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08:5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残疾人就业中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沅陵县地处湘西边贫山区,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4.2万人。为让有能力的残疾人劳动就业,实现他们平等参与、奉献社会的愿望,2000年6月,沅陵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成立,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启动。
服务中心成立后,16名工作人员在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国友的领导下,县残联党组成员、中心主任谢景植从抓队伍建设人手,以此推动全面工作开展,争取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保障金征缴工作求得新突破。一抓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教育。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每个职工明白他们的工作是执政为民、亲民助民的具体体现,从而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抓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办事能力。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保障金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每位职工必须熟练掌握有关法规制度,坚决依法办事。三抓情感教育。残疾人就业工作针对的是社会弱势群众,为此就业服务中心以开展“争当残疾人亲人”活动为中心,并以“假若我是残疾人”为题,要求干部职工换位思考,增强与残疾人就业人员的感情。通过一系列情感教育活动,在全所干部职工中形成了比服务观念、比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的良好局面。四抓协调能力的提高。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在工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五抓作风改进,提高办事效率。在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改善了机关形象,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了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全县共有482家各类经济组织安排残疾人就业1382人,残疾人零星分散、自主就业3485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被中国残联评为“全国先进县”。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就业岗位
为确保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沅陵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从完善服务功能人手,多渠道拓展残疾人就业门路。推出了“免费套餐”服务。残疾人在就业服务过程中可享受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输送上岗、跟踪服务等五项免费服务。并实行自愿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专业。
开通了福利企业、个体私营业、互助就业三条残疾人就业帮扶“绿色”通道。开展授之以渔扶助就业。先后确定筲箕湾镇肢体残疾人李绍固、沅陵镇肢体残疾人唐朝顺等20多户残疾人养殖户进行重点扶持。目前,唐朝顺的养殖场已发展到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着力构建培训体系,拓展就业岗位。几年来,先后举办和组织人员参加各部门培训班70期,1300多名残疾人受益。以市场引导培训就业。2006年以来,与岳阳白象方便面厂合作,累计输送216名残疾人就业。同时通过开办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使150多名有志从事该行业的残疾人及其亲属实现了就业。
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既让残疾人实现了人生价值,又给单位减轻了财务支出,达到了残疾人、用工单位和残联的“三赢”。
加大征缴力度,构建保障体系
2008年以来,沅陵县实施了《沅陵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规定》,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实行财政代扣与地税代征,从政策上保证了残疾人就业资金的筹措力度。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管理 问题 措施
前言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鼓励各企业和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举措,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的重要措施。重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虽然国内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发展势头也比较良好,但是不能够忽视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合理的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建立社会大众对政府管理恩呢管理的信任基础,也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顺利施行的坚实后盾。在这个方面,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有了很好的要求。
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是针对于帮助国内的残疾人就业为目的的资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了需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企业和单位,以及缴纳的条件及数额。当时,在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的开展。
合理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主要用途是为:残疾人再就业提供培训的资金;鼓励遵照相关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单位;自主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就业管理部门的正常经费开支;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以及残疾人贫困人员的救济不贴等。由此可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于残疾人的生活和就业影响意义重大。如果财务管理不当,造成被挪用和贪污等不良现象,对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也极大的影响了政府的信誉。因此,虽然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不能够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坚持改善国内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环境以及管理模式,及时处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保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够树立残疾人的就业信心,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内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的坚实后盾,也是用途专一的重要资金,是树立残疾人就业信心和鼓励残疾人参加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的动力。实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国内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企业和单位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及时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一般的,不能够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数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和单位,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是,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不能够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事业单位也对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不够重视。导致国内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数额难以得到保障。这是目前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首要解决问题。
其次,一些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向企业和单位私自额外收取手续费等其它不相干的费用,但只残疾人保障金的收取十分混乱,不仅导致了企业和单位对于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的信誉怀疑,也挫伤了企业和单位正常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积极性。
第三,残疾人保障金的预算及使用不够科学合理。由于没有明文的残疾人保障金资金流向的规定,导致许多地区的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部门对于残疾人保障金的预算比较混乱,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保障金用于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人员的开支或者办公建筑的投资。虽然这些都属于保障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资金项目的主要部分。这就大大减少了残疾人的受益范围,违背了设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初衷。导致残疾人保障金不能够被正确的使用,使得保障金的用途不容乐观,不能够落实到残疾人的就业工作中。
最后,滥用残疾人保障金的行为屡见不鲜。某些残疾人保障中心利用残疾人保障金用作会议、差旅以及其它不必要的应酬行为的消耗中;也有一些明目张胆的利用残疾人保障金填补财政支出的漏洞,甚至挪用残疾人保障金进行其它盈利行为,致使残疾人保障金不能够落到实处,并且资金使用也经常超出残疾人保障金专项开支的资金范围。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监督企业和单位将残疾人保障金的之处纳入财务的预算中,并且通过对于企业和单位的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安排情况进行考察,明确企业和单位是否需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以及应该缴纳的具体数额。有特殊情况的需要提前申请,酌情处理。当然,合理完善的保障金收缴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残疾人保障金的资金来源。
(二)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监督收缴残疾人保障金的部门出具正规的票据,建立完整的账目信息并及时归档。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企业和单位有权利监督残疾人保障金收缴部门的工作行为,发现有乱收费的行为及时予以举报。建立完善的残疾人保障金账目和存储的稽查制度,确保残疾人保障金收缴工作的透明和公正。
(三)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部门进行“精兵简政”,剔除不必要的部门以及服务人员,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尽量做到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部门内部的收支平衡,尽量自给自足。切实做到残疾人保障金专项资金的专项用途。
(四)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注重建立完整的支出预算系统,优化残疾人保障金资金流动结构,确保残疾人保障金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对于残疾人就业培训、生活资助以及其它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资金支出比例,同时扩大资金流动范围,确保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受益。
(五)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管理工作时,申请政府引导企业和单位提供多方面的残疾人就业渠道,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扶持残疾人就业资金。开展农副业、公益事业以及其它残疾人能够参与的行业支持,带动整体残疾人就业的发展。
(六)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残疾人保障金收缴、使用以及其它项目的财务管理能够公开、公正、透明。确保残疾人保障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中落实。细化相关的工作细节建立详细的账目和档案,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七)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合理的奖惩制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积极配合残疾人保障金缴纳工作的企业和单位予以鼓励,而拒不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情节恶劣的需要严厉惩罚。对于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或者滥用残疾人保障金的工作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杜绝不良风气在管理部门内部的滋长。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以上7个方面。其中,对于这些措施的研究,在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务管理问题,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协作,才能够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相信在未来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问题方面,会逐渐研究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保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其实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高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目标下,对资金等进行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研究资金的获取和分配的重要依据。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有针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的思想,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
四、结束语
残疾人保障金管理工作对于改善残疾人就业情况,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十分重要。其本质上是改善残疾人的经济生活状况,保证社会安定。通过监督保障金的收缴以及科学合理的运用,保证残疾人保障金落到实处,能够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实际问题。重视残疾人保障金的管理工作,发挥其实际的效力,能够改善国内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现状,保持社会安定,促进和谐发展。这也体现了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心,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雷宗瑜.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使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审计, 2008(2):1,26
[2] 尚b. 浅谈残疾人保障金制度实施中的问题[J]. 职业, 2009(17)
[3] 凌红珠,王丽梅,毛宇. 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迫在眉睫[J]. 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2(9)
年年部署,月月问效
近年来,上饶市残联每年都要把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重点、特色工作予以着重部署与实施。如2009年开展了以增强残疾人造血功能的帮扶残疾人建立就业创业基地行动;2010年,实施了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三个一”工程;2011年,开展了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四双・一万”活动,即开展千名残疾人培训工程、帮助千名残疾人就业工程、扶持百名残疾人创业基地、残联创建10个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和10个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2012年,提出了在全市开展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一二三”活动,具体目标为: “一帮扶”――帮扶万名残疾人就业创业;“二打造”――打造百名残疾人就业典型,打造百名残疾人创业典型;“三基地”――创建十个50亩以上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创建十个50亩以上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十个100亩以上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
上饶市残联和各县(市、区)残联连续4年都制定了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将此项内容列入月考核目标,周密部署,责任到人。各地都制定了月工作进度表,每月对就业创业进行跟踪问效。各县(市、区)每年都至少推出了一个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思路或新点子,各县(市、区)至少抓好了一至两个有特色、有影响的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项目。
为推广就业创业工作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上饶市残联已连续三年召开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组织人员实地参观先试先行县(市、区)创办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基地、残疾人种养殖示范基地。
打造亮点,实施“三个一”工程
为凸显上饶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鲜明特色,市残联在贺英霞理事长带领下,在调查研究、可行论证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创业“三个一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一是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条街”。为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着力打造出“上饶市・信州区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条街”。整个一条街有店面42个,面积1560平方米,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300余人,辐射或带动周边乡、镇、街道、社区残疾人就业达5000余人。已入街企业种类有竹制品工艺、手工工艺加工、电器以及环保类等适合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产品项目。凡入街企业予以三年内免店面租金,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市、区残联与劳动部门对入街企业提供残疾人劳动技能岗前免费培训和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以及各种安置残疾人就业补贴等。这条街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创业。
二是建设“残疾人就业创业一个园区”。对上饶经济开发区、上饶县工业园区及周边的福利企业进行整合,形成集中连片布局,实现优势互补联动。通过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打造出规模化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示范基地、带动残疾人创业的孵化基地、集中培训残疾人的训练基地。目前已有江西锦裕机械有限公司、江西新金叶实业有限公司等11家产值几千万以上企业入园,初步建成了一个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无障碍设施完善,在全省示范作用显著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业园区。该园区已吸纳1800余名残疾人就业。
三是创建“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条夜市”。市残联、上饶县残联相互配合,在县城繁华路段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条夜市创建工作,首批扶持2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通过他们生产带动示范作用,影响更多的残疾人找准创业路子,自谋出路,发家致富。
因地制宜,培育就业创业基地
上饶市残联指导创建了360余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其中50亩以上的大型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有39家,残疾人自主创业基地210家,残疾人自主就业基地79家。城镇出现了以残疾人徐裕为带头人的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农村出现了以残疾人保障金扶贫为主的占地3000余亩的广丰县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等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
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残疾人自主创业基地。残联扶持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创办的基地,全市共创办210家。第二类是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基地。残联扶持已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又有回报社会意愿、乐意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经济组织而创办的基地,全市共扶持79家。第三类是残疾人种养殖示范基地。残联扶持农村具备一定的种养殖技术和条件、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创建基地,全市共扶持73家。
据不完全统计,有6000余名残疾人在各类基地实现就业。广丰县铜钹山镇徐墩林场肢残人颜顺发,近年来开发果园200亩,并养殖鸡、鸭等家禽1000多只,安置了11名残疾人就业。但由于资金缺乏,生产规模受到限制,经济效益也不明显,该果业基地一直不能发展壮大。上饶市残联、广丰县残联了解到情况后,认为这个项目在国家3A级风景区铜钹山境内,地处景区七星水库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有非常好的开发前景。于是,市、县残联积极为该果业基地提供扶持资金及信息支持,并帮助其进行了规划,将果园规模扩大为400亩,并承包4500亩七星水库水面从事渔业养殖和加工。目前该基地初步发展成集种植、养殖、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已安排残疾人就业50多人。
拓宽渠道,多途径扶助残疾人就业
在实际工作中,上饶市残联注重因势利导、因人而异,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就业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是出善税收优惠政策文件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市残联、市国家税务局在全省设区市中首先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安置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该文件有很强的操作性,明确了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申请增值税退税条件及退税应报送的相关资料,防止了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虚报残疾人就业比例、克扣残疾人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伪造使用残疾人证等骗税现象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市残疾人集中就业9000余人次。
二是全面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市、县两级政府都出台了《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经过多年推动,这项工作已得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及经济组织的认同、支持和配合。几年来,全市共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000余人次。
三是积极输送残疾人到市外就业。市残联瞄准江浙等发达地区福利企业庞大的劳务市场,积极输送残疾人跨省市实现就业,三年来共向外地企业输送3000余名残疾人就业。
四是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推荐残疾人就业。为广泛推荐残疾人就业,市残联积极搭桥牵线,利用助残日等契机,在市中心广场举办大型残疾人招聘会,县(市、区)设立分会场,组织各类企业参与招聘残疾人员工。通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最近三年全市共为5000余名残疾人找到工作。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的要求,在建设和谐吉林的进程中,以省政府批转的《吉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继续实施“自强就业助残行动(2006—2008年)”二期工程,全面加强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就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和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更多残疾人就业的同时,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和就业的稳定性。在稳步推进城镇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任务目标
——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五个体系”建设。
——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5,000名。
——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000万元。
——投入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2,000万元,培训残疾人10,0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0%以上。
——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资金2,000万元,扶持4,000名残疾人就业。
——新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2,000个。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结合贯彻国务院即将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的实施办法
——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批转的《关于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6]28号),指导各市州全部制定出台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
——配合监察部门对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我省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资金管理办法。
——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省级调剂金,鼓励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更好的开展工作,帮助经济基础薄弱县(市、区)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发展。
——协调有关部门修订《吉林省助残奖学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足额投入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扶持工作,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应有作用。
(三)努力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水平。
——制定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的规范意见》。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确定一批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全面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发挥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作为首批全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重点做好全省服装制作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组织有自谋职业和创业企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创业能力培训。
——从第三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中选拔部分人员进行集训,参加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继续做好全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发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基地的作用,逐步扩大规模。
(四)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服务领域。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规范意见》。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工作,确保持证残疾人享受扶持政策和相关服务。
——继续积极争取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残疾人稳定就业。
——组织开展求职登记、能力评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
——积极创建各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安置和带动一批残疾人就业。
——开展残疾人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建立一支残疾人创业带头人队伍,确定和扶持一批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奖励一批残疾人创业典型。
——规范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确保失业登记的残疾人及时领取《失业就业登录证》,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
——制定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通过给予适当补贴等措施,扩大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探索建立庇护性工场,集中安排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
——组织实施“创建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助残创业优质服务”和“盲人按摩妙手兴业”活动。
(五)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已形成的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全面实现残疾人就业工作信息的网上传输。
——建立和完善各级残疾人就业数据库,实现残疾人求职和用工单位招工信息网上,提高服务效率。
任务目标:出台《市残疾儿童康复“春苗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深化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省各项康复项目;全面推进“四个创建”。
工作重点:
1、出台《市残疾儿童康复“春苗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完善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机构建设,为800名左右的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救助。市级投入不低于600万元,县级至少按1:1的比例配套资金。
2、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适配中心(站)建设,组建康复中心医院。有条件的县市区至少要建立一处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机构。增加投入,加大康复管理人员和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培训康复专业人员200人(次)以上。
3、继续深化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完善县级各类残疾人技术指导中心、镇(街)康复指导站、村(居)康复服务站三级网络;突出抓好康复示范点建设和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四个创建”活动。
4、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残疾人康复由项目救助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进一步扩大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
二、劳动就业工作
任务目标: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人就业培训范围,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加强保障金征收和管理。
工作重点:
1、加大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手段,以征收促进就业,全市年度保障金征收增长10%以上。
2、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论证建立规范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富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增强培训质量。全市组织5000人次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市本级培训400人次),城镇新增1240名残疾人就业。
3、扎实开展“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继续巩固已建的115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通过基地新安置200名残疾人就业,新增辐射带动1000户贫困残疾人从业脱贫。推动县级建立残联自主的残疾人就业基地,增强基地发展活力。
4、开展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为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
5、扎实开展“共享阳光-携手建功十二五”活动,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活动效果。动员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争当自主创业标兵及致富能手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带头作用。
三、保障服务工作
任务目标:积极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继续落实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为2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修缮或新建住房,完成省级下达的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学前教育)及贫困残疾大学生救助工作。
工作重点:
1、积极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机构托养、社区服务、邻里照料和亲属护理等多种形式的托养服务模式。居家托养服务新模式经验,加快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居家护理政府补贴制度化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托养设施建设标准和机构运行管理制度。未出台“阳光家园计划”实施办法的县市区,应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本级托养办法,落实配套资金和服务设施。
2、认真做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资金,并全额发放到位;有条件的县市区,要探索扩大生活补贴范围及标准等政策,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小丽毕业于河南省职工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2006年10月到省就业中心登记求职。小丽是一个十分不幸而又要强的姑娘,她出生于濮阳一个农民家庭,一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留下终生遗憾,需扶双拐行走,家里兄妹5人,生活十分困难。
2005年7月小丽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实习,2006年4月实习结束。对于正常毕业生来说,2006年春节后就开始找工作了,但小丽因为有自卑思想,没有任何行动。别人在忙着四处求职,而她却为了维持生活,奔波于郑州各大高校去卖信封邮票、太阳伞等,可是几个月下来,暑假到了,学生放假,她也失去了生活来源,挣的钱根本不够在郑州的开支。于是小丽鼓足勇气开始奔波于郑州各大人才市场。可是夹在拥挤的人流中,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多看一眼一个拄着双拐的毕业生,后来她干脆主动与人家打招呼,投简历。礼貌一些的用人单位说你回去等通知吧,有的用人单位干脆说:你不行!我们不要残疾人!其实,每次投简历前,小丽都了解到那些单位有适合她的岗位。有一次她和同学一起在一个招聘点前看公司简介,对方直接把手中的资料递给了她的同学,还详细地讲解公司条件,根本无视她的存在。屈辱、自尊、无奈……所有一切就在那一刻随泪水一起倾泻而出。
在经历了职场择业的失败之后,小丽又从郑州小商品城进了一堆小饰品开始摆地摊,但是她的地摊常常被城管执法人员没收。于是她又开始打游击,哪儿不严去哪儿,一天能换几个地方,一个月下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占道经营不合法,打游击卖东西根本挣不到钱。她意识到这也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要重新寻找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的职业,于是她找到了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听了小丽的介绍,我们感到她学的专业目前在郑州就业岗位很少,但发现她勤奋好学,计算机操作熟练,于是就把她推荐到某公司去做财务人员,但公司老总拒绝录用她,理由是小丽双下肢残疾,行动不便,会影响到工作。我们又找到用人单位,耐心地做工作:“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每个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接纳残疾人就业是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平等、博爱观的体现。安置一名残疾人就业,并不会损害企业形象,相反还会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单位安置残疾人达到一定比例,还可以免缴相应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小丽虽然下肢残疾,但并不影响其脑力、手部功能的发挥,残疾女青年能静下心来安心工作,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老总最终决定录用小丽。小丽上班后深知工作的来之不易,工作十分卖力,早去晚归,脏活累活抢着干,下雨天跑银行、去税务局,深得老总赏识,出资让她去学会计专业知识,但公司财务主管对她百般刁难,最终小丽感到忍无可忍,几个月后愤然辞职。现在小丽一边准备考会计师证,一边继续求职。
点评:
研究表明,“求职自信心”和“社会支持程度”这两个因素对残疾人的就业结果影响很大。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在落实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时存在推诿现象,主要表现:一是强调客观原因,不愿安置;二是对残疾人的工作能力表示怀疑;三是用工不规范,不签订劳动合同;四是扶残助残意识淡薄,对残疾人有一定的偏见。小丽的求职受挫,以及她在工作单位受到的刁难,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偏见的体现。
促进残疾人就业,使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都实现就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对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依法推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二是鼓励残疾人要有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敢于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大力宣传残疾人就业成功的典型,营造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氛围;四是要以特殊的工作手段为特殊的就业对象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作者系河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
关键词:
典型国家;残疾人;就业保障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3003
残疾人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个子系统,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又涵盖社会保障、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和环境保障几个项目。对于残疾人而言,就业有更特殊的意义,就业保障在残疾人社会福利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瑞典、德国、日本的就业保障制度各有特色,对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有启示作用。
1典型国家残疾人就业立法的特点与优势
法律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权威性等特点,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保护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与工作自由权,许多国家在残疾人就业立法上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法律条文极强的约束力切实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立法的内容主要涉及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两个方面。
1.1残疾人就业保护立法
残疾人就业保护立法主要是为了约束雇主对残疾人的歧视行为,是保障就业的前提。四个典型国家对残疾人就业的立法保护即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在禁止雇主歧视残疾人思想的指导下采用不同侧重点的立法保护,法律责任详尽明确,可操作性强。
美国颁布的《美国残疾人法案》遵循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必须享有平等就业机会的原则,规定任何机构对一个具备资格的残疾人在应聘、雇用、培训、晋升、辞退、补偿及特别待遇等方面不得因其残疾而予以歧视,而且要求雇主对工作岗位作出适当调整,缩小与正常劳动者的差距。
瑞典制定的《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法》对于禁止雇主歧视残疾人的范围作了具体规定,从招聘到解雇相关措施很详尽,各环节中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做、违反各环节规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认定严格、明确。
德国将雇佣残疾人定为法定义务,通过惩罚性措施来规制雇主行为,对于不履行义务的雇主进行罚金或收取残
疾人就业保障金。另一个特点是《重度残疾人法》详细规定了雇主解雇残疾人的程序、要求和责任认定等,解雇程序复杂、要求多、雇主责任重,都有利于保护残疾人就业。
日本颁布的《残疾人雇佣促进法》提出要按一定比例雇佣残疾人,根据雇主的雇佣情况实施奖惩制度。对于超过比例的用人单位增发奖金,奖金用于改善残疾人的就业条件,建立雇佣残疾人长效制度;对于没有达到比例的雇主,予以警告不作出改正即须收取就业保障金。由于奖惩分明,日本的监督制度相对完善,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定期发表公报,公布各用人单位雇佣残疾人的情况,公开透明的舆论监督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
1.2残疾人就业促进立法
立法保护为残疾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前提条件,就业促进方面的立法是残疾人在就业岗位上实现价值、获得认可的基础。为了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实现,几个典型国家把促进就业的措施纳入法律规范体系内,使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制度化、法制化,加强约束力。除了瑞典的全民就业,其他几个国家在就业促进方面的立法都类似。
瑞典作为高福利国家,没有把残疾人就业保障从全民就业的体系中独立,作为特殊群体的残疾人与正常人享有等同待遇,瑞典制定的20多部就业促进法对于残疾人的保障同样适用。
美国制定了多部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州政府需要为残疾人重新就业进行培训、予以财政支持,克林顿签署的一项重要法令是一个转折点,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重心转为通过就业培训与求职辅导鼓励残疾人重回工作岗位。
德国的《劳动促进法》注重残疾人身体、智力、精神各方面的恢复,规定联邦行政机构必须提供就业培训与职业康复。对残疾人的保障有提供照料转向加入就业队伍,向残疾人分享就业渠道。
日本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责任主体,国家、社会团体应当承担在残疾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心理支持等方面的责任。
2典型国家残疾人就业促进措施的特点与优势
就业立法的制定是把残疾人就业促进措施法制化的过程,法律的具体内容以就业促进措施为基础。残疾人的就业促进措施主要包括就业形式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本部分主要从这两个角度比较各典型国家的就业促进措施的特色。
2.1残疾人就业形式
各国家的残疾人就业形式主要可概括为按比例就业、保护性就业、扶持性就业和个人自谋出路就业,几个典型国家的残疾人就业形式大同小异。按比例就业就是各国的雇主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按照所雇员工的一定比例招收残疾雇员。保护性就业是各国政府通过将残疾人集中安置在庇护工场(或福利企业)就业,同时在税收、保险等方面都给予庇护工场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性就业多用于智障残疾,借助有效持续的支持将残疾人安置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并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和晋升。
美国残疾人的就业形式不属于上述几种形式,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这与美国就业渠道宽密切相关,这样残疾人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美国一些残疾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入驻高新领域。美国盲人基金会建立的“职业和信息库”收集了许多可供残疾人参与的工作类型,既方便残疾人找到合适工作又简化管理。
瑞典主要采取保护性就业和扶持性就业。保护性就业由国有庇护性企业Samhall负责,该公司要为一定比例的难就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要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劳动力,注重经济效益。在瑞典,就业机会只是抛门转,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培养残疾人的能力。扶持性就业是特等残疾人在工作教练的帮助下完成工作,工作教练通常为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人员。
德国主要采用按比例就业和保护性就业。重度残疾人保留职位的比例要求严格,惩罚措施详细严厉。保护性就业依托一体化项目和庇护工场推进,分别是劳动力市场之内的公司化就业和市场之外的政府赞助就业。
日本主要适用按比例就业和庇护工场集中就业。重度残疾人很容易被边缘化,需要庇护工场提供照料、事宜的工作岗位、康复训练等等。
2.2残疾人就业服务
就业形式为残疾人就业保障提供了方向,如何使残疾人恢复劳动能力需要各国制定具体的就业服务内容,许多国家采取了以残疾人就业培训、职业鉴定等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各异的就业服务计划。
美国实施职业康复计划、专门培训计划。职业康复主要由各州负责,包括诊断、评估、医学治疗、教育、咨询等安排。“未来领导者”是专门为刚从特殊学校毕业的残障青年提供职业技能、人际关系培训的非政府组织,它帮助残疾人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参加工作的信心。
瑞典残疾人在求职方面与正常人一样享有从正规的职业介绍得到帮助的权利,就业服务包括职业鉴定、岗位培训、职业指导、鼓励创业,残疾人职业培训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与健康人是分开的。在职业服务提供方面,为加强贯彻落实力度,政府针对雇主与雇员都制定了奖惩制度,愿意提供培训的雇主可以得到补贴,参加工作的残疾人可获得特殊照顾。
德国与日本的就业服务相似,服务内容丰富、细致入微,步骤具体。其中,日本建立了残疾人职业综合服务中心,并且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级网络系统,便于就业信息的提供。
3典型国家经验对中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的启示
通过对典型国家就残疾人就业立法和就业促进措施的对比,可了解到美国等国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可以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各国在法律操作性、社会化程度、法律责任、就业服务形式、奖惩制度、信息系统等方面对我国都有指导作用,我国应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3.1丰富法律内容,法律条文可操作化
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文内容详尽,具体操作一目了然,然而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仅仅在《残疾人保障法》第四章十个条款中讲到,并且条款中的内容多为描述性语言,具体的操作性条款缺失。当前的法律条文让雇主明确要做什么,但不知到怎么做,难免成为空谈。因此,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应该增强可操作性,比如按比例就业就应该把规定比例确定下来。
3.2增强法律约束力,法律责任明确化
西方一些国家对违反残疾人就业保障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十分明确,而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对违反本法规定的法律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虽单独成章,很多规定都模棱两可,法律约束力不强,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法律责任只在第六十四条涉及到。要使法律漏洞减小,就必须明确法律责任,法律责任与具体规定结合在一起也许更全面、更具约束力。正如第四章的就业保障,每一条规定都是不可违反的,因此每一条规定都必须有一条实质性的法律责任。
3.3发挥多方作用,就业保障社会化
许多典型国家的就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高,在政府的倡导下,社会资源动用力度大,许多非政府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似乎仅仅是政府主导,社会团体的参与程度不高,社会化程度低。所以,应当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到促进残疾人就业事业中。我国存在残疾人由于自身劳动能力的不足必须通过犯罪的途径进入监狱才能保障基本生活的现象,可以增设一些非营利组织和专业团队来帮助这些残疾人,解决政府的压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3.4完善奖惩制度,责任主体明晰化
奖惩制度最完善的是瑞典,对于雇主和残疾人双方的奖惩都涉及到,我国对雇佣残疾人的雇主有税收、补贴等奖励,也制定了相应的惩罚制度。然而对残疾人的奖惩也应当分明,对于积极克服心理障碍参加工作的残疾人可以予以特殊照顾,如享受更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先安排适合岗位等。对于就业主体的惩罚措施也不容忽视,主要针对那些已经恢复了劳动力被纳入正常人的群体,现实生活中存在为了不劳而获打着“残疾人”的幌子,管理机构应该对这部分人严格管理,对屡教不改的人予以惩罚,具体通过残疾证证明。
3.5增加服务形式,就业措施多元化
许多国家结合按比例就业、保护性就业、扶持性就业和个人自谋出路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不同等级的残疾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我国虽然也在努力拓宽就业方式,但是以保护性就业为主,其他的很少涉及,按比例就业和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能够大力推广。
西方国家就业服务主要有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鉴定、职业康复等计划,我国也在尝试,然而笔者认为职业康复和职业教育迫在眉睫。许多残疾人并不是完全丧失劳动行为能力,可以康复的残疾人应该予以医疗救助,恢复劳动能力。残疾人并不及正常人胜任工作,但总会有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如盲人按摩,对于残疾人可以胜任的工作首先立法上应该限制正常人参与,为残疾人保留职位,其次就要为残疾人特殊职业教育。教育的体系按照等级来开展,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到技能提升教育;教育的形式需要克服残疾人的困难,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和不同的岗位开设不同的教育课程;教育的经费开始纳入社会救助支出中,由财政承担,残疾人学有所成后承担偿还义务。
3.6建立信息系统,岗位介绍信息化
美国盲人基金会建立的“职业和信息库”收集许多适合盲人的岗位信息,为盲人就业提供便利。我们国家这方面几乎没有相对应的措施,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完善信息系统,各管辖区都可以独自建立一个就业信息系统,系统里面主要包括残疾人的身体状况信息和残疾人岗位信息,这些信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定期更新信息库,残疾人身体变换情况、岗位空缺与岗位匹配情况都应该统计准确、全面。
4总结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比直接给予残疾人经济上的救助的帮助更大,通过就业保障措施的完善,残疾人可以提高自己的劳动行为能力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抛开单纯的政救助实现自救,对残疾人自身、国家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国应该从法律制度、政策制度全方位改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措施,给予弱势群体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萌萌,吕学静.中美日残疾人就业保障比较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
[2]邓娟.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劳动就业的主导形式。
各地、各部门及各单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分散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若干规定》、《*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各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超过规定比例或成绩突出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拒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保障金的,要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给予行政处罚。各地在前一段工作中创造出来的纳入劳动计划管理、财政部门划拨保障金、开展执法检查等好的做法应予以肯定和推广。各级党政机关和窗口行业要在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二、集中就业还是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
残疾人的集中就业主要是通过福利企业来实现的,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福利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解决福利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福利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扶持保护措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企业生产领域的社会化进程,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同时,要加快福利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步伐,把福利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科学、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的目标,从而不断提高全省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集中就业率。
三、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也是残疾人劳动就业的一种有效形式。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鼓励,同时制定、完善和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和措施,在资金、项目、技术、税费、场地、办证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以促进残疾人个体从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各地还要切实做好下岗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凡有生产任务的企业,不准使残疾职工下岗。对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已下岗的残疾职工,要全部安排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要积极组织残疾职工参加再就业培训,并帮助其优先实现再就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第488号令)、《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黔府办发[2006]50号)、《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毕署办通[2006]65号)和《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黔地税发[2006]145号)、《毕节地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认真做好征缴残疾人就业就业保障金工作的通知》(毕署残[2007]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做好我县2007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缴范围:凡在本县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地在我县境内的外地经济组织纳税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人企业等纳税经济组织),未达到规定比例按排残疾人就业的,都应当依法缴纳保障金。
二、征收标准:煤、铁、锌、钼等矿产品生产企业按生产销售数量1元/吨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其他用人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安排残疾人未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1.5%规定比例的,按年度实际差额人数缴纳保障金。缴纳标准为每一残疾人指标按统计部门公布的县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保障金计算公式:(单位在职职工数×1.5%-已安置残疾职工数)×县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应缴纳保障金。
鉴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全县暂按每有一名在职职工,单位应当缴纳保障金50元计算(已安置残疾人就业而未达规定比例的单位,按规定减除后,缴纳差额部分)。待经济好转后,再按标准补缴。
三、审核认定:
(一)财政、地税部门7月份前要将用人单位的名单传递给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对各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年度监督检查,核实用人单位应缴纳保障金数额,并提供给财政、税务部门,作为财政代扣、地税代征的依据。
(二)6月25日前,各用人单位必须持上年度《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统计报表》、《单位在岗残疾职工花名册》、《劳动情况》统计报表和在岗残疾职工的残疾人证、身份证以及单位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在一年以上)和为残疾职工缴纳的社会基本保险凭证等材料和残疾人本人到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认定应缴保障金数额。未按期参加审核认定的单位,按未安排残疾人就业计算征收保障金。
四、征收管理:
(一)保障金按年度征收,定期缴纳。每年6月1日至12月10日为征收时间。财政拨款的县直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包括财政全额、差额拨款的单位及各级各类学校)应缴纳的保障金,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代扣;25个乡镇应缴纳的保障金由县财政代扣;各类企业、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包括生产经营地在我县境内的外地经济组织纳税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人企业等纳税经济组织等)纳税单位应缴纳的保障金,由纳雍县地方税务机关负责代征,税务机关设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窗口进行征收,纳税人先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后再缴纳其他税费。
(二)纳雍县地方税务机关代征保障金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省政府性基金专用缴款书》(机打票),缴款书按有关规定向县财政部门领取。财政代扣部分必须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
(三)为了反映保障金代征情况,地方税务机关应在“省地方税务部门组织收入进度表(表一)中增设“残疾人保障金”项目。
五、残疾职工的认定:
(一)残疾职工的认定由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认定。必须是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无业残疾人中招收、招聘,工资在单位包干经费或管理费中列支(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的在职残疾职工,不算是单位已安置的残疾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在一年以上),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等领取薪酬的职工。如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签有劳动合同(合同期在一年以上),但未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的职工,用人单位需为其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后方可认定为残疾职工。
(二)达到残疾标准而未办理残疾人证及持有伤残军人证或其它伤残证件,但未经县级以上残联转办或办理残疾证的职工,不能认定为残疾职工。
六、保障金手续费的比例和结算方式:保障金手续费由县残联于年度终了后30日内,按不超过实际缴入国库保障金数额8%的比例,向县财政申请后划给代征、代扣部门。
七、残联、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将保障金征缴工作纳入本年度目标管理。要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协调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对保障金征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搞好年度目标考核。
为了充实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年初,县残联利用两周的时间开展了“自学自考大练兵”活动,在全体机关掀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以《__省残联系统理事长培训班讲课资料汇编》为大纲,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最后,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全员业务知识考核,评出学习标兵,并以这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创建。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规范的康复和生活环境,也为了使残疾人家庭摆脱长期照料残疾人而造成的负担,县残联正在筹建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建筑场地1.5亩,工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共设置床位数为30张。托养中心主要设有技能培训室、多功能娱疗室、康复理疗室、阅览室、休息室、诊疗室、文化娱乐室、康复训练室、技能培训室、会议室、卫生室、食堂等服务设施,集残疾人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托养服务等为一体。建成后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必将促进__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0月18、19日,__市举办了2015__残疾人就业创业系列活动。县残联代表__市分别参加了第二届__残疾人特殊才艺展、产品展销、项目推介、__省残疾人家庭手工业协会年会等活动。我县天成工艺品厂和志成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引起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了解到家庭手工业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残疾人增收、创业,还能进行工疗康复,现场有20多家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咨询,两家工疗机构与__天成工艺品厂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__,省政府副省长__等领导同志来到天成工艺品厂的展位前,观看残疾人现场加工,听取他们从事该项目的感受,认真了解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并与工作人员亲切握手。
在19日下午召开的__省家庭手工业协会年会上,我县残联理事长__代表__市分会发言,就兼任__市分会会长以来开展的工作情况和下步打算向大会做了详细汇报,大会对我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经现场评选,我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在全省十大就业基地中排名第二,我县天成工艺品厂被评为全省十大龙头企业之一。
9月15日,县残联按照县委部署,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为使活动深入人心,全体党员干部采用集中学习、个人学习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照“八破八立”要求,紧密结合残疾人事业,促进思想观念大提升、工作作风的大转变,扎实有效推进活动的开展,为建设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县残联立足实际,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安排残疾人就业。
1、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搞好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竞争力,县残联根据残疾人就业市场的需求,对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今年,共开展养殖、种植和手工编织培训班8期,对537名残疾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其中,为__县培训残疾人162人;为南皮县培训残疾人300人;为__市__医院培训残疾人75人。
其中5月份,县残联聘请__农大__教授,在__县残疾人培训学校举办了残疾人养羊技术培训班,田教授是中国克隆羊完成人之一,是__寒波羊的培育人之一。全县58名残疾人养殖户及家属参加了培训。这种形式的培训贴近农村实际,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必将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发展,将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推上新台阶。
2、落实优惠政策,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
__县按文件要求,积极落实补贴政策,今年,为基地和残疾人补贴资金10万元,帮助150多名残疾人就业,其中,发展羊养殖专业户80户,特色种植专业户10户,有55名残疾人从事家庭手工编织,使广大残疾人走上了就业致富路。
1、县残联积极与省、市残联协调,选送0-8周岁的智力残疾儿童1个,听力残疾儿童2个,脑瘫儿童11个,自闭症儿童1个到定点康复机构免费康复,共为这些家庭节省资金18万元。
2、免费发放轮椅、座便椅、助视器等辅助器具60余件套,价值18000多元。
3、积极与卫生局协调,筹划建设9个乡镇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目前,9个康复指导站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完成。
4、自“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项目开展以来,县残联为6名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申请到了到定点救助医院__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和__市精神病医院的住院救助指标,每人每周期救助4000元;为17名常年服药的精神病患者办理了“医疗救助卡”,每人每年给予450元的救助。
1、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的发放工作
县残联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2015年度县残联为重度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补助残疾人358名,补助金额21.4
8万元;发放护理补贴241名,补助金额14.46万元。经过认真组织和积极协调,2016年度补贴申报基本完成,经严格筛查和审核,287名残疾人符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报条件,预计补助17.22万元;442名残疾人符合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申报条件,预计补助26.52万元。
2、开展“送温暖、听意见”活动
县残联在春节和“全国助残日”,共走访慰问20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共计5万余元,并且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及身体状况、收入渠道以及康复、就业状况等实际情况,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难题20件。此次活动受到了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广泛称赞,使他们深深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3、“残疾人快乐阳光超市”运行顺利
“__县残疾人快乐阳光超市”对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募集的衣物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残疾人的各种不同的现实需要,进行物资发放或援助行动,让困难的残疾人得到及时、必要的帮助,让社会爱心得到充分实现。今年整理、清洗、发放募集衣物1000余件。其中10月份,县残联主动联系全国贫困乡村,按照需求,向____自治区__市__乡__村捐赠衣物300多件。
4、金秋助学,关爱残疾家庭
8月26日上午,县残联举办了“金秋助学”活动,向7名贫困残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共计5500元。活动前后,县残联理事长__同志,向贫困残疾家庭学生及家长询问了近期的生活情况,并表示县残联会继续关爱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学生,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6月2日,在__县全民健身体育馆内举办了__县首届残疾人趣味运动会,来自全县9个乡镇和县直的10支代表队150名残疾人参加了此次比赛。本届趣味运动会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特点设置了拍皮球、数乒乓球、滚球、趣味保龄球、立定跳远等11个项目。运动会最终决出15个单项奖,10个团体奖。
此次比赛目的是丰富__残疾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激励他们自强、自立,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次运动会不仅为县内残疾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今后开展各项残疾人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向残疾朋友们表达了源源不断的关爱。
5月7日上午,在县残联三楼会议室开展了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为使大残疾人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县残联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发起了扶残助残关爱行动,在这次爱心活动中,格力集团共捐赠了50桶食用油和50袋白面,以帮助50名残疾人。
按照省市残联的安排,积极部署、认真准备,对九个乡镇和447个行政村的调查人员以及县残联的数据录入人员开展培训,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基本需求调查。
1、核发残疾人证
残疾人证是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也是向上级残联争取政策的重要依据,上半年,县残联强力推进核发残疾人证的力度,共核发残疾人证385本,检验重度残疾人证1100余人。为解决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办证难题,县残联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共为12名残疾人上门办理了残疾人证。
2、圆满完成县残联宣传册和残联系统专职委员通讯录
积极与各乡镇民政所所长、村支书、残疾人联系,进一步完善了专职委员的详细信息,圆满完成残联系统专职委员通讯录的整理,为畅通残联系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1、工作
做好工作,对密切联系残疾人,反映残疾人的需要,实实在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难题,以及维护好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残联高度重视,成立了残疾人来信来访接待办公室,并选派得力人员具体负责,制定工作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人员保证和制度规范。截止目前,共处理来信来访25件,没有造成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发生,残疾人满意率达到100%。
2、法律援助工作
为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县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今年,共接待残疾人法律咨询12次(人),为残疾人法律文书5份,为残疾人诉讼3件,共为残疾人减免费用3000元。
3、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县残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全社会对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形成了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在公共服务类中,建立为残疾人服务窗口,残疾人座椅,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创建条件。积极协调加强县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县城盲道已达到130千米。
(一)完成投资300万元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工程。
(二)做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扶持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建设,对5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推荐200名残疾人就业,帮助500名残疾人脱贫。
(三)加强《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工作,根据中残联《关于制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行新证办理。按照审批程序、残疾类别和等级评定,严把办证质量关。并及时注销已死亡的残疾人信息,正确使用残疾人人口数据库,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四)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残障儿童的康复工作,完成对20名残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完善社区康复网络建设,提高乡镇社区康复服务指导站标准,拓宽康复服务项目,指导村社区康复训练站工作,为全县8000名适宜康复的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康复服务。
(五)资助困难残疾学生和困
难残疾家庭的学生50名,帮助残疾学子及残疾家庭学子圆求学梦(六)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重点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活动。加强青少年残疾人艺术人才培养和残疾人运动员的培训,年内争取为国家输送文艺、体育苗子。
(七)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的低保、医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工作,做好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活补贴、燃油补贴等工作。
关键词:智力残疾;支持性就业;个案
文献研究显示,在国外或港台地区成年智障人士服务体系己经比较成熟,分门别类很细致,托养中心专门做重度人士的托养服务,庇护工场专门做庇护性就业,一些职业康复机构专门做支持性就业,即使同一家机构做不同的服务,也是内部部门分工非常清晰,服务类别清晰。本文将着重探讨轻度智力残疾人士的支持性就业问题。
A机构是一家接纳16周岁以上智力残疾人士的日托机构,接纳的服务对象涵盖所有级别。近几年,机构在已有的庇护性就业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新途径,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智力残疾人士支持性就业建立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支持过程:岗位开发与匹配、工作环境分析(与企业、家长、学员对接)、工作分析、案主和工作的检核、就业服务计划(上岗服务)、完全就业或重新岗位开发匹配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也会受到政府、社会、机构、家庭等方面的影响,而这些资源的影响、以及环节之间是否联结紧密,都直接影响着残疾人就业的质量。
1 支持系统分析
在残疾人职业康复训练方面,A机构已经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持系统,本文探讨的范围为企业支持性就业部分,下面将以个案的形式呈现。
个案M:男,1987年出生,智力残疾3级,伴有左眼失明,性格温顺、话不多、服从指令,家庭成员有:母亲、姐姐(已出嫁),培智学校毕业后经人介绍来到A机构。机构特教老师和社工对其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和需求评估时,发现其自理能力和工作素养较好,就业意识强。
个案的成功就业,离不开家庭、机构、社会、政府各个方面系统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养和支持
从小到大M就从妈妈和姐姐那里获得了满满的爱和呵护,让M能在心里安全、被接纳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同时,家人并没有因为孩子残疾而放弃或者防松对其自理能力的训练,妈妈守住了对孩子教养上的“界线”,因此,在其接受机构职业训练安排的时候,M不仅表现在对指令的服从,而且能够较好质量的执行。相对而言,家人往往会因为孩子能力上的不足而放弃“忍耐”,自己直接包办,这样的态度和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自我规范建立,也给后期的职业康复带来“基本规范”的挑战。
2.社区资源的支持
在本案中,社区资源更多体现在岗位开发对象,企业作为社区中能提供岗位的重要资源,在M就业中发挥了很大的支持和接纳。一个愿意接纳其他残疾类型的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很多,但是愿意接纳智力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就少之甚少。企业在支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岗位培训、企业社会意识推动和社会效应推广,同时企业提供的岗位将成为机构岗位培训的版块之一,代表一项岗位开发需要的相应系统化康复流程建立。
C即是提供M就业的一家连锁西餐厅,其中的岗位所需程序化操作流程很适合智力残疾人,因此,对于灵活度不高、重复性强、程序流程明晰的工作是他们较为合适的工作要求。但是即便这样,最初也需要在工作场所配备“师傅”手把手教导。
3.机构匹配的服务及后续的跟踪
从目前机构的人员配比来看,分离出来一位专门的就业辅导员是不现实的,因此机构A的做法是将特教老师和社工在工作上进行有效结合,是一种“二合一”的工作方式,以满足职业岗位开发和后续紧密跟踪期的跟踪服务。可以说,机构工作人员的后续跟踪服务在个案M成功适应岗位工作环境方面起到重要沟通协调作用。
4.政府政策的支持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开展2016年下半年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通知》(苏劳就[2016]5号)文件精神,江苏省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出台《省残疾人就管中心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残联系统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通知》(苏残就业[2016]36号),此举将进一步提升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推动为整个行业环境带来更多的专业指引。
2 现有支持系统的不足
1.岗位开发力度不够
由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倡导能力的不足,加上社会资源没有很好被调动,企业和机构对智力残疾人士能够从事的岗位还处于比较浅显的认识状态,进行专业化岗位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据相关研究显示,智力残疾人士相对合适从事后勤、包装、保洁等工,因此机构等岗位开发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2.企业的社会责任需不断强化
目前机构A的岗位开发多是依靠熟人介绍和宣传,以点带动面的效果进行的。例如,C餐厅经理在接纳个案M后发现,智力残疾人在培训后是可以适应工作,并能逐渐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而且他们缺乏的正是社会给予的机会和平台。因此经理的朋友圈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关注残疾人就业,于是就带动了很多岗位的开发机会。在机构岗位开发过程中,拜访陌生企业的碰壁机会比较多,面对不理解也是常有的事,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社会宣传展示智力残疾人的优势,来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
3.政府的职业康复政府购买意识弱
借鉴台湾等地区的经验,我们发现残疾人的职业康复是自政府到民间一套成熟完善的流程体系,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培训,同时劳资部门也参与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更多的从事着专业化的职业康复工作,带动着智力残疾人就业的良性循环。
3 建议和对策
针对现有资源和条件,机构A应该做的努力:
第一,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和企业的互动合作、不放弃任何机会。以专业化教学增强正式就业的信度和效度,从而获得企业的信任和合作可能。坚持以点带面,面面融通来带动岗位开发新态势。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外部合作+内部开发”,在机构内部也要实现融通,创造条件开发岗位,例如厨房助理、菜园管理等。
第二,基于现有推荐就业成效,尝试以“招募-培训-就业”的就业辅导模式。以实现正式就业为目的,以现有资源优势和企业所需岗位为切入点,以专业化的就辅团队为专业支撑,以培训班为单位,从而实现集中、高效、可回炉的一线式职业康复之探索;并且通过此办法将专业融入现实就业,来积极进行政策倡导。
第三,培养成熟的智障人士就业服务人才:就业辅导员。为成功实现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机构A需要负责个案及其家人的会谈、沟通与协调,评估个案的现实需求并进行职业规划,开发就业机会、进行环境工作分析,将工作环境和个案实际情况相匹配,制定就业服务长短期计划、进行工作适应能力训练以及跟踪服务与后期成果评估。
一、基本情况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目前共有残疾人口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从残疾类别看,视力残疾5076人,占16.92%;听力残疾6555人,占21.8%;言语残疾474人,占1.5%;肢体残疾8358人,占27.86%;智力残疾2721人,占9.07%;精神残疾2403人,占8.01%;多重残疾4413人,占14.71%。从残疾人口分布情况看,城镇6849人,占22.83%;农村23151人,占77.17%。从年龄结构看,0—14岁的1311人,占4.37%;15—59岁的14874人,占49.58%;60岁以上的13851人,占46.05%。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及国家扶残助残政策的强势推动下,我县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机构建设从无到有。年,按上级统一要求,把县残联机构从民政部门单独分设出来,明确为县政府正科级直属事业单位,并将县民政局原使用的二层办公楼无偿划归县残联使用,成为十堰市五县一市残联机构分设时仅两个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县级残联组织之一。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残联配备了充足的工作力量。
2、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近几年,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抓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通知》、《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及一年一度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等涉残助残政策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残疾人工作稳步推进。近三年累计为110名下肢残疾人免费安装了普及型假肢,为17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10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了院外免费服药治疗,对20名重度残疾对象实施住院治疗救助,提供各类辅助用具120件(套),为12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知识咨询服务。培训城乡各类残疾人1115人次,安排残疾人就业50余人,为45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对城乡贫困残疾对象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围,为近200名城乡特困残疾人提供了200—500元不等的临时困难救助。同时,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自年开始到年底,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近20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残疾人经济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上的脆弱性等实质性问题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残疾人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按照相关要求,乡镇、村(社区)都要建立残联(协)组织,而我县基层残联(协)组织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测算数据显示,我县共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人3万人,但县残联目前登记在册的残疾人人数不到3000人,登记人数仅占全县残疾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由于基层残联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目前我县残疾人状况到底发生多大变化、残疾人口是增是减,底数不清、情况不明。
(二)残疾人就业的多样化安置工作推进艰难。一是广大农村残疾人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没能参加劳动技能知识培训,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差,难以在企事业单位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不能真正实现稳定就业。尤其是受社会就业难的大环境的影响,面对数量剧增的大学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劳动大军,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同时,残疾人受生理和心理缺陷的制约,就业技能较弱,就业渠道较窄,社会接纳的程度也很有限。二是随着企业普遍改制,残疾人集中就业的机会大大减少,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也受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认识不够等因素影响而难以落实到位。据了解,近三年,全县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还不到30人,远远达不到规定的1.5%的安残比例。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征收的政府性基金。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按每人每年40元的标准由残联工作人员直接收取,其他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方税务部门代征,但由于没有明确对不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的处罚措施,政策执行起来明显乏力,部分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少缴、甚至不交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残保金征收工作在全省、全市一直处于倒数位置。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是保障水平低。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的双重制约,目前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对象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就低保救助而言,目前我县按农村月人均50元左右、城镇月人均120元左右进行施保,无论是保障范围还是保障标准,与广大残疾人的现实需求都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保障低保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的正常需要。二是服务能力弱。一方面因基层残联组织机构不健全,致使乡镇、村(社区)残疾人工作无人抓、服务难到位;另一方面因县残联缺乏应有的综合服务设施,致使目前还尚不具备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服务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再一方面因残疾人康复社区建设工作尚未起步,致使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最基础平台还没有搭建起来。可以说,目前我县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仅仅只局限于被动地落实国家及省、市正常安排的涉残项目,还没有相应的资金和过硬的措施来主动地、更多地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三、建议意见
(一)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县委、县政府应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研究部署和落实。二是县委、县政府应将各残工委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履行扶残助残职责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建立考核约束机制,促进残疾人事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健康稳步推进。三是把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
(二)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工作组织服务网络。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建立乡镇残联和村(社区)残协组织,可采取乡镇分管领导兼任乡镇残联主席,乡镇民政所长或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兼任乡镇残联理理长,村(社区)主任兼任残协主席的办法,解决基层残联(协)组织人员队伍问题,真正形成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并力争达到“五有”(机构、牌子、章子、人员、制度)标准,以适应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同时要借助全民健康教育和新农保试点工作契机,彻底搞清全县残疾人现状,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原有基础上,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将行政事业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部门年度财政预算,并由县财政部门代扣代缴,其他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采取地税部门代征的办法征收,做到应收尽收、专款专用。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把残保金征收情况纳入政务督办范围,每年通报一次,促使各单位和企业自觉依法依规缴纳残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