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06:0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产管理软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配网生产;应用;GIS
1、系统概况
1.1建设思路和目标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设备管理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具体如下:a)面向配网、农网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等基础设备管理功能为重点,逐步开发面向分析和决策的应用;设备覆盖范围先从35kV和10kV设备开始,逐步向380V低压延伸;b)在技术采用上,充分考虑配电网及农网设备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和其业务特点,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实现设备属性信息、设备空间位置信息及电网拓扑关系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以及业务的流程化管理;c)同时作好三个结合:一要结合省公司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具有较好的推广性要求。二要结合省公司主网生产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好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和主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的对接工作。三要结合配网、农网现有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已有资源,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系统建设效率。
1.2功能实现
目前,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配网设备管理、缺陷管理、停电管理、修试管理、两票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
2、技术实现要点
2.1数据库、电网建模、系统建设标准化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组织,管理系统数据模型无统一标准,系统之间无标准接口规范,从而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了若干的专业“信息孤岛”。
目前,IECTC57制定的IEC61968系列标准中的公共信息模型基本涵盖了电力企业中配电网主要对象和与之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建设管理、配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停运管理等)。组件接口规范是规定组件(或应用程序)能够以一种标准方式和其它的组件(或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和/或访问公开数据而应该实现的各种接口。
因此,配网管理系统建设时,在实用化的基础上应积极跟踪和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电力信息模型的统一、标准化建设(公共信息模型、组件接口规范),系统建设初期就应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属于电网公共信息的,要进行统一信息建模,防止对将来系统互连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
2.2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俗话说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好的管理系统应该有一定的柔性进行系统自我调整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推倒重来。
工作流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有人称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业务操作系统BOS。
配网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定义,即授权用户可以对业务流程的组成业务环节、各业务环节的负责角色、以及业务环节之间的流转关系,进行所见即所得的编辑修改。
2.3进行管理系统信息分析
为使系统中管理信息层次清晰、逻辑合理、设计功能全面,首先,需对配网管理信息进行分析。
a)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设备信息,主要是指输、变电设备,属于静态信息(生产厂家、型号等)和动态信息(检修、异动历史等),以数据库形式存放,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信息。二是地理信息,是指电子地图上物体的空间位置/坐标信息,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用于反应设备的地理位置。三是拓扑信息,是指电器设备物理模型信息,用于电网建摸、生成设备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
b)上述三种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建立良好的关联映射机制,方能保证各项管理功能的有序、高效运转。因此,在技术上要求业务流程管理和GIS(General Information System)图形管理使用相同的数据源(数据库)。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可能由不同的厂家开发,设备信息库一般情况下是各自定义,再之数据库定义目前无统一的标准,导致双方在数据共享上出现多种技术实现方案。
3、技术实现难点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技术难点主要存在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数据共享和交互方式上。
3.1与GIS结合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如果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由不同的厂家进行开发,设备信息的共享存在以下方案
3.1.1方案一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
数据层:生产系统将数据按照GIS系统的要求通过视图的方式存放在一个共享数据库中,GIS系统直接读取共享数据库中信息。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GIS系统只需要在数据层稍做改动即可,安全性高。
缺点:结合不紧密,不能通过GIS系统录入数据。
3.1.2方案二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GIS系统直接调用生产系统的界面及数据。
数据层:GIS系统直接使用生产系统的数据库,可对生产数据进行录入查询等操作。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两系统结合紧密,GIS直接调用生产的界面及数据,只需修改生产系统就可实现两个系统的同步维护升级。
缺点:GIS系统需做改动,需开发商的合作。
相比之下,方案二较符合系统长远建设要求。
3.2web GIS实现难点
由于B/S实现方式给用户使用、维护带来很大的方便性,web GIS已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大重要分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存在如下技术实现方式。
3.2.1基于网关接口的CGI的web GIS。CGI是一种连接应用软件和web服务器的标准技术。设计原则是显示数据和文件,不是数据处理,不能用来产生动态数据,缺乏交互性。因此,对于像web GIS这样复杂的应用来说信息量相当大,极易造成网络拥塞。
3.2.2基于ACTIVEX技术的web GIS。此技术提供支持基本地理信息空间操作的OCX控件实现web GIS功能,支持此功能的GIS软件有MapInfo, MapObiect等。
3.2.3基于JAVA技术的web GIS这种方式减少用户和服务器的数据流量,提高了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但是需要开发JAVA客户端程序,并修改GIS服务器软件,软件上投入的工作量较大。
在快速变换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管理软件企业正在谋求变革。
首先是,向管理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升级。软件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下一代软件架构有两个趋势:一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在SOA架构中,软件被封装成组件,组件进一步被打包成服务,软件的应用功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可以被注册、共享和重用。
二是实现业务流程管理(BPM),按照业务流程来管理和组织应用服务,而不是根据业务部门职能来划分软件系统,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跨部门的流程协作,保证基于业务流程的任务分配、绩效管理和风险监控。
因此,管理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升级其现有产品,向SOA架构转型,构建基于BPM的引擎,推出各类应用服务,管理软件企业则从“管理软件产品”的提供商转型为“管理架构和管理服务”的提供商。软件商无论是IBM、Microsoft还是SAP、Oracle,都想占据这个高点。
在SOA/BPM方面,IBM的研发和商业化明显领先。Oracle的先发优势不明显,为了增强其竞争力,收购BEA。Oracle本身一直是平台软件商,收购BEA后将进一步增强其领导力。SAP也不示弱,Netweaver技术架构已经整合到了SAP企业级应用的平台中。国内软件的反应也不慢,用友推出U9,对外宣称是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的商业应用套件。用友、金蝶、浪潮等公司则积极与IBM合作成立SOA创新中心,推进SOA在其产品中的应用。
其次是,专业和行业差异化细分。管理软件企业在管理软件平台整合、统一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并购等方式提供专业化和行业化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管理涉及各个领域,如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物流、质量、设备、财务、人力资源、设计等,管理软件厂商在套装平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和并购等方式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使得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不同行业遵循不同特色,在标准产品的基础上,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了面对各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例如,PORTAL在电信行业具有解决方案和市场优势,Oracle通过收购PORTAL获得了在电信行业的优势。
第三是,向决策管理软件升级,在业务流程规范和数字化的基础上,管理软件下一步的趋势是整合商业智能(BI)软件,推出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分析工具和决策工具,以支持管理决策。
Oracle收购海波龙软件、SAP收购BO软件,正是向这个方向的努力,通过收购他们很轻松地将商业智能增加到了现有的管理软件架构中。
第四是向SaaS服务商转型,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产业链上下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虚拟的动态联盟,管理和商务将跨越企业内部的界限,动态联盟或虚拟社区内的企业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管理、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新的演变趋势促使管理软件纷纷转型在线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
最后是向移动电子商务转型,在国际上,软件厂商如Microsoft、IBM、Oracle、SAP等,早已开始了对移动商务领域的拓展,Sybase更是将其转型重点放在了移动商务。
关键词:电力 生产管理系统 研发 应用信息化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电力事业形势发展的需要,贯彻供电企业“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的要求,保证供电生产高效、先进、可靠的运营,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本县级供电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便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操作管理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过程管控,是电力企业用户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各项生产规划、信息采集、决策分析、业务流程处理等工作而开发并成功应用的系统管理软件。
1. 系统建设目的及意义
建立我局基础数据访问平台、提供不同管理级别的决策支持工具,电网运行管理所需的相关数据访问功能,电网资产信息及相关业务管理信息的统计查询功能,供各级生产管理人员使用,并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基层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支持。以便实现对多层面、多视角的辖区电网信息综合管理功能,电网基本信息和当前数据检索及决策功能。
2. 生产管理软件实现的功能
2.1 企业的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功能是生成辖区的生产线路、设备的网络图并进行相关设备及材料的统计、汇总,生成相关的条图、图纸等功能。该功能采用手机的卫星定位与信息采集功能,通过gps定位采集设备实现对杆塔的卫星定位,定出杆塔的经度、纬度等信息,并对杆塔上的设备及材料进行现场采集,形成生产软件平台所需的基础数据。
2.2 生产管理的全部工作流程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化管理:采用流程化的管理设计思想,应用工作流技术来实现业务流程,先进的流程工作台、设计器、相关的引擎构成了该系统的管理应用平台,有工作任务自动力提醒、流程统计查询等功能。实现生产全部流程的微机化、网络化管理,生产流程的网上申报、审批、汇签,以生产的设备管理为核心、形成贯穿我局辖区电网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信息平台,规范了我局的生产业务数据,统一了生产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了我局生产设备台帐、检修、两票、技改等业务的密切衔接,为我局及时掌握电网生产运行信息提供了有力手段,本系统通过相关访问接口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
2.3 智能决策分析系统
按照决策者的管理决策思维作为程序设计分析的设计思想,通过对我局多个部门、全部应用流程的全面解析,以及相关经营指标数据的多角度对比,随时发现我局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各角色的相关重要指标;如电力安全指标设置预警,让决策者及时发现我局生产管理中的异常情况。
3. 系统的特点、难点
3.1 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
系统采用按照角色的相关授权方式,权限设置灵活,系统采用数据加密等多种安全措施保证整个管理系统稳定运行,系统提供统一的登录界面。系统通过对相关角色的设置,并与生产管理流程的每个节点相关联,达到操作权限的灵活管理。
3.2 系统的先进性
采用先进的卫星应用技术,结合我局电网的相关地理、空间属性等信息,提供一个我局辖区电网线路、设备的一个缩微模型。达到辖区管理实现直观规范、科学性和自动化的管理目标,该软件具有“在线升级”功能,使软件升级更方便快捷。同时支持智能、语音录入及远程异地登录及相关的短信提醒功能,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智能联想录入及异地办公功能。相关功能会后续的研发过程中逐步的实现。
3.3 生产管理流程的灵活管理
程序中通过对每个流程的节点的设置,控制相关节点的操作权限,以及通过对模板的修改功能,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实现可定制性,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的配置工具对系统功能进行灵活的管理,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强大的数据统计查询功能: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流程、节点进行增除、修改等操作来实现我局业务流程的再造,适应业务变化需求,从而使生产管理流程更便利我局的生产管理需求。
3.4 技术难点、创新点
输变配电模型一体化标准设计:采用输变配模型一体化设计技术构建我局辖区电网的全网模型,统一全网拓扑结构,统一全网图形管理。
图形元件资源复用技术:将各类应用所需的图形、图列等图形图标作为一种重要的公用基础资源进行开发,提高图形设备的复用性,在各类图形应用中使用同一类的图形资源。
图数自动关联技术:图数自动关联技术就是图元和设备两类对象间的自动关联。GIS系统中应用图元对象集与设备台帐中的相关设备对象自动关联技术。
配网自动成图技术:系统提供智能化的生成和多种图形布局工具,来维护我局线路的拓扑关系。
4. 取得的效益
通过我局的生产管理系统,我局的管理人员可以快便地获取辖区线路、设备的关键信息,大大缩短了管理者的决策时间,减少财力、人力等资源的消耗,电网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我局电网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了资产损耗,随着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减少电网运行对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用户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降低了电力故障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5. 结论
我局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过程,是我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理顺了工作流程、强化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的过程。通过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实际应用,促进了我局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油气运销经营管理;问题与设想
销售事业部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事业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各项业务均纳入相关的信息系统运行。事业部的业务主要依托油田ERP系统和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各项油气产品销售业务及油田自用成品油采购业务在油田ERP销售模块运行,事业部财务及石化产品结算业务在油田ERP财务模块运行,油田销售模块的业务由销售事业部主管;油气生产运行管理依托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1.事业部信息系统发展
销售事业部近几年为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相继开发了多个业务管理软件,在事业部管理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有主要管理软件主要有调度管理系统、原油零销管理系统、原油月报管理系统、轻烃产品销售计划审核系统、原油含水考核系统、轻烃生产计划管理平台、轻烃生产计划管理平台(三产)、原油储运和计量标准管理系统等8个系统,支撑这事业部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今年以来,销售事业部强化“信息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整合了八个信息系统,把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原油、天然气、轻烃和石化产品四个模块,将原油模块的储运地理信息、原油含水、含硫、原油销售计划、运行、库存、销售量、销售价格等,天然气模块天然气管线网络图、产气量、销售计划、销售量、采购量等,轻烃模块轻烃生产和轻烃销售、轻烃装置及设备信息、生产及化验有关数据等,石化产品模块石化总厂原油加工流程、主要装置情况及生产、库存和销售有关信息整合成资源库,初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原油、天然气、轻烃和石化产品相关的分级报表和对比分析,确保为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详细准确的生产和销售信息。
1.1现有软件的优势
①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各个管理软件的使用对于当前的工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辅助管理应用科室业务,支持了应用科室业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②初步规范了业务流程:各应用科室业务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初步规范了本科室业务流程,使本科室业务管理趋向于规范化。
③具备一定的运行经验:各应用科室业务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对于本科室业务的辅助管理作用,业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运行和操作经验。
1.2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缺乏统一规划:各应用科室业务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均基于完成本科室业务管理考虑,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数据共享,没有功能协调的统一设计,各系统之间缺乏相互关联,各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换困难,更谈不上随时查询统计,给综合统计分析、帮助领导提供决策信息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标准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功能标准,各个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只是立足于本科室业务的某些业务,只是满足本科室的需求,没有统一的数据描述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功能标准。
③可扩展性不强:目前使用的多数软件系统受限于前些年的管理模式和基本要求,可扩展性不强。伴随业务的不断变化,目前的系统功能已经出现与业务出现不吻合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扩展优化。
2.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
2011年,随着油田一体化生产经营管理平台的建设,油田将ERP以外的所有应用软件整合到45套系统中,“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油田销售运行管理的唯一平台,在ERP系统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规范化建设和集成ERP系统以外的业务模块,搭建一个与ERP相结合的可集成、可扩充的综合业务平台,实现原油、天然气、轻烃、石化产品销售和成品油采购从计划、运行、销售、结算全过程业务精细化管理,为ERP系统提供业务补充和功能扩展,更好地满足销售事业部管理的需要。
根据事业部业务运行需要,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在整合8个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板块的不同,将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原油、天然气、轻烃和石化产品四个模块。其中,原油模块包括原油储运地理信息、原油含水、含硫、原油销售计划、运行、库存、销售量、销售价格等信息,天然气模块包括天然气管线网络图、产气量、销售计划、销售量、采购量等信息,轻烃模块有轻烃生产和轻烃销售两个子模块,包括轻烃装置及设备信息、生产及化验有关数据管理和轻烃销售量、价格、库存等信息,石化产品模块包括石化总厂原油加工流程、主要装置情况、义和原油稳定站情况及生产、库存和销售有关信息。数据来源于基层单位或二级单位上报,统一数据源头。根据上报数据和ERP销售数据相结合,形成原油、天然气、轻烃和石化产品相关的分级报表和对比分析,为各级领导、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详细准确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支持销售事业部及相关生产管理部门高效率地完成生产管理业务,为提升事业部整体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系统安全上,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油田目前应用的统一认证方式,单点登录,统一应用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监控,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的建成,不仅提高了事业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实现了事业部生产、运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通过网络这个“高速公路”,将原油、天然气、轻烃、石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成品油采购从计划、运行、销售(采购)、结算等进行全过程的连接和监控,充分体现了事业部精细化管理水平。
目前,在领导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相关的需求调研工作,预计11月完成科室业务办理功能模块、领导综合查询模块的调整与测试、开发与测试、完成ERP接口的申请与审批,从而提取ERP正式数据、进行第二轮系统培训与对接,12月完成历史数据补录工作、系统网站、业务办理各模块正式上线。
3.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云计算、HANA等的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信息人员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事业部在服务器管理和应用方面缺乏管理人才,需要请专业人员进行维护。
4.信息发展的下步设想
在完成油气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应用系统整合提升的基础上,根据事业部业务流程,建立一套适合事业部实际业务运行需要的业务流转系统,将事业部科室之间的业务进行整合,实现单项业务流转的自动化,如建立经营分析系统、调度周报系统、价格调整系统等,将事业部各部门的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业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 [科]
【参考文献】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配方)有较强的依赖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医院、药店)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何把药品卖出去,成了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因此,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成了各大制药企业的重头戏。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
医药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软件呢?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目前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厂家的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统;从生产厂家到批发企业、配送企业、医院的过程,则涉及到物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和crm系统等;医院里还有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约20%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实施完成erp的实施,并主要是集中在进、销、存及财务等模块;而大约有50%的制药企业正在推进和实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分销、资金管理等领域。从当前一些制药企业实施erp的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营销做起。
制药信息化六大不足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如医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制药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医院落差较大。目前,制药行业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有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机制问题。
二是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现代制药企业一般都形成了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链模式,涵盖的终端包括药品零售商、医院等,有的制药企业还有专门的药店零售连锁终端,因此连锁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统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是扩展规模时不顾信息化的能力。在国家宣布扶持组建制药企业百强和销售终端50强的政策下,出现了盲目扩张,而管理系统并没有跟上的现象。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五是连锁企业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东软金算盘营销副总经理杨汉东认为,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软件可以使企业决策人非常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毛利及流转录用等情况。物流管理也可以延伸到业务管理,对药店来讲就是药店连锁。
建立了物流管理以后第二步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一定是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以后,企业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参与时间、实施成本、人员素质、技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培训项目等进行管理。
第四是产品设计管理。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非常需要把产品从创意开始,到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设置、产品工艺等过程都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第五是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在对物流成本管理很清楚,对人力成本的分析也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财务成本核算。产品设计管理软件也要在财务成本核算软件之前实行,这样就使企业的每一项投入都可以非常精确地计量。财务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第六是财务报告。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财务报告有很大需求,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同样一张票在各个国家的财务属性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在香港就有这种企业,它会花几百万港币把凭证在香港重新做,因为内地的情况根本不符合香港财务制度的要求。
第七是财务报告分析。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软件,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财务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油田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 SQL Server2000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2-0018-02
1 业务流程设计
(1)分层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2)系统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但这些模块都进行统一式管理。
(3)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在应用系统设计中,相对独立的模块间以数据流连接,方便系统运行,提高系统安全性。
2 系统详细设计
2,1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是油田生产管理系统中能够基本实现成品油的购买、销售、库存等功能,油田管理者完全直观了解成品油的生产和经营状况。油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对这些成品油资源创建正确的数据库,还要对数据中有关信息进行日常管理。
系统共包括四大模块,分别是系统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购买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2,1,1系统管理模块功能
(1)软件使用信息的查询。(2)管理员信息的更新,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功能。
2,1,2销售管理模块功能
(1)成品油销售信息的查询。(2)成品油销售信息的结算。
2,1,3购买管理模块功能
(1)成品油购买信息的查询。(2)成品油购买信息的更新,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功能。
2,1,4库存管理模块功能
(1)成品油库存信息的查询。(2)成品油库存信息的更新,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功能。
2,2功能模块设计
2,2,1系统登录模块
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只有系统的合法用户才能进入系统。系统登录过程中,登录模块将调用数据库里的User清单,并对账号和密码进行确认,只有输入了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后,系统登录才会成功。在登录模块中,对系统的尝试登录次数进行了限制,禁止用户无终止的进行系统登录尝试,在系统中,当用户对系统的三次登录失败后,系统将自动机制登录,突出登录模块。输入了错误的账户和密码时,系统会提出出错信息。
2,2,2数据管理模块
成品油的购买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模块主要是对成品油的购买信息查询、进货计划制定两个功能。
(1)成品油的购买信息查询:模块为油田生产提供整个成品油市场价格和销售商的信息查询情况。(2)成品油的购买计划:模块可以为购买成品油制定计划,并且可以形成购买订单。
2,2,3销售管理模块
成品油销售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把成品油销售信息输入数据且显示到销售清单中,对数据库中的库存清单进行更新,用户可以对库存信息进行查询和打印,用户还可以对成品油的销售信息进行查询和打印。
(1)成品油的销售查询:根据成品油的销售状况,对成品油的销售进行查询。可以按照成品油的编号进行商品销售信息查询。(2)成品油销售信息结算:可以按每日、每月、或每季度的销售情况进行结算。销售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
2,2,4库存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如图3所示。
3 系统的运行环境要求
性能需求:
(1)数据精确度。数据库表中,单价、金额采用浮点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2)适用性。油田生产管理软件适用于Windows 2000/xp及以上操作系统。
运行需求:(1)用户界面。系统采用Boland Delphi 6设计,用户交互界面采用的是基于Windows的窗口界面。(2)硬件接口。运行系统的硬件基本要求如下:CPU:IntelP4及以上;内存:256MB及以上;硬盘:40GB及以上。(3)软件接口。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 2000及以上。
关键词:配网标准化管理;SG-ERP;PMS;有机整体;闭环管理;智能电网
1 实现配电网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体系由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体系平台组成,涵盖规划、技术、建设、生产四个方面。
管理规范包括《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带电作业管理规定》、《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7项规范,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技术标准包括直供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配电网技术原则》、《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力电缆线路管沟运行规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10项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技术准则。
标准化体系平台由规划管理系统、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组成。标准化体系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通过该平台,可实现配电网工程从评估与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监督、ERP物资采购、里程碑节点监控到生产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1.2 配电网规划管理系统
规划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完成规划编制。其功能包括规划基础数据导入、现状电网分析、负荷预测、变电站选址定容、网架规划、通道规划和规划经济评价。如图3所示。
1.3 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将配电网工程图纸管理、造价管理建立起了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设计图纸管理、造价管理的规范化,使配电网工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备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职能。如图4所示。
1.4 工程管理系统
工程管理系统根据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提供的项目库进行项目审核,确定项目的通过、保留、不通过、退回四种状态,最终确定各公司资金总量。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具体管理环节如图5、图6所示。
1.5 标准化设计主要内容
标准化设计将配电网工程划分成若干模块,对每个模块规范期使用原则,规范设备选型配置,形成《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贯彻实施配电网技术标准和技术原则。参照国网公司设备图元标准制定了模块图标规范;同时图标规范与PMS图标兼容,使工程方案图在回传给PMS时保证图形不变。设备图元配置范例如图7所示。
图7 设备图元配置范例
2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2.1 实现了配电网标准化、闭环管理
全面应用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国网公司套装管理软件相结合,实现了电网规划、设计、计划和建设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通过该标准化管理平台实现电网工程概算编制管理的标准化、统一编制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实现工程资金使用考核的实时性、合理性、实现业务数据高度共享,通过灵活的授权机制,达到分层次、分业务管理信息;实现网络传递本系统业务数据的快速化、安全化,从而形成电网工程的闭环、一体化管理。如图8所示。
对于规划项目,具体建设、改造方案则应用标准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标准化设计,贯彻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规范、主接线、架设方式,统一造价编制执行规范,合理分配工程建设资金,提高了工程资金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度,简化运行维护和规模采购的工作量,为设备集中采购奠定基础。
通过标准化设计生成了工程造价和标准化物料采购清单,为ERP中物资采购需求计划的申报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标准化设计的图纸为PMS设备台帐的维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减少了设备台帐和电网单线图维护量。
2.2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平台带来成效
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配电网工程方案图管理、造价编制管理更为规范化,统一了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统一了设备规范。
加强了配电网工程资金的批复的准确度,做到计划有据可依。
合理分配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工程质量,规范了技术标准,实现了管理见效益。
降低了人工劳动,从原来的一个工程设计需要几天,降低到数小时。
对不合理的配电网设计实现了自动控制,保证了标准化设计的贯彻,杜绝了配电网设计的随意性。
3 结束语
(1)通过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配网工程规划、设计可参照执行的标准。(2)建立软件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电力公司内部网络资源实现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信息的具体落实,同时实现配网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造价、审核、审批下达的流程化管理。(3)标准化管理体系纳入了智能电网建设标准、使得智能电网建设标准化的执行得到了具体落实。(4)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满足配电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管理的要求。(5)标准化管理体系主要适用于配电网工程。
参考文献
[1]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2]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
[3]带电作业管理规定.
[4]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
[5]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6]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
[7]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
[8]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
[9]配电网技术原则.
[10]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
[11]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
[12]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
[13]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
[14]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
[15]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关键词】ERP 应用现状 发展前景
1 ERP简短介绍
ERP管理软件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提出的,其全名为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管理软件系统由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等三个模块组成。我国企业应用并推广ERP管理软件系统,是由于利用ERP独特的管理思想,ERP将企业的制造流程看成由供应商、制造商、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供应链,强调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使得制造过程更加有效,企业各个流程更紧密,进一步缩短顾客订货到企业销售商交货的时间,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我国ERP的应用现状
2.1 ERP 市场状况
ERP进入我国市场后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普遍,ERP得到了中国企业的欢迎并推广。虽然国内外的ERP系统数量繁多,但是中国市场上国内的管理软件销售收入比国外软件多,以用友为主的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已经大幅度超越了国外品牌市场份额。
(1)高端市场:所谓高端市场是国外管理软件的优势区域,随着国内管理软件品牌得到我国大型企业的认可,国内品牌在高端市场迅速发展,从此降低了国外品牌的优势,尤其是在建筑、银行、房地产等典型行业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
(2)中端市场:国内品牌都具有成熟的管理软件产品,再加上国外品牌营销人员和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因此中端市场一贯都是国内品牌的优势区域,国内品牌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3)低端市场:正如低端市场基本上被国内品牌垄断,管理软件的应用市场也存在垄断主义,从此国内厂商的销售份额大幅度超越国外品牌。
(4)ERP应用存在的问题。由于ERP在我国的应用正处于发展期,因此,ERP的应用在过程中存在问题。本文将这些问题概括为三点,其一,由于ERP的市场混乱,导致在国内ERP的应用实施成功率低;其二,ERP的应用过程中缺乏信息技术应用人员,严重影响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率;其三,ERP的应用不成熟,从而导致用户企业满意度不高,安全问题突出等。为此,想要将ERP管理软件在国内迅速发展,ERP软件商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进行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研发和上线工作,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用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
3 ERP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
ERP管理软件在国内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大型企业的重视,在国内ERP管理软件具有潜在的发展前途。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系统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同时国内大型企业高水平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使得ERP管理软件发挥出更多的功能,开拓了ERP未来的发展市场。ERP软件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表明,ERP将会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有效性以及开放性。
3.1 ERP的发展趋势
ERP管理软件在国内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对ERP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ERP的发展速度还取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大部分大型企业管理理念还很陈旧,这些因素一直在影响ERP在国内的发展。ERP在国内的应用正处于发展初期,本文考虑影响ERP发展国家国情和企业管理理念等因素,将ERP今后的发展趋势概括成以下几点:
(1)本土品牌 ERP公司的崛起。虽然ERP在国内的应用正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国内有许多ERP公司,比如说用友、浪潮、金蝶等,这些公司对国外的ERP公司产生了较大的市场竞争力,从此阻碍了国外ERP公司在国内的发展。由于这些较大的国内ERP公司具有更适合国内企业的优点,并且在实施和服务方面超越国外公司,从而获取了国内大型企业的信赖,用友、浪潮、金蝶等大的ERP公司进一步占领了国内市场。
(2)与 SOA的结合。SOA是指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构架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具有可重用、松耦合、明确定义的接口、无状态的服务设计等特征,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几年前,国内较大的ERP公司已经与SOA构架结合的ERP产品,ERP产品的安全性、业务功能、易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改善。
(3)ERP对策分析。国内ERP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其发展还徘徊于中、低端市场,想要消除ERP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其实施成功率,必须要企业的管理咨询能力,引入更好的网络信息技术,做好系统维护与升级,打造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ERP的实施成功率,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4 结语
ERP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思想,具有易用性、安全性、有效性等特点,已成了国内企业管理方面的主流应用软件。ERP在国内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ERP将会成为提高国内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必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王琪.我国ERP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1) .
[2]沈明.我国企业ERP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23).
【关键字】: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管理;控制;探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进度计划,并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执行该计划的施工中,要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并将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分析原因并找出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的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要求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避免给承包商自己带来经济损失。
2.我国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进度控制中有许多不足之处,与国外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控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我国的项目计划不完善。许多国内的工程项目实施中,没有制度化、明确化的东西,施工人员并不能了解到具体的项目进展。其次,承包商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中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考虑不周。比如,工程进度的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从总体来看,我国的许多施工建设单位对这些因素还考虑不到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水平。我国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控制中存在的这些不足,影响到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给我国的施工单位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风险
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目标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两个目标。鉴于进度控制的重要性,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管理和控制的风险分析,不仅是工程项目投资者进行决策选择的重要依据,更是企业回避风险、控制风险,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落实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就要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控制风险源进行分析,把握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1)气候、水文、环境的风险源
施工进度与气候条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因素又都是无法预见和改变的。因此,承包商应该在充分了解当地和现场气候、水文、环境情况的同时要求延长工期和增加额外的费用。
(2)供应材料风险源
招标文件中的预期工期是建立在所需的施工材料充分供应和正常运送到工地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有些地方还需另辟料厂或者重新开采等。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风险。因此,承包商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和管理中应提前考虑好这些因素。
(3)事故危险源
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问题是保证施工进度的主体。但是现在许多参建单位的安全意识差,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就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因此在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安全问题,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尽量降到最低。
4.优化施工进度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4.1编制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计划
4.1.1计划管理软件的选择
在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可以采用Primavera公司的P6计划管理软件。P6软件是以网络计划技术为主干,以广义关键线路法作为基础的多功能、高效率管理软件。该软件有效的融合了项目管理的思维与方法,能够科学、有效的实现工程的进度、资源以及费用的动态管理与控制。P6计划管理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好的管理和控制效果,增强了分析和预控功能。P6软件除了具有P3软件的诸多优点和功能之外,还能有效的将组织、成本、资源等项目的管理因素提升到了全局的层面之上,实现了多个项目统一体系下的管理。
4.1.2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1)研究图纸以及工程量清单,明确工作范围和其它一些必要的工作内容。
(2)研究合同关于工期以及进度的相关条款,将工程方面的相关要求对应的反映到计划中。
(3)建立相关的工程项目分解结构。认真、细致的完成每个工序。
(4)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准确的确定工程的持续时间。
(5)具体分析工程项目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确保各工作之间的协调。
(6)通过检查和形式的调整,逐渐形成正式的跟踪、控制基准。
4.2落实好前期准备工作
落实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复杂的工程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扎实、严细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创造优良的内部施工环境,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的前期准备包括施工的技术准备、设备准备以及各方面的协调准备和现场准备等。每一项的准备都是十分必要的,都是使工程按期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承包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先决条件。
4.3良好的施工生产管理
良好的施工生产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工程的施工都是户外和机械化作业,工程周期都比较长,而且工作人员多且复杂,因此需要良好的施工生产管理。施工的生产管理不仅包括施工进度管理,还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施工所需的物资设备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保障等。只有做好良好的施工生产管理,才能使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利进行,也是承包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
4.4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是保证施工阶段进度的重要条件。承包商应从工程的前期准备,直至工程项目的交付使用期间,都应处理好施工的内外部环境,以控制和管理好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
4.5赢得政府和当地居民的支持
优良的施工环境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协调和当地居民的支持。目前,我国许多工程项目施工中,如高速公路的建设、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等,都可能会侵占到当地居民的土地,这就需要当地政府进行调节。同时当地政府还应积极提供施工所需水源、料源的购买途径,最大限度的配合工程项目的进行,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
结语: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和管理对承包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还有努力优化进度管理和控制方案,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控制和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进度,从而使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春华,丁国栋. 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进度控制[J].
[2]张晓平,周涛.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J]. 山西建筑,2004,30(2):90-91.
[3]成虎,陈群.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欧春花. 浅谈工程施工进度管理[J]. 山西建筑,2008(8).
关键词 肉羊;遗传评估;选择指数;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S8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51-01
羊肉营养价值高,是我国主要的肉品来源之一。近年来,羊肉的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因此,规模化的肉羊生产成为必然趋势。目前,肉羊生产正在实施品种更新和技术更新工程,其内容包括日常管理、品种良种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现代化,以实现高产高效的新型肉羊生产体系。随着肉羊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生产中的数据资料很大,但是育种专家数量很少,受地点和时间的局限性,不能及时到现场指导养殖户进行育种。该文简要介绍肉羊遗传评估方法和软件,以为养殖户进行肉羊育种提供参考。
1 肉羊遗传评估发展历程
几百年前,肉羊是通过自然来繁殖的,后来养殖户通过动物的表型值进行选种。随着数量遗传学及统计学的应用,出现了选择指数法,动物育种值计算是个体育种值的计算或通过选择指数法,这个方法是在一个较小的群体内实现的[1]。之后由于人工授精的出现,群体比较法随之出现,环境差异影响了性状的表现水平,这一阶段的主要方法有同群比较法、同期同龄女儿比较法、改进的同期同龄女儿比较法和预测差值法等,使动物育种产业商业化。第三个阶段即混合线性模型法,美国学者Henderson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方法[2],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用于动物育种生产和科研的实践当中,使育种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2 肉羊遗传评估方法和软件
随着养殖群体的扩大、规模化养殖的出现以及生产记录的完善,育种方法在养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也逐渐重视家畜的育种,且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研究肉羊育种值的机构,并根据遗传评估方法研发出了一些育种值计算软件。
2.1 遗传评估方法
2.1.1 选择指数法。选择指数法一般分为单个性状育种值的估计和多个性状育种值的估计2种,单个性状育种值的估计是将个体单个性状不同信息来源分别进行适当的加权为一个数值,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反应该性状的遗传水平,这个数值即为选择指数,如果多个个体都利用此方法评定它们的遗传品质,那么根据这个数值的大小即可鉴别个体的遗传品质,并将此数值作为留种的标准[3]。
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希望多个性状同时得到改进,因此留种时往往进行多个性状的综合选择。由于不同性状对人们的期望值不同,可根据其经济重要性对单个性状的育种值进行不同的加权,计算出综合育种值的估计值,又称为综合选择指数,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可判断该家畜留种的价值。
单个性状育种值估算采用多次度量值的均值进行计算,即A=P+(Pk-P)h2/[1+(k-1)t],其中A为个体某性状育种值,P为某性状的群体均值,PK为个体某性状k次度均值,t为重复力,h2为某性状的遗传力。5个性状的遗传力和重复力为已知数值。综合选择指数是根据多个性状育种值的估计是对单个性状育种值进行加权,即H=a1A1+a2A2……+anAn(其中A为各性状的育种值),那么综合选择指数即为:I=b1X1+b2X2+……+bnXn(其中I为综合选择指数,bn为指数对各性状表型值的偏回归系数,Xn为各性状的表型值)。
2.1.2 混合线性模型法。为了减少育种值估计中的系统环境效应和固定遗传效应所造成的选择误差,较为理想的就是用混合线性模型计算BLUP育种值,我国于1984年将此方法应用于奶牛育种中,1985年又应用于绵羊育种中,随后把此方法扩大到其他家畜中[4]。
按照模型中因子的性质可把模型分为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为混合线性模型,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即为:
y=Xb+Zu+e
在模型中,不仅要对固定效应做出适当的估计,更要对随机效应做出适当的预测。这就可以知道,固定效应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只是不知道其大小,而随机效应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只能对其进行预测,希望能得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此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育种值,对该家畜的育种效果进行评估。
2.2 遗传评估软件
2.2.1 单机版。单机版是指使用Visual Basic等语言或单机版平台开发的只能在PC机上运行的专家系统,产品是以CD-ROM光盘形式出版的,这种系统更新速度慢,每更新一次就得发行一次光盘,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较大。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科技的发展,单机版已经不适用于现代育种的需要,但目前大多数的育种软件还是单机版的,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传播,并不能扩大使用。
2.2.2 网络版。网络版是指那些基于Internet技术或网络版(下转第256页)
(上接第251页)
平台开发的专家系统,它既可以在网络上运行,也可以在PC机上运行,它的更新和维护只要在服务器端进行即可,所有用户可以及时在客户端看到最新版的专家系统,具有更新快、省时、省力、耗资少的特点。
在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肉羊科学的发展,满足肉羊生产需求,利用现有的肉羊科研成果、专家经验性知识和Internet技术,建立网络版的肉羊育种模块是可行的,也是急需的。目前开发网络版的肉羊遗传育种模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3 肉羊遗传评估机构和组织
新疆畜牧科学院于1998年开发出细毛羊育种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当时在国内属首创,适用于基层牧场。该院于2009年研制出中国美利奴羊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通过在中国美利奴育种场的应用和验证,取得较好的效果[5]。
河北农业大学贾青教授所带团队2003年研发出了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肉羊育种管理信息系统(BMIS)[6],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设计了种羊卡片、育种值估计、选配方案的制定等,提高了系统的利用效率,但是采用的是企业内部网,没有实现网络平台的应用。
山东农业大学王建民教授所带院队于2004年研制出现代猪场生产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分为4个模块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系统化管理[7],对肉羊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玉林教授带领团队于2005年研制出集约化肉羊生产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8],采用B/S结构,应用Jsp等语言,设计了能满足现代集约化肉羊场经营管理需要的8个功能模块,虽然节约了网络建设资金,但是该系统没有搭建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未实现大众化。
云南农业大学鲁绍雄2010年开发了肉羊信息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可视化的界面设计方法[9],运用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并结合Visual Studio 2005,采用C+为程序设计语言,研发了肉羊信息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系统计算育种值采用的是传统的计算方法,没有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方法,因此育种值的准确性没有采用BLUP方法高。
华中农业大学姜勋平教授所带团队研发出了基于网络的肉羊生产管理与疾病诊断系统[10],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为广大养殖户服务,是基于网络的生产管理软件。
目前,我国研制出的肉羊遗传评估软件大多数只是单机版的,只有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的肉羊生产管理软件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育种评估软件,因此需要研制出基于网络平台的肉羊遗传育种评估软件。
4 肉羊遗传评估发展趋势
随着肉羊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户越来越重视育种的进展,生产中的数据资料很大,但是育种专家却很少,由于地点和时间的局限性,不能及时到现场指导养殖户进行育种方向和育种措施的选择,所以使用肉羊遗传评估模块,结合本实验室研制的肉羊生产管理与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可以对养殖户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可以缓解农业专家的不足,确保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并向养殖户期望的方向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研发出来的肉羊育种软件大多数是单机版,已经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开发出网络版的肉羊育种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亟需研制出基于网络的肉羊育种系统。
5 参考文献
[1] 张玉茹,刘学洪.简述动物的育种值估计[J].河南畜牧兽医,2006,27(4):9-11.
[2] 何叶龙,杨利国,姜勋平.肉羊疾病诊断专家系统设计与开发[J].中国草食动物,2002,22(3):15-17.
[3] 穆淑琴,陆文龙,李千军,等.肉羊养殖现状及肉羊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05,11(4):61-64.
[4] 姜勋平,杨利国,潘效干,等.现代肉羊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1):23-24.
[5] 李玉荣,李金泉,高佃平,等.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值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6):81-85.
[6] 杨丽芬.肉羊育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
[7] 苑存忠,樊新忠,王存芳,等.现代化猪场计算机辅助育种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1):6-10.
[8] 张德成.集约化肉羊生产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D].咸阳:山东农业大学,2004.
能源管理系统(EMS)是一套自动化信息化管控一体化系统,是能源中心行使管控职能的载体和平台。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是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集成企业能源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控制和调度、平衡预测和能源管理等功能,降低重要能源介质放散,提高能源介质的回收和梯级利用水平,实现多能源介质协同平衡与优化利用的企业能源管控系统。
铜陵有色公司能源以外供为主,二次能源较少,主要能源管理工作在能源供应质量的管理、平衡管理、设备的能耗管理和能效管理,以及能耗指标的管理。
计量仪表的不完善导致管理工作缺少三级能源数据来源、现有数据的统计不及时,各分子公司的一级计量基本完备,电的二级计量相对完备,但是电计量仪表并未全部接入能源系统;蒸汽、天然气的二级计量相对不太完备,计量仪表也未都接入了自控系统,部分用量不大的支管被忽视,三级计量仪表较少。
已配备的计量仪表中很多都不具备数据远传功能,计量数据需要人工采集。没有实时能源监控平台,能源管理工作以电话沟通为主,看不到实时数据,无法实现实时管理,能源的汇总工作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针对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只能依靠Excel等较为简单的方式,不方便进行分析和比对,无法通过历史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措施和效果的比对来优化现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措施
一、总体体方案
1.1 总体架构说明
从铜陵有色公司整体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出发,结合金隆铜业公司、金冠铜业公司、金威铜业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冬瓜山铜矿、安庆铜矿、动力厂7个单位和其它20余个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在整体满足工业能耗监管技术前提下,建设集团公司能源集中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一个平台、两级应用的功能要求。
集团调度中心可根据上传的能源数据,通过SCADA组态编程,绘制各单位能源使用网络图,直观查看各单位的能源实时使用情况以及通过能源管理软件实现集团层面的能源管理功能。
成员单位利用SCADA系统组态编程,绘制能源使用网络图,显示电、水、气等能源消耗的瞬时值和累计值,在本单位调度中心能直观看到单位能源使用情况,并通过能源管理软件实现本单位能源管理功能。
1.2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的三种方式:
一是,现场仪表为智能型仪表,具备RS485接口,可以采用协议转换网关,通过MODBUS/RTU、MODBUS/TCP协议将数据传送给能源管理中心。
二是,现场仪表已经接入PLC/DCS控制系统的,可以通过OPC等方式将相关能源数据传送给能演管理中心。
三是,现场仪表没有通讯接口,一段时期内不能更换的,采用手工录入方式将能源数据录入系统。
1.3 能源数据传输
集团公司能源管理中心是数据集中式应用模式,服务器部署在集团公司。
各成员单位安装具备通讯功能的智能仪表,将能耗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各单位网络中心以及集团能源管理中心,建立SCADA系统。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和传输网络,数据传输到各单位能源监控中心和集团能源管理平台。
传输网络利用各单位现有的可管理的局域网平台,完善单位自身网络,在各单位局域网平台划分单独VLAN给能源数据传输专用,通过数据隔离网关与集团能源管理中心连接,保障能源数据传输安全。同时建立完善与集团网络的双链路连接,保障能源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1.4 节能相关的工艺改造和自动化控制改造
为实现节能降耗有多种方式,包括节能设备材料使用、工艺改善节能、生产管理节能等。
经过对二级单位的生产和用能状况的详细调研,本次建设将对如下试点单位的相关区域进行相应的配套生产自动化系统改造。
矿山的通风、压风、井下给排水用电量较大,如果能对这边设备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变频控制以及根据电价峰谷平进行合理安排生产,可能会有较好的节电效果;
冶炼厂可以对不需要恒定工作的电机进行变频控制,以及热能、蒸汽等进行二次利用,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好的节能增效。
1.5 与其它系统接口
集团公司2012年开始使用ERP,ERP的下一级就是生产信息化MES,能源的计划、采购、外销等与ERP的财务和供应链管理等模块要进行数据交互。同时能源管理作为生产管理一部分,要与集团生产管理系统相集成。还有一些管理的流程要通过OA里的工作流来实现。因此能源管理系统要提供与上述系统的接口。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现代生产;管理系统
在机械制造业当中,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有了可靠的保证,为提高企业信誉创造了条件。机械制造生产管理采用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各生产环节的监控,并能够在CPC的帮助下对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现阶段,我国对机械制造生产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今后的全面推广及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生产管理系统肩负的职能以及运行方式
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依据订单的内容,合理地安排施工,从而保证能够在交货日期内完成生产。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多是人为地布控,所以,容易出现纰漏,影响企业信誉[1]。现代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地监控,可以有效保证够各个环节能够按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能够按时交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与传统生产管理相比,运行方式和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呈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从订单采购到制造的整个过程,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就相关的生产内容进行记载,实现了有效数据的高度利用[2]。同时,现代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地体现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了职能的集中力度,为保证各系统的控制以及运行的有效进行创造了条件。
二、生产计划管理
现代生产管理要求有详尽的生产计划并对整个生产进度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客户能够及时地收到货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机械生产管理建立网络操控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为保证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方法。同时,在机械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可以让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等,从局部检查生产进度、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计算机系统当中的内部存储功能可对各制造单元进行系统地监控。一般,多台加工产品、制造单元或FMS单元通过局域网组建一个制造中心,通过中心控制,保证各施工工序的平稳进行[3]。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系统在接到订单之后,会根据订单的内容及时地安排生产,依据制造工序,列出施工中可用到的施工工具。在CPC的控制下,生产车间人员可随着对生产零件进行检验,达到合格后方可出厂。利用CPC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出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将其作为各种生产指令的依据,从而使各生产环节能够有序地进行。
三、生产准备
生产系统的高效、有序进行,需要对各子系统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各施工工序能够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因此,在准备生产和生产过程中,要对各系统的运行功能进行检查,同时还要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购生产所需的货品是否能够到位,机械设备的运行是否完好、设备故障等,使生产环节容易脱轨,进而影响生产进度[4]。为了有效控制各生产环节能够按照进度的要求进行生产,存储一定数量的半成品至关重要。对于半成品的存储数量,要依据生产条件来确定,若存储过多的半成品,就会影响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对资金流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此,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生产因素,确定半成品库存量。通常,制造周期在三个月的产品生产系统,半成品的库存量为当月生产出的成品数量的1.5-2倍左右,此时,在出现生产的部分零件交货日期向后推迟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下,可借助库存的半成品赶超交货日期,从而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传统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安排一定的人员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期间还可以出现错误,但现代管理系统就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安装先进的生产管理软件,就可以有效地处理上述问题,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当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在传统生产系统当中,系统的生产成本是各子系统计算之和,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且计算的结果有可能与实际成本有偏差,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的中央控制系统对各环节产生的费用进行实时地统计,有效地提高了成本控制的准确度[5]。在产品成型后,通过计算机技术,生产部门可第一时间计算出产品的制作成本,并将其与标准制作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成本可控因素,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机械制造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自动化程度更加明显。在更多的面向现代化生产管理系统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自动化管理能力,为提高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保证交货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詹欣博.面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2]张丹.企业信息编码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3]王怀明.面向制造企业的集成化工艺与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陈大蓬.面向数字化工厂环境下的叶片集成质量管理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