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

时间:2022-05-16 07:4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毕业鉴定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

第1篇

毕业生暑假实习的实习报告

在踏进社会之前,实习已经成为了必然。 开始了实习生活,每天按规定的时间上下班,工作期间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草率敷衍了事。

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年来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实习,我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在岗前所学习的专业知来源于 shixi.exam8/识水平。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产品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我的工作得到了主管和同事充分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掌握了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是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

第二是沟通: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领导和同事有很好的沟通。

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第四是“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这次的实践的确给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将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自己。

> 相关文章:护士暑假实习报告、医生暑假实习报告、会计暑假实习报告、高中毕业生暑假实习鉴定、大学生暑假实习报告、药学专业暑假实习鉴定范文、工商局暑假实习报告范文、暑假实习报告范本

第2篇

从这份排行榜看,中国大陆有3所新晋大学入围百强,入围大学数量从2014年的18所增加至今年的21所。北京大学名列第4,清华大学名列第5,均比2014年上升了一个名次。

中国香港和澳门分别有6所和1所大学进入50强,其中香港大学位列第3名。中国台湾有11所大学入围百强。

《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说,日本尽管拥有亚洲地区排名首位的东京大学,但多所日本大学排名呈下滑态势,导致入围百强的大学总数也呈下降趋势,从去年的22所减少到今年的19所。

此外,韩国成为本年度排行榜入围高校数季军,共有13所大学入围百强,其名列前茅的大学包括第6名的首尔大学和第8名的韩国科学技术院。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介绍,这份最新排名是基于该周刊全球大学排行榜的评选方法,采用13项指标衡量各大学在其核心使命方面的实力,这包括:教育、研究、知识传播和国际影响力。

《泰晤士高等教育》负责大学排名的编辑菲尔・贝蒂说:“在今年的排行榜中,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都在名次上有所提升。中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包括研究和开发费用,自2011年以来每年增加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现在这个投入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泰晤士高等教育》创刊于1971年,专门为从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行业内信息,这家周刊每年编制的各类大学排行榜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重要参考指标。

英国剑桥、牛津提高公立高中毕业生录取比例

《光明日报》消息 英国剑桥大学日前数据显示,去年该校录取的公立高中毕业生比例较上年继续有所上升,达62.2%;2013年这一数字为61.4%。

剑桥方面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使上述数字达63%。为改变人们关于剑桥只青睐私校生源的传统观念,剑桥近些年来根据学业成绩结合学生能力、素质等条件,采取更为透明的录取机制。2014年,剑桥还耗资450万英镑举办了4 000多场各类公开活动以吸引报考者,为2 000多名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了600万英镑奖学金。

剑桥大学有关负责人说,去年16 752名申请入学剑桥的学生中有3 448人被录取,约为20%;其中A-Level(高中会考)成绩优异的英国本地生占10 310人;女生占47%,少数族裔生约占19%,还有近5%的残障生。

另据报道,牛津大学招收的公立学校毕业生比例也在逐步上升。

两代学者接力完成《中国历史故事集》

《中国之声》消息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近日在京举办《中国历史故事集》全集首发式和研讨会,从青少年历史读物的现状和如何打造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又能保证严肃正面的历史读物等几个问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历史故事集》出版的价值。

据作者雪岗介绍,20世纪60年代初,林汉达先生担任该套书的作者,相继出版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等五部作品。1972年,林汉达先生逝世,雪岗于2008年动笔写了《晋朝南北朝故事》《隋唐故事》等。在历经半个多世纪后,终于由两代学者接力完成了10册《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套书主要取材正史,每册精选20多个故事,用丝线串珠的手法,把人物和事件串起来讲,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一体。叙述时采用带有北京味儿的口语化的语言,如道家常,引人入胜。

江苏: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个性化运动方案

第3篇

技能就业扶助招生对象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我市户籍;

(二)城镇“零就业家庭”或“低保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农村年收入低于国家低收入人口贫困线以下家庭,因病、残、单亲等原因导致贫困的家庭;

(三)年龄在16-25周岁之间;

(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五)身体健康且有就业愿望。

二、招生人数、学制及承担任务院校

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我市共招生370人,学制均为2年(含半年顶岗实习)。其中铁路运输学校作为省级定点学校面向我市招高中毕业生70人;市高级技工学校作为我市定点学校面向全市招初中以上毕业生300人。

三、招生及录取步骤

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招生采取个人报名与扶助对象所在街道(乡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月底前,各县(市、区)按计划组织报名,完成认定和审核工作,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市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招生审批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名对象本人所在居委会(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其家庭情况和报名条件逐级把关,并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月日前各县(市、区)填报《市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招生报名情况明细表》,加盖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公章后分别报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月上旬前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根据各县(市、区)报名情况,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报、考试录取、考察公示、社会监督”的原则,履行相应手续,确定资助对象,各县(市、区)填报《市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招生备案表》,加盖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公章后报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铁路运输学校全市统一录取、名额统一使用,市高级技工学校全市统一录取、名额按属地分配使用。月中旬前承担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的技工院校根据录取名单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公章后寄发给被录取的扶助生。月下旬至月上旬扶助生携带录取通知书、学历证明、县级以上医院体检证明入学报到。

四、相关费用及补助标准

经测算,年扶助生两年学杂费(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防疫费、宿舍备品费、技能鉴定费等)人均支出在7500元左右。

参照此标准,铁路运输学校招收的扶助生两年学杂费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市高级技工学校招收的扶助生两年学杂费等省财政人均补助3750元,其余部分除扩权县外由市财政补助。上述费用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符合条件的扶助生还可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五、相关要求

(一)实施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的关心。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确保按时、保质地完成今年的招生工作。

第4篇

学校是全国唯一在校生全部为高中毕业生的技工院校,也是合作地铁公司最多、输送毕业生最多的职业院校,还是全国职业院校中委托培养比例最高的学校。学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特色技工院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第十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扶贫办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紧贴市场需求,打造特色专业

学校在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认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发展前景、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并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发展定位,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到了“专业开发瞄准产业、专业建设紧贴产业、专业拓展跟踪产业、专业服务适应产业”。

以服务双轨行业为宗旨,学院紧贴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转型,确立整体布局、骨干带动、梯次展开的专业建设机制。坚持以岗位需求定专业、完善专业,增设淘汰机制,坚持开发新专业与调整传统专业并举,发挥专业集群化优势,坚持以示范院校项目重点专业为引领,带动所有专业实现持续均衡发展,形成了以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为特色,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重点,以有轨电车司机专业和通信信号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补充的专业体系。

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被评为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品牌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被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加强师资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除加大师资队伍引进力度外,还通过送培、深造,教研活动、示范讲座、竞赛评比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与西南交大联合举办了在职研究生班,共有近30名教师将系统接受3年的硕士课程学习,每人2.5万元学费由学校承担。

与此同时,学校每学期安排30多名教学和学生管理骨干利用寒暑假到相关铁路和地铁企业现场学习,并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了校外专家库。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达到8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达25%,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达25%,多名教师被评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名教师。

强化实训环节,突出技能特色

学校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形式,把企业的生产模式引入教学,把课堂搬进实训车间,使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技术更新相结合。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建设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了“城市轨道车辆模拟驾驶实训中心”“城市轨道车辆检修实训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中心”等实习实训中心,充实完善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贴近现场实际的实习实训设备。

同时,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发地铁车辆构造与检修仿真实训软件,在全国率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和车辆检修员等岗位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建设走在全国同类学校前列,得到合作企业的充分认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学校在广州、武汉、南京等地铁公司建立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铁路、地铁企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争取企业参与,实现深度合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就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班深入铁路、地铁等“铁”字号用人单位,及时掌握用工信息,宣传学校办学优势,多方争取企业认可。经过不懈努力,在巩固铁路培训市场的基础上,先后与武汉地铁、广州地铁、南京地铁、成都地铁、苏州高新有轨电车等26个城市的28家轨道交通企业和10多家铁路运输及工程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以华中武汉为中心,华南、华东地区为主干,辐射全国地铁城市的就业市场网络,成为全国铁路和地铁行业较有口碑的运营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积极争取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与企业共同负责订单班的组建、教学、管理、实习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大大缩短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距离,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用人单位岗位标准与员工管理零对接,基本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招生工作上,实现招生即招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组织面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在教学上,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研究课程设置、共同选定培养教材、共同组织生产实习;在学生管理上,实行企业兼职辅导员制度,引进企业员工管理准则;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企业采取“教师深入企业、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办法,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在培养质量评估上,共同制定标准,共同参与验收,并共同负责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管理。

严把进出关口,突破招就瓶颈

学校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订单培养为抓手,较好地解决了招生就业难题,形成了“招生旺、就业畅”的良好局面。招生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用人单位对生源文化基础、身体条件、综合素质的要求设定招生标准,并通过一对一的面试程序,全面考查学生气质形象、语言表达、纪律意识等综合素质。严格执行审批报告制度,按照规范流程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录取工作,确保了生源质量。

学校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紧紧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来选择推荐就业单位。与企业完善了优胜劣汰机制,共同负责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和检查,学校每学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实表现、个性特点反馈给企业,企业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加强就业指导,使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近五年,学校年均招生2000人以上,全部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在高职高专一批线以上,且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视力等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较好。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90%的学生在入校第一年就落实了毕业后的工作单位,而且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稳定、工作环境优良、工资待遇较高,订单班验收通过率普遍在98%以上。当前,全国大部分地铁公司的首批驾驶和检修人员都由该校培养,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地铁公司的业务骨干,上百人经过自身努力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2003届毕业生葛绍平凭着在校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武汉地铁忠于职守、勇挑重担、乐于奉献,连续两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任武汉地铁集团运营公司团委副书记。

创新教管模式,提升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教学过程一体化、技能训练职业化、校园文化企业化、班级文化班组化、学生思想员工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负责订单班的组建、教学、管理、实习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大大缩短从“学生”到“员工”的距离,得到了合作企业充分肯定。

在教学上坚持专业设置与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大力推行模块化、一体化、情景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专业课教学严格遵循课堂理论讲授、仿真软件演示、仿真模拟操作、现场实际训练“四步骤”。 同时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出版专业教材36册,自编培训教材和讲义150余册,制作一体化教学课件150余个,自主开发10多套仿真模拟操作软件。文化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安全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在学生管理上严格实行专职辅导员制度,突出德育特色,营造“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以企业文化灌输为重点,引进企业管理理念和员工标准,强化“学生思想员工化、班级文化企业化”教育理念的灌输和渗透,逐步进行职业意识和素养的教育和提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加强第二课堂、寝室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业余党校建设,积极搭建丰富多样的学生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铁路春运和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在抗击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等重大活动中,广大学生经受了磨练,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良好教育,受到铁道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和省直机关工委的好评。

适应企业需求,积极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职前与职后培训相衔接”的培训方针,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培训,包括铁路企业培训、人力资源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近三年累计培训达1万5千多人次,为区域经济创新驱动、铁路行业转型发展培养了紧缺人才。

学校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的教育模式,将鉴定培训融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近三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594人次,毕业生“双证率”为100%。

第5篇

“今王文韬从父母处共借款1.6万元,其中包括高三下半年生活费、学费4000元,高考结束后的驾驶培训费、服装费共计4000元,大学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共计8000元。大学毕业后尽快归还。借款日期:2007年9月6日。”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大一学生王文韬和父母签订了一份数额为1.6万元的借款协议,并约定18岁后花父母的每一笔钱毕业后都要还清。“自从和父母签订了这份借款协议,我确实感觉到了一点前所未有的压力,更感觉到了父母的爱心。现在想想,原来花钱没有计划、不大体谅父母艰辛的这些做法显然很不妥当。这份协议对我是一种积极的鞭策,它时刻提醒我,父母培养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自强自立的男子汉,没有任何权利乱花钱,去挥霍父母的劳动所得。它更促使我始终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激励自己发奋学习,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王文韬深有感触地说。该学院领导认为,这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子女上大学父母有义务支付学费吗

年满18岁的子女上大学,父母有义务为其支付学费吗?近期,河南20岁的女大学生小亚(化名)为学费问题父亲。小亚11岁时,她的父母协议离婚,小亚从此便跟随父亲生活,相关费用全部由父亲承担。由于种种原因,就在小亚上大学前,她的父亲停止支付其生活费、教育费等一切费用。为此小亚多次与父亲发生纠纷,并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判令其父支付生活费及教育费共计近6.62万元。法院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

对于这样的判决,小亚和母亲感到难以接受。小亚的母亲说:“虽然按照婚姻法和司法解释,子女到了18岁以后就要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父母任何一方都可以不负担孩子的生活和上大学的费用。可事实上,她不可能边学习,边挣到上大学的费用。我又下岗待业。她在学校也是拼命打工挣钱,可每年仅学费就上万元,她一个学生怎么可能挣到这么多钱?”

据法官介绍,父母为子女支付大学学费当然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但人们也要意识到,已经年满18岁的子女,在法律上一般是没有权利再向父母讨要抚养费的(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这些青少年必须培养独立、自强的意识,可以通过助学金、勤工助学或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接受高等教育,但不能将支付高昂学费的义务强加给父母。

武大配合公安机关查处招生诈骗案

武汉大学近期发现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了四起不法分子盗用该校名义、冒充该校工作人员进行招生诈骗的案件。

据介绍,第一起案件是不法分子利用电脑黑客技术,篡改武大招生录取查询网页,删除正式录取名单中的11人,恶意添加8人,欺骗考生和家长。其中一个考生被骗取的金额达十几万元。学校迅速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对被篡改的录取信息进行了修正。

第二起案件是江西一学生家长到武大核实其子女是否被武大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培养班录取,并提供了《入学通知书》及《新生入学须知》,称已向招生人员交纳录取费用2.5万元。经武汉大学鉴定,入学通知书上的公章系伪造,学校也从未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作举办本科培养班。

第三起案件是有学生家长持《武汉大学本硕连读录取通知书》来校要求核实,学校由此发现以“武汉大学本硕连读班”名义进行招生的诈骗行为。据查,这个所谓的“武汉大学本硕连读班”录取对象为2007年高中毕业、高考成绩达到三本线且英语成绩为90分以上的学生,共招收4个专业,对外称采取内部自愿报名形式招生,公章、录取通知书、报名登记表、入学须知等均系伪造。据学生家长反映,可能受骗学生涉及多个省份。

第四起案件是武汉某专修学院(民办教育机构)打着“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下属单位的旗号,进行违规办学和招生欺诈。

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侦查和追捕,目前已有数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4万学费难倒高分考生

今年高考,河北考生李超以652分的高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录取。但报到那天,他却无法顺利入学。每年高达4万元的学费,令这位来自河北农村的贫困学生无法迈入北邮校门。

北邮相关负责人称,李超在填报志愿时因疏忽未看清收费详情,将4万元误看成4000元了,他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北邮表示,为李超调整专业有些困难,但可为李超保留一年入学资格,明年免试至其他专业就读。对于学校的这一解决办法,李超表示难以接受:“我只想有个学上就行,但让我明年再来上学,我不能接受。那样的话,我就回去复读再考。”

第6篇

二、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对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通过落实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提供就业服务和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就近转移就业岗位。做好退伍军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带头承担社会责任,在危机期间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要努力做到减效不减产、减时不减员、减利少减薪;招商引资等新建成企业要积极扩大用工吸纳就业,使新建成企业成为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重点项目建设要按照征地类型,尽职尽责地承担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任务,最大限度地就地就近使用劳动力,项目建设工地临时用工要尽量使用当地劳动力,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要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要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建以沣渭新区、泾渭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彬长旬能化基地等以及各县市区独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园区为主的就业安置基地,使返乡和新增的劳动力就地就近得到转移就业。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竞岗能力。加大职业介绍工作力度,帮助更多的农民工面向市场走出去实现转移就业,全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

四、开发岗位援助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年内投资2500万元,再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开发要向文化文物、卫生医疗、疾病防控等岗位延伸。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条件的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及岗位补贴。

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最高不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最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补贴额度为单位和个人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全额。将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范围从“4050”下延至“3848”(女38岁、男48岁、“3848”年龄的计算基准日为本《意见》实施之日),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额度为个人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的全额。继续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劳动保障基层基础工作和工作队伍建设。

五、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辟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回乡创业人员、复转军人和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初次创业基地。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购买所需的实训设备费用,可从就业资金中列支,最高额度不超过当年就业资金总额的5%。鼓励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两年以内而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提升技能推动就业。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集中不少于6080万元资金实施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培训各类劳动者38.65万人次(农民工37.05万人次)。其中,用3600万元做好4.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免费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用1150万元组织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一网两工程培训”,对30万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1.8万名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培训;用580万元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对1.45万名农民工进行培训;用750万元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培训5000名农民工。同时,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把农民工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把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做好参训人员的技能鉴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快*技师学院(*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我市统一有序的培训体系。

七、强化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作用。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由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回乡创业者、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由原来的最高不超过5万元提高到最高不超过每人8万元。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当年新增加就业岗位中,对于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可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100万元的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合伙经营或共同组织就业、创办小型企业或下岗失业人员集体创业进行贷款的,按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和每人5万元以内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贷款数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认真组织开展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对创业明星除通报表彰外,可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的再贷款扶持。

八、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农民工回乡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巩固现有输出重点区域,积极拓展新的劳务输出地;做好在外务工人员的稳定工作,努力减少人员回流。市上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500万元,补充劳务输出基金,扶持劳务输出工作。广泛开展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活动,设立市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从就业资金中给予每个示范县50万元的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开展针对农民工的“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帮助回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尽快找到就业岗位。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九、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严格落实被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待遇和保障政策,保证其在基层稳定就业;加大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的开发力度,吸纳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将高校在校学生纳入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范围,并给予一定补贴;突出抓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其提供重点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公共社会服务岗位就业和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依法给予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第7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高峰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并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岗位需求下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甘政发[*]56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9]24号),努力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年均2.5万个以上,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年均4万人以上,输转农村劳动力年均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一)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容量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各级发改、劳动、人事、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密切协作,搞好配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振兴十大产业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基础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劳动者就业。项目实施单位要有就业的具体安排和工作方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项目建设单位联系对接,组织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积极应聘。

(二)加快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落实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税收、信贷、土地使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职称评定,安全环保治理等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管理、技术咨询等专项服务,着力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容量,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在巩固提高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拓宽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充分利用新建园区、基地、产业集群等配套服务扩大就业。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产业和中介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

(四)统筹城乡就业。将统筹城乡就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领导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资金的10%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要求,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与境内和周边大企业的劳动用工协作,大力组织对外劳务输转,打造一批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一批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落实就业政策,以政策扶持促进就业

(五)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并纳入全市就业工作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通过“三支一扶”“进村(社区)”“农村特设教师岗位”“甘肃省医疗卫生类大学生进农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志愿服务西部”等扶助一批,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招聘一批,落实创业政策带动一批,支持大中型企业接收一批,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一批,开辟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组织人才交流合作输出一批,开展技能培训储备一批等途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事、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纯农(牧)户中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就业工作,确保8月底前完成纯农牧户毕业生的安置、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的选拔录用工作。选拔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在扶持创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优先考虑高校毕业生。同时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要落实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一定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精心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见习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维护工作,保障其就业权利不受侵害。各县区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实行月报告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

(六)积极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各项补贴。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从2009年起,全市统一实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后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登记失业范围,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向劳动者发放。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创办企业的,继续执行原税收优惠政策。

(七)积极落实企业稳定就业政策。认真落实“五缓交四降低三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可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一定比例降低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可用于困难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补贴。由市劳动保障、财政、经委(国资委)、地税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八)积极落实企业吸纳就业政策。延续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招用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对当年新招用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以申请最高额度200万元的贷款,并由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贴息。

(九)规范企业裁员。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制定失业预警应急预案,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对异常失业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确保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和一次性生活补助,并统一进行失业登记。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管理等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强协调,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妥善处理因此类问题引发的职工,努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倡导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各类用人单位应积极响应我市20户企业向全市发出的稳定就业倡议书,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努力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降低薪酬等阶段性措施,合理安排生产,挖掘用工潜力,通过多种方式稳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

三、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政策扶持创业。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自主创业,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激励、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政策效应,发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贷款额度由2万元放宽到5万元;对各类创业主体贷款产生的利息,由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贴息。创业成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借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要创新贷款管理模式,尽量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反担保门槛,反担保人员可扩大到经营良好、收入稳定的企业员工,允许经济基础好的创业人员之间实行“联保”,积极开展信用社区创建评选活动,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激励机制,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经办银行、担保机构等给予一定的工作奖励。

(十一)加强创业培训。将创业能力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全体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实际,组织开展“改善你的企业(IYB)培训”。

(十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各县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服务保障等工作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乡镇、职业院校、用人单位,为城乡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依托市、县各类园区、基地,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筑支持创业的服务平台。加强创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创业项目和城乡劳动力资源库,向社会公开创业信息。组织开展创业项目推荐会、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创业先进个人评选等各类活动。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之路,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职业培训,以技能促进就业

(十三)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将职业技能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全体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继续完善整合部门职能、整合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金、做好跟踪服务的“三整合一跟踪”工作模式,集中力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将免费培训人员范围由初高困毕业生扩大到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十四)组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引导帮助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转业转岗培训,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帮助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鼓励返乡农民工参加技工学校学制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提升再就业能力。组织引导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充分利用市内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训设施等条件,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以下简称“农村两后生”)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加强技能劳动力资源储备。

(十五)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地校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培养重大项目实施、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急需的技术工人。加快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鼓励指导经济实力雄厚、培养能力较强、培训制度较好的大型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考核,在企业推动“名师带徒”活动,实行技师、高级技师与技能劳动者结对培养,不断发展壮大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

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十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提高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水平。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和社区促进就业工作的作用,将就业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要求,加快推进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在编制规划和项目建设上重点支持。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注重服务质量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劳务中介组织,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十七)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突出公益性特征,建立健全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制度。认真开展城乡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突出活动重点,创新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效果。

(十八)完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1年以上、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给予重点援助。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的援助服务,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科学编制下达企业安置退役士兵计划,有关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安置义务。继续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十九)建立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在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是指农村家庭成员中在劳动年龄内、有转移就业愿望但无人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家庭。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把解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作为农村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以工代赈”,就近就地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吸纳有就业愿望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有1人就业,力争在三年内逐步解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六、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

(二十)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职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就业以及发展劳务经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十一)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就业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促进就业专项经费。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等补贴和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公共就业服务以及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补助等。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保证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基金的持续补充机制,各县区每年新注入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数额不得少于50万元,不断增加基金额度,扩大贷款发放规模。

第8篇

一、允许困难企业暂时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

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欠费不超过6个月的困难企业,允许在2009年之内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继续享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加收滞纳金。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的,须经工会或职工同意,经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地税、财政部门报区政府同意后,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汇总并经市政府审核批准。经核准缓缴的单位应当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协议,并提供担保、抵押。

二、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根据我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参照市区有关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做法,在2009年至2010年内,将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由2%降为1%(个人缴纳比例不变);在2009年内,将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由9%降为8.5%(个人缴纳比例不变),企业工伤保险在现行的差别缴费比例基础上降低0.1个百分点,企业生育保险的缴费比例由1%降为0.9%。

三、努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企业因贯彻《劳动合同法》需要补缴社会保险费的,降低滞纳金征收标准。

企业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标准由1500元降至1000元,期限延续到2009年底。划拨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以分期划拨;不能按原计划如期划拨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的困难企业,经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批准后,可适当推迟划拨;对特别困难的企业,可以推迟纳入社区管理,时间最长为12个月。相关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照常办理。

继续推进农民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5?10级“老工伤”工伤医疗费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四、适度提高职业介绍补贴、岗位补贴

职业介绍机构免费成功介绍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职业介绍补贴标准提高到100元/人;介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补贴标准提高到180元/人;免费成功介绍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并签订三个月以上劳动合同、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补贴标准提高到80元/人。各类用人单位吸纳相关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岗位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

五、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

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承诺在本年度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在2009年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为企业缴纳部分,岗位补贴标准为我市最低失业保险金标准,两项补贴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连续五年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实施主辅分离改革改制等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困难情况下组织职工开展在岗、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并参加考核鉴定的,在2009年内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适当安排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依据《企业破产法》实施破产、法院已受理进入重整程序、职工生活确无保障、以往年度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按照我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标准,发给困难职工不超过6个月的生活补助费,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本区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领取营业执照的,可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应该享受的失业保险金。

六、延续现行的就业优惠政策援助就业

2009年内,通过继续在《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上作记录的办法,延续现行的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就业。

将2007年底“4045”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截止的时间延长1年。对就业困难对象特别是新增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的人员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广泛采集和挖掘空岗信息。建立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目录,公益性岗位资源优先用于满足城乡困难群众的就业需求。

七、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缓解阶段性就业压力

鼓励企业按规定提足用好职工培训教育经费,开展以提升技能等级为主的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稳定性的提高。

困难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岗、转岗和技能提升等特别培训的,相关要求及补贴标准按《关于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实施特别培训工作的意见》(*政发〔2009〕25号)执行。

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指导培训,按照每人30元给予补贴;每年可享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补贴标准和办法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统筹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的意见》(宁劳社职培〔2008〕1号)执行。

引导和鼓励本区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原则上初中毕业生培训期为一年,高中毕业生培训期为半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009年内分别给予1200元、600元培训补贴。补助办法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统筹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的意见》(宁劳社职培〔2008〕1号)执行。

八、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积极实施“个十百千”创业工程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一个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区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创业园,培育十名优秀创业典型,扶持一百名劳动者成功创业,带动千人以上实现就业。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及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创业。力争用3-5年时间将我区打造成为创业环境优良、创业能人辈出、创业服务配套、成功创业人数众多以及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大幅增加的创业型城区。

全面落实有利于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上限提高到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到1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自主创业的,由区财政给予全额贴息,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成功后,一次性给予4000元创业补贴。加大对创业项目征集、开业指导和后续跟踪服务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展创业能力培训。

政府在安排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实施重大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多招聘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发基层公共社会服务岗位。继续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完善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等创业扶持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九、实行劳资平等协商,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宽松环境

执行企业裁员规定,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应提前15日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2009年内,企业需一次性终止解除劳动关系30人以上的,应提前15日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困难企业经过多方努力,仍需要实行经济性裁员的,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依法平等协商一致后,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协议。困难企业拖欠职工加班费,如及时、集中支付确有困难的,经平等协商可与劳动者签订分期支付协议。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群体性、突发性劳动争议案件,尽可能采用简易程序,做到速调、速审和速裁。坚持教育整改与处罚相结合,对企业的违规行为处理做到事前告知,注重整改,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

十、指导企业合理制定工时制度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因企制宜制定工时制度,在符合基本条件、方案切实可行、劳动者权益又能得到充分维护的前提下,简化审批程序,按照企业注册登记地实施属地化审批和后续监管,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行政许可,为企业因生产任务不均衡调节工时、依法合理地减少人工成本支出,提供就近就便快捷的服务。

十一、建立就业失业监测信息直报及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动态监测制度,实施农民工返乡和企业用工情况布点监测制度,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监测,重点监测用工人数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数量增减、降薪、放假待工等情况。对因就业和劳动关系调整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做到快速反应,积极介入,妥善处理。要特别重视和处理好关停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实行欠薪报告制度,实施日常监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十二、规范困难企业界定的条件和范围

第9篇

一、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领导班子定期组织学习。定期组织政治业务学习,认真学习上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中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使班子每个成员都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增强了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局系统重大工作事项、人事任免奖惩、干部选拔使用、重大财务支出等都坚决执行集体研究制度,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意见不一致的重大事项均暂缓办理,待充分讨论研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意见后再行办理,提高了决策、管理的民主化程度。

三是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班子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不定期相互谈心、沟通,增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了解,加深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友谊。按照要求每年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敞开心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了班子内部的团结,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

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局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做到事前广泛宣传发动,事中严格执行程序,事后加强监督考察。所有干部选拔任用均由党组集体研究,派驻纪检组全程参与监督,选拔了一批能力强、素质好、作风硬的同志走上重要岗位。

二、履行劳动保障部门职责,在工作实践中服务经济保障民生

一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根据《关于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意见》(*政发〔20*〕2号)要求,市、县、区均已建成三星级以上人力资源市场,各县(区)按照有“六有”要求建设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乡镇有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有劳动保障工作站、行政村配备了专(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公共就业服务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以“镇镇通”工程数据库软件为依托,按照市、县(区)和乡镇(街道)三级构架,建设覆盖全市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开展创建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乡镇、村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全面实施就业援助工作,大力实施“三就三百”工程,促进“零就业家庭”、“双下岗、双失业”家庭人员就业再就业。举办“开发区企业招工服务月”专题活动,全市企业招工服务活动月共招工7.6万人。同时,举办“春风行动暨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场招聘会,为开发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桥梁。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62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61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20﹪。全市为开发区企业招工8916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1.5﹪。其中,本地转移4255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4﹪;外出务工返乡3478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6﹪;引进外来劳动力118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2﹪。城镇登记失业率3.18%,控制在4.0%以内。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14.8万人,完成省年度目标的246.7%,其中新增农村劳务输出5.85万人,就地转移8.95万人,就地转移人数连续两年大于异地输出人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成为趋势,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是规范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行为,实现技能人才量和质的同步提升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结合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并将培训与就业准入、技能鉴定、失业保险待遇享受相互挂钩。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syb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加强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实施“两后双百”培训。出台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意见,强化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建设,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不断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

今年,全市共培训城乡新增长劳动力2.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9.6万人,再就业培训人数2.58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39%、160%、和129%。全市共鉴定初、中级工2.3万人,取证人数2.2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43%、157%。全市共鉴定高级工3450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0%,共培养新技师365人。

三是贴近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社会保险扩面与企业发展的协调推进

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服务千户企业、创建百企和谐、稳定三十万人就业”系列“千百万”活动,通过到开发区企业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开展“劳动保障服务需求调查”和“定单式”上门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参保以及劳动用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目前,全市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36万人、29.01万人、25.6万人、14.82万人、11.95万人。养老保险扩面净增2325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65.18%,针对当前企业面临困难,对开发区企业参保采取逐步推进,全市开发区企业参保2.43万人,约占用工总数的18.7%;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净增3850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56.7%;失业保险扩面净增460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覆盖率达90%的全年目标任务,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8.43万人,全市有3.8万名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范围。

四是适时调整社保制度及待遇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更大限度上惠及群众

今年出台《*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和《关于调整市本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的意见》,提高了政府补助标准和筹资水平。同时提高报销待遇,降低报销起付标准、提高报销封顶线、提高报销比例,切实提高待遇水平;按照省政府36号令规定的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全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真研究政策,迅速调整程序,于今年6月底已全部完成调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就失业保险金标准进行了统一调整,提高后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不得低于337元/人月;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并于10月7日隆重举行由“社保情”文艺汇演,来自全市的240多位演员表演了12个精彩节目,展现了我市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乐”的精神面貌,也充分展示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成果。

五是树立柔性执法新理念,实现劳资双方权益的有效维护

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维权建设,以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大宣传引导,采取“送法上门”和组织企业经营者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免费培训,引导企业主动规范管理行为,切实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坚持树立“和谐仲裁”新理念,采取上门服务方式到开发区企业现场调解劳资纠纷,取得很好效果。全市劳动监察机构通过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查、专项检查等形式,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和“柔性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今年,全市案内外共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726件,立案受理1182件,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3%。接受群众举报劳动监察投诉3967件,立案3049起;为6.89万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2亿元,其中农民工工资等待遇9800万元;参与处理突发事件106件。为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担保暂行办法》基础上又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开设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制度,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民工工资支付难题。自去年7月1日以来,全市共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近6550万元,其中市本级动用100万元保证金解决了600名农民工解决工资拖欠。因工作成绩突出,*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被国家四部委评为“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先进单位”。

三、重抓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部门形象

一是构筑勤廉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关内控制度》,制定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行风及软环境案件责任追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等共13项制度。在执行相关制度过程中,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能够身先士卒作好表率,树立了典范。局党组每年都与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状,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推进了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规范经费管理。实施局系统财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集中力量投入重点项目建设,为集中财力办大事创造了条件,使有限的财力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夯实了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三是科级干部述职述廉。为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对全系统科级干部组织开展勤廉公示活动,通过分管领导、服务对象点题,个人自我剖析,撰写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局党组审核报告、民主测评、公示等程序,对科级干部进行勤廉公示,活动中没有发现中层干部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受当前由于金融危机和出口贸易萎缩等大形势影响,部分来*投资的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采取降低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的办法,企业就无法稳定职工、留住人才,失业压力将会增大。高校扩招带来的大量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也将加重就业安置的压力。因而一方面企业人员流失招不到符合技能要求职工而“招工难”,更一方面劳动者找不到理想企业“就业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

第10篇

关键词:郫县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46-02

一、郫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郫县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位于成都市西北近郊,公元前314年建县,迄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5个镇,总人口50多万人。

郫县职业技术教育起步于1982年,这年举办职业高中班。1984年友爱职中正式挂牌,1985年郫县五中改校并命名为县职中。2003年10月24日两校合并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正式命名为“四川省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分设友爱校区和安德校区)。2003年11月13日,学校通过“四川省校风示范校”评估,14―15日,由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又对友爱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国重”评估验收,于2004年3月16日由教育部命名,5月28日由省教育厅授牌,正式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中。

2004年10月起,友爱职业技术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教育局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率先在友爱校区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在安德校区进行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两个校区将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2005年5月27日,安德校区正式与“丑小鸭集团”联合办学并挂牌为“成都西部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成为成都市第一所从公办学校分离出来独立设立的一所民办职业学校。

2007年3月,“丑小鸭集团”退出联合办学,经县编制办批准,将“成都西部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更名为“四川省郫县安德职业技术学校”,成为政府举办的一所中职学校。2007年11月,友爱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获得通过。

郫县职教资源丰富,专业涵盖面广。目前郫县拥有各类中职学校10余所,按照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划和安排,有5所中职学校纳入郫县教育局管辖,其中公办中职学校2所(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郫县安德职业技术学校),民办中职学校3所(四川托普计算机职业学校、成都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经济管理学校)。这5所学校共有教学班132个,在校中职学生7000多人,开设有包括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园林规划与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与民用建筑、印刷技术、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食品加工等专业。

郫县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和该县职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化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郫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1.领导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思路清晰。郫县县委、政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全县职业教育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决定》和《成都市职业教育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深化“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以职教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实现职教资源的有机整合;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郫县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以“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为目标,全面提高郫县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

长期以来,郫县十分重视对职业教育的建设。2007年,友爱职业技术学校新建1800平方米的机电实训基地,新购价值150万元机电教学设备。2008年又新建成33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两年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2008年,启动安德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继新建校门后,2008年底启动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楼建设,共计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同时,购置汽修等教学设备等,预计投入资金850余万元。

长期以来,郫县始终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脉搏,“立足郫县,服务成都,辐射四川”,把发展职业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培养输送了大批实用性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2006年郫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结束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县教育局又把2007年确定为“职教发展年”,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列入郫县教育事业的两项重点工程之一来抓。

2.立足破解“三农”难题,坚持把职业技术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例如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了面向市场设专业,服务三农调模式,挂靠高校求支撑,联合企业壮实力的办学新思路。该校也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这所农职业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把学校打造成立足农业现代化,适应农村现代化,服务农民市民化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培育成;辐射全县各村镇的职前培训,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培训、经营管理培训的示范点。该校一直承担郫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学校既培养大批知识型、技能型新增劳动力,又开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长、短班,为全县各部门、各镇提供职业技术培训所需要的技术支持。近三年来,学校先后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500余期,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504人,成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桥头堡。2003年,学校挂牌成立了“郫县科教兴农培训中心”,利用各镇成人学校建立起19个协同培训网络,对农民开展就业技能、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培训。去年一年就培训农民12460人,对外输出劳务1142人,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3.在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调整上,突出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的特色。为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确保专业人才规格和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的合理利用等基本原则,成都市教育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对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进行全面清理和审核,原则上一般学校专业开设不得超过5个,“省重”以上学校开设专业不得超过8个。经清理审核合格后的专业在今年方可招生,并纳入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券享受范围。郫县友爱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2009年招收了12个中职专业,按规定2010年将控制在8个专业。校长赵洪理解“此次专业清理”是用政府的调控手段来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学校专业水平,“一个学校的专业多了,很容易在师资和设备上出现不足。”“各个区域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友爱学校经调研和反复讨论,确定农类专业为学校特色,淘汰“文秘、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这三个专业,招收机械、电子、园林、工业美术、幼师、财经、旅游、计算机这8个专业。

4.整合教育、劳动、农业、人事等部门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优化结构和布局,构建起层次清晰、体系完整的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中心具体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成人科学文化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各类短期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区教育、统筹管理乡(镇)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等任务。把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成为职业学历教育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同时成为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和就业服务中心。郫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组建职业教育集群1个,友爱职中和安德职中融合为“一校两区”,组建郫县职教集群,并整体加入成都职教集团。同时对接现代工业港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以两个校区的专业调整为纽带,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校企合作等方式,与成都技师学院、托普计算机职业学校、成都铁路工程学校等驻县职技学校合作办学,资源共享。

5.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例如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实践了几种新的办学模式,分别是:(1)“学校+基地+农户”模式,即学校依托农村各类专业大户、种养殖大户,建立培训示范点,组织离土不离乡的农民“零距离”培训,目前已在全县建立了以专业户基地为示范的培训点200多个,促进了全县“一村一品”的形成;(2)“校企联合”模式,即学校与30多家企业挂钩,面向青年农民开展各类短期务工培训,目前已向30多家企业推荐就业1456人;(3)“行政挂钩”模式,即学校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外事办联合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对口培训,输出到阿尔及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出国务工人员达300多人。

6.推进“三教统筹”,加快实施“社区职业教育工程”,加强对新生代农民的培训,探索对义务教育阶段后和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农民子女进行延长一年的免费职业教育,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郫县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农村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培训作出贡献。通过以上途径,逐步形成社区比较完善的教育网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郫县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实作场地的优势,由各镇社区学校组织有学习意愿的城乡劳动力到校培训。到目前为止,已为郫筒、唐元、红光、花园、友爱等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1039人,先后开设有电工技术、焊工技术、园林绿化、计算机操作技术、家政服务等专业。

7.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郫县农村发展局围绕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珍稀食用菌、优质粮油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及“一园三带五大基地”产业布局要求,本着“市场需要什么、产业发展缺少什么、农民需要学习什么就开展什么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选送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到川农大、川师大、技师学院和县内各类教育机构进校深造,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采取“人才+基地”、“人才+项目”、“人才+资金”的1+3的办法,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相结合,做大做强农村实用人才领办企业(基地)规模。通过专业教育培训、基地实习、先进考察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农业新技术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畜牧兽医、畜禽养殖新技术和疾病防治、农机推广、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和实用技术,培养一批农户满意、农业企业满意、社会满意的管理人才和农业技术骨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例如,郫县是“中国盆景之乡”,为打造郫县花卉品牌,县农业局在全县19个镇开展花卉专业培训,招收学员1308名,其中绝大部分是村社干部和农村党员。通过开展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了全县花卉种植水平,扩大了种植规模。

8.利用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好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成人教育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加强社区教育服务站建设,以便增强社区教育工作的力度,并将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据统计,2007年全县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3436人次;开展各类短期培训44767人次;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746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11468人次,技能性培训6278人次;培训后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4人,其中教育部门单独转移就业616人;开展创业带头人培训16期,培训学员489人;各镇中学与镇成人校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4028人;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率达100%,建立社区教育示范点(社区教育服务站)10个,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1)围绕城乡一体化统筹工作,开展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2)抓成人教育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3)抓成人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化项目的推广,发展农村经济。此外,当地还依托成都市大众培训中心、西南交大培训中心、四川天地职业学校、互惠超市集团培训部等培训机构,利用他们师资、设备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举办引导性培训班52期,培训学员8752人;技能性培训46期,培训学员4818人。进一步促进了郫县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本文系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度立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KY0831003)《郫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郫县教育局.郫县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

2.郫县教育局.郫县职业教育发展及规划.

3.郫县教育局.郫县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4.郫县教育局(执笔:胡锡全,郭维佳).《县域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5.郫县教育局.2008年郫县成人教育工作总结.

6.郫县教育局.2007年郫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总结.

7.郫县教育局.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年鉴(2007卷).

8.郫县教育局.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年鉴(2006卷).

9.郫县劳动局.郫县人民政府2008年城乡充分就业重大决策目标完成情况汇报.

10.郫县农村发展局.郫县扎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

11.郫县农村发展局.郫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2009.5.26

12.成都中职校.今年专业大“瘦身”.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2010.1.12

13.以强带弱.郫县学校“集群作战”.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2009.7.6

14.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充分就业.成都日报,2006.12.21

15.当攻坚“尖兵”,推进职教又好又快发展.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2009.5.25

16.发挥职业院校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省略/ShowNews-629.ht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 教师职业 认同危机 教育

[作者简介]刘丽平(1966- ),女,四川峨眉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论。(四川 乐山 6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1-02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04-03

教师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之大计。从一名师范生到合格教师再到优秀教师需要历经若干阶段,经历无数的考验。其中,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虽然近年来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却鲜有针对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笔者旨在从教师职业认同视角探讨当前我国英语师范生职业认同缺失的原因,探析其职业认同教育之路径。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要研究英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我们首先应当弄清楚身份、身份认同、专业认同、职业认同和专业身份认同等核心概念。“身份”和“认同”在英文中同为“identity”,指在物质、成分、特质和属性上存在的同一的性质或者状态、绝对或本质的同一,以及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刻一个人或事物的同一性。“身份”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演变中持续和在持续中演变的过程。“身份”或“认同”是一个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可的心理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范畴概念,可能是恒定的、流动的,也可能是变化的、发展的,融合了制度性的“权利”和心理性的“认同”要素。“身份认同”不仅凸显了个人在社会团体或职场中的“自我反思性”,而且蕴涵着社会对个人在这一团体中的“社会认可度”。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自我对社会所界定的教师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认自己作为一位教师,允诺和遵从作为教师的规范准则,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将活生生的主体引进课堂,有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情感需要、生活经历,教师始终保持心灵的完整,将教学看成自己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从这层意义上讲,教师身份认同即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教师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则指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研究教师职业认同离不开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我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除自我满足和达到“教师资格”的要求外,还必须通过申请、认定等系列过程,最终才能成为教师团体中的“成员”。“教师身份”包括了自我、法律和社会三重身份的认同。可见,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对于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辨识与确认,是教师自我反思是否成为一位专业教师的历程。它强调教师“个体”基础上的“自我”认同,这也是教师个体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内部源动力。这种动力的强弱与教师个人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诸多主观的、个性化的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专业认同”中“个体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理解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才导致了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效果等有所不同。可见,只有将自己视为一位专业教师,才不会迷失专业成长的方向,才不会去搞追华逐丽的花架子,也才不会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因此,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师范生都要不断地自主选择、认同和建构社会的“自我”,才能将“教师”作为一项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发展的专业化职业,才能将“个体”的自我追求与“社会”的共同要求和“学生”的个性诉求达到完美统一。

二、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

英语师范生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感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从2005年起,师范生与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很好地树立从教意识和规划职业目标,导致职业理想的缺失。在“去师范化”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师范院校不断“异化”师范教育,师范办学特色越来越不鲜明,职前教师培养越来越被弱化。现实中,只要师范生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和具有教育实习鉴定表,他们基本上都能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这从客观上降低了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笔者曾对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06级~2011级1158名英语师范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入学时约有1/2的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到大三时只有1/3左右的学生有当教师的意向,到大四学生教育实习完成时,只有不到1/4的学生还有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热情。这个调查结果与郑志辉的研究“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在所有专业学生中都处于最低程度”结果具有一致性。事实上,很多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的学生在求职教师的职场中败下阵来,正是由于他们缺乏教师职业意识,疏于平时的实践教学锻炼,最终失去了就业的竞争力。

三、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危机的原因

1.缺乏从师任教意识。有诸多原因导致英语师范生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我国的职业教育意识多半在高中毕业之后才有所体现。由于是估分填志愿,更由于招生数、报考数、社会职场、家长意见等不定因素,多数学生并没有如愿地报读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他们多半是冲着社会热门、亲朋建议等客观原因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英语师范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是冲着教师职业而来,多数学生由于进不了重点院校或外语专业类院校而进入高师类学校。我国自恢复高考后,绝大多数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师教育,而从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英语的情形分析看,真正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又喜欢英语的人只占少数,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相当多的英语师范生对英语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感。由于他们的专业职业信念淡泊,缺乏深刻而稳定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导致他们在校四年学习期间遇到一些社会现象或事件就很容易改变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师范教育是教师成长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师范生职业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其功效有着延时性,许多国外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职前教育阶段,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预备生涯或准备阶段。这种从高中生到高师生再到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注定了师范生缺乏教育体验、教学经验、教育认知、职业认同,这也是制约我国高师院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2.缺乏生态培养机制。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缺失首先体现在高师院校、教学院系和学科教学论教师这一层面。相当多的高师院校盲目地由师范向非师范转型,过分强调“学术性”,过分追逐“功利性”。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不研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不研究各个层次《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不探究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需求,这就导致高师院校忽视了该校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导致教学院系的教学管理者不会将主要精力运用在教师教育领域,学科教学论教师也就不会主动地去学习、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高师院校没有很好地构建和整合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及其之间的关系链,尤其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诸多方面没有很好地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没有将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教学技能与管理能力、教育机制与教学机智有机结合。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部门没有构建合作双赢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机制,导致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范生与中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链,这三个生态链的缺失是制约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第二大瓶颈。

3.缺乏职业评价机制。教师职业评价机制的缺失是影响英语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又一瓶颈。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教师资格认定”通知中提到,“教师资格一经取得,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丧失和撤销”,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的教师资格具有终身性。《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可以持毕业证书,向任教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这只在教师资格的学历上有规定,并没有对教师的资格考试和试用规定作出硬性要求。发达国家不仅对申请教师资格者有极为严格的资格审查、知识技能考试和教学实践能力考试和测查的鉴定,而且十分强调教师的试用制度。试想,如果教育者的从师任教意识不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显著、师范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即使这些师范生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他们今后还是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要求。虽然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了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也出台了《教师专业标准》,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师教育培养专业标准》,没有独立的《英语师范生教学大纲》,也没有《师范生师德修养》《班主任实习鉴定》《教学能力水平鉴定》等若干具体有效的测定方式和标准,没有这些制度层面的具体要求,师范生自然就不会主动地去践行教师专业职业化实践活动。

三、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教育途径

1.教育叙事的启迪性。教育叙事对于缺乏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英语师范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它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述来描绘教育事件,以期教育行为和活动得以诠释的意义建构方式,它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教育主体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只给听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听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其特点是通过真实的故事去寻觅教育主体的足迹,在倾听中发掘出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本身就有许多丰富的故事、经验和体验。英语师范生唯有将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职业感和责任感、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与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构建、内化和提升职业认同,形成规范的、稳定的教师职业特征。教育叙事恰好能促进英语师范生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情感、教育态度有机融合,通过他人的叙事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功效。学科教学论教师可以自己叙事,可以叙他人之事,可以请优秀实习生在试讲试教、微格教学中的词汇、句型、课文等教学方法和技巧或者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述,还可以请对某一教学要点、教学呈现有独创性的学生给同伴讲述其经验,也可以请具有坚定从师任教信念的学生分享过去老师的教育教学成功典范。这些教育叙事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教师职业综合素养。

2.教师职业的社会性。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是高师院校办学的核心和根本。高师院校必须考虑其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必须狠抓教师教育文化建设,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师院校应当举办与教师职业认同有着密切关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三字一话(画)”“教学设计”“讲课比赛”“情景教学比赛”以及优秀实习生表彰、实习生报告会、优秀校友讲座、优秀教师论坛、顶岗支教简报等方面的活动。高师院校可以开展对古今中外尤其是学生身边教师教育中典型的、感人至深的如孔子、陶行知、晏阳初、安妮・莎莉文、“最美乡村教师”等事迹的学习,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师范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教师职业认同教育,树立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荣誉感,这些活动的开展也是高师院校大学精神和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高师院校首先应当与基础教育构建教学、教研、教改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不仅能打破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的藩篱,而且能够使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科教学论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范生与中小学学生成为合作多赢的团体,以利于开展教学、科研、教改、课改等研究活动,这样才能很好地将“为师的我”“为人的我”与“社会的我”“我的社会”融入师范生内心的“教师认同”中。

3.教师资格的规约性。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缺失与教师职业评价机制失范有关,相当多的英语师范生忘记了“我是谁”“我将要做什么”“我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从2012年起,北京、上海等地教育部门正逐步取消“教师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是5年一次的注册制度,继京沪之后,教育部将再推动6个省份试点,预计用3年时间将教师注册制变成全国性常态制度。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看,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修养、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机智,而且教师职业是一项对教育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它需要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体验。在师范生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应对他们就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实施考试、考核评价,建立具有权威认定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地,选派有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加强巡视检查和考核制度建设。高师院校应当在师德教育、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四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尤其要注重对师范生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机智、教学情景、教学设计、教学监控、教学管理、教研教改、教学反思、教学创新、教育技术等方面加以强化,有效促进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教育主管部门在提高教师入职标准的同时,高师院校要努力为师范生搭建教师职业认同的平台。英语师范生只有通过自觉地构建与内化教师职业认同感,才能从根本上将个体的“自我”融入教师群体的“自我”,才能从外在的“自我”内化为教师的“自我”认同。

[参考文献]

[1]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2]张军凤.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3]胡美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 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9(20).

[4]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 2005(3).

[5]罗明礼.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谈英语师范生职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8).

[6]郑志辉.地方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第12篇

关键词 实验动物繁殖;实践技能;现状;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44-02

《实验动物繁殖》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实验动物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高等职业院校3年制高专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对常见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的繁殖和选育[1]。为了使学生适应职业能力的要求,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现对该实践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探讨。

1 教学现状

1.1 学生文化基础差,专业知识薄弱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江苏等发达地区初高中毕业生数量已经出现下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近几年招收的高职高专学生基本上是未能考入本科院校而选择了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偏少且深度不够等问题,学生对于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难度,实践课操作前不能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学生“被实践”现象严重。

1.2 学生实践课积极性不高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动物技术专业采取单班授课的方式,上课人数不超过50人,但部分学生因为学本专业是调剂或者不感兴趣,加上手机的普及及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学生上理论课时开小差概率很高,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影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差,实践课时学生很难与理论知识相衔接,做实验时模式化的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对所进行的实践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且不求甚解[2-3]。

1.3 实践条件不足,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和扩招,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通常实践课由于实验物资短缺而分组少且每组人数很多,很多学生挤在一起做一个实验,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选择在一边观看或者干脆不参与,从而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质量[4]。另外,目前很多实践课程普遍采取在实验室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手段,较少有学生真正理解或参与具体实践的内容和目的。在实践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内容记忆不深,了解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实践课程的精髓。

2 实践课教学改革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专业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到繁育中心参与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繁育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5]。另外,也可利用假期和周末到校外的实验动物繁育基地进行挂职锻炼,不仅学习实验动物的繁育实践技能,对于实验动物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对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能及时掌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笔者也多次被派往校外实验动物繁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2.2 灵活安排实践课

为了避免学生对实践内容的不理解,同时也为了调动学生实践课的积极性,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小鼠和实验兔分配给学生饲养,学生从入学第2个学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饲养实验小鼠和兔子,将繁殖的相关实践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并通过学习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该课程总学时为45个学时,其中实践课16个学时,制定授课计划时尽量把每个实践课紧凑的安排在相对应的理论内容后面,如实验兔生殖器官理论内容讲完,即安排兔子的雌雄鉴别及生殖器官解剖观察实践课,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实践技能,同时缓解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疲劳感。此外,雌兔的、妊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鉴定和妊娠诊断的实践课没有拘泥于固定的几个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雌兔的鉴定及适时配种技术,把雌兔按组分配给学生,每组2只雌兔,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时跟踪,细心观察,从雌兔前期开始记录其表现及行为特征,直到配种结束(后面继续观察雌兔的妊娠情况)。教师在该过程中要细心指导学生。利用2个学时的实践课让每组同学把观察的雌兔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讨论和总结,教师就同学提到的某个重点问题给予纠正、提示和启发,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让学生掌握雌兔的特征及鉴定方法。该方式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2.3 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

充分利用实践课的讲解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实践课相关图片、操作简短录像,使一些难理解的内容(如分娩助产过程等)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再亲自边讲解边对实践内容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之后再进行实践操作,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讲授B超机进行试验动物妊娠诊断时,首先简短播放与人妊娠时胎儿在母亲腹内活动的视频,后面再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且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胎儿在动物体内的状况,实践效果较好。最后动员学生在实践操作完成后进行分组讨论,把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现象,与企业合作共开发实践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作为国家示范性院校,2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把学生的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教学计划,积极联系南通、浙大等高校及私营的实验动物中心,组织学生到这些实验动物中心进行生产实习,并且把《实验动物繁殖》和《实验动物饲养》等课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能掌握实验动物的常规饲养管理和繁育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产学有效结合,使学生深入到实际的生产环境,学习真正的实践技能,从而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该方法也很好地缓解了企业到动物的繁殖季节人手不足的现象,达到双赢的目的[6-8]。

3 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采取综合的考核方式,最终成绩(100%)=实践纪律(10%)+过程考核(60%)+实践报告(10%)+课堂体会(20%),通过以上4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实践报告视完成的质与量进行评定;实践纪律视学生出勤、实践表现等情况进行评定;重点是通过过程考核来验证学生对学生对实践课中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是在实践课的过程中对每个同学进行实践理论及操作的考核,边学边考核;课堂体会是对每堂实践课学生讨论发言环节的表现打分,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4 参考文献

[1] 狄和双,王利刚.高专《宠物繁殖》课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1(36):212.

[2] 权凯,张长兴.家畜繁殖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河南教育:下旬,2010(1):55-56.

[3] 陈晓敏.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2):46-48,72.

[4] 孙德成,魏曼琳,赵智力,等.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践课改革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6):203-204.

[5] 王晓敏.实践课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探索,2012(5):90-91.

[6] 魏红芳,权凯,张长兴,等.家畜繁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