. 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科目,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技能训练

首先,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类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内容,把必修与选修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课。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后面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打基础;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正在改革过程中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原则和方法。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技能训练环节。大幅度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类课程,设置综合化、小型化、专题化的教育技能类课程,将原来的选开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改为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和微格教学同时开设,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说课训练科目,系统培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授课、说课等基本技能技巧。

2. 构建新的教育见习、实习模式

充实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程。采用分散与集中、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地强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环节,延长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周期。具体做法是:首先,强化教育见习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类课程,系统、规范地深入中学进行见习,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摩,加深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了解,积累一些中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感性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其次,分阶段实习,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根据教育实习所涵盖的内容,将教育实习中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习任务和中学班主任实习任务分解,把中学班主任工作实习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普通教育理论论文联盟课程相结合,安排在第四学期(4周时间)进行第一阶段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以中学班主任工作为主;第二阶段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8周时间),实习内容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为主,专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能力。

3. 整合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结构,优化教学效果

第3篇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政治效应

【正文】

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问题是科学技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外,围绕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 研究 ,已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即科学技术政治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较早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着力研究当代科学技术的消极政治效应方面,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有 影响 的观点,即当代的科学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而变成一种新的统治或控制形式。下面我们将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这方面观点。

青年卢卡奇在《 历史 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涉及科学技术的 社会 政治效应问题。他认为,当科学认识的观念被 应用 于 自然 时,它只是推动科学的进步,当它被应用于社会时,它反转过来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1] 现代 科学越 发展 、越复杂,它的 方法 对自然理解得越好,就离人本身越远,越成为片面的、封闭的、与人无关的东西。技术的情形也一样,“技术的专门化破坏了整体的形象”,“它把现实世界撕成碎片,使整个世界的梦幻烟消云散”。[2]卢卡奇实际上把科学技术当作物化的形式来加以批判,认为资产阶级一方面将科学技术当作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将它们变成人对人统治的有效手段;科学技术成了资产阶级的帮凶,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展,工人受剥削受压迫就越厉害,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矛盾异化现象的一个祸根。在这里,卢卡奇显然注意到了资产阶级将科学技术变成统治工具的事实, 分析 了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问题。

法兰克福学派沿着卢卡奇的思想传统,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这成了其科学技术观的一个主题。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了,但这种控制最终是以人对人的统治作为代价的,即科学技术既是人控制自然的工具,反过来变成人对人统治的手段。在他们看来,在当代社会,统治的原则已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那种基于野蛮力量的统治让位给一种更巧妙的统治,即借助科学技术手段,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命令被内化为一种社会及个人心理,技术已经成为新的控制形式。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提出的基本论断是“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统治的基本原理”,因为人运用理性工具不断征服自然,以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作为合理性活动的准则,这本身就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统治欲。而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由于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的直接联结,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越来越复杂、精确,反过来导致对人的奴役和控制能力的增强,人日益变成机器操纵的对象,因而科学技术体现了人对人的统治欲。这种人对自然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充分说明技术合理性又与政治统治结下不解之缘,技术的合理性变成了统治的合理性。

马尔库塞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特别是《现代技术的某些社会内涵》、《马克斯·韦伯著作中的 工业 化和资本主义》、《单向度的人》、《反革命和造反》等都涉及了这个问题。他不仅明确提出“在当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的命题,而且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论证。马尔库塞把发达工业社会定义为“工艺装置”,定义为在技术概念和结构方面自身发挥作用的统治制度。他认为科学技术已经从特殊的阶级利益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并成为统治的体制,抽象的技术理性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具体结构,成为组织化的统治原则。非人的管理和操纵感染了整个社会系统,这不仅在技术应用的具体目标上,而且甚至在技术起源上(在基础研究水平上)都是如此。自动化的技术理性的出现则是一种独特的统治形式,对自然的理性控制和对工作过程的官僚控制,或者通过整合,或者通过对偏离的有效压制,构成了实际上不会遭到反对的社会“幸福意识”的基础,在 经济 、政治和文化三个层次上发生了需求的管制和进步思想的消除。

在《现代技术的某些社会内涵》(1941)一文中,马尔库塞讨论了技术和技术理性是如何变成统治工具的,分析了现代工业组织是如何要求对效率和绩效的服从的。在《马克斯·韦伯著作中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一文中则通过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合理性和统治之间关系思想的分析,发挥他的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统治手段,技术合理性就是统治合理性的观点。他说:“不仅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有计划的、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统治的特殊目的和利益并不是‘随后’或外在地强加于技术的,它们进入技术机构本身。技术总是一种历史一社会工程:一个社会和它的统治利益打算和对人和物所做的事情都在它里面设计着。这样一个统治‘目的’是‘实质的’,并且在这个范围内它是属于技术理性的形式。”[3]“机器不是中性的;技术理性是统治着一个特定的社会的社会理性。”[4]

在《单向度的人》(1964)特别是导言和第一章(标题是“控制的新形式”)中,马尔库塞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进步扩展到控制与调节系统,并创造出一些生活和权力形式,这些形式调和与这个系统对立的力量,击败或驳倒为摆脱奴役和控制而提出的所有抗议。[5]在工业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技术手段不是作为可以与社会和政治分开的纯粹的仪器的总和,而是作为先验地决定着这些手段的生产及使用和发挥这些手段的操作系统在运转;生产的技术手段不但决定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态度,而且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志向。技术的“中立”的传统已不再适应,技术本身与其应用已无法分开。因此,技术趋向于变成一个极权主义者,技术社会是一个政治系统,它已经在按技术的思想和结构运转。作为技术世界,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政治世界,是一个独特的规划,它塑出论说与行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整个世界形态。在技术的中介中,文化、政治和经济溶合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系统,这一系统同化或者排斥所有的替代,它的生产力和潜在的增长稳定了这个社会,同时把技术进步适应于其统治的框架中,技术的理性变成统治的理性。在日益增长的生产力的日益提高的生活标准的双重基础上,发达工业社会用技术,而不是恐怖手段征服社会的离心力量。[6]

马尔库塞因此断言,在发达工业社会,“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7]今天,政治权力的运用突出地表现为它对机器产生程序和国家机构技术组织的操纵,发达工业社会和发展中的工业社会的政府,只有当它们能够成功地动员、组织和利用工业文明现有的技术、科学和机械生产率时,才能维持并巩固自己(的统治)”[8]。这种新的控制形式的显著特征是,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操纵或控制,形成对人的本能的一种“补充的心理压抑”。也就是说,它从生产、消费、政治、人际关系、文化 艺术 领域乃至人们的私生活、休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工业——心 理学 ”的操纵或控制,从而把人们整合到现有的制度中。这就造成了“不合理的合理性”、“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的悖谬状况。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成为控制的新形式也就意味着技术的异化。他说,机械化的技术过程本应使人超越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使人类生存的结构往合理的方面发展,使人从外界强加给他的各种古怪的需要或可能性中解放出来,使个人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本来是发达工业社会的目标,技术理性的终点。然而,实际上却是相反的趋势占上风,技术手段把它的经济和政治要求强加给自由和劳动时间,强加给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造就了单面社会、单面人及单面思维方式,技术成了极权主义者、控制的新形式和发达工业社会异化的主要根源。

在《反革命和造反》(1972)一书中,马尔库塞又涉及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等于这样一个等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扩展”。[9]他认为,从广度上看,技术合理性组织控制了社会的生产程序、国家机构和个人的劳动时间、闲暇时间,并且剥削对象已不局限于工厂、商店和蓝领工人,而是扩大到广大的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从深度上看,人受到越来越专业化的有学问的经理、政治家和将军们的控制,整个人——包括肉体和灵魂——都变成了机器或机器上的零件,仅仅在履行部分的技术操作职能,而情感和理智都变成了管理对象。因此,他断言:“在技术和民主政治的帷幕背后,呈现出这样一个现实,即全面的奴役,人的尊严的丧失。”[10]

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的看法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人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他同样将科学技术看作政治统治工具。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一文中,他分析了 科技 进步与政治统治合理化的问题,特别是用韦伯的“合理化”观点来说明他关于科学技术使资本主义统治合理化的观点。他说:“合理化的意义首先是使社会服从合理决策的范围;其次,它使社会劳动工业化,结果是工具性的活动渗入生活中的其它领域。”[11]韦伯已用这种合理化说明:统治者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可以组织一些手段、进行新的选择,达到合理的、有目的活动,因而,科学技术就渗入到社会组织中,改变旧的社会制度,使资本主义合理化。但是,哈贝马斯并不满足韦伯的观点,尤其不同意韦伯对“合理化”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分析,认为必须注意到科学技术对人和社会的控制作用。他说:“韦伯所说的这种合理化并不是合理性的实现,而宁可说是用合理性的名义来实现没有公开承认的政治制度的一种特别形式”。[12]根据老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关于资本主义文明以人对自然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这两种相互联系着的统治作为基础的观点,哈贝马斯认为,这种合理的有目的活动就是实现控制,既控制自然,又控制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对人的统治“合理化”。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也使人的不自由变得非常合理,并证明技术使人不可能成为自主的,不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这个不自由既不表现为不合理的,也不表现为政治的、倒不如说是表现为服从技术机制的”。[13]既然人的受控、不自由以服从技术机制的形式出现,那么,这种受控、不自由就变得“合理”了。因此,他得出结论:“技术的合理性并不取消统治的合理性,而是保护了这种合理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就出现了一个“合理的极权社会”。[14]

一些后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也论及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关系问题。例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w·莱易斯在《自然的统治》一书中就继承和发挥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控制形式或统治形式的观点,该书的中心主题是“征服自然的观念培养起来的虚妄的希望中隐藏着现代最经常的历史动力之一: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15]他认为,对自然控制的加强不是转换或削弱了对人的统治,相反,加剧了这种统治。他具体分析了这两种统治的联系机制,即科学作为控制自然的工具是如何变成控制人的手段的。他认为,关键的中介环节是技术,人们利用技术来控制自然和对自然资源进行分配,而日益对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产生影响,这样,技术便使科学的合理性渗透到社会之中。莱易斯认为,技术理性有两个相互联系的特征:一是“技术与实践的生活活动的直接联系先验地决定着那种通过技术发展而实现的控制:由于陷入社会冲突之网,技术成了一种把控制自然和控制人联系起来的手段”;二是“技术合理性在20世纪极端的社会冲突形式——大规模的破坏性武器、控制人的行为技术,等等——中的应用预示着合理性本身的危机。”[16]根据马尔库塞等人关于通过对自然的统治而逐步为愈加有效的人对人的控制提供概念和工具的观点,莱易斯认为,“对人的劳动和剥削的强度直接依据于控制外部自然所达到的程度。这里的决定性一步是工业社会的到来:机器和工厂系统扩大了劳动生产力,从而扩大了对它的剥削的可能程度”。[17]这种生产力的提高,又由于分配成果与分配资源而造成愈来愈强的社会冲突;同时,由于对自然的技术控制而加强的冲突又陷入追求新的技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统治。因此,这两种统治(控制)是相互促进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理论尤其是科学技术成为一种统治或控制的新形式的观点呢?

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政治功能,并把焦点集中在消极政治效应方面;注意到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控制的形态、方式上的变化,尖锐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利用科学技术来维护自己统治的事实,列举了科学技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所造成的种种异化现象;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统治方式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统治方式的某些新特点,特别是统治者利用科学技术为自己统治的合理性辩护这一点,指出现在的统治不仅是依靠政治暴力和经济手段,而是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对人们进行心理操纵,特别是“操纵、控制、支配个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18]他们实际上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社会功能与政治效应的局限性,并力图指出这种局限性的根源尤其科学技术成为控制新形式的理性、社会根源。

如果我们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 科学 技术的统治效应的观点放在近 现代 西方对这个 问题 研究 的脉络来考察,就可以发现其独特和高明之处。在西方,自十七、十八世纪以来,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种对于科学技术的乐观主义的看法。从启蒙运动到英国经验主义唯 理论 ,以及当代实证主义,再到科学主义思潮都持有这种看法。它把 自然 科学特别是物 理学 视为科学的最高形式, 科技 理性为理性之光,科学、理性和进步三位一体;科学是真理,技术是利器;认为科技不仅可以使人类从自然的束缚、贫穷无知之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创造人类的福祉、民主与自由。但是,自从十九世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科学技术的消极 社会 功能和 政治 效应日益暴露,科学技术虽然带来了 工业 化、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却使人论为机器的奴隶,并导致冲突、战争和生态失衡,人类获得了一个物化的世界,结果却失去了自身。面对这些情况,一些 哲学 家特别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及其理性基础持批判的态度。他们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本主义精神是不相容的,科学技术进步不但侵犯了人文文化的领域,更损害了西方人在近现代所坚持的个人自主与尊严。科学技术虽然带来了物质的高度文明,却同时造成了精神的空虚与失落。因此,他们对科学技术持批判与悲观的态度。例如,施本格勒认为,尽管科学的 发展 使人的智力完善化,知识精确化,促进了生产,但却使大众遭受机械劳动的痛苦,导致社会对抗加强和西方世界没落;现象学宗师胡塞尔则提出“欧洲科技危机”说,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注重物质追求,轻视精神需要,造成人的精神空虚,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丧失,从而导致“欧洲人性本身的危机”;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则批评技术活动使人本身变为技术系统中的“持有物”,技术的本质威胁人的本质,危及人类的前途命运。

“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观点。他们并不满足于对现代科学技术消极社会功能和政治效应现象的列举(如生态破坏、核威胁、伦理道德的伦丧及人性的堕落等,他们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些现象),他们也没有局限于对科学技术本身的谴责,而是更进一步去挖掘这些问题根源,力求从科学技术合理性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去做文章,既审视科学技术对人及环境的负面作用,又觉察到科学技术已被统治阶级作为统治工具加以利用的局面;从而提出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的理论,从人类理性的深处去挖掘深层次原因,抨击理性的工具化,说明工具理性如何变成统治的合理性、政治的合理性,即把科技理性的异化同政治统治联系起来。

遗憾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并没有超越多远,其新见也是有限的。他们最终未摆脱对科学技术本身进行批判的旧巢,并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一种革命解放力量的观点。尽管他们将科学技术、合理性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科学技术消极政治效应与特定制度有关,但是他们往往将资本主义对科学技术利用所造成的危害归咎于科学技术本身,赋与科学技术以原罪的性质,将科学技术看作人的异化和受奴役的超时间、超 历史 罪恶根源,使之成为脱离社会制度和阶级对立的极权主义者。他们片面地夸大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某些潜在的消极倾向,而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科学技术变成了反动的东西,变成奴役的工具。因此,他们日益用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来取代对资本主义政治 经济 制度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尤其是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的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看作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力量的书”、“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既增强了人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成为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保证,同样也为新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而是一种伟大的革命和解放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政治效应与具体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制度联系起来考察。他们认为,社会关系的性质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政治效应有决定性的 影响 。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将科学技术本身看作统治的工具,从科学技术本身的潜在否定性或消极倾向推出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和异化现象不同,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变成统治工具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认为科学技术异化现象与科学技术使用的资本主义方式分不开,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没有必然的联系。科学技术本身能够缩短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劳动,增加社会财富,确定人 对自然力的控制等等。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与劳动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19]因而科学技术的使用必然使劳动更加紧张,使无产阶级的生活更无保障,使人更受自然力量的支配和受社会力量的奴役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各种矛盾、异化现象,马克思写道:“在我们这个 时代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的财富的源泉……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和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其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毋庸争辩的事实。”[20]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把资本主义的种种异化现象和矛盾对抗归咎于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在马克思看来,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力杠杆。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执行双重职能:“一方面,机器成了资本家用来实行专制和进行勒索的最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机器生产的发展为用真正社会的生产制度代替雇佣劳动制度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21]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的性质和 内容 有所不同。在文艺复兴及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较早阶段,科学技术成为资本主义手中的一件有力武器,资产阶级在理论和实践上依靠这一武器来反对宗教神学权威和封建世俗权威;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科学技术和政治的冲突基本上处于隐蔽的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与政治接近起来,并日益发生冲突。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科学技术发展及 应用 的干预,纷纷建立起国家的科研管理或协调机构,这些科研管理组织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国家机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科技成果日益被应用于军事目的,军事需要成了科技进步的一个首要的推动力,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张、掠夺和争夺世界霸权,纷纷把科学技术当作提高军事能力的主要基础,将科技成果用于制造和改进武器装备;三是科学技术不仅被当作掠夺自然的手段,用于增加生产力及剩余价值,而且也日益被用于控制社会,对人加以奴役,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异化。这种使科学技术从属于政治的倾向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的一个基本原因。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也是密切的,科学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政治职能。但是,这种关系具有新的特质。社会主义制度使人类有可能消除科学技术的非人应用,使之真正地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其解放潜能,使人类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摆脱社会的奴役,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在这种社会中,科学技术进步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有可能确立起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履行着重要的政治职能:它们构成国家或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基础,或者说是国家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管理之中,成为政治管理的必要成分,贯穿于政治过程的始终;科学技术不仅被用于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被用于文化建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为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若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掌握科技知识的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民主是不可想像的。此外,作为科技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科技知识分子也日益参与社会的政治决策与政治管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政治作用。另一方面,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着重大影响,最突出的一点是国家根据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制定并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及一系列科技政策,确定科研主攻方向,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建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指导国家的科技发展及应用。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与政治的新型关系以及科学技术正面政治效应的良好发挥并不是自发形成起来的,而是要通过人们长期积极的探索才能建立起来。在这种社会,科学技术仍然具有被应用于邪恶政治目的的可能性,这就需要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不断加以限制,以至于最后消除。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积极政治效应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总之,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自科学一诞生就出现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其阶级实质和目的是不相同的。从近代开始,不同的阶级出于不同的需要和理由(实践上的、意识形态上的等)而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本世纪开始,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家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与政治的联系日益加强,科学技术对达到各种政治目的,对于实现各种政治意图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二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展开,科学在社会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更加巨大,因而,科学技术的“政治化”和政治的“科学技术化”成为当代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中,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科学技术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二是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在当代,一个国家的强弱,它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战略,而且也是一种政治、军事战略。由此观之,研究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较早注意并研究了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和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这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是,他们的理论在总体上并不是可取的,他们并没有看到不同的社会制度(甚至同一制度的不同阶段)中,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是一种伟大的革命、解放力量,将科学技术本身看作一种统治控制工具,夸大了科学技术的潜在消极政治效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陷入反对科学技术的悲观主义之中。

【 参考 文献 】

[1][2]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3][4] 马尔库塞:《马克斯·韦伯著作中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载《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马尔库塞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6、108页。

[5][6] 参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导言)第4、6——7页。

[7][8]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0、5页。

[9][10] h·marcusc,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boston,1972,pp.4,14.

[11][12][13][14] j·habermas,toward a rational society,boston,1971,pp.81,82,84,84-85.

[15][16][17] w·莱易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序言),第130、138页。

[18] 马吉:《与马尔库塞的一次谈话》,《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3年第11期,第13页。

[19]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33页。

第4篇

关键词:政治理论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

 

政治理论教学在加强和改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军校学员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审视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改革,立足使学员全面可持续发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学员全面发展,积极适应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的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成为新的发展观的灵魂与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共产党宣言》里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坚持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先进、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知识广博、身心健康的学员才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军事人才。当前我军面临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国军队与发达国家军队综合实力的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缩小,如果将来与强手作战,我们无疑将处于明显劣势,需要有强大的抗“震慑”精神力量。因此,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既要注重发展信息化武器,更要注重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以劣胜优的坚定信念。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员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确立高尚道德情操、献身国防的精神和军人的特有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政治理论教学在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具有重大作用。江泽民曾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当前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军事变革的形势,加快教学改革。

二、政治理论教学要促进学员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军校政治理论教学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对学员进行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灵魂,军事专业素质是主体,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基础。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仍然要围绕这个基本原则,要突出时代特征,促进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切实打牢思想理论根基。

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对提高学员政治素质具有主导和定向作用。发表论文。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教学始终,渗透到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打牢学员的理论根基。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国家和军队建设改革的实践,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坚定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只有打牢了理论根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员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不仅对实现院校培养目标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学员走出校门后的健康成长与长期发展有深远意义。

二是加大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培养人文精神。

军校学员将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他们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而切还要有厚实的人文底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专业既高度融合又高度分化,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素质结构将难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文素质对启迪思维、获取知识、完善人格、增强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实现文理兼容、文理交融,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对学员的全面发展异常必要。发表论文。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其中八个为荣“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纪守法”、“艰苦奋斗”哪一项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主要偏重于马克思理论教育,突出了它的政治教育功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特别是专业技术院校更加应该发挥政治理论教学的优势,加强学员的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军校学员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善于共事;具有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极向上敢于冒险的精神;能够从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追求自身完善,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修养。政治理论教学要向学员充分揭示科学活动和科学事业的人文规律,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种包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人文精神,对学员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是注重心理教育和疏导,保持心理健康和谐。

心理问题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正在经历社会变革的国家,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的碰撞导致的心理困惑与冲突、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人的不平衡心理加剧、社会竞争的加剧让人深切感受到生存压力的增大。这些给人们造成了剧烈的“心理震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些不和谐是造成人们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军校学员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受到来自社会和军队内部的各种压力,面临学习、工作、婚恋、军地反差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抑郁、焦虑、恐惧、不平衡心理等更为突出。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调适,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政治理论教学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学员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四是重视军人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强化战斗精神。

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战争中制胜因素中,人的战斗精神、知识智能、科技素养在战斗力构成中越来越重要。军事领域历来是高新尖技术最先涉足、最为集中的领域。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作战样式,从武器装备到编制体制,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这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高技术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极高的作战效能,武器装备的质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而我军武器装备现阶段仍处于相对劣势,且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使人们易于产生悲观情绪;再比如,现代条件下作战行动的机动性、突然性增大,各种大威力、高精度远程兵器已被广泛运用,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增大,在战争初期,人们易于产生慌乱和恐惧现象等等。发表论文。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厮杀与生命的脆弱易导致人员产生精神障碍,极大削弱战斗意志,毁灭战斗精神。军校学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需要有过硬的战斗精神、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未来高技术战争,其激烈性和残酷性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场战争,对军人的战时心理素质和战斗意志提出了严峻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学员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强化军人的作战意识,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英勇顽强的作风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战斗精神是军队的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因素的综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激发官兵的民族义愤,培养军人的爱国情感和为捍卫国家利益而战的斗志和勇气。军校学员是部队未来的战斗骨干,他们的战斗精神直接影响着部队整体的战斗士气。因此学员的战斗精神培养应该是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政治理论教学要使学员能够可持续发展。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是军人。教育的可持续性就是不仅要满足当前所处地位的需要,更要为将来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着眼于学员的可持续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因此,政治理论教学首先要立足当前,根据学员的需要,有效解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又要着眼长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想保证学员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单靠教育者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终身受益。政治理论教学要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新的过程观,改进知识型教学,努力实施发展型教学,坚持指导学员进行创新性学习,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现代思维方式、方法、修养的创新型现代军人。所以,政治理论教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军队重大改革举措及社会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和学员进行探讨交流,解决他们思想实际问题,疏堵结合,积极引导。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巩固军魂意识,树立献身精神。另一方面,要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要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既要坚持正面灌输,又要开展民主讨论。既要强化系统的基本理论灌输,包括哲学、历史、道德、法律等基础理论学习,打牢政治理论基础,又要使学员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能够为毕业后岗位任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又能够为将来到地方工作创造良好的个人条件。

参考文献

唐洪鑫等主编. 21世纪军校学员思想 政治 道德教育规律研究. 解放军出版社,2002

薛国安等.世界新军事变革热点问题解答.解放军出版社,2004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企业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28-02

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创新的路子,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对处理好当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完成石油管理局的原油生产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的责任日益繁重。从社会环境看,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越来越大;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渠道、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干部职工的思想更加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应对社会环境变化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现阶段,研究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有助于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有助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进一步完备化、系统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用理论武装党员和教育群众的有力武器,必须吸收当代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成果,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手段,如: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和工具,创造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从而推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科学化。方式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是客观要求,采用适应各类各层次工作对象特点的新方式,特别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突破原有的模式,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缺乏特色,特点不鲜明,针对性不强,因而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研究不同人群的思想规律和特点,从其自身的情况出发,寻找符合工作对象思想特点的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建立一整套能适应多层次对象思想发展特点的方法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2 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局限性

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社会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随意性较大。在方式的选用上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在方法的运用上还不够科学,在传统的手段上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足;二是沟通、交流不够、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多,过多地强调“大一统”和“整齐划一”;三是针对性不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多采取“一锅煮”、“一刀切”,对工作对象进行类别和层次细分不够;四是文化涵量低。不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常常采用单调、枯燥、呆板的方式,缺乏文化感染力和渗透力、形象化和艺术性,受众易产生逆反心理,发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的作用不明显;五是实效性不佳。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空对空”开展工作,群众戏称为“中听不中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无效”。

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思考

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勇于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客观实际对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不大胆探索实践新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出路。

3.1 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现代化,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利用能力大大的提高。相反,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机制落后,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现象突出,对科技成果的认识和运用不足。当今的科技技术,比如互联网、多媒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不仅自身在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勇于正视矛盾,坦然的面对实事,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手段辅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2 契合本企业文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只有提高文化涵量,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如孤东采油厂建厂20多年来,坚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每年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今年将按照油田“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围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外请和内部攻关相结合的方式,对孤东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形成适合孤东发展需要、具有孤东特色的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体系。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厂区文化等各种文化娱乐和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使广大群众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进而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思想。

第6篇

关键词:技治主义 官僚政治 科学主义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ent reasons of technocracy. although technocracy is better than bureaucracy, it still has many shortcomings. for example, it lacks to manage the other necessary knowledge of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quality; it has no an ability to choose the value and the target; it easily sinks into tradition of mechanical determinism and classic cause and effect doctrine; it ignores or despises the complexity, variety and chaos of the social and human problems; the politician and the citizen is deprived of political rights; the person'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is violated or stopped. this should be cognized and gradually overcame.

key words: technocracy, bureaucracy, scientism

技治主义(technocracy)一词源于希腊语techne(技术)和kratos(权力)。技治主义意谓由技术人员组成政府,特别意谓由技术专家管理社会。该词也被译为技术统治、技术治国、专家政治、专家统治、专家治国等等。

罗斯扎克(t. roszac)给技治主义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所谓技治主义,我意指工业社会用以达到它的有组织整合的顶峰的社会形式。它是人们谈到现代化、时新化、理性化、计划化时通常考虑的理想。凭借毫无疑问必须履行的责任,诸如对效率、对社会安全、对人和资源的大规模协调、对始终较高水准的富裕和对人的集体力量始终更为印象深刻的表现这样的要求,技治主义发挥着把工业社会的不合时代要求的鸿沟和裂隙接合在一起的作用。系统化现在扩展到生活的所有领域,从而给我们以与我们的机械组织相称的人的组织。于是,我们达到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家把他的职权的才干扩大到特地安排工业复合体周围的人的全部与境。政治、教育、闲暇、娱乐、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无意识的内驱力、甚至反对技术本身的抗议——所有这一切都变成纯粹技术的研究和纯粹技术的操作的对象或题材。这种努力创造了新的社会有机体,它的健康取决于保持技术心脏规则跳动的能力。”他还简要地把技治主义描绘为这样一个社会:“在该社会中,统治者通过诉诸技术专家证明他们是正当的,而技术专家转而诉诸科学的知识形式为他们自己辩护。超出科学权威之外,没有什么可诉诸的。” 这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技治主义的思想底蕴和核心价值。

技治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历史并不很长。技治主义是1919年前后才出现的英语新词,大概由w. 史密斯首创。1931年或1932年,在美国纽约市出现所谓的技治主义运动。该运动主张由把技术放在首位的技术人员来治理社会和管理国家,其领袖是霍华德•斯科特,他在很大程度上受持不同众见的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t. veblen)的影响。斯科特提出,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极为丰盛的物质产品,先前所有以物质贫困为依据的经济理论统统失去了意义。他预言,价值规律将迅速崩溃,一个富裕的技治主义制度将取而代之。1932年秋,被经济萧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国人立即接受了这一乐观的理论,全国出现了无数的技治主义组织。然而这场运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1933年3月,技治主义运动差不多已经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是技治主义大陆委员会,不过这个组织到1936年也无声无息了。 技治主义思想在加尔布雷思的著作《新工业国家》、《经济理论和社会目标》中做了详尽的阐述。他用“技术结构”这一中心概念表示,基于管理功能和决策水平正在社会上形成的技术专家阶层,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技术结构越来越大地参与政治决策。美国社会学家贝尔(d. bell)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文化矛盾》中表明,即使在后工业社会,也应该由知识阶层、科学技术专家治理国家。

诚如罗斯扎克所言,作为科学进步和科学精神气质的成熟产物,技治主义巧妙地躲避了传统的政治范畴。事实上,使它自己变得在意识形态上难以觉察,正是技治主义的特征。它的关于现实的假定和它的价值变得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不引人注目地弥漫着。虽然每日的政治辩论继续在世界的资本主义社会和集体主义社会之内和之间发生,但是技治主义作为一种超越政治的现象,在两种社会增加和强固了它的力量,这种现象遵循工业效率、合理性和必然性的要求。在所有这些辩论中,技治主义采取了一种类似于体育竞赛中纯粹中立的裁判的立场。因为技治主义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未被看作是政治现象,超越了政治立场和党派的争论,因此它在现代社会占据着毋庸置疑、无须讨论的大文化命令(grand culture imperative)的地位。 说起来也许是一个悖论:躲避传统政治范畴的技治主义其实是政治的科学主义的技术翻版——技治主义即是政治的科学主义在技术领域的对应衍生物向社会政治生活的全面渗透或入侵,也就是以技术的名义的科学主义在政治上的表现。

技治主义的大秘密在于使我们确信三个连锁的前提:(1)人的必不可少的需要在特征上是(与伟大的历史人物告诉我们的一切相反)纯粹技术的需要。其意是指,我们人类的需求完全服从某种形式分析的方式,这些分析能够由具有某些费解的技艺的专家实施,然后能够由他们直接转化为社会纲领和经济纲领、人的管理程序、商品、机械新发明的堆积。如果一个问题没有这样的技术解决,它必定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它只不过是幻想,是来源于某种退步的文化倾向的虚构事物。(2)对我们的需要的这种形式的(和高度深奥的)分析现在达到99%的成功。因此,尽管在我们中间非理性的成分方面有微小的故障和隐患,但是人们满意完成的先决条件几乎被满足。正是这个假定导致出下述结论:无论何处社会摩擦在技治主义中出现,它必然是由于所谓的“交流的中断”。因为人的幸福被如此精确地标准化,力量如此完美无缺地被计算,以致于争论不可能来自实质性的争端,而只能来自误解。因此,我们只需要坐下来一起推理,一切将好起来。(3)彻底了解我们的内心欲求和惟有其才能够继续提供我们的需要的专家,实际上知道他们正在谈论什么的专家,碰巧都是国家和/或公司机构的正式在职人员。算得上的专家是证明合格的专家。证明合格的专家属于司令部。于是,技治主义产生了自己的内部辩护:技治主义之所以是合法的,因为它享有专家的认可;专家是合法的,因为没有他们便不会有技治主义。当然,这是一个循环论证。

技治主义出现和流行的现实是有理由的。在20世纪,特别在二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社会的中轴。科学技术专家的队伍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日益壮大,陆续进入政府和大型机构任职,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要求在重大的政治决策中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与此同时,工业化乃至后工业化的社会愈加复杂化、专门化、技术化,以至于社会的技术化已经化为技术社会,国家的技术化已经化为技术国家。因此,要就这样的社会和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要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因为这些决策和管理依赖非常繁难的专业分析和专业建议。在这种与境下,技治主义水到渠成地成为历史的选择。而且,比起官僚政治(bureaucracy)来,专家政治无疑还是要略胜一筹。因为官僚政治使权力完全垄断在官吏手中,直接危及平民百姓的自由,而且这种政治体制往往导致官本位思想的无孔不入,以及软弱无能、无功受禄、懒散不经、决策拖拉、专横跋扈、贪污腐化等不良后果。

尽管如此,技治主义有其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失调,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或理想的管理模式和政治体制。技治主义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技治主义缺乏管理现代社会的其他诸多必要知识和素质。像管理学和政治学等管理社会的知识,是不同于自然科学和自然技术的知识,这是未经培训或自学的技术专家所不具备的。更重要的是,技治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忽视了政治领导所应该具备的其他基本品质,诸如社交能力,辩论中的说服力,愿意让步妥协,重视普通人的需要,甚至是破釜沉舟的雄心壮志,这些完全不是科学态度和技术规范的特点。政治理论家一致认为,如果允许技治主义流行起来,那么它很快就会沦为暴政。换言之,在科学和技术中以及通过其所积累的经验和建立的态度,不适于成为引导社会运转的方式。

其次,科学和技术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是价值中立的,或者说它们仅仅包含少量的价值,而社会和人的问题的妥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目标确定和价值选择的问题,作为手段而非目的的科学和技术对此先天乏力。齐曼说得好,技治主义把政治本身变为“社会工程”,社会工程一开始在设计中就具有极大的自由决定的灵活性。科学和技术并不是完整的文化程式,它们无法就人类的理想和社会的终极目标中肯地发言。任何对人类事务进行科学管理而制订的规划,在目标选择的紧要关头都大大地受到有关价值的不确定性、矛盾和冲突的限制。这些价值源出于确定的科学和技术领域之外的宗教、伦理和美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际上,技治主义违背了学术精神气质的基本宗旨:科学应该与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向分离。 卡瓦列里举例说,比如在尝试使最好者最大和最坏者最小时,技治主义者极为相信成本-效益(或风险-效益)分析。但是,这样的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不相干了;事实上,在许多领域,例如在工业理性的前景展望的改变中,成本-效益分析是完全不恰当的。审美的、伦理的和道德的问题卷入价值判断,为成本-效益分析要求的“硬”数字不能赋予价值判断。因此,包括这些问题的决定必然是政治的,而不是技术的。

再次,技治主义在思想上和行动中易于陷入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固有的机械决定论或因果一义论的模式,无视或轻视社会和人的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乃至混沌性。这样一来,技治主义往往导致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的倾向。在技治主义者的眼中,整个纷繁多样的社会只不过是一架庞大的机器,活生生的个人仅仅是这架机器中的可以随便拆卸和更换的齿轮和螺丝钉。在技治主义者的心中,人动辄被数字化,即使在数字化中,成千上万的人也在诸多统计数据中常常被忽略不计,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弱势人群的悲惨状况往往消失在“升平”的平均数之中。因此,在技治主义风行的社会中,很难做到以人为本,自然也就不可能构建和谐的社会。

还有,技治主义排斥乃至剥夺政治家和公民行使、参与政治的权利或权力。哈贝马斯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技治主义的社会:科学和技术变得越来越精致和数学化,社会本身日益变得纷繁,以致经济和行政技艺变得愈加错综复杂。这会把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家引进为国家和大官僚政治服务,使得做决策愈来愈依赖十分精细的技术分析和技术设计。在这种境况下,技术专家很可能会完全摆脱政治领导人的控制,他们不再“招之即来”,而更多地变得“高高在上”。政治领导人也许会发现,他们自己不再有能力评价技术设计,并且不得不信任他们的设计者告诉他们的东西。随着政治领导人实际上变得无知,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权力了:他们会发现,他们自己作为一些固定的专家和官僚的挂名负责人而行动,为那些管理行政帝国和工业组织的头头们处理公共关系方面的事宜。在技治主义的社会里,控制权掌握在专家和管理人员的手中,事务是由某种类型的科学知识分子安排的,人民大众依然是非政治化的。知识的分配正好界定了两种人,即专家和其余的人。知识的分配是强权结构(power structure):专家拥有强权,人民没有强权。“决断主义的”(decisionistic)社会的顶端群体即政治精英在技治主义中不再具有重要地位,在普选中选出的政治代表也就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普通百姓很可能感到与政治的过程更疏远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技治主义侵害或消弭人的自由和自主性。正如罗斯扎克所分析的,在技治主义中,事物不再是微不足道的、或简单的、或容易弄清楚的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的活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活动——的规模和错综复杂超越了业余的公民的胜任能力,不可变更地要受到专门训练的专家的照管。进而,在处理大规模的、必不可少的公共事务的专家核心的周围,发展起一圈辅助的专家,这些专家以技治主义中的专门技艺的普遍社会威望而自肥,甚至对最表面的私人生活方面呈现出权威性的影响:、孩子的抚育、心理健康、娱乐。在技治主义中,每一事物都渴望变成纯粹技术的,变成职业关注的对象。因此,技治主义是专家的王国——或者是能够使用专家的人的王国。在它的关键机构中,我们发现有“思想库”(think-tank)。其中寓居着许多亿美元的献计献策工业,该工业行动在舞台上的一切事物之先,并把它们十分简单地整合到社会计划之中。因而,甚至在普通大众变得充分意识到新发展之前,技治主义就拟订出它们,并把它的计划拟订好以供采纳或拒绝、提倡或轻视。在这样的社会中,面临因庞大和复杂而困惑的公民发现,必须在所有事情上遵从了如指掌的人。事实上,以另外的方式去做也许是违背理性,由于人们普遍赞同,社会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生产机器有效地周转。在缺乏专门知识时,巨大的机械确实会停下来,把我们留在混沌和贫穷的中途。

就这样,除了少数技术精英外,绝大多数民众乃至身居高位的政治家,都缺失自由决断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听信技术专家的说教,听凭技治主义的摆布,直至最终变成技术的奴隶,使自由和自主性这一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丧失殆尽。其实,技术哲学家埃吕尔(j. ellul)早就有先见之明:“技术(technique)需要可预见性,居然也需要一样的预见的精确性。于是,技术战胜人是必然的。对于技术而言,这是生和死的问题。技术必定把人变为技术动物,即技术奴隶的首领。人的畅想在这种必然性面前破碎了;在面对技术的自主性时不会有人的自主性。个人不得不被技术塑造,或被消极地(通过理解人的技术)塑造,或被积极地(通过使人适应技术框架)塑造,以便擦去他的私人决定带入组织机构的完美设计中的污渍。”

既然技治主义有这么多缺陷,怎样才能扭转技治主义的趋势呢?我以为,这主要得从思想认识和公共教育两方面双管齐下。

一方面,我们要消除以客观性为标识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是人类唯一的知识的神话,要明确意识到,关于社会和人的知识即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尽管包含较多的主观性,但同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知识,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言,甚至是更为有意义的知识。罗斯扎克在剖析技治主义的知识观时说,专家是我们求助的人,因为他们控制着涉及到我们利益的可靠的知识。在技治主义的例子中,专家是那些支配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可靠地)知道所有与我们的幸存和幸福有关的事物:人的需要、社会工程、经济计划、国际关系、发明、教育等等。但是,什么是“可靠的知识”呢?答案是:可靠的知识是在科学上健全的知识,由于科学是现代人为确定说明实在而求助的东西。概括科学知识特征的东西本身是什么?答案是:客观性。科学知识恰恰不是情感、或思辨、或沉思默想。它是关于实在的可证实的描述,该描述独立于任何纯粹私人的考虑而存在。它是真的、实在的、可以信赖的。它起作用。这种知识观认为,仅仅存在接近实在的一种途径,这就是培育一种清洗掉所有主观插曲、私人卷入的意识形态。从这样的意识形态流出的东西才有资格作为知识,其他事情都不行。这是自然科学赖以建立的基岩;在它们的魅力的吸引下,知识的领域力图变为科学的。对人在他的社会的、政治的、心理的、历史的方面的研究——所有这一切必须变成客观的:严格地、周密地客观的。在人的经验的每一个层次上,想要成为科学家的人日益支持客观意识的神话,从而证明他们自己是专家。因为他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我们服从他们的引导。 由此可见,技治主义思想的根子深深地伸进我们文化的历史,并最终陷入西方传统的科学世界观中。尤其是它的知识观不仅不合时宜,而且在学理上也难以立足:作为人为的和为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只能尽量地排除私人的主观性,却无法完全清除人类的主观性;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是以实在的社会和人为研究对象的,其研究结果也还是要落实到社会和人,断言其与客观性无缘显然是不恰当的——这是另类的客观性即主体间性和实践可能性。从思想上厘清技治主义知识观的谬误,就等于挖掉了技治主义的根基。

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公共教育入手,在普及和通识上下工夫。哈贝马斯认为,正是人们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不平等,维持着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要把权力分散开,就必须把知识分散开。 这说明,要削弱技治主义,必须给每一个人以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中则要重视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使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或相当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以及继续自学的能力,懂得以人为本的道理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这也许是消除技治主义的治本之方。

参考文献

t. roszac, the making of counter culture, reflection on the technocratic society and its youthful opposition,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1968, pp. 5~6, 7~8.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9卷,第540页。

t. roszac, the making of counter culture, reflection on the technocratic society and its youthful opposition,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1968, pp. 8~9.

t. roszac, the making of counter culture, pp. 10~1, 207.

齐曼:《元科学导论》,刘??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260页。

齐曼:《元科学导论》,第269~270页。

l. f. cavalieri, the double-edged helix, science in the real worl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 p. 39.

b. barnes, about science, oxford,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5, p. 120.

t. roszac, the making of counter culture, pp. 6~7.

t. roszac, the making of counter culture, p. 6.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 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93-02

网络环境是指蕴涵着特殊表现手段与内容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时以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和信息作为支点的网络活动平台与空间。网络环境是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后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本文所指的网络环境既包括校园教学、娱乐网络环境,也包括互联网和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的网络文化。当前,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正悄然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面临的机遇

(一)可以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方式,即使是采用PPT也往往是板书的再现。这种教育环境,使得教师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人力和时间去收集资料、编写教案,而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被动接受“灌输”,教学效果不明显。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主要从网络上获取,并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媒体的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站的建立让高职生多感官地、有兴致地感知知识,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于PPT制作时,它为高职生展现了声音甜美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像、效果生动逼真的三维动画,犹如身临其境,达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二)可以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渠道。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家庭、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可以将家长的期望、社会给高职生提出的要求以及党与国家的声音一起作用于高职生这个主体上,产生巨大的教育合力,而承担传播党和国家声音的重任就落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肩上。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网络使原来狭小的教育空间变得开放,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更卓有成效,为社会、国家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育人模式和网络环境。

(三)可以赋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高职生与本科生一样,具有求知欲强、思想敏感等特性,他们乐于也善于接受新事物,热切关注着社会热点和国内外的大事与形势,而更新快速、覆盖面广的网络信息特点使他们的各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大部分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信息,而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的意愿,布置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主题,指导他们上网查阅相关信息、收集相关资料、网上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小板报或PPT等,从而使高职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四)可以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哲学、法律、历史、地理等综合性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及时、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新形势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要储备大量的相关信息,方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料、信息主要来源于书刊报纸、电台影视等,信息的数量及来源、知识的质量及先进性是相对有限的。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内容多、更新快、获取方便,教师可以从中获取最新、最快、最多的教学资源。因此,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的良莠不分影响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高职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择业观等各种观念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引导的重担主要是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肩膀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为高职生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进行正确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教他们懂得“学做事先学做人,在学做事中学做人”的道理。但是,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的、体现着不同思想、不同文化的混合载体,在这种网络环境中,信息是真伪并存,良莠不分的,很多人发言不对自己的话负责,有的人甚至打着各种旗号宣扬错误的价值观,这些信息无疑是对高职生的观念和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而不见,未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势必会使他们思想混乱。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进行,其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为主,学生获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师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而在当今网络环境下,高职生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往往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有的信息在教师尚未获知的情况下,学生早已通过网络知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作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体地位正受到网络的猛烈冲击,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三)在网络虚拟世界下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体验到虚拟的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也可以发泄他们对现实的不满,甚至能抚慰现实中的挫折。由于在网络中可以获得现实所无法得到的自由、快乐与无拘无束,因而高职生很容易沉迷其中,长期以往,学生容易孤立自己,不与亲人朋友来往,渐渐地陷入无法摆脱的缺乏人际关系的世界,容易患上抑郁或自闭症,这也造成了学生班级观念、集体观念淡化。此外,由于沉醉网络,不少学生用于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时间减少,对社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极易产生各种焦虑、自卑、抵触心理,最终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出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开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对策

面对网络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切实抓好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从经费上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区内外参加各种网络技术培训班,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网络技术培训,使他们学会利用互联网络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创建一个三维多功能课件;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适应网络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教学的需要,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捕获、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掌握网络道德和伦理及法律法规。

(二)重视结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战斗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长期的规划。首先,制定科学的教师梯队规划,努力构建起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网络技术结构等搭配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思政教学团队。其次,不断更新提升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师生QQ即时答疑解惑和人生观交流,最终养成注重实效、形式灵活、培养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受益终身。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结构及方式方法等要融入网络环境教与学中去,并在新的数字环境中,去围绕教学大纲搜集鲜活材料、典型材料,摆脱枯燥的说教,要结合网络的互动性、集成性及多维性等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做到因专业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让学生喜闻乐见、融会贯通,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将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知识结构和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其科研能力及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教育教学实效的好坏。“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不仅强调要结合教学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要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努力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调查和分析高职生的思想状况,研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与实效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今发达的网路环境优势,努力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探索符合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研究、撰写论文、建立教学网站、参与学院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精品课程和教学软件大赛等多种途径,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岳爱武.网络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张红林,张红卫.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5)

[3]陈香珠.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王俊生.论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5)

[5]卓雄辉.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2009(4)

第8篇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新一轮中学思想教育课程改革、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探究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的一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状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直接目的在于走入课堂、深入学生头脑,进而不断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此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成效固然是显而易见。然而,有些弊端却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典型的表现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这就对要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教育效果的转变提出了挑战。然而,教师如此称职,学生又为何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呢?根本症结在哪里?

问卷调查结果值得关注,从调查问卷的报告中,总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如今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8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最需要加强的是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其次,71%的学生认为还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最后,有52.9%的学生认为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应加强计算机和外语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以及54.9%的学生认为还应加强专业理论素质的教育。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知识结构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且已经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2)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培训。调查中中发现:只有9.8%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技能,而分别有30.2%和53.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和一般能。而在问及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却有高达96.5%学生认为是理论课多实践课少。其次才是课程内容陈旧、学科课程多综合课程少。这就表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突破和创新。

(3)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未来就业存在相脱节的一面。调查中发现:11.4%的人认为现有的思政课程设置益于就业,而只有34.1%的学生认为是比较有益的,可却有48.6%的学生处于不清楚的状态,远远高于有清楚意识状态的学生的比例。同时,有83.1%的学生认为,理应依据就业形势确定课程设置。70.6%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的最大因素。这就表明,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达到学生自主明确自身的目标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就需要与时俱进改革课程设置,主动与社会要求接轨,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

(4)忽视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认为,除去必修的专业课程,可供选修的课程太少,尤其是一些社科类型的课程。社科类型的课程诸如:历史、宗教、古籍、军事等课程,目前不论在主修课还是选修课程中,都极少涉及。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着力加强对民族院校思政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同时多增开一些如:法律、历史、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人文知识课程。以此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

2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探究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成分,对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政专业课程向合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具有重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是思政专业学生树立现代科学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从对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政专业的学生问卷中调查得知:有近96.5%的学生认为,如今思想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多于实践,课程陈旧。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是要在结合当前教育现状下开设的,是为向思政专业师范生传授现代科学教育理念,这对民族地区思政专业师范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在面对思政专业课程设置表现出来的这一弊端的情况下,这就不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且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其课程的科学设置,就成为了树立学生现代科学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是提高民族师范生职业教育技能的重要途径。在问卷调查的数据中显示,目前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课程需求与就业相互脱节的一面。面对此问题,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其课程设置中也存有系统提高师范生技能的方法。例如:说课的技能、编写教案的技能、教学的艺术、评课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安排一些实践环节促使民族师范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教育技能。而作为富有时代性、前瞻性的专业,更应该适时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这才能为提高师范生技能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保障。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的科学设置是民族师范生养成高尚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思政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培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绝大部分奔赴民族地区的各个岗位,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部分成为民族地区抑或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老师、基层乡镇干部的重要力量。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学习并了解一些典范教育思想家、优秀教师的成长成才故事,从中领悟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并不断向高尚的职业道德靠拢。

3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内容的设置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主干课程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等。在关注主干课程的同时,我们理应注重学生对其它性质科学的需求。因而,调整的课程内容可设置为:

(1)增加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在调查中发现,有42%的学生要求要开设相关的法律知识课程。而目前我们开设的相关法律课程就只有法学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有限,仅仅是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法律知识匮乏,不能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所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理应增加对法律知识课程的开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于民族地区师范生了解当前就业概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对学院思政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中得知:有近55%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岗位选择表示迷茫。即使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选任教师上,他们大多是年轻的老师,缺乏一定的经验,致使教师大多只是做理论的指导,缺乏实践指导,这使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和正确的就业观。而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得作为具有较强时代性的思政专业,理应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每学期不断地开设就业指导课。

(3)开设民族特色课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如何展现本地区民族性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而,思政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一些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显得格外重要。利用宣传本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人文优势,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也体现我院校具有民族性、创新性的高品质办学特点。如:自编教材,增开一些关于展现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具体自编教材可设有花山文化映象、骆越民族的发展史等课程。这些颇具人文色彩和民族特色的课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的眼球,这就为思政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增添了极富新意的一笔。

4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分析

4.1 深化理论课程建设,开拓实践课程新局面

在新形势下,只懂理论的人才已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要优化思政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兼顾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基本方法;又要科学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丰富理论,加深对社会的认识。”①获得实践能力就如获得了“点金术”,“在高校里,社会实践要与专业教育活动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只有与专业相结合,才能使广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②才能使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社会。因此,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方法上,都不应忽视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4.2 深化职业技能和创新课程的设置

面对知识、科技快速更新换代,民族地区高等师范类院校,应更着重培养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对学生进行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或大学生科技报告会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从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善于学习和富有创造精神。

4.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地方性

第9篇

一、为边区社会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服务

延安时期,在边区这片“自然科学的光辉从未照临过的荒地上”,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有着明确的目的导向,那就是解决边区生产实践和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即特别强调科技教育为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服务。这时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对此,《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明确指出,边区的文化教育政策“只有在坚持长期抗战与增进人民幸福的总目标之下来提倡自然科学,才有革命的、进步的意义”[2],强调科技教育与边区的经济建设、抗战事业的紧密结合。这无疑为党领导下的边区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早在1939年5月,党中央为促进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国防经济建设的成功,在延安创办了自然科学研究院,研究院的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协助政府发展经济建设,推进生产事业,解决边区物质困难,改善人民生活”。但因边区随后遭到了进一步的封锁,导致外来科技人员日益减少,以致边区科技力量满足不了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边区科学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国统区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自己培养科技人才。同年底,党中央同意边区科技人员的两个具体建议:第一,把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创办自己的高等学校,以培养边区所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第二,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广泛把科学技术人员组织和团结起来,以更好地担负起服务边区建设的任务。正是党中央的高瞻远瞩,边区的科技和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1940年2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其成立宣言中,明确今后总的奋斗目标是:“为着争取抗战建国的最后胜利,为着完成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我们要加强自然科学运动,掌握与提高自然科学成为抗战中的战斗力量,为抗战到底,为加强团结,为力求进步而服务,来配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抗战。我们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战线,来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打击敌人的奴化政策。”这不仅适应了抗战形势和边区建设的需要,而且大大推动了边区科技及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是适应抗战形势和建设边区的迫切需要。1940年2月,自然科学院在其招生启事中指出的办学宗旨即是:“以培养抗战建国的技术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为目的”,明确了是时党领导下科技教育的任务。9月,自然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李富春在开学典礼上作报告时又指出,我们党必须培养和造就革命的技术人员,困难再大也要坚持办好这件事,如果不抓好这样的基础工作,就谈不上自力更生,就搞不好根据地建设和新中国的建设。11月,叔仁在访问延安自然科学院时,问及自然科学院的教育目的,自然科学院的教务处长慎重地告诉他,在今天抗战建国中,教育目的是为着充实国防建设的力量,准备建国中的新芽。可以说,边区的科技教育及其学术活动从一开始就直接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并与抗战建国的历史重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党中央和边区政府举办科技教育并非易事。以如何发展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教育为例,边区教育界就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为结束无原则和无休止的争论,促进边区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教育能循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第二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撰文指出,在全面战争时期,“我们不是为科学而研究科学,不是企图在科学上争取地位造成特殊的科学家”,“无论在高深的学理方面或粗浅的技术方面,总的任务是为着生产,为着解决抗战的物质问题”,并着重指出,“尤其在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人力物力财力亦有限,且当着战争的破坏和封锁的严重时期,更不容许有无组织无计划的行动,在政治方面如此,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应该如此”,认为“科学的中心任务当然是经济建设,在目前对于军事建设更为必要”,进一步阐明了党关于科技教育为边区社会经济建设及革命战争服务的教育方针。

及至1944年5月24日,合并后的延安大学正式开学,又明确其办学方针之一是,以适应抗战与边区建设的需要,培养与提高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干部为目的,并确定边区建设方面的政策方针和经验总结为延安大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技术课以适应边区建设当前需要为度。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延安大学及其自然科学院努力创办一种新型的大学,有力促进了边区科技教育界的团结协作,配合了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是时,陕甘宁边区除创办了高等科技教育外,还举办了不少中等技术学校和短期训练班,为边区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大力培养中级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与之同时,为边区社会经济建设及革命战争服务的科技教育方针也贯穿于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延安自然科学院建立的机械实习工厂为例,徐特立为其规定的方针就是为教学服务,为边区建设服务。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机械实习工厂既为教学服务,又为边区建设服务,积极满足边区工业、卫生等部门机械维修配件和工具、模具等方面的需要,为纺织酒精、玻璃、造纸、肥皂和制碱等厂提供了机器设备,并大量生产铜纽扣和医疗手术用具等。这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边区抗战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办教育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科技教育尤其如此。对于延安时期年轻的共产党人来说,他们不仅不陌生这一原则,而且已将其付诸实践,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说,党和边区政府领导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1940年8月,李富春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学典礼上代表党中央提出自然科学院的任务是:培育既通晓革命理论又懂得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人才。徐特立在接替李富春担任第二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期间,高瞻远瞩、力排众议,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为“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机关以方法和干部供给经济建设机关,而经济机关应该以物质供给研究和教育机关。三位一体才是科学正常发育的园地”。1942年,徐特立在延安自然科学院举行的教育方针讨论会上又直接指出:“我们要与军工局、建设厅等机关所属的各工厂农场密切联系起来,把理论与实际做到真正的联系”。经过热烈讨论,师生们一致的意见是:“自然科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既要急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之急,又要着眼于全国解放后的全面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

是时,延安自然科学院为能使师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创办了一些实习工厂,作为院内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又与边区的农场和工厂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作为院外的实习基地,实现了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在当时的环境下,边区科技教育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边区工农业生产急需什么样的建设人才,自然科学院和边区的技术训练班就培训并输送什么样的建设人才。以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为例,其即以培训县、区两级农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为宗旨。农校教学的课程以农业科学知识为主,学习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和选育良种等知识,学员是边上课、边劳动实习,农事试验场既是学生的课外劳动实验场,又是学校的生产自给基地,在试验场培育出的良种都交由地方推广。在办学过程中,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高自立、建设厅厅长刘景范以及各专员、县长等多次亲临学校指导。1940年9月,在原延安八路军卫生学校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中国医科大学,为明确医大的性质、任务、教育方针和工作细则,随之修订了新的学校规章。在教学内容上规定,要求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做到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减掉不必要的繁琐理论的讲解,编写出较为适用的、便于学员学习的简明教材,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此外,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根据学员文化程度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时,中国医科大学除了为革命培养卫生干部外,还经常协助边区政府和驻军解决一些卫生工作问题。1942年12月,聂荣臻在晋察冀军区扩大卫生会议上做总结讲话时进一步指出,我们卫生部门的专家“需要了解全部队全边区的卫生情况,加以研究整理后,提供大家执行,发挥治疗的威力,並把这些东西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会停止在书本教条上,而能与边区的实际联系起来”,即必须使医学运用于边区的具体环境。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其通过的《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①,指出“目前延安干部学校的基本缺点,在于理论与实际、所学与所用的脱节,存在着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严重的毛病”,要求“凡担任学校教育工作的同志,均应认真地研究教课内容与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在教课内容与教学方法中贯彻起来”,并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陕甘宁边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实际材料,应经过各种调查研究的方式充分地利用之”。

以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卫生学校为例,该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白求恩的建议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共同拟制了卫校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在大扫荡开始后,卫校结合边区战争的特殊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创造了游击教学、武装上课和行军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员做到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边学边干培养和锻炼学员的战场医疗救护能力。据当事人后来回忆[14]220,该校除办有军医、调剂和护士班外,还举办了老干部班和高级军医班,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卫生技术干部,极盛时期在校学员达720多名。1944年5月24日,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周扬对过去的延安教育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今后延安大学的教育在学制与课程等各方面都应切合实际,做到为边区人民服务。对此,也指出延大在今后的办学中,要为实际服务,不要闹教条主义。接着,在讲话中,又进一步号召大家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把学与用联系起来,做到在生产中学。最后,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今后延大的办学方针是,要做什么就学什么,适合于我们需要的东西就学,对我们不适用的东西就不学。

是时,这些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讲话便成为延安大学办学的指导方针。在坚持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办学方针下,延安大学的教师多数是边区实际工作部门的负责人,自然科学院69%的教员是由边区各有关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兼任的。据当事人胡吉全后来回忆,他所在的物理系被正式改为机械工程系,学员们参加了炼铁实习,一边生产,一边上课,完成了金属材料课程的学习。与之同时,学校还结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雷战,给他们教授国防化学中有关炸药和爆炸方面的课程,边学边实习。学员们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既学到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实际的工作能力。与之同时,党和边区政府除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实际向劳动群众学习外,还积极组织教育界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相互交流。如自然科学院的教员兼职担负边区政府建设厅的工作,军工部门的工程师为自然科学院的学员讲课,医科大学的教员兼医院的医生等等。这样做,一方面为边区科技人员提供了多方面的实践机会,促进了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也弥补了边区科学研究条件的不足,推动了边区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把科学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边区的科技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延安时期,为了在战争环境下办好科技教育,培养出边区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马克思主义与专业技术的教授、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他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李富春早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革命通人,业务专家”,即培养的人才“不能只限于在学校里学习科学知识,还必须学习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在学会掌握自然科学这一武器的同时,学会按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正确运用”。徐特立到任后,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渠道开展了自然科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开设政治理论课;二是组织学员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结合业务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据胡吉全回忆,延安自然科学院政治课的质量很高。李富春任院长时,不仅亲自讲过党的建设,而且还给师生们做过政治报告。徐特立任院长时,坚持每周讲一次政治课。、林伯渠、等同志都曾来校做过报告。与之同时,自然科学院的党组织生活会和学习小组的生活会也都抓得很紧,通过这种经常性的意识锻炼,以促进师生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1940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其修订的新校章中,规定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身体健康,能为民族解放与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革命医务技术干部。据薛公绰回忆,延安时期的中国医科大学非常重视政治教育,每周除由政治教员给学员讲一、两次政治课,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外,还结合当时的形势学习《中国问题》、《论持久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等文件,政治课教学也尽量联系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学员思想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并在课后积极引导学员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是时,、、等也都曾先后来校做报告,讲述国内外形势。1943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卫生部门中的教学问题的通令》中又重申,“为配合着整个军队建设,其教学方针:应以军队卫生勤务学、近代之医疗技术为主要课程,辅以政治策略教育、自然辩证法,从事军医建设,适应战争需要。”

1941年,中共中央在其的《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对不需要补习文化的专门性质学校的要求是:专门课课时占80%,政治课课时占20%。根据这一决定,作为党中央创办的培养党与非党各种高级与中级专门科学及技术人才的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政治学习每周一天,专业课学习每周五天。其中,政治学习包括政治课、形势教育和党的组织生活。为此,李富春、徐特立在任院长期间,都给学生们讲过政治课、党课,并给师生们作过政治报告。此外,、林伯渠和等中央领导同志也都曾来校作过政治报告。这不仅为边区培养了技术干部,而且也为新中国准备了技术干部队伍。1942年,中央政治局在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规定“在职干部教育,应以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四种为范围”,强调“对一切在职干部,都须给以政治教育。其范围,包括时事教育及一般政策教育二项”,指出“政治教育之目的,在于使干部除精通其专门业务局部情况与局部政策之外,还能通晓一般情况与一般政策,扩大干部的眼界,避免偏畸狭隘不懂大局的弊病”,认为“好谈一般政治而忽视专业业务的倾向是不对的,但局限于专门业务而忽视一般政治的倾向,也是不对的”。在当时极为恶劣的战争环境下,自觉强调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并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培养人才的远见卓识,并为新中国高等自然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使边区的教育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首先指出,有了根据地就要做工作,要做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务等项工作,以便给日寇以最后的打击。其次,又指出延安大学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学,这三项是延安大学要学的,也是延安大学要做的。接着,又指出今后延安大学在政治上的具体任务就是,学习统一战线、三三制和精兵简政的方针,学习各种政策与方法。

第10篇

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目录

院(所)、学科代码、名称 学科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223     0801 力学 _ 01动力学与控制 _ 02固体力学 _ 03流体力学 _ 04工程力学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   080200 机械工程 _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_ 02精密数控加工与自动化装备 _ 03现代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 _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_ 05机构及机器人系统分析与控制 _ 06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7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_ 01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_ 02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 _ 03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 _ 04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电子技术I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 _02现代机械系统设计 _03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_04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 _05高端装备强度与动态分析 9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9工程力学或813电工学   002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32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_ 01信号处理与电路 _ 02数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_ 03信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 _ 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_ 05电子器件、射频和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 5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或823半导体物理 1、01-02方向选822; 2、03-05方向选823。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_ 01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 _ 02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3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技术 _ 04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_ 02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 _ 03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 _ 04信息融合与自主导航 _ 05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6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_ 01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技术 _ 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_ 03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4无线通信技术 _ 05嵌入式系统技术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_ 02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决策) _ 03信息管理系统 _04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_ 0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_ 01集成电路设计 _02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 _03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 1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半导体物理   004 建筑工程学院 246     0814 土木工程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7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 1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 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5,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6,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道路与铁道工程 _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_ 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0815 水利工程 _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_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_ 03水工结构工程 _ 04水利水电工程 _ 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或844水力学Ⅱ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 _07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8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 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6,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8,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道路工程技术 _02交通规划与交通控制理论及方法 _03智能交通、仿真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体系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8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152     070304 物理化学 _01能源材料物理化学 _02催化化学 _03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_04界面物理化学与分离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4物理化学I ④887无机化学II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2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301数学一 ·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_ 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 _ 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 _ 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 _ 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 _ 05先进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4物理化学Ⅲ或820有机化学I或878化工原理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_ 01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 _ 02污染控制化学 _ 03环境分析与监测 _ 04环境规划与管理 _ 05水污染控制工程 _ 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只有05方向招日语考生; 2、01-04方向,选856; 3、05方向选857; 4、06方向选858。 085206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_01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先进环境能源技术 _02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及工程应用 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节能环保技术 _04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3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13 激光工程研究院 66     0803 光学工程 _ 01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_ 02 非金属材料的激光加工技术 _ 03 先进光纤激光技术 _ 04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 _ 05 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 _ 06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 _ 07 微纳光学与微纳制造 _ 08 生物光子学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或812材料力学I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86生物化学   0702 物理学 _ 01 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 _ 02 激光光电子学 _ 03 强场与超快光子学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28激光原理或864光电子学或861量子力学   085202 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_ 01激光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 _ 02高功率激光技术与系统 _ 03激光3D打印技术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8激光原理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12材料力学I   014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30     0303 社会学 _ 01社会学 _ 02人口学 _ 03社会工作 _ 04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52社会学理论 ④877社会学方法   0352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_ 01社区工作与服务 _ 02社会服务管理 _ 03企业社会工作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31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015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74     0710 生物学 _ 01细胞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_ 02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医学 _ 03天然产物与生物有机化学 _ 04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 _ 05分子检测与生物芯片 _ 06生物力学与生物电子学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细胞生物学或683分析化学或662普通物理I ④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或806电子技术 1、01、05方向选621和886; 2、02-03方向选683和854或886; 3、04方向选662和854或886; 4、06方向选662和806。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_ 01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处理 _ 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 _ 03化学生物学与分子检测 _ 04分子设计与生物信息学 _ 05药物合成工艺与新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电子技术或812材料力学1或886生物化学 1、01方向选806; 2、02方向选806或812; 3、03-05方向选886。 08523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物医学电子与医疗仪器 _ 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 _ 03生物制药工程 _ 04分子医学工程 _ 05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6电子技术或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 1、01-02方向选806; 2、03-05方向选854或886。 018 外国语学院 8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_ 01应用语言学 _ 02英美文学 _ 03商务外语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61二外日语或262二外法语 ③610基础英语 ④816高级英语   025 软件学院 107     0835 软件工程 _ 01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应用 _ 02嵌入式计算与物联网 _ 03数字媒体技术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3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   085212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_ 01 物联网软件与系统 _ 02 软件工程技术与应用 _ 03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_ 04 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_ 05 软件工程服务与应用 9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2软件专业基础综合   026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 22     0702 物理学 _ 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 _ 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_ 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2固体物理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 _ 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_ 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28 高等教育研究所 16     0401 教育学 _ 01高等教育与大学管理 _ 02高等工程教育 _ 03学生事务管理 _ 04大学教学论 _ 05现代教育技术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045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_ 01教育管理 _ 02心理健康教育 _ 03现代教育技术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33教育综合 ④教育管理与教学论 或 教育技术综合 1、01-02方向选教育管理与教学论; 2、03方向选教育技术综合。 029 循环经济研究院 12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_ 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_ 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 _ 03环境经济管理与评价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0资源经济学   0202J1 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 _ 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_ 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 _ 03“城市矿产”理论与应用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5生态经济学   0805J2/0830J3 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 _ 01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 _ 02“城市矿产”开发与应用 _ 03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7环境材料基础 欢迎资源循环、材料、环境、生态类等相关理工科考生报考

036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_ 01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_ 02工程伦理学 _ 03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科学技术史 ④825马克思主义哲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_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_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 03思想政治教育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035 艺术设计学院 22     1305 设计学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设计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505考试为6小时。 1351 艺术(专业学位)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_ 07 动画 _ 08 绘画 _ 09 雕塑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2设计史论 或 619美术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或 506专业创作 1、01-04方向选622和505。 2、05-09方向选619和506。 3、506和505考试时间为6小时。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_01 工业设计 _02 设计管理 _03 交互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报考02设计管理的考生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不限。 039 城市交通学院 8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法 _ 03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 _ 04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 _ 05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 _ 06道路养护与运营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4方向选849或832; 2、05-06方向选848。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交通规划技术 _02交通管理与工程设计 _03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 _04道路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 _05道路养护与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3方向选849或832; 2、04-05方向选84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2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智能交通系统控制 _ 02自主车辆与车路协同 _ 03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与分析 _ 04交通信息智能化处理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 _ 02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技术 _ 0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_ 04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第11篇

【关键词】三个代表;创新;机制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必须从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三个代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一、“三个代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要求

高校是宣传和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主战场之一,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主动承担宣传先进生产力的任务。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有力杠杆,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物和人两方面的因素,而人是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要把科技搞上去,加速科技进步,就必须拥有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些科学技术人员是先进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而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加快科技进步,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科技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广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高科技人才,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强大推动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高校科技工作的针对性,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力。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它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具体来说,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高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宣传:从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上,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舆论的导向上,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价值观上,要坚持喝巩固门口是怎样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时代性方面,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在教育文化方面,要树立科教兴国战略的意识,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在文学艺术方面,要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在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总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与此同时,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单纯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任务,也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能解决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方面的学科联系起来,才能发挥综合或总体优势。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向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构建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高校也是体现人民利益的一个缩影。在高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充分考虑到广大教师和学生利益要求。但更多的应考虑学生的利益和要求。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这一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学生看成单纯的受教育对象,对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造成了工作中的部分失误。我们应把大学生的实际要求作为学校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生至少是学校工作的参与者。从一定意义上说,尊重大学生的利益也正是尊重广大人民利益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建立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

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科学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创新。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创新是适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出现端倪,全球化浪潮已经形成,面对国内外的新变化,反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应该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以全新的视角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内容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造。

(一)方法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一般采用“我说你听、我讲你通”的教学方法,由上而下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灌输、说教,无感染力,这就难免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乏味,学生不愿意听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本着平等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单纯灌输为双向交流;本着素质教育原则,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着开发性原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所以然;本着创新原则,树立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观念,变守成教育为创新教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我们既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与学生对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三个代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目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理解“三个代表”提出的伟大意义,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这样就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把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方法上的创新同时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创新上。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较简单的传统教育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特别是高校开通互联网以后,更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我们要积极接受新事物,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意增强时代感,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内容创新

在计划体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阶级立场、政治观念等社会价值的培养,教育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主,这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情况下,就显得内容不足,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拓宽教育范围,重新安排教育内容,注意增加人文知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既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理解和掌握,又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也更易为学生接受。

(三)提高教师素质

振兴教育,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包括教师的政治素质,只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把握教学的基本方向。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也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可见,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统观全局。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博学多才,对相关学科、文理渗透学科以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旁征博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其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教育。当前要加大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教师应学习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只有这样,面对信息化时代的种种复杂信息,教师才能以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较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主地进行判断和选择,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丽华.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4.

第12篇

一、政治立场

本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新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正确认识自己,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进行剖析,不断激发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增强大局观念,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对于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布署。

工作中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认真贯彻和执行上级领导的决定、决策,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原则,具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在“八九”、“一九九三年西宁动乱”和“活动”期间,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任何主义的言论和行为。

二、学识水平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支撑各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政治思想干部,本人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更新观念,从传统经济观念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目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是非评判标准,对待今天的社会、今天的事物、今天的职工。

本人不断潜心钻研业务,具有虚心、创新、求实协作的优良学风,把握好时展的脉搏,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努力学习当代政治思想理论、现代科学管理知识、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WTO的相关知识等,并有机的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如自学并熟练掌握了计算机及网络的知识,编制了人事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车辆账目管理系统等,使行政管理工作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为企业改革精简管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另外,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本人以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撰写的主要学术论文有:《工会干部要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第三届西北五省区水利工会工作调研会议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在《青海工运》发表),《浅谈科研单位人才流失》(在《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文库》发表),《事业单位津贴分配办法初探》(在省水利学会论文交流会上交流并获二等奖),《党,东方骄阳》(获省水利厅“七一”颂党征文特等奖),《加强廉政建设、推进水利科技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世纪的灯塔》、《关于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学习新〈工会法〉心得》等,在各类理论研讨会上交流,对怎样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留住科技人才、体制改革、党建理论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这些论文既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业务能力

本人不仅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在政治思想和人事管理工作中,既有突出的管理能力,也有明显的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关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一定的决策能力,工作思路新,方式方法活,办事效率高,文字功底深,是一个政治硬、作风正、业务强的政工干部。

2000年水科所由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时,作为工会和办公室负责人,本人积极配合党支部,认真、细致的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多次组织职工学习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在职工中广泛讨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职工,加强职工对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经济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统一了认识,使职工正确认识当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误区,引导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在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下,职工既对体制改革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同时又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起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职工“等、靠、要”的思想基本消除,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四处洋溢着负责、协作的工作精神和团结、舒心的工作气氛,显现出一片进取向上的精神面貌。

本人作为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起草了《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章程》以及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企业)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经省水利厅、科技厅、省政府批复后,水科所按此方案改制建立了科技服务型的企业---------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开发服务中心,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起结构优化,机制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自身发展规律的科研开发新体制。使水科所由一个有较好社会效益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社会公益型研究所顺利转制为颇具活力的科技服务型企业,两年来,水利水电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经济效益较改革前增长了3倍,职工个人收入提高50%,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水利厅先进党支部、全省首届江河源杯综合奖先进单位,连续两年省水利厅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城西区文明单位,城西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本人具有很强的研究、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任经济师以来共撰写各种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论文、调查报告,起草文件、制度、规范、领导讲话等146份,总字数约16.5万字。本人起草的主要报告、文件有:《关于申报厅级文明单位的请示》、《水科所申报“江河源杯”先进单位材料》、《水科所2001年目标管理完成情况》、《水科所申报厅级文明单位材料》、《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发展水利科技经济》、《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水利科技发展》、《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企业)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课题项目管理办法》、《水科所人员聘用实施办法》、《水科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技术经济承包试行办法)》、《车辆管理办法》、《水科所1995年工作总结》、《水科所1996年工作总结》、《水科所1995年工作总结》、《水科所1997年工作总结》、《水科所1998年工作总结》、《水科所1999年工作总结》、《水科所2000年工作总结》、《水科所2001年工作总结》、《1996年水科所工会工作总结》、《1997年水科所工会工作总结》、《2001年上半年水科所工会工作总结》、《2002年水科所工会工作总结》,并参与编写《质量手册》。另外,1996年9月参加了水利部黄委会黄河区廉政演讲比赛,并获奖。

四、思想品德

本人具有中国传统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塑造灵魂,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乐于助人,在工作中全面贯彻执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正确处理上下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本人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作风深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