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13:2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播音主持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播音创作基础;实训;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
引言:广播电视传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进入了飞速时期,社会同时对广电传媒人才有一个大的需求缺空。在2002年以前全国只有北京广播学院等极少的几所院校开设了播音专业的本科,而今已经有几十所专业和综合大学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为各地广电媒体输送合适的人才。在播音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年级的语音正音课,播音发声课固然是相当重要的基础课,但是二年级的语言表达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训练课。
《播音创作基础》是播音专业本科生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播音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好教学并取得好的效果;小课教学怎样才能效果最大化;怎样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最合理;这都是有待在实践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希望在这些方面与同行进行一些交流。
一、实训小班化教学操作计划
传统的教学方式缺少趣味性,并且不能适应现今崇尚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的90后学生。现在的青年学生喜欢充分展示自我,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学习进步,因此有必要在新型的教学和考试模式方面做研讨。
艺术课程与一般课程性质不同,它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应用不同的教导方式,这里除了普通理论教学之外,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声线条件、个人擅长等方面仔细考量和运用。因此,艺术课程的专业课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保证小班的人数定量和教学质量是首要的。必须仔细了解学生个性情况,合理控制每个学生辅导时间,尽量不出现有的作业长篇大论,有的作业蜻蜓点水。辅导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辅导的内容和方法。设计和布置数量合理、有针对性的录音作业,让学生保持创作的积极性和新鲜感。教学时预备结合身边媒体节目中的播音主持风格的特点进行例释教学,方便学生取长补短并且将理论与实践平滑地衔接过渡。
实训与实践的结合计划如表显示如下(按每学期16周,每周2次,每次三节实训做计划)(见表一)
实训小课计划中插入三个实践计划(a/b/c/)是为了贯彻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针对实践中学生表现出的弱项,有针对性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强化。
二、《播音创作基础》课程的测试安排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这里的思考从何而来呢?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差距等如何反馈呢?这就显示了考核和检测的重要性。考试的目的通常有三个方面:巩固目的;激励目的;反馈目的。通过检测,一是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二是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决定教学的起点与进度,决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设计新的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播音专业有自己的特殊性。小课的随堂训练虽然能够大量练习,但是由于过于寻常,同学们已经失去了兴奋感和紧张感,情绪不在最好的状态,非常影响识读还有表达。而将来毕业如果他们走进直播室面临的是每一次紧张的直播,对表达准确和五失误是有绝对的要求的。因此,测试环节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同的学习状态,甚至是更好的学习状态。
《播音创作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播音主持内外部技巧六个部分的教学,内部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这些技巧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和掌握广播播音、电视播音的整篇稿件、整档节目的播出时做到控制自如。另外,有的艺术院校比较忽略理论考试,觉得实践第一,这样做忽略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殊不知播音训练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不断总结、不断体会、不断提高的过程。拟将该课程的几个测试设计为:
三、在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该课程建设的扩展效果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还不是很乐观,多数单位用人都很看重应聘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有的录用形式就是路演的方式,考察新人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气质风度、礼仪礼貌。《播音创作基础》这门课如果跳出播音专业专属课程,它就是一门关于语言表达的课程。如果融入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之一的《语言表达与就业》,将会很大程度上帮助其他系别的学生掌握好语言表达技巧,在就业竞争中多储备些优势。这门课程的开发在通识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201203)
【摘要】本文主要来探讨商业演出主持在主持与播音教学中的研究。商业演出主持活动在大城市有着很大的市场,但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尚有问题和不足,后备力量不足也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相关的理论有待完善和创新。所以结合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办学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了商业演出主持的特点以及它与主持与播音教学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商业演出主持技巧》这门课程内容的设计展现商务演出主持人所需要的素质。
关键词 商业演出主持;主持人;播音与主持专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商业演出活动、庆典活动也成为了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商业演出主持人就应运而生,但根据调查,目前这个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岗位缺口大、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等,但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
作为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职院校,我们着力培养的就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岗位一线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商业演出主持的定义及其分类
商业演出主持的活动是一种商业演出部门开展的以展示企业形象,商业演出信息,产品促销推介等为目的,有特定公众参与的,设立主持人掌控活动进程的庆典活动;他们出现在前台或幕后组织、驾驭、掌控活动的全部进程,营造现场氛围。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专题会议(新闻会、展览会、赞助会、联欢会等)
宴会与舞会(工作宴会、冷餐会、酒会等)
典礼仪式(签字仪式、开业典礼、剪彩活动等)
二、商业演出主持现状分析
1.区域需求较强、岗位缺口较大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这种区位优势的作用下商业演出主持人就显得尤为紧缺。这其中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是相关的组织机构不完善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的进行配置,活动信息不能及时送达。二是因为行业内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没有进行过相关的训练,多是以自己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主,可提升的空间相当的大。
2.从业背景复杂、水平良莠不齐
目前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专业背景差别较大,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和工作性质与传统观念有关。从工作性质上来讲,有活动就接,没活动就闲着,生活状态不稳定,奔波劳碌且工作强度大。同时,这个职业对于年龄和精力的要求也很高,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旺盛的精力很难在这个行业中谋取一席之地。还有就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上文已经提到了这个职业的工作性质,一些人认为这种职业不属于正规职业,从业者较为复杂,行业缺乏规范.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偏见。
3.相关培训缺失、行业规范欠缺
首先来说相关培训的缺失,在调查中发现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院校全国不超过5所,分析其中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其一是人才培养方向。很多专业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向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输送播音员主持人,不希望与自身的专业定位相矛盾。其二,是师资力量欠缺。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院校和专业是希望开设相关课程的,但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兼具的教师而不得不放弃。
其次就是行业规范欠缺,大多从业者从业时间较短,很难形成相应的机制体制。虽然目前出台了《礼仪主持人资格证书》《播音员主持人证》的行业标准,但商业演出主持还是有自身的针对性和特点,在之后的实践中还应形成自身独特的行业标准和准入资格。
三、商业演出主持人的工作特点
1.1作时间难以确定
这里所谓的工作时间,不但包括工作周期不确定还包括工作时长和工作时段。商业演出活动的举办者往往不是一家企业,每家单位都有自己的时间表,“通告”到来时间不易把握。每次的工作时长也难以确定,有时一个活动需要进行多次的沟通才能确定具体的方案和细节,这必然要增加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2.1作环境复杂多变
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体现在每次活动的进行地点并不确定,每个活动的主办方会依据自身的需求来设置地点。经常出现的地点有酒店、商场、广场等。还有很多活动的现场设在户外,受天气以及周边事物影响的可能性就变大。每次活动合作团队的不确定也给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困扰。
3.1作保障不够完善
商业演出主持人的工作状态大多是“单打独斗”的。现在有一些经纪人或负责相关业务的公司活动信息和收集主持人资料,但是他们之间大多数没有正规的劳务合同等,所以工作保障不完善也是很多人不愿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
4.1作收入分化明显
一个较为优秀的商业演出主持人一场2-3小时左右的活动可以有3000-5000元的收入,月收入上万者也不乏其人,然而更多刚刚涉足这个领域的人有可能一整天的活动也不过几百元。两极分化是何等的明显。
四、商业演出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1.专业技能
(1)语言表达能力
商业演出主持的主持人首先拥有着主持人的身份,语言表达是主持人的基础素质。首先是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语调是保证语言表达顺畅的关键,还要具有一定的汉语文学功底,有助于恰切地表达感情、传达意思。再有就是在语言表达时能够做到情、声、气有机地结合。更好地感染受众、把控现场气氛。
(2)组织策划能力
商业演出活动需要根据活动主体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策划。商业演出主持的主持人作为策划方的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应该具备活动策划和创新的相应能力,有时甚至要承担起主要的策划工作。
(3)采访沟通能力
在商业演出活动主持的筹备和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收集和沟通,如何调动现场受众的情绪、了解嘉宾及公众的想法、带动现场的气氛都是要由一定的采访和沟通能力所支撑的。
2.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应该是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对社会有较为深刻的了解。首先是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教育背景影响一个人的总体文化素养。还应包括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再有就是完备的知识结构,这包括文、史、哲方面的基础知识、百科知识等。充足的文化知识储备可以让商业演出主持人在活动中更好地更好的了解活动的性质和意义。
3.身心素质
高强度的工作任务、紧张的工作时间、多变的工作环境等足以让一个商业演出主持人感到身心疲惫。这需要商业演出活动的主持人有着较好的身体素质。而心理素质对于主持人来说也极为重要。商业演出活动的主持绝大多数是“现场直播”,它以现场主持为主,没有彩排、不能重来是它的主要特征。而主办方也多以非专业人士为主,现场的突况往往缺乏应对机制,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4.个人形象
作为一个主持人来说提升文化内涵对于内在美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应该有判断美的标准,应该紧跟时尚潮流的同时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在个人谈吐方面要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合作的沟通方式,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的内心状态也是决定谈吐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外在美。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相适应的服饰应该是主持人必备的素质。还应掌握和具备一定的化妆造型的能力,为了以更好的形象展示自我,商业演出活动的主持人要有塑造外在美的能力。
五、如何与现有主持播音课程相结合
(1)先修课程
首先是《发声与普通话语音》,通过系统性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训小课的具体辅导与练习,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播音主持语言更富活力与感染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语言表达基础》,这门课程是播音表达的基础理论,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播音创作的内部、外部技巧,熟练调整和控制话筒前的状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情声气结合的自由表达。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主持人有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主持人在舞台上有声语言表达的是否得当到位。再次是(节目主持技巧》,《节目主持技巧》是一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以各类型电视节目主持经典案例为范本,有大量模拟练习。它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也是和商业演出主持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培养的是主持人对主持过程的综合把控能力等。
(2)辅修课程
首先是形体基础,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舞台上对形体演绎的能力,增强肢体的表达能力,从肢体练习深入到形体表演内涵理解。其次是化妆基础,讲授主持人生活淡妆和影视上镜妆为主要内容,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综艺类主持人基本形象的造型知识。
(3)《商业演出主持技巧》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简历设计制作。对于商业演出主持人来说适当的推介与宣传对于打开“市场”很关键。而一份看起来不错的简历对于接到一份活动来说绝对是一块“敲门砖”。其次是工作经历的展示,工作经历是否丰富成为了能否接到活动的很大因素。同时,每次应聘活动主持人都要适时地对简历内容进行调整,根据该商业演出活动的内容着重介绍自身相适应的信息。第二,面试技巧把握。从面试的环节开始我们就要以一个主持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回避一些不擅长的方面,突出自身的优势,抱着诚恳合作的态度回答问题。第三,现场气氛调节。在商业演出活动主持的过程中,现场气氛的调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扩大宣传和提升人气的关键步骤。它包括游戏互动、文艺表演、有奖竞答、主持人机智幽默或打动人心的语言表达。第四,突况应对。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当主持人发现现场人气不足时应该尽自己所能吸引受众,切不可冷场,主持人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专业精神,做到不慌不乱、从容镇定、积极配合。如果实在不能避免也要总结经验教训,确保下次不会发生。
关键词: 汽修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行为导向 校企合作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从2005年的570万辆猛增到2010年的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而且创全球历史新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汽车维修和保养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主要业务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调研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五十万作业人员,为此培养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高技能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为此我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先导、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汽车维修各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努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设施的建设
我校汽修专业拥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实训大楼,各种车系教学整车车辆30余辆,拥有汽车认识与保养实验实训室、汽车钣金修复与喷漆实验实训室、汽车改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结构拆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电控技术实验实训室、底盘技术实验实训室、车身电气技术实验实训室和汽车整车销售实训室等,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人民币。这些设备绝大多数是2007年以后添置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足以满足汽修教学,在数量上也符合汽修学生实习的需要,是我们开展教改活动最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
德国在总结研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的概念。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首先要从企业生产的工作过程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学习领域,形成教学课程,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再通过“职业行为导向”组织教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考核评价要用企业员工工作过程完成任务的标准考核。
我校参照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学习领域划分思路,深入维修企业调研访谈,到广州、浙江等地的职业学校考查学习;制定“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制定出汽车相关专业的13个课程标准: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解决汽车专业教什么,怎么评价考核的问题。这13个课程标准是:《发动机机械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认识课程标准》、《汽车维护保养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课程标准》、《车身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灯光照明、仪表、车身电器)课程标准》、《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悬架转向制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标准》、《汽车常见小修作业课程标准》、《汽车美容课程标准》、《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标准》、《汽车保险理赔课程标准》。
三、教材的建设与开发
德国双元制模式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结合。2010年开始,我校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需要相应的配套教材。然而市场上没有完全适合我们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教材。于是我们聘请德国专家及国内行业专家组织我校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情况自编讲义,逐渐改进完善,从而形成校本教材。我校还组织汽修专业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先后外研出版社出版发行《汽车维护保养》、《汽车电器维修》和《汽车运行材料》等教材。这些教材具有模块式组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科学、实用,是我们学校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学校的壮大,我校现有汽修专业正式教师33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学历25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19人,高级工8人。在这些教师中,有正规大学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有企业从事多年技术工作的骨干。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强,但是实践经验不足;企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较弱。为此我们将大学生与从企业来的技术骨干进行有机的结合,彼此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开展教学教改的能力,满足“双元制”教学“一体化教师”的要求。
1.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对教师进行汽车维护作业的规范操作和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系统、灯光信号系统等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作业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独立规范操作、维护作业且能识别、排除汽车常见故障。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以后,对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讲授的教学内容不再照本宣科,而是进行再创造;用亲身经历的案例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2.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备课、编写教案是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要对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定位,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过程,其次要清楚教学内容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在后续课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再次制定具体、可检查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考虑考查评价方法,如何判断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我校组织教改教研活动,狠抓典型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通过说课这一教学手段展示交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所有老师逐渐熟悉在新的教学标准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进行多种渠道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校抓住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利用国家教委德国双元制培训项目及我校国际合作教学项目,输送教师到德国、加拿大、新加坡进修学习;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设备企业与大学合办的专项技术师资培训班;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还将老师送到企业内部参加企业生产维修实践,聘请企业专家担当技术指导顾问,举办多种教研教改培训班等。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的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
五、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组织教学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了关于“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咨询人,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所谓“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职业能力,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把观察、思维、决策,以及肢体活动都调动起来,有兴趣地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然而要使学生行动起来,就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素具体包含: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体现就是教学教案。一个合格的教案主要涉及学生基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节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都要考虑,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设计意图是什么,要学生认识什么、说出什么、体会什么、感知什么、感悟什么、记住什么、应用什么,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学习过程的策划者、保障者和主持人,坚决不能成为播音员、灌输者。
六、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学校、学生实现“三赢”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我校与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京福田、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我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调整课程设置,企业派技术专家担当指导教师,学生除了在学校内完成部分课程之外,还要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做到教室与车间相融,教师与师父相融,真正实现双元制的教学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结语
我们虽然已取得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开端,但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还很遥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正日新月异地涌现。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远未结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职场化管理 班级管理 实践 创新
一、中职班级职场化管理的理论研究
(一)关于班级职场化管理的内涵。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推行班级职场化管理,促进校企文化融合,让班级管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元素,是中职德育的新趋势。班级职场化管理在学术界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主要思路是一致的,就是将班级管理的各要素精细化,将班级管理各制度企业化,营造造班级职场氛围,确立班级发展目标,树立班级企业精神,让学生在职场环境的熏陶下主动参与职场体验,实现校园与职场的无缝对接,以求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成为具有现代企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当代中职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校企文化融合的课题,它会发展成为职业学校最有生命力的班级管理模式,同时与传统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相比,它又可百花齐放,彰显职业教育的创造力和为企业服务的精神。
(二)班级职场化管理的必要性。
1.从学生角度看,班级职场化管理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
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实践表明,班级职场化管理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力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引入职场化管理是中职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的需要。中职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竞争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往往出现不自信、与人沟通困难、适应能力偏低等现象,在进入企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用于适应环境,难以符合当今企业的用人要求,所以我们要在学校以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积累比同龄人更丰富的职场经验。(2)引入职场化管理是中职生调适职业性格的需要。中职生的性格缺乏坚韧性,比较自由散漫,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格急躁易情绪化,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良好心态。所以,我们要在学校就让学生体会到职业性格的重要性,形成比同龄人更成熟的心态。(3)引入职场化管理是中职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中职生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而企业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班级管理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从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成长的欲望。同时中职生的主观意识正在逐渐成形,由于个体差异性而导致个性化发展的特性不断加剧,企业化管理正好迎合他们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开发学生的潜力。
2.从班主任角度看,班级职场化管理是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需要。
一方面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瓶颈,无法适应校企合作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另一方面如今中职学生难管难教,班主任工作没成就感,挫伤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急需新的动力。通过班级职场化管理,企业得到对口人才,学生获得新的成长路径,班主任的改革创新欲望得到激发。从目前看,各地学校因地域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因专业不同、因校企合作模式不同、因就业需求不同、因学生素质不同、因办学实力不同等多种因素而衍生出多种多样的班级职场化管理模式。从时间上看,有的班级全程职场化管理,有的班级到了毕业前才实行职场化管理,有的班级阶段性尝试;从深度看,有的班级管理制度全面职场化,大部分班级是将部分班级管理制度职场化,以探索为主;从效果看,校企合作越深入效果越好,如“校中厂”、“厂中校”。班级职场化管理要求班主任既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又了解企业的育人机制。这条创新改革之路刚起步,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二、中职班级职场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福建商贸学校在班级管理中,倡导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不断进行班级职场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推广和施行“冠名班”制度、公司化组织制度、“7S”管理制度、虚拟企业工资制等制度,将职场文化和理念融入班级管理,打造班级名片,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一)“冠名班”制度。
“冠名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利用校企合作,与企业采取纵向延伸的合作形式,以企业名称冠名班级的方式。目前已与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福州众盛永恒税务师事务所、南方财富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创建了“兆元光电学徒班”、“记账班”、“南方财富创业班”等12个“冠名班”。培养模式是企业支付学生在校学习的一定费用,学生一进校即成为企业准员工,与企业签订培养与就业协议。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开设课程,与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会计专业的“记账班”是通过合作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全真会计实训活动。实训室既是员工上班的地方,又是学生会计真账实训平台,记账实训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记账实训室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体会行业间的会计差异,通过真账模拟、实战训练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培养学员的职业精神。
二是专业化冠名,各班级结合专业特点,自行给班级命名。班主任和学生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讨论、征集、投票等方式产生班级名称和口号,附上班主任寄语和班级合影,制作“班级名片”牌匾,并悬挂在班级门口。班级名称要体现班级特色,如商贸专业的“商海启航班”、汽修专业的“凌志班”、幼教专业的“繁星班”、“凝晶班”、“育恩班”、美妆专业的“七彩苑”等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称。同时班级口号也要体现班级文化,如美妆班的“推子十指间、剪刀无极限;装点人生,成就未来”、播音班的“用心吐字、用爱归音”等。此外,每个班级都要美化班级教室寝室,张贴企业标语,进行职场化布置。在“班级名片”的打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感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企业化(公司化)组织制度。
模拟企业制度,以公司的架构建立与企业管理一致的班级管理体系。例如2015届商贸班有39名成员,由班主任任董事长,成立董事会,总经理、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为董事会成员,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总经理(班长):主持班级常务工作;副总经理(副班长):组织班级召开和参加各会议;纪检部经理(纪检委员):督查仪容仪表、出勤统计、违纪检查;人力部经理(劳动委员):管理班级日常劳动卫生及大扫除;宣传部经理(宣传委员):宣传、教室布置及班团活动组织;文体部经理(体育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学校及班团文体活动及各项比赛;财务部经理(生活委员):规范财务核算,公物管理。
以公司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将公司的管理融入班级管理中,创造仿真的职场环境,学生通过不同的公司角色定位,真切地感受公司运作,感知企业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在运作过程中,学生还懂得团队合作,培养服务奉献精神,减少学生由校园进入企业的环境落差。
(三)“7S”管理制度。
引进和学习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在各班级大力推行具有我校特色的“7S“管理制度,详细制定班级管理的各个细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整理、爱整洁、有条例、有素养、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企业员工。主要做法如下。
1.S―整理我们的空间。
(1)实施措施:每天检查三次;每日安排值日干部自查一次。
(2)整理内容:整理我们的课桌椅、整理我们的教室。
2.S―整顿我们的用品。
(1)实施措施:摆放整齐、有条不紊;每天至少整顿三次,巩固和维持教室整齐有序。
(2)整顿内容:整顿我们的课桌椅、整顿我们的教室。
3.S―清扫我们的教室。
(1)实施措施:将走廊及楼梯安排相关班级值日生清扫与保洁;每天值日生对教室卫生早、中、晚三次打扫保洁,并安排值日干部负责检查。
(2)清扫内容:清扫我们的课桌椅、清扫我们的教室。
4.S―清洁我们的环境。
(1)实施措施:讲台、黑板、学生课桌每节课后及时进行清理,教室内物品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做好全天候卫生保持工作,每月大扫除,精细清扫、拖洗地面。
(2)清洁内容:清洁我们的课桌椅、清洁我们的教室。
5.S―提升我们的素养。
(1)实施措施:组织学生学习7S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完善7S管理的方案,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认识到良好素养对日后参加工作的重要性。
(2)实施内容:我们的卫生素养、我们的课堂规范素养。
6.S―重视我们的安全。
(1)实施措施:定期检查,对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岗位责任落实到人。
(2)实施内容:重视我们的用电、用水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7.S―节约我们的财产。
(1)实施措施: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主人翁心态对待教室内的设备设施;切勿随意丢弃甚至恶意损坏,要思考其使用价值。照明开关、多媒体、卫生工具、讲台及窗门要有指定的负责人管理。
(2)实施内容:节约用水,人走水关;节约用电,电器用后要及时关掉,离开教室前必须切断电源;节约卫生工具,能用则用;保护好我们的课桌椅,不在课桌椅上乱涂乱画。
(四)模拟工资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我校会计专业各班按照企业工资发放的办法,实行模拟工资制度,日常考勤由值日干部负责,每周由财务部经理公布奖金和扣薪情况,月底由财务部核算薪金总额。学生的一举一动跟他们的薪水挂钩,违纪要承担“经济责任”,有贡献则可多劳多得。因此,班级各项工作有人管,每个学生的行为有人监督,班级和学校各项活动有人参加,班级班风学风焕然一新。主要规定如下:
1.基本工资。
每名员工每月工资底薪2000元(请病假每次扣30元、事假扣20元,旷课每次扣200元,迟到每次扣50元)。
2.职务津贴部分。
(1)职务津贴(总经理600元,部门经理400元,其他岗位200元)。
(2)参加学校校学生会、专业社团津贴(负责人300元,成员100元)。
3.奖金部分。
(1)全勤奖500元;
(2)班集体或宿舍集体获得学校奖励的,每人酌情加200元、100元、50元等;
(3)绩效奖,每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一定比例的优、良、中、差,分别记500、300、200元,差则为0元;
(4)个人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技能比赛获奖的,一等奖加300元、二等奖加200元、三等奖加100元,其他酌情;
(5)其他情况,如好人好事,志愿者等,酌情加发奖金。
4.减薪部分。
(1)升旗、集会迟到、早退每次扣30元,无故不参加升旗、课间操每次扣50元,无故不参加学校及班级活动扣每次100元。
(2)不按时完成作业每次扣100元,不参加值日、卫生扫除每次扣100元。
(3)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看课外书每次扣50元,被老师点名每次扣100元。
(4)晚上宿舍吵闹、宿舍内务不合要求、抽烟每次扣50元,夜不归宿每次扣200元。
(5)其他情况,如打架、酗酒等酌情加扣薪酬。
三、中职班级职场化管理的经验总结
(一)“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从“学校人”到“企业人”过渡、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创新,多方共赢。
通过校企合作,通过班级职场化管理的实践,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提高办学质量,开阔办学思路,学生德育工作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取得双赢,企业将自己企业制度和文化融入学校,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满意度提高,得到自己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自实施班级职场化管理以来,学生精神面貌好了,学生自我成长的途径清晰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减轻了,管理创新的意识提高了,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能力提高了,新型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班主任队伍呼之欲出。
(二)“两个体现”: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民主管理;要体现企业文化先导地位,突出企业需求。
职场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转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共同参与班级各层次的管理,并担任满意的角色,班内充满良性竞争,又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班内,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多了,关系也融洽了。由于管理到位,责任到位,老师在与不在班级的整体运转都非常正常,使班级凝聚力得以增强。
职场化班级管理要体现企业文化先导地位。班级中要有鲜明的企业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对学生有感染、吸引和熏陶的作用,进而融合成为该班的班级文化,这是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没有经历的。班级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必然会把这种文化灌输到学生日常学习中,使之了解企业发展的背景、过程、前景,从中领悟企业精神的内涵,促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热情。
(三)“两个加强”:班主任要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还要有加强企业实践的意识。
在班级职场化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创新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其自身能力和素质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发现相当班主任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理论素养不足,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力不从心,管理方法和手段跟不上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只抓眼前的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欲望,需要通过各级以职业生涯为主题的培训和自我学习弥补自身能力缺陷。另外,大部分班主任视野不够开阔,对市场、对企业、对岗位需求不了解,需要通过有计划的企业实践让更多的班主任走入社会、走进行业,了解企业的需求,真实感受企业生存和竞争的不易,从而使教学特别是班级管理更有的放矢。
四、结语
我们认为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当前企业人才的需求,从中职生的学情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积极探索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职场化班级管理模式是当前有生命力的德育模式。这种模式既看重学生在校的成长,又着眼学生职场的发展;既看重学生技能技术的进步,又看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有助于有效解决中职学生难管理的问题,解决职业教育与市场脱轨的问题,促进中职班级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俊茹,雷鸣.引入6S管理模式,校企合作共创班级工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2]龙卫平.浅谈职业学校的班级企业化管理.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4.
[3]梁卫.浅谈中职班级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创新[J].职业,2013(11).
获得出色成绩的原因
江西广告教育的规模效应。由于江西有20所高校开设广告专业,广告专业在校学生有5000余人,有较好的报送参赛作品的数赞和质量基础。从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获奖情况来看。江西高校90%以上的获奖作品来自20所开设了广告专业的高校。从两届广告大赛的参赛情况来看,江西赛区参赛高校、参赛队数、参赛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政策激励和有效的组织。江西省教育厅成立了由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担任组委会主任的江西省赛区组委会,副主任及委员由省教育厅高教处以及有关高校组委会负责人、业界知名专家、高校从事广告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担任。江西省教育厅为广告大赛设立了指导教师奖。最有吸引力的政策是参赛队获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或省一等奖的,其指导教师可享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的待遇。获得省教学成果奖在江西高校是很高的荣誉,也是教师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政策的激励机制使得各高校的广告专业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大赛,对学生参赛进行积极动员和悉心指导。
通过大赛搭建江西广告实践教学大平台。江西省赛区组委会为了提高参赛水平,在参赛期间定期召开全省大赛情况通报会,在通报会上组委会通报各校大赛开展情况,解答大赛活动中的相关问题,教师代表介绍本校参赛经验,同时邀请业界和学界专家对各校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这项活动搭建了江西高校广告教师进行大赛指导工作沟通交流的平台,并且获得了向业界和学界专家学习的机会,不但提高了江西广告教师指导大赛的水平,也提高了他们教学实践的水平。
两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结束后,江西都组织了隆重的颁奖活动,在表彰先进单位、优秀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的同时,还举办了获奖作品的评讲活动,请指导教师讲解获奖作品的创意思路、作品制作的过程及作品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这项活动以大赛为教学内容,把全省各高校的优秀广告作品放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让全省高校的广告教学骨干和获奖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学习别人的作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教学交流方式。
把大赛作为教学、实训和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1)把广告大赛的主题内容植入专业课程。很多高校广告学专业还把大赛的十一个选题作为授课内容,涉及广告策划与创意、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案例分析、广告媒体分析等课程,安排老师逐个分析大赛各选题的市场情况、目标消费者情况,并组织课堂讨论。现场创意。往往是一节课下来,就有几个非常精彩的创意诞生。(2)通过大赛延伸和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形成广告教学的第二课堂。要完成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6个类别作品,必须搜集二手资料、通过调查获取一手资料、策划创意、设计、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学生是无法单独完成的,单靠课堂教学也无法完成,必须通过学生组成项目小组,整合广告学专业、设计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力量,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完成。以广告大赛为龙头,通过第一课堂的延伸,形成多学科专业学生组成的第二课堂,完成广告大赛作品。参赛学生根据不同的大赛主题,组成了项目小组,这些项目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特长,在课后或负责搜集资料、或负责设计、或负责后期制作、或负责配音,分工明晰,提高了参赛效率,加强了团队精神。通过广告大赛,不仅提高了广告专业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赛学生的态度和大赛效果评估
为了了解江西高校学生对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态度和大赛推动广告实践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参赛的江西高校部分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包括参与了广告大赛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共计107名,其中大二学生10名,大三学生58名,大四学生39名。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都是在课后完成他们的大赛作品的。其中有66.4%的学生选择了“团队合作”这种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参赛作品,这说明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具体情况如下:
从学生了解此次大赛的途径来看,各高校组织广告大赛的积极性很高。有94.4%的学生是通过老师的组织活动知道这次活动的,有2.8%的学生是通过网络知道的。还有2.8%的学生是通过朋友介绍知道的。虽然学生知道大赛的途径非常单一,主要是通过各高校老师组织大赛活动知道大赛的,但这说明江西各高校组织该项赛事是积极的。
学生参加此次广告大赛的原因相对集中,具有比较大的功利性。具体情况如
江西是一个广告业相对落后的省份。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高校在广告学专业的办学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在这些困难中除了师资、设备等外,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本地缺乏优秀广告企业,理想实习基地匮乏。实践教学困难。江西高校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广告大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给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调查数据显示,有48.3%的参赛学生的参赛目的是“想找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学生参加此次大赛的形式也比较单一,集中在平面、策划两个方面,广播广告和影视广告数量不多,而网络广告所占的份额更是少得可怜,只有1.8%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广告。
通过参加本次广告大赛,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有40.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广告创意能力,有30.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广告策划能力。有24.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广告设计能力,有5.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电视广告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能力。
有28.5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团队作战的能力,有2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沟通能力。有27.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协调能力,有30.9%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创新能力。通过大赛,学生们都认为自己有所收获。44%的学生认为大赛充实了自己的大学生活,30.7%的学生认为比较全面地提高了专业水平,16.5%的学生认为加深了同学友谊,8.8%的学生认为增进了师生感情。
与此同时。在参赛的过程中。大家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有36.50%的学生认为自己知识面不够宽,有35.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深度不够,有19.4%的学生缺乏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了解,有
9%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其他如经验、创意能力等方面的欠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对于学生是一次比较好的实战锻炼机会,参赛学生在大赛中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也收获了同学的友谊、加深了师生感情。同时他们通过大赛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为日后进一步提高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对于教学来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和总结教学经验的途径之一。
“获奖总数第二”背后量与质的反思
获得等级奖不多说明江西广告教育有待质的飞跃。从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统计资料看,江西赛区虽然获得了获奖总数第二的好成绩。但获得的一等奖只有两项,落后于上海、浙江、山东、湖北、广东和北京。排第7位。二等奖也只有两项,落后于上海、江苏、湖北、北京、辽宁、广东、内蒙古、浙江、天津、吉林和山西,排11位。这种比赛结果说明了江西高校广告教育虽然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但还有待质的飞跃。江西高校应该对比赛结果有清醒的认识。
获奖类别不平衡的隐患。从比赛作品的类别来看,江西赛区在平面广告和广播广告这两个传统项目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广告策划和网络广告作品上显示出相对弱势。(1)广告策划比赛成绩不佳影响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江西高校学生在广告策划类获奖作品中没有一等奖和二等奖,只有1个三等奖和6个优秀奖。这是值得江西广告高等教育反思的地方,策划能力的不足将会使广告学专业学生失去核心竞争力,为日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隐患。(2)网络广告备受冷落将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传播环境的变化脱轨。只有1.8%的广告专业学生愿意选择网络广告作品参赛,反映了江西高校网络广告教学的薄弱。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106亿元,以75.3%的增幅发展的中国网络广告在江西高校的广告专业里只有极少数学生感兴趣,这种状况说明了江西广告教育滞后于传播环境的变化。
大赛赛制和利益驱动的弊端。(1)未参与创作的学生的“搭车”现象影响大赛的权威性。由于江西高校广告专业的学生没有名校或名牌专业的光环,所以很多学生想通过大赛来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在参赛学生中有25.3%的人是“想获大奖,以备日后找工作时用”。广告大赛的小组参赛方式规定一件作品可以由3个或5个学生组成,这就使有些没做作品但人缘好的学生在不满名额的小组搭名字,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降低了大赛的权威性。(2)指导教师的“越俎代庖”影响了大赛的严肃性。为了提高教师指导大赛的积极性,不仅教育厅有奖励方式,各高校也有奖励方式,既有精神的奖励也有物质的奖励,重奖之下,难免有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由于大赛作品是在没有大赛组委会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导致有些教师过度干扰学生的创作,把自己的创意强加给学生,在指导中导致师生矛盾,也使得个别学生的作品存在不真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