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06:0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专业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5年7月21日,周济部长在出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可见,加强实践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的中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80%的毕业生直接走入社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亦如此。近5年来,通过我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当地旅游企业人士调查发现: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状况越来越严重,中职生尤为严重。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不太适应当今社会日益发展需求。在校期间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掌握,没有从知识的应用考虑,缺乏实操技能的培养。走入社会后就出现了“会说不会做”、“派不上用场”、“不知怎样使用已掌握的理论”等状况。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只有革新现存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一. 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旨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一般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模拟导游场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提高了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
(一)旅游专业教学的生命植根于其实践性
实践性是旅游专业教育的基本精神和风格。一方面,实践也是旅游专业教育的最终归宿。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是旅游专业教育的天然素材,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旅游类企业工作对象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每位旅游者都有可能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群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致使旅游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问题是坐在教室里很难想象和理解的。需要通过实践慢慢体会和掌握问题的发展规律,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避免问题发生或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而实践教学的价值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最直观的效用就是培养学生带团能力、驾驭游客能力、与客人交往能力、预测判断事件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时解决问题能力。现行传统旅游专业教育模式只是“纸上谈兵”,无法提供这些能力系统训练。这就与我们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目的相违背。
(二)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生和企业需求所向
从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中考失利而选择职业高中。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对初中纯理论学习早已厌倦。如何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中职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这些学生不是“蠢才”,而是“偏才”。他们更加愿意接受“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学生思考、自我改进”的实践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操作中重拾信心、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将教学实践搬进课堂,是转化中职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的方式。这种方式也顺应了学生们到中职学校的学习目的,拥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在2005年召开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人才供需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提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2]。纵观各企业的招聘信息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用人标准之一“有经验者优先”。原因何在?作为教师,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社会在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对每个岗位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若有经验将缩短培训的时间或直接上岗,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适应社会需求,我们要针对企业的用人标准提高学生的应岗能力,实践教学更能缓冲企业和学校之间的鸿沟。
二. 如何在旅游学科教学中施行实践教学
旅游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作为中职学校更应考虑行业对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专业的大方向,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3]。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几个方面执行实践教学。
(一)运用模拟导游场景教学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旅游专业教学的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综合的旅游知识,能够在实践中适应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就《景点讲解》课而言,原始的方法是把导游词发给学生,经过课堂讲解——学生理解——学生背诵——考试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不理想,虽然学生可以记住景点内容,但却纯粹是背,达不到讲解的要求和效果,更不用说能吸引游客。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尝试着从研究学生心理出发,运用场景教学法,将《景点讲解》和《导游业务》进行整合。先从身边熟悉的“逢简水乡”开始布置任务,要求每位同学到景点走一遍,加深对景点认识。将经典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跟大家介绍,再进行分组讲解。每组10人,让同学们学会分工合作。每组分别配备一名地陪,一名全陪,一名司机,其余的为游客,并规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必须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或故意刁难导游或司机。展示之前,老师从旅行社找来接待计划、全陪日志、地陪日志、导游旗、旅游帽等,上课时要求学生模拟旅游车的座位把凳子放好,将导游旗等发给全陪,由他们来展示。从引导游客上车,到与地陪、司机、游客之间的沟通,到景点的介绍以及旅游过程中各大问题处理等。老师则对整个过程每位学生表现进行点评、考核、评分及处理投诉。整个过程下来,同学们不单掌握相关景点知识,对全陪、地陪的接待程序也都表演了一番,印象非常深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学会了在旅游过程中处理客人问题。这种授课模式,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了课堂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引导学生在独立探求和学生间相互交流过程中理解新知,掌握规律,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案例法,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增强知识领悟能力。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特别是对旅游接待中的应变和个别要求的处理,我通常使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激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因为:①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表意见之前,他们需要查找很多数据增强说服力,认真去学习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辨别案例对错,以及解决办法,这样就将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既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能力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②让学生成为“唱戏主角”,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课堂不再是老师在跳独舞,而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集体秀。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进行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
依托校外的旅行社等建立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促进教育资源重组,为学生提供与旅游企业交流平台,也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要提高实践能力,除了课堂上引进实践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做到“把企业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通过社会实践,尽早了解与认知未来工作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清楚认识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从而进行反省。当然,学生通过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就业时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为自己将来成功就业增加筹码。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可聘请相关企业优秀人才甚至是企业领导到校授课或交流,或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学以致用。企业也会从中挖掘优秀人才,予以留任,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总之,旅游专业教学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纯理论性教学和灌输式教学难以让学生获取旅游知识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把模拟导游场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秋月,曹延汹. 辽宁教育研究.实践教学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完善 .2009.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分为表演体会情境、视频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引入情境等。1.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就是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在课堂上或实训室进行现场表演。在教授《导游业务》中“地方陪同导游服务流程”时,让学生上台扮演地方陪同导游,其它的学生则坐在下面充当游客。整个课室的环境假设为地陪在旅游大巴上为客人进行车上讲解。表演者利用所学的知识充当地陪这一角色,台下的学生则以游客经常出现的状况来测试表演者的各种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它顺应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利用角色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参与的情境模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视频展现情境
视频展现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运用,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使学生身如其境,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在教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园林建筑”时,如果只是单纯的用语言讲授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布局等,学生难以理解众多的专业术语,会感到书本知识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和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私家园林进行景像再现。视频中的优美画面和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加上配音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皇家园林的磅礴大气和苏州园林的玲珑雅致。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再结合学生所述,通过课件进行点评。通过视频的情境演示,可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到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图穷千言”,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就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教授《餐饮服务与管理》中“中餐宴会摆台”时,教师带学生去本地的四星或五星级饭店的宴会厅观摩,学生在感叹宴会造型之精美、花型之丰富、服务员技能之娴熟时,不由自主的产生对宴会摆台知识的渴求。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客家围龙屋”的建造特点及蕴含的民风民俗时,就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围龙屋,现场为学生讲解围龙屋的建造具有防御性和审美性的功能,从围龙屋的布局说明也客家人内敛凝聚的性格特点。这样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激发学生较强烈的竞争情感反应,使学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实际操作能力。4.生活引入情境
生活引入情境就是从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旅游礼仪》这门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因为礼仪知识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在教授“名片礼仪”时,教师先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名片使用的场合及重要性,学生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名片的使用方法产生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理解名片的接受与递出的礼仪、名片制作的注意事项等。在学生了解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现场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目标关注——激起情感——知识移入——加深理解——知识弥散”的情绪发展和知识认知的过程。这种教
二、旅游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创设情境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创设充实生动、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境,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以接纳、包容、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求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顺应社会的需要产生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状况以及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专门性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并且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突况。培养合格的21世纪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活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之处,因此,每个教师都要有革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探寻教学规律,认真总结和分析当前旅游专业管理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寻求各种办法,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推进旅游专业教育更好地向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发展。
1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不正确。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乃我国当前四大教育类型。其中,职业教育具有与其他三类教育不同的特点。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就旅游专业来讲,学生不仅要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服务能力,例如较强的应变能力,有能力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你讲我听”的模式不仅使得课堂沉闷没有生气,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并且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自由发展。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使能够很熟练地掌握理论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长久以往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达不到培养合格旅游服务人员的目的。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始终以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目的。作为一门完善的科目,旅游专业所学课程很多,比如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等二十多门课程。学生从初中进入职高后,一下子面对如此繁多的课程,有点力不从心。并且,职高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也与初中完全不同,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许多课程知识重视理论,实践课程太少,这个结构与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目标存在着脱节现象。这也是当前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1.3 课堂形式不够丰富,过于死板僵化。 学习是一种行为,教却是一门艺术。可是旅游专业的课堂形式不够灵活,不够丰富。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与学不能够形成一体化。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之后,教师就要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要着手,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旅游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我国幅员辽阔,景色秀丽,旅游业发展迅速。想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尽情得到美的享受,离不开旅游专业人员的服务和努力。学生首先要对这个专业充满兴趣和热情,才会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在以后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具体情境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习。特别是有些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灵活运用教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多向学生们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介绍一处景点时,只靠说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尝试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去。比如在讲授北京故宫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故宫的磅礴大气和古典韵味,再加上教师生动地讲述和引领,让学生领略到历史的悠久,感受到祖国风光的无穷魅力。与单纯性知识传授的方式相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进行实践性教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职高中旅游专业教学要注意实践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课堂模式教学,把教学从课堂上的理论传授转移到实际情境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带到景点或旅游企业中去,让学生熟悉并训练相关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具体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旅游专业人才的工作和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和职责意识的培养,设定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让学生解决,培养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尽量让学生在模拟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性,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和以后的工作。
关键词:旅游专业;旅游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以持续增长的势头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旅游教育也获得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底,各层次设置旅游专业的学校高达1726所,其中高等院校897所,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旅游教育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我国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略陈管见。
一、握学科定位,避免学科泛化
旅游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较短,总的来讲还很不成熟,加上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着不少缺憾,其中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缺乏统一的研究对象和鲜明的学科特色。旅游学科在学科之林中始终没有一个适当的地位。由于旅游理论基础研究的薄弱,目前只能广泛利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广泛地移植其它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这一方面强化了旅游学多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本学科的独立性和特色大打折扣。在学科研究上,旅游学科似乎把世界上的一切事象都包括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美学、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学科知识都有涉及,许多教材内容越来越泛化,结果是把旅游学科变成了无所不及、无所不包的大杂烩。现在旅游学科中的许多课程内容繁茂芜杂,学科界限不清的现象相当严重。所有这些,大大削弱了旅游学科的学科特色,降低了旅游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旅游学科理论对旅游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旅游学科若不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肆意泛化,最终会削弱自己的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肆意泛化的学科会像脱缰的野马、飘泊的船儿一样危险。旅游教育也应像旅游学科一样把握好方向,各门课程应慎重选材,避免“泛化”现象,力求把“货真价实”、“经世致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适应市场需求,突出办学特色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地办学的积极性都十分高涨,旅游院校因之快速增加。但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许多院校办学方向模糊,模式单一,定位不准,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各校一个面孔,培养出的毕业生都差不多,无法适应旅游市场的多种需求。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缺少创见,关起门来办学,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因人设课的情况比较严重,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特色是旅游院校的生命。本来,每一个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而许多学校正是分别依托于像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外国语、农学、林学等不同的专业背景来办学的,按理说应该培养出多样的人才。可遗憾的是,由于惯性思维的惰性,人们多不愿意积极创新,大家几乎都生搬硬套旅游管理专业统一的人才模式,丧失了自己特有的学科背景特色。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校或学院(尤其是管理学院、商学院)无视旅游专业的特殊性,硬性将旅游专业纳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前两年按工商管理学科要求开设大量平台课,第三学年才开始专业分流,旅游专业的学生真正学习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仅一年时间(大学第四学年要进行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导致旅游专业特色丧失殆尽。同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缺乏鼓励办学特色的激励措施,结果就出现了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当然,近几年来,也有少数学校的旅游专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但就全国来看,真正有实力、有品牌、办学特色鲜明的院校寥若晨星。
三、改革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
课程是“课”与“程”的结合,其中“课”是指科目,“程”是指学程。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选应开设的科目门类,并按知识学习的逻辑结构安排学习程序。目前在我国旅游实践教学中,已形成了“产业本位的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人文本位的课程”(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学科本位的课程”(注重理论基础与学术训练)三种课程设计理论流派,它们分别着眼于产业的用工需求、学生的人文养成、学科的独立地位,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不同的主体代人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旅游专业所在的学校的身份层次(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与教师的生存策略,如教学型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明显是倾向于“产业本位的课程”设置。我们认为,截然按照“产业本位的课程”、“人文本位的课程”、“学科本位的课程”三种课程某一种进行设计,必然会出现偏颇,最好是根据需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融合。
旅游学科涉及的知识极为广泛。面对大千旅游世界,一个合格的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从天上到地下,从远古到当今,从本土到世界,从自然到人文,从古代文化到现代科技,从心理行为到经济管理等等。说得极端些,旅游工作者最好是百科全书式的人,但那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研究,认真甄选内容,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面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趋势,旅游专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地组织课程、有效地进行教学?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数学课、经济管理类课程已占据了大量空间,剩下的可供旅游类课程设置的空间已非常有限。显然,在课程改革上不应简单地增加课程门数,那样只会进一步加剧课程与总学时的矛盾,并且将进一步肢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课程改革,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将新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原有的课程进行融合,适当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的一体化。例如,可以将“旅游资源学”的内容合并到“旅游地理学”讲授;可以将“旅游文化学”与“旅游美学”合并成“旅游文化与审美”一门课程讲授,如此等等。有些扩大知识面的课程可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旅游文学”、“旅游应用文写作”、“文物与考古”、“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等等。国外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最缺乏的是跨学科的广度与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无疑能够为弥补“跨学科的广度”这一缺憾贡献绵薄之力。
四、课程统筹规划,教学分工协作
由于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缺乏统筹规划,因而就出现了在同一系列教材中不少内容重复编写和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出现的问题。比如,对于“旅游资
源”,《旅游学概论》要提纲挈领地讲,《导游基础知识》要有重点地讲,《旅游地理学》、《一中国旅游地理》则是大张旗鼓地讲,而《旅游资源学》、《旅游开发学》、《区域旅游规划》更是名正言顺地讲。尽管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会认为自己各有侧重,某门课非讲不成,但对于学生则难免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同一内容,“你方唱罢我登场”,反复“炒现饭”,一则造成学生厌倦情绪,二则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解决的有效办法之一是相关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上进行沟通,合理分工,前面课程讲过了,后面的课程就不重复讲了,或从新的角度去讲。或者将相关度很大的课程合并为一门讲授。
现在有些旅游专业的教材内容名不符实,亟待进行调整改革。以旅游学的分支学科旅游地理学为例来说,它是介于旅游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目前有太多的教材把《旅游地理学》编成了《旅游资源学》,以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来介绍各种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天长日久,大家习以为常,似乎理所当然。其实,旅游地理学理应从地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旅游资源和旅游者,从地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开发及管理,用地理学的理论、地理空间的观点、人地关系原理分析解决旅游问题。这些都需要在理论研究上进行深化和创新,由于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由于基础研究远不如实际应用、规划开发“实惠”,所以现在还很少见到有这方面积极的探索者与创新者。另外,还有的《旅游地理学》教材将“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消费行为”、“旅游客源市场”之类的内容也编写在内,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些根本就不是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完全可以分别放在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学中去讲授。
五、根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形势发展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
旅游专业有着一些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财务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导游等。具体到某门课程,对于不同专业方向有着很大差别。例如,《旅游资源学》对于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可做一般性了解;而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景区管理、导游专业方向则应重点了解,讲授中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并且要求涉及相关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以保证其专业知识素养。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区别。
具体到某一课程的设置来说,我们可以《旅游外语》为例。《旅游外语》是各层次旅游专业均应开设的课程,即便他们已各自开设了通识性的外语课程,包括口语、听力、阅读与写作等,但对于将来要从事旅游工作的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来说,还是很不够的。因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将日益广泛,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到中国来旅游。另一方面,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国民出国旅游的热潮也已经到来,比如北京旅游业界现在最缺的就是出国游的领队。旅游业是涉外性最强的一个行业,因而这个队伍中需要大批外语水平较高的人加入。目前旅游外语这一课程的设置比较混乱,有的开有的不开,有的开课时数占到总课时的一半左右,将“精读”、“泛读”、“口语”分别作为一门门的课程来开,几乎把学生当成了准外语专业的学生。外语课时开设多少,大家远没有达成共识。在专业课学时数普遍较少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尽可能地用双语教学。再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旅游业中普遍缺乏小语种(如朝鲜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越南语等)的导游,而众多高校大多由于自身师资的缘故,多数都把《旅游外语》开成了《旅游英语》,这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远远不适应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引起旅游院校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景 旅游专业 口语
随着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蓬勃向上的中国旅游业获得了在未来几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机遇与挑战。秦皇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将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秦皇岛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能与世界接轨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为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职业学校英语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搞好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体会和见解。
一、抓语音,打好口语基础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讲英语时,要求发音纯正、口语流利。据相关研究统计,中职学校的学生中,约2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约5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的学生缺乏起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先要抓学生的语音,语音是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基础。在讲解新单词时,教师应结合音标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读出各个音标,掌握基础读音规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做到熟记音标,准确读出不规则拼法的单词,在交流中做到语音、语调达意,朗读水平有所提高,为口语训练打好基础。
二、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创设语言环境,培养交际能力
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听懂指令做出回答和反应,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创设英语环境,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旅游服务专业的常用英语词汇,教师讲解时应结合专业,引入相关的服务语句,使用道具,给学生做出示范表演。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根据课文绘制图片,让学生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故事情节顺序,抓住人物动作边看图边照图复述,用英语续写故事。在学生复述前,教师把情景中涉及的关键词和句型提供给学生,启发学生想象,为复述做充分准备。对课文中出现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展开辩论。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如学完课文The Great Wall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采用分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用英语练习导游讲解。课下,让学生小组活动,查找关于长城的资料和翻阅英语字典,充实课文中对长城的介绍和准备游客可能提出的问题。课上,教师提供挂图、幻灯片用来展现长城景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导游和游客,表演参观长城的导游讲解。
职业模块的教学要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利用真实场景或虚拟场景,选择真实或实用语言材料。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接待、购物、就餐、处理业务电话、订房间等服务情景对话,就需要将真实的服务情景搬进课堂。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室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配备简单道具,在模拟餐厅、客房、导游实训室(学校为旅游专业设置的)创设实际服务情景。学生用学到的服务行业语言组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表达不同人物角色的情绪,设置不同的服务情景。这样寓情于教学中,既给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提供了实践机会,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学习主动、轻松,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要求他们掌握常用词汇以及常用句型。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从学法指导入手,要求他们除了掌握基本句型、基本语法外,还要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英语基础较好或有志于旅游专业对口升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与自学能力,教师要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获取、形成知识的能力及学习创新的能力,倡导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该得到表扬与肯定。教师要更注重纵向的激励,淡化横向的比较,在激励一个人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上进的信心。课前,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活动项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我们要设法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激发学英语的求知欲。
四、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自编适合中职学生的校本教材
除选用一些教育部规划的教材之外,各中职学校还可以编辑一些适合本校学生不同专业的英语校本教材。我们提出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职业生涯需要,既符合社会实际又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目的是既让学生学得会又让学生用得上。校本教材适合本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更加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我校就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编订了《旅游服务行业规范用语》《导游英语口语》《英语美文欣赏》等校本教材,进一步扩展职场常用英语的深度和广度,满足职业需要,使得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宽,专业英语能力提高。
五、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口语能力
为了让学生较快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达到我们教学的“三效”原则,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语实践机会。课前五分钟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轮流进行口语练习,如值日生报告、讲述听到、看到的新闻和经历的趣事、讲英语故事等。利用自习课时间安排学生单词竞赛、朗读比赛、唱英文歌曲、演讲、编演对话、举办英语晚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次实践练习,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为检验和强化口语教学效果,增加口语测试,重视实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有效教学,使学生学习有效果,怎样看到效果就是检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教学实践,为了对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做到心中有数,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有充分认识,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增加了20%分值的口语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朗读、问答、看图说话、复述和编演情景对话等项目。由于增加了口试,学生从平时开始注重语音、语调,积极参加口语练习。在口试过程中,对每名学生的听说进行测评,及时发现和纠正语音、语调和语法方面的错误。通过口语测试,使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学校安排旅游专业三年级学生到涉外宾馆实习,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向实践学习。作为英语教师,应重视实习,还应参与实习。在实习中,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付诸实践,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更灵活,掌握更牢固。学生也会遇到比平时在教材中出现的更加复杂、灵活的交际机会,这就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更好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充实和提高英语水平的难得机会,从而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实习,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旅游专业;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旅游的方式调节生活,增长见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导致旅游人才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对旅游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课堂,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任。当前,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就是以课堂为教学中心,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主要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本知识为只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实践能力的不足,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的不扎实,不透彻,从而导致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遇到了诸多问题,学生毕业后不能完全胜任岗位,必须在岗位上重新学习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引进了案例教学法,期望能够有效提高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培养效果。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早期应用于医学界和法学界,主要是以病历档案或者案件档案的形式出现,后来,哈佛工商学院将这一方法发扬光大,将案例法成功引入管理课堂,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有了可以进行平等讨论的话题,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自主的从案例中得出可以借鉴的知识或经验,因此案例教学法也被称为开放式教学法。我们通常会把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做如下界定: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将在实际中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最为一个个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处于引导地位,主要是学生自己要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给出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解决方式。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来自实际,在课堂上很容易就构建起模拟现实的情景,为情景教学提供天然的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2.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旅游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要具有实践能力,例如实地开发旅游新线路的能力等。传统教学法,只重理论的传授,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往往脱离实践。案例教学法来源于实践,自身有很强的实践与应用属性。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熟悉现实中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职业院校的学生本来学习的热情就不高,古板的课堂形式,更会让他们远离课堂,失去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课堂遇到的以上问题,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案例教学法可以营造一个真是的情景,这个情景因为来源与现实,所以学生有兴趣去参与和讨论;二是在案例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课本知识的作用在哪里,可以在现实中帮助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对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的建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动力;三是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的开放式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3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行业的特点和现实状况,对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掌握应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在遇到工作上的难题的时候,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去做,知道怎样去寻找有效的途径解决困境。这有效的弥补了刚毕业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少的弊端,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
3案例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案例的选择
首先,案例一定要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不能为了教学效果而进行捏造。之所以一定要真实,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行业情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同时,真实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是假的案例,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其次,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并包含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只有典型,才能最大化的代表真实的行业现象,只有设置足够的障碍,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解决这个障碍的时候,学生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收获。最后,开放性。对于案例的选择不能有任何的价值判断倾向,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判断案例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怎样的事件和矛盾,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只做一定的引导,不做实质性的评价。
3.2具体应用措施
首先,在教学前,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进行教学前,要收集与案例有关联的各种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认真的思考案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在思考后能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在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结束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换一种思维去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模式。其次,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案例教学法的表现形式。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展示,可以采用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学生讲解,一方面增强案例的真实性和情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案例。这样一来,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的形成有效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总之,案例教学法引进旅游专业教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案例教学法在旅游专业中的实践应用策略,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
[2]何萍.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前厅服务与管理》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3).
关键词:旅游事业;旅游人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24-02
一、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之所以在旅游管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既是社会对旅游事业发展的诉求,也是旅游专业自身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
1.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2009年我国将旅游业上升到战略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国际旅游组织的分析,到2020年,全世界旅游人次可能逾越15亿人。社会上旅游人数的增加不仅需要为数众多的旅游人才,而且对其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注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业技能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高校重在传授旅游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加大了学科课程的教学,而漠视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加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拓宽实践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旅游管理人才[1]。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势在必行。
3.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旅游人才的开发。为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直面社会,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而且,在实践教学中,可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旅游知识运用到实际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旅游问题和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这对于落实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容乐观
尽管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改革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缺乏实践教学意识。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不少高校缺乏应有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践教学一度被遭到了排斥和抵牾。虽然一些旅游学院也强调实践教学,但是在课程实施进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地表现为套用以往的理论型教学范式,手段单一,从内容到方法都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特征,未给学生留出应有的实践和活动的空间[2]。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依旧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局限在理论的范畴之内,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专业课程实践性差。一些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具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却仍然停留在表面上。深受场所、经费以及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许多旅游院校尽管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但在实施中却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致使教学效果低下。此外,尽管一些教师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实践教学,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的应有技能与技巧,导致实践教学敷衍了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
3.旅游实践教学基地严重滞后。健全的教学基地是推进旅游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当前,由于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技能,导致旅游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旅游实践教学的需求。表现为,不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尚未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随意性较强。此外,在实践教学基地,很多师生自身也没真正意识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实践机会,其结果只能是使旅游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1.确立实践教学意识,严格实践考核程序。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明确的实践教学观念,否则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仅有实践教学意识还不够,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此,各旅游学院或旅游专业必须严格实践教学程序与步骤,加强实践考核制度,可以采用学校考评、院系考评、教师考评、学生考评、实习考评、社会考评等多种考核形式,提高师生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师生参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自觉性与能动性[3]。
2.建立实践教学机构,加强实践教学督导。专门的实践教学机构是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各旅游院校或旅游管理专业在推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为此,要成立实践教学委员会,制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标准和规范,建立明确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于严格贯彻实践教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违反或者没有按照旅游实践教学规则进行教学的教师给予批评或惩罚。当然,实践教学机构的相关人员也要经常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提出反馈和改进意见,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强教师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没有一支从事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想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通过合作、交流、访谈等形式,不断加强、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方面,为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专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任课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等等;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学模式,建立一种专兼职相结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各旅游学院要按计划、有比例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的兄弟院校、旅游组织、旅游景点或旅游部门学习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本校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要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或旅游界人士做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为学生讲课或作报告,为师生们带来新的知识、信息和热点问题,加深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领会。
4.调整相关课程,建设实训平台。教学若仅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只能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操作能力底下,实践能力不强,这违背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实践性人才的要求。为了扭转这种不合理的情景,各旅游院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实践课程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即适当增加实训技能课,减少相应的理论讲授。与之相配套,必须为实践教学搭建一个发展平台,即建设实训平台,为旅游管理准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模拟实习场所[4]。只有拥有了实践教学平台,才能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和条件,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积极互动,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注重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而改革和加大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冰清,陈国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
[2]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首先,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够深入全面,难以使相关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培养目标有偏差甚至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状况,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因此而不明确目标,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手段认识不够深入全面,缺乏从中职学生、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和旅游市场等方面全面考量实践教学的策略和手段,而仅把其他专业、其他类型学校的实践教学策略手段照抄照搬,缺乏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实际状况去研究和制定相关策略手段。
再次,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物质条件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场所和实习实训设备的重要性,以致于相关物质条件的缺乏,使得旅游专业实践难以依托有力的物质条件全面开展。
2.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重理论课程而轻实践课程,把实践课程仅仅当做是理论课程的辅助课程,以致大多课程依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而且还常因各种不明所以的理由为理论课程所替代。忽视了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实践,忽视旅游专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其次,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安排时间不协调,往往是理论教学时间多于实践教学时间,并且实践教学时间分散,难以保证学生集中时间学习、交流和掌握相关技能。即使是实践教学时间比较充分的学校,也往往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缺乏而不得不削减实际教学时间而增加理论教学时间。
3.对实践教学缺乏有力监管。首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调度缺乏监管。一些中职学校为了应付开展实践教学而没有根据实践教学的客观要求来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而是随意指定教师承担相关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即使配备的实践教学教师没有任何旅游专业教育背景,学校也不会主动调换。
其次,中职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更没有专门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机构。不仅实践教学经费没有纳入专项经费,而且对相应的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也缺乏管理,造成资源的浪费,最为关键的是对相关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也缺乏有力的监管,缺乏相应的考评机制。
二、改善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首先,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提高中职学校领导层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从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学校的科学发展、旅游专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层面考量并制定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其次,为了保证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重视研究实现相关教学目标的策略,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科研课题的形式鼓励实践教学一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并对优秀的科研课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发相关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教学策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还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配以专项资金,为改善教学设备和场所建立良好的条件。
2.构建完善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要依照职业教育的规律正确处理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地位,但不能以专业课程替代基础课。只有以良好的专业课程为基础,才能为相关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依据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认真协调理论课程时间与实践课程时间,使两者在时间比例上相互协调,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创造时间,而不能随意削减实践课程时间或者变相削减实践课程时间。
3.加强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监管。首先,应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资金、设备、场所和师资的调配与管理,监管实践教学的相关人财物是否到位,并积极开拓渠道,努力改善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其次,要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有力管理,明确相关教师的实践教学岗位职责,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监控,定期检查相关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督促相关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三、结语
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适应时代和行业的发展步伐,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从思想认识、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努力,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真正认识到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吸引学生走到实践教学的广阔空间里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221-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1.职业教育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
2.现代化特征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了企业的高新技术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因此,对这些职业岗位的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3.社会实践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最快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变化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企业也是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场所,在现代企业里,学生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气息。
4.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校企共建就是建立校企之间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专家请来帮助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硬件与“软件”,这样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能力运用水平,就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并付诸实施。
2.有助于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展开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地区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学校对地方产业的直接介入。同时,还能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对技术、工艺在生产实际中的最新进展以及产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作出及时反映,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高度统一;通过鼓励学生深入企业找课题,在完成毕业设计或专题制作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有助于高校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展。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对旅游行业或产业的调查,识别和分解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相关的专项能力及能力要素,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为落脚点,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线,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旅游行业从事管理工作。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并不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硬件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的软件管理。所需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要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的“双轨同步”,必须建立起完善可靠的、软硬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熟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并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较完备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个重要条件。实践教学对支撑保障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既要有一定水平的硬件环境,又要有相适宜的软件环境。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学科理论为依据,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了解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针对旅游企业岗位群对于旅游管理人才应对旅游产业需求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确定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和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较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建立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基地目前一般包括客房模拟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实训室等。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场所,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学生成才的学习场所,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平台。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应该通过协作关系,与有关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企校合作关系。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型”教师,具体采用以下的措施: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挂职锻炼;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总之,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实践教学工作动态,交流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在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过程中,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起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实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尤其是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通过实践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5).
[2]王保泉,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3]王健.谈高职教育中实验实训的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高职教育研究,2001,(1).
[4]汪焰,等.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探讨[J].成人教育,2004,(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相脱节,普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对学生的评估方式过于简化,从而影响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化改革、学生评估多样化和就业订单化改革、教师培训岗位化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就业订单化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目标及教学特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是,为旅游行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国高职旅游教育应立足全面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实操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具有明显特征,同时要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课程的设置。
(1)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倾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广泛分布于旅游服务业、酒店营销、旅游景区以及旅游管理部门等,从就业方向上看其专业对学生提出了非常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更强的服务意识,这也决定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倾向。
(2)具有非常完备的教学理论体系。与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相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设立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因此其教学理论体系也已经非常完善。
(3)对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有着较高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大多投身于服务行业,而旅游服务行业对从业者知识面的广度、技能技术的掌握程度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趋于全面。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问题分析
(1)理论课程与实践相脱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由于开设时间久、研究较为透彻等原因其教学已经具有非常完善的体系,故而能够很好保证学生理论知识汲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从教学实际出发我们却能看到,只有理论课程与实践保持良好的契合和辅助才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2)普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的教师构成不同于其他院校,其任职教师虽具有相应的学历基础但队伍却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缺乏相应的社会工作经验和岗位经验,因此在授课中也大多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无法充分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仅不利于学生实操性的提高,同时也因课程的空泛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正因如此,能否做到双师型教师的适时和适度引入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提升的关键。
(3)对学生的评估方式过于简化。学生学习状况和就业状况的有效评估是学校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能否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但从高职院校对学生评估的现状来看,院校的评估往往仅依靠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划分,而忽略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评定等方面,这种单一的应试式评估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实操动手积极性,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与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背离。
(4)教学过程没有向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学校在专业设置的同时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确定其明确的就业方向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茫然感,同时也可以对自身和专业选择的契合度做出判断,大大提高专业就业率。然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有着非常广泛的就业面,却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这是其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缺失之一。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高职教育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脱节是造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模块教学化在高职教育中的引入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周期进行模块式划分,并且对各个模块进行评估和细分,根据实际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因此能够有效解决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课程比率不足的问题。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改革其重点则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模块的调整和确定是做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互贯通、融合,把握好合理的课时比例和课程结构。
(2)实践教学体系化改革。高职院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普遍采取了“内二外一”的模式,即校内理论学习两年,校外实践实习一年,这种方法虽然表面上保证了较为充足的实践学习,但实际上其模式的变通性非常弱,同时也没有做到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和理论事实上仍是互不相干的两部分。因此要打破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的这一弊端就必须引入更为灵活、使用的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部分有机结合到一起,并根据课程的进度和社会职业需求逐渐调整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评估多样化和就业订单化改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一方面要从学校的教育入手,另一方面就是要协调好学生的就业以及评估。而从上述可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问题简述可知,该专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评估都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在就业方面,学校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给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明确的就业方向,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多努力引进校企合作,为学生的离校就业提供便利途径。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在应试评测基础上引入实践能力检测、职业道德评测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情况为其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如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能够真正做到评估多样化和就业订单化的改革,相信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质量;校风建设;学习能动性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旅游专业来弥补市场缺口。但是,旅游管理学科在我国新兴较晚,教师队伍在整体范围上资质浅,都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纯理论的教学比比皆是,而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经济直接联系的物质观念、实用主义成了旅游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为了快速产出“使用人才”,不断进行扩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记忆上,将考试作为评定学生是否成才的最终手段,学生眼高手低,极富有功利性也造成了在旅游教专业学过程中,学生人浮于事,“分不在高及格就成、学不在深毕业就好”的思想。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重“量”不重“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社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社会性门槛低,旅游企业在发展上,管理理念落后,对人才的培养不到位,没有给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得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出现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极大的打击了在校学生的积极性,相应的加大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难度,学生认为学而无用,毕业后在旅游行业没有前途,很多都选择了“升本”、“公务员”等等方式来规避毕业后的就业风险,在这样严重的消极情绪下,教师还有何教学质量可言。
(二)高校对旅游专业定位不准确
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不准,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相应的配套设施得不到很好的完善,就算有也只是餐厅、客房或者其他以操作性为主的实训室,而这种认为教学成本低的思想成为高校对待旅游专业的根本认知,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枯燥而乏味。也有许多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和旅游企业进行联系对旅游专业高校生进行实训,这种实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实地感受到了旅游专业的社会实用性,可恰恰是这种社会实践,摧毁了旅游专业学生最后一点专业兴趣,一方面高校对实训的学生管理、评估、实训教学不科学;另一方面旅游企业方用学生主要的目的是价格低廉,特别是在旺季,更是变相的让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在培训岗位上都是一些低级的服务生,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没有得到实践。
(三)教师教学方式陈旧
旅游管理学科在我国起步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是在各大高校出来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观念上很难突破以往,而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压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性,让学生本来应该在“象牙塔”的净土里“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变成了墨守成规的好学生,然而,旅游专业学生成才的最大难度不是技能的难度,也不是知识的宽窄,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品性和自省自学的生存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一)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生在自由的天地让思想自由翱翔的翅膀,学风同时也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学风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时刻熏陶和感染着学生,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针对学风建设,高校必须全员共同努力,形成上下同抓学风建设,在上课、自习,作业,考试,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共同监督和努力,并且要做好学风建设的专项调研工作,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专题活动。严格考风考纪,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在教、学、管上全面展开。
(二)积极促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教育思想的转变,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授人鱼,共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如今,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教师是不可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也不能仅仅是知识,最紧要的是学到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正确定位师生角色,,主张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
(三)努力培养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教师学历学位职称的提高,还要采用进修、培训、实践锻炼等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要让教师不仅在知识上武装自己,同时在整理社会实践上也能成为学生称职的导师,对于年轻教师在提高其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在教学科研上进行突破,支持他们担任重大课题,比如景区的开发策划,酒店的管理督导等等。
四、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社会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高校学习气氛不浓,受社会习气影响大,特别是新兴高校在校风、学风方面都缺乏历练,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偏差,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都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并出现教学质量和人才输出质量的恶性循环,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习能力和积极性,为旅游人才市场培养能开疆扩土的尖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卫,袁继荣.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力.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7(2).
关键词: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近几年,中职教育得到了空前重视和蓬勃发展,“2+1”教育模式的提出,更加强调了中职学校在两年的校内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理论通识教育,更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提高技能,实现与就业的零对接。这一理念在大部分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中实行得非常成功,毕业生进入旅行社基本能胜任本职工作。不久前,在一次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回访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有些学生向我反映:进入旅行社后都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岗位训练才能完全独自工作。这件事情让我强烈地意识到,虽然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渗进了实践教学的理念,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还没有真正构建起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应对旅游产业需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完整教学体系。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1.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据了解,现在我市各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般是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或对口升学考试。这就使得各个学校不得不以考试为导向设置课程,一些学生不愿在与考试无关的专业技能操作上下工夫,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其直接后果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到旅游单位工作,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手忙脚乱,个别甚至手足无措,产生思想障碍,畏惧本职工作或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因此,中职旅游教育者应从中吸取教训,把培养精通业务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并重,以适应市场需求。
2.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趋势分析。
从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上看,中职学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在择校学习时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渴望在短短两年内既通过行业资格考试,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办学角度而言,突出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特色办校的主要方法。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的描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及求新欲要求教师用创新的教学及实践方法传授新知。
从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看,旅游业将在每2.5秒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国。随着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等大型会议的召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中国将需要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旅游业是中国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给年轻人带来了获得高水平的旅游管理资格的机会。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
中职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对人才的要求总是在不断调整,学校并不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旅游业和社会的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一般多是在参加完行业资格考试后),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2.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不强。
虽然中职教育一直强调重技能,但因为行业的需要,学生不得不把通过行业资格考试放在第一位,这就使得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理论重于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比较注重实践,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但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学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教育缺乏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特点要求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更重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传统的模拟并不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工作氛围。
3.校内实训设施的建设不足。
在以往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多是依靠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模拟设计工作的场景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有的学校将一间房间改造为模拟旅行社,关于旅游专业的实训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4.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虽然一些中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发展明显滞后,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因为旅游企业不同于酒店能一次性接纳所有学生,并且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挑选学生,一些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严重影响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关于加强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构想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
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要根据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紧缺型人才。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中。四是强调实用原则。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调整课程设置,保证实践教学所占比重。
国际知名旅游学院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例如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店校合一或者学校建在饭店中,是其办学的一大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中职学校可结合自身情况和旅游企业需求现状调整教学计划,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努力做到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
3.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合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以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根据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所要求的能力、知识与素质结构,把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专业技能模拟实践教学模块:导游服务程序及技巧、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旅行社应用软件运用能力和外语素质及运用能力。专业理论应用实践教学模块:业务组织能力、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活动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块: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4.创新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1)引入“体验式”教学,让课堂“动起来”。
将创新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融于一体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引进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助于在今后教学中摸索出一个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人才的基本模式。
(2)强化模拟综合实习,让学生“兴起来”。
在实践性教学模式中,模拟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最有效形式。如在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旅行社业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团队的形式完成模拟综合实习任务。该模拟任务包括旅游线路及产品设计、旅行社接待业务、景区及旅游目的地规划等。在学生完成模拟方案制订后,可组织学生通过进一步的企业参观和实地考察验证其模拟任务完成情况,强化模拟实践教学效果。
(3)更新素质训练形式,让学生“创起来”。
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普遍具有较强的集中性,还不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适时消化。另外,旅游专业学科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兴趣和性格的限制,不自觉地陷入其中某一较为狭窄的专业方向,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开展“旅游活动月”,应用专业综合技能大赛的形式,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专业实用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心理素质。
5.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场所,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通过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总之,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努力将学生的所学与用人单位所需对接,使学生把学到的技能转化为企业岗位操作能力,使得学校的培养让企业不再浪费时间培养公司员工,实现学校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这是中职学校专业教育应该考虑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裴凤琴,李茂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探讨[J].河南农业,2008(20).
[2]佘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