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5 02:21: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计思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66-01
好不容易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国庆长假,偏逢天公不作美,持续的阴雨天气将之前所有的完美畅想计划都冲刷净了,无奈只有宅在家里。心里想着倒也难得有此番闲暇,可以让平日里紧绷躁动的心静一静,调整心绪,认真享受一下这别样的心灵假日。
随手翻出几本书籍,翻开目录泛泛浏览了一遍,这才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设计早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术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艺术评论家批判家们唇枪舌战争的面红耳赤,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着掷地有声的言论。
确实,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设计”快速漫延至都市生存的各个空间,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甚至是思维意识。
今天,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设计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流行的现象是一种设计的复兴,因为它不再是边缘化的东西,每件产品都必须经过设计的思考,而这正是将产品“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可以说,设计已被看作一种必须的存在形式,它将存在于我们的历史,人类的行为之中,融合着自然的发展而演绎。
当人们不再为生存忧虑时,便开始寻找着一切被人们感知为美的东西。我们已进入一个“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时代。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当代艺术越来越像产品,而产品也越来越像艺术了。艺术家认为:生活中的各种构件,小到一把勺子,大到一幢房子,都应该是经过艺术处理和设计的。对于平淡的家庭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值得孜孜以求的生活理念呢?然而生活与艺术的“邂逅”使得人们对于设计的界限与定义越来越模糊,更多的时候我们都难以区分真正好的设计应当是怎样。
其实听、说、读、写、看都是表达设计的不同设计行为。思维是大脑接收事物最直接的反应,而语言文字是阐述思维最根本的表达方式。对于艺术设计活动,设计思维作为指导设计行为表现的基本条件,积极服务于设计认识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促进着设计行为、方式方法的有效发展。设计思维活动,是从低级认识向高级认识不断延续、发展的人生过程。在设计思维过程中,始终是反复交替、互动促进的。
思维如同感冒一般,是会传染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亦是这个道理。身为高校美术学院设计系学生,我们骄傲于身处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深受艺术的熏陶与感染。设计表达、美学研究、艺术概论、创意思维等等众多的课程以及教授老师们精湛的传授令我们大开眼界,为之兴奋不已乃至疯狂着迷。殊不知再不知不觉间,我们的思维已悄悄被框定在同一个圈套中,像流水线下生产的商品,出自同一个模子,贴上统一的标签。
想起每年的六月,因为有了一个儿童的节日,于是就有了一些天真的色彩。但是成年人未必与这个节日无关,所有的人都曾经有一个童年,无论是否完美,那一份回忆的内容总是越来越充实,因为许多曾经的想象一点点加入其中。成年后的生活大多是受限制的抑或被“设计”过的,对童年的留恋是一种本能,只因那是一段最纯洁的人生。思维失去了想象力,现在人因此只能写出“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一类苍白造作的文字,意境狭隘而没有生气,再也不会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充满不羁思绪的神来之笔,让人顿感阔达和惊喜。没有了想象力,就没有了创造力;没有了创造力,何来设计?
据说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我不知道爱因斯坦讲这句话时的语言环境,但觉得说的还是很有意思的。正如设计师不应穷究设计的技巧一样,在设计和沟通的过程中,设计师们更应关注的是自我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体会,运用事物本质的力量对心灵的影响,将抽象的思维充分发散转化为真实的设计感受。
关键词:设计;营销思维;创新;营销者;设计师
设计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从设计的定义来看,“设计是一项制造可视、可触、可听等东西的计划。”[1]从广义上来说,现代商业社会的一切产品、包括服务,都是设计的成果,都是设计作品。这个定义天然地包含了设计的目标――为顾客服务:“制造可视、可触、可听等东西”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顾客,而设计作品是否“可视、可触、可听”,判断标准并非是设计师独自可以评判的,必然要交由顾客去进行评价。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提供给顾客,并以能满足顾客的程度作为评判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营销是满足别人并获得利润。”(菲利普・科特勒,2012年8月)营销是为顾客服务的艺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实施的市场行为。相对于顾客,实施营销行为的人或机构统称为营销者。而营销思维所指的就是营销者在营销过程中,遵循营销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营销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该过程包含了营销现象的认识与分析、营销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营销工具的选择以及营销方案的提出,还包括了营销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营销思维的模式主要表现为营销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来展开的。经典的营销理论表明,营销思维的主要过程可以表述为首先进行环境分析(SWOT)确定营销总体战略,接着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STP),最后是营销策略组合(4Ps)。设计全程参与该营销过程,并积极提供设计作品来实现各种营销功能。
设计师通过对现实产品的设计状态进行感知,并敏锐地发现同类产品尚有可改进的余地,然后实现它,于是设计作品带来了差异化,这成为营销进一步开展的关键因素。
1 设计中的营销环境分析
营销环境分析往往需要给营销者提供一种思路,去回答公司自身资源和发展目标与环境状况是否匹配的问题。如果采用SWOT分析,结果应当产生一种公司战略,这种战略可以使公司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能够顺利生存下来并获取应有的利益,或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在该公司战略中,包含了对某种需求趋势的满足,这可以带来巨大的市场利益。
设计师同样需要思考该问题。设计师的思考方式与营销者不同,设计师通过发现当前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提供独特的设计来满足该需求。设计师考虑自己的设计作品是否成功时,重点考虑顾客对它的功能、利益、特色的评价。设计师甚至撰写设计说明来劝服顾客接受其设计作品中对需求表述和满足方式。
由于设计固有的创新特质,设计师在评价设计作品是否成功时,还往往保有一种热情,希望通过设计作品引领顾客消费行为。这种特质既使得设计作品具有某种市场风险,同时也使得设计作品可能具有市场前瞻性,从而获得较为长期的市场利益。这正是设计师与营销人员的分歧所在。营销人员凭借对市场过去较长时期发展的理性判断和逻辑判断,得出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测,并希望设计师遵循该预测指导展开工作。而设计过程往往面向未来市场发展,希图通过创设市场需求来解决当前的需求不足的问题。
设计师需要在创意的新颖程度与市场需求的客观发展规律方面进行衡量,有意识地控制并筛选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
2 设计中的STP过程
营销中的STP过程主要是指在选定的某种需求趋势下,按照需求识别的关键因素将总体市场进行细分,划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然后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中,与竞争品牌和产品相比,公司品牌和产品在顾客心目中位置的过程。这个过程归根结底需要对自身品牌和产品进行差异化。通过差异化才能在顾客心目中确立独一无二的位置,或者相对优越的位置关系,从而顺利进入顾客的选择序列。营销人员确定差异化的过程艰难而理性,充满了对当前竞争品牌和产品多方面的分析与选择,最终才能确定其中可能带来竞争优势的差异化因素,并希望将这些差异化因素落实到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特点、包装、外在形象等方面,从而作为下一步与顾客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
设计师的思维过程非常直接,就是创设与当前竞争品牌和产品不同的产品。他们通过对当前产品的特点和顾客使用方式进行研究,找到其中可改进的环节,然后得到一个创新产品,这就带来了一个差异化的产品。但是设计师在该差异化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市场利益方面评价能力不足,需要营销人员的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来得到反馈。
3 设计参与营销策略组合的制定与实施
营销人员面对顾客,提供的不外是有形的商品、服务、事件、体验、人、场所、产权、组织、信息和创意十大类产品。这些现代营销产品无不是设计作品。这些营销产品按照营销人员对顾客需求的描述而创设出来并投入市场。营销人员积极与顾客进行沟通,引导和关注顾客的使用过程并期待能得到改进的机会,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一旦营销人员希望能够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时候,不得不求助设计师对产品进行改良更新。
设计的开端或者叫创意来源往往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个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暗藏着一个需要去满足的需求。不论是需要进行即时沟通的通信工具,还是待清洗的一件脏衣服,都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灵感。设计师通过提供与当前使用现状相区别的改进后的产品,如苹果手机;或者服务,如手机系统的全新界面;或者仅仅是一种更新的包装,如洗发水的小袋装,都意味着对顾客需求的更深层次的、更细化的满足。这是对品牌产品系列的丰富和对顾客的进一步细分。这正是营销人员追求的。
营销人员也需要借助设计作品――广告、包装、展示、销售空间等来进行与顾客的沟通。这时我们注意到设计师以及设计师所在的设计机构,也是在扮演者营销者的角色。设计师必须能够在品牌和产品定位的框架下去思考如何达成广告传播的目标,并提供一系列主旨一致形式不同的设计作品,来全面实现营销人员对营销沟通的要求。
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不但包含了品牌产品的相关信息,而且还要反映品牌产品与顾客试图建立的利益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这种与顾客的情感联系的表达常常是营销人员不擅长的,却必须要通过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来实现。
设计师需要仔细衡量品牌产品的信息表达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品牌产品的营销沟通目标。设计师还需要借助营销人员使用规范的营销工具和方法帮助评价设计作品的营销沟通水平与效果,并持续改进设计作品。
4 结语
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框架下展开工作,并且设计师对顾客需求的思考和体验直接而丰富,因此设计中的营销思维构建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
设计师需要理解营销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并能够解读营销人员的市场研究成果,辅助自己的设计工作。换句话说,设计师必须同时也是营销者。
广告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方式
有人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平面广告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平面设计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过多地交给学生设计技能,使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但涉及到具体的广告设计时,模仿成分过多,形式味重,创造意味不强。广告设计思维包括以下几种:横向思维、求异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一、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能使我们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我们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思路。它可作为纵向思维的对立方式。纵向思维是要把同一口井继续挖深,横向思维则是要试试其它位置。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不同构图方法的表现,不同题材、内容的选择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横向思维来创作。
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也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来说的,其思维活动的要诀在于不受任何框架、模式的约束,从而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禁锢,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现实难题或创造更好、更美的东西。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众多创造性思维成果诞生的重要运思策略。我们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可以画花的生长或凋谢过程,可以把正视、俯视、仰视等结合起来在同一作品中,可以把一幅作品剪贴、随意粘贴、想象成另外的作品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求异思维来创作。
三、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想象思维有再造想象思维和创造想象思维之分。再造想象思维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思维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我们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可以创作飞翔的人,可以创作把地球放在手上,也可以创作动植物组合成新的生物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想象思维来创作。
四、发散思维
突破常规是创造型思维的本质所在,这一点在发散思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五、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来说的,它是指人们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猜测或突然顿悟的思维形式。直觉思维着眼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握,它与逻辑思维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局部性分析是很不同的。直觉思维能力强的人常常会从一些偶然事件中突然领悟问题的实质。
在广告设计方法中,感性诉求广告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竞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最复杂而又最易变的,要想真正使感性诉求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是必须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 包含着以下的几个原则:
1.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2.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4.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
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可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多,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谐趣幽默外,还有对比、抒情、夸张、比喻和联想等,应在不同的场合下运用不同的创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感性诉求广告已经成为悦取消费者的一把利剑,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情为上”的国度里,这种情况更加显得重要。所以在广告设计中要遵循合理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告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中国的广告走在世界的前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灵感思维艺术设计创新
现代设计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产品设计到服装设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物质世界,这是千百万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灵感思维的价值体现。
灵感思维——基本思维形式与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灵感,是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一座有待攀登的高峰,它比别的高峰更令人神往,是艺术设计师长久以来都梦寐以求的。古往今来,不管人们对它曾做过怎样的解释,它都作为发明创造的重要因素,理所当然地凝结在创新大厦的每一块玉石之中。
究竟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在潜意识酝酿中突然接通了所急需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的构思和创意。也就是说,灵感是在高度自觉、高度兴奋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的调遣下出现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心理功能和特征。因而灵感并不神秘,它是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现象,也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思维活动。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灵感思维是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它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并列的思维形式。与此同时,灵感思维又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作为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灵感思维的“雏形”自然是孕育于人类原始思维之中的。“伴随原始思维发生发展而产生的灵感现象,也应该看作是原始人集体显意识与群体潜意识相交融的结果。[1]”由此可见,灵感源于创造主体生命体验的深处,可以说灵感是人类的本能体现。因此,灵感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它源于生命本源,是人类的情感、经验、动机等潜在心理活动的直接反应,是高级神经活动最直接、最鲜活、最准确的思维方式。
灵感思维——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飞跃方式
纵观人类创造发展的历史,凡闪烁辉煌之处,无一不是凭借灵感、直觉等非逻辑思维,超越非理性而达到理性认识的结果。如同钱学森教授所言: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事实上,艺术设计的创新过程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但真正实现创新,则只能是由于想象、灵感、直觉等非逻辑思维形式造成逻辑中断所致,灵感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活跃在艺术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飞跃方式。
艺术设计中的灵感闪现是思维瞬间组合的形式,是潜意识向显意识的“飞跃”,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极为短暂的一瞬间打开了思想的闸门,为设计师的劳动浇灌了清泉、甘露,它的出现会给设计师带来新的构思和启迪。虽然灵感出现不一定会产生成功的设计作品,但却能够为艺术设计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在艺术设计的准备阶段,设计师常会遇到由于缺乏思路,而无法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设计的切入点。而灵感的出现,可能帮助设计工作者敏锐地选择出有价值的或者独树一帜的突破点,为设计的展开工作做好铺垫。在设计的展开与完善阶段,设计师又常会遇到对已有的构思不满意,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创意点,使创意的思路受阻,而一旦灵感产生,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灵感以其巨大的、高效的、闪电式的潜能融进,一瞬间使高度激发的头脑产生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突破,是设计师的创造活动过程中质的转折点。
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本质决定了灵感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纵观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灵感思维总是起到突破升华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创造力,不断推动艺术设计向前发展。
灵感思维——提高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关键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它要依靠设计师的综合创新能力来实现,创造性是设计师素质培养的核心,而创造性的产生是一种长期修养与积累在头脑中勃发的灵感,所以获得灵感思维的主动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设计灵感的闪现从表面上看来是偶然的,其实是以必然为根基的,是蕴藏着必然的偶然,是必然的偶然闪现,这种必然在于设计师长期的思索和有意追求的结果,即所谓“长期积累,偶尔得之”。世界著名设计大师大都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痛苦探索阶段,这一点从他们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中就可略见一斑。
在执著的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同可能性的过程中,设计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都有其独到的视点和见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灵感思维模式。灵感具体到每个个体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世界著名设计大师都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设计师需要找到自己的思维特点,有意识的调动灵感,把握自身灵感思维的独特规律,获得设计灵感的主动权,走出自己的设计之路。
结语
灵感思维是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思维网络中最富于创造性的心理现象和思维模式。在艺术设计甚至整个人类的创造活动中,灵感思维自始至终都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灵感思维是人类的本能,是天才的释放,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天才,而灵感是通往天才之路的最佳捷径。灵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成就的设计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发现灵感、把握灵感、开发灵感,获取灵感思维的主动权,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素质。我们要充分认识自我,挖掘本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创新素质,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发展。
注释
[1]刘奎林,《灵感——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第5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刘奎林,《灵感——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天津社会科学院,2002年5月第一版
[3]吕景云.朱丰顺,《艺术心理学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一、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概念
创造性思维虽然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然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却没有具体的定义。很多人都崇拜那些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科学家、发明家,对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表示叹服。也有许多学者专门从事这项研究,然而目前我们关于创造性思维却所知甚少。对于其分析,我们一般通过思维分类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了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前者是一种重复性质的思维方式,是按照已有的知识以及规程按部就班反复进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严谨性,但却缺乏新颖性;后者的评判依据是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与独创性。他与其他思维方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创造性思维的评判是从结果来看的,因此无法与逻辑思维或者灵感思维进行概念上的区分。因此,可以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运用已有的思维形式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而开展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又能有所升华的新颖的心理思维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应用于艺术设计所具有的特点
1、情感体验性
艺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并非单纯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与思维密切联系,继而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互作用的,虽然情感和思维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赖的。而与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所伴随的情感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情感,另一类是高级情感。前者主要是指情绪,而后者主要是主要通过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关于道德感、美感的一些高级情感。创造性思维的情感体验促使情感上升到一个更加高级的层次。
2、情感实用性
在这个时代,设计师在设计商品时不仅仅只是考虑该商品的实际实用性,而更要从情感的层次给予消费者心灵上的慰藉。也就是让消费者从设计师的设计上感受到设计内心的那种情感那种热情。现在社会中消费者由于总被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所误导,逐渐地不知道什么才能真正满足自己得需求。而那些知名品牌能够自始至终博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商品中,设计师在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强了设计的情感实用性,使消费者在满足自身实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情感需求。
3、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各种思维方式交织与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不懈运作,构思出了新颖独特的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度独创性并非凭空捏造,这种独创性是指设计师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发挥出一个旧主题未被发现的一面。如果将这种度创新理解为创造出曾经从来没有过的事物,那就是一种巨大的误解。而这种从陈年旧事中发现新鲜的能力才更能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
4、艺术前瞻性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其实际上还是来源于生活的。而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基于现实的已有的事物与信息来对这些事物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从而通过预见与判断而调整事物的发展策略,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前瞻性的体现。然而,这一特点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能具有间歇性与模糊性。作为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创造思维的艺术前瞻性,并能够及时把握,从而在对目前的环境、信息进行多层次的把握,从而完成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高水平艺术作品。
三、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设计思维 创新和改变 解决问题 以人为本
引言
审视周围的环境,一切都是设计。无论你是在逛街,还是待在家里,不管你是在博物馆、办公室、公交上还是其他什么地方,设计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没有纯粹自然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或那种人为设计的结果,我们所定居的这个世界的形式或结构不可避免地沦为了人类设计的结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探讨设计,更重要的是设计背后的设计思维。传统的设计观念主要关注和主要表现的都只是外观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它们主要强调的都是外观设计,很多设计师也已经意识到并且也一直在强调设计不仅仅是外观,最重要的是背后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真正能够带来改变和创新的是设计思维,我们要懂得,设计的职责、道德、责任,设计不是造型、不是装饰,是解决问题。柳冠中说,设计看起来是在造物,其实是在讲述故事,在编辑一幕一幕的故事,它是一个过程,这个故事、这个过程一直在探索不同环境、条件、时间下人们的不同需求不同问题。而我们只有运用我们的设计思维才能更好的编辑这个故事,所以设计思维强调两点,一个是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一个是人,我们要以人为中心,关心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肩负起设计师的责任,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1 设计思维是以解决问题和创新为中心的
研究发现,设计师活动明显区别于典型的科学家或者是学者的活动,科学家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而设计师通过综合手段解决问题,科学方法是用来发现客观事物的一种行为模式,而设计是用来发明创造的一种行为模式,科学是分析的过程,设计是创造的过程,将设计理论构建于不恰当的逻辑范式和科学范式是错误的。逻辑探究的是抽象事物,科学探究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设计创造了新事物,设计本身就是具有探索性质的创新活动。设计思维要求设计师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在面对众多需求的时候,学会做减法,利用各类定性、定量分析,来寻找用户的最痛点,找到和谐和本质的问题和需求,然后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无印良品在设计界一直具有很高的设计地位,对用户的深入观察与研究,解决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还有无印良品品牌的创新,无品牌观念,这些好的设计理念,从无到有,以少胜多,设计思维已然已经成为公司的战略措施。
2 设计思维强调以人为本,并且关注社会问题
设计天生就是为别人在做事情,纵然同样需要观察和思考,但是这种观察和思考不是为了表现设计师的自我,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某个用户群,因而设计师了解用户就变得非常重要。设计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是围绕着人,围绕着用户展开的。设计要探索的是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
对于设计的评价和分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解决生存问题,衣食住行的问题。第二个层次,炫耀身份地位,对科技娱乐享受的追求。第三个层次,我们要节制,适可而止,关注弱势群体,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已经布满全世界,围绕弱势群体的设计也越来越多,视力障碍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读写操作,可以用摄像头(结合语音)识别钞票面值,用GPS等导航应用定位,VoiceOver是iPhone的一项无障碍辅助功能,苹果称这是全球首个“基于手势的屏幕阅读技术”,盲人可借助多种手势使用设备。例如,当用一个手指滑动屏幕时,iPhone就会逐个读出手指经过的应用;打开阅读类应用后,用两个手指从上往下滑动,即可听到阅读文章内容的语音。此外,iPhone还支持40种可通过蓝牙连接的盲文键盘。
结语
“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这里锤子是方法和工具,钉钉子是目的。设计思维也是一种方法,我们很自然地会想把它用到各个方面,不仅仅是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也包括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当然,不能被方法所累,要时刻牢记目的。我们要使用感性和理性相互结合的手段来解决人们的问题,并且要技术上可实现,通过可行商业战略可将其(结果)转化成消费者价值和市场机会,我们仅仅把设计喻为一次艺术的自我旅行或一把销售工具是不够的,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对人类变化着的需求做出敏感的、智慧的、富于想象力的回应,善用新技术,设计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服务模式,从而带来社会的改变、人类的改变。
参考文献
设计思维,一是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二是一套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包含了触发创意的方法。
设计思维以人们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为目标,依据文化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创意设计与实践。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来源:文章屋网 )
在标志设计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此时就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配合得当的话,就可以设计出出色的标志作品。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标注设计过程中的配合。
【关键词】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是一个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设计工作,其难度比之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它要求最后的作品近乎完美,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为了达到近乎完美的设计,前期的逻辑思维和后期的形象思维配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逻辑思维负责对设计对象本身的调研分析以及外延的分析,以及元素的提取,形象思维则负责元素组合,但在形象思维过程中也有逻辑思维的贯穿。
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分析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形象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否则容易产生错误。即使是诗剧创作,也需要依靠逻辑思维来进行设计,否则天马行空,思维驰骋,产生出来的也都是没有半点真实性的荒唐想象;其二,逻辑思维的过程,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帮助。很多时候只有在形象思维处理之后,才能够对于对应的事物产生逻辑推理的可能性,才能够理清楚其中的含义;其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特定情境下,使用特定的方式去处理,可以使得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产生联合效益来。
二、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标志设计过程中的配合策略
(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标志设计中的融合分析在标志设计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而是需要在了解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去探索和研究。对此我们援引功邦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志为例,图1为功邦科技的LOGO示意图。在对于此标志设计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且由此展现出良好的标志设计配合效益。其一,功邦科技标志里面的字母“G”取公司拼音的首字母,同时G有设计成为一个植物幼苗的形式。显然这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基于形象思维去对于这样的字母进行再次分析,同时结合功邦科技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历史,就可以知道,功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业为起点和核心的集团公司,植物正是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经营内容以及绿色经营理念。其二,字母“G”形成的植物幼苗下面有土地,旁边有阳光,代表着企业能够像这颗幼苗一样拥有足够的养分与阳光,供给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同时字母“G”又以手掌的形式出现,象征着对自然与社会的呵护,也暗示了企业发展不仅依赖于外界的滋养,同时企业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又义务去呵护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这也正符合了功邦企业“依靠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愿景。其三,标志中的阳光将树叶分成了八份,首先寓意着阳光能够投射到整个企业的内部,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健康与长远。同时将树叶分成八份,象征着八方,代表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八”又寓意“发”的意思,暗喻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四,从图表设计颜色的角度来看,绿色代表的生态环保,希望生机,都寓意着企业将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而橙色代表的科技,有着严谨理性的含义,也是符合企业的气质的。
(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标志设计中的融合策略上述援引功邦科技企业的标志设计案例,指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很好的融合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这样的事实。但是真正的要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融合,还需要思考更多方面的因素。笔者结合自身标志设计实践经验,倡导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树立正确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关系理念,不要以对立的视角去审视彼此,一个标志设计作品是可以融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这是需要设计人员从思想观念上去调整和改善的;其二,标志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懂得去找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切合点,在收集和整理到的设计标志素材中去寻找灵感,进而给出更加多样化的标志设计方案;其三,标志设计人员应该时常去关注标志元素,标志文化与标志本体之间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本质基础上去选择元素,由此实现自身灵感的不断积累,一旦需要融入到设计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去选择;其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用当前比较普遍的标志设计软件,帮助自己提升自身的设计效率和效益,这也是现代标志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五,注重经典标志设计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去看看别人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融合的,在广泛借鉴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设计人员自身创新悟性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做好权衡,并且切实的将其融合到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去,这是现代标志设计的基本理念。作为现代标志设计人员,应该懂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积极在实践过程中找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切合点。
参考文献:
[1]史江霞.声乐训练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性[D].山西大学,2010.
1.1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所谓建筑设计的创新,按照科学的策略表现建筑技术,同时不断提高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以保障完美优秀的设计效果,且体现建筑风格及创意,确保最终建筑预期的目标得以落实。建筑设计在创作的过程中,建筑师自身必须尽可能的体现其主观能动性,把主体的创新思维及建筑风格表现出来。要把创新思维在整个设计的全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促进建筑设计的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1.2建筑设计的特征从形式上来说,建筑设计不但要与各种使用需求相符合,还要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具体来说,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1.3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遵照相关的原则,具体原则主要有:合理化原则、经济适用原则以及安全有效等原则。在建筑设计时始终遵照合理性原则运用到设计中,利用科学的建筑设计把资源的合理化的配备,用最少的资源取得高效的利润。因此,建筑师必须及时更新其知识和设计理念,设计之前必须实地勘察,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项目做出科学的设计。而且对于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工程预算要仔细规划,如此可以把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控制资源的有效使用。
2现代建筑设计现状
2.1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多样,独特创新,但缺乏现代的理念因为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风俗习惯,当然,建筑风格也不例外,这和它们之间的社会文化都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每一个地区其文化习惯也不尽相同,也就使其建筑设计的风格也不相同,一般来讲,建筑设计一定要和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文化历史在建筑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相符合。同时,也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城市来说,也是一个最佳的诠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因此也吸引了一些国外的建筑师的热情。尽管如此,也凸显出了很大的一个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只注重了历史文化等,而忽略了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对所取得的科技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并没有显现出来。因此,当代建筑的设计应跟进时代的发展,将建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2.2现代建筑设计技术成熟,设计科学合理,但缺乏生态理念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基础,在建筑的室内设计或者建筑内部的技术处理方面技术的发展都很成熟,比如建筑结构的稳固和通风系统、防火设计以及墙体保温隔热。但是,在当今建筑设计中,人们只追求了建筑本身的安全舒适度,却也因此忽略了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致于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很多建筑都采取了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建筑设计中,把这种注重生态的理念融入了建筑设计当中。比如,为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建筑周围修建水池,能在炎热的夏季有效降温;还有,对建筑的屋顶采取太阳能屋面,有效的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能提供热水、供暖以及用电。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将这些对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正好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符合。
3可拓展的思维
当在建筑设计中,对当前的问题能很好的解决时,通常我们就将其归为灵感以及创意和构思等,对于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就会感到没有一点办法,这是因为在解决问题时,对于问题本身缺少一种有效的推导方法。当前,建筑的发展朝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科学化,因此就要沿着定性化以及定量化的道路来前进。逆向思维为建筑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一个推进发展的空间。可拓学和创新学对于逆向思维模式同样十分重视。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模式不但能够使人们从反面去对事物进行探寻,主动的去将常规的具有单一性、单项性、逻辑性和习惯性思维打破,所以它有着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建筑设计之中,运用逆向思维模式来设计创新是很常见的,采用可拓学的方法和原理分析建筑创新设计的可拓性,对于设计手法和设计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是十分有效的,比如在设计错层住宅楼的室内楼梯的时候,常见的设计思维就是把错层部位的楼梯、栏板、平台设计成固定形式,并在左右中的部位只能对其中一个位置进行选择。这样一来就无法使室内空间的灵活布置和多重使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而逆向思维模式的运用,使得室内的楼梯、栏板都很灵活,这就使该问题有效的解决了。
4菱形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的关系分析
菱形思维主要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发散———收敛的思维过程称为一级菱形思维,在这一基础上又能繁衍出多级菱形思维,该思维模式对于建筑设计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十分适用,可以用菱形思维模式来对建筑设计思维的过程加以来描述,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来说,菱形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建筑在设计创新的时候要采用菱形思维模式,一定要慎重,并且还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明确目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碰到问题,这一点必须认真对待,在开始设计之前必须得明确目的,这样就不至于盲目设计。(2)创新性,创新性在建筑设计中一定要很好的体现出来。(3)可行性,建筑设计的创新首先得以实际为基础,这样才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在实际过程中也较容易实现。
5逆向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的关系分析
逆向思维对于可拓思维模式十分重要。逆向思维能够将传统的定向思维模式打破,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寻求变通。逆向思维能够使人们站在事物的反面去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彻底的了原有的逻辑性,这种方式虽然带有冲击性,然而逆向思维模式却能够让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在进行逆向思维的创新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创造学中一般都习惯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包含方向、属性、原理、方法的逆向,逆向思维可以在所有事物的创造与思考中广泛运用,但是可拓性思维的逆向思维主要是在变换反物元、非物元、逆事元的时候运用的,可拓性思维模式以一种形式化的方式对逆向思维模式进行描述,使其学习和应用起来更加便利,当前在建筑设计创新案例中运用逆向思维模式已经十分普遍了,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设计思路不清晰的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再运用可可拓性思维创新设计的时候必须慎重,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在卢浮宫增建工程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就成功的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其逆向思维表现在:将玻璃和钢结构的透明金字塔添加到古典建筑群中,无论是从材料还是结构、造型来看,其几乎与众多古典建筑格格不入,但是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将反差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进而闻名于世界。不仅是卢浮宫,米拉公寓的设计也独具一格,运用了惊人的想象力,其造型仿佛从地面生长的生物体,既是建筑设计的创新,又是对以往建筑设计观念的颠覆和反叛。还有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一反一般博物馆中规中矩的常态,其堆砌无序、形体扭曲,但整体的建筑效果却很好,如同一朵怒放的“金属花”。还有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设计者将室内交通路线与设备管线设置在建筑外,这样做的效果是:建筑物内部结构清晰的展现出来,此建筑设计也突破了传统,体现了设计理念的创新和建筑艺术创造。
6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思维与一般的思维区别与其出现、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创新主体非常多的智力因素及其综合的发展过程,比如,研究分析、逻辑思维以及创新素质等多种能力。建筑设计优秀方案的创作,需要灵感,同时又是一个形象与概念、感性与理性互相交融的过程,采用创新思维方式,能将建筑的构思创新水平提高。6.1领悟和感知能力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构思,是一个既体现智力融合的过程,又将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突出。设计灵感一般是某些具有想象力的发现,直觉思维的意思比较浓厚。设计灵感还是一种醒悟与融会贯通,更是一个顿悟过程。设计灵感一般来源于人们感性的思维,需要建筑师在生活体验中不断的提炼和获取,要慢慢累积不同的人文知识与生活经验,以将各种层次知识进行融合和贯通。设计时还要将自然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自然可以使人迸发出许多创作灵感,也是创作的源泉。6.2创新心理的驱使设计创新与创作极具创造性,主要就是创作者投入与参与自我意识的过程。创造的动机主要是求知欲、情感和追求超越等诸多品质,这些品质也能进一步构成创造活动。设计创作进行时,创作者一定要投入真实情感和富有激情,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与开放的心理状态,具体包括理想、兴趣、信念和独立性这些心理因素。6.3对想象力的训练想象作为设计创作的核心,是指人们凭借潜意识的理性和直觉大胆的对事物进行联想与猜测,并且提出假说,重新组合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中的各种图像,从而形成创新的作品成果。要想拓展想象力,首先要有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还要有训练对各种想象的认同。想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并不包含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想象力作为一种直觉能力,它的开拓可以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想象力的培养,包括对问题的观察、理解力、对事物本质的捕捉、洞察力的训练和培养,还包括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对各种相关方法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7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7.1做好建筑节能发展能源是当今国内和国际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融入节能的元素是一项十分可行的创新思路。当前,在一些城市以及一些部门内,对于建筑节能的意识比较薄弱,给予的关注度也较低,这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十分不利。为了做好建筑节能发展,应首先强化公众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加大建筑节能的投资力度和监管力度促进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7.2建筑设计向智能建筑发展所谓智能建筑是指将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智能建筑设计中,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智能建筑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高标准的使用要求,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为人们节省出一定的时间,创造出一定的便利。7.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际上是对“节能建筑”和“智能建筑”的融合,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三方面: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以及回归自然。绿色建筑既是对环境的保护又是对人类的保护,是一项双赢甚至多赢的设计理念,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是未来建筑设计创新中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8结束语
[关键词]标志设计 创意思维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思维导图
标志设计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设计艺术,在于将大量信息以恰当的表现形式集中浓缩展现于方寸之间。标志设计虽然凝缩了诸多信息元素,却必须让人能一眼读懂,在读懂之后还要能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然后牢牢记住,这才是标志设计最难得的地方。
标志设计要找灵感就必须有充分的前期设计思考,而往往这个设计思考的阶段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但其实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拓展阶段,关系到标志设计的最后成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有一些比较清晰准确的设计方法作为指导,会使标志设计轻松有效的多。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
一、标志设计的创意思维
首先,要探讨标志的前期设计思考问题,就离不开对于标志设计创意思维的研究。好的标志设计离不开好的创意,好的创意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标志设计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而由发散思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创造力。“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个流动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多元思维。因此,发散性思维也是多元的思维,是从一个中心点引到无数中心点,再由无数中心点引到更多无数中心的过程,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和游离性,没有固定方向,如同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却期待着不同的奇遇,当这奇遇发生时,就是灵感出现、思维闪光的时候。但是也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感,不断地在思维的边界四散游走,使得思维的结果往往和当初的出发点相去甚远,甚至迷路了走不回来。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因此我们还需要“收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 )来替我们将之前发散性思维撒开的网收起来。“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互区别而又紧密地相互联系,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我们进行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就是通过这样张弛有度的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相互补充、转化和融合,来达到一种思维的创新、设计的创新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就是我们创造性思维活动创新的过程的运行模式。当然这样的思维方法对于激发我们的设计想象与灵感有很大的帮助。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最近比较多运用到设计领域来的一种思维方法(见图一)。它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六十年明的一种创新性笔记方法,它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的神经网络一样,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无限扩散,就像四通八达的道路。他的本意是用来做笔记,使人们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讲师的每句话和一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现在也被许多企业用来做计划、制定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组织会议。
通过这种方法,发散性思维就以文字、草图的方式,清晰地被记录到一张白纸上,整个思维导图过程脉络清晰,发散广阔,完全避免了思维紊乱的问题,是一种不错的创意思维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当然也适用于标志设计。但是标志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思维导图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更加理性。
三、标志设计创意思维过程解析与研究
那么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标志设计的创意思维过程中,以便更好地引导人们有效的进行标志设计创意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尝试着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重新对标志设计创意的整个思维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整理和绘制了“标志设计创意思维导图示意图”。
如图2所示,这是针对设计对象的相关信息做的第一层次剥离,即以设计对象(主题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发散开来的,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中心点出发衍生出无数分支。
第一层次剥离,是对设计对象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即设计对象的名称、名称含义、企业文化理念、经营内容与产品外观以及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特征。通过第一次主题细分,将设计对象(主题点)首先分解成几个“子主题”。一般来说,标志的设计对象都会具有如图2所示的五个基本信息点。但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设计对象群体是复杂多变的的,所以也可能我们的设计对象只具有其中的一两项或者两三项基本信息。那不要紧,不管能剥离出几项基本信息,在做设计之前尽可能多了解设计对象并对它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后面设计活动的展开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对设计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分析之后,就要根据设计对象自身的特点,有时候还要根据客户的需要,有选择的对“子主题”进行第二层次剥离,再次细分。如图3所示,每个子主题又可以细分出N个“次级子主题”,这些次级子主题其实相当于我们从主题中通过第二次剥离所分离出来的比子主题更加丰富而具体的创意切入点。当然不是这所有分离出来的创意切入点都很适合设计对象,因此要根据设计对象本身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或多个创意切入点进行深入设计,也就是对找到的创意切入点的进一步升华。
通过“子主题”与“次级子主题”的两次剥离,设计对象的基本信息元素就基本上都分离出来了。围绕着这些信息元素,可以开始进行进一步的联想与想象,充分调动起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将创意思维无限扩展铺开,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创意思维导图网络,如图4所示,在前两次剥离的基础上,将创意思路进一步打开,无限延伸出更多的思维点(图中小红点表示的是创意思维网络中的闪光点)。这些思维点离中心红圈中的“设计对象(主题)”越近,就越紧扣主题,属于中规中矩的创意点;反之,离中心红圈越远,则越偏离主题,越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越远越偏离主题的思维点往往更具有思维张力,更能产生天马行空的独特创意效果。这就像是一把打开设计者创意思维大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就不用再为打破思维定势、思维框架而烦恼了,因为通过思维导图的展开,自然而然的就将思路打开了,完全不用刻意去打破。
当我们用文字将创意思维网络记录下来以后,便形成了文字导图,接下来就将文字导图绘制成图形导图。值得提出的是,在将文字导图转化为图形导图的过程中,一边画一边就会自然而然的闪现各种与设计对象相关的标志创意构想,并记录下初步的标志原型。所以基本上在思维导图绘制完成的同时,,标志设计的雏形方案也就出现了。
四、结语
通过对思维导图在标志设计创意思维过程中的解析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导图对于标志设计创意来说是一种不错的创意思维拓展方法,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易于掌握和运用。它既可以全面记录下了设计者的整个思维发散过程,又可以有效的减少在标志设计中为了漫无目的地寻找灵感而导致的时间浪费,而且将创意思维牢牢锁定在设计主题之上,不至于偏题、跑题,使得整个设计更加有效、快捷。既避免了因思维发散太开而使得标志设计偏离主题,又避免了思维局限,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能够更快速更有效的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标志设计。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关键词: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效的将科学与设计连接了起来,艺术设计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重要桥梁。而且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艺术设计还涉及到了文化、材料、审美以及科学等很多的领域。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得到满足,还有利于促进人们文化素养、生活品味以及文化情趣的提升。创新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可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对于艺术设计者来说,创新思维作为基础素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长年从事建筑装饰以及工程设计等工作,从自身经验出发,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1 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是利用独特新颖的办法来实现的。相对于一般的思维活动来讲,创新思维对艺术设计者的要求更高,设计者要通过重建或者改组自身的经验以及知识将常规打破,从而促使新的成果的产生。想象的参与以及灵感状态的产生在创新思维中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设计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以及本质属性都在创新思维里有所反应,因此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新颖性以及独特性等特点。艺术设计者要想掌握艺术知识,了解人类社会环境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通过学习以及必要的实践活动,并以此为根据,进一步的探索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克服心理障碍,突破思维定势,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作品创作[1]。
2 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促进设计团队效率的提高
如果要实施一个较大的项目时,常常需要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艺术设计活动创作。重视挖掘并整合创新思维,在设计团队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设计工作效率。艺术设计者如果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的在团队中一般逻辑能力较强,而设计者如果具有艺术教育背景的,一般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2]。在艺术设计活动中,二者可以进行有效的互补,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可以负责作品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创作。
2.2 促进概念设计的提升
设计概念在艺术作品设计活动中直接决定着艺术设计的方向,与此同时,设计概念还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发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考察与审视设计对象。所以创新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固有认知的思维定势被有效的打破,设计人员不仅可以激发出灵感,还可以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因此,创新思维可以促进概念设计效果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概念设计效率的提升。
2.3 有利于优化设计方案
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的完成需要创新思维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往往取决于创新思维的使用。所以,要想进一步优化艺术设计的方案,必须要对创新思维进行选择。
3 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3.1 深化自身知识层次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决定了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当的丰富的设计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只有在充分扎实的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下,艺术设计人员才能深刻的了解并充分的认识到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以及原理,才能够做到对艺术设计活动进行考虑时的多层次以及多方面,进而更好地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3]。
3.2 对生产实践活动的重视
艺术设计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艺术作品作为特殊的劳动成果实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生产实践的作用与影响在创新思维的运用过程中的作用一定要强调。首先,通过生产实践活动,艺术设计者积累的艺术设计经验更多[4]。在花博会展位布置制作安装工程及开幕庆典仪式,笔者就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受益颇深,在展会布置以及选用材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其次,通过生产实践活动,艺术工作者可以是自己的艺术设计动手能力更加巩固,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一旦产生,就可以在自己的艺术设计工作中加以实施,使创新思维的物化更加方便。笔者通过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以及活动设计经验,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颇有提升,正是得益于多年的生产实践活动。
4 结语
以人为中心是开展艺术设计活动的特点,为了满足人们的什么需求需要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更多的运用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为了作品本身开展艺术设计活动。因此,满足人的需求是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物化过程的重要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将创新思维充分运用到艺术设计活动中,会留下更多的经典作品流传于世。
[参考文献]
[1]李星.浅谈现代设计表现方法的作用[J].今日科苑,2010(10).
[2]刘慧艳.艺术与科学――谈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6(4).
关键词:设计、创意、创意思维
设计是人类为了达到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自从人类开始造物,设计就产生了。设计可以说是造物活动进行的预先计划,这种计划首先必须经过大脑对物体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种创造思考即是人类的创意思维。因此,设计这种实践行为则是创意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创意思维可以说了设计最重要的工具。
创意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再加上合理的想象而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就创意思维的本质而言,创意思维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此过程或成果中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意思维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地提高思维能力,更完美而有效地创造客观世界。
创意思维是探究客观元素有效组合方式的思考过程,以万花筒为例,将其转动后,筒里的玻璃片可以呈现出很多图案,当筒内玻璃片数越多其所呈现的图案就越多,而且不同的组合方式将会带来不同的图案效果。
创意是所有“创新活动”的起点、动力、源泉和目的。创意就是独一无二、是思维的闪光点。我们不要被现行的条条框框所限制,而要将各项规则、技法当作创意的参考。作为设计设,创意无比重要。那么如何培养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呢?
一、创意来自生活,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创意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求索设问的过程,设计的创意来源是生活,生活是创意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创意思维,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只有深入理解生活,才能将思考转换为生产力,缔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生活中的元素无穷无尽,为设计创意提供充足的养分。生活在自然界中,人类当直接依造双手和天然工具已不能满足生活需求的时候,不得不创造了“人造工具”。在人类最初造物的时候,设计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他们首先从自然获取灵感,使人造工具与自然物(尖锐的兽爪、牙,锋利的蚌壳等等)相似,但具有更为有效、更为持久的功能。如今“仿生设计”也是如此。大自然的事物是顺手拈来的创意元素。
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事物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设计的创意思维应该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为了创造性地发挥联想,我们自觉地运用古希腊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联想法则: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相似联想是由事物与设计在形式上或在性质上存在相同的相近之处,借助其的相似性而进行的联想;对比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相反的另一事物,比较中体现出各自的特性;相关联想,是一事物与事物在特性上比较接近,但不相似,更不相同,利用其相接近的特性而进行的联想。运用联想创意思维去创意设计,需要的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思维结果。联想是创意设计的关键,是形成创意思维的基础,许多优秀设计的创意则在于运用这些联想法则。
例如,在超市中,我们能够观察到众多的果汁产品的包装,这些包装都是死板地写着果汁名字、生产信息、产品介绍,最多也只有水果的图片。在现实中,消费者对这些繁杂的信息几乎完全不感兴趣,同时也感觉不到包装与果汁产品相关性。这样的包装在功能上也许没有问题,但是它完全不能提升人们品尝这瓶果汁的趣味性。
二、改变视角,打破惯性思维
改变视角就是换个观察角度观察事物,是从常态观察的习惯中解脱出来的观察方法。常态看问题是从一个角度去看,而且是自己的角度。每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都不一样,因为这是由每个人的认知和知识背景决定的。创意思维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不光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也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从而发掘前所未有的新视角。例如物象倒置法,把现实的东西反过来看,就会重新认识事物,发现新的美感。
要想改变观察的视角,改变思维的定向思考方向是关键。惯性思维是设计师很难突破的难点。因为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众多的习惯,这些习惯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这些习惯性的思维被所有人认同,当惯性思维被打破,人们则会认为这种思维是叛逆的。这正是设计师所需要的逆向创意思维,它是以背逆常规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的思维方式。它不遵循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语言,对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但是以批判地继承为前提,没有知识基础的逆向思维是无源之水。
中国著名的青年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设计的广州双塔则是对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的批判与创新,在众多人们看来,一个建筑要想成为城市的地标,那么这个建筑必须很高,不管在城市的那个位置都可以看到它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中心。这几乎成为了人们的一个惯性思维。因此,“小蛮腰”被设计成为了世界第一高塔,并且入选了世界纪录。尽管“小蛮腰”在外表上婀娜多姿,的却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享受。但是面对这样的高塔,人们是否会反思建造这样高的塔是否有必要,整个建筑的功能是否能够完全发挥。对此,马岩松设计广州双塔的时候则打破了这个惯性思维。他认为并不是最高的建筑才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并且对“小蛮腰”进行了批判与创新,他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广州蓬勃发展的活力,而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建筑高度和纪念碑式的形式主义建筑物。广州双塔的外形与把“小蛮腰”弯曲之后的形状相似。它的高度变矮了,但建筑的线条依然优美多姿,并且建筑内部的功能性分区更加明确了。它的外形给人以熟悉又新颖的感受。因此,打破惯性思维,常常会获得想不到的效果。
三、抽象产生创意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生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在本质上共同的部分。共同特征是指那些能把一类事物与他类事物区分开来的特征,这些具有区分作用的特征又称本质特征。因此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艺术就是以本质的东西去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审美享受。设计是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因此设计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设计师要想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涵养,抽象的创意思维必不可少。
荷兰风格派艺术家蒙德里安的创意思维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从他的作品《树》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思维的抽象转变.
四、总结
随着人们对设计的大量需求,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大量的设计产品,但是能够让我们吸引我们只有少量。吸引我们的往往是具有创意的设计。创意思维在创意设计中起着指导的作用。培养创意思维已经成为每个设计师不可缺少的课程。(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 现在世界设计史[M]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杨先艺 . 艺术设计史[M]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3]尹定邦 . 设计学概论[M]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