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务行业调查报告

水务行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28 12:4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务行业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务行业调查报告

第1篇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对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质量、生态相协调管理转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县粮食综合能力核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农用地流转都有着基础性、科学性的现实意义。为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农用地,建立科学的土地等、级、价体系,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生产力核算、农用地流转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

二、工作任务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三个规程确定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完成全县的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标准样地的设置。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任务部署》,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农用地分等所有数据、资料的收集、外业调查工作,分等成果的实地检验和标准样地设置与保护工作。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负责对农用地分等调查资料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计算、制图等。在此基础上,由县国土资源局通过和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共同合作完成全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汇总和数据库建设。

三、方法步骤

开展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分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强化培训(2006年3月27日至3月31日)。3月27日成立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3月28日至31日,学习文件,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外业调查(2006年4月1日至4月30日)。4月1日至4月10日,制定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制作各种表格,并按照各自分工到县城相关单位和全县10个乡镇94个村委会进行资料搜集和外业调查,落实工作任务;4月11日至4月15日进行资料整理,按照文件规定对照检查,开展自查补救;4月16日至4月25日进行内业,制作整理图件,汇总数据;4月26日至4月30日,业务自检,查缺补漏,编写数据分析报告和文字、表格、图件呈报清单,报请市局呈报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

第三阶段:开展工作,提交成果(2006年5月1日至6月30日)。与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工作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承担完成制作图件、计算数据并建成数据库。加强同市局土地利用科和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的业务联系,配合上级部门搞好补充资料的搜集上报工作,及时向县领导小组汇报业务进展情况。

第四阶段:自检总结,技术培训(2006年7月1日至7月31日)。7月1日至7月15日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进行数据库自检,并编写自检报告;7月16日至7月31日开展技术培训,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负责数据库的运用和图件制作等培训工作。

第五阶段:业务移交,上报成果(2006年8月1日至8月31日)。8月1日至8月15日进行业务移交,移交成果包括原始资料、数据库软件、成果图件、自检报告、技术报告;8月16日至8月31日编写工作总结,向市局上报成果资料并申请初验。

第六阶段:查缺补漏,提请验收(2006年9月1日至9月30日)。9月1日至9月10日,对市局初验后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呈请市局向省厅呈报验收;9月11日至9月30日迎接省厅土地利用处验收。

四、上报成果资料

上报的成果资料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和图件资料。

(一)文字资料

1、县级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

2、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3、农业实验站最高产量资料;

4、农产品及农业投入价格文字资料(统计部门确认);

5、气象、水利文字资料;

6、县级分等参数确认意见1份。

(二)表格资料

1、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面积统计表(村级三级地类);

2、各村三年投入——产出统计表;

3、《县耕地样点调查表》一册;

(三)图件资料

1、县级土壤图(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2、县级行政区划图;

3、指定作物产量状况分布图;

4、耕地地形坡度分级图;

5、耕地地表岩石露头度分级图;

6、耕地有效图层厚度状况分布图;

7、耕地表层土壤质地状况分布图;

8、耕地有机质含量状况分布图;

9、耕地土壤ph值状况分布图;

10、耕地灌溉保证率分级图;

11、耕地剖面构形状况分布图(不属于本县分等因素的不做);

12、耕地盐渍化程度分级图;

13、耕地灌溉水源分级图。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参与部门多、资料数据多,科技含量要求较高。为了确保完成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决定成立以县委副书记赵自元、县政府副县长侯志强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库博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统计、物价、水务、粮食、气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张建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业务工作。

第2篇

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陕西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及《*市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试行办法》、《*市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必要性

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是推动全市节能工作、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有效方法,也是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具体行动。建立科学的节能评价考核管理机制,是衡量政

府、企业节能管理责任是否落实的基本标准,是强化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具体抓手。制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既细化了节能工作目标,又进

一步明确了责任,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节能工作的责任心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象

(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二)市政府确定的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

三、对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的评价考核办法

(一)评价考核内容。

对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的评价考核指标分为两类:节能目标完成指标(50分)和节能措施指标(50分)。具体节能目标评价考核指标及计分方法见附表1。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否决性指标,以市政府制定的年度目标为准,未达到年度计划目标值即为未完成目标考核等次。节能措施指标为定性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的完成率或有关工作完成情况计分。

(二)评价考核时间和程序。

各区县、市新区管委会在上年度本地区万元GDP能耗及其降低率数据,经市统计局审定后一个月内,向市政府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同时抄送市政府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

称节能办公室)。市政府委托节能办公室组建评价考核工作组,每年对各区县进行抽查和调研评估。根据工作组的评价和调查报告,节能办公室于每年9月底前完成上年度各区县的综合评价考核报告,报

经市政府审核后,向全市进行公告。

(三)评价考核等次。

以市统计局公布的各区县、市新区管委会能耗指标作为定量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评价考核分为四个等次:超额完成(95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超过年度计划目标值)、完成(75—94分且否决性指标

达到年度计划目标值)、基本完成(60—7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年度计划目标值)、未完成(60分以下或否决性指标未达到年度计划目标值)。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区县,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原因解

释并提交改进方案,市政府责令其限期改进。

(四)奖惩办法。

各区县、市新区管委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结果,由市节能办公室报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考评办,依照《*市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各区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

依据。对超额完成节能考核目标的区县,市政府予以5万元的奖励,对完成考核目标的,予以通报表彰,同时加大对超额完成和完成的区县节能项目的投资支持力度、对未完成的予以通报批评,领导干部

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并暂停核准、批准和上报除鼓励类外的新建高耗能项目。

四、对市级有关部门的评价考核办法

市级有关部门节能工作的责任: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和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市经委负责全市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市建设规划局负责建筑节能工作;市交通局负责

交通节能工作;市商务局负责商贸系统的节能工作;市文物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节能工作;市教育局、市卫生局负责教育、卫生系统节能工作;市农业局、市水务局负责农村节能工作;市政府机关事务

管理局负责市级机关节能工作;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对上述部门的节能考核,依照*市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试行办法》的

规定进行考核。

五、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评价考核办法

(一)评价考核内容。

评价考核指标分两类:节能目标完成指标(50分),节能措施指标(50分)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及总体计分方法见附表2。

节能量为否决性指标,以重点用能单位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期间节能总量制定的年度目标为准,未完成该指标,考核结果即为未完成等次。节能措施指标为定性评价指标,根据工作完成情

况和指标的完成计分。

(二)评价考核时间和程序。

重点用能单位的评价考核由市节能办公室负责实施。重点用能企业于每年3月底前向市经委和各区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同时抄送市节能办公室。其中,列入

国家和省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同时抄报省发展改革委。市节能办公室组织以社会专家为主的评估调查组,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和调研评估。市节能办公室根据评估调查组的报告,于每年6月份

完成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报市政府审核后,向全市进行公告。

(三)评价考核等次。

评价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超额完成(95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超过年度计划节能量)、完成(75—9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年度计划节能量)、基本完成(60—7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年度计划节能

量)、未完成(60分以下或否决性指标未达到年度计划节能量)。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做出原因解释并提交改进方案,由区县政府或市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进。

(四)奖惩办法。

市政府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的单位予以奖励,第一名奖励3万元,第二名奖励2万元,第三名奖励1万元,第四名以后各奖励5千元;完成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同时加大对超额完成和完成

单位的节能项目的投资支持力度。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将从严控制。

六、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发改委(节能办公室)要加强对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会同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统计局、市经委、市国资委等部门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负责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和监

督核查工作。各区县、市新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负责组织本区域内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分级的考核工作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考核结果,

第3篇

近年来,在省、市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要兴富,先兴水”的共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水。在水利建设中,始终把城乡供水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统一规划,水源共享,建管并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效益,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共完成投资4751.72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处,解决了6.54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固定资产3880万元,年供水量360万吨,产值600多万元,安置水利职工68人,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城乡供水工程是城乡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九五”初期,由于水源贫乏,水质较差,导致缺水人口增大,全县饮水困难人数达62万人,在全省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城乡供水分别由水利和城建两家管理,农村供水工程因水量上不去,效益较差,县城供水因水源不足时常断水,两家管理的供水工程都面临亏损和难以维持的严重局面,城乡供水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打破原有供水体制造成的僵局,谋求供水事业新的更大的发展,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城乡供水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等,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牢固树立了“四个观念”:一是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新观念。改变城乡供水多口管理,实行“统筹规划,水源共享,城乡结合,统一管理”的新体制;二是水权,水商品,先购买后使用的水市场新观念。改变产权不清,盲目开采,喝福利水的现象,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市场化管理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机机制,增强活力。四是可持续发展新观念。改变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做法,实现水源、工程规模和建后管理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经过更新观念,转换思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极大的推动了我县城乡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理顺体制,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

实践证明,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是实现供水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也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体制保障。在九六年成立水务局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初步形成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并在涉水事务管理上迈出四大步:

第一,重新组建了城乡供水总公司,全县实现了“一龙管水”,水源共享,供水统配,集中连片,从水源头一直管到水龙头。县上明确规定,凡是国家投资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均属国有,由县水利部门管理,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管理。由国家补助、农民集资修建的小型、一家一户的饮水工程,产权私有。近几年来,通过改建、扩建和续建并网,收回过去由乡镇及村级管理的国家投资兴建的供水工程12处,均交由水利部门统管,改变了权属不清,责任不明,关系不顺,管理不善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统一高效、权责明确的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管理体制。

第二,改组原自来水公司为城区供水公司,加快了城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县水务局根据浅层水源不足而岩溶水资源丰富的实际,利用水资源统管的优势,组织人力物力,会同地矿部门,对全县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并聘请省水电设计院、西北建筑设计院和渭南市的有关专家对全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划和设计,编制了《陕西省富平县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完成了《富平县利用岩溶水解决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和《富平县县城及周边乡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等可研、规划设计报告。近几年来,根据规划,分期分批实施。优先开发了“380岩溶水源”,打井5眼,新建了北塬页坡“380岩溶水源地”,通过城乡水源工程统一调配,使县城日供水量由过去的4000吨增加到15000吨,很快解决了县城区和北塬地区水源紧缺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

第三,把原来单一的县城生活供水向农村供水、工业供水、节水灌溉拓展,使县城供水发展到了周边华朱、杜村、东上官等3个乡镇,解决了1.5万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城区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60万元增加到260多万元。

第四,多方筹资,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我县人饮困难基数大,任务重。单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好工程建设资金问题,使广大饮水困难群众早日受益,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资金筹集办法,提出了“以国家投入为发酵剂,吸引和带动群众和社会投入,多渠道筹资,捆绑使用,分步实施,规模解决”的筹集原则,解决人饮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专款专用,认真实施项目工程建设;二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配套资金。一方面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供水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乡、村、组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逐步取消的实际,结合农民收入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的情况,积极推行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群众集资、实物折价和投工投劳等形式以折价的办法记入群筹专户,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占地、拆迁补偿和土方施工等问题,自筹资金和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三是县政府出台了“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独资或股份合作建设供水工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民办供水;四是大力推行“五小工程”产权改革,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拍卖、租赁等形式盘活资产,争取资金回笼,用于弥补重点供水工程建设资金不足。五是县城供水等大型供水工程,通过国内外贷款、工队垫资等形式解决投资。近几年来,累计多方筹资9036.53多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677.8万元,地县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群众自筹3258.73万元,投工投劳200万个工日,从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800万元,社会及群众个人投资300万元,解决了45.13万人的饮水问题,为我县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强化措施,工程建设狠抓落实

发展供水事业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全县上下互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在工程建设上,县政府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的重点工程来抓,主要从四个方面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成立机构。县上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并在县水务局设立项目办,具体负责工程建设日常工作,机构的成立,为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完成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二是落实责任。每年项目工程建设之前,县政府都及时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部署按排,明确职责,落实建设任务。实行县上领导包项目,部门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的包联责任制。并纳入县上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三是各方配合。县上五套班子齐抓共管,形成了发展供水事业的强大合力;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计划、财政、卫生、水务等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共同打好供水工程建设总体战。各有关乡镇全力配合,狠抓落实,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四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水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把好“四关”:即“设计关”、“建设关”“材料关”和“验收关”。㈠认真做好前期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设计,保证了前期工作的深度,保证了单项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项目奠定了基础。㈡加强施工管理,县水务局按照有关规范,认真组织,严格管理,精心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选择有资质的工队进行施工,签订施工合同,进行合同管理;聘请了2名具有监理资质的水利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理。并抽调12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对新打水源井进行抽水试验,测定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配合市、县防疫站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化验;工程队施工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查,整体项目进行终检;㈢严把原材料关。工程管材由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卫生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制度,按计划实物供应到每个项目工程,确保原材料质优价廉。对地方建筑材料采购,坚持先检验、后付款。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赵坡改水工程输水主管道采用柔性深缩短管连接,提高了输水管道的安全性和质量。㈣严把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关。对基础部位、隐蔽工程等及时进行阶段验收,验收合格并经质检人员签字后方可实施下一道工序。对单项工程,实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鉴定书;单位工程,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提出书面申请,由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单项竣工后,由县水务局核对,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核,报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同时,严格执行报帐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的发挥。认真执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重点落实饮改水项目资金专户的设立和资金报帐程序规范运作。工程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债资金的使用,国债资金存入专户,主要用于工程管材、土建主体工程建设;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配套资金由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主要用于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县项目办将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近两年来,全县建成的21处项目工程均达到了优良以上标准,受到省、市领导和省、市、县业务部门的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四、创新运行机制,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主体。在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实行县、乡、村、户四种管理模式。按工程规模,健全机构,落实管理主体,做到“六有”,即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保护措施”,对5000人以上的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组建供水管理站,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负责管理,供水管理站负责经营;对一乡内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负责具体管理,乡镇水管站负责经营;一个村(组)的集中供水工程,按村民议事规程,实行一事一议,由乡镇水管站管理,所在村负责经营;集雨水窖由农户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目前全县共设立了4个局直属供水管理站和24个乡镇水利管理站,管辖82处供水工程,其中县管4处,乡镇管28处,村(组)管50处,共有管理人员286名,户管集雨水窖5193眼,形成了一乡一站,一工程一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格局。推行的四种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来县水务局和当地政府的精心培育和引导,如今已成为该县城乡供水工程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城乡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活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县水务局与受益乡村行使代管和出资人的权力,履行代管和出资人的职责。确定了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对各工程管理站,赋予自主经营的权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包本经营,企业化管理。建立了用人、决策、水价、奖罚等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规范运营。对管理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按站长、会计、出纳、机泵手、维护人员、收费员(兼)、水质化验等工作岗位设置,逐级推荐,按管理权限聘任。推行站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同时,以水为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县城供水,实行指标量化管理,减员增效和发展多种经营等措施,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局直各站实行包干,任务与工资挂钩,采取灵活的分配机机制,实现微利经营。乡村各站,实行承包管理,使水费的征收、工程维修落到实处。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极大的调动了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工程效益。杨坡供水站把原来单一的农村生活供水向工业供水和节水灌溉拓展,使供水发展到了周边华朱、王寮二个乡镇六个村,解决了近1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和800多亩的农灌用水。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多元增加到10多万元。使城乡供水工程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三)以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深化水价改革,按用户性质实行不同水价。首先是水价改革,合理的水价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成本水价,计量收费。根据《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办法》,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饮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近年来,我们在供水事业福利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县城供水,按照用户性质划分用水类型,即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经营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实行五种分类水价,水利部门会同物价部门,采取开听证会等形式,先后进行三次调价,水价从移交前的每方水0.8元、每年亏损25万元,调整到现在的每方水1.8-3.5元,综合水价每方水2元,加上多种经营等收入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对于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结合农村实际,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采用指导水价,目前执行每方水1.5-2.5元。通过水价改革,达到保本经营。其次是水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农村供水由于范围大,用户分散,用水量少,加之计量设备落后等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各站不同情况,实行指标量化管理,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任务与工资挂钩的办法,夯实责任,实行专管员对片长负责,片长对站长负责,站长对供水站负责的层层岗位责任制,要求专管员每十天抄表,汇总核对总表,保证抄表率、回收率在85%以上。三寨供水站共有管理人员6人,每人承包10个组,任务承包到人,收费直接到户。针对跑、冒、滴、漏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抢修,白天定时供水,晚上关水,确保了供水效率和运行安全;并结合农村实际,在群众接受的前提下,实行每表每月1元表损,每户每月2方的基本用水定额。每十天抄表,分表复核,基本达到总分表计量相符,群众十分满意。近几年来,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全县供水年收入由过去的200万多元增加到6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管理,保证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在设立供水管理站的同时,县水务局给各站及时下达了“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责任书”。⑴明确了工程管理站站长是工程管护责任人,全面负责该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⑵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长期发挥效益,实现良性运行。水价经县水务局审核,报县物价局批准后实行,水费按水表计量征收。同时规定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进行统一调配,保持全县各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⑶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完全。⑷在水源保证的前提下,降低供水成本,拓宽经营渠道,使供水工程在规范运作下效益明显增长。各站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不断开拓供水市场,组织专业施工队为用户及时安装供水管道,并在管道分支处和用水户家中安装水表,电话报修,上门服务,减少了水事纠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用上自来水。依法管水,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供水经营者与用户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价政策,签订供用水合同。一方面要求水管单位按合同规定保障供水,另一方面要求用水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按时交纳水费,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及违约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实现水商品市场化管理和依法管理,兼顾了供水经营者和用户双方的利益,促进了供水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依法运行。版权所有

第4篇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规模化、集中化、智能化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resource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use industry with each use for control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arty market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guidance how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make use of geothermal energy industry to shallow market scale, management centralization, products such as intelligent.

Key Words: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scale, centralization, intelligent

中图分类号:P314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的战略

浅层地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环保、清洁的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必然趋势。

2009年5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王骏司长就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等五个领域的热点话题时谈到:我国2050年可再生能源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其中,供热将以太阳能和地热能为主;交通燃料应以生物液体燃料为主,并辅以电力供应;电力系统将从目前的集中电源转向分散电源,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009年8月30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说:今后五年内,中国将在建筑领域加大对地下200米以内的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汪民表示,中国将加快在各省市的浅层地热能勘察评价速度,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浅层地热能数据库,通过合理布局、多级利用实现总量平衡,同时在采矿许可、编制规划、开发审查等环节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2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

全国各地区都在大力推广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截至2009年底,我国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达到1.39亿平方米。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折合6.62亿吨标准煤,可供暖面积达9.59亿平方米,能满足北京市2020年规划供暖面积的全部需求。根据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建筑面积有望达到3500万平方米。

到2011年年底,沈阳市实现新增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面积累计达到6000万平方米,已占全市供热总面积的1/3。

3、当前浅层地热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系统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是一件极具节能减排效益的好事。但正是由于这一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发展又十分迅猛,导致了整个地源热泵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3.1缺少政策引导、行业指导、技术保障

3.1.1、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政府管理主体还不是很明确,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在开采利用浅层地热能过程中,除了水源热泵由当地水务部门进行前期审批外,土壤源热泵系统也需要进行备案,但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只要投资方认可,就可以直接在建设用地上挖井埋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1.2、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并缺乏有效的引导。由于每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因此,是否适合使用地源热泵、适合使用哪种地源热泵(水源、土壤源)具体工程如何实施,需要进行前期的勘察、评估和论证的。但目前行业内却恰恰忽略了这个基础工作。项目建设不经过前期论证、勘探等技术程序,造成后期出现运行不良等问题。因此,如果能够对所有的项目都要求出具可行性报告,严格审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行业的现状。

3.1.3、设计、施工过程不规范。目前一些地源热泵工程的设计都是根据经验数据估计土壤的换热能力,并在设计上直接确定埋管的数量和井的深度。但实际上,不同的土壤资源情况并不不同,根据估算的结果来设计施工安装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取热(冷)效果差,热泵机组停机。而对于由此引发的问题,进行工程修复将是非常困难的。

3.1.4、另外,由于行业的门槛不高,相关企业较多,对隐蔽施工的监理机制也不够健全,执行力度较弱。造成了施工质量不高、设计不合理、运行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地源热泵行业的健康发展。

3.2、行业特点造成的规模小、分布散、产品乱、管理差

3.2.1、开发利用规模小、分布散、资源浪费较多。

根据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报告中的有关数据,截止至2010年初,天津市有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174个,利用面积约为294.79万平方米,平均每个项目1.7万平方米,规模较小,分布也很零散。

在设计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时,投资方大多根据自身需求和自家的场地情况进行建设,投资规模往往较小,并且分布较为零散。同时,由于场地大小的限制,造成场地充足的投资方会有大片剩余资源没有开发,场地不足的投资方却只能放弃,从而形成地热资源的闲置浪费。

3.2.2、设备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水地源热泵企业至少有50家以上,每个生产厂家都会有几个系列和几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在开工建设时,每个投资方会根据使用目的、资金情况以及不同的进货渠道,自行选择热泵的品牌形式,从而造成进入市场的水地源热泵机组设备品牌多样、形式万千,产品质量和技术等级也千差万别,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3.2.3、设备后期运行管理不专业。

在地源热泵设备投入运行后,大多数投资方都是自行管理,只是让操作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上岗作业,很容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这些人员对于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数据、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大地温升情况等专业问题都不是很重视,等到情况恶化到机组不能运行时再发现,已经很难解决。

4、对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几点新思路

对于因行业自身特点方面而造成的问题,应从行业本身的发展趋势和特殊性上去找改进和解决的办法。我国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行业应该走市场规模化、管理集中化、产品智能化产业发展道路,这样不但能摆脱自身的痼疾,而且还能为地源热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4.1、市场规模化

建议根据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情况,改变以每个使用方为操控主体的市场模式,对地热资源统筹规划、分区域大规模统一开发利用。

4.1.1、根据浅层地热资源量,规划新城区。

对于新开发区域,首先根据该片区域内的浅层地热能合理利用总量,计算出能够满足使用的建筑物面积,再结合其他能源方式综合考虑,提出整片区域内的建筑规划,确保浅层地热能的最大化利用。具体执行时,可以用区域内建成后的建筑设施中浅层地热能的利用量占全部冬季供热量(夏季供冷量)的百分比来进行考评,对于达不到指标的区域,严格进行整改。

其次,打破由使用方为市场操控主体的思路,由政府委派的专门机构主持,将整个区域内的水、地源热泵项目统一向外进行开发利用招投标,包括可行性研究、勘查设计、建设施工、后期运行维护管理等内容,工程量较大时可分期分批进行。具体执行时,可以采取将整片区域内土壤源热泵的换热孔或水源热泵的抽、灌水井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并且用管道集中起来,通过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泵站按需提供给使用方,并收取一定的资源使用费,用户委托开发部门统一建设(或自建)室内末端、热泵机组等设施。

4.1.2、结合市政供热管网,合理改造老城区。

目前,老城区内新建的建筑物大多优先考虑水、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冬季供暖。但是,由于水、地源热泵系统受场地限制的先天性特点,往往使一些项目只能望地兴叹。没有足够的符合要求的场地就不能建设水、地源热泵系统,这使许多单位依旧选择了传统的供暖方式。而一些单位的场地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还有部分剩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地热资源的浪费。

在今后的老城区建设中,必须避免或减少把这些现象的再次发生。具体解决思路如下:

建设城区内专门的浅层地热能综合利用管道系统,与传统的集中供热管道系统并存。对于老城区内新报批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其场地内最大化设计布置合理数量的土壤源热泵的换热孔或水源热泵的抽、灌水井。对于场地充足的项目,可以把满足自身需求后以外的地热资源作为备用并入专门的城市能源管道系统,利用管网调配给附近场地不足而又有所需求的项目,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实现地热资源的互补,使城区内的地热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对于那些只具备部分场地而又不能就近调配地热资源的项目,只能先期结合市政集中供热管网予以短期内提供保障,其场地内的建设的土壤源热泵的换热孔或水源热泵的抽、灌水井可并入能源管网运行,待今后附近新建改造项目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充足后再进行调补。

对于工程建设费用的分摊和过程管理,可由政府出台专门的政策予以解决。

4.1.3、市场规模化的意义

首先,能够使地热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第二,能够借此整合市场,打造出一批从事浅层地热能利用方面的勘查、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项目的大型优秀企业,提高水地源热泵行业的整体素质。

第三、能够结合传统供热行业的部分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4.2、管理集中化

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的174个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平均每个项目1.7万平方米,规模较小,分布也很零散,并且,基本上这174家单位都独立进行了地源热泵系统勘查、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全过程的管理,即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又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以预见,随着浅层地热能利用行业继续大规模、跳跃式的发展,就必须鼓励、引导出现一批专门从事地源热泵行业全过程或部分项目的大型专业化企业,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4.2.1、首先,规范管理和建立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建设期的大型专业化企业。

大力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研究。其主要工作内容是:(1)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分工;(2)制定政府鼓励政策;(3)建立项目登记和场地勘察、工程设计、环境评价审查制度;(4)制定从业队伍资质准入制度。同时,应根据各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市场规模,合理确定从业队伍准入标准,使即能够淘汰掉那些弱小的能力不足的企业,又能够确保那些优秀的、高成长性的本地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4.2.2、结合城市集中供热系统,针对日常运行管理,建立大型水地源热泵+传统供热方式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公司。

从发展的方向上看,虽然新兴能源供热系统必然会取代传统的集中供热方式,但这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渡过程,尤其在老城区,这个时间还会更加久远。

目前,如何协调日益增长的浅层地热能利用产业与传统的城市集中供热行业之间的发展空间,使水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有机结合、共同补充发展,已经是一个必须面临的紧迫课题。

首先,在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过程中,政府应鼓励引导传统供热企业逐步介入,重点参与城市新能源管网建设,建立大型综合式能源建设管理体系。在前文“4.1、市场规模化”一节中,已经提到过一些解决思路。

第二,参考城市集中供热换热站的管理模式,把分散的地源热泵机房及室内末端系统纳入到集中管理上来,形成专业化的日常运行服务管理体制,具体的处理办法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已建成的水地源热泵系统,在日常运行管理模式上基本采取的都是是每个用户都自建一套维护管理机构的方案,极为分散和浪费。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早已实现几百座热力站无人值守、调度室远程监控、少量值班人员定期巡查、热力站和用户室内出现故障统一报修处理的模式。热力站的设备和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机房设备运转流程基本相似,大多数以组态王程序编写的热力站自动化控制软件经过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水地源热泵系统。

单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无需太大的技术投入,传统的城市集中供热企业完全可以吸纳现有的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服务项目。在这个方向上,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大力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成立专项机构,参与到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服务项目上来,相互竞争,使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同时,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管理能力缺乏的那些水地源热泵系统的用户逐步交出管理职能,交给上述那些专业化的服务型企业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这样不但能有效提高全市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运行故障,并且还能通过对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的集中管理,加强政府部门对于如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大地温升等内容的有效检测,使浅层地热能的综合利用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4.3、产品智能化

在水地源热泵的生产厂家和机组等设备的具体要求方面,由于生产水地源热泵机组设备的厂家众多,良莠不齐,设备型号多种多样,技术水平相差悬殊,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各有高低。如果不对这些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不但会阻碍浅层地热能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为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的日常运行服务管理增加无尽的隐患。

4.3.1、建立设备生产厂家准入制度,明确产品技术要求

各地区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特点,优选设备生产厂家,制定和规范产品技术标准,限制落后产品,使进入浅层地热能利用行业的各种设备质量可靠、技术先进、价格合理,这是保障浅层地热能利用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其中,每种设备的生产厂家以10家左右为宜,定期公开评选;每种规格的机组设备要明确COP指标,对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坚决限制使用。

4.3.2、大力开展浅层地热能利用系统产品的智能化建设

重点支持和推广浅层地热能利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建设,不断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源热泵系统中的水量水质监测、水温监测、回灌流量监测,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室外换热装置中的供回水温监测、流量监测、换热测试孔内及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监测,水地源热泵机房内机组运行参数监测及根据室内末端系统参数变化智能调节运行功率,各种水泵等耗电设施根据系统需求自动调节使用功率,室内末端系统的温度监控、自动启停和远传控制。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推广使用,逐步实现水地源管道设施、热泵机房设施、室内末端设施三大系统的智能调配,可以使整个系统在日常使用时能够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使机房内的机组、水泵等设施耗电更低,使室内末端系统的运行管理更加合理,使浅层地热能利用系统的全部设备的实际能耗比COP值更上一个台阶,使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更加突出。

5、结束语

5. 1、政策引导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目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陆续出台了大批鼓励采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的政策,指导和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实施和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推出,浅层地热能利用行业必然会更加迅猛发展,拥有光明和广阔的前景。

5.2、企业是行业发展的主体