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5 07:2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入户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已在系统成功提交信息但人力资源部门未受理书面材料的,呈报单位登录人才引进系统,点击“进度反馈”-“在职人才引进”,选择需修改信息的人员,点击“撤回信息”撒回申报信息,修改信息后重新打印相关业务表格。
2、人力资源部门受理书面申报材料但未审核完毕的,不能进行信息修改。
3、人力资源部门审核通过的,如需修改或撤销申报信息,可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同意后办理修改或撤销。信息修改范围仅限于审核文件(招调通知、入户人员信息卡、农业户籍的还有“农转非”指标卡)上的部分非关键信息。如本人、配偶、随迁子女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填错的,需撤销后重报。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示范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强化设施装备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重视选用先进技术更要兼顾农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务求示范单位的选择来自于实践,示范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示范技术的应用适合于实践,示范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农村信息化实践。
2、整合资源,面向实际。示范工程的重点要立足现有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整合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搞好服务。
3、多方参与,坚持实干。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牵头,积极协同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各地示范工作的组织,要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体现开放性,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4、鼓励创新,讲求实用。积极鼓励各地在组织体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创新促进示范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创新谋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示范工程在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强化为“三农”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带动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带动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力求服务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二、示范类型与标准
(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二)技术应用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网络建设型。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四)资源整合型。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体推进型。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示范单位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
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由各地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并由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将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各层级示范单位不局限于农业部门,只要符合上述示范类型与标准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当地省级农业部门申报,或与农业部门联合申报。对于在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类型,也可以按要求申报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申报书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人员队伍、工作方案等内容,由各省级农业部门审核把关。原则上每个省审核上报的各类型示范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二)认定条件
1、工作基础。示范单位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服务与应用效果,农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型的前列。
2、工作队伍。示范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稳定的人员队伍,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单位申报的示范工作方案内容详实,体现当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认定程序
农业部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根据各省级农业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对照示范类型及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确定100个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四、时间进度
**年4-5月,组织各地进行示范单位申报;6-7月组织专家遴选示范单位;8月份经公示后确定示范单位并组织开展示范工作。各省级农业部门请于5月底之前将审核后的示范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对于申报的示范单位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经过认定的示范单位,要加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对示范单位的投入。积极引导电信运营、IT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务热线开通、专家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和乡村信息点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单位的支持。
根据《州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将2021年度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强化责任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计生“三项制度”惠民政策,加强乡(镇)党委、政府以及计生干部对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执行力度,促进工作方法和作风的转变,联合相关部门组成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和平时所掌握各乡镇开展该项工作、日常群众对政策咨询来信来访和自查等情况,对照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相关政策要求,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乡镇计生办查阅档案、与金融部门核对发放花名册、财政与金融核对拨付专款情况,并进村入户抽样调查群众对“三项制度”知晓率、“三项制度”奖励扶助金发放形式和落实、目标人群确认、村级评议、张榜公示等情况。确保惠民政策资金通过州“一卡通”平台发放到户到人率达100%,享受对象目标人群村级评议、公示率为100%,“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年审到位率为100%,奖励标准的知晓率为99%,政策知晓率为98%。
二、“三项制度”和独生子女父母享受对象及奖励扶助金兑现核实情况
我县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和独生子女父母享受对象及奖励扶助金兑现核实、发放等各项工作。一是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当年确认对象1698人,其中:通过年审,退出20人,继续享受对象1504人,新增194人,兑现2019年奖励金146.304万元。二是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当年确认对象84人,其中:通过年审,退出3人,继续扶助对象81人,新增3人,兑现2019年扶助金82.8万元;三是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当年确认对象目标人群143户,兑现2020年奖励金48.9万元。四是县级财政资金帮扶。为6名特扶对象代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用0.30万元;对年满6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特扶对象57人,发放每人每月240元的护理补贴,共计发放16.416万元;为独生子女父母666人,兑现奖励金6.8087万元;2021年通过核查我县“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无一起错报和漏报,误差率为零。
三、加大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
在国庆、中秋、春节和藏历新年之际,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全县6镇1乡及敬老院走访慰问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对象170人次,及时了解诉求,协调解决困难。送去节日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并送去了慰问金及慰问品,合计人民币3.36万元;2020年人寿保险公司为计生特扶家庭报销住院补贴1.5万元。
四、加强监督、确保政策阳光操作
“三项制度”目标人群申报材料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村组、乡镇、计生干部对政策理解掌握是准确界定目标人群的前提和关键,严格政策和程序透明是“三项制度”实施的质量保证。我县在实施该项工作中,以申报材料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为依据,以“三项制度”相关政策为准绳,实行阳光透明操作,严把“调查关、评议关、公示关、审批关”,用百倍的细心和慎重,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确保政策的公平、公开、公正。确保符合政策条件的对象一个不漏的全部纳入享受范围,将确认误差率控制为“零”。
长沙市户口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常住户口登记管理工作,严密工作程序,规范办理手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保护公民户籍登记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湖南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立户、分户登记
(一)非农业家庭户立、分户
1、登记对象
依法拥有私有住宅房屋所有权或房管部门直管住房等公有住房使用权,以家庭关系为主共同居住生活或单身居住在该套住房,需在该房屋所在地址立户的公民。户主一般由户内拥有本住房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人担任。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般不能担任户主。
户内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因发生婚姻、分家等变化,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需要办理分户的:
已在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产证(或公房租赁契约)分户手续;私房析产、赠与以及继承手续的;经法院判决或调解的离婚当事人或房产纠纷当事人有房屋居住权,且确实在此居住的。
一个地址一般只能立一户。户内夫妻之间、未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不得分户。
2、申报材料
立户:提交申请表、居民户口簿或准予落户的材料(指在办理户口迁移、补登等落户业务时一同提出立户申请的,应提交的相应落户申报材料或审批机关批准落户的《落户通知单》或《准予迁入证明》及《户口迁移证》等,具体详见户口迁入、补登等相应规定)、居民身份证及以下材料之一:房屋权属证明;公有房屋租赁使用证明或国土资源、建设(房地产)等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相应凭证;其他能够证明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属于申请人的证明。
分户:提交申请表、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或离婚判决(协议)书等婚姻(分家)变化证明材料、私房房产证或公房租赁契约或其他证明申请人拥有房屋所有权(或公房使用权)的法院判决书(或公证书)等证件证明材料。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或户主提出申请。拟立、分户地所属派出所受理并登记,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
(二)集体户立户
1、登记对象
拥有私有住宅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或公有住房使用权),房屋供单位职工居住且居住集体宿舍人员数量较多(一般不少于10人)、确有设立集体户必要并有专人负责协助管理集体户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军队、学校、寺庙、宫观等单位。一个单位一般只设立一个集体户。集体户户主由所在单位指定。
每个派出所可以在派出所或者街道(乡、镇)所在地址设立公共集体户,条件成熟的社区居委会也可设立公共集体户,用于挂靠符合当地落户条件但又不符合家庭户单独立户条件且无处挂靠户口公民的户口。
2、申报材料
申请表、私有住宅房屋产权证或公有房屋租赁使用证明或办理了出租房屋登记手续的私有住宅房屋租赁协议。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一般由单位负责人或户口专办员负责具体办理。拟立户地派出所受理,分区县市局审批后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批)。
二、出生登记
(一)登记对象
限未满3周岁的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婴、幼儿(以下简称婴儿,含非婚生育和超计划生育)。3周岁以上人员申报登记常住户口的按户口补登规定办理。
(二)落户原则
1、新生婴儿登记常住户口,按随父随母自愿选择原则,由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登记户口。
2、婴儿父母一方为出国(境)人员、军人、外国人等在国内无常住户口人员或高等院校学生集体户口的,由另一方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登记户口。
3、婴儿父母双方均为出国(境)人员、军人等在国内无常住户口人员或高等院校学生集体户口的,由婴儿祖(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登记户口。婴儿父、母双方均为军人的,也可在部队集体户所在地或在父母拥有住宅房屋所有权的房产所在地派出所登记户口。
4、收养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婴儿,由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所在地派出所登记户口。
(三)申报材料
公民在申报出生户口登记时,应提交申请表,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交相应的申报材料:
1、在国内出生的婴儿:提交《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父母系现役军人的,提交军人身份证件。父母系出国(境)人员,在国内无常住户口的,提交中国护照。父母一方系外国人的,提交外国护照。系非婚生育无法提交父母双方身份证件及结婚证的,提交一方的户口簿、身份证。将婴儿落户在祖(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的,提交祖(外祖)父母的户口簿、身份证以及祖孙关系证明。
对没有获得《出生医学证明》的婴儿,可凭公安机关(或具有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DNA亲子关系鉴定书,或者接生证明和村(居)委会证明等相关证明,经社区民警实地调查核实后为其办理出生登记。
2、在国(境)外出生的婴儿:国外出生的提交国外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及具有翻译资质的翻译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翻译件、婴儿回国时持用的中国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或回国时持用的中国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结婚证。
香港、澳门出生的提交港澳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经港澳公证部门公证的自愿放弃该子女港澳永久居民身份的声明及公证书、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如父母一方为港澳居民的,提交港澳身份证件)及结婚证。
台湾出生的提交台湾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如父母一方是台湾户籍居民的,还须提交台湾户籍部门出具的该子女未取得台湾户籍的证明)及结婚证。
父母一方系外国人的,应当提交外国护照。系非婚生育无法提交父母双方身份证件及结婚证的,提交一方的户口簿、身份证。将婴儿落户在祖(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的,提交祖(外祖)父母的户口簿、身份证以及祖孙关系证明。
3、公民个人依法收养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婴儿(对于公民不符合收养相关规定,未能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而私自收留的弃婴,应由社会福利机构申报登记集体户口):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和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4、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社会弃婴:社会福利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本规定第二-(三)-1和2规定的情况,派出所在办理出生登记时应协助查验生育证或者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没有生育证或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的,也应当依法为其办理婴儿出生登记,但应在30日内通报所在乡镇或者街道计生办。对于父母一方为外国人的,派出所应当协助查验其是否持有有效中国签证(未入境的除外),属非法入境或非法居留人员的,应当依法为其办理婴儿出生登记,但应将情况立即报所属分区县市局出入境部门依法处理。
(四)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新生婴儿户口登记由新生婴儿父亲、母亲或其他监护人提交申请,由落户地派出所受理并登记,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
收养婴儿户口登记由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分区县市局审批后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批)。
(五)登记事项相关要求
1、姓名:婴儿可以随父姓或随母姓,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婴儿只能登记一个姓名,姓名登记项目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填写。人名用字应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字。对申请人在申报出生登记时欲变更姓名(不按《出生医学证明》记载的姓名)登记的,由户口登记机关按照《出生医学证明》记载的姓名办理出生登记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姓名变更手续,将《出生医学证明》记载的新生儿姓名登记为曾用名。
2、性别:填写男或女。
3、民族:民族应根据婴儿父母的民族记载进行登记,如果婴儿父母不是同一民族的,可根据父母的意愿,在两种不同的民族中选定一个民族。
4、出生日期:按照公历,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婴儿出生的具体时间(具体到时、分)。
5、出生地、籍贯:出生地、籍贯均指市、县级行政区划。婴儿的出生地登记,应当以婴儿出生医院或出生时所在的市、县级行政区划进行登记。
籍贯原则上应填写婴儿祖父的居住地。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而确定,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填写婴儿出生地。
6、监护人:填写婴儿父亲、母亲等监护人的姓名。
7、监护关系:按监护人与新生婴儿的血亲关系或收养关系写明具体称谓,如父亲、母亲等。
8、住址:填写本户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的详细地址。
9、公民身份号码:由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户口登记机关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婴儿出生日期、性别等项目自动生成,同时,户口登记机关应对生成号码在省级和部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检索,确保号码的唯一性。
10、登记时日记载:在何时何因由何地迁来本市(县)栏内注明某年某月某日因出生(补报往年出生)登记。
11、收养婴儿有关登记项目:收养婴儿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等项目,根据婴儿具体情况认定。收养婴儿的出生地、籍贯不详的,以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所在地为其出生地,以收养人籍贯或收养机构所在地为其籍贯。
三、死亡人员户口注销
(一)注销对象
事实死亡或法院宣告死亡的公民。
(二)申报材料
户口登记机关在注销死亡人员户口时,须凭申请表,死亡公民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关单位出具的合法有效的死亡证明材料办理。对事实死亡,不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的,由社区或村委会出具死亡证明,社区民警实地调查核实,形成询问笔录及调查材料后派出所可予以死亡注销。
死亡证明材料包括以下几种:经医疗卫生单位确认死亡的,凭《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对公民正常死亡无法取得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的,凭社区、村委会或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证明;非正常死亡或卫生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凭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凭人民法院出具的死亡宣告判决书。
(三)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死亡居民的亲属或者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提交申请。由死亡人员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登记,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
四、非农业户口迁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迁入登记
(一)登记对象
1、夫妻投靠落户: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户口登记机关,其中一方投靠另一方居住生活并申请将户口迁入到另一方(非大中专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户口所在地的。
2、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父母投靠成年子女(非大中专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共同生活并申请将户口迁入被投靠子女户口所在地的。
3、未婚子女投靠父母落户:未婚子女要求随父或母(非大中专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共同生活并落户的。
4、长株潭地区未成年人投靠祖(外祖)父母落户: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的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已满18周岁不满22周岁的在校学生)祖(外祖)父母户口在我市,申请投靠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并落户的。
5、离婚回原籍落户:以前因夫妻投靠将户口迁往配偶户口所在地,后因离婚返回原籍地居住生活并申请迁回原籍的。
6、收养落户: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的已登记了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
7、干部、职工调动、录用落户:县、市以上人事、劳动部门或实行垂直管理部门批准调动、录用的干部、职工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
8、家属随军落户:要求随军人在部队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的现役军人的家属。
9、投靠军人配偶父母落户:夫妻一方为义务兵或上士以下士官(已因参军服兵役注销了户口),另一方投靠军人一方父母居住生活,并申请将户口迁入军人一方父母户口所在地的。
10、务工人员落户:在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高新区(以下简称长沙市区)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满两年的人员,或在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以下简称四区县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申请将本人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的户口迁入我市的。
11、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落户: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以上技工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我市有合法稳定职业的人员,申请将本人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的户口迁入我市的。
12、获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人员落户:被评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以及被评为优秀农民工的人员,申请将本人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的户口迁入评选推荐地落户的。
13、投资兴办企业落户:在我市投资30万元以上或安置就业10人以上的企业法人代表,申请将本人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户口迁入我市的。
在我市创业、累计纳税5万元以上或安置就业5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申请将本人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户口迁入我市的。
14、大中专学生录取落户: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录取的新生,入学时自愿将户口迁入就读学校学生集体户的。
15、大中专毕业(肄业、转学)生落户:因毕业、肄业(退学)、转学等原因,需将户口迁入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其父或母现户籍地、工作单位所在地、转入学校所在地的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学生。
16、复员、转业和退伍安置落户:因退出现役,申请到安置地或配偶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的复员、转业和退伍军人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
17、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落户:因离退休,申请在部队驻地、原籍地(入伍地)或配偶、子女、父母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及随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
18、刑释解教人员落户:以往因被判处徒刑或被决定劳动教养被注销了户口,现已刑满释放(含假释、保外就医)或解除劳教要求登记户口的人员。
19、留学回国人员落户:以往出国(境)前已注销常住户口、且未在国(境)外入籍、定居,现回国落户的留学人员。
20、其他原因回国(入境)落户:因留学以外的其他原因出国(境)被注销户口、且未在国(境)外入籍、定居,现回国落户的;华侨回国定居的;港、澳、台同胞来内地定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境内定居并被批准加入或者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员。
21、购房落户:在我市通过购买、受赠、继承、自建、单位分配等途径,获得了私有住宅房屋所有权并实际居住的人员,申请将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户口迁入我市的。
(二)申报材料
公民申报迁入登记,提交申请表,并按以下类别(对象)提交相应的凭证材料(对于年满16周岁的省外迁入人员或在省级人口系统无照片的省内迁入人员,还须提交近期标准证件照片2张):
1、夫妻投靠落户:提交夫妻双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2、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落户:提交投靠人和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3、未婚子女投靠父母落户:提交投靠人和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不满16周岁可免交)、父母结婚证、父母子女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离异的,还须提交父母离婚判决书或协议书,申请表(或申请报告)须父母双方签名。
4、长株潭地区未成年人投靠祖(外祖)父母落户:提交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和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已满18周岁不满22周岁的在校学生还须提交在读学校学籍证明。未成年人父母离异的,还须提交父母离婚判决书或协议书,申请表(或申请报告)须父母双方签名。
5、离婚回原籍落户:提交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离婚证明、原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原户口迁出证明(包括《户口迁移证》存根、系统轨迹或其他户籍档案)。
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原籍地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原籍地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籍地无房产无亲友的,可迁入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
6、收养落户:提交被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民政部门出具的合法收养证明。
7、干部、职工调动、录用落户:提交人事、劳动、垂直管理部门的调动、录用证明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
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无单位集体户无房产无亲友的,可迁入单位所在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
8、家属随军落户:提交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部门批准军人家属随军的证明材料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
9、投靠军人配偶父母落户:提交投靠人与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结婚证、被投靠人与军人为父母子女关系的证明。
10、务工人员落户:在四区县市落户的,提交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已在房屋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住宅房屋购房合同或公有房屋租赁使用证明或办理了出租房屋登记手续的私有住房租赁协议或居住单位集体宿舍的证明,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在长沙市区落户的,除提交以上凭证材料外,还须提交参加长沙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满两年的证明。
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无单位集体户无房产无亲友的,可迁入单位所在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
11、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落户:提交中级以上职称证明或高级以上技工职业资格证书、迁入人居民户口簿或《户口迁移证》(省内网上迁移的为本人户口簿内页)、居民身份证、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有家属随迁的,还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
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落户在就业指导中心、本地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上的,须由市级以上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申请办理。
12、获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人员落户:提交评定证书或评选推荐单位的证明、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
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13、投资兴办企业落户:提交工商登记证明、纳税票据或社保凭证、迁入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
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无房产无亲友的,可迁入企业所在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
14、大中专学生录取落户:提交《户口迁移证》(省内网上迁移的为本人户口簿内页)、教育部门的招生信息表(或劳动部门的录取花名册)和居民身份证。
15、大中专毕业(肄业、转学)生落户:
毕业、肄业(退学)学生回原籍落户的,提交《户口迁移证》(省内网上迁移的为本人户口簿内页)、居民身份证、毕业证或肄业证或学校退学证明、原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原户口迁出证明(包括《户口迁移证》存根、系统轨迹或其他户籍档案)。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原籍地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原籍地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籍地无房产无亲友的,可迁入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
毕业、肄业(退学)学生到其父或母现户籍地落户的,提交《户口迁移证》(省内网上迁移的为本人户口簿内页)、居民身份证、毕业证或肄业证或学校退学证明、其父亲或母亲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
毕业生到就业地落户的,提交迁入人居民户口簿或《户口迁移证》(省内网上迁移的为本人户口簿内页)、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和就业报到证(包括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证)。毕业超过两年的毕业生可免交就业报到证。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或按购房落户政策办理;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落户在就业指导中心、本地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上的,须由市级以上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申请办理。
转学学生到新转入学校落户的,提交《户口迁移证》(省内网上迁移的为本人户口簿内页)、居民身份证、教育部门的转(升)学证明。
16、复员、转业和退伍军人安置落户:提交县级以上复员、转业或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出具的证明材料(《落户介绍信》、《军队转业干部落户登记表》等)、居民身份证(无居民身份证的,须提交《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无公民身份号码的,还须提交部队师级以上单位政治部门出具的未编码的证明)、原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原户口注销证明(包括注销通知、系统轨迹或其他户籍档案)。有家属随迁的,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
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无单位集体户无房产无亲友的,可登记在安置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内。
17、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落户:提交县级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出具的证明材料(《落户介绍信》、《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落户登记表》等)、居民身份证(无居民身份证的,须提交《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无公民身份号码的,还须提交部队师级以上单位政治部门出具的未编码的证明)。有家属随迁的,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
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无房产无亲友的,可登记在安置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内。
18、刑释解教人员落户:提交释放(含假释、保外就医)证明或解除劳教通知书、原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原户口注销证明(包括注销通知、系统轨迹或其他户籍档案,需注明原户口登记的主要事项)。
回原籍地的,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原籍地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原籍地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到非原籍地的,落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的配偶或父母、子女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
落户接受单位的,须提交单位接收证明和单位集体户口。
原籍地无房产无亲友无单位的,可登记在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内。
19、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在原户口注销地或原籍地派出所恢复户口,或因有住房、直系亲属、原工作单位等正当理由需要在我市其他派出所辖区登记户口的,提交留学人员最后一次回国时持用的中国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原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原户口注销证明(包括注销通知、系统轨迹或其他户籍档案,应载明户口注销前户口登记的详细内容)。在就业地登记户口的,除提交以上凭证材料外,还须提交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
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无单位集体户无房产无亲友的,可登记在原籍地或单位所在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内。
20、其他原因回国(入境)落户:未在国(境)外入籍、定居的出国人员回原籍地恢复户口的,提交当事人最后一次回国时持用的中国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原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原户口注销证明(包括注销通知、系统轨迹或其他户籍档案,应载明户口注销前户口登记的详细内容)。
华侨回国定居的,提交当事人回国持用的中国护照和省或市级人民政府侨务部门签发的《华侨回国定居证》。
其他被批准入境定居、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提交当事人入境时持用的有效证照及相关批准定居、入籍的有效凭证。
落户在单位集体户口的,须提交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单位的集体户口和落户介绍信;落户在自己房产处的,须提交房屋权属证明;落户在亲属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落户在朋友户口处的,须提交接收其落户朋友的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无单位集体户无房产无亲友的,可登记在原籍地或单位所在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公共集体户内。
其他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需在本市登记户口的,按照本规定第四-(二)-11和第四-(二)-15中关于毕业生到就业地落户的规定办理。
21、购房落户:提交我市的私有住宅房屋产权证(按揭房提交银行盖章确认的房屋产权证复印件)、迁入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家属随迁的,还须提交随迁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子女的未婚证明。
(三)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或户主提出申请。本规定第四-(一)-1至5类对象由迁入地派出所受理、审批、登记,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6至20(14、18除外)类对象由迁入地所属分区县市局受理、审批,审批后由迁入地派出所登记,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14、18类对象由迁入地派出所受理,所属分区县市局审批,审批后由迁入地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批);21类对象由市局受理、审批(四区县市的购房落户由所在区县市局受理、审批),审批后由迁入地派出所登记,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
其中,本规定第四-(一)-1至13(4除外)类对象、第四-(一)-21类对象属同一市、县范围内迁移(由四区县市户口迁入长沙市区以及四区县市之间跨地区迁移除外),且不发生户口性质变化的,由迁入地派出所直接办理,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其他特殊情况的同一市、县范围内迁移,由迁入地派出所受理,报所在分区县市局审批后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批)。
五、迁出及注销登记
(一)登记对象
因夫妻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婚子女投靠父母、收养、干部或职工调动(录用)、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家属随军、务工、投资兴业、购房、大中专学生录取、毕业(肄业、转学)等原因申请将户口迁往外省,或因参军服兵役、赴港(澳、台)定居、失踪等原因申请注销户口的居民。
(二)申报材料
提交迁出人或注销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提交申请表,并按以下迁出或注销类别(对象)提交相应材料(省内迁出由迁入地公安机关直接进行系统操作):
1、夫妻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婚子女投靠父母、收养、干部或职工调动(录用)、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家属随军、务工、投资兴业、购房等人员户口迁出:提交迁出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迁入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准予迁入证明》。
2、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录取、毕业、肄业、转学学生户口迁出:提交迁出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录取的学生还须提交录取通知书;毕业的学生还须提交毕业证、就业报到证(或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证、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肄业的学生还须提交肄业证明材料;转(升)学的学生还须提交转(升)学证明材料。
3、公民参军服兵役:提交注销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入伍通知书》。
4、公民赴港、澳、台定居:提交注销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赴港、澳定居的,还须提交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前往港澳通行证》;赴台定居的,还须提交台湾签发的载明事由为定居的《入出境许可证》或台湾身份证或台湾户籍謄本等定居(或批准、同意定居)证明。
5、失踪人员户口注销:由户主或家属提交申请报告和人民法院失踪宣告判决书。
(三)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或户主提出申请。迁出、注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结。
六、变更与更正登记
(一)姓名变更、更正登记
1、登记对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受理:
(1)宗教名与世俗名改换的;
(2)收养或解除收养、父母离异或再婚等原因需要将子女姓名变更的;
(3)在同一学校或工作单位内姓名完全相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的;
(4)姓名用字实属不雅,字音字义有辱人格的;
(5)名字中含有冷僻字的;
(6)因户口登记机关工作失误,造成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的姓名不一致的;
(7)其他特殊原因的。
新命名、更名的人名用字应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字。对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或正在被通缉、接受刑事追诉、服刑的人员,一律不予更改姓名。
2、申报材料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交申请表,父母双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当场签名确认的书面意见,未成年人居民户口簿、父母双方居民身份证,属在校学生的还须提交就读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接受其变更姓名的证明。
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提交申请表,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属在校学生的还须提交就读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接受其变更姓名的证明,有工作单位的还须提交本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接受其变更姓名的证明。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分区县市局审批后由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批)。
(二)出生日期更正登记
1、登记对象
对于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与实际出生日期确实不一致的,凭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更正出生日期。原则上只更正一次。
但公务员、在编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教师、医生及其他一切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在编工作人员本人要求确定或更改出生日期的,一律不予受理。
经核实,属公民个人弄虚作假,以虚假信息落户造成出生日期等项目差错而申请更正的,或以前更正过出生日期等项目现再次申请更正同一项目的,相关当事人须依法接受相应处罚后,方能受理其申请。
2、申报材料
提交更正出生日期的申请表,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同时根据下列不同情况,提交相关凭证材料:
(1)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与原落户凭证《出生医学证明》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提交原始的《出生医学证明》及原开具《出生医学证明》单位提供的出生档案等证明材料。
(2)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与原落户凭证《户口迁移证》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由户口登记机关负责查验留存档案室的《户口迁移证》、《户口迁移证》存根或迁移异动登记册。
(3)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与其他合法落户凭证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提交相关原始落户凭证。
(4)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与原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提交记载了正确出生日期的居民身份证。
(5)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确有错误的,在以上证明材料缺失的情况下,可提交以下材料作为辅助凭证,形成证据链,由社区民警实地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材料后办理:记载了正确出生日期的居民户口簿;具有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骨龄鉴定等医学鉴定结果;关联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本人或父母结婚证;生育证、住院记录、独生子女证、儿童预防接种证明等计生医学证明;学生证、毕业证、学生档案等学习证明;档案馆、工作单位人事档案、退休证、社保查询单等证明材料;族谱、社区和村委会历届人口普查档案等。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分区县市局审核,报市局审批后由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市局, 市局自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审批)。
(三)民族变更、更正登记
1、登记对象
申请变更、更正民族的公民。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2、申报材料
提交变更、更正民族的申请表,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同时根据下列不同情况,提交相关凭证材料:
(1)因户口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而申请更正的,提交记录了正确民族信息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迁移证》等落户凭证或原户口簿证。
(2)申请变更民族的,提交长沙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出具的《湖南省更改民族成份证明》。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并登记。更正错误民族信息的,由分区县市局审批,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批);变更民族成份的,由分区县市局审核后报市局审批,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报市局,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审批)。
(四)性别变更、更正登记
1、登记对象
申请更正、变更性别的公民。
2、申报材料
提交变更、更正性别的申请表,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同时根据下列不同情况,提交相关凭证材料:
(1)因户口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而申请更正的,提交记录了正确性别信息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迁移证》等落户凭证或原户口簿证。以上材料缺失的,可凭医院出生档案、户籍档案、学籍档案、独生子女证等辅助凭证,由社区民警实地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材料后办理。
(2)性别因故发生变异需要变更登记的,提交国内三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性别鉴定证明和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或司法鉴定部门出具的证明。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并登记。更正性别的,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变更性别的,由分区县市局审核后报市局审批,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报市局,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审批)。
(五)身份号码变更、更正登记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除因重号、错号、出生日期更正、性别变更与更正等原因确需变更、更正的情形外,其他情形一律不得变更。
1、登记对象
因重号、错号、出生日期更正、性别变更与更正等原因确需变更、更正的公民。
2、申报材料
(1)重号、错号人员:根据部、省关于重、错号纠错相关文件要求办理。
(2)出生日期更正、性别变更与更正人员:根据市局或分区县市局相应的审批意见办理。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分区县市局审核,报市局审批(性别更正除外)后由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市局,市局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批)。
(六)其他辅项变更、更正登记
1、登记对象
申请变更、更正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血型、身高等辅项信息的公民。
2、申报材料
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学历证、结婚证、离婚证、医学证明等凭证。
3、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并登记。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
七、户口补登
(一)登记对象
1、3周岁以上从未申报过常住户口的无户口人员(未满3周岁的从未登记常住户口的人员申报户口登记,按出生登记规定办理)。
2、原已登记常住户口,因错误注销、计算机信息丢失等历史原因造成在湖南省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查找不到户口信息,现申请补登户口的人员。
3、公民或社会抚养机构依法收养的3周岁以上未登记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
4、公民因被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注销了常住户口,现被寻回或返回申请恢复户口,但在湖南省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无法进行恢复操作的。
(二)申报材料
提交申请表,并按以下类别(对象)提交相应凭证材料(年满16周岁的公民须提交近期标准证件照片2张):
1、已满3周岁未满16周岁从未登记常住户口的人员:提交出生证明材料(或公安机关、具有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DNA亲子关系鉴定书)、社区民警与补登人员见面谈话的笔录及调查意见,调查意见应当注明经调查核实,当事人提交的某证件或证明真实有效,确系补登非农(农业)户口人员,并由两名责任民警签字。补登农业户口的,还须提交村(居)委会证明该人确在此居住的证明。
2、16周岁以上从未申报过常住户口的无户口人员或原已登记户口现查找不到户籍信息的人员:提交记载了补登人员姓名、出生日期、身份号码、相片的原始凭证,例如原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等。如果无法提交以上原始凭证,可提交以下辅助凭证,形成证据链:常住人口登记表、原居民户口簿(兰、红)、《户口迁移证》、《准予迁入证明》;《出生医学证明》或其存根、公安机关(或具有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DNA亲子关系鉴定书、生育证、住院记录、独生子女证等计生医学证明;学生证、毕业证、学籍档案、教委招生名册等学习证明;档案馆档案件、工作单位人事档案、育龄妇女档册、退休证、社保查询单、林权证、土地承包责任书、建房许可证、伤残证、退伍证等能证明补登人身份的凭证。16周岁以上从未申报过常住户口的无户口人员补登农业户口的,还须提交村(居)委会证明该人确实在此居住的证明,社区民警与补登人员及关联人员见面谈话的笔录及调查意见,调查意见应当注明经调查核实,当事人提交某证件或证明真实有效,确系补登非农(农业)户口人员,并由两名责任民警签字。
对具有离开原籍在外流浪、外出打工多年,长期不居住在本地等特殊情况的补登人员,还须提供刑侦部门的指纹比对结果。
3、收养3周岁以上尚未登记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公民个人收养的,提交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和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社会福利(救助保护)机构收养的,提交社会福利(救助保护)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材料(须包含证实2年以上未找到父母的情况及落户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等项目信息)。
4、人民法院宣告撤销失踪(死亡)的人员:提交人民法院撤销失踪(死亡)的证明(需注明原户口登记的主要事项)。
(三)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根据登记对象类型,由本人居住地或监护人户口所在地、收养机构或收养人户口所在地、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分区县市局审批后由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审批)。其中,本规定第七-(二)-2中已满16周岁未满60周岁从未申报过常住户口的无户口人员补登户口的,须逐级上报市级公安机关审批,自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报市局,市局自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审批)。
八、户口恢复
(一)登记对象
1、湖南省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显示,申请人已办理迁出业务,但在拟迁入地未落户,现申请人要求在本市办理恢复户口业务的公民。
2、湖南省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显示,原已登记常住户口,因户口登记机关操作失误,造成申请人信息被删除,需要恢复户口的公民。
3、湖南省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显示,被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或户口登记机关因操作失误造成申请人户口被注销(因死亡等原因),现被寻回或返回申请恢复户口的公民。
(二)申报材料
提交申请表、居民身份证,并按以下类别(对象)提交相应材料(年满16周岁的公民须提交近期标准证件照片2张):
1、迁出恢复:凭《户口迁移证》、《户口迁移证》存根或系统轨迹办理迁出恢复业务。
2、删除恢复:如系户口登记机关操作失误造成申请人户口信息被删除,凭系统数据予以恢复;如系一人多户工作过程中删除的户口,应当按照部、省关于一人多户 处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核实调查,如确系误删除,凭公安机关调查材料及系统数据予以恢复。
3、注销恢复:提交人民法院撤销失踪(死亡)的证明或由社区民警实地调查核实取证、与当事人面见谈话、形成询问笔录及调查材料后办理注销恢复业务。
(三)受理审批机关及办理程序时限
由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或户主提出申请。拟恢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分区县市局审批后由派出所登记,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结(派出所自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报分区县市局,分区县市局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审批)。如需报湖南省公安厅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局处理的情况(如身份号码空尾码、协调其他地市等),不计入办理时限。
九、注释
1、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均包含本级、本数。
2、本规定所称未婚证明,须由当事人户籍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未婚不包括离异、丧偶。
3、本规定所称亲属关系证明,包括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公安机关(或具有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DNA亲子关系鉴定书、公证书、法院判决书、申请人或关联人户籍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或工作单位(仅限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等。如在湖南省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能确认亲属关系的,可免交证明材料。
4、本规定所称直系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外祖)父母、孙(外孙)子女。
5、本规定所称长株潭地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及其所辖区县市。
6、本规定所涉及的凭证及证明,属于非法定证件的,原则上应提交原件存档;属于法定证件的,应当核验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归档。对于外国主管部门或公证部门出具的婚姻证明、出生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姓名等资料变更证明等,应当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7、本规定所涉及的随迁人员(家属)办理落户需提交的申报材料,应当按照本规定关于夫妻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以及未婚子女投靠父母落户的相关政策执行。
十、户籍档案资料管理
1、立户、分户档案资料:拟立、分户地户口登记机关须保存申请表、前面明确的立、分户所有类别(对象)需申报材料的复印件。
2、出生登记档案资料:落户地户口登记机关须保存申请表、婴儿父母的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亲子关系鉴定书等复印件及接生证明、村(居)委会证明等。
3、注销户口档案资料:注销户口登记机关须保存申请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入伍通知书》、定居证明、失踪宣告判决书等复印件,及被注销户口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内页、居民身份证原件等。
4、迁入户口档案资料: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须保存申请表、《准予迁入证明》第三联(或《落户通知单》)、《户口迁移证》(或原户口簿内页)。按谁审批,谁保管的原则,由迁入地户口审批机关保存前面明确的迁入所有类别(对象)需申报材料的复印件。
5、迁出户口档案资料:迁出户口登记机关须保存申请表、《准予迁入证明》第二联、《户口迁移证》存根(或《网上户口迁移函》)及迁出人员的户口簿内页。大中专院校招生或毕业迁出的,还须保存学校录取通知书或毕业证等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6、变更、更正档案资料:包括申请表、前面明确的主项信息变更、更正登记需申报材料的复印件和原户口簿内页、居民身份证原件。按谁审批,谁保管的原则,由审批机关统一保管。
7、户口补登、恢复档案资料:包括申请表、前面明确的户口补登、恢复所需申报材料的复印件。按谁审批,谁保管的原则,由审批机关统一保管。
8、审批中止或不予批准的档案资料:应当按照谁审批、谁保管的原则,由中止审批或做出不予批准决定的机关进行统一保管。对于群众要求收回的证明原件,原则上不予退回,由保管档案的机关为群众提供复印件,加盖原件与复印件一致的签章及单位公章。
上述资料保管期限均为永久。
十一、附则
1、常住户口具体登记管理工作必须由取得户口管理岗位任职资格的在编、在职民警负责承办。
2、对于群众申请办理户口业务符合政策规定,材料齐全的,受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计入办理时限;手续材料不齐的,受理部门要提供书面清单,经群众签收,一次性全部告知群众需补充事项。凡非申请人本人提交申请的,受理部门应当核验申请人身份证、被委托人身份证及委托书或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申请人取得联系确认办理事宜。
3、公安机关在办理户口登记时,发现登记对象情况存疑、需进一步核实的(如撤销失踪、补登户口人员身份存疑、婚姻状况存疑、所交凭证真实性存疑等情形),可以采取面见谈话并制作询问笔录、发函协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不计入办理时限内。经查证属实,当事人确有伪造身份、假结婚、假离婚、提交虚假证明、证件等行为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凡办理时限非当场办结的,相关单位要在规定的办理时限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或退回补充材料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对于不批准或退回补充材料的,还应当履行书面告知程序和申请人签收手续(签收存根或台帐应纳入户籍档案资料妥善保管)。
5、建立疑难户口问题解决纠正机制,对于确实存在明显错误但群众确又无法提供足够凭证材料的户口迁移、应登未登、户口登记项目差错等历史遗留、疑难户口问题,要主动通过查阅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或户籍档案、走访有关单位和相关当事人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逐级报市级公安机关集中会商审核后,据实进行解决纠正。
6、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市局之前制定的相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其中,涉及农业户口迁移政策(包括农业户口立分户、非农业户口转农业户口、农业户口迁农业户口),市局将结合长沙实际另行制定相关规定,报请市政府批准和省厅备案后实施。相关文件正式下发之前,仍按长公办[20xx]265号、长公通[20xx]568号等现行有效文件执行。
7、本规定未明确的户口登记业务及其他相关事项按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8、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逐级报市级公安机关决定。
户口出生登记(1)新生儿出生一个月以内,新生儿父母或监护人凭《出生医学证明》、持《居民户口簿》到新生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2)超计划生育出生的婴儿户口申报
对超计划生育的婴儿户口,由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对其父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后,婴儿可在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申报户口。
(3)非婚生婴儿户口申报
非婚生婴儿可以在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申报户口。一些外省妇女到我省婚配,由于种种原因虽未办理户口迁入和结婚登记手续,但已成事实婚姻,对于她们按计划出生的婴儿,可作特殊情况处理,允许其在父亲户口所在地农村申报户口。
近日,农业部种植业司曾衍德巡视员在四川省农业厅牟锦毅总农艺师的陪同下,深入安居、彭州、罗江、广汉等县(市、区),实地了解2008年标准粮田建设追加投资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进展和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情况。
督察组充分肯定了我省标准粮田建设工作:
一、前期工作扎实在农业部下达项目计划后,及时组织、指导各项目县开展项目工程勘测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实到村组、田块,完成了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方案的编制工作,为项目正式启动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计划批复及时在收到各项目县的初步设计方案后,四川省农业厅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方案》进行了严格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下达了项目批复计划。
三、责任落实到位四川省农业厅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成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厅领导带队,及时深入项目县,了解情况,协助解决问题,督促项目实施。
督察组认为,四川省标准粮田追加投资项目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部门顾虑思想重,办法不够多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拘泥现有的条条款款,还是按常规思路、常规办法去开展工作,工作着力点不够。
二、项目运行启动慢,发展不平衡在农业部前期工作通报中,四川省仅2个县正式开工,5个县完成招投标,其余项目县才启动招投标程序,发展很不平衡。
三、地方配套落实差,资金缺口大 一些地方没有按当初的承诺落实配套资金,甚至连工作经费都没有解决。
督察组要求,标准粮田追加投资项目建设是一项工程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务必抓好抓落实。一是各级农业部门要做好与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遵循项目招投标原则的基础上,想办法、添措施、减环节、压时间,按时开工建设;三是各级政府要按照项目承诺,兑现落实项目配套经费;四是抓好项目管理,特别是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在2009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中央投资建设任务。
(四川省农业厅)
各地紧急行动扎实抓好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控
2009年2月6日,四川省农业厅在绵阳市三台县召开全省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控行动现场会,牟锦毅总农艺师在会上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地突出抓好6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培训到位、监测预报到位、科学防治到位、统防统治到位、督查指导到位。
现场会后,各地及时贯彻会议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控工作。
一、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南充、绵阳、德阳等市政府就切实抓好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控工作发出紧急传真或紧急通知。绵阳市政府在2月6日会后就紧急召开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农业局长、市级相关部门参加会议,副市长邱明君做了安排布署。目前,绵阳、德阳、成都等市已陆续召开了春季防控现场会。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级农业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条锈病防控的宣传和培训,营造出了条锈病防控的良好氛围。除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外,广元、遂宁和南充还利用短信平台群发病虫防治信息5 000余条。据统计,各地已累计发放条锈病防治明白纸500万份,通过电视、报纸防治信息150余次,开展专题培训讲座200余次,为条锈病春季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加大预警力度各地加强查治力度,摸清条锈病最新进展,实行条锈病日报制。成都市于2月9日召开小春病虫趋势会商会,了条锈病趋势预报。
四、加大物资筹备力度我省各级多渠道争取资金,落实春季防控所需的物资。四川省财政已于2月5日下拨300万元小麦条锈病专项防治经费。南充市计划下拨防治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补助条锈病防治示范片建设和重发地防治用药。梓潼县、游仙区已分别落实14万元和3万元条锈病防控专用经费。旌阳区和中江县政府也分别安排12万元和20万元用于条锈病防控。各级共组织发放条锈病防控药剂近40t,其中四川省植保站免费下发了5.2t。
五、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各地及时成立检查组,督促检查条锈病防控工作。绵阳市长曾万民于2月10日带领市政府主要领导到三台县、盐亭县调研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控工作。南充市成立了由农业局领导带队组成的5个工作组,分赴各县(市、区)检查督促防控工作。
截至2月10日,全省共组织出动基层植保专业合作组织890个,机动喷雾器1.8万台次,手动喷雾器38.5万台次,防治面积161万亩。目前春季防控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四川省农业厅)
我省建立农科教联席会议制度
为切实贯彻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精神,加大我省农科教结合力度,有效聚集全省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资源,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共同协商,决定建立农科教联席会议制度,并在2009年1月11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上签署了《关于建立四川省农科教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
联系会议坚持平等、互信、沟通、合作的基本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农业发展思路,会商拟定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协商解决重大农业科技教育问题,实现全省农业科技、教育、推广资源共享,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川省农业厅)
我省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利通过初审
自2009年四川省全面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以来,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了资源普查和产品申报。目前,四川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对申报我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凉山马铃薯”、“崇州郁金”、“崇庆枇杷茶”、“南部脆香甜柚”、“万源马铃薯”、“万源富硒茶”6个农产品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查,组织专家组对产品外在感官特征、内在特色品质进行了鉴定,并派出相关专家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核查员对申报产品进行了现场核查,2008年12月25日顺利通过了四川省农业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初审。
评审组一致认为,以上6个产品的申报材料完整,产品外在感官特征突出,内在品质优良,申请人资格、地域保护范围及面积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要求,且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产品的独特品质,产品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同意其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进行终审。
(四川省农业厅)
全省农业科技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
2009年2月11日,四川省农业厅在成都市隆重召开全省农业科技大会,全省农业科研院所及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领导和专家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我省“十五”以来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全省农业科技界,围绕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和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构建全省农业科技“三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培训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引领能力。会上,四川省农业厅还与马铃薯、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签定了科研任务书,下达了两个产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任务。
通过这次会议,全省农业科技系统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推进全省农科教大联合、大协作,凝聚了力量。2008年,四川省农业厅将组织动员全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进村入户,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整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培训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培养新型骨干农民30万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示范推广50个主导品种2000万亩,推广“十大主推技术”3000万亩,为全省粮食增产5亿kg、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四川省农业厅)
狠抓高产创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为落实四川省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的任务,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高全省玉米单产水平。近日,四川省农业厅部署了2009年玉米高产创建王作。
一、目标任务2009年组织宣汉等16个县(市、区)开展部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集中连片打造盆中丘陵和盆东北两个玉米高产示范带,两条展示线,建立万亩示范片25个。通过实施玉米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力争万亩示范区玉米亩产达到700kg以上。
二、主要措施一是推广主导品种。重点推广川单418等7个主导品种,每个万亩示范片1~2个品种,实行统一供种到户。二是落实主推技术。主推以增密和覆盖栽培为主的玉米高产技术,狠抓规范改制、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水肥耦合等关键技术措施。
三、工作要求2009年玉米高产创建要做到“五个到位”:
1.认识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把高产创建作为依靠科技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展示自身工作的舞台、争取投入的抓手,认真落实。
2.目标到位示范片要做到“大、广、高、精”四个字,即示范规模比上年更大,实施范围更广,创建水平更高,把核心区建成精品,体现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元素。
3.责任到位各项目市、县农业部门要成立玉米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定人、定任务、定奖惩。
4.技术到位要抓好高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物资、统一播栽和管理。
5.投入到位整合现代农业、科技入户、优粮工程等项目资金开展玉米高产创建,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四川省农业厅)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为群众挽回损失6600万元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积极探索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新途径,采取发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和实物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通过科学制定工作流程,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的审查、审核,确保申请资格审核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杜绝高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市经济适用住房领导小组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审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实施工作。经济适用住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资格审核任务。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执行申请资格审核工作的部门和经办人员是否履行职责以及有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经济适用住房资格审核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市财政局负责保障经济适用住房资格审核工作专项经费,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市公安局负责对申购家庭户籍进行审核认定。市工商局负责对从事企业或个体经营活动的申购家庭给予工商注册认定。市地税局负责对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的收入进行核买。市房管局负责全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审核的管理工作,并审核申购家庭住房情况。市民政局负责对享受低保家庭的情况进行核实。市劳动局负责公布我市行业工资标准,制定全国各省会城市工资指导表。各区政府负责组织对申购家庭的初审、核查、复核、评议、公示等工作。各有关单位负责本单位职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收入和住房状况进行证明和初审工作。
三、资格审核原则
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审核工作按照“个人如实申请、社区群众评议、政府严格审核、逐级张榜公示、社会公开监督、违规操作必纠”的原则进行。
四、前期工作
(一)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
(二)设立工作机构。各区政府(管委会)、区房管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单位应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审核工作。市监察局、财政局、工商局、地税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宣传发动。在报纸和各社区张贴公告,告知资格审核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申请条件,并利用墙报、横幅、流动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做到社区居民家喻户晓。完成期限:12月6日前。
五、申请范围和对象
本市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开发区、开发区城区范围内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条件的家庭和个人。
六、申请时间
12月7日-12月13日。
七、申请地点
申请人居住地社区。
八、申请条件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为一个申购家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居民家庭,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婚子女家庭作为独立家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单独申请。
(一)夫妇双方至少一方有市区城镇常住户口5年以上;
(二)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
(三)自有住房(或租住公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
但自有住房属于以下类别之一,不能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1、集资建房;2、房改房;3、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工程住房、解困房);4、单位奖励赠送住房
年龄在男30岁、女28岁以上符合以上条件的单身居民也可申请购买。
九、申请所需资料
l、《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表》或《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申请表》。
2、收入证明:失业人员提交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享受失业保障的证明;低保人员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证明;自由职业人员由本人提供收入情况的说明;在外地工作的人员提供所在单位的收入证明。
3、住房情况证明:现住房产权证或住房租赁合同,危房户提供房屋安全机构出具的C、D类危房鉴定证明,无房户提供相关说明。
4、家庭成员户籍证和身份证明。
5、婚姻证明。
经营户还应提供收入纳税证明。
十、资格审核程序
(一)申请人(申购家庭)到居住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领取《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表》或《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申请表》。
(二)申请人如实填写后,随将证明材料报家庭成员所在工作单位核实,单位在3个工作日内应对其所填内容认其组织评议,评议人包括单位领导和同事,并张榜公示3天,无异议的,予以盖章证明;再报居住地居委会,居委会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评议和入户调查,评议人包括居委会干部、社区邻里,对符合条件并张榜公示3天无异议的,予以盖章证明。
申请人无工作单位的,报居住地居委会,居委会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评议和入户调查,符合条件的经张榜公示3天无异议后,予以盖章证明。
入户调查应2人以上,并在调查意见上签字以示负责。
居委会对公示期间的投诉举报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居委会将无投诉或经调查核实投诉不实的申请人的申报材料报街道办事处。
(三)街办在7个工作日内对居委会和单位公示情况进行核查,对申请人的申请条件、证明、评议材料进行调查,还要通过调查工商登记、税务纳税情况,排查收入超线者(重点为无工作单位人员),并召集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进行评议、复核,符合条件的,经张榜公示3天无异议后,签署审核意见并报区房管局。
街办对公示期间的投诉举报材料进行调查核实。组织人员在市住房保障管理系统软件中录入已审核通过的申报家庭相关信息及住房信息。
(四)区房管局在3个工作日内对所报资料进行复核,并汇总后报市经济适用住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经房办)审定。
(五)市经房办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网上查询房屋权属登记等方式进行审查,对通过审查的申请人在报纸和网上公示3天,无异议的在《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表》或《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申请表》上签署同意意见。
市经房办对公示期间的投诉举报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年度已通过审核,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条件的家庭,申报条件无变化的不再审核,申请货币补贴的应填写《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保障方式申请表》,对选择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提出明确申请。
已通过审核但不愿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应向社区提出书面说明。
十一、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家庭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货币补贴原则
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先购后补、不购不补的原则。
(二)购买住房的范围和面积标准
购买的住房可以是商品房,也可以是二手房,购房范围为我市城市规划控制区(一核五片区)内,套建面积标准控制在90平方米之内,二手房必须具有城镇房屋产权。
(三)年度补贴标准和数量
年度补贴标准为800元/㎡,所购住房小于60㎡的,按实际面积补贴,大于60㎡的按60㎡补贴,即每户补贴资金不超过4.8万元。年度解决3100户。
(四)摇号确定补贴家庭
申请货币补贴的户数多于年度补贴数量时,以公开摇号方式确定补贴对象。摇号中签的家庭由市经房办发给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凭证。
(五)自主购房
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凭证的家庭,应在领到凭证之日起6个月内在本市城市规划控制区(一核五片区)范围内自主选择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一套。6个月内未购买住房的,补贴凭证作废。今后再申请享受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应当重新审批。
(六)发放补贴
购房家庭凭身份证、补贴凭证及所购房屋产权证,到市经房办核定补贴额度,发放补贴金额。
(七)产权处置
利用货币补贴购买的房屋,其产权性质为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通过货币补贴购买的住房上市交易时,须全额退回政府发放的补贴款;产权人也可全额退回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款后,有限产权转为完全产权。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购买住房的,如需再购买其他住房,必须全额退回政府发放的补贴款。所收回的补贴资金划入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专户。
十二、相关规定
(一)符合条件的家庭每户限购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实物供给和货币补贴两种保障方式,每户家庭只能申请选择一种保障方式。
(二)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不得出租、不得改变使用性质用于经营。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度我镇城镇低保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低保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三榜公示”原则,重点保障一、二类低保保障对象,严格控制三类保障对象比例,逐步提高人月均补差水平。着力打造阳光、诚信、民心低保。
二、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本次低保调整时间计划用35天(从2013年3月15日起至4月20日止),分五个阶段进行操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3天(从2012年3月15日起3至17日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准备低保调整工作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办公用品。
2、对所有从事低保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掌握政策和具体操作规程,签订工作人员诚信承诺书,高水平高质量的做好低保工作。
3、宣传、发动:为第二阶段具体操作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采取:(1)挂横幅;(2)贴标语;3、低保政策进橱窗;(4)低保员深入居民户散发传单或入户口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二阶段:户主申请,社居委初审,时间15天(从3月18日起至4月3日止)。本阶段是低保全面调整的关键性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户主申请,低保员受理登记,时间5天(从3月18日起至3月23日下午6点30分止)。
本次动态管理系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实施,原则上不增加新户,对待原低保户,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户口本、低保证),居委会在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听证,如符合条件填写正式申报表。
2、深入基层,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听证,分类票决,时间3天(从3月24起至3月27日止)。各社居委负责人带领低保员,利用3天时间,深入居民户,边查看,边走访座谈,边评议,边票决。审核的重点:1、是否有死亡人员继续申请低保;2、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享受征地农民养老保险;3、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企业退休人员;4、是否是村(居)干部;5、申请对象是否与农村低保重复享受;6、近两年是否在购买商品房和私家车等。要把真正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纳入低保范围,把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户坚决取消,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3、一榜公示:各社居委要在3月28日利用一天时间,把受理初审后准备上报的居民申请低保的户主名单家庭人口抄榜,于当日下午6点钟之前公布第一榜,出榜地点可在本辖区内居民居住醒目地方张贴,接受群众监督。把居民申请低保分类登记表、评议、票决表报镇低保办公室。
4、材料核查,时间5天(从3月29日起至4月3日止)。各社居委利用5天时间把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户主申请材料进一步核查齐全,实行低保对象一户一表,);新增人员证明材料齐全:1、家庭全体成员户口本复印件2、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3、家庭成员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优扶证、残疾证、重病医学诊断证明、独生子女证、在读大中专学生证明等)4、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如家庭成员有工作单位,由用工单位劳资部门出具盖章的个人收入证明及实发工资表复印件)5、民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6、近期一寸彩照二张(7)签名要准确,谁签名谁负责(负责人签名,评议小组成员签名,户主签名,调查人签名),材料准确齐全,附一户一档目录,按分类施保的程序编号,以户为单位装订整齐。各社居委于4月3日下午6点前把初审、核查完整的申报材料上报镇低保办。
第三阶段:镇政府审核,时间10天(从4月4日起至4月14日止)本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审核社居委上报的申请享受低保的材料并填写申请审批表,时间7天(从4月4日起至4月11日止)。通过审核,若有不对之处,社居委应立即补缺补差,纠正问题,对材料补不齐和条件不符合的居民户,民政事务所通知社居委退回该户。
2、深入居民户,抽查核实,时间2天,4月12-13日、请县低保中心、县财政局社保科的领导协助本镇低保调查组,采取上门查看,邻里访问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3、镇领导审核签字,以示二榜,时间1天、4月14日,由镇低保领导组和评议工作委员会对社居委上报的申请户进行逐户逐人审核、评议、票决。对通过的申请户材料,经领导签字,加盖镇政府公章,于4月14日下午6点钟前公布第二榜,公布地点分别在镇政府院内和各社居委辖区内醒目的地方,同时在镇网站及报公示,进一步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阶段:上报县低保中心审批。4月15日镇低保办将审核完整的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户档材料以正式文件上报,并附上要求审批人员一栏表,民主评议、票决记录单和公示照片,报送县低保中心审批。
第五阶段:公示第三榜,发放低保金。本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镇低保办将县审批留保的低保户名单抄榜,及时公示第三榜,出榜地点,镇政府院内和辖区内居民居住集中地方。
2、镇低保办将审批后的申请表复印件装订成册。
3、镇低保办将审批后的低保对象基本信息录入民政台账系统,以压缩文件的形式上报县低保中心。打印成低保金发放花名册,交镇财政所和县科源银行,制作低保卡。
2、全力做好经普入户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围绕“早研究、早部署、抓重点、破难点、求实效”的总体思路,在顺利完成组织准备、宣传发动、人员选调、业务培训、单位核查摸底等各项前期工作任务的基础上,20__年1月1日起,经济普查正式进入登记、审核和PDA数据录入上报阶段。__区以“抓全、搞实、优质、高效”为目标,切实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登记到位,不重不漏,确保普查表能真实反映填报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大普查数据审核评估力度,充分借助部门资料,科学、合理、规范评估普查数据,确保真实、客观反映全区二、三产业发展状况。目前全区联网直报、非联网直报单位、个体户PDA采集工作已结束,在册单位共有18818户,其中法人单位3659户、产活单位480户、个体户__679户。
3、严格质量控制。普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质量。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区经普办分别对各街道、南瑞社区、高新区进行数据质量核查验收。验收采取先审表、看普查区地图,后实地查看的方式,实地查看随即抽取。各街道、南瑞社区、高新区基本无漏户现象,单位界定基本准确,普查区地图绘制比较翔实、准确。我区通过了国家个体户样本点抽查和市经普办的质量验收,并得到一致好评。
1、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年报定报。统计年报定报是统计部门的头等大事。__区经济总量大、企业单位数量多,全区统计部门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年定报制度贯彻和工作质量检查,严格数据审核、查询和对比,及时纠正报表填报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按制度要求全面完成了2013年度统计年报任务并按时上报。
2、认真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国家、省报表制度和市局的统一部署。__区开展了一系列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工作,分别为全市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调查、投入产出调查、服务业企业调查、劳动力月度抽样调查、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农村贫困户监测及妇女儿童两纲监测调查等,各项任务均圆满完成。
3、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工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__区积极配合市调查队全力开展一体化住户调查的业务指导工作。在调查队的业务指导下,开展了换户,今年我区共抽中12个样本小区,108户一体化住户开展调查工作。各街道认真挑选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作为辅助调查员,共确定11名同志担任辅助调查员。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召集涉及此项工作的街道、村居统计员及调查员,总结、布置该项调查工作。
4、全力做好“四上”企业申报工作。“四上”企业数量和生产经营规模是反应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搞准搞实“四上”企业的数量和统计数据,才能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切实做到应统尽统、能统全统,区局迅速组织,努力做好我区“四上”企业的认定申报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区局及时组织召开“四上”企业申报会议,要求名录库维护人员和专业人员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力配合,密切协作,确保此次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实地查看,了解情况。在街道认真梳理出“四上”企业的名单后,专业人员到企业进行实地查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检查企业是否达到规模以上、是否具备申报条件,保证上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明确责任,严格把关。要求名录库维护人员和专业人员严格按审批标准,明确职责,对企业申报材料分项把关审查,在认定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市局相关专业人员请教,加强沟通,保证“四上”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1-5月,我区申报的“四上”企业中有50家通过上级统计部门审核,入库。
(三)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狠抓基础保障措施
统计数据质量事关统计事业的兴衰成败,真实可信的数据质量是立统之本、服务之本、发展之本。为此,我局坚持以真实可信为天职、视数据质量为生命、以依法统计为根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搞准搞实统计数据。
1、抓基础,求质量。加强统计业务培训,不定期举办统计人员培训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提供人才保证;不断完善统计网上直报系统,提升企业上报统计报表的效率和质量,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安装、木马和恶意软件的消除,保证系统环境的干净稳定及微机和网络安全运行,对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进行维护,以满足各项统计调查数据采集处理;不断完善企业基本信息管
理系统,保障统计调查对象的完整性,今年上半年,我区“四上”企业达到347家,效果明显。 2、抓规范,保质量。规范专业业务流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等各环节均明确操作规范;加强“四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求企业将每月的基础台账进行完善,建立档案盒制度,做好归档整理工作。
3、抓评估,提质量。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各专业按照市局制定数据质量评估办法进行数据评估,保障数据评估的公正、规范、透明;建立专业电子台帐,涵盖月度、季度、年度数据,方便比对和分析,易于发现潜在问题,从而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有助于全区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和把握。
4、四是抓普法,促质量。以“六五普法”、“普法行”等活动为载体,我局大力开展《统计法》、《全国普查条例》、《省统计条例》的宣传工作,为数据的采集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以统计执法促《统计法》的宣传,促数据质量的提高,截止上半年,共开展统计执法检查70余家,对数据不实、基础资料不全、态度不端正的调查对象予以批评教育。
1、高效快捷提供统计资料,提升统计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不断深入和国内外经济发展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级党政领导及各部门对及时准确了解经济运行情况的要求非常迫切,__区统计局高效快捷地采集、加工整理统计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向本级党政领导及各部门提供了大量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历史资料和各种对比资料。区统计局继续实行快速反映全区以及全市其它县区经济形势变化的月报制度,及时编印《__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__经济运行动态》、《__统计信息》三大主要统计资料,及时报送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时反映经济发展动态。
2、加强统计分析,及时把握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进一步强化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加强对重要领域、重要行业和企业的跟踪调查,做好对月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及时撰写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文章,为区委、区政府了解经济情况和进行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__区统计局每月、每季度结合统计数字的变化情况,有的放矢,撰写统计分析材料和统计信息。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撰写统计分析材料和统计信息40余篇。
3、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统计影响力。及时整理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政府工作报告提供有关数据。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为区委、政府各部门提供各类统计数据。通过开展的各类宣传,与宣传部门进行了良好互动,建立起较好的合作关系,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声势。
20__年上半年,全区统计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但与形势发展相比,与领导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决心在下半年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不断推进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20__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进一步规范街道基层统计站建设,积极改善办公条件,切实搞好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力争我区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再创新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抓好企业统计人员联网直报操作培训,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各街道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四上”企业统计员持证率不低于80%。做好企业档案盒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加大对统计档案盒巡检力度。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统,增强企业、公民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法律意识;加强和改进统计执法和统计巡查工作,加大对统计弄虚作假案件的查办和惩处力度。
按照省、市统计局的总体安排和要求,积极做好统计业务工作,加强农业、工业、服务业统计,做好各项统计抽样调查工作。
继续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对普查登记阶段各环节工作的组织和检查,明确业务分工,强化技术培训,落实操作规范,保持各专业之间的协调,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积极做好普查数据提供工作,及时向社会普查数据公报,最大限度地扩大普查成果的受益对象。
一、无锡市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退税的情况与趋势
国家税务总局于1999年9月制定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符合条件的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按照文件规定,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必须是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以及《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投资项目采购的国产设备,同时,此设备还不能被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因此,当时对设备退税范围的控制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特别是后一个目录限制的设备比较多,因而符合退税条件的设备很少,操作管理也相对较为简单,容易规范。其后,《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分别于**年、**年进行过两次修订,享受退税的投资项目范围也随之有了部分调整。
但对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的还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116号,以下简称《通知》)的颁布。该《通知》取消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限制,使得符合退税条件的设备范围扩大,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之后,申报退税的设备数量迅猛增加,从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情况看,申报设备退税的企业**年仅有6户,而到了**年,就增加到了181户。
从**年到**年,在短短三年间,全市设备退税户次增加了337户,退税额增长了19014万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4814.29%和4106.70%,增速是非常惊人的。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申报退税的设备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门槛的降低和政策熟知度的提高,申报设备退税的企业大幅度增长,随之带来的是国税部门退税审核工作量及审核管理难度的增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做到准确执行设备退税政策,既确保将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广大外商投资企业受益,同时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又能切实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骗税行为发生,避免国家遭受损失,对于基层退税部门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目前设备退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设备退税工作实践发现,当前的设备退税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操作细节上的,既有企业方面造成的,也有来自国税部门的,既有制度造成的缺陷,也有人为执行上的失误。现从管理角度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的掌握。按照总局文件规定,核定退税投资总额=投资各方的货币投资总额-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因此,能否准确核定退税投资总额,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判定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我们在实际审核工作中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企业申领手册时填列的累计已进口免税设备总额是否准确真实。在企业的申请表上专门有一栏为主管海关核实意见,要求由海关确认盖章,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金额一般都由企业自行填列,海关只是例行盖章,这就很难判断该数据的准确性了。此外,还有个别地区的海关根本不予盖章,数据的准确性就更存在疑问了。(2)企业在办理完手册后新发生的进口免税设备由谁负责监控和管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方面的信息获取还有一定难度,管理部门和管理措施也存在着缺位,这就给退税投资总额核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取消专用税票后控管力量变弱。**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规定出口企业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不再实行增值税专用税票管理。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采购的国产设备,从**年6月1日起,凡属于从非生产企业购进的,若退税单证齐全,可按规定申请退税。这就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既可以从生产企业采购设备,也可以从流通企业采购设备,进货的渠道增多了,企业的选择空间也就变大了,但同时,退税部门的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了。设备流转环节的增多,辗转购入进口设备的可能性就增大了,给骗税者带来了可乘之机。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种类繁多的设备中去甄别国产与进口,对于退税部门和退税干部而言绝非易事。
3、已退税国产设备缺乏科学有效的后续管理。根据总局文件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购进的国产设备,由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负责监管,监管期为五年,在其间发生所有权转移或出租、再投资行为的,必须补征其已退税款。这就要求,对于国产设备,基层各退税部门不能一退了之,而应该充分重视后续管理,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实现监管期内的全程监控,这也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从现有管理情况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办理退税手续的设备大都没有统一的标牌,这就会给今后税务部门的跟踪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对于相同型号的设备,如何做到与退税审批表一一对应存在较大问题。(2)过程监控是一大难题,监管期满后的核查作为对已退税设备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更是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年,我市首批办理退税设备的5年监管期已经到期,由于当时申报办理退税的设备数目不多,靠人工筛选检查工作量不大,矛盾尚不突出。但自**年起政策放宽后,申报退税的设备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由于设备类型、数目繁多,税务人员不可能掌握每种设备的性能、用途等,因此监管的难度也大幅增加。(3)现有的人工管理模式,使得设备管理的连续性、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一旦人员出现较大变动,对设备的过程监控和管理就有可能会出现断档。总之,现有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实际形势,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现有的设备退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总局关于国产设备退税的文件规定是比较原则性的,不够细致,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可能会导致各地在理解和执行上的不一致。例如,对于国产设备的概念仅一句话:“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的设备”,而缺少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这就使得基层退税部门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判断。比如对成套设备中所含进口设备是否要扣除总局文件中未作规定,江苏省局于**年对此作出规定必须扣除,但对成套设备中所含进口设备的标准及扣除金额并未作明确。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关系到退税额是否计算准确,影响到国家政策执行能否准确到位。
三、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符合退税条件设备量的迅猛增长,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加强设备退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加强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从目前的企业申报情况看,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的理解不到位,一是认为只要从国内购买的设备即为国产设备,二是认为只要是国产设备都可享受退税。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无用申报、错误申报,也加大了退税管理部门的审核工作量。从提高审核效率,减少无用功的角度出发,与其开展大量的事后解释工作,不如加强事前的解释、宣传,帮助企业吃透政策精神,提高自行判断的能力,将不符合条件的申报消灭在企业环节。鉴于设备退税政策的特殊性,相关的政策宣传可穿插在税法公告会、集中辅导、出口退税培训和网上公告咨询中。同时,在外商投资企业申领《登记手册》时,主管退税部门就应及时向企业明确有关退税申报时限、申报程序和申报要求等,辅导有关操作,解读有关政策,当好企业的“税收顾问”,提高企业办税员的素质,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信息化建设,将设备退税工作全面纳入计算机管理。现有的设备退税工作从受理、审核到管理基本都是依靠人工完成,台账资料等也以纸质的为主,自行设计的电子台账等计算机管理方式虽已初具雏形,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其起点不高,稍嫌粗放,功能上、使用上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为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并有效提高设备退税管理工作效率,建议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和网络,通过研究开发一套相对比较成熟并贴近工作实际的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软件,将由企业申报退税开始到5年监管期结束的整个过程全部纳入到计算机管理中。关于管理软件所需设置的功能,有如下初步设想:(1)开发一个简洁的企业申报端,确保审核、管理所需的设备信息能以较为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报送。(2)要在退税管理部门内部成立数据传输、处理中心,并搭建统一规范的管理业务平台,通过对各类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实现对有关信息的合理运用,并确保各环节间的顺畅衔接与反馈。(3)对每一台设备从企业申报退税起就开始建档,并通过逐环节加入审核、审批、年度巡查、到期核查等信息,实现全程监控。(4)强化数据处理、统计、查询功能,实现设备信息的自动比对和到期自动预警,例如,通过对产业目录、商品目录的比对及时判断设备是否在可退税范围;满一年而未进行年度巡查的设备将自动跳出预警信息等。
3、细化基础管理工作,有效加强对退税设备的全程监管。
(1)规范对退税投资总额的核定。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投资总额是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设备退税的限额,对退税投资总额的准确核定是正确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而准确核定的关键是对企业购进免税进口设备总值的掌握,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的确定,应按外经贸部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确认书》中注明的“企业已购进口设备总额”与企业申请表中海关意见栏注明的“累计已进口免税设备总额”两者比较不同者取大的原则,从严掌握。二是对企业在办理完手册后发生的进口免税设备的确定,应通过加强对企业的宣传,督促和要求其主动报送有权外经部门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设备更新或技术改造进口国内不属生产同类设备证明”和“进口报关单”,并由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根据“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进口总值据以计算并确定。
(2)对设备实行铭牌管理,为跟踪管理提供准确依据。判断企业申报的设备是否属于退税范围,首要前提是要确定设备的性质、产地。目前,笔者所在退税部门已经要求企业要提供设备的照片,并要求照片上必须显示厂家铭牌,通过将照片存档,为今后的日常监管提供便利。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有部分设备属定制产品,无厂家铭牌。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其可由企业制作固定资产管理标牌,注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以便税务部门核实及跟踪管理。此外,对已批准退税的设备,企业也必须制作统一的标牌,列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供货商、生产厂家、存放地点、已退增值税、退税所属期等,并附着在对应设备较为醒目处;同时应建立详细台账与之一一对应。
(3)进一步加强实地调查力度。主管退税部门对于申请退税的设备,应尽可能做到一一入户核查。通过实地调查,一方面可以核实专用发票所列设备与实际购入设备是否一致;另一方面可进一步确认所购设备是否为未使用过的设备。特别是在取消专用税票之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从流通企业采购设备,真实的产地仅靠纸质凭证根本无法确认,而即使是从生产企业购进的也不能保证就是该企业生产的,也有购进后转卖的可能,在我们的审核中就曾发现过类似情况。因此,实地调查更有利于确认设备的真实产地,以便于审核人员及时剔除进口设备,准确计算应退税额,有效防止骗税现象的发生,确保政策的严格执行。
(4)通过开展对已退税设备的年度巡查,全面加强后续管理力度。建议对已退税的设备至少应每年入户巡查一次,通过与原始申报材料、存档照片、设备铭牌等有关资料的一一核对,了解设备的现有状况,并着重检查已退税的国产设备在五年监管期内是否发生了转让、赠送等设备所有权转移行为,是否发生了出租、再投资行为,对于发生上述行为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补税。
4、上级税务部门也应对相关问题及时予以明确,以规范政策执行和基层操作。
年以来,我县连续5年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得到明显改善,有力促进了民生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根据政办字《关于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农村贫困家庭住房救助体系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促进和谐的总体工作要求,积极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困难,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乡镇(街道)农村住房困难户数、农村低保等困难群体人数、残疾人住房状况的调查摸底情况,确定各乡镇(街道)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数量。新建住房参照当地群众住房建设的一般标准,做到既经济实用、相对美观,又符合县域村镇规划。
(二)明确目的,保证重点。以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为目的,确保对最困难、最急需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实施救助。
(三)政府资助与自救互助相结合。认真落实财政资助资金,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集体的帮扶作用,引导有自筹能力的贫困家庭筹集危房改造款物,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互济、扶贫帮困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
(四)严格管理,厉行节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居工程的科学评估、全程监管,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在不影响建房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旧房原有物料,降低危房改造成本,提高救助工作效益。
三、救助范围及重点
(一)实施危房改造救助的范围指居住危房及无房居住且自身无力建房的低保对象、贫困优抚对象、分散供养孤儿和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形成危房无法居住或无力建房的灾民户等农村贫困家庭。
实施改造的危房指家庭正在居住且住房结构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房屋。不包括家庭配房、厨房、仓库等其他附属设施。
(二)救助重点是最困难、最急需救助的无房、居住土坯危房以及房屋严重损坏已成危房且自身又无法建房的农村贫困家庭。其中,农村低保户不少于救助总数的80%,贫困优抚对象家庭及灾民户均不超过救助总数的5%,优先救助低保户中的残疾人家庭及优抚对象。
四、基本要求
(一)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统一为新建住房。参照当地群众住房建设的一般标准,房屋为砖混结构平房,每户新建住房建筑面积一般为50平方米左右。实施危房改造的家庭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建筑面积。
(二)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要按照要求确定规模和标准,严禁改变使用意图。
(三)实施危房改造要做到确保改造项目全部落实到资助范围内的农村贫困家庭,确保达到质量要求,确保按时完工。
五、资金保障
(一)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助资金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资金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改善民生项目、灾区倒房恢复重建和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
(二)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助标准: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家庭,每户资助2万元,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分别承担1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街道)、村资助以及有自筹能力的被资助家庭自筹、社会捐助等。市、县级所需资助资金,以上一年度本级财政此项资金支出数额为基数,列入本年度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本年度节余救助资金结转使用。资助标准随市场价格变化适时调整。
(三)乡镇(街道)、村应积极筹措资助资金,可以出资,也可以帮工帮料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帮工帮料等形式的资助,折现计入危房改造资金成本。
(四)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金由县财政及时划拨县民政专户,县民政局根据各乡镇施工进展情况及验收合格后按所签合同分两次拨付,工程开始启动到主体工程完工前为第一批,拨付资助资金的一半,工程完工验收后,拨付资助资金的另一半。
(五)危房改造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民政、财政、残联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危房改造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六、组织实施
(一)申请审批程序及工作时限。
1.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出现危房时,由户主向所在村委会提出危房改造救助书面申请。
2.村委会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和上报工作。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危房改造救助申请进行专题评议,并初步确定救助对象。初步确定的救助对象要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张榜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无异议后,由村委会组织申请人填写《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申请审批表》一式四份,并签署意见,报乡镇(街道)审核。
3.乡镇(街道)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村委会报送材料的审核和上报工作。乡镇(街道)民政、建设等部门组织入户调查审核和危房认定,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档案。符合救助条件的,乡镇(街道)签署意见,报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审批,属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报县级残联备案。
4.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乡镇(街道)报送材料的审批和上报备案工作。县级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对乡镇(街道)入户调查审核情况联合组织抽查,确定危房改造救助对象,建立危房改造救助档案,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备案工作完成后,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即向申请人核发统一印制的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通知书。
各级在审查、审核、审批过程中,对不符合危房改造救助条件的,要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二)组织实施程序及工作时限。
1.根据危房改造通知书,乡镇(街道)和村委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资助户签定由乡镇(街道)统一印制的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协议书,确定建设任务和工期(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要完工),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协议书一式四份,县级民政和财政部门、乡镇(街道)、资助户各存档一份。
2.县级财政部门凭危房改造协议书及县级民政部门申请拨付资助资金的报告,及时拨付县级财政应承担的资助资金,确保危房改造工程及时开工建设。乡镇(街道)和村委会按照施工建设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危房改造工作。县级民政、财政、住建、残联等部门负责督导检查,确保危房改造工程在规定工期内完工。
3.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完工后,乡镇(街道)应及时报告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县级民政、财政、住建、残联等部门联合组织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合格的,颁发统一制做的“安居工程”标志牌。标志牌落款为市、县级人民政府,并注明完工日期。镶嵌在新建住房门侧显著位置。考核验收不合格的,责成限期整改。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具体负责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日常工作事务。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认真抓好工作落实。民政部门作为牵头承办单位,要认真履行入户调查、审核审批、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职责,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要确保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住建部门要立足实际,做好危房认定和新建住房的质量鉴定等工作,指导危房改造施工建设。残联要会同民政部门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户的核实认定和监督指导工作。监察部门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好危房改造户的核定、验收工作,同时做好危房改造资金的管理使用检查监督工作,确保危房改造户符合规定要求。
(二)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即时申请、即时受理、即时施救”的“三即时”工作推进机制,每年月份、月份随时接受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申请,及时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困难。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工作制度,强化跟踪检查,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把握工作进度,确保建房质量和按时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三是加强基础工作,注重规范管理。要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申请材料、审批表格、贫困证明(低保、优抚、孤儿、残疾人家庭有关证件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危房及新建住房照片、张榜公示资料、村民代表会议评议记录、危房改造协议书、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通知书、考核验收材料等。四是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危房改造质量低劣、弄虚作假骗取资金、贪污和挪用危房改造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明确时限,取信于民。各乡镇(街道)要抓紧确定需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家庭,务于每、前将危房改造花名册报县民政局、残联。要按照规划方案,明确工作时限,及时组织开工建设,加强督促指导,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目标任务按期完成,确保被资助贫困家庭及时入住。从3月份起县民政局每月调度一次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各乡镇(街道)要于每月20日前向县民政局、残联上报工作进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通过科学制定销售工作流程,合理控制销售节奏,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使申购、审核、排序、选房等各个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进行,确保符合条件、急需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买得起、买得到基本住房。
二、销售原则
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遵循“个人如实申请、社区群众评议、房管部门管理、三级审核公示、政府核准审批、分类摇号排序、社会公开监督、违规操作必究”的原则,限定购买对象,限定销售价格,限定户型房号,确保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工作顺利开展。
三、申购销售时间
在建经济适用住房取得县房管局核发的预(销)售许可证后,开发建设单位即县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司可向经县政府审批的购买对象销售经济适用住房。
四、销售房源
县城北经济适用住房房源情况:
(一)位置:县城北农贸市场;
(二)楼层情况:七层住宅楼;
(三)户型情况:
住房共有三室二厅、二室一厅两类户型180套(含预留居委会办公用房2套)。其中:二室一厅36套,每套面积约78㎡、三室二厅144套,每套面积约95㎡。
五、销售价格
根据测算,房屋拟按平均价格1380元/㎡销售。其中:一、六层为1360/㎡,二、五层为1380元/㎡,三、四层为1400元/㎡。
六、申请购买范围及条件
(一)申购范围:户籍在梅林镇城区(五个居委会)范围内的城镇家庭,均可对照规定的申请购买条件和程序进行申请购买。
(二)申请购买条件
l、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梅林镇城区(五个居委会)范围内城镇常住户口1年以上;
(2)申请家庭人均年收入符合县政府确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9225元标准线以下。
(3)申请家庭为无房户或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未达到县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家庭。2009年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l5平方米以下。
计算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家庭成员必须在城区工作和生活,相互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抚养和扶养关系。
符合上述条件的无房户、危房户以及烈军属、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可优先申请购买。
2、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1)已参加集资建房的;
(2)已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工程住房)的;
(3)已参加过房改购房(含在外地已参加房改购房)的;
(4)单位奖励赠送住房的。
(三)提交相关材料
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应向居住所在地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申请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居委会出具的收入证明;
2、申请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居委会出具的现住房情况证明,提供房屋所有权证、租住公房或者私房的租赁合同,无房户应当特别注明;
3、申请人家庭户口簿及与申请人同住的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核实后原件退回);
4、其他必要的有关资科。
七、申请购买程序
(一)申请受理。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公告后,申请人可到户籍所在地居委会领取并如实填写《省县城区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评议申请表》,并向居委会提交申请表及相关的材料.居委会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及时进行审查,并及时组织本居委会居民、申请人所在单位领导、同事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进行公示。
申请材料不全需要补齐、补正或者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及时告知申请人。申请材料齐全且经公示结果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居委会应将申请受理的材料、公示结果及时移交梅林镇政府。
(二)初审。梅林镇人民政府收到居委会移交的申请材料后,组织申请人填写《省县城区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并及时组织人员对申请人申报的家庭人口、收入及居住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和初审,并对初审结果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由梅林镇政府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异议成立的取消其申请资格。
(三)复审。梅林镇政府对初审公示结果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上报县房管局,由县房管局会同县监察、公安、民政、梅林镇政府、各居委会等部门组成联合审查小组,对初审结果进行复核审查,并将复核审查的结果在其居住地或相关媒体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由联合审查小组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异议成立的取消其申请资格。
联合审查小组将联合复审结果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申购家庭逐一进行登记汇总,并报县政府审批后,向申请家庭核发《省县城区居民经济适用住房摇号通知单》,申请家庭即取得本次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购买摇号资格。
上述负责审查的单位(部门)可以通过邻里访问、入户调查、查档取证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家庭的人口、收入和住房状况以及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调查人应当对其调查的真实性负责。提供有关证明、审核结论性材料的单位(部门)应对其出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八、销售办法
(一)县房管局下设“两房”办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营销及申购家庭的资格审查、已购家庭的信息台帐建档等工作。
(二)由县房管局根据房源总量和申请登记的类别比例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申请家庭申购户型原则上为:
l、家庭人口1-3人的,可申请二室一厅。
2、家庭人口3人(含)以上的,可申请三室二厅。
(三)根据类别分类,通过公开摇号中签、公证机构全程公证、监察部门现场监督的方式,按申购的户型摇号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资格。对摇号结果有异议的,由县房管局会同县监察局进行调查核实,异议成立的取消其申请购买资格。
(四)当取得申请购买资格的家庭户数少于或等于经济适用住房可售套数时,申请家庭即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取得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权,并按公开摇号确定的房号购买。当取得申购资格的家庭户数超过经济适用住房可售套数时,取得申购资格的无房户、危房户、烈军属以及县以上劳动模范家庭有优先购买权,取得申购资格的其他家庭通过公开摇号方式确定购买权。
(五)取得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权的申购家庭,由县房管局向其核发《省县城区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通知单》,凭《省县城区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通知单》办理购房相关手续。
(六)取得资格的申购家庭不按规定的时间缴交首期购房款的,视为自动放弃购买权,放弃购买权的家庭,两年内取消其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购买资格。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对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收入等方面,跟踪变化情况、着力促增收、强兜底、救急难,做到及时发现、分类帮扶、动态清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协同做好低保、特困供养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及时制定计划,采取有效帮扶,防止返贫致贫发生。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共同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有效形成防止返贫的合力。
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采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坚持日常监测与定期动态调整相结合。日常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实时更新监测台账信息,做到发现及时、响应迅速,帮扶到位。定期组织监测对象动态调整和数据共享,提升监测准确性,确保有针对性的帮扶,实现“动态清零”。
三、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和范围。一是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二是已消除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三是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户;四是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人口;五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20年底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农户。由市级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存在风险的认定为监测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责任单位:各镇,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落实,下同)
(二)监测内容。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监测是否收入大幅缩减或刚性支出较大;“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是否存在隐患;因罹患重病、受自然灾害、出现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等。
(责任单位:各镇,教育局、住建局、卫健局、医保局、水利局、民政局、应急局等)
(三)监测程序。以市为单位组织开展,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数据比对等途径,由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定期进行风险消除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1.农户申报。农户申报材料经村“两委”、驻村干部等核实,由乡镇确认后报市级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核定,每半个月报送一次。
2.乡村干部走访排查。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开展日常入户走访排查,实时跟踪农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出现生活困难情况,定期开展回访核查,每半个月报送一次预警人员名单,由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核定。
3.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市教育、住建、卫健、医保、水利、民政、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残联等部门组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或其他手段进行筛查,及时报送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农户的预警信息,由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确认汇总,定期开展数据共享和对接。行业部门每2个月至少与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进行一次数据交换。
4.监测对象认定及管理。村“两委”、乡镇和行业部门上报的预警人员名单,经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核实确认为监测对象后,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和镇村,并由镇村两级按照名单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监测对象实行线下台账和信息系统同步管理。市镇村和行业部门分级建立监测台账,准确记录农户基础信息、筛查走访、风险种类和预警等级、采取的帮扶措施、风险消除情况等内容,所有台账都要实时动态更新。民政部门监测的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由民政部门专项管理,定期交换数据。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每2个月组织开展一次风险消除评估和动态管理,及时将新纳入的监测对象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已消除风险的在系统中进行标记,实现“动态清零”。监测对象的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可即时动态调整。
(责任单位:各镇,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应急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残联、人社局等)
(四)分级预警。市级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根据风险种类、收入水平与结构、家庭成员劳动能力等因素,实行分级预警。监测对象预警级别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Ⅰ、Ⅱ、Ⅲ”三个等级,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示。Ⅰ级红色预警,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家庭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濒临返贫致贫户;Ⅱ级黄色预警,即无劳动力、无创业能力、收入仅靠资金帮扶、产业分红等方式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极易返贫致贫户。Ⅲ级蓝色预警,即因病因残等部分丧失劳动力、收入水平不够稳定、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主要依靠产业项目和帮扶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容易返贫致贫户。
返贫(致贫)风险因素,主要有因大病、因学、因残、因灾、因突发事件、因产业失败、因就业不稳等种类,监测对象确定预警级别后,分类实施帮扶,并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实调整预警级别。对评估已消除风险的,在保持监测的基础上,标记消除风险,取消预警级别。
(责任单位:各镇,民政局等)
四、帮扶措施
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组织实施帮扶。县市层面,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落实具体措施;乡村层面,按照计划实施帮扶,对各项帮扶措施成效进行密切跟踪。对纳入防止返贫监测的对象,采取下列措施分类施策。
(一)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
(二)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根据培训意愿,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实现异地就业;对难以外出务工的,动员当地用人单位优先吸纳,帮助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就业。鼓励监测对象参与农村项目建设,多渠道就业。
(三)综合保障。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户及时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和受灾人员救助。
(四)扶志扶智。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增收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五)社会帮扶。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保险,及时化解生活生产风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有效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社会众筹”等平台,积极争取公益团体、爱心人士、慈善基金等公益资源支持。
(责任单位:各镇,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应急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残联、人社局等)
五、实施步骤
开展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完成时限可根据省里统一部署进行适当调整。
(一)安排部署(3月30日前完成)。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并做好业务指导。
(二)督促推进(5月30日前完成)。指导镇村两级组织开展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对象认定、分类监测和精准施策等工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要求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三)阶段总结(6月30日前完成)。对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四)常态开展(长期坚持)。5年过渡期内,根据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落细责任。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要做好监测对象认定、组织实施分类帮扶、风险评估、动态管理等工作,教育、民政、农业农村、住建、水利、人社、卫健、医保、应急、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出现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隐患、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镇村做好日常监测预警、定期开展走访摸排,按时上报预警人员名单,实施具体帮扶。
(二)强化工作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努力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保障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运行。强化人员保障,各级要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队伍建设,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镇村要依托村“两委”、驻村干部,指派民政助理、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人员等做好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